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素材

发布时间:2023-02-13 09:0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素材

开设背景

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基础教育的内涵必须更加紧密地贴近于灵动丰富的当代生活,而以往单纯陈旧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已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作为"建名校、树特色"的一个支撑点,提出了"利用、挖掘无尽广袤的社会资源,去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做以生为本、最有价值的"人文教育"的前瞻性教育理论。历史一贯沿袭的课堂讲台式教学模式和规定性教学内容,局限了教师们开放的教学思维,而学生也沿袭了传统的室内课桌式受教模式,禁锢了孩子们调查、合作和获取广义信息的技术能力。教师的理念和经验不足,学生的素质与现状堪忧。基于此我校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界定了三个课题研究。礼仪教育、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煤矸石的开发和利用。下面,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实施的相关情况,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和各位专家、同仁共同学习、参考。

一、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情况

(一)狠抓教师培训,以骨干引路

"教师能走多远,学校就能走多远。"学校要发展,建立一支既精于学科教学,又擅长课程开发,同时具备大胆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关键,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培训。

1、选择教师投入实施。 开学之初,我校教导处进行了两项针对教师的摸底活动。一是在全体教师中征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二是就原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所做的探索进行介绍,并结合学校的工作谈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目的在于了解教师课程实施的理念、经验,基本素质等情况。根据两项活动的结果,我们确定了王翠芳、赵孟森、王建、刘玉清老师作为课程实施的骨干力量,有重点地进行培训。不管是外出学习、听课,还是实践体验,我们尽量给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引导教师端正思想。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产生种种不利于课程实施的思想,如:接受任务之初的畏难;开始实施时的困惑;与传统教法冲突时的彷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参教案,没有具体的教法学法,甚至很难找到供参考的资料,因此,为上好一节实践课,教师要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寻找素材,去网上查阅资料,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是无法计算的。每一个实践主题的完成,要组织并指导学生采访、调查、请教专业人士等校外活动,其麻烦之多,难度之大,也是毋容置疑的。为此,我们发现老师的思想问题后,学校领导不是急于求成,埋怨责备,而是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设身处地的对他们的想法、疑虑作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和教师一起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

3、帮助教师掌握方法。 起初,我校教导处先拿出一个学期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方案,然后又牵头组织每个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和授课教师召开研讨会,确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部分主题,并与指导老师一起拟订具体方案,指导各年级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跟踪听课、访问学生、检查资料等形式督促和指导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和老师们一起搓商、探讨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一年来骨干教师逐渐在课程中成长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强调以点带面,以小步推进

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起初,我校没有在全校大面积铺开实施,而是在三到六年级中确定一批骨干教师,确定几个班级,以小课题的形式,在小范围内实施。以这些班的经验和成果,一小步一小步的向前推进,带动全校的教改。在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方面,也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断深入、拓展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行—知—行"的原则。在分阶段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总是及时总结经验,撰写阶段总结和论文,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又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充实。这一过程既是教师收集、整理、核实材料、使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条理化、规律化的过程,也是对课程实施工作的回顾和检查。这样,课程改革得以稳妥推进,教师实施课题的自觉性更强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更浓了。

(三)、注重科学选题,以实效取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它的基本要求是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相互促进、相互推进。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参与实践。基于上述要求,我们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我们重实际、求实效,充分考察学校周边环境,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及其年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离学生生活很近,易于捕捉信息,便于收集资料。我们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与生活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科学的关系进行。如根据我们学校地处农村环境有些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我们确定了礼仪教育为低年级实践课题。针对地处陶阳煤矿的`北段我们设立了煤矸石的开发和利用课题。

1、与相关课程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广义的概念指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进行的实践活动,我们由此将课程的实施面拓展到各个学科中学科延伸性的实践活动,如由语文引申的说话与写作的实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实践,用英语与人交流的实践……让每一位老师都有参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途径。

2、与社区活动及周边环境接轨

学生实践的空间除了家庭、学校以外,更广阔的是社会,为了使学生更亲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课题任科教师互相商讨、共同完成社区活动。如:我们已进行的"爱心家家传""废物的用途"等系列实践活就是由课题组设计方案、大队部牵头组织、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进行的。这些活动的成功举行为学校在社区和家长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学生也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做人。

(四)、加强课程管理,以制度规范

1、以实施细则规范活动的内容。 首先,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其次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和总体计划。在广泛收集教师、学生、家长对活动的意见,认真审核他们所提出的活动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各年级的特点制订了分层次分年级的计划和学校总体计划,力求计划操作性强,活动内容科学规范。

2、以监督制度确保活动的落实。 每个月,教导处都会组织综合实践的教师进行研究讨论,汇报一月来各班活动的开展,教师与学生的收获,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等。大家共享成功的经验,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指导下次活动的实施。

3、以激励制度促进活动的发展 。每学期对老师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教育故事、教案、小课题、论文等进行评奖;

二、小荷虽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综合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

综合实践活动以开放的课堂形式,丰富的信息容量,个性化的实践体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亲密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从选取课题到构思方案,从查找资料到记录过程,从汇报活动情况到撰写总结报告......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当然,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固定教材、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每组织一次活动,都必须经过反复的思考。周密的策划;为了应对活动过程中,来自学生或实际生活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教师必须广泛的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文化知识的储备;为了使活动更加吸引学生的参与,老师还要不断地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样也得到了提升。

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起到了培养学生、锻炼老师、推进课改,提升学校的作用。《礼仪教育》活动,学生礼仪习惯赢得了家长的肯定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基本礼仪使学生做到仪容仪表端正,养成了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交往礼仪使学生初步学会了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了商量,懂得谦让,还学会学会了交往、用餐中的一些礼节要求;学校礼仪中学生学会主动了向老师、同伴问好、道别;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活动中懂得等待、谦让;学会了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通过公共场所礼仪的学习,学生能维持环境卫生,不乱丢垃圾,做到物归原处……《走进端午》活动,学生学会了上网查资料,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制作简单的网页,领悟了屈原的爱国精神。《煤矸石的开发和利用》活动中,学生会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并在各项社会调查活动中,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小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中,提高社会认识,丰富社会体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和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望

相对于其他类知识性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其博大的研究领域和精深的研究纵度,必然要承担起更重要的教育职责。传统学校教育所缺失的,综合实践要勇于肩负起来。

在我校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密切关怀下,我校有着一个对综合实践活动高度重视的行政管理集体,有着一支对综合实践活动充满热情又业务精通的专业教师队伍,有着一批在前期培训下已初步掌控和理解综合实践课程真正意义,而正迅速成长起来的学生团队,我相信,"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在现阶段仍然被某些学校视为"烫手山芋"的课程,在我们学校必然成为人人争抢分食的"香饽饽"。我们也绝对相信,综合实践课程的视野必将由现阶段的学生的综合发展扩展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必将由学生的全面发展,扩展到全人类的现代发展,而我校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将日趋成熟,课程开发技术将日趋完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不能独善其身,不能孤立地以其一门课程求其新而独立门派。它还要介入传统课程体系之中,通过迁移作用深入到传统的学科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之中,以发挥改良功效,否则就会失去其新鲜的生命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校始终坚持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社会后备力量全面进步的重要前提。",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则是提高学生该能力与水平的最好载体与标杆,虽然,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兄弟单位比起来,还存有很大差距。综合实践是课改的新生儿,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只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奋发有为的敬业精神,团结求实的工作作风,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撰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要求包括教学设计和学习案例两部份,请问这学习案例部分应该写些什么

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

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展开全文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

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三、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四、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环节,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场景,是提供给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事件发生的起因等。

2.主题

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3.细节

有了主题,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要特别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环节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可以和事实材料交织在一起。这是整个案例的主体,要详尽地描述,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可以涉及问题初步解决成效的描述。

4.结果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5.评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五、 教学案例的特点和撰写要求

1.教师要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即要有选择性,典型性,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2.应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到案例的主体即学生那是去询问、调查他们的真实感受。

3.教学案例与其它的教学作品有区别性。

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应,写的是结果。而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

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4.撰写的教学案例要有价值性。

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描述、反思,既能提升自己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又能为其它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方式。

定义: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作用:案例性事件在教师教学生涯中是层出不穷的,从清晨跨进校门到傍晚离开学校,都会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事例。这些事件或事例完全可能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把事件转变为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其作用其体表现为:①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研究(写作)可能促使老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研究(写作)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④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

特征:①真实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②疑难性——案例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③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④浓缩性——案例必须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⑤启发性——案例必须是经过研究,能够引起讨论,提供分析和反思。

区分: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教育叙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有研究统计,在老师反思的叙事研究中涉及的内容包括有:读书感想、社会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宏观教育、现实生活、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而教学案例所叙述的故事主要应定位在教学研究上,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技能等,其案例问题则集中在教学、教学法、认知水平、情感与态度、教学背景等方面。

范例:

从“伯乐”与“千里马”谈起——《马说》个性化阅读课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马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各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经过一个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多数掌握了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句式结构,疏通了文意,理解了文章蕴涵的寓意。

但我认为阅读这篇文章既要重视研究文章呈现出的共性思想,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崭新的角度开拓更广阔的思想领域,得出属于自已的个性化感悟,从而体会到更多的阅读乐趣。于是,我上了一堂《马说》延伸课,要求学生从“伯乐”与“千里马”谈起。

案例描述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共同研读了《马说》,现在我请大家一起背诵课文。

(多数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全文。)

好的,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本文的寓意。

(学生回答。在上一堂课中已归纳出来,答案统一。)

我相信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后一定会有许多的感悟,那么,就请大家从新的视角,进入新的思想领域,去获得新的阅读感悟吧!好,我们就从“千里马”与“伯乐”谈起。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同学们能否调动你们的积累,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呢?

(学生讨论)

学生发言:

XXX:《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说的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XXX:萧何月下追韩信。

教师:非常好!这两位同学说的是幸运的“千里马”,他们遇到了伯乐,施展了自己的才华。那么,是不是每匹“千里马”都能遇到“伯乐”呢?假如你自认为是一匹“千里马”但一直没有遇到独具慧眼的“伯乐”,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请各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回答,归纳各小组意见。)

教师:同学们作为现代人,已经不会再有像“千里马”那样“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被埋没的悲剧了,在没有伯乐的情况下,你们不会坐等机遇的到来,你们会施展才华,创造机遇,毛遂自荐。

但是,俗语说“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头脑”。你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才能最终得到机遇的垂青。你是人才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以我们所学过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谈一谈“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参与、引导)

学生发言:

XXX:从《愚公移山》中我明白了人才应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

XXX:《爱莲说》告诉我们人才要有“莲”那样高洁的品质。

XXX:《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作为人才,在遇到桓侯的几次“不悦”、“不应”后,他非但没有想方设法去克服困难,反而选择了“逃秦”之路,这是不对的。作为人才他应当善于发挥自身的作用。

教师:是的,真正的人才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一个富有才学的人。人才需要自己历炼,也需要“伯乐”的成就。同学们再畅所欲言,联系生活谈谈“伯乐”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

学生发言:

XXX:要有不同的衡量人才的标准。

XXX:“伯乐”选拔人才要多角度、多层次。

XXX:“伯乐”应该擦亮眼睛,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教师:好!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敏锐的思维,感受到了你们对“伯乐”与“千里马”的关注。“人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还将一代一代地延续,还将会上演更多更精彩的剧集。

今天,我们的讨论就到这里。我相信,今天的这堂延伸课大家一定从中获得了崭新的阅读感悟,体会到了更多的阅读乐趣。请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也像今天这样尝试用新的眼光,新的思维去感悟文章,你将大有收获。

案例反思

可以说这是一堂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实践课。在这堂课中大部分的学生 能根据 老师的问题开动脑筋,调动积累,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学生像今天这样,阅读文章不要只停留在研究文章的共性思想上,而应该拓宽思维,联系生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个性化的感悟。

我会将这种个性化阅读指导课延续下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细心捕捉学生们闪现的灵光,创新的火花。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

语文综合性学习给我的启示 作文两篇 帮我啊 紧急急急急急啊 。。。。

小学综合性作文学习的实践探索
作者:张春燕 王植定
作文水平是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探索小学作文教学的路子,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的作文教学改革始终徘徊在“为作文而作文”的空间里。为此,我们进行了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小学综合性作文学习”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素材。现在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讨论综合性作文学习问题。
一、综合性作文学习的基本类型
所谓的综合性作文学习,是指充分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活动性作文资源,生成以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主要题材的新型作文学习方式。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结合作文学习的特点,我们把综合性作文学习分为实际应用类、问题探究类和活动体验类三种基本类型。实际应用类作文强调作文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让学生的习作在生活中得到应用;问题探究类作文就是针对某一问题,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然后得出某种结论,最后写出总结报告;活动体验类作文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直接参与某项活动或劳动而获取作文材料的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可以是群体的,也可以是个别的。
二、综合性作文的特点
综合性作文强调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变单一的课堂上的作文教学为开放型的、多渠道的写作训练。这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目标的多元性。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为主要目标,而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综合性作文教学是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来设计,其根本目标是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并且特别注重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内部情感结构能得到同步和全面的发展。
2.内容的实用性。习作训练中的活动内容不再局限于每单元一次的训练项目,而可以推广到社会实践、现实体验、想象创造的大舞台中。丰富多彩的内容既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需要,又能使每个学生在获取习作直接体验的同时,得到认知、情感的发展;使他们的视野得以拓展,习作的动机得到激发,可以自发地写其所想。
3.形式的多样性。在习作训练中可视学生年级的不同,时限的不同,单元习作训练重点的不同而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没有统一僵化的形式,一切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形式的多样性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景,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情景中得到激活。
4.体验的独特性。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习作训练中,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看、听、讲、做,学生体验到真正情感的萌发,自然在习作中表情达意就显得情真意切、生动可信。
5.过程的自主性。自主性是活动的最突出的本质特点,也是先决条件。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独立自主地或小组自主地设计活动计划及步骤,并由自己或小组逐步实施完成,然后自主地作出评价。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习作训练,而是自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拟目的、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在互相激励、互相启发的融洽气氛中完成习作。
三、综合性作文的学习模式举例
根据综合性作文的基本类型与特点要求,可设计出丰富的学习模式。限于篇幅,我们把主题学习模式稍做介绍。
1.主题深化式。围绕一个实践活动主题展开,分成若干阶段,将主题逐步推进、深化。这种方式强调活动之间的衔接。
[例一]学习小英雄周启杰
寻找英雄-----赞颂英雄-----学习英雄
小英雄周启杰是我县横溪镇人,今年夏天为抢救同村落水儿童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全县开展了向“小英雄周启杰学习”的主题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部分:(1)“寻找英雄”阶段,让学生到报纸上、家长中搜集描写周启杰的有关文章、故事,并将收集到的材料整理成一篇发言稿(可以是故事、诗歌、小品、读后感等);(2)“赞颂英雄”阶段,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成果通过讲故事、朗诵、小品表演等形式来赞颂英雄;(3) “学习英雄”阶段,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英雄学习。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辟了“我向周启杰哥哥学习”专栏,每天都播送学生学习周启杰的文章。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了学生爱英雄、爱家乡的情感。
2.主题辐射式。围绕一个主题,确定与主题相关活动内容,与主题相关的这些活动之间是并列的、独立的,不存在先后的逻辑顺序。
[例二]话说“中秋”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我国人民有祭月、赏月、吃月饼、敬老、猜谜、对对子等习俗。古往今来,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诗歌、散文、儿歌等,成为我国独有的中秋文化。围绕“中秋”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由学生自由组合分为六个组,每组承担不同的任务。如 “中秋来历”让学生去收集有关中秋的传说,“月到中秋”让学生说说自家过中秋的情况,“我爱月饼”让学生了解月饼的来历、调查市场上月饼的种类、设计月饼或月饼广告语,“中秋雅趣”让学生“猜灯谜”“对对子”,“佳节祝福”则让学生设计一张贺卡,向亲人传递祝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3.主题立体推进式。就是确定一个主题,并将它分解成若干个子主题,子主题还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次子主题,这样形成一个多层系统,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一个子主题或次子主题,自行完成。
[例三]

“我爱家乡”是一个比较大的主题,我们将这一主题逐步分解,形成12个专题,然后以4~5人为小组,选择一个专题进行探究,并围绕自己选择的专题进行习作训练。如仙居历代名人小组的同学,在收集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还编写了快板: “仙居名人真不少,项斯、张俭、吴时来……个个才艺不一般,下面让我来介绍。项斯为人很聪颖,好学善诗出了名。张俭为人很善良,为国为民得赞扬。吴时来,也不错,为官清廉抗倭寇。翁森文才顶呱呱,学生桃李满天下。血性男儿吕师囊,上万军马保平安。雕刻大王吴子熊,名扬海外人人知。百里山川出贤才,仙居名人真不少呀,真不少!”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都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4.主题平面展开式。让学生在一个时期围绕一个主题活动,进行记叙、说明、抒情和实际应用的系列作文训练,这种训练有先后顺序,像是一条从低到高的直线。
[例四]

在综合性作文训练中,活动与习作同步进行,作文训练成为了活动的组成部分。我们以组织“野炊活动”为主题,第一次引导学生出一份通知,把“野炊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都告诉全校同学。完成了第一次习作,教师又引导学生,可这样的活动需要家长的支持,要家长支持什么呢?我们必须写一份“告家长书”,于是就进行了第二次的作文训练。接着,又继续引导:在活动前,同学们该做哪些准备,活动该如何进行,所以我们还得拟一份活动计划,这又进行了第三次训练。活动结束后,老师又引导大家根据活动过程为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写一篇通讯报道稿,并选择合适的稿件向广播站推荐。当学生在广播里听到自己写的稿子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种类型作文训练,让学生感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文不是为了到老师那里领个分数,而是一种工具,一种交往的本领。

上一篇:高技术通讯期刊2022年

下一篇:个人出书需要自己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