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周海宏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1963年6月27日,周海宏出生于辽宁沈阳的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小说家,母亲是画家,他们都非常热爱音乐。耳濡目染之中,使周海宏从小就形成了对音乐、对艺术敏锐的感知力。在他的记忆里,童年的很多乐趣都来自陪伴他长大的一架钢琴。那个年代,钢琴可是一件稀罕物,小海宏沉醉于每天坐在钢琴前,用还显稚嫩的小手敲击键盘,聆听黑白键跳出的一个个奇妙的音符。慢慢的,钢琴前的少年长大了,钢琴演奏出的乐曲也越发流畅动听。1980年,17岁的周海宏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附中钢琴学科,高中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升入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生活的本身并不愿意妥协于平淡,在静如止水的外表之下,却往往隐藏着激流的翻滚。岁月在每日的上学、放学之中缓缓流逝,而这个年轻人越来越发现,他再也不愿周而复始地循规蹈矩了,他的内心萌生出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向往,他强烈地渴望能够离开他熟悉的安逸环境,去真正体验生活的磨砺与激情,寻找承载梦想的广阔天地。大学读了两年之后,周海宏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退学,然后报考中央音乐学院或上海音乐学院。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父母时,一向开明民主的父母都沉默了,他们了解儿子的心中装着更远大的抱负,但是又如何能够赞同如此莽撞的做法?然而,父母终究拧不过执拗的儿子,见周海宏决心已定,父亲只说了两句话:“你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你需要我们做什么?”“帮我写封信吧,这样我过去后能找个地方住”。这个决定改变了周海宏的一生。他离开沈阳辗转上海、北京两地考学,结果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都考上了,最终周海宏选择了中央音乐学院,于是本科、保送研究生、留校任教、读博、直至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一路下来,他把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精彩。在和我们的交谈中,说者坦然自如,然而听者却是叹服不止,若不是有着坚韧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斗志和殚精竭虑的付出,谁可以如此自信地选择自己的人生,穿梭于命运或平实或激越的舞台,在平实中追求激越,在激越中安享平实? 2003年10月,周海宏来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三个月的高校中青班学习。在这之前他已经在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担任了近十年的馆长。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宁静的校园里,周海宏暂时告别了繁忙的工作,他彷佛又回到久违的学生时代。每天,都和来自全国各高校领导岗位的同学们一起听课、参加讨论、走访参观。学习,带给了他一份丰厚的收获。三个月的学习结束后,他总结了三点重要的心得。第一,这段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冷静思考的时间。三个月的集中学习,对一个人来说,特别是像周海宏这种常年忙碌于工作的高校中青年干部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时间。“所以我首先觉得在工作多年以后,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是非常珍贵的。在客观条件上,为我的主观思考提供了一些便利之处,使我可以冷静地回顾自己的过去,展望一下未来的发展。”第二,通过学习,增强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教师走上学校的领导岗位,需要周海宏不断学习以满足日益繁重的工作对其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是一个非常宽阔的信息渠道,从中央的政策法规、高校的管理思想、前沿的教育理论包括做人为官、外交处世等各个方面都为学员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使我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是在工作当中无法实现的。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不仅使我看问题的视野更加宽阔,而且考虑问题更加周全,对环境的认识也更加清晰深刻。有时候,年轻人有了想法往往不计后果急于付诸实践,显然这过于理想主义了。学习之后我再处理问题便能够考虑到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时代背景,考虑到理想与现实的接轨,这样遇到问题时就不会简单化、理想化,处理起来也会更加稳妥有效。”第三,形成了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的这段时间,我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些同学都来自全国高校的各个管理岗位,我们在平时相处时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启发借鉴,弥补了自身的一些不足,这可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资源。” 三个月的学习结束之后,周海宏回到中央音乐学院继续他繁忙的工作。不久后,他被委任为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谈起音乐家、艺术家,使人联想到的词语往往是感性、细腻、情感丰富、特立独行,然而音乐科班出身的周海宏干起行政事务来却透露出十足的理性与严谨。事无巨细,他绝不会“跟着感觉走”,而是会盘算着采取最精确、最优化的方式。连打扫房间、擦桌子这种细微小事,做之前他都会想一想怎样才能干得又快又好。中央音乐学院每年都有各级各类的音乐考级考试,当考生和学院的管理人员还在为繁琐低效的考级手续、程序的办理而抱怨不止时,周海宏已经琢磨着利用科学便捷的现代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反复尝试,他自己编写了一套计算机程序用于音乐考级考试管理,这套程序开发出来以后,受到音乐学院上下的一致推崇。在这一基础上,周海宏又不断为学院的人事、教务、招生等工作开发计算机程序,大大提高了学院的管理效率。直至今日,他开发的音乐考级程序还在中央音乐学院发挥着强劲的功效。勿庸置疑,周海宏是一位优秀的高校管理的实干家,而在学术研究领域,他更是一位治学严谨、成果丰硕的学者。2001年,周海宏的博士论文《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同年他兼任了中央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他的论文《现代音乐的美学思考》和《走出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误区——对普及严肃音乐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分析》,分别获得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三等奖。2003年,周海宏获第三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事业上的成功,源于他执着的敬业精神,更源于他宁静淡泊、无欲则刚的人格魅力,周海宏的率真与坦荡深深感动着他周围的每一个人。1995年,周海宏担任了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上任后面对图书馆微妙的人事关系,他毅然抛却私人利益,大刀阔斧进行体制改革,最终以业绩赢得众人的肯定;2004年他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之后,声望有了,地位高了,名气大了,但他仍然心胸坦荡,只专注于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从不热衷社会活动。用周海宏的话说,“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没有什么欲望,所以也没什么负担。让我当院长,那很简单,全力以赴把院长当好。当不好怎么办,那就当教授,好好教我的书,别的什么都不想。”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上下求索,辟人生佳境。如今,周海宏忙碌的身影依然穿梭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各个院室,我们衷心祝愿他能 够在未来的工作之中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那分率真与坦荡,简单与洒脱,勇往前行,为中国的音乐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周海宏 告诉你:孩子该学什么乐器?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总有很多家长经常会问我这么一个问题,我们家小孩现在已经3岁了,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开始学琴了,但到底学什么乐器好呢?我想让我家孩子学钢琴,可他非要学吉他,你说这怎么办?也有的家长就想让自己的孩子学冷门乐器,但也拿不准到底学什么好。学琴前到底学什么乐器好,成为让家长很纠结的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为孩子选择乐器的时候,家长主要应该考虑的因素呢?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乐器选择第一要素:孩子是否喜欢?
孩子喜欢在我看来,是决定一切的首要原则,孩子自己想学什么就让他学什么,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当年著名的大提琴家马友友为什么要学大提琴?他一开始也并不是要学大提琴,当时他爸爸带他去乐器店,让他自己去选择一件乐器,马友友选择了大贝斯——低音提琴,为什么呢?因为贝斯最大,这就是孩子的想法。爸爸说了贝斯太大,你现在学不了,我们先学一个比贝斯小一号的大提琴好吗?等你将来长大了,咱们再学大贝斯好吗?于是马友友接受了,最后造就了一代伟大的大提琴家。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不管孩子是出于怎样的想法,只要是他自己选择的,里面就有一些我们成人无法理解的原因在吸引着他,自主选择的背后往往鬼使神差地意味着孩子的一些特殊才能。孩子自主选择的好处——特别的兴趣可能暗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
第二个好处,是从家长的角度看。在学琴的问题上,家长和孩子经常存在着一种博弈的关系。你替孩子选择乐器,将来他不想学了,他会说:“我妈非得让我学”。言外之意,你强迫他干的事,他不爱干,干不下去了。你不能怨他,责任在你。反之,如果学什么乐器,是孩子选择的,那他将来想打退堂鼓,你马上就可以说:“当初这可是你自己选择的,你说过你不会后悔”。建议前期家长要了解各种乐器的基本情况,带着孩子感受各种乐器。
从教育学的角度,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感觉,尊重孩子选择的意愿。从兴趣与才能关系的角度,我甚至认为,我们应该敬畏孩子喜欢什么的感觉。因为,喜欢的背后,往往暗示着孩子在这方面的潜质与成就前景。
第二个原则是:家长喜欢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你自己喜欢!注意,我用的可是“喜欢”,可不是“想要”,为什么呢?因为喜欢这个词是感性的态度。“想要”、“应该”是理性的判断。
为什么家长直觉上的喜欢与偏爱这么重要呢?因为这件乐器的声音与这件乐器的音乐影响你的日常情绪,孩子每天都要练琴,你高兴,你不高兴,你都得听这样的声音。其实我想告诉大家,孩子特别敏感,他能够非常本能地感受到家长的情绪和态度,当你发自内心地喜欢孩子演奏的声音时,你就有一种下意识的愉悦情绪,孩子就明白了,我当下的学习活动为我的亲人增加了快乐,他的学琴就增加了一分动力。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乐器,听到孩子发出的声音,你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你皱了一下眉头,孩子立刻就感觉到了,你不愉快,他就觉得自己给家人带来了不愉快,他的学琴动力,就打了折扣。正由于家长对孩子发出的声音的体验与感受会影响孩子的学琴动力,所以孩子对选择什么乐器自己没有主意的时候,家长喜欢不喜欢就是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个因素:年龄因素的考虑
我们可以像马友友的父亲一样,先为孩子选一件适合孩子这个年龄学习的乐器,孩子本人也接受,那我们向他承诺,等他长大以后可以换,到时候他想换,我们就给他换一件,当然了,如果他不想换了,像马友友那样,我们就顺其自然,让他继续学这件乐器。
第四个因素:成本因素
让孩子学琴,很多家庭都面临着很大的成本问题,许多家长对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没有充分准备。
有些乐器比较贵,有些乐器比较便宜,这是当时就看得见的,但是家长往往想不到有些乐器不贵,但学费很贵,有些乐器,一次投资,终生享用。比如钢琴,一架钢琴2万以上很正常,是几乎可以用一辈子,考上音乐学院,学校还有钢琴给你用,你到哪去,也不需要自己准备。小提琴刚开始学的时候,入门级的提琴,一把几百元,显得很便宜,可是孩子从小到大,就得换好几把琴,上一个档次贵很多倍,而一把专业级的小提琴,价格就比钢琴贵多了,万一孩子将来搞了专业,上音乐学院,那乐器一定要换成专业级的,而且还得自己掏钱买,当然了,你要真买了一把好琴,也是一笔投资,可以用一辈子。
第五:其他的因素
二胡、小提琴这些拉弦乐器,刚上手的时候,音色嘎吱嘎吱响,像噪音,音准也找不着,拉出的旋律都是五音不全,但越学越好听;古筝,上手特别快,也特别好听,但是带着很笨重;钢琴上手很好听,入门很容易,但越学越难。这些因素都影响家长的选择。
第六:选择乐器的“功利”性建议
我想给大家几个比较“功利”化的建议。这些功利化的想法不一定很高雅,但是很实用。
第一个建议,我们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个合作可能性大的乐器。比如钢琴是独奏乐器,孩子学琴时,绝大多数都是自己练习,和其他孩子合作的机会不是很多。但孩子如果要是学小提琴,学管乐,各种各样的民族乐器,他可以参加群体性的合作,乐队、重奏、小组合,可以以乐会友,给孩子带来很多单独学琴没有的快乐。
第二个建议,我建议家长给孩子选一件便携的乐器。比如我自己就是弹钢琴的,到一个地方,开文艺晚会,傻了,我出不了节目,为什么呢?我只会弹钢琴,而这个地方没有钢琴,旁边一个人会拉手风琴,一架手风琴把整个晚会的情绪全给带起来了,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很失落。
第三个建议, 社会 学的判断。根据这件乐器的 社会 性的需要情况,来判断孩子该不该学。这里边有三条仅供大家参考:
冷门 -- 少见,知道人少
所谓冷门就是其他孩子都不学,就你们家孩子学。比如,你学吹牛头埙 ,你拉锯琴,谁看见了,都觉得很新鲜。孩子学这件乐器,水平如何没有可比性,所以学这个乐器有很多音乐之外的效果。
热点 -- 大家特别关注
所谓热点,就是大家现在特别关注的。比如说古琴现在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开始关注古琴,但学古琴的人很少,古琴老师非常缺,那么,这件乐器要是学好了,前景会非常好。
紧缺 -- 大家都知道,但少有人学
所谓紧缺,是大家都知道,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的人少。比如说低音铜管乐器大号。中小学乐队招一个大号招不着,就连中央音乐学院的招生,都出现了报名人数比招生人数还少的情况。而缺了这件乐器呢,这些乐队作品,根本就没有办法演奏。
人的兴趣偏好,天然是高度分化的。如果我们能够让每个孩子都自由选择乐器的话,你就会发现,可能只有10%的孩子会学钢琴,10%的孩子会学古筝,10%的孩子会学小提琴,10%的孩子会学二胡,还有其他孩子学习其它乐。于是,你就会发现,音乐文化的生态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但现在完全不是这样,我们音乐文化的生态不平衡,从考级就能看出,有的专业考级人山人海,有的乐器门可罗雀。我认为,造成这种结果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成人经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要想建设丰富多彩的、多样的音乐文化生态,方法并不复杂,途径非常直接,那就是:每个家长尊重孩子当下自己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他想要学的乐器。
中央音乐学院的学术研究
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校级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校级: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音乐治疗中心、嗓音研究中心 1987年至2012年,学院共取得科研成果奖8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61项。2013年,学院有国家级项目立项4项。 2013年国家级项目立项一览表 序号 项目批准号 负责人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课题经费(万) 1 12FYS008 王新华 16、17世家西方音乐音高组织体系之演变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5 2 12QKA100 温永红 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 40 3 13FYS006 项筱刚 李凌音乐评论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8 4 13AD003 王次炤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30 中央音乐学院2011-2011年科研成果(论文)一览表 作者名称成果形式出版日期出版/发行单位杨民康德昂族情歌“阿坡翁”当代发展变异状况的考察与研究论文40575《民族艺术研究》李昕Some questions on the instruments used in “Qiuci” music论文2011-1-22Indiranagar Sangeetha Sabha(Regd Trust)India李昕My Understanding of African Pianism论文2011-12-8MRI Press,USA李昕A Brief review Of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Jazz –styled music in Shanghai论文2011-12-1MRI Press, USA杨民康云南布朗族风俗歌[索]的变异过程及其异文化解读论文2011-1-15《中国音乐学》吕钰秀移动的脚步移动的岁月―马兰农耕歌谣风论文2011-1-15台东杵音文化艺术团杨民康论音乐民族志书写的范式、结构及教学应用论文2011-1-8《音乐艺术》宋瑾后现代主义“小型叙事”与音乐人类学的田野作业论文2011-1-8《音乐艺术》娜木拉如何改进握弓姿势论文2011-1-5《小演奏家》宋学军短暂而辉煌的一部团史——记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论文2010-12-30《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李昕African Music Study in China论文2010-12-15Composition in Africa and the Diaspora, Volume 2肖学俊《对“汗都春”现象的文化解释》论文2011-5-15《音乐研究》宋瑾后现代思想与音乐人类学论文2011-5-15《音乐与表演》娜木拉掌握大提琴把位的规律论文2011-5-13《小演奏家》陈荃有《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系列活动述评论文2011-4-1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和云峰《关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若干思考(2)——从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四份教学计划看其教学模式与理念的更新》论文2011-3-25《中国音乐》袁静芳南北曲在明代佛教音乐中的传承与发展——兼析明钦定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论文2011-3-15《2010年两岸戏曲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曾永义主编王次炤《音乐与文学》论文2011-3-13《人民政协报》娜木拉如何掌握正确的握弓方法论文2011-3-3小演奏家李晓冬《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西方音乐进程》论文2011-3-1《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何宽钊浪漫主义的文化-美学阐释论文2011-3-1《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胡银岳《二战后日本现代音乐发展研究》论文2011-3-1上海音乐学院杨民康少数民族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我所知道的田联韬老师论文2011-2-26《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刘悦《论李斯特清唱剧创作中的人文主义宗教思想内涵》论文2011-2-26《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宋瑾新历史主义音乐美学思想论文2011-2-15《交响》姚恒璐《我们这个时代的作曲家》论文2011-2-15《福建艺术》娜木拉如何做到与合作者默契配合论文2011-2-15小演奏家王次炤发人深省 以史为鉴——为《毛宇宽音乐文集》作序论文2011-2-12《人民音乐》王华对高等学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实物管理存在问题的探讨论文2011-2-8《中国经贸》宋瑾斯蒂芬·戴维斯的音乐美学思想论文2011-7-15《中国音乐学》杨民康德宏傣族佛教寺院的信众吟诵艺术及其文化变迁论文2011-7-1《民族艺术》杨民康论原生态民歌舞台展演的意义和作用——兼谈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几种文化保护与传承模式论文2011-7-1《音乐探索》肖学俊《汗都春平调音乐的传入及发展——锡伯族“汗都春”的历史与现状系列论文之二》论文2011-6-20《新疆艺术学院学报》田联韬藏文化圈边缘区跨界民族音乐研究论文2011-6-12《人民音乐》娜木拉关于拇指在按弦技巧中的重要性论文2011-6-7小演奏家杨民康论原生态民歌舞台展演的意义和作用论文2011-6-5《广播歌选》陈荃有中国音乐期刊:脚下的路该要如何走?论文2011-6-1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润洋《乐之道——中国当代音乐美学名家访谈》论文2011-6-1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宋瑾斯克鲁顿的音乐美学思想论文2011-5-26《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张乐心关于中国贝多芬接受历史的几个问题论文2011-5-26《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沈凡秀德理格奏鸣曲曲演奏CD2011-9-25北京东方影音公司娜木拉晨兴音乐桥论文2011-9-22《小演奏家》杨民康跨界族群与跨界音乐文化——中国语境下跨界族群音乐研究的意义和范畴论文2011-9-15《音乐研究》宋瑾感性学:去蔽与返魅论文2011-9-15《天籁》赵寒阳二胡学习中的几点经验论文2011-9-12《人民音乐》和云峰《再论“原生态”音乐》论文2011-9-1《音乐探索》盛原巴赫音乐与中国文化在澳门交汇论文2011-9-1澳门利马窦学社贾国平现代音乐在中国论文2011-9-1《人民日报》肖学俊《“汗都春”与锡伯族的多重文化认同》论文2011-8-26《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袁静芳历史古老的北京智化寺音乐论文2011-8-15《东洋音乐研究》宋瑾言说音乐的三种术语及隐喻论文2011-8-15《交响》李淑琴中西音乐深度融合下的传奇歌剧——写在歌剧《白蛇传》荣获普利策奖之时论文2011-8-12《人民音乐》何宽钊歌剧“白蛇传”的美学思考论文2011-8-1《人民音乐》杨民康清代北京藏传佛教的道歌演唱与艺僧制度——兼论三世章嘉活佛对传承传播蒙藏佛教乐舞的贡献论文2011-7-25《黄钟》钱茸地域性声乐品种音乐分析新议论文2011-7-15《中国音乐学》杨民康论佛教丛林制度与佛教音乐风格区的相互关系论文2011-7-15《艺术百家》叶小钢《林泉——叶小纲音乐典藏》CD2011-7-15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刘悦《李斯特清唱剧创作的历史贡献》论文2011-7-15《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和云峰《知其难为而为之——关于当代“跨国族群”音乐文化研究难点透析》论文2011-11-15《音乐研究》李萌古筝盛世华章名家协奏曲音乐会《八面风》DVD2011-11-15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付涛涛融会贯通 独树一帜--杨儒怀教授对曲式与作品分析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创新论文2011-11-12《人民音乐》褚历《十番锣鼓的数列结构》论文2011-11-1《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于润洋《谈谈音乐学视域下的和声对位教学问题》论文2011-11-1《人民音乐》于润洋《席曼诺夫斯基的艺术人生》论文2011-11-1《艺术评论》周耀群《2009年西方音乐史研究综述》(中国音乐年鉴条目)论文2011-11-1文化艺术出版社曹晓青中国手风琴新作品专辑CD2011-11-1中国唱片总公司戴嘉枋论“文革”后期对传统音乐的秘密“抢救”论文2011-10-25《黄钟》李起敏罗贯中的理想国探求-走出国家政权更迭的轮回论文2011-10-22《东平湖》杨民康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的新变异论文2011-10-15《世界宗教文化》周海宏感性的智慧与内心的真情——借为秦文琛作品评论集作序而作的自我表白论文2011-10-12《人民音乐》何宽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声及德彪西印象主义和声的哲学-美学阐释论文2011-10-1《音乐研究》李起敏借得铁干银钩笔来传雪域春消息论文2011-10-1台湾《美丽宝岛》月刊社潘澜略论席曼诺夫斯基晚期创作中的民族性论文2011-10-1《艺术评论》和云峰《辛勤耕耘一甲子 桃李芬芳忆往昔——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调查、研究、教学60年》论文2011-12-25《中国音乐》和云峰《藏传佛教及其音乐在摩梭人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2011-9-25《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和云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课的设置理念与若干思考》论文2011-9-25《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杨民康从聂耳日记看其音乐创作的乡土因缘和传统回归论文2011-9-25《云南艺术学院学报》李萌古筝《盛世华章》--《铜鼓舞》CD2011-12-15天天艺术出版夏苒记第四届中国ConTempo&瑞士Cultruescapes新室内乐作曲比赛暨Contempo Primo现代室内乐团培训计划论文2011-12-15《2010中国新音乐年鉴》 馆藏资源截至2011年8月19日,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面积4780平方米,馆藏图书乐谱、音像资料、音乐期刊等各种载体形态的资料逾47万件(册),包括古琴、琵琶文字谱、寺庙音乐工尺谱、传统民族乐器演奏谱等珍贵资料,以及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外国作品。另外还有不同语种的专业理论及工具书7.5万余册,音乐期刊1万余册,音像资料22.6万余件,是中国最大的专业音乐图书馆。同时,数字图书馆还拥有《馆藏音乐书籍全文库》、《馆藏音乐乐谱全文库》、《音乐核心期刊全文库》、《馆藏音像资料点播库》等数据库。电子资源覆盖书籍、乐谱、期刊、音视频,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专业音乐电子资源库。图书馆还收藏有中国现代作曲家的资料及手稿,以及许多珍贵的文字和音响资料。1997年,该馆加入了国际音乐图书馆协会(IAML),成为国内的第一个会员馆。 学术期刊学术性季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是全国艺术类中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唯一拥有教育部名栏的期刊,2010年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
上一篇:微生物学通报核心期刊排名
下一篇:个人能出书卖书赚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