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个案报道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个案报道杂志
该刊不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
但该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因为国内没有国家级、省级期刊的评价统一标准,因此,各个不同单位所采用的核心期刊目录也是不同的。
最安全的方法,建议你去咨询本单位的人事部门(评职)或研究生院(学位申请)。
中国药学的投稿须知
1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先进性,并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侧重实用。2.1 来稿务必请自留底稿,网上投稿成功后请再寄一份纸稿(注明已网上投稿及稿号);请附单位介绍信,并注明保密审查意见;附作者书面声明“来稿未投他刊”及每位作者的亲笔签名,以示将专有权授予中国药学会;务必写清楚作者姓名及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及手机、传真、E-mail地址。部队及保密单位除编号外,还应写明驻地。文稿用计算机打印。文稿凡属基金资助、国家攻关项目请写明项目编号,标注在首页下,并附相关复印件。请勿一稿两投,或抄袭别人稿件。稿件勿寄私人,以免延误。2.2 来稿要求文字精练紧凑,通顺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实验研究文稿请附中英文题名(每个实词第一个字母要求大写)、作者和作者汉语拼音名、作者中英文单位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综述、科研简报(附全文)、科技园地、药学史等稿附英文题名及作者汉语拼音名。药学人物为约稿,不收自由投稿。文稿中的外文字母和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除英文以外的文种等均请用铅笔注明。文中数据、结构式、公式、参考文献等请仔细核对,避免出错。文稿寄出后,如发现上述内容有错,请及时联系更正。2.3 凡收到本刊收稿通知后3个月内未收到对稿件的处理通知,则说明该稿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改投他刊,须来信(挂号)与我刊联系。否则因此造成的损失,由作者负经济责任或其他责任。本刊开通在线查稿系统,如需查询请登录本刊网站。2.4 凡退回作者修改的稿件请严格按本刊稿约要求及退改意见修改,务请2个月内修回并通过网上发回至编辑部将随修改稿一并寄出。如有问题请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如因他故(例如补充资料、实验或另做实验等),超过时限,以新稿处理。2.5 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编辑部可对来稿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请作者考虑。2.6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CNKI)光盘版、网络版,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稿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2.7 来稿刊出后酌致稿酬。3 文稿的撰写要求 文稿应尽量减少层次,最多不宜超过3层。文题、层次标题、表题、图题及参考文献、致谢等,一律顶格书写。3.1 文题 题名须简明确切,并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0字,不要副题。避免使用化学式、公式及不太为读者所熟悉的缩写等。3.2 作者 文稿的作者应是参与来稿专题研究工作的主要科技人员,应对全文的内容负责,并能回答文中的问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作者署名的次序按参加者对论文工作的贡献大小排序,第一作者须事先征得本文其他作者的意见,包括排列顺序。附第一作者简介并写明主要研究方向(限20字内);如标有通讯作者也需同时提供简介和主要研究方向,2人以上合写的文稿,应注明联系人,并附联系方式。作者的中英文单位名称要写全名,并附邮政编码。作者如多单位,则应在其名字的右上角注出阿拉伯字序号,并将单位名列在最后作者之后,用“;”号隔开。3.3 摘要 为适应读者了解论文全面内容的需要,并便于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中、英文摘要均要求采用结构式摘要,即摘要内容要明确列出摘要的四个要素,即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论:结果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英文摘要(English abstract)写在中文摘要之下,其间空一行。论著要有英文摘要。摘要的英文题名、作者、工作单位和关键词均应与中文一致,ABSTRACT内容可比中文摘要详细些,尤其方法要详细,具体,可独立存在。英文摘要应明确列出四个要素,即OBJECTIVE(目的)、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CONCLUSION(结论)等。力求用词、语法、拼写、含意和逻辑正确。成文后最好请有关专家修改润色。3.4 关键词 为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和便于读者寻找文献,应标注能反映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较强的、符合主题词表的术语为关键词,一般3~8个。中英文关键词数排列应一致。3.5 标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具体由编辑部填写)。3.6 前言(引言或序言) 概述本题的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可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并应明确提出本文目的,尤其指出其创新性。3.7 药物、试剂、动物、植物、主要仪器 应说明来源及规格。药学有关名词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药学名词》、《化学名词》(科学出版社)为准。药名采用“国际非专利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INN)”,以《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为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则用批准的药名。药名较长时,可用缩写,但需在首次出现时注明,例如雷尼替丁(ranitidine,Ran)。药名写在剂量前面。不常见的药名,特别是新近上市的新药名,首次出现时,注上英文名。药物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要写明药品生产厂名和批号,住院号、尸检号、门诊号可省略。3.8 方法 凡文献已有记述的方法,一般可引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写明改进处。如是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以便他人重复。3.9 计量单位及符号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请参阅《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量名称、量符号应规范使用、书写。量名称有全称与简称之分(如“物质的量浓度”多简称“浓度”或“物质浓度”等),二者可等效使用,且多使用简称。量符号均应使用斜体,如m(质量),t(时间),V(体积),n(物质的量)。某些常用量及其符号,如比重(sp gr,sg)、原子量(AW,aw)、分子量(MW,mw)等,因其不符合有关规定或易与有关符号产生混淆或误解宜停用,应改用“相对密度”(d)、相对原子质量(Ar)、相对分子质量(Mr)等。单位名称也有简称与全称之分,两者可等效使用,数字后带单位者,均用单位符号表示。单位符号前的数字避免使用分数。数字与单位符号间应留一个字符空隙。当数值过大或过小时,应改用适当词头符号如M,p或以10n,10-n的形式表示,但应遵守有效数字及数字修约规则。单位、词头符号及阿拉伯数字一律采用正体。组合单位中的斜线不能多于一条,更不宜将斜线、负指数幂或汉字混用表示相除。如常用法定单位为“mg·kg-1·d-1”,不能再表示为“mg/kg/d”,“mg·kg-1/d”,“每日mg/kg”或“每千克mg/d”等。药物、试剂浓度及各类生化指标使用法定单位的基本原则是:①当其Mr或Ar已准确测得时(如各类电解质、维生素、糖类及其代谢产物、脂类及其代谢产物、非蛋白类含氮物质等),均应采用“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以mol·L-1,mmol·L-1,μmol·L-1,nmol·L-1,pmol·L-1等为法定单位表示。②当为混合物(如总蛋白、总脂、各类免疫球蛋白等)或其Mr或Ar尚未准确测得时,可采用“质量浓度”,分别以g·L-1,mg·L-1,μg·L-1,ng·L-1等为法定单位表示。③习以%,‰,比例数(如1∶1 000)等相对数表示结果者可继续使用;但当表示变动范围时,范围号(~)前后两数值中的%,‰或10n,10-n均应同时写出不能省略前者只写后者,如3.0%~5.0%(不能写成3~5%),“(4.0~5.5)×1012·L-1”(不能写成4.5~5.5×1012·L-1)等。④习用的各类百分浓度(v/v,w/v,w/w)及其单位g/dl(g%),mg/dl(mg%),ml%(vol%);当量浓度(N)及其单位N(Eq/L),mEq/L,μEq/L;克分子浓度及其单位M,mM,μM;以及表示微量物质含量的ppm,pphm,ppb等均应停用。年龄和体重均须用实际测得的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按体重计算的药物剂量应以“g(mg)·kg-1·d-1”。3.10 放射性核素或元素符号均应用正体且首字母大写。核子数应标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不能再标于右上角),如14CO2,131I-albumin等,当有必要标明受激态时,可将受激态符号标在其右上角,如NO*表示电子受激态,而110Ag*或110Agm则表示核受激态等。元素、离子或基团的化合价应标在右上角,且应数字在前,表示正负化合价或阴阳离子的“+”或“-”在后,如Mg2+(不用Mg++,Mg+2),PO43- (不用PO4-3,PO4---)等。上下角标、幂指数等均应使用较主符号小一号的字母,手写时与主符号位于同一格内。3.11 国际代号与缩写 文中尽可能采用国际代号与缩写,例如1秒写为1 s,2分钟2 min,3小时3 h,4天4 d,雌性♀,雄性,国际单位IU(用于表示酶活力的国际单位用U,不用IU;表示药物含量的单位用u,不用IU),概率P(不是P),紫外UV。静脉注射可用iv,肌内注射im,腹腔注射ip,皮下注射sc,脑室内注射icv,动脉注射ia,口服po,灌胃ig。GPT改用ALT,GOT改用AST等。国际代号不用于无数字的文句中,例如每天不写每d,但每天8 mg可写8 mg·d-1。3.12 数字 作为量词(包括比率、时间等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六;夏历和中国清代前历史纪年用汉字,如正月初五、丙寅年十月十五日等;不定量词一律用汉字,如任何一个病人、3d为一个疗程等。数字的增加可用倍数表示;数字的减少只能用分数或%表示,如增加1倍,减少四分之一或减少25%。年份应写出全数不得省略,例如:“1998年”不写成“98”年。1990~1997年不能写作1990年~97年。避免使用因时间推移而易被误解的词,而应采用具体日期(月、日宜采用两位数)。3.13 有效数字 测量数据不能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例如:6 437意指6 000分之1的精密度。任何一个数字,只允许最后一位有误差,前面的位数不应有误差。在一组中的±s应考虑到个体的变差,一般以s的三分之一来定位数,例如:(3614.5±s 420.8) g,s的1/3超过100 g,平均数波动在百位数,故应写(3.6±s 0.4) kg,过多的位数并无意义。又如(8.61±s 0.27) mm,它的s/3=0.09 mm,达小数点后第二位,故平均数也应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写成(8.61±s 0.27) mm。有效位数以后的数字修约数小于5则舍,大于5则进,如恰等于5,则前一位数逢奇则进,逢偶(包括“0”)则舍。修约时只可1次完成。例如:23.48,若不要小数点,则应成23,而不应该23.48→23.5→24。百分数的有效位数根据分母数来定:1~10,一般不用百分数表示;11~100,百分数到个位;101~1 000,百分数到小数点后1位;余类推……。3.14 表和图 凡用文字已能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则文中不需重复其数据,只需强调或摘述其主要发现,不要同时用表和图重复同一数据。包含英文摘要的文章,图题、图注、表题、表注采用中英文对照,图表中内容只用英文;不包含英文摘要的文章,图题、图注、表题、表注及图表中内容只用中文。图表中量和单位应是量的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其间加一斜线方式表示,如λ/nm即表示以nm为法定单位的波长。图表要有序号,只有1个时,仍用“表1”或“图1”表示。图表中如采用缩写时,第一次出现时请用全称,以后再用缩写。图表需另用稿纸附在稿后,但在文稿内用框线注明表图的位置,如: 表1 △△…… 和 图1 △△…… Tab. 1 △△…… Fig. 1 △△…… 表格用三线表,两端开口,不用纵线;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除栏头外,表身中不用或少用横线;表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上、下行的数字最好对齐;表内计量单位的名称要使用单位符号。表格最好设计成单栏表,表宽的字数(包括空格和直列与直列间空格在内)不超过33字。表注依序用1),2),3)……表示,写在右上角。曲线一般应经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并尽可能“直线化”,例如通过对数(lg)、倒数(reciprocal)、概率单位(probit)、算出单位(logit)等转换。直线应根据回归方程绘图。如有图注者应在稿内图位的框线下写明:1-……;2-……;3-……,或者A-……;B-……;C-……。照片用黑白片,必须反差鲜明,清晰易辨,常用大小为127 mm×178 mm。显微镜照片内应画长度标尺,如|—|,示1 μm,必要时,以↑标明上方位。为利于计算机处理和保证数据库准确检索与统计的原则,须有参考文献的类型和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网页怎么打不开
网页打不开的解决办法:
1.电脑遭到恶意病毒入侵,不知名的下载站一些文件可能带病毒,下载运行了可能会出现网页打不开现象;
设置错误,需要修改DNS设置;
3.浏览器设置代理服务器选项,所以出现打不开网页情况;
4.系统垃圾和网页痕迹较多,没有做定期清理;
5.使用百度安全卫士和百度杀毒系统清理功能和系统修复功能,即可解决该类问题。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的期刊栏目
家论坛、论著、短篇论著、研究进展、实验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理与毒理、生物医药、药品鉴定、药物与临床、新药评价、麻醉与镇痛、医学检验、病理分析、影像与介入、中医中药、护理研究、医药教育、健康教育、个案报道、误诊误治、社区医疗、乡村卫生、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经济学、制剂与技术、制药装备、营养与保健、疾病防控、医疗器材、政策研究、法规与标准、产业研究、市场透视、卫生管理、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医院管理、企业管理、营销与服务、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科研管理、药事管理、设备管理、医药文化、医风医德、医药信息化、调查研究、工作探讨、医护论坛、封面报道、医药资讯、业界关注等50多个栏目。
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
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一个古老的疾病,人们对甲亢的危害有一个渐进式的认识过程。自 1883 年 Wamer 发现 Graves 病累及患者的眼部,在其后的近 100 年中,学者们逐步发现 Graves 病对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血液系统、肝脏均有严重伤害。这些认识促使学者们不断探索更好更安全的治疗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欢迎阅读。
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
众所周知,甲亢的治疗主要有 3 种方法,即手术治疗、核素治疗和药物治疗。1908 年文献中提到了手术治疗 Graves 病可能引起甲状腺危象从而导致死亡。1957 和 1967 年分别有文献报道甲亢患者采用放射碘治疗后,可能出现血液系统和骨髓系统损伤。这些都使得临床医生警惕手术和核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并加以防范。
抗甲状腺药物(ATD)已经经历了 60 年的历程,目前仍然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尤其是治疗 Graves 病的主要手段。ATD 治疗由于其疗程长,不良反应多而备受学者们关注。在 20 世纪 40~70 年代间,学者们发现了甲巯咪唑类和硫脲类药物均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伤、血管炎和致畸等不良反应 / 事件。与此同时,为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选择,学者们进行了系列的研究比较两个药物在安全性上的区别。
ATD 常用药物为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MMI)。总的来说,ATD 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其临床不良反应亦较常见,一般程度较轻,如能及时停用 ATD 则能够自行恢复。但 ATD 治疗中亦可出现少见、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存在潜在致命的危险,故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近年来一些报道和综述研究对有关 ATD 的副作用有了更新的阐述,使我们对于 ATD 的不良反应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
一、肝脏的毒性作用
ATD 引起的肝损害并不少见,但一般程度较轻,停用 ATD 后多能自行恢复。MMI 引起的肝损害多与药物剂量相关,而 PTU 则与剂量无明显相关关系肝损害可发生在服药的任何阶段,多见于用药后 3 个月内,最早可在服药 1 天内发生,最长者在 1 年后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女性多见。
ATD 引起致命性肝损伤或肝衰竭极少见,但确实在治疗中具有潜在致命性的严重不良反应,其肝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 MMI。PTU 诱发的肝炎或肝衰竭没有剂量依赖关系,平均剂量为 426 mg/d,平均治疗时间为 3.6 个月。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机体的异质性反应有关。目前认为,药物在肝脏进行生物转换的过程中形成代谢活性物质,并同各种肝脏蛋白质结合,然后与半抗原修饰的蛋白发生免疫反应,造成肝脏损害。在 PTU 引起的肝炎,有证据证实免疫异常的存在,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对 PTU 的敏感性,亦可有自身抗体包括抗核抗体(ANA)阳性以及抗平滑肌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免疫反应的另一个特性是再次接触同一药物时会复发,而且发展更为快速。目前尚不知道肝脏靶抗原蛋白的性质以及发生肝炎的危险因素,但是,较为明确的是肝脏损害是继发性损伤,易感因素也不明确,可能像其他药物一样,药物代谢的基因变异及免疫反应起关键作用,但由于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极少见,还没有相关数据。临床上,患者表现有肝炎的症状和体征:周身不适、厌食、右上腹痛和黄疸,一些患者还有皮疹、发热和粒细胞缺乏症或者粒细胞减少症。实验室检查和肝细胞损伤相一致,转氨酶、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显著增高。肝脏活检显示肝细胞损伤,散在的或大片的坏死。有些病例伴有胆汁淤积和胆小管内阻塞。动物实验发现,PTU 抑制鼠肝细胞色素 P450 的生成,可能形成 PTU 活性代谢产物与内质网的大分子相互作用,引起肝细胞坏死。但目前尚未确定 PTU 或他巴唑的直接肝毒性的代谢产物。
他巴唑与 PTU 引起的潜在的致命性肝细胞损害显著不同,他巴唑通常造成胆汁淤积性肝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致命性肝炎、肝衰竭的文献报道。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通常采用排除法,用药与肝损害的时序性进行诊断。亚临床肝损害时患者多无相应症状,仅有肝功能轻度异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需停药,可减少剂量继续治疗,或加用保肝治疗,但要密切观察肝功能情况。如果肝损害显著,则立即停药。停药后多数患者肝功能可以恢复。显著肝损害发生率低,约为 0.5%~l%,患者常有相应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右上腹痛伴黄疸等,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持续明显异常,多为进行性加重,需要立即停药并保肝治疗。少数患者可能由于停药太晚或肝损害过重,停药后病情仍持续进展,最终死于肝衰竭。
二、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
ATD 可以导致对血液系统的损伤和毒性作用,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严重时出现粒细胞缺乏甚至骨髓严重抑制,从而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危及生命。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药物对骨髓的毒性作用和免疫机制有关。引起药物免疫性副作用的原因不甚清楚,可能与 Graves 病患者本身内在的免疫缺陷有关。其次,ATD 及其代谢产物可作为半抗原,诱发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实际上,出现 ATD 免疫性副作用的患者体内可检出胰岛素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粒细胞祖细胞抗体及抗胰高糖索抗体等。另外,PTU 的代谢产物可竞争 ATP 而抑制 DNA 合成。这种代谢产物一旦整合入 DNA 分子,则可引起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产生免疫副作用。个体药物代谢酶的遗传缺陷可能是部分患者易发免疫性副作用的原因。
粒细胞缺乏(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0.5×109/L)发生率约为 0.3%~0.6%,通常发生在 ATD 最初大剂量治疗的 2~3 个月内或再次用药的` 1~2 个月内,但也可发生在服药的任何时间。有人提倡定期监测白细胞,若白细胞少于 2.5×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 1.0x 109/L 应考虑停药,如果中性粒细胞在 1.0~1.5×109/L 之间,则需要非常严密的观察。此外,需提醒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咽痛、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应迅速到医院检查。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初次使用 ATD 没有影响白细胞数量,但甲亢复发再次用药时,可以出现粒细胞缺乏。一旦发生粒细胞缺乏应立即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并禁止使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使用广谱抗生素。与此同时,需要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这对大部分患者有明确疗效。必要时,可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或重组人粒细胞 -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剂量 2~10ug·kg-1·d-1,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即停用。后一治疗措施可以单独或者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值得注意的事,有些 ATD 诱发的粒细胞缺乏者可能并非缘于自身免疫,而与 ATD 的毒性有关,属于剂量依赖性的不良反应,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现象,这部分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和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反应较慢,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才可以将白细胞升到正常水平。
MMI 和 PTU 治疗 Graves 病的对照研究中,PTU 发生的白细胞减少事件显著高于 MMI。有报道指出,MMI 的副作用与剂量有关,而 PTU 则没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
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肺小血管炎
PTU 可诱导产生 ANCA,多数患者无临床表现,仅部分呈 ANCA 相关性小血管炎,有多系统受累表现,如发热、肌肉关节疼痛及肺和肾损害,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大部分患者经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及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预后良好。极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故使用 PTU 前,应检查尿常规,有条件者可常规检查 ANCA 抗体。
国外报道初发未治疗甲亢患者 ANCA 阳性率较低,服用 PTU 治疗过程中 25% 出现 ANCA 阳性。国内郭晓惠等报道 66 例服 PTU 中 ANCA 阳性为 14 例(22.6%),服他巴唑组 77 例无一例 ANCA 阳性。小血管炎主要以肾脏受累多见(新月体性肾炎),导致严重蛋白尿和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其他表现有发热、皮疹、关节肌肉疼痛、贫血、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呼吸衰竭。观察到的病例中血管炎发生于服药各个时期,且非剂量依赖性。目前认为,PTU 引起的 ANCA 相关小血管炎是多克隆免疫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知的 PTU-ANCA 的靶抗原包括:髓过氧化物酶(肝 O)、蛋白酶 3(PR3)、乳铁蛋白(LF)、人弹力蛋白酶(HLE)、杀菌 / 通透性增高蛋白(BPI)。在 ANCA 相关性血管炎中,中性粒细胞可介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一为 ANCA 可激活中性粒细胞,使其释放细胞质中的蛋白酶造成内皮损伤,另可介导自由基产生而损伤血管内皮。再者中性粒细胞胞浆中蛋白酶均具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诱使多种细胞损伤、坏死或凋亡。
药物引起小血管炎的临床诊断:(1)非特异症状:发热、乏力及体重下降等;(2)关节痛、肌肉痛;(3)皮肤损害:皮疹、皮肤溃疡;(4)五官损害:口腔溃疡、巩膜炎、耳鸣耳聋、鼻炎;(5)单神经炎。当应用抗甲状腺药物(PTU/MMI)后新出现以上临床表现 5 条中的任意 3 条;或仅累及肺脏表现为咯血、呼吸衰竭;或仅累及肾脏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受损,即诊断患者出现 ANcA 相关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
四、低血糖症
ATD 可引起低血糖症,又称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本病由日本学者 Harital 在 1970 年首次报道。其临床特征为自发性低血糖、高水平胰岛素和高滴度的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多见于使用 MMI 者。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遗传免疫缺陷有关。
有研究发现 13 例甲亢应用 MMl 后发生 IAs 的患者有一个特殊的等位基因 HLA—BW62/Cw4/DR4。MMI 的化学结构含有 SH 基,可与胰岛素的 S—S 键结合,改变其空问结构,触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大量 IAA。血中大量 IAA 与胰岛素结合后,通过某种机制又重新解离,与抗体结合的胰岛素大量释放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在 IAS 发生后,停用 MMI 后数月内该综合征消失,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五、肌肉损伤
有报道患者使用 ATD 治疗期间渐次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关节疼痛及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重者可出现肌肉痉挛抽搐,多见于使用 PTu 患者。肌痛多见于四肢肌群,血清 cPK 增高,多数为正常值 2 倍左右。予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或用镇痛消炎药对症治疗多不能奏效。其机制尚不明,可能与 ATD 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过快有关。虽 FT3、FT4 正常,但肌肉组织中甲状腺激素的急剧减少可引起骨骼肌中 cPK 逸出,同时可伴有肌肉疼痛或痉挛。另外,药物对肌肉的直接作用或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参与肌肉损伤的因素。
发生肌肉损伤者可予 ATD 减量,并加用甲状腺素制剂,并辅以果糖、肌苷、三磷酸腺苷及辅酶 A 等治疗,症状可逐渐缓解并消失,CPK 可恢复正常。
六、经典的变态反应性副作用
ATD 引起变态反应性副作用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过敏性红斑、药物热、急性坏死性牙龈炎等,严重者可引起肺血管炎、剥脱性皮炎,与药物免疫性副作用有关。
七、消化道反应
患者使用 ATD 后部分可出现胃肠不适、轻度腹痛,极少数出现口腔异味、味觉减退等现象。
八、其他不良作用
ATD 其他少见的副作用有脱发、先天性表皮发育不良、甲状腺肿大、皮肤不良反应、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动脉周围炎、肾炎、肌炎和空洞性肺浸润等,极少部分患者可出现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多动脉炎等。
九、PTU 与 MMI 不良反应的区别
一直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 PTU 和 MMI 所致不良反应的异同,晚近的资料对这两个药物的安全性的比较有了一些较为明确和公认的结论。首先,MMI 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 PTU,而且,前者的不良反应大多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特征,而 PTU 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剂量无显著相关。Cooper 于 1999 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Graves 病患者采用 PTU 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与 MMI(PTU300mg:51.9%;MMI 15 mg:13.9%;MMl30 mg:30.0%)。
20 世纪 80 年代,针对这两个药物的肝毒性的比较开展了大量研究,均表明刑的肝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 MMI。20lO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基于 1969 年至 2009 年间报告的重度肝损害病例数,得出以下结论:“与 MMI 相比,PTU 肝毒性更强。医务人员应该对新确诊的患者谨慎选择初始治疗药物,如选择 PTU 进行治疗,应密切观察患者肝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在用药的前 6 个月。”并对 PTU 肝损害增加了黑框警告:“成人或儿科患者应用 PTU 可能增加严重肝损害风险,包括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鉴于此,目前规定,患者应尽量首选 MMI,儿童、青少年患者尤然。至此,两种药物在肝毒性损害方面的比较尘埃落定。
2007 年,日本学者 Nakarnura 发表其研究数据,证实 PTU 发生的白细胞减少事件显著高于 MMI。1984 年的一篇综述回顾了既往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报告的血管炎和狼疮样综合征,发现 PTU 相关的发生率高于 MMI。而且,如前所述,PTU 的 ANcA 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 MMI 这一观点经 2004 年北大医院高莹副教授的文章在中国人中亦得到证实。针对皮肤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发现 PTU 300 mg 发生的斑疹 / 荨麻疹事件与 MMI30 mg 组相似,但是显著高于 MMI 15 mg,这主要归因于 MMI 的不良反应为剂量相关。
十、ATD 与妊娠、哺乳
MMI 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属脂溶性药物,可以自由通过胎盘与乳房上皮细胞进入乳汁中。相反,PTU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且在生理 PH 下可以离子化,一般不通过胎盘与乳房上皮细胞进入乳汁,这些特性决定了 PTU 可以在孕妇和哺乳的女性中使用。
有研究报道,妊娠期使用 MMI 可能导致儿童智力功能减退,另外,MMI 还与可能发生的皮肤发育不全、食管或肛门闭锁和鼻后孔闭锁相关。但是,这些副作用发生率极低。因此,MMI 并非孕妇所绝对禁忌,可以作为治疗妊娠合并 Graves 病的二线用药。此外,也有关于 PTU 引起肛门闭锁的个案报道。
因而我们推荐,妊娠患者使用 ATD 以 PTU 为首选,次选 MMI。一般而言,PTU 在 150mg/d 以下对胎儿比较安全,剂量在 200 mg 以上则有可能导致胎儿甲减与甲状腺肿大。
MMI 的乳汁排泌量是 PTU 的 4~7 倍,所以,哺乳期治疗甲亢,PTU 应当作为首选,并需监测婴儿的甲状腺功能。
最新亦有文献报道认为,使用 20 mg/d 以下剂量的 MMI 不会影响婴儿的甲状腺功能,故哺乳期使用 MMI 也是安全的,但同样需定期监测婴儿的甲状腺功能。
十一、ATD 在儿童中的使用
长期以来,ATD 一直是儿童期甲亢的一线用药,甚至很多儿童长期接受 ATD 治疗。儿童使用 ATD 治疗甲亢的疗程需要更长,停药后的复发率高于成人。实践证实,MMI 在儿童中的使用较 PTU 更为安全,故儿童 Graves 病的治疗宜首选 MMI。
在 ATD 治疗儿童甲亢的临床过程中,由 PTU 引起的不良事件包括皮疹、白细胞减少、关节炎、脉管炎、肝损伤以及死亡等发生率显著高于 MMI,且 PTU 的肝毒性更强,甚至引起严重的中毒性肝炎与肝衰竭,且与剂量无关。此外,有三例报道儿童由于服用 PTU 而引起脉管炎并导致肾衰竭。而 MMI 引起的不良反应则要少得多,且程度较轻,一般与剂量相关,未有肝衰竭的报道。
因此,目前认为,PTU 不应作为儿童甲亢的一线用药,除非某些特殊情况,如 MMI 过敏、患者手术前准备或甲亢妊娠期可以使用 PTU。目前正在使用 PTU 的患儿应当建议停止使用,以防发生药物性肝衰竭。如果患者使用 MMI 有毒性反应,且无手术及碘治疗适应症,而药物治疗为必须时,则可以考虑短期应用 PTU。但这种情况下,必须事先告知患儿及其家长使用 PTU 可能存在肝功能损伤甚至肝衰竭的风险。如果患儿在应用 PTU 过程中出现疲乏、恶心、头晕、发烧等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 PTU,并检查血细胞计数,肝功能等。
鉴于目前国内尚无关于儿童使用 PTU 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报道,加之大部分中国医生习惯于使用这类药物,故一些专家依然提倡儿童甲亢患者首选 PTU。但是,我国没有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体系,更缺乏系统的前瞻性研究,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宜遵循国际指南原则,对儿童甲亢以 MMI 为首选
上一篇: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好发表吗
下一篇:农业机械学报是南大核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