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4 12:03

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现状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油画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关键词】当代;油画;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

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

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

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

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参考文献

1陈默。艺术与艺术教育的当代性[J]。

贝特勉特曾说过"时间抹掉一切记忆,碍眼的东西更须拭去,擦掉干干净净,不留痕迹,然而拭去后的痕迹,颜色却更鲜艳。"油画正如那拭去后的痕迹,经过时间的磨练,愈加得珍贵。而这个短暂的假期又如同传世油画一样,在以后的生活里珍贵无比。这个假期或许是开心的,但是高考气息无时无刻的压抑这自己;或许是轻松的,但是辅导班之间来回穿梭的身影证明了一切;或许是悲伤的,但是一时的勤奋一生的幸福一直提醒着自己;或许是痛苦的,但是父母精心的呵护温暖了心头。我很肯定这个假期是精彩的,是丰富的,是不悔的。

在我的心中向日葵的花神当之无愧的是文森特·梵高,一个以向日葵为画之精髓的年轻画家。他曾经说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梵高确实做到了让阿尔八月阳光的色彩在画面上大放光芒,这些色彩炽热的阳光,发自内心虔诚的艺术情感。他怀着对艺术无比狂烈的热情,追逐着对艺术最高境界,这部流传万世的《向日葵》就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地方出世。这部由十四朵色彩对比强烈、寓意丰富的向日葵组成的油画,正如我这个时刻的心情,在外表貌似轻松的情况下,心情是狂烈的、激动的。

秋天的脚步渐渐靠近了身边,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场景渐渐进入了人们的眼帘。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三人与远处的人群形成对比,她们穿着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体态健硕,谈不上美丽,更不好说优雅,只是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他精巧的画面设计让阳光照在她们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谦卑、忠诚。对呀,米勒表达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枯燥的作业练习,让我们学会了忍耐;面对任何试题,或简单或复杂,我们都保持着谦卑的心态;我们必须对我们自己忠诚,每一道试题我们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生活依旧在进行,时间依旧在流逝。油画依旧在传承着它的精神。

油画时刻记录着人们的生活,描绘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它或是温馨,或是凄凉,或是狂烈,或是愉悦。假期的时光漏斗里的流沙愈渐愈少,每颗沙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

艺术教育论文

你看看,关于新时期艺术教育的思考

艺术以其美的形式和的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并美化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艺术教育是我国国民基础教育的内容,它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并最终提高国民素质具有不可低估的基础性作用。当前,全面推进艺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党和国家甚至将它提高到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通过加强艺术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能够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却不容乐观,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就学校艺术教育来说,整体教学水平不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艺术教师素质偏低、总体数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均衡等等,这些现象在不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艺术教育却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背离。

艺术教育为应试教育服务,少数学生服务,为经济利益服务的现象比比皆是,极大地影响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对相关理论问题认识不清,不能充分认识艺术教育的功能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在观念上有导入误区的现象。

另方面,由于认识不足,在艺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又存在技能技术与艺术审美背离、科学和人文艺术分道扬镳、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失衡等问题,使艺术教育流于简单、形式化。

本文在对新时期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从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当代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现实和未来走向,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就当前素质教育的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未来的艺术教育能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在现代化文明带来更多繁荣和进步的同时,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途径,进一步发扬人文精神

你参考下

张杰的刊物发表

2011年油画4幅发表在《中国当代艺术文献》湖南美术出版社油画5幅发表在《美术档案》2011年卷二,四川美术出版社油画8幅发表在《川渝中国美术风云榜》四川文艺出版社油画11幅及文章《山水幻象--张杰的视觉景观》发表于《库艺术》2011年8期油画15幅及文章《山水幻象中的艺术自省》发表于《世界艺术》2011年6期评论《视觉文化时代谈看山是否为山的三重境界------论张杰构筑山水幻象的精神向度》及油画作品发表在《国家美术》2011年7期油画《撕裂的风景》发表于《当代美术家》2011年2期油画《回望井冈山》发表于《党的光辉历程油画作品集》,当代世界出版社油画10幅发表于《四川画派》,四川美术出版社油画19幅及文章《山水幻象中的艺术自省》发表于《油画大家》2011年11期油画《行云》发表于《艺术视野》2011年3期评论《内在张力的理性思变-----读张杰油画作品山水幻象的启示》及油画4幅发表于《时尚重庆》2011年7期“山水幻象----张杰油画山水作品展”专版介绍发表于《蓝筹地产》2011年5期评论《从“山外有山”到“山水幻象”—张杰油画艺术》及油画5幅发表于《名堂》2011年8期评论《视觉文化时代谈看山是否为山的三重境界------论张杰构筑山水幻象的精神向度》及油画8幅发表于《西南航空》2011年8期2010年《宜居渝北》《渝北新居》等四件作品发表于《全国油画名家作品集》,广西美术出版社;油画十四幅及评论文章发表于《人文艺术》2010.9期,贵州人民出版社;油画十二幅及文章《走进心灵的风景》发表于《艺术视野》2010.1期,吉林大学出版社;油画六幅发表于《四川油画》,四川美术出版社;油画九幅发表于《大家色彩》,四川美术出版社;油画《凝》论文《艺术教育的价值》发表于《当代美术家》2010.3期;油画八幅发表于《西部书画报》2010.5期;论文《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的现状》发表于《画刊》2010.5期,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文章《自然而然》及二十余幅作品发表于《艺术界》2009.4期;油画作品《升》发表于《当代美术家》;油画作品五幅和评论文章《宁静的热情》于《今日重庆》作专版介绍,2009.6期;油画作品五幅和评论文章《绘画--一种别样的风景》于《川商》作专版介绍,2009.6期。2008年油画《绿色印记》《城市网格》《洒落的绿》《蓝色港湾》《远山也精彩》等七幅作品及评论文章发表于《美术观察》2008.5期;《都市板块》《有点阳光就灿烂》等八幅作品及文章发表于《中国油画》2008.1期;《中国山水》《绿色印记》等九幅作品发表于《画刊》2008.1期;《大地苍茫》《迸发》等六幅作品发表于刊物《中国美术馆》2008.2期;油画三幅发表于《中国油画精品集》,天津美术出版社;油画作品及文章发表于《美术报》;油画数幅及文章发表于《首座》2008.3期;《“山外有山”及其它——访谈张杰》发表于《美术焦点》2008.6期;论文《大众化艺术教育背景下的基础教学》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08.6期。2007年油画8幅发表于《中国高等美术学院名师色彩》,四川美术出版社;油画6幅发表于文化部主办的《中外交流》杂志;油画作品与创作主张于《美术天地》《艺术与拍卖》《西南航空》《美术焦点》《鉴赏与收藏》《新女报》《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选集》作专栏介绍。2006年油画十余幅作品及文章发表于《美术博览》《中国美术》;油画《山水》《小城记忆》发表于《中国收藏》,2006专集。2001年油画《飘渺》发表于《中国美术当代美术全集》。2000年论文《色彩教学的三个层次》与系列作品发表于《油画教学对话》,河北美术出版社;油画《痕》系列作品五幅发表于《江苏画刊》2000.6期与大型画册《今日中国》;油画三幅发表在《中国油画--人物头像精选》。1999年系列油画作品和文章于《美术观察》1999.6期与《美术界》1999.2期系列油画作品于《四川日报》作专版介绍。1995年论文《寻求油画本科教学的新体系》发表于《艺术教育》。1994年油画作品于《中国油画》第3期作专版介绍;油画《缝纫女》入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中国当代油画作品集》。1993年论文《创作教学中的基础训练》发表于《艺术教育》;论文《油画语言的遗传与变异》发表于《当代美术家》。1992年论文《学院教育与个人风格》和《影响学生艺术观的两大因素》发表于《艺术教育》。1991年论文《基础训练与个人风格》发表于《艺术教育》。1988年论文《油画语言研究》和油画《遥远的星》发表于《美术》。

上一篇:期刊编辑部不具有法人资格

下一篇:药用植物提取毕业论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