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人民日报好的评论文章最新

发布时间:2023-02-15 12:27

人民日报好的评论文章最新

人民曰报好词好句有以下:

1.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人民日报》

2.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天顺其然,地顺其性,人顺其变,一切都是刚刚好。——《人民日报》

3.新长征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人民日报》

4.追求的后面没有句号,人生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你听从内心的召唤,勇于迈出第一步,人生的风景就永远是新奇的、美妙的。”——《人民日报》

5.泡夜店、纹身、买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酷,其实一点难度都没有,只有你想办到随时都可以。真正酷的,应该是那些不容易办到的,比如:读书、赚钱、健身、早睡早起、孝顺父母,用炙热的心爱人爱己,用你毕生的精力去战胜一个个专业领域。低级的欲望放纵即可获得,高级的欲望只有克制才能达成。——《人民日报》

6.岁月漫长心怀热爱携手共赴星辰大海。——《人民日报》

7.人生漫长,晴雨交加,但若是心怀热爱,即使岁月荒芜,亦能奔山赴海,静待一树花开。——《人民日报》

8.热爱融于家国,燃起民族复兴的希望。——《人民日报》

9.追求源于热爱,热爱成就追求。——《人民日报》

10.热爱是一个人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它不是心血来潮的一闪念,也不会因为年节更替而稍纵即逝。相反,在历经时光考验与洗礼后,依然能够让人从中不断汲取营养,直面困难不放弃,跌倒后勇敢站起来,抖擞精神再出发。——《人民日报》

11.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人民日报》

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生命繁衍的律动。——《人民日报》

13.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人民日报》

14.距离不是问题,相向而行才是关键。——《人民日报》

15.在该奋斗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人民日报》

16.最好的友谊,是各自忙碌又彼此惦念。——《人民日报》

17.生命是不能被略过的,一定有人敢选最难的那条路,一定有人把生命排在利益前面。——《人民日报》

18.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她的阳光。——《人民日报》

19.艺术是生活的镜像,生活给了艺术再创造的灵感和力量。——《人民日报》

20.我于窗中窥伤鹤,恰如仰头见春台 。——《人民日报》

21.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人民日报》

2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眼界决定境界。——《人民日报》

23.太阳照常升起,一切都没有改变。——《人民日报》

24.山河日月镌刻璀璨初心,八载春秋写就举世华章。——《人民日报》

25.生逢盛世,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人民日报》

26.少年气,是历经千帆举重若轻的沉淀,也是乐观淡然笑对生活的豁达。——《人民日报》

27.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时代列车,疾速奔驰。应该说,发展是不可逆的趋势,前行是不可挡的潮流。让整个社会“紧急刹车”“临时停车”并不现实,也并不可取。——《人民日报》

28.路在脚下,心系远方。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航天青年,这是我们不变的初心,也是不懈的追求。——《人民日报》

29.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你有多大成色,世界才会给你多大脸色。——《人民日报》

30.正是这些时光的零散碎片,拼出了过去一年的全景,构成了你我的共同记忆,书写着这个时代的一撇一捺。——《人民日报》

31.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踟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人民日报》

32.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人民日报》

33.事不避难,知难不难。——《人民日报》

34.生活是世界的肉身状态,它保存世界的气息,记录它变化、生长的模样。——《人民日报》

35.巨大的用户群体绝不仅意味着金山银山,还意味着责任如山。——《人民日报》

36.真正的优秀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人民日报》

37.生命是不能被略过的,一定有人敢选最难的那条路,一定有人把生命排在利益前面。——《人民日报》

38.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人民日报》

39.让汗水镌刻大地,时间必会绽放璀璨辉煌。——《人民日报》

40.马克思说,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人民日报》

4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生命繁衍的律动。——《人民日报》

42.只有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才能让人心服口服。——《人民日报》

43.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人民日报》

44.师古不泥古,创新不停步。——《人民日报》

45.选择所爱,爱所选择。——《人民日报》

46.帮扶更有速度,救助更有温度。——《人民日报》

47.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展望前路,豪情满怀!——《人民日报》

48.人最高级的炫耀,是你这一生拒绝过什么。——《人民日报》

4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买不到也租不来,惜时如金就是增进财富储量,因时制宜就是掌控发展变量,分秒必争就是创造价值增量

50.新长征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大家会把《人民日报》时评金句写进作文吗?

我会把【人民日报】的金句写进作文里的,因为它的语言非常的优美,并且有很强的说服力。

公文写作:“任仲平”赏析之《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

6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重要评论文章《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

一时间,公文写手争相拜读、以解心痒。几位朋友在群聊中讨论起来,通篇读下来,气势排山倒海,心中激情澎湃。但是,静下心来,又总觉得缺点什么,心里空落落的。

原来,大家纠结的是:文章是好文章,就是读不懂!公文写手品读好文,最直接的目的,不就是见贤思齐、学以致用吗?现在读不懂,又如何运用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呢?

公文写作,有句俗话是:文章有法,文无定法。 公文因场合、受众和背景等要素不同,所以往往不能孤立、片面和静止地去评价文章的好坏、优劣,换句话说,没有最好的文章,只有最合适的文章。

但是,写作本身又存在很多规律性的学问,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品味。只有不断积累和掌握各种规律,才能在不同的场合加以灵活地选择运用。因此,遇见任仲平重磅推文,不好好研究学习一番,绝对是说不过去的。

大家学习任仲平文章,肯定会有一个最明显的感受即第一个特点,就是运用多个章节,进行立体呈现。 为什么?因为任仲平文章,都是以国家发展和时代变迁为宏大背景的,比如这篇文章,没有立体性剖析,能够论述透彻吗?关于立体性呈现的基本原理,自己在另一篇简文中,已有分享,在此不作复述。公文写作:如何实现“立体化”?

在对文章多章节的特点,有个基本了解之后,我们先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剖析,即文章从(一)到(八),各个部分都在讲什么?相互关系又是什么?从整体看,(一)是领起,(二)到(七)是主体,(八)是收尾。但是,各个部分不是割裂的,而是“斜抱穿插”“牵丝粘连 ”的。另外,不难发现,文章前后,“习语”是贯穿全篇始终的。

好比一场盛会,开幕时先来场大型歌舞或者烟花,把气氛造起来,把调子定下来。但总得有内容吧,内容是什么?有的朋友在第一部分就“卡壳”了。其实,这部分就是围绕“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在写,呈现的是展览的画面内容。

第一段采用的是“倒叙”方式,所以不太容易发现。同时,也交代了文章的三个时间维度:昨天、今天、明天。

采取的方式很灵活。没有干巴巴地直铺陈述,而是借“历史展览馆”,以画面的形式讲述的。 这也是任仲平文章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画面感特别强,有了画面,才能更加真实、更加形象生动。

导引的方式同样新颖,即通过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刊登的《十问未来之中国》文章。

开头先以中国的“公路”变迁切入,随后比喻引申,牵出“主义和道路”问题。道路,事关前途命运,事关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发力方向,单独成篇加以详细论述,实属必要。

道理同上。

道理同上。

告诉大家,以前做过的都是对的,现在要做的还有很多,未来的规划非常光明,以前的辉煌都过去了,让我们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以一大纪念馆发端,进一步明确蓝图、吹响号角、鼓舞士气。

在剖析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再品读各个部分的内部结构和行文思路,就相对容易了。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文章也有两处明显的瑕疵:其一是“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的论据,在第三和第四两个部分,重复使用了。其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语句,在第四和第五两个部分,也是出现了两次。至于这是不是瑕疵,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需要指出的是,任仲平文章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它独具魅力的、气势如虹、看似花哨实则平实无比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 这是我们需要花大力气去学习的,绝非一时之功。

以上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什么是好的新闻评论

问题一:如何评价新闻 新闻评论怎么写
三、新闻评论的格式写法
新闻评论的文体结构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基本是一致的,它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而在具体写作新闻评论时,各个构成部分又有其独特的写法。
1.引人注意的标题新闻评论的标题既可以标明论题的对象和范围,也可以直接提出评论的观点和主旨;总的要求是生动活泼、言简意赅,使标题成为引人耳目的招牌。
首先,要巧用动词,强化动词在评论标题中的动态感和鲜活感。2005年 11月4日《经济日报》的评论《扬起企业品牌之帆》,这篇评论的标题用动词 扬起,既揭示出我国目前实施自主品牌的必要性,也展现了我国企业界创新品牌的信心与决心,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觉。其次,恰当使用修辞手段,以修辞的特有效果构成评论标题的生动形象而又耐人寻味。2005年8月23日《人民日报》的评论标题是《匹夫不可夺志国难见气节》,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段。最后,要合理调动句式,肯定式陈述句的标题使观点的揭示更加显豁而又鲜明;否定式陈述句的标题能够直接给受众一个非常坦率的态度;疑问句式的标题使受众始终带着一种特定的悬念去思考。《文化产业呼唤中国创造》,其标题运用肯定式陈述句,非常鲜明地揭示了媒体所要表达的一种态度和观点;《不该误读平民医院,')),虽用表面否定的句式却表达了非常干脆的态度;《洋教材冲击了我们什么?》,这一个带着问号的标题首先就会给受众留下悬念:谁在用洋教材?到底怎么回事?带着种种谜团就会循文找答案了。依据评论的思想内容,善于调动不同的句式,能够造成一种特有的情感效果。
评论的标题写作方法不止这些。只要能吸引受众、揭示评论的思想内容,就是好的评论标题。新闻评论标题的写作原则追求有个性、有创新,这样的评论标题才更具魅力。
2.富有悬念的导语新闻评论的导语,即开头部分、引论部分。导语的设计应始终以受众为着眼点,总的要求是:要把最能吸引受众兴趣、最能引起受众关注的事实、观点或问题放在前面。
(1)开门见山,提出论题。就是在新闻评论的开头直截了当地把评论的话题方向和大致内容交给受众,使受众在阅读或观看时能够有一个明确的针对性和方向性。2005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的评论《教科书循环使用:有喜亦有忧》,开头是:中小学生教科书循环使用在山东部分地区学校终于成为现实,教科书究竟怎样循环,它的意义何在?为何总是'叫好不叫座'?日前,记者在山东进行了采访。开篇提出的论题是教科书循环使用,而具体问题有哪些呢?作者设下了三个连续性的疑问作为悬念,使受众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关注问题的前因后果。
(2)开宗明义,表明观点。这种导语方式,就是在新闻评论的开头首先把评论者的观点或结论告诉受众。这样,使受众顺着评论者的观点,演绎作品的思想内容,在观点明确的前提下寻求论据的翔实有力。2005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多党合作与构建和谐社会》,开头就直接提出了中心论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应不断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3)新闻事件,引出论题。以新闻事件为由头,简要叙述该事件的经过或特点,引出下文。有时,事件在开头部分只是作为一个由头而已,由此引出论题;有时,事件本身也是整篇评论评议的主体。评论《洋教材冲击了我们什
么?》,其导语就是以一个简要的新闻事件作......>>

问题二:为什么一些新闻不好评论里却都说好呢 不好的都删除了。

问题三:谁能推荐好的时事评论网站 好像有个什么博客网站。
号称博客教父的。你百度就能找到。

问题四:新闻评论有什么好的网站啊,有谁提供下? 网易新闻(重点是网易跟帖)、南方周末、 看天下

问题五:看新闻写评论有什么好处 2013年7月31日检察日报5版评论文章《安全生产法当为“热心”撑腰》,正因为标题不知什么意思,才看了文章,一看,实在糟糕。 第一个问题,热死是悲剧,法律为热死撑腰,什么话?撑腰,即支持,支持热死?仔细看文章,原来是要求立法保障热死的人的权益,这样的表达也太没水平了吧? 第二个问题,文章逻辑起点是现有的“办法”、“通知”层级太低,容易被用人单位忽视,所以要求立法来解决。这是什么逻辑?既然关于热死人的问题有行政规章,那就是执行的问题,有法不依才是问题的症结。而文章的思路是:只有把这类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问题才会解决。什么事情都要立法来规定和解决,那我们得有多少法律,谁能记得住这无数的法律?这个思路是不对的。 能由低层次的行政规章(最低层面的法规)解决的,就不要上升到法律,能由道德自律解决的,行政规章不要管,这才是现代自治社会的管理路经。 我国的法律已经多的数不过来,但是真正执法的很少,例如水法、环境保护法,有几个单位执行了,不执行又怎样?没人管。因为任何执法和对执法的监督,都是要付出成本的。即使真的立法了,管到具体的热死人的问题,用人单位就是不履行法律的规定,又如何?你要管它,就得有人去查,去办案,而调查和办案人的工资谁出? 如今《广告法》出台18年了,传媒每天都在违法,从来没有看到广告法的执法单位工商管理局在这方面执法过。 写评论,首先立论要成立,标题不要出现语言表达的低级错误。 法制晚报2013年8月5日06版报道《禁法官生活糜烂须入法》,提供的思路本身就不是法治的表现。现在只要出了问题,马上传媒就会有文章说,为此要立个法,中国的法律还少吗?既然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处罚生活糜烂,为什幺还要专门为法官立个法?这个思路是有问题的。 现在中国的主要问题是有法不依,无人执法。而执法是需要成本的。如果为了抓一对 *** 与嫖客,就需要十几个人蹲守多少天,他们的工资谁发?天天空说执法,谁出钱?所以现在小广告、扫黄几十年解决不了,不是没有法(或法规),而是执法需要钱,没钱就无人做事。 采访的当事人显然不是真正的法学专家,不然不会说出如此没水平的意见。记者是把关人,不能人家说什么就报什么,要有分辨能力。 法制晚报2013年8月8日a15版全版是《梦鸽首曝李某某详情》,如此单方面地整版公布梦鸽为儿子的辩护,报纸是收了人家贿赂了吗?报纸在这样一个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明显地在为其中一方制造舆论,这是违反职业规范的,也不符合法治报道的基本原则。 按常理,梦鸽只是嫌犯的母亲,她如何会知道案件的详情?她的举动和李某某律师公开对外界的言论,都是想通过传媒对案件的审理施加不应有的舆论压力,而传媒本来可以以批评的方式报道,批评这样做如何不合法理,当然不公开具体内容(也就是不替他们做义务宣传员),然而现在却是被人家当枪使。 我们的记者要有些法治意识,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社会各种利益(力量)都在利用,而传媒怎么就那么容易被利用呢? 怎么样?好好学习一下如何读报,带着挑刺的眼光,加上自己的知识多些,还愁写不出评报来?

问题六:如何做好评论类新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格?
风格的底蕴:社会调查 文学学习(人文关怀、描写) 田野调查研究(还原生活 对现象的赘述)?
文本的阐述:长时期的观察?
多元阐述:同一个新闻事实从多个视角分析?
新闻记者要有家政枷锁?
1.社会良知 2.底层情怀 3.人文宣传
好新闻是流淌出来的 自然的?

问题七:有什么新闻评论的好网站么? 凤凰时评还可以。

问题八:谁提供几个好的新闻评论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 *** 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 ,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 ,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

问题九:新闻评论怎么写? 新闻评论要分报纸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杂志新闻评论等,每一种评论各有其特点,但每种评论都少不了论点,论据,论证(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三大要素。而电视新闻评论则要具备新闻事件、问题分析,时效性、评论员观点和大众性5要素。

问题十:什么新闻软件好 评论犀利的 新闻评论哪家强?当然是网易啊。

任仲平最新文章哪里看

人民网。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最新的文章在人民网进行发布,用户可以到人民网进行观看。人民网创办于1997年1月1日,是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也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

上一篇:民族艺术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下一篇:青年文摘诗歌投稿电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