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5 18:40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水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1.主题
  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加强教师在探究教学中的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2.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式、引导探究式。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3.教与学过程
  3.1教学环节一:情景创设,引入课题。(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师设疑:孟德尔所说的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通过配子传给子代,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基因在哪里呢?

  大家注意:体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过程形成配子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那么基因与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吗?

  3.2教学环节二:运用类比推理 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事实,提出假说,布置任务:完成学案上的尝试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①一个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可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

  ②一个体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1与2、3与4)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多少种类型的性生殖细胞(配子)?

  ③填表

  学生完成上述任务并评价后,师导引:能否用一句话描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学生: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似。

  师:如果你就是科学家,怎样解释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具有相似或者说具有平行关系这个事实?

  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基因在染色体上。

  师述:上述过程是将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得出假说。这种方法就是科学研究中的类比推理。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也发现了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于是运用类比推理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学生得知自己具有科学家的思维,非常兴奋。(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的活动,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3教学环节三:运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流程是:问题诱发、探究引领→分析推理、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领悟假说——演绎)→实验验证→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师:假说仅仅只是一种推理,并不等于事实,假说要成为事实,还必须经过什么环节?

  生:实验的验证。

  师:萨顿假说的证明是由另一个科学家摩尔根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实现的。

  展示摩尔根的头像及所用的实验材料——果蝇。

  设疑:为什么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简介特点:个体小易 饲养 、繁殖快、后代多、相对性状明显,便于观察和统计,而且染色体数少。展示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解:引导学生识别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分析比较区别, 总结 概述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概念。请学生关注XY的差异。(意在强化实验材料的选择对于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

  师出示摩尔根的红白眼果蝇杂交实验:

  P 红眼(雌)×白眼(雄)

  ↓

  F1 红眼(雌、雄)1237只

  ↓ 自交

  F2 红眼(雌) 2459只 红眼(雄) 1011只 白眼(雄)782只

  引导分析:

  (1)红眼、白眼这对相对性状中哪个是显性性状?生:F1看出红眼是显性性状。

  (2)此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吗?生分析后得出结论:红眼(雌雄)3/4 白眼(雄)1/4,符合。

  (3)用孟德尔的方法去分析摩尔根的实验,哪些现象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生:白眼只出现在雄性果蝇,与性别有关。

  (4)如何解释白眼只出现在雄性果蝇中?

  提示:如果按照萨顿的理论:基因在染色体上,那么,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呢?如果在性染色体上,那又有哪些可能呢?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假设

  学生:在性染色体上,理论依据:性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有关。

  假设一: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只在Y染色体上,X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假设二: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

  假设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Y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师:哪种假设合理呢?判断假设是否成立,首先要能够解释实验。引导学生用假设一解释摩尔根的实验,结果与事实不符,排除假设一的可能。(此环节意在给学生完成下面的任务做出示范)教师导引学生写出如果假设二成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WXW(红眼雌)XwYw(白眼雄)。如果假设三成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WXW(红眼雌)XwY(白眼雄)。(此环节为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任务做铺垫)

  布置任务:分组在学案上写出假设二、假设三对实验解释的相应遗传图解,判断假设二、假设三两个假设能否解释实验。

  生: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遗传图解,其余学生在学案上写出相应的遗传图解。

  写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结果都能解释摩尔根实验。

  师设疑:两个假设中肯定有一个是对的,一个是错的,如何验证?生:用测交:F1红眼雌果蝇与最初的白眼雄果蝇杂交。

  师:首先用演绎推理预测结果。布置任务:请依据假设二和假设三,演绎F1红眼雌与白眼雄的交配后代可能的结果。

  生: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相应的预测结果。其余学生在学案上写相应的的预测结果。

  教师导引学生点评后归纳:

  根据假设二:F1红眼雌与白眼雄交配时,子代雌蝇和雄蝇中,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

  根据假设三:F1红眼雌与白眼雄交配时,子代雌蝇和雄蝇中,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

  师展示摩尔根的F1红眼雌与白眼雄的测交实验结果:子代雌蝇和雄蝇中,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引导学生与预测结果比较,结果两个假设的预测结果与测交实验结果都相吻合。

  师:两个假设真的都合理吗?为了进一步验证假说,摩尔根又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将上述测交实验所得的白眼雌蝇和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纯种红眼雄蝇杂交。

  布置任务:请依据假设二和假设三,分别演绎白眼雌蝇与纯种红眼雄蝇杂交,其后代可能的结果。

  生: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相应的预测结果。其余学生在学案上写相应的预测结果。

  教师导引学生点评后归纳:

  根据假设二:白眼雌蝇与纯种红眼雄蝇交配时,子代中雌蝇都是红眼,雄蝇也是红眼。

  根据假设三:白眼雌蝇与纯种红眼雄蝇交配时,子代中雌蝇都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

  师展示摩尔根的白眼雌蝇与纯种红眼雄蝇交配的实验结果:子代的雌果蝇全是红眼,雄果蝇全是白眼。并引导学生与预测结果比较,结果假设二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符。淘汰假设二。假设三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符合。证明假设三是正确的。这样,摩尔根就把决定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

  师小结: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证实了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3.4教学环节四:尝试运用研究成果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

  布置任务:在学案上把左边的基因写到右边的染色体上。并完成下列思考题:

  ① A和a是什么关系? 它们位于什么染色体上? A与B或b,a与B或b是什么关系?它们位于什么染色体上?

  ②在形成配子的时候,等位基因为什么会发生分离?非等位基因为什么会发生自由组合?

  ③填写下面的表述:在杂合子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成对存在于_______,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相融合;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_______而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这个表述把染色体与基因联系起来了,是对孟德尔分离定律的补充和完善,被称为“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

  位于__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彼此分离的同时,__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4.研讨与点评
  4.1该教学案例体现了科学发现的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高度统一性,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萨顿、摩尔根科学发现中的相关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发现中的科学方法。

  4.2该教学案例对《标准》的解读准确,通过任务驱动式,引领学生进行类比推理,通过引导探究式教学分析摩尔根的实验,引领学生领悟“假说——演绎”法,驾驭教学资源的能力较强。通过适当情景式质疑和设计问题串,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侧重知识获取过程、 学习方法 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整合,体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4.3本节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将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思维过程按知识发展的逻辑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学生在教学中是思维活动的主体。教师始终是引领者、组织者,有效的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教学设计是作为教者,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而对教学目标、 教学 方法 、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系统设计的一门学科。 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案例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1: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在学生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观察或实验方案,培养其实验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方面的知识,用于观察或实验设计, 教育 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六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其中,首先介绍了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争夺生存空间和生活条件的斗争产生攻击行为;不同种动物之间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这是动物的最基本的生存行为方式,是本节的重点。

  2.若不安排观察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本课无难点。

  在第一节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后,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安排一些观察活动,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如安排此项活动,则难点在于就近选择适于进行观察的动物;安排观察的时间、地点和观察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怎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观察活动和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观察记录表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讲评小组观察计划和实验设计:

  可以将学生小组所画的概念图用投影片打在屏幕上,请该组学生介绍他们画概念图的思路,通过交流概念图的绘制情况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

  对有些小组进行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进行讲评,主要表扬小组对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说明学习科学必须注重观察和实验,建议小组继续完善本组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并帮助小组尽量实施其计划。

  2.引入新课:

  课前,尽量准备关于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录像片,如电影《生物的进化》中有两只斗鸡相互攻击的生动镜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栏目中有许多动物攻击与防御行为的节目,如“兔子”、“白犀牛”、“克什米尔赤鹿”等录像片中都有精彩的镜头。上课时,先播放有关动物攻击行为的录像,再播放有关动物防御行为的录像,用时3~5分钟。请学生归纳这些行为,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3.自学本课内容:

  ①浏览课文。

  ②将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进行对比,琢磨二者概念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将书上介绍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与自己原有的认识作对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之处,记下所想到的问题。

  ③慢而透彻地阅读课文,仔细看彩图,想一想能否举出与书上例子不同的动物攻击行为的例子;同样仔细看书上三幅插图,想一想能否举出与书上例子不同的动物防御行为的例子,用自己的话归纳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

  4.小组讨论:

  ①交流阅读课文时想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

  ②补充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例子,讨论对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的理解;讨论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对动物个体和种族的意义。

  5.全班讨论:

  ①请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介绍本组举出的与书上例子不同的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例子,着重说明本组对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的理解。对学生代表的发言要认真聆听,及时点评。

  ②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本课的知识结构。

  6.建议学生边学习动物行为的类型,边完善各组上节课进行的观察或实验设计,争取将观察或实验设计付诸行动。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2:植物细胞工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理解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操作过程和联系

  (3)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1)应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

  (2)收集、分析和交流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讨论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及 其它 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考纲目标:解读本课题在《考纲》及《考试说明》中的要求及高频考点

  二、复习细胞全能性

  1、概念

  2、细胞全能大小的比较

  三、复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学生活动:回忆细胞工程所包含的内容,写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流程简图

  教师活动:检查学生书写情况并解读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流程简图中各环节的注意要点

  学生活动:完成课题练习。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总结 :

  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过程。

  2、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全能性大小的比较

  3、 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条件:离体(为什么?)、无菌、培养基(形态、成分)、环境条件。

  4、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该过程从繁殖方式上应为无性繁殖,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包含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2)获取细胞产品的时期应为脱分化之后再分化之前的愈伤组织;制作人工种子需再分化后形成的胚状体阶段。

  四、复习植物体细胞杂交

  课件展示植物体细胞杂交具体过程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1.你认为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完成融合,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

  2.有没有一种温和的去除细胞壁的方法呢?

  3.为什么两个原生质体能发生融合,这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有关?

  4.如果两个来源不同的原生质体发生了融合,下一步该做何处理?

  5.如何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 种植 株?

  课件展示,教师与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讲解:

  1.概念: 用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

  2.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

  3.过程:该图是两种不同品种的植物细胞A、B进行细胞融合的过程。

  C: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所用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D:在诱导剂的作用下进行诱导融合,先进行膜的融合,再进行核的融合,最后形成杂种细胞E,E细胞有三种(A A型 、B B型 、 AB型 ,只有AB型才是所需的杂种细胞,所以需进行筛选)

  常用的诱导方法(物理法:离心、震动、电刺激;化学法:聚乙二醇)

  表示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

  G:表示植物体细胞的融合

  F:表示进行组织培养。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

  1、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概念、原理、过程。

  2、 该技术的目的是培养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

  3、 该技术最大的优点: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4、 体细胞杂交即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不管染色体、基因组还是染色体组都采用直接相加的方法

  5、 该过程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6、 目前还不能让杂种细胞完全按人们的需要去表达亲代的优良性状

  五、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回归教材,阅读课本P38—41,归纳总结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作物脱毒——取材:茎尖、根尖部位进行组织培养可得到无毒植株;人工种子——结构、优点)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突变体利用)

  【课堂教学小结】

  【巩固练习】课件展示习题

高一生物论文范文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以及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迅速渗透,“二十一世纪是生物世纪”的预言正在得到验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高一生物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

高中是学生全面接触知识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健全,他们需要很多的知识去充实他们。新课标要求我们老师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找到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意义

使学生变成课程的中心。在以前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中心,上课的时候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也不会去思考一些问题。如果老师上课不提问,学生就盲目地听,也不思考也不提问。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真正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老师要多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中心,提高他们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去设计并且实施实验,强化了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学生就会按照以往学过的生物内容进行设计,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复习了以前的内容,就会对学过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了对生物的兴趣。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途径

老师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思想。老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把老师讲的东西学会。多去鼓励学生在课上提问,在上课的时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老师所讲的内容中去。高中生要改变自己的听讲 方法 。我国目前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很死板,只是简单抄写老师的板书,然后就去把这些笔记死记硬背,不能独立地去理解,不符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要求。所以,学生自己要改变不正确的上课方法,在上课的时候更积极一些,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上课效率,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也会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注重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讨论,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不能只是靠老师给自己讲解问题的答案,这样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不会。因此,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利用学生主体作用的优势,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我们高中生物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也非常有利,我们老师要大力落实这样的教学形式。

《 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 教育 的应用 》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是物质生活的丰富,但相对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匮乏。为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新课改的突破,高中生物教育中必须要渗透人文教育,培养成绩优秀、品德高尚的全面型人才。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这一问题进行多层面研究,旨在提高高中生物教师对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这一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高中生物;人文教育;渗透研究

1人文教育的含义及其与生物学科的关系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我国最初 传统 文化 中的人文教育有教养、化成、规范人类行为的作用。春秋时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主张二”和“礼”,主张以仁爱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在现代,“人文”又有了一定的发展,简单说来,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爱人,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也叫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和充实人文精神。一直以来人文教育的阵地都是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生物属于自然科学,好像和人文教育关系不大,但是,古往今来,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哪个不是品德高尚,受人敬仰。自然科学取之于自然,但用之于人,如何利用体现了它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生物学科中所体现的对生命的尊重、对健康的教育、对环保的教育都和人文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必须渗透人文教育。

2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近现代以来,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理充斥于社会的各个角落。继而引发炫富、失衡、冷漠等道德滑坡现象。国民的整体素质下降还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甚至有人利用自然科学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的事。这已经偏离了他们掌握科学的最初目的。人的个性、主体性的及自然性的弱化甚至丧失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科学技术在不适当的使用下,就变成了奴役人的工具。成人世界直接影响了孩子世界。高中学生心理发育还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处于懵懂状态,并未完全建立。因此,他们需要正能量的引导,需要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再有,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目前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家长的溺爱,他们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缺乏信仰、畏惧困难、缺乏责任感、诚信意识淡薄、人情淡薄、功利心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等。我国的传统教育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在自然学科中很少渗透人文教育。在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和学生都以应试为目的,很多生物教师认为人文教育应该是文科老师的事,所以,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程度不够。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必须引起高中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目标

新课标对高中教育提出了要设计三维目标的要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对高中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提出的要求。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强调知识技能目标,生物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新课标面对新形势提出了人文教育的目标。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能力。这些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课程目标对人文教育的重视。

4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原则

4.1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中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让学生产生失衡的心理。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经常进行鼓励。对有缺点的学生要耐心细致的作心理工作,用爱心感化他们,让他们认为世界是充满阳光的,让他们身上充满正能量。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取得的阶段性成绩,这样才能让他们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教师要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的和谐发展。

4.2科学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科学性讲究的是真理至上,人文性讲究的是情感取向。这两者并不矛盾,相反还能相互促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也要追求精神的真、善、美。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可贵、幸福的真正含义、人类的终极关怀,让他们明白精神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使他们懂得学会生物的真正意义。

5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5.1运用目标做好渗透。高中生物教师要明确新课标中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在教学中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根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和价值教育。

5.2运用教材进行渗透。无论何种教育都应该以教材的内容为主要基础,通过教材的知识的讲解,向学生摆明利害关系,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在教师逐渐正向的引导下,学生对人文教育逐渐了解。高中生物教材中主要的人文主义教育就是环境,这就要求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当地环境的了解,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环境的状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总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践行新课标的要求,是新课改强调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尊重,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及时的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探索人文教育的方法,培养出对社会有利、自信、乐观、豁达的全面人才。

作者:杨小慧 单位:吴起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秦佳佳,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5.

[2]高颖,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11期.

[3]李贤,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学科教育,2015.1.

[4]贺宇.武燕花,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探究,新课程,2014.

[5]钱莉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探索,河南师范大学,2012.4.

有关高一生物论文范文推荐:

1. 高一生物论文范文

2. 高中生生物研究论文范文

3. 高中生物小论文范文精选

4. 浅谈高中生物论文范文

5. 高中生物研究论文范文

6. 生物学论文范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对策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对策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对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生物学科其实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学科,高中生物知识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教材中的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关注生物学相关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生物学问题,是我们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希望通过分析高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充分了解、认识生活化教学,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可行性的生活化教学对策,在生物学教学中加以应用,以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进而更好的实现生物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引言: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在生物课程内容选材上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因此,在必修课程内容选材上筛选了很多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但有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成绩和提高升学率,让学生对生物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记忆背诵,忽略了生物知识的生活化特点,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知识,背得快忘得也快,进而造成学生对生物学不感兴趣。因此,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让生物知识回归生活,同时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现象、原理、规律,将他们与教材对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然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强调[2]。从生活生产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热情,而且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探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生活化教学担任着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职责,通过打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学习过程,打破了传统教师一言堂的现状。这样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状态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课堂教学效果,积极的学习状态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从而使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老三中心论”是传统课堂教学最为显着的特征。我们的课堂教学,老师照本宣科,是读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机械灌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思维定式,造成了教师满堂灌和学生被动学的现象。我们清楚地知道,生物学科其实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学科,高中生物知识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传染病与防治、癌症、人类的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等诸多方面的生物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在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又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进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大多数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然而在面临或处理实际问题时,大多数学生往往是束手无策甚至于只会墨守成规不懂得创新变通。新课程改革要求生物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还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能力,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精心筛选出适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内容。生活化教学顺应新课改的要求,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因此,通过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增加与生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诸如药物过敏、环境破坏、食品安全、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当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懂得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去阐述、分析和解决,进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想要开展生活化教学,首先需要对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学校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派遣教师到“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进修与生活化教学相关的内容,让教师充分认识和了解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它在应用过程中有何价值,以及该如何应用。相信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可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使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以后,可以更好的让学生进行高中生物的学习。

(二)打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进行备课,也就是设计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念没有完全改变,在备课时关注教材、教学参考书居多,只考虑自己怎样传授教材内容,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满堂灌的形式易造成学生厌恶生物,课堂变得单调无趣[3]。教学内容生活化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生活化即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蕴含的生物知识,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但不留意的小常识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现象、生物规律、生物原理以及与生物有关的事件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利用生物书本上的知识点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和阐述,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更具体、更形象。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收集生活素材,例如,在讲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带几个体温计到课堂上去,让每个学生测量自己的体温并记录下来,通过小组比较或全班同学比较,学生会很容易的发现每个人的体温都是有差异的,且正常体温值是一个范围而不是确定的数值,从而引出体温动态平衡的生物概念。再例如,在讲到细胞中的自由水与结合水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带一盆水和一条毛巾去课堂,通过教师直接讲解将毛巾湿透然后拧干,拧出来的水是自由水,附着在毛巾上再也拧不下来的水是结合水。结合水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它是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蛋白质、多糖)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成为生物体的构成部分,如果教师直接照本宣科,不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生搬硬套,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因此教学内容生活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解课本上的抽象知识,学生学起来既不吃力,又觉得有趣,且对这个知识记忆持久。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物课堂教学情境“生活化”,就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来学习生物课程,把生活经验生物化,生物问题生活化,体现出“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符合新课程的理念[4]。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中与生物相关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创设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生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熟悉的生活场景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实用性,感受到生物的价值及生物学习的内在魅力。例如,秋冬时节,我们会看到树叶逐渐变黄,然后随风一吹就飘落在地。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在学习了植物光合色素和植物激素后,就可以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秋冬天,气温变低,日照时间变短,叶绿素性质相较于叶黄素、胡萝卜素不稳定,因此叶绿素先被分解,而叶黄素、胡萝卜素保留下来,因此就呈现我们所见的黄色;而树叶凋零主要是因为脱落酸积累,促进叶子休眠。因此教材中蕴含着生活素材,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可以用生物知识来解释,因此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积极寻在生物知识与生活的切合点。又如,“泡菜制作”的教学,教师设计“吃泡菜中毒事件”的教学情境,这一惨痛的生活事件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进一步要探究泡菜制作过程中的附属产物,探究检验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从生活中的“吃泡菜中毒事件”导入课堂教学,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生活化情境的导入,将生物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但以往的课后作业大都以书面作业为主,且常常考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被灌输生物知识,在课后作业中还要巩固知识点的习题训练,真是苦不堪言。课后作业生活化,特别是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类、实践探究类的课后作业,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学习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这节内容之后,教师可在课后让每位同学在家中利用不同品种的葡萄和塑料瓶或矿泉水瓶制作葡萄酒,观察并记录现象,一周后,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葡萄酒的制作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制作葡萄酒的酵母菌主要来源于哪里?其他杂菌会不会引起发酵液的污染,你认为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为什么有些同学制作的葡萄酒有醋味?以此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食物防腐问题[3]。又如,在学习了“人类遗传病”这节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课后调查作业: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发病率,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发病率。因此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体验到自己掌握的书本知识是非常有用的,是能够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的,进而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中生物开展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说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S].2018.

[2]马淑娟高中生物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2018(23)-.72.

[3]王崇健.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7):92.

上一篇:外文文献质量比较高的期刊

下一篇:大连交通大学学报什么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