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幼儿园心理论文:推卸责任

发布时间:2023-02-15 19:58

幼儿园心理论文:推卸责任

一是利用孩子“特别听老师的话”的心理,请老师要求他:作业写完后,自己要认真检查,不能推给妈妈;每次学习完,自己学着收拾书包,这样自己要找书或作业本会更加方便;老师每天要求带的练习册或其他东西,自己要牢牢记在心里,或者用拼音写成小纸条放在文具盒里,提醒自己。孩子还小,你要很好地借助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崇高威望,耐心纠正目前这些不良现象,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操心”的良好习惯。
二是在纠正目前这些不良现象的过程中,你自己首先要坚持做到。比如,孩子在你面前撒娇、撒泼或肆无忌惮地闹,你都要坚持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操心。”不能心软,不能让步,让他觉得没有空子可钻,他也就慢慢适应了。一个叫王晶的妈妈,把两岁半的女儿送进幼儿园。孩子哭得太厉害,被幼儿园老师送了回来。但是妈妈不让她进家门,鼓励孩子回幼儿园。孩子让妈妈抱着她送她回去,妈妈不抱,坚持让孩子自己回去。孩子感觉到了妈妈态度的坚决,只能让步说,希望妈妈下午第一个来接她,妈妈欣然同意。于是,孩子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跟妈妈说再见。此时的妈妈心里很不忍,孩子毕竟比别的孩子小半岁,她真想抱着孩子送回幼儿园,但她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因为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所以,她想给女儿传递一个信息:有一些事情,自己再怎么闹也无济于事。该坚持就要坚持。
三是要培养孩子像尊敬老师那样尊敬妈妈,小小年纪,绝对不允许对妈妈不敬。“感恩”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后天培养。

三岁孩子总喜欢推卸责任,是不是很正常呢?

小鑫是个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了,一次星期天妈妈因为有事出去,就把小鑫留在家里看家。但是等到妈妈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桌子上一片狼藉,桌子上的玻璃茶具碎了一地。

妈妈急忙的检查孩子的身体,幸好孩子没有受伤。妈妈在收拾桌子的时候随便问孩子在家怎么把茶具搞成这样子,孩子却说“不知道啊,我什么也没干,茶几自己就碎了”。

妈妈对孩子总是推卸责任表示非常烦恼,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这种逃避、推卸责任的行为,表示很郁闷。

可是妈妈知道为什么孩子总是推卸责任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什么让孩子变得没有“担当”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 模仿家长。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生下来就会模仿,父母身上出现的一些坏毛病,大多数会在孩子身上延续。

所以,孩子身上总习惯推卸责任的毛病,有可能是和父母平时做事没担当的行为模仿的。父母在生活日常上的行为是孩子习惯性出现推卸责任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不够自信。事情一旦超过了自己处理能力的范围,就会产生一种胆小害怕,不敢去面对的,或者对于自己处理起来麻烦的事情不愿去承担,往往会推卸责任。

3. 逃避责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孩子推卸责任,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害怕责罚,为了逃避责罚就骗家长蒙混过关。

4. 家长的溺爱。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会渐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孩子缺乏“担当”和独立的责任意识,也有可能来自父母的过度保护;在以后遇见一些事情,就会产生逃避和推卸责任的行为。

5.家庭的暴力教育。大部分孩子因为懵懂无知和年幼的原因,在对责任和“担当”这些概念上的认知,还是属于了解表明的阶段,他们对“担当”和责任的认识往往也没有那么重要。

再加上家长的暴力教育,经常动手打、骂孩子,大多数孩子在做错事情时会优先选择推卸责任来逃避父母的批评和惩罚。正是这种逃避心理,就会出现“没担当”的行为。

看到这里,家长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呢?可是这种“没担当,总推卸责任”的习惯,究竟有什么危害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1. 认识不到自己错误。孩子缺乏担当能力的话,就会出现遇见事情就习惯的推卸责任,长久下来,孩子的意识里错误永远不是自己造成的,看不到自己的错误。

2. 没有朋友。人只有生活在这世界上,就会融入这个社会,每天都要接触着他人。在遇到交往的困境时,如果一味的推卸责任和逃避,主动和这个世界隔绝开来。

那么,朋友都会远离你而去,这种逃避心理,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着严重阻碍。

3. 懦弱,没勇气。当一个孩子犯错总是推卸责任时,他已经迷失自我。不敢直面担当自己的过错,更没有勇气去改正。遇见事情会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发表意见声音很小,甚至不敢讲话。

1. 做好孩子的引领者。

著名的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哈里森根据大脑学和心理学研究指出:在童年时期记录在大脑中“家长意识”,就是“外部经验”,是指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的影响。将永不停止的记录在每个人的人格“记忆”上,它在莫个事件时间里都会自动播放”。

因此,家长首先要做到自己犯错也不推卸责任,在教导孩子时自己要保持好教养态度。

2. 多和孩子交流。

通过和及时孩子的沟通,父母才能正确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让孩子知道在家庭中有一定的地位。父母的教育更能让孩子接受,孩子才能更好的改正推卸责任这一习惯。

3. 制定赏罚制度。

报道上说一小男孩把学校的桌子破坏了,叫其家长赔偿,她的母亲却表示孩子要承担这个责任,赔钱给学校。

适度的惩罚能给孩子体会到行为的错误,让孩子感受到承担责任的意识。当孩子做好事情时,家长要适当的鼓励孩子,或者奖励孩子,让孩子认为把事情做好就是理所应当的。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的培养。

4. 让孩子认识到推卸问题的严重性。

家长的举止能给孩子带来严重影响,换句话说,家长认为这件事情很重要,孩子也就会看重起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父母也应该给孩子认识到推卸问题的严重性,让孩子重视起来并改正。

5.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责任,要懂得责任的所在。对责任感的培养要从小事入手,要让孩子感受到在家里地位责任的分量。家长不要越俎代庖,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获得责任感。

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

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导致幼儿产生说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他人的影响、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目的和害怕指责、逃避惩罚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幼儿心理之说谎现象》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判断幼儿是有意撒谎还是无意撒谎,如何避免孩子撒谎,本文从幼儿心理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偏差 有意说谎 无意说谎

一、正确判断幼儿说谎的性质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说谎的幼儿必然会受到别人的鄙视与不信任,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相适应。这类幼儿内心经常出现种种矛盾,如恐惧、不安、自卑、孤僻、逆反、对抗等。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学龄前幼儿的撒谎行为一般为过失撒谎,这种撒谎多是无意的、非功利性的。有的是为了好玩,或是为让父母高兴,或是自己喜欢什么东西就说有什么东西。心理学家认为,对于过失撒谎,父母不必严加训斥,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想象与现实,巧妙引导和教育,就可以纠正。但是有一些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反映出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让孩子避免撒谎,必须从小做起,从预防入手,特别是对于有意说谎,成人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其中的原因,运用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从实践可以看到,幼儿屡次说谎甚至不知道羞耻的原因,与成人的教育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二、案例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

1.在成人“暗示”下成长起来的谎话

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缺少是非判断能力。幼儿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道德认识的发展没有成熟,对于好坏和对错的区分,常常跟自己是不是受批评和惩罚有关。会因为成人的态度及言行所给的暗示,判断一件事。有些家长在孩子第一次或这无心的谎话前,不但没有阻止,甚至用欣赏的态度,认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纵容助长了孩子的说谎行为,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认知。

案例:有个孩子在家不小心打破妈妈的香水瓶,却说是家中宠物狗“果果”打破的,奶奶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说:“瞧!我家宝宝多聪明!”还把事当着孩子的面到处讲给别人听,认为这是孙子聪明的表现。那么这个孩子以后打破东西一定不会承认错误,而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因为奶奶说的这是“聪明”。

简析: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但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有些孩子回家会对爸爸妈妈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得到了五角星、小红旗等,会说自己上课有多认真,常举手,或是今天老师表扬了自己等。家长往往会因为高兴而表扬孩子,却很少仔细询问孩子原委。有时即使后来知道了也会因为事情已经过去而不再追问,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暗示:讲了爸爸妈妈喜欢听的话,即使是假话也没有关系。

成人应当给幼儿灌输正确的道德观,不能忽视孩子撒谎的严重性,特别是最初孩子在一些小事上偶尔说谎时,不能一了了之,否则便是在实际上等于鼓励这种行为。要言传身教地教育孩子认识任何形式的不诚实都是不对的,于己于人都是有害的。告诉孩子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基础是诚实。结合一些生动的故事如“狼来了”,让孩子明白常说谎的人即使最后说了实话也没人会相信。

2.从“打”“骂”中滋长出的“谎话”

有的家长怕孩子变坏,常常不问清事由地训斥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动辄打骂;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当之处就呵斥打骂。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做错了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家长、教师的惩罚或打骂,便有意说谎。

案例:有一次几个孩子在活动中撕破了图书,但只有一个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其余的孩子都不愿意承认,直到我说:“撕坏了书,没关系。只要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老师还是会原谅你,喜欢你的。”孩子们才一个个认错。后来我问他们如果你在家里撕坏了书爸爸妈妈会怎么样的时候,那个主动承认错误的说:“妈妈会帮我把书补好。”而其他的孩子都说会挨骂,甚至有孩子对我说妈妈会打我。

简析:这样的谎话在表现方式上有三种:一是只承认一部分错误,极力减轻错误。例如,为争夺玩具,A打了B。当老师来处理时,A却只承认轻轻推了B一下,而否认打了B。二是全部否认错误,极力表白不是自己的错。例如,C明明在搬椅子的时候撞了D的头,但却硬说不是自己撞的。三是嫁祸于人。例如,三个孩子在滑梯上玩,其中一个故意推人者E不仅否认自己所为,还一口咬定是另一个孩子F推的。

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说谎的实质是幼儿在恐惧心理支配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处理这类错误的时候首先应减少自己给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而不只是严厉地指责孩子。

3.孩子的谎话是成人说谎话结出的果实

成人是孩子的榜样,每个孩子都会受到身边成人言行的影响,那些经常会说谎的孩子多数是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有时候出于一些原因,成人会说一些有意或无意的谎话。例如:有时候父母会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而顺口许下一些无心的承诺。比如:“你不哭,我就给你买东西。”“你乖乖吃饭,星期天就带你到公园去玩。”等这些随口说说的话,家长在事情过后会忘记,这样往往会被孩子视为“骗人”并产生“说谎不为错,为他们的说谎壮胆。

三、面对幼儿说谎时的良策

对于说谎的幼儿要不要惩罚?这是教师、父母们甚为关心的问题。有人反映:“越罚孩子越说谎。”有人认为:“说谎是恶劣行为,不罚不能不能使孩子受到教训。”一般来说,对说谎幼儿以耐心说服教育为宜,最好多讲些相关的故事,多用些诚实行为的榜样感化幼儿。但对于严重的说谎行为要适当地惩罚。惩罚的和原则是让孩子以后不说谎。幼儿说谎的目的,多数是逃避做错事而导致的责备或惩罚,也有的是为了获得某些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给以惩罚或剥夺权利是不足以教育他们的,必须同时向他们说明,某些惩罚和剥夺权利的做法是由于他说了谎才引起的,说谎越多就越重。若一开始就说实话,惩罚可以轻一些。要帮助孩子认清说谎不会成功,即使蒙混过关,也不过是暂时的。而诚实会减轻对他过失的惩罚,撒谎则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同时应该不断地教育孩子诚实,孩子有了诚实的行为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排除孩子怕讲出真实情况而受罚的心理,这样孩子就会防止或改掉说谎的坏毛病。

参考文献:

[1]家庭素质教育漫谈.

[2]浅谈离异家庭幼儿心理偏差及纠偏对策.

孩子六岁了,在犯了错误之后喜欢推卸责任,我怎么让他明白道理呢?

想让一个6岁的孩子反省自己的行为,这个期望太高了,很多成人尚且做不到。在养育孩子中,不合理的期望只会带来失望和焦虑。先给孩子正正名:

1、你怎么知道孩子说的不是真话呢?除非你亲眼见到孩子犯错,否则不要轻易怀疑孩子说的话,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是在推卸责任,随意贴标签可不好。

2、孩子不承认,可能是害怕责罚。如果家长经常在孩子犯错时反应过激,孩子就会特别害怕承认错误。所以,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错却不肯承认,那不妨反思一下平时家庭成员是不是经常指责和训斥孩子。

3、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他需要找个理由将自己的错误行为合理化。每个人都有良知,内心是能辨别是非的,一旦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就需要找个理由来安抚自己说服自己。比如打了人,就要证明是对方先惹自己的,这样才能心安。当然这一切都是下意识的做法,并非故意。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是不是在推卸责任,这都是他的应对策略,不能简单地评价,也不必轻率地给他「定罪」。

既然孩子「喜欢推卸责任」,那就教会他承担责任咯。首先需要说明两点:

第一,不用纠结如何让他明白道理,直接讲道理是教育的下策,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讲道理很容易被解读为指责,尤其是当他被情绪控制的时候。

第二,不要试探孩子。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犯错,不明说,而是试探,试图让他自己讲出来,而当他隐瞒的时候,又认为他撒谎,气不打一处来,这会破坏家长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所以,如果你看到孩子犯错了,最好的做法是直接讲出自己看到的事实,不带评论不添油加醋,比如说:「我看到你下午在客厅里踢球,球飞得很高,掉下来的时候砸坏了一个花瓶……」至于「你很调皮」,「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总不听」这类说辞,就不要出现。

那如何让孩子承担责任呢?可以试试这样做:

1、允许孩子犯错

6岁的孩子,不过是个幼儿,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要允许孩子犯错。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接纳他和他的行为,将其视为孩子学习的机会。切忌打骂,指责,说教。家长不接纳,孩子内心会恐惧痛苦,大脑的杏仁核进入戒备状态,时刻准备战斗,或「打」或「逃」或「僵持」。也就是说,他启动了防御机制,这时候,想让他承认「犯错」这个事实,是不可能的。家长接纳,孩子内心安定平静,他感觉很安全,良知就能发挥作用了,他就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知道孩子犯错是必然的,并且全然接纳,这是让孩子认错的前提。而一个能认错敢认错的孩子,才能学会承担责任。

2、承担犯错的后果

后果可以是约定好的惩罚,也可以是真诚的道歉并改正行为。首先,在规则面前,错了就要接受约定的惩罚。比如说打人,和孩子约定不可以打人,同时约定打人的惩罚:打了人,当天就不能跟小朋友一起玩。然后立场坚定地执行,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行为的后果。其次,教会孩子真诚地道歉。做错事,尤其是对其他人造成困扰时,就要勇敢并真诚地道歉,若事情比较严重,还需要做些弥补。比如孩子没有征得别人同意就把别人的玩具拿回家,那家长就要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并鼓励孩子去归还玩具并道歉,如果孩子不敢,就带着他去,给他做示范。

3、当孩子承认错误的时候,及时鼓励他

如果孩子承认了错误,千万别说:「这样才对嘛。」「早承认不就没事了。」「我就知道,肯定是你干的,我没说错吧!」「知道错了以后就别再犯了知道吗?」这种话一出,孩子就会很抗拒,因为这些话是变相的指责,证明自己是对的,证明自己很高明,却对孩子没什么好处。所以,当孩子承认错误的时候,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要真心地肯定他:「你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个勇敢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高兴。」

总之,要让孩子感觉到认错并不是一件糟糕的事,同时,让他知道认错是勇敢的行为,这样一来,他就不会抗拒「认错」这件事。

上一篇:hustler电子版杂志

下一篇:系统投稿和邮箱投稿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