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投稿经验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投稿经验
哲学是有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哲学是定性、逻辑地认识宇宙整体变化规律的学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1
浅谈科学发展中的哲学反思
1 科学技术哲学的起源及发展
科学技术哲学的前身是自然辩证法。它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只要是指从哲学的维度上去研究科学与技术,包括自然界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以及在发展中又会出现哪些哲学问题等等。过去的三十年,自然辩证法传统与科学哲学传统始终保持对立关系。前者属于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传统,关注的是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存在意识形态的优势;而科学哲学传统却属于逻辑经验主义传统,更重视学科建设或倾向于强调学科的自主性。但二者长期和平共存所带来的确是科学技术哲学的致命问题,即名实长期冲突和学科定位不明。
科学技术哲学的由来与科学技术史有着密切关系。科学技术史首先研究科学技术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同时又要探讨它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之间的辩证关系。可见,科学技术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历史学。表面上看,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但本质上它不单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而是一门高度综合的横跨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浓厚的方法论性质。匈牙利著名哲学家拉卡托斯力图使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一致,他的科学哲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倡导“精致证伪主义”。另外,其他科学哲学流派,像图尔明等,他们也主张用科学技术史来检验科学技术哲学。
2 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基础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科技方法论等;也做应用研究,包括人们熟知的三大学科数学哲学、物理哲学、化学哲学,还有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学哲学、生物哲学,以及比较玄奥的天文哲学和地学哲学等。除此之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范围还包括科学与宗教、科学思想史、生态哲学、环境哲学等,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产业、行业领域里面的一些方法论、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等等。
目前随着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为了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将信息科技纳入到自己的视域范围,逐步形成了信息哲学学科群,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前沿学科性质。其中的计算机哲学、人工智能哲学以及系统哲学等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
另外,科学技术哲学也应用进了军事科技领域里面,已成为一种相对其他而言比较特殊的应用哲学。在我国的军事院校中,已经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军事哲学学科,其中包括军事技术辩证法、军事技术创新思维及方法、军事技术创新、军事技术与社会、军事技术哲学、军事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军事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军事科学技术与文化、军事科技伦理学、军事技术创新与管理等等。科学技术哲学开始在整体上统帅、驾驭军事科学技术,在提高军队战斗力方面日益凸显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进程
近代中国是闭关锁国的中国,一部近代的科学史本质上就是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近代的第一批科学家同样是第一批科学哲学家,因为他们的任务一是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面教授科学知识,二是负有向中国社会、中国民众传播科学观念的使命。自然科学家竺可桢、粱思成、茅以升以及李四光等人,都对科学的人文层面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思;人文学者中的胡适、赵元任、金岳霖等人,也都有很好的科学哲学素养。在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哲学课程是北京大学于1918年开设的“科学概论”。而由北大教授王星拱编写的《科学方法论》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科学哲学著作,该书于1920年出版,是《科学概论》的上卷。到了20世纪20年代,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大论战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科学的哲学思考,一大批科学哲学的著作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大量出版。较早的有,1924年的《科学与哲学》(张东荪),1937年的《科学哲学与人生》(方东美);稍晚的有,1948年的《自然哲学概论》(罗克汀)以及《科学概论新篇》(竺可桢)等等。其中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著作是1945年的《维也纳学派的哲学》(洪谦),和1948的《知识论》(金岳霖)。
建国以后,来自西方的科学哲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受到了批判和清算,这个传统由此被迫中断。马克思主义传统取而代之,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亲自发表的有关自然科学的论著,具体如《数学手稿》(马克思)、《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恩格斯)以及《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等。其次是20世纪30年代的科学史、科学学以及自然科学哲学研究等,这些虽然是由英国剑桥左翼科学家倡导的,但是也都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50年代,于光远同志担任中宣部科学处处长,具体负责制定中国的科学发展政策和科学家政策。他早在延安时期就翻译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同时组织学习小组研究自然辩证法。因此,《自然辩证法》》成为制定中国科学政策和科学家政策的指导性文献。于光远召集了一批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家,制定了“自然辩证法”的学科规划草案。草案指出,要直接继承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把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这门科学暂定名为“自然辩证法”。但是也有人认为应该称呼为自然科学和数学中的哲学问题。虽然有争论,但久而久之,“自然辩证法”还是成为了这个新学科的名字。
4 科学技术在未来哲学中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国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基本形势的评估,首先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政治功能的弱化和淡化。我国目前已经全然解除了对科学家们的政治紧箍咒,所以很少有科学家心甘情愿来聆听“科技哲学家”们的“教诲”了。当代的一线科学家已经不再关心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如果说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统战的话,那自然辩证法也不再是一个合用的统战工具了。正是因为政治功能的弱化,科学技术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外部资源势必大打折扣。为了从长计议,更好地发展,就需要从内部挖掘潜力,实际上就是要搞好学科建设。同时在学科建设之外,应该适度改革之前的“政治必修课”制度,把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步转化成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功能。当前国情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做,但是应该结合人文教育来做,我们思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或者失败,有可能就与它们割裂了与人文教育的传统纽带有关。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对他们进行科学-人文的素质教育,也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听规定的老师讲课”的这种“三规”式的必修课制度,可以变成:在学制所规定的时间内(比如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必须在科学人文类课程中修满一定的学分,至于具体什么时间听、听哪门课、听哪位老师讲,可以由学生自由决定。
进行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可以促使教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们可以拿出自己最擅长的课程,教学中讲授自己最熟悉的问题。现在讲公共课的教师平时教学量大、教学内容相对单调,因此没有时间去搞科研,久而久之就缺乏了创新精神,所以,一到评职称的时候,他们总是被作为照顾的对象,总是觉得比其他教师“矮”一些。在今后的大学课程里,如果能够把公共必修课改成限制性选修课,必能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不断扩大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的教学阵地和科研阵地。
关于哲学方面的小论文篇2
论哲学与长寿
一、前言
从古至今,长生不老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秦始皇派500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到近现代的各种养生,长寿似乎都是一个热满红火的词。虽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明白长生不老显得不切实际,可是人来一世不易,谁不想在这个美好的花花世界多留恋一会呢。所以长生不老成为一个古老而又有强烈吸引力的愿望,但千万年生生死死的事实让人们作出了一些哲理性的归纳:如杜甫在其诗《曲江》中写到“人生七十古来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全书》里写下了“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种子”这样的辩证的论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概括得更简短:“生就意味着死”。如此话语都说明人的寿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如同自然规律一般,人类没有办法改变这个规律,而只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顺应规律,在智慧的引领下通过某些方式达愿,留存于世间久一点。
二、哲学与长寿
人类越进步,科技更发达,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的富足,各种疾病层出不穷,这可是长寿的一大阻碍,要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光靠现代医理可不行,所谓治标还得治本,关键在治心。心要如何治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哲学。据调查发现,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原因在于90岁以上学者占1/4,85岁以上学者几乎占一半。北大哲学系教授李中华介绍,北大哲学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任继愈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85岁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过20人,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学系教授近半数。长寿和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长寿在哲学系的确比较普遍。从这些例子看来,长寿和哲学确实存在起着某种关联,起码它传递给我们的都是正面的信息,谁说学哲学无用呢?在他们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他们思考,边冥想,边进步,不知不觉老之将至,恍惚之间已是长寿。
三、哲学长寿的秘密
哲学有时候不能够让你一见钟情,但是它可以让你受益终生,起码可以让你活得更久一点,这就是最好的见证。哲学到底以什么魅力让人们长寿呢?
仁者寿,研究哲学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计较,达观所以长寿。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也说,哲学家长寿可能跟哲学系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哲学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灵。除此之外,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是心灵的启迪,能让现世的许多疑问得到解答,能让人更清明。中国哲学的精髓,北宋张横渠将其用四句诗表述出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哲学,有着重大的使命,需要有着崇高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先哲来奉献,长寿的哲人们将自己奉献给了哲学,哲学以其特殊的回报方式来感恩,那就是让他们更长寿。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往往让人火气暴躁,人与人之间失去那份推心置腹的交流,更多的是带着虚伪的面具在表演,忘了本来的自我,随着欲望潮流滚滚向前。哲学可以使人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沉寂再沉寂,不因世俗纷扰而困住自己的内心,哲学以一种大超然的态度教人治世之理,既入得世也出的世,帮助人们正本溯源,回归本心,以此锻磨自己,不知不觉间,时光已如白狗过隙。
四、结论:
针对中国当前的哲学发展问题,呼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的迫切性,哲学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人觉得哲学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学之无用,谋身立命资本都不够,殊不知,哲学就像盖房子的脚手架,看似无实则缺之不可。所以利用学哲学可以使人长寿能很好地与之结合起来,学哲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能赋予其更深刻内涵,刮起学哲学之风。这是一个养生的时代,也是一个无奈的社会,要想健康长寿,学习哲学必不可少。不论是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值得学习的可贵之处。同属哲学的三个分支学科,学术上均可互相欣赏,取长补短。人们功利性太强,学哲学,能养生,能长寿,富头脑,无疑是一个可取之点。哲学的发展,哲学的课程设计,若与此相衔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学哲学,愿意去思考,愿意将哲学推而广之,哲学也就不再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
猜你喜欢:
1. 哲学类的小论文范文
2. 关于哲学的小论文
3. 哲学方面的论文
4. 有关哲学问题的小论文
5. 有关哲学的期末小论文
请问,哪些期刊是可以发哲学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三个可以发表哲学论文的期刊: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是综合性哲学类学术刊物,兼顾普及任务,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倡导辩证思维,加强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促进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推进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鼓励学术和理论创新,提倡应用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多年来连续被评定为核心期刊,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226;总被引频次:518,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557;综合影响因子:0.220.
《中国哲学史》 (季刊)是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哲学史》编辑部编辑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理论性、专业性学术刊物.由着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教授任顾问,着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任继愈教授任编委会主任.开设有"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与现代化","当代中国哲学思潮","中外哲学与文化的交流与比较"以及学术性书评和学术札记等栏目.
《哲学动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的哲学核心专业刊物.20世纪60年代由哲学所学术秘书室主编国内哲学动态,内部交流用;1979年1月正式创刊《国内哲学动态》,限国内发行;1987年更名为《哲学动态》,国内外公开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曾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期刊评奖获优秀奖,是哲学论文投稿的首选期刊.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考研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程,不论是前期考研信息的搜集、考研资料的整理,还是后期日复一日的刷题背书,这都不是简单说说的嘴皮功夫,真正需要的是实打实的行动。所以如果你还只是在“脑海中考研”的话,你就需要认真思考一下,对你而言,考研到底意味着什么?是逃避工作的理由、是提高学历的方式、还是获得知识的途径?考研的选择权在你手中,不论你作何决定,都请不要三步两回头的犹豫不决,抛除杂念勇往直前才是最应该做的。如果你选择了考研,那么我希望我的考研经验(文科生)能够给你考研之路带来些许帮助。
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关于考研专业是我一直以来比较坚定的,因为我本科也是学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这个专业还比较感兴趣,加上想要降低考研的难度,所以打算研究生继续攻读这个专业。而择校则一直是我比较纠结的点,我真正确定想要考四川大学大概是在六月左右,对于大多数考研的同学来说,是一个比较晚的时间,之所以这么晚才确定下来,是因为之前一直在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之间纠结,但是鉴于四川大学985的头衔,并且四川大学最近扩招,招生人数在12—15个左右,相比于大部分文科类的学校来说,还是比较多的,不歧视本科,导师的研究方向也比较广,最终才确定考四川大学,当然一直犹豫的点在于,跟内卷严重的大部分文科专业400+的分数不同,四川大学经常会走国家线,只有360分,意味着不然你可以考上四川大学,不然你国家线都过不了,没办法调剂!但是人生嘛,总是要搏一搏,所以我坚定地选择了四川大学。(其实后期学习中无数次想要放弃bushi)
一、初试复习经验
(一)关于英语备考
英语的单词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从3 4月份就开始背单词了,之前一直尝试过多种背单词的方法:看恋恋有词视频课、百词斩背单词等等,最后发现最好用的就是墨墨背单词!真的墙裂推荐,它会根据艾宾哈斯遗忘曲线来为你布置每天应该复习的单词,到后期就会发现,真的很有效果。
关于长难句,我在考研初期也就是4 5月份看了刘晓艳的长难句课程,但是个人觉得作用不大,如果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完全可以不看,还有比较热门的就是何凯文的每日一句,我最初也是有在跟的,后期由于时间紧张,就没有再继续了,我个人觉得作用也是不大的。
关于阅读,相信我们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得阅读者得天下,事实证明阅读真的很重要,5月份我才开始做英语阅读,每天2-3篇保持手感,一直做到考研前一天,最开始做的时候感觉跟之前的四六级有很大区别,就看了唐迟的阅读视频,有很大帮助。一直觉得阅读是个比较玄幻的东西,有时候觉得文章看得特别懂,却往往做不对题,而当觉得云里雾里的时候,正确率却比较高,所以看得懂≠做得对,要学会逻辑和方法,另外,一定要耐得住,我记得我真正正确率比较高的时候已经是12月份了。
关于三个小项,我是10月份才开始,选择的宋逸轩老师,个人觉得也是比较好的,同时配套做真题,不断练习,开始的时候正确率很低,但慢慢下来,有了手感,正确率就可以上去,千万不要着急。
作文我也是10月份开始准备的,同时搭配了刘晓燕和石雷鹏的课程,用的石雷鹏的模板,加上刘晓燕一些比较精彩的词语和句子,后期也有背王江涛的作文书,其实只跟一个老师也是完全可以的。
(二)关于政治备考
政治是一个及时实用的科目,可以不用很早准备,大概九月份开始也不算太晚。因为我是文科生,有一定的政治基础,所以政治准备比较靠后,主要是以腿姐的视频课程为主,搭配她的冲刺背诵手册。很多同学可能担心如果自己只是跟着一个老师的话,知识点不全,这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老师们的押题和答案组织实际上都大同小异的,跟一个老师就完全可以了,越多越容易混乱越没有时间准备。政治因为时效性高,押中题的概率也会高很多,所以你一定要重视最后的押题部分,好好背一背肖四和政治老师们万分强调的内容,尽量做到灵活运用,那样就不用担心了。
(三)关于两门专业课备考
在你确定好专业和学校的时候,就可以着手准备专业课了。在之前总觉得专业课背三四遍应该就差不多了,但实际上真的记得不熟,所以尽早准备才是明智之举。在准备专业课的时候可以向学长学姐或者在网上找一些资料,然后再增添一些自己重点,比较省时间,也比较有条理,如果你喜欢看着书背诵,也可以在书上划重点背诵。因为我报考的是川大的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它的专业课只有两本书,总的来说内容还是比较少的,但到最后还是觉得时间不够。
1、参考书籍
两门专业课中,72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应的是肖前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849科技哲学史对应的是李建珊主编的《世界科技文化史教程》。关于马原理,很多学校哲学专业在初试的时候都会考,所以网上会有很多相关的重点总结,你可以搜集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报考学校之前的考试试题进行整理和重点标注等等。不过今年南开的马原理试题更加灵活化了,添加了一些原著的内容,更加考验考生的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关于科学技术史,因为在网上基本没有相关的重点资料总结,所以得需要自己整理资料。在我买完专业书之后,首先通读了两遍之后,发现里面涉及到了之前很少接触的生物化学物理等知识,所以又在网上反复看一些讲解视频。书本的内容差不多了解清楚了之后,我才开始的进行整理概括,整理的时候又结合了历年的真题,因为真题没有答案,所以又需要自己查资料,看知网,不断完善答案。
在整理专业课的内容时,一定要搞清楚里面的逻辑关系,形成整体框架,梳理出逻辑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一次的梳理背诵都会让你有一种学到新知识的感觉。因为专业课内容太多,尤其是到了最后一周,又是要背肖四,又要背英语,心里最是焦虑。但是记得千万要忍住,不要崩溃,调整好心态。如果自己背的实在是不熟练的话,一定要把框架记熟,有时间在补充细节,你要知道,在考场上,只要你写出框架,文科生的素养就一定会上你把细节补充的有血有肉。
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清北是有差异的,不过不影响我们复习。因为名解就是按照简答的程度来复习,简答按照论述的程度来复习。真题的话,川大的好找一些,可以以那个为参考。
3、复习节奏
先以泛读的感觉把参考书通读一遍,接着开始尝试自行总结,这部分需要花很大一部分时间,实质是剥离掉一些不太重要的细枝末节,留下核心的知识框架。前面有提到的两本书里,就需要删除大量与主旨不那么无关的内容。
有了知识框架以后,就是枯燥的背诵阶段了,这里又分为几轮。第一轮背诵的核心是全,基于以前的真题和自己复习的判断,可能会考的,哪怕在你的框架里不那么主线的知识也要踏踏实实背诵。第一轮背诵的时间是最久的,也是最磨人的,一定要坚持。
第二轮背诵开始就要结合框架图来背诵了,最后要达到的效果是,在不对着文本的情况下,可以随时随地在脑子里进行复习。第二轮背诵比第一轮会快很多,这一轮背完基本信息也建立了。
第三轮背诵的时候可以灵活一些背诵了,比如科学史一开始你是按照时间顺序背的知识,这个时候可以按照国别来背诵。这一轮也很快。
踏踏实实过了三遍的话,基本问题就不大了。接下来距离考试应该没多少时间了,那么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稍微放松一些,把重点内容反复复习就好,过于细节的东西如果确实没时间再过就战略性放弃。至于还要再背几轮,这个就看每个人复习情况了。
二、复试准备经验
很多同学在考完初试之后就觉得自己解放了,但实际上这只是打赢了一场仗而已,后面复试这个大关卡依旧很难攻克。放松几天可以,完全懈怠那就是让初试的努力变得一文不值。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初试能不能通过,那你也不要放弃,依旧按照学校的要求准备复试科目,万一你过了,那么你的复试准备就派上用场了;要是没过,多学一点知识不论对于调剂还是个人知识储备都是很有帮助的。在复试的时候,有的学校会出复试书目,有的不会。如果出了复试书目,按部就班的复习就行。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可以问问学长学姐,了解基本的流程和复试重点。因为我的复试是没有复试书目的,所以我在准备的时候看了看心仪导师发表的文章,把重点内容整理成文档记忆背诵。之后又听了一些关于复试英语的内容,准备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因为我报考的学校在去年复试简章上要求提交一篇代表作,所以复试准备期间我就赶快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在复试的过程中,记得要尽量保持谦虚和笑容,不会的问题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及时表达自己对这方面的不了解以及将会在课下的时间补充这方面的内容,好的印象会为你加上很多分。
三、关于考研心态
在考研的过程中,心态是很重要的,不要把考研这件事看得过于重要,但也不要不在意这件事。你要知道,当你感到焦虑迷茫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多人和你一样。尤其是到12月份左右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有准备好,背过的内容,回忆起来也只是个大概。但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钻牛角尖,要坚持下去,这既是一个对心态的考验,也是你打败其他对手的最好契机。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你真的学不下去,不妨歇一歇,跟同学唠唠嗑或者找一些其它的事情放松一下,心情好了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另外,我想说如果你是一个自制力较差、禁不住手机诱惑的人,那你可以在手机上设置屏幕使用时间之类的。如果你有拖延症的话,那你可以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写下来,每做完一件就划掉一件。最起码你要在心里有一个大致流程,比如上午要干点什么,下午干点什么。毕竟大家也都是经历过高考的文科生,对付背书应该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按部就班的做就可以了。
四、最后寄语
1.多了解一点考研信息,可以问问学长学姐或者查询网络;
2.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3.技巧很重要,但千万不要忘记及时复习;
4.合理安排时间,知道自己每一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情;
5.注意身体健康,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6.随时调整心态,可以和家长和同学多多交流,尤其是在自己感到焦虑的时候。
整个考研的战线可能会很长,备考带来的身心压力也会很大,这段时间注定了不会轻松的。不过当你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件事情中去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段时间真的很充实。努力一定会有收获,所以加油吧!
整个考研的战线可能会很长,备考带来的身心压力也会很大,这段时间注定了不会轻松的。不过当你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件事情中去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段时间真的很充实。努力一定会有收获,所以加油吧!
上一篇:关于计算机毕业论文的结论
下一篇:毕业论文题目初中数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