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煤田地质与勘探编辑部网站

发布时间:2023-02-16 07:16

煤田地质与勘探编辑部网站

《煤田地质与勘探》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1995—2003年)、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和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 IPD)等国际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源期刊;已入编《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为全文上网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的介绍

《煤田地质与勘探》1973年创刊,双月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主管和主办,是煤田地质领域创办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煤田地质行业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刊物。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

学校隶属关系:陕西省 电话:

学校所在地: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中段58号 传真:

邮政编码:710054 网址:http://

一、地质类专业设置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的前身是地质系。1957年院系调整时,由原西北工学院采矿系地质组与原西安动力学院及西北农学院水利系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研组合并组建了西安交通大学地质系。1958年,以西安交通大学采矿系和地质系为主成立了西安矿业学院(现名为西安科技大学)。1999年更名为地质与环境工程系。

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现设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具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地质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矿山环境工程(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予权。

地质工程本科专业涵盖了1958年开办的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和1988年开办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目前,该专业主要设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是1998年在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的基础上申办的新专业,2003年第一届87名学生毕业。

“煤田、油气地质勘探”学科1984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将其调整为“地质工程”;在矿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矿山环境工程”于2002年获得教育部批准;2003年,“地质工程”学科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矿产普查与勘探”和“环境工程”学科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教师队伍现状及队伍建设

地质与环境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兼职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兼职3人),教授16人(40%),副教授11人(27.5%),讲师6人(15%),助教7人(17.5%)。教师学历结构是:博士后3人(7.5%),博士7人(17.5%),硕士22人(55%),学士8人(20%),现有1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年龄结构:35岁的10人(25%),36~45岁的 21人(52.5%),46岁的9人(22.5%)。

近年来,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采用了外聘、引进和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使师资队伍结构渐趋合理,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三、人才培养

我系面向全国招生,生源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22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87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煤炭、铁路、公路、油田、环境保护等部门。现有在校本科生614人,硕士研究生80人。

四、办学优势与特色

我系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7年,经过46年的建设与发展,在煤田地质与矿井地质、矿区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防治、工程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地学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五、学科建设

我系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绩。2002年以来,新增博、硕士点各2个,与矿业工程学科共建的西部矿井开采与灾害防治实验室2004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六、实验室建设

经过多年建设,现拥有地质工程实验中心、环境工程实验中心和地质博物馆。地质工程实验中心下设10个实验、实习室:普地构造实习室、岩矿鉴定室、地层古生物实习室、工程地质实验室、普通水文地质实验室、物探实验室、遥感图像处理室、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油气地质实验室、矿产勘查实习室。环境工程实验中心下设5个实验室:环境分析室、环境监测室、环境微生物室、水污染控制室、大气污染控制室。实验室面积达到1541 m2,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500 余万元。另外,还建立了7 个本科教学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我系实践教学的需要。

七、科研概况

近五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参与完成“973”项目1项,承担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一般项目4项,省教育厅专项与重点基金9项,各种横向课题4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年均科研经费150多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9部,教材5部。目前,正在参与进行的“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系历来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已与荷兰、美国、加拿大、英国、冰岛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及有关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互访、项目合作、学术交流、互派留学生等合作关系。

(撰稿:侯恩科)

中国不同煤阶煤的煤层气成藏特征对比

王红岩 李景明 李剑 赵群 刘洪林 李贵中 王勃 刘飞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廊坊 065007)

作者简介:王红岩,1971年生,男,江苏徐州人,高级工程师,博士,长期从事煤层气等新能源综合地质研究。地址:河北省廊坊市万庄44号信箱石油分院,邮编:065007。

国家973计划项目资助(编号:2002CB211705)。

摘要 高低煤阶煤的煤层气在储层物性、地层水矿化度、煤的吸附性和成藏过程方面具有较大差别。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高煤阶煤层由于其演化程度较高,割理不发育,煤层的渗透率极低而低估了勘探前景,以至于形成了煤层气勘探的“禁区”。我国地质条件和含煤盆地的构造活动要比美国复杂得多,煤层气的生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的特点,而且多数煤层在其沉积后经历了多个期次、多个方向的应力场改造,而且大部分高煤阶煤的形成与岩浆热变质事件有关。我国西北地区低煤阶煤的煤层气资源丰富,资源量占全国资源总量的50%。高低煤阶煤的气体成因、物性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含气性和成藏过程与低煤阶煤和国外高煤阶煤明显不同,高低煤阶煤的成藏差异性非常明显,二者在匹配的条件下有可能形成煤层气高产富集区,形成煤层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关键词 煤层气 高煤阶 低煤阶

ComParison on Accumulation Performance of CBM in Different Rank Coal Seams of China

Wang Hongyan,Li Jingming,Li Jian,Zhao Qun

Liu Honglin,Li Guizhong,Wang Bo,Liu Fei

(Langfang Branch of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 Langfang 065007)

Abstract:Accumulation performances of CBM are quit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ank coal seams such as reservoir physical features,salinity of formation water,absorption of coal and accumulation history of is generally understood that high rank coal seams are so called forbidden area for CBM exploration because of high metamorphic grade,undeveloped cleats and low fact,the exploration prospects of CBM are accumulation performance of China has its own features which are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of the the main reasons are that most of coal seams of China suffered from historical multiphase and multidirec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stress after sedimentation,moreover,formation of these coal seams were related to the thermal events of are rich CBMresources in low rank coal seams of northwest parts of China which accounts for 50 percent of total CBM resources of cause of formation of CBM,physical features,hydrogeology conditions,gas contents and accumulation process are quite different between high rank and low rank coals as well as between domestic and high rank coal or low rank coal may form favorable CBM accumulation and prospection area under match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Keywords:CBM;high rank coal;low rank coal

我国高煤阶煤的煤炭资源量巨大,其中煤层气资源量占中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30%〔1〕。由于美国煤层气勘探成功的含煤盆地的煤阶都为中低煤阶,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高煤阶煤层由于其演化程度较高,割理不发育,煤层的渗透率极低而低估了勘探前景,所以研究高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开展高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机理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了更好地对高煤阶成藏特征进行研究,这里着重通过高低煤阶对比,来探讨高煤阶成藏的特殊性。为了便于对比,将Ro<0.7%定义为低煤阶煤层气藏,Ro>2%视为高煤阶煤层气藏,Ro>0.7%~2%视为中煤阶煤层气藏。

1 高低煤阶煤层气藏的成因不同,高煤阶以原生和次生热成因煤层气为主,低煤阶煤以原生生物成因煤层气为主

煤层气存在生物成因和热成因两种。原生生物成因气是指煤化作用的早期阶段(成岩作用阶段),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形成的煤层气;次生生物成因气是指经历了变质作用的中低煤阶煤(Ro<1.5+%)抬升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煤层气;原生热成因气是指有机质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煤层气;如果原生热成因气经过解吸—扩散—运移—再聚集,则为次生热成因煤层气。

高煤阶煤层气藏主要为原生与次生热成因煤层气。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为代表。沁南地区煤层主要为高煤阶无烟煤,Ro=2.2%~4.0%之间,煤层气主要为热成因。煤层气甲烷δ13C总体偏小,在-26.6‰~-36.7‰之间,且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变大。这是由于煤层气的解吸—扩散—运移引起同位素的分馏导致。这种次生热成因的煤层气在国内外非常常见。滞流区受解吸—扩散—运移分馏作用的影响小,基本保持了原始状态。可见沁南煤层气藏煤层气的成因在空间上存在分带现象:次生热成因煤层气存在于浅部径流带,原生热成因气存在于深部滞流区。

未熟低煤阶煤层气藏以原生生物成因煤层气为主,代表性煤层气藏位于美国粉河盆地。粉河盆地第三系Fort Union组的煤在大部分地区为褐煤(Ro=0.3%~0.4%),深部存在高挥发分烟煤,没有达到可以大量产生热成因甲烷的成熟度。其甲烷δ13C值为-60.0‰~-56.7‰,δD值为-307‰~-315‰。表明以生物成因气为主,且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代谢途径形成的〔2〕。

低煤阶成熟煤层气藏煤层气的成因非常复杂,既有次生生物成因的,也有原生与次生热成因的。美国的圣胡安和犹因他盆地都存在这三种成因的煤层气。我国阜新盆地白垩系阜新组煤的Ro=0.6%~0.72%之间,据同位素和煤层气组分分析,该区煤层气主要为次生热成因,其次为次生生物成因。

2 高低煤阶煤吸附能力的差异性很大,高煤阶区域煤层吸附量大,含气量高

煤的变质程度决定着煤层气生成量和煤的吸附能力,因而对煤层气含气量起着决定性影响。煤阶越高,煤层气生成量越大。吸附能力随煤阶增高经历了低—高—低三个阶段,在Ro=3.5%左右时达到极大值[3]。

高煤阶煤层气藏含气量最高。沁南煤层气藏含气量一般在10~20m3/t,最高可达37m3/t。除了煤阶影响外,保存条件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低煤阶未熟煤层气藏含气量普遍较低。如粉河盆地煤层气含量一般为0.78~1.6m3/t,最高不超过4m3/t。低煤阶成熟煤层气藏含气量相对较高,犹他州中部上白垩统Ferron砂岩段Ferron煤层气藏含气量为0.37~14.3m3/t,一般在5~10m3/t。阜新盆地煤层气含量一般为8~10m3/t。低煤阶煤层气藏煤层的顶底板因成岩作用微弱而使其封闭能力低于高煤阶煤层气藏。因此对于低煤阶煤层气藏而言,地下水动力封闭显得尤为重要。低煤阶煤层气藏因含气量非常低,因此就必须发育巨厚煤层使得煤层气资源丰度大,高渗透率使得单井排采半径大,这样才可具备商业开发价值。

3 高低煤阶在物性方面差异的实质是物性变化二元论,变质程度高,基质致密,煤层物性渗透率偏低

高煤阶的沁南煤层气藏,储层渗透率为(0.1~5.7)×10-3μm2,一般不超过2×10-3μm2。煤层孔隙主要为微孔和过渡孔,中孔和大孔罕见,孔隙度在1.15%~7.69%之间,一般均<5%,对渗透率几乎没有贡献[4]。割理严重闭合或被充填,对渗透性的贡献微弱。构造裂隙是渗透性的主要贡献者。这种孔裂隙发育特征决定了煤层气由基质孔隙解吸向裂隙扩散困难,吸附时间长,达到产量高峰时间短,稳定低产时间长[5]。

低煤阶未熟煤层气储层的基质孔隙度较高,且以大孔所占比例较高,对储层渗透率有一定贡献,因割理密度低而控制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因素是构造裂隙;低煤阶成熟煤层气储层渗透性的主要贡献者是割理和构造裂隙;高煤阶煤层气藏因基质孔隙度低且多为微孔,割理严重闭合或被矿物质充填,因此渗透率的主要贡献者是构造裂隙。低煤阶煤层气藏的渗透率一般大于高煤阶煤层气藏。

为了便于对比,这里采用吐哈盆地的褐煤和沁水盆地的无烟煤开展模拟工作。褐煤由于演化程度低,裂隙不发育,主要表现为孔隙型。随着煤阶的增加,煤层裂隙发育,基质变得致密,主要表现为裂隙型[6]。

图1 高低煤阶运聚压差与系统压力关系图

无烟煤高压情况下0.14MPa的压差就可以突破;低压情况下0.50MPa的压差可以突破;随着压力的降低,运聚压差增大。表明无烟煤降压基质膨胀物性降低,加压基质收缩物性增高。

对于吐哈盆地褐煤,模拟结果相反,高压情况下0.08MPa的压差就可以突破,低压情况下0.03MPa的压差就可以突破,褐煤降压基质膨胀物性增大,加压基质收缩物性降低。储层物性变化二元论反映了煤储层随着煤层气不断开采,地层压力不断下降,煤储层特征变化的实质(图1)。

4 构造热事件和构造应力场对煤层物性起到决定作用

由岩浆侵入引起储层结构和构造改变,增大煤层气储藏空间的作用,称岩浆侵入活动的储藏作用。岩浆的热力烘烤,使煤中有机质挥发,留下很多密集成群的浑圆状或管状气孔,提高了储层的孔隙度;煤基质收缩,产生收缩裂隙;岩浆侵入的动力挤压,产生的外生裂隙与内生裂隙(割理)叠加,使煤层裂隙性质、规模发生变化,裂隙度提高,渗透性增强。

煤储层中天然裂隙的壁距对原始渗透率起着关键性的控制作用。天然裂隙壁距是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的函数,构造应力场主应力差对岩层裂隙壁距和渗透率的影响存在两类效果截然相反的情况。当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岩层优势裂隙组发育方向一致时,裂隙面实质上受到相对拉张作用,主应力差越大,相对拉张效应越强,越有利于裂隙壁距的增大和渗透率的增高。而在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岩层优势裂隙组发育方向垂直时,裂隙面受到挤压作用,主应力差越大,挤压效应越强,裂隙壁距则减小甚至密闭,渗透率降低。也就是说,构造应力实质上是通过对天然裂隙开合程度的控制而对储层原始渗透率施加影响。

5 水文地质条件对高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控制的差异性,高煤阶滞流水区域为富气区

地层总矿化度高值区的形成反映为闭塞的沉积环境,古气候为半干旱,水体外泄条件差,封闭条件极好,地层水不断浓缩的结果。同时由于断裂活动,导致高矿化度地层水通过断层向上运移,造成矿化度纵向上的分布和高值区的出现。因而,地层水的矿化度是反映煤层气运聚、保存和富集成藏的一个重要指标。

沁水盆地东部边界晋获断裂带的北段对中奥陶统含水层组起到明显的横向阻水作用,中段导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强烈,南段地下水迳流条件极差,是不导水的。南部边界由东部导水段、中部阻水段以及西部导水段组成,特别是中段的阻水性质,对晋城一带煤层气的保存与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西部边界以安泽为界,北段为一阻水边界,南段则由导水性断层组成。内部存在着4条重要的水文地质边界。其中寺头断裂是一条封闭性的断裂,导水、导气能力极差;在沁水盆地中、南部寺头断裂和晋获断裂南段之间的大宁-潘庄-樊庄地区,山西组和太原组含水层的等势面明显地要高于断裂东、西两侧地区,地下水显然以静水压力形式将煤层中的煤层气封闭起来。在寺头断裂西侧的郑庄及其附近地区,地下水迳流强度可能较弱,较有利于煤层气保存[7]。

高煤阶地下水滞流区是煤层气聚集的最佳场所,但最近的勘探和研究表明,对于低煤阶煤层气藏,尤其是未熟低煤阶煤层气藏存在例外。

吐哈盆地沙尔湖地区煤层气藏古生界地层水总矿化度为20000~160000mg/L,平均矿化度达109300mg/L,平均值较海水(35000mg/L)浓缩了3倍多,具有高矿化度的特点。吐哈盆地低煤阶褐煤含气量测试小于2m3/t,在深度>300m,煤层厚度大于50m,水矿化度如此之高,含气量如此低,大大低于入们的想像。以往勘探工作证明,高煤阶勘探表明高矿化度对应着好的保存条件。

实验利用不同矿化度的水型饱和盐水和蒸馏水进行模拟,来研究褐煤在不同矿化度水的条件下对煤层气的吸附能力。饱和盐水模拟显示当地层压力达到1.7MPa时含气量达到2m3/t,蒸馏水模拟显示当地层压力达到2.5MPa时含气量达到2m3/t。矿化度越高,随着压力降低量越小,地层压力梯度降低越快,储层压力越低,造成吸附能力降低,含气饱和度增大,气体大量解吸散失。

低煤阶褐煤吸附量低,压力变化不明显,矿化度越高,吸附量越低,含气量越小;地质历史时期,矿化度不断增大。矿化度高造成吸附能力降低,造成地层压力梯度降低,储层压力低,含气饱和度增大,气体大量解吸散失。高变质倾向于高矿化度,预示着良好的保存条件,代表着水力交替作用弱,煤层气保存条件好。

6 高低煤阶煤层气藏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成藏过程的差异性,高煤阶煤层气成藏过程复杂

未熟低煤阶煤层气藏成藏历史简单〔8〕。煤层形成后一般只经历了一次抬升。但现今地下水的补给、运移、排泄和滞流对煤层气藏的调整和改造起决定作用。从煤层的形成直至现今都有气的生成,都对煤层气的成分和同位素特征有影响。但现今的构造格局和地下水赋存状态是影响煤层气生成的关键,也是控制成藏的关键。可见煤层气的生成具有持续性。

成熟低煤阶煤层气藏成藏过程相对简单,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即便是存在岩浆活动影响,也仅为接触变质,影响范围有限。现今的构造格局和地下水赋存状态是煤层气藏调整改造的控制因素。煤层气的生成阶段性和持续性并存。埋深最大、热演化程度的时期决定了热成因煤层气的特征。因此,热成因煤层气的形成具有阶段性〔9〕。从煤层抬升到微生物能够活动的深度,次生生物气就开始生成,并一直持续至今。可见次生生物气的生成具有持续性。现今地下水的赋存状态不仅影响次生生物气的生成而且影响热成因气的运移。

高煤阶煤层气藏成藏过程复杂。无论存不存在二次生烃,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都是高煤阶煤层气藏形成的必要条件。煤层气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达到最高演化程度后就不再有煤层气的生成,进入煤层气藏的调整改造阶段。

7 结论

中国高煤阶煤层气藏成藏特征主要集中在八个方面:①煤层气成因以原生和次生热成因煤层气为主;②高煤阶煤层吸附量大,含气量高;③滞流水区域为富气区;④煤层基质致密,渗透率低,割理裂隙应力敏感;⑤构造热事件对煤层物性影响较大;⑥要求持续排水降压开采,大型压裂;⑦分支井技术,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⑧成藏过程复杂。

中国低煤阶煤层气藏成藏特征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①煤层气成因以生物降解气(原生、次生)为主;②煤演化程度低,含气量小,含气饱和度高;③低煤阶盆缘缓流晚期生物气成藏;④煤层割理裂隙不发育,基质疏松,渗透率高,应力不敏感;⑤以深成热变质为主,构造热事件影响小;⑥低煤阶自卸压开采机制;⑦竖井开采技术,小型压裂;⑧成藏过程简单,多一次沉降,一次调整。

由此可见高煤阶煤层气藏具有三条显著的优点:

(1)煤变质程度高,生气量大,煤吸附能力强,含气量大;

(2)构造热事件和构造应力场对煤层物性影响较大,构造热事件促进煤层气大量生成,同时改善了储层物性,构造应力通过对天然裂隙开合程度的控制而对储层原始渗透率施加影响;

(3)滞流水和高矿化度区域煤层气保存条件好,利用煤层气保存和排水降压开采。

参考文献

[1]赵庆波等.2001.中国煤层气研究与勘探进展勘探,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杜

[2]Scott A ition and orgin of coalbed gases from selected basin in the United ding of the 1993 International CoalbedMethane Symposium,209~222

[3]桑树勋,范炳恒,秦勇等.1999.煤层气的封存与富集条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04~107

[4]傅雪海,秦勇,姜波等.2001a.煤割理压缩实验及渗透率数值模拟.煤炭学报,26(6):573~577

[5]刘洪林,王红岩,张建博.2000.煤层气吸附时间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石油实验地质,22(4)

[6]王红岩,刘洪林,赵庆波等.2005.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杜

[7]王红岩等.2001.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水文地质特征.煤田地质与勘探

[8]苏现波,陈江峰,孙俊民.2001.煤层气地质学与勘探开发.北京:科学出版杜

[9]Scott eologic factors affecting gas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coal 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50:363~387

上一篇:苏宁易购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下一篇: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