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广州新周刊杂志社招聘员工

发布时间:2023-02-16 13:20

广州新周刊杂志社招聘员工

打当地工商电话核实下

报纸期刊现在还有发展前景吗?

我认为没有

互联网没有兴起的时候,人们获取国家、 社会 等各方面信息的来源主要就是报纸期刊。那时候的报纸期刊竞争少,利润相对也较高。有的也仅仅是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我最喜欢的报纸是《参考消息》,每天一早都急着去买,像着了魔一样。

互联网兴起之后,以网易、新浪、Sohu为首的新媒体凭借及时性、全面性、免费性的特点彻底颠覆了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轰炸的开始。曾经的挚爱《参考消息》买的也不像原先那么勤了。偶尔买一份,也不再有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了。或许是以前购买的惯性,或者想体会原先的那种感觉吧。

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将便捷、及时性发挥到了极致。人走到哪,信息跟到哪,真正做到了信息大爆炸,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及时获取各种信息的迫切需求。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将传统媒体、以PC为载体的媒体挤到了边缘角色。

总结:如果你问报纸期刊还有发展前途吗?在我看来毫无希望。人类追求的方向是越来越快、越来越及时、越来越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而传统的报纸期刊已经远远的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受众只会越来越少。

新媒体对报纸期刊业的挑战短期内或许不会是报纸期刊的灭顶之灾,但也足以让其陷入一个相当难堪的境地。主动求变比被动应变对于中国报业而言会是更好的选择。

来势汹涌的美国报业危机已经将不少老牌报业集团打了个措手不及,尽管新媒体对期刊业的冲击会比对报业的冲击来得慢一些,但不论如何,沉浸在眼前的自足情绪当中肯定是危险的。另,期刊的深度报道和专题策划是其他媒体暂时难以取代的。期刊如果能够坚持专业主义导向,还是能够在现阶段与新媒体的竞争中保证内容上的优势的。

当下国内的报纸期刊在建立新媒体平台时如果仅仅是像过去一样建立一个简单官方网站已经是远远不能满足时代需求了——建立数字在线阅读平台、提供电子版杂志下载、提供实时内容订阅、建立读者互动组群和用户信息管理平台及提供相关的衍生服务,只有全方位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综合平台建设才是新媒体平台建设的王道。

在这一方面,《 财经 》杂志力图和旗下的 财经 网共同打造成一个共享“ 财经 ”品牌的媒体组合, 财经 网平台所提供的内容支持、用户体验的流畅度在国内同行当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除此之外,目前大多数国内报纸期刊仍然倾向于让新媒体平台作为传统出版物的辅助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是为了提升出版物的的销售量而考虑的。然而在面对整个报纸期刊业面对新媒体冲击还没有更好办法的时候,是否可以转换一下思路,让报业产品作为整个新媒体组合策略中的一个环节呢?上海文广的《第一 财经 周刊》和凤凰的《凤凰周刊》的运作大体上就是以这种思路为导向并取得不错的成效。我认为这种多元组合的精英策略更有可能适应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变局。

如同Apple的iTunes给唱片工业带来的惊喜一样,Amazon的Kindle(电子阅读器)或许也会在将来的纸媒业中重复这样的惊喜。寻找模式和技术的创新对报纸期刊业而言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报纸期刊现在还有发展前景吗?

看今天铺天盖地的智能化平面媒体发展,人们索取信息的渠道早已从过去天天一张报纸的时代走向现代化、智能化。

过去信息闭塞,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只能靠报纸来传递国家政策和每天所发生新闻。今天的情况和过去天翻地覆,不是以前的:今天事明天见报,而是看到发生的事马上就有人拍发到各大平台上,如果有传播价值前后不超过五分钟全国、全世界都能看到,今非昔比。

我家在农村,九十年代的农村想看报纸比登天都难,村里没有固定的村委会,一个自然村一份报纸,都放在村干部家里,没有板报,报纸也不是每个村民都可以看,即便是看了也要凑机会、抓紧时间看一眼赶紧放回去给领导们看。

高中的时候偶然得到一份香港的画报期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期刊原来可以这样印吗?我把期刊拿回家里当成了宝贝存放,后来拆开分贴在房子的墙上炫耀。

这就是当年和今天的不一样,却真真切切存在了几个时代,被今天的繁华似锦取而代之。

报纸和期刊的发展前景堪忧!

我高中时,每个班都会订阅省、市报纸。我是很热衷去收发室领报纸的。这样一来,就可以第一时间阅读国际、国内尤其是本地新闻。而本地报纸时常也会做一些文学、农业方面的版面,挺有趣的。

特别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一个举国伤痛,一个举国欢腾。彼时,报纸也是黄金时期吧,起码还没受到新媒体带来的重大转型压力。地震发生后,中央、省、市报纸都做了大量的报道,感人肺腑。

北京奥运会,这是全国的大事、喜事,除了日常看党报外,我还特意去买了奥运特刊,没记错的话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负责的,价钱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并不便宜,几十期一期不落。

上述只是想说,报纸有其独特功能。在当下,报纸仍有其重要价值和地位,是权威信息的发布平台。

融媒时代,一端新媒体,一端思想纸。新媒体,要平台到位、流程到位、人员到位;思想纸,或许相对难,但成事在人。

虽已不在报纸领域工作,但改下《流浪地球》一句话,“不论时代将报纸推向何方,依然会关注它、抱有感情。”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报刊还有发展前景吗?

纵观当今智能印刷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早已从过去每天一份报纸的时代走向现代化和智能化。

过去,信息被封锁,没有现代通讯手段。只有报纸可以传送国家政策和每日新闻。今天的情况和过去是颠倒的。这不是过去:今天发生的事情明天会被报道,但是发生的事情会被立即拍摄下来并分发给不同的平台。如果有任何传播价值,整个国家和世界都可以在不到五分钟内看到。这不是过去的样子了。

我家在农村,九十年代在农村看报纸比去天堂更难。这个村子里没有固定的村委会。自然村的报纸放在村干部家里。没有黑板报纸。不是每个村民都能看报纸。即使他们读了,他们也必须抓住机会,看一看,然后把它还给领导人。

当我在高中的时候,我碰巧从香港得到一本画报杂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杂志能这样印刷吗?我把期刊带回家,并把它作为珍宝储存起来。后来我把它拆开,贴在房子的墙上炫耀。

这与今天不同,但它已经存在了几次,并被今天的繁荣所取代。

报刊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没有发展前途。打败他的就是以网络为首的新媒体,就像蒸汽机打败马车一样,道理显而易见:报刊具有的优势新媒体同样具有,新媒体具有的优势报刊不一定有,更何况报刊还有两个致命的缺点:新闻的更新速度慢和不环保。

但是报刊还会生存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最长不会超过50年,那是因为他们还有一些保守派的读者等米下锅。

我还想说一句:报刊遗留下来的传统媒体人具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肯定不会过时,并且会随着新媒体的泥沙俱下犹显珍贵。

出版社与报纸、杂志不在一个层面上。 出版社是产业,是行业,作一种行业。 报纸、杂志他们尽管是一种渠道,但本质是一种产品。 渠道加载附加产品再多,仍然是渠道。出版社可以制作、租赁、控制渠道。出版社的经营主营范围大的多,主营结构复杂,抗市场风险能力强,善变。国际世界范围有多少文学、各种作品转为其他创造利润的模式:电影、电视剧、广告。又有多少渗透进众多其他的行业:服装、餐饮业、文具、 娱乐 、音乐、 体育 。 作行业是作产品没法竞争的。 报纸较杂志好。报纸流通渠道广泛。成本低。信息负载率高的。现在报纸的容量,比杂志厉害。有报纸吃杂志的趋势。报纸行业,作为人类重要的媒体传媒,本人认为是不会消失的,但在现在电子媒体的冲击下,纸制传媒会一统天下的局面会逐渐被现代传媒所瓜分!所以,现在新型传媒集团--企业化的传媒公司就是报纸的发展方向。

报纸行业,作为人类重要的媒体传媒,本人认为是不会消失的,但在现在电子媒体的冲击下,纸制传媒会一统天下的局面会逐渐被现代传媒所瓜分!所以,现在新型传媒集团--企业化的传媒公司就是报纸的发展方向。

我在报社工作了7年了,12年左右是报社最效益好的时期,那时一天可以做到200多万的广告收入(节日特刊)然后往后就是一年不如一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行业的崛起对纸媒冲击非常大,现在做广告都讲究个精准投放!那种铺天盖地整版打广告的越来越少。所以现在报社都在寻求转型,转向新媒体方向发展,转型成功则好,若不成功则难以生存,加之纸媒信息传播速度滞后,而且现在年轻人根本不看报纸,所以个人感觉纸媒的前景并不乐观。当然党媒除外!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现在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我们身边已经被手机,电脑等各类网络设备充斥着,几乎是没有什么人再看报纸和杂志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一句话“纸媒已死”。其他地区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在广州地区,南都周刊,南都日报,这些报纸在整个中国的报业都是领军报业集团,但是从2015年至今,南都开始大幅裁员,报纸的发行量越来越少,所以大幅度裁员。但是在大幅度裁员的同时,南都又开始在大量招聘新媒体的员工,一边裁员,一边招人,这体现的也是现在报纸期刊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由纸媒转向网络新媒体、

随着 科技 的发展,简约也成为了生活的一种方式,手机,电脑,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这样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 科技 在改革,报业也在改革,现在报业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新媒体的形式进行阅读传播,例如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这些渠道来传播新闻,这不仅仅只是一个个现象,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通过这些新媒体的渠道传播,首先是符合了现在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媒体发展趋势,其次是节省了成本。

另外,视频阅读也是现在纸媒行业正在转型的一个方向,就像马东说的,现在人们对于阅读的部分是非常少的,但是通过视频传播的视频阅读是很多人接受的方式,所以将报纸,期刊做成视频阅读的方式,传播量会更加大,同时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纸媒是在不断转型的,但是我个人认为纸媒是不会消失的,报纸依然会存在,提供给需要的人看,但是整体来说,会慢慢转化为新媒体的形式。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报纸是一种主流媒体,是不会被淘汰的,新媒体自媒体对报纸的冲击肯定有,但是报纸的 历史 地位不能被撼动,这是一种 历史 的传承!

报刊行业趋势研究报告是通过对影响报刊行业市场运行的诸多因素所进行的调查分析,掌握报刊行业市场运行规律,从而对报刊行业的未来的发展趋势特点、市场容量、竞争趋势、细分下游市场需求趋势等进行预测。

报刊行业趋势研究报告主要分析要点包括:

1)报刊行业发展趋势特点分析。通过对报刊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未来报刊行业总体运行趋势特点;

2)预测报刊行业生产发展及其变化趋势。对生产发展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这是对市场中商品供给量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

3)预测报刊行业市场容量及变化。综合分析预测期内报刊行业生产技术、产品结构的调整,预测报刊行业的需求结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4)预测报刊行业市场价格的变化。企业生产中投入品的价格和产品的销售价格直接关系到企业盈利水平。在商品价格的预测中,要充分研究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利润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货币价值和货币流通量变化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报刊行业趋势研究报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杂志等的基础信息,结合报刊行业历年供需关系变化规律,对报刊行业内的企业群体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对报刊行业环境、报刊市场供需、报刊行业经济运行、报刊市场格局、报刊生产企业等的详尽分析。在对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报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与预

没有工作经历也没什么获奖情况,在学校也没有什么职务,怎样写好求职简历?

这么说吧,我是过来人,不能说指导,但是找份能过得下去的工作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
用人单位不会去学校调查你的履历表的,这一点你可以放心,所以你要注意这么几点
第一,获奖情况:扯淡。如果你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获奖情况,就想想学校里面有什么社团,自己编个什么什么社团的什么演讲比赛啊什么东西的比赛,给自己拿个奖
第二,学校职务,扯淡。反正那么多社团,找个自己比较了解的,就说自己做过干部。
第三,工作经历,扯淡。看看你想应聘的是什么职务,想想这个职务需要什么能力,然后想想什么工作能跟这些能力挂钩,然后就找个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扯淡。当然不要说什么有名的地方,就说他们翻几个旮旯也找不到的。
然后面试的时候要镇定,就跟那些事儿真的发生了一样。

弥补知识的话,这个我帮不上,我是学管理的,不是很懂你们这些高科技=。=很抱歉爱莫能助了。

推荐有分析深度的报刊

1 《读者》(无限制年龄段的杂志刊物,甘肃人民出bai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甘肃人民出版社)
2 《瑞丽》(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大的时尚女性杂志之一,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时尚传媒企业,瑞丽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3 《知音》(于1985年,全国报刊转载和影视改编率最高的期刊之一,十大名牌杂志,著名的杂志刊物,湖北知音传媒集团)
4 《中国国家地理》(于1950年,国内科学学科类别杂志著名刊物,中国大陆最出名的一本有关地理的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5 《半月谈》(面向广大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的时政期刊之一,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半月谈杂志社)
6 《青年文摘》(于1981年,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之一,中国青年出版总社)
7 《新周刊》(时事生活类杂志,广东出版集团/三九企业集团合办,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新周刊杂志社)
8 《南风窗》(创刊于198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之一,国内订阅量最大的时政新闻刊物之一,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9 《财经》(中国最广为阅读的财经类杂志之一,以权威性、公正性、专业性的新闻原则,北京《财经》杂志社有限公司)
10 《家庭》(以婚姻家庭为主的生活类期刊领导品牌,十大名牌杂志,重点扶优扶强的文化集团,家庭期刊集团有限公司)

“80后”有哪些作家?

张佳玮简介:

张佳玮,1983年夏生于无锡,2002年秋始于上海开始大学生涯。电子商务专业。网名信陵公子。2002年参加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获得二等奖。2002年秋在网易文化版定居,2003年初开始在新浪原创文学版及金庸客栈写作。2004年获新浪万卷杯全国网络文学大赛短篇小说入闱奖。混迹于天涯、黑蓝、左岸、红袖等文学网站。
喜欢蓝色、《史记》、《红楼梦》、雨果、李白,卡尔维诺、村上春树、王小波、德彪西、大植英次指挥的《唐璜》,《伊利亚特》、托勒密时期的亚历山大城以及天宝年间的长安。反感微积分、香港商业片、伪摇滚、追星族,剽窃、抄袭、粗口、刻意虚假矫柔造作,以及番茄蛋饭。著有长篇小说《倾城》、《加州女郎》,将于2005年初出版。

苏德 他常被人误解是个悲观主义者,其实只是习惯客观.<<我是蓝色>><<威尔逊之夜>><<真知涅聚记>>
李傻傻 <<红X>> <<被当作鬼的人>>
春树<<窗外下着雨>>
田禾<<现实是假的,只有梦才是真的>>

李傻傻

男,1982年出生,原名蒲荔子,湖南隆回人。最新的长篇小说《红Ⅹ》由花城出版社推出单行本。现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代表作《红X》,《变成鬼的人》。

李傻傻终于揭开神秘的神秘的面纱,出名前的他只是一个勤奋的网络写手。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还尚未出版任何著作,就已在网上却已经被称为“80后文坛第一高手”,著名作家马原也将他推崇为“80后实力派5虎将之首”,并用以对抗以郭敬明为首的5大偶像写手。甚至还因为他的散文而被人们称为“少年沈从文”。就其实力和势头而言,这位 “80后”唯一一个获得纯文学领域力捧的作家,理应独占鳌头。

张悦然

女,1982年出生,现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代表作《樱桃之远》《葵花走失在1890》她的新书《十爱》也即将与读者见面。如果尽凭她美丽的外表就把她归入偶像派的行列,确实有失偏颇,因为正如莫言所说:“张悦然小说的价值在于:记录了敏感而忧伤的少年们的心理成长轨迹,透射出与这个年龄的心理极为相称的真实。他们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向往什么、抵制什么,这些都能在她的小说中找到答案。”她那细致入微的细节、丰富新奇的意象以及凄婉动人的文笔,都无愧于“最富才情女作家”的称号。

春树

女,1983年出生,高中辍学至今。代表作《北京娃娃》。

北京少女作家春树带着她的《北京娃娃》上了2月2日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 还听说她将要去美国签名售书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终成《史记》,当愤怒的北京娃娃不再愤怒时只有一片沉寂。

孙睿

男,1981年出生,北京工业大学毕业,代表作《草样年华》。

2004年之前,没人知道孙睿是谁,而仅仅几个月时间,一本《草样年华》已让孙睿跻身“5大偶像”的行列了。传闻中他曾就《草样年华》以十万向韩寒下了战书,虽然这一传闻最终被当事人否决,但孙睿和他的《草样年华》终究也火了一回,甚至也可以说比《花样年华》来得更生猛!

小饭

男,1982年生,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代表作《不羁的天空》《我的秃头老师》,据说得到作家残雪的肯定。

小饭的经历是一个传统的文学青年的路子。在写作上,他曾刻意模仿过王小波,之后又换了好几个偶像,如余华、苏童、残雪。小饭曾经激烈地批评过以郭敬明为代表的“青春作家”,但也渐渐平和,只是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是能获得文学奖项,惟此,才能更正外界对“80年代后”作家只会写些没有深度的“青春文学”的成见。

蒋峰

1983年生,大学辍学,代表作《维以不永伤》

目前,没有固定生活来源、居无定所的蒋峰,被外界赋予了一种为了文学即便穷困潦倒而不向商业低头的悲壮味道,而这个21岁的大男孩极力用戏谑的态度化解自己无意塑造的“圣徒”形象,“只要我快乐,我想写,这就够了。”他说,“我会一直写作,以等待荣誉的到来。” 他确实有着扎实的语言功底,因而也有着更多的可能性。

颜歌

1984年出生,就读于四川大学。代表作《关河》

有着很诗意的名字,很低调低调地写作着,在网上也很难搜索到关于她的资料和作品,详细一了解,才发现这个女孩不简单, 工人出版社还出版过她的小说集《马尔马各的樱朵》。她的笔触婉转而优雅,轻轻动人心扉。

易术

男,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83年出生,16岁上大学,当过酒吧歌手、蹩脚的电视导演、电台DJ。

与低调的颜歌相比,易术实在太高调了。18岁在广州出版长篇小说《瓶子碎了》,因大胆的笔触和与年龄不符的语言渲染力被湖南卫视、湖南影视频道、《羊城晚报》等媒体报道,被广东著名文艺评论家李运抟教授称为“文学界最具想象力的男孩”,2001年 10月完成长篇《陶瓷娃娃》,声称要“携《陶瓷娃娃》,给虚假的文坛沉重的一击”, 12月和少年作家韩寒在四川《天府早报》上展开激战,并点评多位著名作家,语出惊人。

上一篇:2021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下一篇:中国最受欢迎的杂志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