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2023-02-16 14:58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主编

1.《“活私开公”:东亚志愿主义发展的新路径》,《南开学报》2013年第3期。2.《城乡结合部非定居性移民的“社区感”与“故乡情结”》,《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3.《“发展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托及其再定位》,《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2期。4.《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管理之痛——以社会原子化为分析视角》,《探索与争鸣》2012年第12期。5.《“乡校撤并”与村落社会危机》,《社会科学报》2012-11-29日。6.《转型期单位内部个人与组织关系的变迁及其影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第6期。7.《地域社会学:何以可能? 何以可为?——以战后日本城乡“过密—过疏”问题研究为中心》 《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5期。8.《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与社区自治关系刍议》《学海》2012年第3期。9.《城市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的定位及其未来》,《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2期。10.《“村落终结”与农民的再组织化》,《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11.《共生思想与包容性社会政策体系的构建》,《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12.《回应时代危机的跨学科力作》,《吉林日报》2011-10-22。13.《老年群体与都市公共性构建》,《福建论坛》2011年第10期。14.《乡村“过疏化”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两难》,《浙江学刊》2011年第5期。15.《城市化与“村落终结”》,《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单位人”集体行动的实践逻辑——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H厂的个案考察》,《学术研究》 2011年第2期。16.《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逻辑》,《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17.《“过密社会”视域下城市社会管理的误区和盲点》,《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2期。18.《东亚现代化的“特殊”与“一般”》,《东北亚论坛 》2011年第3期。19.《“内藩外夷”与“五族共和”》,《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3期。20.《社会原子化:理论谱系及其问题表达》,《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21.《“单位社会”历史地位的再评价》,《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7期22.《本土情境下中国第三部门发展困境及道路选择》,《社会科学研究 》2010年第5期。23.《空间生产、资本接续与权力介入的实践逻辑——对东北C市马路劳工生存状态的调查》,《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24.《“单位社会”起源之社会思想寻踪》,《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6期。25.《社会政策体系构建的社会理论基础》,《河北学刊》2010年4期。26.《“新发展主义”的理论谱系及问题表达》,《福建论坛》2010年第10期。27.《“过密社会”的来临及其挑战——以日本东京为例》,《江海学刊》2010年第2期。28.《16至19世纪中日“统治体制”变革思想之比较研究》,《史学集刊》2010年第5期。29.《中国社会后单位时代来临?》,《社会科学报》2010-08-26日。30.《寻找中国社会的“自性”》,《社会科学报》2010-02-04日。31.《单位社会的终结及其社会风险》,《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6期。32.《转型期中国社会原子化动向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挑战》,《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33.《流动的公共性》,《开放时代》2009年第4期。34.《学贯中西:重建社会学学科知识的基础》,《江海学刊》2009年第3期。35.《江海学刊与社会学的学缘》,《江海学刊》2009年第2期。36.《社会学学科知识基础的重建》,《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09-22日。37.《走出畸形“科研中心观”》,《社会科学报 》2009-06-11日。38.《知识传统重建:社会学复兴的第一步》,《社会科学报》2009-02-12日。39.《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40.《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三十年》,《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6期。41.《社会重建的真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42.《寻找中国社会的“自性”——梁启超“中国社会论”初探》,《江海学刊》2008年第3期。43.《中产阶层郊区化与城市公共文化的衰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第1期。44.《地域力与社会重建——以日本阪神淡路地震为例》,《福建论坛》2008年第8期。45.《“典型单位制”的起源和形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46.《单位制度变迁与集体认同的重构》,《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47.《马克思社会空间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2期。48.《文明论:东北亚研究的新视角》,《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3期。49.《轿车文明对都市社会空间的重塑》,《思想战线》2007年2期。50.《社会学的人文属性与社会学研究》,《社会》2006年第2期。51.《20世纪下半叶日本的“过疏对策”与地域协调发展》,《当代亚太》2006年第10期。52.《注重社会基础秩序建设》,《吉林日报》2006-11-04日。53.《东亚“新公共性”的构建及其限制——以中日两国为中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第6期。54.《找回“丢失的传统”》,《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55.《中日现代化起点的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5第7期。56.《全球化、民族国家与东亚认同》,《史学集刊》,2005年第3期。57.《19世纪中叶的中日近代世界秩序体认》,《日本学论坛》2005年第2期。58.《中外现代化比较研究的新趋向》,《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11期。59.《东亚危机论的再认识——以中日韩为中心》,《日本学论坛》2005年第6期。60.《重建社会管理体制》,《吉林日报》2005-11-26日。61.《“典型单位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社区发展的制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4期。62.《大学文科研究性教学中的考试问题》,《湖北招生考试 》2004-06-15日。63.《中国传统对外观念对早期现代化的影响》,《史学集刊》2003年第1期。64.《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4期。65.《非西方化:东亚现代化研究的新取向》,《光明日报》2003-07-08日。66.《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以吉林区域文化为中心》,《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6期。67.《从“甲午”到“庚子”——论晚清华夷观念的崩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1期。67.《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勃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4期。《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一百年》,《世界历史》2001年第3期。68.《城市社区建设要选好“着力点”》,《光明日报》2001-01-15日。69.《中日早期现代化的比较》,《光明日报》2001-02-20日。70.《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社区建设》,《中国社会报》2001-03-20日。71.《城市社区建设要选好“着力点”》,《中国社会报》2001-03-03日。72.《世纪交替与史学回应》,《学术研究》1998年第1期。73.《中日近代世界观的形成与两国早期近代化的成败》,《日本研究》1996年第2期。74.《徐继畲研究的新收获》,《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75.《说“文化寻根”》,《华夏文化》,1995年第5期。76.《甲午战争与华夷观念的崩溃》,《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77.《关于“孙黄并称”的历史思考》,《黄兴研究文集》(《近代史研究》专号)1994-10-01日。 78.《略论锁国闭关时代中日认识西方的情报系统》,《日本研究》1994年第3期。79.《戊戌维新派“腹地自立”维新方略初探》,《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80.《关于近代史开端的几个理论问题——兼评两种东北近代史开端说》,《北方文物》1994年第4期。81.《西望白山云气渺,图们江水自悠悠——吴禄贞的延吉筹边生涯》,《文史知识》1994年第6期。82.《一个新领域:近代中国“前史”研究》,《学术研究》1994年第4期。83.《近代中日“开国”的历史比较》,《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第6期。84.《鸦片战争前后中日两国世界史地研究比较论》,《社会科学辑刊》1993-06-3085.《汪精卫早期历史三大疑点浅析》,《北华大学学报》1993第2期。86.《近代中日两国出使西洋的比较研究》,《历史教学》1993年第3期。87.《东北亚史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10期。88.《武昌起义后列强中立政策历史影响新探》,《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89.《十六至十八世纪天主教在中日两国传播和禁绝的比较研究》,《历史教学》1992年第2期。90.《中日两国对近代西方认识的比较研究》,《历史教学》1989年第2期。91.《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和汪精卫》,《社会科学战线》1986第4期。

于洪彦的个人履历

姓名: 于洪彦民族: 汉籍贯:山东出生日期: 1956-04-04党派: 中共党员专业: 企业管理  研究方向: 消费者行为 客户管理 营销研究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1996年6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营销系职务:教授最终学历:研究生最终学位:博士 中国高校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营销学报编委 2004至2005于新西兰Otago大学作访问学者1998年5月至8月于美国扬城大学作访问学者1996年于天津财经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于上海社会科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2年于吉林财贸学院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2007.5至今,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2000.8-2007.4,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吉林省教学名师1996年至2000年:长春税务学院,系主任,教务处长,教授1987年到1993年:吉林财贸学院统计系,讲师,副教授1983年到1984年:吉林财贸学院会统系,助教 消费者行为:家庭消费行为,消费者行为测定指标体系客户管理:顾客满意测定模型,顾客忠诚,顾客生涯价值营销研究:市场导向学术兼职与社会服务中国高校市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吉林省统计学会理事培养研究生情况现在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向博士生10人现在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向硕士生11已毕业统计硕士研究生2名,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5名:承担过的主要科研项目承担项目或课题名称 项目来源 负责人 批准号 年份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其测定方法研究 国家社科规划一般项目 于洪彦 03BJY002 2003顾客满意指标体系及其测定与分析方法研究 校博士点基金项目 于洪彦 2000GL014 2000长春现代门窗有限公司发展战略 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长春现代门窗公司 于洪彦 20041. 基于新营销定义的中国服务业市场导向研究及其实证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于洪彦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 于洪彦 06BJY086 2006Maintaining Family Identity Through Food Preparation And Dining Activities In Urban China 国际合作 于洪彦 2006 获得主要科研成果成果名称 形式 作者 日期 作者排序 发表刊物知识管理在营销调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 于洪彦 2004/10/01 第一作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品牌忠诚度的构成及其测量 论文 于洪彦 2003/09/24 唯一作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初探 论文 于洪彦 2003/09/15 唯一作者 当代经济研究顾客满意度涵义诠释 论文 于洪彦 2003/09/01 唯一作者 中国统计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设计 论文 于洪彦 2003/03/15 第一作者 税务与经济感知蓝图模型研究 论文 于洪彦 2005-07 第二作者 管理评论顾客生涯价值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论文 于洪彦 2005-03 第一作者 税务与经济吉林省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分析 论文 于洪彦 2005-03 第一作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顾客生涯价值涵义研究 论文 于洪彦 2005-01 第一作者 市场研究知识管理在营销调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 于洪彦 2004-05 第一作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品牌路线图--打造具有凝聚力的品牌之五步曲 译著 于洪彦 2005/10/01 第一作者 商务印书馆通过家庭晚餐维系家庭和谐 论文 于洪彦 2005/10/01 第2作者 高级消费者研究美国营销优先研究课题回顾与展望 论文 于洪彦 2006.6 第一作者 税务与经济消费者对品牌延伸的评价-价格与延伸相似度的交互影响 论文 于洪彦 2006第3期 第二作者 管理科学市场导向、创新与企业表现的关系 论文集 于洪彦 2006 第一作者 南开管理评论Maintaining Family Identity Through Meals In Post-Mao Urban China 论文 于洪彦 2004年10月 第二作者 Advance in Consumer ResearchThe Meanings Of Family Dinners For Young, Affluent Families In Urban China 论文 于洪彦 2005年10月 第一作者 ACR论文集如何构建品牌核心价值 论文 于洪彦 2006/09 第一作者 市场研究

许崇正的研究方向

经济学、金融学。已公开出版经济学和金融学学术专著2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家重点权威学术期刊、国家级学术刊物以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共计发表学术论文200 多篇。发表的论文曾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著作转载引用。1991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为国家“86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国家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重大专项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省科委项目等30多项,目前在研项目(正在完成的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有6项,先后获得重大优秀科研成果奖10 项,其中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著作奖)2项;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著作奖)2项;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1项;吉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1项;吉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出版的部分学术专著1.《市场价格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伦理经济引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价格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4.《中国金融市场创新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5.《中国资本形成与金融市场证券化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7.《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8.《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1999-2000)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9.《货币银行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修订本)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11.《伦理经济学再论:经济选择与人的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12.《国际金融学》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13.《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00-2001)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4.《中国企业并购与资本市场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15.《银行信贷》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16.《安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01-2002)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18.《区域货币一体化:欧元与国际资本市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19.《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20.《中国金融市场创新再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21.《货币银行学》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22.《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23.《人的发展经济学概论》 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24.《中国金融大趋势》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25.《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在期刊或报纸上公开发表的部分专业学术论文1.“论春秋战国大变革的原因——兼论生产力发展在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77年第2期2.“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 许崇正 《安徽日报》1977年9月3.“农民经商势在必行” 许崇正 《新华社内参》1982年3月、《理论战线》1982年第12期(此文被收录入中国科学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选》第一辑)4.“农村专业户的特点、作用及其发展”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5.“滁县地区专业户发展的调查” 许崇正、陈道奎 《理论战线》1983年3月6.“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必然性——滁县地区农民经商情况的调查” 许崇正 新华社《内部参考》第4期(被《商业研究》全文转载于1983年第9期)7.“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也是当代和未来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许崇正 《理论战线》1984年4月8.“首先要疏通信息渠道” 许崇正 《安徽日报》1984年6月9.“农村专业户的特点、作用及其发展趋势的讨探”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10.“当前三个服务的主要任务” 许崇正 《工人日报》1985年3月1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二题” 许崇正 《理论战线》1985年4月12.“各尽所能和按劳分配关系的考察——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 许崇正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政治经济学》1986年第3期转载;《科学社会主义》1986年第3期)13.“马恩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1986年第2期14.“对圭亚那合作社会主义的分析” 许崇正、周多礼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6第4期15.“劳动者合理流动的必要性” 许崇正 《开发》1986年第4期16.“论价格的基本职能” 许崇正 《江淮论坛》1986年第5期17.“试论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萌芽和形成” 许崇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6期 (被《新华文摘》1988年第1期摘载)18.“试论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内含” 许崇正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19.“论建立合理的价格目标模式的条件” 许崇正 《学术界》1988年第3期20.“论价值理论和价格形成” 许崇正 《价格理论与实践》1990年第7期21.“价格学研究对象问题探讨” 许崇正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92年第1期22.“论价格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 许崇正 《学术界》1992年第2期23.“搞活大中型企业的关键在于把企业全面推向市场” 许崇正 《学术界》1992年第6期24.“我国商品流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许崇正 《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25.“论中国金融体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许崇正 《经济改革》1994年第3期26.“陕西省商品流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何炼成、许崇正、和春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27.《陕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研究》何炼成、许崇正、张兴茂 《人文杂志》 1994年第4期28.“论我国银行体制的改革” 许崇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29.“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目标管理” 许崇正 《理论研究》1994年第7期30.“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金融体制创新” 许崇正 《特区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3期31.“中国准备金制度改革的探讨” 许崇正 《吉林财贸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32.“中央银行应定期公布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许崇正 《经济研究参考》1996第1期33.“中国拆借市场规范化探讨” 许崇正 《银行家》1996年第1期34.“如何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思考”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6年第2期35.“大力发展短期企业债券” 许崇正 《安徽金融》1996年第2期36.“发展短期债券的再探讨” 许崇正 《金融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3期37.“如何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 许崇正 《经济与金融》1996年第3期38.“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再探讨” 许崇正 《银行家》1996年第3期39.“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思考”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第4期40.“论中国金融市场创新与金融呆滞” 许崇正 《学术界》1996年第4期41.“金融自由理论的否定之否定” 许崇正 《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42.“论金融市场创新与经济增长” 许崇正 《经济纵横》1996年第5期43.“论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 许崇正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5期44.“论中国金融中介机构创新” 许崇正 《金融体制改革》1996年第5期45.“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 许崇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6期46.“论当代西方金融自由理论复归学派”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6第6期47.“论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供给机制创新的设想” 许崇正 《金融研究》1996年第6期48.“加快建设中国的公开市场业务” 许崇正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49.“鼓励和发展民营银行的思考”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6年第7期50.“论发展中国股市的途径和对策──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再探讨” 许崇正 《财贸经济》1996第10期(被《新华文摘》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51.“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看创建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许崇正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11期52“论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被收录入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的《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国际研讨会文集》一书中53.“关于资本范畴的重新认识” 许崇正 《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54.“发展资本市场对企业资产重组的作用” 许崇正 《经济纵横》1998年第7期55.“再论加快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8期56.“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许崇正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第8期57.“资产重组与发展资本市场关系的探讨” 许崇正 《学术界》1998年第8期58.“中国资本形成范畴的探讨” 许崇正 《经济问题》1998年第8期59.“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要性及利用外资方式探讨”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8年第9期60.“中国资本形成范畴探讨” 许崇正 《经济学家》1998年第9期61.“发展和规范中国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对策” 许崇正 《新金融》1998年第10期62.“中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1期63.“关于发展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几个问题” 许崇正 《金融研究》1998年11月64.“中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许崇正 《金融与经济》1999年第1期65.“论中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第3期66.“中国的直接融资探析”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5期67.“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直接融资的探讨” 许崇正 《经济问题》1999年第6期68.“论中国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7期69.“中国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许崇正 《新金融》1999年第7期70.“中国金融市场七大潜在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许崇正 《中国城市金融》1999第9期71.“论发展中国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问题”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1999第9期72.“论中国金融市场风险防范” 许崇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9期73.“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0年第1期74.“论中国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6期75.“论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的策略选择” 许崇正 《金融研究》2000年第7期76.“加快实现我国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许崇正 《经济研究资料》2000年第7期77.“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许崇正 《中国城市金融》2000年第8期78.“论中国利率市场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期79.“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思考”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80.“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思路” 许崇正 《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6期81.“伦理经济学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1第6期82.“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的思路” 许崇正 《经济纵横》2001第9期83.“论金融市场证券化的潮流和趋势”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第10期84.“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的现状分析” 许崇正 《经济问题》2001年第10期85.“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12期86.“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许崇正、刘雪梅 《经济问题》2002年第2期87.“论日元贬值的效应分析” 许崇正 《安徽经济工作》2002年第2期88.“论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加入WTO的八点对策” 许崇正 《证券日报》2002年4月89.“农村合作金融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许崇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90.“论推进分配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91.“论加快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2第9期9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许崇正、刘雪梅 《金融论坛》2002第9期93.“论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对策” 许崇正 《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0期94.“加快金融市场证券化进程” 许崇正 《证券日报》2003年2月95.“论中国金融市场证券化” 许崇正 《财经科学》2003年第3期96.“论我国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策略选择” 许崇正 《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5期97.“中国保险基金的困境及其出路” 许崇正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8.“论保险基金加快进入资本市场”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99.“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许崇正 《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6期100.“论中国的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 许崇正 《经济学动态》2003第11期101.“中国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低效原因分析” 许崇正 《经济问题》2003年第12 期102. “扭转中国股市传导货币政策低效的对策” 许崇正、陈建新 《改革》2003年第6期103. “论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时机选择” 许崇正、王先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12期104. “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兼论人民币走向浮动并实行自由兑换的最佳时机”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105.“再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许崇正 《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4期106.“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的超越: 许崇正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2004年 6月107.“关于江苏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探讨“ 许崇正、别超 《江苏商论》2004年第8期108.“论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和金融支持“ 许崇正、官秀黎 《金融研究》2004年第9期109.“论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与中国三农的出路” 许崇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110.““三农”出路:加快发展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5年第1期111.“关于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及研究方法的四个问题” 许崇正 《经济评论》2005年第3期112.“重温亚当·斯密:对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5年第8期113.“农村金融对增加农民收入支持状况的实证分析” 许崇正、高希武 《金融研究》2005年第9期114.“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许崇正、柳荫成 《经济学家》2006年第7期115.“论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6年第10期116.“论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对策” 许崇正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117.“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许崇正 《光明日报》2007年7月118.“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许崇正 《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7期119.“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 许崇正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120. “马克思可持续发展经济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7年第9期121.“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增长” 许崇正 《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122.“基于资本特征的银行公司治理分析” 龚澄、许崇正 《南京师范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3.“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许崇正 《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7期124.“马克思智慧生产力理论和生产力概念的反思” 许崇正 《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125.“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许崇正 《经济学家》2009年第9期126.“人的发展经济学基本框架探讨” 许崇正 《光明日报》2009年9月8日127.“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发展” 许崇正、焦未然 《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10期128.“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及其意义” 许崇正 《学术月刊》2009年第12期129.“生产力增长、智慧生产力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许崇正 《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5期

上一篇: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官网

下一篇: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好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