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辽宁青年杂志图片
90年代辽宁青年杂志图片
是不是汪国真?
汪国真(1956~ ),中国大陆当代诗人。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人)。追求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炼、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年7月对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重庆等城市18岁以上居民完成的“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结果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他名列第一。2000年他的5篇散文入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
汪国真在书画创作领域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他的书法作品已被镌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云梦山,云台山,花果山,周瑜陵园,解州关帝庙等名胜风景区,他还应邀为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涉外饭店创作书画作品。2002年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当年出版的《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一书。
进入新世纪以来,汪国真又开始了音乐的研究与创作。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艺术人生》、《综艺大观》、《正大综艺》和香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等栏目都对他作过介绍。2003年11月连续四期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擂台》歌手比赛评委。
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汪国真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在湖南杂志《年轻人》1984年第10期上发表,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
汪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经由一位女教师将此信息告知身为某出版社编辑主任的丈夫,触发出版社的商业敏感,迅速与作者联系出版其作品。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汪国真热”出现于这本诗集出版之后,此书在装卸中连续五次印刷,印数达十五万册。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年轻的思绪》(截止1991年初,三次印刷达十四万册)、《年轻的潇洒》等诗集,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诗文系列》九种,中国妇女出版社会 出版了《汪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另外还有专收汪国真格言短句的随笔著作及其与他人的对话录。作为回应,市场上也出现了评介性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中国歌坛1991年2月推出了《青春时节──汪国真抒情歌系列之一》的盒带,并被《中国青年报》列为该月十盘优秀畅销磁带的第三名。
1990年7月4日,其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文艺类独此一本。
1990年10月北京高校出现汪国真诗歌演讲热。
1990年在出版界被称为是“汪国真年”。
在上海,这种热潮来得稍晚一些。1990年10月上海徐家汇书店购进已经在北京走红的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思绪》二十本,但二个月后才卖完。1991年春,上海《文学报》发表特写文章《美的征服,始于“手抄本”》报导汪国真的情况,这是他首次被完整介绍到上海。而《文汇报》为了将汪国真在"文汇书展"上重点推出汪作,则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连续介绍推崇汪国真,称汪国真为“诗坛王子”,造成舆论攻势,从而使得1991年3月27日的“文汇书展”中出现汪诗销售的热潮。
追问:
请问汪国真是现代的吗
回答:
呃~严格的说应该算当代的
《辽宁青年》杂志的创刊时间?
辽宁青年》杂志创刊于1949年8月15日,其前身为《生活知识》报,后改为《共青团员》杂志。1966年“文革”初期停刊,1972年复刊,定名为《辽宁青年》。
“假如你不够快乐”汪国真全文是什么?
汪国真《假如你不够快乐》是一首哲理诗,90年代流行一时,全文如下:
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而这首《假如你不够快乐》非常有启发性,言语简单而意义非凡。
扩展资料:
汪国真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85年开始集中精力进行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1990年7月4日,其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文艺类独此一本。
2005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2015年4月26日凌晨两点十分,汪国真去世,享年59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汪国真
20年前大学生都有的4个习惯是什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习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怒哀乐。对于20年前那一代的大学生而言,很多大学生都爱做4件事,养成了4个习惯。当然,这些当年的大学生习以为常的事,在90后、00后的眼里,有些行为已经近乎于天方夜谭了。
交笔友
20年前,还是1998年,QQ还要在一年后才能面世。很多人因此觉得,那个年代的大学生,肯定很无聊,因为他们没法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认识这个世界上的陌生人。但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其实也有他们和陌生人的沟通工具,这种沟通形式就是交笔友。那时候的很多报刊、杂志,最底部都会刊载很多大中学生的一句话并附通联地址,如果你看到那些句子,觉得让你心动,就可以通过写信联络的形式和对方成为笔友,很多人甚至因此喜结连理。
买杂志
20年前,互联网已经有了,但还远远没有普及,也出现了网络文学,但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接触文学和文艺的形式,多数还是通过买杂志刊物。那时候,在大中学生眼中,《读者》《辽宁青年》《演讲与口才》这样的刊物非常流行,一部分杂志曾经创造月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的巅峰时刻,正好也是那一时期。可以说,对于20世纪最后10年的大中学生而言,书籍还是他们了解文艺和世界的主要窗口。今天,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主要入口。
泡网吧
1998年,网吧已经出现了,此后,泡吧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到我外出念书的2000年,学校周边的网吧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那时候的网吧,上网费很贵,一般要2块钱到3块钱一个小时,而且速度很慢。如果一个00后穿越到90年代末的网吧上网,肯定觉得那速度就是龟速。上网干什么?有人上网打游戏,有人是为了上网看电影,有人上网纯粹是为了登QQ聊天。现在为了聊天去网吧的人,几乎已经绝迹了。
写家书
20年前,智能手机根本没出现,手机能聊QQ还得等几年。那时候,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要么面对面,要么打电话,要么写信。打电话成本很高,长途8毛一分钟,市话5毛一分钟,很多电话摊老板很鸡贼,跨县打电话就算长途,当然还是写信最划算。那时候信封1毛一个、一封信需要8毛钱的邮票,9毛钱就可以写一封长长的家书。如今,写信的习惯几乎已被全国人民遗忘了。
上一篇: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审稿流程
下一篇:武汉理工大学期刊认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