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点评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投稿点评
陕西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吕广利被网友爆出2005年发表在《广西社会科学》上的《论法本质及精神的探究》存在抄袭,吕广利却回应并不存在抄袭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吕广利9月10日回应记者称,不存在抄袭情况,文章系与南江波共同完成,2005年发表时单独署名是经过对方同意的。
署名吕广利的论文标题为《论法本质及精神的探究》,署名南江波的论文标题为《论法的本质及其精神》。澎湃新闻对比两篇论文发现,除题目略有不同,其余内容几乎完全一致,只有少数语句表达方式稍有差异。论文内作者简介显示,当时吕广利和南江波均为咸阳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担任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的吕广利对于抄袭说法予以否认,吕广利向记者表示,当时他与南江波同属一系,二人经常一起探讨学术问题,2004年时在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文章是二人共同完成。2005年,南江波向《广西社会科学》投稿时,二人协商好只署名吕广利一人,“学院刊物层次比较低,需要投核心期刊,而当时南老师已经不需要了,他当时职称已经评完了”。吕广利称,当时的署名决定是经过南江波同意的,不存在侵权抄袭行为。
已退休的南江波向记者介绍,吕广利确实参加了这篇论文的创作,不存在剽窃抄袭。南江波称,2004年时因涉及评职称,在征得吕广利同意后以个人名义在学报上发表了该篇论文。2005年时,《广西社会科学》向其约稿,又将该篇文章投稿,“当时吕广利提出以他的名义发表,我同意了,因为也是他的劳动成果。”但南江波承认,同一篇论文分批次投向两个期刊,“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允许的”。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吕广利2016年7月起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随着不断界定明确学术不端行为,多方互相配合积极建立管理体系,相信未来几十年里我国学术不端事件将大幅度减少。
咸阳师范学院怎么样啊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有渭城和秦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24亩,有实习实训基地265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14.57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66亿元。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262人,高职学生1494人,留学生26人。
学校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33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55个(师范类专业19个、非师范类专业36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6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5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800余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237人,其中专任教师790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33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职工122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人计划”“三秦人才”“科技新星”、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社科联专家等5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咸阳市第四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科学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8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3项,厅局级科研项目35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7项,厅局级科研奖励96项;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626篇,年均发表878篇,其中核心期刊771篇,被SCI、EI、CA等收录270篇。中国史(历史地理学)为省级优势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
学校图书馆馆藏丰富,现有纸质图书159万余册,特色文献7333种。《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曾获“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奖”“编辑出版优秀奖”。其中《学报》的“秦汉文史研究”栏目连续获得全国和陕西省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编辑出版《秦汉研究》刊物,秦汉文化研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16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5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600余名师生通过“项目”带动,分别赴菲律宾、泰国担任汉语志愿者、赴新加坡幼儿园任教、赴韩国东亚大学开展游学活动以及通过“2+2”“3+1”的形式赴美国留学攻读双学位。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10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已培养留学生430多名。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
建校近40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累计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高级应用型人才,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骨干力量。
当前,学校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南,全面落实“五个扎实”和“追赶超越”要求,持续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咸阳师范到底怎么样?有谁可以说一下?有没有博士点……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3年成立的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并入咸阳师范学院。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占地面积68万余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万余平方米。有36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文献130多万册。校园网经历7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立了3050个信息点。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设有16个教学院系、21个研究机构及远程教育中心(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有本科专业34个,其中师范专业17个,非师范专业17个,专科专业26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7个学科门类。现有校级重点学科13个,107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中有校级精品课程3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物理学和化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立了186个稳定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实习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咸阳师范学院基地均设在我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68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66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4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咸阳市“三五”人才8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2人。
学校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8项,教育厅项目65项;在历史地理学、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基础数学、小波与图像处理、微分流形理论、离散介质中电波的传播与散射、高电荷态粒子物理、湿式摩擦材料、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学校主办的《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编辑出版优秀奖”,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刊《秦汉研究》由我校编辑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0多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确定了“建设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有特色,教学型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厚德·博学”的校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于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学校连续举办了13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建学生社团30余个。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曾荣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文化活动,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赛、大学生才艺展演、陕西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近年来,先后有加拿大、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代表团来校访问。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聘请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应国外高等学校、教育机构的邀请,我校有30余名教师先后赴法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访问和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咸阳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咸阳师范学院咋样?谢谢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省属本科院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学校成立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11日,原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3年成立的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咸阳师范学院。
30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践行“厚德、博学”的校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校2002年实施新校区建设工程,2003年后陆续投入使用,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目前,占地面积67.5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06万平方米。有36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18.69万元。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文献135.71万册。校园网经历6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立了3050个信息点。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708人,设有14个教学系部、18个研究机构和成人教育学院。有本科专业31个,其中师范专业16个,非师范专业15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7个学科门类。学校有省级名牌专业1个,校级名牌专业2个;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23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86门。总共建立了186个稳定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实习基地。咸阳市教师教育中心设在我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070人,专任教师66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87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4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2人。
学校现有校级重点学科4个,并在爱国主义教育、秦汉史与隋唐文化、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史、数值分析、小波与图像处理、微分流形理论、离散介质中电波的传播与散射、高电荷态粒子物理、微波成像、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功能材料、湿式摩擦材料、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地貌学、环境变迁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2004年以来,我校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发表学术论文2229篇,其中核心期刊747篇,SCI检索66篇,EI检索37篇;公开出版教材、专著65部;有24项成果分别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学校主办的《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编辑出版优秀奖”,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学报设有“秦汉文史研究”、“咸阳人文研究”、“区域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特色栏目,刊登了大量相关文章,在弘扬地方人文精神、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底蕴、评介地方革命史实、研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研究特色,其中有多篇文章先后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秦汉文史研究”2006年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刊《秦汉研究》由我校编辑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学校连续举办了12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建学生社团30个。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曾荣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文化活动,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赛、大学生才艺展演、陕西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近年来,先后有加拿大、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代表团来校访问。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聘请10个国家和地区的13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应国外高等学校、教育机构的邀请,我校有23名教师先后赴法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访问和学术交流。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2万多人。毕业生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战线上的骨干,并涌现出了一大批省市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高级科研人才、文化艺术名人和党政领导干部。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咸阳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上一篇:安全教育培训论文3000字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