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数字报池莉的文章
新民晚报数字报池莉的文章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篇文章应该叫做《人生三境界》。
作者:池莉
原文: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语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是纯洁无瑕的,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但是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也逐渐多了起来,就发现了这个世界有许多的问题了。而知道的这个的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愤懑的、充满疑问的,不平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不愿意再轻易地去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指桑骂槐、借古讽今。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
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与人比较,争强好胜、绞尽脑汁,永无满足的一天。但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圆,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可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无法与永恒比较。
许多的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劳碌一生,穷极一生,心高气傲一生,但是最后却发现了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最后抱恨终生。但是还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年成立,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扩展资料:
池莉,是一位当代出名的作家,是武汉市文联主席,湖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连续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她的作品大部分都能够体现武汉的特色,她写的人物也大部分都和武汉这座特大城市的性格有关,她的多部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社会反响也很强烈。
原文解读: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出生之后,纯洁无瑕,刚认识这个世界,就像是一张白纸,一切都是新鲜的,有人告诉他这个就是山,他就知道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知道了水。单纯、质朴,自然是生活的根,一切都是纯洁的。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请多,就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可循,有理寸步难行。
人们进入到了这个阶段,人是忧虑的,充满疑问的。人们不愿意再轻易的相信。人这个时候看到山也感慨,看见水也叹息,借古讽今。
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追求了一生,忙碌了一生,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理想,于是抱恨终生。这种人山也不是山,水也不是水,一切都宛如浮云。
”人生三境界“还有一个出处为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个人图书馆-人生三境界
池莉《立》:真正被尊重的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对中国当代文学稍有关注的人,都不会对池莉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作为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很多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还有很多被改编成影视剧,像《生活秀》《来来往往》等等,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事实上,池莉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作家,她更是一个成功的妈妈。
在池莉的精心呵护和养育下,她的女儿吕亦池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从来没有上过培优班的她,在激烈的小升初入学考试中脱颖而出,考上了武汉最好的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
初中阶段,仍然没有上过培优班的她,又在激烈的中考中过关斩将,考上了武汉外国语的高中部;
高一时,吕亦池没有通过中介,自己独立成功申请到英国重点中学——和谐中学去读书;
高中毕业时,她同时被英国的伦敦大学、华威大学、巴斯大学录取,而所有的面试,都是刚满18岁的她独自去面对的。
为什么池莉的女儿那么优秀呢?
读完池莉的《立》,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在我看来,池莉对女儿的养育,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尊重!
池莉是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的呢?
首先,她尊重孩子的性格弱点。
在池莉看来,小时候的亦池并没有表现的特别聪明或者特别有天赋,相反,她胆小、怯懦、隐忍,特别惧怕他人的强势和蛮横。
对此,池莉并没有恨铁不成钢地指责和埋怨,她选择了溺爱孩子,这种溺爱,并不是给钱,给零食之类的随意的滥爱,而是任何时候都选择维护孩子,信任孩子,尽可能为孩子营造更多的快乐轻松的气氛。
池莉在文中写到:“只要谁给我孩子脸色看,谁压抑她,我就要设法排除,哪怕得罪人或者威胁人,我都会做的。”池莉还说:“我必须溺爱我孩子虚弱的地方,我必须以溺爱增强我孩子的软肋。好让她逐渐适应这个专横跋扈的社会,适应竞争社会的弱肉强食的环境,也许她性格中有天生难以改变的部分,但我可以尝试促进她的心理素质更加强健和强大,慢慢变得不那么胆怯害怕和窝心难受,慢慢往人群当中去——不管他们怎么讽刺打击和掠夺你。往后,长大了,这世界给你找不愉快的人,还多着呢。”
在池莉的精心呵护和溺爱中,亦池的性格弱点,顺利朝着有利的方向变化和进步着,她不再害怕小朋友,甚至包括那些攻击性、有掠夺性的小朋友。
其次,尊重孩子的社会交往 。
亦池四五岁的时候,自作主张请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家里妈妈做的饭,虽然池莉写作很忙,虽然当时他们家地方不大,连碗筷和桌椅板凳都不够,但是,她答应了。
她和孩子一起商量菜谱,再一起到邻居家去借桌椅板凳和餐具,然后奔赴菜市场,大肆采买,之后清洗餐桌餐椅,对碗筷和厨具进行高温消毒。最后,终于成功举办了女儿人生中第一次宴请。
之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再到高中甚至是大学,亦池的同学不仅常来家里吃池莉做的饭,还会在家里睡觉、集体看世界杯,甚至是在家集体看恐怖片。
对于这一点,池莉的想法是这样的:
我必须溺爱我的孩子。我必须支持我孩子的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我孩子必须多多地交朋友,融入人群,了解人群,以尽量减少胆怯,直至消灭害怕。
这种尊重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自认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的池莉,养育出一个阳光开朗,人缘极佳的女儿,在人群中,女儿如鱼得水,获得了广泛的识人与阅世的机会。
再次,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亦池小时候,池莉就经常带着孩子在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在池莉看来,一个小孩子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情感是智慧种子发芽的沃土。
这种玩耍一直贯穿于亦池的童年。
上了小学以后,当身边的同学都忙于上各种文化和艺术培优课的时候,池莉有些动摇了,于是她问亦池:“你是否喜欢学习某些个人专长?你是否喜欢在放学以后去课外培优班继续学习?”
亦池的回答是:“不喜欢。我就喜欢玩。”
这回答坚定了池莉的信心,她坚决地捍卫亦池的快乐生活,让亦池度过了一段几乎是“疯狂玩耍”的小学生活。
当然,这并不代表池莉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无所作为,她坚持给亦池讲故事,亲自陪伴她,并且,在亦池主动提出学习钢琴以后,又为她联系钢琴老师,支持她学钢琴。
妈妈支持,孩子也争气,每一次从外面疯玩回家,休息完之后,亦池会主动上琴练习,这样一直坚持,后来考到了钢琴九级!
除了尊重孩子的性格弱点、人际交往以及爱玩的天性,池莉对孩子的尊重,还表现在支持孩子每一个重大的、看似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生选择。
小升初时,亦池决定报考武汉最好的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面对从来没有上过培优班、奥数班的女儿,想到竞争之激烈和录取难度之大,想到一旦失败会有失去就读其它学校的可能,池莉没有选择泼冷水,当拒绝和呵斥的话就要出口的时候,她收住了。
她说:“我无法拒绝我的孩子的良好愿望。看着亦池那稳笃笃不温不火的神态,我又觉得她非常有谱。……如果她宁愿冒险去追求自己最向往的目标,我这个做母亲的唯有全力支持她,千方百计帮助她在关键时刻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
于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母女俩开始为小升初全力奋战。
她一边帮孩子请数学老师补习数学,一夜夜送孩子去补习;
一边激励孩子:“人生就是会有许多的不得已。一个人在某些时刻,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体面,就必须战胜一些他们很厌恶的东西,比如眼下的数学。”当孩子偶尔没有信心的时候,她又宽慰孩子:“即使失败了,也是虽败犹荣!有个成语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万一落榜,说不定后面又别的福气来了呢。后面的你就不要多想了,后面由妈妈负责编电视连续剧吧,好歹妈妈是个作家。”
有这样睿智、温暖又强大的妈妈做坚强的后盾,孩子想不成功都难。
果不其然,亦池顺利通过了小升初的考试,考上了武汉最老牌的重点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
后来,亦池又一次顺利通过中考,考上了武汉外国语学校的高中部。
然而,读高一的时候,亦池又萌发了去国外读书的念头。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独自出国念书,而且还是自己独立申请,这想法简直是石破天惊!
池莉的心里有着种种的顾虑,她觉得,即便是孩子在国内的高考中不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但是以她的能力,也一样能给孩子谋划出一个精彩的未来,比如当童星,又或者是当作家,她都可以给女儿铺路。
然而,对于这些,女儿都没有兴趣,她坚持想出国上高中,然后考取世界顶尖的大学。
于是,池莉又一次选择了支持女儿的选择。
她说:“我就是不能够不听孩子的。我就是不愿意强令孩子。不愿意看她露出弱小动物的眼神。……我怎么可以拒绝孩子出国念书的要求呢?”她又一次鼓励孩子:“世界上的好东西就是属于全人类的,你自己去争取吧。”
于是,她又一次为女儿申请出国出谋划策,打听各种信息。
她们绕过了留学中介,选择了自己直接向学校递交申请,在和校长取得联系之后,亦池又顺利地通过了英国校方的招生考试。
然后,她居然真的就被英国一所重点中学:和谐中学录取了!
后续的事情不难想象,十六岁的亦池独自去英国读书,很好地适应了那里的学习和生活,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她成功收到了伦敦大学学院UCL、华威大学以及巴斯大学的入学通知。而她选择了自己最理想的伦敦大学学院UCL,这所学校是圣雄甘地的母校,它前后拥有18位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且,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曾在一线教学。对于一个想学习真正的知识和本领的人来说,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心理学家李雪在她的《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中写道:“请给孩子空间,让她自由感受、体验各种事物,别用我们狭隘的头脑来限制孩子无限的可能。如果把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都教给孩子,孩子如何比你更优秀?只要不是危险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孩子直接与事物建立联结,不被家长横插一刀,才会拥有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这段话, 本质上说的,就是一种尊重,当大人面对孩子的时候,收起自己的傲慢心,以谦虚的心态去面对孩子。
说到这一点,我是非常感激我的妈妈的。
在我上高二的时候,我那作为公务员的妈妈得到一个信息,就是高中生可以去报考当地的党校,一旦考上党校,之后毕业就可以稳妥妥地进入政府部门,当一名有编制的公务员。我妈妈当时来到学校找到住校的我,跟我说起这个事情,想让我去考党校。
然而,当时的我胸中有豪情万丈,哪里愿意去读一个大专院校,然后留在老家的小镇上去重复父母那一辈的生活呢?
我坚定地拒绝了妈妈,说:“妈妈,我还想再拼一把,我想考大学本科,我想去大城市工作!”
我妈妈听了我的话,没有苦口婆心地规劝我,她表示同意我的选择,又坐长途汽车回家了。
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我想来北京找一份解决北京户口并且有编制的工作,我妈妈也没有给我泼冷水,她立刻打电话联系北京的远房亲戚,为我联系到了来北京的住处。
假如当初我妈妈按照她自己对人生的意愿和想象,给我施加种种限制和阻拦,大概今天的我不会生活在北京的二环,在我自己最喜欢的环境里生活了。
而我的邻居小月,初中时本来学习非常好,中考时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父母却以自己年迈为由,让她读了农校的中专。在当时,读了中专基本上都能分配工作,她那做公务员的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她设计的人生线路是:读中专,毕业后回父母的工作单位继续当公务员,然后早早结婚生子,这样父母年老了也能放心。
之后,小月果真回到了父母的工作单位,果真做了公务员,果真很早就结了婚,但是在生完孩子后又很快离婚,然后又插足别人的婚姻,做了一名不能转正的小三。那种痛苦,不用近距离接触,也能感受出来。
然而事实上,小月上学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她的文章写的特别好,上中专时,还经常在我们当地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倘若上了大学,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她的今天,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种样子。
所以你看,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我们作为父母的,要尽量不让自己的局限去限制孩子的去追求那无限种可能。 为人父母,最好的态度,其实就是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池莉在《立》这本书所体现出来的:尊重!
池莉的武汉的夏天的读后感悟
提到武汉,很多人就会想到池莉的小说;提到池莉,又会想到她笔下的吉庆街、花楼街这些武汉风景。对于武汉,池莉说:“我是它的,它是我的;我是它土地上的一棵小草,它是我永远的写作背景与我探索社会的一面永久的窗口。”
阅读是儿时唯一寄托
童年的池莉常年住在外婆家。有年夏天,还未进校门的池莉躲在阁楼里吃力地读一本没有封皮的竖排繁体《红楼梦》,大人们发现后大吃一惊,一把将书抢了过去。以后,每当池莉看书时,大人们都警惕地严格“检查”,但这丝毫无法阻断池莉跟书籍的亲密接触。“我在童年直至少年时代,阅读是唯一的寄托。我千方百计看能弄到手的文学书籍,我在深夜的被子里用手电筒照明,写诗、写散文、写日记。”
池莉的文学天赋很快显露出来。读高中时,她的作文经常被贴在学校的墙报上,经常被当作范文讲解甚至流传到其他学校。在冶金专科学校读大二时,池莉在《武钢文艺》上发表了她的诗歌处女作。1982年,25岁的池莉在市文联主办的《芳草》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月儿好》,故事委婉动人,文字如清风明月,有一种传统的、乡土的、质朴的美。小说发表后立即被《小说选刊》及国内多种文学选本选载,并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介绍到国外。从此池莉一发不可收,作品不断问世,她努力通过注视生活的一个层面及一系列人物升降沉浮,来探摸整个社会的脉搏。
写出武汉风情
池莉是以汉派小说驻足文坛的。她的作品就如同一幅幅武汉的风情画。
在武钢当医生期间,池莉对产业工人的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们有主人翁的自豪感也有住不上房子的悲哀,他们厌恶单位的人事矛盾却又深陷其中,他们是已经预感到改革开放风暴来临而躁动不安的群体。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使池莉在几天之内一气呵成完成中篇小说《烦恼人生》的创作,全国各主要刊物争相转载,并先后荣获《小说月报》百花奖、《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等10项奖,成为其“新写实流派”的代表作。
武汉有个吉庆街,每到傍晚,吉庆街开始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生意火爆,说唱声、拉琴声不绝于耳,成为武汉夜间的一道独特风景。池莉多次深入到吉庆街采访,了解个体经营者的酸甜苦辣,与他们交朋友,最后创作出的小说《生活秀》成功塑造了吉庆街女人来双扬的形象,改编成的电影获“金鸡奖”、“百花奖”,吉庆街也因此名扬全国。
武汉在池莉的作品中,不仅是一个符号,它具体而逼真,地域特点浸透作品的每句话每个字,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的代表精神。
始终埋头写作
现在的池莉是名人,也承担着许多行政事务,但池莉依然保持着创作上的高产,她说:“我体会到,一个作家,无论在哪里,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拥有个人对于写作的绝对热爱和认真的写作精神。”担任市文联主席的池莉自认依然还是个埋头写作的作家。
为了保证池莉有着良好的创作状态,市领导对于池莉的工作一直有着明确的安排和要求,那就是:写作。很多喜爱池莉的人抱怨很难在公共场合看到她,但书市上频繁出现的池莉新作往往弥补了这一缺憾。去年,她又推出了中篇《有了快感你就喊》,对一个当代中年男人形象的文学塑造足见池莉的文学功底日益精进。
创作之余的池莉喜欢做一个普通的武汉女人,她会经常在家中陪女儿、自己种点小菜和花草,返璞归真、享受着生活,蕴积着下一步的创作素材。
池莉《烦恼人生》
小说通过轧钢厂操作工印家厚一天的生活经历,十分详尽地展现了当代普通工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和不尽的烦恼:狭小的住房,微薄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的艰难处境,每天上班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拥挤的公共汽车和轮渡,被人诬陷、被领导批评的烦心事,等等;描写了他在这重重困境中的挣扎、奋斗和心理感受,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当代产业工人生存的困境和无尽的人生烦恼。
人物形象: 主人公印家厚是一位善良忠厚、掌握着现代化操作技术的钢铁工人。年轻时曾经对人生充满理想,随着社会变动和年龄的增长,他离开了插队时的农村回城,进厂,结婚,有了孩子,成为现实中的丈夫、父亲、工人、师傅,吃力地扮演着生活中的各种角色,承担着繁多而沉重的责任。年轻时的理想被成年累月的单调繁琐的家庭生活、工作以及无法处理的情感矛盾彻底瓦解了。小说十分详尽地展现了印家厚一天之中所面临的困境:狭窄、拥挤的住房,还面临着即将拆迁的命运;清晨,为上厕所和洗漱而匆忙的排队;上班途中,拥挤的公共汽车和因带着儿子产生的纠纷;本应到手的一等奖金,被莫名其妙的取消;老父亲的生日临近,想买礼物却又囊中羞涩;中午吃饭,买来的菜里居然有条肥肥的虫子;想报考电大,又受到领导的阻挠;难忘的初恋,和必须回避的女徒弟雅丽的感情……。晚上,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躺到床上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三十六分了,回想一天的林林总总,印家厚对自己说:“你现在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梦,你在做一个很长的梦,醒来之后其实一切都不是这样的。”
印家厚的一天是那样的漫长和难耐,这种漫长和难耐不仅来自于生活过程本身——中国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困境,也来自于由于困窘的生存现实所引起的主人公的感情历程。印家厚收到好友江南下的来信,信中谈到了当年的知青生活和印家厚的初恋……。初恋的难忘与少年时代的理想破灭和失落,使印家厚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但是严峻的现实又要求他必须面对这一切。小说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印家厚这种由生存窘况转化而来的心理氛围:一种对生活难以言说的无奈和对未来生活的希冀与渴望交织成一种复杂的情绪——烦恼。
上一篇:大学生新闻投稿网站有哪些
下一篇:化学工程期刊怎么写修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