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1500字

发布时间:2023-02-17 18:02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1500字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六小学,浙江乐清325600)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需要。文章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41-01 作者简介:徐智静(1987-),女,浙江乐清人,小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现实表明,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越高,他的教学水平也就越好。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各地区都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各地区也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以便通过教师专业培训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体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这是一个从不成熟到专业成熟的发展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1. 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现代化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如今,一些教师的专业水平已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两者的差距也越来越凸显。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2.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有课堂的高效率,学生才会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优化学科知识、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
  3. 影响学生成才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然而,这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跟不上,那教师还是原来的那个教书匠,而学生还是原来那个接受者。事实也证明,只有教师专业化,才能使学生发展最大化,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4. 社会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
......(未完,请点击下方“在线阅读”)

“教师专业化发展”写篇论文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
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
“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
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
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
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
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
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
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
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
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
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
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
了的伦理纲领。
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
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
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
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
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
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
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
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
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
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
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
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
在约束机制。
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
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
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
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
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
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
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
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
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
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
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
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
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
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
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
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
自我价值的实现”。
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
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
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
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
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
现则是外在目的。
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
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
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
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
“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
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
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
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
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
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
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
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
化的知识困境。
(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
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
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
“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
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
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
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
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
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
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
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
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
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
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
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
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
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
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
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
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
不从心、捉襟见肘。
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
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
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
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
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
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
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
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
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
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
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
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
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
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
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
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
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
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
困境。
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
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
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
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
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
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
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
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
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
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
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
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
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
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
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
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
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
保障。
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
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
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
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
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
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
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
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
“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
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
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
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
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
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
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
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
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
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
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
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
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
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
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
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
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
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
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
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
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
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
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
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
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
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
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
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
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
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
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
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
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
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
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
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
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
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
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
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
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
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
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
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
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
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
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
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
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
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
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
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
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
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
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
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
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
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
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
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
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
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
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
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上一篇:中国教育信息化期刊怎么样

下一篇:中国保健营养杂志能评职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