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优秀作业设计论文
小学美术优秀作业设计论文
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手工课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手工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手工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确定主题、收集资料、选择工具、准备材料、创意设计、制作、展示等手工课堂中存在的诸多环节,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真正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体会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审美情趣与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研究小组合作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的综合探索,我在不断实践探索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希望能进一步的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手工课堂中应用,趋利避弊,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 常规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落到实处
问题:一开始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一般都是采取就近组合或4个大组组合的方式,但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位时,一般未考虑到合作学习的需要,随机组合就导致了有同组不异质的可能,不能保证分组的合理性。例如,在组建《我们的音乐会》这一课的学习小组时,我采取的是直接将学生按座位分为4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为10-12人,我在这四个小组中挑选出一个小组长之后就没有对其他具体的事项进行分工,课堂上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就立刻出现了问题,有的小组两三人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心不在焉的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机闲聊等,在合作制作的过程中,小组中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充当了绝对的主角,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没有事情干,默默的坐在一旁,觉得自己在小组中毫无作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手工课的环节复杂,凝固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以及学生之间家庭背景、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动手能力、个性特征等存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效果相差甚远,所以常规的组合方式也无法满足美术手工课堂对学生的合作要求。
对策:1、在组建学习小组前,我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将班级学生搭配成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交流学习。
2、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强化小组的团队意识,在每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时的组织负责者、资料收集者、记录者;课堂发展过程中的汇报者、评论者;作品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准备者、图形设计者、手工制作者等。细化责任,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成员的个体优势。在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责任、有工作,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与提高的机会,让学生感觉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容易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至于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少数尖子生表演的舞台,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与积极性。
二、 学生之间不会合作,缺乏合作技能的培养,合作学习缺乏成效
问题:现在的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烈,浮躁、自我,没有合作精神,就算按照学生各自的特性进行分组之后,学生之间还是不会互相合作,他们认为相互合作就是帮别人做,一方面加重了自己的负担,一方面觉得别人不会接受自己的意见,不如各做各的,使得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得不到共同进步的效果。例如,在《民族娃娃》一课中,我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在课前分别去收集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各类相关资料,还要准备这节课需要的材料及工具。但上课的时候我却发现,同一个小组收集的资料以及准备的材料重复的几率非常高,这就说明了学生在课前缺少沟通,没有将任务合理的分配给小组成员;在分组讨论各民族的特点以及选定自己小组制作对象的时候,学生不会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也不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发生意见不合的时候也不会和平地解决问题;在作品的制作阶段,我本来是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制作2-3个组合的民族娃娃,但我发现很多小组的学生出现各做各的情况,或者完全不动手、还有部分同学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只看着别的同学做。
对策:1、要使学生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就必须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例如,在《我们的大花瓶》一课中,我要先请学生欣赏一些漂亮的花瓶图片,在欣赏过后,我请了一名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从花瓶的形状、纹样等方面进行评述,学生说完之后,我再根据他的意见进行补充,然后请下面的学生针对其他作品模仿我刚才与学生的交流方法进行讨论。在进行作业示范时,我请一个小组的学生到讲台上来,与我组成一个组,对这些学生我进行了一些具体分工:比较有想象力的学生先进行图形的构思,根据花瓶的基础结构进行组合设计;绘画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负责起稿,画出花纹装饰;动手能力比较强、心思细腻的学生负责剪刻;对与那些能力稍弱的学生让他做一些简单的粘贴或者收捡的工作,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我与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示范作品,接下来请下面的学生模仿我与学生的合作方式进行合作,这样由于我示范在先,学生可以模仿我与学生的合作进行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2、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当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一名合格的小组长,能够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过后,我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先选定一名能力相对较强、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强烈,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合作小组的组长,并对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督促组长积极主动的组织小组进行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的意识。指导组长在课前安排收集资料及准备工具与材料的时候要先做功课,了解清楚需要收集的资料以及需要准备的工具与材料之后,再合理的分配组员去做准备,细化工作,不至于给某一人造成负担;指导组长在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讨论积极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要先问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是,组长要能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指导组长收集组员在交流同一问题时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我汇报,让我能够及时了解情况给予指导,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在大部分学生了解小组合作的方法后,我还会定期更换组长,平衡学生之间的差距,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三、 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不到位
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却容易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在最初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我认为应该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仅仅是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鼓励学生彼此合作,课前布置好专题→让学生分组收集信息→课上让学生自己交流展示→分组制作,但在过程中,不能及时、适度的给予学生点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还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小组合作是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例如,《表情丰富的脸》这一课是需要准备制作吹塑纸版画的相关工具的,我安排学生课前先去了解关于制作版画的资料、再根据收集的资料去准备上课时所需要的学习工具及材料,却没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引导,导致上课时学生准备的工具不全;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时候,课堂次序比较混乱,学生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争端或讨论与学习无关的问题,使小组学习变成自由散漫的活动;在作品制作的阶段,也会由于老师没有合理协调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使合作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对策:1、在收集资料阶段,教师应合理引导,做足合作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可以告诉学生查询相应资料的网址,引导他们查询,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小知识;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提供一套共同的学习材料,布置集体性作业,使学生不得不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
2、积极参与,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讨论时,走到学生中间,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成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管理者,而不是旁观者。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如让习惯于夸夸其谈占去大部分讨论时间的学生担任记录员,使其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又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的必要性;让爱调皮、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的学生担任组织者,使其既学会协调矛盾和冲突,又能够矫正自己干扰合作学习的行为。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调换各种角色,还能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3、教师还要充当协调者的角色,制作过程中,对于组合中产生的强弱差异不同的小组,要根据每一小组能力的不同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对弱势小组重点帮助,多启迪他们思考,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式和形式上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小组间的差异。
四、 评价方式单一,缺少激励机制,课堂管理缺乏成效
问题: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控能力、稳定性差,课堂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在课堂中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恰当的激励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中让学生讨论、制作是很容易的,但是如何调动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如何让他们围绕老师的问题积极开动脑筋,如何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讨论、结束制作都比较难,在上课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学生不听指挥的情况,特别是在结束制作作品阶段,由于有的学生还沉浸在制作活动的乐趣中,或者还没有完成作品,就会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因为某些问题争执不下而不肯罢休,大吵大闹的情况,严重影响课堂纪律;有时一整节课学生虽然能基本完成课程要求,但是整个过程当中表现不够积极,一个小组只有一两个学生在积极行动,其他同学既不发言,也不思考,袖手旁观,缺乏合作热情。这些问题都体现出课堂缺少激励性语言,评价体制不到位,课堂管理缺乏成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对策:1、适当开展一些合作小组间的竞赛活动,以激发合作热情,小组合作学习通常不以个人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而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成绩作为评价与奖励的标准,这种机制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出于达成共同目标的愿望,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分工协作,互帮互学,从而促使小组内部的合作,使学生在各自小组中各尽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如在小组间进行遵守纪律的比赛,这样即使有些学生没有做好,小组其他成员为了小组的荣誉也会提醒他,从而改善课堂纪律的问题。
2、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激励性语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放矢的多给学生一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手工技能技巧,在不断的尝试中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那么课堂效果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丰富评价机制,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总之,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动手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给每个学生提供交流与表现的机会,有效的提高参与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万能”的学习方式,它也需要适当的时间与“土壤”,因此,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加强研究,努力探索,精心设计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老师,您好!想求一篇小学美术的教育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今天的孩子与以往的孩子相比,面临的学习环境、各方面压力都完全不一样,如何为他们构建一个符合21世纪生存要求的学习环境,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前沿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以学生为主,通过对大班条件下的移动平台在学生差异性学习的研究,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开发相关的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移动学习内容。通过数字移动平台建设起适合大班条件的体现学生差异性的班级文化,构建起移动学习的新学习模式。
在各方的高度重视下,课题研究以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高效果为目标,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开展互动教学、问卷调查,资料及课堂实例,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阶段建设数字移动平台提供实际参考建议。
下面,就谈谈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一对一数字教学的几点初浅思考。 不一样的目的,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尝试带给了作者、学生以及课题实验团队不少的惊喜、思考和希望。作者认为一对一数字教学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教学进行的有效创新,它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授课方式,方便师生间的互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
一、首次试水,在体验中认识价值。
第一次的教学前,和其他团队成员一样,虽经过了几次培训,但教师对于数字移动教学尚处于初步接触阶段,对于基于数字移动平台的教学设计的诸多方面了解得还不太深入,大家都抱着边尝试边摸索,边反思边提炼的心态。因此,第一次的教学设计较为仓促,教材理解得也不深,有非常明显的为用上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而设计教学的痕迹。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不满意,但学生在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下学习美术的兴趣浓厚却是显而易见,许多作业值得肯定,特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别是课末问卷星的使用带给了师生共同的惊喜。因此,可以确定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对本课美术教学内容确有常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随后,在课题组第一阶段实验课结束后进行的学生课后调查显示,学生对作者的这第一次“试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达了很高的学习兴趣。这些给予了作者信心与动力。深思熟虑后,作者对原教案作了很大的改动,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再次斟酌,对原先设计运用的那些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再三审视,并紧扣教学重点,对教学各环节等进行再设计。
二、再次尝试,在探索中分享精彩。
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且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性选择与学习需求的教学平台,重点通过一对一环境实现学生作品的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差异教学、网上评选及学习反馈。从整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已有了初步的一对一学习技能,学习兴趣深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学生自主选择的不同层次作业建议都呈现出了较高的作品质量。同时,课末通过问卷星软件软件师生不仅快速形象地完成了作业评价,且通过调查数据清晰地反馈出本课学习中,学生对不同层次作业所作的差异选择的情况,使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另外,对下课的学习方式分类选择也利于教师在下节课更好地安排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拓展教学。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是同一课教材,但教师的教学还是吸引住了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一对一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多方面优势,为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教师通过分层示范、分层练习的设计,环环紧扣,在有效的示范与演示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启发。另外,课题的缤纷亮相、分层作业的巧妙展示、手工学习领域的精彩拓展都在凸显美术课艺术特色的同时,牵牵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课教学师生在融洽的探究、交流、共享中高效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环节清晰,学习质量高,这样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三、课后反思,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经过两次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参加课题研究以来对此方面的高度关注,使我对课题实施的前景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我认为这种模式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教学进行的有效创新,它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授课方式,方便师生间的互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但本课仅是课题研究初期所作的探索,其模式上还有待完善,功能上还有等挖掘,有许多思考在迈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后,在我的脑中不断涌现。
1.一对一数字环境比较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对一数字移动学习环境对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教学内容应用性可能更为广阔些。因此,许多老师在第一阶段实验课中都选择了这类型的教学内容。实践后,作者认为,一对一环境下,信息检索、资料共享、学生多媒体报告制作、学生评价、日记记录、小组合作和交流等操作都很容易实现,的确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也并不是每节课都适用或必用,不能一味滥用,为用而用,教师还应该本着应需而用的原则,吃透教材,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最大功用。
2.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个体更好的发展。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大班情况下,尽管有些教师已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努力开展一些分层学习,但要完全实现师生间的一对一对话,一对一辅导,对学生个体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还是有较大难度的。而这一问题在一对一数字学习环境中却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在这个环境里,学生既可以统一学习,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单独学习,丰富了师生间的一对一学习交流互动,有利于老师进行因材施教,使优秀生吃得饱,后进生跟得上,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对于提高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个体的更好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充分挖掘有利教学的各类软件,从中发现更多数字教学的优势。
“I词霸”、“问卷星”等软件的学习使用,使实验团队的教师们看到了教学的另一个充满智慧的数字领域,对于这个领域,大家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求知的欲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实际运用以后,它明显强于传统常规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使大家更多地对它们产生了兴趣。因此,更多地发现,挖掘这类软件,并简化技能培训与使用程序,将会展现数字教学更为广泛的优势与魅力。
4.增加实验班级,以便科学地进行对比与观察。
对比与观察是任何一项实验进行的常用手段,而仅有一个实验班,已在实践明显出现了一些不利之处。比如,上数字课题公开课的教师无法试教、不能同时使用不同的数字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等。因此,欣闻学校有增设实验班的打算,作为团队成员也是倍感兴奋与欣喜。
5.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教学培训与交流,提高实验团队的实践能力。 毕竟国内,特别是省内还缺少丰富的可参考学习的经验,因此从实践来看,通过培训、观摩、实验课、反思、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技能,交流团队成员各自实践中的感受与体会还是很有必要的。
6.扩大学习领域,为孩子们打造更精彩的成长空间。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对一数字的优势,打破传统学校教育模式,拓宽孩子的学习领域。如建立班级博客,撰写电子日记等等,丰富班级文化,开展更多的综合性学习,拓展课外学习时间活动,让孩子们能体验随时随地学习的乐趣。
小学美术活动教案设计【5篇】
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发展学生各种能力与素养的主要途径,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活动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1
一、教材分析
学习领域
本课属于“造型●表示”领域,着重介绍色彩知识。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是一项系列知识,有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相、对比色等等,这些都是以原色为基础。同学对于色彩是不陌生的,但要使其理解色彩理论知识,并准确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有一定难度。因此,根据课程规范、教学内容、同学认知特点拟定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2、让同学通过了解三原色、三间色在艺术品中的运用,认识其独特艺术魅力。
3、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同学学会将学到的色彩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重点
使同学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和其色彩特性。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捕获艺术作品中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运用,并能把这些色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教学方式
本课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于小同学来讲较为枯燥。应当注意“游戏是 儿童 的天性”。在教学中,应围绕课题,设计游戏环节并结合多媒体,把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使同学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和同学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颜色水、一次性杯子、彩色卡纸、数码相机等。
四、教学特色
在教学《五彩斑斓》一课时,结合课题,利用游戏,以这种同学喜闻乐见形式促进教学的开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作业环节,抛弃在纸面绘画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成员的服装,搭配色彩主题服饰,并通过数码相机记录下来,做一个“小小摄影师”。然后师生一起评价搭配出的视觉效果。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安宁情绪,检查同学用具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中,同学想想看,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那些?
同学:有红、黄、蓝、绿、紫、黑、白等等。
教师:是啊。色彩就像个 魔术 师,把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充溢乐趣。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色彩的知识
板书课题。
3、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粉吗?谁能 说说 把两种不同的颜料混合回怎么样?
同学根据自身的认识回答。
教师: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拿出水粉笔,把任意不同的两种颜色调在一起,然后画在纸上,看看发生了什么?
同学:变成了另一种颜色。
教师:但老师知道有三种颜色它们脾气很奇怪,是不能被其他颜色调和而成的,它们叫做原色。
板书原色。
(2)认识三原色
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下面老师请它们出来,听听颜色自身是怎么讲的。
播放课件。
教师:看了动画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颜色在说话吗?
同学:红、黄、蓝。
教师:它们说了什么?
同学: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成。
得出定义:红、黄、蓝不能被其他颜色调和成,那么它们就是原色,我们把它们称为三原色。把三原色的色纸贴在课板上。
(3)认识三间色
教师:红、黄、蓝都是好朋友,我们试一试把它们两两混合,看看直接由原色调和而成的是什么颜色。
教师演示:把红色水和蓝色水到在一个杯子里,摇一摇,让同学说出颜色。
同学:绿色。贴出绿色纸。
依次演示,贴出橙色和紫色。
得出定义:由三原色中任两种相调得出的是绿、橙、紫,我们把它们叫做三间色。
(4)通过游戏巩固知识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寻宝探险——我们要去寻宝,可是占据宝物的妖怪给我们弄了一个关卡,同学们看。
展示游戏。
教师:妖怪说,它在宝物箱上了放了两个一组的三原色或一个间色,在这组颜色后面是钥匙孔,同学们必需把这两个原色调和那种间色或这一个间色由那两种原色调和而成的正确颜色放在钥匙孔上,才干打开宝箱。
同学游戏。在此过程中巩固色彩知识。
4、展开
欣赏中国民间艺术品和绘画大师的作品,从中感受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色彩运用,体会通过不同的配色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和情感体验。请同学们来谈谈,喜欢那一幅作品和其感受。教师引导。
红色主调——温暖、热烈、豪放的感觉。
黄色主调——活泼、愉悦的感觉。
蓝色主调——清凉、冷静、稳定的感觉。
三原色与三间色结合——眩彩夺目的感觉。
5、课堂作业
做一位“小小摄影师”。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成员的服装,确定作品名称,搭配色彩主题服饰,并通过数码相记录下来。
6、评价
作品完成后,通过数码相机在电脑中展开。请个小组派代表来讲解自身小组的作品设计思路。
(1)什么样的主题?
例:春天。跳动的红。
(2)这样搭配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例:使人显得活泼可爱。
教师在同学评价时加入自身的看法,来引导同学。
7、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绿、橙、紫),知道了它们的特性。我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彩世界,我们要多关注生活,把学到的色彩知识装点美好的人生。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2
课题:1、流动的颜色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施教时间:9月3日-9月5日
教材简析:
红、黄、蓝三原色在幼儿园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原色互混产生间色、复色,在以前的教材中都是以调色、色谱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的。而本课教材引导学生让这三种颜色相互流动,观察色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让红、黄、蓝三原色互相流动、混色的游戏,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调配规律。
2、用搅拌、流淌、吹,等 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色彩规律。并根据想象将偶然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内容充实的一幅画。
3、在游戏式的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找出色彩调配的规律。
2、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然得到的绘画效果进行合理添加,使之成为内容充实的一幅画。
3、在游戏中要遵守秩序,保持教室的卫生。
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皿、滴管、彩色墨水、水粉或水彩颜料、调色盘、毛笔、玻璃、光滑的卡纸、吸管、实物投影仪。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调色盘、生宣纸、毛笔、玻璃、光滑的卡纸、吸管、抹布。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三个玻璃皿中装的红、黄、蓝三原色的墨水,为大家表演“变色魔术”——运用滴管将三原色在玻璃上混合,请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玻璃上的变化。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色彩的变化。
活动二: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带来的工具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试着从以下几个试验中选以—到两个进行实验:
1、将红黄蓝三色水粉颜料挤到调色盘里,分别用小棒充分的搅拌,看看一共能出现多少种变化。
2将红、黄、蓝三色的墨水滴在玻璃上,晃动玻璃,让玻璃上的颜色充分的混合,然后将生宣纸覆到玻璃上,小心的揭开,看看宣纸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3、在一片玻璃上涂红色墨水、另两块涂黄色和蓝色,晾干后将三片玻璃两片两片的覆盖在一起,迎着光线看看有什么变化,再试着将三片玻璃摞在一起看看。
各小组派代表起来说说自己组通过实验有哪些发现?大家讨论一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即红、黄、蓝三色混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的规律。
活动三:
用嘴或者利用吸管等材料吹画,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成各种形象。
鼓励大胆创新,有些画从正面看不出像什么,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激发自己的 想象力 与创造力。鼓励合作,凝聚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创造。
课后拓展:
回家在纸壳上掏圆洞,寻找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糖纸贴到洞上,做成三张滤光片。使用这几张滤光片组合着来观察世界,体会色彩流动带来的美感。
札记:
美术学具盒里的彩色墨水对于本课来说很实用,但要提醒学生在剪口时要大小合适,否则用的时候容易一下子挤出好多,将作业本洇湿,而且作业不容易干;画完后墨水瓶子要把盖子盖紧,好多孩子都是这样把墨水撒了一书包的。这些虽然都是细节问题,但也是学生的习惯问题,所以一定要强调到。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4
教学目标:
1、用点、线大胆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2、运用不同的点线,自由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3、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建筑、人物以及各种自然物体、用点、线、面概括成完整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能否用点、线、面组合成一张完整的画面。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多种工具描绘出的各种点、线、面。
A、你觉得这些点、线、面有趣吗?
B、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呢?
2、揭示课题:彩线连彩点
师:你觉得彩线和彩点连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呢?
二、欣赏作品
1、教师展示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
师:你从画中看到了那些东西?他们是怎样组合排列在一起的?
2、展示儿童有关于“彩线连彩点”的绘画作品和手工作品。
三、造型和表现
1、请学生思考:
A、你想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吗?
B、想一想,你准备用他们来表现哪些东西?
2、分小组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自己想表现的画面。
采用单线、涂色及剪贴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进一步了解线的组细、点的大小、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图……
3、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并对创作的难点重点“画面要完整”进行进一步讲解。
4、教师出示相关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
四、练习和评价
1、提出本节课练习的要求。
学生练习,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欢的形式表现彩线连彩点的形象。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3、教师适当评价,对课堂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
4、组织学生作好课堂结束的收拾和整
五、收拾整理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进入系统画板程序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电脑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受电脑美术的乐趣。
教学难点:会进行简单的画图板操作。
教学思路和建议:
以教师的电脑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概括动物的特征,使学生能运用圆和矩形等工具进行电脑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教育 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中的各种教学设施。
教学活动:
活动一:
组织教学:作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活动二:
欣赏:
1、欣赏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产生对电脑绘画的直观印象。请学生谈感受。
2、欣赏电脑美术作品,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强烈兴趣。
活动三:
师生共同演示并操作:
1、请学生跟着教师的演示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2、教师讲清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重点使学生了解复制工具的基本用途。
3、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用圆和方来概括它的特点。一位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他学生画在本机电脑上。
4、运用粘贴、复制工具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活动四:
学生操作:
用圆和方概括特点进行操作。利用摸板中的各种工具和形状等,绘制一幅电脑画。
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绘制。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辅导。
活动五:
评价:
共同评价,有自己的特色或操作中能敢于大胆尝试的。
小学美术活动教案设计【5篇】相关 文章 :
★ 精选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方案5篇
★ 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 2020学校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 小学美术教学计划合集5篇精选
★ 小学美术教案设计方案2020精选汇总
★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设计方案【5篇】
★ 适合小学的美术教案2020小学美术教案设计集锦
★ 适合小学的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师必备的教案
★ 精选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方案5篇汇总
★ 小班美术教案设计方案5篇优秀范例参考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优秀案例5篇
美术教学要对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有个别学生学习美术有困难、有惰性。要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1
一、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美术可以引导学生参与 文化 的传承和交流,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美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美术可以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这样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美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 教学目标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 方法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造型、表现)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设计、应用)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评述)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 传统文化 的关系。(综合、探索)
三、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
2、学习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3、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和结构比例知识。
4、结合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
5、学习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进行绘画实践。
6、学习 泥塑 、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学习简单的图案基础知识,并进行装饰应用。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
2、介绍一件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3、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一件最喜欢的作品,通过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欣赏作品的心得。
4、通过观看录像、图片等,欣赏雕塑和现代工业产品,感受不同材质的美。
四、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审美性原则
把审美 教育 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
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4、创造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 想象力 ,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5、实践性原则
联系学生的实际,理论讲述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使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
6、趣味性原则
选择富有 儿童 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间个性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情况,采取一般教育与个别知道相结合的方法。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2
一、师生交流
1、师生共同找出飞船的主要结构,师边讲边演示各种各样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造型。
2、教师 总结 学生们搜集到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讲述宇宙的多种造型特征与设计原理,以及有关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器组成的知识。
3、教师重点边讲边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几种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结构部件。
4、分组欣赏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组成部分。
5、启发每个小组应积极动脑,有创意地并要符合宇宙飞船的基本造型特点制作一艘宇宙飞船。
6、学生分组进行绘制草图。
7、师到各小组给予指导。
8、各组学生开始制作活动。
二、展示评价阶段
1、组织学生欣赏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组长阐释本组所制作宇宙飞船模型的特点与优点。
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3、收拾与整理:学生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有机会制作卫星城,有一定的场景,有多种形状的卫星,并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与自然景物。
教学 反思 :
本节课中学生们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在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来制作宇宙飞船。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3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
(1)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就事先了解当地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以便组织学生参观。
2.学生准备:
铅笔、彩色水笔、颜料、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制作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
(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一些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和实物仿制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2)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4.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尽力寻找生活所在地的历史文物,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们运用 手抄报 的形式来倡导保护文物的精神,用彩笔绘画的形式不仅抒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又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化素养。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
教学难点: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
课前准备: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或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上课,师生问好
揭示课题——《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作启发性谈话.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_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现存海拔,保存,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
(二)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的古建筑的外貌等等.
(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
(四)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
(五)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
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
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
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但宁波的保国寺历千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的一座北宋木结构殿
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简介部分古建筑:
万里长城嘉峪关布达拉宫北京故宫太和殿颐和园
杭州西湖山西恒山悬空寺苏州网师园,拙政园
(七)课后小结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5
教材分析:
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的多样性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因素。
了解表现民居的艺术词汇和语言。
能用形、色、材质、使用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家乡民居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
在资料收集、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和体验发现的乐趣。尊重传统,能感受生活和艺术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主要的五种民居类型。比较南北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2、了解民居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多样性。
3、欣赏和描述民居的造型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质。
教学准备
有关民居的光碟、图片资料;表现家乡民居的视觉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们了解家乡的老房子吗?你觉得家乡的老房子漂亮吗?它和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有什么区别?
二、欣赏课件
1、设问、激趣
对比一组民居图片,分辨南北民居,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2、观察、感受
观赏有关民居的图片或_,引导学生对民居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三、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关民居的种.种疑问,教师酌情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重要问题,如各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在造型上有何不同?在选材上有什么特色?民居和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各小组可负责某一问题的探究,由组长安排组员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组织组员发言讨论,最后由组长或组员写出学习 报告 。综合各小组的研究结果后,就能对各种民居建筑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四、学生描述、欣赏、表现
认识家乡老房子在建造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特征,提出用恰当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对典型的民居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感受,同时鼓励学生课后以绘画形式加以表现。
五、课后延伸
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家乡的古老民居,翻阅有关的资料表现家乡民居的绘画、雕塑和邮票上的作品。信息课可以网上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2课时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体验老房子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认识老房子的艺术价值,发现老房子的美感。(认知目标)
2、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老房子的美,在实践中提高表现力。(技能目标)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情感目标)
重点难点:
发现老房子的美感和领悟老房子的独特艺术价值是本课的重点。用合适的泥塑方法再现老房子的美是本课的难点。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优秀案例5篇相关 文章 :
★ 精选5篇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
★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精选案例合集
★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精选案例
★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大全汇总
★ 2020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方案合集
★ 六年级美术教学总结范文5篇
★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合集5篇
★ 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汇总集锦5篇
★ 小学美术活动方案精选案例
★ 2020精选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方案5篇
小学美术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教案是教师在课前对课堂上课内容的合理计划,能够推进高效率课堂的开展,那么设计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设计模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区别对称、不对称(随意)纹样;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对称(对折后剪)与不对称(随意)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
(2)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
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三、教学准备
角花纹样剪纸范品。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开头叙说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板书课题)
(二)插入新知
教师传授角花的折纸方法。
(1)指导学生看书自学,教师提问:制作单个、两个、四个相同的角花分别怎样折纸?
1、制作一个角花:
2、制作两个角花:
3、制作四个角花:
(2)学习设计描绘花纹。
(3)剪制纹样。
请看老师剪。(教师示范剪)
是不是很难?你们自己剪剪看。学生试剪,教师观察,发现问题提请大家注意。针对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边讲边示范分解步骤:
(4)、贴。在考虑好构图大小布局的基础上开始粘贴。角花最好贴在有色底纹纸上。鼓励同学们套色剪贴。
(三)补充观摩
上教师将收集的图案给学生看,稍加特色说明,引发学生的创作愿望。
(四)随后作业
布置学生剪出大小形式各异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学可让其粘贴在底纸上,提请注意底纸要尽可能把角花衬托明显。教师巡行指点,并不断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扬。
(五)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作业,课堂总结
一、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
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
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准备
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七)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一、教材分析
本课折纸动物是一节集折、剪、撕、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折纸动物用两条纸条分别折压后粘拼出动物的形态,并通过剪、贴和添画进一步突出动物的形象特点。
学生曾经学习过折纸,认识基本的折纸图示,折纸动物所以一般都能通过自己识图来制作。学生通过对一些动物身体比例的了解、把握,折出不同的动物形象,教材上的范图也能给学生一定的启示。折纸动物如将马儿的脖子加长,身子缩短就变成长颈鹿的基形等等。所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形体比例的特点折出动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折叠粘拼出动物的大形后,动物的嘴、耳可用剪的方法,动物身上的花纹、皮毛既可画又可以撕贴,可以不受动物本身的花纹、色彩的束缚,自由地选择色彩、添画花纹。也可以巧妙地利用挂历纸、包装纸上的色彩和花纹来完成作业。
本课制作方法简单,难度不大,但留给学生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却很大。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动物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2、学会把握动物的比例及外形特点。
3、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折纸动物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从学生自己识图制作,到发现探究问题的讨论,再到寻求解决的方法,创造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交流、寻找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便于学生讨论和活动的开展,可将课桌摆成四个圆圈,学生分四组围坐在周围。课前应制作CAI,它既能将各种动物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又能直观地分析动物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学生创作成功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自学方法——观察分析——指导实践——创新探索——交流评论——游戏活动。
2、激趣导入这一过程中,教师快速折出不同的动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看书上的折叠示范图,自学折叠方法,试折出马儿。接着再寻找规律:折动物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头、脖子、身子、四足的长度、宽度的大致比例关系。
3、在观察分析这一阶段,利用展示不同的动物形象,师生共同分析它们身体的比例特征。随着学生的总结,将动物图片用阴影的形式把各部分大的形体比例概括出来。接着欣赏教材中通过剪、撕、贴、画几种方法装饰出来的动物,了解多种装饰方法,来指导学生实践。
4、接着学生巧妙地利用各种纸张的花纹、色彩,将喜欢的动物折出来,并把问题提出来,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5、评价环节中各组学生把做好的动物摆在桌上,大家自由地走动交流、评价。
6、游戏活动时,每组把前一节课做的小树摆出来,还可以做些小草、石头等,再把动物放进去,玩一玩“森林王国”的游戏。教学中还应注意渗透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五、作业要求
每位学生先折出一匹马,再运用这种折叠方法自己折出一个动物形象,并且完成其中一个的添画装饰。
六、教学建议
1、本课也可用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学习折叠方法并创造性地运用,折出不同的动物为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以添画装饰和游戏为主要内容。
2、注意不要选过于软的纸,以免折出的动物立不起来。
上一篇:心理学报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下一篇:中国水土保持杂志征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