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日本杂事诗

发布时间:2023-02-17 20:32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日本杂事诗

1.《乐记》情感论辨析,《湖北大学学报》1991年增刊号。2.论诸葛亮的政治思想及其形成原因,《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增刊号。3.春秋雅俗乐之争与当代文艺学发展方向的思考,《通俗文学评论》1994年第4期。4.“士”与战国时期的传播艺术,《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5.先秦时期的“说”诗方式,(台北)《孔孟月刊》42卷第6期(2004年3月)。6.先秦时期诗歌的传播,《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6期。7.古典意境的符号学诠释,《东方丛刊》1993年第4期(广西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8.隐逸·山水·士人审美心态,《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9.审美感应与山水文化,《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10.汉语与山水诗的造境,(台北)《国文天地》第210期(2002年11月)。11.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小道”,(香港)《学术前沿》2004年第9期。12.张问陶诗歌思想的发展,《张问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6月)。13.杜濬与清初遗民诗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20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14.王渔洋的神韵说与王维的山水诗画,《王维研究》第四辑(辽海出版社2003年版)。15.叶燮论杜诗,《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4期。16.论晚明小品的世俗性,《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17.论晚明山阴祁氏女性文学群体,《2006明代文学论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8.合理有序地利用文化遗产,《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5年10月13日。19.网络文学的审美品位,《光明日报》(网络周刊)2000年5月10日。 1.清人对清真词的解读,《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2.清初词坛的“尊柳”与“抑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词学》第十五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论丛》中华书局2006年版。3.唐五代词与清代的词学论争,《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柳永词在清代的传播与清代词学观念的转变,《柳永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版。5.杜甫与“词中少陵”,《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6.稼轩风在清初的“回归”,《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7.唐宋词籍在明末清初传播述略,《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8.云间派接受唐宋词之“进路”——以陈子龙、蒋平阶、宋征舆为例,《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论丛二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 1.崇祯末年至康熙初年的词学思潮,《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2.评康熙时期的选词标准,《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6期。3.论康熙年间词学的南北宋之争,《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2期。4.文学传统与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渤海学刊》1998年第1期。5.临桂派词学思想的发展,《湖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6.浙派词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东方丛刊》1999年第4期。7.清代词学尊体与古代文学价值观,《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8.嘉庆年间词学思想的新变,《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9.康熙年间词学的辨体与尊体,《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10.张惠言的词学与易学,《周易研究》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6期。11.论康熙年间河南词人群的词学思想,《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 期。12.论同光之际江浙词坛的词学思想,《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13.清代词学的诗学化,《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14.论道光时期的浙派词学,《孝感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15.浙西词派与宋词在清代的传播,《文学评论》2000年青年学者专号。16.道光年间词学思想的发展,(台湾)《中山人文学报》第11期(2000年10月)。17.清代词学与杜甫的诗歌思想,《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0期。18.谢章铤与浙派,《人文论丛》2001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19.陈廷焯“沉郁”说与古代的诗学传统,《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第2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第六辑(台湾学生书局2001年12月版)。20.清代的“词史”意识,《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21.道光年间词学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春之卷)。22.常州派与近代词学中的解释学思想,《求是学刊》2002年第5期。23.《云韶集》与陈廷焯初期的词学思想,《湖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24.20世纪清代词学文献整理述略,《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5期。25.清初词学的话语建设,《齐鲁学刊》2003年第3期。26.陈廷焯的师友交往与词学立场的转变,《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27.嘉、道以来“声律词派”的发展及其词学成就,《中华文史论丛》第7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三届国际暨第八届清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2004年7月版)。28.清代的词籍出版与词学中兴,(台中)《中国文化月刊》第278期(2004年2月)/《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论丛》中华书局2006年版。29.清代词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4年4月7日。30.乾嘉学派与清代词学,《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9期。31.纳兰性德文学接受述论,《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32.咸、同时期淮海词人群体综论,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 刘永济与传统词学的现代化,《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版)。2.叶恭绰论词及其对现代词学的贡献,《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3.刘永济《词论》与《文心雕龙》之相关性考辨,《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1期。4.胡适与20世纪的中国词学,《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5.从传统到现代的词学传型——俞平伯家族的词学史,《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2期。6.论晚清常州词派尚“涩”,《东方丛刊》2005年第4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7.南社论词之两派及其词学史意义,《文与哲》(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第七期(2005年12月)。8.赵尊岳《明词汇刊》的学术价值,《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刘永济与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遗产》2003第第6期。 1.《白雨斋词话》在20世纪的回响,《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2.二十世纪大陆地区清代词学文献整理述略,《书目季刊》36卷第2期(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9月版)。3.1900~1919年的清词研究,《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1期。4.1919—1929年的清词研究,《清代学术研究通讯》(高雄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主办)第7辑(2004年3月)。5.1930-1949年清词的总体研究,(台北)《汉学研究通讯》2003年第3期。6.近五十年来港台地区纳兰性德词研究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7.近二十年来大陆地区清词研究述评,《人文论丛》2004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8.最近二十年来港台地区清词研究述评,(台北)《书目季刊》2004年第3期。9.近二十五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原载《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10.20世纪清词研究的现代化进程,《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4期要目辑览。11.二十世纪的清代女性词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1期。12.二十世纪的明词研究,《中州学刊》2003年第6期。13. 明词研究二十年,《明代研究通讯》第六辑(台北乐学书局2003年12月版)14.蒋春霖研究史述略,《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5.顾春研究的世纪回顾,《满族研究》2005年第2期。16.近现代词学史上的纳兰词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学术综述:1.二十世纪大陆地区清代词学文献整理述略,《书目季刊》36卷第2期(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9月版)。2.1919—1929年的清词研究,《清代学术研究通讯》(高雄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主办)第7辑(2004/03)。3.刘永济与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遗产》2003第第6期。4.1930-1949年清词的总体研究,(台北)《汉学研究通讯》2003年第3期。5.近五十年来港台地区纳兰性德词研究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6.近二十年来大陆地区清词研究述评,《人文论丛》2004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7.最近二十年来港台地区清词研究述评,(台北)《书目季刊》2004年第3期。8.近二十五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原载《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9.二十世纪的清代女性词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1期。10.二十世纪的明词研究,《中州学刊》2003年第6期。11. 明词研究二十年,《明代研究通讯》第六辑(台北乐学书局2003/12)12.蒋春霖研究史述略,《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3.顾春研究的世纪回顾,《满族研究》2005年第2期。14.近现代词学史上的纳兰词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5.北美地区中国词学研究述评,《汉学研究通讯》2014年第4期(2014/11)16.北美地区中国文学性别研究述评,《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2012》17.近五十年来港台地区八股文研究之述评,台湾研究所集刊2015(待刊)

我写了一篇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的论文 有没人可以提供参考文献

1/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李春涛 金汐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7(8): 35-36
2/100
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魏斌
集团经济研究.2007(08S): 395-395
3/100
应收账款的管理与筹划
魏冕
中州煤炭.2007(4): 107-108
4/100
试论应收账款的管理
俞雪松
企业技术开发.2007,26(8): 61-63
5/100
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全程管理对策
文慧娟
时代经贸:下旬.2007,5(09Z): 168-169
6/100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章婵君
现代商业.2007(06Z): 94-95
7/100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
何兵
现代商业.2007(20): 49-50
8/100
浅谈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崔革
现代商业.2007(20): 112-113
9/100
关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
许云全
河北企业.2007(8): 21-21
10/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
于霞[1] 李晓红[2]
今日科苑.2007(16): 56-56
11/100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收账款内部管理
于凤枝
今日科苑.2007(16): 62-62
12/100
应收账款形成与管理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乔冰
冶金财会.2007(7): 26-27
13/100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是邮政企业当务之急
戴玉梅
经济师.2007(6): 151-151
14/100
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途径
乔秀霞
经济师.2007(6): 174-175
15/100
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尹英
经济师.2007(5): 163-163
16/100
浅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孙一兵
经济师.2007(5): 169-169
17/100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
刘诗明
金融与经济.2007(7): 85-86
18/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会计对策
谢登禹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5): 126-127
19/100
浅谈地勘单位应收账款的管理
张庆红[1] 张海凤[2]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20(6): 44-45
20/100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受志刚
科学之友.2007(08B): 97-98
21/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杨颖[1] 江尔志[2] 王占军[3]
辽宁经济.2007(7): 73-73
22/100
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浙江省出版印刷物资集团应收账款管理
王美景
时代经贸:下旬.2007,5(09X): 205-205,207
23/100
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沈阳ASEA电气制造有限公司为例
全萍
美中经济评论.2007,7(2): 62-65,48
24/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规避医院财务风险
伍叶青
现代商业.2007(17): 61-61
25/100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
何文杰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7(7): 47-48
26/100
浅议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贾雁贞
天津经济.2007(7): 74-76
27/100
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研究
陈永波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92-92
28/100
马尔可夫分析法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
蔡学雷[1] 李新蕾[2]
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1): 45-46
29/100
谈谈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严荣芳
江苏商业会计.2007(4): 15-17
30/100
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周茵
当代经济.2007(07S): 98-98
31/100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杜典初[1] 王梅[2]
当代经济.2007(03X): 44-44
32/100
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冯云林
山西财税.2007(4): 32-33
33/100
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姜东华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1): 277-277
34/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杨依华 杨爱君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9): 124-124,143
35/100
应收账款难题凸显报业经营管理盲点
骆鹏飞
中国报业.2007(7): 71-72
36/100
我国机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策略
谢获宝 杨明泽 黄娟
今日工程机械.2007(7): 74-77
37/100
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思考
刘红颖[1] 胡艳玲[2]
活力.2007(6): 36-36
38/100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孙江南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 57-58
39/100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李新梅
集团经济研究.2007(06X): 299-300
40/100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成因及管理
黄明川[1] 刘红彬[2]
商业会计:上半月.2007(7): 51-52
41/100
对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再思考
贺凤霞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 38-40,43
42/100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
盘玲敏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 60-61
43/100
对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乔冰[1] 何海红[2]
中国总会计师.2007(6): 53-54
44/100
一个典型应收账款管理失败的案例
粟淼
财会学习.2007(7): 54-57
45/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
刁凤华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5): 81-81
46/100
对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析
刘桂华[1] 徐婉茗[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8): 62-62
47/100
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张丽坤 姜洋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6): 35-35
48/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减少企业资金风险
李兰秀
青海经济研究.2007(3): 84-85
49/100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鲁天婵[1] 孟毅[2]
商场现代化.2007(06Z): 53-53
50/100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对策
谭利云
商场现代化.2007(06Z): 92-93
51/100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陈文俊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5(2): 52-54
52/100
企业应收账款事前管理的思考
孔艳红[1] 郭妹慧[2]
理论观察.2007(3): 199-200
53/100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内部管理控制
顾虹
活力.2007(5): 45-45,47
54/100
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崔洁
市场论坛.2007(5): 65-66
55/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
徐红涛
山西政报.2007(12): 38-38
56/100
略论高星级酒店应收账款管理
屠红卫
商场现代化.2007(06S): 369-370
57/100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徐红涛
科学之友.2007(06B): 80-81
58/100
浅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杨梓松
时代经贸:下旬.2007(07Z): 142-143
59/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高晓红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 97-97
60/100
论如何加强公路工程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控制
肖宁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 182-182
61/100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及管理
王昕[1] 魏宇薇[2]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9(2): 33-35
62/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梁小红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4): 63-64
63/100
谈水泥企业赊销与应收账款管理
刘慧颖
新疆审计.2007(2): 51-53
64/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志强[1] 王力[2] 江艳楠[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 400-401
65/100
辽宁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情况调查分析
任海芝
技术经济.2007,26(6): 127-128
66/100
加强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许崇虎
煤矿现代化.2007(2): 89-89,91
67/100
浅谈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丛志勇
时代经贸:下旬.2007(06Z): 163-163
68/100
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赵志军
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90-91
69/100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张春荣
科技咨询导报.2007(10): 120-120
70/100
谈公路物资供应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吴德庆
交通财会.2007(5): 36-39
71/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王生根
中国科技信息.2007(11): 155-156
72/100
试论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问题
王力军
太原科技.2007(5): 11-12
73/100
浅议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杨公文
北方经贸.2007(5): 58-59
74/100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杨忠芝
商场现代化.2007(05X): 364-364
75/100
浅谈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和管理
刘春丽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6S): 68-68
76/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探析
陆智浩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1): 123-123
77/100
应收账款的成本分析和风险管理问题
费明龙
时代经贸:下旬.2007(02Z): 102-103
78/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
王治国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4): 149-150
79/100
浅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韩清艳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5): 67-68
80/100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许秀梅 陈秀芝
经济研究导刊.2007(4): 91-92
81/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
徐建红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5(2): 47-49
82/100
集装箱运输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梁丽珠
现代商业:理论研究.2007(5): 64-65
83/100
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薛继艳[1] 王雪辉[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8): 15-15
84/100
新经济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孟秀萍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7): 10-10
85/100
应收账款的管理
徐丽坤[1] 梁雁[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7): 26-26
86/100
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黄艳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5): 30-31
87/100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信用风险控制
曾艳丽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5): 69-70
88/100
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管理
孙春玉
商业会计:下半月.2007(4): 64-64
89/100
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我见
张莉
机械管理开发.2007(2): 117-118,120
90/100
浅议如何管理企业的应收账款
钱萍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15-15
91/100
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武玉欣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20-20
92/100
谈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杨英莉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26-26
93/100
浅议实际工作中应收账款的管理
夏彬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54-54
94/100
浅谈对应收账款的检查及管理
王雪飞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 57-57
95/100
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本海[1] 李红[2] 王贵军[1]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2): 35-35
96/100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及对策
王军[1] 沈平[2]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2): 71-71
97/100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尤玉静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4): 83-83
98/100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提升企业融资力
杨黎明
财会研究(甘肃).2007(4): 64-65,73
99/100
论当代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曾明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2): 60-63
100/100
谈当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马程琳
特区经济.2007(3): 80-82

如何理解仓储制度的多元化

目前物流企业仓储业务大多数只是简单的储存业务,盈利能力有限,如何有效地利用企业的仓储资源,获得更多的盈利空间已成为企业普遍思考的问题,本设计依据仓储管理的有关知识,对物流企业的仓储多元化经营进行思考分析,大力发展。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目前物流企业仓储业务大多数只是简单的储存业务,盈利能力有限,如何有效地利用企业的仓储资源,获得更多的盈利空间已成为企业普遍思考的问题,本设计依据仓储管理的有关知识,对物流企业的仓储多元化经营进行思考分析,大力发展仓储+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仓储金融服务等增值业务,提升物流企业仓储业务的市场竞争能力。1、目前物流企业仓储业务的发展现状2、物流企业仓储多元化经营的方法及思路3、案例分析
二、设计原始资料(无)
三、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1.设计完成后提交6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
2.图纸部分:(无)
四、进程安排3.5 下发任务3.6—3.7 搜集资料7.8—3.9 撰写课程设计3.9 整理、打印
五、主要参考资料[1]仪玉莉.刘洪斌编著赢级物流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粱军.何民爱编著.仓储管理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王转.程国全编著.配遥中心系统规划.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4]吴一清.物流学[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5]何明刻.物流系统论[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6]包建民.物流现代化[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7]万志坚.物流基础[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8]林朝阳.供应链的风险及管理[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黄中鼎.加快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5.[10]吕迎春.现代物流发展与仓储类物业的开发建设[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

摘 要我国物流发展在各个环节上很不平衡,特别是仓储业的发展明显滞后,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物流企业仓储业务多元化是指仓储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如在开展仓储业务的同时,还开展运输中介、商品交易、配载与配送、仓储增值服务等。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不断扩大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要求物流应有一个高速发展,尤其仓储业更要有一个快速发展,以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目前物流企业仓储业务大多数只是简单的储存业务,盈利能力有限,如何有效地利用企业的仓储资源,获得更多的盈利空间已成为企业普遍思考的问题,本设计依据仓储管理的有关知识,对物流企业的仓储多元化经营进行思考分析,列举了一些仓储业务多元化发展的思路,结合中远物流仓储配送有限公司的案例,对物流企业仓储业务多元化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物流企业,仓储,多元化

1目前物流企业仓储业务的发展现状1.1我国仓储业的现状1.1.1仓储业的管理体制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仓储业形成了以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地方出于自己的利益与方便,各建属于自己的仓库,形成什么“工业仓库”、“农业仓库”、“铁路仓库”、“交通仓库”、“商业仓库”、“物资仓库”、“外贸仓库”、“军工仓库”等,长期形成的这种部门分割、地区分割、自备仓库自己用,相互封闭、重复建设的局面至今尚未完全改变,仓储业社会化程度低。由于这种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造成资金分散,管理落后、设备陈旧,仓库利用率低。据了解全国仓库面积利用率平均不到40%,有的仓库长期闲置,但有的不够用还在继续投资建新库,由于盲目乱建、乱设仓库,使得市场竞争过度,仓储价格无序。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量的农民仓库、部队仓库,不景气的工厂将闲置厂房做仓库低价出,吸引客户,使这些市的仓储价格偏低,背离了价值规律,后果是仓库管理水平低、储存条件差、服务质量低,致使储存物资损坏变质、失窃等,使国家和企业遭受不应有的损失。1.1.2仓库的功能仓库的功能单一,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现有仓库大都是平房库,其功能就是单纯为储存产品,加上现在仓储市场不规范,竞争不平等,绝大多数国有仓库经济效益不好,不少长期亏损,不仅缺乏发展后劲,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1.1.3仓库的设施设备大部分仓库设备陈旧落后,不少仍处在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状态,人抬肩扛,工作效率低。不少仓库处在“货物进不来出不去”,商品在库滞留时间过长,或保管不善而破损、霉变,损失严重,加大了物流成本。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不断扩大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要求物流应有一个高速发展,尤其仓储业更要有一个快速发展,以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1.2我国仓储发展的方向充分利用已有的仓储资源的仓储社会化,提高仓储效率和仓储业分工发展的专业化功能,加速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和促进物流效率提高的仓储标准化,提高仓储自身效率,实现仓储管理的现代化。
1.2.1仓储业社会化、功能化我国仓储业目前的效率低、利用率不高、作业条件差、缺乏自身发展能力,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任何社会资源只有在市场中自由交换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也只有 在自由交换体制的激励之下,才回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性。仓储业需要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整齐分开、管理科学”为原则惊醒现代化改造,建立科学西那金的企 业治理结构,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的主体,才能彻底改变我国仓储业的不良状况,真正成为市场资源,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我国仓储业的技术水平和功能重复的现状,只有通过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才能得以改变。社会对仓储的 需要也同对其他啊社会资源的需要一样,向着专业化、特殊化、功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仓储业内部在市场竞争中也只有通过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产品个性化的优势。1.2.2仓储机械化、自动化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机械化已是现代企业生产的基本要求。机械具有承重能力强、效率高、工作时间久、损害低等多种特点。仓储作业大都负荷中,作业两 大,作业环境恶劣,时间紧,存在着众多系统性不安全隐患,因而仓储机械化是仓储业发展的必然。仓储企业应通过机械化实现最低的人力作业,加大企业集成度, 减少人身伤害和货物损害,提高作业效率的目标,随着货物运输包装向着大型化,托盘化的发展,仓储也必然要向机械化过渡。仓储自动化是指由计算机管理控制仓库的仓储。在自动化仓库中货物仓储管理、环境管理、作业控制等仓储工作,通过住处管理、扫描技术、条形码、射频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指挥仓库堆垛机、传送带、自动导引车、自动分拣等设备自动完成仓储作业;自动控制空调、监控设备、制冷设备进行环境管理;向运输设备下达运 输指令安排运输等;并同时完成单证、报表的制作和传递。对于危险品、冷库暖库、粮食等特殊仓储,都有必要采取自动化控制的仓储。1.2.3仓储信息化、信息网络化
对于存货品种繁多、存量巨大的物流与配送中心,要提高仓库利用率,保持高效率的存货流转,实施景区的存货控制,没有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和处理是不可能实现的。仓储信息化管理包括:对账目处理、结算处理,提供实时的查询;进行货位管理、制作个中单证和报告表,进行存粮控制,甚至与进行自动控制等。可以说,仓储要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损耗,从而降低成本就必须实现信息化。仓储是物流的节点,是企业存货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需要仓储及时地把存货信息反馈给管理部门,在充分掌握物品的存粮、储备、存放地点 、消费速度的情况下,才恩能够惊醒准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高效的物流管理是建立在对物流进行控制和组织,要想实现高效的物流管理就需要仓库、厂商、物流管 理者、物流需求者、运输工具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网络控制物流,做到仓储信息网络化。1.2.4科学管理仓储管理包括仓储的管理体制、治理结构、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目标几个方面。根据不同的管理体制,仓储活动可以分为向社会提供仓储服务的商业仓储和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的企业自营仓储。无论管理体制如何,仓储管理都需要进行科学化管理,是高效率的仓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商业仓储也正如其他经济活动主体一样,只有在充分市场化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展其经济价值。也就是说,商业仓储必须发 展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按照独立市场经济主体的要求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和开展科学化的现代企业管理,使仓储企业产权独立,给予企业有充分的经营自 主权,按照满足社会需要的原则向社会提供服务。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自营仓储,应该在以企业的整体发展为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仓储的地位,高度重视他仓储的作用和强化对仓储的管理,合理地调配企业资源,使企业仓储部门成为企业生产和经营发展的可靠保障。仓储企业(部门)内部应实施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实行规章化的岗位负责制,建立有利提高生产率的动态和奖励分配制度,实施有效和系统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采取科学化的和管理方法,培养积极向上的优秀企业文化。
2物流企业仓储多元化经营的方法及思路仓储多种经营是指仓储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采用多种经营方式的经营方式。如在开展仓储业务的同时,还开展运输中介、商品交易、配载与配送、仓储增值服务、仓储金融服务等。仓储企业要开展多种经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物流市场。消费者需求受市场环境等多种不可控因素影响,环境因素在不断变化,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时企业采用的多种经营必须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第二,能更好地减少风险。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存在风险,问题在于如何减少风险、分散风险和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多元化经营能分散风险,但实践证明若经营项目选择不当又会带来风险。实施仓储经营多样化,可使仓储的经营范围更广,把资金分散经营,其前提条件就是这些项目是企业的优势项目,可以减少风险,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2.1仓储增值服务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仓储企业充分利用其联系面广、仓储手段先进等有利条件,向多功能的物流服务中心方向发展,开展加工、配送、包装、贴标签等多项增值服务,增加仓储利润。仓储可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有见表2.1表2.1仓储提供的增值服务
仓储增值服务项目 具体介绍
托盘化 将产品转化为一个独立托盘的作业过程
包装 产品的包装环节由仓储企业或和企业的仓储部门共同完成,并且把仓储的规划与相关的包装业务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有利于整个物流效益的提高。
贴标签 在仓储过程中完成在商品上或商品包装上贴标签的工序
产品配套、组装
当某产品需要由一些组件或配件组装配套而成时,就有可能通过仓储企业或部门的配套组装增值服务来提高整个供应链过程的效率。在仓储过程中,这些配件不出仓库就直接由装配工人完成配装,提高了物流的效率,节约了供应链成本,不但使得存储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效率提高,同时也使得生产部门和企业的压力减轻
简单的加工生产 一些简单的加工生产业务本来在生产过程中是作为一道单独的工序来完成的。把这些简单加工过程放到仓储环节来进行,可以从整体上节约物流流程,降低加工成本,并使生产企业能够专心于主要的生产经营业务活动。如把对商品的涂油漆过程放到仓储环节来进行,可以缩短物流流程,节约物流成本,提高仓储企业的效率。

上一篇:金金网科技四个一投稿入口

下一篇:全国应用写作学科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