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网络化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信息化趋势的加快,电子银行成为21世纪一种新兴的金融领域,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子银行业务的作用论文,供大家参考。
《 电子银行业务的作用分析 》
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金融服务、重要客户服务系统等内容。
一、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和优势
1.服务方便快捷电子银行具有3A式的特点,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都可使用,非常方便。客户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可以7×24小时随时随地获得服务。电子银行可以针对客户的具体需要制定个性化服务,有利于企业和个人进行理财,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的周转时间。电子银行还能够提供许多传统网点无法提供的服务如网上购物、自动转账、家庭理财等等。
2.服务标准化电子银行采用标准化服务流程,提供的服务比营业网点更标准、更规范,可以避免了因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及情绪好坏所带来的服务满意度的差异,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客户自助操作电子银行业务不需要银行人员参与,所有操作完全由客户通过电子银行 渠道 自助完成,因此,电子银行可以极大的解放银行柜台人员的工作。同时,为方便客户操作,电子银行还具有智能化的特点,会通过记录客户的使用习惯,定制出客户满意的服务菜单,让客户使用更舒心、操作更流畅。
4.交易成本低廉电子银行业务交易成本低廉,可以实现银行、客户成本的双降,根据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IRESEARCH公司调查结果,就银行一笔业务的成本来看,手工交易约为1美元,ATM和电话交易约为25美分,而互联网交易仅需1美分,只有手工交易单位成本的1%,可见电子银行业务可以大幅节减银行经营成本。对客户而言,由于电子银行运营成本比较低,银行可将节省的成本与客户共享,通过提供结算费折扣、部分服务免费等 方法 争夺客户和业务市场;而且客户不必到银行办理业务,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交通等费用。
二、电子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助推银行经营战略转型零售网点转型是银行转变业务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物理网点在由操作型、核算型为主向综合化、营销服务型为主转变的过程中,电子银行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电子银行整合业务流程、创新产品设计,把网点大量的标准化、操作型、核算类的除现金和单证业务逐渐迁移过来,分流网点业务,减轻柜员工作负荷,缓解网点排队压力,让网点节省出人员营销客户,推介产品,增强了网点的营销能力。
2.有利于降低银行经营管理成本,提升银行经营效益在成本节约方面,电子银行能够有效分流柜台压力,节省人力、物力,大大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从而达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据测算,国内商业银行网点单笔业务的平均成本约为元人民币,而网上银行的单笔业务成本仅为元。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经营收入的60%,而电子银行的经营成本仅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20%,成本的降低明显。电子渠道的大力发展,可将大部分的客户交易业务转移到电子渠道,而且电子渠道投入一定成本的情况下,处理的业务量越大,单笔业务的处理成本就更低。
3.有利于促进提高银行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1)电子银行服务的实时性提高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客户评价的银行服务质量,其重要的判断依据之一是服务是否及时。客户的需求是不受物理空间和营业时间限制的实时服务,电子银行便在这一领域彻底打破了传统服务模式的禁锢,让客户在日常生活的任意时段,任意地点享受所需的金融服务。投资理财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日趋重要,电子银行强大的实时理财功能是影响客户满意度的重要组成要素。
(2)电子银行服务水平影响客户对银行的认同度由于电子银行综合了银行各种金融产品,其服务流程也是在银行原有规则基础上设计,客户对电子银行流程和服务的评价,影响着客户对银行整体形象的评价。电子银行产品服务同时具备透明和标准性质,自助流程和产品创新决定了电子银行的服务水平。基于良好的网络舆情,银行能够赢取产品的好口碑和银行的整体正面形象,进一步赢取客户的认同。
(3)电子银行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信任感电子银行将人工服务与自助服务创造性的结合,往往能增强银行服务的亲和力,拉近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例如客户在致电服务热线时,仅输入卡号或密码,对方会称呼客户的名字,容易取得客户的信任。客户在某一具体业务上遇到疑难时,通过电话客服热线、网银在线客服或站内邮件能方便银行从知识库中迅速搜索到答案,或者迅速提交相关领域的业务专家,在更短时间内给予客户满意的答复,证明银行服务的专业化值得信任。
4.有利于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电子银行业务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的“木本”产品,属于一次营销,长期受益的产品,能够带动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首先,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经济规模的扩大,网络交易规模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相应会导致电子银行的规模迅速的发展。其次电子银行是培养客户忠诚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根据美国银行的一份 调研 报告 :对于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只拥有活期存款账户的客户,50%会在1~2年内离开;只拥有定期存款账户的企业,30%会离开;而同时拥有定期、活期、网上银行账户的客户,最终选择离开的比率只有1%~2%。这项数据显示出电子银行业务在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三,随着网络经济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兴起,传统的客户群体在向使用电子银行的客户群体转型的过程中,会造成银行间客户群体范围的重新划分,不同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水平会成为吸引新客户的重要因素。正是缘于这三个因素,电子银行业务随着客户规模的逐步扩大,规模效益也会逐步显现,有效带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
《 邮政电子银行发展对策 》
2001年比尔•盖茨在《财富》杂志上预言:“传统商业银行将是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此言一出,在银行界引起巨大反响。笔者认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高速前行的时代,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在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电子银行。因为在电子化、信息化、自由化的条件下,谁都可以做银行业务。银行作为支付中介,发挥着一手托两家的作用,但是在网络支付中,第一大网络支付中介平台不是信用度高的银行,而是淘宝支付宝。如果银行业没有金融监管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和多年积累的固定资产及商誉,与那些高科技、工商企业以及综合服务机构相比,并无优势可言。盖茨率先提出的恐龙命题,实际上是针砭一些传统商业银行怠慢新技术,不能跟进互联网时代,不能提供崭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日益发达的电子商务需求,忽视电子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们必将被时代淘汰,可见发展电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十分重要。
1电子银行的概念中国银监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定义是: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电子银行业务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等声讯设备和电信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电话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 无线网络 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国内商业银行普遍的观点是将电子银行定义为涵盖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四类电子交易渠道的银行服务。而在国外,电子银行的范围更为宽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电子银行泛指利用电子化网络通讯技术从事与银行相关的活动,包括电子银行业务和电子货币行为。
其中,电子银行业务是指通过电子化渠道提供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服务方式包括因特网、电话网络、手机通讯和自助设备以及银行智能卡等;电子货币行为是与电子货币创造和应用有关的各种活动,电子货币的核心是价值存储和预先支付机制。不同的定位标准产生不同的概念范畴。若是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2年发布的《跨境电子银行业务的管理和监管》中定义的电子银行为传统银行的延伸,强调将电子网络定位为传输传统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电子渠道,我国银监会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定义已足够充分。但是从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定位来看,电子银行的范围小了,除了电子渠道建设,商业银行更应该具有经营电子货币的长远战略眼光。
2发展电子银行的重要意义
2•1服务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电子银行全天候连续运行,摆脱了传统银行上下班时间的限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银行的使用同样可以不受全球时区的限制。在任何地方只要拥有合适的工具(电话、电脑、手机、ATM等),客户所处的地域就无关紧要,随时随地都能获得银行服务,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访问自己的开户银行。客户将不仅局限于通过银行柜台才能办理银行业务,而且可以通过电脑终端、手机、ATM、电话等多种方式享受各种银行产品和服务。
2•2经营成本低,人工占用少传统的商业银行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经营业务,而且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建设网点,做 广告 宣传,而金融电子化使客户的交易成为一种空间交易,金融业的营业网点已从砖墙式建筑向ATM、POS、网络等系统转移,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资料显示,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经营收入的60%,而电子银行的经营成本仅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20%,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收益的增加。国外有关资料表明,通过网上银行实现一笔交易所需的费用仅为1美分,不足营业网点的1%.
2•3分流柜面压力,减少综合成本利用电子银行可以分流大量传统的柜面业务,节约人力和物力。物理网点被网络金融所代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经营成本。电子银行将大量简单、重复的银行业务从柜台分离,使柜台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向高端客户营销银行产品,并为其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根据邮政储蓄银行总行要求,每增加一名员工要达到50万元的劳动生产率,且程序复杂。电子银行利用其特有的3A式服务优势将业务拓展到网络可以延伸的区域,不用单纯依靠增加网点和人员来应对日益增加的业务量,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扩张成本。
2•4提升银行整体形象,增加市场知名度电子银行凭借其强大的后台业务处理系统以及飞速发展的网络,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方便、快捷和多样化的银行服务,满足各类支付需求。电子银行不仅主动给客户发送生日祝福,进行产品营销、提醒还款,还对大额支付进行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提醒,对于异常消费进行风险提示和付款控制,根据风险偏好推荐投资组合等。这些智能化的服务都可以通过客户分析后提供。以上 措施 都是提升现代化银行形象的手段,用于增加电子银行在社会公众中的认知度,树立电子银行智能化、人性化的形象。
2•5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本行客户粘性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国内外商业银行在个性化服务方面的推陈出新,国内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若要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以个性化、完善的产品吸引客户,抢占市场份额,单纯依靠现有网点的人员、设备无法满足,而电子银行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具有独特优势。
首先,电子银行将多项优质金融产品相融合,在创新研发新产品、增加产品品种上都有着传统柜面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次,电子银行拓宽了服务渠道,使客户原先只能在柜面享受的服务在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中也能实现;再次,传统的银行经营以产品为中心,客户只能对现有产品进行选择,而通过电子渠道,客户可以自主选择需接受的信息并自助办理业务,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金融服务。通过电子银行还可以享受到很多柜台上无法办理的人性化服务,对于吸引和留住那些要求越来越高的优质客户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未来的银行将由交易型银行逐步向服务营销型银行转变,银行业追逐的目标已经变成提高信息化服务的质量和档次,而这样的转变离不开电子银行的大力发展。
3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电子银行的举措
3•1统一安排,整体推进,分级实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发展电子银行首要的就是制定长远战略与规划,明确目标和方向。要综合分析目前面临的各种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等,细分市场,明确电子银行的发展方向,找准定位。电子银行“总部建设、全网共享”的特点决定了电子渠道发展的大战略在总行,各分支行应在总行的总体战略安排下,分级实施,整体推进。如在营销邮政储蓄银行商易通业务时,不少客户表示外地的合作伙伴安装的是其他银行的商易通,很不方便。
邮政储蓄银行作为历史悠久的金融机构之一,现已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但是商易通、POS机等自助设备发展时间仅有寥寥数年,普及率远低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如果邮政储蓄银行的自助设备如同卡折一样遍及各地, 编织 一张全国大网,必将更好地推动各分支机构的营销工作。所以,发展电子银行应由总部制定长远战略,全网配合,分级实施,整体推进。
3•2建机构,选人才,重培训建设电子银行渠道,发展电子银行服务。由于链条长,环节多,涉及部门多,工作复杂,因此必须统一组织,统一目标,协调一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整体联动,共同推进。
实行业务部门、电子银行部门、技术部门“多向驱动”。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存在多个部门分别管理电子银行不同业务的情况,如商易通、POS由个人金融业务部负责,企业网银由公司部负责,个人网银、电话银行由渠道部负责。而电子银行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涉及零售业务部门、发卡部门、技术部门和渠道部门,职能需要整合。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总行机构人员还能做到专职,但越往下层兼职情况越多,如市分行渠道部身兼市场部、科技部数职,电子银行管理员为技术人员兼职,而县支行有的是办公室兼职,有的是综合业务部兼职。笔者认为,在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起步初期可以暂时采取机构和人员兼职,但随着此项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必要在2~3年内自上而下成立专门的电子银行事业部,按岗位配齐人员,并实行电子银行条线专业损益核算。
电子银行事业部需要由业务人员、科技人员和营销人员共同组成,形成互补。如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由总行7个部门和4个分行的人员组成。要加强高级复合人才的培养。电子银行需要一批既掌握计算机、通信等相关技术知识,又对金融知识和 管理知识 有造诣的高级人才。因此,每年应做好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招收储备,为电子银行部门配备复合型专业人才。
3•3创新电子银行体系,紧紧追随技术发展
3•3•1着重发展潜力最大的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我国互联网市场潜力巨大。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而2000年中国网民只有2250万人,10年时间该数字增长了18倍。这也是盖茨预言不发展网上银行的银行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恐龙的原因。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显示,2011年1月全球手机用户超过50亿。2010年使用手机银行的网银用户比例上升35%,手机支付额超过220亿美元。而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8•42亿手机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77亿。
在消费时不用刷卡,直接掏出手机就可支付的方式在日后必将成为趋势,再加上庞大的手机用户群,毋庸置疑,手机银行将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金融脱媒将对银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公司通过发行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称之为企业金融脱媒。2010年中国移动斥资近400亿元入股浦发银行,通过子公司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中国移动称,参股浦发银行是为了做大公司移动支付业务、移动银行卡业务、移动转账业务,并以手机为载体推动B2C、C2C等电子商务的发展。2010年9月开始实施的手机实名制也将为移动运营商进军电子支付领域提供巨大的机遇。随着手机实名制与信用的捆绑,并逐步实现大额支付,个人交易金融脱媒的实现为期不远。
3•3•2同一产品要做出特色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已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产品,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客户粘性,就要做出个性与特色。开发同一款产品,考虑到市场差异和客户最需要保护的东西,就会令客户感动,也会使企业成功。
3•3•3与时俱进,追随技术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是电子银行发展的主要手段,电子银行的立身之本就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追随先进技术的发展,开拓电子银行业务模式是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电子银行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人民银行在2010年就发文要求四大国有银行在2010年底开始发放智能芯片(IC)卡,其他股份制银行自2012年开始实施,自2015年起全面停止发放现有磁条格式的银行卡。因此,POS、ATM等自助机具和商易通等设备必须升级兼容智能芯片卡,若不捕捉科技信息,学习科技前沿知识,就会被动应对甚至被淘汰出局。
3•4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公众认知度做好年度宣传计划,以电视、广播、报纸、车身和网站等渠道为载体,开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渠道宣传,扩大受众面和受众全体,加深公众印象,形成电子银行产品广告系列,不断扩大电子银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打造邮政储蓄银行电子渠道品牌。通过网点宣传和营销,走入社区、学校和机关等团体,向个人和企业客户推介电子银行业务。
3•5健全营销机制,构建立体营销格局第一,建立专业营销队伍,丰富营销手段。对不同客户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确立以差别化产品和差异化服务为高端客户提供贵宾化服务,为中端客户提供特色服务,为低端客户提供便民服务的营销策略。
第二,以阵地营销、媒体营销、交互式营销、户外营销、广告招贴等方式,构建立体营销格局,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使电子银行产品深入人心。
第三,完善售后服务,做好市场培育。首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通过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唤醒睡眠客户,激活盲点客户,努力减少客户流失。第四,配备电子渠道客户经理,对客户服务指定专人负责,提供客户随叫随到的跟进式服务,妥善解决客户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与客户的紧密接触,贴近用户,查找问题,改进产品,完善功能,树立品牌,培育市场。第五,对新开立账户的个人和企业客户,以及前来网点办理业务的非电子银行客户,前台人员在为其办理业务时,应同步开通电话银行或网上银行;对已注册电子银行的客户,网点业务人员应主动引导客户通过电子渠道办理非现金业务,提高电子渠道交易量。
3•6防微杜渐,严控风险第一,总行层面把好技术关。电子渠道是随科技发展而建立的新型渠道,而网络攻击、手机病毒也层出不穷。因此,需要做好电子渠道软硬件的防护工作,防止产生技术漏洞。第二,控制内部操作风险,以强调制度的贯彻落实为着力点,认真组织相关业务人员系统学习各项 规章制度 ,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进一步加强日常检查机制,规范业务行为,杜绝违规操作。
有关电子银行业务的作用论文推荐:
1. 电子银行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2. 有关商业电子银行渠道论文
3. 银行管理论文:探析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
4. 浅谈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参考
5. 浅谈银行会计研究的论文
6. 浅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论文
7.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参考
我是邮储银行的职员,小额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户和商户,主要用于经营,年利率为,暂时单户最高可贷15万,不需任何抵押物,放款时间一般在3至10天。
能用微信支付定的,但是不过要先绑定银行卡,点击我——钱包——银行卡——添加银行卡,绑定就可以了。
没有,邮政银行是不卖报纸的,邮政营业厅才卖。
这些年,邮局里是没有报纸零售的。现在的邮局只有订阅,没有零售,买报纸可以到报刊亭去买,什么都有的。但是,小时候的邮局里面都有零售报纸、还有杂志的,尤其是在比较大的邮局的大厅里面,零售的报纸非常全,全国各地的报纸以及杂志应有尽有,很是方便。
邮政部门介绍: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继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及因此而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并将继续从事原经营范围和业务许可文件批准、核准的业务。
邮政部门利用邮政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将报刊、图书出版单位出版的报纸、杂志、图书,以订阅、零售等方式发送给读者的业务。同时,邮政部门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方便报刊社和读者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服务。
窗口订阅:读者可以在任意邮政局(所)随时办理报刊订阅业务,可以按自然年全年整订,也可以按期、按月、按季等不同时间段订阅。部分报刊还可以办理跨年度订阅。
邮政报刊订阅业务档案根据各类业务的性质的不同,保管期限也有所不同。一般保管期限有二年的、三年的、四年的、五年的和永久的,不同的保管期限涉及的业务类型简介如下:(1)两年:报刊发行业务档案:报刊订卢卡、报刊投递卡﹑报纸总订卢卡、杂志总订卢卡、投递卡交接簿等;(2)三年:邮政汇免业务档案:汇款收据存根.电汇汇款单、电汇存根﹑免讫汇款通知、免讫电报汇款通知等;(3)三年:报刊发行业务档案;报刊差错补款登记薄、订阅报纸登记薄、订阅报纸、杂志登记筹、订阅杂志登记薄等;(4)四年:报刊发行业务档案:报刊差错补款登记薄、订阅报纸登记海、订阅报纸、杂志登记薄、订阅杂志登记薄等;(5)永久的:邮政储蓄业务档案:开销户登记簿、挂失登记薄、作废或丢失空白储蕃凭证登记筹、转入收备处理的储蕃存款满单等。
邮政银行订报纸不需要去银业厅,按照国家邮政局《邮政普遍服务标准》要求,在驻地附近的邮局订阅报刊杂志。
论文通过描述金融、经济活动中某一现象、发现,体现对金融、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上的价值。同时金融、经济是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金融论文取材于社会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通过分析、总结金融、经济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然后再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的环节中,指导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使其更好地参与金融、经济实践活动。因论文的写作一定要有实际价值,如果一篇论文写出来对金融实践没有任何意义,那么这篇论文就是失败的。
邮政储蓄银行,,好。啊
1、各项工作与业务会计相对应。2、到各营业网点送款、收款。3、至少2个出纳一起,在金库点钞、捆钞,而后入库或转存人行,最近人行已不再受理存款,实习所在支行现金存款由建行代理。点钞也是很有技巧的,刚开始没有掌握好,点钞机经常报警,熟能生巧,我很快就发现把钱略微松开就可很顺利的通过了。大家都以“数钱数到手抽筋”来祝福发财,第一天点钞,腰酸背痛,也才整理了三百万,挺失败的。业务学习:关于pos消费机的学习和信用卡业务的学习。顺便也参加了单位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三、实习收获(一)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①邮政储蓄银行将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截至XX年底,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万亿元,存款规模列全国第五位。持有邮政储蓄绿卡的客户超过亿户,每年通过邮政储汇办理的个人结算金额超过万亿元,其中,从城市汇往农村的资金达到万亿元。投保的客户接近2500万户,占整个银行保险市场的五分之一,本外币资金自主运用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邮储银行将专门设立农村金融服务部门,积极完善网络服务功能,面向"三农"开展业务。考虑到邮政储蓄有2/3的网点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邮政储蓄是当地居民唯一可获得的金融服务,因此,从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础金融需求,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角度出发,未来邮政储蓄银行的农村网点要从服务"三农"的大局出发,农村网点要通过完善功能,充实业务,通过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全面合作,进一步加大邮储资金支农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政和县支行,拥有邮政储蓄营业网点11个,其中城关5个网点,乡镇6个,汇兑营业网点13个,atm机2台,并与全国万个邮政储蓄网点实现互联互通。截至2011年6月,政和县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市场占有率,拥有储蓄账户万户、绿卡客户万户以上。户籍人口万人(XX年末),账户持有率接近70%,绿卡持有率。本县有三家商业银行,其中建设银行2个网点,atm机3台,农业银行3个网点,atm机3台。占据城关银行网点半壁江山,优势明显,乡镇更是毋庸置疑。(二)面临的挑战①历史上由于邮政储蓄长期作为邮政的一个内设机构进行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相对薄弱,人才储备比较缺乏,这些都将对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造成一定制约。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将加强专业化管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些问题仍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我实习所在支行最高学历也只是大专,而且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经常碰到业务不会做的问题。②邮政是最传统的服务行业,成立不久的邮政储蓄银行在提高服务质量、开拓服务领域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应该看到,多年的垄断经营给这个行业养成的不良习气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三)对邮政储蓄银行的建议 ①金融企业要打好服务牌,必须有充足的人才保障。对于邮储银行来说,人才缺失的问题尤其突出。邮储从业人员管理能力弱和审贷经验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邮储银行人才问题的解决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从外部引进,尤其对一些重要的关键岗位,这种方式成本高,但见效快;另一方面,通过各种业务培训以及利用远程教育、电视等现代化培训手段,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并力争制度化、日常化。政和县支行每周二晚上的业务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希望这个传统能一直延续下去,建立一家学习型银行。②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来说,邮储银行在人员、产品、服务和硬件设施方面都还有所欠缺,但邮储银行网点多,机构遍布全国,市场需求大。由于目前大量中小城镇和农村还面临缺乏资金的局面,邮储银行只要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战略思想和完整的战略规划,不要一味“向上看”,“向下看”同样能大有作为,能找到很多盈利途径和盈利方式。③突出重点,狠抓信贷资产质量。邮储银行在信贷资产质量方面是没有历史包袱的,完全可以轻装前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盲目乐观。相反,我们需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要防微杜渐,如履薄冰。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效益意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经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邮政储蓄要树立价值最大化理念,强化资本回报对经营管理的约束,努力调整业务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盈利模式,从直接效益、综合效益、边际效益等层面来推进产品、客户、行业和区域结构调整,加快建立以结构调整和成本核算为基础的效益型增长方式,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重点业务、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加快业务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是提高负债业务管理水平,调整邮政储蓄存款的期限结构、客户结构和地域结构,提高活期存款比重,降低付息成本,继续发挥储蓄业务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全面整合结算业务,建设包括绿卡、储蓄异地交易、转账和汇兑在内的联通城乡、方便快捷的资金结算体系,发挥邮政金融网络覆盖面广、服务手段多样的特点。三是大力发展代理保险、代发工资、代收资费等中间业务,巩固市场份额,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四是积极拓展资产运用业务,在做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协议存款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开办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财政专项融资、信托产品、换汇投资等业务,为邮政金融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加强基础建设,塑造邮政储蓄的品牌形象 硬件设施建设、服务和宣传是关系邮政储蓄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在邮政储蓄骨干网点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将努力建设一批城市精品网点,力争达到或接近当地同业最高水平。要加强市场营销工作,通过总部营销、专业营销等手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流程和相关办法,全面提升邮政储蓄的市场形象。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为邮政储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06年,邮政储蓄重点将抓好邮政客户管理系统、ATM/POS/银联前置集中系统、电话银行系统“三大工程”的建设工作。要组织落实银联卡版本改造切换上线工作,完成电子稽查系统的上线推广、金融业务柜员身份认证系统的上线工作。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邮政储蓄统一版本业务功能,实现邮政储汇业务会计集中统一处理和网点前端整合。要完成外币储蓄系统和国际电子汇兑系统对接工作,开办新的汇款业务。要积极着手个人信贷系统和邮政信用卡系统的研究论证,尽快完成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要完成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争取上半年完成储蓄系统数据异地备份,年底实现业务异地接管工作。同时,我们将继续开展“安全运行年活动”,进一步提高系统运维水平,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五)加强风险管理,保证邮政储蓄的平稳运营 要加快邮政储蓄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着重致力于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组织架构改革、制度流程完善、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初步建立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风险管理体制。要建立严格、合理的授权授信制度,提高风险技术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内部稽核监督体系,充实和加强内部稽核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建设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为邮政储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金融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走向深化的进程中,事业兴旺,人才为本。我们要重视培养、引进和储备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邮政储蓄人员队伍。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邮政储蓄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经营管理为中心,在观念层次上,引进和培养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培育创新、学习、贡献等核心价值观念;在制度和行为层次上,要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风气。
一、 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系列 1、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 2、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 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4、关于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5、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探讨 6、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分析及实证研究 7、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8、试论述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解决 9、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分析 10、从次贷危机谈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 11、关于小额贷款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2、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13、关于财务公司的金融职能探析 14、第三方支付体系研究 15、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 16、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 17、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防范 18、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 19、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20、我国家庭理财方案的设计 2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 2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作用 23、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研究 24、我国典当业的融资功能研究 25、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与防范 26、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 27、租赁业在我国的现状分析 28、我国商业银行房贷风险与防范 29、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作用分析 30、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 31、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32、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对银行发展的作用 33、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 34、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 35、商业银行资产种类创新发展 36、商业银行业务合同研究 37、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作用 38、商业银行国外投资研究 39、商业银行的 QDII 发展 40、浅析巴塞尔信用评级方法对风险管理的作用 41、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 二、金融市场系列 1、股票定价与价值投资研究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研究 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 4、我国股份制企业董事会成员结构与决议研究 5、浅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 6、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原则依据研究 7、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 8、股指期货交易开市场站的必要条件研究 9、浅析 IPO 定价的合理性 10、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 11、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2、 试论述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3、试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14、试探机构投资者对股市价格的影响问题 15、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 16、我国创业板推出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研究 17、论开通国际板对 A 股市场的影响 18、未来美国股市趋势分析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19、经济长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20、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 21、 市场繁荣与理性投资—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投资经验借鉴 22、 华尔街百年兴衰历程对中国发展金融市场的启迪 23、 中国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借鉴 24、 试论中国股市的“股权溢价”现象 25、 对股市同步现象的实证研究 26、 试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 27、 股市日期效应的实证研究 28、 对中国封闭基金之谜的研究 29、 股权溢价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实证分析 30、 对中国公司购并行为及其效果的研究
干什么就写什么,如实报告啊,这有什么呢?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信息化趋势的加快,电子银行成为21世纪一种新兴的金融领域,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子银行业务的作用论文,供大家参考。
《 电子银行业务的作用分析 》
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金融服务、重要客户服务系统等内容。
一、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和优势
1.服务方便快捷电子银行具有3A式的特点,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都可使用,非常方便。客户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可以7×24小时随时随地获得服务。电子银行可以针对客户的具体需要制定个性化服务,有利于企业和个人进行理财,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的周转时间。电子银行还能够提供许多传统网点无法提供的服务如网上购物、自动转账、家庭理财等等。
2.服务标准化电子银行采用标准化服务流程,提供的服务比营业网点更标准、更规范,可以避免了因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及情绪好坏所带来的服务满意度的差异,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客户自助操作电子银行业务不需要银行人员参与,所有操作完全由客户通过电子银行 渠道 自助完成,因此,电子银行可以极大的解放银行柜台人员的工作。同时,为方便客户操作,电子银行还具有智能化的特点,会通过记录客户的使用习惯,定制出客户满意的服务菜单,让客户使用更舒心、操作更流畅。
4.交易成本低廉电子银行业务交易成本低廉,可以实现银行、客户成本的双降,根据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IRESEARCH公司调查结果,就银行一笔业务的成本来看,手工交易约为1美元,ATM和电话交易约为25美分,而互联网交易仅需1美分,只有手工交易单位成本的1%,可见电子银行业务可以大幅节减银行经营成本。对客户而言,由于电子银行运营成本比较低,银行可将节省的成本与客户共享,通过提供结算费折扣、部分服务免费等 方法 争夺客户和业务市场;而且客户不必到银行办理业务,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交通等费用。
二、电子银行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助推银行经营战略转型零售网点转型是银行转变业务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物理网点在由操作型、核算型为主向综合化、营销服务型为主转变的过程中,电子银行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电子银行整合业务流程、创新产品设计,把网点大量的标准化、操作型、核算类的除现金和单证业务逐渐迁移过来,分流网点业务,减轻柜员工作负荷,缓解网点排队压力,让网点节省出人员营销客户,推介产品,增强了网点的营销能力。
2.有利于降低银行经营管理成本,提升银行经营效益在成本节约方面,电子银行能够有效分流柜台压力,节省人力、物力,大大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从而达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据测算,国内商业银行网点单笔业务的平均成本约为元人民币,而网上银行的单笔业务成本仅为元。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经营收入的60%,而电子银行的经营成本仅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20%,成本的降低明显。电子渠道的大力发展,可将大部分的客户交易业务转移到电子渠道,而且电子渠道投入一定成本的情况下,处理的业务量越大,单笔业务的处理成本就更低。
3.有利于促进提高银行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1)电子银行服务的实时性提高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客户评价的银行服务质量,其重要的判断依据之一是服务是否及时。客户的需求是不受物理空间和营业时间限制的实时服务,电子银行便在这一领域彻底打破了传统服务模式的禁锢,让客户在日常生活的任意时段,任意地点享受所需的金融服务。投资理财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日趋重要,电子银行强大的实时理财功能是影响客户满意度的重要组成要素。
(2)电子银行服务水平影响客户对银行的认同度由于电子银行综合了银行各种金融产品,其服务流程也是在银行原有规则基础上设计,客户对电子银行流程和服务的评价,影响着客户对银行整体形象的评价。电子银行产品服务同时具备透明和标准性质,自助流程和产品创新决定了电子银行的服务水平。基于良好的网络舆情,银行能够赢取产品的好口碑和银行的整体正面形象,进一步赢取客户的认同。
(3)电子银行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提高客户对银行的信任感电子银行将人工服务与自助服务创造性的结合,往往能增强银行服务的亲和力,拉近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例如客户在致电服务热线时,仅输入卡号或密码,对方会称呼客户的名字,容易取得客户的信任。客户在某一具体业务上遇到疑难时,通过电话客服热线、网银在线客服或站内邮件能方便银行从知识库中迅速搜索到答案,或者迅速提交相关领域的业务专家,在更短时间内给予客户满意的答复,证明银行服务的专业化值得信任。
4.有利于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电子银行业务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的“木本”产品,属于一次营销,长期受益的产品,能够带动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首先,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经济规模的扩大,网络交易规模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相应会导致电子银行的规模迅速的发展。其次电子银行是培养客户忠诚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根据美国银行的一份 调研 报告 :对于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只拥有活期存款账户的客户,50%会在1~2年内离开;只拥有定期存款账户的企业,30%会离开;而同时拥有定期、活期、网上银行账户的客户,最终选择离开的比率只有1%~2%。这项数据显示出电子银行业务在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三,随着网络经济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兴起,传统的客户群体在向使用电子银行的客户群体转型的过程中,会造成银行间客户群体范围的重新划分,不同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水平会成为吸引新客户的重要因素。正是缘于这三个因素,电子银行业务随着客户规模的逐步扩大,规模效益也会逐步显现,有效带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
《 邮政电子银行发展对策 》
2001年比尔•盖茨在《财富》杂志上预言:“传统商业银行将是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此言一出,在银行界引起巨大反响。笔者认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高速前行的时代,传统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在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电子银行。因为在电子化、信息化、自由化的条件下,谁都可以做银行业务。银行作为支付中介,发挥着一手托两家的作用,但是在网络支付中,第一大网络支付中介平台不是信用度高的银行,而是淘宝支付宝。如果银行业没有金融监管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和多年积累的固定资产及商誉,与那些高科技、工商企业以及综合服务机构相比,并无优势可言。盖茨率先提出的恐龙命题,实际上是针砭一些传统商业银行怠慢新技术,不能跟进互联网时代,不能提供崭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日益发达的电子商务需求,忽视电子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们必将被时代淘汰,可见发展电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十分重要。
1电子银行的概念中国银监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定义是: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电子银行业务包括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网上银行业务);利用电话等声讯设备和电信网络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电话银行业务);利用移动电话和 无线网络 开展的银行业务(简称手机银行业务)以及其他利用电子服务设备和网络,由客户通过自助服务方式完成金融交易的银行业务。国内商业银行普遍的观点是将电子银行定义为涵盖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四类电子交易渠道的银行服务。而在国外,电子银行的范围更为宽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电子银行泛指利用电子化网络通讯技术从事与银行相关的活动,包括电子银行业务和电子货币行为。
其中,电子银行业务是指通过电子化渠道提供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服务方式包括因特网、电话网络、手机通讯和自助设备以及银行智能卡等;电子货币行为是与电子货币创造和应用有关的各种活动,电子货币的核心是价值存储和预先支付机制。不同的定位标准产生不同的概念范畴。若是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2年发布的《跨境电子银行业务的管理和监管》中定义的电子银行为传统银行的延伸,强调将电子网络定位为传输传统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电子渠道,我国银监会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定义已足够充分。但是从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定位来看,电子银行的范围小了,除了电子渠道建设,商业银行更应该具有经营电子货币的长远战略眼光。
2发展电子银行的重要意义
2•1服务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电子银行全天候连续运行,摆脱了传统银行上下班时间的限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银行的使用同样可以不受全球时区的限制。在任何地方只要拥有合适的工具(电话、电脑、手机、ATM等),客户所处的地域就无关紧要,随时随地都能获得银行服务,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访问自己的开户银行。客户将不仅局限于通过银行柜台才能办理银行业务,而且可以通过电脑终端、手机、ATM、电话等多种方式享受各种银行产品和服务。
2•2经营成本低,人工占用少传统的商业银行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经营业务,而且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建设网点,做 广告 宣传,而金融电子化使客户的交易成为一种空间交易,金融业的营业网点已从砖墙式建筑向ATM、POS、网络等系统转移,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资料显示,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经营收入的60%,而电子银行的经营成本仅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20%,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收益的增加。国外有关资料表明,通过网上银行实现一笔交易所需的费用仅为1美分,不足营业网点的1%.
2•3分流柜面压力,减少综合成本利用电子银行可以分流大量传统的柜面业务,节约人力和物力。物理网点被网络金融所代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经营成本。电子银行将大量简单、重复的银行业务从柜台分离,使柜台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向高端客户营销银行产品,并为其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根据邮政储蓄银行总行要求,每增加一名员工要达到50万元的劳动生产率,且程序复杂。电子银行利用其特有的3A式服务优势将业务拓展到网络可以延伸的区域,不用单纯依靠增加网点和人员来应对日益增加的业务量,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扩张成本。
2•4提升银行整体形象,增加市场知名度电子银行凭借其强大的后台业务处理系统以及飞速发展的网络,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方便、快捷和多样化的银行服务,满足各类支付需求。电子银行不仅主动给客户发送生日祝福,进行产品营销、提醒还款,还对大额支付进行手机短信或电子邮件提醒,对于异常消费进行风险提示和付款控制,根据风险偏好推荐投资组合等。这些智能化的服务都可以通过客户分析后提供。以上 措施 都是提升现代化银行形象的手段,用于增加电子银行在社会公众中的认知度,树立电子银行智能化、人性化的形象。
2•5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本行客户粘性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国内外商业银行在个性化服务方面的推陈出新,国内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若要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以个性化、完善的产品吸引客户,抢占市场份额,单纯依靠现有网点的人员、设备无法满足,而电子银行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具有独特优势。
首先,电子银行将多项优质金融产品相融合,在创新研发新产品、增加产品品种上都有着传统柜面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次,电子银行拓宽了服务渠道,使客户原先只能在柜面享受的服务在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中也能实现;再次,传统的银行经营以产品为中心,客户只能对现有产品进行选择,而通过电子渠道,客户可以自主选择需接受的信息并自助办理业务,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金融服务。通过电子银行还可以享受到很多柜台上无法办理的人性化服务,对于吸引和留住那些要求越来越高的优质客户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未来的银行将由交易型银行逐步向服务营销型银行转变,银行业追逐的目标已经变成提高信息化服务的质量和档次,而这样的转变离不开电子银行的大力发展。
3邮政储蓄银行发展电子银行的举措
3•1统一安排,整体推进,分级实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发展电子银行首要的就是制定长远战略与规划,明确目标和方向。要综合分析目前面临的各种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等,细分市场,明确电子银行的发展方向,找准定位。电子银行“总部建设、全网共享”的特点决定了电子渠道发展的大战略在总行,各分支行应在总行的总体战略安排下,分级实施,整体推进。如在营销邮政储蓄银行商易通业务时,不少客户表示外地的合作伙伴安装的是其他银行的商易通,很不方便。
邮政储蓄银行作为历史悠久的金融机构之一,现已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但是商易通、POS机等自助设备发展时间仅有寥寥数年,普及率远低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如果邮政储蓄银行的自助设备如同卡折一样遍及各地, 编织 一张全国大网,必将更好地推动各分支机构的营销工作。所以,发展电子银行应由总部制定长远战略,全网配合,分级实施,整体推进。
3•2建机构,选人才,重培训建设电子银行渠道,发展电子银行服务。由于链条长,环节多,涉及部门多,工作复杂,因此必须统一组织,统一目标,协调一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整体联动,共同推进。
实行业务部门、电子银行部门、技术部门“多向驱动”。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存在多个部门分别管理电子银行不同业务的情况,如商易通、POS由个人金融业务部负责,企业网银由公司部负责,个人网银、电话银行由渠道部负责。而电子银行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涉及零售业务部门、发卡部门、技术部门和渠道部门,职能需要整合。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总行机构人员还能做到专职,但越往下层兼职情况越多,如市分行渠道部身兼市场部、科技部数职,电子银行管理员为技术人员兼职,而县支行有的是办公室兼职,有的是综合业务部兼职。笔者认为,在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起步初期可以暂时采取机构和人员兼职,但随着此项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必要在2~3年内自上而下成立专门的电子银行事业部,按岗位配齐人员,并实行电子银行条线专业损益核算。
电子银行事业部需要由业务人员、科技人员和营销人员共同组成,形成互补。如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由总行7个部门和4个分行的人员组成。要加强高级复合人才的培养。电子银行需要一批既掌握计算机、通信等相关技术知识,又对金融知识和 管理知识 有造诣的高级人才。因此,每年应做好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招收储备,为电子银行部门配备复合型专业人才。
3•3创新电子银行体系,紧紧追随技术发展
3•3•1着重发展潜力最大的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我国互联网市场潜力巨大。继200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而2000年中国网民只有2250万人,10年时间该数字增长了18倍。这也是盖茨预言不发展网上银行的银行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恐龙的原因。国际电信联盟数据显示,2011年1月全球手机用户超过50亿。2010年使用手机银行的网银用户比例上升35%,手机支付额超过220亿美元。而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8•42亿手机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77亿。
在消费时不用刷卡,直接掏出手机就可支付的方式在日后必将成为趋势,再加上庞大的手机用户群,毋庸置疑,手机银行将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金融脱媒将对银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公司通过发行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称之为企业金融脱媒。2010年中国移动斥资近400亿元入股浦发银行,通过子公司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中国移动称,参股浦发银行是为了做大公司移动支付业务、移动银行卡业务、移动转账业务,并以手机为载体推动B2C、C2C等电子商务的发展。2010年9月开始实施的手机实名制也将为移动运营商进军电子支付领域提供巨大的机遇。随着手机实名制与信用的捆绑,并逐步实现大额支付,个人交易金融脱媒的实现为期不远。
3•3•2同一产品要做出特色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已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产品,要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客户粘性,就要做出个性与特色。开发同一款产品,考虑到市场差异和客户最需要保护的东西,就会令客户感动,也会使企业成功。
3•3•3与时俱进,追随技术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是电子银行发展的主要手段,电子银行的立身之本就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追随先进技术的发展,开拓电子银行业务模式是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电子银行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人民银行在2010年就发文要求四大国有银行在2010年底开始发放智能芯片(IC)卡,其他股份制银行自2012年开始实施,自2015年起全面停止发放现有磁条格式的银行卡。因此,POS、ATM等自助机具和商易通等设备必须升级兼容智能芯片卡,若不捕捉科技信息,学习科技前沿知识,就会被动应对甚至被淘汰出局。
3•4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公众认知度做好年度宣传计划,以电视、广播、报纸、车身和网站等渠道为载体,开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渠道宣传,扩大受众面和受众全体,加深公众印象,形成电子银行产品广告系列,不断扩大电子银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打造邮政储蓄银行电子渠道品牌。通过网点宣传和营销,走入社区、学校和机关等团体,向个人和企业客户推介电子银行业务。
3•5健全营销机制,构建立体营销格局第一,建立专业营销队伍,丰富营销手段。对不同客户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确立以差别化产品和差异化服务为高端客户提供贵宾化服务,为中端客户提供特色服务,为低端客户提供便民服务的营销策略。
第二,以阵地营销、媒体营销、交互式营销、户外营销、广告招贴等方式,构建立体营销格局,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使电子银行产品深入人心。
第三,完善售后服务,做好市场培育。首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通过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唤醒睡眠客户,激活盲点客户,努力减少客户流失。第四,配备电子渠道客户经理,对客户服务指定专人负责,提供客户随叫随到的跟进式服务,妥善解决客户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与客户的紧密接触,贴近用户,查找问题,改进产品,完善功能,树立品牌,培育市场。第五,对新开立账户的个人和企业客户,以及前来网点办理业务的非电子银行客户,前台人员在为其办理业务时,应同步开通电话银行或网上银行;对已注册电子银行的客户,网点业务人员应主动引导客户通过电子渠道办理非现金业务,提高电子渠道交易量。
3•6防微杜渐,严控风险第一,总行层面把好技术关。电子渠道是随科技发展而建立的新型渠道,而网络攻击、手机病毒也层出不穷。因此,需要做好电子渠道软硬件的防护工作,防止产生技术漏洞。第二,控制内部操作风险,以强调制度的贯彻落实为着力点,认真组织相关业务人员系统学习各项 规章制度 ,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进一步加强日常检查机制,规范业务行为,杜绝违规操作。
有关电子银行业务的作用论文推荐:
1. 电子银行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2. 有关商业电子银行渠道论文
3. 银行管理论文:探析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
4. 浅谈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参考
5. 浅谈银行会计研究的论文
6. 浅论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论文
7.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参考
郁闷。我是去年毕业的大学生。我也是在邮政工作。怎么就没有发现论文无从下手呢。真的不理解你,你虽然读的是财务,然后在邮政工作,那邮政储蓄还是有好多好多的东西涉及到财务的啊!所以看了你的问题,真的让人郁闷的不得了!论文虽然来自于你的实践。但是其中的主旨是需要你个人去领悟的。不能只看表面的!唉。。。。郁闷!
管计算机和设备,很好的部门,有很多诱饵。最好的是行政,审核,福利,企划。
渠道与科技部有很多职能,例如银行渠道建设: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的建设等,此外,渠道与科技部还负责银行采购相关软硬件的技术支持。银行嘛,特别是渠道部这种在集采时有一定决策权的部门,做甲方的时候很多,所以么,日子还是很好过的。
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摘 要:我国邮政储蓄目前已成为第六大金融机构,但受到金融界的广泛批评。这些批评根源于邮政储蓄独特的制度安排,因而这种制度安排的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揭示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的内在逻辑,部分回答这种引起广泛批评的制度安排原因,指出这种制度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演变方向。本文的结论是目前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秉承着过去,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只有邮政储蓄制度供给者利益兼顾,未来邮政储蓄制度的帕累托改进才能实现。关键词: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一、前言我国邮政储蓄自1986年开办以来,发展迅速。……。如此复杂的制度安排是如何形成、变化、发展的呢?二、邮政储蓄的制度分析框架……三、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变迁(一)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变迁的路径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1)1986——1989年存款缴存制。这个时期的制度安排是①邮政储蓄业务由邮电部统一管理。②邮政机构吸收的储蓄存款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全部缴存人民银行统一使用。③邮政机构对储户支付的利息,由人民银行按实际支付数定期拨付;邮政机构缴入人民银行的储蓄存款,不再计算利息。办理邮政储蓄业务所需的备用金,由当地人民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每年核定后预拨给邮政机构,不计收利息。人民银行根据邮局缴存的储蓄存款按月累计日平均余额付给‰的手续费,由开户银行每月结计,按季付款,手续费率暂定三年不变。④邮政储蓄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2)1989——2003存款转存制。为有利于邮政储蓄长期稳定发展和加强人民银行、邮电部门内部的核算与管理,将邮电部门办理邮政储蓄向人民银行缴存存款的业务关系改变为转存款关系,即邮政储蓄由邮电部门自办,邮电部门在人民银行开立活期存款帐户和长期存款帐户,吸收的储蓄存款转存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按照邮电部门在人民银行存款帐户余额的累计积数对邮电部门支付转存款的利息和保值储蓄贴息,活期存款帐户的存款按活期储蓄存款利率每年计付一次;长期存款帐户的存款按年利率计息,每季末计付一次。如遇国家统一调整利率,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亦作相应调整。保值储蓄贴补利息,仍由人民银行按实支付。停止支付邮政储蓄手续费和提供备用金;储户的存款利息由邮电部门支付;邮电部门获得的利差即为经营收入。1997年 12月 21日将长期与活期存款两类帐户合并,实行资金转存统一帐户制,统一按季计息。(3)2003年8月至今存款自主运用制。2003 年9月人民银行推出了关于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初步方案。方案采取了新老资金划断的方式,以 2003月8月1日为界,以后新增加的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的部分,执行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利率,这部分存款还可以由邮政储汇局自主运用,利率由市场决定。运用的途径包括: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债券买卖、依程序申请成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承销团成员、与中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办理大额协议存款、与政策性银行合作开展部分中间业务。8 月 1日以前的老转存款由人民银行暂按现行转存款利率 计息。(二)邮政储蓄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年中国经济体制已经偏离制度均衡点,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也面临制度变迁的压力。退一步说,假设当时金融制度是均衡的,当金融制度的外部制度环境发生变化时,金融制度均衡也不能保持下去。因为一项制度变迁会提出另一项制度变迁的要求,最终整个制度系统会发生变化。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改变,197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环境也发生变化。对1986——1989年邮政储蓄制度安排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有:第一,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社会闲散资金日益增多,需要更多的金融中介积聚资金,支持生产发展如表一。在1978年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投融资体制是以财政为主,银行为辅,一家银行包揽天下,纵向而非横向分配资金的体制。经济资源集中在国家手中,国家既是储蓄者又是投资者,居民储蓄很少,是单纯的消费者。在这种环境下,银行成为财政出纳,金融体制与当时经济环境相适应。1978年以后,国家手中的经济资源相对减少,居民相对增多,储蓄者和投资者分离,原有的大一统的金融体制不在适应需要,需要更多的将储蓄和投资联系起来的金融中介。表一 1978——1989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年份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中国人民银行恢复和增加了一些金融中介,但仍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中介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1980年代以来国家银行的机构和人员的扩张来看实体经济对金融中介的需求力度。1981年国家银行年末机构总数47251个,年末职工数685483人,1986年国家银行年末机构总数67626个,年末职工数1006808人,5年内分别增长和倍,如表二。表二 1981——2000年国家银行年末机构总数和年末职工数年份 1990年末机构总数(个) 47251 48925 49687 53898 58364 67626 79619 98076 94563 116947年末职工数(人) 685483 704077 732499 847000 924828 1006808 1122404 1204009 1343310 1421724年份 2000年末机构总数(个) 123356 120622 138862 151985 160142 157365 158395 148847 140270 125449年末职工数(人) 1499823 1617430 1769196 1876285 1922984 1919739 1932632 1908604 1818045 1717121资料来源:历年中国金融年鉴(3)资金融通困难,资金紧张。1978年各项存款-各项贷款为亿元,1986年各项存款-各项贷款为亿元,增长倍。如表三表三 1978——1989年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运用(亿元)年份 各项存款 各项贷款 1850 各项存款-各项贷款 -729 年份 各项存款 6517 各项贷款 各项存款-各项贷款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金融年鉴(4)对金融中介的巨大需求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对金融中介的供给,各阶层的初始条件不同,拥有的资源禀赋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金融中介。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相关部门、民间个人或组织等办的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这其中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有直接金融中介也有间接金融中介等。邮电机构也具有办理金融的资源优势:至1986年拥有遍布全国城乡的53000个邮电局、所,拥有遍及城乡400万公里投递路线的10多万投递人员,有四通八达的电信网路,可以利用其他邮电业务发展邮政储蓄,有办理金融业务的历史等。但是在金融中介供给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是一个垄断者,掌握着金融中介供给的审批许可权,任何不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中介都属于非法的金融机构,邮电机构要经营金融业务必须和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利用邮电机构的网络经营金融业务所耗费的成本要大大小于单独成立一家金融机构所耗费的成本,双方的合作会带来双赢的局面。在潜在利润的激励下,中国人民银行和邮电部形成第一行动集团,由于两者都属于国务院下属的政府机构,国务院是重大决策的最后裁定者,国务院作为第二行动集团帮助第一行动集团获得潜在利润。接下来的问题是两者如何分割潜在利润,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中介供给市场处于强势地位,利润的分配向中国人民银行倾斜。表现在第一,邮电机构只有吸收存款权,而没有资金运用权。1978——1989年国家银行信贷资金的贷款一直大于存款如表三,资金运用权是稀缺资源,中国人民银行将资金运用权抓在手里。第二,沿袭了1950年代初的做法,邮政储蓄定位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代办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根据邮政储蓄的绩效决定其去留。作为补偿,邮政储蓄由邮电部统一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邮政机构一定的手续费。对邮电部来说,这种制度安排是合算的,因为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远大于邮电机构吸储的实际费用,邮政储蓄的开展均摊了邮电机构的固定成本,发挥了邮电机构的规模效应。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邮电部达成的制度安排为以后邮政储蓄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这种安排达到了双赢的结果。1989年邮政储蓄拥有网点15609个,储户7451万户,业务人员37970人,存款余额亿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18倍,在1985——1989年的通货膨胀中,邮政储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基础货币起到了紧缩通货的作用如表四。但是这种安排的期限是短暂的,表现在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给邮电机构的手续费率暂定三年不变。这种制度装置隐含着双方三年后要重新协商。由于金融中介仍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中介的需求如表二,资金仍然紧张如表三,通货膨胀压力大如表四,中国人民银行面对资金的需求压力没有得到缓解。这种压力反映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财政借款、银行信贷和现金发行的居高不下。1987——1989年间,中国人民银行的预算借款/资产总额为13%,12%,12%,银行贷款/资产总额为72%,73%,73%左右,发行货币/负债总额为40%,48%,43%。中国人民银行仍能从邮政储蓄中获得潜在利润。另一方面,存款缴存制不利于邮政储蓄的长期发展,1988年邮政储蓄拥有11702万户,1989年拥有7451万户,下降了4251万户,为有利于邮政储蓄长期稳定发展和加强人民银行、邮电部门内部的核算与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和邮电部1989年达成协议,邮政储蓄由邮电部门自办,将邮电部门办理邮政储蓄向人民银行缴存存款的业务关系改变为转存款关系,中国人民银行按照邮电部门在人民银行存款帐户余额的累计积数对邮电部门支付转存款的利息。表四 1978——200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年份 199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2 106 106 年份 200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9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41986年和1989年的两个制度安排为邮政储蓄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充分表现在邮政储蓄的网点、储户总量、存款规模、银行卡发行量和储蓄市场占有率方面。邮政储蓄收益呈现规模递增的态势。但是19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的收益成本发生了逆转。第一,金融中介的规模在收缩,1996年国家银行年末机构总数达到160142个,2000年下降到125449个,减少了31916个如表二。金融中介在总量上显示出供给大于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借助于邮政机构吸储的动力减弱。第二,金融中介的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资金存在部分闲置,1995各项存款余额首次超过各项贷款余额亿元,2003年各项存款余额超过各项贷款余额亿元,如表五。表五 1990——2003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亿元)年份 1996各项存款 18079 23468 29627 存款-贷款 年份 2003各项存款 存款-贷款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金融年鉴第三,出现通货紧缩。1997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2003年为如表四。第四,邮政储蓄制度与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相抵触,大大减小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增加货币发行,但邮政储蓄把增加的基础货币送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2001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分析》的报告中指出,“1998年以来,邮政储蓄保持了年平均增长约20%的快速增长势头。由于邮政储蓄是全额转存中央银行的,邮政储蓄增加越多,基础货币来源就会越多,但在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狭窄,无法及时用出去的情况下,就会造成邮政储蓄增加越多,中央银行被动紧缩力度越强的政策效果。”第五,随着邮政储蓄规模的扩大,其对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更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加强监管,但1989年的制度安排规定了邮政储蓄由邮电部门自办,而且邮政储蓄业务和邮政业务的会计帐务不是分立的,中国人民银行难以对邮政储蓄进行有效监管。中国人民银行认识到如果能够改变1989年的制度安排,至少会减少自身的损失。但是1997年后的制度调整却不利于中国人民银行。表现在第一,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邮电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通过协商,提出了邮政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即把邮政金融部门改组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金融法人实体。1999年国务院已原则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关于改革邮政储蓄、汇兑管理体制的意见,但随后不了了之。第二,当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利率大幅度下调时,邮政储蓄转存款名义利率呈现出“刚性”,居高不下,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年利率和邮政储蓄转存款实际利率倒挂,邮政储蓄转存中国人民银行越多,中国人民银行损失越大如表六。究其原因,我们推测可能是邮政部游说国务院的结表六 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时间 居民年存款利率 邮政储蓄转存款名义利率 邮政储蓄年转存款实际利率 邮政储蓄名义利差 邮政储蓄实际利差 商业银行准备金年利率 央行再贷款年利率 央行再贷款年利率-邮政储蓄转存款年实际利率 注:邮政储蓄转存款名义利率按季计算,将其按复利计算可得出邮政储蓄年转存款实际利率。资料来源:历年中国金融年鉴。果。自从邮政储蓄开办以来,邮政机构成为1986、1989年银邮协议的既得利益者,由于邮政储蓄制度供给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邮政机构力图维持现有的制度安排,为此需要寻求上级政府部门的政治支持。1999年邮政和电信分拆,全国邮政亏损179亿元,负债95亿元,在建项目资金缺口210亿元。国家推出“8531”计划,从1999年起每年分别向邮政补贴80亿元、50亿元、30亿元、10亿元,邮政部提出“三年扭亏,五年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计划(蔡友才,2003)。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上承担了本应由财政承担的补贴。但是这种损失的承担是有时间限制的,更为重要的是,在1989年的银邮协议中,中国人民银行埋下了一个制度装置,即“如遇国家统一调整利率,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亦作相应调整。”但转存款利率调到什么水平双方当时并没有一致的协议,从而扣住了邮政部的命门。三年以后,即200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启动这个装置,解决了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年利率与邮政储蓄转存款实际利率倒挂问题,同时放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渠道,邮政储蓄步入自主运用资金阶段。四、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安排未来的走向参考文献(按照附件2要求) 〔1〕 李玮,2000:《对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的审视与思考》,《金融研究》第10期。〔2〕 汪洋. 邮政储蓄、政策性金融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J] . 当代财经,2004,(5)〔3〕 杜惠芬. 邮政储蓄制度下货币乘数的漏损效应分析 [J] . 财贸经济, 2004,(4)〔4〕 蔡友才.“第五大金融机构”何去何从——我国邮政储蓄体制问题实证研究[J] . 经营管理者, 2003,(5)〔5〕 唐成.中国的政策性金融和邮政储蓄的关系的研究 [J] . 经济研究, 2002,(11)Theory Analyses of China Postal Savings Institutional ChangePanchaoshun Chengkun(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Abstract: While china postal savings system becomes the sixth financial organization ,it suffers widely criticized .These criticism originate from speci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postal savings , so it becomes one of focus people’s concerning . This paper indicates the logic in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postal savings ,partly answers the reason of this arrangement, points out its unstability and studies its paper draws following conclusion that the pres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postal savings evolve the past inevitably ,the parato’s improvement of postal savings institution can be realized in the future only when its supplier’s benefits are taken care : china postal savings ; institutional change ;path dependence
书写中国邮政论文参考文献需按如下步骤。1、打开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2、搜索中国邮政的相关论文。3、选择合适的论文。4、导出文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