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要求的就怎么签,要书面签的会多一些。如果不签,肯定发表不了。
直接去中国科学杂志社的网站上,在线投稿。点击右上角,在线投稿。进入后选择身份,注册,进入投稿程序。
《科学通报》设有点评、进展、评述、前沿、论文、快讯、论坛、争鸣、动态和书评等栏目。《科学通报》刊登全学科论文,论文偏重与前沿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个领域,偏重刊登综述型论文。《中国科学》 有《中国科学 数学》《中国科学 化学》《中国科学 天文学 物理学 力学》《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等。每个专辑刊登本学科论文,偏重刊登研究型论文。期刊的影响力,参考各个期刊评价系统。《科学通报》《中国科学》系列中国科学院期刊,都是国内一流期刊,至于谁更牛,没有绝对的。以上投稿可以参考,
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国发[1999]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199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的规定》(国发[1993]21号),对于规范和加强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的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政府机构的变化,有些条款已不再适用。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现对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的制发,收缴和管理规定如下: 一、 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为圆形、中央刊国徽和五角星。 二、 国务院的印章,直径6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国务院自制。 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各部委的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国务院制发。 四、 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印章,正部级单位的直径5厘米,副部级单位的直径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国务院制发。 五、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印章,正部级单位的直径5厘米,副部级单位的直径厘米,经国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认定具有行政职能的单位的印章中央刊国徽,没有行政职能的单位的印章中央刊五角星,国徽或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国务院制发。 六、 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的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国务院制发。 七、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印章,直径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国务院制发。 八、 国务院部委的外事司(局)的印章,直径 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国务院制发。国务院部门的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法定名称中冠"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国家"的单位的印章,直径 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国务院制发。 九、 自治州、市、县级(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下同)和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径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发。 十、 地区(盟)行政公署的印章,直径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发。 十一、 乡(镇)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径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发。 十二、 驻国外的大使馆、领事馆的印章,直径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外交部制发。 十三、 国家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或直属单位的印章,直径不得大于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或者名称前段自左而右环形、后段自左而右横排,分别由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制发。 十四、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直径不得大于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制发办法由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十五、 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所刊名称,应为法定名称。如名称字数过多不易刻制,可以采用规范化简称。地区(盟)行政公署的印章,冠省(自治区)的名称。自治州、市、县级人民政府的印章,不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印章冠市的名称,乡(镇)人民政府的印章,冠县级行政区的名称。 十六、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人民政府的印章,可以并刊汉字和相应的民族文字。 十七、 印章所刊汉字,应当使用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字体为宋体。 十八、 印章的质料,由制发机关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十九、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制文件时使用的套印印章、印模,其规格、式样与正式印章等同,由国务院制发。 二十、 国务院有关部委外事用的火漆印,直径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国务院制发。 二十一、 国务院的钢印,直径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由国务院自制。 地方外事机构,驻外使领馆钢印的规格、式样,由外交部制定。 其他需要使用钢印的单位,其钢印直径不得大于厘米,不得小于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形,报经其印章制发机关批准后刻制。 二十二、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其他专用印章(包括经济合同章、财务专用章等),在名称、式样上应与单位正式印章有所区别,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后可以刻制。 二十三、印章制发机关应规范和加强印章制发的管理,严格办理程序和审批手续。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刻制印章,应到当地公安机关指定的单位刻制。 二十四、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如因单位撤销、名称改变或换用新印章而停止使用时,应及时送交印章制发机关封存或销毁,或者按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的规定处理。 二十五、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必须建立健全印章管理制度,加强用章管理,严格审批手续。未经本单位领导批准,不得擅自使用单位印章。 二十六、对伪造印章或使用伪造印章者,要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查处。如发现伪造印章或使用伪造印章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印章所刊名称单位举报。具体的印章社会治安管理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二十七、过去有关印章管理的规定,如有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核心期刊没有省级之分
《中州学刊》是河南省社科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科类学术理论期刊。1979年创办时名为《学术研究辑刊》,1981年更名《中州学刊》,1982年改为双月刊,正式交邮局向国内发行;1984年第1期起由河南省社科院主办,对国内外公开发行。1996年第1期起,每期由128页改为144页,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由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电子出版物编辑部出版并向世界发行。2005年页码改为258页。《中州学刊》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提倡原创、打造精品”为办刊理念,广集百家睿智,编发精品力作,弘扬中原文化,服务改革开放。曾先后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社科类优秀期刊、一级期刊、二十佳期刊。《中州学刊》是国际学术交流期刊,是中原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发行范围遍及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远及东南亚、欧美等地。中州学刊杂志社目前设有编务室、第一编辑室、第二编辑室、第三编辑室。现在工作人员10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含省优秀专家1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中州学刊》主编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任。 跨世纪杂志社成立于1993年,隶属文学研究所。2000年,跨世纪杂志社从文学所分离。2007年10月,社科院机构改革,跨世纪杂志社被定为社科院直属独立的正处级部门。杂志社下设编务室、编辑一室、编辑二室。跨世纪杂志社主要工作任务是编辑出版社科类文化期刊《跨世纪》。1993年3月《跨世纪》期刊正式创刊,刊期为月刊。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2004年《跨世纪》期刊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成立16年以来,杂志社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主旋律,秉承“传承文心,博采时华,至情至纯,透悟人生”的办刊宗旨,坚持“经典、时尚、现代”的办刊特点,以健康向上的内容,博得读者欢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中州学刊是c刊
中州学刊是c刊,《中州学刊》的学术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一般C刊有两个概念一个是CSSCI的缩写,另外一个概念就是各单位自己,根据省里的文件和结合自己单位的需求进行筛选归类分为A、B、C类。
《中州学刊》创刊于1979年,是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国际学术交流期刊。
据2011年1月14日《中州学刊》杂志显示,《中州学刊》编委会拥有编委6人。
据2018年8月1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州学刊》共出版文献10627篇、总被下载2749168次、总被引5905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8年8月1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州学刊》载文量为6410篇、被引量为29674次、下载量为402022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
《科学启蒙》 《少年科学》我也定!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荣誉总主编:周光召 总主编:朱作言科学通报主编夏建白办刊宗旨:力求及时快速地报道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的、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要求文章的可读性强, 能在一个比较宽泛的学术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SCI核心期刊, 05年影响因子为,同时也被国内外的众多重要科技信息系统收录,如CA等.刊物特点:1) 审稿在主编、正副执行主编的组织和特邀编辑的协助下开展,速度快,权威性强,评判准确,且具有多方监督机制。2) 半月刊,全年24期,发表文章 500余篇。3) 设有10个栏目: 点评、进展、评述、前沿、论文、快讯、论坛、争鸣、动态、书讯中国科学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论文产出量不断增加,《中国科学》的出版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已发展成为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科学与天文学等学科领域的中英文版系列刊物。《中国科学A辑:数学》主编: 杨 乐·是SCI核心中唯一的一个中国数学期刊·中英文版均为月刊·英文版与Springer合作出版,向全世界发行《中国科学》的数学分册,主要报道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统计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并有中英文两个版本。发表过例如陈景润院士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等一系列重要的高水平论文。《中国科学B辑:化学》主编:黎乐民·中英文版均为双月刊·英文版由 Springer 出版公司负责全球发行·英文版被SCI核心, CA, EI等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学》的化学分册,主要报道化学学科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具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并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主编:王大成·最早进入SCI核心收录的中国生命科学期刊·英文版由德国Springer出版社负责向全球公开发行,可登录www springerlink com查看全文·英文版被 SCI核心, MEDLINE, CA, 俄罗斯文摘杂志等收录。《中国科学》的化学分册,主要报道化学学科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具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并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主编:孙枢·英文版被SCI核心收录·05年SCI最新影响因子为·中英文版均为月刊·英文版与Springer合作出版,向全世界发行《中国科学》的地学分册,主要报道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气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并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主编:严陆光·中英文版均为双月刊。·英文版与德国Springer出版社合作出版, 向全球公开发行。·英文版被 SCI核心、 EI等收录《中国科学》技术分册,主要报道材料、机械、工程热物理、水利、空间科学、航空、土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电工、电机、建筑、工程力学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重要意义的创新性成果,并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主编:李未·编委会由享誉国内外的40位专家组成·现中英文版均为双月刊·英文版与德国Springer出版社合作出版,向全球公开发行·英文版被SCI, 数学评论(MR)等收录《中国科学》的信息科学分册,主要报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并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天文学》主编:王鼎盛·英文版被SCI核心收录·英文版与Springer合作出版,向全世界发行《中国科学》的物理学、力学 、天文学分册,主要报道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物理和声学,理论物理、粒子物理、核物理、核技术、加速器和探测器、等离子体物理;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生物力学;天体物理、天体力学、天体测量、天文技术和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并有中英文两个版本。
《奥秘画报》不只是画而已,科学杂志中文版《科学美国人》强力推荐!
科技类的杂志主要有:
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
因为他属于个人的著作。加盖公章仅仅局限于单位上报的材料。稿件署名作者应为合法著作权人,文责自负,作者排序以原稿为准。来稿请附作者单位推荐信或在文字稿上加盖单位公章,注明单位对稿件的审评意见。
公章。公章是指机关、团体、企业单位使用的印章,由于公安部对办理刻制印章的手续未作统一规定,所以各地公安机关对刻制印章手续的规定有所不同,根据刻制印章的种类不同,手续也不一样。任何单位公章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领导批准制度即每次使用单位公章都必须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批准同意,若单位法定代表人外出或因其他重要任务不能批准使用,也必须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授权副职等合适人员批准使用。
你可以问杂志社需要盖哪些章,然后你可以问问你直属上司,你要问清楚,因为有些是不能给你盖的。应该是需要公司公章。
1959~1966年1959年1月1日,《科学报》创刊(对开周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科学报”报名。1959年初,《科学报》创刊后不久,即召开了首次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报通讯员大会。中国科学院秘书长杜润生代表院党组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科学报》创刊后的几年内曾反复停刊复刊。到1962年11月12日第二次复刊后去掉了“内部资料”的字样。“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作为中国科学院喉舌的《科学报》也和全国许多报纸一样停办。1966年8月13日,编辑部在当日出版的《科学报》上发表《告读者》:本报自即日起,暂时停止出版。1979~1988年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被迫停刊了12年之久的《科学报》于1979年11月2日复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昌代表中科院党组,以《春风吹又生》为题撰写了《科学报》复刊词。1979年12月,《科学报》首次采取院内公开招聘,从应聘的30多人中经考试调入5人。到1980年底,形成了由14名专职编采人员组成的基本队伍。1981年1月,《科学报》在北京第一次召开记者会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克实代表院党组到会讲话,特别赞赏报社设兼职记者的做法。1982年8月,《科学报》在国内首家刊发本报记者高景泰和宋世绵独家采写的有关中年知识分子蒋筑英事迹的长篇通讯《献身祖国光学事业的忠诚战士》,在国内引起震动。此后引发各新闻媒体连续报道,引起中央领导关注并批示,蒋筑英成为新时期中年知识分子的一代楷模。1984年1月,《科学报》由复刊后的4开8版小报改回对开大报,每周一期。1984年5月,《科学报》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前夕,编辑部在征得有关中科院分院的同意和支持下,决定在华东、中南、西北、东北地区设记者站。《科学报》1985年开始在国内公开发行,由北京邮局承担国内发行业务,当年征订份数近5万份。1986年4月,《科学报》围绕长江三峡工程开展讨论,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为推进我国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进程,调动和发挥科学家在国家建设中的咨询、参谋作用产生了积极效果。1986年5月7日,中国科学院下达[科学报字0447号]文件,要求未建记者站的分院“应积极筹备,尽早建立记者站”。截至1987年底,《科学报》已在中科院各分院和京外直属研究所建立起记者站18个,拥有记者站专职记者23名、兼职记者40名、特约记者28名、通讯员近500名,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有较好素质的通联队伍。1987年1月,《科学报》由周一刊改为周二刊。由主要在国内发行扩展为向国外发行(国外刊号为D995)。《科学报》紧紧依靠中国最大的科学群体——中国科学院这个强大后盾办报,特别强调科技报道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1987年,新华社记者李希光在北京对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大会的科学家的调查表明,80%的中国科学家认为在中国各家新闻媒介中,《科学报》的科技新闻报道最可信。1988年,科学报社创办国内首家科技新闻业务杂志《科技新闻通讯》,在长春编辑、出版、发行。1989年改由中国科学报社与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合办。1990年移回北京编辑发行,更名《科技新闻与写作》。1989~1998年1989年1月,经新闻出版署批准,《科学报》更名为《中国科学报》。1989年11月23日,报社激光照排筹备工作完成。1990年,《中国科学报》率先开展了科技体制改革探讨的专题讨论,在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引起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的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都作了报道。经经贸部批准,1991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报社在厦门举办海峡两岸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国内各部委600余项科技合作项目参加洽谈,引资2200万美元。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科学报》从1993年1月起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1993年初,《中国科学报》揭露李富斌剽窃论文事件引发的科界打假报道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报道与随之开展的科学道德专题讨论被两院院士评为1993年十大科技新闻之一。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科学报·海外版》于1993年7月1开始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海外版汉字印刷,每月一期对开8版,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对外宣传领导小组主办。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国在国外的留学人员、访问学者、华裔科学家及华裔企业家,发行范围涵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在美国就有700多家大学图书馆有该报供读者阅览。1993年下半年,《中国科学报》率先开展“如何看待科技人员上山下海”的讨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报道这一讨论的进展情况,并选播讨论文章。如何看待成果鉴定,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评价体系,科学界对此看法不一致。从1993年11月12日起,《中国科学报》在一版开辟专栏开展关于“成果评审和鉴定”的讨论,首先发表了学部委员何祚庥的文章,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均予播发,新华社也发了通稿。1994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文,向全国推荐订阅《中国科学报》。该文说“《中国科学报》是一份在我国科技界颇有影响的国内外公开发行报纸。它在宣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报道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动态、弘扬老科学家治学经验和奉献精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广大科技和教育界读者的欢迎和喜爱”。1994年,《中国科学报》开辟了《维护科学尊严》专栏,先后对邱氏鼠药、水变油、伪气功等进行揭露,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这年9月,《中国科学报》登报征询读者意见,95%的回信读者对本报的科学性表示满意;82%的读者对本报的导向性表示满意;79%的读者对本报的权威性表示满意。1994年10月开始,为庆祝《中国科学报》创刊35周年,有近百名我国科技部门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学校长和有关新闻单位的领导题词祝贺和鼓励。1995年6月23日,本报评论员文章《义不容辞地维护科学尊严》(黄安文撰稿,李士修改)荣获1994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1995年10月,《中国科学报》以《我国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为题展开讨论,一些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996年5月,《中国科学报》与美国《科学》杂志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科学报》开辟的《科学快讯》专栏中将这一世界著名科学杂志上的重要内容及时介绍给中国读者,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1996年6月~9月,钱伟长等60余位大学校长向全国联名推荐《中国科学报》。推荐信说:“在我国科技界,有一份在国内颇具影响但尚未被高校师生普遍认识的代表我国科技教育界水平的科技大报——《中国科学报》,她是我们担任校长工作的同志们最喜爱阅读的报纸之一。”1996年秋,美国《科学》杂志专门撰文介绍《中国科学报》反对伪科学的情况,高度评价《中国科学报》在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的斗争中所起到的作用。1997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批准对《中国科学报海外版》的属关系进行调整,由中科集团代管调整为隶属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学报海外版电子版》改为《中国科学报电子版》。1998年1月,《中国科学报》改版,由周三刊变为周四刊(后为周五刊),由原来每周12块版发展为每周28块版。1998年初,《中国科学报》与英国《自然》杂志建立合作关系。1998年4月,面向北京市民读者、引导市民科学生活的《科技新闻·生活周刊》推出,迅速成为北京报刊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刊物之一。1998年6月29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科学报》从1999年1月1日起更名为《科学时报》(日报,对开8~16版)。《科学时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办。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办《网络报》,由中国科学报社和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网络报》首刊暨中国信息化建设论坛1998年7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998年8月13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科坛文明天地》变更为《科学新闻》杂志,由双月刊变更为周刊(8开64版)。《科学新闻》杂志由中国科学报社和中科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1998年10月,第一届中共中国科学报社党委和纪委成立。1998年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报社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新闻传播中心。更名后的中国科学院新闻传播中心仍是中科院的事业单位,归口管理中科院新闻媒体。
中国科学报社应届毕业生招聘是事业编制。中国科学报社是中国科学院下属唯一新闻媒体单位。《中国科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是中国科技界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在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中国高端科学家群体中享有较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