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机械专业论文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题目如何拟定?题目的选择,关系着论文的成败,因此决定论文题目时,必须经过审慎的考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机械专业论文题目_机械论文题目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机械论文题目
1、自主导航农业机械避障路径规划
2、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研究
3、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4、三自由度机械臂式升降平台运动学建模及仿真
5、基于并联交错的起重机械节能装置设计研究
6、CNN和RNN融合法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机械剪切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研究进展
8、机械压力机滚滑复合导轨结构设计研究
9、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温升自动控制设计技术
10、基于无线传感的机械冲压机振动监测分析
11、基于GNSS的农业机械定位与姿态获取系统
12、一种冗余机械臂多目标轨迹优化 方法
13、基于湍流模型的高速螺旋槽机械密封稳态性能研究
14、基于多楔现象的微孔端面机械密封泄漏率分析及孔形设计
15、牵引变电站直流断路器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
16、方钢管混凝土柱卡扣机械连接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17、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18、机械法与机械-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膈肌组织单细胞悬液的比较
19、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20、腐蚀减薄对X80钢管机械损伤凹陷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影响
21、基于驻极体材料的机械天线式低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22、基于"J型锁芯"的机械锁芯结构创新分析
23、浅析我国烟草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4、液滴分析仪的机械结构设计
25、化工机械密封件损伤数值模拟及维修对策探讨
26、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反相热机械疲劳行为
27、浅谈机械数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8、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优化 措施 分析
29、基于STM32六自由度机械臂发展前景
30、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1、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综述
32、RFID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探究
33、试论船舶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4、探讨港口流动机械预防性维护保养
35、关于端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要点分析
36、关于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
37、现代机械制造及加工技术分析
38、论机械设计加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9、基于机械设计制造中零件毛坯选择的研究与应用
40、机械零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探析
41、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探讨
42、机械设备的环保性能分析
43、探究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44、机械制造过程的绿色制造技术应用研究
45、浅析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46、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分析
47、浅析机械设备焊接制作中注意事项与探讨
48、浅谈山西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发展现状
49、浅谈信息化教学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50、基于OBE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项目式教学改革研究
机械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新型机械设计方法研究
2、钢铁冶炼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及处理措施研究
3、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分析
4、浅谈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与应对措施
5、抛光介质对镁合金化学机械抛光的影响
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
7、试论物流机械设备使用管理
8、起重机械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
9、机械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式的有限元分析
10、齿轮加工技术发展动态
11、机电产品设计与腐蚀防护设计的关系
12、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应用分析
13、铜冶炼设备机械液压系统的污染与控制
14、柴油机齿轮室总成异响分析与改进
15、一种用于图书自动存取装置的设计
16、机械加工零件表面纹理缺陷检测技术与实践
17、圆柱齿轮的加工原理及误差分析
18、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与手段的探讨
19、基于OBE工程 教育 理念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
20、基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综合实践研究
21、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22、浅谈大直径渐开线斜齿轮的修整加工
23、机械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分析
24、机械构建的自动控制阀门探究
25、浅谈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
26、试析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7、某减速机齿轮崩齿失效分析
28、往复式压缩机能效优化分析
29、大型薄壁件多点定位的初始布局优化算法研究
30、轴向拉紧的圆弧端齿轴段扭转特性研究
31、平行轴渐开线变厚齿轮传动的几何设计与啮合特性分析
32、化工生产用减速机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33、强化工程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改革
34、机械优化设计理论方法研究综述
35、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
3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37、基于小波包和样本熵的齿轮故障特征提取
38、LDP型电动单梁起重机双向防坠落安全钩设计
39、自平衡自定位节能型多段水泵的研究
40、往复运动机构的能耗特点及加入空气弹簧后的节能控制方法
41、考虑粗糙度和固体颗粒效应的直齿轮跑合瞬态热弹流润滑分析
42、超大型起重机桥架整体加工工艺及装备
43、数控车间供电质量缺陷及对策
44、浅谈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45、基于弹流理论的深槽密封机制分析
46、管线球阀产品及监造质量控制概述
47、往复式压缩机组管线振动分析及改造
48、精制柴油泵机封泄漏原因浅析和改进措施
49、基于漂流提升区输送带优化改进
50、离心泵径向力预测方法研究
机械工程硕士论文题目
1、车载液压机械臂动态设计与研究
2、基于网络模型的复杂机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3、螺纹联接自动装配系统的研究
4、轴承压装仿真与试验以及液力变矩器导轮的热装配变形分析研究
5、硫系自润滑钢中原位自生金属硫化物自润滑相的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
6、基于电动气旋流的吸附器的开发和特性研究
7、动圈式比例电磁铁关键技术研究
8、箱式风机管道法兰的柔性制造系统
9、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优化设计及动态仿真研究
10、面向恶劣服役环境的工件抗缺陷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11、基于数字液压缸组的多浮力摆波能装置压力平衡研究
12、具有运动控制功能的电液比例阀控制器研究
13、微型轴承内圆磨削加工的质量监控系统研究
14、抗负载波动回转控制阀优化设计研究
15、气浮式无摩擦气缸静动态特性研究
16、模拟风力机载荷的电液加载装置的设计研究
17、用于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气泡泵性能实验研究
1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三乙醇胺硼酸酯水溶液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9、表面织构化固体润滑膜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
20、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参数优化
21、全电液式多路阀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22、开关液压源系统研究分析及其试验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23、飞轮储能系统电机与轴系设计
24、面向不完全数据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25、树木移植机液压系统的设计研究
26、新型双输出摆线减速器的设计与分析
27、基于ARM9架构的工业喷码机研究与实现
28、超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
29、考虑轴承影响的摆线针轮传动动力学研究
30、车辆传动装置供油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31、润滑油复合纳米粒子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32、高速气缸的缓冲结构研究
33、大长径比柔性对象自动送料关键技术研究
34、空间索杆铰接式伸展臂根部锁紧机构运动功能可靠性研究
35、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离心压缩机固定元件性能改进研究
36、并联RCM机构构型综合及典型机构运动学分析
37、多自由度气动人工肌肉机械手指结构设计及控制
38、闸板位置对闸阀内部气固两相流及磨损的影响
39、电液伺服阀试验台测控系统的设计
40、多盘制动器加压装置典型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
41、重型多级离心泵穿杠螺母拧紧装置的设计
42、气动增压阀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
43、小间隙下狭缝节流止推轴承特性研究
44、离心通风机的性能预测与叶片设计研究
45、基于有限元法的齿面修形设计
46、离心泵输送大颗粒时固液两相流场的数值计算
47、小流量工况下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分析
48、双粗糙齿面接触时的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49、工程专用自卸车车架疲劳寿命分析
50、倾斜式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装置的研究
2021机械专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 机械类学术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2021机械毕业实习报告例文5篇
★ 机械类科技论文范文(2)
★ 2021建筑类专业论文题目
景德镇陶瓷学院11自动化2班~孙丹
有病吧…冒充别人好玩是吧…
浅论应用CAD技术的现代机械设计 摘要:在机械设计中引入CAD技术,可以解决机械企业中重复性设计多、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难题,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机械设计;CAD技术 1 CAD技术的发展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和数值计算能力,辅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或产品的设计与分析,达到理想的目的,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一种技术。自1950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诞生以来,已广泛地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航空航天以及能源交通等领域,产品的设计效率飞速地提高。现已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和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集于一体。 产品设计是决定产品命运的研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产品的设计工作决定着产品75%的成本。目前,CAD系统已由最初的仅具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的CAD系统发展成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CAD系统(ICAD)(Intelligent CAD)。21世纪,ICAD技术将具备新的特征和发展方向,以提高新时代制造业对市场变化和小批量、多品种要求的迅速响应能力。 以智能CAD(ICAD)为代表的现代设计技术、智能活动是由设计专家系统完成。这种系统能够模拟某一领域内专家设计的过程,采用单一知识领域的符号推理技术,解决单一领域内的特定问题。该系统把人工智能技术和优化、有限元、计算机绘图等技术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使计算机参与方案决策、性能分析等常规设计过程,借助计算机的支持,设计效率有了大大地提高。 2 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优点 通过实际应用三维CAD系统软件,笔者体会到三维CAD系统软件比二维CAD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零件设计更加方便 使用三维CAD系统,可以装配环境中设计新零件,也可以利用相邻零件的位置及形状来设计新零件,既方便又快捷,避免了单独设计零件导致装配的失败。资源查找器中的零件回放还可以把零件造型的过程通过动画演示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装配零件更加直观 在装配过程中,资源查找器中的装配路径查找器记录了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若装配不正确即予以显示,另外,零件还可以隐藏,在隐藏了外部零件的时候,可清楚地看到内部的装配结构。整个机器装配模型完成后还能进行运动演示,对于有一定运动行程要求的,可检验行程是否达到要求,及时对设计进行更改,避免了产品生产后才发现需要修改甚至报废。 缩短了机械设计周期 采用三维CAD技术,机械设计时间缩短了近1/3,大幅度地提高了设计和生产效率。在用三维CAD系统进行新机械的开发设计时,只需对其中部分零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和制造,而大部分零部件的设计都将继承以往的信息,使机械设计的效率提高了3~5倍。同时,三维CAD系统具有高度变型设计能力,能够通过快速重构,得到一种全新的机械产品。 提高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 由于机械产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同时采用CAD CIMS组织生产,机械产品设计有了新发展。三维CAD技术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如优化、有限元受力分析、产品的虚拟设计、运动方针和优化设计等,保证了产品的设计质量。同时,大型企业数控加工手段完善,再采用CAD/CAPP/CAM进行机械零件加工,一致性很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3 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零件与装配图的实体生成 零件的实体建模。CAD的三维建模方法有三种,即线框模型、表面模型和实体模型。在许多具有实体建模功能的CAD软件中,都有一些基本体系。如在AutoCAD的三维实体造型模块中,系统提供了六种基本体系,即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环状体和楔形体。对简单的零件,可通过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将其分解成若干基本体,对基本体进行三维实体造型,之后再对其进行交、并、差等布尔运算,便可得出零件的三维实体模型。 对于有些复杂的零件,往往难以分解成若干个基本体,使组合或分解后产生的基本体过多,导致成型困难。所以,仅有基本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机器零件三维实体造型的要求。为此,可在二维几何元素构造中先定义零件的截面轮廓,然后在三维实体造型中通过拉伸或旋转得到新的“基本体”,进而通过交、并、差等得到所需要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 实体装配图的生成。在零件实体构造完成后,利用机器运动分析过程中的资料,在运动的某一位置,按各零件所在的坐标进行“装配”,这一过程可用CAD软件的三维编辑功能实现。 模具CAD/CAM的集成制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行业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从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从人工设计和制图到CAD/CAM/CAE,制造业正向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方向发展。同时,模具CAD/CAM技术、模具激光快速成型技术(RPM)等,几乎覆盖了整个现代制造技术。 一个完整的CAD/CAM软件系统是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的。如三维绘图、图形编辑、曲面造型、仿真模拟、数控加工、有限元分析、动态显示等。这些模块应以工程数据库为基础,进行统一管理,而实体造型是工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机械CAE软件的应用 机械CAE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工程数值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强度设计评价与寿命预估、动力学/运动学仿真等。CAD技术在解决造型问题后,才能由CAE解决设计的合理性、强度、刚度、寿命、材料、结构合理性、运动特性、干涉、碰撞问题和动态特性等。 4 CAD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图形交互技术 CAD软件是产品创新的工具,务求易学好用,得心应手。一个友好的、智能化的工作环境可以开拓设计师的思路,解放大脑,让他把精力集中到创造性的工作中。因此,智能化图标菜单、“拖放式”造型、动态导航器等一系列人性化的功能,为设计师提供了方便。此外,笔输入法草图识别、语言识别和特征手势建模等新技术也正在研究之中。 智能CAD技术 CAD/CAM系统应用逐步深入,逐渐提出智能化需求.设计是一个含有高度智能的人类创造性活动。智能CAD/CAM是发展的必然方向。智能设计在运用知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知识的设计仓库,及时准确地向设计师提供产品开发所需的知识和帮助,智能地支持设计人员,同时捕获和理解设计人员意图、自动检测失误,回答问题、提出建议方案等。并具有推理功能,使设计新手也能做出好的设计来,现代设计的核心是创新设计,人们正试图把创新技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应用到CAD技术中,用智能设计、智能制造系统去创造性指导解决新产品、新工程和新系统的设计制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工程和系统有创造性。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在CAD中已开始应用,设计人员在虚拟世界中创造新产品,可以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检查设计效果,可直接操作模拟对象,检验操作是否舒适、方便,及早发现产品结构空间布局中的干涉和运动机构的碰撞等问题,及早看到新产品的外形,从多方面评价所设计的产品.虚拟产品建模就是指建立产品虚拟原理或虚拟样机的过程.虚拟制造用虚拟原型取代物理原型进行加工、测试、仿真和分析,以评价其性能,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维护性和成本、外观等,基于虚拟样机的试验仿真分析,可以在真实产品制造之前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降低产品成本.虚拟制造、虚拟工厂、动态企业联盟将成为CAD技术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另外,随着协同技术、网络技术、概念设计面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设计理论和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利用基于网络的CAD/CAPP/CAM/PDM/ERP集成技术,实现真正的全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已成为机械设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森彬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2]荣涵锐.新编机械设计CAD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徐平,虚拟现实技术研究,文秘杂烩网 . [4]葛海霞,刘村.AutoCAD2004/2005辅助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5]秦志峰,齐月静,胡仁喜,等.AutoCAD2005机械设计及实例解析[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5.
简单的毕业设计有:
1、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结构设计。
2、AWC机架现场扩孔机设计 。
3、ZQ-100型钻杆动力钳背钳设计 。
4、带式输送机摩擦轮调偏装置设计。
5、封闭母线自然冷却的温度场分析 。
毕业论文有:
1、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总体方案及底座设计 。
2、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总体方案及立柱设计 。
3、膜片弹簧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
4、带式输送机说明书和总装图 。
浅析大工程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机械设计基础是近机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几年来,我们以培养大工程背景下学生创新设计能力为目标,以机械传动方案设计为主线,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工程意识薄弱,对机构及零部件认识不足我国高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学习经历都是连续的,都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在学习本课程中一般不安排参观和实习,对机械的了解只限于生活中接触的范围,还习惯于理性思维,缺少工程观念。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脱节。
2。教学内容应做相应调整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传统的课程,具有较多的经典内容,但近几十年来,机构学和机械设计方法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机构的综合和分析方面的应用已较为普遍。而我们在机构的设计方法这部分还主要以图解法为主,解析法通常作为自学内容。同时,教学内容应考虑教学的需要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的理论分析过多,实践应用较少的局面。
3。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需进一步改革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学时有限,教师一般常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讲授学习内容。一方面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造成对所学内容理解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处于主动,学生处于被动,所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实现了并重,但这些手段还不足以使学生真正的了解现实的工程实践以及具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4。实践环节学时偏少目前该门课程实践环节是4学时的实验和2周的课程设计,实践学时偏少,能开设的实验很有限,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应增加实践学时,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模型和实物,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周的课程设计由于题目都比较经典和单一,学生又普遍缺乏感性认识,所以课程设计普遍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达不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5。考核方式单一,不能突出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过于单一,期末考试成绩定终身是沿用至今的成绩评定制度,然而,它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水平,有的学生平时不学习,靠考前突击,仍然可以通过考试。因此,这种成绩评定制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加强工程教育,引入工程实例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在新的教学大纲中规定每章内容都要引入典型的与课程有关的工程实例,并增加了机械创新设计方法的内容。在授课中要以大工程为背景,以工程为主线,着力于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工程教育、自然科学教育融合在一起。要注重介绍利用工程基础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加强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
2。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调整思路是强调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且注重实际应用,根据实际需要引入反映有关机械设计发展的最新成果,介绍和生活、生产相关的新型机构和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力求反映发展前沿,拓宽知识面,增加课堂信息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传统的机械设计的所有环节完全都是由人工来完成,这极大影响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很难反映出科学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和更新。为此,在教学中逐渐增加了CAD技术的应用范围,先是实现图纸绘制的CAD化,然后逐渐实现设计过程的CAD化,通过这样的内容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加强,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采用了“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自我学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为:
(1)授课内容少而精根据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讲授理论时精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和记忆。同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避免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2)适当安排练习时间在每次课程中,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安排相应的练习,以巩固和加深所学习的内容。同时还应安排一些阶段性的综合练习,提高练习的综合程度,并对各种理论、方法的综合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重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学习的思维和方法,始终坚持把启发式教学方法放在首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新的设想。教师要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转换处提出新问题和新想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和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4)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机械设计基础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时,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和训练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在现场教学前,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参观一边讨论,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机构在机器中的应用以及本门课程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4。教学手段的改革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点都有一定的工程实际背景,即许多问题都来自工程实际,而对缺乏实践感性认识的学生难以讲清楚。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电子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使原来用传统授课方式难以表达清楚的部分形象化。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加深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有效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真正地接触工程实际,在授课时,还广泛采用现场教学的手段,将和现场结合紧密的内容安排到现场组织教学,使学生既能听,又能看,同时还能亲自感受到,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该门课程工程应用性极强这一特点和目前实践环节薄弱的不足,应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实践环节。
(1)加强实验室建设,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原有机械设计基础陈列室的基础上,补充一些新型的机构和典型机器模型及实物。与各工厂联系,收集各种典型失效的零部件,为学生认识各种失效零件的状况提供感性认识。改革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内容,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设轴系结构方案和机构运动方案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综合课堂所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组装并评价或测定轴系结构方案和机构传动系统方案,从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丰富实践内容,搞好课程设计应安排一定学时的生产现场参观,在讲解各种机构前让学生多接触机器实物,并以典型机器实物为例,进行讲解机构的传动原理和方案的设计。
课程设计是综合该课程以及先修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设计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在选题上要考虑学生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有侧重面。在设计之前,应先组织学生对该传动装置进行拆卸、安装和现场参现,使学生熟悉机械装置的基本构造,整体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结构、功能、装拆和调整;各个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特点。然后找出标准件与非标准件,明确传动装置布置形式与空间位置的关系,建立起一个立体的概念,避免出现照抄照搬式的设计,避免使设计与生产实际相互脱节的现象。
6。考核方式的改革
(1)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平时考核包含二部分内容,占总成绩的45%。一部分是出勤、学习表现、提问成绩、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这部分成绩占30%;另一部分是撰写科技论文成绩,占15%,在进行绪论课的教学时,通过放映一些机械方面的短片,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同时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即撰写有关机械发展方面的论文,要求学生要查阅一定数量的资料,并按照科技论文的格式进行书写,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利用资料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加大能力考核的力度期末考核包含二部分内容,占总成绩的55%。一部分是笔试考核部分,考核题目主要侧重于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且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加大分析题和说明题的比重,这部分成绩占45%;另一部分是创新作品制作成绩,所有学生都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进行小发明和小制作,这部分成绩占10%。通过这样的改革,使学生更加重视了每一个考核环节,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新教育形式下如何更好的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本文针对机械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实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新教育形式;机械设计;改革
党的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教育形式下,机械设计课程如何更好的实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在以机械学为主干学科的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专业从基础课向专业课学习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课题教学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设计基本技能。针对新形势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性及主动性,难以实现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2、课程练习主要是通过课后习题巩固课堂知识,练习内容单一,习题答案通过网络轻易获取,作业抄袭屡禁不止且越演越烈;
3、讲授的内容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范围,对于机械零部件的许多新发展未能及时给予介绍,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
二、改革思路
机械设计任课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及新的设计理念,针对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样化练习方式、满足新形势教学需求:
(一)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接触社会实际少,学与用是分离的,学习枯燥,厌学现象比较明显。很多学生在上学时没有树立专业思想,缺乏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定位,现在的学生即使选择学习机械专业,但是对机械行业缺乏最基本地认知、动手能力也偏弱。因此学习没有目标、缺乏动力,无法调动主观能动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实践,学、用结合。首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接触企业的生产实际,直观接触机械设备,了解机械的基本常识及增加对通用零、部件的感性认识,了解先进的加工技术。安排学生观看现代生产中常用一些仪器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录像,指导老师针对录像内容讲解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通用零、部件作用、主要特点和应用场合等。通过一些典型的企业经常碰到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理论知识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多种方案中分析出最优方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减少课程的枯燥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适合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贯彻基本教学内容,加强课外练习:在机械设计的课堂教学引入实践性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处于转型期的机械设计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机械工程的活动先是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对各种资料信息进行理解、综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筛选出最优方案,科学地解决机械实际工程问题。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观察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理论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还要求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绘图、计算、设计和创新,能够运用继承前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以素质教学为基本目标,贯彻“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共识。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课程练习则不应只是课后习题单一的练习模式。
1.改革题目的内容与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2.采用项目式实践模式,提出项目目标,不设定具体题目,不指定设计方法,不提供参考文献,由学生自行探索。
3.不注重学生对固定程式的遵循,看重学生对方法、路径的找寻过程;不注重成果的完成度,看重成果的创新性。
4.组织学生对课题、实践方法、选题思路、课题进度及课题的答辩。引导学生由被动实践向主动实践转变,被动实践在当前还是一个阶段一个层次的实践,不可能完全取消,不宜一概否定。主动实践是学习过程中高层次的实践,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5.吸引和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校、省、国家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参加竞赛的同学通过自主组织团队,根据题目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方案,完成加工、安装、调试,根据测试结果做出相应的修改。竞赛过程既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动手实践训练,又能起到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还活跃大学校园的科技活动氛围,通过竞赛掌握了设计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培养设计能力。
6.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作用,通过参加竞赛提高开放实验室的利用率,学生利用实验室完成一些小制作,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将科研融入教学中:
1.课程讲授以教材为主线,不局限于教材,各章节围绕现代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内容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优化设计,利用仿真技术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应用新的材料节约生产成本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缩短生产周期等。
2.创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齿轮是现代机械中应该最为广泛的一种机械传动零件,在设计和制造齿轮过程中,如果材料选择不当,齿轮会出现过早的损伤,甚至失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飞行器、矿山机械、车床、家用及办公机械等情况下齿轮材料的选择,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通过哪些热处理的方法改善材料的性能。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处理方法,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如何合理的选择材料。
3.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讨论与交流并对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理解重点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能力;使之朝有利于知识构建的方向发展,使知识构建更有效。
4.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和黑板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克服难点,习题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够举一反三、以点带面。
三、结论
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践,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促进教师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为培养更多更好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吴长忠,张清萍.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C].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7:513-515.
[2]杨文堤,郭毕佳,王振国,杨会霞.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探讨[J].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9:342-343.
[3]朱维兵.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2,31(7):253-254.
1项目管理在《机械设计基础》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概述
充分体现普适性。虽然工作页受众对象是职业教育学员,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考虑所有从事机械行业的在职工作人员及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因此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基本上照顾到了不同的求学者,适用面比较广泛。
2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作页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为宗旨,促进了学习过程的系统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笔者认为,有效的工作页应该由工作目标、工作准备、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总结等四个关键的要素组成。
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的作用是让学员明确在项目教学中工作的具体内容与目标,即让学员知道“要做什么事?通过做这件事能有何收获?”根据工作内容与目标的要求,学员可以初步制定工作计划,大致确定所需用的工具及操作资料。工作目标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描述,字数不多,但其意义重大。因为任务中的工作完全以此为中心展开,从而培养学员做个目标明确的工作者。
工作准备
工作准备主要包括工作分配、工具准备及相关知识准备三个内容。工作分配是指项目小组内工作分配情况,比如就“谁拿工具”“谁进行仪器操作”“谁负责记录”及“谁负责安全监督”等进行合理分工,让学员模拟进行班组分工,培养团队精神。工具准备是指让学员根据本项目工作内容与目标,分析涉及哪些工具的使用,领用哪些工具与设备,才能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模拟企业“工具的计划与领取”环节。相关知识准备是指对完成本项目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重新复习与巩固,相当于“理论工作页”,可以在理论授课前预先完成。
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工作页的主体部分,需用相当篇幅详细记录工作过程、相关数据及工作中出现的故障诊断分析。要注意突出工作页对学员实操过程的指导作用,要将工作过程的关键步骤具体标明,以达到只要学员依据工作页便可基本独立完成整个工作过程操作的效果。为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创造自学的条件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这一阶段工作应该完全覆盖整个工作任务的所有操作与分析诊断环节。其中相关任务完成后,实操场地的整理和清洁要逐步按照质量管理的5S管理理念———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及素养的标准规范执行。通过本环节达到提升学员的整体素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创造性的思维与严谨的科学精神等工作效果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让学员总结自己在完成本项目工作任务之后获得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技能,有哪些体会及经验教训,是否达到了预先制定的工作目标。这样做,可以让学员养成事后总结的习惯,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员的自我批评、自我评定、自我完善等品质,同时作为对学员进行发展性评价的一个依据。由此,笔者认为,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是一项充满智慧与内涵的工程,在应用与研究工作页时,必须抓住上述四个关键要素,才能较好地发挥工作页固有的作用,才能使项目管理这一教学模式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否则有趋于形式之嫌。
3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思路
明确工作页的发展脉络、典型案例及重要典籍,用《机基》及相关课改先进理论为指导,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明晰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及工作页为教学载体的教学特点。
分析工作页的内涵意蕴,通过课题的启动和实施总结当前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的“死板、晦涩、难懂”为突破口,找准研究的有效途径,并找寻项目管理与工作页相对应的关系,研究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学员分组实施,覆盖整个专业基础课。
分析总结工作页开发与研究的应用情况及使用效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构建工作页的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吸收、借鉴其他省市县的有关研究成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于职业教育的专业基础教学模式。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专家咨询与论证法。
问卷调查法。
座谈研究法。
参观企业与观察生活法。
行动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4总结
我能行——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论文。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基础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根据当下我国在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并实际举例这些方案该如何运用与机械设计,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学生个人技术能力的提高,希望本文能给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课程在工科类大学中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类课程,该课程强调了培养学生的个人操作能力,并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作用极大。因此机械设计课是工科学生的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均可以在该课程中得以提高。但是,在当今我国的机械课程教学当中,仍存在有不少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是让机械设计课程更上一层楼的关键。
1实验项目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暴露的问题
实验过于偏重验证性
我国机械设计课程的教材中虽设计有多项实验,例如带传送实验、机械运动的图像绘画、机械的参数测量等。但是这些实验绝大部分都是作为验证性试验出现在课本之上,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认为课本上的这些设计实验往往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因此,当前高校的机械设计教材中的实验部分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很难将这些知识与自己今后的工作相结合。
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
高校中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验,往往在单个的实验中缺乏对机械设计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每个实验设计均是围绕了单一的理论知识点,没有进行综合性的理论知识运用。单纯注重实验对理论基础知识的验证,无法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只会让学生在实验当中枯燥地证实教材中的相关理论。
实验类项目在机械设计课程的评定之中分数比例较低
在对学生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能力的综合评定时,各大高校往往都较为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往往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程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之中,往往得分只占其中的三成左右,绝大多数得分均在于理论知识的书面表达。这样偏重记忆的教学方式,背离了机械实验课程重视实验的初衷,无法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也不能起到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作用。并且受到这种“重视理论,轻视操作”的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上往往不愿意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无法增强机械设计课程中学生的个人技能的使用能力。
2机械设计课程中对于实验教学的改革对策
实验课程中教学方式的改革
改变现有的以老师作为机械设计实验中核心的教学方法,使用开放式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老师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机械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实验设计要求,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档案,并独立设计实验模型。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进度,进行发问,并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和评价。这样既可以杜绝学生之间验证性机械设计实验的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发生,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实验课上,老师公布实验课题为“水平结构的运动数据的综合测试试验”,要求学生利用当前所学的机械设计相关理论知识,自行设计一套传动系统,如曲柄的滑块结构。在设计好这个结构之后,故意改变该结构中的一个参数,查看该参数的变化对整个实验数据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例如改变曲柄的长短的影响,连杆长短的影响。并让学生记录于自己的实验报告之中,并浅谈在该实验中如何选择最佳的参数,并通过相关的理论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实验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所提升,增强了学生对于机械设计实验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热情。
考核办法的改革
当下我国的机械设计课程的考核办法依旧是“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造成了机械设计课程就好像高中的物理一样。只要学生会相应的计算方法,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这往往与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初衷背道而驰。所以,需要改进当下机械设计课程的考核办法,让机械课程的教学目的回归正轨。例如,在考核标准中,应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老师提供的要求,独立完成一套机械设计项目,如连杆机构等。根据老师提供的相关要求作出相应的实验实物和实验报告,并根据该实验提出相关课题,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进行有关的阐述,这个考核占学生总成绩的60%。另外,平时的课堂表现占学生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20%。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的动手操作,让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初衷得以实现。真正让学生做到重视实验的目的,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补充
机械实验课程在进行相关的改革之后,伴随着而来的是对教学工作者的要求提高。相关教师要对改革后的机械设计课程有更高的重视,领会新教材的创新内涵,将自己的教学重心从理论教学逐步偏向实验指导。
3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机械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旧过于保守,并且不利于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的发展。学生无法在该课程之中培养自己的个人技能素养,针对这一些问题,有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严肃重视起来。实验的课程改革,相关的考核办法,都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打磨。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做到最好,完成这一目的,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元林.大工程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1:14-16.
[2]陆凤仪,徐格宁,孔祥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2:81-83+89.
[3]高世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277+279.
一、改革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它支撑着这个国家的工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机械行业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于机械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高度自动化、高标准质量、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等方向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素质高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通过调查分析,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停留在以前的传统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不健全、不完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没有形成系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同时对学生缺乏创兴能力的培养,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这些都阻碍了对机械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使得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些都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机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通过对专业教学改革背景的分析,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
(1)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对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地学习,同时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微电技术,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训练并具备各种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竞争,专业技术人才要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适应我国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既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和规格有明确的指导,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以达到整体教学计划的最优化。建立科学的现代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有机结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基础技能培训的专业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获得各种基础能力的培养。非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的选修课和学校的公共课,这些课程从横向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补充,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人文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2)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与条件的建设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学校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与科研平台的紧密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多组织一些科技设计大赛和科技宣传活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创新和工程文化的氛围,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又锻炼和展示实践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采取多样化方式,不仅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机械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把理论进行应用的关键环节,在加深理论感性认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所以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条件的建设,不仅仅要在实验室进行学习,还要把课堂搬到工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的去完成实验项目。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新教育形式下如何更好的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本文针对机械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实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新教育形式;机械设计;改革
党的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教育体系,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教育形式下,机械设计课程如何更好的实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在以机械学为主干学科的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专业从基础课向专业课学习的重要课程。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课题教学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掌握设计基本技能。针对新形势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性及主动性,难以实现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2、课程练习主要是通过课后习题巩固课堂知识,练习内容单一,习题答案通过网络轻易获取,作业抄袭屡禁不止且越演越烈;
3、讲授的内容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范围,对于机械零部件的许多新发展未能及时给予介绍,课程内容落后于时代。
二、改革思路
机械设计任课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及新的设计理念,针对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样化练习方式、满足新形势教学需求:
(一)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接触社会实际少,学与用是分离的,学习枯燥,厌学现象比较明显。很多学生在上学时没有树立专业思想,缺乏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定位,现在的学生即使选择学习机械专业,但是对机械行业缺乏最基本地认知、动手能力也偏弱。因此学习没有目标、缺乏动力,无法调动主观能动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关键还是要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实践,学、用结合。首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接触企业的生产实际,直观接触机械设备,了解机械的基本常识及增加对通用零、部件的感性认识,了解先进的加工技术。安排学生观看现代生产中常用一些仪器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录像,指导老师针对录像内容讲解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通用零、部件作用、主要特点和应用场合等。通过一些典型的企业经常碰到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理论知识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多种方案中分析出最优方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减少课程的枯燥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适合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贯彻基本教学内容,加强课外练习:在机械设计的课堂教学引入实践性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处于转型期的机械设计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机械工程的活动先是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对各种资料信息进行理解、综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筛选出最优方案,科学地解决机械实际工程问题。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观察力、查找资料的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理论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还要求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绘图、计算、设计和创新,能够运用继承前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以素质教学为基本目标,贯彻“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种共识。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课程练习则不应只是课后习题单一的练习模式。
1.改革题目的内容与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2.采用项目式实践模式,提出项目目标,不设定具体题目,不指定设计方法,不提供参考文献,由学生自行探索。
3.不注重学生对固定程式的遵循,看重学生对方法、路径的找寻过程;不注重成果的完成度,看重成果的创新性。
4.组织学生对课题、实践方法、选题思路、课题进度及课题的答辩。引导学生由被动实践向主动实践转变,被动实践在当前还是一个阶段一个层次的实践,不可能完全取消,不宜一概否定。主动实践是学习过程中高层次的实践,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
5.吸引和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校、省、国家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参加竞赛的同学通过自主组织团队,根据题目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方案,完成加工、安装、调试,根据测试结果做出相应的修改。竞赛过程既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动手实践训练,又能起到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还活跃大学校园的科技活动氛围,通过竞赛掌握了设计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培养设计能力。
6.充分发挥开放实验室的作用,通过参加竞赛提高开放实验室的利用率,学生利用实验室完成一些小制作,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将科研融入教学中:
1.课程讲授以教材为主线,不局限于教材,各章节围绕现代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内容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优化设计,利用仿真技术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应用新的材料节约生产成本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缩短生产周期等。
2.创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齿轮是现代机械中应该最为广泛的一种机械传动零件,在设计和制造齿轮过程中,如果材料选择不当,齿轮会出现过早的损伤,甚至失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飞行器、矿山机械、车床、家用及办公机械等情况下齿轮材料的选择,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通过哪些热处理的方法改善材料的性能。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处理方法,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如何合理的选择材料。
3.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讨论与交流并对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理解重点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能力;使之朝有利于知识构建的方向发展,使知识构建更有效。
4.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和黑板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克服难点,习题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够举一反三、以点带面。
三、结论
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践,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促进教师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为培养更多更好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长春,吴长忠,张清萍.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C].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7:513-515.
[2]杨文堤,郭毕佳,王振国,杨会霞.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探讨[J].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2009:342-343.
[3]朱维兵.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2,31(7):253-254.
1项目管理在《机械设计基础》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概述
充分体现普适性。虽然工作页受众对象是职业教育学员,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考虑所有从事机械行业的在职工作人员及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因此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基本上照顾到了不同的求学者,适用面比较广泛。
2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作页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为宗旨,促进了学习过程的系统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笔者认为,有效的工作页应该由工作目标、工作准备、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总结等四个关键的要素组成。
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的作用是让学员明确在项目教学中工作的具体内容与目标,即让学员知道“要做什么事?通过做这件事能有何收获?”根据工作内容与目标的要求,学员可以初步制定工作计划,大致确定所需用的工具及操作资料。工作目标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描述,字数不多,但其意义重大。因为任务中的工作完全以此为中心展开,从而培养学员做个目标明确的工作者。
工作准备
工作准备主要包括工作分配、工具准备及相关知识准备三个内容。工作分配是指项目小组内工作分配情况,比如就“谁拿工具”“谁进行仪器操作”“谁负责记录”及“谁负责安全监督”等进行合理分工,让学员模拟进行班组分工,培养团队精神。工具准备是指让学员根据本项目工作内容与目标,分析涉及哪些工具的使用,领用哪些工具与设备,才能完成相关工作任务,模拟企业“工具的计划与领取”环节。相关知识准备是指对完成本项目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重新复习与巩固,相当于“理论工作页”,可以在理论授课前预先完成。
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工作页的主体部分,需用相当篇幅详细记录工作过程、相关数据及工作中出现的故障诊断分析。要注意突出工作页对学员实操过程的指导作用,要将工作过程的关键步骤具体标明,以达到只要学员依据工作页便可基本独立完成整个工作过程操作的效果。为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创造自学的条件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这一阶段工作应该完全覆盖整个工作任务的所有操作与分析诊断环节。其中相关任务完成后,实操场地的整理和清洁要逐步按照质量管理的5S管理理念———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及素养的标准规范执行。通过本环节达到提升学员的整体素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创造性的思维与严谨的科学精神等工作效果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让学员总结自己在完成本项目工作任务之后获得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技能,有哪些体会及经验教训,是否达到了预先制定的工作目标。这样做,可以让学员养成事后总结的习惯,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员的自我批评、自我评定、自我完善等品质,同时作为对学员进行发展性评价的一个依据。由此,笔者认为,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是一项充满智慧与内涵的工程,在应用与研究工作页时,必须抓住上述四个关键要素,才能较好地发挥工作页固有的作用,才能使项目管理这一教学模式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否则有趋于形式之嫌。
3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思路
明确工作页的发展脉络、典型案例及重要典籍,用《机基》及相关课改先进理论为指导,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明晰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及工作页为教学载体的教学特点。
分析工作页的内涵意蕴,通过课题的启动和实施总结当前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的“死板、晦涩、难懂”为突破口,找准研究的有效途径,并找寻项目管理与工作页相对应的关系,研究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学员分组实施,覆盖整个专业基础课。
分析总结工作页开发与研究的应用情况及使用效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构建工作页的项目管理教学模式,吸收、借鉴其他省市县的有关研究成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于职业教育的专业基础教学模式。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专家咨询与论证法。
问卷调查法。
座谈研究法。
参观企业与观察生活法。
行动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4总结
机械设计中轴的配合,即轴及孔的直径尺寸有优先系列,也就是标准直径,与标准相对应的有轴承、轴挡及孔档等标准件,如轴径计算值为18,应该选20,因为17、20、25为标准直径值。
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请问楼主急不急呢。
高级职称答辩自我介绍(精选5篇)
当来到一个新环境中,常常要进行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可以拉近我们与陌生人的关系。但是自我介绍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高级职称答辩自我介绍(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叫xxx,是xx级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xx。
论文是在xx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
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谢谢!
从去年九月初开始,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当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我对教师这一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如果说教师是阳光下最伟大的职业,那么,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课业知识外,对学生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要注意师德修养,能否拥有一颗爱心,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是评价一名教师合格与否的基本准则,每一名教师都希望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是其核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对学生施以德育。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必须言传身教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把师德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热心、耐心、贴心,不歧视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发现学生进步之后,及时表扬,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并且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我深知“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是多么重要。
在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任职的一年多时间里,共担任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CAD》三门专业课的教师,在不断地摸索努力和领导同事的帮助下,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清楚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新世纪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自荐材料!我是xxx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名09级大三学生——xx,我非常希望能推免到上海交通大学,成为安泰经管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我深知,只有足够优秀的学生才能成为贵学院的学生,因此,我也对自己的情况和能力进行了评估。
首先,三年的大学生活,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系统地掌握了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基础会计等学科理论;熟悉了外贸函电、经贸英语等专业性极强的语言用法,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英语四级534分,六级547分,托福90分)。大学三年我的综合成绩排名年级第三(全年级一共155人),获得过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等多项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因此我坚信自己能够获得湖南大学的保外推免名额。端正的学习和严谨的学习风格在为我带来优异成绩的同时,塑造了我踏实、稳重的性格特点。
其次,我对科研的兴趣相当浓厚,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大三上学期,我与队友一起参加第二届“中国富强社会创业奖励计划”大赛,策划了以发布实时招聘、实习、创业等各类信息并兼具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培训的网站为依托的“BrainPower”项目,挺进了全国30强。现阶段,我跟随《世界贸易组织概论》课程老师研究学习,并展开了围绕课题“知识产权摩擦问题”的研究工作,从微观的企业角度挖掘知识产权摩擦的诱发机制,探讨知识产权下外企需求与中企供给的不平衡,针对性得研究中国企业在此贸易趋势下的突围策略,并将知识产权作为要素考虑进生产函数中,研究最优配置方案。这一阶段的学习使我了解了科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具备了基础的科研技能,让我坚信自己一定能在研究生阶段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最后,各科经济学专业课的学习,让我一次次加深了对于经济的认识与喜爱,发自内心地觉得经济是一国发展之根本,对于国民生活的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明确了自己进行深造,继续从事经济学研究的目标。我深刻地感受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独善其身,改革开放是必然趋势,而中国在如今的巨大成就上依旧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一名未来的接班人,我时刻感觉到自己身上的重任,不敢懈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祖国的发展进步做好准备!
三年来,湖南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作风,对于经济我有着不竭的动力和热爱,同时,端正勤奋的学习是我学习质量的最好保证。我诚挚的希望能成为贵学院的学生。也许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我坚信天道酬勤,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最快地实现这一蜕变,成为贵学院研究团队里一名优秀研究生!
末尾,无论贵学院是否接受我,都请接受我最真挚的谢意和祝福,愿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是来自某某级财经学院会计系某某班的学生某某某,主修会计学专业。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某某某老师。
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虽然做财务分析的人很多,但我仍选择了做财务分析,主要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是为了系统的学习这部分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因为之前并没有系统的学过财务分析;另外,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学会并进行财务分析也已显得非常重要。而我之所以选择以中石化为例,是因为我认为中石油是一个财务体制相对健全的企业,对这样的企业做出的财务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充分性。
下面,我将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论文的优缺点以及写作论文的体会四个方面作具体地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各位老师好,我是机制081班的,我的名字是xxx。我毕业论文的题目是“PLC在1500kg/h推杆式淬火炉中的应用”,下面我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本课题。
众所周知,国际电工委员会对PLC做了如下定义:(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让我们再来看看淬火炉的发展趋势,2012版的《中国淬火炉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称:(2007—2011年,国内淬火炉产业正在实现稳步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提升,未来几年之内,会对淬火炉的自动化、可操作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那么,将PLC应用于淬火炉中有那些优势呢?
第一,系统构成灵活、扩展容易。通过数字量逻辑控制来对淬火炉的推杆进退、炉门升降、电动机正反转进行自动化控制,借此可以实现全程自动化,有助于提高生产率。模块型PLC提供多种I/O卡件或插卡,因此用户可较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控制系统的I/O点数,功能扩展方便灵活,一般用于大中型控制系统,例如,淬火炉。
第二,编程简单,操作方便。采用简明的梯形图、逻辑图或语句表等编程语言,形象直观。另外,可在线修改程序,改变控制方案而不拆动硬件,这对于淬火炉这样的大型设备尤其适用。
第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接点的响应快、速度高,每条二进制指令执行时间约100ns(纳秒,1微秒=1000纳秒),每条浮点数运行指令约3微秒,因此特别淬火炉这种适应控制要求高、相应要求快的应用需要。
以上三点促进了大型淬火炉自动化和可操作性的提升,也是本课题的特色。
在本课题中,通过对淬火炉相关参数的计算来对其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共有5张图纸,包括系统主电路图、PLC外部接线图、顺序功能图、和两张相关梯形图。
浅析大工程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机械设计基础是近机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几年来,我们以培养大工程背景下学生创新设计能力为目标,以机械传动方案设计为主线,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工程意识薄弱,对机构及零部件认识不足我国高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学习经历都是连续的,都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在学习本课程中一般不安排参观和实习,对机械的了解只限于生活中接触的范围,还习惯于理性思维,缺少工程观念。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脱节。
2。教学内容应做相应调整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传统的课程,具有较多的经典内容,但近几十年来,机构学和机械设计方法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机构的综合和分析方面的应用已较为普遍。而我们在机构的设计方法这部分还主要以图解法为主,解析法通常作为自学内容。同时,教学内容应考虑教学的需要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的理论分析过多,实践应用较少的局面。
3。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需进一步改革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学时有限,教师一般常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讲授学习内容。一方面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造成对所学内容理解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处于主动,学生处于被动,所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实现了并重,但这些手段还不足以使学生真正的了解现实的工程实践以及具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4。实践环节学时偏少目前该门课程实践环节是4学时的实验和2周的课程设计,实践学时偏少,能开设的实验很有限,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应增加实践学时,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模型和实物,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周的课程设计由于题目都比较经典和单一,学生又普遍缺乏感性认识,所以课程设计普遍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达不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5。考核方式单一,不能突出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法过于单一,期末考试成绩定终身是沿用至今的成绩评定制度,然而,它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水平,有的学生平时不学习,靠考前突击,仍然可以通过考试。因此,这种成绩评定制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加强工程教育,引入工程实例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在新的教学大纲中规定每章内容都要引入典型的与课程有关的工程实例,并增加了机械创新设计方法的内容。在授课中要以大工程为背景,以工程为主线,着力于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工程教育、自然科学教育融合在一起。要注重介绍利用工程基础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加强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
2。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调整思路是强调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且注重实际应用,根据实际需要引入反映有关机械设计发展的最新成果,介绍和生活、生产相关的新型机构和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力求反映发展前沿,拓宽知识面,增加课堂信息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传统的机械设计的所有环节完全都是由人工来完成,这极大影响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很难反映出科学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和更新。为此,在教学中逐渐增加了CAD技术的应用范围,先是实现图纸绘制的CAD化,然后逐渐实现设计过程的CAD化,通过这样的内容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加强,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采用了“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自我学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为:
(1)授课内容少而精根据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讲授理论时精讲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知识易于理解、掌握和记忆。同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避免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2)适当安排练习时间在每次课程中,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安排相应的练习,以巩固和加深所学习的内容。同时还应安排一些阶段性的综合练习,提高练习的综合程度,并对各种理论、方法的综合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重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学习的思维和方法,始终坚持把启发式教学方法放在首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新的设想。教师要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转换处提出新问题和新想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和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4)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机械设计基础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时,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和训练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在现场教学前,先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参观一边讨论,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机构在机器中的应用以及本门课程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4。教学手段的改革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点都有一定的工程实际背景,即许多问题都来自工程实际,而对缺乏实践感性认识的学生难以讲清楚。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电子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使原来用传统授课方式难以表达清楚的部分形象化。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加深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有效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真正地接触工程实际,在授课时,还广泛采用现场教学的手段,将和现场结合紧密的内容安排到现场组织教学,使学生既能听,又能看,同时还能亲自感受到,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动手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该门课程工程应用性极强这一特点和目前实践环节薄弱的不足,应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实践环节。
(1)加强实验室建设,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原有机械设计基础陈列室的基础上,补充一些新型的机构和典型机器模型及实物。与各工厂联系,收集各种典型失效的零部件,为学生认识各种失效零件的状况提供感性认识。改革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内容,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设轴系结构方案和机构运动方案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综合课堂所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组装并评价或测定轴系结构方案和机构传动系统方案,从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丰富实践内容,搞好课程设计应安排一定学时的生产现场参观,在讲解各种机构前让学生多接触机器实物,并以典型机器实物为例,进行讲解机构的传动原理和方案的设计。
课程设计是综合该课程以及先修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设计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首先,在选题上要考虑学生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有侧重面。在设计之前,应先组织学生对该传动装置进行拆卸、安装和现场参现,使学生熟悉机械装置的基本构造,整体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结构、功能、装拆和调整;各个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特点。然后找出标准件与非标准件,明确传动装置布置形式与空间位置的关系,建立起一个立体的概念,避免出现照抄照搬式的设计,避免使设计与生产实际相互脱节的现象。
6。考核方式的改革
(1)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平时考核包含二部分内容,占总成绩的45%。一部分是出勤、学习表现、提问成绩、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这部分成绩占30%;另一部分是撰写科技论文成绩,占15%,在进行绪论课的教学时,通过放映一些机械方面的短片,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同时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即撰写有关机械发展方面的论文,要求学生要查阅一定数量的资料,并按照科技论文的格式进行书写,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利用资料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加大能力考核的力度期末考核包含二部分内容,占总成绩的55%。一部分是笔试考核部分,考核题目主要侧重于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且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加大分析题和说明题的比重,这部分成绩占45%;另一部分是创新作品制作成绩,所有学生都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去,进行小发明和小制作,这部分成绩占10%。通过这样的改革,使学生更加重视了每一个考核环节,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基础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根据当下我国在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并实际举例这些方案该如何运用与机械设计,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学生个人技术能力的提高,希望本文能给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课程在工科类大学中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类课程,该课程强调了培养学生的个人操作能力,并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作用极大。因此机械设计课是工科学生的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均可以在该课程中得以提高。但是,在当今我国的机械课程教学当中,仍存在有不少的问题,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是让机械设计课程更上一层楼的关键。
1实验项目在机械设计课程中暴露的问题
实验过于偏重验证性
我国机械设计课程的教材中虽设计有多项实验,例如带传送实验、机械运动的图像绘画、机械的参数测量等。但是这些实验绝大部分都是作为验证性试验出现在课本之上,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认为课本上的这些设计实验往往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因此,当前高校的机械设计教材中的实验部分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很难将这些知识与自己今后的工作相结合。
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
高校中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验,往往在单个的实验中缺乏对机械设计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每个实验设计均是围绕了单一的理论知识点,没有进行综合性的理论知识运用。单纯注重实验对理论基础知识的验证,无法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只会让学生在实验当中枯燥地证实教材中的相关理论。
实验类项目在机械设计课程的评定之中分数比例较低
在对学生进行机械设计课程能力的综合评定时,各大高校往往都较为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往往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程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之中,往往得分只占其中的三成左右,绝大多数得分均在于理论知识的书面表达。这样偏重记忆的教学方式,背离了机械实验课程重视实验的初衷,无法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也不能起到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作用。并且受到这种“重视理论,轻视操作”的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上往往不愿意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无法增强机械设计课程中学生的个人技能的使用能力。
2机械设计课程中对于实验教学的改革对策
实验课程中教学方式的改革
改变现有的以老师作为机械设计实验中核心的教学方法,使用开放式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老师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机械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实验设计要求,让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档案,并独立设计实验模型。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进度,进行发问,并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和评价。这样既可以杜绝学生之间验证性机械设计实验的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发生,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实验课上,老师公布实验课题为“水平结构的运动数据的综合测试试验”,要求学生利用当前所学的机械设计相关理论知识,自行设计一套传动系统,如曲柄的滑块结构。在设计好这个结构之后,故意改变该结构中的一个参数,查看该参数的变化对整个实验数据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例如改变曲柄的长短的影响,连杆长短的影响。并让学生记录于自己的实验报告之中,并浅谈在该实验中如何选择最佳的参数,并通过相关的理论验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实验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让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所提升,增强了学生对于机械设计实验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热情。
考核办法的改革
当下我国的机械设计课程的考核办法依旧是“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造成了机械设计课程就好像高中的物理一样。只要学生会相应的计算方法,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这往往与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初衷背道而驰。所以,需要改进当下机械设计课程的考核办法,让机械课程的教学目的回归正轨。例如,在考核标准中,应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老师提供的要求,独立完成一套机械设计项目,如连杆机构等。根据老师提供的相关要求作出相应的实验实物和实验报告,并根据该实验提出相关课题,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进行有关的阐述,这个考核占学生总成绩的60%。另外,平时的课堂表现占学生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20%。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个人的动手操作,让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初衷得以实现。真正让学生做到重视实验的目的,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补充
机械实验课程在进行相关的改革之后,伴随着而来的是对教学工作者的要求提高。相关教师要对改革后的机械设计课程有更高的重视,领会新教材的创新内涵,将自己的教学重心从理论教学逐步偏向实验指导。
3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机械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旧过于保守,并且不利于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的发展。学生无法在该课程之中培养自己的个人技能素养,针对这一些问题,有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严肃重视起来。实验的课程改革,相关的考核办法,都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打磨。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做到最好,完成这一目的,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元林.大工程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1:14-16.
[2]陆凤仪,徐格宁,孔祥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2:81-83+89.
[3]高世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277+279.
一、改革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它支撑着这个国家的工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机械行业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于机械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高度自动化、高标准质量、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等方向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素质高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通过调查分析,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停留在以前的传统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不健全、不完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没有形成系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同时对学生缺乏创兴能力的培养,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这些都阻碍了对机械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使得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些都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机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等。通过对专业教学改革背景的分析,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
(1)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对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地学习,同时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微电技术,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训练并具备各种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市场经济的特点是竞争,专业技术人才要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才能适应我国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既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和规格有明确的指导,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以达到整体教学计划的最优化。建立科学的现代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有机结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基础技能培训的专业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获得各种基础能力的培养。非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的选修课和学校的公共课,这些课程从横向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补充,对学生的政治思想、人文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2)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与条件的建设
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学校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与科研平台的紧密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多组织一些科技设计大赛和科技宣传活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创新和工程文化的氛围,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又锻炼和展示实践的机会。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采取多样化方式,不仅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机械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把理论进行应用的关键环节,在加深理论感性认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所以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条件的建设,不仅仅要在实验室进行学习,还要把课堂搬到工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的去完成实验项目。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