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加强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j].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j].教育论坛.
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方案论文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时代的推进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新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面对突发事件或全新领域的信息保持冷静,做出及时准确判断并快速妥当处理,也就是对信息的归纳概括并分析判断的能力。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引起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而建设一支优良、精干、高效,适合信息时代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技术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并把此作为实施优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融入有机联系的教材、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以形成教师和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培养教师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各种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教师对信息本质的认识。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随着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应用研究的开展,教师的信息素养正在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了现代教专业成长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然而,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并不十分乐观。有调查发现,甚至相当多的骨干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差,这为教师教育敲响了警钟。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更应走在时代的发展的前列。由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将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支柱和核心,信息社会必然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人才,因此,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教育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
1、基本概念
信息素养是在信息社会中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的修养和能力。
另:“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必要信息的能力。”(美国图书馆协会,20xx)
2、素养构成的相关概念
1)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素养
2)信息问题解决能力——独立学习能力
3)信息技术人文修养——人文素养
4)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价值观导向
5)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信息基础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
●信息基础素养--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独立学习--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社会责任--能认识信息对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能积极参与信息获取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在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过程中,着力培养教师对任务的确定、搜导信息的策略、检索和获取信息的使用、集成、评价等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指: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过程。
三、研究的依据和假设
1、 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新的教学观的提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不但在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开发人的潜能上引发人们做出新的反思。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培养并提高教师专业化的能力和素质。
(2)、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可见,可持续发展理论能直接支持本课题研究,且为课题提供操作的方向和思路,从而稳定有效地指导实践。
2、实践依据:我校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并通过近一年的网络环境建设,有一定的硬件基础;我校青年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8%以上,他们爱学,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这是人力资源基础。
3、理论假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的一般规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研究目标: 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五、研究内容:
1、重构信息技术培训内容。
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地发展,教师基本信息素养的外延也会随之改变,依托网络环境下的培训内容必须在现有的常规培训教材中有所筛先与补充,来构建新的培训模块以适应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
2、激发教师自主学习能力
课题界定中,第二项内容就是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完全依靠被动的培训能达到的,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当的环境或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来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本课题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3、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
教师信息素养是否得到提高,用什么方式来评价或检测,是本课题的基本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无疑也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六、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摩等方法,一方面了解学生对课堂的需求及他它对课堂中呈现的媒体的态度;另一方面,收集一线教师在实际使用媒体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他们良好的见意与心得。
2、行动研究法。通过收集与整理调查研究中的线索,认真分析当前媒体设计与运用中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并结合文献研究法,制定出我校课堂教学媒体评价标准。
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以及兄弟学校运用媒体教学的经验与总结材料,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及可资借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4、培训。通过内培与外培相结合,对全校教师进行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培训,使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以理论指导行为,以实践检测理论的良性循环。
七、研究策略
尽快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尤其要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在传统模式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应该改变,应创造新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学习模式。
●在校本培训中研究:在学校信息管理部门的组织下,开展网络技术和网络能力的培训活动,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和网页制作技术及网络教学能力,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和网络教学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建立信息化的教师培训中心:在教师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建立教师培训中心,使机网络环境达到信息素养培训的要求。
● 保障网络模拟软件开发基金: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经费网络模拟软件开发项目。
● 建立信息化的网络学习的平台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20xx年5月20xx年12月):课题论证阶段,准备阶段,制定课题的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 (20xx年1月20xx年5月):课题的开始阶段
1、主要研究内容是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构建信息化的网络学习的平台,为网络学习提供基本环境。
第三阶段: (20xx年6月20xx年6月)课题的实施阶段
1、重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建立培训机制,对全员进行基础信息素养的培训。
2、定置或开发一定数量的网络模拟软件,促进教师网络应用能力与网络设计能力的提高。
3、确立老师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检测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
第四阶段: (20xx年6月20xx年12月)课题修正阶段
在培训内容、网络环境、评价体系不断往复循环实践的过程中,修正三者的相关变量,以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第五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课题的验收阶段。请专家和总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鉴定验收。
九、课题管理
1、聘请专家顾问:成钢 王锋 宋超群
2、成立课题组。组长:朱育红。副组长:郑权。组员:何利、李红伟、
王军、洪献珍、杜鸥。参与对象:学校全体教师
3、成员分工:朱育红:宏观规划与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研究策划。洪献珍:侧重教育理论培训,并负责课题效果检测。王军:网络环境的构建及负责网络与网站技术培训。彭海荣:侧重交互式课件开发、模拟软件开发培训。全体教:参与实践。
4、课题经费管理。本课题预计发生经费10万5千元。主要包括调研、资料、文印、会议、专家论证指导、结题、培训、软硬件配置等方面。
5、预期成果形式:
《网络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小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方法 ,并培养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 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 》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校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谈一些自己六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针对小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针对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就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都各不相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序的进行。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家庭的教育,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使得学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2)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的记忆最初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但是,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的记住。他们的想象都是从生活上所接触到的事物出发,想象的范围小,也是有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 抽象思维 为主要形式过度,需要大人在旁引导。他们的意志力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 自我评价 能力也不断增长,个性也不断增强。因而,小学阶段的有效教育,对于学生良好的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2、个性特点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个性特质越来越坚固,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家庭因素、学业的成败、社交的能力、师长的态度、同伴的评价对 儿童 的心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 文化 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以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全体国民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应注意一下几点:
1、小学生信息意识
培养小学生对信息的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他们身边所接触的事物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让小学生意识到重视信息资源在解决各种问题的作用,训练小学生在面临困难情景时,不仅可以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中寻求解决办法,还能主动地寻求各种信息资源,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养成积极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养成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并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信息的核心,对信息进行创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2、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即是让小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使用信息工具、确定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在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教师要引导他们培养信息能力。
3、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21世纪已成为人才的竞争,即信息能力的竞争。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4、激发小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 爱好 等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用信息意识应用于学习。
三、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各学校用于购买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却远未达到理想的数目。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常常是其制约因素。因此,它对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当承担起传播教育技术和培养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双重责任。
据我所了解,目前,有的学校还是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不是由专业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任教,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甚至,学校也不很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加重视对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四、我的研究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应用的必要性,为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软件应用能力
3、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激励学生的思维:不仅要灌输式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怎么应用,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所以,我们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能力,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S]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5]张景升.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3)
《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 显示器 、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 想象力 ,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 语文学习 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 贺卡 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 总结 ,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如果能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网络道德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新世纪的今天,应该具有何种态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又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对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身正为范
在教学中保证自己传授的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信息知识,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东西。例如:不应该传播那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无稽之谈的东西,不应该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传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等。
二、深挖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广泛、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树立为集体、国家、人类社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
1.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节介绍了我国的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我在讲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部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再将学生引向我国的部分尖端科学上,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更加努力学习。
2.通过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当学完一部分教材时,就让学生仔细想想,看书中哪一部分涉及的软硬件技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结果没有。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一些国外的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等,而很多国产优秀软件例如WPS却没有被写进教材。因此,在我的教学计划中,总有几节课讲解WPS和其他国产优秀软件的操作。同时,以此鼓励同学努力学习,让学生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有信息技术领域里的核心技术。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联想(Lenovo)宣布以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交易是中国技术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这些说明我们国家在IT行业中的强大实力。
3.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宣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 故事 和悠久历史,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形象的方式指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对国家、民族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应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
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计划地把网络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 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2.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途径
对待网络,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空闲网络教室,多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不适宜的上网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校内自由上网,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也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
3.在网络交流中加强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但是也给尚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黄色图片、黄色小说大肆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电脑 广告 使人昏头转向,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极易产生高科技犯罪,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某些人语言下流,行为肮脏……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在教授 网络知识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注意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其敏锐的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对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对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引导、监控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大多数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具备大规模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引起更多的思想共鸣,可以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网络上的益友。
四、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编成几个小组,先给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 人际交往 能力,建立与别人合作共事、共同发展、尊重别人劳动的观念。
五、结合我国相关的 法律知识 ,对学生加强法律和伦理意识的教育
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的讲座,如《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国家将对其追究相应责任。还有,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抵制不良信息、不道德信息的能力,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使学生能够遵守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随意发布信息。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未来挑战,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洁.《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第4期(4):160-161
有关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推荐:
1.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2.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策略 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
5.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论文
6.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7.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浅析如何加强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j].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j].教育论坛.
本科生毕业设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水平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基于OBE的教学理念,将工程教育认证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有机地融入到信息素养课程模块中,与院系合作设计了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在实践中采用“嵌入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和“开发在线反馈平台”相结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方式,探索了OBE理念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自主学习能力;OBE;毕业设计;院馆合作
OBE是Outcome-BasedEducation的缩写,译作“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1],核心理念为“教育者必须对毕业生毕业时应能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从本质上讲,就是围绕“定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这条主线而展开,学生产出评估构成了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2]。通俗来讲,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求以OBE理念开展人才培养的专业首先必须明确学习成果,以毕业要求指标点来体现;其次按毕业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再次是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这三方面是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关键。前两方面取决于教学设计,后一方面有赖于教学评价。本科生毕业设计是高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把好出口关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从选题、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制定到论文写作各个环节都与文献检索与利用息息相关。目前国内高校大都开设有文献检索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这些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不少学生选修过信息检索课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无从下手,这一现象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基于OBE理念及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提炼毕业要求指标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科学合理地设计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
1OBE理念下人才培养与信息素养教育需求
毕业要求的制定是OBE理念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毕业要求的确定应该遵循两个原则:(1)要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2)要全面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目前开展OBE教学改革的高校理工科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均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年3月修订版)为依据,并且是全包含关系,如表1所示。在OBE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同的专业会根据专业本身的特点在以上毕业要求12个指标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每一个指标点进行分解,制定出专业的详尽毕业要求指标点,每一个指标点有对应的课程来支撑。从笔者所在的武昌首义学院开展OBE教学改革的专业来看,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毕业生应具有包含文献检索、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内容,其核心是关注、使用、理解、评估及管理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实践过程中,与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对应的教学环节多以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来支撑,如表2所示。随着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素养教育应当成为学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这一观点得到学校教学设计者的认可,建议信息素养教育实施部门图书馆联合院系按照OBE理念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多途径的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2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设计
为了支撑OBE教学改革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的信息素养相关指标,图书馆必须对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对教师和学生调研的基础上,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联合院系结合学校OBE教学改革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3],如图1所示。
毕业设计选题阶段
毕业设计选题就是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是毕业设计阶段面临的第一个挑战。选题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成败。此阶段,教学内容的设计围绕学生“如何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两大问题进行组织,以案例的形式组织包括选题原则与途径、文献综述的结构、撰写注意事项、资料的搜集与选用等知识点,提升和拓展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专业信息视野。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是整个毕业设计的核心环节,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围绕如何选择检索工具、如何高效检索、如何筛选检索结果、常用文献管理软件、参考文献选用标准等问题组织内容,包含了信息素养教育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和信息道德的完整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信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目标。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更是毕业生全面展示自己的智慧、勇气、风度和口才的平台。定稿及答辩准备阶段的教育内容围绕“参考文献、注释、图表等规范”“论文检测标准”“课件制作技巧”等来组织,培养学生端正的学术态度、信息道德以及操作常用数字工具的能力;答辩阶段的研究成果展示、回答提问问题等环节则是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素质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答辩流程、常见问题类型(如检验真伪、探测水平、弥补不足等)回答问题注意事项、答辩细节(仪态、风度、心态、语言)等。同时教育的内容还包括论文成绩的评定标准,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个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毕业设计各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对技能、思维、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4],各项能力内在之间相关交叉、紧密联系,OBE理念下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目的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需求融合,教学内容设计对OBE人才培养中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给予对应的支撑,将各种能力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养教育实施
学生全“覆盖”OBE教学改革工作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体系的课程或教学活动必须遵守全部学生受益的原则,所以,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系列信息素质教育必须至少是覆盖开展OBE教学改革的某个专业全部学生的,这与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实行的由学生自由选修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度。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由于选课学生的随机性,无法考核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度。馆员—教师合作教学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于图书馆员而言,不可能对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都有所了解,馆员教师协同合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设计,到学生专业信息技能的评定都需要馆员与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例如在课题研究阶段的合作教学中,权威信息源的选择以及对检索结果文献的取舍都由专业老师来实时讲解,信息素养与专业素养有机融合的授课方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教学方式多样化笔者所在图书馆开展的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毕业设计开题阶段的信息需求与查找途径”“外文学科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外文摘要的撰写技巧”“WORD排版技巧”“毕业答辩PPT制作与答辩技巧”5个主题组织信息素养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常规教学与MOOC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馆员需要在教学中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成功的课程成果,合理运用到教学中。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答辩环节的评价指标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是OBE教学工作衡量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达成度的需要,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效果评价可融入毕业答辩环节来进行,具体方式可通过评分的方式进行,例如“分析课题,构建检索式”“选择检索工具并检索”“列出相关文献,撰写检索结论”可作为评价的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均列有二级指标“列出相关文献”的下一级指标可包括“重要文献不遗漏”“通过密切相关文献、核心期刊文献、核心作者的文献、课题重要研究机构的文献、高被引文献、高下载量文献等方式筛选相关文献”“按照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著录相关文献”等指标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开发在线反馈平台教师和馆员可利用嵌入答辩阶段的评价指标对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在线反馈则是通过学生的在线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开发在线的反馈平台,将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分阶段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不同环节,调查内容包括“对提高检索技巧的应用能力”“对提高收集整理有用数据和资料的准确性”“对提高操作word、ppt等常用数字工具的熟练性”“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内容。笔者所在学校对接受了毕业设计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检索技巧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但“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效果评价不高,说明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提升操作技能,而思维活动则需要循序渐进地给予引导和培养。
4总结与启示
以OBE理念指导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OBE理念要求教育者根据“学习产出”类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最终目标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不是一套孤立的技能,而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会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差距,主动弥合这种差距,并对他们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OBE模式的信息素养可以理解为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提升知识、能力、技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思维习惯的养成,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
信息素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固然很有必要,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图书馆应联合院系制定大学四年的全程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例如针对一年级新生,可采用引导型信息素质教育,教育活动通过图书馆员的现场参观式教学使学生熟悉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与服务模式;二三年级学生参赛阶段可结合参赛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可以联合院系举办形式多样的搜索大赛活动等。
专业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不同的专业对学生这一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的,也就是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专业信息素养,期待根据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尤其是院系合作的课程教学,结合OBE教学改革中产出评估环节,细化产出评估指标体系,逐步形成适合学生专业的专业信息素养标准,反过来充实专业OBE教学改革中学生产出的评估内容,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总之,高校图书馆作为OBE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支持条件,信息素养馆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地制宜开展新的信息素养教育。同时期待与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开展更进一步的探讨与合作,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教育实践去支撑和丰富OBE的产出评估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浅析如何加强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j].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j].教育论坛.
本科生毕业设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水平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基于OBE的教学理念,将工程教育认证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有机地融入到信息素养课程模块中,与院系合作设计了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在实践中采用“嵌入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和“开发在线反馈平台”相结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方式,探索了OBE理念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自主学习能力;OBE;毕业设计;院馆合作
OBE是Outcome-BasedEducation的缩写,译作“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1],核心理念为“教育者必须对毕业生毕业时应能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从本质上讲,就是围绕“定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这条主线而展开,学生产出评估构成了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2]。通俗来讲,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求以OBE理念开展人才培养的专业首先必须明确学习成果,以毕业要求指标点来体现;其次按毕业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再次是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这三方面是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关键。前两方面取决于教学设计,后一方面有赖于教学评价。本科生毕业设计是高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把好出口关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从选题、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制定到论文写作各个环节都与文献检索与利用息息相关。目前国内高校大都开设有文献检索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这些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不少学生选修过信息检索课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无从下手,这一现象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基于OBE理念及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提炼毕业要求指标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科学合理地设计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
1OBE理念下人才培养与信息素养教育需求
毕业要求的制定是OBE理念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毕业要求的确定应该遵循两个原则:(1)要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2)要全面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目前开展OBE教学改革的高校理工科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均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年3月修订版)为依据,并且是全包含关系,如表1所示。在OBE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同的专业会根据专业本身的特点在以上毕业要求12个指标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每一个指标点进行分解,制定出专业的详尽毕业要求指标点,每一个指标点有对应的课程来支撑。从笔者所在的武昌首义学院开展OBE教学改革的专业来看,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毕业生应具有包含文献检索、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内容,其核心是关注、使用、理解、评估及管理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实践过程中,与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对应的教学环节多以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来支撑,如表2所示。随着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素养教育应当成为学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这一观点得到学校教学设计者的认可,建议信息素养教育实施部门图书馆联合院系按照OBE理念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多途径的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2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设计
为了支撑OBE教学改革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的信息素养相关指标,图书馆必须对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对教师和学生调研的基础上,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联合院系结合学校OBE教学改革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3],如图1所示。
毕业设计选题阶段
毕业设计选题就是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是毕业设计阶段面临的第一个挑战。选题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成败。此阶段,教学内容的设计围绕学生“如何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两大问题进行组织,以案例的形式组织包括选题原则与途径、文献综述的结构、撰写注意事项、资料的搜集与选用等知识点,提升和拓展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专业信息视野。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是整个毕业设计的核心环节,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围绕如何选择检索工具、如何高效检索、如何筛选检索结果、常用文献管理软件、参考文献选用标准等问题组织内容,包含了信息素养教育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和信息道德的完整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信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目标。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更是毕业生全面展示自己的智慧、勇气、风度和口才的平台。定稿及答辩准备阶段的教育内容围绕“参考文献、注释、图表等规范”“论文检测标准”“课件制作技巧”等来组织,培养学生端正的学术态度、信息道德以及操作常用数字工具的能力;答辩阶段的研究成果展示、回答提问问题等环节则是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素质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答辩流程、常见问题类型(如检验真伪、探测水平、弥补不足等)回答问题注意事项、答辩细节(仪态、风度、心态、语言)等。同时教育的内容还包括论文成绩的评定标准,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个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毕业设计各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对技能、思维、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4],各项能力内在之间相关交叉、紧密联系,OBE理念下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目的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需求融合,教学内容设计对OBE人才培养中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给予对应的支撑,将各种能力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养教育实施
学生全“覆盖”OBE教学改革工作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体系的课程或教学活动必须遵守全部学生受益的原则,所以,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系列信息素质教育必须至少是覆盖开展OBE教学改革的某个专业全部学生的,这与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实行的由学生自由选修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度。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由于选课学生的随机性,无法考核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度。馆员—教师合作教学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于图书馆员而言,不可能对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都有所了解,馆员教师协同合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设计,到学生专业信息技能的评定都需要馆员与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例如在课题研究阶段的合作教学中,权威信息源的选择以及对检索结果文献的取舍都由专业老师来实时讲解,信息素养与专业素养有机融合的授课方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教学方式多样化笔者所在图书馆开展的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毕业设计开题阶段的信息需求与查找途径”“外文学科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外文摘要的撰写技巧”“WORD排版技巧”“毕业答辩PPT制作与答辩技巧”5个主题组织信息素养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常规教学与MOOC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馆员需要在教学中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成功的课程成果,合理运用到教学中。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答辩环节的评价指标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是OBE教学工作衡量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达成度的需要,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效果评价可融入毕业答辩环节来进行,具体方式可通过评分的方式进行,例如“分析课题,构建检索式”“选择检索工具并检索”“列出相关文献,撰写检索结论”可作为评价的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均列有二级指标“列出相关文献”的下一级指标可包括“重要文献不遗漏”“通过密切相关文献、核心期刊文献、核心作者的文献、课题重要研究机构的文献、高被引文献、高下载量文献等方式筛选相关文献”“按照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著录相关文献”等指标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开发在线反馈平台教师和馆员可利用嵌入答辩阶段的评价指标对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在线反馈则是通过学生的在线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开发在线的反馈平台,将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分阶段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不同环节,调查内容包括“对提高检索技巧的应用能力”“对提高收集整理有用数据和资料的准确性”“对提高操作word、ppt等常用数字工具的熟练性”“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内容。笔者所在学校对接受了毕业设计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检索技巧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但“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效果评价不高,说明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提升操作技能,而思维活动则需要循序渐进地给予引导和培养。
4总结与启示
以OBE理念指导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OBE理念要求教育者根据“学习产出”类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最终目标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不是一套孤立的技能,而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会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差距,主动弥合这种差距,并对他们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OBE模式的信息素养可以理解为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提升知识、能力、技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思维习惯的养成,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
信息素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固然很有必要,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图书馆应联合院系制定大学四年的全程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例如针对一年级新生,可采用引导型信息素质教育,教育活动通过图书馆员的现场参观式教学使学生熟悉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与服务模式;二三年级学生参赛阶段可结合参赛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可以联合院系举办形式多样的搜索大赛活动等。
专业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不同的专业对学生这一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的,也就是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专业信息素养,期待根据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尤其是院系合作的课程教学,结合OBE教学改革中产出评估环节,细化产出评估指标体系,逐步形成适合学生专业的专业信息素养标准,反过来充实专业OBE教学改革中学生产出的评估内容,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总之,高校图书馆作为OBE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支持条件,信息素养馆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地制宜开展新的信息素养教育。同时期待与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开展更进一步的探讨与合作,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教育实践去支撑和丰富OBE的产出评估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一、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中学阶段信息技术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信息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驾驭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及表达信息的能力。2.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应在初中阶段“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体来说主要是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如会使用信息的采集、编辑、发送、存储工具。(2)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学习目标采取多途径地搜集学习资料获取信息。(3)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鉴别真假信息、筛选分析、概括表达信息的能力。(4)创造信息的能力:能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信息。(5)表达信息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使信息表达具体化、简洁化。(6)信息协作意识的能力: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自觉清除信息垃圾,避开有害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干扰,能够与他人进行信息共享及合作。二、培养中学生信息素养的举措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采取的措施也是多种多样,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养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进行教学。而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我校非常重视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白板教学,有先进的广播系统,有2间电脑室共配备了110多台XP系统的电脑等。互联网也覆盖了整个校园。这些硬件设施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学生营造了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协同学习,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共事的能力;学生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虚拟环境等Internet上的工具与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辅导和答疑。这样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有利于培育中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2.注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素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直接的影响。我校每年都对教师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求有一支信息素养好,具有较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只有老师们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更重要的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为教学服务,才能努力创设培养信息素养的学习环境,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地感知,认识学习对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对具体信息的认识过程及对信息的判断、捕捉能力。信息意识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的发展变化和培养既受社会因素的制约,也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中学生应该在充分了解信息意识含义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信息意识,注意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把对信息的认识水平、价值发现、开发利用变成自觉的行动,久而久之,在潜意识里就会逐渐地树立起信息意识。4.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活用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人们成功地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核心。在教育环境逐渐信息化的趋势下,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去实现知识的探索、发现与运用。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指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能根据受者的情况,发布信息、传递信息。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是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电子小报、制作个人网站等。通过实践应用,既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形成、发展起到主导的作用。5.注重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信息伦理道德指在信息的开发、传播、检索、获取、管理和利用过程中,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指导人们在信息社会中作出正确的或善的选择和评价。在对信息的使用上要有正确的、积极的态度,要自觉遵守无害、公平参与、知情同意、尊重知识产权等信息伦理道德原则,这是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应具备的信息伦理道德,也是学生信息素养重要的因素。因此,对学生开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是必须的,包括能正确识别污染信息:欺诈、垃圾、暴力、种族歧视和仇恨、色情、封建迷信等信息。例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能传播有用信息也能传播有害信息如病毒,此时就要求学生发扬信息道德,自觉传播有益于人类的信息,抵御不良信息甚至扼杀它;能理性看待黑客问题,把技术用在积极的方面如反黑客,而不是用于恶性方面如破坏网络资源。当然,教师还可结合生活及新闻实例,结合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实践中教育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中要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抄袭不侵害他人信息,共同遵守网络协议及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意识到这些信息素养离自己并不遥远,做个快乐、健康、积极向上、守法的好公民好学生。6.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把信息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它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以其它学科的学习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学科知识环境。基于此环境下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做基础,离开基础知识,信息素养的形成就会变为空谈。反过来,信息素养在学生各科学习中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它慢慢地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不可忽视基础文化的学习。三、结束语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为之不懈努力,使之贯穿于整个素质教育中,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浅析如何加强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素养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能力 信息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发布、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burnhein, 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j].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
[2]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j].教育论坛.
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论文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改革需要大量信息化教学资源支撑,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低,诸如教师对新技术的敏感度不高、对教改项目重视不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大等。从构建有效的模型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环境、科研成果转化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对策。
关键词: 创业创新教育;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困境与对策
为适应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明确了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这是实现高职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或者创业的有效途径。《意见》提出各高校要加快优质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设立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有计划地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多形式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担当知识和信息的组织者与创造者,但相当多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不足,相应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难以胜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需要。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信息素养的需求分析
(一)一线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能力
现阶段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是依托高职院校与教学资源开发企业,需要校方总体协调、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所需经费庞大,且耗时较长,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资源的产出量和时效性。为普及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需要提升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激发一线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教学资源建设的骨干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熟练掌握和应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使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内容形式新颖、寓意丰富引人思考,教学过程也更清晰,教学效果更好,从而使高职院校教师满足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素养”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给联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杨红孺认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就是指其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检索、分析、利用、传播、评价乃至创新的素质与修养;大部分教师虽能对信息与网络保持敏感,却不能积极主动地将其转化为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中。高海燕认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往往更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信息技术与教研的结合点,针对性的培训可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极大地推动教学活动的创新。陆亚丽提出教师只有应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扩大和丰富教学资源内容,并应用教学多媒体精心设计及制作精美的视频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软件,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深刻、清晰及高效,进而促进教学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模式
需要教学资源支撑各高职院校要想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及小班化教学,促使教师自如地根据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把自己的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就必须针对不同类型和水平的学生开展差异化分级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教学活动是一个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教学信息的过程,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以往表达抽象、理性逻辑知识的常用的单纯文本形式,代之以更加直观、感性的图形、动画、视频等,通过图解的方式探索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也可以实现大容量教学信息的快速传播。
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
(一)教师对新信息和技术的敏感度总体不高,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随着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教师必须不断接受新技术、拓展知识领域,直接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这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不同途径,主动接受培训。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培训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教育技术部门已经制作了大量在线视频教程供教师随时点击观看;甚至淘宝等平台也有商家提供教师的在线辅导,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和环境,教师之间可以更方便自如地交流和共同发展。然而目前多数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有限,难以自如地利用这些平台,对自主学习视频教程和操作说明不适应和缺乏耐心,因而难以促进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不少教师还不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新形势,对新信息和技术的敏感度过低,甚至有一些教师对此有抵触情绪,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处在基本的认知阶段,导致教学质量提升十分有限,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新引进高层次人才无力在科研和教学改革间寻找平衡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承担的两大职能,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都认识到教学科研互动的重要意义,但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学科研两张皮的`问题。各高职院校都引进了不少具备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他们非常注重科研,但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不适应,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此外,新进青年博士教师所上的课程,很多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不一致,导致他们在工作中不能做到教研相长,常常游离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改革的热潮之外,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三)高职院校各职能部门对教师信息素养的监督和考核是个空白点
教育部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但高职院校在教师教学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培训与应用考核方面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人事、教务、信息中心、教师培训等多个职能部门都与此有关,但都没完全落到实处,教师信息素养相关工作在很多方面还是个空白。
(四)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大,需要区别处理
高职院校教师因个性特点不同,有些人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也很容易掌握,有些人即使是理工科专业的中青年教师也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相当抵触,故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很大,为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不宜采取统一的模式。如果代之以定位分流、分类分层的方法,由教师认真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精神进行自我评价,拟定其信息素养的提升计划,既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又可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个性,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五)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没有充分考虑系统性和全面性
高校信息素养培训重智轻情的失衡倾向一直存在,忽视对教师情感的功能及发生机制的介入引导。在信息化教学中,任何教师都会感受到知识储备和技能的不足,从而陷入焦虑、怀疑等消极情绪中。因此信息素养培训绝不只是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而且应该侧重增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情感适应,侧重与自身专业的整合、信息构建的能力乃至新形势下师生关系等方面内容。
三、高职院校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选择对高职院校不同类型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编制特征编码、形成有效的模型评价体系
1.多方面考察教师信息素养达到的程度。教师的信息素养多数停留在基础层面(如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中高端信息化教学技能滞后(如利用PPT图形功能自制动画课件、使用小型DV自制视频教学资源、使用电子手写板手绘课件、VideoScribe手绘动画制作工具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欠缺自觉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的意识。考察教师是否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可从其是否对信息有内在需求、主动知觉和获取信息,是否了解先进的信息理论和信息技术,是否擅长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创新和生成新信息等方面来判断。
2.选取指标,构建模型评价体系,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及发展潜力作出客观评价。根据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的路线,从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刻性和实效性出发,将教学资源数字化,并通过信息重组,共享优质信息资源。教师大多认为需要安排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培训,但是只有少数教师将所学内容应用到了教学实践,培训效果不明显甚至流于形式,甚至有少数青年教师对此有抵触情绪,因此要基于信息化职业实践技能、信息化职业技术知识等因素构建模型评价体系。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及发展潜力有个客观评价,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帮扶和带动。
(二)模型评价体系的应用
1.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教师选拔。由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教师需要更高的信息素养和更多的网络教学实践经验,而模型指标可以体现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的教学能力特征和岗位胜任程度,反映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取得成功的内外因素,从而更好地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教师进行指导和选拔。不符合要求的教师可以参加有针对性的培训。
2.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实训教学由于资源及安全方面的限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虚拟环境、模拟操作、同步异步消息机制、数据分析指导和纠正实践问题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提供了解决的办法。基于信息素养的胜任力模型,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要求,为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确定了目标,其基础、扩展、融合、贯通四个层级的划分提供了教师判断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的依据。以此为基础进行高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培训是“十三五”期间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三)政策支持
信息素养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培训和实践过程,还需要高职院校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及政策支持。
1.跟踪培训效果,完善实践及考核激励办法。信息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合适对路的培训,更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提高。学校人事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出台职称、考核等方向性激励措施;教务部门推动教师把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及信息能力融会贯通到课堂教学中,组织参加各类大赛,激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热情;教育技术部门提供相关支持与服务。
2.为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环境。高职院校职能管理部门做好信息环境和平台的完善工作,是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基本保障,同时教育技术部门还要和专业教师进行项目合作,不断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及提升信息素养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3.探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信息化教学资源之路。如果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如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综合性实验素材),作为高职院校评定职称的一项指标,可以调动广大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以形成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使高职教师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工作,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梁云真,蒋玲,赵呈领,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以W市5所职业院校为样本[J].电化教育研究,2016(4):107-112.
[2]左明章,卢强,雷励华.困惑与突破: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5):104-111.
[3]陆亚丽,张艳.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J].教育理论实践,2015(22):38-40.
[4]颜正恕.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6):104-111
[5]高海燕.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13-115.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东部与西部教育平衡发展的桥梁,实现东部与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均衡是我国教育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科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当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但能有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而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行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很重要,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学中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提出质疑,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确保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归属感,表现出创新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任何人只有在不断地思考、设计、创作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探究再交流中,获得知识、获得自信、取得进步、培养能力,才能逐步的良性循环向更高更强的方面发展。所以我们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一个大胆展示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给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实验展示探究结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这一举措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肯定了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随时随地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不拘泥一种表现成果。在八年级教材《网页制作》一课中,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大胆实践,不要求使用固定的模式和内容镜来完成作品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网页图片。
4.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才能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应注重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通过分层教学的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使学生在个体思维的冲突中开拓自身的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获得各自的成功,产生更强的创新热情和欲望。
5.给学生多留些想像的空间。如在开展“失重现象”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在存在重力而产生的现象中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假设若干情况,不限定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既巩固了他们重力的理解,又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变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受益终生。
三、激发思维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源泉,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1.开展竞赛。好胜是人的天性,孩子尤为突出。在教学总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知识抢答、主题活动设计等活动,发挥学生不同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共通之处,培养创新的乐趣。
2.目标驱动。合理的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既定任务展开活动,激励学生为完成任务努力。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讲幻灯片制作时,可以将带有时尚动画的文档向学生进行展示,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动手尝试。
3.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和想法,激发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人体的应激反应》时,教师设计学习蜈蚣爬行和模仿秀让学生体验,这样学生便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既是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和特殊领域,又是有效实施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媒体技术手段,拓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时空范围,提高科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创新意识的强化作用,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期,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推进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经途径,是保障当前成人教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指出,大力推动成人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成人教育受众能够获得全面、完备、均衡和完善的教育资源,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促进现代远程成人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成人教育;信息化;策略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却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关于成人教育的信息化方式和途径一直存在较为模糊的认知,在制定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方案时,也未能与国家的整体规划或地方的统筹规划相调配,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凸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在服务和政策支持上缺乏一定的力度。
高校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
各级地方高校在响应信息化的同时积极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指导机构,职业院校也将信息化进程搬上日程,然而很大一部分高校却缺失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异常不顺,相对于其他同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信息化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育经费不足、中高端人才短缺和规划方案缺失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软硬件环境相关,在注重网络资源、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又会忽视信息化教程、多媒体信息化软资源的配套跟进,未能形成有效的保障体制和机制,难以满足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要求。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各级教育部门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等原因,成人教育的信息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成人高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信息资源匮乏,使用率低下,导致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能不高,工作进度相对缓慢。
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有限
教师队伍是推动成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原动力,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成人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首先是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认识还不够。很多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不敢大胆尝试。这种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导致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认识的不足、信息化概念的不清晰造成了成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层次,有些信息化设施设备成为摆设,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次是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偏低。多数教师应用的主要软件是Word,Excel和IE的操作,像数据库、网页制作、图象处理、课件制作等更深层次的软件使用能力更欠一筹。这就直接导致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平台的操作等方面的欠缺。造成成人教育教学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一个是大多数教师均来自非计算机专业而对信息化设备驾驭不够好。另一个就是成人高校对教师在信息化培训方面不系统。只有解决教师自身驾驭信息化设备的能力,才能推动成人教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从而推动整个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
成人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教学、科研和实验等多个环境的契合度不高,整体而言,当前很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停留在将课本中内容照搬到多媒体平台上,传统的课本宣读方式仍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式,将大量的优质资源排斥在外,优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未能与学生的实际操作平台和实验平台相结合。
2研究策略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将信息化技术与当前实际的成人教育课程相结合,以课程教育来驱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将信息化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在教学中使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教材学习方式转换为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全面提升成人教育的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此,应着重以下几点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加大力度建设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库及其平台,实现成人教育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成人院校的教育教学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教育资源教学库时,要时刻保持以《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蓝本,以实际教学、媒体化方法、实验仿真教学和在线学习为重心,推进课程资源的优质优化,在优化教育资源库统筹建设的同时,推动信息资源的平滑转化,从当前结构化的离散型数据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丰富性资源进行平滑过渡,在知识形态上从单一不变的技术性资源向动态智慧型资源迁移,整体的管理方式由集中性资源收缩方式转而向开发性资源共享方式进行平稳过渡,力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和共享性。构建多门类多元素的课程学习资源,保证成人学生能够获得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努力建设一支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做好师资的信息化培养和培训。从根本上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深刻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成人教育事业的成败。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无论教育政策如何要求加快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成人教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能力都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师资力量是一所成人院校成功和进步的标志,在保障当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和发展一支具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加快推动成人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是当前成人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成人教育应当更加贴近实际,深入调查和分析,在教学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按照专业教师的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要义首先要对教师的认知理念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认可当前的成人教育信息化方式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式,是更加适合成人学生的方式,能够推动成人教育的整体事业全新的发展,打消他们对计算机的偏见。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育理念、认知、能力能否跟上设施设备更新的步伐,适应操作软件升级的节奏,是开展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人教育教师有了信息化服务教学的意识以后,逐步进行专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这时就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成人教育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组织部分基础好、专业对口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习成果的展现,加强技术交流与研讨。最后,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等培训,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成人教育信息化办公平台
信息化建设最依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支持。硬件资源是指信息化中需要的一些必须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是指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师资力量。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兼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以可靠的硬件资源作为支持,同时吸纳更新鲜的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作为成人学生的实践资源,构建以多媒体设备、教学实践设备和互联网在线学习为主流的信息化硬件平台。在推动信息化软实力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原有师资力量的稳定提升,一方面要吸收外来新鲜的资源作为提升,为当前的环境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血液,在进步中前进,在前进中进步。成人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信息化,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成人院校的网络平台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对内教学资源库、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测试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子系统群。逐步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大力提倡成人教育教师建设个人课程教学网站,链接到网络学习的平台,随时可以浏览课程相关学习内容和信息。部分成人院校已经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成绩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而学生学籍管理几乎是各个学校的缺口,成人学生都要登录到学信网查询学籍、学历,而成人院校也没有对学信网的使用规则和流程给出相应的指导性和说明性文件,校园网和学信网没有达到有效链接,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学籍、学历查询的需求。因此,成人院校还要逐步实现和完善成人院校的教务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招生信息管理、学籍学历管理、政教管理、教研管理、后勤总务管理等综合性信息化应用,达到成人教育工作业务的综合性、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成人院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效率。
3问题与展望
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成人院校往往独立于总校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而自成体系地单独管理。具体体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投入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总校下属的成人教育部门往往没有参与其中,而是有自己的管理方法,这可能是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导致的。其次是在教学平台上,师生互动模块使用率较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更喜欢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平台上的互动模块不具备即时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看到并回复,不如微信等通讯工具直接、便捷。第三是成人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差距。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总体情况是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有优势,接受新事物快,信息化掌控能力强。计算机专业教师比其他专业教师更容易掌握专业的应用软件和工具,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设计更得心应手。虽然在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把影响减到最小,不仅不会影响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局,更有利于激发新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使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向更高要求迈进。
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它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教育者的思维定势,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和教学形态。这场革命将成人教育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积极参与其中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的自觉,以深化信息技术与成人教育课程的整合,加强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指导,建立信息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推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全力以赴,以提升办学质量为己任,倾力打造一个装备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思想现
[参考文献]
[1]罗佰绥.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服务于现代教学[J].农业网络信息,2009(3):69-71.
[2]王诚,李璐,唐治中.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24-25.
[3]陈光海,韩晋川,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21-22.
啊很多报道沉淀池
论文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调查并分析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找到存在问题并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实验,证明方案可行。2.研究意义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公民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它不仅关系到公民个人能否有效地获取和利用所需信息,还决定着全社会公民素质的高低。因此,信息素养自提出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高校学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砥柱,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民族未来的国际生存力与竞争力,与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使命和高等教育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可是,我国的信息素养研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校园里充斥的盗版书籍、软件等盗版产品,大学生在网上对他人的谩骂和攻击等等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大学生在信息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就令人担忧。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动因。本文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在以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由此来发现高校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几个影响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在此前提下,参考国外有名实用的信息素养模式,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改进方案。3.国内外研究现状1974年,保罗·泽考斯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随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在信息素养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布拉格宣言、亚历山大宣言都是其中著名的研究成果,中国在1995年开始,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程、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用户教育与研究园地、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等项目先后启动。2006年9月国内第一个以信息素养为主旨的学术协会----武汉大学信息素养协会成立。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不可忽略地要素之一。对英文文献的调研发现,1997 年至今,在EBSCO中所收录的主题为“information literacy”的文献达到了 1233余篇,其中,近25%的文献以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为定量研究基础。国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从1995年至今在CNKI中检索到相关文献2142篇,而从1995年到2004年只有418篇,可见近5年之内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迅速发展。以文献分析法来考察CNKI中所收录的信息素养的论文,46 %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高校信息能力教育、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直接相关,然而其中绝大多数是研究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必要性和机制的文献,而专门研究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文献仅有 78篇,占总发文量的3%。可见,与国外研究现状相比,国内在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研究有着明显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尽管论文数量多,但局限于高校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知、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信息素养概念的阐述以及信息教育方式的理论探讨;研究主要从教育者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以教育对象----高校学生对信息素养的需求为依据来研究信息素养,缺乏事实支撑和数据分析。三、研究设计方案、预期结果1.研究内容不同程度挖掘四川省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2.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法、访谈法对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通过SPSS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已得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实验法对分析总结出的方案进行实证研究。3.预期结果(1)阶段性成果形成6篇不同角度分析现状的小论文。(2)最终成果解决方案通过实验可行,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形成4.研究工作的步骤……四、问题及完成时间1.可预见的问题……2.完成时间: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获取了一席之地,这门课程引起了我们教师和教育者们的关注,同时信息技术教材也出现了百花争艳的现象,这本是好事。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信息技术教材并没有贯彻信息素养的要求,而是简单的电脑技能操作讲解,这些根本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此,我提出一些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设计的理念,以供大家商榷。【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信息素养一、目前我们所用信息技术教材的局限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学科现在已经在大多数的小学普及开了,作为一门必修课,正式设在三、四年级,也有一些学校从一年级就开设了。我们江苏省的信息技术教材基本都是采用了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上下册,该书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002年3月修订出版,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基础知识、windows98、画图、文字处理以及学做多媒体等内容。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课改的深入,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套教材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要了。1、首先是教材编写的出发点的问题。目前有一些教材基本上属于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教材的翻版,一翻开书就是计算机知识与操作界面,让不少教师产生了“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课”的印象。大多数教材实际上只是对某个软件知识点的罗列,信息技术课基本上是对某个软件的功能介绍。这样的教材不能体现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的区别,这样的教材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更不用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这些教材的编写没有吃透信息素养的内涵,所以也就很难把信息素养作为教材编写的理论指导。我认为信息素养就是我们编写信息技术教材的根本出发点,关于信息素养的详细概述有很多,但我认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教授所率领的研究队伍对信息素养的剖析具有很好的实际指导意义,对我们应该会有很大指导作用的。2、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陈旧,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虽不能与信息技术保持同样的更新速度,但是我们必须要能在教材上及时体现出时代的痕迹,不能只停留在过时的内容上。这也是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但这一点我们很明显做得还不够,比如,校外Windows2000系统已风靡多时,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Windows98版,这多多少少会让我们觉得有些失望。3、信息技术教材体现人文方面的内容太少。我们知道,信息技术在体现技术性、科学性的同时,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而大部分信息技术教材只是知识的讲解,没有体现技术所蕴含的艺术、文化与道德责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根本目的,而电脑的操作能力只是信息素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更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和审美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学会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困难的能力,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的良好习惯等等。二、教材编写的设想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着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交流、创造,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遵守信息道德和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教材承载着这些要求,所以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下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问题。(一)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该注重基础性、稳定性、实用性1、基础性。被选取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稳定性。被选取的内容尽量是学科领域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东西,是将来能够利用的知识,而不至于很快就被淘汰。3、实用性。在应用软件的选择方面应考虑其实用性,尽量选择市面上应用广泛、比较流行的软件,以适应时代潮流,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软件操作方面,尽量多介绍各种软件共性的东西,而不过于强调软件操作的特定细节。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通过几个主要软件的学习,掌握学习其它软件的操作方法。(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该注重课程整合思想《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因此,进行课程整合就是教材的重心,也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是以计算机知识为依托,以学科活动为线索,并以提高学科知识与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因此,教材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知识、信息素养知识和学科活动。其中信息素养知识是信息技术知识还是学科活动中,都要有所体现,它的内容同其他两项是相融合的。所以,基于整合思想的信息技术教材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计算机知识,二是学科活动,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教材目标同学科目标相联系,教材内容同学科内容相联系,学科教师可以选取其中有用的部分开展教学;(2)教材内容立足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的阶段性特点;(3)教材内容单元章节具有独立性和连贯性:把信息基础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明确每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以及完成后应达到的目标,使每一部分知识自成体系,又具有一定的整体性;(4)每一部分有明确的知识、情感和技能三个方面的目标;(5)教材具有开放性,学校或地方的各学校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共同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三)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还应该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材的风格、内容不能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连课本都不愿多看,也就谈不上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了。1、语言的趣味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写给10岁左右的孩子看的,因此必须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在教材的行文习惯与语气中带有一些趣味性及通俗易懂的话语,会让孩子爱读书。如趣味性课题的选取,“做电脑‘小主人’”、“编织‘彩色天地’”、“植树造‘林’”、“拜访‘金山画王’”等等,拟人化的语言会大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2、内容趣味化几乎每个小孩子都喜欢画画,那么在电脑上画画,利用电脑的先进性,能快速地画出色彩纷呈的图画来,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用电脑听音乐,放电影,感悟电脑的神奇;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查阅更丰富的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这些内容的选取,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的安排上还可考虑必学部分、选学部分与课外阅读知识。必学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它是学习后继知识所必备的,也是学有所用的知识;为照顾基础较好、对计算机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把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作为选学内容,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又保证了学科本身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为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还可以把一些与本学科有关的适用知识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可以在书中介绍与某些知识有关的网站及其网址,以便学生上网查阅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与应用能力。(四)在组织教材内容时,应考虑到引导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多而杂,要求用较少的课时学习较多的知识点,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在教材的编写方面应体现创新教学方法的引导,比如运用“情境启发”、“协作学习”、“任务驱动”、“认知工具”、“自主探究”、“小老师”等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所谓“情境启发”,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一条超时空的隧道,把网上的和光盘里面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广阔天地,提供学习环境,增强对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刺激。“协作学习”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竞争、协同、帮助、分工、伙伴、角色等形式,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任务驱动”是指学生按照教材或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某项工作。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对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都有积极作用。“认知工具”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工具软件,学生利用这些工具软件通过自己动手来探索外物,以便更好地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自主探究”是为学生建立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学习任务。“小老师”也是信息技术课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它适用于教学内容为一些同学已经掌握,或者还有代表作品的情况。让这些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讲解作品制作的方法,其优点是:有利于演讲者的成长,有利于激发听讲者的创作意识,对教师是一种挑战。让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是对他们成功的肯定,也是让他们与学习伙伴共同分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当小老师讲解作品制作的方法,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其不断成长。对聆听者来说,演讲者是自己的同学和伙伴,展示的是自己熟悉而感兴趣的内容,这种亲近感是老师无法替代的。同时,自己同学能制作的,我也能制作甚至会更好,从而一种学习的欲望、创作的热情很自然地被激发起来。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就会有内在动力的支持。(五)在组织教材内容时,是否还应考虑到有一套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系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许多重要因素是不能用传统的评价系统来评价的。要研究形成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系统,应该转变观念,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深层意义。只有积极的评价系统才能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总之,我认为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好,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也好,都应该用信息素养的内涵作为指导思想以及最终目标,我觉得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魂”。三、小结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担任着育人的重任,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体验生活,如何发展个性,如何创新。信息素养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应围绕这一目标编写我们的教材,上好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任重而道远,我们共同携手努力,期待一套新的信息技术教材能早日与大家见面!
本科生毕业设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水平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基于OBE的教学理念,将工程教育认证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有机地融入到信息素养课程模块中,与院系合作设计了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在实践中采用“嵌入毕业设计答辩环节”和“开发在线反馈平台”相结合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方式,探索了OBE理念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自主学习能力;OBE;毕业设计;院馆合作
OBE是Outcome-BasedEducation的缩写,译作“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1],核心理念为“教育者必须对毕业生毕业时应能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从本质上讲,就是围绕“定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这条主线而展开,学生产出评估构成了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2]。通俗来讲,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outcomes)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求以OBE理念开展人才培养的专业首先必须明确学习成果,以毕业要求指标点来体现;其次按毕业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再次是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这三方面是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关键。前两方面取决于教学设计,后一方面有赖于教学评价。本科生毕业设计是高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把好出口关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从选题、文献调研、实验方案制定到论文写作各个环节都与文献检索与利用息息相关。目前国内高校大都开设有文献检索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这些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不少学生选修过信息检索课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无从下手,这一现象在进行毕业设计时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基于OBE理念及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提炼毕业要求指标中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能力指标,科学合理地设计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
1OBE理念下人才培养与信息素养教育需求
毕业要求的制定是OBE理念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毕业要求的确定应该遵循两个原则:(1)要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2)要全面覆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目前开展OBE教学改革的高校理工科专业,毕业要求的制定均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年3月修订版)为依据,并且是全包含关系,如表1所示。在OBE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同的专业会根据专业本身的特点在以上毕业要求12个指标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每一个指标点进行分解,制定出专业的详尽毕业要求指标点,每一个指标点有对应的课程来支撑。从笔者所在的武昌首义学院开展OBE教学改革的专业来看,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毕业生应具有包含文献检索、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内容,其核心是关注、使用、理解、评估及管理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实践过程中,与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对应的教学环节多以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来支撑,如表2所示。随着武昌首义学院OBE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素养教育应当成为学校OBE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这一观点得到学校教学设计者的认可,建议信息素养教育实施部门图书馆联合院系按照OBE理念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多途径的信息素养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2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设计
为了支撑OBE教学改革毕业要求指标体系中的信息素养相关指标,图书馆必须对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对教师和学生调研的基础上,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联合院系结合学校OBE教学改革设计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3],如图1所示。
毕业设计选题阶段
毕业设计选题就是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是毕业设计阶段面临的第一个挑战。选题的好坏往往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成败。此阶段,教学内容的设计围绕学生“如何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两大问题进行组织,以案例的形式组织包括选题原则与途径、文献综述的结构、撰写注意事项、资料的搜集与选用等知识点,提升和拓展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专业信息视野。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
毕业设计研究阶段是整个毕业设计的核心环节,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围绕如何选择检索工具、如何高效检索、如何筛选检索结果、常用文献管理软件、参考文献选用标准等问题组织内容,包含了信息素养教育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和信息道德的完整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信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为目标。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
毕业设计定稿及答辩阶段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是一个增长知识、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更是毕业生全面展示自己的智慧、勇气、风度和口才的平台。定稿及答辩准备阶段的教育内容围绕“参考文献、注释、图表等规范”“论文检测标准”“课件制作技巧”等来组织,培养学生端正的学术态度、信息道德以及操作常用数字工具的能力;答辩阶段的研究成果展示、回答提问问题等环节则是综合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素质的关键环节,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展示答辩流程、常见问题类型(如检验真伪、探测水平、弥补不足等)回答问题注意事项、答辩细节(仪态、风度、心态、语言)等。同时教育的内容还包括论文成绩的评定标准,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个人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毕业设计各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对技能、思维、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4],各项能力内在之间相关交叉、紧密联系,OBE理念下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目的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需求融合,教学内容设计对OBE人才培养中信息素养相关指标点给予对应的支撑,将各种能力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养教育实施
学生全“覆盖”OBE教学改革工作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体系的课程或教学活动必须遵守全部学生受益的原则,所以,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系列信息素质教育必须至少是覆盖开展OBE教学改革的某个专业全部学生的,这与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实行的由学生自由选修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度。常规的信息素养教育由于选课学生的随机性,无法考核对OBE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度。馆员—教师合作教学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于图书馆员而言,不可能对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都有所了解,馆员教师协同合作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设计,到学生专业信息技能的评定都需要馆员与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例如在课题研究阶段的合作教学中,权威信息源的选择以及对检索结果文献的取舍都由专业老师来实时讲解,信息素养与专业素养有机融合的授课方式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教学方式多样化笔者所在图书馆开展的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OBE模式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毕业设计开题阶段的信息需求与查找途径”“外文学科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外文摘要的撰写技巧”“WORD排版技巧”“毕业答辩PPT制作与答辩技巧”5个主题组织信息素养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常规教学与MOOC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馆员需要在教学中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成功的课程成果,合理运用到教学中。
嵌入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
嵌入毕业答辩环节的评价指标OBE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是OBE教学工作衡量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达成度的需要,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效果评价可融入毕业答辩环节来进行,具体方式可通过评分的方式进行,例如“分析课题,构建检索式”“选择检索工具并检索”“列出相关文献,撰写检索结论”可作为评价的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均列有二级指标“列出相关文献”的下一级指标可包括“重要文献不遗漏”“通过密切相关文献、核心期刊文献、核心作者的文献、课题重要研究机构的文献、高被引文献、高下载量文献等方式筛选相关文献”“按照规范的参考文献格式著录相关文献”等指标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开发在线反馈平台教师和馆员可利用嵌入答辩阶段的评价指标对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在线反馈则是通过学生的在线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开发在线的反馈平台,将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分阶段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不同环节,调查内容包括“对提高检索技巧的应用能力”“对提高收集整理有用数据和资料的准确性”“对提高操作word、ppt等常用数字工具的熟练性”“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内容。笔者所在学校对接受了毕业设计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检索技巧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但“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效果评价不高,说明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提升操作技能,而思维活动则需要循序渐进地给予引导和培养。
4总结与启示
以OBE理念指导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OBE理念要求教育者根据“学习产出”类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最终目标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不是一套孤立的技能,而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会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知识差距,主动弥合这种差距,并对他们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OBE模式的信息素养可以理解为融合批判性思维的信息素养,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提升知识、能力、技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思维习惯的养成,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
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
信息素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毕业设计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固然很有必要,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图书馆应联合院系制定大学四年的全程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例如针对一年级新生,可采用引导型信息素质教育,教育活动通过图书馆员的现场参观式教学使学生熟悉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与服务模式;二三年级学生参赛阶段可结合参赛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同时可以联合院系举办形式多样的搜索大赛活动等。
专业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不同的专业对学生这一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的,也就是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专业信息素养,期待根据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尤其是院系合作的课程教学,结合OBE教学改革中产出评估环节,细化产出评估指标体系,逐步形成适合学生专业的专业信息素养标准,反过来充实专业OBE教学改革中学生产出的评估内容,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总之,高校图书馆作为OBE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支持条件,信息素养馆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地制宜开展新的信息素养教育。同时期待与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开展更进一步的探讨与合作,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教育实践去支撑和丰富OBE的产出评估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