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主办: 北京化工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ISSN: 1671-6639CN: 11-4741/C邮发代号: 80-176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85学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立足本校,联系理论战线的实际,开展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方向的研究,反映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学报现有专家论坛、政治、法律、哲学、经济、管理、文学、教育学、科技哲学等栏目。其中专家论坛和科技哲学是学报的特色重点栏目,专家论坛栏目主要刊登社会科学方面具有权威性的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的精品稿件,科技哲学栏目立足于学术前沿,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学报自2002年公开发行以来,学术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连年获奖。2002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3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4年、2008年连续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学报现在已加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北京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并加入万方数据库、清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龙源国际名刊网、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天元数据网等多个数据库。学报编委会成员13人,编辑部成员4人。编辑部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以传播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为宗旨。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力求以创新的精神改革办刊模式,不断提高办刊水平。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共主持或参加了30余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教育部重点及面上项目、北京市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以及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Journal of Catalysis, 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Applied. Catalysis, A,化学学报,化工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宣读和发表会议论文13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30余篇;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或分会特邀报告或keynote 报告30余次;分别作为大会执行主席成功地主持了2007年第八届国际绿色化学研讨会和2004年的中国科协第89次青年科学家论坛;2009年8月10-12日将再次作为大会主席主办第二届全国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经济发展研讨会。已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25项,已授权8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主译译著一部;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为化工出版社筹划出版《表面活性剂应用技术丛书》一套,目前已出版6本;作为中国石化出版社《绿色化学化工丛书》编辑部执行主任和编委会副主任筹划出版了《绿色化学化工丛书》,其中纪红兵、佘远斌编著的《绿色氧化与还原》一书已正式出版。
《化工学报》以推动化工科技进步,培养化工科技人才为宗旨。多年来,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办刊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登载的论文以反映我国化工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为目标,兼及新技术和新方法。文章分类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化工数据、综述与专论、学术争鸣等。按研究领域设以下栏目:热力学、传递现象、多相流和计算流体力学、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等其他。读者对象为过程科学及技术领域和相关过程工业的科研、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创刊以来,在广大读者、作者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历届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化工学报》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影响日益显著。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列为化工类第一名;一直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中的美国《化学文摘》(CA)、《工程索引》(EiCompendex),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技文献速报》(JICST)收录;刊物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计量指标在化工类期刊中名列前茅,且逐年提高;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如 2005 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2002~2008 年连续七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学报编委会由10位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均为副教授。编辑部成员专业结构合理。学报编辑部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编:院长王晖,西安理工大学毕业,副教授,主要成果及获奖有:编写公开出版大学教材和工具书3本,发表数学研究、教学和职业教育管理论文数十篇。副主编王闯:西北工业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常务副主编吴宪洲:陕西临潼人,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讲师,从事编辑6年,在全国十多种学术刊物包括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
6月28日。6月28日上午,学报编委会2021年工作会议在行政楼112会议室召开。校长程淮中、副校长王丹出席了会议,学报编委会全体委员参加了会议。编辑委员会简称编委会。是学报编辑部出版工作的学术指导机构,在校长领导下,对学报编辑部出版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咨询作用。
烟台南山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入口: 12月18日,2018年度烟台南山学院学报编委会会议在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编委会主任吴国华,副主任亓学广,17位编委会委员以及学报办公室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编委会副主任亓学广主持。科研处处长孔德斌汇报了2018年烟台南山学院学报的基本情况,并解读了2018年烟台南山学院学报优秀稿件评选办法。根据“南院办字〔2018〕6号关于加强《烟台南山学院学报》工作的通知”第三条规定,每年根据刊稿总数按比例进行优秀稿件评选,所有稿件作者均匿名,所有委员投票均实名。 编委会主任吴国华在会上讲到,烟台南山学院学报从2004年创刊,至今已经14年,每年都按期、按量出刊。学报是学校重要的学术阵地,也是学校的窗口。作为学报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学术性,二是综合性,三是局限性;三个作用:一是培育高校的科研精神,二是推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形成,三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的阵地。吴主任希望学报编辑部一如既往的严把文章质量关,逐步提高学报知名度。 通过此次会议,将评选出26篇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并实施系列积极措施进一步激发校内外科研人员投稿积极性,拓展稿件来源,切实提高稿件质量,为学校持续发展、内涵发展添砖加瓦。 ;
1952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催化材料研究所所长,《催化学报》编委,《化学研究与应用》编委,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81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并留校任教, 1983 年晋升讲师,1992 年晋升副教授, 1993 年在四川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晋升教授。
邓友全,1957年出生,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获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硕士、英国Portsmouth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态与绿色化学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兼任《催化学报》、《化学物理学报》、《分子催化》与《天然气化工》期刊编委。
孙予罕主要从事煤间接液化合成油品和化学品、CO2转化利用中催化和工程研究,同时开展相关纳米材料及其在绿色化学和光学中的应用研究。1992年至1995年在美国Brunel大学作访问研究。1994年首批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8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三等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9-2000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作访问研究。2004年获中科院载人航天贡献奖。2005年获中科院杰出成就奖、山西省自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各一项。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已授权40余项。现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会员,山西省政府决策与咨询委员会委员。1998年至今任国际学术刊物《FUEL》编委,《燃料化学学报》主编,《天然气化工》副主任编委,《催化学报》、《Particology》等编委。 2012年10月9日,任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任期5年)。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论坛 6、图书馆杂志 7、图书馆 8、情报科学 9、图书馆建设 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 13、情报杂志 14、情报理论与实践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9版):图书情报类[2009年02月27日]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论坛 6、图书馆杂志 7、图书馆 8、情报科学 9、图书馆建设 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 13、情报杂志 14、情报理论与实践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苏新宁,男,教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首席学科带头人,情报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信息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情报学报等多种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设计并研制了我国第一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从事信息处理与检索,信息分析评价,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工作。
编委送外审。根据查询《运筹与管理》可知,每次审回意见退修都会经历编委终审,主编终审环节,所以是编委送外审。《运筹与管理》创刊于1992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运筹学会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刊物。
days in folder在投稿中是审稿的意思。
审稿的方法:
在审读方法上,按具体情况做些准备工作,还查对出版社与著译者双方原来同意的写作提纲,并重点地查对作者所引用的材料和论据。此外,同样要重视审核书稿的序、跋一类附件和附录部分。防止审读时被原稿拘束,以致过于注重原稿的某些细小问题。
对一部书稿的评价如有不同看法,原则上应服从终审意见和决定。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书稿,可以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某些内容专门或比较特殊的书稿也可以约请社外专家或有关单位审稿。对外审意见,特别是涉及原稿的处理办法,一般仍需由责任编辑提出意见,总编辑作出最后决定。
审稿的依据:
在中国,各类书稿的审读,首先研究原稿的思想性和科学性。
在政治问题上:要注意是否违背宪法,有没有同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相抵触的问题;在学术问题上: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时判定稿件是否已经充分地阐明主题所要求说明的内容,在论证和叙述方面,是否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在审读著作稿时,还需注意它的体例结构和文法修辞;在审读编选稿时,要注意书稿的编选标准和材料来源;在审读翻译稿(包括编译和节译)时,重点在评定译文质量,同时查明原书的价值和原书版本的新旧或可靠程度,以便判断是否适宜翻译出版。
扩展资料:
审稿流程
1、收稿
作者在网站投稿后,编辑收稿后才能进入审理程序。
2、初审
首先是数据库查重,如果重复率超过50%,将会直接退稿;如果重复率达到30%,则会再具体看“是否是合理引用,是否为核心内容”,如果不是合理引用而且是核心内容,则也会做退稿处理。
3、外审
稿件通过初审后,会被送外审,即编委或者相关的专家来审理。
4、三审
外审通过的稿件,会提请主编或副主编三审,会根据论文内容考察外审专家审理意见的合理性,必要时会再给出具体的审理意见。
5、录用
三审通过则会给作者发录用通知,同时告知作者上述各环节中对论文修改的意见和要求,作者按照修改要求将稿件修改好,上传相关文件到网站,经责任编辑核准后,即可安排发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稿
《化工学报》的前身是创刊于 1923 年的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刊《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志》和创刊于 1934 年的中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刊《化学工程》。前者于 1929 年随总会由北京迁至上海后更名为《化学工业》。新中国成立后,《化学工业》与《化学工程》于 1950 年合并,定名为《化学工业与工程》,并开始立卷。该刊自 1952 年第 4 期起更名为《化工学报》,《化工学报》编委会以本届编委为第一届编委会成员。创刊以来,《化工学报》经历了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双月刊直至月刊的发展过程,至2008年已出版了 59 卷。我国许多著名化工专家在《化工学报》上发表过论文,许多著名化工专家曾担任《化工学报》的编委会主任、执行主任、副主任或编委。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时钧 先生在该刊创刊 80 周年发表的纪念文章中说:“《化工学报》在引领中国化学工业与工程的前进上功不可没,可以说,它是我国现当代化工史的一个见证、一面镜子,其中浓缩着我国化工界开拓者和后继者几代人的希望、追求、奋斗与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