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粤海风杂志出版日期

粤海风杂志出版日期

发布时间:

粤海风杂志出版日期

“订阅网”有售《粤海风》,登陆该网站可直接进行网络订阅~

粤海风杂志

1944年5月生于广东省信宜市。童年在雷州师范附小、南渡小学、东平小学读书。1959年在海康县第一中学初中毕业,考入廉江师范,1962年中师毕业。1962年8月—1972年2月在海康县附城南田小学、平湖小学、龙门中学任教。1972年2月调入海康县文艺宣传队(后改回原名海康县雷剧团)任编剧,1976年5月调海康县文化馆任创作辅导干部。1977年4月调湛江地区文联任《湛江文艺》编辑,后任湛江市文联秘书长、《湛江文学》主编、湛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9年9月调广东省文联,历任《南国》(后改名《粤海风》)杂志主编、省文联副秘书长、党组成员。1996年11月调广州市政协任协副秘书长,兼任《共鸣》杂志社社长、总编辑。2004年4月改任巡视员(正厅局级)。同年6月退休。1962年廉江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海康县历任小学、中学教员。1972年调县剧团任编剧,1976年任文化馆创作干部。1982年调湛江地区文联任《湛江文艺》编辑,1984年地市合并后,主编《湛江文学》,任湛江地区文联秘书长,致力于培养文学青年,扶持一批青年作者成长为创作骨干,多人走上省专业作家岗位。期间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9年调广东省文联工作,任内担任“广东省鲁迅文艺奖·文学奖”、“秦牧散文奖”评委。1996年11月调任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兼任《共鸣》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为该刊制定了“热门话题、热点事件、热线人物”的办刊方针,使该刊以纪实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博得广大读者的欢迎。曾任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杂文创作委员会主任,广东现代作家研究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粤西经济发展促进会顾问。曾在香江集团、广东南粤银行体验生活,担任上述企业文化顾问。

莫寒,本名蔡秋华,1951年生于江西崇仁,现居广东深圳。作品散见《蓼城诗刊》等刊物。先后入选广东省文联《粤海风》杂志推出的“2012江西作家新活力30人作品大展”、“《诗江西》2012年度江西诗坛十大事件” 。曾任《诗歌报》论坛评论版主。莫寒诗观:时代里的卑微心灵探索者,用诗歌诠释独特的生命体验。

“订阅网”有售《粤海风》,登陆该网站可直接进行网络订阅~

粤海风杂志社

1944年5月生于广东省信宜市。童年在雷州师范附小、南渡小学、东平小学读书。1959年在海康县第一中学初中毕业,考入廉江师范,1962年中师毕业。1962年8月—1972年2月在海康县附城南田小学、平湖小学、龙门中学任教。1972年2月调入海康县文艺宣传队(后改回原名海康县雷剧团)任编剧,1976年5月调海康县文化馆任创作辅导干部。1977年4月调湛江地区文联任《湛江文艺》编辑,后任湛江市文联秘书长、《湛江文学》主编、湛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9年9月调广东省文联,历任《南国》(后改名《粤海风》)杂志主编、省文联副秘书长、党组成员。1996年11月调广州市政协任协副秘书长,兼任《共鸣》杂志社社长、总编辑。2004年4月改任巡视员(正厅局级)。同年6月退休。1962年廉江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海康县历任小学、中学教员。1972年调县剧团任编剧,1976年任文化馆创作干部。1982年调湛江地区文联任《湛江文艺》编辑,1984年地市合并后,主编《湛江文学》,任湛江地区文联秘书长,致力于培养文学青年,扶持一批青年作者成长为创作骨干,多人走上省专业作家岗位。期间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9年调广东省文联工作,任内担任“广东省鲁迅文艺奖·文学奖”、“秦牧散文奖”评委。1996年11月调任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兼任《共鸣》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为该刊制定了“热门话题、热点事件、热线人物”的办刊方针,使该刊以纪实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博得广大读者的欢迎。曾任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杂文创作委员会主任,广东现代作家研究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粤西经济发展促进会顾问。曾在香江集团、广东南粤银行体验生活,担任上述企业文化顾问。

北京大学工商银行教学奖,2008年;北京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所谓无词的言语》),2006年;上海市第七届上海文学奖(论文《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与现代性问题》),1998年;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香巴拉的中国》),2004年;五个一工程最佳电视剧奖、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我亲爱的祖国》)2002年;五个一工程图书奖(《我亲爱的祖国》),2002年。 1.《天下》,中国海关出版社,2006年;2.《我们的时代:当代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与黄平教授、姚洋教授合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3.《知识的战术研究:当代社会关键词》,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4.《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文学卷》,(主编、第一撰稿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5.《从红玫瑰到红旗》,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6.《锁链上的花环》,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7.《新文学的本体与形式》,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8.《我亲爱的祖国》,作家出版社,2000年;9.《星火》,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摩登者说》,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11.《五百年来谁著史》,九州出版社;12、《人间正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陆港澳三地著名学者合著);13、《伟大也要有人懂》(副标题:少年读马克思),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 1,Speech without words,Positions,Volume 13,Winter 2005,该文被SCI 收录(2008)2,Assessing China’s Reform,Economy and Political Weekly,June,2006,该文被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编入亚洲研究教材(Asia Study Syllabus)。3,Opening Art and Politics:Discursive Practice in Mao Zedong Thought,China Study Group,NY,Dec,2000 21集电视剧《我亲爱的祖国》,与姜立煌莫言刘毅然王炳根 共同编剧,1999年32集电视剧《星火》,与刘毅然张文钟毛建福 共同编剧,2007年34集电视剧《毛岸英》,与张丽王军钊 刘毅然 共同编剧,2010年 2009年(1-6月)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之谜――晋商兴衰的历史考察,《文化纵横》2期2,曼哈顿的秘密,《天涯》,2期,(《文摘报》、《天天新报》、《世界博览》转载)3, 从世界到中国:重新检视五四的意义,《人民日报》(海外版),5月5日4, 五四运动与中国的科学与教育,《绿叶》,5期5, 崇高,令我们荡气回肠――纪念《讲话》发表76周年,《中国社会科学报》,5月23日6, 大地法挑战海洋资本主义,《绿叶》,6期,7, 重新思考19世纪,《书城》,7期8, 达尔文主义与近代中国,《第一财经日报》,2月13日2008年1, 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上),《文艺理论与批评》,1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2, 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下),《文艺理论与批评》,2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3, 关于90年代中国文学的反思,《粤海风》4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4, 当代文学研究的基本历史态度,《粤海风》,1期5, 从基层重建中国当代文化时空观,《绿叶》,7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6, 文化领导权之争与中国革命的遗产,《绿叶》2期,并收入《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三联书店,2008年7, 李泽厚、刘再复、甘阳对我们时代的影响――80年代的继承与反思,《绿叶》5期,(人民大学包括复印资料转载)8, 别了,美国式发展道路,《绿叶》11期9, 鸦片、白银和战争――“天朝”经济体系的瓦解,《世界博览》8期10, 西部为体,东南为用,《世界博览》,4期11, 漫长的18世纪:历史的耦合,《天涯》5期12, 明代的陆地与海洋贸易,《世界博览》18期13, 明代与世界白银货币体系,《世界博览》20期14,上海租界地的公共权力,《世界博览》16期15, 债务经济瓦解美国?《世界博览》22期16, 90年代反思录(上),《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4卷,5期17, 90年代反思录(下),《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4卷,6期2007年1,《星火》编剧中的几个问题,《高校理论战线》,3期2,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小说选刊》7期3,“春风到处说柳青”――再读《创业史》,《天涯》3期,《三农中国》4,新世界史观、金融霸权与大国兴衰,《粤海风》,5期6,“他们的命运交织,就是中国现代史”――谈《星火》的编剧及中国现代史问题,《人民日报》,2月2日7,中日思想交流的新时代――对话熟悉的陌生人,《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4月16日8,我们在什么时候失去了梁生宝――重读《创业史》,《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1月8日9,从地中海到南海:金融权力与大国兴衰,《第一财经日报》5月1日2006年1,日本“近代的超克”及其变奏,《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10月16日2, 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假设”与“求证”――1954年《红楼梦》大讨论再回首,《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11月27日3,竹内好何以成为问题,《读书》4期4, 1980年代的文化脉象(上),黄平、姚洋、韩毓海,《天涯》3期5, 1980年代的文化脉象(下),黄平、姚洋、韩毓海,《天涯》4期2005年1,狂飙为我从天落——为小说《那儿》而作,《书城》1-2期2,中国历史的动力结构 ,《书城》5期3,重新开眼看日本,《书城》8期6, 多元时代的文化自主(黄平姚洋 韩毓海),《书城》12期7, 经济学与文学及其他,《天涯》2期2004年1,新的现实与可能性-城市与农村:当前创作与批评的历史参照,《文学评论》4期2,自远方,《书城》4期3,香巴拉的中国,《书城》6期8,卢舍那《书城》, 10期9, 所谓无词的言语,《现代中国》,湖北教育出版社,10月10, 何为帝国,帝国何为?《文艺理论与批评》6期11, 大雨落幽燕,《作家》,7期2003年1,上海的租界,《书城》 1期2,京华烟云,《书城》2期3,鸟致院 ,《书城》3期4生命的政治——资本主义与疾病,《书城》4期5,这美丽的香格里拉 ,《书城》4期6,“共和”的秘密,《书城》6期7,城市的月亮 ,《书城》9期8,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幽灵?――从市民道德与政治生活解读近期电视剧》,《书城》10期9,文化研究的公共空间:历史与实践的可能性,《上海文学》6期10,可比性、普遍性与文化政治(上),张旭东、韩毓海,《文艺理论研究与批评》,411,可比性、普遍性与文化政治(中),张旭东、韩毓海,《文艺理论研究与批评》,512, 可比性、普遍性与文化政治(下),张旭东、韩毓海,《文艺理论研究与批评》,62002年1,“我没意见”,《书城》1期2,由汨罗江到大泽乡,《书城》4期3,NEW BEIJING 小剧场,《书城》6期4,北京的“后院”,《书城》7期5, “发展靠政策”,《 书城》8期6, 一篇读罢头飞雪 ,《书城》10期2001年1,夜阑卧听风吹雨,《读书》1期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中关村,《天涯》1期3,世界体系中的法国大革命,《天涯》,1999年1, 全球化,还是资本主义?《二十一世纪》(香港),4期2, 我们是否要接受一个同质化的世界?《二十一世纪》(香港),8期3, 吁请一种有活力的文学思想,《上海文学》,2期4, 强劲的思想激活现实,《亚洲周刊》11期5, “资本”等于“自由化”吗?《科学时报》1月3日1998年1, 市场意识形态的形成与批评的困境,《天涯》1期2, 在“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背后,《天涯》5期3,中国当代文学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的位置,《战略与管理》5期4, 我的大学逻辑,《中国经济时报》1998年4月30日5, 相约98,告别98:就当前中国思想论争答朱学勤先生,《中国图书商报》,1998年12月31日6, 一九一五,复辟时期的文化界,《读书》5期7, 有话好好说,《读书》8期8,“历史进步时代”反思的可能性,《读书》1期1997年1,从文学史到思想史,《当代作家评论》2期1996年1,平原忽兮路超远――陈平原的学术史研究管见,《当代作家评论》3期2, “理论还有什么用?”──我看“当代理论”,《当代作家评论》2期3,中国现代性修辞方式的建立及其批判,《战略与管理》2期4,谢冕的“现代”,《文艺争鸣》4期5, “大悲”:“民间社会叙事”的失败与张爱玲小说的意识形态性,《人文杂志》3期6,春花秋月何时了――鸳鸯蝴蝶派与文化生产的近代兴起,《作家》1期1995年1, 清华问学录――关于中国新文化研究的范式问题,郑敏、韩毓海,《上海文学》9期2, 几度风雨海上花――新感觉派的兴衰与中国的现代性,《上海文学》5期1994年1,“和平年代”――走向一种“新历史主义”?《当代作家评论》5期3,钱钟书的天才,《当代作家评论》4期4, “现代性”与“现代化”,《学术月刊》6期5,王朔与当代文学的转型――90年代“市民社会”话语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季刊》7期1993年1,“历史”·“意识形态”与被冷落了的传统――读《蒲桥集》琐记,《当代作家评论》1期2,杰姆逊的文化企图――评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和“第三世界文化理论”,《上海文学》3期1992年1,大地梦回——《呼喊与细雨》的超验救赎意义,《当代作家评论》4期2,“悲剧的诞生”与“谎言的衰朽”——王安忆《叔叔的故事》及中国当代文学的艺术问题,《当代作家评论》2期1991年1,新文学的宏观视角——论中国新文学的三次语言革命,《当代作家评论》2期2,人活天地间——《泥日》随感录,《当代作家评论》5期

1、专著《小说本体论》,38万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8月出版2、《文学“诗性”的语义学考察——以新时期中国文学研究为背景》,载《学术月刊》2010年第1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3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3、《在后形而上学意义上重建文学本体论——新世纪文学本体论研究的理据分析》,载《学术月刊》2009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4、《作为日常语言的“理论”与作为学术语言的“理论”——新世纪中国文论研究中一种值得辨析的混淆》,载《学术月刊》2012年第5期5、《以言去言:钱钟书文论形态的范式奥蕴》,载《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6、《“文学批评个人化”:在后形而上学范式下》,载《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5期(收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重释文学史》一书)7、《后形而上学时代的中国文学理论有效性立场》,载《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5期;8、《解构的在场与文学的在场——兼论德里达解构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反照》,载《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1期9、《论审美超越》,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2期转摘,《中国美学年鉴》转载)10、《不断寻找学科推进的生长点》,载《文艺争鸣》2008年第11期11、《马克思人性观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创新》,载《文艺争鸣》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12、《诗意地超越世海俗流》,载《当代文坛》2012年第4期13、《文学理论是在何种意义上联系文学实践的》,载《浙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学术界》2009年第2期论点摘编)14、《存在主义与中国文学的融合限度》,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15、《“本体”概念与近似概念的语义学辨析》,载《海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16、《中国美学:接着谁讲?谁接着讲?怎样接着讲?》,载《湖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收入苏州大学出版社《当代中国美学的多重奏》一书)17、《审美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生成论统一——对一个长期争议的美学问题的澄清》,载《西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18、《柏拉图迷狂说重估》,载《海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9、《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的反思与突破》,载《中国美学研究》第二辑20、《新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有效性讨论的理据分析——以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味思想背景》,载《河北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21、《文学理论有效性问题:中西比较与评析》,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22、《理论的自律性和知性困境》,载《西南交大学报》2004年第6期23、《透过理论敞开现象:论钱钟书文学解释的有效性》,载《南京医大学报》2004年第3期24、《对比:“多层累的突创”与“一跃而出”》,载《东方论丛》第一辑25、《试解“知识分子是最坏的人”》,载《粤海风》2009年第5期26、《启蒙者的优越感》,载《粤海风》2010年第1期27、《处于表达焦虑中的反思》,载《粤海风》2010年第2期28、《“公民写作”:多元的幻象》,载《粤海风》2004年第1期29、《关于真话的难题》,载《粤海风》2004年第4期30、《心性价值走向与学术场景估计》,载《博览群书》2003年第5期31、《一种还原现代性的写法》,载《博览群书》2006年第4期32、《历史大幕下的天鹅之歌》,载《名作欣赏》2003年第8期33、《研究生还在读书吗》,载《文汇报》2004年3月22日34、《钱氏幽默》,载《中华读书报》2005年11月23日35、《戏说的滥觞》,载《文汇读书周报》2001年12月29日36、《师门咳唾录》(上),载《大公报》2007年1月15日37、《师门咳唾录》(下),载《大公报》2007年1月30日38、《读书无势利》,载《中国文化报》2002年9月18日39、《一对矛盾而兼容的命题》,载《杂文报》2012年2月24日40、《大庇天下寒士之后》,载《联谊报》2011年10月1日41、《〈边城〉的缺憾》,载《太原晚报》2012年3月19日42、《另一只眼看〈西游〉》,载《杂文选刊》2011年第12期43、《佐罗·谭嗣同·公民写作》,载《大公报》2005年10月13日44、《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以人为中心”》,载《杂文报》2005年6月2日45、《大学者的考题》,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6月12日46、《思想家的文笔》,载《中华读书报》2006年1月6日47、《读书的互见》,载《大公报》2003年2月20日48、《怀想那一代大学生》,载《大公报》2006年4月12日49、《读书奇喻妙赏》,载《大公报》2003年10月29日50、《别动不动拿常识说事》,载《山西文学》2005年第11期51、《霍金和我们的实用理性》,载《杂文选刊》2002年第11期52、《小说窥小》,载《中华读书报》2006年8月30日53、《黄蓉的更年期》,载《作品与争鸣》2003年第11期54、《批评家的孱弱》,载《中华读书报》2006年5月12日55、《清夜读顾准》(上),载《大公报》2006年6月7日56、《清夜读顾准》(下),载《大公报》2006年6月8日57、《小说雅遣》(上),载《大公报》2006年11月30日58、《小说雅遣》(下),载《大公报》2006年12月1日59、《砚边求疵录》,载《大公报》2007年4月11日60、《历史悲剧再评价》,载《杂文报》2002年10月1日61、《凯尔泰斯的幸与不幸》,载《山西文学》2003年第2期62、《请还原“学本位”》,载《华夏时报》2002年5月13日63、《读吧,作品》,载《文汇读书周报》2007年8月10日64、《傻傻地看护那不可侮的》,载《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9月29日65、《平视这段对话》,载《大公报》2006年10月2日66、《思想者的四种造型》,载《杂文月刊》2004年第12期67、《一段虎头蛇尾的历史》,载《大公报》2007年4月22日68、《只因会消失,生命才显得壮美》,载《大公报》2007年4月23日69、《小说是当下的和可能的生活》,载《大公报》2007年6月9日70、《人不过是剃光了毛的猴子》,载《大公报》2007年6月18日71、《因其荒谬,故其可信》,载《大公报》2007年9月12日72、《灵魂震撼,但不怨艾》,载《大公报》2007年9月21日73、《秋叶在海雨天风里翻飞》,载《大公报》2006年6月23日74、《作一次伟大的生命驰骋》,载《语文新圃》2006年第5期75、《走进电影的心脏》,载《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11月14日76、《诸葛亮为什么斩马谡却不斩关羽》,载《语文新圃》2005年第10期77、《高尔基的另一面》,载《杂文月刊》2004年第9期78、《“桂冠诗人”行状考》,载《大公报》2004年7月25日79、《拟庄子后裔致余秋雨先生书》,载《语文新圃》2007年第5期80、《也谈“第三派文学”》,载《大公报》2004年10月25日81、《生无所息》,载《大公报》2006年7月28日82、《“最佳杂文”的纳闷》,载《大公报》2004年11月26日83、《公民写作:多元的幻象》,载《山西文学》2004年第3期84、《体用统一的开拓之作》,载《文艺报》2003年6月2日85、《读水浒献疑》,载《大公报》2004年3月22日86、《读三国求疵》,载《大公报》2004年4月23日87、《读西游指瑕》,载《大公报》2004年5月17日88、《读红楼挑刺》,载《大公报》2004年6月1日89、《转载率越高越好吗》,载《图书馆》2003年第5期90、《“猎杀贪官”之后》,载《杂文报》2001年11月20日91、《难矣哉知人论世》,载《中华读书报》2001年3月7日92、《“一篇文主义”》,载《中华读书报》2001年4月18日93、《偷龙转凤读书法》,载《中华读书报》2004年3月10日94、《歇后语有大智慧》,载《大公报》2003年12月1日95、《抄本的矮化》,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3月13日96、《当代“买路钱”》,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6日97、《驳一种话语优越感》,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4月16日98、《与叶延滨先生书》,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0月23日99、《元美学与灵之舞》,载《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1日100、《假如董桥是位女子》,载《钱江晚报》2002年11月15日101、《硕士论文的尴尬》,载《大公报》2004年10月31日102、《另一只眼看借书》,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12月3日103、《购书奇遇三则》,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5月28日104、《难为五元书折腰》,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月23日105、《谨防“哲学王心态”》,载《中华读书报》2004年1月7日106、《辩论和酷评》,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0日107、《《金庸传》的一个错误》,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12月17日108、《爱因斯坦笨又何妨》,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11月12日109、《雕凿时间》,载《中华读书报》2003年7月9日110、《曲线立名》,载《中华读书报》2001年6月6日111、《为可能的读者准备》,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3月27日112、《戏弹“一等奖空缺”》,载《大公报》2004年10月23日113、《上海女孩》,载《大公报》2005年12月5日114、《编辑部的故事》,载《大公报》2004年3月3日115、《重温罗文》,载《大公报》2003年11月12日116、《歌声依旧》,载《珠海特区报》2004年5月9日117、《神神经经学德语》,载《钱江晚报》2003年11月22日118、《缀满比喻的生存》,载《钱江晚报》2002年8月27日119、《老片和我们的童年》,载《钱江晚报》2002年9月10日120、《“先结婚后恋爱”》,载《钱江晚报》2002年12月6日121、《一只爱看《辞海》的猫》,载《大公报》2007年1月26日122、《写在〈梦蝶〉边上》,载《珠海特区报》2004年7月4日123、《不合时宜》,载《大公报》2007年11月20日124、《那一滴眼泪是她的》,载《大公报》2007年11月28日125、《纯美的灵之舞与肉之爱》,载《大公报》2007年12月6日126、《经典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载《大公报》2007年12月12日127、《大处不失沉痛》,载《大公报》2007年12月16日128、《好小说揭示生命最隐秘之处》,载《大公报》2007年12月28日129、《如此叠床架屋有必要否》,载《中华读书报》2008年11月17日130、《“智者钱钟书”之说欠妥》,载《大公报》2008年12月16日131、《蠹鱼的蜕变》,载《杭州日报》1998年8月17日132、《历史感·学理观·前瞻性·实证化》,载《太原日报》2006 年3月27日133、《血性》,载《杭州日报》1998年11月15日134、《语文的灵魂是人文》,载《联谊报》2007年6月10日135、《“有偿献血”之类》,载《杭州日报》1999年2月7日136、《导师不识自家研究生?》,载《文汇报》2004 年 2 月 20 日137、《“第三条道路”的一个脚注》,载《大公报》2009年2月8日138、《这是有温度的学术》,载《文汇读书周报》2009年2月13日139、《戏说历史也要讲逻辑》,载《大公报》2009年3月3日140、《姓名之美》,载《青年文摘》2009年第11期141、《求之过深的批评》,载《大公报》2009年4月4日142、《在繁华中看出萧条》,载《联谊报》2009年12月31日143、《两个钱锺书》,载《大公报》2009 年7月26日144、《跳出如来佛手掌三办法》,载《大公报》2010年10月5日145、《筷子演义》,载《大公报》2009年12月9日146、《人咬狗为什么才是新闻》,载《大公报》2009年1月7日147、《地铁上的哲学》,载《大公报》2010年4月29日148、《且慢“填补空白”》,载《大公报》2008年12月31日149、《唐诗宋词昆曲之局限》,载《语文新圃》2009年第8期150、《也谈陈寅恪的自由》,载《大公报》2009年7月13日151、《余秋雨思想资源一瞥》,载《语文新圃》2010年第6期152、《中西悲剧差异比较论》,载《语文新圃》2010年第8期153、《姬别霸王》,载《大公报》2009年 8月24日154、《孙悟空是哪一年闹天宫的》,载《大公报》2009年11月4日155、《天上版西游记》,载《大公报》2009年10月10日156、《西游记逻辑之得失》,载《语文新圃》2010年第5期157、《真爱的襟怀》,载《大公报》2009年6月1日158、《做有思想的教师》,载《大公报》2009年4月26日159、《欢喜型学者》,载《中国年度最佳大学生作品》(漓江出版社2003年版)160、《赋得书里书外人》,载《读书哲语》(文汇出版社2001年版)161、《但开风气不了情》,载《年轻的声音》(新蕾出版社2001年版)162、《何必“复兴国学”》,载《于丹为什么这样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63、《蒲松龄之谜与托克维尔之解》,载《杂文报》2012年1月17日164、《自编歇后语》,载《太原晚报》2012年1月7日165、《生活中的哲学点滴》,载《大公报》2012年2月3日166、《研究生与高考作文》,载《中国青年报》2004年6月1日167、《对杂文的一点思索》,载《杂文报》2011年11月1日168、《鞭炮的疑思》,载《大公报》2012年1月26日169、《钱锺书的炫博》,载《大公报》2011年9月20日170、《名人之烦》,载《联谊报》2011年12月17日171、《余秋雨思想资源一瞥》,载《语文新圃》2010年第6期172、《当阿Q遇上韦小宝》,载《大公报》2011年11月20日173、《克里斯蒂,莎士比亚,谁更伟大》,载《大公报》2009年8月11日174、《学者的真性情》,载《大公报》2008年11月13日175、《聚书之乐》,载《大公报》2011年11月19日176、《谁为刀俎,谁为鱼肉》,载《大公报》2010年3月14日177、《宋江之威及其他》,载《大公报》2010年6月25日178、《谁逼谁上梁山》,载《大公报》2009年6月30日179、《闲说金瓶》,载《大公报》2011年9月24日180、《我的好书观》,载《大公报》2011年8月30日181、《道不远人》,载《大公报》2011年11月29日182、《一个教坛老兵的语文观》,载《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11月27日183、《“千里马“估衡法》,载《中华读书报》2001年5月16日184、《披着学者外衣的刀客》,载《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8月27日185、《读图时代的莎剧精灵》,载《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3月18日186、《浮生记忆》,载《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8月6日187、《巨人何以成为畏友》,载《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3月17日188、《作家不是兔子》,载《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月6日189、《慎莫再吟伤仲永》,载《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2月12日190、《英姐》,载《大公报》2011年9月6日191、《诸葛式的法治》,载《杂文报》2002年6月30日192、《杂志的精神》,载《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2月4日193、《钱锺书的幽默,钱锺书的刻薄》,载《大公报》2005年11月14日194、《文学博士周润发》,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8月21日195、《思想者雕塑的另一面》,载《大公报》2009年10月31日196、《看别人与看自己》(上),载《大公报》2008年5月28日197、《看别人与看自己》(下),载《大公报》2008年5月29日198、《与王元化先生商榷》,载《中华读书报》2002年4月5日199、《体用统一的开拓之作》,载《文艺报》2003年5月15日200、《逼视良知》,载《大公报》2007年10月19日201、《读杂文清火》,载《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12月30日202、《“最佳杂文”的纳闷》,载《大公报》2004年11月26日203、《做学问的三重门》,载《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6月6日204、《杨绛自撰生平二三事》,载《大公报》2011年11月3日205、《赛过杜丽娘和麦当娜》,载《新民晚报》2002年11月22日206、《奥斯维辛的人性变因》,载《杂文报》2012年4月20日207、《〈读孟尝君传〉反弹》,载《联谊报》2012年4月28日208、参编《美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粤海风期刊投稿

您这是寻找论文呢?还是自己想发表论文呢?

当代中国文化预算的现实困境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1-01-15论文化产业政策的边际内谱系拟置 王列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12-01论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技术支撑 王列生 【期刊】文艺研究 2010-05-10“设计”的形而上学追问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15“设计”的形而上学追问 王列生 【期刊】美术观察 2010-06-15当代中国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机构改革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0-07-15宗教文艺论的可能与不能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15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项目目标及其功能测值方法 王列生 【期刊】江汉论坛 2009-04-15论文化制度创新的价值分层 王列生 【期刊】中国文化 2009-10-15论内在焦虑中的中国文化制度创新 王列生 【期刊】文艺研究 2009-11-10论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意义内置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2009-11-15论政府对文化产业制度支撑的功能缺位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0-01-15论文艺起源研究的考古学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15文艺未来论的知识向度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2006-10-30论民间仪式的文艺承载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2-30性本能的文艺魅力维系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25政治文艺论的权力与暴力 王列生 【期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20论文艺存在研究的知识框架及其文艺人类学选择 傅莹; 王列生 【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15文艺存在的存在性分析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2007-01-25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识形态前置 王列生 【期刊】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7-03-24论时尚与文艺的意义互动 王列生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2-01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动力学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7-02-28论集体体验对个体体验的颠覆——对体验论文艺观的新认识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2007-03-15论世界市场时代的文艺生产与消费 王列生 【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1-20和谐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王列生 【期刊】理论参考 2007-02-01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目的论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8-10-15论集体体验时代的身份消失 王列生 【期刊】学术研究 2008-12-2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母题方式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8-01-15道德文艺论的语指与语误 王列生 【期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08-15论“孔子适齐”的事态义旨与道穷 王列生 【期刊】中国文化 2008-10-15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哲学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3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田野调查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3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符号切入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7-20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中的知识综合姿态 王列生 【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20论文艺人类学的学科目标、知识边界及理论框架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2004-07-25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探析 王列生; 李怡 【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20论原典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知识综合特性 王列生 【期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3-04-15“话语”与民族文学表达方式 王列生 【期刊】人文杂志 1999-09-05触感社会转型的律动──评洪三泰的长篇小说《闹市》 傅腾霄; 王列生 【期刊】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5-15新流行状态: 位置批评与商业批评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9-04-15九十年代:日常迷恋与边缘落寞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9-08-15文化的贫困与文化的解困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2000-03-31话题与民族文学言说方式 王列生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27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7-20先锋批评:需要校正的第三者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2001-02-15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的基本框架 王列生 【期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2-04-15简议特区文学的特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02-28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文学选择 王列生 【期刊】文学评论 1995-07-15论当代文学价值评估的双重原则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02-25论文学发展的线性因沿─—悖离题材情结和素材迷恋的实证讨论 王列生 【期刊】广东社会科学 1995-04-16希腊花朵与阿拉伯土壤──论民族精神个体性对文学母题选择的制约 王列生 【期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5-04-20批评危机:亟待走出的六种缠绕 王列生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7-30论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转型的动态过程 王列生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25“互阐指令系统”与比较神话学 王列生 【期刊】中国比较文学 1997-08-15论世界文学格局的单向牵引模式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1998-02-15跨接传统与现代的民族文学精神寻求 王列生 【期刊】学术研究 1998-02-17论民族文学的理想选择形态 王列生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 1998-01-10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 王列生 【期刊】安徽大学学报 1998-07-25独语与对话跨度间的民族文学寻求 王列生 【期刊】河北学刊 1998-05-20The Choice for Chinese Literature in World Literature 王列生 【期刊】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8-02-15我们都是变色龙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8-02-15论文学母题的弹性发展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1992-03-01对当代文学基本品性的思考——兼与沈敏特同志商榷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1985-10-28振聋发聩的历史沉钟——评中篇小说《蓝花豹》 王列生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86-08-29论民族艺术之“根” 王列生 【期刊】学术界 1987-05-01论阅读的基本过程 王列生 【期刊】殷都学刊 1988-09-30论顺应心态与逆反心态——一个艺术接受美学课题之初步研究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1988-08-28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诱导空间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1989-08-29论接受能力 王列生 【期刊】学术界 1989-10-28论文学阅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独特本质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12-31论切入点与切入方式 王列生 【期刊】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10-01桐城地域文化爬梳 王列生 【期刊】东南文化 1991-05-01论文学的精神个体性品格 包忠文; 王列生 【期刊】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10-01论文学的精神个体性品格(续) 包忠文; 王列生 【期刊】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12-31读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1991-10-28说庄子的魅力 王列生 【期刊】安徽大学学报 1991-06-30人类生存空间与文学内容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1-10-01文化的悖论及其对文学母题的制约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家 1992-04-30站在时代高度看文化发展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9-11-24农歌会唱出农民心声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8-12-30我比汪晖本人更加焦虑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10-04-16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10-09-01文化机构的结构矛盾与改革取向 王列生 【报纸】人民政协报 2010-09-06只重形式群众难享文化实惠 王列生 【报纸】北京日报 2007-06-26和谐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6-11-09文化创新理论的学术梳理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8-02-14

尺码杂志出版日期

您好SIZE,鞋帮。

第三位:程旸网络昵称“玩偶青春”,从初二开始喜欢篮球、球鞋,程旸自认是个保守主义者,但是对于Sneaker和AJ,程旸不曾犹豫,从来不计后果不计代价地去付出去付出。程旸MJ收藏的得意之作是AJ14的黑红配色。程旸的收藏除了三十多双的AJ鞋外,还包括了乔丹的运动服、书、手表、篮球,以及不禁使人追忆“飞人”时代的上百张的乔丹球星卡。程旸简介程旸,新锐Sneaker杂志《Shake·型格》主编,中国sneaker圈与潮流圈资深专业人士。程旸对sneaker的着迷从中学时代就显现无疑,高二时在《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球星与球鞋》的文章。1999年,程旸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在大学四年中,他继续潜心于sneaker文化,并发表了大量的关于sneaker的文章,其中包括《NIKE Foamoposite的历程》、《NIKE Shox的历程》及无数球鞋评论。大学毕业后,程旸将他对sneaker的执着爱好转化为了自己的职业与事业,他曾为《体育画报》杂志撰写球鞋版面文章。2004年,他参与创办了国内首本专业Sneaker杂志-《SIZE尺码》。同年他开始为《篮球先锋报》时尚版撰稿。2004年至2006年,程旸先后为CCTV-5的《NBA时尚》栏目作策划,并担任部分主持人的工作。2005年,他担任中国第二本纯Sneaker文化杂志《鞋帮》的策划顾问。除此之外,他还为中国第三本纯Sneaker文化杂志《街霸》撰写专栏文章,为《So-Cool》杂志撰写"青春提馆"栏目。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到美国,对世界最前沿的snerker文化和潮流文化进行探访和研究,同时对球鞋的制作技术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006年4月,程旸正式创办了《Shake·型格》杂志,为读者提供国内外最新的sneaker及潮流攻略。《Shake·型格》问世不久便受到了众多潮人的追捧。同年7月,他在新浪的BLOG"玩偶青春"也正式开博,目前月浏览量已超过100,000。2007年1月,程旸撰写的书籍-《这不是一双鞋》将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中国原创的第一本关于Sneaker文化的书籍。作为中国sneaker圈内的资深人士,程旸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NIKE Air Force 1的发展与其蕴涵的深厚文化底蕴。凭借着对sneaker文化的狂热与执着、对潮流文化的独到见解,程旸已逐步成为目前国内潮流文化圈的权威人物。

鞋帮中国最大的关于介绍鞋子的杂志。

《SIZE》虽然应经不那么火爆了 《型格-SHAKE》玩偶青春的主编 主要介绍潮流方面的信息 但是有他做主编 鞋的内容不会少的《潮流志》也是潮流时杂志 每期基本都会有新鞋潮鞋介绍 希望能帮到你

  • 索引序列
  • 粤海风杂志出版日期
  • 粤海风杂志
  • 粤海风杂志社
  • 粤海风期刊投稿
  • 尺码杂志出版日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