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性教育科普杂志

性教育科普杂志

发布时间:

性教育科普杂志

迄今为止,学术界关于两性情趣用品行业最高规格的一次探讨和交流

由中国性学会牵头主办的两性情趣用品 社会 价值和意义研讨会暨中国性学会性用品产业分会筹备组第一次会议于2019年7月18日下午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性学会相关领导以及性与生殖 健康 领域、性教育与性心理方的专家、学者,行业组织代表等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当天的会议由中国性学会秘书长、中国性学会培训认证中⼼主任童立主持,参与研讨的专家有中国性学会会长、中国性学研究院院长姜辉教授,中国性学会副会长、性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彭晓辉教授,中国性学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生殖 健康 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武俊青教授,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国性科学》杂志社长助理焦宝元,性科普作者、心理咨询师、微博两性 情感 百万级大V易衡,中国性学会性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性学研究院秘书谭国甸,与会专家就两性情趣用品的 社会 价值和意义分别进行了各自研究领域内的精彩主题演讲。

另外,出席会议的人员还有部分商业组织代表,以及搜狐、腾讯、《中国性学会》杂志社、《男科界》、新芽、 健康 界等诸多媒体也来到会议现场。与会专家就两性情趣用品的 社会 价值和意义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其他行业组织代表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展开热烈讨论,随后与会专家就现场记者的疑问进行了回复,对于行业未来发展起到很大启示作用。

情趣行业成为新型 社会 矛盾的解决方案

面对全球经济增速的大格局变化,我国两性关系与 社会 人口结构都发生了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两性情趣用品逐渐走入日常生活。只要有人类存在,就需要情趣用品,然而受到传统文化长久以来的影响,国人对于情趣用品的态度依然是欲诉还休,无法坦坦荡荡、大大方方地促进自己的 健康 和家庭的和谐。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离婚率居高不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性生活不和谐导致的。良好合格的性用品能够增加夫妻之间的情趣,保障性的 健康 ,促进夫妻关系的和谐。安全套、润滑油等日常产品的使用,也能够有效减少性传播疾病,减少HIV的感染。经过30余年的发展,情趣用品行业正在默默把谈性色变的国人,改变成为拥有积极、安全、 健康 、愉快的性观念的国人,并用实际行动改善了使用者的性生活质量。

国家统计局在介绍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2018年末我国男性人口数量71351万人,女性人口数量为68187万人,男女比例为。历经了总人口性别比连续13年下降后,到目前为止中国男性人口仍然比女性人口多出3164万。连续多年男多女少造成的“婚姻挤压”,使得大量适婚年龄段男性难以解决单身问题,被动成为“剩男”。

专家指出:如此大规模的成年单身人群的性需求,需要合理引导和消化,才能避免步印度居高不下的性犯罪率 社会 问题的后尘。就目前国内环境而言,情趣用品能够有效缓解这一 社会 矛盾。它的使用带来的是欲望的释放、是快乐的获取,不危害 社会 、促进个人身心 健康 。因此而具有积极的 社会 意义,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性别比例失衡与国民逐渐提升的对品质生活的需求是两性情趣用品行业发展的良好时代背景。

如此高规格的研讨会上都说了些什么

中国性学会秘书长、中国性学会培训认证中⼼主任童立

主持人童立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了中国性学会的背景和研究方向。谈到此次会议的举办,他认为可以说是情趣行业在学术界里最高规格的一次探讨和交流,在他的记忆中,上次学术界对这个议题做探讨还是2014年,开了国内性学研究成果探讨的先河。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两性情趣 健康 领域的研究关注得非常不足 ,因此这个会议的召开是十分有意义的。

中国性学会副会长彭晓辉教授在会上发表演讲

中国性学会副会长兼性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人类性学教授、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特聘教授彭晓辉首先发表了题为《性学与性的产业化发展——引领与杠杆》的演讲,从学术高度高屋建瓴地提出用经济杠杆撬动性学研究和性的普及教育,另外也要用性学研究的成果和性教育的普及来促进涉性产业的发展。彭晓辉教授风趣、生动的演讲内容既活跃了场内的气氛,也引发了很多关于情趣用品定位的新思考。

就以对“淫秽”概念的界定为例,他认为目前我们的性学研究和普及教育工作还很不到位。外界提起两性情趣用品,总会认为充满“淫秽”色彩,彭晓辉教授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他指出性行为本身是中性的,判断一件事物是否淫秽不能取决于物体本身,而必须考虑使用者、使用时间、使用场景、使用目的以及使用结果等诸多因素。在定义“淫秽”这个概念时,必须综合考虑性科学、法学、 社会 学等多个维度。 情趣用品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性愉悦度,而性愉悦本身也是性 健康 的重要标志。

中国性学会理事、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生殖 健康 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武俊青做了题为《成人用品在性与生殖 健康 综合咨询中的 社会 意义与价值》的报告,以翔实数据分别从流动人口、在校大学生、人工流产人群以及患有性传播疾病这样的特殊人群角度分析了易发生高危性行为的人群背景。她在报告中指出, 如果能够推广使用成人用品,就可以满足一部分人深层次的性需求。

通过调查研究,武俊青教授认为性用品市场在未来的15年内仍会保持高速发展,成人用品是百姓的深层次需求。 未来的工作重点在于明确统一的质量标准,避免监管出现真空, 这样才能促使成人用品行业 健康 发展。

中国性学会性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谭国甸

中国性学会性学研究院秘书谭国甸则更多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以调查研究收回的反馈样本深刻揭示了大多数情趣用品使用者的想法,给情趣用品未来的产品设计注入更多灵感与人文关怀。

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国性科学》杂志社长助理焦宝元

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国性科学》杂志社长助理焦宝元通过对于两性情趣市场的特征详尽分析之后指出, 指望行业自律是不现实的,情趣市场的 健康 发展仍需要外界约束。 而在制定相关政策标准的时候,行业协会各自代表了各自企业的利益和取向,很难形成共识,而由中国性学会这样的学术单位牵头做这样的事情才更具有专业性和客观性。

性科普作者、心理咨询师、微博两性 情感 百万级大V易衡

性科普作者女王C-CUP易衡是活跃在性教育战线的大咖,她有个便利条件就是可以通过她的线上课程,近距离观察年轻女性对待两性问题的态度。她的结论是,现在年轻女性所关心的话题跟她们的性愉悦是息息相关的。受益于互联网的开放与包容,女性多了表达的权利与途径,使得世界有机会听到这个群体的声音。现在到处都在讨论消费降级,然而对于性愉悦的追求并不是只有在一线城市存在。这种需求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如果专业内容不去占领这些流量,很快就会被其他力量瓜分。

随后,与会专家纷纷就情趣用品的 社会 价值和意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彭晓辉教授认为,目前的涉性法律都是严重滞后的,不利于 社会 的和谐发展,希望可以在今后制定过程中引入性学的研究成果。业界代表也纷纷就情趣行业去污名化,如何破局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代表认为从大的方面来看,情趣用品行业对 社会 进阶过程有着很贡献,能够让家庭生活更加和睦。

中国性学会会长、中国性学研究院院长姜辉教授

讨论结束后,中国性学会会长,中国性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主任姜辉做了重要的总结发言,阐述了中国性学会近年来在推动性学发展方面的思考和行动。

我国今年启动 健康 中国战略,而中国性学会的宗旨就是紧紧围绕国家这一举措,全面推进“中国性学,幸福中国”宏观战略。姜辉会长总结道, 性产业在未来必须做大,也能够做大,但这需要全国同道精诚团结,用学术和科学去正确引导。

买科普杂志,放孩子房里显眼的位置.先让他读,过段时间合适的话再谈谈.不要突然就问,就教, 就命令不准这不准那的.会反感. 精子与卵子结合的问题,相信你能解释好, 令你尴尬的是这个过程. 你可以用一些词语代替,比如说夫妻生活. 着重强调的是 夫妻 ,结婚后的事. 并告知未婚前精子卵子结合后会产生的后果,可以稍为说得夸张点,但不要告诉补救的办法(毕竟不是现在的事)非要你解释,可以婉转一点,说看书,书上会有. 必要的时候,辅助一些图片(相信教科书上有生殖器的图片).适当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知道了是怎么回事后就好了.在对孩子的日常教导中,可以应景教育一些事,多鼓励做得好的事情.对一些不好的事情. 需要教导的是,在错误的时间办了错误的事,结果会怎么样,会有哪些严重的后果.末: 对于孩子来说,鼓励的作用大于批评.不管什么事,这一条对孩子来说都很适用.

马晓年,出生于1945年,196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英国进修;2015年4月2日起,在北京市燕都医院出诊;任北京中山医院医学顾问,现为中山男科医院性功能司法鉴定法医,重庆市前列腺疾病研究所会员。北京中山医院男科特聘专家、荣誉教授及首席专家顾问特邀专家。中文名马晓年国 籍中国出生日期1945年职 业医师毕业院校北京医科大学主要成就《现代性医学》、《马大夫谈性健康》晓年的资料马晓年 1969 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 1981 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 1982---1983 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自 1993 年起连续 3 次获美国性学委员会颁发的性治疗学家资格证书,是我国大陆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生,成为它的国际会员(该会共 1500 人,国际会员仅 90 余人)。目前任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20 多年来一直把全部精力投入社会需求迫切的性医学及性教育工作:目前已诊治 19000 多例患者,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指导进修生 10 名(含 3 名研究生);与外院医生合作开展男女性治疗药物临床研究和性医学的临床研究,任务完成后均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国内杂志上。著有《现代性医学》、《马大夫谈性健康》、《性的学习》等 50 余种性医学专著和科普书籍,发表了 20 余篇学术论文和 1000 多篇科普文章,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书籍三等奖,其中《男性学咨询》被收入 20 世纪优秀科普佳作;编讲 30 余部性医学与性教育录象片或光盘;多年来任北京电视台《生命、生育、生活》及北京电台《今夜私语时》长期特邀嘉宾。219 浏览25102017-12-15关于晓年的资料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性医学科 主任医师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山西汾阳 出生日期1945-5-8 主要学历:1963---1969 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 本科生 1979---1981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所 医学硕士生 1982---1983 英国利物浦大学 进修 自1984年起至1996年在国家计生委科研所从事药理及男性临床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把更多精力转向社会需求更迫切的性医学及性教育工作。由于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在国内性学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自1993年起连续3次获美国性学委员会颁发的性治疗学家资格证书,是我国大陆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生,成为它的国际会员(该会共1500人,国际会员仅100人左右)。目前任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系《现代性医学》第一版主编之一,该书获得199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系《现代性医学》第二版主编(2003年11月)。18年来已主编共同编写和翻译50多种专业和科普书籍,发表了50多篇论文和综述等,发表了1000多篇科普文章。其中《男性学咨询》获全国优秀科普书籍三等奖并被收入20世纪优秀科普佳作。编讲30余部性医学与性教育录象片或光盘。编讲30余部性医学与性教育录象片或光盘。多年来任北京电视台《生命、生育、生活》及北京电台《今夜私语时》栏目长期特邀嘉宾。通过对17000多名病人的临床诊治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指导进修生10名(含2名研究生)并和外院医生开展男科学和性医学的临床研究,任务完成后均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国内杂志上。自1993年起,把性教育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先是完成了性教育电脑咨询专家系统全文检索软件的开发(共300万字)并于1994年通过国家计生委科研鉴定,后由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向系统内推荐。1996年又开发成功其多媒体版。自1998年起把性教育搬上互联网,开辟了个人主页并开设网上性咨询工作。根据多年来从事性医学和性教育工作的体会,近年来提出了“弘扬性文明、普及性教育,提高性素质,享有性健康”的奋斗目标,这一符合国情的性学理论见解已纳入国家计生委公务员培训教材。 自1998年起先后担任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681 浏览43182017-12-15晓年的简介,简单一点马晓年,出生于1945年,196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82-1983年在英国进修。现任北京中山医院医学顾问,现为中山男科医院性功能司法鉴定法医,重庆市前列腺疾病研究所会员。北京中山医院男科特聘专家、荣誉教授及首席专家顾问特邀专家。浏览12262020-03-03马晓年的个人简介马晓年,主任医师、教授,中国性学第一人,国医汇再生医学中心主任(现每周出诊地点),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委员,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数十余年专业致力于两性医学的临床科研工作,并斩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卫生部科技进步奖,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美国性学委员会认证性治疗学家。 参与主持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准弹性激光光散射精子测量仪的研制”,评为国家级科技成果并获1990年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奖;完成部委级科研项目“精子运动特性自动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完成性教育电脑咨询专家系统(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并由国家计生委向全系统推荐。

1988年8月24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该《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性教育被正式纳入我国中学教育的内容。从此,我国青少年性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性教育政策保驾护航在这一阶段,我国政府各级行政和立法机构颁布了十几项法规或纲要性文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青少年性教育的实施,保障他们接受性教育的权利,并把青少年性教育纳入国家的政策法规指导下进行[12]。我国政府制定的各项青少年性教育政策、法规和条例等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导向作用。只有得到政策和法律的支持,青少年的性健康权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13]。2.性教育专著和普及读物层出不穷这一阶段,大量有关性教育的学术专著和普及读物与广大读者见面,对提高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研究水平和普及性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专著和读物包括洪嘉禾的《性的教育》(1990)、商继宗的《重返伊甸园—中外性教育漫谈》(1993)、姚佩宽等的《当代青春期教育研究》(1994)、吕荣侃的《青春期教育概论》(1995)、姚佩宽的《中国青春期教育概论》(1996)、田书义等的《性教育学》(1998)、章涌等的《性知识探幽》(1999)、陈一筠等的《读懂孩子青春期》(2000)、赵建中的《高中性健康导向》(2002)、马晓年的《青春期性保健》(2003)、刘达临等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读本》(2004)、郭桂英的《帮孩子摆脱青春期烦恼的N个方法》(2005)、李膺的《青少年性教育》(2006)等。这里只列出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许多国外性教育的经典之作也被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广泛发行。3.性教育刊物诞生1988年,我国第一个有关性科学的杂志《性教育》在深圳诞生,作为内部刊物发行,但只出了三期就停刊了。1990年,由广东省计划生育性教育学会创办的性教育科普杂志《人之初》在广州创刊,该杂志在普及性教育,传播性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先驱性的工作。1992年,由中国性学会(筹)和北京医科大学共同创办了《中国性学》,作为内部刊物发行,后改为《中国性科学》正式发行。该杂志刊登了大量有关性教育的学术文章,为推动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全国许多学术期刊、高等院校的学报和综合类报刊杂志都登载过大量的性教育方面的理论文章、研究报告或性科普知识,为我国性教育的研究和普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4.性教育调查广泛开展这一时期,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开展了各种形式和规模的青少年性教育的调查。比较有代表性的调查有四个。1988年,姚佩宽主持了“青春期教育研究”,并在上海、山西、沈阳、广东和武汉等5个城市和地区的中学生、性失误青少年、中学教师、中学生家长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比较广泛,包括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以及家庭和学校的性教育状况,根据这一调查撰写的《青春期教育调查报告书》(1990)[14]全面论述了我国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性心理发展和性教育接受的情况,成为我国第一份具有代表意义的关于中学生性教育的学术报告,对我国公众首次了解青少年与性相关的情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9年至1990年,由上海大学刘达临教授主持的“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包括中学生、大学生、城乡已婚者、性罪错人员等调查对象。其中,对青少年的调查包括性生理发育、性知识来源和性观念等。根据该调查撰写的《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1992中文版,1997英文版)[15][16]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为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991年和199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主持了对北京地区全体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的随机抽样调查。1997年又对全国150余所大学抽样调查1921名大学生,了解他们的人际关系、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根据这些调查撰写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2000)[17]被称为我国性学界最严谨和权威的研究成果[18]。1999年,姚佩宽和杨雄等研究者对上海、北京、广州和武汉等4城市的300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历史比较法、因果分析法和结构——功能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比10年前(1988)对青少年的性调查,了解、对比和分析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性意识和性行为方面的变化,掌握青春期性教育的发展动态。根据该调查撰写的《青春与性:1989~1999中国城市青少年的性意识和性行为》(2002)[19]成为了解我国青少年性发展和性教育的重要学术报告。除上述重要调查外,还有许多学者对不同对象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性生理发育、性心理发展、性知识水平、性知识来源、性态度、性观念和性行为。这些调查,为我国开展青少年性教育奠定了重要研究基础[20]。5.性教育研究深入进行性教育研究从主题、内容和方法上都在逐渐深入地进行。在论述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方面,研究者指出,开展性教育不仅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需要。许多学者从性教育体系、原则、途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而具体的分析,对性教育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随着性教育研究的深入,一些对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的干预研究涌现出来,把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研究水平向前推进了一步[21]。6.性教育实践稳步推进在学校开展青少年性教育一直是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热心的工作。1988年6月,由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主持在,上海召开了“中学青春期教育现场会”,与会者达成了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共识,并提出实施性教育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同年8月,国家教委和计生委联合发出《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提出青春期教育应该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等三方面,各地要开展试点,总结经验,逐渐推广。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各地纷纷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试点工作,对课时、教材、师资、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88年,上海把青春期性教育的试点工作扩大到了22个区县的近250所中学。同年,北京市教育局对全市城近郊区的中学提出要求,在初一年级开展10~12课时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形式可以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到1988年年底,全国已经有6000多所中学启动了青春期性教育的试点工作,开设了相关课程[22]。从文献的综述看[23] [24],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学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性教育,并取得了积极的教育效果,学生在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等方面获得了提高。参考文献:[1][18][22]李膺.青少年性教育[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8][9]刘文利.我国中学性教育的历史和发展[J].生物学通报,1991(5):30-32.[3]王雁,刘艳虹.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J].科学出版社,.[4][6][10]邓明昱.中国当代性学发展概论[Z].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成立大会暨性学高峰论坛发言,2008年1月,深圳.[5][13]朱广荣,季成叶,易伟,马丽.中国性教育政策回顾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5(3).[7]叶恭绍.周总理关心性教育[J].父母必读,1983(4).[11]吴阶平.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3).[12][20][21][24]刘文利.1988~2007: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 2008(3):50-57.[14]姚佩宽.青春期教育调查报告书[M].学林出版社,1990.[15]刘达临等.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M].上海三联书店,1992.[16]Liu Dalin,et al.,Sexual Behavior in Modern China—Report on the Nationwide Survey of 20,000 Men and Women,New York,Continuum,1997.[17]潘绥铭等.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性行为[M].商务印书馆,2000.[19]杨雄等.青春与性:1989~1999中国城市青少年的性意识和性行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3]陈义平等.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进展:1995~2005[J].青年探索,2007(2):76-78.注:该文为基金项目——福特基金会资助“北京市打工子弟性健康教育”,项目编号1075-0553。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教师

性教育普及论文

《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

【摘 要】 青少年性健康状况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青少年时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如果没能通过正确的方法得到性健康知识,而是从网络、色情书刊等获悉相关错误的性信息,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本文主要讲述了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性教育目前的状况以及性教育的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青少年性教育,并具体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性教育方式―同伴教育,分别从同伴教育的概念、发展史、优点、特征、进展情况以及具体实施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 青少年; 大学生; 性教育; 同伴教育

青少年人群的性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内外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但国内近年来多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的性健康现状仍令人担心。处于性活跃年龄的青少年,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交往范围和性行为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理需求、观念转变、经济考虑和知识缺乏等因素使他们更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1]。我国青少年性发育成熟年龄明显提前,每年有上千万的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性观念开放、性知识极度缺乏、对性好奇心强以及性心理发育相对滞后是他们的主要特点。青少年需面对性早熟与性教育滞后的矛盾和媒体性泛化与青少年性辨别力低的两个矛盾[2]。有资料表明,初高中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和途径包括电脑网络、书报杂志、影视作品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等方式,而从课堂上及家长获取的性知识却极其有限。这使得处于生长期、不成熟期的青少年很容易投入到性的探索和实践中,做出不正确的行为。目前,专家呼吁应开展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对青少年开展富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性教育活动是重中之重。下面就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状况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加以详细地论述。

1 青少年性教育的现状及教育方式

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许多研究表明,国内青少年普遍存在着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与不准确的状况,婚前性行为比例增加,性病、艾滋病发病人数、未婚人工流产数上升等问题随即出现。由于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变化,包括身高、体重、体型、内分泌等生理变化,使青少年在心理上感到困惑、焦躁、恐慌,甚至陷入无端的痛苦中。他们会产生对性发育的疑惑、神秘感、压抑感、罪恶感,以及手淫困惑、性意识困扰和性行为失当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目前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缺乏或低效果问题上。上海地区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初中生中开展青春期教育,但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教育内容不适合、形式欠佳。一些调查发现[3],我国中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在1%~9%。而且由于性知识的缺乏,未成年少女怀孕的数量正逐年增加,全球每年至少有1500万少女非意愿妊娠,每年有1亿以上青少年患性病,大约1200万名青少年人生活在HIV/AIDS中,其中24岁以下青少年感染HIV者约260万[4]。每年,世界上大约超过半数重新感染HIV(艾滋病病毒)的人年龄在15~24岁之间。每天,全世界大约6000名年龄在15~24岁之间的青年人感染HIV。近年来,中国艾滋病传播正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在青少年中的流行态势已引起广泛关注[5]。王欣等人对北京市西城区5所中学的学生调查发现,HIV传染途径、AIDS的预防知识普及率较高;但对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染AIDS的途径回答正确率偏低;其他几项调查也支持上述结果。AIDS相关的态度调查发现,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学生比例只有60%左右,仅的学生愿意和AIDS/HIV感染者同班学习。调查还发现在中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性病感染者,对中专生的调查显示,在性交时采用避孕措施的学生比例为[6]。少管所80%以上的少年犯在“犯事”前都接触过含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女少年犯中,卖淫、性犯罪的占45%。近几年来,我国女性人流的比例不断攀升。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全国每年有将500万例的未婚流产。而且,未婚先孕者越来越多地集中在青少年人群。以上数据足以证明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青少年的性教育方式

1949年以来,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的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性教育的禁闭阶段(1949~1977年)、性教育的萌动阶段(1978~1987年)和性教育的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7]。针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且应该以性生理、性心理为基础,以性道德、性法律作为重点。只有采用多种方式同步开展,才可能获得可喜的效果。现阶段,我国采用的性教育方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同伴教育。一些专家还建议,通过专业的青少年性教育网站或性教育动漫作品,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的性知识。除此之外,性专题讲座、心理咨询,设置答疑信箱、热线电话等,都是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对青少年性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部分学校和家长仍没有对青少年进行系统、全面的性教育。

家庭教育

家庭是性教育的基本场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活动场所,父母是子女的性启蒙老师。青少年性教育有两个关键期,即0~4岁的早期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对于青少年早期性教育,家长只须让孩子能够自然的面对性问题即可,无须讲过多的大道理。但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就应该用“朋友-朋友”的轻松方式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其目的在于及时解决孩子对性方面的疑惑,以免他们通过不正确的途径获取错误的性信息。

学校教育

学校是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学习、社交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渠道,让学生宣泄由于对性的过度注意所造成的紧张和压力,使其生物能量得到疏解和释放。但深圳市教育科“十五”重点课题《深圳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研究》先后用两年多时间,以问卷方式就性教育问题对近3000名学生、700名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小学生基本上未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初中生与的高中生表示学校很少开展性教育。22%的初中生与的高中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学校的性教育。调查同时显示,仅有少部分中学生对目前学校性健康教育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表示一般或不满意。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一种青少年乐于接受而又有确切效果的健康教育方式。在提高青少年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在自我保护及安全性行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WHO已经确认同伴教育项目是改变行为的有效方式[8]。林虹[3]提出,同伴教育是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值得大力推广。王克利[9]等用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同伴教育方法对初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认为同伴教育在形式、流程、控制、场所和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网络或录像教育

网络或录像在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信息传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宣传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10]。对于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Internet凭借其易于检索、信息易于保存等优点,已逐渐被教育工作者用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领域。

2 青少年的同伴教育

青少年同伴教育的概念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因此采用该种性教育方法效果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讨论内心感兴趣的性问题,交流彼此了解的内容与技能,唤起同伴们的共鸣。同伴教育正是利用彼此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通过榜样的带头作用,使同伴接受正确的信息,信息传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可以发生角色转换,是更为平等的信息交流过程。Fennell和Rhodes的研究表明,同伴和社会标准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例如,社会的认同和同伴的支持是性行为改变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同伴教育是进行青少年性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同伴教育的发展历史

据Wagner考证,同伴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历史上众多的同伴教育事例中,值得一提的有:18世纪初在伦敦由Lancaster创立的“班长制度”:老师先教育“班长”,然后由“班长”教育其他学生;1957年美国Nebraska大学学生流感免疫的教学,后来,它被应用于减少青少年吸烟和药物滥用的健康项目,1988年澳大利亚生殖健康专家Short教授首先将其应用于医学生安全性行为的教育,现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HIV预防和性健康教育领域;1991年,WHO启动了一项全球预防HIV同伴教育的评价工作;1998年在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介绍了同伴教育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研究经验。我国起初在一些中学校园里采用同伴教育的方法进行性健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同伴教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预防艾滋病、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等领域。

同伴教育的主要特征

同伴教育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特征。

文化适宜性

即它能提供符合某一人群文化特征的信息。因为同伴教育是在年龄相仿的人之间进行的,所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所处时代、生活方式以及爱好观点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容易答成共识。如大多数同学在青少年时期都会经历喜欢,讨厌和好奇等心理波动,同伴教育者就可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伙伴们进行沟通交流,提供较为正确的指导和可行性的建议。

可接受性

即同伴间容易沟通,交流更为自然,彼此之间有安全感。同学之间彼此熟悉,能够以诚相待,彼此沟通时不会刻意有所保留,通常会敞开心扉,这样促进了同伴教育者与同学间的关系,使同学之间产生亲近和真实的感觉。归根到底,大多数同学选择同伴教育,无非是看重其同伴间的平等关系,没有代沟,谈话过程也比较轻松。例如上海市徐汇区三所初中的初一年级中抽取本班同伴组和学长同伴组各145和133人进行性同伴教育。结果与课堂讲授相比,分别有和学生认为小组活动“好很多”和“稍好"。

经济性

即投资少,效果显著。同伴教育不需要特殊的场所,可以在任何场所进行,而且每次交流的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同伴教育活动更多地被结合到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之中,所以需要的经费很有限,只需花费少量的培训教材印刷费等即可。

3 我国现阶段开展同伴教育的相关情况

针对中小学生的同伴教育

中小学生是身体发育和性教育的关键时期。美国一些专家认为开展性教育,初中阶段是一个成功的,最好的开端。美国93%的公立学校中,教授7~12年级的生物老师以相同形式提供性教育或艾滋病教育。45个州要求或鼓励在公立学校中讲授性教育,在十大学校行政区中有九个支持性教育。在对其性教育中,为了让他们接受更具吸引力、亲和力更强、更易接受、效果更好的教育形式。同伴教育是很棒的性教育方式,它有助于减少青少年危险性行为。在加纳(Ghana)和尼日利亚(Nigeria)的学校及校外实施同伴教育课程后,发现同伴教育显著增加了在校青年人安全套的使用,使用现代的避孕方法的青年人的比例从47%上升到56%,显著增加。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年级某班共34位同学,男、女生各l7人,将男、女生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8或9人,共计4组。2组男生随机确定为本班同学作为同伴教育者组(以下简称本班组)和对照组,2组女生随机确定为本班组和外班组(为外班同学作为同伴教育者组)。培训同伴教育者3名(本班男女生各1名,外班女生1名),进行同性教育,分别承担2组女生和1组男生的同伴教育,另一组男生作为对照。在教育现场,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一改课堂、讲座等教育形式的沉闷和单调,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一些羞于对老师或家长讲的敏感问题以及切身攸关的问题,对一些焦点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受教学生反映与传统的老师讲课的方式相比,他们更喜欢同伴教育,因为它与自己很贴近,感到很亲切、友好,在谈论青春期话题时感到很自然、随意,不必有很多忌讳。来自外班的女同伴教育者,还强烈要求找机会对她班同学教进行教育。

同伴教育在大学校园中预防艾滋病的应用

澳大利亚经验证实,由高年级医学生向低年级大学生传播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安全性行为知识和技能,可有效地增强学生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的意识和能力20世纪末的中国,艾滋病已呈加速流行趋势。2007年,全球携带艾滋病病毒者有3300万人,新增感染者270万,中国的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数量出现了上升[11]。到2008年的9月末,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 30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7 753例,死亡�34 864例,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12]。今年,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7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其中艾滋病病人万,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万,当年因艾滋病死亡万,估计现存的74万感染者和病人中经异性性接触传播,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占,同性性传播占。性传播逐渐取代了毒品的注射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我国艾滋病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叶利贞[13]等研究表明,同伴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效果显著,对树立大学生防治性病艾滋病正确态度具有重要影响,对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正向转变具有一定作用。我国几所大学相继开展了针对大学生性知识学习的同伴教育,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例如在北京市的某所大学的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同学之间进行的同伴教育的前后,同学们对艾滋病和性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大学生的生殖避孕知识、AIDS/STD知识知晓率均增加,对AIDS的传播途径(血液、性、垂直传播)知晓率亦均较高;对AIDS的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对感染STD者同情的比例、不回避AIDS者的比例明显提高;同伴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防治AIDS/STDS的认识水平效果显著,对大学生防治艾滋病也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蔡泳、施榕等[1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上海市虹口区的高级中学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作为样本学校。对干预组学生实施6个学时的艾滋病同伴教育,于同伴教育实施前及实施后1周和1年时,分别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生殖健康、艾滋病和性病知识。结果表明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能显著提高高中生的相关知识水平,且具有长效性的特点。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同伴教育是大学生防治艾滋病的有效措施。明中强认为[15]许多国家和地区HIV感染率下降的关键在于同伴教育项目的有效实施。

4 我校性教育及同伴教育近况

2002年重庆医科大学率先在生殖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开设性医学课程,编写了我们自己的“性医学教学讲义”,并对性医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采用学导式、讨论式、表现式、启发式、问题式、演讲式、座谈式、参与式等各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将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学习。我校学生还自发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以“性”为研究和宣讲对象的大学生社团。2006年重医大学生杨罗等人率先调查了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教育学院等8所高校的720名在读大学生,耗时4个月完成了《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调查》问卷设计了36道敏感问题,最大限度涉及了大学生所能遇到的性状况。2009年�4月,徐晓阳老师指导07级生殖医学夏显等同学成立了“同伴教育讲师团”。通过前期专业知识准备,讲师团具备了向非医学院校同学开展各类活动宣传相关知识的能力后,于4月23日在涪陵区涪陵中学高一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懵懂的青春、青涩的花季”主题性教育活动。在5月31日到重庆大学开展了月经保健、性生理与性病、大学生交往、性骚扰与防范共四场讲座。2009年暑假,“同伴教育讲师团”到重庆市涪陵区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进行医疗知识宣传普及,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涪陵区卫生局领导、涪陵区荔枝街道办事处团委的肯定。“同伴教育讲师团”被推荐参加2009年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徐晓阳老师被评为2009年重庆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评选表彰活动先进工作者。2009年徐晓阳老师还指导06级学生郑雨薇等完成了“重庆地区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性教育、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据估计,未来10年内,全国农村每年新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将有1000万~1500万人,其中农民工留守子女约700万。本课题通过对大量流动人口流出的重庆农村地区中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艾滋病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流动人口在流动之前就能充分认识到艾滋病的威胁和预防方法。这项工作对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课题成果及调查报告参加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并获重庆市二等奖。

总之,加强以大学生为主进行的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治疗与关怀为核心的性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政策规划、资源统筹和协调动员能力,进一步完善由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体系,更有利于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吴静,熊光练,石淑华.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现状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120-124.

2 曾燕波,青春期的性问题和我国的性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

3 林虹.青少年性教育的有效抓手:同伴性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7).

4 贺英勤,唐宝林,性健康教育与人口安全问题[J].中国性科学杂志,2005,14(8):35-36.

5 王庆彬,姜宝法,方乐,等.我国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0):703-705.

6 刘燕,喻达,刘民,北京市居民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综述[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44-45.

7 王雁,刘艳虹.智力落后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

8 Aggleton P,Davies P,HartG, for the future[M].London:Taylor and Francis,.

9 王克利,王作振,钱序.性与生殖健康同伴教育实施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

10 林明环.青少年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中国热带医学,2008,8(6).

11 钱伯建,耿柳娜.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9,24(3):284.

12 蔡泳,施榕.上海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随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3).

13 叶利贞,徐秀芝.师范类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50-452.

14 蔡泳,施榕.上海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随访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29(3):288-290.

15 明中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成功经验[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9,26(5):193-197.

此类文章网上多如牛毛,自己百度搜索下就行,如果需要发表我可以帮你

浅谈性健康教育的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摘要:人类的性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对人类社会来说,性不仅具有使社会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破坏社会稳定的力量。性道德作为调节人类性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人类要遵守和践行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性道德现状及性健康教育分析,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大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校园文明环境的建设、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都需要性健康教育,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 性健康教育 责任 重要性 一、对性文化及性教育的认识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性方面的文化却是比较紧缺的。我们的性传统文化都是比较保守和隐秘的,似乎有人谈到性就会觉得这人没有道德。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脱离性。因此,我们为什么要“谈性色变”呢?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性文化以及性观念对我国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性解放”和“性自由”一些观念。当然,西方的性文化并不是一无所取的,有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开放的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知识教育、性病知识及防治等。 我国在性健康教育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就应该明确自己的正确教育导向, 那就是“ 以人格为基础的婚姻家庭教育” , 也就是说, 我们的性健康教育需要性知识的教育, 但更需要性道德的教育。学校性教育必须明确地教育学生不要有婚前性行为, 我们的性教育必须坚持“ 性与婚姻的统一” , 而不是“ 性与爱的统一” , 只有这样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性科学、性文明的宣传教育, 为大学生性教育营造开放的、积极的和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二、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在人生发展的不同时期, 人都会面临不同的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 随着性生理方面的快速发育, 产生强烈的性欲望和本能的性冲动, 同时他们的性心理也得到发展, 产生强烈的性意识, 他们有活跃的性情感,性思维, 使他们对性问题极为敏感、好奇。 同时,受到西方性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削弱, 对婚前性行为大多持宽容态度, 认为大学生可以有婚前性行为的高达, 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非婚同居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目前, 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虽然还不普遍, 但这种性道德观念的改变将可能导致今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急剧上升, 为此应加以积极引导, 而引导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进行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爱情观、家庭择偶观和人生观教育,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同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以后的恋爱、婚姻家庭作好准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破除旧的观念, 变被动为主动,开展必要的性健康教育,切实重视加强对大学生性观念引导和性意识教育, 应着眼于纠正大学生性观念的偏见, 帮助其全面、科学和正确地认识性问题,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性观念。三、性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1、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民族、国家、家庭、亲朋、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包括道德责任。大学生是当前国家建设的主要后备力量,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性道德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为对大学生进行的性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责任问题,性道德教育针对的是性的社会属性,把性与责任结合起来。让大学生明白性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虽然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或婚外性行为在实施过程中是相对隐秘的,然而起导至的一些不良结果却是社会要面临的问题。如堕胎、非婚生子、艾滋病等绝大部分是以为不负责任的性行为而导致,这些不仅仅是当事人之间的问题,而且是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的问题。缺乏性的责任感将会造成社会混乱和一部分人的痛苦。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后备人才,对他们进行性健康教育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2、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学校建设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仅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更重要的还包括了一个学校的制度文化、方式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社会性道德规范内化成个体的性道德品质,使大学生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性道德观。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要使学生们了解科学的性知识,明白性自由权是人类最基础的权利,人们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性行为,不允许受到社会和他人的干涉,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发生性行为的当事人要做到“性行为的非公开”。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得体的言行举止、习惯意识、风貌气质、情感模式、精神模式等等,对文明向上的学风、校风的形成具有积极地作用,对大学校园精神灵魂的塑造起着推动作用。3、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家庭的和谐。 当前,大学生结婚已经得到法律允许,大学生所面临的家庭关系有以下几种:已婚大学生与父母亲(岳父母)的家庭关系,已婚大学生自己的家庭关系,未婚大学生的家庭关系。家庭的和谐体现在:和谐恩爱的夫妻关系,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将爱情、性及婚姻有机的统一起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4、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有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发展。 性伴随着人的一生,他也有着生长、发育、成熟、衰退的过程,随着性生理的变化,人的性心理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反应。在人的一生中,性是一个影响着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性健康教育是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性心理和性生理都趋于成熟,大学生迫切的想了解性,想与异性交往。在这一时期适时地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理及心理的变化;能够指导大学生很好地处理与异性之间的交往;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恋爱婚姻观,学会尊重身体及生命,有利于大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既然人的一生都无法离开性,那我们何不庄重的面对它呢?我们只有通过认识它、理解它、读懂它,才能更好的面对它、处理它。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肉体的亲呢仅是它的结果。因此,我们的性健康教育要坚持“性与婚姻的统一”,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爱情观、家庭择偶观和人生观教育,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师教育科学杂志

1、《教师教育研究》创刊于1989年,为双月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教育科学学术刊物。

主要栏目有新时期教师教育体系的建构、资格制度与教师专业化、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与探索、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政策法规、调查研究等。

2、《中国教育学刊》(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

3、《教育与职业》杂志创刊于1917年,半月刊,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是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

4、《教育科学》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理论刊物。主要有教育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高教研究、心理健康理论研究、网络教育等栏目。

5、《基础教育》创刊于197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承办的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北极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与经济,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科学,当代教育科学,中国电化教育,教育学报,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探索,中国远程教育,教育评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开放教育研究,教育导刊,教育学术月刊,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江苏高教,中国高教研究,现代大学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教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复旦教育论坛,中国大学教学,现代教育科学,以上杂志在学术界都有较高的影响力。

是的。首先看其是否有书号、出版社以及印刷单位;其次,印刷品是否质量粗糙,错别字特别多,图片模糊;将出版物拿到新闻出版部门,确认其是否合法。

近年来,某些不法分子利用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心切而正规期刊又容量有限的情况 , 采用欺的手法 , 许诺协助刊登论文 , 四处组稿、约稿,收取所谓的“版面费”,将收集的论文印制成非法期刊,攫取高额利润。

《教师教育科学》杂志是由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会主管,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

双月刊,国内刊号:CN62—7238/G4、国际刊号:ISSN1726-5576,邮发代号 64-41本刊为国家级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ASPT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来源期刊。

扩展资料:

(1)无刊号的刊物。这是易辨别的非法刊物,既没有国际国内刊号,也没有内部准印证号。

(2)假刊号的刊物。比如《中国教育与教学》,其刊号为CN98—1813/G,这种刊号是胡乱编造的,根本不存在。

(3)冒用刊号的刊物。有些非法刊物为了蒙蔽读者和作者,冒用其他刊物的刊号,单从刊号的真假难以辨别刊物的真伪,必须进行查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法期刊

我是在单位做人事工作的,你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局里有过文件。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右边有一个“新闻机构查询”查得到的就是真的,没有的就是不合法的。就这么简单。

科普类杂志

以下是少儿兴趣杂志排行榜前10名。

2.《万物》——源自英国的青少年科普杂志,图解万物运转背后的秘密

3.《奇点科学》——超大图解科普,解码生命、探索宇宙、揭秘自然

4.《环球少年地理》——与全球500万孩子同步享受《NG KIDS》带来的阅读快乐!

5.《博物》——7-14岁孩子的专属掌上博物馆,在动手操作之余体会知识乐趣

6.《问天少年》——青少年航空航天军事科学科普,培养全球视野,启迪工程思维

7.《知识就是力量》——有趣、有品、有料的科普阅读

8.《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领略军事风采,培养爱国情怀

9. 《探索与发现》——美国

10.《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版权合作 《科学焦点》——与《国家地理》《科学美国人》齐名的全球10大科普杂志

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下面跟着我来看看值得推荐的13种少儿科普杂志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创意科学》

《创意科学》使孩子能熟悉、理解很多科学概念,感受科学的价值与魅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养成科学思维和动手习惯,提前分解以后理科学习的难度,同时还可矫正孩子的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习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球少年地理》(低幼版)

《环球少年地理》(低幼版)为3~6岁以下儿童量身打造。内容以自然、动植物为主,用简单易懂的故事、科学有趣的知识和精美震撼的照片,搭配活泼的色调和形式多样的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惊讶中认识世界,在快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中国少儿报刊金奖得主

《我们爱科学》画报版是全国少工委少年儿童科普教育的指定用刊,曾获同类刊物新闻出版总署最高品质认证。内容生动活泼、通俗实用,是小读者动手动脑的好教材。

国际一流的儿童科普杂志

《小牛顿》凭借生动文字和精美插图,把艰深的.科学问题演变为有趣故事,不仅让小朋友知道什么是科学,更学会从各个角度去了解和发现科学。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报刊

《小聪仔自然科普版》是集国内外优秀的儿童作家、幼教专家作品的精华之作,电子版被列入国家出版“十二五规划重大选题”,刊物版权输出越南、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

一本图文并茂的少年科普画刊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主要反映宇宙、海洋、物理、环境、生命五大主题,本着“培养兴趣比传播知识更重要”的理念,与各级教育部门、科协等团队组织密切合作,曾多次被选定为大型科普活动的指定用刊。

中国《国家地理》青春版

《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益的补充,是一本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刊物。杂志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勇于实践、博学广纳、探索求实的世界。

《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中文版

《环球少年地理》由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独家授权出版,幽默风趣的笔触,搭配最精美、震撼的图片,让孩子们在惊讶中认识世界,在快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中国首本少儿户外环保与科普杂志

《天天爱科学》是一本面向小学生,以自然探索为主要内容和特点的少儿科普杂志,也是中国首本少儿户外与环保杂志。让孩子走向户外,亲近自然,探索科学,体验发现的乐趣,健康快乐地成长。

源自德国《国家地理》少年版

《环球探索》(青少年版)是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者协会推荐的青少科普读物,杂志坚持“在趣味中科普,在科普中学习”,为小读者奉献精彩绝伦的科普视觉盛宴。

国家级青少年综合图文科普杂志

《知识就是力量》于1956年创刊至今,坚持以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方式,呈现给青少年读者涵盖地球、天文、动植物、航空、军事、探险、能源等领域的科学内容,服务于青少年的学业、兴趣、生活与成长。

国内顶尖的探秘类科普杂志

《探索与发现》是一本探索天文、地理、人体、历史等方面未解之谜的杂志,从科学的角度对历史上的神秘现象进行全新解释,帮助青少年在未知领域开阔视野、开拓思维。

国内一流的少儿科普名刊

《少年科学画报》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传递科技信息,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创刊近三十年,屡获各种嘉奖。

教育科学杂志社

浙江教育报 求是巷

1.杭州家庭教育杂志社2.浙江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杂志社3.浙江杭州幼儿教育杂志社4.浙江教学研究杂志社5.浙江教育科学杂志社6.杭州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7.浙江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社

《教育科学》是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综合影响因子为,是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教育科学读者对象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师范院校师生。

《教育科学》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理论刊物,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办刊宗旨

《教育科学》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为繁荣教育理论研究,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介绍和推广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实验和理论,继承民族教育遗产,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扩展资料

【投稿须知】

1、论文要求:主题突出、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资料翔实、论证严密、逻辑清晰、语言文字合乎规范,有独到见解,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实践借鉴价值(来稿一律采用电子版本word文档);

2、文章的格式要求为:在题目下边写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省份、城市、邮编,然后是摘要、关键词、正文;很多作来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到录用通知后不再改动(附个人联系方式);

3、文中如有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来稿中的数理、计量和统计内容务请作者仔细验证,慎重推导,反复核实;

4、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尾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处及出版日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科学

  • 索引序列
  • 性教育科普杂志
  • 性教育普及论文
  • 教师教育科学杂志
  • 科普类杂志
  • 教育科学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