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第二次外审按照老师的要求改了二审一般是可以过得。二审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已经按照要求修改,再加上都是圈内人,也会给导师面子的,与导师关系不错,不用担心的不过的。
相对于一审来说,二审的通过率还是高的。硕士论文一审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如:选题不当,结构不当,语言错误,数据、构图错误,引用文献错误,文献综述有误等。一审过后,作者会根据审阅人意见修改。二审自然通过率高了。
一般杂志都是二审,即一般编辑负责初审,初审通过的稿子上交主编审核,主编为二审,也叫终审,终审通过才能刊登。
但也有三审的杂志,一审是编辑,二审是主任或主编,还有三审的出版社。杂志的话,加在一起大概一个月吧。如果你投稿在截稿期之前,那会很快,两个星期。
扩展资料:
投稿
:把稿件投寄给报刊编辑部或出版社。
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
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系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遵守事先公约。
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
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糸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尊守事先公约。
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是指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同时或在特定时限内投寄给多家报刊杂志社或出版社等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但目前国内各大杂志社与各个媒体都不支持一稿多投,
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
从作者与媒体出版部门之间就因投稿形成了合同法律关系,投稿无疑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置环节;从合同法角度看,投稿这一民事行为应属于“要约邀请”而非“要约”。 最终的法律关糸形成,还需满足有投稿→愿接受→尊守事先公约。
案例
首先要起一个能打动编辑与读者的好的书名,还要有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样张、市场调研观点,如果能请到有名气的作者给写个书评,出书的把握就更大了。
从发现电子公告牌功能分离出博客,电子商务,维基百科,威客,搜索引擎开始,到2007年我们逐渐意识到互联网正在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的方向发展。
包括互联网虚拟神经元,运动系统,视觉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记忆系统,感觉系统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而且互联网这一进化结果也将对神经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2007年开始,我们就这一发现撰写了近5篇论文进行阐述,分别投稿到多家科学期刊,
虽然2007年12月的ISKSS期刊,2008年3月的互联网周刊,2008年9月的科技论文在线和2009年3月的人类工效学杂志正式发表了我们的研究成果,但论文也经历了多次被拒的失败纪录。
还是很感谢各个期刊编辑和评审的工作,是他们让我看到了工作的不足。他们的建议也对论文的不断改进起到重要作用。
1。2008年3月,《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向中国科学杂志。科学通报投稿被拒,原因不符合期刊内容要求。
2。2008年5月,《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英文版向《Nature》神经学期刊投稿被拒,原因不符合期刊内容要求,建议向其他期刊投稿。
3。2008年8月《从人脑的结构机理看互联网的进化〉英文版向《ACM〉美国计算机协会计算机科学通报投稿被拒,原因一是英文poor,原因二是审稿人不认同互联网进化成虚拟大脑的总体思路,建议与自然进化方面的科学家多探讨。
4。2008年10月,《互联网进化的七条规律〉向中国科学杂志, F 辑: 信息科学投稿被拒,原因是虽然有一定创新性,但不符合期刊内容风格。建议向其他期刊投稿
5。2008年10月,《互联网进化的七条规律〉向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投稿被拒,原因是不符合期刊内容风格。
6。2008年10月,《互联网进化的七条规律〉向软件学报投稿被拒,原因是与期刊收录范围及宗旨不符,建议改投其他刊物
7。2008年11月,《互联网进化的七条规律〉向智能系统学报投稿被拒,原因是同行评议没有通过。
互联网进化论和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核心观点是:
1。互联网不仅仅是数百万个网络和服务器的集合体, 更是人脑和机器互联的网络
2。互联网正在形成互联网虚拟大脑,与人脑结构高度相似
3。互联网虚拟大脑同样具有“神经元,视觉系统,听觉系统,感觉系统,运动系统,记忆系统,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纤维,自主神经系统“等等。
4。人脑功能在互联网中将形成大脑映射,并组成互联网神经元。
5。“互联网神经元“将通过互联网神经纤维与各系统或其他神经元发生关系
6。互联网的进化结构将对人脑神经学的研究产生启发式影响。通过对比互联网的结构,神经学研究者可能发现在人脑中也存在地址编码系统和搜索引擎系统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投稿
一审二审终审是法院审案子的说话,毕业论文是初稿二稿和终稿,就是你写好了之后交导师修改,不改个几次导师不会让你过的。
一般杂志都是二审,即一般编辑负责初审,初审通过的稿子上交主编审核,主编为二审,也叫终审,终审通过才能刊登。但我也遇到过三审的杂志,一审是编辑,二审是主任或主编,还有三审的出版社。杂志的话,加在一起大概一个月吧。如果你投稿在截稿期之前,那会很快,两个星期。
双盲就是2个教授审。硕士论文盲审三个专家会按照学生论文的实际情况来打出合格优秀以及不合格的分数。对于硕士论文来说,王审的专家会根据论文的实质内容来进行打分,通常来说,如果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没有错误,那么就会以合格的方式出现,如果研究的质量较高,就会得到优秀的分数。
研究生导师没有研究课题,学生一样能毕业。学生是否能够毕业,主要取决于能否满足学校和学院制定的毕业要求。通常情况下,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是必须发表一篇资格论文,同时完成毕业论文并且通过答辩。也就是说,导师有没有课题,无关学生毕业。学生只要满足毕业要求,就能毕业。
一般的课题组都是由几个老师组成了一起完成一项活动的。
硕士研究生课题组是什么意思?是根据小组来讨论的
研究生课题组就是一个导师和学生或者多个导师和多个学生就某个或几个研究项目或研究课题展开的合作研究团体,关注课题组,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所在,在考研时,就能确定明确的报考方向和目标,在复试时,和复试导师有共同语言,复试通过的概率就高一点。课题组是接受知识和传授知识同时存在的地方。研究生阶段与之前其他阶段的学习的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生需要思考和实践如何创新知识。刚进入课题组的新同学以接受知识为主,这些知识部分来源于实验室的各位老师,更多的则是来源于朝夕相处的师兄师姐。随着你在课题组渐渐长大,你对研究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开始对某个小方向尝试探索,此时,你是课题组内对某个小方向最熟悉的人。这个时候,你开始向其他成员,包括各位老师,传授你所掌握的知识。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方向的研究动态,还好,课题组有你我多个成员,彼此接受知识,也将知识传授给彼此。分享,提高了我们知识更新与积累的效率,也为创新知识打下了基础。课题组是错误和正确相互较量的地方。做研究常常不是为了验证某个想法的正确,而是尽量排除某些想法的错误,做研究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排除错误、逼近正确的过程。生命活动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对一个生命现象的观察往往需要施加特定条件来实现。正是因为施加了这个条件,对现象发生的机制解释就需要谨慎又谨慎。每一次组会都是一场小型学术研讨会,讲演者会报告自己观察到的新现象,并设计实验尝试揭示现象背后的机理。组内每一位成员都会分析产生这个现象的条件是否合适(尽量排除假象),然后思考并判断演讲者的实验设计以及所获得的实验数据能否支持他对现象的解释。若有不同意见,则当面向讲演者提出来,讲演者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做出回应。如此,课题研究的每个关键环节都会在组内被反复讨论,一步一步,让研究结论慢慢逼近正确。
硕士论文答辩资格审查条件有哪些恩 没问题的
查的。
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例,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须到所在学院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根据《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使用办法》规定,文字复制比大于30%的学位论文,须推迟答辩,且修改论文时间不少于3个月。
导师因论文保密等原因可提出免予检测,但需填写《不使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申请表》并签字确认。若日后免检论文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导师将负主要责任。院部在检测合格或提出免检的《研究生学位申请书》第10页“院部意见栏”盖章确认。
扩展资料:
研究生论文答辩的相关要求:
1、研究生资格审查通过后,由导师聘请与论文相关学科的专家评阅论文。科学学位硕士生需聘请副教授或相应职称以上的评阅人2名。
2、专业学位硕士生需聘请具有副高及以上技术职称的评阅人2名,其中本校专家不少于1名;博士生聘请教授或相应职称的评阅人5~7名,其中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名。学生本人的校内外导师不能参加该生的论文评阅。
3、为了适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学期研究生督导组将抽查研究生论文答辩工作,检查内容包括答辩现场的秩序、答辩组成员、海报的规范性等,各院部要积极配合督导组做好各项工作,根据督导组的意见及时整改。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医科大学-关于2019届毕业研究生论文答辩工作的通知
硕士毕业论文外审主要审查论文的工作量,论文的内容是否符合毕业学位要求。
论文外审也称盲审,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
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
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
扩展资料:
论文盲审的工作要求:
(一)论文盲审人员全部由校外同行专家承担,由研究生部负责在专家库中抽取。
(二)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盲审工作正常进行,所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生必须提前30天、博士生提前45天提交学位论文(扣除寒暑假时间)。
(三) 参加盲审的论文,要在盲审结果确定后方可组织答辩工作,盲审结果应作为答辩资格、论文成绩评定的依据。
(四) 评审论文一般不退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盲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参加在职硕士论文答辩资格:1、已获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含3年)以上。2、参加课程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3、通过全国统一的综合水平考试;4、课程成绩在有效期内。满足条件者,才能进入到答辩流程:答辩时,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聘请三位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评审论文,其中至少一人为校外且非申请人所在单位的专家,评阅意见须密封传递。答辩委员会由五位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专家组成,申请人的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申请重新答辩。重新答辩需按规定另交论文指导费及答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