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选修?之前写过类似的,不知道对你胃口不?
舞蹈论文范文:这里面都是些免费的,你自己参考一下。
舞蹈教育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舞蹈教育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浅谈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员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入手,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内涵、表现舞蹈韵律和运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舞蹈 素质 能力 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中特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1、《大连青少年教育网》主页
2、《舞蹈》期刊1996年6期
3、《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音乐与舞蹈是同一个艺术门类中两个不同的艺术品质。在其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都是人类生命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音乐与舞蹈,从古至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究竟密在何处?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音乐 舞蹈 互相依存 差异
一、舞蹈与音乐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
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
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二、音乐与舞蹈的相同点
(一)节奏性
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
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要求音乐来配合,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最容易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是舞蹈,原因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戏剧、电影、诗歌等艺术形式相比舞蹈而言和音乐的紧凑性还是较弱的。
在多人舞蹈中,想要创作出或表演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有美感的动作。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那么这个舞蹈创作将是失败的,只有舞蹈与音乐具有相同的节奏时,呈现出的节目才是吸引人、成功的。
(二)内容表达性
音乐和舞蹈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并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每一首音乐,都是作者根据现实或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用节奏和符号来创作的,并不是空洞无内容的,舞蹈也是一样的,都是有实质内容的,是舞蹈创作者用动作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的。从这点可见,音乐和舞蹈都是有内涵的,都是在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和 故事 。
三、音乐与舞蹈的差异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可以不依附其他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的,而舞蹈是视觉艺术,是有动作而无声的艺术形式。人类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语言,音乐善于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并且可以靠听着来联想,能发挥出它的优势,而舞蹈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要表达的对象的,是要依赖音乐而存在的,当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于表达情感的时候,就要加上身体的动作来共同表达内心的感受。只有当舞蹈和音乐这两者的结合,有声又有动作时就可以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 四、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
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
舞蹈对音乐有本能的需要,因为音乐能在舞蹈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
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不仅为编导提供了节奏的基础,而且提供了情感、思想、性格、形象和结构,为创作者提供取之不尽的灵感,根据音乐的旋律创造出“舞蹈的旋律”;音乐的色彩变化是对舞蹈多样化的启发,音乐的曲式结构应体现在舞蹈结构中,独特的音乐节奏会产生独特性格化的舞蹈动作,舞蹈伴随音乐的对比、展开而达到了跌宕起伏的效果。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如果舞者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那么自己的表演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例如有些舞蹈表演,进入意境后,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舞蹈剧情就不用靠死记硬背动作,只要对音乐有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便可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舞动起来。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要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音乐在舞蹈和舞剧中也具有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作用。例如舞剧《好大的风》,在第一段“回忆”中,创作者利用以电声模拟乱风的效果,由小变大,由远至近,把观众带入了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时,把舞蹈推向高潮的是唢呐的呼喊、强烈的鼓声、钹声与弦乐的演奏。最后,伴随着一阵狂风呼啸声,故事进入了结尾,音乐的寓意仿佛是要把这动人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能为舞蹈增辉,无论是追溯到人类社会最初时期,还是研究现代社会,音乐和舞蹈都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融为一体,当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时,能为欣赏者带来美妙的享受。舞蹈者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舞蹈技巧,抓住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我国舞蹈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旭光.舞蹈艺术的“抽象”与“移情”—兼及其他几对关于舞蹈艺术与审美的二元对立范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7(1);
[2]朱立新. 试论舞蹈教学中音乐的特殊作用[A]. 江苏省 教育 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 2006;
[3]申波;乐魂舞韵总关情——音乐与舞蹈的 文化 同构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张又兮;“载歌载舞”的文化探源——兼论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J];民族音乐;2010年01期;
[5]林敏;花蝶共舞乐陶陶——浅谈对音乐与舞蹈关系的认识[J];艺苑;2010年04期;
[6]王晓萍;浅谈音乐为舞蹈之灵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论文关键词:舞蹈音乐教育修养
论文摘 要: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一个完整的舞蹈应具备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等元素的参与其中,好的音乐即是舞蹈成功的一半,所以音乐是舞蹈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倘若舞蹈动作元素如同人的骨骼,那音乐就是或肥或瘦,或圆润或富有弹性的肌肤,她使得舞蹈更加立体,饱满,她调动了人的听觉和动觉,创造了和谐的共通空间。
舞蹈与音乐都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修养在舞蹈教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只重视基本功和技巧的练习,忽略了对音乐修养的加强,那么出来的作品就会是很空洞、生硬,没有内涵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与音乐应该是相互依存的。
可是在当下社会一些舞蹈教学中,由于音乐修养的欠缺,严重的影响了舞蹈的发展和表现。本论文通过探寻在舞蹈教育中音乐修养的加强,使人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而在今后的舞蹈教育和学习中重视音乐的修养,把舞蹈与音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舞蹈与音乐是水乳交融的姊妹艺术,任何一种舞蹈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创作,没有音乐的伴随就不存在舞蹈。舞蹈与音乐在历史上、结构上、旋律上及各民族舞蹈的结合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古籍中,多把“乐”与“舞”并提,也就是说,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态,音乐是舞蹈的声音和内容,音乐配合舞蹈,使舞蹈的表现能力大大加强,舞蹈配合音乐,使虚的音乐形象变成较为具体可感的舞蹈形象。
舞蹈与音乐都具有抒情性。古人认为,舞蹈和音乐都是人类感情最集中的体现。直到现在,当人们兴奋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可见舞蹈和音乐都是抒发人物情感的艺术,舞蹈与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舞蹈与音乐都要表达一个进程,都在时间推移中展示主题,刻画形象。
在表达内容和情绪时,音乐需要音符的连续,舞蹈需要动作的连续;其次舞蹈与音乐都是以节奏为基础的,节奏是产生动感的基本要素,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如果没有节奏的支撑,音乐和舞蹈都会瘫痪,在舞蹈中,节奏是联系动作的纽带,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体现不同的内容。
比如旋转的动作:如果旋转速度很快,就可以表现出人物激动的情感,或暴怒,或狂喜,或哀痛;如果速度减慢,则激动的情感也随之慢慢平静下来;如果旋转的速度减到最慢,那么激越的情绪也就逐渐消失了。可见有鲜明的节奏,和音乐紧密结合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我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说明了音乐对于舞蹈的重要性。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或失败,舞蹈音乐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音乐不仅仅是舞蹈的伴奏,而且还表现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音乐对舞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音乐可以配合舞蹈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刺激观众,两者结合能互为补充从而形成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统一的整体。比如如果出现低沉缓慢的音乐时,一般是要表现人物比较失落、哀伤的情绪,观众通过凄迷婉转的音乐和舞蹈演员的表演,可以充分体会到人物的情绪变化。
由于音乐对舞蹈的特殊性,舞蹈编导们可以从音乐中寻找到灵感。舞者在学习或表演时,把对音乐的理解融入到现实的舞姿中,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者通过反复听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然后将脑海中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只有懂音乐的人才会被音乐情绪所打动,所以搞舞蹈的人,一定要学会听音乐即兴舞蹈。在舞蹈中,音乐是连接舞蹈动作的纽带,通过音乐把舞蹈动作串联起来,形成有规律的组合。音乐的风格可以体现出舞蹈的风格,比如藏族弦子舞,音乐速度较慢,旋律优美,婉转而深情,舞蹈动作舒展、柔美,其音乐与舞蹈风格都是一致的。
通过上述对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和音乐对舞蹈的作用两方面的介绍,说明了舞蹈中音乐的重要性,那么在舞蹈教育中,加强舞蹈专业人员的音乐修养是提高舞蹈人才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音乐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单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就包括乐理基础、和声、中外音乐史、曲式分析等。音乐技巧又包括对视唱练耳、声乐基础、钢琴基础等课程。
本人认为,以上这些课程对舞蹈的学习帮助很大,如果舞蹈学习者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就不能够从音乐的思维中获得更多舞蹈之外的营养,更无法在创作时很好的把握音乐,所以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必要的,当然还有许多没有提到的课程也很有用,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是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情感的,需要音乐的配合来完成,每一种舞蹈、每一个舞者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动作的创作,加强肢体音乐语言的训练,就是让舞蹈学习者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把脑海里想到的形象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提高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一个具有良好音乐修养的人,一旦音乐响起,随着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舞者就进入了用肢体语言阐释心中对音乐感受的世界。
但是在一些中等专业的舞蹈(艺术)学校并没有开设完整的音乐教育课程,没有把音乐修养提到相应的高度,这就限制了他们对音乐中舞蹈形象的想象和表现,限制了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训练中,应该多注重学生对乐感的培养,在理解感受音乐的同时,发自内心的用舞蹈动作把体会到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天云.21世纪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4).
[2]李晓敏.邓肯舞蹈教育思想对我国 儿童 舞蹈教育的启示[J].剧作家.2005(6).
摘 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舞剧音乐与舞剧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有着与其他音乐不同的美学特征,进而成为舞剧创作的基石。
关键词:舞蹈;音乐;灵魂;关系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而在舞蹈创作的若干重要因素中包含着音乐的音素。任何一种舞蹈,任何一个舞者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
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没有音乐伴随就不存在舞蹈,即使是最原始的舞蹈也有节拍或歌唱相伴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得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丰富,而且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于两者相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中。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在舞蹈中的存在性
舞蹈需要音乐的情感激发和动作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是声音的艺术,是以音响为表现的物化形态。其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与和声;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手段是舞情、舞律和造型。音乐是时间、空间、听觉的艺术。
舞蹈是空间、视觉的艺术。它们虽然有着不同却也有相同的地方,一直以来舞蹈与音乐被作为姐妹花艺术来看待。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看,节奏是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从产生之初,两者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他们结合的基础。
从上古时代,舞蹈、音乐就伴随着人类声场劳动而产生。动作和节奏是密切相关的。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行与言,是言之不足,故叹之,足之蹈之也”。人们用手拍打,脚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既是音乐的也是舞蹈的节奏。舞蹈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音乐也需要舞蹈来诠释节奏。在节奏相同的情形下,产生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和队形的更改,从而形成群舞或独舞。
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而在群舞的创作当中,由于表演者是由多个人组成,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那将导致群舞作品创作失败。在独舞的舞蹈作品创作中,舞蹈编导也必须按照自己的心理节奏,或者是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自行安排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完成作品创作。
抒情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两者都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舞蹈借助形态动作,便于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音乐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二、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成为音乐之行,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有声而无形,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
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就来 说说 舞剧当中的《乌纱魂》的编导情况为例。在该剧的编导过程中,他没有单纯地去设计舞蹈动作,而是先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倾听音乐上。
所谓听,就是用心灵去感知音乐,就是“入境”,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剧情中设计的动作和音乐融为了一体,自然流淌而出。在排演场上,剧情不靠回忆动作,更不靠场记,而是先和演员一起反复听音乐,交代对音乐的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他便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教起动作来。这时舞蹈随音乐驰骋,动作从胸中流出。
因此,《乌纱魂》剧的动作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自然流出来的,如同行云流水,相映成趣。这正是源于舞蹈与音乐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乐舞”之称。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三、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与异同
(一)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主体的,那么音乐究竟给予舞蹈一些什么呢?本人看来,音乐shi少在以下六个方面,给舞蹈增添了魅力。(1)节奏、节拍等,给舞蹈以鲜明的律动;(2)音调、调式、音色等,给舞蹈以主题形象和风格的预示;(3)背景音乐、音量、速度等,给舞蹈以情绪的渲染和烘托增加戏剧性;(4)转调、变和铉、变节奏等,给舞蹈的内容以花容点睛,立增加戏剧性;(5)和声、复调等多声部,给舞蹈形象表现以丰富感,立体感和层次感;(6)不同的曲式结构连接,使舞蹈作品的情节发展更具逻辑性、完整性。
(二)舞蹈与音乐存在的共同点
1.舞蹈和音乐都是时间性流动的艺术,它们都是表现一个连续的、进行的过程,音乐是靠音符的连续,舞蹈是靠动作的连续,二者都是以节拍和节奏组织起来、连贯起来的。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那末节奏就是它的基础,同样地说,动作是舞蹈的灵魂,那么它的基础也是节奏。因之节奏是音乐与舞蹈同步进行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连续两种艺术的桥梁。
2.舞蹈和音乐在表现特点上都是不擅长表现抽象的概念。二者都是长于抒情,拙于叙述,更拙于理论。舞蹈与音乐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因此,它们是具体的,形象的,并不是理论性的。
3.舞蹈和音乐都是表演艺术。它们必须经过二度创作——表演,才能完成整个创作的过程。当一个舞蹈作品在舞台上演出
时,舞蹈和音乐同时经过视觉的途径到听觉的途径——“殊途同归”于欣赏者的感官,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质”。
(三)舞蹈与音乐存在的差异
1.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进一步说,一个是有声而无动作,一个是有动作而无声,这两者的结合既有声又有动作,就可能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
2.音乐善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本身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并且是靠听着来联想,发挥其最好的效益,而舞蹈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要表达的对象。
3.音乐是可以不依靠其他艺术而独立存在的,而舞蹈必须依赖音乐而存在,人类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语言,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情感的时候,就用欢唱来表达,当欢唱还不足的时候,才用手舞足蹈来表达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舞蹈与音乐如鱼和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两者结合给人类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相关 文章 :
1. 刍议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渗透论文
2.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 关于舞蹈教育的研究论文
4. 浅谈音乐的功能论文
5. 浅谈音乐课堂管理论文
在普通高校普及舞蹈教育的意义初探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意义 论文摘要:大学中的舞蹈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力的重要途径,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舞蹈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对艺术鉴赏能力和参与能力,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是一种全身心、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在普通高校中普及舞蹈教育,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舞蹈是一种人体的艺术,是一种人体生命律动的展示,它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一些经过艺术性加工和提炼的肢体动作作为表现手段,以动作的姿态、音乐的节奏和面部的表情为基本的要素,借助服装、舞台、灯光、布景等辅助手段,鲜明地反应出人们的不同思想、信仰和审美,从而表现出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情感。从中国古代的“大司乐、乐府、梨园”到今天的各个层次学校中的舞蹈教育,舞蹈正以其特有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内涵,影响着人们的情感,让人们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也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所在,在高校中普及舞蹈教育,不但可以让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优美的气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他们终身喜欢艺术、喜欢舞蹈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高校中普及舞蹈教育,其主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身形塑造方面 舞蹈是一种集合了体能、艺能、气质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对于大学生的体形塑造和精神气质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可以矫正身体,训练机能。因为高考的巨大压力,高中时期的学生们长期伏案学习,使得我们的大学校园中出现了很多“小驼背,O型腿”的不健康、不优美的身姿体魄。在舞蹈训练中,如两腿伸直、挺胸、收腹、立腰、提臀等常见的基本动作,可以纠正学生长期养成的“驼背、抠胸”等不良习惯,学生们因为坐姿不当而引起的脊椎、腰椎上的不适,也能在舞蹈训练中得到有效的缓解,学会正确的坐姿,促进四肢的协调,促进新陈代谢。同时,舞蹈可以增强学生的气质美感。长期坚持舞蹈训练的学生,往往都会举止得体,仪表端正。看上去充满了自信和乐观,浑身上下洋溢着优雅的气质。普通大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经过反复训练,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生活中的自然形态,使身体的力量性、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得到全面的提高,塑造学生昂首挺胸、充满阳光朝气的健康形象。 二、在能力提高方面 舞蹈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增长学生的见识,激活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坚韧的意志和品质。 首先舞蹈可以促进大学生智力的发展。人类的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舞蹈的欣赏和学习,属于形象思维,它通过人体的形态、表情和音乐的伴奏,伴随着积极地情感体验,完成这一形象思维过程。特别是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来说,这些学生往往都是逻辑思维较强,形象思维稍微弱一些,通过对形象思维的发展,来促进掌管着阅读理解、数字计算等功能的左脑,从而达到智力开发的目的。 其次是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1世界,创新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舞蹈无疑是一门富含着创造特征的艺术。创作舞蹈作品,用优美、感人的动作表达情感,本身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还能得到情感的陶冶。欣赏舞蹈作品,学生们运用联想、想象等发散性思维,也同样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再次是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往往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所以大学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在舞蹈欣赏中,面对一个个富含美感特征的舞蹈作品,学生们很容易就获得共鸣,他们乐于将这种共鸣和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和感悟。舞蹈训练和舞蹈表演中,特别是一些群舞,因为参与人数的众多,每个人都是这个临时集体中的一员,都需要彼此之间的真诚交流,才能在共同的努力下表演好作品,客观上给大学生的交际搭建了一个平台,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提升。 最后,舞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任何一个优秀的舞蹈,都是各种艺术综合作用的结果。学生们通过欣赏和表演,能够学到多种学科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层面。拿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来说,其中就包含了历史、政治、文学、舞蹈、美术等多种学科的内容,可谓是一部舞蹈界的“百科全书”,特别是学生们在舞蹈中接受到的这些知识,都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升华的,对于学生集中性的知识扩展,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 三、在审美能力提高方面 舞蹈作为美育的最佳形式,其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们在参与舞蹈的过程中,得到了感官的愉悦和意向的感悟,超越了功利的意识,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精神的境界,其本质意义上说一种情感的教育,这种以审美为核心的审美特征,也正是舞蹈的审美本质所在。 首先,舞蹈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感受美和表现美。罗丹曾经说过,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审美能力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对于美的发现能力和感受能力。通过舞蹈欣赏,将使学生获得感官愉悦,使自己的情感和舞蹈作品的`情感发生碰撞和共鸣。例如对于抒情性舞蹈的欣赏,这一类型的舞蹈是通过舞蹈,来抒发人物的某种思想情感为主题的。例如杨丽萍的《雀之灵》,通过对孔雀惟妙惟肖的模仿,营造出一种神奇的意境,表现出人们对于孔雀的喜爱和生命上的相通。又如对于力量型舞蹈的参与,这类舞蹈的节奏快,动感强,和年轻人的心理特点相吻合,在实际的参与中,体现出了一种青春的活力和热情,不自觉地就将舞蹈的美展现出来。 再次,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与舞蹈同源而生,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就像是一对亲姐妹,互相联系,密不可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它在舞蹈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音乐为舞蹈起着渲染和烘托气氛的作用,给人物应有的性格刻画,与舞蹈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如民族舞《蒙古人》,激越的音乐让我们看到的是蒙古人民的率直和豪迈;舞剧《天鹅湖》里的场景音乐,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刻画出公主美丽、善良、纯洁的形象。音乐还可以激发感情,让人们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的情节中,在音乐中的舞蹈,既加强了节奏感,又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最后,舞蹈能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和潜能,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从受过舞蹈教育的学生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身体的器官更加灵活敏锐。舞蹈从不同程度上增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因为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它很大程度上能提高人的思维创新能力。这也充分证明了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为学生获取新的知识提供了新的途径。舞蹈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对学生智力的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力,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学生形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还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欣赏,舞蹈活动的参加,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在当今这个讲求合作、整体的时代,舞蹈活动和表演又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体、团队意识,增强个人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最后在一些列的欣赏和参与中,获得整体文化素养的提升。建议各个普通高校能够对舞蹈教育的普及予以足够的重视,进行持久深入的研究,切实让舞蹈教育成为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军,开展舞蹈美育推进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报,2003年4月版 [2]于平著,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刘桂芳,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7月第4期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论“快乐舞蹈”在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快乐舞蹈 舞蹈教育 论文摘要:在人类生活中,舞蹈活动既有自娱性舞蹈的情感交流和促进团结作用,又有表演性舞蹈的认识和教育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快乐”应该始终贯穿于舞蹈教育中。随着我们国家的飞速发展,现代舞蹈教育具备了实施“快乐舞蹈”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舞蹈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能力,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舞蹈人才为主要目的,是知识性教育、素养性教育,是提高人的审美力、艺术鉴赏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一种艺术教育。马克思曾说:“如果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舞蹈作为一种主要以富有节奏韵律的形体动态表现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艺术,虽是特定的人体具象,但同时表现出来的常常是一种抽象形象。正所谓“舞蹈是一种情感艺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没有一定艺术鉴赏力是不行的。舞蹈教育应使受教育者懂得舞蹈艺术的特性,了解舞蹈艺术不同种类的表演风格和形式,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吸引受教育者,使其参与到舞蹈学习与表演中来。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中产生快乐,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宣泄出来,因而产生舞蹈。可见快乐是舞蹈非常重要的情感元素。 那么,舞蹈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呢? 一、自娱性舞蹈的情感交流和促进团结的作用 自娱性的舞蹈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交流感情和促进团结的作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社交舞蹈有着很长的历史,只是后来才渐斩消失了。其间,主要是越来越僵硬的封建意识起了桎梏作用。但是在民间,舞蹈促进友谊和团结的作用并没有消失。例如,在北方的某些农村,至今还有利用春节组织秧歌队互访的习俗,通过互访来增进友谊。如果平日有些误会,通过秧歌活动也就烟消云散、和好如初了。 二、表演性舞蹈的认识和教育作用 表演性舞蹈主要是通过演出供人欣赏,使人们从欣赏中得到娱乐和休息,这是它的直接作用。但更主要的是使人通过欣赏得到某一方面的生活知识,受到某种思想情绪的感染,这就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当然,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自娱性的舞蹈中也有一些是具有表演性质的,如东北秧歌、山东秧歌、花鼓灯,节日广场上的舞龙、舞狮等,对围观的群众来说,都可以说是表演性的。在我国的舞台上,有许多表演性的舞蹈作品来自自娱性舞蹈,但它们经过舞蹈编导,以主题思想和人物的重新整理、编排、加工、提高、创作而成,并通过演员的表演传达给观众,以起到鼓舞、启迪和教育的作用。 显然,无论是自娱性舞蹈,还是表演性舞蹈,只要正确引导,都能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有着积极向上的促进作用。 “快乐”应该始终贯穿于舞蹈教育中,其理由有以下三点。 1.快乐舞蹈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人在舞蹈中要寻找的就是快乐,快乐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容易被大家接受,人的创造、想象、表现和艺术修养等综合能力都能通过舞蹈得到提高。 2.普及舞蹈,普及健康理念,是当前舞蹈教育的新观念。舞蹈是一种有效的美育手段,它充分培养了舞蹈学员高雅的情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句话用在舞者身上是不恰当的,因为每一个形体语言的'表述都需要用心和脑来表达,否则就不会生动。所以说普及舞蹈教育对于提高舞蹈学员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帮助。舞蹈既能提高艺术修养,又能促进健康,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3.快乐舞蹈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国家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舞蹈各有特点。各民族人民通过舞蹈活动,可以互相交流,加强团结。 我们要在舞蹈教育中贯穿快乐舞蹈的理念。 1.从根源抓起,建立快乐舞蹈的创作观念。在这方面,西方的现代舞蹈意识对我们的舞蹈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合理地吸收这种创作方法。强调舞蹈创作的主体精神和舞蹈编导的主观作用,注重抒发心灵感受,打破传统的程式规范和时空关系,遵循人体运动的自然法则,等等,在实践中细心探索,不断创新。现代意识在舞蹈创作中不是空洞、时 髦 的字眼,它是社会发展到最新阶段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最高自觉。这种现代意识应是舞蹈家站在历史阶梯的最高层次上观察当今的社会,对社会历史发展、政治经济模式、各种人之间的关系、民族精神等所获得的最新认识。 2.任何时代的舞蹈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快乐舞蹈的经济基础。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基本小康的目标,开始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快乐舞蹈应运而生。同时,快乐舞蹈又使人民群众精神愉快,在运动和娱乐中放松身心,有更多精力学习和工作,从而又能促进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认为:“舞蹈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在舞蹈教育中提倡快乐舞蹈,发展快乐舞蹈,一起享受舞蹈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于平.中国舞蹈艺术(第二辑)[M].人民音乐出版社,.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M].上海音乐出版社,.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音乐与舞蹈是同一个艺术门类中两个不同的艺术品质。在其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都是人类生命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音乐与舞蹈,从古至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究竟密在何处?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音乐 舞蹈 互相依存 差异
一、舞蹈与音乐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
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
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二、音乐与舞蹈的相同点
(一)节奏性
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
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要求音乐来配合,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最容易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是舞蹈,原因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戏剧、电影、诗歌等艺术形式相比舞蹈而言和音乐的紧凑性还是较弱的。
在多人舞蹈中,想要创作出或表演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有美感的动作。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那么这个舞蹈创作将是失败的,只有舞蹈与音乐具有相同的节奏时,呈现出的节目才是吸引人、成功的。
(二)内容表达性
音乐和舞蹈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并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每一首音乐,都是作者根据现实或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用节奏和符号来创作的,并不是空洞无内容的,舞蹈也是一样的,都是有实质内容的,是舞蹈创作者用动作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的。从这点可见,音乐和舞蹈都是有内涵的,都是在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和 故事 。
三、音乐与舞蹈的差异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可以不依附其他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的,而舞蹈是视觉艺术,是有动作而无声的艺术形式。人类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语言,音乐善于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并且可以靠听着来联想,能发挥出它的优势,而舞蹈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要表达的对象的,是要依赖音乐而存在的,当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于表达情感的时候,就要加上身体的动作来共同表达内心的感受。只有当舞蹈和音乐这两者的结合,有声又有动作时就可以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 四、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
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
舞蹈对音乐有本能的需要,因为音乐能在舞蹈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
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不仅为编导提供了节奏的基础,而且提供了情感、思想、性格、形象和结构,为创作者提供取之不尽的灵感,根据音乐的旋律创造出“舞蹈的旋律”;音乐的色彩变化是对舞蹈多样化的启发,音乐的曲式结构应体现在舞蹈结构中,独特的音乐节奏会产生独特性格化的舞蹈动作,舞蹈伴随音乐的对比、展开而达到了跌宕起伏的效果。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如果舞者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那么自己的表演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例如有些舞蹈表演,进入意境后,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舞蹈剧情就不用靠死记硬背动作,只要对音乐有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便可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舞动起来。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要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音乐在舞蹈和舞剧中也具有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作用。例如舞剧《好大的风》,在第一段“回忆”中,创作者利用以电声模拟乱风的效果,由小变大,由远至近,把观众带入了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时,把舞蹈推向高潮的是唢呐的呼喊、强烈的鼓声、钹声与弦乐的演奏。最后,伴随着一阵狂风呼啸声,故事进入了结尾,音乐的寓意仿佛是要把这动人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能为舞蹈增辉,无论是追溯到人类社会最初时期,还是研究现代社会,音乐和舞蹈都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融为一体,当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时,能为欣赏者带来美妙的享受。舞蹈者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舞蹈技巧,抓住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我国舞蹈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旭光.舞蹈艺术的“抽象”与“移情”—兼及其他几对关于舞蹈艺术与审美的二元对立范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7(1);
[2]朱立新. 试论舞蹈教学中音乐的特殊作用[A]. 江苏省 教育 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 2006;
[3]申波;乐魂舞韵总关情——音乐与舞蹈的 文化 同构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张又兮;“载歌载舞”的文化探源——兼论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J];民族音乐;2010年01期;
[5]林敏;花蝶共舞乐陶陶——浅谈对音乐与舞蹈关系的认识[J];艺苑;2010年04期;
[6]王晓萍;浅谈音乐为舞蹈之灵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论文关键词:舞蹈音乐教育修养
论文摘 要: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一个完整的舞蹈应具备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等元素的参与其中,好的音乐即是舞蹈成功的一半,所以音乐是舞蹈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倘若舞蹈动作元素如同人的骨骼,那音乐就是或肥或瘦,或圆润或富有弹性的肌肤,她使得舞蹈更加立体,饱满,她调动了人的听觉和动觉,创造了和谐的共通空间。
舞蹈与音乐都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修养在舞蹈教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只重视基本功和技巧的练习,忽略了对音乐修养的加强,那么出来的作品就会是很空洞、生硬,没有内涵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与音乐应该是相互依存的。
可是在当下社会一些舞蹈教学中,由于音乐修养的欠缺,严重的影响了舞蹈的发展和表现。本论文通过探寻在舞蹈教育中音乐修养的加强,使人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而在今后的舞蹈教育和学习中重视音乐的修养,把舞蹈与音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舞蹈与音乐是水乳交融的姊妹艺术,任何一种舞蹈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创作,没有音乐的伴随就不存在舞蹈。舞蹈与音乐在历史上、结构上、旋律上及各民族舞蹈的结合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古籍中,多把“乐”与“舞”并提,也就是说,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态,音乐是舞蹈的声音和内容,音乐配合舞蹈,使舞蹈的表现能力大大加强,舞蹈配合音乐,使虚的音乐形象变成较为具体可感的舞蹈形象。
舞蹈与音乐都具有抒情性。古人认为,舞蹈和音乐都是人类感情最集中的体现。直到现在,当人们兴奋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可见舞蹈和音乐都是抒发人物情感的艺术,舞蹈与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舞蹈与音乐都要表达一个进程,都在时间推移中展示主题,刻画形象。
在表达内容和情绪时,音乐需要音符的连续,舞蹈需要动作的连续;其次舞蹈与音乐都是以节奏为基础的,节奏是产生动感的基本要素,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如果没有节奏的支撑,音乐和舞蹈都会瘫痪,在舞蹈中,节奏是联系动作的纽带,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体现不同的内容。
比如旋转的动作:如果旋转速度很快,就可以表现出人物激动的情感,或暴怒,或狂喜,或哀痛;如果速度减慢,则激动的情感也随之慢慢平静下来;如果旋转的速度减到最慢,那么激越的情绪也就逐渐消失了。可见有鲜明的节奏,和音乐紧密结合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我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说明了音乐对于舞蹈的重要性。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或失败,舞蹈音乐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音乐不仅仅是舞蹈的伴奏,而且还表现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音乐对舞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音乐可以配合舞蹈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刺激观众,两者结合能互为补充从而形成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统一的整体。比如如果出现低沉缓慢的音乐时,一般是要表现人物比较失落、哀伤的情绪,观众通过凄迷婉转的音乐和舞蹈演员的表演,可以充分体会到人物的情绪变化。
由于音乐对舞蹈的特殊性,舞蹈编导们可以从音乐中寻找到灵感。舞者在学习或表演时,把对音乐的理解融入到现实的舞姿中,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者通过反复听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然后将脑海中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只有懂音乐的人才会被音乐情绪所打动,所以搞舞蹈的人,一定要学会听音乐即兴舞蹈。在舞蹈中,音乐是连接舞蹈动作的纽带,通过音乐把舞蹈动作串联起来,形成有规律的组合。音乐的风格可以体现出舞蹈的风格,比如藏族弦子舞,音乐速度较慢,旋律优美,婉转而深情,舞蹈动作舒展、柔美,其音乐与舞蹈风格都是一致的。
通过上述对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和音乐对舞蹈的作用两方面的介绍,说明了舞蹈中音乐的重要性,那么在舞蹈教育中,加强舞蹈专业人员的音乐修养是提高舞蹈人才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音乐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单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就包括乐理基础、和声、中外音乐史、曲式分析等。音乐技巧又包括对视唱练耳、声乐基础、钢琴基础等课程。
本人认为,以上这些课程对舞蹈的学习帮助很大,如果舞蹈学习者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就不能够从音乐的思维中获得更多舞蹈之外的营养,更无法在创作时很好的把握音乐,所以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必要的,当然还有许多没有提到的课程也很有用,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是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情感的,需要音乐的配合来完成,每一种舞蹈、每一个舞者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动作的创作,加强肢体音乐语言的训练,就是让舞蹈学习者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把脑海里想到的形象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提高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一个具有良好音乐修养的人,一旦音乐响起,随着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舞者就进入了用肢体语言阐释心中对音乐感受的世界。
但是在一些中等专业的舞蹈(艺术)学校并没有开设完整的音乐教育课程,没有把音乐修养提到相应的高度,这就限制了他们对音乐中舞蹈形象的想象和表现,限制了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训练中,应该多注重学生对乐感的培养,在理解感受音乐的同时,发自内心的用舞蹈动作把体会到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天云.21世纪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4).
[2]李晓敏.邓肯舞蹈教育思想对我国 儿童 舞蹈教育的启示[J].剧作家.2005(6).
摘 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舞剧音乐与舞剧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有着与其他音乐不同的美学特征,进而成为舞剧创作的基石。
关键词:舞蹈;音乐;灵魂;关系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而在舞蹈创作的若干重要因素中包含着音乐的音素。任何一种舞蹈,任何一个舞者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
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没有音乐伴随就不存在舞蹈,即使是最原始的舞蹈也有节拍或歌唱相伴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得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丰富,而且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于两者相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中。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在舞蹈中的存在性
舞蹈需要音乐的情感激发和动作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是声音的艺术,是以音响为表现的物化形态。其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与和声;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手段是舞情、舞律和造型。音乐是时间、空间、听觉的艺术。
舞蹈是空间、视觉的艺术。它们虽然有着不同却也有相同的地方,一直以来舞蹈与音乐被作为姐妹花艺术来看待。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看,节奏是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从产生之初,两者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他们结合的基础。
从上古时代,舞蹈、音乐就伴随着人类声场劳动而产生。动作和节奏是密切相关的。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行与言,是言之不足,故叹之,足之蹈之也”。人们用手拍打,脚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既是音乐的也是舞蹈的节奏。舞蹈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音乐也需要舞蹈来诠释节奏。在节奏相同的情形下,产生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和队形的更改,从而形成群舞或独舞。
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而在群舞的创作当中,由于表演者是由多个人组成,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那将导致群舞作品创作失败。在独舞的舞蹈作品创作中,舞蹈编导也必须按照自己的心理节奏,或者是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自行安排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完成作品创作。
抒情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两者都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舞蹈借助形态动作,便于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音乐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二、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成为音乐之行,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有声而无形,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
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就来 说说 舞剧当中的《乌纱魂》的编导情况为例。在该剧的编导过程中,他没有单纯地去设计舞蹈动作,而是先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倾听音乐上。
所谓听,就是用心灵去感知音乐,就是“入境”,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剧情中设计的动作和音乐融为了一体,自然流淌而出。在排演场上,剧情不靠回忆动作,更不靠场记,而是先和演员一起反复听音乐,交代对音乐的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他便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教起动作来。这时舞蹈随音乐驰骋,动作从胸中流出。
因此,《乌纱魂》剧的动作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自然流出来的,如同行云流水,相映成趣。这正是源于舞蹈与音乐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乐舞”之称。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三、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与异同
(一)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主体的,那么音乐究竟给予舞蹈一些什么呢?本人看来,音乐shi少在以下六个方面,给舞蹈增添了魅力。(1)节奏、节拍等,给舞蹈以鲜明的律动;(2)音调、调式、音色等,给舞蹈以主题形象和风格的预示;(3)背景音乐、音量、速度等,给舞蹈以情绪的渲染和烘托增加戏剧性;(4)转调、变和铉、变节奏等,给舞蹈的内容以花容点睛,立增加戏剧性;(5)和声、复调等多声部,给舞蹈形象表现以丰富感,立体感和层次感;(6)不同的曲式结构连接,使舞蹈作品的情节发展更具逻辑性、完整性。
(二)舞蹈与音乐存在的共同点
1.舞蹈和音乐都是时间性流动的艺术,它们都是表现一个连续的、进行的过程,音乐是靠音符的连续,舞蹈是靠动作的连续,二者都是以节拍和节奏组织起来、连贯起来的。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那末节奏就是它的基础,同样地说,动作是舞蹈的灵魂,那么它的基础也是节奏。因之节奏是音乐与舞蹈同步进行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连续两种艺术的桥梁。
2.舞蹈和音乐在表现特点上都是不擅长表现抽象的概念。二者都是长于抒情,拙于叙述,更拙于理论。舞蹈与音乐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因此,它们是具体的,形象的,并不是理论性的。
3.舞蹈和音乐都是表演艺术。它们必须经过二度创作——表演,才能完成整个创作的过程。当一个舞蹈作品在舞台上演出
时,舞蹈和音乐同时经过视觉的途径到听觉的途径——“殊途同归”于欣赏者的感官,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质”。
(三)舞蹈与音乐存在的差异
1.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进一步说,一个是有声而无动作,一个是有动作而无声,这两者的结合既有声又有动作,就可能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
2.音乐善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本身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并且是靠听着来联想,发挥其最好的效益,而舞蹈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要表达的对象。
3.音乐是可以不依靠其他艺术而独立存在的,而舞蹈必须依赖音乐而存在,人类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语言,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情感的时候,就用欢唱来表达,当欢唱还不足的时候,才用手舞足蹈来表达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舞蹈与音乐如鱼和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两者结合给人类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相关 文章 :
1. 刍议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渗透论文
2.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 关于舞蹈教育的研究论文
4. 浅谈音乐的功能论文
5. 浅谈音乐课堂管理论文
舞蹈教育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舞蹈教育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浅谈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员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入手,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内涵、表现舞蹈韵律和运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舞蹈 素质 能力 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中特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1、《大连青少年教育网》主页
2、《舞蹈》期刊1996年6期
3、《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一、 音乐是引导学生走进舞蹈的最佳途径。教授孩子们学习舞蹈,一定是要调动孩子们全身心地来参与。首先要有弹拨与学生心弦的手——音乐。有人讲“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确实如此,音乐与舞蹈是最亲密的姊妹艺术,是塑造舞蹈艺术形象的内在核心因素。舞蹈形象所需的速度、力度、节奏和旋律在舞蹈的时间与空间中展开。音乐,会带给孩子们无穷无尽的遐想,描述出学习舞蹈的运动特征和情感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舞蹈美妙的世界。因此,我们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孩子熟悉的耳音,找到他们喜爱的音乐语言,让孩子愿意听,在此基础上开始进入舞蹈课教学。二、 游戏是不断培植热爱舞蹈的方法。游戏在舞蹈形成之初先民的一种方式,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就是典型的游戏范例。作为中学生率真的天性中,游戏是很重要的学习手段,因此,在游戏中传授舞蹈是诱发中学生学习舞蹈的有效途径。这种游戏既体现在集体舞蹈中,也体现在个体的生活情趣状态下,特别是在队形、画面、位置、调度等的设计与处理上,让学生在变化状态中体验快乐,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会了生活。游戏般的教学,会感染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让他们在游戏一般的舞蹈中学会了生活。三、律动是感受生命的本性、体验舞蹈内在美感的选择。舞蹈的本质是一种快乐的生命律动。这种律动始于心,传于体,布于四肢,在肢体的起伏、扭摆中找到生命感受,这是舞蹈的实质和核心。然而,对于初学舞蹈的孩子们难度较大,不太容易掌握,但在有一定舞蹈基础时, 也可以尝试去做。总之,舞蹈天然就是一种快乐情感的宣泄和张扬,作为中学舞蹈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在舞蹈中塑造一种健康的体态,养成一种良好的舞蹈习惯,感知生活的快乐和美好。作为中小学舞蹈教育的主导——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专业化的舞蹈教育思想,让学生快乐的起舞,健康的成长,让更多的学生走进舞蹈课堂,在美妙的音乐中、增进人际的交往与合作、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创新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 舞蹈教育作为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创造力、艺术气质与修养的一种社会活动,充分显示着其独特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作为刚起步的舞蹈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我国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舞蹈教学课程设置不完善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以提高技能及欣赏水平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情趣及对“美”的认识为中心。而普通高校舞蹈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技能性的培养,没有与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普通高校培养人才大多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而艺术思维具有感性、形象的特点,当其与科学思维相结合时,两者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更能拓展人的思维空间,启发与弥补逻辑思维,有助于科学思维获得成功。
舞蹈教育普及面不广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是舞蹈作品的学习;另一方面是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节目排练。由于受年龄身体条件的限制,许多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对舞蹈课的学习没有信心,害怕学习舞蹈,特别是在理t科学生身上尤为严重。所以单一的从舞蹈作品的学习上进人教学显得尤为困难。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舞蹈更多的是让学生观赏,参与性不强。如果对舞蹈的欣赏能力不强很难产生共鸣,进而舞蹈的受益人群不如其他艺术门类。
舞蹈教学教材针对性不强当前,我国出版了不少舞蹈教材,大多是针对专业教育的艺术类学生的教学,而真正满足普通高校大学生需求的教材较少。在教材的内容上,多数教材在对舞步的介绍时,只有文字表达,让教师和学生都不好理解,造成教材使用率不高或甚至不用。另外由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对舞蹈文化了解较少,因此利用有限的教材资源对舞蹈文化进行介绍,无法让学生对这个泊来品进行全面认识。
2高校舞蹈教育的创新途径
当前,艺术教育、美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被日益重视,舞蹈审美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但在各高校因受师资、场地等因素影响,舞蹈美育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目相比仍是弱项。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舞蹈美育教学体系,把握正确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舞蹈审美教育。
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教学环节的创新性科技已经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当高科技的教育手段与舞蹈教育相嫁接时,不仅深化着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肩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因此,科学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并介入到舞蹈教育之中,丰富了舞蹈自身的语言体系,并使舞蹈的传授方式,不再仅限于传统的口传身授模式。人们对于舞蹈的理解也随着这种手段的提高,逐渐地发生着变化。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迫使教育从业者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在细节上出新,才有可能在结果中出新。杜绝一本教案定终身的腐朽方式,积极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验精神”。尤其在舞蹈教育中,这种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以往的教学环节基本上都是在承袭原有教学制度和照搬原有教学模式中进行的,对于内容的使用也只停留在组合式的重新排列,或是原形删减中的浅显表层之上,缺失了对更高目标的“实验”这一关键性的环节。学生“创新”的潜能没有通过“实验”,在重构与解构的过程中激发出来,而只能在硬性的规定中,忽略了“学、用、破”这种三位一体的环节在整个教育流程中的因果关系。舞蹈教育作为完善人自身手段的一种方式,它的功效不仅仅只在于开发人的身体能力,更是作为一种交流手段,丰富着人的表达方式。因此,舞蹈教育更不再是只认胳膊腿儿的技艺,而是具有更大的内涵与外延。舞蹈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当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存在于教育的行列中时,启人心志,激发创造力的目标就成了舞蹈教育所肩负的重任。
2.2积极倡导舞蹈艺术实践,举办相关舞蹈专场晚会高等教育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建设,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会各类社团活动等各种渠道,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目前不少高校都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等学生活动场所,也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社会实践部”等学生团体,但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正确倡导、引导大学生进行正常而有益的各类实践活动。如:结合实际举办大学生的“单、双、三”舞蹈比赛,“健身、健美操”比赛,“迎新”舞蹈比赛,“毕业专场”舞蹈晚会等一系列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一方面,既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又得到了培养。这几年的“全国校园舞蹈大赛”、“cctv舞蹈大赛“的举办就是最好的证明。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要求舞蹈教师不能只了解或只会跳一种类型的舞蹈,而要较为全面地掌握多种舞蹈类型。教师在学科建设和教学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是实行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力量,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全面解放教育的生产力,改革才得以顺利进行。为了培养才华出众的舞蹈人才,满足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教师就要不间断的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宽知识面,由此才能获得选择教材和教学手段的自由,才能担负起舞蹈教育改革的使命,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毋庸讳言,我们有相当一部分舞蹈教师,知识面比较狭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在新时代、新任务面前,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除有组织地实施培训外,教师个人也应自觉地有计划有安排地学习提高。舞蹈教学改革的中心,应当是实行满工作量的全员聘任制,以课目公开、择优选聘、按工计酬的措施,为教师们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来进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邦.舞蹈新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内心世界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文化艺术,所以有人把舞蹈称为艺术之母。不论如何表述,也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从舞蹈原始狭义的祭祀、婚丧嫁娶仪礼,发展到现今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哪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不是文化艺术的盛世呢?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样符合波浪式前进的规律,盛世文化的大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文艺舞台表现出空前的活跃。今天汇演,明日比赛,到处莺歌燕舞,洋溢着一片繁荣景象,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难得的幸事。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兴奋之余,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冷静审视舞台,冷静思考舞蹈。特别是看到一些内容平平、演技平平、动作拼砌,甚至张冠李戴,将历史篡改得面目皆非的作品进入舞台的时候,研究舞蹈、论证舞蹈的心情更加迫切,更加期待通过努力揭示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尽管能力有所不及,责任感仍促使我做了粗浅的探索。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一、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56个民族为我们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概念与我们越来越近,西方文化随之蜂拥而入,中西文化交汇,民族文化大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人们的生活节奏、思维理念、信仰爱好、审美需求、情感方式都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变化,本民族的民俗特征也在悄然变化。如蒙古族不再是骑骏马穿长袍,除牧区外,大多数蒙古族群众远离了马背生活,融入了现代的社会文明,除了重大节日,很难在形式上从人群中指认出谁是何种民族。又如历史上以打猎为生的众多民族,由于国家对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狩猎文化也逐步成为历史。但民族犹存,其本民族现代的生活方式、文化特征,能不说是本民族的特征吗?所以,历史文化要逐渐面对时代的审美变迁,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维的磨合与冲撞,也必然迫使民族民间舞改变传统的既成模式,创作思维、结构方式、舞蹈语言的表达,以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和艺术原则展现出来。我们注意到,现代民族民间舞蹈在风格上不再沉迷于风格化、原始化,而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在造型上,不再以圆形线条和对称形为最美,而是喜欢错落有致的对比和不对称美;在肢体语言上,也打破了程式化的动作线条,追求棱角分明,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的变化,动作新颖而别致。如今在电视上看到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服饰与历史上民族舞蹈服饰相比,做工、面料、式样、质地、色彩等都更趋于现代人的服饰审美要求;音响灯光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视听需求;代表民族舞蹈特征的某些符号也加载了现代人的审美视角。现代民族民间舞蹈都凝聚了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了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喜闻摘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的渐变,具有民族瑰宝之称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如何发展,发展趋势怎样?本文从一名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角度,通过社会调研,分别以“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朴素的原生态舞蹈融入多姿多彩的现代舞蹈技
谈青少年舞蹈教育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舞蹈教育 意义 论文摘要: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是有利于青春期的智力开发的,这对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和培养舞蹈欣赏的能力以及对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有着重要的人生意义的。 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智慧和身体发育的高峰期,也是思想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我国青春期的年龄跨度为10~18岁,它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青少年,舞蹈教育对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的智力和个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的意义在于:促进人体的健康发育,有利于青春期的智力开发,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 一、 促进人体的健康发育 青少年时期是幼儿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它是人生成长发育的重大转折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也是运动发展的最佳时期。适量的舞蹈运动能使青少年骨骼生长得到良好刺激,促进人体肌肉﹑骨骼的发育,消除生活中的各种不良姿态和习惯,逐渐形成挺拔、匀称、完美的体态。而通过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则能发展人体的柔韧、力量、速度、灵活、平衡、耐力等。尤其是柔软性和肌肉力量的发展,最能使青少年的形体趋向完善,从而达到形体的健康完美。还有利于个别青少年减少脂肪,降低体重,增加瘦体重,从而使人具有较低的体脂含量和较低的体重,具有控制体重和减肥的效果。 舞蹈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促进心肺功能适应水平提高,使精力和体力越来越充沛,不仅能完成更多的学习工作,而且不易疲劳。还能调节呼吸系统和加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使青少年的大脑更灵活、健全和细密,反应迅速、动作灵敏。 舞蹈运动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舞蹈运动不同于体育运动,舞蹈是人体在优美动听的音乐节奏中展现的各种姿态,它能使青少年肌肉的各个部分在愉悦﹑有趣的舞蹈运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有利于青春期的智力开发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不仅要求人民具备良好的外形条件和运动素质,还要求人民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而且对人的智力要求标准也比较高。目前,许多人还未认识到舞蹈运动对开发青少年智力的重要性。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中年人学芭蕾的倾向,这说明了人们到了中年时期才认识到了舞蹈对形体的塑造及大脑智力的维持与拓展的重要性。 在我国幼儿园所进行的各种舞蹈律动活动和幼儿舞蹈表演,其目的就是锻炼幼儿神经系统,提高幼儿中枢神经指挥运动系统的能力,这是开发幼儿智力和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青少年时期,舞蹈活动同样具有开发智力的重要作用。舞蹈教育,就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全脑”教育。舞蹈通过动作施展教育,以科学的方法训练身体,使得人类认识世界的各种感觉器官不断的完善和加强,从而促进大脑的完善,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在精神上获得自由,提高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学会关心别人,加强合作精神。因此,在校园里,安排舞蹈教育这一课程,是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目前,我国教育界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各大、中、小学校相继开设了舞蹈课程,其目的就在于:从教育入手,培养青少年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用舞蹈来训练形体,陶冶情操,培养坚强意志,以达到成才的目的。 三、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 舞蹈能够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们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舞蹈也是同样。如原始社会的舞蹈主要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狩猎﹑耕种的生活,具体表现形态为自娱性舞蹈;奴隶社会的舞蹈,由于阶级分化,出现了娱人歌舞,主要是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的享乐生活;封建社会的舞蹈,由于物质生产的发展,人民得到了一定的自由,各民族民间舞蹈得到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群众自娱性舞蹈大量出现,舞台上的舞蹈带有了商业性质;社会主义的舞蹈,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转变,舞蹈的内容与形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舞蹈主要反映人民对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精神面貌。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学习了这样的舞蹈,就能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从小树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拼搏的远大志向。同时青少年学习舞蹈能够接受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教育,陶冶情操,并且在学习舞蹈﹑欣赏舞蹈之中不知不觉净化灵魂,认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使自己变得高尚、善良。 2.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 舞蹈是对社会生活形象反映的意识形态,它同其他艺术一样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各种现实生活。青少年学习舞蹈后,能通过各种舞蹈来了解不同的社会生活。 用舞蹈来帮助、教育青年一代,早在原始社会就已被原始先民所认识。从上古时代到现代,这种方法一直在延续着。我国现代社会里的各种舞蹈,如《龙之舞》、《鱼舞》等舞蹈,能够帮助青少年了解到广大人民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彝族舞蹈《快乐的罗嗦》,能够帮助青少年了解到广大彝族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能够帮助青少年认识、了解世界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民族的情感﹑爱好。 3.培养青少年舞蹈欣赏的能力 舞蹈欣赏活动与一般认识活动的规律一样,也是从感觉到直觉到思维。只有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形象以及构成的各种要素,才能很好地进行舞蹈欣赏活动。因此,我们在指导青少年学习舞蹈时,在进行课堂训练的同时,要给学生讲解动作及舞蹈风格形成的来龙去脉,以便使青少年学习舞蹈与欣赏舞蹈的能力同步提高。目前,在我国的校园舞蹈教育中,舞蹈欣赏的教育比较薄弱,这致使许多青少年走进剧场,坐在观众席中,在观看丰富多彩的舞蹈表演时,不知道怎样去欣赏舞蹈,区分不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舞蹈风格以及不能很好的运用不同舞蹈审美观念去欣赏舞蹈,这是以往校园舞蹈教育的缺憾,它与青少年进行舞蹈普及教育的不足是有关的。青少年不应之成为学好数、理、化的偏科学生,而应成为符合当今信息时代潮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青少年学会欣赏舞蹈是一种文化修养的表现,因此,青少年在学习舞蹈技能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舞蹈,在不知不觉地学习中,提高舞蹈欣赏的能力。 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普及性教育模式,认为任何人都有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对中国舞蹈普及教育十分重视的吕艺生教授,在专著《舞蹈教育学》中谈到:“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是一种将舞蹈教育渗透在普通教育中的制度。它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教育覆盖面很宽,这种制度对于提高全民舞蹈文化水平,提高普通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对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共同为了祖国的后代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参考文献:? [1]资华 筠 ,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论大众舞蹈的教育与价值 论文关键词:大众舞蹈;舞蹈教育;教育价值 论文摘要: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古往今来,大众舞蹈一直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随着自然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不断变化发展着。大众舞蹈活动作为一种娱乐身心、发展友谊、维护健康的活动,能让人们在放松的同时,获得乐趣;在娱乐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1大众舞蹈的特点与活动的类型 大众舞蹈包括风行在世界各地由大众参与的、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各种通俗舞蹈类型。其外延很广,包括社会上所有社区舞蹈及含舞蹈因素在内的一切文化现象。大众舞蹈是由社会各阶层人员广泛参与而形成的一种舞蹈文化现象。它是在群体中产生并发展的,是以人类劳动生活为基础,在群体中进行相互交流、感染,并成为整个群体认同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如下特点:群体参与的广泛性、审美活动的自娱性和群体参与的时尚性三个特性[1]。根据大众舞蹈的特点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类型: 自娱活动自娱活动是大众舞蹈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它是人们在工作、劳动之余,为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调剂精神,获得审美愉悦而直接参与的大众舞蹈活动。舞厅舞、健身舞为此类活动的代表。在农村,大众舞蹈的自娱活动又往往与习俗活动交织在一起。逢年过节,成千上万的村民自愿地加入到舞龙灯、耍狮子、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跷的舞蹈行列中去,自我娱乐、自我陶醉。 习俗活动所谓习俗活动,指的是人们按一定的风俗,在一定的时间、里举行活动。在传统的习俗活动中,宗教活动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与民俗活动相互渗透,一起发展。因此,大众舞蹈的习俗活动可分为两类,即民间习俗活动和宗教习俗活动。 表演活动表演活动,是指非职业的舞蹈者在业余的时间里所从事的舞蹈,演出活动。在大众舞蹈活动中,常会涌现出许 多积极分子,他们对于舞蹈的兴趣和爱好,要超过一般的活动者,因此他们参加大众舞蹈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娱需要,而是希望通过活动掌握更多的表演才能,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2大众舞蹈的教育 大众舞蹈活动的师资建设大众舞蹈活动的.师资队伍由大众舞蹈专业队伍和大众舞蹈业余骨干队伍两个部分组成。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相辅相成。大众舞蹈活动是一项大的事业,它有着庞大的活动主体,在这个大的社会需求面前,只靠专业队伍或者是只靠业余骨干队伍,都是难以完成这个任务的,必须要进行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优的效果。 在大众舞蹈专业队伍方面,首先,要不断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保障大众舞蹈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其次,要不断提高其文化知识的修养和专业知识;最后,更好地提高业余骨干队伍的素质,并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壮大这支队伍,让它在整个大众舞蹈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动大众舞蹈活动的开展。 在大众舞蹈的业余骨干队伍方面,要不断地发展壮大这支队伍,让它在整个大众舞蹈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动大众舞蹈活动的开展。 学校应成为大众舞蹈活动开展的根据地说起大众舞蹈活动,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风行在社会上的大众舞蹈活动,但实际上,学校也是大众舞蹈活动的一片重要阵地,而且学校教育对大众舞蹈活动的繁荣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学校作为最为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本身就有着培养大众舞蹈人才的责任。学校是知识群体聚集的场所,学校生活质量如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生活质量的一个缩影。另一方面,学校与社会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一个互动的关系。学校不可能是社会的世外桃源和独立王国,学校就处在社会之中,在社会里活动。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和家庭都生活在社会之中,学校里的各种影响,无论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都时时刻刻在影响着社会。在校园里营造一个好的大众舞蹈氛围,能够辐射到整个社会的大众舞蹈环境,从而促进大众舞蹈活动的繁荣与发展。 媒体角度的教育途径舞蹈艺术只有在传播中才能确证它是社会客观存在的实体。也只有通过舞蹈传播,一个民族的舞蹈文化才能得以存在、保留、继承和发展。一个舞蹈作品创作出来,只有经过传播,在传播中证实了它的社会价值,它才会真正成为社会的存在,从而保留下来;反之,如果中断了传播,那它就失去了其社会存在的价值,而被社会所淘汰。在当今社会,大众舞蹈的传播途径除了以往的传统方式以外(即过喜庆节日期间进行大众舞蹈活动、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通过记录舞蹈法保留和传播),还有一种更为迅速、更为广泛、更为有效的传播方式,那便是媒体传播。而电视传播又是所有媒体传播中最被大家所关注的一种传播方式。 3大众舞蹈的多重价值 大众舞蹈的文化价值作为一种情感交流的载体,大众舞蹈是沟通人类心灵的最好媒介,也是广大社会成员表达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美好理想和意愿的最直接的方式。[2]广大社会成员既是接收主体,又是创造主体,他们在参与大众舞蹈活动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精神文化财富。因此,大众舞蹈对传承文化、促进个体完善、和谐社会环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众舞蹈作为载体传承文化大众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所承载的内容不局限于舞蹈本身,而是具有十分广阔的文化内涵。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一部大众舞蹈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史,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整个人类发展的历程。 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人是晕流动的群体,从人类出现以后,就不断地向四面八方进行迁移和扩散。然而,正是这种迁移和扩散,才使得一地的民族文化随着移民而带到新的地区,才能在新的环境中使原由的民族文化得到新的发展,融入新的内容,同时也使各民族文化之间发生交流、冲击、吸收、比较、取舍、同化、融合,而大众舞蹈正是在这种流动中,不断地扩展、变异、更新。大众舞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因此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传播面都是十分宽广的。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传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与民族、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二是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 大众舞蹈的审美价值“美”是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大众舞蹈在审美方式、审美性能上,仍遵循着舞蹈艺术共同的审美规律。[3]大众舞蹈是用动觉来自娱,用视觉来娱人的。特别是在大众舞蹈中占很大比重的民间传统舞蹈,如广场民间舞的舞龙、滚狮、秧歌、腰鼓等,它拥有典型的整体和综合见长为特点的东方文化审美情趣,融自娱和娱人为一体。一些民间舞蹈其服饰刀具具有明显的工艺性,华丽多彩,工艺精湛,加之参与者技艺性的表演,具有很高的观赏审美价值,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把整个社会点缀得更加色彩斑斓、丰富多彩。 大众舞蹈的健身价值追求健康乃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21世纪人们的价值观已经改变,健康的标准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机体健康,而是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在更大程度上追求着心理的健康。人们在大众舞蹈的活动的自我参与中,不仅锻炼了肌肉、骨骼、关节和血脉,更由于情动相依,从而愉悦了身心,促进了人的生理技能的健康转化,调节了人的情绪。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主体审美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自身仪表、风度、气质的追求,更使大众舞蹈的健身功能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挥。 大众舞蹈的交往价值 大众舞蹈能实现人们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大众舞蹈则是最直接、最具体、最丰富、最形象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方式。当人们有情要抒、有感而发的时候,必然要选择一种最本能、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将自己的心灵感应物化到所表现的对象上去。这时,大众舞蹈则有可能成为人们情感表达的一个最佳出口。 大众舞蹈有助于形成艺术化的人际关系通过大众舞蹈的集体活动,可以一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群体氛围,让人们在这个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敞开心扉,克服由功名利禄设置的人际障碍,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形成一种艺术化的人际关系。 大众舞蹈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承载的内容不局限于舞蹈本身,而是具有十分广阔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众舞蹈对于教育而言,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对于促进个体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大众舞蹈在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健身价值和交往价值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欧建平.群众舞蹈发展创新之我见[J].中国文化报.2005-8-20 [2]欧建平.舞蹈美学[M].东方出版社.1997 [3]张华达.体育促进健康的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0(6):44-46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内心世界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文化艺术,所以有人把舞蹈称为艺术之母。不论如何表述,也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从舞蹈原始狭义的祭祀、婚丧嫁娶仪礼,发展到现今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哪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不是文化艺术的盛世呢?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样符合波浪式前进的规律,盛世文化的大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文艺舞台表现出空前的活跃。今天汇演,明日比赛,到处莺歌燕舞,洋溢着一片繁荣景象,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难得的幸事。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兴奋之余,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冷静审视舞台,冷静思考舞蹈。特别是看到一些内容平平、演技平平、动作拼砌,甚至张冠李戴,将历史篡改得面目皆非的作品进入舞台的时候,研究舞蹈、论证舞蹈的心情更加迫切,更加期待通过努力揭示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尽管能力有所不及,责任感仍促使我做了粗浅的探索。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一、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56个民族为我们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概念与我们越来越近,西方文化随之蜂拥而入,中西文化交汇,民族文化大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人们的生活节奏、思维理念、信仰爱好、审美需求、情感方式都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变化,本民族的民俗特征也在悄然变化。如蒙古族不再是骑骏马穿长袍,除牧区外,大多数蒙古族群众远离了马背生活,融入了现代的社会文明,除了重大节日,很难在形式上从人群中指认出谁是何种民族。又如历史上以打猎为生的众多民族,由于国家对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狩猎文化也逐步成为历史。但民族犹存,其本民族现代的生活方式、文化特征,能不说是本民族的特征吗?所以,历史文化要逐渐面对时代的审美变迁,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维的磨合与冲撞,也必然迫使民族民间舞改变传统的既成模式,创作思维、结构方式、舞蹈语言的表达,以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和艺术原则展现出来。我们注意到,现代民族民间舞蹈在风格上不再沉迷于风格化、原始化,而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在造型上,不再以圆形线条和对称形为最美,而是喜欢错落有致的对比和不对称美;在肢体语言上,也打破了程式化的动作线条,追求棱角分明,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的变化,动作新颖而别致。如今在电视上看到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服饰与历史上民族舞蹈服饰相比,做工、面料、式样、质地、色彩等都更趋于现代人的服饰审美要求;音响灯光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视听需求;代表民族舞蹈特征的某些符号也加载了现代人的审美视角。现代民族民间舞蹈都凝聚了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了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喜闻摘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的渐变,具有民族瑰宝之称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如何发展,发展趋势怎样?本文从一名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角度,通过社会调研,分别以“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朴素的原生态舞蹈融入多姿多彩的现代舞蹈技
舞蹈教育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舞蹈教育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浅谈舞蹈教育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舞蹈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从培养学员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入手,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内涵、表现舞蹈韵律和运用舞蹈动作抒发情感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舞蹈 素质 能力 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
体育、美育自身的特性,通过体育、美育不仅可强健学生体魄、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当今竞争之激烈,这些素质的重要性无疑很突现。
艺术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非常深刻的,但过去认识非常有限。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然而,在青少年与人的交往中,情感激动时表达都不大一样。
我们在考察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关系时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显然,舞蹈教育一是在于提高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与参与能力,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从而满足对美的高层次追求;舞蹈训练达到强身健体与自信心;二是增进人类社会的情感交流。尽管现今青少年的交流方式多样,但舞蹈以其独特美传达着人类共同享受与追求的情感。因此,舞蹈教育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着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
二、舞蹈教学促进艺术素质提高
抓好学校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常规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少儿舞蹈音乐节奏明快、行动活泼,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这个无声的语言中,通过动作、节奏、娱乐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反过来孩子们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养成
作为整体艺术的舞蹈,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手脑并用,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等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心理。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训练,毅力得到磨练。
(三)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审美感,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少儿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故,少儿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全的新一代的外形美与内质美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习惯,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提醒他们自觉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良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会使他们充满自信、乐观,为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积极基础。
三、舞蹈教学中学员表现力的培养
在民族民间舞的少年儿童为对象的舞蹈教学中,怎样使学员充分理解舞蹈丰富的内容,表现优美韵律的能力,是舞蹈教师教学的难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性差异,使得孩子性格差别多样。同时,每个孩子对舞蹈的感受与表现力也不同。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要学习优美和谐的动作,要把握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还须了解其民族情感特征,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无疑难度巨大。教学中特别关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做了些有益探索。
(一) 重视把握舞蹈感情基调
舞蹈是人的形体艺术,常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活泼、生动,特别能激起学员们情感的共鸣。教师只单纯教动作,动作中缺乏一种情的魅力,就不能称之为艺术。理解舞蹈的内涵是跳好舞蹈的关键,也是高雅艺术的基础。排练新舞蹈前,先把内容、情绪、情境等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学员听,让她们喜欢和理解所要学的舞蹈。在理解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奠定学员充分表现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础。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时,理解和把握蒙古族粗犷、彪悍的性格和情感,充分表现舞蹈中骏马奔驰的形象;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时,只有理解鄂伦春族人欢聚歌舞的习俗,舞蹈才能潇洒、开朗;藏族舞蹈既有舞姿流畅优美一类,又有激烈奔放、热情洋溢的一类,认识藏民族的性格特征就不难理解。我国各个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风情习俗,决定着各民族舞蹈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让学员理解作品,把握这些情感基调加以表现,是学好民间舞蹈的前提。
(二)重视丰富舞蹈艺术情感
舞蹈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把现实中的美集中化、典型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引导学员善于将在舞蹈中感受的美外化,发展学员的观察能力,这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在排练鄂伦春族舞蹈《戏鹿》时,除向学员介绍鄂伦春族人喜爱鹿,以鹿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外,还带学员去动物园观察鹿的动态,使学员入微细致的把握鹿的优美形态,以舞蹈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狩猎民族性格。人类与动物相处的过程,在从未间断索取的同时,我们又与它们依依为友,与它们嬉戏,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小要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更热爱生命!
《戏鹿》作品曾获得2000年,在全国第二界“小荷风采“少儿舞蹈评比,荣获铜奖;全国城区少年宫舞蹈展演中获银奖;200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第三界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骏马奖);2004年,在《‘校园之春’第四界全国春节联欢会》节目评选活动中,获得创作编导三等奖。
(三)重视增强舞蹈的艺术修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发挥想象力对舞蹈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是抽象概括的,学员们难以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音乐、动作、联系平时的经验借助想象去补充、认识凝练的美,这也就扩充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让舞蹈艺术活起来。当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就启发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在嘀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好比太阳在水面上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四)重视提高舞蹈艺术水平
表现不仅是能模仿,更重要在于创造。这种创造力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实现,一是凭借日常的生活经验和行为来实现创造美。二是通过身临其境的艺术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表现和创造艺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舞蹈表现力,精髓在于理解,基础在于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舞蹈教学的难点、重点存于此、困于此,教学效果的好坏系于斯,成于斯。
参考文献:
1、《大连青少年教育网》主页
2、《舞蹈》期刊1996年6期
3、《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舞蹈教育论文范文
摘要:舞蹈是对少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少儿舞蹈教育作用表现为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可以促进体质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少儿品德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关键词:少儿 舞蹈 教育作用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少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动作,也就是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物、事物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少儿学习舞蹈的同时身体形态也同时得到良好的训练,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可见,少儿舞蹈具有很强教育作用。那么,这种教育作用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首先表现为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少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有助于孩子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游戏于这万象自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象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小鸟、白云,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要有一个创造性的空间。儿童在习舞过程中把握感知事物,多从生活中去发掘事和物,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例如,有在少儿舞蹈课上,以一段比较欢快的音乐,配以《小白兔》的命题,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孩子们都跳出了小白兔的各种动作,有的蹦蹦跳、有的相互玩耍嬉戏。这样有助于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滴尽致地得到智力发展。此外,少儿舞蹈促进智力的发展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少儿获取知识。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内容。少儿舞蹈学习的过程首先是进行舞蹈知识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学,少儿可以学习舞蹈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是少儿知识体系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那种认为舞蹈无知识可学的看法是极其片面与错误的。还应看到,一段好的舞蹈音乐,一部好的少儿舞蹈作品,就是一本好书,少儿从中可以学到自然、人文、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更可以培养少儿的表现创造能力。少儿的表现能力是多方面的。用舞蹈语汇去表现思想情感和情绪,也是一种表现能力。少儿通过舞蹈,形成一定的表演技能,可以用自身的舞蹈语汇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此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无疑十分有益。 二、可以促进体质的发展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如果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就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在学习动作、练习动作表演这个舞蹈的过程中,幼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胃肠蠕动的次数增多,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也都积极参加活动。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幼儿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有利于促进少儿品德的发展舞蹈的精髓所构建的空间结构有三种,即“认知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认知结构张扬的是真,伦理结构张扬的是善,审美结构张扬的是勇和美。也只有真、善、勇、美“四位一体”的理性建构,才使舞蹈显示人格整塑合理的完整内核。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中国召开了“21世纪人才素质理论研讨会”,与会者认为 “真、善、勇、美”是21世纪国民人格的四大要素。而中国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多,怕苦怕累的也多。许多人表现出精神上脆弱,行为上惰性,承受力差,对老师的评价特别敏感。尤其是城镇独生子女普遍缺乏成就意识,在竞争情况下努力进取性的愿望不强,在人际关系中攻击需要较明显。而在未来人才的人格力量中,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观的能力,主动适应的能力,抗拒压力的能力与耐受挫折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调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舞蹈教育与训练对培养少年儿童的吃苦耐劳精神,完成任务的决心,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以及强化宽容合作,顽强进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角度看,他们时常有美丽奇特的幻想,多变的或似乎是不合常理的情绪。因此,采用适合表现少年儿童的认识、精神情趣、生活形态和个性的少儿舞蹈,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比课堂上单纯的语言表达显得更主动、更具体、更形象、更容易被接受。如少儿舞蹈《快乐的星期天》表现了少年儿童利用星期天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军属老奶奶做好事这一主题,揭示了孩子们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少儿舞蹈《戏菱藕》,则是通过劳动场面和勇斗风浪的情境的表现,使孩子们认识到劳动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勇敢坚强的意志,以及获得劳动成果后的喜悦。又如儿童舞蹈《三个和尚》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喝到后来寺庙失火,三个和尚终于排除成见齐心协力扑灭大火保护自己家园这一故事为题材。经过舞蹈的排练演出,不仅能使孩子们认识生活内容,还使他们体验生活的真谛。从形象化的舞蹈教学中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劳动锻炼意志,并有勤劳合作的美德。舞蹈教育散发出美的温馨,但也是一项残酷的艺术训练过程。它训练的艰苦性是公认的,对于那些没有思想准备的青少年往往为此而困惑、怯步。老师们常常以“苦是乐、严是爱”的思想灌输指导学生,只有从汗水、泪水、酸痛中寻求美获得美,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取得美的成功,达到美的境界。舞蹈正以真、善、勇、美的作品形象和情感教育的渗透力,在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上给人以影响。它不是以某种抽象的道德原则进行说教,而是把道德准则通过审美功能体现出来,使人们从情感上受到感染。并发自内心地体验到这原则的崇高性,从而变为自己内在心理欲求。所以舞蹈教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四、有利于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发展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起源于劳动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的形式美指舞蹈融合了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美、线条美、韵律美。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的雕塑、舞蹈艺术有画的意境,有诗的魅力,有流畅的造型,有独特的形式美。少儿舞蹈更是以动作有趣、生动活泼、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具有强烈的形式美。儿童的心理特征表明少儿是通过感知和依靠现象来认识事物的,而儿童的生理特点又是活泼的好动的,舞蹈通过人体动作、造型和表情,形象地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直观性,正恰恰适应了少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少儿舞蹈形式优美,动作有趣,且反映少儿自己的生活。生动活泼的舞蹈动作再配以朗朗上口的儿童音乐,让孩子们在训练中又念又做,于是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乐于参与舞蹈学习,在寓教于乐之中感知世界、认识事物进而受到审美教育。参考文献:1、王书霞:《少儿舞蹈教育的思考》,《剧作家》,2007年 03期。2、陈丽:《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魅力中国》,2007年 07期。 3、赵军:《浅谈少儿舞蹈教育》,《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 05期。
浅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古老的表达人们喜怒哀乐内心世界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文化艺术,所以有人把舞蹈称为艺术之母。不论如何表述,也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从舞蹈原始狭义的祭祀、婚丧嫁娶仪礼,发展到现今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回顾历史,哪个朝代的鼎盛时期不是文化艺术的盛世呢?新中国成立以来,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样符合波浪式前进的规律,盛世文化的大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文艺舞台表现出空前的活跃。今天汇演,明日比赛,到处莺歌燕舞,洋溢着一片繁荣景象,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难得的幸事。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在兴奋之余,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冷静审视舞台,冷静思考舞蹈。特别是看到一些内容平平、演技平平、动作拼砌,甚至张冠李戴,将历史篡改得面目皆非的作品进入舞台的时候,研究舞蹈、论证舞蹈的心情更加迫切,更加期待通过努力揭示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尽管能力有所不及,责任感仍促使我做了粗浅的探索。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一、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古老文明,56个民族为我们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概念与我们越来越近,西方文化随之蜂拥而入,中西文化交汇,民族文化大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人们的生活节奏、思维理念、信仰爱好、审美需求、情感方式都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变化,本民族的民俗特征也在悄然变化。如蒙古族不再是骑骏马穿长袍,除牧区外,大多数蒙古族群众远离了马背生活,融入了现代的社会文明,除了重大节日,很难在形式上从人群中指认出谁是何种民族。又如历史上以打猎为生的众多民族,由于国家对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逐步完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也不得不发生变化,狩猎文化也逐步成为历史。但民族犹存,其本民族现代的生活方式、文化特征,能不说是本民族的特征吗?所以,历史文化要逐渐面对时代的审美变迁,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维的磨合与冲撞,也必然迫使民族民间舞改变传统的既成模式,创作思维、结构方式、舞蹈语言的表达,以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和艺术原则展现出来。我们注意到,现代民族民间舞蹈在风格上不再沉迷于风格化、原始化,而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在造型上,不再以圆形线条和对称形为最美,而是喜欢错落有致的对比和不对称美;在肢体语言上,也打破了程式化的动作线条,追求棱角分明,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的变化,动作新颖而别致。如今在电视上看到民族民间舞蹈,舞蹈服饰与历史上民族舞蹈服饰相比,做工、面料、式样、质地、色彩等都更趋于现代人的服饰审美要求;音响灯光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视听需求;代表民族舞蹈特征的某些符号也加载了现代人的审美视角。现代民族民间舞蹈都凝聚了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了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令人喜闻摘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审美观的渐变,具有民族瑰宝之称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如何发展,发展趋势怎样?本文从一名舞蹈教学工作者的角度,通过社会调研,分别以“现代民族民间舞蹈中闪存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镶嵌着鲜活的现代审美观念”“、朴素的原生态舞蹈融入多姿多彩的现代舞蹈技法”和“不朽的经典传承与现代民族民间舞并存”三个方面,论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厚重;朴素;不朽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08)05B-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