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可以帮你,加腾讯133*611*8806
当代体系下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式,讨论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华、经济危机、政治与经济 正文: 首先,关于经济全球化。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
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的重大变化,或迟或早必然会反映到当代世界政治的斗争(包括它在特殊手段上的继续——军事斗争)和国际关系中去,而这些斗争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必然会反作用于世界经济。我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经济的现状和近期走势
去年,世界 经济 受美国衰退的影响 ,增长大大放慢。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有阴有晴,差异性十分突出,且都在变化之中。这里且就今年到现在为止的经济形势做一些说明,对影响世界经济的若干因素进行一些分析 。
一、美国经济复苏起落不定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 局于去年11月26日宣布,美国经济从当年3月份起陷入衰退。但实际上,美国GDP只在当年第三季度是负增长。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受到意料不到的打击,但其影响并未像人们当初估计的那么严重。去年全年,美国GDP仍增长了。今年1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GDP以年率计算 ,增长5%。特别是生产率竟跃升8%,这种情况也是异乎寻常的,人们对美经济前景普遍表示乐观。但到第二季度,形势又发生新变化,回升转趋疲弱,GDP只增长。其间,安然公司、世界 通信 公司等大公司假帐丑闻接踵而至,全国为之震惊, 投资 者对股市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受到极大挫伤,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稳定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如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7月16日在国会作证时,仍确认美经济在走向全面复苏。他预计今年全年美GDP的增幅为一,高于2月份的预测(—3%)。但他也不无保留地说:“目前 困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随着不良影响的消除,如果不出现进一步重大影响,美国经济将重新呈现可持续增长的态势”。与美联储的预测不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对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下调,先前的预测数字分别为和,现在下调到和。
但无论如何,这次美国经济衰退时间短暂,经济下降轻微,是前所未有的。美 经济学 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美国的衰退“非常非常轻微”,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这次不是标准的衰退,还有人认为这是“新式衰退”。
美经济衰退轻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在此期间,消费者开支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不见减少。消费开支占美GDP近2/3,它的稳定增长,支撑了美国经济不会大幅下滑。为什么美消费开支不减,这是因为自1996年以来美国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构成其收入的三大部分一一工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都大幅增长。首先,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工资和薪金收入有所增长,直到2002年头两个月,仍增长近4%(年率)美国约60%的家庭拥有股票。几年来股市持续攀升,家庭收入也相应增长,美2/3的家庭拥有住房,一年来房价上涨9%,家庭的资产也随之增长。总之,美国居民“家底”厚了,他们有可能放手花钱,是美经济衰退格外缓慢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联储于去年11次降低利率,把利率降到的低水平上,布什政府上台后,又实行减税和增加 公共 开支政策,这些也都对减轻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起相反作用的因素,影响着美国经济难以快速回升。
首先,这次衰退是信息技术投资过度,信息技术股市形成的泡沫破裂,信息技术部门公司大批破产,并波及其他部门,美企业 投资大幅下降。2001年第4季,美固定资本投资猛跌,2002年第1季又下降。与此同时,民用资本货物订单不断减少。格林斯潘曾多次强调,资本货物的 统计 数据是重要的投资晴雨表,而固定资本投资又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企业投资疲软无力,今年下半年能否恢复尚难下定论,不能不影响经济复苏。
其次,正因为消费开支没有大减,住房 建筑 业保持繁荣,在经济复苏中,也不可能再有新的增长。
再次,美国外资大量回流,也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外国投资者热衷于购买美元资产。2001年外国投资流入美国总额高达4550亿美元。但现在已大为减少,其中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已从2000年的3080亿美元骤降到2001年的1310亿美元,预计2002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到1030亿美元。
最后,美国大公司丑闻使美国投资者对资本 市场 的信任发生动摇,其深远影响远未消除;美国人对可能再次遭到恐怖袭击惴惴不安;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特别是打伊拉克如何进行,心中无数。凡此种种,都增加了美国人对经济前景的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美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将出现“双谷底”;有人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步日本后尘,进入“失去的十年”,还有人认为如果美股市继续下跌, 银行 可能无法收回贷款,导致银行危机,从而使美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尽管诸如此类的看法是少数人提出的,但也足以令人警醒。
二、世界经济 参差错落
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中的波折,通过“扩散效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经济大大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18日一份 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000年4%,2001年为),明年可能恢复到4%。而到6月份,联合国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不高于2%,2003年有望超过3%。
全球经济放慢与各国经济不同。从70年代以来,还从未有过一次世界GDP负增长,即使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发生衰退年份,世界经济仍是正增长,只不过是“放慢”或“下滑”,如1975年,世界GDP增长,1982年增长,“放慢”或“下滑”幅度也不大。据IMF的报告说,这反映了近年来,一些 发展 中国 家,特别是 中国经济 的迅速增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数加重。此外,全球经济虽受美国衰退的影响,但应变能力比过去增强,这是因为,首先,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低,有更大可能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和 财政 政策 ;其次,各国为稳定 金融 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一些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但是,各国具体情况大有差异,因此,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参差不齐,颇不平衡。
欧洲。当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时,欧洲明显落后。美国发生衰退,欧洲又受到牵连,2001年其GDP仅增长1%。美经济开始回升后,欧洲经济仍低迷不振,今年1季度只增长。多数人认为欧洲经济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才能真正恢复。据IMF报告预测,欧盟2002年的增长率在左右,2003年可达,另一预测称,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仅约。欧盟各成员国也有很大差别,其中英国最好,德国最差。据德六大经济研究 所春季报告预测,德今年仅增长,明年可达。德国改革进展迟滞,企业 大批破产,失业增加。尤其是德国东部,更处于停滞状态,今年只能增长。
日本。多年来,日本经济在困境中挣扎。2000年仅增长,2001年降至负1%,据IMF的报告预测,日本今年和明年的增长率分别为负和。日本失业率不断上升,今年4月份已达。
日本的严重问题 之一是政府 债务 不断积累,到2002年末,将达693万亿日元,占GDP的140%。如继续增长下去,就可能导致市场对政府偿债能力产生怀疑, 国债 价格急剧下跌,长期利率上升,不排除会出现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另一严重问题是银行坏帐太多,估计多达万亿美元,约占亚洲坏帐2/3。日本银行机能严重削弱,这一老大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日本政府在美欧等国压力下,承诺深化改革,为此制订一个又一个振兴经济的 计划,但说的多,做的少。最近日本内阁人士说,日本经济已经“触底”,即将回升,但实际情况仍相当严峻。
日本和德国是世界第二、三号经济大国,它们过去都曾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起着火车头作用。但现在时过境迁,风光不再。究其根源,在于它们 历史 包袱重,隋性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放不开手脚,进展迟缓。当然,它们的经济实力仍然强大,科技 水平和生产率水平高,未可小觑。
东亚和东南亚。亚洲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认识到必须加强和改善金融监控和企业结构治理,为此采取了相应改革措施,解决呆账问题,加速银行重组,加强金融立法和企业 管理 法规等等,呆帐有所减少,银行对企业放款回升,尽管这一改革尚未完成,但过去一度泛滥的官商勾结如今已大为收敛,传统的家族集团式企业衰败,物价下跌,经济活力增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放慢,东亚和东南亚虽也受到重大冲击,但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率。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这一地区2002年平均增长率将达,2003年为。世界银行的预测与此相近。与此同时,这一地区通货膨胀率却保持在4%以下的较低水平上。但这一地区各经济体GDP的增长各有不同,东亚的韩国改革成效显著,经济增长率最为强劲:今年第一季度其GDP比去年同期增长,预计全年可望增长6—7%;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有较快增长,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则增长率较低。
南亚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增长也较快,据IMF预测,2002年,这一地区平均增长率为,2003年更将高达,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缘故。
拉美地区。这里一些主要国家接连发生 金融危机 。1999年巴西金融动荡甫告缓和,阿根廷就发生金融危机,且愈演愈烈,今年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第一季度经济下降,失业率超过18%,据预测,今年阿根廷将有10—15%的负增长。接着委内瑞拉和乌拉圭也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全年经济将分别下降和。与此同时,巴西再度发生金融动荡,经济前景暗淡。墨西哥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下滑2%,全年即使会有增长,也只在上下。这种状况,与亚洲成为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多数人认为这些国家奉行“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过快,失去控制,受强大邻国美国的影响,经济不稳。
三、 国际经济 活动缩减
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放慢,导致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大幅度下降,美元汇率走低,与此同时,石油价格涨落不定,这一切反过来,又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制约因素。
世界贸易。过去长期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高于生产增长,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利。但2001年,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当年世界贸易仅增长1%(2000年为12%),低于世界GDP的增长。预计今年世界贸易有可能增长3%,但如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这一预期将落空。布什政府在自由贸易方面出现倒退,保护主义抬头,给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日本和亚洲国家都造成重大压力。如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其中新加坡经济25%有赖于对美出口,马来西亚这一比例为18%,泰国和菲律宾也在10%以上。美国经济状况对这些国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力。
国际投资,近些年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2000年达到万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国虽然高度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韩国、印度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但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然而,2001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骤减至7600亿美元,对美国投资的外国资本大量逃离,但欧盟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从2000年的1250亿美元减少到970亿美元。只有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仍为外资所青睐。
美元汇率下跌。由于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美国,加上美国公司丑闻不仅使美国人对美资本市场信心动摇,也大大挫伤外国投资者的信心,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这一切导致一直坚挺的美元趋弱。今年年初以来,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一路下滑。7月15日曾一度突破1:1。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也已下降约8%,到6月初,对韩元汇率下降6%,对泰铢下降4%,对新加坡元下降,对菲律宾比索下降。这些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有助于抑制有关各国的通货膨胀,刺激内需增长,但也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各国对美出口。对美国来说,美元走弱,有利于增加美对外出口,但也会促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其通货膨胀的压力。
石油价格波动不定。由于世界经济放慢,中东地区形势动荡,今年以来,世界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不已。近来,美国原油库存迅速减少,致使原油价格上涨。据报道,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已连续9个交易日上涨,并于20日突破30美元大关,达到15个月来的最高点。虽然,由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中东地区在世界原油供应中地位有所削弱,但如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石油价格难免上涨,如超过每桶30美元,势将加大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美经济的复苏进程,也会对欧盟和其他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考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世界 经济 发展 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之势,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近几年,世界经济失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的一个 热点话题。2005年l0月中旬在 中国 河北香河召开的20国集团 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全球经济失衡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对世界经济失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失衡 经济失衡 经济 失衡
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成为世界经济 金融 最令人迷惑难解的现象。虽然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过去的四年里(2003年~2006年),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也表示,世界经济形势“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中 发表“危言”呢?是居安思危,还是别有所图。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2月23日,IMF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纠正全球经济失衡——避免相互指责》的主题演讲,才正式提出了世界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的概念,随后国际经济学界即对这一 问题 展开热议。当下,主流国际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正在持续加剧,主要表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即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并导致南北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从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仍没有迅速得到扭转,尤其是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缓慢。1990年~1993年,非洲经济的增长率分别只有1%、、和,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仅有 、、和3% ,再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最后导致人均国内产值明显下降,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还在拉大。据联合国《1992年的人类发展》 报告说,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的收入,而占世界人口6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拥有世界总收入的。有关资料 统计,196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贫困国家的30倍,而1993年的这一差距扩大到62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洲的经济贫穷问题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是非洲经济发展“失去的十年”,每年人均国内产值为负增长。1992年非洲人均国内产值比10年前下降15%,其中一些贫穷国家下降幅度达30%。近几年,由于非洲的人口1∶3增长率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3%以上,加上多年的战乱和灾荒,非洲难民人数增至1180万,约占世界难民总数的二分之一,这就加重了非洲的贫穷。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二元结构:国际直接投资与金融证券投资的二元分裂。但是,当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天平向发展中国家这边倾斜的时候,全球的资本流动却仍然偏爱高收入国家,尽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总流量(双向)对GDP之比从1990年的提高到了2003年的13% ,增长了一倍左右,可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仍然只有高收入国家的一半。而且,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从总体上讲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国际资本特别是直接投资在流向发展中国家时也是高度不平衡的,2003年中国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要占到该投资流量(以流入量计)总额的9%,占发展中国家流入总量的35%。这种失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处在低端加工制造的地位、发达国家处在资本运作与 科技 创新的地位之国际分工模式凝固化的主要根源。
全球发展失衡加剧,但调整机会降临,失衡真相被全球化混淆。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显改变对全球失衡的看法,由忧虑转向客观,认为在全球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资本自由跨境流动,为国家间储蓄和投资结构优化创造条件。资本从储蓄丰富的地区流向投资机会较多的地区,创造出更高的资本回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对世界经济有积极作用。然而,全球失衡是有限度的,一旦过度就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剧相关国家经济关系紧张,恶化国际贸易和投资 环境。调整无序会导致美元贬值失控,金融市场动荡乃至危机。
综上所述,世界 经济 发展 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 时期,国际经济 环境和条件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其中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重大特征。
参考 文献 :
[1]王 宇:世界经济失衡是一种动态均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6,(03)
[2]张燕生: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3]张幼文: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历史 影响 [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提高公民素质,使人的发展与社会整体发展相统一。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同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扩展资料
建设和谐文化,要立足社会生活实际。构建和谐社会,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体现为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作为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同我们的远大理想、同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一致的。
作为过程,构建和谐社会是分阶段的、有层次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建设和谐文化,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更要着眼于现实的要求。
《从危机看发展--论金融危机下的汽车大战》日本汽车大厂本田(Honda)今天宣布,受到全球经济景气严重衰退的影响,为了车厂生存,退即日起退出一级方程式赛车(F1)的车队经营。2008赛季成为本田车队征战F1赛道的最后一个赛季,本田方面将争取在明年3月之前找到买家出售车队。在新闻发布会上本田CEO福井威夫证实了本田公司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困难,与其它汽车公司一样,全球产品销量出现巨大滑坡,更导致本田再无意愿也无力“金援”F1。福井威夫说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公司除了退出F1之外别无选择,并相信历史将证明本田退出F1是正确的。由于美国次贷问题所带来的不断加深的信用危机和突如其来的世界经济萎缩,全世界的汽车工业运营环境迅速恶化,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最近的这项决定,很明显主要是针对全球汽车业环境急速恶化所作出的反应。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仍在持续,因此本田必须在短期内收紧银根,保护其核心商业行为和未来长期的安全。在全球金融海啸的肆虐下,本田成为是继超级亚久里之后,今年内第二支抽身而退的车队。然而,这只是F1车坛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仍在继续上演。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华尔街股票暴跌、金融市场山崩地裂、金融危机正在吞噬体育,烧钱起家的F1当然不会幸免,已经不断有人被冻僵,世界经济正走入冬天。如今北美汽车市场的危机灾难并不比金融界小,“底特律三巨头”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遭遇重创,随时有可能成为“雷曼兄弟第二”,只能向国会求助。更悲凉的是,政府坚持7000亿救市资金仅用于金融企业,这让“三巨头”更感到绝望。在汽车业全面缩减成本的大背景下,本田宣布停止在土耳其的增产计划,并且延缓在印度的新工厂动工至少一年。更多的裁减资本支出计划将随之而来,其中包括大众汽车公司和保时捷汽车公司也于几日前向外界表示,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导致汽车销量下降,未来几周内两家公司总部所在地工厂将部分停产。在同样的经济大环境下,国内车市也出现了增幅下滑的态势,到目前已经有多数厂家调整了销售任务,而自主品牌企业更是遭遇了不小的危机。自主品牌企业中除了一汽奔腾、众泰等少数企业之外,奇瑞、吉利、长城、华晨、比亚迪等企业都在这股寒流中遇到了不小麻烦。在这样的危机背后,自主品牌企业的各种传言也甚嚣尘土,重组、洗牌、退市各种各样的猜测不胫而走。在这个世界上,机会与挑战是对等存在的,自主品牌是否真的到了如此的危机境地呢?此次全球金融风暴带给中国车市的除了销量下滑、市场萎缩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在三方面给中国汽车业提供了机遇。一是中国仍然强劲的经济增长率,让美国大亨们看到了希望,大笔外资转向中国。日前有报道称,美国麦克库姆斯和火箭资本斥资约1亿美元认购华晨中国10%~15%的股份,并拟组建合资公司。巴菲特投资公司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策略性投资及股份认购协议,以每股8元港币的价格认购亿股比亚迪公司股份,约占比亚迪本次配售后10%的股份比例。对这些美国公司而言,远离美国本土参与中国市场竞争是避免其资产缩水的最好方式。对中国企业来说,借此可摆脱目前不利的经济状况,既可利用国外市场缓解销售压力,也可利用外资大力发展汽车及后市场服务,为自己树立品牌形象。中国汽车行业的大发展,最终要依靠自主品牌的发展,只有自主品牌汽车强大了,中国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汽车产业大国。对于自主品牌来讲,现在就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二是金融危机影响到我国汽车配件出口海外市场,令国内零部件企业普遍陷入迷茫之中。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危机也是新的生机。跨国公司从中国进行汽车配套采购才刚开始,当这些公司在本土市场面临更激烈竞争的时候,为降低成本,只要人民币升值不加速,扩大中国采购的零部件品类的可能性很大,这也意味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的潜力仍然巨大。近期,欧美买家在盖世汽车网发布询单的频率显著增多,就是一个佐证。今年上半年,美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在大萧条中保持了5%左右的增长,原因是消费者为节省开支不买新车,维修旧车的结果。而更多欧美消费者在此特殊时期,可能更愿意选择价格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这对中国企业来讲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因此,我国汽配企业应该更主动出击接触买家,切实帮助买家降低采购成本,共同进退创造双赢。三是金融危机促使优胜劣汰速度加快,汽车业重组兼并潮再起。作为对资金、科技和人才要求甚高的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市场上有不少浑水摸鱼者,能否熬过此次危机很难说。兼并重组是必然选择,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汽车业何时出现兼并重组潮呢?现在也许是时候了。中国汽车行业可以从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学到很多东西,思考自身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对策。从宏观层面看,应该加大汽车业的整合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增强行业竞争力。从微观层面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更加理智、冷静地制定发展对策,把握好度,找准各自特色量力而行。及时采取迅速和灵活的措施来应对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尽量减少企业在大范围内的额外支出。保证管理资源合理分配,重新紧密规划未来投资,这些应对性决策都将有助于我们打好这场保卫战。
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今年各省最新职称政策可搜: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查阅论文范文、选题、报考评审条件、考试科目办法同。即搜:高级职称(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论文范文(论文选题、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等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即:搜: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农经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会计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审计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统计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政工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工程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教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教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搜: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范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选题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报考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评审条件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科目郑密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任何问题)郑密路全国办。
题目可选:外在控制与自我约束的关系论。大纲如下:一、集中控制是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二、自管为主、控制为辅是多样化生产的需要。三、外在控制的弱化是以自我约束为代价的。四、无权管理(人性化)是现代化管理的目标。五、谈判、交易和容忍差异是经济繁荣的平台。结论:1、逐步放弃权力控制,是自我管理的助推器。2、分散权力是当代经济繁荣的原动力。3、把神圣的权力降临到每个人的身上,是自我实现的源泉。4、“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简而答之,仅供参考。
政工指 政治 思想工作,我们在写作政工 论文 时千万不能忽视 政工论文 的题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政工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政工论文题目(一) 1. 当前基层银行青年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以N银行天津市分行为例 2. 银行基层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初探 3. 当前形势下基层人民银行干部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4. 如何围绕银行发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 教育 工作 5. 对基层央行干部职工思想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为例 6. 浅议如何做好银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7. 对做好基层人民银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8. 人民银行县支行职工思想状况及对策研究 9.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0. 加强银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11. 银行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12. 韩凤兴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宁夏分行2006年上半年职工思想状况分析会上的讲话 13. 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干部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 报告 14. 基层银行青年职工思想状况之我见 15. 对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干部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16. 当前人民银行干部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7. 为有源头活水来—— 工商 银行云南保山市分行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纪实 18. 中国工商银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职工教育研究会 工作报告 19. 中国农业银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西南片区2000年研讨会综述 20. 对当前基层银行职工思想现状的思考 政工论文题目(二) 1. 事业单位改革中职工思想障碍如何破除——以河北省为例 2. 事业单位青年职工思想政治 教育理论 探讨 3. 浅谈 文化 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4. 基层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5. 做好事业单位改革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6. 事业单位改制给职工思想带来的波动 7. 事业单位改革中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以公路部门为例 8. 论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德培育 9. 事业单位改革中基层卫生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 10. 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11. 论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2. 事业单位改革初期职工思想状况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13. 事业单位要建立职工思想动态预测体系 14. 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的优化 政工论文题目(三) 1. 银行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中职工思想状况分析与对策 2. 中国农业银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西南片区2001年研讨会综述 3. 对当前基层人民银行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 4. 谈谈如何做好银行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5. 新加坡银行职工思想工作的几点启示 6. 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为推动国有银行实现“两个转变”服务 7. 浅谈加强和改进商业银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8. 利用“载体”探索新路——谈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银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9. 简论银行职工思想活动新特性 10. 浅谈基层银行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11. 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 为银行的经营和发展服务 12. 做好银行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 意见 123. 灵活运用多种疏导方法 做好银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14. 对银行青年职工思想教育的思考 15. 做好农业银行落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猜你喜欢: 1. 思想政治方面论文 2. 浅谈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 3. 政工论文题目大全 4. 国际政治论文选题 5. 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怎么写 6. 政工中级职称论文范文 a("conten");
可以写中美之间的战略与经济对话,结合英国和德国二十世纪的政治经济进程,再探讨俄罗斯和欧洲的关系,得出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平衡点!
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的重大变化,或迟或早必然会反映到当代世界政治的斗争(包括它在特殊手段上的继续——军事斗争)和国际关系中去,而这些斗争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必然会反作用于世界经济。我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经济的现状和近期走势
去年,世界 经济 受美国衰退的影响 ,增长大大放慢。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有阴有晴,差异性十分突出,且都在变化之中。这里且就今年到现在为止的经济形势做一些说明,对影响世界经济的若干因素进行一些分析 。
一、美国经济复苏起落不定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 局于去年11月26日宣布,美国经济从当年3月份起陷入衰退。但实际上,美国GDP只在当年第三季度是负增长。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受到意料不到的打击,但其影响并未像人们当初估计的那么严重。去年全年,美国GDP仍增长了。今年1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GDP以年率计算 ,增长5%。特别是生产率竟跃升8%,这种情况也是异乎寻常的,人们对美经济前景普遍表示乐观。但到第二季度,形势又发生新变化,回升转趋疲弱,GDP只增长。其间,安然公司、世界 通信 公司等大公司假帐丑闻接踵而至,全国为之震惊, 投资 者对股市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受到极大挫伤,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稳定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如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7月16日在国会作证时,仍确认美经济在走向全面复苏。他预计今年全年美GDP的增幅为一,高于2月份的预测(—3%)。但他也不无保留地说:“目前 困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随着不良影响的消除,如果不出现进一步重大影响,美国经济将重新呈现可持续增长的态势”。与美联储的预测不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对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下调,先前的预测数字分别为和,现在下调到和。
但无论如何,这次美国经济衰退时间短暂,经济下降轻微,是前所未有的。美 经济学 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美国的衰退“非常非常轻微”,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这次不是标准的衰退,还有人认为这是“新式衰退”。
美经济衰退轻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在此期间,消费者开支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不见减少。消费开支占美GDP近2/3,它的稳定增长,支撑了美国经济不会大幅下滑。为什么美消费开支不减,这是因为自1996年以来美国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构成其收入的三大部分一一工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都大幅增长。首先,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工资和薪金收入有所增长,直到2002年头两个月,仍增长近4%(年率)美国约60%的家庭拥有股票。几年来股市持续攀升,家庭收入也相应增长,美2/3的家庭拥有住房,一年来房价上涨9%,家庭的资产也随之增长。总之,美国居民“家底”厚了,他们有可能放手花钱,是美经济衰退格外缓慢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联储于去年11次降低利率,把利率降到的低水平上,布什政府上台后,又实行减税和增加 公共 开支政策,这些也都对减轻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起相反作用的因素,影响着美国经济难以快速回升。
首先,这次衰退是信息技术投资过度,信息技术股市形成的泡沫破裂,信息技术部门公司大批破产,并波及其他部门,美企业 投资大幅下降。2001年第4季,美固定资本投资猛跌,2002年第1季又下降。与此同时,民用资本货物订单不断减少。格林斯潘曾多次强调,资本货物的 统计 数据是重要的投资晴雨表,而固定资本投资又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企业投资疲软无力,今年下半年能否恢复尚难下定论,不能不影响经济复苏。
其次,正因为消费开支没有大减,住房 建筑 业保持繁荣,在经济复苏中,也不可能再有新的增长。
再次,美国外资大量回流,也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外国投资者热衷于购买美元资产。2001年外国投资流入美国总额高达4550亿美元。但现在已大为减少,其中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已从2000年的3080亿美元骤降到2001年的1310亿美元,预计2002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到1030亿美元。
最后,美国大公司丑闻使美国投资者对资本 市场 的信任发生动摇,其深远影响远未消除;美国人对可能再次遭到恐怖袭击惴惴不安;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特别是打伊拉克如何进行,心中无数。凡此种种,都增加了美国人对经济前景的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美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将出现“双谷底”;有人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步日本后尘,进入“失去的十年”,还有人认为如果美股市继续下跌, 银行 可能无法收回贷款,导致银行危机,从而使美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尽管诸如此类的看法是少数人提出的,但也足以令人警醒。
二、世界经济 参差错落
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中的波折,通过“扩散效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经济大大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18日一份 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000年4%,2001年为),明年可能恢复到4%。而到6月份,联合国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不高于2%,2003年有望超过3%。
全球经济放慢与各国经济不同。从70年代以来,还从未有过一次世界GDP负增长,即使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发生衰退年份,世界经济仍是正增长,只不过是“放慢”或“下滑”,如1975年,世界GDP增长,1982年增长,“放慢”或“下滑”幅度也不大。据IMF的报告说,这反映了近年来,一些 发展 中国 家,特别是 中国经济 的迅速增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数加重。此外,全球经济虽受美国衰退的影响,但应变能力比过去增强,这是因为,首先,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低,有更大可能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和 财政 政策 ;其次,各国为稳定 金融 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一些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但是,各国具体情况大有差异,因此,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参差不齐,颇不平衡。
欧洲。当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时,欧洲明显落后。美国发生衰退,欧洲又受到牵连,2001年其GDP仅增长1%。美经济开始回升后,欧洲经济仍低迷不振,今年1季度只增长。多数人认为欧洲经济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才能真正恢复。据IMF报告预测,欧盟2002年的增长率在左右,2003年可达,另一预测称,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仅约。欧盟各成员国也有很大差别,其中英国最好,德国最差。据德六大经济研究 所春季报告预测,德今年仅增长,明年可达。德国改革进展迟滞,企业 大批破产,失业增加。尤其是德国东部,更处于停滞状态,今年只能增长。
日本。多年来,日本经济在困境中挣扎。2000年仅增长,2001年降至负1%,据IMF的报告预测,日本今年和明年的增长率分别为负和。日本失业率不断上升,今年4月份已达。
日本的严重问题 之一是政府 债务 不断积累,到2002年末,将达693万亿日元,占GDP的140%。如继续增长下去,就可能导致市场对政府偿债能力产生怀疑, 国债 价格急剧下跌,长期利率上升,不排除会出现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另一严重问题是银行坏帐太多,估计多达万亿美元,约占亚洲坏帐2/3。日本银行机能严重削弱,这一老大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日本政府在美欧等国压力下,承诺深化改革,为此制订一个又一个振兴经济的 计划,但说的多,做的少。最近日本内阁人士说,日本经济已经“触底”,即将回升,但实际情况仍相当严峻。
日本和德国是世界第二、三号经济大国,它们过去都曾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起着火车头作用。但现在时过境迁,风光不再。究其根源,在于它们 历史 包袱重,隋性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放不开手脚,进展迟缓。当然,它们的经济实力仍然强大,科技 水平和生产率水平高,未可小觑。
东亚和东南亚。亚洲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认识到必须加强和改善金融监控和企业结构治理,为此采取了相应改革措施,解决呆账问题,加速银行重组,加强金融立法和企业 管理 法规等等,呆帐有所减少,银行对企业放款回升,尽管这一改革尚未完成,但过去一度泛滥的官商勾结如今已大为收敛,传统的家族集团式企业衰败,物价下跌,经济活力增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放慢,东亚和东南亚虽也受到重大冲击,但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率。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这一地区2002年平均增长率将达,2003年为。世界银行的预测与此相近。与此同时,这一地区通货膨胀率却保持在4%以下的较低水平上。但这一地区各经济体GDP的增长各有不同,东亚的韩国改革成效显著,经济增长率最为强劲:今年第一季度其GDP比去年同期增长,预计全年可望增长6—7%;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有较快增长,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则增长率较低。
南亚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增长也较快,据IMF预测,2002年,这一地区平均增长率为,2003年更将高达,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缘故。
拉美地区。这里一些主要国家接连发生 金融危机 。1999年巴西金融动荡甫告缓和,阿根廷就发生金融危机,且愈演愈烈,今年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第一季度经济下降,失业率超过18%,据预测,今年阿根廷将有10—15%的负增长。接着委内瑞拉和乌拉圭也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全年经济将分别下降和。与此同时,巴西再度发生金融动荡,经济前景暗淡。墨西哥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下滑2%,全年即使会有增长,也只在上下。这种状况,与亚洲成为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多数人认为这些国家奉行“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过快,失去控制,受强大邻国美国的影响,经济不稳。
三、 国际经济 活动缩减
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放慢,导致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大幅度下降,美元汇率走低,与此同时,石油价格涨落不定,这一切反过来,又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制约因素。
世界贸易。过去长期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高于生产增长,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利。但2001年,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当年世界贸易仅增长1%(2000年为12%),低于世界GDP的增长。预计今年世界贸易有可能增长3%,但如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这一预期将落空。布什政府在自由贸易方面出现倒退,保护主义抬头,给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日本和亚洲国家都造成重大压力。如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其中新加坡经济25%有赖于对美出口,马来西亚这一比例为18%,泰国和菲律宾也在10%以上。美国经济状况对这些国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力。
国际投资,近些年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2000年达到万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国虽然高度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韩国、印度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但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然而,2001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骤减至7600亿美元,对美国投资的外国资本大量逃离,但欧盟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从2000年的1250亿美元减少到970亿美元。只有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仍为外资所青睐。
美元汇率下跌。由于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美国,加上美国公司丑闻不仅使美国人对美资本市场信心动摇,也大大挫伤外国投资者的信心,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这一切导致一直坚挺的美元趋弱。今年年初以来,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一路下滑。7月15日曾一度突破1:1。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也已下降约8%,到6月初,对韩元汇率下降6%,对泰铢下降4%,对新加坡元下降,对菲律宾比索下降。这些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有助于抑制有关各国的通货膨胀,刺激内需增长,但也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各国对美出口。对美国来说,美元走弱,有利于增加美对外出口,但也会促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其通货膨胀的压力。
石油价格波动不定。由于世界经济放慢,中东地区形势动荡,今年以来,世界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不已。近来,美国原油库存迅速减少,致使原油价格上涨。据报道,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已连续9个交易日上涨,并于20日突破30美元大关,达到15个月来的最高点。虽然,由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中东地区在世界原油供应中地位有所削弱,但如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石油价格难免上涨,如超过每桶30美元,势将加大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美经济的复苏进程,也会对欧盟和其他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考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世界 经济 发展 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之势,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近几年,世界经济失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的一个 热点话题。2005年l0月中旬在 中国 河北香河召开的20国集团 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全球经济失衡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对世界经济失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失衡 经济失衡 经济 失衡
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成为世界经济 金融 最令人迷惑难解的现象。虽然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过去的四年里(2003年~2006年),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也表示,世界经济形势“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中 发表“危言”呢?是居安思危,还是别有所图。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2月23日,IMF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纠正全球经济失衡——避免相互指责》的主题演讲,才正式提出了世界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的概念,随后国际经济学界即对这一 问题 展开热议。当下,主流国际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正在持续加剧,主要表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即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并导致南北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从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仍没有迅速得到扭转,尤其是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缓慢。1990年~1993年,非洲经济的增长率分别只有1%、、和,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仅有 、、和3% ,再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最后导致人均国内产值明显下降,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还在拉大。据联合国《1992年的人类发展》 报告说,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的收入,而占世界人口6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拥有世界总收入的。有关资料 统计,196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贫困国家的30倍,而1993年的这一差距扩大到62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洲的经济贫穷问题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是非洲经济发展“失去的十年”,每年人均国内产值为负增长。1992年非洲人均国内产值比10年前下降15%,其中一些贫穷国家下降幅度达30%。近几年,由于非洲的人口1∶3增长率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3%以上,加上多年的战乱和灾荒,非洲难民人数增至1180万,约占世界难民总数的二分之一,这就加重了非洲的贫穷。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二元结构:国际直接投资与金融证券投资的二元分裂。但是,当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天平向发展中国家这边倾斜的时候,全球的资本流动却仍然偏爱高收入国家,尽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总流量(双向)对GDP之比从1990年的提高到了2003年的13% ,增长了一倍左右,可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仍然只有高收入国家的一半。而且,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从总体上讲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国际资本特别是直接投资在流向发展中国家时也是高度不平衡的,2003年中国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要占到该投资流量(以流入量计)总额的9%,占发展中国家流入总量的35%。这种失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处在低端加工制造的地位、发达国家处在资本运作与 科技 创新的地位之国际分工模式凝固化的主要根源。
全球发展失衡加剧,但调整机会降临,失衡真相被全球化混淆。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显改变对全球失衡的看法,由忧虑转向客观,认为在全球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资本自由跨境流动,为国家间储蓄和投资结构优化创造条件。资本从储蓄丰富的地区流向投资机会较多的地区,创造出更高的资本回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对世界经济有积极作用。然而,全球失衡是有限度的,一旦过度就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剧相关国家经济关系紧张,恶化国际贸易和投资 环境。调整无序会导致美元贬值失控,金融市场动荡乃至危机。
综上所述,世界 经济 发展 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 时期,国际经济 环境和条件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其中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重大特征。
参考 文献 :
[1]王 宇:世界经济失衡是一种动态均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6,(03)
[2]张燕生: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3]张幼文: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历史 影响 [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其实我也需要这个文章!但是照抄零分啊!!!怎么破?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 争的浩劫。其次,核 武器的大规 模杀 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 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 战争与地球同 归于尽。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 发世界性大 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 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再次,主要核 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 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 争 首先是国际恐 怖主义问题。2012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 裂的倾向。其次是环境安全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甚至使部分小岛屿国家生存面临威胁。再次是金融安全问题。这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最后还有愈演愈烈的贩 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 病扩散、肆无忌 惮的海 盗活动,以及日益严重的非法移民等问题,这些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的传统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 首先表现在亚太及中国周边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目前,不少亚太国家普遍加大军费投人,加速军事战略调整,提高武 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对中国的安全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在各国军费开支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深刻的军 事调整与变革。其次是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中国与周边多国存在领 土与领 海争 端,但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历史与现实问题错综复杂,又有国际势力介人,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另外,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也给中国带来安全威胁。核 武器的垄 断已被打破,世界进入到一个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时期,这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 胁。 二、从非传统安全来看,中国也同样面临重大威 胁 三、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还须承担来自美国的压力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人,力图推动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在这一地区频频进行军 事演习,在强化日韩同盟与美印关系的基础上拓展与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同盟关系,努力使双边同盟向三边和多边同盟进行有力延伸。为了推进“重返亚 洲战 略”,奥巴马政府还全面参与亚太事务,积极加人《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高调介人中国南 海问题,对中国的领 土问题指手画脚,试图遏 制中国日益强大的影响力,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领导力。目前,美国在中国周边加紧构筑针对遏 制中国的“C’’ 型军事包 围圈,美军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基地密度已比冷 战时期针对苏联的还要密集。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中国应对策略 一、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软实力建设 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历史潮流,我们必须顺应潮流,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战略机遇期,加速和平崛起的进程。只有自身实力强大了,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本国的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必将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该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努力推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秩序重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制定,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力争获取更多发言权,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凭借充足的外汇储备加快海外收购力度,壮大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从国内来看,要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金融危机不仅削弱了美国的硬实力,也重创了其软实力。这说明美国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当然这里既有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也有微观层面上的问题;既有经济上的问题,也有政治和社会、文化上的问题。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普世价值影响力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大大降低,而以政治和社会稳定、渐进改革、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有效调节、注重实体经济等为特点的中国模式则经历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这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当然,中国在软力量建设上还应继续培育自己的核 心价值观、有效的意识形态及有感召力的生活方式和基本制度。 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妥善处理好中国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中美关系。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仅仅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并没有很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中国持续的经济成功严重依赖西方资本和技术的流人和外国市场的准人。I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均超过中国经济总量的60%以上,在世界主要大国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倘若中美关系恶化,中国经济发展无疑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也将严重受挫,甚至难以实现。因此,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中美两国在很多领域的合作总体比较顺利,在许多问题上中国秉持了务实灵活、温和求实的原则,这确实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韬 光养 晦战略,但是中美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两国今后无论在政治、军事领域,还是在经济、文化领域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摩擦,但无论出现怎样的矛盾,中美关系都不会全面恶 化,两国的共同利益仍然大于分 歧。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存在领土争 端等历史遗 留问题,情况相当复杂。进人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了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解决了绝大部分边界等历史问题,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中国现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诸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努力推进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变革,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 目前,主要战略力量围绕国际格局调整转换中的权利重新分配展开激烈博弈,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较量空前激烈。尽管现存的国际秩序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有着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地方,并不能完全适应国际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但这一体制仍对世界和地区安全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因此不能推倒重来和“另起炉灶”,而应该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对中国来说,要认识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然性,并善于抓住机遇,以建设性的方式推进变革,确保变革过程的稳健和结果的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和决策参与权。 由于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经济权力的再分配不像政治权力再分配那样敏感,因此,推动国际体系的变革应该首先从经济层面人手,通过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促使中国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更好地维护和体现中国的国家利益。其次要推动国际政治体系的改革。具体来说,就是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使其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特别是通过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扩大中国在这一重要的决策机制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此外,对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持积极态度还有助于防止中国被视作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提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当代世界经济领域中的重大变化,或迟或早必然会反映到当代世界政治的斗争(包括它在特殊手段上的继续——军事斗争)和国际关系中去,而这些斗争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必然会反作用于世界经济。我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世界经济政治论文2000字,希望你们喜欢。
世界经济的现状和近期走势
去年,世界 经济 受美国衰退的影响 ,增长大大放慢。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但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不确定因素也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有阴有晴,差异性十分突出,且都在变化之中。这里且就今年到现在为止的经济形势做一些说明,对影响世界经济的若干因素进行一些分析 。
一、美国经济复苏起落不定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 局于去年11月26日宣布,美国经济从当年3月份起陷入衰退。但实际上,美国GDP只在当年第三季度是负增长。9·11恐怖袭击使美国受到意料不到的打击,但其影响并未像人们当初估计的那么严重。去年全年,美国GDP仍增长了。今年1季度,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GDP以年率计算 ,增长5%。特别是生产率竟跃升8%,这种情况也是异乎寻常的,人们对美经济前景普遍表示乐观。但到第二季度,形势又发生新变化,回升转趋疲弱,GDP只增长。其间,安然公司、世界 通信 公司等大公司假帐丑闻接踵而至,全国为之震惊, 投资 者对股市乃至整个经济的信心受到极大挫伤,成为影响美国经济稳定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如此,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7月16日在国会作证时,仍确认美经济在走向全面复苏。他预计今年全年美GDP的增幅为一,高于2月份的预测(—3%)。但他也不无保留地说:“目前 困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随着不良影响的消除,如果不出现进一步重大影响,美国经济将重新呈现可持续增长的态势”。与美联储的预测不同,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对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下调,先前的预测数字分别为和,现在下调到和。
但无论如何,这次美国经济衰退时间短暂,经济下降轻微,是前所未有的。美 经济学 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美国的衰退“非常非常轻微”,保罗·克鲁格曼认为,这次不是标准的衰退,还有人认为这是“新式衰退”。
美经济衰退轻微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在此期间,消费者开支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上,不见减少。消费开支占美GDP近2/3,它的稳定增长,支撑了美国经济不会大幅下滑。为什么美消费开支不减,这是因为自1996年以来美国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构成其收入的三大部分一一工资,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都大幅增长。首先,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职工工资和薪金收入有所增长,直到2002年头两个月,仍增长近4%(年率)美国约60%的家庭拥有股票。几年来股市持续攀升,家庭收入也相应增长,美2/3的家庭拥有住房,一年来房价上涨9%,家庭的资产也随之增长。总之,美国居民“家底”厚了,他们有可能放手花钱,是美经济衰退格外缓慢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美联储于去年11次降低利率,把利率降到的低水平上,布什政府上台后,又实行减税和增加 公共 开支政策,这些也都对减轻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起相反作用的因素,影响着美国经济难以快速回升。
首先,这次衰退是信息技术投资过度,信息技术股市形成的泡沫破裂,信息技术部门公司大批破产,并波及其他部门,美企业 投资大幅下降。2001年第4季,美固定资本投资猛跌,2002年第1季又下降。与此同时,民用资本货物订单不断减少。格林斯潘曾多次强调,资本货物的 统计 数据是重要的投资晴雨表,而固定资本投资又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当前企业投资疲软无力,今年下半年能否恢复尚难下定论,不能不影响经济复苏。
其次,正因为消费开支没有大减,住房 建筑 业保持繁荣,在经济复苏中,也不可能再有新的增长。
再次,美国外资大量回流,也将给美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外国投资者热衷于购买美元资产。2001年外国投资流入美国总额高达4550亿美元。但现在已大为减少,其中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已从2000年的3080亿美元骤降到2001年的1310亿美元,预计2002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到1030亿美元。
最后,美国大公司丑闻使美国投资者对资本 市场 的信任发生动摇,其深远影响远未消除;美国人对可能再次遭到恐怖袭击惴惴不安;布什政府反恐战争,特别是打伊拉克如何进行,心中无数。凡此种种,都增加了美国人对经济前景的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对美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提出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美国经济将出现“双谷底”;有人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步日本后尘,进入“失去的十年”,还有人认为如果美股市继续下跌, 银行 可能无法收回贷款,导致银行危机,从而使美经济陷入严重危机之中。尽管诸如此类的看法是少数人提出的,但也足以令人警醒。
二、世界经济 参差错落
美国经济衰退和复苏中的波折,通过“扩散效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世界经济大大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4月18日一份 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000年4%,2001年为),明年可能恢复到4%。而到6月份,联合国的一份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不高于2%,2003年有望超过3%。
全球经济放慢与各国经济不同。从70年代以来,还从未有过一次世界GDP负增长,即使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发生衰退年份,世界经济仍是正增长,只不过是“放慢”或“下滑”,如1975年,世界GDP增长,1982年增长,“放慢”或“下滑”幅度也不大。据IMF的报告说,这反映了近年来,一些 发展 中国 家,特别是 中国经济 的迅速增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数加重。此外,全球经济虽受美国衰退的影响,但应变能力比过去增强,这是因为,首先,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货膨胀率低,有更大可能采取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和 财政 政策 ;其次,各国为稳定 金融 所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一些国家采取扩大内需政策。但是,各国具体情况大有差异,因此,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参差不齐,颇不平衡。
欧洲。当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时,欧洲明显落后。美国发生衰退,欧洲又受到牵连,2001年其GDP仅增长1%。美经济开始回升后,欧洲经济仍低迷不振,今年1季度只增长。多数人认为欧洲经济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才能真正恢复。据IMF报告预测,欧盟2002年的增长率在左右,2003年可达,另一预测称,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仅约。欧盟各成员国也有很大差别,其中英国最好,德国最差。据德六大经济研究 所春季报告预测,德今年仅增长,明年可达。德国改革进展迟滞,企业 大批破产,失业增加。尤其是德国东部,更处于停滞状态,今年只能增长。
日本。多年来,日本经济在困境中挣扎。2000年仅增长,2001年降至负1%,据IMF的报告预测,日本今年和明年的增长率分别为负和。日本失业率不断上升,今年4月份已达。
日本的严重问题 之一是政府 债务 不断积累,到2002年末,将达693万亿日元,占GDP的140%。如继续增长下去,就可能导致市场对政府偿债能力产生怀疑, 国债 价格急剧下跌,长期利率上升,不排除会出现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另一严重问题是银行坏帐太多,估计多达万亿美元,约占亚洲坏帐2/3。日本银行机能严重削弱,这一老大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日本政府在美欧等国压力下,承诺深化改革,为此制订一个又一个振兴经济的 计划,但说的多,做的少。最近日本内阁人士说,日本经济已经“触底”,即将回升,但实际情况仍相当严峻。
日本和德国是世界第二、三号经济大国,它们过去都曾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起着火车头作用。但现在时过境迁,风光不再。究其根源,在于它们 历史 包袱重,隋性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放不开手脚,进展迟缓。当然,它们的经济实力仍然强大,科技 水平和生产率水平高,未可小觑。
东亚和东南亚。亚洲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认识到必须加强和改善金融监控和企业结构治理,为此采取了相应改革措施,解决呆账问题,加速银行重组,加强金融立法和企业 管理 法规等等,呆帐有所减少,银行对企业放款回升,尽管这一改革尚未完成,但过去一度泛滥的官商勾结如今已大为收敛,传统的家族集团式企业衰败,物价下跌,经济活力增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放慢,东亚和东南亚虽也受到重大冲击,但经济仍保持较高增长率。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这一地区2002年平均增长率将达,2003年为。世界银行的预测与此相近。与此同时,这一地区通货膨胀率却保持在4%以下的较低水平上。但这一地区各经济体GDP的增长各有不同,东亚的韩国改革成效显著,经济增长率最为强劲:今年第一季度其GDP比去年同期增长,预计全年可望增长6—7%;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有较快增长,而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则增长率较低。
南亚地区(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增长也较快,据IMF预测,2002年,这一地区平均增长率为,2003年更将高达,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经济快速增长的缘故。
拉美地区。这里一些主要国家接连发生 金融危机 。1999年巴西金融动荡甫告缓和,阿根廷就发生金融危机,且愈演愈烈,今年经济走到崩溃边缘,第一季度经济下降,失业率超过18%,据预测,今年阿根廷将有10—15%的负增长。接着委内瑞拉和乌拉圭也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全年经济将分别下降和。与此同时,巴西再度发生金融动荡,经济前景暗淡。墨西哥今年第一季度经济下滑2%,全年即使会有增长,也只在上下。这种状况,与亚洲成为鲜明对比。究其原因,多数人认为这些国家奉行“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过快,失去控制,受强大邻国美国的影响,经济不稳。
三、 国际经济 活动缩减
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放慢,导致世界贸易、国际投资大幅度下降,美元汇率走低,与此同时,石油价格涨落不定,这一切反过来,又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制约因素。
世界贸易。过去长期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高于生产增长,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利。但2001年,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当年世界贸易仅增长1%(2000年为12%),低于世界GDP的增长。预计今年世界贸易有可能增长3%,但如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这一预期将落空。布什政府在自由贸易方面出现倒退,保护主义抬头,给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日本和亚洲国家都造成重大压力。如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其中新加坡经济25%有赖于对美出口,马来西亚这一比例为18%,泰国和菲律宾也在10%以上。美国经济状况对这些国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力。
国际投资,近些年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2000年达到万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国虽然高度集中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韩国、印度等十多个发展中国家,但对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然而,2001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骤减至7600亿美元,对美国投资的外国资本大量逃离,但欧盟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从2000年的1250亿美元减少到970亿美元。只有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仍为外资所青睐。
美元汇率下跌。由于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美国,加上美国公司丑闻不仅使美国人对美资本市场信心动摇,也大大挫伤外国投资者的信心,美国股市大幅下跌,这一切导致一直坚挺的美元趋弱。今年年初以来,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一路下滑。7月15日曾一度突破1:1。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也已下降约8%,到6月初,对韩元汇率下降6%,对泰铢下降4%,对新加坡元下降,对菲律宾比索下降。这些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有助于抑制有关各国的通货膨胀,刺激内需增长,但也会不同程度地阻碍各国对美出口。对美国来说,美元走弱,有利于增加美对外出口,但也会促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其通货膨胀的压力。
石油价格波动不定。由于世界经济放慢,中东地区形势动荡,今年以来,世界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不已。近来,美国原油库存迅速减少,致使原油价格上涨。据报道,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货的原油价格已连续9个交易日上涨,并于20日突破30美元大关,达到15个月来的最高点。虽然,由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中东地区在世界原油供应中地位有所削弱,但如中东紧张局势加剧,石油价格难免上涨,如超过每桶30美元,势将加大美国通货膨胀压力,影响美经济的复苏进程,也会对欧盟和其他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考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世界 经济 发展 的主流,但与此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之势,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近几年,世界经济失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与谈论的一个 热点话题。2005年l0月中旬在 中国 河北香河召开的20国集团 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全球经济失衡是讨论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对世界经济失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失衡 经济失衡 经济 失衡
2005年以来,全球经济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日益加剧的世界经济失衡,“失衡并增长着”成为世界经济 金融 最令人迷惑难解的现象。虽然不断有学者提醒,持续失衡的世界经济将面临崩盘的危险,但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过去的四年里(2003年~2006年),全球GDP的平均增幅接近5%。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也表示,世界经济形势“从未这么好过”。那么,为什么主流经济学界还不停地在“盛世”中 发表“危言”呢?是居安思危,还是别有所图。
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并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上世纪80年代,以美国巨额贸易和财政“双赤字”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经济失衡就曾经出现过,只不过当时并未明确以“经济失衡”来对这种以贸易失衡为显著特征的经济现象进行概念上的诠释。直至2005年2月23日,IMF总裁拉托在对外政策协会主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纠正全球经济失衡——避免相互指责》的主题演讲,才正式提出了世界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的概念,随后国际经济学界即对这一 问题 展开热议。当下,主流国际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失衡正在持续加剧,主要表现在中国持续猛增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巨额贸易财政“双赤字”。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即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并导致南北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从8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落后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仍没有迅速得到扭转,尤其是非洲和拉美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缓慢。1990年~1993年,非洲经济的增长率分别只有1%、、和,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仅有 、、和3% ,再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最后导致人均国内产值明显下降,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还在拉大。据联合国《1992年的人类发展》 报告说,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却拥有世界的收入,而占世界人口60%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拥有世界总收入的。有关资料 统计,196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贫困国家的30倍,而1993年的这一差距扩大到62倍。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洲的经济贫穷问题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是非洲经济发展“失去的十年”,每年人均国内产值为负增长。1992年非洲人均国内产值比10年前下降15%,其中一些贫穷国家下降幅度达30%。近几年,由于非洲的人口1∶3增长率居高不下,一直保持在3%以上,加上多年的战乱和灾荒,非洲难民人数增至1180万,约占世界难民总数的二分之一,这就加重了非洲的贫穷。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二元结构:国际直接投资与金融证券投资的二元分裂。但是,当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天平向发展中国家这边倾斜的时候,全球的资本流动却仍然偏爱高收入国家,尽管中低收入国家资本总流量(双向)对GDP之比从1990年的提高到了2003年的13% ,增长了一倍左右,可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仍然只有高收入国家的一半。而且,有必要指出的是,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量从总体上讲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国际资本特别是直接投资在流向发展中国家时也是高度不平衡的,2003年中国得到的外国直接投资要占到该投资流量(以流入量计)总额的9%,占发展中国家流入总量的35%。这种失衡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处在低端加工制造的地位、发达国家处在资本运作与 科技 创新的地位之国际分工模式凝固化的主要根源。
全球发展失衡加剧,但调整机会降临,失衡真相被全球化混淆。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显改变对全球失衡的看法,由忧虑转向客观,认为在全球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资本自由跨境流动,为国家间储蓄和投资结构优化创造条件。资本从储蓄丰富的地区流向投资机会较多的地区,创造出更高的资本回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对世界经济有积极作用。然而,全球失衡是有限度的,一旦过度就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加剧相关国家经济关系紧张,恶化国际贸易和投资 环境。调整无序会导致美元贬值失控,金融市场动荡乃至危机。
综上所述,世界 经济 发展 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 时期,国际经济 环境和条件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其中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重大特征。
参考 文献 :
[1]王 宇:世界经济失衡是一种动态均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6,(03)
[2]张燕生: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3]张幼文: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历史 影响 [J].国际经济评论,2006,(02)
当我们谈论起论文发表这个话题时,很难绕开的问题通常是“某某领域/方向有哪些好发的期刊”,或者更加具体一些,“某某期刊是不是好发”。那么,如何去识别“好发的期刊”或者定义“期刊的好发程度”呢?这当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面对中文CSSCI期刊版面缩减、机构垄断等形势,我们一直倡导面临考核压力的人文社科研究生和“青椒”们树立国际视野,采取混合发表策略,尝试向SSCI期刊投稿并争取发表。根据我们得到的反馈,面对3000余种SSCI期刊,广大用户最为困惑的还是选刊问题,很难有持续的耐心和充足的精力去从头熟悉本学科的期刊。特别是由于SSCI对于期刊的分类标准与国内学者熟悉的分类并不一致,导致如果仅关注“自身所属学科”的期刊,可能会遗漏部分应当关注的期刊。鉴于此,我们拟尝试甄选“好发”的SSCI期刊,供各位用户参考。遴选标准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想谈谈对“好发”的SSCI期刊的理解。首先,这些期刊的年刊文量不能太少,一种每年只发几篇论文的期刊,想必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没必要花时间去碰运气了;其次,这些期刊应当是已经有发表过中国学者的论文,在发表SSCI期刊论文已经不再是新闻的今天,如果一种期刊近年来根本没有刊登过中国学者的论文,那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没必要去尝试当“先行者”了。基于这两个标准,考虑到科睿唯安公布了每种SSCI期刊近三年由中国大陆(包含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不含中国台湾地区)机构署名的论文数量,我们认为,可以初步将以下三类期刊视为“好发”的SSCI期刊,加以深入分析和研判。第一类:中国大陆地区作为发文首要来源地的期刊。这些期刊多由大陆地区相关机构主办,或者关注的议题与中国高度相关。第二类:中国大陆地区在发文来源地中排名靠前(通常为前三)且发文数量没有特别少的期刊。第二个限制条件主要是为了排除发文高度集中于首要来源地且中国大陆机构发文数量仅为个位数的期刊。第三类:中国大陆地区虽然在发文来源地中的排名不够靠前,但发文数量较多的期刊。这些期刊的发文量往往较大,每年动辄大几百甚至上千篇。本期推介本期要介绍的15本期刊分别为:1.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经济学四区)2.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管理学二区)3.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商学二区)4. 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商学三区,管理学三区)5. Asian Economic Papers(经济学四区)6.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金融学四区,经济学四区)7.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经济学四区)8.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环境研究一区,商学一区,管理学一区)9. China & World Economy(经济学二区)10.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经济学二区,农业经济与政策三区)11. China Economic Review(经济学一区)12.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管理学四区)13. Computational Economics(经济学三区;管理学四区)14.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金融学一区)15. Emerging Markets Review(经济学一区,金融学一区)01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发表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学各领域的理论和应用论文,也鼓励将经济学方法应用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历史学的研究。现任主编为中央财经大学邹恒甫教授。2019年,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的影响因子为,在经济学371种期刊中排名第349,属于四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的年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9年共刊发论文34篇。中国大陆地区是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发文的首要来源地,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该刊上的发表记录排在前列。02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发表有关亚太地区管理和组织研究的稿件,关注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决定了组织的成功?涵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组织行为,战略管理。会计、经济、金融、市场营销和运营管理等不属于该刊的选稿范围。该刊致力于成为泛亚太地区内或对该地区感兴趣的管理学者交流思想和研究的主要平台,现任主编为香港中文大学Chi-Sum Wong教授。2019年,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的影响因子为,在管理学226种期刊中排名第84,属于二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的年发文量在40篇左右,2019年发表了45篇文章,较往年略有增长。中国大陆地区是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发文的首要来源地,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浙江大学、中欧国际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澳门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机构在该刊上的发表记录排在前列。根据相关新闻报道,近年来,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师,以及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均曾在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发表论文。03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发表对亚太地区市场营销和物流知识有重大贡献的实证研究、概念性论文、深入的文献综述以及对其他方法和理论的检验。该期刊致力于缩小学术和实践之间的差距,因此也发表业内观点、案例研究和关于新兴趋势的研究随笔。关注的具体议题包括但不限于:营销策略,关系营销,跨文化问题,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营销渠道管理,物流,亚太市场的品牌问题,市场细分,营销理论,新产品开发,市场调查,集成营销,法律和公共政策,跨国和跨文化研究,数字营销。现任主编为澳大利亚科廷大学Ian Phau教授。2019年,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的影响因子为,在商学152种期刊中排名第76,属于二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的年发文量有较快增长,2019年发表了103篇文章。中国大陆地区力压澳大利亚,是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刊文的首要来源地,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大学等机构在该刊上的发表记录排在前列。根据相关新闻报道,近年来,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教师等曾在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发表论文。04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是针对亚洲管理和商业的学术期刊,关注的主题涵盖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组织行为、组织理论、战略、技术管理等。区别于一般的商业和管理期刊,该刊聚焦亚洲,这也是其最重要的最具吸引力的特点之一。无论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定量、还是定性、或是混合方法,抑或是概念性工作,只要有助于加深对亚洲商业和管理问题的理解的稿件,均有望在该刊发表。现任主编为德国哥廷根大学Fabian Jintae Froese教授。2019年,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的影响因子为,在商学152种期刊中排名第91,属于三区期刊;在管理学226种期刊中排名第129,亦属于三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的年发文量逐年提高,2019年发表了16篇文章。中国大陆地区是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发文的首要来源地。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在该刊上的发表记录排在前列。通过查阅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网站,该刊新近录用的稿件中,第一作者所属高校包括浙江财经大学、西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深圳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05Asian Economics PapersAsian Economic Papers受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韩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所、马来西亚双威大学Jeffrey Cheah东南亚研究所、印度尼西亚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所、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联合支持。该刊的文章聚焦对亚洲某特定经济体或泛亚洲地区重要经济问题的严谨分析,并为这些亚洲经济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现任主编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Wing Thye Woo教授。2019年,Asian Economic Papers的影响因子为,在经济学371种期刊中排名第324,属于四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Asian Economic Papers的年发文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31篇),其后逐年降低,2019年发表了24篇文章。中国大陆地区和韩国并列为Asian Economic Papers刊文的首要来源地,但位列前十大来源机构的大陆高校仅有北京大学一所,说明在该刊上发文的中国大陆学者所在高校的分布较为分散。06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发表经济学和会计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关注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审计、财务报告、盈余管理、财务分析师、会计信息的作用、国际贸易与金融、产业组织、战略行为、市场结构、财务契约、公司治理、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现任联合主编有:台湾大学Hong Hwang、香港城市大学Jeong-Bon Kim、台湾大学Shu-Hsing Li、香港城市大学Yue Ma、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Suresh Radhakrishnan。2019年,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的影响因子为,在金融学108种期刊中排名第96,属于四区期刊,在经济学371种期刊中排名第305,亦属于四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的年发文量逐年递增,2019年发表了39篇文章。中国大陆地区是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刊文的首要来源地,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复旦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在该刊上的发表记录排在前列。07Australian Economics Papers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发表来自理论、实证和政策经济学领域国际顶尖经济学家的高质量论文,覆盖的议题非常广泛,除了经济学的主要领域外,还包括产业组织、劳动经济学、宏观与微观政策分析等。现任总编辑为越南胡志明市经济大学Sarath Delpachitra教授,主编为西澳大学Jakob Madsen教授和世界银行Richard Damania博士。2019年,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的影响因子为,在经济学371种期刊中排名第288,属于四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的年发文量在2018年达到峰值(28篇)后有所降低,2019年发表了18篇文章。中国大陆地区超过澳大利亚,为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刊文的首要来源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在该刊上的发表记录排在前列。08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力求加深对改善环境绩效的商业反应的理解,寻求检验竞争战略与环境管理之间的联系,关注系统和标准、合作环境管理工具、组织和管理、特定行业及企业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反应等议题,尤其是法规和政策在商业领域中的作用,并鼓励开展跨国分析。该期刊致力于引起广泛的跨学科读者的兴趣,包括学者、从业人员、业务经理和顾问等。现任主编为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萨辛管理学院Richard Welford教授。2019年,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的影响因子为,在环境研究123种期刊中排名第10,在商学152种期刊中排名第19,在管理学226种期刊中排名第21,均属于一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的年发文量在2018年突破100篇,2019年发表了117篇文章。中国大陆地区为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刊文的首要来源地,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香港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机构在该刊上的发表记录排在前列。根据公开的新闻报道,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等院校近来均有教师在该刊发表论文。根据期刊公开披露的信息,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从论文提交到作出第一次决定仅需6天时间。09China & World EconomyChina & World Economy是中国国内创办的最早的经济类英文学术刊物,致力于推动国际国内学术界开展与中国经济相关的研究及其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注的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国际金融、贸易、投资、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能源等。现任主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宇燕研究员。2019年,China & World Economy的影响因子为,在经济学371种期刊中排名第119,属于二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China & World Economy的年发文量在30余篇且呈下降趋势,2019年发表了34篇文章。中国大陆地区是China & World Economy发文的首要来源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大学等机构在该刊上的发表记录排在前列,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在该刊也有不错的发表记录。10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倡导针对中国农业改革和实践的深度分析,关注的议题包括:农业、农村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现任主编是中国农业大学辛贤教授。作为SSCI和SCI双检索期刊,2019年,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的影响因子为,在经济学(SSCI)371种期刊中排名第132,属于二区期刊;在农业经济与政策(SCI)21种期刊中排名第11,属于三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的年发文量呈增加趋势,2019年发表了52篇文章。中国大陆地区为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刊文的首要来源地,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在该刊上的发表记录排在前列,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机构在该刊也有不错的发表记录。11China Economic ReviewChina Economic Review关注的议题涉及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及其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尤其欢迎有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政策和绩效的量化分析,并鼓励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进行比较。现任主编为北京大学张晓波教授。2019年,China Economic Review的影响因子为,在经济学371种期刊中排名第71,属于一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China Economic Review的年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9年发表了115篇文章。中国大陆地区是China Economic Review刊文的首要来源地,期刊发文的前十大来源机构基本上被中国大陆地区高校包揽,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12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提供中国CEO、高管团队、学者等对管理的最新思考,发表对中国管理思想、哲学和过程的深入分析、关于中国的实证论文、以及采访和对话等,致力于展示中国学者的管理研究能力以及全球对中国管理的兴趣。现任主编是莫纳什大学Cherrie Jiuhua Zhu教授。2019年,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的影响因子为,在管理学226种期刊中排名第195,属于四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的年发文量逐年增加,2019年发表了51篇文章。用户点评:这个期刊是四区的SSCI期刊,影响因子接近1,主要刊登有关中国管理学领域相关的论文。我于2019年6月份投稿,2016年11月份收到审稿意见,三个审稿人都认为论文很有意义,但是都认为需要修改,修改意见2页多。因为接近寒假,比较忙,所以一个月的修改时间很紧,我又申请延长了10天左右的修改期,我于2020年1月份返回修改稿。2020年2月份受到二审意见,这次是两个审稿人的意见,其中一个审稿人建议发表,另一个审稿人是上次三个审稿人中的一个,认为我修改的不够,建议继续修改,尤其是政策建议要突出创新点和对实务界的启示。约一个月后修回,之后就是等待。2020年4月中旬我收到主编邮件说论文已经录用。感觉这个期刊审稿速度不算快,但审稿人提的意见很好,很中肯,也确实有助于论文质量的提升。虽然是四区期刊,也没有很简单,之前师兄投过两次中过一次,师姐好像也投过,但没中。所以现在发论文并不容易,能发一个SSCI期刊还不错。匿名用户:师门偶有在该刊发文 作为本人独立写的第一篇英文论文 夜尝试投了该刊 5月18号提交论文 半个月后进入外审 再一个半月后7月20号收到退稿邮件 第一次外审速度还OK 后面就不太清楚了 一共三个外审专家 一个给大修 两个给退稿 确实是文章水平的问题 给的意见也都很中肯 当然也不乏有一些批评的语言 总的来说对未来的研究完善有挺大的益处 之后还会继续尝试该刊中国大陆地区是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发文的首要来源地。期刊发文的前十大来源机构基本上被中国大陆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包揽,包括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3Computational EconomicsComputational Economics介绍讲计算科学与经济学所有分支相结合的新研究,涵盖滤波、贝叶斯和非参数方法、马尔可夫过程、蒙特卡罗模拟等计量经济学的计算方法,仿真模型方法,机器学习,进化算法,神经网络建模,动态系统计算,优化,最优控制,博弈,均衡建模,硬件和软件开发,建模语言,接口,符号处理,分布式和并行处理等。现任主编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Hans M. Amman教授。2019年,Computational Economics的影响因子为,在经济学371种期刊中排名第200,属于三区期刊;在管理学226种期刊中排名第185,属于四区期刊;作为SSCI/SCIE双检索期刊,Computational Economics在数学跨学科应用106种期刊中排名第65,属于三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Computational Economics的年发文量自2018年以来持续增加,2019年发表了131篇文章。中国大陆地区是Computational Economics发文的首要来源地。期刊发文的前十大来源机构中,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高校院所最多,包括中国科学院、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厦门大学等。14Finance Research LettersFinance Research Letters欢迎来自泛金融学各个领域的稿件,字数一般不能超过2500个。该刊关注的议题包括:精算研究;另类投资;资产定价;破产清算;银行和其他存托机构;行为和实验金融;金融的文献计量和科学计量研究;资本预算和其他投资;资本市场与会计;资本结构和支付政策;大宗商品;传染,危机和相互依存;公司治理;信贷和固定收益市场与工具;衍生品;新兴市场;能源金融与能源市场;金融计量经济学;金融历史;金融中介和货币市场;金融市场;金融数学与经济物理学;金融监管与法律;预测;前沿市场研究;国际金融;市场效率与实践研究;合并与收购;微型金融机构;微观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个人财务;投资组合选择与投资;房地产金融与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家庭和创业金融。现任联合总编为主编为马来西亚北部大学Jonathan A. Batten教授、阿联酋沙迦美国大学Narjess Boubakri教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Samuel Vigne教授。2019年,Finance Research Letters的影响因子为,在金融学109种期刊中排名第9,属于一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Finance Research Letters的年发文量有显著增加,2019年发表了240篇文章。用户点评:最近12个月内,周围四个中国人投此刊全部被拒,均来自985高校。此刊金融经济相关都可以投,发文量这几年很稳定,今年升入1区估计投稿量更多,难度更大。从我们四个人的经验来看,编辑直接拒会在半个月左右决定。第一轮审稿意见回来估计1到3个月,一般只有一到两个审稿人,所以审稿人的意见很重要。letter期刊很少,其中frl和el偏难,ael相对容易。这三个期刊相对长文来说审稿和出刊都比较快。另外这三个期刊都有投稿费,没有版面费。匿名用户:8月份投了这个期刊的special issue,由于时间比较赶,文章写的质量一般,当然快速得被拒了。。150美元的审稿费 被拒的理由说文章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150美元买了比较中肯的审稿意见,哈哈 文章字数要求2000字 个人觉得,letter的文章,不求长,但是idea一定要新!理论基础要扎实。从投稿到给出被拒,两周,速度比较快。中国大陆地区是Finance Research Letters发文的首要来源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中国大陆地区高校和研究机构在该刊上的发表记录排在前列。15Emerging Markets ReviewEmerging Markets Review旨在成为发表新兴市场金融领域重大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主要平台,该刊优先考虑的论文包括:全球和区域视野下的比较研究,解决特定国家的关键政策问题并具有重要全球和区域影响的研究,以及应对国家和国际金融架构相互作用的研究;尤其欢迎制度和金融视角下的论文。现任主编为马来西亚北部大学. Batten教授。2019年,Emerging Markets Review的影响因子为,在金融学109种期刊中排名第12,在经济学373种期刊中排名第58,均属于一区期刊。从近年情况看,Emerging Markets Review的年发文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19年发表了60篇文章。中国大陆地区是Emerging Markets Review刊文的首要来源地。西南财经大学是入围该刊发文前十大来源机构的唯一一所中国大陆地区高校。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世界经济与政治》致力于弘扬学术创新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平等,注重理论创新,紧扣时代热点和学科前沿问题;移极报道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上处于前沿的有开创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把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结合起来的成果,尤其是对全球整体的变化与特点的分析,专题性问题的深度透视,宏观的、战略的扫描,多学科、跨学科的研讨,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的探讨,书评和学术信息等。本刊真诚欢迎广大学界同仁惠赐佳作,踊跃订阅。1.论文应有创新意识,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立意新颖、文字简练。2.稿件应遵守学术规范,凡研究性论文,应在文中或注释中简要说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为切实提高刊物质量,本刊制定了注释规范 ( 详见附录 ) ,请各位作者认真遵守。3.为保证稿件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来稿首页请注明文章题目、作者名称、内容提要 (200 字以内 ) 、关键词 (3 ~ 5 个 ) 、作者简介 ( 作者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城市、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 以及论文题目和内容提要的英语译文。正文不再出现上述信息。4.来稿文责自负,一般不超过 1 万字,本刊有稿件删改权,如不同意,请来稿时注明。由于人力和经费限制,恕不退稿亦不能逐一答复,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来稿一经刊用即赠样刊两本。5.来稿请注明专投本刊,严禁剽窃、抄袭行为,反对一稿多投。凡发现有此类行为者本刊予以追究,今后不再刊发其论义,并通报作者姓名。6.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获奖或被其他报刊转载、摘登等,请及时通告本刊编辑部。本刊版权所有,允许转载、摘登和翻译,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7.投稿请以电子邮件和邮寄稿件(请附寄磁盘)方式寄至编辑部,不要寄给个人。来稿请寄: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 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邮政编码: 100732 。附:本刊注释规范1 .中文注释对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第一次进行注释时,必须将该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资料所属页码一并注处。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时,只需注明作者姓名、文献名和页码。具体格式举例如下:俞正梁:《当代国际关系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1 页。[ 美 ] 汉斯 · 摩根素著,杨岐鸣等译:《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 年版,第 30 页。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载《欧洲》, 1993 年第 5 期,第 l 9 页。其他类型的文献基本上参照这个格式。如果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请注明详细的网址。2 .外文注释 ( 以英文为例 )同中文注释的要求基本一致,只是文章名用引号,书名和杂志名用斜体。具体格式举例如下: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97, Clarke and Eric Fredin, “Newspapers, Television , and Political Reasoning”,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 , Levgold, “Soviet Learning in the 1980s”, in George W. Breslauer and Philip E. Tetlock, eds.. Learning in US and Soviet Foreign Policy,Boulder ,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