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 1、课例研究概述(1)课例研究的概念课例是一个实际的、典型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课例研究,简单理解,就是以典型的课堂教学作为例证所进行的研究。它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分析和提炼等过程,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研究。课例研究从本质上说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课例研究追求的是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2)课例研究的特点①课例研究的性质状态:课例研究是一种改善教学行为的实践性研究。课例研究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研究。②研究内容:课例研究以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③研究过程:课例研究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提高的研究过程。④研究的主体: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3)课例研究的意义①课例研究是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②课例研究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③课例研究是提升常规教研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4)课例研究兴起的背景①国外课例研究的兴起日本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课例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准。②我国课例研究的来胧去脉8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编过《优秀师课堂教学实录》, 优秀教师教学实录开始流行。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其它课堂教学实录集。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上课方法,吸取他们的经验。80年代前期教案集,由有经验的教师将上得比较成功的课的教案拿出来,供大家模仿、学习。有的教案是有经验教师的设计,反映的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设计。实际上,这时开始重视教学的设计。8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一篇课文或一个章节的内容有几个设计(教学思路)。这些都是有经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设想来设计的,供教师来选择使用。与原来相比,可能是一种进步。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经验的人拿出来给没有经验的人来用。但是当有了选择之后,学习者的主体性开始受到注意。开始注意到教师的不同风格,但学习者主要还是被动的。90年代初兴起的“说课、上课、评课”活动,奠定了课例研究的基础。课例研究提出是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重新关注,是普教科研的本原回归。2、课例研究的操作(1)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①确定研究的主题(问题)从充满困惑的、相互冲突的、难以解决的教学事实中发现教学的问题,提炼出研究的主题祝您生活愉快,望采纳。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研究主要围绕一节课展开,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重点解决上这一课中存在的某些教学问题,聚焦于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全过程。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一、课例研究的起源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二、课例研究的基本特点、目的、意义特点:以反思为前提、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需要用“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充当研究的载体。目的:校本研修中的课例研究不仅关注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意义:课例研究的优势在于: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进行研讨。课例研究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教师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三、课例研究的类型1、问题式课例研究:通过定性或定量观察,以归纳的方式发现和整理而直接获得,然后从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典型问题,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行动(归纳法)。2、主题式课例研究:预先由学校或教研组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发现和梳理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课例主题,然后,组织教师联系主题进行观课,重点揭示教师教学行为中与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演绎法)。3、混合式课例研究:上述两种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交织在一起。例如,以课堂观察的方式,发现和归纳出一批问题,从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形成课例;若课例问题具有共性特点(多数教师共同困惑或感兴趣的、跨学科的),便形成了某个主题;组织教师继续围绕主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课例研究四、主题式课例研究(一)、“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程序。1、主题确定。研究始于问题,只有选择了一个好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主题式” 课例研究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因此,各校要围绕有效教学的课题,选择一个具体可操作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2、主题学习。主题确立后,就要围绕主题开展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提炼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具体的学习方式有三种:(1)读书围绕主题选择相关的教育刊物、教育专著等文字资料进行学习。其中,学习教育理论刊物和教育专著,主要是寻找理论基础,学习各省教育是收集他人解决类似问题的的实践经验。(2)读图围绕主题选择针对性强的名师示范课录像、影碟等影音资料进行学习。主要是为研究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教学情景与方法。(3)读人围绕主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与同学科教师及业务指导部门的教研人员进行的研究沙龙等活动。学习可采用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脑子不够用,反应力不足,记忆力缓慢,逻辑思维不够强这些都是导致你研究不出东西的原因。首先得让自己的大脑思维变得活跃,提高记忆力,加快反应速度,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当然食补也很重要,各种营养健康食品要跟上,作息时间不能太统一,大多数时间保持心情愉悦,推荐一款大脑开发手游——天天益智APP,针对以上都有相对应的训练模块;食补方面就得询问营养师了,望采纳。
一、理解“合作设计”的确切内涵 教案的设计也应是合作的成果。虽然我们有集体备课的良好传统,但实践中集体备课往往简化为“上课教师汇报设计内容”加“同伴提出修改建议”的过程,其最核心的要素——协作互助、深度研讨、智慧碰撞等往往被忽略,导致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合作,只能是走过场。在课例研究中,教案的合作设计要求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授课的最佳方式。为此,研究小组要从几个方面来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往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各自初上这堂课时有哪些困难与乐趣,学生的表现如何;当前班组学生的基本情况;可采用的教科书及其它教材等等。 教案的合作设计有助于上课教师丰富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最初设想。可以说,教案的合作设计实现了教师群体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可以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上课教师要把集体生成的统一认识不加批判的接受下来。合作设计不能以磨灭师生的独特性为代价,每一个课堂中的师生都是具体的,上课教师要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在吸收集体智慧的同时充分考虑自己的教情和班组的学情,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原有的教学思路,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二、开展实证性的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起点。在传统的教案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大都过于笼统,有时所表达的是整个学段或整个班组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甚至只是用“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等类似的一句话加以概括,这种分析对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几乎是当前我市教师的通病。 在教案设计阶段,教师可以运用先测试或访谈等手段,开展实证性的调查研究,以便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兴趣,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等。教师越是深入地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越有利于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案。三、转变教案的设计重点 课例研究致力于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丰富学生的见解”才是课例研究的核心追求。课例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关注,要求教案设计必须突破传统意义上只关注教师如何教的局面。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人们对传统的只对教师教学行为加以规划的单线型教案做了大胆革新,将其细化,分为两栏:即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或添加“设计意图”分为3栏。这种复线型的教案有意识地增加了教师对学生主体活动的设计,并将设计意图也列在旁边,有助于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
案例研究论文的主要方法:案例研究方法(case study method)与实验、问卷调研等并列为主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是对现实中某一复杂的和具体的现象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实地考察,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与实验法的最大区别是对所研究现象的背景不予控制,也不干预现象的变化进程。另外,案例研究法通过所选择的一个或几个案例来说明问题,用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事件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案例研究法所得出的结论不依赖于抽样原理。
案例研究作为经验性的研究,通过搜集事物的客观资料.并用归纳或解释的方式得到知识,研究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本身的能力。
根据研究的目的可以将案例研究分为描述性、解释性、评价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描述性案例研究主要是对人、事件或情景的概况做出准确的描述,教学案例主要是描述性的案例。
解释性案例研究的目的在于对现象或研究的发现进行归纳,并最终做出结论。解释性案例研究适于对相关性或因果性的问题进行考察。在评价性案例研究中,研究者对研究的案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探索性案例研究尝试寻找对事物的新洞察,或尝试用新的观点去评价现象。
首先,掌握案例分析论文的基本结构。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绪论应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含资料与数据的搜集方法和过程)、研究内容及思路(可包含案例内容结构与安排、技术路线图)等内容。第二章进入案例正文,约占篇幅的25%.此部分可通过案例背景(包括行业背景、企业背景等)、案例具体情况、存在问题(需解决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分别展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存在问题(需解决的问题)这一方面为案例的主体内容,撰写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即分析案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可按照所要分析问题的构成要素来撰写。第三章为案例分析部分,此部分为论文的重点,约占篇幅的40%.此部分可以通过理论介绍(解决上述问题所需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说明本案例分析所采用的理论及方法)、具体案例分析(可根据案例分析需要,自拟题目)、原因/结果总结等几部分展开论述。第四章为解决方案部分,约占总篇幅的30%.此部分根据第三章所分析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方案。第五章为结论与展望部分,这一部分总结全文,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方案的规律性,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实践建议。分析案例并判断其后续发展,给出对未来的展望等。评价各部分权重依据下表参考:其次,熟悉案例分析论文的写法。案例分析论文应该怎么写呢?其实案例分析论文的写法比较简单,按照案例分析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来写即可:1.案例标题案例的标题应含蓄、客观、具有新意。案例的标题应注意避免加入作者的主观倾向,也应避免带有不必要的感情色彩。2.案例正文案例正文是案例主体部分的核心,应介绍案例的人物、组织以及事件的经过。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组织案例的主要内容。尽量加入一些数字和图表,以加深读者对案例的理解。(1)案例正文的叙述,要做到全面、周密、客观,避免加人作者的主观分析评价。同时,还要注重情节的真实感和生动性。(2)案例正文中涉及的组织、人物和统计数据等,可以作适当的技术性处理。例如,隐去组织和人物的真实名称而采用化名,对真实的统计数据作同比放大(或缩小)处理。(3)案例正文中的内容也可根据编写需要进行适当标注。
如何撰写「小论文」:一、小论文的考试方式:一般而言,小论文的考试方式如下:(一)开放式小论文:事先公布题目,让学生自行参考书籍、资料自由作答,面试时再配合内容发问。(二)半开放式小论文:这一种考前公布相关书籍名称,要求学生事先阅读,而题目在此范围内。另一种为学生自行参考指定参考书,而直接作答。(三)封闭式小论文:考试时在现场作答,不能参考任何书籍资料。二、小论文的命题型式:(一)叙述申论型:针对某个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或期望,并加以说明及诠释。或是针对该科系的期望和未来理想,或是最新发生的重大时事、人物,来抒发个人的看法、生活理念。【实例】嘉义师院初等教育系题目为「我对国民小学教育的认识」【实例】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题目为「我对电子工程的认识、兴趣与修业计画」(二)心得感想型:让考生即时阅读一篇文章或书籍,或看某电影後写出感想。【实例】某校航空工程系题目为「从一篇航空器介绍的短文,写出此航空器的特徵并做解释。」【实例】某校中文学系题目为「选择一本当代散文集阅读後陈述个人心得。」(三)创作型:请学生当场设计一个计画或作品。(四)假设情境及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明确的情境,让学生针对该情境的条件而尽情发挥。(假如.......你会怎麼办?) 。【实例】某校特殊教育系题目为「当你想到天天面对残障或智能不足的儿童时,你还可能再读本系吗?理由何在?」【实例】某校建筑系题目为「请你绘下从家中到本校的路线图,并请描写出其中最有意思的建筑物或街景。」三、小论文的写作技巧与平日的准备:(一)小论文的写作技巧,请注意以下几点:1.用简单的文字书写: 不要引用艰难的词句,以免弄巧成拙。2.重复阅读及修改: 若是开放性小论文应多修改,直至通顺无误为止,若为半开性及封必式小论文,则应先在脑海中思索後再写下为宜。3.审慎校稿: 完成後应再三校稿,是否有错别字、漏字、不通顺之处皆应修改。4.选择自己熟悉题目: 若自行订定题目书写,应以自己所专长及熟悉的主题,来收集资料书写完成,如此较易顺利成功。5.主题表现方式: 论点应有条理及层次分明,如此让人感觉文章思路井然、论点明确较为讨喜。6.多写自身的体验: 应避免高谈阔论或一知半解的论点,故应以自己亲身的经验或时事佐证为佳。7.适时引申个人意见: 面试委员希望看到学生的个人意见、论点及表达能力,故不可一味以理论或知识写作,应加入自己的看法与意见。8.引用数据或名言:可适当的引用专家学者的名言,来增加文章的气势,加强其真实性及说服力
小论文即论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选题、方法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1、小——切口较小,内容单一
所谓“小”即小巧:一是研究范围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研究的内容和角度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章节或某个专题,可以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二是研究成果灵活,可以是一种经验总结、一种教学模式展示课、一节独特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论文等;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问卷及报告,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课件、图表或教具等实物。三是规模小,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
2、活——自由选择,自主性强
所谓“活”即运用灵活:一是选题立项活。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课题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以无须审报立项。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二是研究内容和时间活。小课题研究什么?什么时候研究?怎么研究?不需要囿于教育科研课题规划部门所提供的选题指南,教师可以“我的事,我做主”。三是组织形式活。可以一个人承担一个研究项目,单独开展研究,也可以成立两人以上的小组共同研究,还可以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学班的老师为单位,组建微型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小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小课题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研究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3、实——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
所谓“实”即实在、实用。一是选题“务实”。小课题研究针对教师教育工作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问题,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如:上课时,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怎么办?也许这些问题有些小家子气,但它们恰恰又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难题,是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的现实问题。二是研究过程“踏实”。这些研究对教师来说,既实在也实用,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三是研究成果突出行动,操作。即在“做得好”的基础上“提炼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有真正的行动研究,“提炼得好”体现在对研究的做法进行规律性的总结。
4、快——短周期,快出果
所谓“快”即时间短,见效快。一是即时性。一方面,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另一方面,小课题的研究周期显得很灵活,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的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二是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有些研究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也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教师自己体味到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有所愉悦就是成功。
二、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通常一个好的小课题研究选题应该有六个字,对教师来说:想做,可做,能做。
1、想做。就是指从自己身边选择当前自己最想解决同时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最想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自己更清楚。因为每个教师所处的环境及其自身的条件都不同,因此各人的需求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慎重选择。
2、可做。是针对教师自身的条件而言,指进行小课题研究,必须将教师的经验、素养、时间、精力等因素考虑在内。这些因素往往决定着教师能不能进行研究或能不能将研究进行到底。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能做。是针对小课题本身而言,指选择的小课题是个小而明确的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有个具体明确的切入点,在实践中操作起来相对容易。选题太大、笼统模糊往往只是在表面上兜圈子,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总之可以小题大做,以小的角度研究大问题。“先小后大”,“先易后难”,重在突出重点,目标专一,不能四面出击。课题研究范围一大,内容就多,就会广而不深,中心不突出。一个针尖容易扎得深,而一个平面却难于深入。一般来说课题小而容易深入,“小课题,短周期,快出果”。课题大则难于深凿。课题选择千万不要犯贪多、贪大的毛病。
三、小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几种常用有效的方法。
1、从总结开始
实践是理论的故乡,教育科学不仅仅存在于专家的著作中。更存在于民间——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例如,某教师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总结出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十种方法:
积极等待法,因学生心急而慌乱,教师应当安定他的情绪,耐心等待;
旁敲侧击法,学生在思考主要问题时,再提一两个有关的问题,加速学生的思考;
回忆法,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以便解决问题;
铺垫法,提一两个较浅显的问题,让学生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
点拨法,在关键点上指点一下学生;
激将法,做出要让别人回答的样子,激励学生加快思考;
分辨选择法,让其他学生回答,或教师提出多种答案,让学生自己思考分辨,选择正确答案;
回述法,先由教师或让别的学生正确解答之后,让这个学生回述;
暂停法,让学生课下再想,然后找老师回答;
加深扩展法,当学生答对了,再提一两个更难、更宽的问题。
这种总结的方法就是要把过程分条析缕地讲清楚,并突出它的特点。特别是要把其他人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讲详细、讲得透。
2、从叙事研究开始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叙事研究=事物描述(故事)+评价分析(反思)。
3、从写案例开始
案例法是通过对教育教学中典型的有价值现象,进行描述总结,从而来探索发现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案例研究=故事+点评。
4、从实验研究开始
什么是实验研究?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选择一定的研究对象,实行某种教育措施并观察效果,再进行分析比较,对理论或假设做出科学结论。它的基本程序是:选题——构想——尝试(可能有多次反复)——结论(效果)。
二: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适当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改善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主客体的地位,平衡学生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小课题研究选题的原则
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这是选题的第一原则。一般人们做研究,总要有个目的。没有目的的研究,就好比没有靶子的射击,只能是盲目放枪,空浪费子弹。人类为什么会有研究活动?科研工作者为什么要搞研究呢?无非这么几种目的。
一是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即解决社会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社会生活当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是为了创造财富,获得利益。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比如“网络对青少年学习方式的影响”, “入世以后如何应对中学生人才外流”,就是针对社会上的某个人们关心的现象而提出的。
二是探讨价值。理论探讨,基础理论,精神性的产品,不对社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而是向人们提供一种看问题的方法,一种思考角度。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认识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有一定参考和启发,也就有价值了。比如以前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宝黛爱情的悲剧,他说是反封建,你说是清朝衰亡的百科全书,还有人说是种群生命力衰退,这些看法无论哪一种都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但是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认识事物的角度,对我们来说就有了价值。
三是游戏价值。人类是能思考的芦苇,人的思考除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目标以外,还常常来锻炼脑力本身,于是发明了许多联系脑里的游戏,比如下棋就被称作思维体操,再比如陈景润研究歌德巴赫猜想,有人去论证雪花会不会有重复的可能,有人去发掘勾股定理的新的证明方法,等等,这样的研究就只有游戏价值。
选题的第二个原则是有能力。由于选题的价值又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衡量标准,因此,价值大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对人类社会有利害关系的课题固然有价值,但是,对你来说,对人类有价值的课题不一定对你有价值。因为这个价值的实现要取决于你的研究能力,再有价值的课题,如果你的能力不能胜任,不仅其实用价值会落空,连学习价值也难以保证,还有可能在养成华而不实,甚至急功近利的坏习惯,这对于将来的学习和研究都是非常有害的。因此,研究课题应该从生活现象入手,从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入手,从学科学习的思考入手,不要贪大求远,不要急于为社会解决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使选题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可以用几个字来检查核准。即“近”、“小”、“实”,“近”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少好高骛远,类似于“左撇子与书写障碍”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课堂尚且不能提出问题,学科有关的问题尚且没有钻透,而忙着做课外题,不是值得鼓励的做法。“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类似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科学常识分析”,就符合“小”的原则。“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少一点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
选题的第三个原则是有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喜欢不单纯是一个爱好倾向问题,一个人之所以对某样东西感兴趣,往往跟他的长期关注、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以及周围可以借助的学习资源有关,这往往是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激发研究兴趣和信心的有利条件。
二、小课题研究流程与注意事项
选好课题以后,就要着手研究。小课题研究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包括材料,方法选择,方案制定等。
(2)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采访,获得直接研究材料,或者通过体验,模拟等取得相关材料。
(3)整理归纳分析材料,寻找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初步研究结论。
(4)充实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5)论文或报告答辩。
一、确定题目论文题目可以从专业知识中来,也可以从时政热点中来,平常多看书、多积累、多思考,便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都可以成为论文选题的一个方向。同时,根据自身兴趣加以甄别、优选,然后确定一个合适的论文题目。要精炼论文题目,使得一看题目就很具吸引力。二、细列提纲确定题目后,要全面收集资料,最好是通过中国知网下载一些与所写论文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章;要花点时间精读文献,即便是在确定论文题目时,心中已有提纲,也必须再去阅读一些相关文献,这是列好提纲的基础,也是后面撰写论文的必要积累和热身。三、全心撰写在一二步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按计划撰写。要根据提纲内容,规定每天应该完成的撰写部分,且不折不扣地执行;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习惯来,有些人喜欢不间断写,因为思想观点转瞬即逝,高度集中撰写时,思想观点连续性强,写起来效率高;有些则喜欢每天完成一点,这样不仅不累,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四、精心修改论文主体内容完成后,不意味着论文完成。这时可以放一放,过一两天再看论文,从头到尾阅读、查看论文,有无错别字,有无不通顺,有无撰写不深不全的地方等等,修改可以一次甚至多次,完全根据自己对待论文的态度来,精益求精当然最好。五、导入引言论文一般还需要一个引言。这是论文开头的部分,主要阐述写作的原因,目的,意义等等,是进入正文的必备程序,如果直接从提纲进入,难免有所缺失,似乎没有开头。这一部分可以在撰写正文前写,也可以正文完成后再写。这里建议是完成正文后再写,这样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全文,写好引言。六、完善要素全文完成后,还需完善一些要素,主要有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页码等要素。特别是摘要,要在写完论文后,在对全文精深把握的基础之上再写摘要,这样可以更好的把握摘要内容、写好摘要内容。
你好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因此,我们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严格要求,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让儿童通过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磨练意志,养成良好习惯。我校学生大都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更无从谈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因为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因此本学期我们两个年级班主任决定将“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研究课题。研究思路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法:对三年级五年级以及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根据现状制定课题研究目标。2.研究法:各班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进行研究,将各班之间课题研究资源互相利用、互为补充、有机结合。3.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现来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4.课堂指导法:利用课堂时间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5.总结法: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研究方案,改进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手段。6.比较法:认真比较学生在课题研究的初始状态及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否朝着课题研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并及时调控。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2015年9月——11月),研究的准备阶段。选择研究方向,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1)准备相关的文献资料。(2)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及教科研专业知识,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3)调查研究从学生的整体情况和现状出发,构思研究方案(4)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学习,提高认识。(5)讨论、修订、并通过本课题研究运作方案。2、第二阶段(2015年11月——2017年4月),研究实施阶段。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小学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系统性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侧重于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和重点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1)立足于学生现状,从小事做起,促使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2)针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得具体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会对课题的研究进行反思,不断完善充实研究措施、方法和内容。(4)从实践中提炼训练方法。3、第三阶段(2017年3月——6月),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1)全面总结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工作。(2)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工作报告(3)整理所有档案资料,提出验收申请。预期成效1、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强化,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好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能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2、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平时更加关注在课上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3、研究、总结出来的良好学习习惯成为指导和规范学生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依据,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化和教育行为的变化、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4、研究、总结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5、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内容有了明确分类,形成了系列。使老师、学生、家长更加明确了习惯培养内容和目标。小学生性格波动大,可塑性强,加上社会以及家庭的某些负面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反复性非常大,一段时间好,过段时间又反弹;现在的单亲家庭、留守孩子很多,给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制造了一些障碍,造成少数孩子有空子可钻,良好习惯的培养存在较大难度。 满意请采纳
不想做研究 害怕做研究 研究无结果 本能水平 生存的基本活动,遗传性质经验水平 经验积累,属于原始,模仿性质 有意识的反思 主客体分离,对活动特点、过程和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属于研究性质。 有目的·有计划 ·有系统 ·有严密的科学方法 ·探求客观真理第一件事是生孩子 第二件事是写论文 左老师的这段演讲很精彩,成功说服我要好好写论文。 接下来左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她写一篇论文的过程。 这篇论文不是为了评职称,没有别的目的,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思想 做课题步骤前期工作: 将通俗话语体系与理论话语体系打通多读书 步骤: 每个步骤花费时间:2天-2天-6天 教育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确定 1联系自己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关注教育改革的热点和前沿 2租学习各种教教学理论 4.大胆试整合分解等多元创新教育 切记关注热点!!!二选一 用录像参加比赛 课堂实录发表论文,杂志 反思总结 选题范围 实证研究 质性研究 行动研究 每个人的真理观不同,要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看中实际成果的人就应该选择行动研究。 百度学术订阅 订阅你最感兴趣的主题 先做好文献综述 参考左璜老师的文献 多做阅读笔记 同时做好摘要和摘录 自信 虚心 海纳百川 静音徐察 反思总结 善于表达 摘要:最后写摘要,浓缩小标题 关键词:你希望关心什么主题的人能搜到你的文章,就定什么关键词 引言:交代背景自己本论文的价值,和写作思路模仿目标期刊写作 切记注意格式 主题必须符合 积极联系编辑 勿一稿多投(三个月内) 非常喜欢左璜老师,励志而坚强,告诉我我们什么叫做优秀!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推进,教育实践和社会期望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不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逐渐成为现实。 在“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过程中,教师从事教学科研是必然的。教师教学科研,一般从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问题开始,从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入手,进而写教育教学论文。随着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逐步走向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师教学科研走向高级阶段的表现。
先说观点,本轮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在一个不安、求快的时代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安慰:能力教育逐步知识获得化、知识获得逐步在资讯获取化。本质上是一个降维和安慰的过程,教育的本质问题还未得到改善……
一、首先,都有一个大背景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任何时候都可以这样说。但是,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这句话尤为应景。这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坏的时代,因为金字塔的位置永远是有限的。
生意真不好做了。在三线城市城乡结合部做餐饮的感觉很强烈。10年-12年左右的时候,非常明显,生意很好做,吃饭的人多、人均支出高。原因是什么,看吃饭的人我发现,多多少和建筑有关系,要么是包工头请客,要么是建筑工人带家人聚餐,要么是家里有做原材料的人……总之,非常明显的是,房地产、基建相关的投资,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餐饮绝对是受益者。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你发现吃饭的人少了,客单价低了,开餐馆的还多了(我擦,开小餐馆是基本没有门槛,就业出口少了,那做餐饮吧),我也把宰鱼的时间拿来看书写东西了。按照政策宣导的是,叫做“新常态”、叫“L型增长”……经济越来越不景气,这是明显的感受。
连移动互联网都叫下半场了。10年左右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到现在居然说没有多少机会了。记得以前团队有一个小伙伴去创业,那是12年左右吧,到现在已然是所谓的独角兽了,按照他的说法,现在这样的机会少了,让他再来一次基本没有机会,大家都不轻松。现在提什么,大数据、人工智能……特别是人工智能,Alphago让柯洁落泪了、横扫了围棋界、Musk又创办了Neuralink 、陈天桥10亿美元投资人机共生研究了,小扎投资个性学习了……我老婆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分析,我有一天做梦就梦到她下岗了,就像90年代很牛X的电话接线员被自动化信息系统替代了一样。
企业家开始谈哲学了。今年年初在飞机上看见一本杂志,做了一期专题,叫做反思。包括李国庆、雷军等等,都在进行反思。反思什么?反思企业的成功的时代背景因素。现在流行什么词?认知,很多企业都在谈这个概念。什么是认知,就是对世界的认识,对世界元素及元素关系的理解,这就是哲学。有这么一句话,当你看见企业家在谈哲学的时候,你就知道经济有多不景气了。当经济上行、当机会一抓一把的时候,关键是什么敢闯、敢干啊,要什么认知!
从这几个我经历的小现象,我做出了这样的一个推论,时代变化了。外部环境变化了,经济环境不好,很不好,需求基本满足,现在走向产业结构升级,所谓供给侧改革;历史车轮改轨了,生产工具导致生产力变化,进而导致生产关系变化。一会人机共生,一会人工智能替代人类,现在还没有定论,至少可以肯定,必然如同机械化让牛逼哄哄的匠人没落一样,金字塔肯定结构会变。
所以,人们又开始学习了。因为,学习让人心安,安慰自己不安的内心。虽然他不一定意识到了这种不安的来源。
这是我认为的所谓的知识付费、认知升级火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外部原因。科学吗?不咋严谨,你就当一种假说吧。
(关键词“认知”百度搜索指数上升)
所以,这是我认为,这是得到、樊登读书会、开智部落、熊猫书院等这些知识服务商井喷的外部原因;这也是李叫兽、成甲、李笑来、雾满拦江等这些个人知识IP爆发的外部原因……
(关键词“学习”百度搜索指数上升)
二、知识经济解决教育问题了吗?
教育问题解决了吗?亲爱的,你要知道,这个问题是人类一直面临的问题,亦即人类的知识水平问题,对宇宙、世界、内在的理解。我是这样认识,人类知识发展的几个关键条件的:1、有了语言、有了符号,人类知识基础条件奠定了2、纸、印刷术、互联网,人类知识咨询传递基本ok了,至少可规模化、边际成本极低3、人类关于如何产生知识产生了万千法门,比较主流的是西方科学方法,另外一个就是东方的方法,虽然认识论仍然在发展,但是已自成体系,目前人类产生的知识存量已然十分庞大,前沿的科研也在大量的继续……至此,基础条件基本都具备了,最后的一个问题就是:4、人类对知识的理解,不仅不是文盲、不仅获得咨询,最终是要理解知识,产生改造世界的能力,否则这些东西仅仅是你书架上没看的书、收藏里没有读的文章一样。
前三点,我觉得基本和普通人没有啥关系。语言、符号能力,从短期角度来看,还是基于生理和进化,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看,基本条件也是毫无问题;这个世界充满了牛人、大师,终其一生在探索这个世界,或许因为好奇,或许因为出世;这个世界无数的国家、组织,调用社会资源在探索这个世界,因为智慧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
但是,最后的一个问题,亦即人类对知识的理解问题,是普通人面临的根本问题。这也是教育最核心的命题。
说一个很粗浅的例子。你思考的、困惑的绝大数问题,其实大部分已经被前人困惑过、思考过,甚至已经有了答案。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在困惑、思考、放弃中,并没有能够传承到这样的智慧。这里面有两个问题:1、知识的获取。也就是你是否找得到这样的知识。互联网及搜索引擎出现、知识的数字化程度更高的时候,这个问题被解决了一大部分。对了,我乎也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挖掘隐藏在个人头脑中的知识,更加基于问题找到知识。(多说一点,下一次突破应该是在人工智能层面,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望交流指教)2、知识的理解。这个目前还是要靠人的,这也是人和人的核心差异之一,技术还不能有效解决。但是,可惜我们的理解能力还是很差的。
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拼搏的大部分人,本质追求是阶层跃迁,也就是要做人上人。影响所谓阶层跃迁的关键点在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知识。有人说阶层固化,有道理,原因在劳动力要素价值下降、资本聚集程度高、土地价值的“圈地运动”也是后半场,从前三个要素来讲阶层逐步固化是这样的;但是,知识要素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获取成本下降,但是知识要素的价值实现不仅是“获取”了知识,必须完成“理解”。所以,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对知识的理解问题。
三、那么,从这个角度,怎么来看这一轮知识经济的行业现象?
从知识传递到接的角度,我们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1、传媒2、出版3、教育传媒传递的更多是资讯,比如印度退出一带一路倡议了;出版更多传递的是知识,一带一路的缘起、目的、价值、问题分析等等,这是大牛们思考的问题,而这个的理解其实有难度;教育更多的是帮人形成自己的对世界的理解,形成能力,你能够自己做出对一带一路的预测和创造,比如吧,一带一路的A股股票哪些买哪些不买,或者你在国内买不了房,愿不愿意想办法去巴铁买房去?
你发现没有,大多数更感兴趣的是娱乐,不关心这些,川普的女儿真漂亮;次之是资讯,川普又发Twitter了;次之是知识,川普的出现很可能是民众基于社会经济不好的体验,对传统“正确的政治”的一种摒弃;次之是能力,根据川普的表现,是否能够做出有效的预测,美国是否拥护一带一路倡议?理论上讲,大多数人是这样的,反正我从自己身上进行了个案支撑。但是,一个人的理性却告诉了他,我们要成长,就要少些八卦多些资讯;少些资讯多些知识;少些知识,多些能力。这样,才能更深度的快乐、更本质的快乐,而不仅仅是本能的享乐而已。虽然,认识如此,做到的却不多。比如,大多数人刷我乎,只是获得资讯或碎片化知识,甚至仅仅是为了娱乐一下。
基于以上的认识。结合现在井喷的知识经济现象来看,你能发现什么?
这次知识付费井喷的现象,有极强的外因,也就是最坏的时代的社会经济恶化、历史车轮改轨。但是,需要认识到,这里还有极强的内因(暂不关注例如技术、支付习惯等问题,原因是这个对于所有对象可以等同)。这个内因就是,在一个不安、求快的时代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安慰:能力教育逐步知识获得化、知识获得逐步在资讯获取化。什么意思?
大家都很迷茫、很不安,要学习。但是,急躁啊,时间碎片,没有耐心啊。怎么办?那我们就降低一下难度,原来要你能力有得的事情,现在就让你知识有感就行;原来知识要反复理解的事情,现在直接给你嚼碎了喂你,变得获得资讯一般,轻松、快乐。正如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所说,如果滴滴是御马监,美团饿了么是御膳房,为什么不能有个翰林院呢?让你一个翰林跪着给你讲你感兴趣的知识。
(人性偏好和成长真实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这有问题吗?当然有了。对于一个希望成长的人来说,更直接一点,一个想在金字塔上往上跃迁的人,仅仅限于资讯、碎片化知识(本质就是资讯),是没有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你的理解能力并没有上升,不能对这个世界作出有效的认知,你不能有效作出解释、预测和改造。甚至,你会因为一些资讯,掩盖了知道自己无知的朴素,变得更加面目可憎。你可以让别人喂你吃饭,但是如果让别人帮你读书、思考,那真的就跟咸鱼一样了。
得到新的资讯,就像毒品一样,会上瘾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内心迷茫、内心不安,但是又没有那样的意识、勇气、机缘去深度学习,有一点慰藉那还不是救命稻草。所以,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买了好书就以为拥有了知识,听了牛人就以为可以指点江上,读了篇微文就以为拥有了智慧……哎,人就这样,我不然也不会以“学粉”之资格、以“卖鱼”之角色,来写这篇文章了。
总结一下,这是我对这轮知识经济的认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安慰:本质上能力教育逐步知识获得化、知识获得逐步在资讯获取化。这轮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传媒,传媒能力越强或营销能力越强,越有可能牛逼。不好意思,又不科学的个案例证一下,做主持人的罗振宇、做主持人的樊登、做营销的李叫兽、做老师(特别注明新东方老师)的李笑来……都是本轮知识经济的弄潮儿。他们的背景好像弱弱地在支撑着我的结论。(这些老师我都很尊重,给我个人带来了价值,比如我也订阅“得到”,获得一些新的知识;同时,我也尊重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价值,社会必然出现金字塔,人是改变不了这个结构的,要突破还得看个人自己,不能要求别人。这篇文章好像是我阶层跃迁的“檄文”-_-|||)
教育的路还有很远要走。一路下来:师徒制、案例教学、行动学习、现象教学、个性化学习……都有很好的探索,我认为教育的守正在此,但是教育的本质是精英化的,还是少数人接受到的东西。本轮知识经济并没有解决教育核心问题,但或许这就规律,真正牛逼的东西,始终是少数人才知道的,否则就没什么 好的。
当然,不要否认资讯、碎片化知识的价值,就像要肯定“得到”的社会、经济价值一样。对于多数人,这又是一次“扫盲”:原来书虽好,不看也没价值,虽然嚼碎了,但是还可以解解饥渴;同时对于少数要追求卓越的人,要在金字塔上跃迁的人,资讯、碎片化知识是能够深化、理解的第一步。有机会,我们再探讨一下关于资讯、碎片化知识如何帮助我们学习的问题,老渔对此也很饥渴。
四、最后,既然认识了,就要预测或创造
不能产生解释力(解释)、洞察力(预测)和创造力(创造)的认识,就是耍流氓,谁有空听你喷口水。解释由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效力不够。还是预测和创造有价值。认识很浅,预测和创造也就浅了。
1)人们的不安不会减弱,还会加强由于这个L还见不着尾巴,库兹韦尔的“吓尿指数”越来越短,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意识到“以为的救世主并救不了你”会让你更加痛苦。这个时候,会有很多相关现象出现,比如人们会对“碎片化”的关注更加加强。由于我买不了碎片化学习的关键词,就以碎片化作为关键词,同时关注相关度,类似学习、碎片化思考、碎片化阅读等等,会越来越相关。这个随着时间后移,会指数越来越高,增长率也会上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百度指数进行观测。
(关键词“碎片化”百度搜索指数及相关度)
2)“得到”等会面临增长瓶颈这个预测有点废话,因为用户必然存在天然的规模上限。那,就把这个概念换成一个观测成本比较低的方式。那就是得到本身的活跃度,会下降。这个预测本身不好做,因为这个不仅关于用户需求(实质是认知变化,成长的需要一直未变),还关系到供给变化。暂时只能假定供给未出现本质变化的情况下。还是用百度指数,“得到”关键词。(由于得到本身是一个通用词汇,检索过程中天然会有,但是鉴于百度搜索指数在得到推广之前比稳定,就做一个近似推测)当然,所有预测,不仅仅是趋势,有一个核心问题是时间节点,背后的节点,需要更多的认知来做支撑,难度很大。期待互联网产品、运营相关的同学,批评交流。
(关键词“得到”百度搜索指数)
3)一个建议吧(勉强算创造)对于已然有一定资讯基础的人,而又有追求卓越的心意,也就是入世为在金字塔上跃迁,出世为更加通透、宁静,最终需要增加对这个世界的解释力、预测力、创造力。要做到这样,目前必须回归深度学习。这里有几个核心点:1、掌握学习能力,一般说的理解力、认识能力、认知能力、阅读能力,均在这个范围内2、回归知识源头,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回归经典、寻找大师3、回归底层知识,建立底层知识结构,这个底层知识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人类学及社会学、语言文学及诗词。以底层知识为本体,以应用(工作实战)为补充,以碎片化知识及资讯为入口。
当然,你也知道,这个建议可操作性很差,很少有人能够做,就像查理芒格说“我的剑传给能挥舞它的人”,这是一条艰险的路途。但就这个思路,算守正的思路吧。作为“学渣”转“学粉”老渔也在路上,欢迎相互取暖扶持。如果,你有幸遇见对教育、学习真正深度的人,遇见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机构,应该珍惜,也期待推荐。
所以,认清本轮知识经济的本质,取其长,避其所短。看明白了,就算只是需要这些资讯,那就不要不安,如果有更多的要求,那基本只有深度学习了。
知识付费就是用户付费购买知识服务,通过碎片化学习方式快速获得知识或技能,同时降低获取知识的时间成本。自2016年起知识付费的概念己经开始深入人心,许多内容付费产品和平台也相继涌起,掀起了内容付费的热潮。随着得到、分答、知乎Live及创客匠人等平台的兴起,知识付费在经历了市场前期的短暂喧嚣和行业洗牌后,知识付费行业在今年的发展开始转向理性发展。
打造自己的付费课程,首先需要找一个工具平台,可以提供属于一个自己的“知识店铺”
曾经有一个朋友告诉我。
他购买订阅了很多付费专栏,报名加入了很多系列课程,但他的生活依然没有多大起色。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想要实现财富自由并不是仅仅靠知识付费,其实是跟你的能力,你的资源有很大关联,关键点不在你学了多少课程,明白多少事理,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能力把在知识付费上学到的东西变成现实。
一些人极容易对知识付费上瘾,往往表现为越买越多、越买越广、越买越贵。导致这些的原因都是因为这些人对知识付费存在误区。
1.误认为知识付费能解决焦虑;
知识付费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解决不了焦虑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我们为知识进行付费后,发现其中所述内容并非我们所能做到,我们无法通过知识付费获得成长,因此我们将会产生更多的焦虑。
2.误认为知识付费能够速成;
速成即快速成功,不要存在幻想,认为知识付费能使你快速成功,知识付费能够为你做到的只有快速入门。
3.误认为知识付费能够轻松赚钱;
赚钱本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你就更不要指望知识付费能给你直接性地带来多大的收益,知识付费课程能做到的只是增加你的信息量,为你的获利做好铺垫。它不是去教你怎么直接获利,它只是如何获利的一种理论基础。
面对知识付费我们应该怎么办?
1.知识付费应该少而精
知识付费的门槛越来越低,这就导致互联网上的知识付费课程有好有差,良莠不齐。购买订阅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对方能交付给你的价值是否和价格成正比,绝对不能冲动型消费。
2.重视实践,实践才是唯一的出路
知识付费课程能交给你的只有理论,你需要把这个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就像上学时,你只听老师讲课是不行的,还需要自己多练题,多实践。购买知识付费后不去实践的人占百分之90,他们只会想,而从来不会付诸行动,这就是有些人永远无法成功的原因。
最后说一句,请理性对待知识付费,不要让知识付费在装满我们脑子之前,先掏空我们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