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的根据,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资本主义来到世界;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社会主义的兴起,这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第二种的依据,1500年,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的兴起。1917同上。
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现代代史开始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世界近代代史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现代代史开始的标志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准确地说是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换言之,究竟是以191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还是以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数十年来,这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一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前,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没有明确区分,也就是说没有形成有关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概念。那时候的学者基本上认为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是同一个含义。这种状况明显地说明了那时候中国近代史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 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1954年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引起了近代史学者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1957年,《历史研究》编辑部汇集了3年来学者们的讨论文章予以出版。这次讨论,对于中国近代史学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唯物史观、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等问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这次讨论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所谓中国近代史,胡绳的文章非常明确地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这一主张在这次讨论中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从这时开始,中国历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此后,学术界往往把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而把1919年上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这段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换句话说,是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称作中国近代史,而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称作中国现代史。 当时学术界虽然有这样的认识,但也有许多学者明确表达过不同意见。范文澜、刘大年、荣孟源、李新、林敦奎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来划分历史时期。根据这种观点,1840—1949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范文澜是这一主张的最初提出者。他于1947年在华北新华书店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前言和目录,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划作近代中国的历史时期。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无论是教学、研究或者撰著中国近代历史,都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的。这是那时的时代条件使然。 二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又一次出现了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坚持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界线的学者,主要以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为根据。他们为了突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性,坚持主张中国近代史结束于1919年。但是,这种主张忽视了以社会性质作为区别历史分期标志的意见,忽视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民主革命的性质,都是反帝反封建,区别只是领导力量的不同、革命前途的不同。因此,主张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840—1949年为中国近代史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赓续20世纪50年代的主张,再次明确宣布以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作为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对象。李侃、陈旭麓、胡绳、张海鹏等先后发表文章,阐述了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的认识,并逐步形成共识。 人们可以看到,1998年以前出版的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出版物,包括通史类性质的学术著作、教科书以及通俗读物,几乎都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下限;有关中国现代史的出版物,几乎都以1919年为上限。1999年以来,已经有数种中国近代史著作采用了1840—1949年的分期方式。它们是: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999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这是为中国警察写的一本简明中国近代史;辽宁大学董守义等编著的《中国近代史教程》上下册,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山东大学王文泉、刘天路主编的《中国近代史》,200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10卷本,200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里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教材,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由该书编写组集体编写,首席专家是沙健孙、马敏、张建国、龚书铎、李捷。该书开篇的第一句就是:“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这句话非常重要,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已经写进了大学教材,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在分期问题上还会有不同看法,但应该不会成为主流认识了。 三 目前,虽然近代史学界已基本上统一了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的认识,但是在近代史学界内外也还存在一些不同认识。比如,2008年4月光明日报发表的《三字经》修订版前言,坚持1919年是中国现代史开始的传统说法。不久前报载,一本大陆学者编撰的《中国近代史》在台湾出版。报道中引用该书作者的话说:“关于中国近代史,两岸在许多问题上认识并不一致。如在最基本的历史分期上,台湾学界把从1840年到1949年的历史作为近代史,而大陆近代史一般断限在1919年,1919年至1949年为现代史。”大陆学者编撰的《中国近代史》在台湾出版,当然是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中值得关注的好事。但是,报道中关于海峡两岸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或称断限)的说法则是完全错误的,既不符合台湾学术界的现实,也不符合大陆学术界的现实。从台湾学术界来说,不可能把1949年作为近代史的下限。这是常识,不需要多加解释。从大陆学术界来说,把近代史断限1919年,基本上是1998年以前的事,1998年以后一般不作这样的断限。也许该书的作者还是坚持以191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断限。 总结一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人受侵略、受欺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标志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就是说,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终结、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开端。因此,应该将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明确中国近代史包括了1840—1949年的中国历史,是时代前进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学者运用唯物史观观察全部近代中国历史所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中国近代史学科成熟的表现。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取得的重要成就,值得充分肯定。希望这个认识能够为学术界的朋友们所接受。
中国没有以1917年作为进入现代史的标志。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世界近代史是以1917年为标志,世界现代史是十月革命后的人类历史,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发展、共同借鉴的历史。一说,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开始。
扩展资料:
中国现代的探索:
1、探索的方向看
是近代西学的继续,具有模仿性的特点:80年代以前,无论从政治上或经济上大都是模仿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模仿西方的经营方式、管理经验。
2、从探索的历程看:
具有曲折性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前,革命和建设进程或者被冒进脱离现实地超越,或者为左倾错误不时地中断,使工作重心不正确的转移,以致于经济建设从冒进至中断,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上正规,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从探索的内容看:
具有独创性、连续性的特点:三大改造以和平方式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坚持并扩大统一战线,把它发展到爱国统一战线的新阶段;“一国两制”的构想为祖国统一创造条件;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现代史
百度百科-世界现代史
一、《历史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主要栏目包括专题研究、理论与方法、史家与史学、讨论与评议、书评、读史札记、学术述评、国外新书评介、读者来信等。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惠赐佳作。谢绝出资刊文。二、本刊实行匿名评审制。来稿请勿标注作者姓名。有关作者的信息,如姓名、生年、工作单位、职称、邮政编码、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 请附另纸写明。三、研究论文请附200-300字内容提要和3-5个关键词;并附中文提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四、稿件应遵守学术规范及相关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五、本刊引文注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详细情况请参考《<历史研究>关于文献引证标注方式的规定》。六、本刊整体版权属编辑部所有。七、凡向本刊投稿,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视为专有许可。八、未经采用的来稿恕不退还。九、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修改。十、稿件一经刊用,即寄送样刊。十一、如对以上规定有异议,请予说明。十二、作者请登录《历史研究》网站,使用在线投稿系统赐稿。投稿方法:①登录;②登录投稿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未注册的用户须注册后方可登录,注册信息必须真实有效;③点击网上投稿;④按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在“分类”栏选择稿件所投编辑室;⑤点击提交。
解放军报编辑部电话中国国防中国石油报中国石化报 人民海军报(0201)954030〔军线〕、〔地方线〕、〔地方线传真〕。
我预约军事博物馆11月24日参怎么没短信提示怎么进?谢谢回复。
010-85935937010-68529647010-68529647010-87137568010-842718240201)954030〔军线〕、〔地方线〕、〔地方线传真〕。
《雨后初晴文学网》,文学作品投稿的邮箱是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4月12日。中心自成立以来,立足陕西,逐步向整个西北辐射; 在对重要方言点进行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打通现状与历史;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存珍贵的方言、民俗础上,打通现状与历史;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存珍贵的方言、民俗资料。经由陕西师范大学批准, 2006年1月陕西师范大学陈忠实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本中心是一个跨院系和跨学科的、从事以陈忠实为代表的陕西作家群体及陕西文学文化生态问题综合研究和咨询的、非盈利性学术研究机构。 陈忠实研究中心的宗旨是:充分发挥我校科研与教学优势,充分利用我校地处陕西的地缘优势,搭建国内合作、国际交流、信息共享、人才培养的学术平台,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陕西文学及陕西文化研究与教学基地。陈忠实研究中心的总体目标是:组织协调本校各院、系(所、中心)有关陕西文学和陕西文化的学术研究,以推动陕西文学和陕西文化的学术研究;同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团体以及专家学者建立联系,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举办相关的讲座,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项目,为我校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服务;策划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和收集资料的工作,为抢救陕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陕西省建设文化大省做出实际贡献;收集陕西文学发展与研究的相关资料,为陕西文学资料馆的建立做出准备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创办于1987年,隶属于陕西师范大学。创始人霍松林先生,现为文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是海内外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霍先生研究领域广泛,在先秦至明清三个方向都招收博士研究生,截止2010年已毕业的博士有50多人,在读的博士生有10人。是全国古代文学领域招收博士生最多的导师。现任所长霍有明教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曾在日本讲学多年,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和唐宋文学。副所长刘锋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唐宋辽金文学和词学。傅绍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吴言生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和宗教学。以上人员均为在岗的博士生导师。
专业设置不同,历史文化学院就是以历史为基础衍生的很多相关专业。文学院就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文秘专业什么的,跟历史没有关系。
中国史
一、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1.[唐]刘知几,刘占召校注:《史通评注》,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2.[清]章学诚,仓修良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杨翼骧:《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共3册),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5.李大钊:《史学要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日]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7.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8.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9.白寿彝总主编:《中国史学史》(六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1.杜维运编:《史学方法论文选集》,华世出版社1979年版。
12.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岳麓书社2003年版。
13.王学典:《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乔治忠等编:《中国史学史研究述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5.[德]兰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兰克史学文选之一》,北大出版社2010年版。
16.[美]鲁宾逊,何炳松译:《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
17.[英]巴勒克拉夫,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8.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0.姜芃:《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二、先秦史
1.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4
2.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徐中舒:《先秦史论稿》,巴蜀书社1992年版。
4.晁福林:《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郭沫若:《郭沫若全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版。
7.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三、魏晋南北朝史
1.[唐]唐太宗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2.[北宋]司马光等撰:《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3.[南朝]刘义庆,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2007年版。
4.逯钦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
5.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6.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7.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魏晋南北朝史续论》,《魏晋南北朝史拾遗》,中华书局2011年版。
8.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何兹全:《读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0.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2002年版。
12.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55年版。
13.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4.马长寿:《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中华书局1985年版。
15.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6.[日]宫崎市定,韩升,刘建英译:《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
17.[日]川胜义雄,徐谷梵,李济沧译:《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35
18.[日]谷川道雄,李济沧译:《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19.单国钺主编:《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中古史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20.张庆捷:《民族汇聚与文明互动-北朝社会的考古学观察》,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四、西夏史
1.吴天墀:《西夏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史金波等:《文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3.白滨编:《西夏史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李范文:《同音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李华瑞:《宋夏关系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李范文主编:《西夏语比较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史金波等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杜建录:《西夏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李范文主编:《西夏通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牛达生:《西夏遗迹》,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12.史金波:《西夏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3.李范文编:《夏汉字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杨蕤:《西夏地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5.杨浣:《辽夏关系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6.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等编:《俄藏黑水城文献》(1-13),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07年版。
17.韩荫晟编:《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等编:《英藏黑水城文献》(1-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9.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等编:《中国藏西夏文献》(1-20),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0.李范文主编:《西夏研究》(1-8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008年 136
版。
21.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等编:《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五、隋唐史
1.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联书店2004年版。
3.岑仲勉:《隋唐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日]气贺泽保规:《隋唐时代:绚烂的世界帝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5.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6.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刘俊文:《唐律疏义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8.黄正建:《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徐连达:《唐朝文化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六、明清史
1.汤纲,南炳文:《明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王戎笙主编:《清代全史》10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英]崔瑞德,牟复礼等:《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清]魏源:《圣武记》,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
6.[明]顾炎武:《日知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孟森:《明清史讲义》(上.下),中华书局1981年版。
8.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0.吴晗:《朱元璋传》,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吴晗:《吴晗史学论著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1988年版。
12.顾诚:《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13.冯尔康:《雍正传》,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因每日投稿量巨大,本刊不受理电子版投稿(包括磁盘与Email投稿),也不受理传真版投稿,而只受理寄送来的纸面稿件。在投稿时,请作者将一式两份的稿件同时寄送到编辑部。若所投稿件被本刊决定进入匿名审稿流程,编辑部工作人员将及时与作者联系发送相关的电子文本。2.稿件内容上请遵循以下要求:(1)本刊为中文期刊,所投稿件的主体内容请以中文写作。(2)所投稿件应该是作者自己完成的原创性作品,且与该稿件内容无实质差别的作品(包括其外文翻译作品)未曾在其他报纸、期刊等发表。请作者自觉避免出现一稿多发的情形。若作者存在以下行为之一,编辑部将视作者存在拟一稿多发行为:① 作者未经本编辑部同意,以在本刊发表为目的,将与自己的已被其他报纸、期刊等发表或通知发表的作品的内容无实质差别的稿件(包括其中外文翻译稿件)寄送给本编辑部;② 在稿件寄送给本编辑部后至被本编辑部通知即将发表前,与该稿件内容无实质差别的稿件(包括其外文翻译稿件)被其他报纸、期刊等发表或通知即将发表,作者未即时向本编辑部说明该稿件的相关情况;③ 作者未经本编辑部同意,在稿件被本刊发表或通知即将发表后,以发表为目的,将与该稿件内容无实质差别的稿件(包括其外文翻译稿件)寄送给其他报纸、期刊等的编辑部;④ 在稿件被本刊发表或通知即将发表后,与该稿件内容无实质差别的稿件(包括其外文翻译稿件)也被其他报纸、期刊等通知发表,作者未即时向本编辑部及其他编辑部完整说明该稿件的相关情况。对于存在拟一稿多发行为的作者,一经发现,本刊将在十年内不发表其作品。(3)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请作者将自己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投稿查询密码、所受资助、致谢等信息全部列于与正文内容无关的首页;同时,为防止身份冒用,请每位作者在首页上亲笔签名。正文(包括中英文内容提要)中请隐去所有相关方面的信息。所列信息请务必清晰、完整、准确,以便编辑部及时与作者联系。查询密码须是四位数字,由投稿人自行设定,并请在首页右上方注明;格式如“查询密码:####”。未注明查询密码或所列信息不符合匿名审稿要求的稿件,本刊可不作投稿登记。(4)每篇稿件的署名作者不得超过五名;每位署名作者的署名单位不得超过两个;每篇稿件的作者及所在单位的署名内容不得变更,除非该篇稿件的全部署名相关者向编辑部提供有本人亲笔签名的书面变更声明。(5)对于他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外文文献,请作者自觉注意正常引用的原则。引用部分,请详细注明来源。未注明来源的抄袭行为,一旦发现,本刊将公开谴责,并永不发表该存在此行为的作者的稿件。(6)正文中请同时以中英文完整列出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其中,关键词3~5个;中文内容提要300字左右;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之后请另附JEL分类号)。内容提要应包含以下内容:本研究主要的问题、方法、结论、政策建议以及关键的贡献等。精彩的内容提要有助于他人准确、快捷地了解文章的全部精髓,请作者多加考虑。3.稿件形式上请遵循以下要求:(1)稿件全部内容推荐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03及以下版本编排,并用A4纸打印清楚。(2)普通文字段落请以五号宋体、单倍行距编排;每页的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不小于厘米;每页不超过41行且每行不超过42汉字符。(3)稿件中的图、表、数学公式等,请用计算机制作全部相关内容,并务必保证其中的符号、数字、文字、图线等清晰、规范、准确。其中,图须是黑白矢量图,请勿使用经扫描、拍摄等生成的图;图中的说明文字采用六号宋体、单倍行距编排;半栏图幅宽不能超过7厘米,通栏图幅宽不能超过15厘米。数学公式推荐尽可能以普通文字形式输入或采用Microsoft Office自带的公式编辑器输入。(4)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及文后参考文献的列举格式,请参见本网站《参考文献索引及附录体例说明》。4.请作者遵循本刊的写作规范。文字质量亦是评审稿件的重要标准之一。遵守规范可以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作者和编辑的工作效率,并可能缩短稿件的发表时间。5.凡投稿,无论本刊采用与否,恕不退稿。请作者做好相关备份工作。自投稿后30日起,作者可在本网站凭查询密码查询稿件的处理情况。6.为了规范稿件处理和加快合格稿件发表速度,投稿者请一律寄编辑部收,不要寄给编辑部工作人员个人,也不要寄给主编。稿件中切勿夹带现金等物品,以免丢失。 《经济研究》编辑部2013年1月 2013-2015年度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会(以姓氏笔画为序)顾 问:刘国光 刘树成 吴太昌 张卓元 赵人伟委 员:万广华(澳大利亚) 马建堂 王国刚 厉以宁 田国强白重恩 江小涓 刘 伟 刘 鹤 吴卫星 吴联生吴敬琏 李 平 李 扬 李 周 李 实 李剑阁李 涛 张 平 张宇燕 陈雨露 陈彦斌 陈锡文金 碚 林毅夫 洪永淼 姚树洁(英国) 郭庆旺郭树清 袁志刚 高培勇 钱颖一 龚六堂 谢 平裴长洪 蔡 昉 蔡洪滨 樊 纲 潘家华 主 编:裴长洪副主编:张平 郑红亮(常务)王 诚编辑部主任:王诚副主任:金成武杂志社社长:王 诚副社长:张永山编辑:詹小洪俞亚丽唐寿宁王利娜编务:欧宏王红梅刘莹曹 帅
经济研究期刊论文投稿要求
经济研究杂志
《经济研究》杂志,《经济研究》期刊杂志论文投稿要求?《经济研究》是一本入列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刊物,创办于1955年。
经济研究论文投稿要求
1.经济研究编辑部目前只受理寄送来的纸面稿件(一式两份)。若所投稿件被编辑部决定进入匿名审稿流程,工作人员将及时与作者联系发送相关电子文本的事宜。
2.论文投稿稿件内容上请遵循以下要求:
(1)所投稿件应是作者自己完成的、以中文写作的原创性作品,且与该稿件内容无实质差别的作品(包括其外文翻译作品,以下统称“相仿稿件”)未曾被其他报纸、期刊等公开发表或通知即将公开发表(以下统称“已发表”,应本编辑部特别邀请的除外)。请作者自觉避免出现“一稿多发”的情形。若作者未经本编辑部同意,以在本刊发表为目的,存在以下行为之一,编辑部将视作者存在拟一稿多发行为:
① 作者将自己的已发表的相仿稿件寄送给本编辑部;
② 在稿件寄送给编辑部后至被编辑部通知即将发表前,作者的相仿稿件已发表,但作者未即时向编辑部说明该稿件的相关情况;
③ 您所投稿的经济研究论文在稿件被编辑部通知即将发表后,作者以公开发表为目的,将相仿稿件寄送给其他报纸、期刊等的编辑部;
④ 在稿件被编辑部通知即将发表后,作者的相仿稿件也被其他报纸、期刊等通知即将发表,但作者未即时向编辑部及其他编辑部完整说明该稿件的相关情况。
对于存在拟一稿多发行为的作者,一经发现,《经济研究》期刊将在十年内不发表其作品。
(2)《经济研究》期刊论文发表实行匿名审稿制度。请作者将自己的'姓名(为防止身份冒用,请旁附每位作者的亲笔签名)、署名单位、通信地址(编辑部按此地址向作者寄送实体邮件)、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投稿查询密码、所受资助、致谢等信息全部列于与正文内容无关的首页。所列信息请务必清晰、完整、准确;如发生变更,请及时通知编辑部。正文内容中请隐去所有相关方面的信息。查询密码须是四位数字,由投稿人自行设定并在首页右上方注明(格式如“查询密码:####”)。未注明查询密码或所列信息不符合匿名审稿要求的稿件,编辑部可不作投稿登记。
(3)每篇稿件的署名作者不得超过五位;每位作者的署名单位不得超过两个;每篇稿件的署名作者(包括署名通讯作者、署名顺序等)及署名单位不得变更,除非变更前后该稿件的全部相关署名作者向编辑部提供有亲笔签名的书面变更声明。
(4)请作者自觉注意正常引用已有研究成果(无论是否已发表,特别是外文文献)的原则,并保证研究的依据、过程及结果的真实性。《经济研究》期刊已发表的稿件,若被发现存在故意抄袭或造假等学术不端情况,《经济研究》期刊将撤消该稿件,并不再发表其作者的稿件。
(5)《经济研究》期刊论文要求正文中同时以中英文完整列出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其中,关键词3—5个;中文内容提要300字左右;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之后请另附JEL分类号。内容提要应包含以下内容: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方法、结论、政策建议以及关键的贡献等。精彩的内容提要有助于他人准确、快捷、完整地了解本研究的全部精髓,请作者精心斟酌。
3.请作者遵循《经济研究》期刊的写作规范。文法质量亦是《经济研究》期刊稿件评审的重要标准之一。遵守写作规范可以减少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作者和编辑的工作效率,压缩稿件全处理流程的时间。
4.《经济研究》期刊编辑部收到的各稿件,无论《经济研究》期刊发表与否,恕不返回给作者。请作者做好相关备份工作。
5.《经济研究》期刊论文为了规范和加速稿件处理,要求稿件一律寄编辑部收,稿件中切勿夹带与稿件无关的物品,以免丢失。
1、投稿步骤:①发送稿件电子版至编辑部,主题用中文注明第一作者姓名;②按编辑部地址邮寄打印稿,首页请附本刊专用“投稿单”(投稿单可从我刊网站下载)。打印稿应与电子版保持一致。2、来稿应是未在其他公开发行期刊或正式出版的论文集发表过的作品,内容不得涉及国家机密。3、稿件应附有规范的中英文对照标题、作者姓名(中文和拼音)、中英文内容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每词不超过4个字)、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4、稿件应附作者中文简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宅电、单位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5、稿件请用A4纸打印,上下左右留足空白,不要正反双面打印;字号为小4宋,行间距21磅。要求:文字和图表字迹清晰,数学公式表达规范,数据准确,图表内文字必须是中文,不得是外文。6、若论文受到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支持,请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7、文中注释应加注在该页下端,与正文之间划一条短横界线,界线划在该页左下方,每页的注号均应从①起,顺序编号,不能全篇文章连续编号。8、参考文献附于正文之后,所列文献应与文内相对应。文献代码为:专著[M]、期刊文章[J]、报纸[N]、论文集[C]、学位论文[D];文献格式为:著者(译者)、书名、页码、出版者、出版地、年份(用阿拉伯数字,后面不加“年”字)。如:(1).专著[M]:XXX(作者):《XXXX》[M](书名),第X页,XXX(出版社),XX(出版地),XXX(版次),XXXX(年份)。(2).期刊文章[J]:XXX(作者):《XXXX》(文章名),《XXXX》[J](期刊名),XXXX年第X期。(3).报纸[N]:XXX(作者):《XXXX》(文章名),XX年 X 月X日,《XXXX》(报纸名)[N]。9、来稿请直接寄至编辑部,不要寄给个人,请勿一稿多投,以免影响审稿和刊用。
.【历史】历史上有名的十大清官及事迹1、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2、赵广汉 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 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3、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 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于汉时并无科举制度,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发布诏令,凡是向国家贡献财产的给官做。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从政后,奉公守法,以廉为本;体察民情,以劝课农桑为重。特别是黄霸断案,崇尚仁政,反对酷刑;对疑案坚持从轻处理;主张对犯罪实行外宽内明,教化为先,把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黄霸为官,百姓拥护,朝廷满意,属下悦服。黄霸也因此从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其中,以在当时的大郡--颍川郡任太守的政绩最为突出。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4、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 审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徐有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5、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 (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连荷兰也有人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6、陈希亮字公弼,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 他从进士及第开始,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史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开封府及朝廷任职,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7、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最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后人称他为包待制、包龙图、包学士。他在开封任知府虽仅一年多的时间,但死后,开封百姓却在开封府署旁边建了一座包公祠,以纪念和供奉他。包拯一生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对贪污深恶痛绝,在给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特别在死后,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带有神奇色彩。随着国际上文化交流的进展,包拯这个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还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虽然史料中的包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悬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赏识,也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作为清官确实是非常典型的。转自:历史春秋网8、况钟(公元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明朝江西靖安县龙冈州人。 况钟一生出色政绩在苏州知府任上,他直接减轻官粮,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稳定和发展经济。同时,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伸冤。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经他审理过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现在,只要一提起况钟,人们立即就会想到《十五贯》故事里那位甘冒风险、敢于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况钟任职十三年间,三次离任三次留任,替苏州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苏州任上。当地百姓为纪念况钟,在他死后,苏州和七个县都建立了祠堂。9、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他生活的年代, 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表面一片升平,其时危机四伏。海瑞年青时,便对社会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在户部供职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奏疏递上后,海瑞即被入狱,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阶的劝说之下,才得以获赦,官复原职,并逐步升至应天十府巡抚等职。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纵观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进谏,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但他严于执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抚流亡,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止境的盘剥,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等,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其行为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作用。应该有一个吧10、汤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又号潜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县)。 主要政绩在康熙朝,官至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等。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并注意为百姓减轻负担、赈灾救施、兴利除害,从而始终躬身实践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本”思想,为变“满目榛荒,人丁稀少”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清官。
中国历史网又名历史春秋网,成立于2010年6月1日。是一个关于中国历史、国学文化、中国古代历史、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公益性历史网站。中国历史网以“知古鉴今,以史为鉴”为宗旨,是专业的中国历史网站,网站包含了上古历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近代的中国历史。致力于成长为有思想温度涵盖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网站和有独特内容的文史互动社区,历史爱好者的学习交流平台!
为大侠推荐:华夏地理:美国国家地理(英文):美国国家地理(中文):历史频道:因为评论历史有主观、客观之分,所以大侠您只能看到境内的历史频道现中国各大门户网站: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迅网,网易等都有【历史频道】专页
所谓历史。在百度百科上是这样对它阐释的: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在我看来,历史,就是在广阔的时间长河下面,那些堆积的有大有小、形色各异的鹅卵石。题主说写论文需要参考一下英语或日语的论坛或网站。为此,我特地咨询了几个在国外生活学习的朋友。在我的要求下,他们认真筛选甄别,选出了下列几个有历史栏目的网站。供题主自行决择。一、tumblr,中文名:汤博乐。汤博乐是一个类似于轻博客网站。如果你在中国大陆地区听到有人说“今天我上不了汤不热了”。那你可就要小心了,他这里所说的“汤不热”,决对不是指的饮食上的汤的冷热程度。而是指的是网络上的“汤博乐”。在汤博乐开始的注册期间,会让你选择你感兴趣的版块。据朋友说,大概有几十个之多。其中一个就是历史版块。或者你直接进入,在搜索框中输入“历史”,来获取资讯。至于“汤不热”里有没有题主需要的资料,就需要题主自行去看了。二、法国巴黎历史研究院。里面有一版块也是专门讲述历史题材的。三、国外有很多相关的网站与论坛。如果上述两个无法解决题主的需要。那么还有最后一个终极大招:到谷歌上搜索“国外相关历史网站”,就会出现很多相关的历史站点。以上就是个人的建议。因本人学识有限,还请题主原谅。穿越时间的迷雾,踏寻历史的脚步,仰望天空的星转斗移,感慨历史的沧海桑田。该文仅表述个人观点,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恒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