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谢谢你的阅读。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一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满足人才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情况决定的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他们与时俱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也比较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好的思想素质的一方面,不能忽视他们思想素质中不好的以免,由于我们正处于时代转换时期,所以部分大学生的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改进,自制力方面也需要加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迫在眉睫。 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 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 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迫切需要人才具备独创性、发明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际背景。无论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是从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来看,都要求肩负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重要使命的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少大学生极度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对人类的传统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情操道德和艺术气质。所以,这些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德行和素养也随之淡化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当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浮躁不安,消极抑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变得思想狭隘,不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有的人还不能正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人生轨道上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我们总结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下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养成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并直接影响到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水准。反观大学生客观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切的路径上还须作出更加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途径 一、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敏锐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可以说,从探索与努力的程度上、实施的内容体系上,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斐然;但从大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当下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上: 1.转型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容易受到冲击,是非观念不强、判断标准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易用个例否定理论、用少数现象解读政策,以发牢骚来发泄对社会、政治和生活的不满。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功德和传统文化缺失。 3.西方伦理与传统道德产生冲突。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快餐文化”、追求享受、交往开放等大量西方的观念被大学生所接收,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 二、可行性:大学生的主观兴趣与党的政策支撑 一种事物或一个问题所选择的路径是否可行,关键看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自觉程度;同时,还要看当下背景下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 否提供政治保障与支撑。二者兼具,就势必确认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1.把握大学生高雅的主观兴趣 青春年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大学生的自然优势。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憧憬外,他们还有着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在《关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大学生中喜欢看影视名片的占、喜欢听音乐的占50%、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占。关于“这些兴趣爱好获得的明显收益”,选择“能陶冶性情”的占、选择“能丰富大学生活”的占、选择“能提升做人品位”的占、选择“能提高审美志趣”的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高雅的艺术品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充分肯定的。 2.民族精神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主流媒体有关国学的“百家讲坛”为国学的日渐升温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从读《论语》开始,一股强劲的国学热在中华大地掀起,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中逐渐奉为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但一些优秀的理论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国学并非简单的文史哲,而是一门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国学重新回归。当前,大学生们也正是逐渐认识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才从思想深处乐于感悟国学中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并使 这种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渐渐走向理性回归。 三、当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1.整合时政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重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如果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相继开设或并列授课,势必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方式,在三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内,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开发儒学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3.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并非是由艺术教育径直指向德育的“两点”单线运动,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能。 看了“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大学生政治论文格式模板 2.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3.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4.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5.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大一学期开设思修课程,是对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育 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 要:诚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 文化 精华,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被整个社会和民族重视。在当今高校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并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已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社会都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诚信道德 素质教育 教育对策 0 引言 在道德范围内,诚信是人类最起码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否有诚信,是否有道德,任是当今社会评价的一条重要准则。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那时起,诚信问题一直沿袭至今。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道德”(“四有”之一)到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中的“明礼诚信”到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无不充分说明,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倡导和培植诚信道德。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则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作为即将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诚信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必须”。 1 大学诚信道德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的大潮流中,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的渗透,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在诚信道德问题上同样出现问题;有向银行贷款不还,有盗窃他人财物,也有参与“三害”(黄、赌、毒)的,还有学风缺乏诚信,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求职材料造假等诚信缺失的现象。 助学贷款遇到的新问题 在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能否信守贷款承诺以及成为发放贷款的最大顾虑。根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岳麓山支行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南大学2001届 毕业 生中,有173人应还贷款,但截止到2002年1月1日,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26%,经银行和学校3个月的共同催收,仍有6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129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而湖南大学2001届毕业生中有136人应还贷款,截止到2002年1月初,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42%,经3个月的催收,仍有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86%。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98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31%,据调查了解到,贷款学生中没有按期还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还款意识不强,有的拖着故意不还,有的谎称忘记了;二是获得贷款的学生中,个别人因某些原因中途退学而放弃还款;三是个人无能力还贷,不是单位效益不好,就是还没有就业;四是有些学生想还款,但又不知道还款方式;五是有的贷款学生将助学贷款当成是国家无偿资助,以致贷款得到后就根本没有偿还的打算等等。总的来说,偿还贷款的情况与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就业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等因素有关。 当前人们的信用观念和大学生的信用状况问题 在我国,人们对于“信用”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随着信用贷款、信用消费等金融业务的开展而渐渐深入的,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人们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没有信用的人在一些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是寸步难行的,在那里,人们可以没有钱,但是绝不能没有信用。在现代社工会中,信用意识和观念的缺乏已然是目前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的一大风险,所以,具备良好的信用意识确实是信用贷款赖以生存的土壤。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信用现状:主观方面,就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来看,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赖大学生的诚信度,也就是其自觉性。大学生作为高校助学贷款的主体对象,一般都具有较高素质,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准及信用意识和观念也应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一定高度的。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个体利用其聪明才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隙,故意拖欠还款的可能性。而客观方面,银行及相关部门也必须考虑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实际还款能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在校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是大学毕业生四年内就必须还清利息(除政府贴息部分外),但是恰恰学生毕业工作的前几年正是他们个人打拼期,其经济实力处于最薄弱期,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已经是不得不受到重视的客观现实问题。 社会矛盾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之所以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这些与大学教育不和谐的现状和事实,就其大学教育本身而言,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综观国际国内,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丰富钱袋子,早已成了这个商业社会里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手段、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出现破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文化发展的结果,尤其在商业文化相对活跃和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这场商业文化与 传统文化 的教育和对抗中,一方面要使人们合法地发展经济,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要让给人们自觉地维护和坚守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必然会出现不和谐甚至是矛盾。而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不和谐和矛盾从发现到蔓延,对大学校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从最初的勤工俭学(实际上就是以挣钱为目的的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到允许并开始鼓励在校大学生待学创办公司,这股风越吹越烈,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让学生过早地融入复杂的商业领域并要亲身去面对和体验商业领域里的各种险象。毫无疑问,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和道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除了在经济方面受益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我们在自身的价值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也同样受到了西方自由思想、享受主义的侵蚀。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也同时涌入,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在传统的诚信道德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行为的斗争与碰撞的夹缝中寻找合适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较强的个人道德底线来做选择的话,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以致某些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造成错误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和学校的责任 对于当今部分学生缺乏诚信道德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分析不难得出,大学生缺乏诚信道德不仅有其自身的因素,社会和学校也存在相应责任,不仅有我国传统体制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意识观念的原因,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也是亟需解决的系统化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而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2 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 诚实守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其整体素质都是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高校及银行一般都是采取无需经济担保的形式来办理相关手续的。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加大对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教育和信用意识的培养。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以高校要切实依据《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 措施 ,并认真组织实施。以“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教育核心,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培养并珍惜个人的经济信誉,自觉形成高度信用责任感,成为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的公民。 诚信教育应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 在学生高中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上大学就好,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关注与教育。“为人”教育应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并放在首位,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学生生活等方面,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点点滴滴严格要求学生,从喊 口号 到实践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道德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诚信道德建设的校园气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内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要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要大力宣传和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管理干部应认清工作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良心,转换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换为自身的道德需求,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增强学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意识和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那么、诚信道德信念也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以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座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积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优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起到带头的作用。 法制的完善 只有将信用建立在法律制度上,才能提高学生信守合同的自觉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 经验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加大学生“失信”成本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管理干部以德管人,爱岗教业,为人师表,教育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生以德修身,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实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文化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培养出讲诚信,负责任的大学生,才能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 要】树立崇高理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面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本文强调了加强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倡导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永葆生机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动力。然而当代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成为了理想信念缺失的一代,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南方网讯的记者在一些大学毕业生的 毕业留言 册上,十分震惊地看到了这样的 句子 :最大的理想:“挣大钱,娶美女!”最喜欢的职业:“能挣到钱的一切职业!”更有甚者,在“最大理想”中赫然写着:“有财富,包小蜜!” 面对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失落,以及对理想的淡漠态度,我们怎能置之不理?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1974 年3 月在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指出:“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坚持的社会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对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更加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修正,因为大学生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树立马列主义的崇高理想。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模糊多数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理解。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为大学生指明政治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将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希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目前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是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认同国家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需要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和辩证的看待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并且可以使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政治观念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判断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是看青年大学生是否认同与支持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治主张、政治信仰,是否将党和国家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个人理想的自然选择。我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核心来抓。他曾告诫全党同志:“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是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信任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 3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 社会实践 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样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和长才。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四有”新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人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是处于首位的,说明理想信念教育与做人有重要的关系。只有首先具备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总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的选择、以及择友问题、恋爱问题、面对挫折问题等等。面对种种问题,大学生很容易出现烦恼和压力,甚至产生理想信念的困惑与不解,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那就是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时期确立了理想信念,将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克服各种不良影响,为大学生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指明方向。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做人、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大学生勤奋学习,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国家的民运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激发同学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是敏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和知识对国家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这就更加凸显出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抵制各种诱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16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当前,国内外各种思潮风云激荡,意识形态的博弈波云诡谲。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乃至高等教育领域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足于文化软实力,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阵线。破解大学生群体意识堕落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难题,不得不坚持以人为本,着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一、养德——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文化的功能承载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世能力的养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经受一系列考验,应对成长成人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体系,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青年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科研生活上缺乏一股韧劲和向上的精神。伴随着就业矛盾和社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心理问题归根究底是理想信念问题,学生保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往往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行为。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在指导着后代子孙怎么做人,怎么成人。儒家思想蕴含的精华智慧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等,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奇书的《菜根谭》就是一整部儒家修身学说的缩影,把修身问题追溯到心性层面上,有效彰显了思想觉悟提高的作用力。在校园里迷茫的大学生可以采用扬弃态度,从浩瀚的传统文化巨典中汲取营养,学会做人和求学问。 二、修德——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突出新亮点 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学生理性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大学生党的建设需要一些成绩突出业绩优秀的骨干青年;另一方面,党组织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注重考察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理想信念认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平时学习工作中辛勤付出的同学,组织上可以多给与褒奖,而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发展党员时行动积极的要分别对待。党组织上分配任务,本身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考验。基层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同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角色,因为在学生社团中不缺乏踊跃分子,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成长与社会认知。团学工作的历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先人一步,服务与奉献精神上充足有余,在价值观念上也会发生微妙的转变。在基层共青团或学生会、社团组织表现优异的同学还可以被提拔成干部或推荐为党员。这层机制能够有效代表组织上对于追求积极上进的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学校里的团学组织由此可以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辅助 渠道 ,作为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供了大学生历事练心的平台,这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乃至为人处世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益处。 三、护德——新媒体传播担当重要角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构想是我国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大学、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当前,互联网发展高度发达,媒体行业信息弥漫,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如何突出重围,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整合资源并为我所用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手机、电脑终端的普及使用已经打乱了部分学生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正常的阅读学习习惯,值得深刻思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可以瞬间到达每一部电子终端上。从中,大学生难免面临一系列诱惑,包括财富、美色、名誉的干扰,以及慵懒、嗜睡、贪吃的熏陶。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大大染缸,那么互联网就好比染缸里的水,网络的正能量作用难以施展,这个校园里的青年带来不小的挑战。大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以及事件等负面报道层不穷,来自大学校园里的正向宣传少之又少。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便利,而课堂教学未能就社会 热点 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致使自省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无法驾驭欲望诱惑,走向痛苦的深渊。新媒体担负的重要角色,可从微信、QQ、MSN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窥见一斑,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官方的发声渠道,发挥了弘扬正能量,鼓励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作用。 四、守德——大学生社会实践带来新契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最重要的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内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应该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一、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而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0余万人,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超过2 000万,规模居世界第一。这2 000多万名大学生不仅是近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更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希望。所以,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的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应该是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应该是全体师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应该是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应该是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进而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全面、协调和充分发展。

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但归根结底,和谐校园建设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评价和谐校园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关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鲜明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综上所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是不懈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教育、开展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校园,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旗帜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政治方向上起到保证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开展马列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等根本性问题,消除消极思想的影响,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最终为实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服务。所以,理想信念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政治保证。

2.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并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校园必然要求学生爱国爱校,要求培养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情感,形成校园主人翁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产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提升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奋发学习,努力探索,保持与时俱进,为构建和谐校园源源不断地提供鲜活的思想和不懈的动力。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保证。

3.道德规范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行为保证。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是指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和共同的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培育人、塑造人,突出地表现为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道德规范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将和谐校园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意识,并外化为行为,使大学生成为符合和谐校园要求的分子。所以,道德规范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保证。

4.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指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和谐校园,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求实现学校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的发展。在校园里,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子系统,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最重要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引导,不仅促使大学生实现各方面素质交融进步,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校期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环境变化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变化,采取不同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2] 。本文认为,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新动向以及在新环境下表现出的新问题,应从党建主导入手,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方针;从文化感召入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途径;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以加强道德教育为载体;从学生身心和谐入手,以加强素质教育为落脚点,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展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从党建主导入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是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是有知行脱节的现象;积极进取精神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得到释疑解惑,以上种种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理想信念的模糊和弱化。所以,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精髓。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回答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从党建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追求,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做到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做到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注重敬业奉献精神、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追求等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教育,做到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使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大学生考试作弊、制作虚假简历、恶意拖欠学费和助学贷款等问题,引导大学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从文化感召入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民对祖国感情的一种主观反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存在着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等问题。“知之深”才能“爱之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肤浅性和波动性,使大学生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偏见。

鉴于以上情况,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有意识地教育大学生深层次地把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厚淀的民族文化引导大学生在精神上找到归宿,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将学习祖国灿烂文明和爱国主义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亲身实践、榜样示范等方式,区别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整体性,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内化,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要积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情感外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即努力学习和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行动。

(三)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影响着人才的优劣和教育的成败。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中国某些原有的社会体制、文化心理、道德规范被抛弃,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各种思潮交互激荡,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精神困惑也空前增多。这给大学生带来竞争、自立等积极意识的同时,也使“自我为中心”、“金钱至上”等消极意识有所滋生,一些大学生人格扭曲、道德水平滑坡甚至沦丧的事件不断向社会敲响警钟,大学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脱节。因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面向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入手,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德育方法, 提高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交互生成性,实现从“灌输型”向“疏导型”、“经验型”向“科学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要开辟新领域,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将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与网络虚拟世界的道德实践整合为一个连续的整体;要不断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实现德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

(四)从身心和谐入手,加强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主要归宿。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但当前大学生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沉迷网络问题、社会适应能力弱化问题、不文明离校问题等,凸显出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和谐发展的紧迫性。

1.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学生思想问题的背后是心理问题,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面对面”等形式的谈心活动,做好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不断提高大学心理调节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 000万,学生高达 [3]。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开展网络舆情分析和网络文明建设活动,重视网络法治宣传和教育;要提供交流,呵护学生心灵;尤其要重视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3.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 [4],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认知,使大学生科学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要引导大学生从职业、行业、企业三个维度认识职业环境;要引导学生克服绝对化、过分概括化、完美主义等职业决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出击,多管齐下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要对一些重要的、学生容易忽略的就业政策进行宣讲,并对学生及时进行提示。

4.加强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大学生文明离校的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因而,应改变以往突击式的狭隘教育方式,将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系统地、不间断地、较长时期地教育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思想修养上,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在业务技能上,锻炼较强的能力素质;在择业技能上,培养宏观的决策能力。具体方法上,要结合形势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人才需求的走向;要结合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立足专业、成就事业、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结合典型教育,树立立足现实、艰苦创业的意识。最终使和谐校园的大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3(1).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17.

[3]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其形态[J].中国青年研究,2003,(8).

[4]CNNIC发布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省略.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觉悟大一论文

浅谈开展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论文

一、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情感和思想二者是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情感,而情感反过来又会影响和制约着人的认识。因此,要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就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者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重视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从学生的情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的情感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心理。

1、情感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激发作用

情感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他反映着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于主体的人的需要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项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活动,而情感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适当的情感教育可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热情,唤醒教育者的工作热情,成为激励受教育者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以真诚的情感去面对学生,鼓舞学生,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健康成长和发展,形成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情感品质。相反,没有任何情感的说教,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只强调竞争而遗忘合作,没有良好的情感,缺乏情感沟通,再好的理论也不可能被教育对象真正的接受,不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总之,良好的情感体验是教育双方形成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平台,情感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育主客体之间、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可以增强教育者的信心,引起教育对象积极的情感反馈,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2、情感教育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一个人与他人之间总要发生各种各样物质的或精神的关系,而情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纽带,一切良好的行为都产生于良好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人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为基础,能够提高人们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劳动的积极主动性;活跃教育气氛;在教育主客体之间引起心灵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矛盾,才能正确看待自己、评价他人、才能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中才能收到效果。情感教育不仅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认知、评价和表达能力,使情感和认知同步健康发展,增强他们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端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而且还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真诚的情感沟通,帮助大学生挖掘人类的真善美,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3、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学生,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和谐相处校园环境,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拥有宽容之心,会使人心胸广阔,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情绪。懂得尊重的人知道关爱他人、理解他人,这样才会形成一种真诚交流、彼此关心的文化气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相反,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也可以帮助优化学生的人格。用关爱和互助创建友善、和睦的氛围;用一个个奉献和付出的故事描绘一个温暖、和谐的校园大家庭,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让每一个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教育,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情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的发挥情感教育的特殊作用,使其更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然而,当前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发现情感体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微乎其微,对此,探索构建以情感教育为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有重要意义。

二、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却不甚明显,这除了与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外,与教育过程中忽视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也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受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陷入了与教育对象脱离的困境,在内容体系和目标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复杂联系;忽视了教育对象作为主体的人的客观精神需求。进一步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按照统一的没有情感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一致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采用的是一种强制性灌输的教学方法,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知识的教育,忽视了情感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人们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受教育者内在的情感需求也变的丰富多样,但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简单的灌输做法并没有改变,它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使得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甚至是分离的情况,最终导致受教育者在在情感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产生了排斥心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目标定位的情感缺失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觉悟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具体来说,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对我国现阶段的方针、政策有初步的了解,逐步培养大学生有明确的政治意识、国家荣誉感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等,也就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最终目的,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能力、生理与心理、思想与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中应该包括着情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学生个体要求过高,而大学课程对学生情感世界的介入太少。仍旧强调学术、智育优先的教学理念,忽视了教育主体的情感投入,没有把科学、健康、合理的情感教育纳入教育目标体系,其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要求成为的那种人;没有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相联系,忽视了受教育者多层次的情感需求,缺乏较明确科学的教育措施,从而得不到学生的情感支持,无法实现思想上的内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情感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育方式的情感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激发人们的使命感、道德感、荣誉感等积极的情感,同时要注意疏导人们消极的情感。但是,我们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强调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居高临下,只注重讲理论、说道理、辨是非,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导致认知教育与情感培养的分离,所以,这种强制性灌输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症结所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用饱满的热情和真情感染学生。

三、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通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程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情感、道德意志和品德行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一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只靠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的目标。因此,只有把情感教育予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将情感教育落实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上,从教育双方的情感属性及教育环境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1、培养教育双方积极的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没有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就没有良好的教育产生。首先,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就是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有情,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对教育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适当的发表自己的见解,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关爱学生,并且充分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了解教育对象的情感需求,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到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教育者积极情绪的感染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产生积极的情感。其次,在双向交流的活动中,一方单向的感染力量是有限的,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受教育者要有健全和丰富的情感,要有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对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对他人的尊重;要对教育者有基本信任和尊重;要对教育者所讲授的内容有基本的认同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在受教育者那里得到转化成为自己的观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良好的情感育人氛围

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方向,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情感氛围。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坚持以健康、高雅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营造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种积极的情感氛围的熏陶感化下,学生的思想、精神、道德、信念、价值观、待人接物方式等都会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启迪。心理学研究同时也表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更容易产生积极向上的教育成果。

3、增加情感育人的校园实践活动

在校园生活中,可以通过营造和谐友善、团结互助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情感育人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好学校的传统活动,如迎新晚会、军训、运动会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以清明节、感恩节等各种节日为契机,通过主体班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情感教育。开设情感教育课或专题,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感动中国”人物典型事例,用先进人物的光辉事迹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例如∶通过雷锋乐于助人的先进事迹来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奉献、互帮互助的良好道德情操;通过建党节和建国90周年等特殊的纪念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情怀;总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化抽象为具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怀他人,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建立和健全心理辅导中心

情感教育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当大学生在生活和交往中遇到一些问题而无法及时的解决时,心理辅导的人文关怀就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建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为宗旨的心理咨询中心,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对于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预防极端行为的产生有很大帮助,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良好情感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靠学校的情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情感教育置于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建设中,通过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大环境,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统一。强调情感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不是否认和拒绝理论知识传输。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辩证的统一,人的认识形成过程与情感发展过程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越深刻,认识接受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只有帮助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人的认识水平不断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为了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任务,我们既要重视理论性知识的教育,又要注意情感的积极引导,还要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统一,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积累的情感,实现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让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一学期开设思修课程,是对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教育 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一:《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 要:诚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中华民族最崇尚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 文化 精华,诚信问题一直以来都被整个社会和民族重视。在当今高校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念,并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这已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社会都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诚信道德 素质教育 教育对策 0 引言 在道德范围内,诚信是人类最起码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否有诚信,是否有道德,任是当今社会评价的一条重要准则。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那时起,诚信问题一直沿袭至今。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道德”(“四有”之一)到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中的“明礼诚信”到朱镕基同志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无不充分说明,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倡导和培植诚信道德。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诚信,则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作为即将担负起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诚信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必须”。 1 大学诚信道德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的大潮流中,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的渗透,高校扩招带来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等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在诚信道德问题上同样出现问题;有向银行贷款不还,有盗窃他人财物,也有参与“三害”(黄、赌、毒)的,还有学风缺乏诚信,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求职材料造假等诚信缺失的现象。 助学贷款遇到的新问题 在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能否信守贷款承诺以及成为发放贷款的最大顾虑。根据中国工商银行长沙市岳麓山支行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南大学2001届 毕业 生中,有173人应还贷款,但截止到2002年1月1日,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26%,经银行和学校3个月的共同催收,仍有6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129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而湖南大学2001届毕业生中有136人应还贷款,截止到2002年1月初,第一期贷款的还贷率仅为42%,经3个月的催收,仍有1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为86%。第二期贷款截止到3月20日,有98人没有还贷,还贷率仅为31%,据调查了解到,贷款学生中没有按期还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还款意识不强,有的拖着故意不还,有的谎称忘记了;二是获得贷款的学生中,个别人因某些原因中途退学而放弃还款;三是个人无能力还贷,不是单位效益不好,就是还没有就业;四是有些学生想还款,但又不知道还款方式;五是有的贷款学生将助学贷款当成是国家无偿资助,以致贷款得到后就根本没有偿还的打算等等。总的来说,偿还贷款的情况与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就业情况以及个人品行等因素有关。 当前人们的信用观念和大学生的信用状况问题 在我国,人们对于“信用”这个概念的理解是随着信用贷款、信用消费等金融业务的开展而渐渐深入的,但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人们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没有信用的人在一些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是寸步难行的,在那里,人们可以没有钱,但是绝不能没有信用。在现代社工会中,信用意识和观念的缺乏已然是目前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的一大风险,所以,具备良好的信用意识确实是信用贷款赖以生存的土壤。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从中可以发现大学生的信用现状:主观方面,就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来看,其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赖大学生的诚信度,也就是其自觉性。大学生作为高校助学贷款的主体对象,一般都具有较高素质,这一群体的道德水准及信用意识和观念也应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具有一定高度的。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个体利用其聪明才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隙,故意拖欠还款的可能性。而客观方面,银行及相关部门也必须考虑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大学生的实际还款能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大学毕业生在校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是大学毕业生四年内就必须还清利息(除政府贴息部分外),但是恰恰学生毕业工作的前几年正是他们个人打拼期,其经济实力处于最薄弱期,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已经是不得不受到重视的客观现实问题。 社会矛盾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之所以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这些与大学教育不和谐的现状和事实,就其大学教育本身而言,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综观国际国内,努力发展本国经济,丰富钱袋子,早已成了这个商业社会里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手段、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出现破坏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商业文化发展的结果,尤其在商业文化相对活跃和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这场商业文化与 传统文化 的教育和对抗中,一方面要使人们合法地发展经济,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要让给人们自觉地维护和坚守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必然会出现不和谐甚至是矛盾。而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不和谐和矛盾从发现到蔓延,对大学校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从最初的勤工俭学(实际上就是以挣钱为目的的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到允许并开始鼓励在校大学生待学创办公司,这股风越吹越烈,参与人数越来越多,让学生过早地融入复杂的商业领域并要亲身去面对和体验商业领域里的各种险象。毫无疑问,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和道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整个社会除了在经济方面受益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外,我们在自身的价值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也同样受到了西方自由思想、享受主义的侵蚀。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也同时涌入,当代大学生不得不在传统的诚信道德与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行为的斗争与碰撞的夹缝中寻找合适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果没有较强的个人道德底线来做选择的话,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以致某些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造成错误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和学校的责任 对于当今部分学生缺乏诚信道德的原因,也有很多研究,分析不难得出,大学生缺乏诚信道德不仅有其自身的因素,社会和学校也存在相应责任,不仅有我国传统体制的原因,也有现实的意识观念的原因,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也是亟需解决的系统化的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而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2 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 诚实守信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其整体素质都是比较高,所以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高校及银行一般都是采取无需经济担保的形式来办理相关手续的。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有义务加大对大学生的信用观念教育和信用意识的培养。中共中央于2001年9月20日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以高校要切实依据《纲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意见和具体 措施 ,并认真组织实施。以“明礼诚信”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教育核心,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和观念,培养并珍惜个人的经济信誉,自觉形成高度信用责任感,成为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的公民。 诚信教育应注意从基础教育抓起 在学生高中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考上大学就好,忽视了对学生做人的关注与教育。“为人”教育应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并放在首位,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学生生活等方面,从小抓起,从幼儿园到中学到大学,点点滴滴严格要求学生,从喊 口号 到实践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起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教育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道德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诚信道德建设的校园气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内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都要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要大力宣传和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充分发挥典型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管理干部应认清工作目前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新情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学生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良心,转换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换为自身的道德需求,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增强学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意识和能力。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培养出来的,那么、诚信道德信念也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加以培养。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研讨、座谈、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积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规律和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优势,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起到带头的作用。 法制的完善 只有将信用建立在法律制度上,才能提高学生信守合同的自觉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 经验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征询系统,加大学生“失信”成本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3 结束语 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管理干部以德管人,爱岗教业,为人师表,教育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生以德修身,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实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文化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这样培养出讲诚信,负责任的大学生,才能够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 要】树立崇高理想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面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本文强调了加强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倡导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永葆生机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动力。然而当代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成为了理想信念缺失的一代,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南方网讯的记者在一些大学毕业生的 毕业留言 册上,十分震惊地看到了这样的 句子 :最大的理想:“挣大钱,娶美女!”最喜欢的职业:“能挣到钱的一切职业!”更有甚者,在“最大理想”中赫然写着:“有财富,包小蜜!” 面对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失落,以及对理想的淡漠态度,我们怎能置之不理?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1974 年3 月在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指出:“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坚持的社会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对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更加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修正,因为大学生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其树立马列主义的崇高理想。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模糊多数是由于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知识的理解。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为大学生指明政治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 论,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将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希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目前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是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当代大学生,使其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认同国家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个人的需要同人民的需要联系起来;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和辩证的看待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并且可以使大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用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政治观念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判断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是看青年大学生是否认同与支持我们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政治主张、政治信仰,是否将党和国家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个人理想的自然选择。我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邓小平同志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核心来抓。他曾告诫全党同志:“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是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信任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 3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 社会实践 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样大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和长才。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四有”新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人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有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是处于首位的,说明理想信念教育与做人有重要的关系。只有首先具备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在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总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的选择、以及择友问题、恋爱问题、面对挫折问题等等。面对种种问题,大学生很容易出现烦恼和压力,甚至产生理想信念的困惑与不解,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那就是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时期确立了理想信念,将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克服各种不良影响,为大学生走上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指明方向。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勤奋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学习、做人、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大学生勤奋学习,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国家的民运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激发同学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是敏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和知识对国家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知识和科技创新的主体,这就更加凸显出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理想、增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抵制各种诱惑,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4-16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0.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当前,国内外各种思潮风云激荡,意识形态的博弈波云诡谲。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乃至高等教育领域都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立足于文化软实力,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阵线。破解大学生群体意识堕落乃至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难题,不得不坚持以人为本,着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一、养德——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文化的功能承载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为人处世能力的养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当代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经受一系列考验,应对成长成人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精神文明体系,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青年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科研生活上缺乏一股韧劲和向上的精神。伴随着就业矛盾和社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心理问题归根究底是理想信念问题,学生保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信念,往往就会产生与此相关的行为。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孝道、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在指导着后代子孙怎么做人,怎么成人。儒家思想蕴含的精华智慧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等,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奇书的《菜根谭》就是一整部儒家修身学说的缩影,把修身问题追溯到心性层面上,有效彰显了思想觉悟提高的作用力。在校园里迷茫的大学生可以采用扬弃态度,从浩瀚的传统文化巨典中汲取营养,学会做人和求学问。 二、修德——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突出新亮点 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学生理性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大学生党的建设需要一些成绩突出业绩优秀的骨干青年;另一方面,党组织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注重考察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理想信念认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平时学习工作中辛勤付出的同学,组织上可以多给与褒奖,而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发展党员时行动积极的要分别对待。党组织上分配任务,本身是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考验。基层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同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角色,因为在学生社团中不缺乏踊跃分子,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训练,具备了初步的自我成长与社会认知。团学工作的历练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先人一步,服务与奉献精神上充足有余,在价值观念上也会发生微妙的转变。在基层共青团或学生会、社团组织表现优异的同学还可以被提拔成干部或推荐为党员。这层机制能够有效代表组织上对于追求积极上进的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学校里的团学组织由此可以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辅助 渠道 ,作为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其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供了大学生历事练心的平台,这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乃至为人处世能力的提高带来极大益处。 三、护德——新媒体传播担当重要角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构想是我国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大学、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当前,互联网发展高度发达,媒体行业信息弥漫,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如何突出重围,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整合资源并为我所用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手机、电脑终端的普及使用已经打乱了部分学生的生活作息习惯以及正常的阅读学习习惯,值得深刻思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可以瞬间到达每一部电子终端上。从中,大学生难免面临一系列诱惑,包括财富、美色、名誉的干扰,以及慵懒、嗜睡、贪吃的熏陶。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大大染缸,那么互联网就好比染缸里的水,网络的正能量作用难以施展,这个校园里的青年带来不小的挑战。大学生跳楼事件、自杀事件以及事件等负面报道层不穷,来自大学校园里的正向宣传少之又少。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便利,而课堂教学未能就社会 热点 问题展开深入剖析,致使自省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无法驾驭欲望诱惑,走向痛苦的深渊。新媒体担负的重要角色,可从微信、QQ、MSN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窥见一斑,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官方的发声渠道,发挥了弘扬正能量,鼓励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作用。 四、守德——大学生社会实践带来新契机

一、认真学习基本理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政治小论文总的要求是要求能运用思想政治课上学习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去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认识和觉悟。因此,要写好政治小论文,一方面要紧密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认真学习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要走出课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思潮及其变化,深入工厂、农村、商店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和提炼材料,掌握丰富的第一手素材,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这也是小论文创作的唯一源泉。 如在高中学生学习完高一(上)第三课《企业和经营者》后,要求写一篇以经营者的素质与企业的发展为主题的小论文,首先要求具体了解企业的基本知识、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等课本知识;其次,要深入工厂、企业等部门实地调查走访,收集企业经营成功或失败的事例材料,为小论文写作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二、紧跟形势,独立思考,写出小论文的新意。 在小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善于对平凡的事情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出其不寻常之处,要重视小论文的新意。所谓新意,就是指小论文的观点要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要写出有新意的小论文,首先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今国内外的时事形势,积极投身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和集体、国家以至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才能亲身感受到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新人、新事、新思想,进发出有自己独立见解的思想火花。同时,要独立思考,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素材,抓住不放,深入调查,分析研究,逐步从外部行为摸清的思想根源和实质,从表面现象透视问题的实质,分析研究,逐步从外部行为摸清事情的思想根源和实质,从表面现象透视问题的实质。如在撰写关于国企改革与发展的小论文冒,除了要认真学习书本上关于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要了解党和国家现阶段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紧跟当前国企改革的形势,深入分析、认真思考,才能找出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切入点。 三、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做到小论文的事理相统一。 文章的事与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治小论文,要求一事一议,事理交融,层次清楚,说明力强。要明白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努力去掌握丰富的材料,注意用事实说话,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信服。要对在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分析,经过严格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把道理讲明白、观点说清楚,使论文主题升华,以人以启发。在文章结构上,无论是通过人和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还是运用一定的原理去分析人和事,都必须注意观点和材料相一致,真正做到事理交融、事理统一。同时,要使文章的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才能使人感到自然、真切、合情合理,有说服力,防止颠三倒四,杂乱无章。 四、以小见大,材料精要,语言简练。 短小精悍是小论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小论文的题目要小,力求以小见大,更有利于全面、深入、透彻地把问题分析清楚。相反,如果题目太大,写多了就长,写短了就空,很难符合要求。写作小论文,需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细心观察,占有尽可能丰富而又合乎实际的材料,民时,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选用典型而又具体、生动的材料,选材要精,才会恰到了处。小论文的语言要精练、简明,初稿写完后,要多看几遍,仔细推敲,反复修改,做到文句通顺、条理清楚、语言简练。

思想政治论文高一

50张春节账单的经济故事:“简约风”吹来新消费观当人们拎着圣诞老人一样的礼物袋子投入到节日的狂欢里,再在7天后两袖清风地回到现实中,一个个消费记录已经又一次被刷新。 商务部监测显示,蛇年春节,仍然是一个消费的节日。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5390亿元,比2012年的4700亿元增长了。 不过,在连年攀升的亮丽数字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细微变化。北京晨报收集了50位消费者的节日账单,这里不仅有一掷千金的豪爽,有面对“春劫”的无奈,也有经济故事隐藏其中。 节俭之风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城镇化在农村消费的释放中露出端倪……在“账单”中,我们得以寻找这些变化的蛛丝马迹。 “简约风”里的消费观 作为唯一一家经营烟花爆竹的上市公司,熊猫烟花也许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的蛇年业绩。人们习惯通过大年初一早上扫出的炮仗皮重量,衡量这个行业的景气度。蛇年初一上午,北京共清扫烟花爆竹残屑1586吨多,比2012年减少吨,同比下降近9%。“今年北京花炮销量可能出现较大下降。”来自北京市烟花办的预测说。 价格不菲的烟花爆竹,原本是一些家庭节日消费的“大头”,但在真切体验了雾都生活后,越来越多的市民意识到,自己能做的比“自强不吸”更多。 而用鲜花代替烟花,显然成了一些市民在蛇年春节的新选择。记者发现,在节前的花卉市场,涨到120元一盆的水仙花仍然颇受欢迎。 对环境的关注,不是人们对烟花热忱不再的唯一原因。从鄂尔多斯到扬州,人们也在爆竹声中感受到了经济的热度。 无法再依靠放贷增加收入的鄂尔多斯人“更加懂得节省了”,上百响的礼花空炮筒比往年少了很多。“去年国家经济情况不好,做生意的难赚到钱。”在扬州,出租车司机这样解释鞭炮少了的原因。 刮起简约风的不仅仅是烟花市场。 随着塑化剂阴影、禁酒令、政务消费的减少,使得春节不再是高端酒的消费旺季,高端白酒逢年涨价的“神话”正在终结。在我们的调查中,虽然酒类礼品仍然占到春节礼品的16%,但不少受访者都反映,他们不再购买动辄千元的高端酒,而是选择200元至300元、更加实惠的中档产品。 时髦的电子产品也迎头赶上,在礼品清单中,与包装奢华的高端烟酒分庭抗礼。 2亿游客的快乐消费 尽管节俭成为新风尚,但在我们的统计中,仍有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春节支出增加了。钱都花在了哪里? 受低温严寒天气影响,从去年末起,鲜菜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成为助推通胀上升的主要因素。不过,“吃”在人们的节日消费中仍然是个小比例数字。 “必要”让位“快乐”,我们发现一次旅游行程,是不少受访者春节消费激增的原因之一。 春节这个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正成为旅行社赚钱的机会。 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报告称,蛇年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首次突破2亿,达到亿人次,比前一个春节黄金周增长。39个重点旅游城市实现旅游收入亿元。 在我们的调查里,12%的受访者表示,在这个春节最大笔的消费支出是旅游。他们相信,春节假期应该用来享受而不是被长辈盘问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 农村消费升级,可能是春节消费增长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开私家车走亲访友成了农民过年的新时尚,驾车采购礼品更是拉动了农村市场消费。 商务部的监测称,北京顺义、怀柔等郊区部分商业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以上;上海郊区县抽样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青岛等地农村市场食品、烟酒、奶制品、水果等销售增幅在12%以上。 创新继续挑战权威 在春节消费中,我们还发现一些照见未来的小细节。 随着假期的结束,有车族迫不及待地加满了油箱。辛塔、迪拜、布伦特DTD原油平均价格持续走高。大假归来后,国内成品油或将迎来蛇年第一涨,元/升的92号汽油极有可能再次回到“8时代”。 是的,新的一年,我们还要和CPI作斗争。 不过,我们的经济生活也依旧充满了令人期待的悬念。 春节联欢晚会前十分钟的广告是经济晴雨表,往往可以看出哪些行业正当红。今年,科技公司的广告轮番登场,小米、360、京东……人们还惊讶地发现,腾讯为微信打造了一个颇为煽情的广告。 除夕前夜,微信置顶群发功能,直接把“枪口”对准电信运营商。按照1M流量1元的资费计算,1元可以发上千条文字微信消息,而手机短信只能发送10条。如果有WiFi支持,微信则基本上就是“零成本”。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移动就不再是除夕夜最赚钱的公司了。 创新挑战了权威。在新的一年里,迎面而来的创新又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记者 刘映花) 打折,保护环境(鞭炮),勤俭节约“暴食经济”与社会承载力最先牵动人们神经的莫过於“春运”。这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名词,据考证,其现代意义上的概念,1980年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但其诞生至今,给人所带来的逼仄感却是“一年胜似一年”。它见证了中国在急剧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人文变迁,与之相伴的词汇常常包括“买票难”、“运力紧张”、“铁道部”、“黄牛”等。同样具有年度词汇魔力的还有“春晚”、“购物潮”。像“春运”一样,这些词汇背后所折射出的“暴食经济”,正是春节这个特殊时间段所设置的独特经济现象——前后各半个月的时间里,人们把需求和供给的经济学博弈演练到了极致,而这段时间一过,一切则魔幻般烟消云散回归正常。在这种需求与供给的博弈中,短暂时间庞大的需求刺激了供给,同时也考验着这个供给链条的有序运作而不致於部分或全部失灵。“春运”背后是对运输需求的急剧膨胀,这条需求曲线给了供给以极大压力,作为主要供给方的铁路部门正是压力的承载者,“买票难”等衍生词汇就是供给不足的代名词。“春晚”体现的则是13亿多人民的娱乐需求。当数亿家庭除夕夜坐在电视机旁时,这一需求所“瞬造”的影响力足以让奥斯卡、格莱美逊色。这是“春晚”造星的魔力法宝,也是供给方央视的垄断价值和供给压力所在。“春晚”和“春运”的相似之处都在於,当供给不能充分满足需求时,关於垄断、涨价利弊的争论都会甚嚣尘上,“山寨春晚”、“飞的”、“拼车返乡”等替代名词也随之相伴而生。“购物潮”却有些不同。由於需求和供给的分散和相对充分竞争,对之的批评则散见於个别货物质量和服务态度上。由於这种非官方的对物资和服务的急剧整合分散,不亚於战时,故在利益这根弦的牵引下,保障传递链条畅通的物流、金融、仓储等的安全有序正体现着这些部件的承载力。对承载力的考验正是“暴食经济”的独特魅力。“暴食经济”之前是检验现有机制或新机制的度量衡(如果担心一项新事物能否经得起检验,不妨放到春节期间进行),之后则是全国性的经济休克,人们停下手头的经济活动回归家庭重温亲情,伴随这些的是另一些民俗和仪式。“鞭炮经济”与酒神精神放鞭炮和烟花就是这些标志性仪式中的一种。小小的鞭炮和烟花,不夸张地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唐·刘禹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是唐宋文人的节日喜庆;“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鲁迅)却是现当代志士的悲壮酸楚。历史演绎到当下,鞭炮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经济解读却丝毫未变:硝酸钾、硫磺、木炭等添加成份佐以纸张加工而成,再经过燃烧这个化学过程释放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和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其看似正面的产品就是五颜六色的光和啪啪的声音。站在效用论的角度分析,为满足光和声的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需要承受污染和危险等副产品。而对另一些消费者来说,光和声的正面效用其实也是噪音和视觉污染。一些人效用的最大化,恰恰是另一些人效用的最小化,这也正是近些年部分城市争吵禁鞭炮的现实原因。即使对主动消费的人们而言,制造鞭炮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毁灭,这看起来是多麽的不经济。那麽,能用其他可以发出类似光和声的物品代替吗?这样的替代品并不鲜见。但现实是,替代品的魅力远不及正品。燃放者,正是从爆竹自身的毁灭中获得快感和享受。效用最大化的代价是毁灭,这多少暗合了古希腊文明中所谓的酒神精神。潜藏悲剧意蕴的酒神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契合着中国的现实——有多少瑰宝毁於一旦,又有多少凄美的故事在历史的长廊里回旋!正如鲁迅所言,火药的另一功用是制造枪炮,而枪炮则意味着战争。人类发展总是伴随着浪费和战争,秩序的破坏与重建是永恒的话题。而如果换一种思路,可否借燃放爆竹这样的游戏姿态消解掉战争的诱发因素呢?不知道是否可能,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燃放爆竹这种仪式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尚有较大的价值,就不会轻易地被新的仪式所取代。“年夜饭经济”与和谐之道燃放完爆竹,就要开始吃年夜饭。今年照例有酒店年夜饭价格高但质量难以控制的争论,部分地方也有不得乘机炒作抬高年夜饭价格的行政指令。媒体报道称超七成的家庭选择在家吃,但那三成已足以让年夜饭预订火爆。年夜饭的价格和质量同样是个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当需求过旺时,只要充分竞争(与石油电信不同,餐饮业向来不缺乏竞争),供给者就有权力抬高一定价格来平衡与需求的矛盾。没有人会把价格抬高到逼退目标客户的程度,同时客人选择除夕夜外出享受也肯定会核算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价格太离谱,相信宁愿选择在家自己做。年夜饭价格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一些竞争者选择了临时退出,原因是也要“回家过年”。随着春节临近,你会发现暂停营业的饭馆也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同样可以在菜场和建筑装修工地看到。临近年关,不少市民突然发现附近菜场经常供应一级香菇的老王小李不见了。当时针指向除夕那天时,市民长年生活的这座城市便显得空空如也:公交地铁乘客寥寥,小商铺理发店关门大吉,街边摆地摊的大姑娘小伙子也不见了,只剩下联华可的等便利店通宵长明……生活一下子不方便起来,而且这种状况每年都要持续近半月余。生活便捷度的降低,与年夜饭经济中部分竞争者选择退出有着同样的事实逻辑。要获得与之前同等的便利,消费者就要付出更大代价——多付钞票或选择替代品。便捷度的回升,则有待这些竞争者重新回到竞争的行列。更进一步,这还是个索取与付出的大课题。市民为贪图便利向外来竞争者索取更多的产品和更舒适的服务,需要承担一定的索取成本;城市为了自身发展利用外来务工者,自然也要付出管理难度增加和市容维护费高企等代价。周边环境变坏、随便乱摆摊有碍观瞻、就业压力增加、教育资源被分散,甚至衣着杂乱的盲流增多等,就是这些付出的部分表象。毕竟,这些新来者也和其他人一样要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这是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若干缩影,解决的根本之策就是共同进步共同富裕,尽可能消减投射在个体之上的经济、区域和文化差异。这是长治久安之本,也是理想国的应有之义。春节送礼经济学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都会互赠礼品或发问候短信。但有些礼品被认为是“弃之可惜,留之无用”,有些短信被认为是“垃圾短信”。为什么花钱买的礼品、发的短信,没有起到增强情感的作用呢?看来送礼,发短信还真的是一门大学问。用不同的方式送礼、发短信,效果会完全不同。先看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对热恋中的情人,男方想在春节也是情人节这一天送女方一件礼物。他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他给女方一笔钱,让女方买一件自己喜爱的东西;另一种是他为女方精心挑选一件礼品。如果用第一种方法,很可能引起女方的不快,因为你用钱来表示自己的爱,会被对方认为把自己作为一个见钱眼开的人;但用第二种方法,对方会感到很高兴,因为你买了她想要的东西,这东西代表了你对她的了解和爱。要说明其间的原因,还必须讲点经济学。经济学家认为,你向自己所爱的人送礼决不仅仅送给她一件东西,而是向她传递爱的信息。你给她买了一件她心仪的东西,表明你了解她,知道她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件东西代表你对她的了解和爱,她当然会很高兴。但你只给她钱,表明你并不了解她,爱又从何谈起,难怪她得到钱而不高兴。情人之间送礼,重要的不是钱,而是一份关怀和爱。送一份她心仪的东西,表明你一直关心她,也了解她,这就是传递你爱她的信息。这份礼品的珍贵不在于值多少钱而在于表明了你对她的内心了解,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在经济学家看来,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与收益的,送礼也是如此。送礼的目的也是为了使自己满足程度最大化,这就是收益。在送礼时自己的满足程度又取决于对方的满足程度。因此,收益就是受礼者的满足程度,受礼者的满足程度取决于他(她)的需求与偏好。送礼本身的成本除了买礼品的钱以外,就是寻找对方需求与偏好的时间。受礼者的需求与偏好属于他的私人信息。寻找这些私人信息需要时间。因此时间是送礼的重要成本。不少人送礼没有达到目的正是由于他不愿意付出时间这种成本。关注女友的言行,才能找出她的需求与偏好的私人信息,所以送一件女友心仪的礼品才能表达对她的关心与爱,礼品也才能传递爱的信息。寻找受礼者需求与偏好的私人信息,投其所好是送礼成功的关键。这需要的不是钱,而是时间以及对对方的了解和关怀。好的礼品不在于花多少钱,而在于用了多少心思。只要用了心思,少花钱也能送出好的礼品。记得有一年,我为一个副部级以上的高干班上课,春节时这个班上的一个山东学员为我和其他同学每人送了一些山东大葱和白菜。这份礼花钱不多,但受到所有人的赞赏。礼品本身并不贵,受礼者可以免去受贿的嫌疑。而这些东西北京不容易买到,又是春节时每个人所需要的,几年过去了,同学们对这份礼品仍然念念不忘。有的人送礼只买贵的,不买适用的,给不吸烟的人买高档烟,不喝酒的人买高档酒,或者买一些价高而无用的装饰品,岂不让受礼者“弃之可惜,当之无用”。与送礼相似的是发问候短信。有人的短信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问候短信,短信前有名字或尊称,后面有发发短信人的名字或谦称。这样的短信,自然让人感到亲切,让人感到对方的关怀。有人则采取群发短信的方式,同样教条式的问候,前面没有接受者的名字,后面甚至没有发短信者的名字,这样的问候短信冰冷冷的,不被作为垃圾短信才怪呢。两种问候短信的发送方式用的钱差不多,但效果大不一样。前一种短信需要时间,后一种短信迅速、快捷,无须多少时间。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了省时的方法,但也淡化了人们之间的亲情。我每年收到上百条群发短信,烦不胜烦,我真想告诉这些人,群发短信不如不发,尽管收短信不收费,但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啊。送礼也是一门大学问,经济学中就有赠与经济学之说。当然送礼还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内容。要送一份好礼,发一个让人心动的短信,都必须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特别强调一点,我说的送礼是亲朋好友之间正常的人情来往,而不是行贿,如果你读了我的文章,按这种理论去行贿,我可不承担“教唆犯罪”的罪名!

你那个老师要是精明一点的话,你在这里做的一切形同自杀。他事先把50篇相关网文看了看,再推友收点信息你就完全暴露了。网络不安全。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中政治论文范文两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教育领域的教学也出现了不同以前的教育改革思潮。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生成教学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教育领域;高中思想政治;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193-01

一、前言

生成教学的概念是相对于预成教学这个概念而言的,生成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的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吉欧・艾米里亚就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了生成教育,取得良好的成绩。我国生成教学最早的研究者是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叶教授在1997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中对生成教学提出了三个“互动”即: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研究和实践为我国生成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叶开启了我国生成教学的研究。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教育主题地位被误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本该是师生共同演绎一场教与学的话剧,结果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学都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不可否认许多政治老师的学识渊博和口灿莲花,但是当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完全变成了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下面的学生却如听天书,不知所云时。我们的教学还有意义吗?学生和老师在课堂唯一的交流就是老师的提问,然而那些只是被被动灌输知识的学生如何能很好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这就是没有抓住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学生,我们的许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就是的阶段。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责任在于老师,老师不能够清楚看清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指导和解惑。当然,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否定老师的地位。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缺乏

陶行知提倡教育要“知行合一”然而,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就十分的缺乏实践。许多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停留在老师教了,学生然后就是下大力气去背书,去背诵那些拗口政治术语,对于许多问题的含义和应用完全不理解。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老师不重视学生的实践问题,这主要是许多老师本身的教育素质不够。另一个方面就是,我国目前实行的应试教育,虽然我们一直倡导要推行素质教育,然而考试的唯分数论还是令需许多的教学停留在只是教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阶段,没有真正实践生成教学的理念。

(三)教师对生成教学的理解执行不够

生成教学在许多的地方已经进行了实验教学,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反映的实际成效来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一个是,许多老师对于生成教学还是不接受的,这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间长的老教师身上,他们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教学是的没有问题的。确实,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或多或少的包含一些生成教学的内涵在里面,这也就不难怪许多老师会固执自己的教学模式。另一个方面就是,一些能够接受的生成教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过度讨论,他们给学生太多的讨论时间和问题,出现“为了讨论而讨论”的现象,反而没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对于生成教学的宣传不到位,没能把生成教学的本质精神传达给一线老师。

三、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策略思考

生成教学注重的是过程,反对机械化的教学,反对把学生当成盛水的缸,一直往里面灌水。强调的是教学主体间的互动,也就是老师、学生和课本以及实践的互动。具体说来,就是生成教学注重的是参与性,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非线性,也就是教学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创造新,即老师要创新教学的模式,以及开放性,不能固守课本,要放眼课本之外的知识。具体说来,笔者认为,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的探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倡实践育人的理念

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应试教育现状使得我们教学中实践的成分极少,对此我们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具体到高中政治教学,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比如高中政治会讲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的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去创造出这样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再比如高中政治中的货币流通概念,我们的教学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同学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二)摆正教师位置,坚持学生主体概念

韩愈说老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句话在今天也不过时,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的就该把老师的地位摆放在这样的位置。老师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而不是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做一切的事情。这样做的一个方面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就可以获取许多知识以及知识之外的能力。摆正教师的位置,还有另外的一个用处就是让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到补充的作用。比如说,讲到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等内容时,老师老师就可以拿具体的时事政治,具体的政治事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三)改革政治的高考模式

现在的高考模式中,政治的内容还是停留的靠背记课本知识来作答的阶段。这也是许多政治教学只是注重学生死记硬背,不强调理解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的高中政治生成教学确实取得了许多的成绩,但是如果将这些取得的经验和成绩运用到教学中去还需要跳过重要的一关,这一关就是高考制度。笔者无意去改变我国的高考制度,但是强烈希望我国的高考制度中能够对政治做出革新,能够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四、结语

任何的理论和实践都隔着太多的障碍,笔者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分析还只是一家之见,希望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起来探讨生成教学。从长远来看,生成教学必将会是我国未来教学一个方向,特别是在高中政治教学这个方面。笔者殷切的期盼我国的生成教学能够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果,为我国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玉忠.思想政治课凸显生活逻辑课堂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余文森.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N].中国教育报, 2014-4-14(5).

[3]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52-155.

[4]李森,王银飞.生活性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中政治论文范文

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中国都会认同这样一个信念:崇尚民主与法制。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从个人生活的内容来看,我们能够通过丰富的民主形式,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这是因为,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国家以法律规定并保护公民享有的神圣权利,公民则有义务关心国家和社会,负有履行义务的责任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社会公共管理的内容:我国有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等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有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公民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意义: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它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政府工作的改进,决策的完善,政风的廉洁,效率的提高,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尤其是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追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政府的廉洁。只有人民参与,才能监督干部达到廉洁的水平。标志之二是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是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离开世界而单独存在和发展,国际社会的竞争与合作对每个国家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就成为我们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政治生活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果每个人都对政治生活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受损害的必然是全体人民的利益,而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也必然受到影响。因此,认为政治与我无关、蚕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的想法是不对的,幻想脱离政治的想法更是幼稚的。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政治生活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在明白参与政治生活意义的基础上,要培养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观念,增强公民的责任感、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自觉地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助于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有助于增强民主和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增强主人翁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是多样的。如参与选举活动、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活动,参加政治社团活动等对于中学生来说。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养成阅读报刊、收看广播和收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参加共青团活动等。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重要的是实践。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通过政治实践,可以激发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培养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使我们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关注我国国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是什么: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利来源于人民。国家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规定公民履行应尽的政治性义务。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含义: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选举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并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人民参与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相对性: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任何政治权利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 自由与权利和法律是统一的。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和权利的体现和保障。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形式政治自由和权利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每一个中国公民(包括台、港、奥)都应当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第二、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和应尽的义务。第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第四、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依法行使政治性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①基本内涵: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即在守法和司法上平等,而在立法上是不平等的。②原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①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第一、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第二、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③从个人生活的内容来看,我们能够通过丰富的民主形式,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这是因为,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国家以法律规定并保护公民享有的神圣权利,公民则有义务关心国家和社会,负有履行义务的责任。P1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依法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自觉旅行公民义务。③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举方式。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只有提高民主选举的素养,才能选出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公民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培养政治素养,在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理性的一票。我们能够获得很多机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广大农民群众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实行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居民自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居民参加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推荐于 2017-10-13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有帮助,为TA点赞无帮助,看其他答案查看全部2个回答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_提高高中生成绩的方法根据文中提到的政治论文为您推荐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高中生提分技巧,高一到高三教你如何突破成绩考高分!首先要掌握高考的“四九法则”,即考点里40%的常考题型,就占了90%的高考总分广告宁波 高中政治补习班一补课电话,和老师1对1沟通根据政治相关内容为您推荐政治补习班高中政治补习班学大-20年辅导品牌,1对1补习/3-6人小班授课。专业老师,马上咨询,马上抢占!高中政治补习班,6对1服务,免费陪读。全国550补习中心,就近入学。老师有限,马上咨询!广告求高一政治论文,1000字左右。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谢谢你的阅读。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一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满足人才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情况决定的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他们与时俱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也比较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好的思想素质的一方面,不能忽视他们思想素质中不好的以免,由于我们正处于时代转换时期,所以部分大学生的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改进,自制力方面也需要加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迫在眉睫。 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 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 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迫切需要人才具备独创性、发明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际背景。无论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是从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来看,都要求肩负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重要使命的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少大学生极度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对人类的传统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情操道德和艺术气质。所以,这些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德行和素养也随之淡化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当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浮躁不安,消极抑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变得思想狭隘,不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有的人还不能正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人生轨道上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我们总结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下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养成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并直接影响到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水准。反观大学生客观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切的路径上还须作出更加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途径 一、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敏锐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可以说,从探索与努力的程度上、实施的内容体系上,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斐然;但从大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当下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上: 1.转型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容易受到冲击,是非观念不强、判断标准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易用个例否定理论、用少数现象解读政策,以发牢骚来发泄对社会、政治和生活的不满。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功德和传统文化缺失。 3.西方伦理与传统道德产生冲突。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快餐文化”、追求享受、交往开放等大量西方的观念被大学生所接收,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 二、可行性:大学生的主观兴趣与党的政策支撑 一种事物或一个问题所选择的路径是否可行,关键看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自觉程度;同时,还要看当下背景下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 否提供政治保障与支撑。二者兼具,就势必确认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1.把握大学生高雅的主观兴趣 青春年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大学生的自然优势。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憧憬外,他们还有着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在《关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大学生中喜欢看影视名片的占、喜欢听音乐的占50%、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占。关于“这些兴趣爱好获得的明显收益”,选择“能陶冶性情”的占、选择“能丰富大学生活”的占、选择“能提升做人品位”的占、选择“能提高审美志趣”的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高雅的艺术品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充分肯定的。 2.民族精神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主流媒体有关国学的“百家讲坛”为国学的日渐升温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从读《论语》开始,一股强劲的国学热在中华大地掀起,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中逐渐奉为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但一些优秀的理论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国学并非简单的文史哲,而是一门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国学重新回归。当前,大学生们也正是逐渐认识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才从思想深处乐于感悟国学中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并使 这种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渐渐走向理性回归。 三、当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1.整合时政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重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如果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相继开设或并列授课,势必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方式,在三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内,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开发儒学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3.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并非是由艺术教育径直指向德育的“两点”单线运动,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能。 看了“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大学生政治论文格式模板 2.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3.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4.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5.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具有整体性、可塑性、辐射性、连续性等鲜明的个性特征,且对我国政治体系、大学生自身和我国政治 文化 都具有功能。 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学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大学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篇一 浅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摘 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就是国家主要通过高校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的主导文化,使其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具有整体性、可塑性、辐射性、连续性等鲜明的个性特征,且对我国政治体系、大学生自身和我国政治文化都具有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本质;特征;功能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理论是从个体和社会这两个视角进行研究的,从个体方面来看,政治社会化研究个体如何接受政治文化,逐步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念和行为,即研究个体“政治自我”的形成和发展;从社会方面来看,它研究社会如何传播政治文化。因此,对于政治社会化的概念,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个体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各种政治倾向所经历的那些发展过程,从社会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 教育 和灌输的过程,即统治阶级维护、改变以及创造其政治文化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整个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说,政治社会化促进他们政治自我的形成,进一步使大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再到政治人(政治上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其次,从社会的角度讲[5],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国家政治教育和政治实践的高层次阶段,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灌输性,是一个国家政府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再次,从个体与社会两方面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即为国家的要求和大学生自主接受性的统一过程。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指负责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实践的反复的教育与训练,以及大学生内化政治文化的互动过程。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就是一定的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将政治文化传播给社会成员,使其成为统治阶级需要的政治人和合格的社会公民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所要传播的并不是人类社会所需的普遍意义上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而是有关特定统治阶级的特定政治制度的信仰体系以及关系政治活动的政治运行模式的认识体系,因此任何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都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把人们当作政治控制的客体,其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控制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认可现存的政治秩序,自觉服从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对大学生的政治文化教育包括:资本主义及其优越性的教育、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国民精神的教育—这四个方面的教育做到了毫不动摇,从不含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的主导文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的政治社会化,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社会化,高校的培养目标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就是国家主要通过高校坚实而有力地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的主导文化,教育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修养,以抵制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侵袭,使其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政治社会化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既具有全体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共性,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整体性 大学生一进校就置身于较为正式的、系统的政治社会化 渠道 中,接受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明示的和暗示的政治教化。首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向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的主导政治文化,通过这种直接的政治教育方式规范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同时还举办形势政策教育和社情 报告 会、学术讲座,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政治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其次,大学生的政治生活是依托于一定的组织系统来开展的,如党支部、团组织、学生会等,这些组织对社会主导政治文化的灌输与传播起着支撑和强化作用。另外,大学校园内丰富的校园文化也处处渗透着政治教育的目的,对大学生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他们既不是单向灌输,也不是纪律约束,而是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品德乃至生活方式的选择。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整体性特征。 (二)可塑性 “人的可塑性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指人的先天结构、先验能力的特点,它实质上表现为一种主体塑造。”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一生的过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大都处在青年时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成长环境宽松,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认同和接受的速度快,不易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具有探索和创新的特性。在政治化过程中,大学生表现出了特有的自主性和主体能动性,因此,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三)辐射性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承担的社会政治责任没有其他社会成员那样直接,他们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关注角度、关注程度也与其他社会成员不同,对政治问题也有更多的探讨机会,并且这种探讨常伴有理论上的寻求。由于大学生群体有相似的居住环境、文化层次、社会兴趣,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群体归属感,同时还有独特的有别于主导文化的亚文化,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处于同学群体的较大影响下,易受到同学群体的相互感染。大学校园把大量分散的有知识的青年集中为群体,必然使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影响扩大化,在群体感染下,属于大学生能接受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方式容易被迅速传递和相互强化,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政治态度的改变和政治行为的走向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 毕业 后,经过社会的实践锻炼,很快就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接班人,他们不仅在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方面,而且在政治素质及人格魅力等方面对社会和其他社会群体都会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具有极强和极大的社会辐射性。这种大学生相互之间的感染及其对其他社会成员的辐射性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四)连续性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紧密的连续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集中实现形式,高校的每一项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常抓不懈的,高等学校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播主导文化,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文明教育,以荣辱观为主线,主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职业文明教育,主要进行学习目的和 学习态度 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主流文明教育,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社会主义人生观、道德观教育。 在大学几年里,整体性、可塑性、辐射性与连续性等特征有机的结合在每一个大学生具体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 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我国政治体系的功能 对社会本身,或者说对于统治阶级本身来说,社会成员或社会政治团体成员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将直接影响该社会或政治团体的稳定与巩固,关系到它的存续。对于某一政治制度来说,如果人们对它不信任、不支持、甚至反对,它就失去了有效进行统治的权威性,人们就会产生政治不服从行为,给社会带来动荡不安。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还存在各种政治斗争,我国仍然还是一个政治社会。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逐步扩大,高校招生人数在逐步增加,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如果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出了问题,就会关系到国家政治体系的有序性和政治发展的持续性问题,而有序性和持续性是政治稳定的本质特征。 通过调控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来塑造自己的合格接班人,促使大学生形成对社会有利的、稳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具有连续性的政治文化,能够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保证政治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稳定我国政治体系的功能。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大学生自身的功能 在政治社会里,人不仅是社会动物,而且也是“最名符其实的政治动物”。[3]每个社会成员,都同政治体系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应该主动关心和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才能体现 出国 家主人翁的态度,“从个体角度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对建立个体的本体感有好处。如果当代大学生不能形成恰当的本体感,他就会变成一个孤立的、怪癖的、人格有问题的人,或者说,他的人格发生了异化。”[4]如果大学生不能顺利完成政治社会化,就容易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不适应感或逆反心理,因此,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提高心理适应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政治人格,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培养出符合特定政治社会要求即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大学生,帮助大学生进入、适应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使大学生适应角色的转移,大学生在对政治系统、系统内的各种参与角色、角色扮演者有较系统认识的基础上,促使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意识、政治认知和政治素养,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实现由自然人向政治人的转化,进而满足社会对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需求。 (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功能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在其与政治文化的关系上体现在维持、变革、趋同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是时代主潮,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公民文化构成了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培育公民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使之内化为全体人民共识的过程,这离不开一个大规模的深入持久的民主思想启蒙运动,因此有赖于一个有效的途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可分个体习得和社会传播两方面,培育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传播的主导方面,这在我国体现为政治教育,正是这种传播,才使已有的政治文化得以延续和维持,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就是向大学生传播和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论和 方法 ,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维持我国政治文化的功能。这一功能的重要特征就是传递有关我国社会的政治价值、政治观点、政治信仰和政治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选择倾向性。其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变革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文化本身并不是停止不动的东西,面对日益变化发展的政治体系,政治文化也相应地在不断变化之中,“每当政治现实有了某种历史变革或政治选择时,政治体系便会通过政治社会化变革政治文化。”最后,“政治社会化具有趋同政治文化的功能。从政治社会化的出发点来看,它具有促进政治文化趋同功能。由于社会的、地域的、语言的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政治文化体系中,形成不同结构的政治文化,即形形色色的亚政治文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促进诸多亚文化的趋同,也就是政治体系通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手段引导和促进各种与主导政治文化并存的亚文化向主导文化趋同,它趋同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和文化的创新。 参考文献:[1] 程颖.社会变革对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2] 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工作体系[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72页. [3] 陈会昌.德育忧思[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 [4] 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作者简介: 邱平静(1972-),女,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讲师。 大学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篇二 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摘 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主体、多环节、多领域的创新发展特点。因此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培养创新观念、组织创新队伍、健全创新机制、构建创新平台,以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发展。 关键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文章 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培育的重要环节,是解决为谁服务的人生观问题。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创新大学思想教育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 当今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各式各样的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出来。未来社会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大学生这一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身为青少年的大学生群体,比较易于吸收新鲜的事物以及观点,所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原因 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求清除大学生全面发展所有环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具备创新精神的各种思想观念、培养机制等等进行变革。以下为具体原因: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参性和主体性。 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并且使得大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这三种参与主体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和具有的职能均有所不同,它们之间互相依托,互相扶持,明显地表现出多参性和主体性。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为针对大学生个性特点使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助新的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1]。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时,角色不同、职责不同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协同合作、一起努力才能够使每一个大学生的个性得以形成。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起到宏观调控以及支持的地位,对保障人才质量方面的各种体系要予以完善,建立健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项机制,或者提供多种服务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最多、获益最大的是大学学生,大学学生主要承担的任务有:从相关部门和人员那里接受各种教育以及服务;与其他参与主体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完善。 (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环节性。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目标、内容、手段、体系、评价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共生相互协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离不开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以及发展。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初衷就是使每个环节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并且能够相互协调[2]。首先,要使每个环节的功能都得到最大发挥,就必须把每个环节自身所具有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令他们的功能和优点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全部发挥出来。然后通过建立健全协同机制,保障每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合作有了依据。其次,要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做到最大。使整体功能发挥出来,令整体表现出来的功能不是全部环节的功能总合而是在所有环节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质的变化。这要求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对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并建立健全一个既有利于每个环节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不同环节之间协调发展的机制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领域性。 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等多个领域。对这些领域的内部和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创新对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首先,要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育人模式,育人工作需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有关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进来。这要求每个参与主体要协同创新,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进行全面支持。其次,要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3]。要把新技术、新方法引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中。大学学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部门人员在采用方法时,要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考虑,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再次,要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要顺应时代发展也要满足大学生个性要求。坚持把社会的发展需要作为导向,把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大学生个性需求,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对各个方面的需求进行协调,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观念的创新是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所有创新的前提是对于观念的创新。一直以来,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里,目标分歧、缺乏沟通等等问题存在于不同参与主体之间,这一因素对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造成阻碍。所以,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树立创新观念。 (二)高素质的创新团队是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创新团队来保障。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各个参与主体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战略眼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队伍组建的重点在于提高各方创新能力、培养创新骨干,把那些具备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以及优秀毕业生都吸收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团队中来。这样一支创新团队就得以建立,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完善的创新机制是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依据。 对体制机制进行创新是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谓机制是指,社会有机体中,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以及作用方式。采用特定的运作手段,促进系统中所包含的子系统能够向互协调运行,从而使系统的整体性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这就是机制的作用机理。建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运作方式和机制,以达到三种主要参与主体能够互相协调、促进并形成稳定有序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结构的目的。在这样健全完善的机制之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就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四)良好的创新平台是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搭建良好的创新平台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搭建创新平台不但能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水平提升上去,也能让各个参与主体在这个平台中锻炼自己、把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上去,这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能更进一步。所以,要对校内外存在的各种资源进行统筹整理,搭建校内、校外创新平台,给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载体。例如,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当地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于大学学校自身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创新资源、创新力量进行整合。使学校教育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当前,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以对待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投以极大的重视,积极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找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以实现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理文.制度、体制、机制的区分及其对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 [2]董学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8) [3]王树国。加强协同创新,建设一流大学[J].大学: 学术版,2011,( 8)

政治是整个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我为大家带来了大学生政治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生政治2000字论文篇一:《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摘要: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自设计运行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这期间,每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其建设,并将其视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人民福祉的重要路径。根据课本的相关知识,以及搜索一些资料,以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为研究对象,分析制度设计与运行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政治制度;现状;对策 一、背景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自设计运行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这期间,每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其建设,并将其视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改善人民福祉的重要路径。中国人是以个人心思为主动力的,想升官发财,光耀祖宗,是许多中国人过去的思维。而依靠社会科学机制,增加大多数人富裕的 方法 制度或机制创新却很少,大多会用按步就班的方式重复地走来。而当社会腐败无能时,改变政机的方式又是极其简单的愚昧的,最常见的就是起义革命造反之类,当然这也是属于人类的自相残杀而达目的的一种方式。我认为研究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来说,历史上所有发生过的朝代兴亡、政权兴衰或更迭,社会经济发展或倒退,民生安乐或困苦等,几无例外总与当时政治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及其运行是否正常有关;对于个人来说,所有曾经在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也几乎都要依托当时的政治制度或借用某些部门达至目标。 二、政治制度的涵义 所谓政治制度,意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各类政治实体加以遵循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它是整个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制度、 文化 制度在一起规范着社会成员(包括社会组织)的行为,以确保整个社会有序生存、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它以规范国家政权行为的准则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含那些本身虽非国家政权,但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的其他政治实体(政党、公民等)的行为准则”。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则“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 三、政治制度运行中的问题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在内部结构设置与其功能要求上不协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并受其监督。我国自1997年经改革后的国务院机构设置为:组成部门25个、直属机构17个、办事机构6个、部位归口管理的国家局机构19个、再加上直属事业单位9个,共77个之多。而从相应专门委员会的设立来看,以第九届全国人大为例,仅设置了民族、法律、财政经济、 教育 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华侨、内务司法、环境与资源保护以及农业与农村共9个专门委员会,但就在此次人大会上共收到各种议案达830件之多。很显然,这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协调关系,全国人大也很难有效的对此进行审议与监督,也既无法实现其设置的功能要求。 (二)法律制度方面,应急待解决人民爱法、尊法与崇法的习惯 近些年,虽然中国在法制建设上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与目前转型期所出现的问题相比,仍显不够。以2001年1至11月为例,该期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等犯罪大案15877件,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案件1280件;查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916人;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8136件,其中重特大案件2146件;查办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行贿犯罪嫌疑人1704人,同比上升。由此可见,中国腐败的严重性在于其普遍性,而问题的根源则在于中国 传统文化 道德体系中的自我规范的失效和法制的不健全。 四、正确应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其一,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都必然奠基于中国的土壤之上和体现本国的国情,并具有本国的特点,其结果也理所当然与中国的社会形态、经济模式、民族心态、哲学伦理思想等密不可分,因此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观察与思考首先应坚持历史的视角。有些现在看来不适合,甚至违背现代民主原则的制度,如1949年后不久成立的“军事管理委员会”,强调党政不分的“一元论”,“计划经济”体制等,在当时却往往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并产生过难以取代的作用。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之所以会采取当时的形式并非偶然,而是经过当时政论家和政治活动家的反复筛选和论证,是当时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物。 其二,要注意“传统”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我们一方面应看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增强,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于抗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土,都曾起到值得肯定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应清醒看到,长期以来的中国社会是以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不论是奴隶主、封建主、还是官僚资产阶级,都必然运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机器以维护本身的统治利益。因此,旧时代的政治制度从本质上讲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不可避免地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如他们或是突出王权、皇权、特权;或者是强调人治,发展个人独裁;或是强调华夷之分,顽固地保留和利用宗法体制等,这些都必然不可避免地会对当代中国政治产生一定影响。 其三,要用比较的方法。我们知道,自然科学最重要的方法是实验,但对政治制度的研究不可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而 经验 证明比较的分析方法最可行。比较方法有两种:一方面,进行纵向对比,今天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上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另一方面,进行横向对比,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目前国外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 结论 通过中国政治制度的学习,不仅掌握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些基础性问题,还让我懂得了学会分析从制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受益匪浅:其一,中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是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人那么多,各种资源总量虽然不少,但按人口平均的水平,往往是很低的。鉴于这些情况,中国要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其二,中国现行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是有历史原因的。中国目前的制度中使人感到最不满意的一点是权力过分集中,权力的作用太大。这种权大于一切的情况,不仅影响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也为腐败的盛行创造了条件,还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基于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我们要在不断发展中进行改进,促进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悦.政治文化向度与制度选择[J].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2]李月军.中国政治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J].学海,2009(6). [3]王兆刚.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东方论坛,2011(3). [4]徐永军.政治制度正义、属性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河南师范大学学报[J],2004(4). [5]俞可平.简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5). 大学生政治2000字论文篇二:《当代中国政治的出场学研究》 〔摘要〕 理论是对时代问题的解答。本文认为, 政治研究应采取出场学研究方法,在把握时代特征和时代根本问题的基础上推进理论研究。本文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本质含义的理解,认为交往 实践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而物质生产性交往实践具有基础意义。物质生产性交往实践所产生的物质利益关系是 社会形态分类的基本标准,它决定了特定社会所适合的政治模式。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就是要在正确指认当代中国社会类型的前提下去探索适合的政治模式。 〔关键词〕 出场学;当代中国政治;政治 哲学 〔作者简介〕胡宇,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苏州 215123。 (一) 理论是对时代问题的解答,理论研究需要抱有深深的问题意识。构建理论形态当然重要,但是对理论构建的时代语境和方法论的考察更是具有前提考察和批判的性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的特征是,“她本质上是由一定时代语境造就、对出场路径深度依赖的出场形态。”〔1〕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应该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以完成“出场”、“在场”、“退场”、“缺场”的理论和实践的辩证作用,防止再次出现德里达所言的“脱节的时代”。任平教授所提出的出场学方法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和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语境、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出场语境是对时代地平线的考察,对马克思主义赖以出场的现实基础的考察,特别是对当年马克思思想出场的现实条件和当代的现实之间的“历史间距”的考察。“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与在场性所遭遇的一切‘脱节’和挑战,都来源于新全球化时代所造就的时代语境的影响。高度关注一系列新全球化问题并成为‘ 反思 的问题学’,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路径与出场方式。解答问题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就成为与时俱进的出场形态。”〔2〕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当代中国的政治形态应该如何构建。根据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的原理,要想构建合理的政治框架,必须搞清楚市民社会的基本状况。政治模式必须适合社会形态的基本状况,否则政治上层建筑就可能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我们需要搞清楚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当代中国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形式? (二) 社会是交往关系的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在马克思看来,历史是由为了生存而从事物质生产的现实中的个人造就的,马克思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3〕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要想维持人的生命就必须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就必须有可满足需要之物,要想获得满足需要之物就必须进行生产。即便是旧石器时代的采猎经济也仍然是一种生产活动。即便是采猎经济也不是孤独的鲁滨逊的单个人的活动,而是一种共同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马克思认为,交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存在。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4〕生产力或技术交往结构描述的是物质生产实践的实体结构,它表现的是人们事实上是如何改造自然,获得满足需要的物品。生产关系或经济交往结构是物质生产实践的意义结构,描述的是进行共同生产的人是如何被 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以及人们能从生产结果中获得什么份额。相对于孤独的鲁滨逊,共同生产的人们立即面临分工、所有制、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人们需要的满足。主体参与交往总有其期望实现的主观设定的意义,但交往实践最终给其带来的意义首先是客观的,与其主观设定的意义可能不相一致,并且交往实践对各极主体都产生意义,而且这些意义相互之间是相关联的。根源于同一交往实践的各极意义彼此相关,彼此以其他各极意义作为本意义存在的条件。 政治是以物质生产性交往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的交往活动和交往关系,政治的本质是对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每个人都凭借自身的主体资质和能力参与交往,人们的资质和能力当然有差异,这样就决定了他能参与的交往的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从而决定了他从交往中获得的客观意义或结果的差异,这是社会分层和物质利益差异和矛盾产生的根源。除了自身能力和资质外,社会制度体系更影响着经济主体参与交往所能获得的客观意义和结果,因此,经济主体总是希望制度体系能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并为此积极去影响制度的变迁。马克思曾在《政治冷淡主义》一文中批评政治冷淡主义的圣徒们只要求工人阶级在思想上反对资本主义而不能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实际的斗争。我们认为,政治是建立在物质生产交往基础上的政治交往实践活动。政治是基于多元利益主体而产生的多极政治主体以物质利益为中介而形成的交往实践活动和结成的交往关系。这个定义主要有这样四个方面的涵义:(1)政治起源于对物质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协调和解决。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人们之间出现了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进而产生了阶级。最初是依靠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和权力机关去解决物质利益矛盾,这就是政治的最初萌芽。随着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和权力机关就逐渐转变为一种新的、与社会脱离的特殊的公共权力和权力机关,这就是国家,国家成为物质利益矛盾和政治发展的新阶段。(2)在阶级社会里,物质利益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而政治关系也主要体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国家产生以后,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争夺国家政权。私有制产生、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不简单是个人之间的矛盾,它是由私有制所导致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从而“把政治冲突归结于由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现有各社会阶级以及各阶级集团的利益的斗争”。〔5〕阶级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经济关系的社会承担者,是处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个体交往整合而成的共同体。“在历史上的大多数国家中,公民的权利是按照财产状况分级规定的,这直接地宣告国家是有产阶级用来防御无产者阶级的组织”。〔6〕因而“国家总的说来还只是以集中的形式反映了支配着生产的阶级的经济需要”。〔7〕而“原来意义上的政治权力,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8〕所以“在阶级反对阶级的任何斗争中,斗争的直接目的是政治权力;统治阶级要保卫自己的最高政治权力……被统治阶级首先争取一部分政治权力、然后争取全部政治权力,以便能按照他们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去改变现行法律 (三) 生产力落后的国家 发展 社会主义始终受制于落后的生产力,是在实行完全的公有制和平均分配的基础上缓慢发展生产力,从而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始终处于边缘国家的地位;还是实行有限的公有制和按劳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上解放生产力和快速发展生产力,这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发展路径选择。前一种路径意味着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上层 建筑不符合 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严重脱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从体现,表面上的公平正义掩盖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生活需要,物质利益矛盾被暂时性地掩盖了起来。以这条道路去发展社会主义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中国选择了后一种路径。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市场经济使中国的物质生产力迅速发展,同时也使中国社会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特征,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代中国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究竟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社会?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一个最显著的后果就是社会分层严重、贫富差距加大,如何看待这个现实? 历史 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生产力需要借助于世界性的交往来充分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资金、科学技术和 文化,马克思晚年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闭关锁国和 计划经济体制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才是正确的路径。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突破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主体、经济 实践关系、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发展动力方面存在的传统实践观的缺陷,这需要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有利于大量的微观经济主体的生成和发展,每一个微观经济主体凭借自身的主体资质和能力参与交往。微观经济主体的资质和能力的差异决定了他能参与交往的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从而决定了他从交往中获得的物质利益的差异,这就是社会分层和利益分化产生的根源。除此之外,与现实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社会制度体系更影响着经济主体参与交往所能获得的物质利益。这样,如果我们承认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我们就必须承认社会分层和物质利益差异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它是物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同时,我们要看到,物质利益的差异和矛盾是会发展变化的,非对抗性矛盾有发展为对抗性矛盾的可能。因此需要对物质利益矛盾进行协调和控制,既保持物质利益差异的存在,又使物质利益差异保持在适度的范围之内;既使经济社会发展充满动力,又使社会稳定有序,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性质。 这样,我国的 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就有了基本的方向。由于社会分层和物质利益分化,产生了不同的利益阶层和利益共同体,他们都有参与政治以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政治的多极主体交往的本性在我国也就越来越显现。如何处理党和政府的“一元”与利益群体的“多元”,如何协调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共同利益和个体利益成为政治体制改革解决的核心问题。当代中国社会作为物质利益差异性的社会,这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大的现实,也是当代中国各项改革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我们必须尊重当代中国差异性社会的现实,承认物质利益差异化的现实,承认多元利益主体的存在,基于政治是对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是多元政治主体以物质利益为中介而结成政治交往关系的活动的理解,去寻找和建构适合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模式。 〔参考文献〕 〔1〕〔2〕任平.创新时代的 哲学探索——出场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89. 〔3〕〔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大学生政治2000字论文篇三:《浅谈思想政治教师要提高政治素质》 〔10〕列宁全集:第6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励志论文2000字 2.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3. 关于责任的政治论文2000字 4. 大学生社会道德相关论文2000字 5. 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范文2000字

政治思想论文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经常面临的是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就在于与时俱进的、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公共关系意识》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也面临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就成为了每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公共关系意识是一种文明的、进步的、现代的思想和观念,公共关系意识的树立和强化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公共关系;意识

公共关系意识就是公共关系观念和思想,是一种传播、交流、沟通、创新、科学、服务、责任、形象、互惠的观念和思想,是一种文明的、开放的、进步的、现代的经管理思想和观念,是人类文明生活和工作的观念和意识。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有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也必须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必须要树立和强化公共关系意识即树立和强化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科学意识、形象意识等公共关系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沟通意识

沟通是组织行为学中的概念,也是现代公共关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行为。从现代的、科学教育的角度而言,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就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信息的行为,而决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单纯的给予,甚至是所谓的“强硬”的、“必须”的“灌输”。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要树立和强化沟通意识,增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沟通意识又体现为这样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意识

一般而言,尊重他人是相互尊重的前提,任何正常的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人都会本能地维护自尊,并期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和尊重。这是一种需要,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时就会产生价值感、愉悦感,从而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作为沟通的一方在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便会自觉地向对方回敬以同样的尊重和重视。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有尊重学生的意识。尊重学生,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地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并自然而然地尊重老师,重视课堂。相互的尊重和因此而产生的相互的愉悦、欣赏和吸引就意味着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沟通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良好的沟通状态。

2.平等与民主意识

从现代的科学教育的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与学生双方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师生之间教与学这个共同的活动过程,在这个共同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实际上就是处于不同的两个方面的沟通的双方,而这两个方面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都是服从和统一于一个共同的目标的,而决不是教师“领导”学生或学生“服从”于教师。

所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此必须要有深入的、明确的认识,一定要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而沟通的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只有在平等的、民主的基础上才会有沟通的存在,才会有沟通双方主动的、积极的互动,也只有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沟通效果。

3.反馈意识

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教育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播与反馈的过程,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传播者的教师一定要有反馈意识。首先,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对教师所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反应,要想办法创造必要的条件,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主动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其次,要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地对所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内容以及传播的方法、形式进行调整。这样,作为教师在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实际上是鼓励了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自然而然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了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使教师与学生,使教与学处于一种积极的、互动的良好状态,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教与学的角度来看,反馈意识其实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意识,教学相长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就是积极的传播与反馈。

“教然后知不足”,而知不足之渠道便是积极主动的反馈。“知不足然后能自省也”,能“知不足”,能“自省”,然后才能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学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而要自强就必须要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即所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有了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才能够做到“学而不厌”,而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则又源于教师的反馈意识。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服务意识

现代的科学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为社会务的,特别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高等校的为社会服务其实主要体现为为社会培养所要的合格的人才。从“人才”这个概念而言,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才”,因此,高等学校的教育“育人”是最重要的,是首先的。所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坚持“以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的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解放思想更观念,必须要树立和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1.要有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意识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大都处于青年时期,他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正处于人生最美好、最灿的黄金时期,但同时,这个时期也正是一个人一中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生长发育迅速成熟的键时期。所以,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富有生气和活但又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群体。他们积极、力、勤奋、好学、自主、自尊、自爱、自强、自省、信、乐观、大方、热情、热心、善思、好辩、开放、跃、健康、向上。但是,他们有时又会封闭、孤独、漠、消沉、狭隘、忧郁、苦恼、困惑、迷惘,甚至会观、失望、自卑、自弃,有时又容易冲动和激动。

有这些其实都是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思想特点的具体表现。所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要改变上课下课“来也匆匆,去也匆”的现状,而是要真正做到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只有深入学生,才能够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变化及其特点,了解他们的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困与迷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去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这其就是一种服务,为学生的服务,为教育教学的服务。也只有在这种服务的前提下,才能有所谓“因材施教”,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要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意识

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上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则又是建立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之上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方面是心理关系,这其中情感是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则是前提。现在,我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已处于青年时期,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稳定的时期。所以,也是最需要关心和爱护的时期,他们虽然往往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强、自信,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是期待着关心和爱护的。人人都需要爱,但大学生们更需要爱,更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和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是从教师这个职业出发,还是从所承担任务的特殊性出发,都毫无疑问地要关心和爱护学生,要有关心意识,爱心意识,更要有真正的、真诚的关心和爱心行为,要在爱的给予中,在尊师爱生的情感中,创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和良好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责任意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对社会、对学生的高度的责任心和极端的负责任的行为。

1.要有对自身责任的高度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科学知识和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播者,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教师的工作关系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教师的责任是神圣的、崇高的,然而,教师的责任也是重大的。不仅如此,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担负着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崇高的道德风尚的神圣职责。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自豪,更要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而负责,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与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有对学生负责的思想更要有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意识。

2.要有负责的行为

有了对于教师自身责任的高度认识以后,还要有实际的行为,即要把这种责任意识付诸于实际的负责任的行动之中。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师职业品德。要热爱教育事业,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必须要真正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事业,并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事业为终身追求和毕生奉献的事业。事实表明,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事业爱的愈深,为之工作和奉献的愿望就愈强烈,表现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其次,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主要阵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首先要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自己首先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为人师表,教师的工作是带有极大的示范性的,教师的品质、情感、立场、行为、作风都会给学生以直接的影响,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他的一举一动、言一行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良好的示范。另外,要有积极的、主动的行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极强的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

3.要有负责任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负责任的行为,而且要有负责任的能力。教师的能力需要是多方面的,如语言表达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教育指导的能力、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有和提高则取决于教师基本的知识积累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对教学方法的学习、研究与掌握。同时,教师的能力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必须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要勤奋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适应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科学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都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树立和强化科学意识。

1.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本内容的,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科学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统一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存在、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前提,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立足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有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而且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学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其科学性,要让学生也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所学习的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科学的思想理论,而决不是所谓“简单”的、“枯燥”的、“形式化”的“政治课”。

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实践活动所必须遵循的科学原则,也是一切实践活动所必须具有的科学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社会的、生活的、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联系社会的、生活的、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到社会和学生当中去,要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热点,关心学生的生活,研究学生的思想,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

科学的教育教学内容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联的,与学生的思想意识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而言,经常面临的是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就在于与时俱进的、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有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的思想,要有乐于思考,勤于探索的精神。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毛泽东政治思想论文篇2 浅析延安时期毛泽东政治思想 【摘 要】延安13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最有成效的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斐功绩。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决定全局和历史命运的政治路线,政治决策及战略策略思想。 【关键词】延安时期;政治路线;战略策略思想 一、政治思想及其决策的宏伟开篇、最高体现、首要出发点、根本保证 政治,作为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的。它在一切社会变革中都居于重要地位。并昭示着历史发展的趋向。为夺取政权而斗争的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中心任务是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为达此目的而制定的路线政策、战略策略,就成为这一时期毛泽东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从陕北会师到抗日战争爆发,是党自觉地积极地迎接抗战的战略准备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政治决策思想的核心,在于集中力量解决全面抗战的首要问题。延安时期,正是党的正确政治思想及其决策达到高度成熟时期。其主要标志是,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而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最后取得抗日战的胜利;完整的新民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制定及其实践,为新中国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时期,毛泽东政治决策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也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首次做出了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毛泽东据此进一步发挥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在指导两次战争中建立了人民战争思想体系,成为战胜强大敌人的有力武器。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在这些历史阶段中,给予中国革命发展进程以重大影响的决策主要:关于在新时期阶段分析基础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关于指导阶级斗争最高形式的民族解放战争与民主革命战争走向胜利。关于革命根本问题―政权问题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解决;关于夺取政权的根本政治保证―建设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卓著成效。 这就构成了延安时期毛泽东政治思想的主要内涵,并为党和人民留下了值得永久继承和珍惜的宝贵财富。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同志,发表了大量指导抗日战争的军事论著。在此基础上于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以“集中优势力,各个歼来敌人”为核心的十大军事原由,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些基本点是:第一,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历中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以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坚强核心。第三,步形成足以发挥我军优势的整战略战术。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始终关注着解决革命根本问题即政权问题这件第一要事,这成为他的政治决策的首要出发点。第一,争取抗日民主,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第二,把政权同革命问题同革命总任务联系在一起。第三,提出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理论和政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毛泽东在陕北13年的突出理论贡献,是完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对抗日战争和整个中国革命的领导的思想。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对抗日战争实行政治领导的理论;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的理论;培育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 二、制定抗日战争正确的政治路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国内战争阶段转为对日战争阶段。就在这两年,中国共产党适应新的情况,决定并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的完整的政治路线,以团结抗日和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为奋斗目标,这一政治路线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紧急关头找到打开革命新局面的关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的奋斗和探索,开始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这时,刚刚担任党的领袖的毛泽东,以崭新的思路和宏大的气魄探索和规划了党在新时期的政治战略,做了大量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工作,为党的新的政治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国情认识和阶级分析基础、思想方法基础和战略理论基础。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独立殖民地,新形势下的阶级分析,一个政党所进行的政治半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这个政党不能不把阶级的分析作为其政治决策的最基本依据。毛泽东以比较分析的方法,从理论上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进行了透的剖析。 第一,要把民族资产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区别开来。第二,要把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不同部分区别开来。第三,要把“九一八”事变以前和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加以区别,坚持全面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大,毛泽东在七大的开幕词和政治报告中,阐明了我党在迎接民族革命战争最后胜利应做好的思想准备。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都,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总路线,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而且还通过了新的党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成熟标志。毛泽东在理论上的贡献包括以下若干方面:关于现代世界的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略;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 三、夺取最后胜利的行动纲领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人全国规模的进攻,解放战争已走向了最后胜利的道路。在这个关头,毛泽东在会上做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重要报告,为夺取全国政权制定了完整的行动纲领。此后至党中央转人西柏坡之前,他又为此提出了若干做好政策准备的重要思想。 (一)科学的势分析,正确的革命决策。根据蒋介石在1927年、十年内战和八年抗战一反共反人民的表现,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蒋介三石要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他的主针已经定了。团结起来,壮大人民力量,才能制止战争,或者赢得战争。全国人民都反对打内战,共产党也反对打内战,制止内战。 (二)坚强的革命胆识,灵活的斗争策略。毛泽东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说:“现在的情况是,抗日战争的阶段已结束,进人和平建设阶段。全世界欧洲、东方都进人和平阶段,短时间不会有第三次世界大战是肯定的。国内和平能否取得?内战能否避免?我们现在的新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和平是能取得的,因为苏、美、英需国际和平,不赞成中国打内战;中国人民需要和平,前方各解放区受的战争的严重破坏,我们需要和平;国民党也不能下决心打内战,因摊子未摆好,内部矛盾,再加上解放区的存在,内战是有可能避免的也应当避免。因此,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是有现实基础的。 面对由美国全力支持的国民党数百万正规军和飞机大炮,毛泽东敢于从战略上藐视他们,称之为“纸老虎”,这是因为他深信中国共产党能得到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特别是能得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苦农民的支持。共产党怎样才能不能获得农民的支持?这就是领导农民进行反封建的斗争,使他们在斗争中获得利益。当与代表三座大山在中国最后统治的国民党蒋介石进行最后决战之际,彻底地除封建设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了。正如毛泽东在《蒋介石政府已处于全民的包围中》指出的那样:“和全民为敌的蒋介石政府,现在已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一方面是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一方面是蒋管区人民斗争的前进,其速度都是很快的。在如火如荼的人民革命斗争的催生下,一个崭新的中国就要呱呱落地了。 【参考文献】 [1]高智瑜.延安时期毛泽东政治思想[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郑德荣.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毛泽东选集(1-4)[M].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1. 政治思想论文 2. 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 3.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4. 浅谈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 5. 思想政治方面论文

努力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最终体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硬道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

【摘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新形势,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党支部要以创新的精神,从思路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企业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当中的组织,是党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桥梁,具有连接党和群众的作用。是党发挥战斗力的前提,可以促进党员与群众共同奋斗,党的基层组织具有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项基本工作,主要工作目的就是保证人的健康发展,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党章》对基层党支部的一项要求。在当前新时势下,基层党组织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内部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对员工进行政治理论培训,要求全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对各种不健康因素进行抵制,热爱本职工作,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在公司的稳定健康发展中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

现阶段,广大员工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思想,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中间存在的矛盾也会形式多样,假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改变工作方法,就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不会对全体员工形成鼓励作用,就不会推动三个文明建设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利用有效方法,使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从而产生积极工作的想法,在工作中切实发挥应有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基层党组织一定要了解员工的思想发展情况,并及时做出分析,争取掌握员工的思想活动规律,根据不同的人员,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时代的发展,党组织也要获得发展,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永保青春的一大关键,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二、加强基层支部班子建设,服务基层思想工作

党支部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先进性作用,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干部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要求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一支影响力强、号召力大、凝聚力突出、感染力不断增强、战斗力不断提升的领导班子。再有,为了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该做好下面这些工作:一是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发挥本身作用,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亲自抓,努力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思想上的问题,使广大员工紧紧团结在企业周围。二是要做到“先学一步,先说一步,先行一步。”“先学”指的是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先说”就是把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说清、说透,使员工思想上没有顾虑,解决员工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先行”就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要走在人民群众的前面。三是利用新的工作方法,在思考问题时站在员工的角度想一想,认真思考员工关心的问题,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工作,要首先予以解决。四是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打消员工思想上存在的不平衡想法,帮助员工改变想法,树立新观点,做到和广大员工心贴心。

三、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敢于理直气壮地讲道理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要急于冒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以情感人,以事动人,重视运用疏通引导的工作方法,同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这种工作方法与讲道理是一样的,可以在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广泛推广。对员工讲大道理,不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内容,也是正面教育的一种方法。只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使我们的党永保青春活力,同时使员工紧密团结在企业周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首先要求干部党员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正确地看待问题,自觉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这也是一个大道理。

对于大道理的宣传,现阶段的社会当中存在一些错误想法。如:认为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应该重视经济建设,讲大道理没有效果;运用大道理也无法解释当前社会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认为大道理都是一些空话,和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有的时候讲了大道理,而老百姓也不喜欢听;认为讲大道理就是一种“左”的思想,不符合当前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等。在社会中出现了这些认识,存在多种多样的原因,但主要原因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群众面前不敢大力讲大道理,更不能在实际当中应用大道理。要讲大道理,就是敢于触碰社会当中老百姓关心的一些现象,敢于抵制当前社会当中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假如不能有效抵制这些消极现象,那么社会风气就会每况日下,就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战斗力,就会削弱我们的斗志。在根本上铲除腐败,无论是对党,还是对人民,都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对于党内的一些腐败分子,一经查出,就要毫不手软地进行处理,同时大力宣传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思想。

四、大胆创新,推动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首先在思路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唯书、唯上”向“唯实”转变,提高基层党员、职工学习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准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是在内容上由单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向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转变,要适应工作的需要,跟上改革的步伐,注入时代的内容,拓宽服务的领域,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内部改革、机制转换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效应,提高企业向心力和竞争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史彬彬.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导论[J].世纪桥,2011(15).

[2] 孙桂平,郭超.如何做好基层一线思想政治工作[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5).

[3] 曹海银.基层党支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探析[J].中国煤炭工业,2009(05).

>>>下页带来更多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 索引序列
  •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 思想政治觉悟大一论文
  • 思想政治论文高一
  •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
  • 政治思想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