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选的翻译,这个还算好写的
我选的翻译~还是比较好选的~资料也多~虽然文学最好写,但是前提必须读完一整本英文原著~那个其实比较耗时间~翻译是第二简单的,也比较好写
文学方向的比较好写,教学法最好写,不过能学到东西麽?我这儿有些:语用预设在喜剧小品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in Comic Sketches论旅游广告的人际功能 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Tourism Advertisements英语借词研究 A Survey of Loan Words in English科技英语的词汇及句法特征 Lexical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黑人英语的词汇及句法特征 Lexical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Black English Vernacular通俗科技语篇中的名物化研究 A Study on Nominalization in Popular Science Discourses主位及述位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The Progress of and Outlook for Theme and Rheme Research英语衔接机制研究 A Study of English Cohesive Devices 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Euphemism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非言语交际中的身势语 Body Languag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论隐喻的衔接功能 On the Cohesive Functions of Metaphor《玻璃动物园》中阿曼达形象分析 《玻璃动物园》中阿曼达形象分析《欲望号街车》的主题探析 A Thematic Exploration of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迷失的自我:《小镇畸人》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Lost Selves: 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Winesburg Ohio天堂梦醒:论《无名的裘德》中哈代的爱情婚姻观 No Dream in Heaven: A Study on Hardy’s View on Love and Marriage in Jude the Obscure “献给艾米丽一朵玫瑰花”中艾米丽形象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Emily in “A Rose for Emily"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的象征主义 Symbolism in Ernest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论《拍卖第49匹》的追寻主题 On the Theme of Quest in The Crying of Lot 49 论《名利场》中的叙事艺术 On the Narrative Arts in Vanity Fair 《珍妮姑娘》中的道德观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Morality in Jennie Gerhardt浅析《蝇王》中的宗教思想 On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Lord of the Flies鬼怪、解构、历史:《宠儿》的后现代主义分析 Ghost, Deconstruction, and History: A Postmodern Analysis of Beloved典籍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典籍翻译中译者的职责 Translator's Task in 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ion英语名词化结构在汉英法律翻译中的应用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Nominalization in Legal C-E Translation论汉英旅游资料翻译中的省译 On "Omission” in C-E Tourist Material Translation恭维言语行为之文化对比分析 The Comparison of Compliment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ANTITHESES 的分类与汉译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of ANTITHESES浅谈对偶 A Brief Account on ANTITHESES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尊重,交流与沟通——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翻译 Respect,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On Translation in Multi-Cultural Contexts英语幽默的语言特点及语用分析 On Language Features and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Humor隐喻意识与英语词汇学习 Metaphor Awareness and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网络环境中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tern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Internet Environment网络语言的特征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Language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关联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ce Theory in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 A Study o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英汉完成体对比 A Comparison of Perfective Aspect in English and Chinese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的因素及其对策 A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English Read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游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教学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s
状啊,可是完全不会啊,求大神原创 帮忙的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网络语的利与弊的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化革命呼唤出新的技术,网络就是其发展产物之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已深入千家万户。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方式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我们极大帮助,坐在家里可浏览众多的网上图书,几分钟内即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各方面自己想知道的信息,通过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
网络像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中职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各种黑色的阴影正向我们慢慢袭来。其中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就像裹着糖果的炮弹向我们发射。
各种非法的网站趁着网络管理还未健全,散布着黄毒,暴力,防不胜防,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吸引着正处于好奇心的中职生。许多同学旷课跑到网吧中去玩《传奇》、充《梦幻》、打《泡泡堂》、聊QQ。有的甚至直接晚上通宵达旦,睡在网吧,吃在网吧。这样,不但损坏了身体,还浪费宝贵的时间,浪费了父母亲的水汗钱,辜负了父母的一片期望,更耽误了我们大好青春。在社会上因网络游戏所引出的案件数不甚数,例如:”武汉的一位母亲千里寻子””广州一小孩为玩游戏残杀自己的祖父”……这些案件告诫我们中职生,应该少玩或不玩网络游戏,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空闲时间研究我们自己的专业,发展自己潜能,开发我们智力。但是,我们也不应全部排斥网络,我们不应放弃网络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网络中的精华而剔其糟粕。
世界之所以选择我们。因为它需要美,我们之所以选择世界,因为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流水在选择中下落,太阳在选择中上升,朋友们,请把握好自己选择的那一刻,让我们用自信,坚决地选择网络有利的一面,选择我们美好的未来。
请慎重!
走在大街小巷,我们常常听许多大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我那孩子,整天泡在网吧里,怎么办呀。这个问题让许多家庭困惑,让许多中小学生误入歧途,荒废学业。每当我经过那些网吧门口时,我就会踯躅不前,思绪万千。
目前,社会上盈利性网吧越来越多,越来越红火,甚至有些不法商人没有营业许可证,也私自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营业,他们不管你是谁,是否成年,只要你有钱,他们就会接待你。这样导致很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迷恋于网吧,既影响学习又危害身体,真可谓一大悲哀。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有限,网络的虚拟化让他们感到新奇,被网上一些刺激性、欺性的内容、画面所迷惑。再者迷恋网吧需要消费,中小学生本来就是消费者,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常常为没钱上网绞尽脑汁,也许会去偷、去抢,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的孩子为了上网,在家人和老师之间编造谎言,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他是初中的一名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很听话……但在其他同学的伙同下,经不住网络的诱惑,走进了网吧,一去就是两天两夜不回家。家长、老师到处找,最后在网吧找到他。他已经精疲力尽地趴在电脑桌上,面如土色。回到家,家长一顿毒打,他一赌气又出去玩了两天。后来在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家长耐心的诱导下,他终于改过自新。然而,更多的是走进网吧,不能自拔,害人又害己。
在此,我要大声呼吁: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网络,更全面地了解网络,学会正确利用网络,做“健康上网,远离黑吧!”让我们共创一个健康活泼的大集体、温馨可爱的大家庭!
当你登录QQ时,许多好友都来向你问好,“嗨某某某”“作业写完了吗?”云云;当你有一个百度账号,到贴吧和别人聊天时,网络表情、网络语言喷涌而至,“QUQ”“汗颜”“某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元芳,你怎么看?”等等。我想,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台电脑,它可以为你提供资料,也可以让你娱乐放松。21世纪,是一个网络和信息时代。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首先说起教室吧,现在许多学校上课都使用多媒体和课件,而有些老师使用的课件就是从网络上下载的;有些时候,像我们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只要在百度上输入题目,答案就会立刻出现,回答者也会给你详尽的答案。而在办公间里,有些高层需要与客户联系,电话、E—mail等联络方式一定少不了。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一端,只要你有手机或电脑,再加上网络信号,QQ、MSN等等都可以联系上,它缩短了距离,也省下了使用长途电话的高额金钱,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现在的各位女士越来越懒,她们喜欢购物,却足不出户,因为有电脑和网络。淘宝、京东、凡客诚品等,只要输下几个关键词,许许多多的物品任你选择,既提供了便利,又省下了力气。
网络给人带来的益处越来越多,它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随之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它,从而使网络得到飞速的发展。
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是一样。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由于长期地上网,已经疯狂地迷上网络不能自拔,他们50%以上都是沉迷于游戏之中,从而荒废了学业。而有些新闻报道上,总有一两则关于网络交往带来负面影响的新闻,比如网络交友结果被人去大把财产等。适当的娱乐对人有益,但物极必反。
而我认为网络利大于弊,作为学生的我们,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当我们遇到难题、查资料时,网络就会伸出双手帮助你,你需要的解题步骤和资料应有尽有。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总之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扬长避短,更好地发展网络的用途,远离网络的弊端,做一个健康快乐、合理利用网络的中学生。
由于电脑和其迅速的发展,电脑成了交流平台,网络也成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网络上,有许多特有的语言已经成为网络里的一大特色。这些语言是什么形成的?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会知道它们,而网络新手,只有靠在一边听“外国人”谈话的份。
这些网络语言,有的用数个英语字母代表其含义,如“GG”、“MM”分别指男性和女性;有的是谐音指意,如“886”指“拜拜喽”,“94”是指“就是”等;有的用图片代表自己的心情或其表情,如“:”表示高兴,“:”表示忧伤;还有其他的,如“表”含不要的意思,“菜鸟”指初出茅庐的人……这真是千奇百怪,举不胜数。
网络语言的兴起,有利于人们信息传输更为方便快捷。由于简化了语言符号,对于那些打字生疏的人,真是受益非浅。
但是,初出茅庐的人不懂得网络语言的含义,是他们有语言障碍,甚至使他们无法沟通,而且,有部分网络语言是粗言秽语,如“BT”指的是“变态”等,这在人们纯洁的心灵上,抹下了黑色的斑痕。因此,网络语言也有不好的一方面。
现在正是网络时代,网络语言的出现和频繁的使用已经成了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方便的语言,已经成为人们网上沟通的桥梁。因此,我们只能扬长避短: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法律规条;使用计算机技术,禁止人们“说”粗言秽语;当然,我们也要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我相信,只要通过人们的努力,这种富有特色的语言一定回拥有一片纯洁的天空!
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从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蒜你狠”,到年的“正能量”。这些网络流行语正冲击着我们的汉字文化区域。面对这些,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并苯还承担着传播的角色,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着规范汉字的原则。
网络让世界变成一个村,在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让你的“天涯若比邻”的梦得以完成,但是,你确定作好准备了吗?当网络游戏让你迷失心智时;当电脑辐射危害你的健康时。面对这些,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们的不满与无奈。前些日子,网上流行了一句:“古时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如今,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小了蛋糕。”这一极具调侃色彩的话语,在网络上一窜而红,成为广大网民对物价上涨的新的诠释。这幽默的语言中,反映的是广大网民对物价的不满与无奈。除此之外,还有前几年流行的“蒜你狠”、“糖高宗”等,恢谐地运用一语双关,极度表示对物价上涨的不满和恐慌。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与现下流行的事物挂钩的。前不久的“神马都是浮云”则是根据现在人们压力过大,所衍生出来的一类流行体,用东北幽默的语言特点将其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我们不否定,网民们运用汉字来进行一系列对情感的宣泄。但是这样一窜而红的网络用语真的好吗?
前不久,曾有学校明确指出,在作文里不得出现网络流行语,如“神马”、“给力”在这里我们先不说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是仍可反映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阻止网络流行语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必需规范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我,不正应该维护我们民族的民血与荣耀吗?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去抵制网络流行语,因为这些能在日常生活之余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应当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网络流行体。
今天,你准备好了吗?
网络语言引发热议,一些低俗的网络用语使其成为灰色地带。但其实,网络语言是现代科技的副产物,是新时代的一朵仙葩,还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养。
诚然,网络用语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意味着人们可以用简洁诙谐的文字说出最真实的想法。可是,也使人们的生活多了几分轻浮。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现代生活中,很少能有人在变行山寺时,体会“僧推月下门”的妙处;很少有人在暮香时节邀三五好友在海边溪水流觞;很少有人在江南岸边称叹“为湖心亭一点”的境界,取而代之的是在看到夕阳美景时,脑海里只有“点赞”一词,在也想不到更美的文字。网络语言频繁使用使国人丢失了骨子里的诗意,更有甚者,其低速粗暴简直不堪入耳。
正因如此,对网络语言应加强规范与管理,就像新生儿一样,给予它善意的引导。“人之初,性本善”,不得不说网络用语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让枯燥的生活增加一些色彩。然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没有部门对那些不良实例进行整治,那么坏的风气便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谧事发展。反之,网络语言中也不乏一些值得欣赏的典范,其中就有曾经广泛流传的“且行且珍惜”,“不忘初心”之类的话,其文艺程度同样不可小觑。因此,多多提倡使用文明以至于文艺的网络语言,无异于是春风琼浆,能让网络语言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网络语言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并不一定要与传统文化脱节。新兴词汇与古典诗词也不一定势不两立,曾经就有人把一些当红的网络语言用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汝能至此,何不上九霄”,同样具有幽默明快的效果,古典诗词中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失意时可以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时朝散发弄扁舟”愁闷时可以说:“问其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悲伤时可以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只要人们调动起体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创造性,将诗词与网络有机结合,这样两者都能大放异彩。
对于网络用语这种时代仙葩,人们不应该一味的推崇或贬低,而是要用最美的方式,让它怒放。
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独特的网络语言现象的产生。而网民的.迅速增长,使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大大提升。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语言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常见的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IT(Informationtechnology)领域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人们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作为交际工具使用的语言符号系统,通俗的话就是网民在聊天室里或是E—MAIL上常用的语言。本文所指的网络语言主要是指第三类网络语言。其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导,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
在使用网络语言的人群中,从目前调查资料来看,以青少年居多。
网络语言使用存在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一方面,网络语言是新生事物,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其时尚个性化的独特语言系统引发青少年的广泛关注。由于标新立异的基本点,青少年看到活泼而又怪诞,幽默又富有哲理的语言创造被广泛应用,会激发其创新精神,利于青少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网络语言本身的丰富性、创新性、多样性也会使呆板的书面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语言的信息内涵。另一方面,个性张扬的网络语言占据着青少年绝大部分的语言世界。网络错别字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必将导致对传统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不利影响。对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产生不利影响。而随着网络语言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对学生汉语规范化写作也产生冲击,如今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例子屡见不鲜。但网络语言随意性强,错别字较多,有些用语毫无实际意义,严重干扰了阅读,降低了写作质量。
对于网络语言,我们要辩证否定的看待,既肯定其好的一面,又否定其不利的一面,既克服它对规范传统语言表达中不好的影响,又保留其利于青少年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面。
现在的青少年,有几个不会说那么几个词,像“哇塞”,“我倒”,他们说着,写作文的时候也不时出现那么几个,这些词都属于网络语言。
果然是如此,现在网络语言风行于校园,风行于报纸杂志。出现网络语言或许是现有的词汇已不能表达人们越来越复杂的感情,抑或是缺乏某种感情强烈的叹词以宣泄对日渐增多的新奇事物的惊异。无奈之下,要么借用人家的词汇,实在没辙,就自己挖掘一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权当抒发感情的新词儿。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无法接受这种变相玷污语言的行径,难免时常地评论、指责。但他们却总是振振有词:“词,始于无规则的创造,鄙人无非是在重蹈前人覆辙而已,何过之有?!”说来也怪,总会有一部分很快接受这些新玩意儿,并且极力推索。这一类人无疑会被冠上“时代先驱”的名号,换言之,像我这样作为被动接受者的人们,必然是“落伍”了一步。
有时当我实在听不懂同桌的话,看不懂同学的作文时,我也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促使自己去阻止“新元素”的诞生,但每次的冲动仅在刚刚萌芽的阶段就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里了。要说大人们难以接受倒也合情合理,毕竟年龄的隔阂难以逾越;而同是中学生,似乎就没有接受不了时髦语言的道理。诚然,把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大多数人显然是行不通的;脱离、改造集体普遍行为就更是天方夜谭了,那么惟有去适应了。起初我的确难以忍受别人对五千年来纯正的交流工具的玷污,但久而久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然而这并不代表我支持和崇尚这种做法,我只是在承受而已。
网络语言自我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让人费解的文字、语言,那么人们在沟通上可能会越加的困难和麻烦。但这一趋势似乎又是世界发展的潮流,那么我们只能希望,网络语言能在些许规范下不会太过俗不可耐。
曾经,我是一只连OICQ为何物都一无所知的菜鸟,然而,在朋友的帮助和往来的巨大包容力下,我也成了一只在网络中自由穿梭的鱼儿。在网上,我阅读消息,欣赏电影,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谈天说地,写下自己每天的快乐与悲伤网络是翅膀,让有梦的我自由飞翔。
在网络那巨大的感染与诱惑下,我的语言也一点点被渗透,常常在文中有画笑脸的冲动,常常会傻笑呵呵,常常会谈如果我有那么可惜我没有之类的无厘头话语。原先我以为这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但在我的周围,许多人的语言也变得与我有相同的特点,大家说着相同话,笑出相同的声音,写出相同的语句令人悲哀,没个人都失去了自己说话的特色,于是,个性的语言在一点点沦落,而大众通俗甚至有写庸俗的语言倒是后来居上。或许,在人人高喊着追求个性的今天,上去的恰恰是我们真实的个性。
常听有人抱怨汉字的繁琐,不如外语简单可能就是因为此类原因才会使网络语言如此欣欣向荣的吧。或许,简洁确实是这个快节奏时代的发展趋势,但,光为了适应快节奏的快餐式生活,而失落我们已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汉语,这值得吗?
汉语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年轻的语言之一。她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数千年风雨的冲刷下,她越发光彩夺目,她那优美令人遐想的外形,她那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文法,又有几种语言能与之媲美呢?再看中华民族用汉字演绎的一幕又一幕伟大的历史剧,尤不能不叫人为之惊叹。
先秦有字字玑珠的诸子散文,形象生动的历史散文,汉朝有华丽非凡气势惊人的赋,唐朝有震古烁今的唐诗,宋时有时而哀婉时而豪放不羁的宋词再看五四时期,更是百花齐放,白话文小说则是独领风骚。然而,今天的我们将以什么流传千载呢?网络语言吗?或许它也能够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但有一本第一次亲密接触也就够了,如若使之成为主流,那就真是我们这个时代汉语的、语言的悲哀!
或许我不用如此担忧,因为汉语在历今数次外族语言的侵入时,都以她巨大的包容力将他族语言同化,今天,这样的网络语言危机并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可别忘了,他族语言入侵时我们是处于被动状态,而如今,年轻的一代,则个个跃跃欲试地去接受网络语言,这怎不能让人担忧呢?
朋友们,不要丢弃我们有着灿烂历史的汉语,不要舍弃如此丰富睿智的文化,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已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了。由此,网络语言也以迅猛之势“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
最近网上的流行语言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网友们以“神马都是浮云”彰显豁达;咆哮“各种伤不起”喧诉无奈;号称“鸭梨山大”表明负担重压力大……各种新奇的,另有所指的网络语言犹如光速传播,迅速为人所知,甚至在日常生活和校园内听见都不足为奇。“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可是,这些变了味的文字会带给我们什么呢?我们在广泛使用它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的利弊呢?
查过资料:网络语言是在网络媒体广泛运用背景下所产生的新事物、新文化,具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即语言意义不固定,发展快,前景很广阔,使用者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能够充分,较快捷地表现,能为网民提供自由发挥的载体。这么一看,我觉得网络语言的个性以及它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对传统语言形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同时使用传统语言和网络语言较频繁的我们。在校内学习语文课程,到了网上便大肆使用网络语言交流,不免会把两者混为一谈,常常导致的就是在语文作文中冷不丁冒出一句网络用语。老师要么就是看不懂,要么就会大吃一惊,觉得这样显示了较低的语文素养。我曾在老师的推荐下看过《语义学纲要》,里面的一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也许正阐明了网络语言实质应该是一种辅助交际工具,并不具完全的语言特征。在这一点上,网络语言给我们的弊大于了利。
但由于习惯,我在平时网络聊天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句网络用语。于是,我便思考,难道网络语言真的如此无利可寻吗?仔细想想,其实非然,如果一些网络语言格式比原有词语更有魅力,更有好处,在表达上具有新意和特色,就有积极作用,就会丰富汉语词汇,有的甚至能渐渐取代原有词语和格式,这不是也为词汇进步做了供献吗?
我看“网络语言”,有弊也不乏利,但那些不符主流、病态、猎奇、对真正语言文化造成不利影响的文字终将会“自然淘汰”,而那些已被社会所承认的新词语,新形式,也会根据“约定俗成”的选择给与肯定,最后利弊必中和,同时为语言文学造就进步的台阶!
我发现,近两年网络语言越来越多的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很多人都把说网络语言看作一种时尚,一种潮流,班里的同学几句话中就会蹦出一个网络词语,就连爸爸妈妈说话也时而会带上一个,让我觉得和他们之间的代沟立马就小了很多。
在恰当时候使用网络语言可以调节气氛,比如和朋友聊天时谈的话题不开心,冷了场,说上一句:“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一下就能缓解尴尬的场面。
在写日记作文时,用上几个网络词语,也让人觉得生动有趣了许多。电视上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也常常把网络词语挂在嘴边,令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网络语言虽然充满活力,但我觉得比较肤浅和概括,比如现在流行的“蓝瘦香菇”其实是“难受想哭”,我们原本可以用很多词语来表示这个意思,比如:痛心疾首、悲痛欲绝、如鲠在喉、欲哭无泪、泣不成声等,有太多的词语可以形容不同程度的伤心。
还有的网络语言会造成发音的误导,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比如网络语言把“长知识”说成“涨姿势”,把“我知道”说成“我造”,把“开心”说成“开森”,把“不要”说成“表”,如果我们说习惯了,就会造成发音不准,低年级的小朋友还会形成拼音错误。
所以我觉得网络语言的使用要注意一个“度”,不能张口闭口都是。我们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诗经、唐诗、宋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上至屈原、李白、杜甫,下至朱自清、汪国真、席慕蓉,他们的语言文字有无穷的魅力,让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如果我们遗失了这些千古名句名篇,不会说规范的汉语,渐渐的只能用“我晕”“我也是醉了”来抒发感情,造成文化上的退步和落后,那将是多么可怕啊!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影响浅析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影响浅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网络语言来龙庞杂,从语言研究角度出发,本文期望于通过具体的网络语言语法和语用学研究,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以利于正确看待与运用网络语言。
关键词
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化;影响
随着中国网民已超过3亿,网络语言在年轻一代中已经形成。作为社会语用文化土壤上产生的一种社会变体,在不少人的眼中,这种网络词汇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为古老规范的汉语言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虽然网络语言大部分被我们熟悉和理解,但总的来说,这一道特有的语言文化景观还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界定的方法。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究探讨”的过程。
1、网络语言是什么
根据百科的解释:“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它形式简洁,易于交流,便于理解。”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语言是一种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这种社会方言包括行业语和习惯语。网络语言的很多专业术语跟网络技术密切相关,是特定的行业语。网民之间聊天交流的语言,有些是跟使用者的喜好、习惯有关的,是在网络虚拟空间“生存”的特定居民的习惯语。
2、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
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的燎原之势已经引起语言学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语言与社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包溶相互影响,网络语言从语用学上对语言文字进行了一场革新,深层次上必然对汉语言文化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今天的网络语言,经过网络内部、外部双重环境的磨合,已经不同于几年前的杂乱无章,逐步形成为一种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所使用的语言系统,言语社团的主体是网民,在这个言语社团里,并没有绝对的权威,谁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创造新的用法,一旦一种语言的突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就会很快在网上传播开来,而当这种认可达到一定程度,就逐步从网络走向现实生活,融入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从而对现代汉语系统起到丰富、创新与发展的作用。
网络语言的积极影响。
首先,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使用中不断更新和发展的。网络语言从文字本身推动了汉语言的发展,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英语每年都有大量的合成词诞生。网络语言的词汇基本采用缩略型、符号型、借用外来词或传统汉语赋新义等多种手法,形式上多种多样用起来灵活多变;语法方面,表现出淡化语法和打破常规语法规则的现象,既有对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改造,又有英汉语法规则的混合使用,丰富了人们的语言文字表达,颠覆了传统语言的规范性和正式性,增添了人们生活的乐趣和色彩。网络文化的流行,使得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自由和繁荣,比如说“美眉”这个词,用眉毛这个表现女子容貌的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来指代美女,具有形象的感情色彩,与古代汉语中用“蛾眉”代美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重视起对青少年传统语言文化的教育,读经典学国学、练书法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再次,流行的网络语言往往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和人物,反映着社会中的问题和趋势,所以它的流行势必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网络语言具有事件化,时事化的特点,比如最近很流行的“我爸是李刚”以及“一个艰难的决定”,之所以能飞快地在网络上沸腾、在坊间光速传播,也是因为河北大学撞车事件和腾讯360之争两件事本身受关注度就很高,受众面广。“也就是说,一些网络热词之所以热,并不在于本身的语言变异,而是在于这些词的出处即社会热点事件被大众关注,从而导致了这些词汇的流行。网络已经成为除报纸、广播、电视以外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深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说说自己的看法,网络已成为公民表达看法、参与社会进程最为便捷的普遍的方式。也正是因为公众通过网络表达意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网络词汇才得以从网上的“小热”有条件衍生为有着公众广泛参与的“大热”。
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
首先,对汉语规范的偏离。一味追求新奇便捷使网络语言在多方面都违背了汉语规范,一些错别字和曲解词义的词语会对语文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青少年是网络交流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对新鲜事物十分敏感,同时也具有追赶时髦、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以及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特点。他们在语言学习,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大量地接触网络语言,吸收不规范的表达和词汇,很容易养成不使用规范字和规范表达的坏习惯,对于正常的语言学习势必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与此同用时,我们对语言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鉴赏能力也再不断下降。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打破了原有文化生活的界限,营造出一个与生活交融的大文化世界。语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丰富多样性和巨大的张力使得网络语言建构了一种新的表达和阅读模式。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读者的阅读感觉受到了最大的诱惑,但是正是这种所有人都能读懂的文字,丰富的阅读材料和通俗易懂的声像文化的传播,迅速渗透到传统语言文化中,并在电脑工具的日益普及中演化为一种必然趋势,传统语言文化的说理、教育、济世等功能变得淡化更淡化,成为仅作交际使用的消遣工具。
3、结语
网络语言方便了人与人的交流,真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在某方面也将传统语言变得面目全非。我们应该客观和发展地来看待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在获得网络资料的同时,也应该去粗取精,更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些资料。网络语言是汉语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我们应该养成对传统语言文化尊重的态度,用一双慧眼,去看清楚网络的实质。
参考文献
[1]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期
[2]汤玫英.网络语言创新的动因及其不当取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4期.
摘要:
汉语言文学在历史发展中独具民族特色,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具有重要贡献。汉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部分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语言词汇量不断增加,用于习惯和语法构成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应用发展的同时,各种网络语言兴起,并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冲击性影响,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
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冲击;发展;影响;分析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与传统的平面媒介语言不同,网络语言是在人们网络聊天时为提高聊天效率、达到简明易懂的目的在词汇上予以创新或在句法结构上予以简化。汉语言文学发展中不同字词含义具有明确规定,在受到网络语言词义转换后,可能在语义表达上产生偏差,给汉语言文学传承和发扬带来一定影响。
一、网络语言基本特征
(一)简化度高
单一性的文字聊天难以提高聊天的趣味性,使用网络语言具有词汇创新和词汇改造意义,改变原有的汉字意义,且简化程度较高,提高网络聊天的速度。关于网络语言的简化主要有谐音型、同音型和数字型几种。谐音型主要是根据原词的读音,利用某一相似发音的词汇代替,具有一定指代意义,例如微博作为自媒体平台之一,在网络用户群体中受欢迎度较高,人们即用“围脖”指代微博,两者发音相似,可进行语义转换;同音型与谐音型差别不大,常见的包括用“菇凉”代替“姑娘”;数字型则是用数字谐音代替某个词汇,如数字“78”发音与“去吧”详尽,在网络聊天中使用可以减少打字时间,同时人们根据读音能够较快速的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含义。这几种网络语言类型是比较常见的,且在网络聊天中应用较频繁,具有形象易懂的特点。
(二)混合度高
网络聊天刚兴起时,主要的活跃人群是“九零后”或“零零后”,在网络聊天中使用“火星文”较多,大多是应用繁体字或生僻字的半边指代具体文字意义;也有一些人应用英文字母指代汉字意义,如“GG”其拼音发音与汉字“哥哥”的发音相似,又如“BF”属于英文单词“boyfriend”缩写,因而这两个字母直接意指“男朋友”的意思;其他的还有字符型的网络语言,即用图画表情或动态图片指代某个词语含义。网络语言的形成来源不具有统一性,同时在组成形式和使用要求上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因而词语词义在指代和应用上灵活度高,网络语言中应用的字母、数字、图形等要素丰富,具有极强的混合性,杂糅性明显。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性影响
(一)影响汉语言教学和学习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聊天中因个人意识或群体意识形成的,语言创造和应用不具有规范性,网络语言在创造和应用过程中过分追求独特和新奇,导致一些词语生成后人人们的认知度普遍较小。一些网络语言刻意使用生僻字、错别字或别国文字符号,与汉语言应用标准相悖,导致汉语词义出现较大偏离。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在接触新奇的网络语言后,可能会产生不当的诱导,影响其正常的汉语言文化知识学习。网络语言用词不规范,青少年由于文化程度不够高、文字辨别能力不足,导致汉语言文字、文学学习受影响,语言应用能力难以有效提高。
(二)影响文字发音和句意理解
网络语言中过于频繁的使用文字谐音的方法实现文字意义的替代,例如用“杯具”代替“悲剧”,前者是盛水和喝水的器皿,是人们的基本生活器具,而后者则是代表内心难过、不开心的一种心情。两者并不存在任何逻辑上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初期阶段,对于文字应用和辨别的严谨度不够,在语文写作中代入网络语言将导致其对正常、标准的汉语言文学文化理解偏差,在句意上容易产生歧义,影响其基础语言知识和汉语文化学习。还有近几年来网络上流行的网络语言“蓝瘦”、“香菇”是根据广东粤语发音对“难受”、“想哭”的谐音解释,具有方言特色,但通用度不高,对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和汉字正确发音学习具有不利影响。
(三)影响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汉语言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汉语形成时间长,经过历史的沉淀,不同词语在语法组成和使用要求上不断完善,在中华典籍和名著中不同汉语词汇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形成规范、应用合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快餐文化”的现象明显,人们追求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快节奏,导致疏于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例如现下流行的网络词汇“奇葩”被人们用以指代怪异、不可思议的人或物,而这一词原意是“珍奇、美丽的花朵”,后也指代脱俗、少有的人才或作品,这一词在《红楼梦》中的引用是在一段唱词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这里的“仙葩”与“奇葩”同义。
三、结语
网络语言是在网络聊天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聊天过程中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应用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达到与人沟通交流的目的。而网络语言在应用过程中形成组成和语法结构上不具有固定性,因而可创造、发挥的空间较足,在网络聊天中,由于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词汇理解度以及词汇积累量不同,创造出的网络语言风格也具有较大差异,过度使用网络语言,将对汉语言文化正常发展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韩李楠.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6,1:100-101.
[2]刘艳,赵雪梅.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6,9:95.
[3]戈双峰.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334-335.
[4]张家华.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7-8.
摘要 :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时代已经发生变化,转化为网络时代;网络的发展为社会及人类的工作、生活方面提供了便捷之处。但网络时代的兴起及发展给汉语言文学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经典阅读及体验,让汉语言文学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者应努力寻找汉语言文学及网络的结合点。
关键词 :
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及体验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在以前人们阅读的方式仅限于通过纸质书籍进行,现今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的便利性[1]。在网络时代给汉语言文学阅读带来的便利性的另一方面,网络时代也影响了我国汉语言经典文化的发展,为了分析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及体验,笔者针对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及体验进行了分析,现详细报告如下。
一、网络时代给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及体验带来的问题
1.时代上的问题
在21世纪网络就已经遍布全球,网络是一个新鲜事物,90年代的小朋友均在网络技术的环境中成长,受到网络的影响形成了浮躁的心理及一些不好的习惯等,汉语言文学涉及到的经典名著是历经了时间的沉淀,是智慧的结晶。现代网络社会对早期文学中描绘的社会完全不同,很多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无法体会文学著作里面的场景及感受,对于阅读汉语言文化形成了一道屏障,影响了学生们阅读汉语言名著的兴趣。
2.表现形式上的问题
网络成为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生活及工作的工具,网络虽然能给学生带来大量汉语言文学的阅读提供免费资料,避免了学生为查找资料浪费的时间,但多数学生并不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汉语言文学的阅读。大部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娱乐、八卦,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比较浅显的位置,学生在进行网络娱乐新闻的阅读时,往往被标题及图片吸引,产生一种习惯性阅读标题,大略看一下梗概的方式进行阅读,无法让学生们养成细细品味的阅读习惯。
二、网络时代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及体验方式
1.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
由于汉语言文学具有篇幅长、情感细腻及文字枯燥等特点导致学生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学生一旦失去兴趣就难以对汉语言文学的经典进行阅读,部分学生会采用网上搜索的方式将经典作品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等来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在进行汉语言文化的教授过程中应利用课堂时间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变成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们学习及阅读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兴趣及热情。在课堂中可以采用排练话剧的形式对学生们进行汉语言文学阅读的讲解,为学生们布置课后作业也可以让学生们采用网络技术将话剧的背景音乐及灯光进行处理及制作,让学生在制作及表演的过程中对经典文学的背景有所了解,让学生们对经典文学作品感兴趣,采用网络与汉语言文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及汉语言文学的体验[2]。
2.改变汉语言文学阅读的表现形式
将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以网络技术的手段转化为音频及视频的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传授经典作品的思想与文化,一方面可以呈现给读者不一样的看法及观点、感觉,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不同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化经典作品的阅读;可以采用将汉语言文学作品视频及音频放入学校内部网站中供学生们观看及参与。还可通过定期组织汉语言文学书籍交流会的方式将经典的文学著作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让学生在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感受,感悟出汉语言文学作品带来大家的受益处,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余网络交流机会。
3.让学生自主参与汉语言文学名著的阅读中
以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一个小组负责一部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表演,鼓励学生们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后,将文学作品中的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若看进行角色的表演就必须对汉语言文学作品进行仔细阅读并斟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对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表演后,每一位学生必须说出自己对作品中哪一段台词、哪一个场景及哪一个任务的印象最深,再对这些场景、任务及台词进行深入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及理解,帮助学生完成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及体验[3]。
三、结语
网络的发展及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一方面网络给汉语言文学作品带来了学生们阅读方面的便捷,另一方面网络给汉语言文化作品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意义上的限制。在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教授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采取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及体验,能达到网络促进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发展及创新的目的,使得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及体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及体验中,采用正确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阅读及体验,将汉语言文学作品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及采用一定方式让学生们自主参与进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及体验中来。
参考文献:
[1]邓小林.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J].价值工程,2014(30):286-287.
[2]李登宇.网络时代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简述[J].新媒体研究,2016,2(1):36,49.
[3]朱芷瑶.网络时代下的汉语言文学阅读与体验[J].小作家选刊,2017(2):1.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网络用语的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
此次禁令针对的不只是“人艰不拆”等缺乏文化内涵的网络语言,还包括随意篡改、乱用成语等现象,例如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尽管如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此举在赢得公众普遍称赞的同时,也招致一些非议。有人认为网络文化可以自我净化,无须刻意去遏制一些自然形成的东西,更有甚者称这一规定是对网络文化的扼杀。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以其轻松活泼的风格得到许多网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肩负着标准使用汉语的使命,传统媒体虽然在语言风格上可以多接些“地气”,但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跟风追捧一些缺少文化内涵,甚至是十分粗俗的网络用语,更何况这些用语在网络上也存在着很大争议。
对一些晦涩生硬的网络用语说“不”,并不意味着对网络文化的否定与扼杀。网络文化应当成为多元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而非文化价值的破坏者,不应干扰和误导人们对文化常识的认知。因此,网络文化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不断地剔除糟粕。
实际上,近年来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不仅热衷于使用网络词汇,还挖空心思篡改和曲解传统成语,生硬地造出“晋善晋美”“咳不容缓”和“骑乐无穷”等诸多奇怪的用语。这些另类用语看似有创意,实则是为了出奇、夺人眼球,以便提高节目的收视率。长此以往,汉语的正确使用会遭受威胁,会给公众、特别是对于处在语言知识学习阶段的青少年造成误导。
除规范性考虑外,还应看到,语言文字也是民族文化和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传播文化、弘扬文化的前提,就是对文化心怀敬意,严谨优雅地使用语言文字,而生造词句、追风恶搞是对汉语使用习惯及其标准的破坏,是对汉语审美的破坏。因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严格广播电视节目语言文字的用法和含义,是完全必要的。期待在文化传播界人士的倡导和带动下,把这些外在规则变为内在自律,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规范使用汉语语言,进而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起到辐射和提升效应。
果不其然,像春笋一样,一些网络新词儿终于从众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嘴里蹦出来了。
呵呵——近些年,我迫于与时俱进的时代召唤,有些不情愿,怯怯然又欣欣然地从现实的死海中登上网络,那叫一个新鲜,一个激动。没想到无论到哪儿都能听取“呵呵”一片,这是什么叫声?当时自然摸不着头脑,没多久,听多了看多了,也便会意出了那表示的是笑。我更纳闷了,哪有这么笑的,听着疹人。到后来耳濡目染,慢慢懂得了这短短一声“呵呵”里面的别有深意,意思丰富着呢。
滴——相当于“的”,一般用在句尾,说起来娇贵十足又有点儿居高临下真理在握的架势。但我觉得刚听那阵还好,说的人多了也就乏味了。女生说“滴”还让人觉得过得去,至于男生,也“滴”“滴”“滴”的,听着发腻,似乎没吃饱,可怜得像要饭的似的。
晕——多数时候单说这一个字儿,听起来真是让人顿生怜惜。但如今,有时加个前缀,“我晕”,有时在后面加个字进一步加强效果,“晕死”“晕倒”等。自然说不出具体表示什么意思,但是总能意会出那么点儿意思。在现实生活里,也早已“晕”成一片。身边晕乎着的人不在少数,就连自己有时也会不禁溜出个“晕死”,以表示什么什么的。
汗——当初也不明白,怎么大家正说着话老蹦出个“汗”呢?虽然不懂,但还是不失其乐地跟着“汗”。当有人问及意思,便用“连个‘汗’你也不知道,真‘汗’“掩饰自己对“汗”并不知意,更指明了对方的不“潮”。“汗”多了也就看清了,那表示人家急得或干脆被你吓出一身冷汗啦!其实哪至于呢,不就是随便聊聊吗?可人家不管,总之非要显示自己“汗”。久而久之,遇到什么尴尬的场合,我的口中也会不自觉地蹦出几个“汗”来。
偶——刚上网那会儿,听着你“偶”来我“偶”去,着实有些恼人。后来在电视上听到有台湾老百姓也说“偶”,猜想可能是原住居民的土话吧。可现在土话怎么也越传越邪乎,成了潮流酸语了呢?现在有不少同学,话说得好好的,便在语句中有意无意地夹杂些土话,以显示自己语言的幽默。说土洋结合的普通话竟成为一种新潮了。有一次和一小学同学聊天,没说几句就开始偶偶偶了,我听不下去,说:“你别偶!”人家当即理直气壮地回了句:“偶偏要偶!”当时,我怎一个“汗”字了得!
这年头的流行新词儿真让人“汗”啊!
想必大家都知道,它的词句很有趣,但是带给我们的可是厉害兼备啊!
我三年级时,班里流行说网络用语,因此我们的语文成绩是一塌糊涂啊。就比如看拼音写汉字这一题和改写句子这两题来说吧。第一个词的拼音拼的是什么可我们大部分人都写成了神马,吧怎么写成了肿么......唉,这可恶的网络用语。
上课时,网络用语还停在嘴巴里。老师一上课,网络用语便又流行开了,老师问我们:“你们知不知道没有一切困难能难倒我们这个句子给它换个说法是什么?”我们互相看了看异口同声地说道:“神马都是浮云!”老师愣了一会,生气的说道:“你们都给我抄五篇课文,觉得自己考得还不够差是不是?还敢用网络用语来说话,想争取下次都抱个鸭蛋回去么?”我们的脸红了起来,都纷纷低下了头。
放学了,回到家后,弟弟心情十分难过,我赶紧走过去问:“弟弟你肿么了?”弟弟望了望我,心情仿佛像渐渐回升了一般。过了一会儿,他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好奇地问:“老弟,你肿么了?肿么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呢?”老弟笑的更开心了,上气不接下气的说:“你讲的网络用语实在是太好笑了,笑得我肚子都疼了。”“虾米?”原来是网络用语让弟弟开心起来啊。但是转念一想网络用语还是少用为好啊,不然我们的国宝——汉语就要糟蹋在我们的手上了啊。
网络用语利病兼具,带给我们幽默,平时有些网络用语也很好,比如——886。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被人们所熟知,有的是自创的、也有的是谐音,而许多常见的“网络用语”如: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杯具等频繁出现在小学生的作文里,不得不说网络的强大。网络用语大量出现在小学生作文中,许多老师担心学生常用网络用语写作文,而把最原始、通用的写作语言忘了。我觉得:老师有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写文章又不是写网络小说,没必要把网络用语写入作文,除非某个学生写网络小说。
我个人认为如今的作文引入网络用语并非不可取,适当的融入一些网络用语,会使全文富有现代感。记得以前读书时写作文,都用一些老师平常教的或课外书看来的词语,经过一些朗读、手写后用在作文里,根本没有同学写什么“给力”、“杯具”等谐音词语,再说了那时也没出现这些词。虽说运用网络用语会使整篇作文产生现代感,但是这没什么意义,说不定过多的网络用语出现在作文里,效果适得其反。现在的学生很聪明、接受能力强,同时也对外界新生事物保持好奇心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会上网了,这不免就会看到这些网络用语,看多了就自然而然的写进作文,使得全文从头到尾没有几个常用语句,基本上全是网络用语。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每个学生的作文里都是数不胜数的网络用语,那老师看了会作何感想?如果我是改作文的老师,作文40分我给这学生25分,因为这学生全文没几个常用词语,自然打分就低了。学生将网络用语运用在作文里,用一点可以,若没看几行就看到网络用语,那这就不叫作文乐,而是叫网络小说,干脆去直接写网络小说吧!网络用语的产生,实际上只是用来消遣的一种产物,并非看后用在作文里,若把网络用语全塞到作文里,就不好了。一味的运用网络用语在作文中,会逐步使学生的词汇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是词语的词语,最终使整篇作文走向“烂”的边缘。
如果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写网络用语化的作文,那他或许会在所有的作文里运用网络用语,包括书信,这是绝对的,因为这学生已经习惯了,一写作文就用网络用语。所以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写作文,我认为应该少用网络用语,多用常规用语、少用网络词汇,多用语文课或课外书所学的用语,这样才能使全文清楚、规范。不至于让许多老师看不懂。
希望以后在学生的作文里,尽可能少的出现网络用语,许多学生知道这是网络用语、也知道什么意思,但对于像小学生而言,用在他们这年龄段的作文里不合适。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多的应该是用一些充满童趣的语句,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写作特点、也和年龄相符,用过多网络用语反而觉得老气横秋。什么年龄都有它独特的语言、词汇,如果你放弃了你这年龄段应运用的词汇和语句,去用与年龄不符的词汇和句子,一则别扭、二则毫无生气,那整个作文虽然看似成熟,实则了无生趣。
网络用语应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为好,否则用不好会弄巧成拙。
关于网络语言写进作文,青少年学生、家长、老师各有说法,意见不一。时髦、有趣、新鲜、个性,一些青少年觉得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同龄人交流与沟通,以标示青少年这个群体特殊性,这也使得网络用语在学生群体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简洁明了,琅琅上口”,“可以不受束缚,张扬个性,可以天马行空、畅所欲言”,许多初中生、高中生对于网络语言乐此不疲,“起初是带着好玩有趣的心理,说着说着就成了一种习惯,不自然地就会应用在平常的作文里,觉得这样写起来方便”。也有些同学表示中肯的看法。
他们觉得,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但网络语言的使用还要看环境,看场合,不要把网络语言写进作文中。很多老师反映,在日常教学中已发现这种用语网络化的倾向,特别是在学生们平时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例如“orz”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网络符号在青少年中的使用和流行,固然反映了年轻人思维的开阔和活跃,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但是如果任由这种随意的、不规范的语言使用蔓延,势必会制约青少年语言文字素养的提高。
同时,习惯成自然,这种不规范用语也会迁移到学生的作文当中,造成行文不畅。这对于正处在语言文字打基础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就难以避免这种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带来交流障碍。
更让人担心的是,年轻一代如果沉溺在自己构建的话语环境里,满脑子“Q言Q语”,势必会影响他们对以规范汉语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的接受兴趣。长此发展下去,这些年轻人就会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隔离一代”。这种隔离和割裂,不仅仅是文化层面的,还会涉及到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一些家长表示,如果孩子和同学打电话时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语言,家长一般不会去干涉。但是,孩子要是把这些网络词汇用到作文里去就有些不像话了。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张口一句闭口一句,“偶”、“稀饭”、“虾米”的,如果养成不标准的语言习惯,沟通困难不说,还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
一些家长说,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觉得,网络上的资源很丰富,要是不利用网络就会失去很多的知识,这也让很多家长感到左右为难,既不愿自家孩子落在时代的后头,更不想孩子深受其害,甚是无奈。
虽然学生在运用网络用语时会用引号特别标明,但这都属于不规范用语。如果只因说起来简单,用起来方便,作文里硬是塞着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这就忽视了用语的规范性,更给他人阅读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在享受网络用语带给我们新奇、喜悦和便利的同时,也应该分场合,重视汉语的规范性。
近年来,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也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纵观整个互联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流行语,像“真香”、“我酸了”等词汇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由此引发了人们不同的态度。我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顺应时代的发展脉搏,值得肯定。首先,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灵动鲜活,例如:“奥利给”、“我太难了”等词汇,都生动形象地点明了人们的状态,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乐于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其次,网络流行词顺应了时代发展,契合时代脉搏。我们处于一个时新月异的时代,语言词汇更新发展,像“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等流行词不仅使科技进步被人们熟知,还体现了流行词更容易被广泛传播,风格诙谐、幽默的特点。
当然,网络流行语也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如果人们在不同场合随意滥用流行语的话,必然导致某些不正当文化的传播,造成一个人甚至更多人的文化素质方面的缺失。
对此,我们应该区别:在公共场合或在长辈面前,我们应该注意言行,礼貌待人;而在同龄人面前,例如同学、同辈、好友之间我们可以显得更热情、开放一点,适当使用流行词可以增进情感交流。
我认为,网络流行词使用利大于弊,但前提是——要适当使用!
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都很流行网络语言。比如,当你回答别人你知道时,就会说:“偶知道了”还例如“偶好感动”‘你说的是撒子’之类的。
这种流行,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有时还会在作文中出现。
网络语言已经走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还能随口说出,连有些老人都会说了。可以说这种语言已经“红”遍了大江南北。连老外都时不时说出几句。
有些人,已经连以前怎样说话都忘记了。这种网络语言也进入了考场。这样真的好吗?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标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它是何等的神圣。汉字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长河中,永不干涸的泉水,是不可侵犯的。
而今的网络语言,已改变了汉字,作文中的错字连篇,日常生活中,听到正常的回答,有些人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人们已经慢慢丢失了我们的标志与骄傲。
这种流行好吗?它值得我们放弃五千年的历史瑰宝吗?它能代替汉字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吗?
网络语言它不能,理智告诉我们它不能。汉字是独特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DNA都不一样。网络语言无法改变汉字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因为汉字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这种流行最多是“昙花一现”,怎能取代无穷魅力的汉语言呢?
网络流行语是什么呢?比如:YYDS、绝绝子、凡尔赛,这些流行语90后,00后应该都懂吧!
平时你们会用这些网络用语吗?是怎么看待网络用语的?最近有一位网络流行语的带节奏高手“郭老师”被全平台封禁了,这都是因为她用张牙舞爪的动作和低俗奇怪的言语方式来博取大家关注,我认为这样的语言不能经常去用,如果以后大家都去用这类词汇来形容所有事情,那么人们有可能会越来越懒惰,传统文化的表达可能会丧失。但是人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是不需要太强表达能力的,而网络用语既然能高度概括很多东西,那么表达能力比较差的人就会使用,但并不完全是因为用了这类词语表达能力才变差的。
我们可以从历史来讲流行语对人的影响,80后、90后也有一些网络用语,但是不也照样读书,照样工作了吗?当年有些流行词语现在已经很少讲了,所以YYDS这些网络用语,以后也会一样,10年、20年后也会面临一样的问题所以对表达能力不会出现太大的影响。
我们不能阻止网络用词的出现在生活中,在幽默风趣的语言环境里适当使用也是可以的,但我们一定要更认真的去学习汉字,和古诗词,我们要更好的去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发展,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
在网络中,一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却有着特别的意思。如“灌水”是发无聊帖子的意思;“抛砖、踢一脚”是跟贴的意思;“偶”是我的意思;“9494”是就是、就是的意思;“拍砖头”是批评某帖的意思;“路过”是随便看了一下帖子的意思。它们或是从现代汉语的现有词汇中引申出新的义项,或是创造出的新词新语。这些流行语的生命力姑且不论,但它们均体现了标新立异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先锋意识。这种树异于人的用法,还体现在一些句子中,如:“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这是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创新用法,意指人的能力和名气如果足够大,就会有好的舞台供他(她)施展自己的才华;“一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这句话源自“农夫山泉”的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后被改编成“农妇、山泉、有点田”,并借此理解为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这些富有个性的网络流行语不断产生并快速流行。
当然,在网络中,也存在着语言借用的现象。如“顶你个肺”原来是广东方言,周星驰的电影里曾出现过这样的台词。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和网络环境的特点密不可分。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这为不同语言的接触、借用、流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而基于这种基础生成的网络流行语,则体现了多元文化彼此接触的特点,使得不同的文化成分可能为对方所吸收、借用。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而处于社会中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已经形成了某种社会心理或诉求,但并未找到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矛盾。网络自由的环境和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使得这些空缺得到补充。如“顶你个肺”这旬网络流行语表示惊讶、不满的意思,而更多的是表达了无奈。在汉语中,原来就有很多表示“惊讶、不满、无奈”的多种语言表达形式,但是《疯狂的石头》的热播,加之齐达内在世界杯上的以头顶人,让这句台词成为网络流行语。究其原因,大概是一些人不再满足默默无闻的生活方式,而想要彰显自我,展示个性。这些流行语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心理诉求,因而异常受欢迎。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语言往往承载着特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个体特别是青少年在学习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一些网络流行语有益于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成,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网络流行语对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成具有负面影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的流行语体现了不良的思想倾向,如果频繁接触这些词语,就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不良影响。再者,严格地说,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不少错别字或语法不通的句子。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语言水平和能力。特别是用网络流行语与人交流,虽然形成了个体的话语风格,但会时常造成交际障碍,而且更易形成代沟。
希腊有“凡事勿过度”的思想,意指过分的放纵或节制都有损健康发展,只有取其中,才是正当的态度,才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全。所以,借用过来,希望提醒大家,对网络流行语保持一个正确而又清醒的认识,这样我们在取其精华的同时,才能保护自己不受其糟粕的影响。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网络语的利与弊的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化革命呼唤出新的技术,网络就是其发展产物之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已深入千家万户。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方式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我们极大帮助,坐在家里可浏览众多的网上图书,几分钟内即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各方面自己想知道的信息,通过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
网络像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中职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各种黑色的阴影正向我们慢慢袭来。其中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就像裹着糖果的炮弹向我们发射。
各种非法的网站趁着网络管理还未健全,散布着黄毒,暴力,防不胜防,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吸引着正处于好奇心的中职生。许多同学旷课跑到网吧中去玩《传奇》、充《梦幻》、打《泡泡堂》、聊QQ。有的甚至直接晚上通宵达旦,睡在网吧,吃在网吧。这样,不但损坏了身体,还浪费宝贵的时间,浪费了父母亲的水汗钱,辜负了父母的一片期望,更耽误了我们大好青春。在社会上因网络游戏所引出的案件数不甚数,例如:”武汉的一位母亲千里寻子””广州一小孩为玩游戏残杀自己的祖父”……这些案件告诫我们中职生,应该少玩或不玩网络游戏,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空闲时间研究我们自己的专业,发展自己潜能,开发我们智力。但是,我们也不应全部排斥网络,我们不应放弃网络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网络中的精华而剔其糟粕。
世界之所以选择我们。因为它需要美,我们之所以选择世界,因为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流水在选择中下落,太阳在选择中上升,朋友们,请把握好自己选择的那一刻,让我们用自信,坚决地选择网络有利的一面,选择我们美好的未来。
请慎重!
走在大街小巷,我们常常听许多大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我那孩子,整天泡在网吧里,怎么办呀。这个问题让许多家庭困惑,让许多中小学生误入歧途,荒废学业。每当我经过那些网吧门口时,我就会踯躅不前,思绪万千。
目前,社会上盈利性网吧越来越多,越来越红火,甚至有些不法商人没有营业许可证,也私自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营业,他们不管你是谁,是否成年,只要你有钱,他们就会接待你。这样导致很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迷恋于网吧,既影响学习又危害身体,真可谓一大悲哀。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有限,网络的虚拟化让他们感到新奇,被网上一些刺激性、欺性的内容、画面所迷惑。再者迷恋网吧需要消费,中小学生本来就是消费者,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常常为没钱上网绞尽脑汁,也许会去偷、去抢,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的孩子为了上网,在家人和老师之间编造谎言,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他是初中的一名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很听话……但在其他同学的伙同下,经不住网络的诱惑,走进了网吧,一去就是两天两夜不回家。家长、老师到处找,最后在网吧找到他。他已经精疲力尽地趴在电脑桌上,面如土色。回到家,家长一顿毒打,他一赌气又出去玩了两天。后来在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家长耐心的诱导下,他终于改过自新。然而,更多的是走进网吧,不能自拔,害人又害己。
在此,我要大声呼吁: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网络,更全面地了解网络,学会正确利用网络,做“健康上网,远离黑吧!”让我们共创一个健康活泼的大集体、温馨可爱的大家庭!
当你登录QQ时,许多好友都来向你问好,“嗨某某某”“作业写完了吗?”云云;当你有一个百度账号,到贴吧和别人聊天时,网络表情、网络语言喷涌而至,“QUQ”“汗颜”“某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元芳,你怎么看?”等等。我想,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台电脑,它可以为你提供资料,也可以让你娱乐放松。21世纪,是一个网络和信息时代。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首先说起教室吧,现在许多学校上课都使用多媒体和课件,而有些老师使用的课件就是从网络上下载的;有些时候,像我们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只要在百度上输入题目,答案就会立刻出现,回答者也会给你详尽的答案。而在办公间里,有些高层需要与客户联系,电话、E—mail等联络方式一定少不了。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一端,只要你有手机或电脑,再加上网络信号,QQ、MSN等等都可以联系上,它缩短了距离,也省下了使用长途电话的高额金钱,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现在的各位女士越来越懒,她们喜欢购物,却足不出户,因为有电脑和网络。淘宝、京东、凡客诚品等,只要输下几个关键词,许许多多的物品任你选择,既提供了便利,又省下了力气。
网络给人带来的益处越来越多,它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随之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它,从而使网络得到飞速的发展。
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是一样。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由于长期地上网,已经疯狂地迷上网络不能自拔,他们50%以上都是沉迷于游戏之中,从而荒废了学业。而有些新闻报道上,总有一两则关于网络交往带来负面影响的新闻,比如网络交友结果被人去大把财产等。适当的娱乐对人有益,但物极必反。
而我认为网络利大于弊,作为学生的我们,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当我们遇到难题、查资料时,网络就会伸出双手帮助你,你需要的解题步骤和资料应有尽有。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总之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扬长避短,更好地发展网络的用途,远离网络的弊端,做一个健康快乐、合理利用网络的中学生。
由于电脑和其迅速的发展,电脑成了交流平台,网络也成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网络上,有许多特有的语言已经成为网络里的一大特色。这些语言是什么形成的?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会知道它们,而网络新手,只有靠在一边听“外国人”谈话的份。
这些网络语言,有的用数个英语字母代表其含义,如“GG”、“MM”分别指男性和女性;有的是谐音指意,如“886”指“拜拜喽”,“94”是指“就是”等;有的用图片代表自己的心情或其表情,如“:”表示高兴,“:”表示忧伤;还有其他的,如“表”含不要的意思,“菜鸟”指初出茅庐的人……这真是千奇百怪,举不胜数。
网络语言的兴起,有利于人们信息传输更为方便快捷。由于简化了语言符号,对于那些打字生疏的人,真是受益非浅。
但是,初出茅庐的人不懂得网络语言的含义,是他们有语言障碍,甚至使他们无法沟通,而且,有部分网络语言是粗言秽语,如“BT”指的是“变态”等,这在人们纯洁的心灵上,抹下了黑色的斑痕。因此,网络语言也有不好的一方面。
现在正是网络时代,网络语言的出现和频繁的使用已经成了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方便的语言,已经成为人们网上沟通的桥梁。因此,我们只能扬长避短: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法律规条;使用计算机技术,禁止人们“说”粗言秽语;当然,我们也要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我相信,只要通过人们的努力,这种富有特色的语言一定回拥有一片纯洁的天空!
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从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蒜你狠”,到年的“正能量”。这些网络流行语正冲击着我们的汉字文化区域。面对这些,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并苯还承担着传播的角色,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着规范汉字的原则。
网络让世界变成一个村,在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让你的“天涯若比邻”的梦得以完成,但是,你确定作好准备了吗?当网络游戏让你迷失心智时;当电脑辐射危害你的健康时。面对这些,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们的不满与无奈。前些日子,网上流行了一句:“古时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如今,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小了蛋糕。”这一极具调侃色彩的话语,在网络上一窜而红,成为广大网民对物价上涨的新的诠释。这幽默的语言中,反映的是广大网民对物价的不满与无奈。除此之外,还有前几年流行的“蒜你狠”、“糖高宗”等,恢谐地运用一语双关,极度表示对物价上涨的不满和恐慌。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与现下流行的事物挂钩的。前不久的“神马都是浮云”则是根据现在人们压力过大,所衍生出来的一类流行体,用东北幽默的语言特点将其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我们不否定,网民们运用汉字来进行一系列对情感的宣泄。但是这样一窜而红的网络用语真的好吗?
前不久,曾有学校明确指出,在作文里不得出现网络流行语,如“神马”、“给力”在这里我们先不说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是仍可反映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阻止网络流行语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必需规范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我,不正应该维护我们民族的民血与荣耀吗?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去抵制网络流行语,因为这些能在日常生活之余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应当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网络流行体。
今天,你准备好了吗?
网络语言引发热议,一些低俗的网络用语使其成为灰色地带。但其实,网络语言是现代科技的副产物,是新时代的一朵仙葩,还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养。
诚然,网络用语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意味着人们可以用简洁诙谐的文字说出最真实的想法。可是,也使人们的生活多了几分轻浮。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现代生活中,很少能有人在变行山寺时,体会“僧推月下门”的妙处;很少有人在暮香时节邀三五好友在海边溪水流觞;很少有人在江南岸边称叹“为湖心亭一点”的境界,取而代之的是在看到夕阳美景时,脑海里只有“点赞”一词,在也想不到更美的文字。网络语言频繁使用使国人丢失了骨子里的诗意,更有甚者,其低速粗暴简直不堪入耳。
正因如此,对网络语言应加强规范与管理,就像新生儿一样,给予它善意的引导。“人之初,性本善”,不得不说网络用语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让枯燥的生活增加一些色彩。然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没有部门对那些不良实例进行整治,那么坏的风气便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谧事发展。反之,网络语言中也不乏一些值得欣赏的典范,其中就有曾经广泛流传的“且行且珍惜”,“不忘初心”之类的话,其文艺程度同样不可小觑。因此,多多提倡使用文明以至于文艺的网络语言,无异于是春风琼浆,能让网络语言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网络语言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并不一定要与传统文化脱节。新兴词汇与古典诗词也不一定势不两立,曾经就有人把一些当红的网络语言用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汝能至此,何不上九霄”,同样具有幽默明快的效果,古典诗词中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失意时可以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时朝散发弄扁舟”愁闷时可以说:“问其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悲伤时可以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只要人们调动起体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创造性,将诗词与网络有机结合,这样两者都能大放异彩。
对于网络用语这种时代仙葩,人们不应该一味的推崇或贬低,而是要用最美的方式,让它怒放。
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独特的网络语言现象的产生。而网民的.迅速增长,使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大大提升。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语言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常见的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IT(Informationtechnology)领域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人们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作为交际工具使用的语言符号系统,通俗的话就是网民在聊天室里或是E—MAIL上常用的语言。本文所指的网络语言主要是指第三类网络语言。其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导,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
在使用网络语言的人群中,从目前调查资料来看,以青少年居多。
网络语言使用存在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一方面,网络语言是新生事物,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其时尚个性化的独特语言系统引发青少年的广泛关注。由于标新立异的基本点,青少年看到活泼而又怪诞,幽默又富有哲理的语言创造被广泛应用,会激发其创新精神,利于青少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网络语言本身的丰富性、创新性、多样性也会使呆板的书面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语言的信息内涵。另一方面,个性张扬的网络语言占据着青少年绝大部分的语言世界。网络错别字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必将导致对传统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不利影响。对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产生不利影响。而随着网络语言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对学生汉语规范化写作也产生冲击,如今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例子屡见不鲜。但网络语言随意性强,错别字较多,有些用语毫无实际意义,严重干扰了阅读,降低了写作质量。
对于网络语言,我们要辩证否定的看待,既肯定其好的一面,又否定其不利的一面,既克服它对规范传统语言表达中不好的影响,又保留其利于青少年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面。
现在的青少年,有几个不会说那么几个词,像“哇塞”,“我倒”,他们说着,写作文的时候也不时出现那么几个,这些词都属于网络语言。
果然是如此,现在网络语言风行于校园,风行于报纸杂志。出现网络语言或许是现有的词汇已不能表达人们越来越复杂的感情,抑或是缺乏某种感情强烈的叹词以宣泄对日渐增多的新奇事物的惊异。无奈之下,要么借用人家的词汇,实在没辙,就自己挖掘一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权当抒发感情的新词儿。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无法接受这种变相玷污语言的行径,难免时常地评论、指责。但他们却总是振振有词:“词,始于无规则的创造,鄙人无非是在重蹈前人覆辙而已,何过之有?!”说来也怪,总会有一部分很快接受这些新玩意儿,并且极力推索。这一类人无疑会被冠上“时代先驱”的名号,换言之,像我这样作为被动接受者的人们,必然是“落伍”了一步。
有时当我实在听不懂同桌的话,看不懂同学的作文时,我也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促使自己去阻止“新元素”的诞生,但每次的冲动仅在刚刚萌芽的阶段就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里了。要说大人们难以接受倒也合情合理,毕竟年龄的隔阂难以逾越;而同是中学生,似乎就没有接受不了时髦语言的道理。诚然,把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大多数人显然是行不通的;脱离、改造集体普遍行为就更是天方夜谭了,那么惟有去适应了。起初我的确难以忍受别人对五千年来纯正的交流工具的玷污,但久而久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然而这并不代表我支持和崇尚这种做法,我只是在承受而已。
网络语言自我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让人费解的文字、语言,那么人们在沟通上可能会越加的困难和麻烦。但这一趋势似乎又是世界发展的潮流,那么我们只能希望,网络语言能在些许规范下不会太过俗不可耐。
曾经,我是一只连OICQ为何物都一无所知的菜鸟,然而,在朋友的帮助和往来的巨大包容力下,我也成了一只在网络中自由穿梭的鱼儿。在网上,我阅读消息,欣赏电影,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谈天说地,写下自己每天的快乐与悲伤网络是翅膀,让有梦的我自由飞翔。
在网络那巨大的感染与诱惑下,我的语言也一点点被渗透,常常在文中有画笑脸的冲动,常常会傻笑呵呵,常常会谈如果我有那么可惜我没有之类的无厘头话语。原先我以为这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但在我的周围,许多人的语言也变得与我有相同的特点,大家说着相同话,笑出相同的声音,写出相同的语句令人悲哀,没个人都失去了自己说话的特色,于是,个性的语言在一点点沦落,而大众通俗甚至有写庸俗的语言倒是后来居上。或许,在人人高喊着追求个性的今天,上去的恰恰是我们真实的个性。
常听有人抱怨汉字的繁琐,不如外语简单可能就是因为此类原因才会使网络语言如此欣欣向荣的吧。或许,简洁确实是这个快节奏时代的发展趋势,但,光为了适应快节奏的快餐式生活,而失落我们已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汉语,这值得吗?
汉语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年轻的语言之一。她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数千年风雨的冲刷下,她越发光彩夺目,她那优美令人遐想的外形,她那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文法,又有几种语言能与之媲美呢?再看中华民族用汉字演绎的一幕又一幕伟大的历史剧,尤不能不叫人为之惊叹。
先秦有字字玑珠的诸子散文,形象生动的历史散文,汉朝有华丽非凡气势惊人的赋,唐朝有震古烁今的唐诗,宋时有时而哀婉时而豪放不羁的宋词再看五四时期,更是百花齐放,白话文小说则是独领风骚。然而,今天的我们将以什么流传千载呢?网络语言吗?或许它也能够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但有一本第一次亲密接触也就够了,如若使之成为主流,那就真是我们这个时代汉语的、语言的悲哀!
或许我不用如此担忧,因为汉语在历今数次外族语言的侵入时,都以她巨大的包容力将他族语言同化,今天,这样的网络语言危机并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可别忘了,他族语言入侵时我们是处于被动状态,而如今,年轻的一代,则个个跃跃欲试地去接受网络语言,这怎不能让人担忧呢?
朋友们,不要丢弃我们有着灿烂历史的汉语,不要舍弃如此丰富睿智的文化,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已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了。由此,网络语言也以迅猛之势“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
最近网上的流行语言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网友们以“神马都是浮云”彰显豁达;咆哮“各种伤不起”喧诉无奈;号称“鸭梨山大”表明负担重压力大……各种新奇的,另有所指的网络语言犹如光速传播,迅速为人所知,甚至在日常生活和校园内听见都不足为奇。“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可是,这些变了味的文字会带给我们什么呢?我们在广泛使用它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的利弊呢?
查过资料:网络语言是在网络媒体广泛运用背景下所产生的新事物、新文化,具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即语言意义不固定,发展快,前景很广阔,使用者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能够充分,较快捷地表现,能为网民提供自由发挥的载体。这么一看,我觉得网络语言的个性以及它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对传统语言形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同时使用传统语言和网络语言较频繁的我们。在校内学习语文课程,到了网上便大肆使用网络语言交流,不免会把两者混为一谈,常常导致的就是在语文作文中冷不丁冒出一句网络用语。老师要么就是看不懂,要么就会大吃一惊,觉得这样显示了较低的语文素养。我曾在老师的推荐下看过《语义学纲要》,里面的一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也许正阐明了网络语言实质应该是一种辅助交际工具,并不具完全的语言特征。在这一点上,网络语言给我们的弊大于了利。
但由于习惯,我在平时网络聊天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句网络用语。于是,我便思考,难道网络语言真的如此无利可寻吗?仔细想想,其实非然,如果一些网络语言格式比原有词语更有魅力,更有好处,在表达上具有新意和特色,就有积极作用,就会丰富汉语词汇,有的甚至能渐渐取代原有词语和格式,这不是也为词汇进步做了供献吗?
我看“网络语言”,有弊也不乏利,但那些不符主流、病态、猎奇、对真正语言文化造成不利影响的文字终将会“自然淘汰”,而那些已被社会所承认的新词语,新形式,也会根据“约定俗成”的选择给与肯定,最后利弊必中和,同时为语言文学造就进步的台阶!
我发现,近两年网络语言越来越多的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很多人都把说网络语言看作一种时尚,一种潮流,班里的同学几句话中就会蹦出一个网络词语,就连爸爸妈妈说话也时而会带上一个,让我觉得和他们之间的代沟立马就小了很多。
在恰当时候使用网络语言可以调节气氛,比如和朋友聊天时谈的话题不开心,冷了场,说上一句:“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一下就能缓解尴尬的场面。
在写日记作文时,用上几个网络词语,也让人觉得生动有趣了许多。电视上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也常常把网络词语挂在嘴边,令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网络语言虽然充满活力,但我觉得比较肤浅和概括,比如现在流行的“蓝瘦香菇”其实是“难受想哭”,我们原本可以用很多词语来表示这个意思,比如:痛心疾首、悲痛欲绝、如鲠在喉、欲哭无泪、泣不成声等,有太多的词语可以形容不同程度的伤心。
还有的网络语言会造成发音的误导,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比如网络语言把“长知识”说成“涨姿势”,把“我知道”说成“我造”,把“开心”说成“开森”,把“不要”说成“表”,如果我们说习惯了,就会造成发音不准,低年级的小朋友还会形成拼音错误。
所以我觉得网络语言的使用要注意一个“度”,不能张口闭口都是。我们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诗经、唐诗、宋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上至屈原、李白、杜甫,下至朱自清、汪国真、席慕蓉,他们的语言文字有无穷的魅力,让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如果我们遗失了这些千古名句名篇,不会说规范的汉语,渐渐的只能用“我晕”“我也是醉了”来抒发感情,造成文化上的退步和落后,那将是多么可怕啊!
网络流行语论文选题特色根据文章亮点撰写。网络流行语论文的可研究角度较多,题材较新。围绕论文研究对象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研究概况,发展趋势等方面,可以为网络流行语论文设立题目,选择论文选题特色提供参考。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网络语的利与弊的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化革命呼唤出新的技术,网络就是其发展产物之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已深入千家万户。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方式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我们极大帮助,坐在家里可浏览众多的网上图书,几分钟内即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各方面自己想知道的信息,通过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
网络像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中职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各种黑色的阴影正向我们慢慢袭来。其中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就像裹着糖果的炮弹向我们发射。
各种非法的网站趁着网络管理还未健全,散布着黄毒,暴力,防不胜防,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吸引着正处于好奇心的中职生。许多同学旷课跑到网吧中去玩《传奇》、充《梦幻》、打《泡泡堂》、聊QQ。有的甚至直接晚上通宵达旦,睡在网吧,吃在网吧。这样,不但损坏了身体,还浪费宝贵的时间,浪费了父母亲的水汗钱,辜负了父母的一片期望,更耽误了我们大好青春。在社会上因网络游戏所引出的案件数不甚数,例如:”武汉的一位母亲千里寻子””广州一小孩为玩游戏残杀自己的祖父”……这些案件告诫我们中职生,应该少玩或不玩网络游戏,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空闲时间研究我们自己的专业,发展自己潜能,开发我们智力。但是,我们也不应全部排斥网络,我们不应放弃网络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网络中的精华而剔其糟粕。
世界之所以选择我们。因为它需要美,我们之所以选择世界,因为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流水在选择中下落,太阳在选择中上升,朋友们,请把握好自己选择的那一刻,让我们用自信,坚决地选择网络有利的一面,选择我们美好的未来。
请慎重!
走在大街小巷,我们常常听许多大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我那孩子,整天泡在网吧里,怎么办呀。这个问题让许多家庭困惑,让许多中小学生误入歧途,荒废学业。每当我经过那些网吧门口时,我就会踯躅不前,思绪万千。
目前,社会上盈利性网吧越来越多,越来越红火,甚至有些不法商人没有营业许可证,也私自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营业,他们不管你是谁,是否成年,只要你有钱,他们就会接待你。这样导致很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迷恋于网吧,既影响学习又危害身体,真可谓一大悲哀。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有限,网络的虚拟化让他们感到新奇,被网上一些刺激性、欺性的内容、画面所迷惑。再者迷恋网吧需要消费,中小学生本来就是消费者,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常常为没钱上网绞尽脑汁,也许会去偷、去抢,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的孩子为了上网,在家人和老师之间编造谎言,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在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他是初中的一名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很听话……但在其他同学的伙同下,经不住网络的诱惑,走进了网吧,一去就是两天两夜不回家。家长、老师到处找,最后在网吧找到他。他已经精疲力尽地趴在电脑桌上,面如土色。回到家,家长一顿毒打,他一赌气又出去玩了两天。后来在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家长耐心的诱导下,他终于改过自新。然而,更多的是走进网吧,不能自拔,害人又害己。
在此,我要大声呼吁: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网络,更全面地了解网络,学会正确利用网络,做“健康上网,远离黑吧!”让我们共创一个健康活泼的大集体、温馨可爱的大家庭!
当你登录QQ时,许多好友都来向你问好,“嗨某某某”“作业写完了吗?”云云;当你有一个百度账号,到贴吧和别人聊天时,网络表情、网络语言喷涌而至,“QUQ”“汗颜”“某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元芳,你怎么看?”等等。我想,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台电脑,它可以为你提供资料,也可以让你娱乐放松。21世纪,是一个网络和信息时代。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首先说起教室吧,现在许多学校上课都使用多媒体和课件,而有些老师使用的课件就是从网络上下载的;有些时候,像我们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只要在百度上输入题目,答案就会立刻出现,回答者也会给你详尽的答案。而在办公间里,有些高层需要与客户联系,电话、E—mail等联络方式一定少不了。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一端,只要你有手机或电脑,再加上网络信号,QQ、MSN等等都可以联系上,它缩短了距离,也省下了使用长途电话的高额金钱,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而现在的各位女士越来越懒,她们喜欢购物,却足不出户,因为有电脑和网络。淘宝、京东、凡客诚品等,只要输下几个关键词,许许多多的物品任你选择,既提供了便利,又省下了力气。
网络给人带来的益处越来越多,它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随之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它,从而使网络得到飞速的发展。
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是一样。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由于长期地上网,已经疯狂地迷上网络不能自拔,他们50%以上都是沉迷于游戏之中,从而荒废了学业。而有些新闻报道上,总有一两则关于网络交往带来负面影响的新闻,比如网络交友结果被人去大把财产等。适当的娱乐对人有益,但物极必反。
而我认为网络利大于弊,作为学生的我们,主要工作就是学习,当我们遇到难题、查资料时,网络就会伸出双手帮助你,你需要的解题步骤和资料应有尽有。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总之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扬长避短,更好地发展网络的用途,远离网络的弊端,做一个健康快乐、合理利用网络的中学生。
由于电脑和其迅速的发展,电脑成了交流平台,网络也成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网络上,有许多特有的语言已经成为网络里的一大特色。这些语言是什么形成的?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会知道它们,而网络新手,只有靠在一边听“外国人”谈话的份。
这些网络语言,有的用数个英语字母代表其含义,如“GG”、“MM”分别指男性和女性;有的是谐音指意,如“886”指“拜拜喽”,“94”是指“就是”等;有的用图片代表自己的心情或其表情,如“:”表示高兴,“:”表示忧伤;还有其他的,如“表”含不要的意思,“菜鸟”指初出茅庐的人……这真是千奇百怪,举不胜数。
网络语言的兴起,有利于人们信息传输更为方便快捷。由于简化了语言符号,对于那些打字生疏的人,真是受益非浅。
但是,初出茅庐的人不懂得网络语言的含义,是他们有语言障碍,甚至使他们无法沟通,而且,有部分网络语言是粗言秽语,如“BT”指的是“变态”等,这在人们纯洁的心灵上,抹下了黑色的斑痕。因此,网络语言也有不好的一方面。
现在正是网络时代,网络语言的出现和频繁的使用已经成了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方便的语言,已经成为人们网上沟通的桥梁。因此,我们只能扬长避短: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法律规条;使用计算机技术,禁止人们“说”粗言秽语;当然,我们也要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我相信,只要通过人们的努力,这种富有特色的语言一定回拥有一片纯洁的天空!
近几年来,网络流行语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从年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蒜你狠”,到年的“正能量”。这些网络流行语正冲击着我们的汉字文化区域。面对这些,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并苯还承担着传播的角色,但仍有少部分人坚持着规范汉字的原则。
网络让世界变成一个村,在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让你的“天涯若比邻”的梦得以完成,但是,你确定作好准备了吗?当网络游戏让你迷失心智时;当电脑辐射危害你的健康时。面对这些,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网络流行语反映了人们的不满与无奈。前些日子,网上流行了一句:“古时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现如今,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小了蛋糕。”这一极具调侃色彩的话语,在网络上一窜而红,成为广大网民对物价上涨的新的诠释。这幽默的语言中,反映的是广大网民对物价的不满与无奈。除此之外,还有前几年流行的“蒜你狠”、“糖高宗”等,恢谐地运用一语双关,极度表示对物价上涨的不满和恐慌。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与现下流行的事物挂钩的。前不久的“神马都是浮云”则是根据现在人们压力过大,所衍生出来的一类流行体,用东北幽默的语言特点将其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我们不否定,网民们运用汉字来进行一系列对情感的宣泄。但是这样一窜而红的网络用语真的好吗?
前不久,曾有学校明确指出,在作文里不得出现网络流行语,如“神马”、“给力”在这里我们先不说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但是仍可反映规范汉字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阻止网络流行语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我们必需规范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藏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我,不正应该维护我们民族的民血与荣耀吗?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去抵制网络流行语,因为这些能在日常生活之余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应当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网络流行体。
今天,你准备好了吗?
网络语言引发热议,一些低俗的网络用语使其成为灰色地带。但其实,网络语言是现代科技的副产物,是新时代的一朵仙葩,还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养。
诚然,网络用语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意味着人们可以用简洁诙谐的文字说出最真实的想法。可是,也使人们的生活多了几分轻浮。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现代生活中,很少能有人在变行山寺时,体会“僧推月下门”的妙处;很少有人在暮香时节邀三五好友在海边溪水流觞;很少有人在江南岸边称叹“为湖心亭一点”的境界,取而代之的是在看到夕阳美景时,脑海里只有“点赞”一词,在也想不到更美的文字。网络语言频繁使用使国人丢失了骨子里的诗意,更有甚者,其低速粗暴简直不堪入耳。
正因如此,对网络语言应加强规范与管理,就像新生儿一样,给予它善意的引导。“人之初,性本善”,不得不说网络用语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让枯燥的生活增加一些色彩。然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没有部门对那些不良实例进行整治,那么坏的风气便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谧事发展。反之,网络语言中也不乏一些值得欣赏的典范,其中就有曾经广泛流传的“且行且珍惜”,“不忘初心”之类的话,其文艺程度同样不可小觑。因此,多多提倡使用文明以至于文艺的网络语言,无异于是春风琼浆,能让网络语言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网络语言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并不一定要与传统文化脱节。新兴词汇与古典诗词也不一定势不两立,曾经就有人把一些当红的网络语言用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汝能至此,何不上九霄”,同样具有幽默明快的效果,古典诗词中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失意时可以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时朝散发弄扁舟”愁闷时可以说:“问其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悲伤时可以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只要人们调动起体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创造性,将诗词与网络有机结合,这样两者都能大放异彩。
对于网络用语这种时代仙葩,人们不应该一味的推崇或贬低,而是要用最美的方式,让它怒放。
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独特的网络语言现象的产生。而网民的.迅速增长,使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大大提升。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语言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常见的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IT(Informationtechnology)领域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人们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作为交际工具使用的语言符号系统,通俗的话就是网民在聊天室里或是E—MAIL上常用的语言。本文所指的网络语言主要是指第三类网络语言。其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导,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
在使用网络语言的人群中,从目前调查资料来看,以青少年居多。
网络语言使用存在积极与消极双重影响。一方面,网络语言是新生事物,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其时尚个性化的独特语言系统引发青少年的广泛关注。由于标新立异的基本点,青少年看到活泼而又怪诞,幽默又富有哲理的语言创造被广泛应用,会激发其创新精神,利于青少年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网络语言本身的丰富性、创新性、多样性也会使呆板的书面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丰富语言的信息内涵。另一方面,个性张扬的网络语言占据着青少年绝大部分的语言世界。网络错别字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必将导致对传统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不利影响。对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产生不利影响。而随着网络语言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对学生汉语规范化写作也产生冲击,如今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例子屡见不鲜。但网络语言随意性强,错别字较多,有些用语毫无实际意义,严重干扰了阅读,降低了写作质量。
对于网络语言,我们要辩证否定的看待,既肯定其好的一面,又否定其不利的一面,既克服它对规范传统语言表达中不好的影响,又保留其利于青少年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面。
现在的青少年,有几个不会说那么几个词,像“哇塞”,“我倒”,他们说着,写作文的时候也不时出现那么几个,这些词都属于网络语言。
果然是如此,现在网络语言风行于校园,风行于报纸杂志。出现网络语言或许是现有的词汇已不能表达人们越来越复杂的感情,抑或是缺乏某种感情强烈的叹词以宣泄对日渐增多的新奇事物的惊异。无奈之下,要么借用人家的词汇,实在没辙,就自己挖掘一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权当抒发感情的新词儿。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无法接受这种变相玷污语言的行径,难免时常地评论、指责。但他们却总是振振有词:“词,始于无规则的创造,鄙人无非是在重蹈前人覆辙而已,何过之有?!”说来也怪,总会有一部分很快接受这些新玩意儿,并且极力推索。这一类人无疑会被冠上“时代先驱”的名号,换言之,像我这样作为被动接受者的人们,必然是“落伍”了一步。
有时当我实在听不懂同桌的话,看不懂同学的作文时,我也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促使自己去阻止“新元素”的诞生,但每次的冲动仅在刚刚萌芽的阶段就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里了。要说大人们难以接受倒也合情合理,毕竟年龄的隔阂难以逾越;而同是中学生,似乎就没有接受不了时髦语言的道理。诚然,把个人的观点强加于大多数人显然是行不通的;脱离、改造集体普遍行为就更是天方夜谭了,那么惟有去适应了。起初我的确难以忍受别人对五千年来纯正的交流工具的玷污,但久而久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然而这并不代表我支持和崇尚这种做法,我只是在承受而已。
网络语言自我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系列让人费解的文字、语言,那么人们在沟通上可能会越加的困难和麻烦。但这一趋势似乎又是世界发展的潮流,那么我们只能希望,网络语言能在些许规范下不会太过俗不可耐。
曾经,我是一只连OICQ为何物都一无所知的菜鸟,然而,在朋友的帮助和往来的巨大包容力下,我也成了一只在网络中自由穿梭的鱼儿。在网上,我阅读消息,欣赏电影,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谈天说地,写下自己每天的快乐与悲伤网络是翅膀,让有梦的我自由飞翔。
在网络那巨大的感染与诱惑下,我的语言也一点点被渗透,常常在文中有画笑脸的冲动,常常会傻笑呵呵,常常会谈如果我有那么可惜我没有之类的无厘头话语。原先我以为这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但在我的周围,许多人的语言也变得与我有相同的特点,大家说着相同话,笑出相同的声音,写出相同的语句令人悲哀,没个人都失去了自己说话的特色,于是,个性的语言在一点点沦落,而大众通俗甚至有写庸俗的语言倒是后来居上。或许,在人人高喊着追求个性的今天,上去的恰恰是我们真实的个性。
常听有人抱怨汉字的繁琐,不如外语简单可能就是因为此类原因才会使网络语言如此欣欣向荣的吧。或许,简洁确实是这个快节奏时代的发展趋势,但,光为了适应快节奏的快餐式生活,而失落我们已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汉语,这值得吗?
汉语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年轻的语言之一。她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数千年风雨的冲刷下,她越发光彩夺目,她那优美令人遐想的外形,她那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文法,又有几种语言能与之媲美呢?再看中华民族用汉字演绎的一幕又一幕伟大的历史剧,尤不能不叫人为之惊叹。
先秦有字字玑珠的诸子散文,形象生动的历史散文,汉朝有华丽非凡气势惊人的赋,唐朝有震古烁今的唐诗,宋时有时而哀婉时而豪放不羁的宋词再看五四时期,更是百花齐放,白话文小说则是独领风骚。然而,今天的我们将以什么流传千载呢?网络语言吗?或许它也能够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但有一本第一次亲密接触也就够了,如若使之成为主流,那就真是我们这个时代汉语的、语言的悲哀!
或许我不用如此担忧,因为汉语在历今数次外族语言的侵入时,都以她巨大的包容力将他族语言同化,今天,这样的网络语言危机并不值得我们大惊小怪。可别忘了,他族语言入侵时我们是处于被动状态,而如今,年轻的一代,则个个跃跃欲试地去接受网络语言,这怎不能让人担忧呢?
朋友们,不要丢弃我们有着灿烂历史的汉语,不要舍弃如此丰富睿智的文化,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已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了。由此,网络语言也以迅猛之势“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
最近网上的流行语言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网友们以“神马都是浮云”彰显豁达;咆哮“各种伤不起”喧诉无奈;号称“鸭梨山大”表明负担重压力大……各种新奇的,另有所指的网络语言犹如光速传播,迅速为人所知,甚至在日常生活和校园内听见都不足为奇。“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可是,这些变了味的文字会带给我们什么呢?我们在广泛使用它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的利弊呢?
查过资料:网络语言是在网络媒体广泛运用背景下所产生的新事物、新文化,具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即语言意义不固定,发展快,前景很广阔,使用者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能够充分,较快捷地表现,能为网民提供自由发挥的载体。这么一看,我觉得网络语言的个性以及它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对传统语言形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同时使用传统语言和网络语言较频繁的我们。在校内学习语文课程,到了网上便大肆使用网络语言交流,不免会把两者混为一谈,常常导致的就是在语文作文中冷不丁冒出一句网络用语。老师要么就是看不懂,要么就会大吃一惊,觉得这样显示了较低的语文素养。我曾在老师的推荐下看过《语义学纲要》,里面的一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也许正阐明了网络语言实质应该是一种辅助交际工具,并不具完全的语言特征。在这一点上,网络语言给我们的弊大于了利。
但由于习惯,我在平时网络聊天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句网络用语。于是,我便思考,难道网络语言真的如此无利可寻吗?仔细想想,其实非然,如果一些网络语言格式比原有词语更有魅力,更有好处,在表达上具有新意和特色,就有积极作用,就会丰富汉语词汇,有的甚至能渐渐取代原有词语和格式,这不是也为词汇进步做了供献吗?
我看“网络语言”,有弊也不乏利,但那些不符主流、病态、猎奇、对真正语言文化造成不利影响的文字终将会“自然淘汰”,而那些已被社会所承认的新词语,新形式,也会根据“约定俗成”的选择给与肯定,最后利弊必中和,同时为语言文学造就进步的台阶!
我发现,近两年网络语言越来越多的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很多人都把说网络语言看作一种时尚,一种潮流,班里的同学几句话中就会蹦出一个网络词语,就连爸爸妈妈说话也时而会带上一个,让我觉得和他们之间的代沟立马就小了很多。
在恰当时候使用网络语言可以调节气氛,比如和朋友聊天时谈的话题不开心,冷了场,说上一句:“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一下就能缓解尴尬的场面。
在写日记作文时,用上几个网络词语,也让人觉得生动有趣了许多。电视上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也常常把网络词语挂在嘴边,令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网络语言虽然充满活力,但我觉得比较肤浅和概括,比如现在流行的“蓝瘦香菇”其实是“难受想哭”,我们原本可以用很多词语来表示这个意思,比如:痛心疾首、悲痛欲绝、如鲠在喉、欲哭无泪、泣不成声等,有太多的词语可以形容不同程度的伤心。
还有的网络语言会造成发音的误导,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比如网络语言把“长知识”说成“涨姿势”,把“我知道”说成“我造”,把“开心”说成“开森”,把“不要”说成“表”,如果我们说习惯了,就会造成发音不准,低年级的小朋友还会形成拼音错误。
所以我觉得网络语言的使用要注意一个“度”,不能张口闭口都是。我们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诗经、唐诗、宋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上至屈原、李白、杜甫,下至朱自清、汪国真、席慕蓉,他们的语言文字有无穷的魅力,让我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如果我们遗失了这些千古名句名篇,不会说规范的汉语,渐渐的只能用“我晕”“我也是醉了”来抒发感情,造成文化上的退步和落后,那将是多么可怕啊!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 第一、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它实际上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确定论文论述的方向。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合适的论文选题。 第二、毕业论文的写作一方面是对这几年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也是对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全面考察。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非常重要,既要考虑论文涉及的层面,又要考虑它的社会价值。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一)专业性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从那些学过的课程内容中选择值得研究或探讨的学术问题,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否则达不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我们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选题当然不能脱离这个大范畴,而且在限定的小范围内,也不能脱离工商管理、企业经营去谈公共事业管理或金融问题。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任何现成的学说,都有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这就是选题的突破口,由此入手,是不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二)价值性原则 论文要有科学价值。那些改头换面的文章抄袭、东拼西凑的材料汇集以及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当然谈不上有什么价值。既然是论文,选题就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也就是要具有先进性、实践性和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选择企业管理中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论题,或是对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普遍意义的议题,还可以是新管理方法的使用。毕业论文的价值关键取决于是否有自己的恶创见。也就是说,不是简单地整理和归纳书本上或前人的见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用新的事实或新的理论来丰富专业学科的某些内容,或者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可能性原则 选题要充分考虑到论题的宽度和广度以及你所能占有的论文资料。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选题太大、太难,自己短时间内无力完成,不行;选题太小、太易,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也不行。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主要应考虑选题是否切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是否可以收集到足够的材料和信息,是否和自己从事的工作相接近。一定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和时限,选择那些适合自己情况,可以预期成功的课题。一般来说,题目的大小要由作者实际情况而定,很难作硬性规定要求。有的同学如确有水平和能力,写篇大文章,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当然是很好的。但从成人高校学生的总体来看,选题还是小点为宜。小题目论述一两个观点,口子虽小,却能小题大做,能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这样,自己的理论水平可以发挥,文章本身也会写得丰满而充实。选择一个比较恰当的小论题,特别是与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容易搜集资料,同时对问题也看得准,论述也会更透彻,结论也就可能下得更准确。 三、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第一、 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占有的论文资料快速、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论题。这就需要我们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全面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先入为主”,不能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从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之后,就会有所发现,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自己的论题。 第二、 追溯验证法。这种方法要求同学们先有一种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同学们应该先有自己的主观论点,即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向、题目或选题范围。这种选题方法应注意:看自己的“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尽管这种想法很简单、很朦胧,也未成型,但千万不可轻易放弃。 第三、 知识迁移法。通过四年的学习,对某一方面的理论知识(经济或者法律或者其它)有一个系统的新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对旧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是一种有效的更新。在此基础之上,同学们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用所学到的新知识来感应世界,从而形成一些新的观点。理论知识和现实的有机结合往往会激发同学们思维的创造力和开拓性,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第四、 关注热点法。热点问题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能够引起公众广泛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关系国计民生,或涉及时代潮流,而且总能吸引人们注意,引发人们思考和争论。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大部分也都会关注国际形势、时事新闻、经济变革。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论文论题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可以引起指导老师的关注,激发阅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而且对于现实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论文的论题对于同学们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完成论文也提供了许多便利。 第五,调研选题法。调研选题法类同于关注社会热点这样的选题方法,但所涉及的有一部分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有一部分并不是社会热点问题。社会调研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调研所涉问题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对问题的现实认识将更为清晰,并可就现实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同学们将社会调研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的论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而且可为解决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路径。
语言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语言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最有力的见证和具体体现,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的出现,必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他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人们在当前的社会形态现的思想意识。对于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的研究,我们也许能管中窥豹,发现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值得我们进行关注。由于因特网的流行,网络用语逐渐流行起来,并且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对传统语言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冲击,所以,应该对网络用语加以关注、引导,使之正确健康地发展。/~F)?(D:h"{0 九十年代后期,网络就像一场熊熊大火,蔓延了整个地球,似乎无处不网络,无时不网络,网络成了人们的时尚。人见了面,不再问“吃了吗”,而代之以“上网了吗”来表示时尚。网络就像一场巨大的冲击波,震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网络的虚拟性,给人们带来了最大的自由,因而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网络的发展,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雅昌艺术博客]5R)b}JV[S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以网络为平台的新的语言形式,有很多特点。最初的创造者主要照顾到网络平面(可以说成一种书面)的便捷沟通,而没有考虑到口头使用。但是,由于一些网络词汇的流行,很多词汇也已经进入口语对于网络语言的评价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总起来说,也不外乎于赞成和反对这两大观点。批评者有之,赞扬和支持的人也不在少数。我自己的观点是比较中和的那一种。任何一种事物优缺点都是并存的。不应该孤立的去看。不过最终还的是由社会发展的实践来检验。雅昌艺术博客~!w^\"~ b3yc"Y网络语言揭示了语言经济性原则与准确性原则的矛盾在言语过程中自动调节规律。与规范的表达相比较,网络语言的表达往往在键盘输入时更简便。数字、字母的例子不用多说了吧,在输入方面它们比汉字来得快而且直接。就看汉字的:西西、关税、斑竹、板斧……由于网上信息传播分秒必争,人人惜时如金,网上语言必须简而又简。而不少网民使用智能全拼输入系统,这种系统的最大的缺点是系统中的同音词特别多,为了节省时间,网民们顾及不了词语的准确性,往往把原词打成了同音词,如把“版主”打成“斑竹”即是,结果打出了许多错别字,错别字多大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与经济性原则相吻合。而这种符合大多数人共同需要的输入方式(网上打字用五笔的远不如智能ABC的多)很容易流行开来,成为网上约定俗成的东西。但这种东西还有一个条件:常用性。不常用的词语是不会流行的,你自己独创的一些网络词语如果不能被大众接受的话,或者说是只有你自己能看明白的话,这种词与大家就不会用那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就会被自然淘汰。比如前几年大家都把手机叫作“大哥大”,但是现在大家却都叫手机,反而少有人叫“大哥大”了。主管部门没有规定说“大哥大”不能叫,也没用行政力量来强制执行。但大家觉得“大哥大”这个词不好听,带点黑社会的性质。现在手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没有必要把它叫成“大哥大”,于是这个词就被淘汰出局,中间还不到两三年的时间,这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不过,大多数的反对者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雅昌艺术博客:c-EX5e`'s7\网络言语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活动,因其手段、工具的特殊性,而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或者说更加张显网络语言特性的新词。最近和网友聊天,在回答中出现这样一个词尾-ing,比如就这么说:伤心ing 晕ing,百思不得其解只知道ing是英语现在进行时的词尾。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呢?ing表示前面的状态正在进行中,如:开心ing——正在开心中,伤心ing——正在伤心中。哈哈,很好玩的一种造词,不知道如何解释这种造词道理。雅昌艺术博客VrS9\"?EK网络用语的放肆与否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挠,这正是网络的自由性所在。但是,这种造词的随意性也并非“放肆”,也有一定的限制。首要一点就是一个新的词能否让人很容易接受。其二:词语还有一个语用环境的问题,在网络中可用,没有什么学术与非学术之分。只是看讨论的话题涉不涉及到这种轻松一点的表示方法。一些网络词语出现时间较长,意义稳定,而且使用场合已经不限于网络,如“恐龙”“青蛙”,“大虾”。那么在讨论这些词的时候是否可以说,这是普通话中的词语增加了新的意义?词典编纂(不是指网络词语词典)是否可以将上述意义列为该词语的新的义项?一些网络新词语产生的时间不短了,并且其使用范围已经扩展到社会生活中来。但是,这个词语的产生的“新意义”能不能看作是词语的新意项呢?我以为不能,至少目前还不能。于中小学生在作文时怎样使用网络语言,有关专家表示,这个问题要区别对待,中小学生应从学好规范的汉语入手,对网络语言不能滥用,不能片面追求“奇”、“怪”,以造成沟通、理解的困难。当然,也不是对网络语言一概拒之门外,如果表情达意确实需要,使用当然无可非议,但必须以普通读者能看懂为原则。雅昌艺术博客)QI9x!w6d|&C%]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讨研究”的过程。 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但是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首先对网络语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和认识,然后才能决定何时规范,怎样规范。既然现在还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去规范网络语言,那么网络语言将走向何方?美、英等国一些权威词典已经收录了部分网络语言,作为国内普通话用词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是否也会收录它们?最近听说要出一本网络用语的辞典,以帮助那些对网络用语难以理解的人们,帮助他们了解网络世界。书没出来之前,就有评论说无聊、轻率、炒作,也有人从规范语言层面,来告诫编者,不要匆匆出版,产生了负面影响,落个吃力不讨好。的确,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数千年的锤炼和积淀,使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新生词语不断涌现也无可否认,有人统计出近20年来最流行的50个词语,诸如托福、跳槽、年薪,它们先前是闻所未闻的。网语词典有没有必要出?其实是个对网络语言的褒贬问题。只要所收词条有一定文化含量,有助于新网民克服词语障碍,即便若干时段后淘汰掉一批,出又何妨?网络语言的发展将来也会有这样的一个趋势:即一部分像“大哥大”一样自生自灭;另外一部分将从网上走下来,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
你的排版,老师会说还有要把论文搞透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网络用语的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
此次禁令针对的不只是“人艰不拆”等缺乏文化内涵的网络语言,还包括随意篡改、乱用成语等现象,例如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尽管如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此举在赢得公众普遍称赞的同时,也招致一些非议。有人认为网络文化可以自我净化,无须刻意去遏制一些自然形成的东西,更有甚者称这一规定是对网络文化的扼杀。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以其轻松活泼的风格得到许多网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肩负着标准使用汉语的使命,传统媒体虽然在语言风格上可以多接些“地气”,但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跟风追捧一些缺少文化内涵,甚至是十分粗俗的网络用语,更何况这些用语在网络上也存在着很大争议。
对一些晦涩生硬的网络用语说“不”,并不意味着对网络文化的否定与扼杀。网络文化应当成为多元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而非文化价值的破坏者,不应干扰和误导人们对文化常识的认知。因此,网络文化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不断地剔除糟粕。
实际上,近年来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不仅热衷于使用网络词汇,还挖空心思篡改和曲解传统成语,生硬地造出“晋善晋美”“咳不容缓”和“骑乐无穷”等诸多奇怪的用语。这些另类用语看似有创意,实则是为了出奇、夺人眼球,以便提高节目的收视率。长此以往,汉语的正确使用会遭受威胁,会给公众、特别是对于处在语言知识学习阶段的青少年造成误导。
除规范性考虑外,还应看到,语言文字也是民族文化和思想观念的重要载体。传播文化、弘扬文化的前提,就是对文化心怀敬意,严谨优雅地使用语言文字,而生造词句、追风恶搞是对汉语使用习惯及其标准的破坏,是对汉语审美的破坏。因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严格广播电视节目语言文字的用法和含义,是完全必要的。期待在文化传播界人士的倡导和带动下,把这些外在规则变为内在自律,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规范使用汉语语言,进而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起到辐射和提升效应。
果不其然,像春笋一样,一些网络新词儿终于从众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嘴里蹦出来了。
呵呵——近些年,我迫于与时俱进的时代召唤,有些不情愿,怯怯然又欣欣然地从现实的死海中登上网络,那叫一个新鲜,一个激动。没想到无论到哪儿都能听取“呵呵”一片,这是什么叫声?当时自然摸不着头脑,没多久,听多了看多了,也便会意出了那表示的是笑。我更纳闷了,哪有这么笑的,听着疹人。到后来耳濡目染,慢慢懂得了这短短一声“呵呵”里面的别有深意,意思丰富着呢。
滴——相当于“的”,一般用在句尾,说起来娇贵十足又有点儿居高临下真理在握的架势。但我觉得刚听那阵还好,说的人多了也就乏味了。女生说“滴”还让人觉得过得去,至于男生,也“滴”“滴”“滴”的,听着发腻,似乎没吃饱,可怜得像要饭的似的。
晕——多数时候单说这一个字儿,听起来真是让人顿生怜惜。但如今,有时加个前缀,“我晕”,有时在后面加个字进一步加强效果,“晕死”“晕倒”等。自然说不出具体表示什么意思,但是总能意会出那么点儿意思。在现实生活里,也早已“晕”成一片。身边晕乎着的人不在少数,就连自己有时也会不禁溜出个“晕死”,以表示什么什么的。
汗——当初也不明白,怎么大家正说着话老蹦出个“汗”呢?虽然不懂,但还是不失其乐地跟着“汗”。当有人问及意思,便用“连个‘汗’你也不知道,真‘汗’“掩饰自己对“汗”并不知意,更指明了对方的不“潮”。“汗”多了也就看清了,那表示人家急得或干脆被你吓出一身冷汗啦!其实哪至于呢,不就是随便聊聊吗?可人家不管,总之非要显示自己“汗”。久而久之,遇到什么尴尬的场合,我的口中也会不自觉地蹦出几个“汗”来。
偶——刚上网那会儿,听着你“偶”来我“偶”去,着实有些恼人。后来在电视上听到有台湾老百姓也说“偶”,猜想可能是原住居民的土话吧。可现在土话怎么也越传越邪乎,成了潮流酸语了呢?现在有不少同学,话说得好好的,便在语句中有意无意地夹杂些土话,以显示自己语言的幽默。说土洋结合的普通话竟成为一种新潮了。有一次和一小学同学聊天,没说几句就开始偶偶偶了,我听不下去,说:“你别偶!”人家当即理直气壮地回了句:“偶偏要偶!”当时,我怎一个“汗”字了得!
这年头的流行新词儿真让人“汗”啊!
想必大家都知道,它的词句很有趣,但是带给我们的可是厉害兼备啊!
我三年级时,班里流行说网络用语,因此我们的语文成绩是一塌糊涂啊。就比如看拼音写汉字这一题和改写句子这两题来说吧。第一个词的拼音拼的是什么可我们大部分人都写成了神马,吧怎么写成了肿么......唉,这可恶的网络用语。
上课时,网络用语还停在嘴巴里。老师一上课,网络用语便又流行开了,老师问我们:“你们知不知道没有一切困难能难倒我们这个句子给它换个说法是什么?”我们互相看了看异口同声地说道:“神马都是浮云!”老师愣了一会,生气的说道:“你们都给我抄五篇课文,觉得自己考得还不够差是不是?还敢用网络用语来说话,想争取下次都抱个鸭蛋回去么?”我们的脸红了起来,都纷纷低下了头。
放学了,回到家后,弟弟心情十分难过,我赶紧走过去问:“弟弟你肿么了?”弟弟望了望我,心情仿佛像渐渐回升了一般。过了一会儿,他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好奇地问:“老弟,你肿么了?肿么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呢?”老弟笑的更开心了,上气不接下气的说:“你讲的网络用语实在是太好笑了,笑得我肚子都疼了。”“虾米?”原来是网络用语让弟弟开心起来啊。但是转念一想网络用语还是少用为好啊,不然我们的国宝——汉语就要糟蹋在我们的手上了啊。
网络用语利病兼具,带给我们幽默,平时有些网络用语也很好,比如——886。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用语”被人们所熟知,有的是自创的、也有的是谐音,而许多常见的“网络用语”如: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杯具等频繁出现在小学生的作文里,不得不说网络的强大。网络用语大量出现在小学生作文中,许多老师担心学生常用网络用语写作文,而把最原始、通用的写作语言忘了。我觉得:老师有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写文章又不是写网络小说,没必要把网络用语写入作文,除非某个学生写网络小说。
我个人认为如今的作文引入网络用语并非不可取,适当的融入一些网络用语,会使全文富有现代感。记得以前读书时写作文,都用一些老师平常教的或课外书看来的词语,经过一些朗读、手写后用在作文里,根本没有同学写什么“给力”、“杯具”等谐音词语,再说了那时也没出现这些词。虽说运用网络用语会使整篇作文产生现代感,但是这没什么意义,说不定过多的网络用语出现在作文里,效果适得其反。现在的学生很聪明、接受能力强,同时也对外界新生事物保持好奇心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会上网了,这不免就会看到这些网络用语,看多了就自然而然的写进作文,使得全文从头到尾没有几个常用语句,基本上全是网络用语。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每个学生的作文里都是数不胜数的网络用语,那老师看了会作何感想?如果我是改作文的老师,作文40分我给这学生25分,因为这学生全文没几个常用词语,自然打分就低了。学生将网络用语运用在作文里,用一点可以,若没看几行就看到网络用语,那这就不叫作文乐,而是叫网络小说,干脆去直接写网络小说吧!网络用语的产生,实际上只是用来消遣的一种产物,并非看后用在作文里,若把网络用语全塞到作文里,就不好了。一味的运用网络用语在作文中,会逐步使学生的词汇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是词语的词语,最终使整篇作文走向“烂”的边缘。
如果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写网络用语化的作文,那他或许会在所有的作文里运用网络用语,包括书信,这是绝对的,因为这学生已经习惯了,一写作文就用网络用语。所以说现在的中小学生写作文,我认为应该少用网络用语,多用常规用语、少用网络词汇,多用语文课或课外书所学的用语,这样才能使全文清楚、规范。不至于让许多老师看不懂。
希望以后在学生的作文里,尽可能少的出现网络用语,许多学生知道这是网络用语、也知道什么意思,但对于像小学生而言,用在他们这年龄段的作文里不合适。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多的应该是用一些充满童趣的语句,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写作特点、也和年龄相符,用过多网络用语反而觉得老气横秋。什么年龄都有它独特的语言、词汇,如果你放弃了你这年龄段应运用的词汇和语句,去用与年龄不符的词汇和句子,一则别扭、二则毫无生气,那整个作文虽然看似成熟,实则了无生趣。
网络用语应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为好,否则用不好会弄巧成拙。
关于网络语言写进作文,青少年学生、家长、老师各有说法,意见不一。时髦、有趣、新鲜、个性,一些青少年觉得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同龄人交流与沟通,以标示青少年这个群体特殊性,这也使得网络用语在学生群体中有了生长的土壤。
“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简洁明了,琅琅上口”,“可以不受束缚,张扬个性,可以天马行空、畅所欲言”,许多初中生、高中生对于网络语言乐此不疲,“起初是带着好玩有趣的心理,说着说着就成了一种习惯,不自然地就会应用在平常的作文里,觉得这样写起来方便”。也有些同学表示中肯的看法。
他们觉得,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但网络语言的使用还要看环境,看场合,不要把网络语言写进作文中。很多老师反映,在日常教学中已发现这种用语网络化的倾向,特别是在学生们平时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例如“orz”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网络符号在青少年中的使用和流行,固然反映了年轻人思维的开阔和活跃,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但是如果任由这种随意的、不规范的语言使用蔓延,势必会制约青少年语言文字素养的提高。
同时,习惯成自然,这种不规范用语也会迁移到学生的作文当中,造成行文不畅。这对于正处在语言文字打基础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就难以避免这种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带来交流障碍。
更让人担心的是,年轻一代如果沉溺在自己构建的话语环境里,满脑子“Q言Q语”,势必会影响他们对以规范汉语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的接受兴趣。长此发展下去,这些年轻人就会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隔离一代”。这种隔离和割裂,不仅仅是文化层面的,还会涉及到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一些家长表示,如果孩子和同学打电话时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语言,家长一般不会去干涉。但是,孩子要是把这些网络词汇用到作文里去就有些不像话了。家长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张口一句闭口一句,“偶”、“稀饭”、“虾米”的,如果养成不标准的语言习惯,沟通困难不说,还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
一些家长说,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觉得,网络上的资源很丰富,要是不利用网络就会失去很多的知识,这也让很多家长感到左右为难,既不愿自家孩子落在时代的后头,更不想孩子深受其害,甚是无奈。
虽然学生在运用网络用语时会用引号特别标明,但这都属于不规范用语。如果只因说起来简单,用起来方便,作文里硬是塞着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语,这就忽视了用语的规范性,更给他人阅读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在享受网络用语带给我们新奇、喜悦和便利的同时,也应该分场合,重视汉语的规范性。
近年来,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也正以不可抵挡之势席卷而来,纵观整个互联网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流行语,像“真香”、“我酸了”等词汇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由此引发了人们不同的态度。我认为,网络流行语的盛行顺应时代的发展脉搏,值得肯定。首先,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灵动鲜活,例如:“奥利给”、“我太难了”等词汇,都生动形象地点明了人们的状态,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乐于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其次,网络流行词顺应了时代发展,契合时代脉搏。我们处于一个时新月异的时代,语言词汇更新发展,像“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等流行词不仅使科技进步被人们熟知,还体现了流行词更容易被广泛传播,风格诙谐、幽默的特点。
当然,网络流行语也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如果人们在不同场合随意滥用流行语的话,必然导致某些不正当文化的传播,造成一个人甚至更多人的文化素质方面的缺失。
对此,我们应该区别:在公共场合或在长辈面前,我们应该注意言行,礼貌待人;而在同龄人面前,例如同学、同辈、好友之间我们可以显得更热情、开放一点,适当使用流行词可以增进情感交流。
我认为,网络流行词使用利大于弊,但前提是——要适当使用!
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都很流行网络语言。比如,当你回答别人你知道时,就会说:“偶知道了”还例如“偶好感动”‘你说的是撒子’之类的。
这种流行,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有时还会在作文中出现。
网络语言已经走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还能随口说出,连有些老人都会说了。可以说这种语言已经“红”遍了大江南北。连老外都时不时说出几句。
有些人,已经连以前怎样说话都忘记了。这种网络语言也进入了考场。这样真的好吗?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标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它是何等的神圣。汉字是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长河中,永不干涸的泉水,是不可侵犯的。
而今的网络语言,已改变了汉字,作文中的错字连篇,日常生活中,听到正常的回答,有些人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人们已经慢慢丢失了我们的标志与骄傲。
这种流行好吗?它值得我们放弃五千年的历史瑰宝吗?它能代替汉字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地位吗?
网络语言它不能,理智告诉我们它不能。汉字是独特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DNA都不一样。网络语言无法改变汉字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因为汉字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这种流行最多是“昙花一现”,怎能取代无穷魅力的汉语言呢?
网络流行语是什么呢?比如:YYDS、绝绝子、凡尔赛,这些流行语90后,00后应该都懂吧!
平时你们会用这些网络用语吗?是怎么看待网络用语的?最近有一位网络流行语的带节奏高手“郭老师”被全平台封禁了,这都是因为她用张牙舞爪的动作和低俗奇怪的言语方式来博取大家关注,我认为这样的语言不能经常去用,如果以后大家都去用这类词汇来形容所有事情,那么人们有可能会越来越懒惰,传统文化的表达可能会丧失。但是人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是不需要太强表达能力的,而网络用语既然能高度概括很多东西,那么表达能力比较差的人就会使用,但并不完全是因为用了这类词语表达能力才变差的。
我们可以从历史来讲流行语对人的影响,80后、90后也有一些网络用语,但是不也照样读书,照样工作了吗?当年有些流行词语现在已经很少讲了,所以YYDS这些网络用语,以后也会一样,10年、20年后也会面临一样的问题所以对表达能力不会出现太大的影响。
我们不能阻止网络用词的出现在生活中,在幽默风趣的语言环境里适当使用也是可以的,但我们一定要更认真的去学习汉字,和古诗词,我们要更好的去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它具有开放、自由等特点,这些特点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流行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和发展,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
在网络中,一些看似普通的词语却有着特别的意思。如“灌水”是发无聊帖子的意思;“抛砖、踢一脚”是跟贴的意思;“偶”是我的意思;“9494”是就是、就是的意思;“拍砖头”是批评某帖的意思;“路过”是随便看了一下帖子的意思。它们或是从现代汉语的现有词汇中引申出新的义项,或是创造出的新词新语。这些流行语的生命力姑且不论,但它们均体现了标新立异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先锋意识。这种树异于人的用法,还体现在一些句子中,如:“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这是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创新用法,意指人的能力和名气如果足够大,就会有好的舞台供他(她)施展自己的才华;“一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农妇、山泉、有点田”这句话源自“农夫山泉”的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后被改编成“农妇、山泉、有点田”,并借此理解为一个大学生的最低奋斗目标。这些富有个性的网络流行语不断产生并快速流行。
当然,在网络中,也存在着语言借用的现象。如“顶你个肺”原来是广东方言,周星驰的电影里曾出现过这样的台词。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和网络环境的特点密不可分。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这为不同语言的接触、借用、流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而基于这种基础生成的网络流行语,则体现了多元文化彼此接触的特点,使得不同的文化成分可能为对方所吸收、借用。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而处于社会中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已经形成了某种社会心理或诉求,但并未找到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矛盾。网络自由的环境和富有创造性的群体,使得这些空缺得到补充。如“顶你个肺”这旬网络流行语表示惊讶、不满的意思,而更多的是表达了无奈。在汉语中,原来就有很多表示“惊讶、不满、无奈”的多种语言表达形式,但是《疯狂的石头》的热播,加之齐达内在世界杯上的以头顶人,让这句台词成为网络流行语。究其原因,大概是一些人不再满足默默无闻的生活方式,而想要彰显自我,展示个性。这些流行语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心理诉求,因而异常受欢迎。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语言往往承载着特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个体特别是青少年在学习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一些网络流行语有益于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成,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网络流行语对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的形成具有负面影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的流行语体现了不良的思想倾向,如果频繁接触这些词语,就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不良影响。再者,严格地说,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不少错别字或语法不通的句子。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语言水平和能力。特别是用网络流行语与人交流,虽然形成了个体的话语风格,但会时常造成交际障碍,而且更易形成代沟。
希腊有“凡事勿过度”的思想,意指过分的放纵或节制都有损健康发展,只有取其中,才是正当的态度,才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全。所以,借用过来,希望提醒大家,对网络流行语保持一个正确而又清醒的认识,这样我们在取其精华的同时,才能保护自己不受其糟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