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与李冼洲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与李冼洲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李冼洲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说起杜甫,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诗,想到他忧国忧民的形象,可是仅凭这些,杜甫诗圣的称号才说对了一半。杜甫在诗作之外,还有很多人们不太知道的行为和品格,才足以使宋人把杜甫推崇为诗圣,而非李白;也正是这些行为和品格,就连苛刻的南宋理学宗师朱熹也大加赞扬,把杜甫评价为人格上的楷模。 孟子说,人皆可以成尧舜,意思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尧成为舜。明代的王阳明甚至说满街都是圣人,但是如果我们取一个严格的标准,谁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圣人呢?而我们可以请出一位人物,那就是杜甫。杜甫一生身居下位,是一位平民中的平民,但他却以自己的行为和实践完成了平民到圣人的超越。这也是后人除诗歌之外极力推崇杜甫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在安史之乱之后,由于安史叛军占领了长安,无数的唐朝的大官都投降了,做了一个伪王朝的伪官。包括当时的宰相陈希烈驸马张垍,杜甫的好朋友王维等人也这样做,惟独杜甫,惟独这个官居八品以下,真正是一个芝麻绿豆官的杜甫,他坚守了民族气节。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逃过唐军跟叛军对峙的战场,逃到唐朝临时政府所在地。就是这样一个举动,当时其他人都没有过,只有杜甫这样。所以在这些方面杜甫确实是身体力行地体现儒家的精神,用他的实践展示着儒家的一种道德风范。他用他的行为来说明儒家心目中间的道德规范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这些也许是杜甫在诗歌之外的另一种人格魅力。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星座。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也是最伟大的几个诗人之一。他那豪放不羁的个性,排山倒海的气势,出神入化的想象,生动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片雄奇瑰丽、五彩缤纷的诗境,使他成为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成为豪放派文学最优秀的代表。凡是有点中国文化基础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随口背诵几句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的豪情逸兴,如同滚滚大江,长流天地,长流人心。 此刻,我想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诗情是那样豪迈,格调是那样轻快。可是,你能想到么,这首充满生气和文采,给人愉悦和振奋的诗,却是李白晚年之作,是他五十九岁时以衰病之身写下的作品?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标志着“开元盛世”结束,使大唐王朝从此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56),叛军攻占长安,玄宗仓皇逃往蜀中,太子李亨自行即位,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国家的危难,人民的困苦,使隐居于庐山的李白寝食不安,他渴望投入平叛的战斗之中。这时,永王李璘奉玄宗之命,以抗敌平叛为号召,在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起兵,率师东下,并一再派人邀请李白入其幕府。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忱,慨然接受了永王的邀请。在这羽檄交驰的战斗氛围里,青年时代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又在他的胸中鼓动,他把自己想象为在淝水之战中指挥若定、大获全胜的东晋宰相谢安(字安石),乐观而自负地唱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然而,永王李璘却企图乘机扩充自己的势力,与其兄唐肃宗发生了矛盾,不久就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这一来,一心杀敌报国的李白竟莫名其妙地成了“叛党”,被投入浔阳(今江西九江)监狱。经人营救出狱以后,又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这时,李白已经五十八岁。接踵而来的残酷迫害,数千里艰险坎坷的长途流放,使这位一向乐观豁达的老人倍感辛酸。在凄风苦雨的流放途中,他曾悲愤地写道:“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但是,李白毕竟是李白,尽管屡遭挫折,身陷困境,却改变不了他的一身傲骨、满腔豪情,消磨不了他的济世壮志、爱国热忱!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行至夔州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遇赦获释。怀着意外的惊喜,他立即乘舟东下江陵,并在归途中写下了这首名作。 大多数读者可能都是在少年时代就记住了这首诗,并从此牢牢铭刻于心。“朝辞白帝彩云间”,多么明丽的景色;“千里江陵一日还”,多么迅捷的速度;“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更以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舟行之轻快与诗人心情之畅快融为一体,写得既空灵飞动,又富有哲理,令人悠然神往,堪称千古名句。整首诗明白晓畅,琅琅上口,带给人浓郁的诗情画意,使与诗人相距一千几百年的少年读起来也毫不费力。那时,你幼小的心灵,一定充满了对这位才气横溢的伟大诗人的敬仰和羡慕。 不过,当你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又了解了李白写作此诗的来龙去脉以后,再来细细品味这首诗,你的感受必定会有所不同。“朝辞白帝彩云间”,不仅写出了清晨明丽的自然景色,而且烘托了诗人摆脱流放苦境的愉快心情。“千里江陵一日还”,固然写出了轻舟顺流直下的迅捷,更写出了诗人向苦难告别的急切。“江陵”并非李白的故乡,此时的李白,已是孑然一身,无家可归,不过暂借江陵栖身而已。这里的“还”字,无非表现了一个垂暮老人从长流夜郎(在唐代尚被视为蛮荒之地),死无葬身之处的噩梦回到能够正常生活的世俗社会的些许欣慰,由悲转喜,喜中含悲,可谓意味深长。“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既是写实,又带有象征意义:让权贵的诬陷、小人的诽谤都像那匆匆而过的猿声一样抛在脑后吧,诗人的心中还燃烧着希望之火,还将继续奋力向前!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他回到江陵之后,还时时想着为国家效力。直到六十岁时,听说叛军气焰复炽,平叛名将李光弼出镇临淮,他又主动请缨北上,可惜因病半道而返。此后,贫病交加的诗人依靠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勉强维持生计。宝应元年(762),六十二岁的伟大诗人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回顾诗人艰辛的晚年,再反观《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你当然仍会敬佩诗人那挥洒自如的天才,但你更会被诗人那至老不衰的浪漫主义豪情所震撼。正因为如此,有过李白那样流放边远地区的经历、并从李白诗中吸取过营养的明代著名蜀中诗人杨慎(杨升庵)极力称赞这首诗“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确实,像李白这样毕生充满自信,历经磨难而豪情依旧,始终保持着高亢而嘹亮的歌喉的诗人,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与李白同时的杰出诗人王维,年轻时也曾写过一些豪迈的诗篇,留下了“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被人广泛传诵的名句。但经过一番宦海风波,他的豪情便大为消减,转而专意于恬淡清丽的山水田园诗的吟咏,后来更是“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只有李白,哪怕被严酷的现实碰得头破血流,被明枪暗箭弄得伤痕累累,却一如既往地昂着高傲的头颅,唱着豪迈的诗章。这惊天动地的豪情,来自酷爱自由的天性,来自冲决一切罗网的勇气,来自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乃是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突出体现。 李白豪迈壮丽的浪漫主义诗歌,将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推向了新的高峰。还在李白在世时,著名诗人贺知章便惊叹其为“谪仙人”。与李白齐名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他深怀敬意,推崇备至:“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继杜甫之后,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对李白十分尊崇,并将李白与杜甫相提并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人们仰慕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可望而不可及,将他尊为“诗仙”。一千三百多年来,李白的诗风沾溉了历代诗人,流播于五湖四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值得中国人民永远引以自豪,巴蜀儿女当然更应为此而骄傲。 李白——巴蜀人民的杰出先贤。 李白——中华文化的光辉代表。你好!shaorunjia2001真心为您解答~~ ~亲,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如果我做错了欢迎大家指出我的错误,毕竟我不是万能的】~如还有新的问题,请好评和采纳后重新另外起一题向我求助,答题不易,敬请谅解~~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祝学习进步!

与李浔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没事,就来读读诗。一个人内心需求什么,你就会通过一些事物来呈现什么。我们不管李浔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但这个诗人终于找到了一块玻璃来呈现自己的内心需求。说别人是一个擦玻璃的人,倒不如他自己就是一个擦玻璃的人,他用诗句在擦,他用心在擦,他在安静的擦。他很高兴的说,这是一种透明的劳动。透明,这样一个词,终于让所有人想到了,还有多少人在黑暗中劳动呢?这些不是诗人所关注的,此时,他是专心于自己的工作,那就是像阳光扶着禾苗生长,也许学校是这样的工作,也许李浔就是一位老师,当然我们不去猜测,至少可以肯定,擦玻璃是一件很阳光,很高兴的事。他的手移动着,他希望别人看到他的劳动,看到他的认真与细致。但没有人注意他,反而他自己注意到了街上的行人,他觉得擦玻璃,不是简单的抚摸,必须用力擦,必须用心擦。他在擦玻璃的时候,就是在擦拭行人。他希望用自己的劳动来做给那些人看,我的心像玻璃一样透明着,我的纯净,我的天真,我的可爱,就是这样被别人擦拭出来的。我也希望自己用行动把他们擦亮。不需要言语,也不需要聆听,他不断的擦拭着,终于,他发现,无论他怎么擦,那些行人不但没有被感化,反而弄脏了他的玻璃。那些行人离玻璃那么远,根本不可以触摸,他该怎么办呢? 李浔是一个心灵纯洁的人,他的诗真的像水一样,看似平静,实则内心汹涌澎湃。他善于从微小的事物中发现诗意,开拓思想。他选择一块玻璃作为隐喻,通过擦试玻璃的过程来呈现内心的需要求。写得隐忍,含蓄,情绪的控制也非常到位,没有呼喊,就像一棵小草一样无声的呈现绿色,反问天气的变化无常,又像一曲轻音乐一样,舒缓中有痛苦,也有幸福。但诗中,无声的劳动,那么透明,那么寂寞,这一句有点拖泥带水,在擦玻璃的人面前,个人也感觉这个句子多余。也许诗人是为了追求一种轻缓的节奏,而故意留下一个音符。 《擦玻璃的人》--李浔 擦玻璃的人没有隐秘 透明的劳动 像阳光扶着禾苗成长 他的手移动在光滑的玻璃上 让人觉得他在向谁挥手 透过玻璃 可以看清街面的行人 擦玻璃 不是抚摸 在他的眼里却同样在擦试行人 整个下午 一个擦玻璃的人 没言语 也没有聆听 无声的劳动 那么透明 那么寂寞 在擦玻璃的人面前 干干净净的玻璃终于让他感到 那些行人是多么零乱 却又是那么不可触摸 读李浔的《擦玻璃的人》让我想起了贾岛的一首抒情诗《寻隐者不遇》,全诗通过我,童子,隐者三者的关系,20个字就写出环境,人物,情节,采用寓问于答的形式,把作者寻人不遇的心情以及隐者的清高表现得淋漓尽致。《擦玻璃的人》跟其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玻璃,人,玻璃外的人,三者的关系,借用玻璃透明的隐喻,通过擦试的过程,来折射来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存环境的感叹。这首诗内在的厚重及节奏的把握具体分析如下: 1.宁静致远。诗者,只要有安静下来,才能写出好诗来。读诗者,只要静下来,认真思考,才会读出诗味。否则写诗浮燥,读诗者更是一团糟。擦玻璃的人没有隐秘,透明的劳动,像阳光扶着禾苗生长。隐秘对透明,阳光与禾苗,所散发出来的气息,用宁静致远这个成语来形容,再好不过。诗人只有安静下来,才可能发现玻璃的诗意,透明,阳光,延伸着理想。 2.明镜如画。 他的手移动在光滑的玻璃上,让人觉得他在向谁挥手。诗人直奔主题,他的心如明镜,直接对审视事物进行了实质性的描写,用移动,挥手来表示清晰感和距离感,亲切感,让细心的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再次让玻璃有了厚重,有了美的冲击视觉。虽然不能说可以惊世骇俗,至少让人激动不已。 3.水深则缓。有的诗的情感像瀑布一样直奔而下,那种气势让人为之惊叹。有的诗像海水一样,慢慢的流,需要仔细品读和观察,才能体会到海的博大精深。那种舒缓的调子,那种舒适的感觉,只有真正走进海里,才能体会出来。李浔似乎在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他把擦的过程,所感知的过程,没有比喻,只有直接的叙述。透过玻璃,可以直接看清对面的行人。擦,不是抚摸,两个词对比产生的力量,让你很快跳到了另外一种境界。视觉通过语气不断的转换,不只是擦玻璃,还在擦拭行人。这让擦拭玻璃的人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思考空间。这种不紧不慢的语调,徐徐打开的画面,静静享受词语之间对撞产生出的美感及张力,让我们可以清醒的领会诗人对诗歌钻研的深度,表达自然而呈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感染力。此时,我想用水深则缓来表达对诗人写出好诗的敬意。 文/秦志良

与李牧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李白《古风》:“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南朝宋御史中丞何承天:“臣以安边之计,备在史策,李牧言其端,严尤申其要,大略举矣。”

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

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

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订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

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

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

赵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

舍车保帅、李代桃僵、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深谋远虑

1. 舍车保帅

读音:[ shě jū bǎo shuài ]

注释:象棋用语,比喻在某些斗争中,为了保全主要的人物,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到次要人物的身上

2.李代桃僵

读音:[ lǐ dài táo jiāng ]

注释: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造句: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必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裤内,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 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了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在忠臣韩厥的帮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3.神机妙算

读音:[ shén jī miào suàn ]

注释: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出处:宋·赵佶《念奴娇》:“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

造句:犯罪分子再狡猾,也逃不过我公安人员的神机妙算。

4.足智多谋

读音:[ zú zhì duō móu ]

注释: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 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5.深谋远虑

读音:[ shēn móu yuǎn lǜ ]

注释: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造句:有雄才大略,能深谋远虑,是成就大业的基础。

李白的诗酒文化,是他人生体验的最好记录。他一生用酒当墨,用心作笔,写下了许多令人心惊和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字,在诗坛上成为一件又一件亮丽的瑰宝。李白一生关心国事,但为国立功的理想和不满黑暗现实的秉性,又构成了他特有的“诗酒”人生。

李白嗜酒,人称“醉圣”“酒仙”史书上记载他“每醉为文章,为少差错,与醉之人相谈议事,皆不出其所见.”客居任城时,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张叔明、裴政、陶沔在徂徕山,日日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虚”。

杜甫《饮中八仙歌》赞之:“李白斗酒诗百篇”又有人称其诗:“《乐府》之外,……,言酒者固多。”保留下来的1500多首诗中,写到饮酒的达700多首,其他的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点的酒味。其中的《独酌》、《将进酒》、《襄阳歌》等流传甚广。

扩展资料:

酒文化其他名人

1、杜康。

《尚书 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唐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云:“杜康造酒。”杜康因为造酒,还曾被当作酒的代名词。有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曹操(“说曹操,曹操到”)的诗句为证:“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河南陕西一带还有以“杜康”命名的酒。

2、纣王。

作为商朝的末代皇帝,他是臭名昭著的人物。他发明了利用酒进行宫廷娱乐的方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场面之壮观,可以跟罗马帝国凯撒大帝相媲美。

3、孔子。

孔子虽然贵为圣人,被称作万世师表,而实际上,他也有不少凡夫俗子的小嗜好,比如饮酒。孔子是主张饮酒的。《论语》中“酒”字一共出现过五次,其中四次出自孔子之口,可以证明他老先生平时是喜欢饮酒的。

与李汝珍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小说家,文学家。所以人称北平子,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

李时珍 (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身高约合现今米,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你这个问题太宽泛了, 古代文学分为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明清文学,不知你要写哪个阶段的,哪儿内容的?你得具体的啊

论文如何定题目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您的古代文学专业的论文具体题目是什么?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论文想写好,先要找好相关资料,列好大纲,确定好题目,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 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101 论纳兰性德词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103 《桃花扇》人物论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7 论易安体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120 浅论范进中举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2 苏轼词浅析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29 杜甫诗浅论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133 论晴雯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152 平儿形象分析153 浅析大历诗风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7 宋玉赋试论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186 论南宋雅词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202 论苏轼诗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09 论诚斋体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226 宋江形象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243 论桐城义法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49 论清词中兴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与李学恒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 关于形容钢铁精神的诗句 关于形容钢铁精神的诗句 1.形容钢铁的诗句 无俗念·参玄龃龉》 宋 无名氏 参玄龃龉,强钻研道法,坚如钢铁。鸟噪猿啼谈不二,切忌随他分别。喝下明心,杖头见性,此理固难说。疑团打破,本来头面轻泄。无根树上花开,脉传今古,脱落轮回劫。拂子龟毛敲兔角,*乌噪猿啼谈不二,切忌随他分别。喝下明心,杖头见性,此理固难说。疑团打破,本来头面轻泄。无根树上花开,脉传今古,脱落轮回劫。拂子龟毛敲兔角,漱石流泉长舌。五派宗乘,六传祖意,空立齐腰雪。为君举似,碧潭冷浸秋月。 《墨歌寄林明叔》 宋 王迈 赠君古墨三寸许,君知此墨从来处。 溧阳石化几千年,钢铁臼经三万杵。 昔我得之於异人,使我拾袭藏为珍。 我今以半为君遗,物以妙贵君勿嗔。 来岁八月西风里,我曹慷慨办行李。 书囊无度半法骈,栓点笥中惟有此。 用时须留一匕余,丹墀大对要烦渠。 更有浯溪纪功石,待问君王乞墨书。 2.描写钢铁的诗句 自己不会写,别人的作品与大家分享: 钢铁人的交响乐 一 和钢铁在一起 感受交响乐的悲壮 并不凄凉 二 清风从四面来 吹拂诗句 我听到 钢铁的音符 在里面 回荡 三 作为一个轧钢工人 每天都和 钢铁的交响 连成一体 没有分开 五 像一根草样 扎根这一片土地 像一朵云样 拥抱这一片蓝天 虽然它贫瘠 六 钢铁 是一幅巨图 十三亿份之一 的我 同样肩负 这一份重担 享受这一份 鞭策鼓舞 七 钢铁融去悲伤 九 一条手臂 织在钢铁里 成为永远的回忆 一腔热血 洒在钢铁里 飞出迷人的旋律 他们是钢铁交响乐里 最动人之处 想起他们 这些因工致伤残亡的人 我的诗行 就热泪如注 十一 在钢铁上 接近蓝天 因为钢铁的高度 在钢铁上 相思回忆 因为五千年的艰辛 漫长的道路 十三 父亲为钢铁 献出了一切 我接替父亲的岗位 来自远远的乡村 钢铁是父亲的荣耀 我的一座里程碑 我用坚实的步伐经过它 跨向另一个世纪—— 融为钢铁交响上 一种力 一种磅礴 一种喧腾 一种光辉------ 3.描写“钢铁”的诗句有哪些 1. 《交趾怀古》 清代:曹雪芹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2. 《割飞二刀子歌》 唐代:卢纶 我家有翦刀,人云鬼国铁。裁罗裁绮无钝时, 用来三年一股折。南中匠人淳用钢,再令盘屈随手伤。 改锻割飞二刀子,色迎霁雪锋含霜。两条神物秋冰薄, 刃淬初蟾鞘金错。越戟吴钩不足夸,斩犀切玉应怀怍。 日试曾磨汉水边,掌中恄栗声冷然。神惊魄悸却收得, 刃头已吐微微烟。刀乎刀乎何烨烨,魑魅须藏怪须慑。 若非良工变尔形,只向裁缝委箱箧。 3. 《赤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5. 《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代: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4.描写冬天钢铁厂的诗句 自己不会写,别人的 声没有住 灯没有熄 四壁峭立我站在坑底 是谁出淤泥而不染 不见我浑身上下尽是淤泥 看吧 水枪和泥浆泵 是我的武器 发疯似的喷射 玩命似的倒吸 我的对面只有烂泥 在这里 这里,太阳是不容易理解的 河流很臭,而且很没意思 即使偶尔它变得不臭,或不那么臭 市民脸上有一张巨大的空白 尤其当迎面走来的时候 有钱人多辛苦 买保险,按按钮,飞来飞去 在这里,钞票、运气和力气是有用的 在这里怨气是没有用的 围墙太高,里面全是肮脏,全是痛苦 每天每天,神经拉紧了又崩断 广场中央和四周围种满鲜花 以及不知道给谁看的草地 每天每天,它们,跟我们一样地需要洒水 大哥,这时在火车站的窗口行 二哥刚撬开谁家的房门 三哥年前结婚了,生下一个黑孩子 四哥在那边砖房里输掉最后十块钱 五哥被保安轰出来,从很远的 地方朝他们骂娘,吐唾沫 六哥的工资拖欠了多少个月 (这没用的,唉声叹气的老实人)?夜里他们喝酒……没有明天 街道越来越宽,越来越亮 西装越来越便宜,还附送领带 那让人绝望的,超市里堆得满满的货架啊 而在你掉头不看的,灰暗的角落里 好日子像一阵阵冷风,追逐穷人的风 大姐一年要上三百六十五天班 二姐不哭,虽然刚被机器轧断了手指 三姐会读书写字,那又怎么样?四姐跟了个有钱人,过得还不坏 最小的姊妹俩就不说了吧 一个站在街对面,不知道做什么 另一个早已没了下落 在这里只有太阳是不那么粗暴的 在宿舍楼和厂房之间 只有雨和雪是不那么冷酷的 在废墟和工地之间 有人在电视上唱歌,不停地 笑,笑了又笑,还拍手 有人跟着笑,好像很好笑似的…… 而不管怎样我们必须活下去 一点不奇怪的是今年冬天会这么冷 就像我们家乡,那撂荒的 一望无垠的土地…… 锤 子 黑马 锤子永远不懂温柔 用一生去练习顽强 它告诉自己:好金属就藏在 最坚硬的石头里 一经敲击,汗水飞溅 握紧的心思便将阳光凿响 寻找成为生命里不息的歌唱 “铛铛、铛铛……” 锤子一生之中最美丽的语言 一台机器老了 郝茂军 一台机器老了 它会不听话 它会 用我们还不习惯的脾气 来对待我们 但它是无辜的 就像我的祖父 什么也干不了也聋了哑了瘫了 眼睛里的怒火燃烧着每一个人 仿若一切是我们的过错 他的沉默 其实是更大的对峙 我的父亲和我 在漫长的时光里 小心翼翼地喂他的饭和活着的信心 一台机器老了 更为棘心的不是机器的本身 是我们对自己的习惯产生了怀疑 一台机器终会老的 包括你我的躯体 静下心来想一想 没有一个人愿意一台机器出现毛病 哪怕我们用不着它了 让它完好无损地呆在那儿 我们的心情会坦然而舒畅 我的祖父早已成为时光的过去 在我的一些记忆里偶尔地活着 离心机为什么背叛 绳子 它一直被忽略 一直被变频器 控制 它突然排出一连串的气体 象一个人嘿嘿笑几声 然后变成什么也不干的懒汉 我怀疑它是个阴险的家伙 我怀疑它懂得政治 现在它的外壳灼热有思想发烧的征兆 电工皱着眉 连续熬夜 眼睛红肿 手拿测量仪 他小心翼翼 呵欠连连 一屁股栽在椅子上 他将电闸合上 拉下 合上 拉下 他眨眨眼睛开心地说"我得睡觉" 离心机肯定又多了个同谋 整条生产线都在哗变 它不动声色 它一言不发 现在谁也不敢小瞧它 它切下一截时间 象一位领袖 细细咀嚼一块黑面包 钢铁交响乐(选九) 吴兰保 一 和钢铁在一起 感受交响乐的悲壮 并不凄凉 二 清风从四面来 吹拂诗句 我听到 钢铁的音符 在里面 回荡 三 作为一个轧钢工人 每天都和 钢铁的交响 连成一体 没有分开 五 像一根草样 扎根这一片土地 像一朵云样 拥抱这一片蓝天 虽然它贫瘠 六 钢铁 是一幅巨图 十三亿份之一 的我 同样肩负 这一份重担 享受这一份 鞭策鼓舞 七 钢铁融去悲伤 九 一条手臂 织在钢铁里 成为永远的回忆 一腔热血 洒在钢铁里 飞出迷人的旋律 他们是钢铁交响乐里 最动人之处 想起他们 这些因工致伤残亡的人 我的诗行 就热泪如注 十一 在钢铁上 接近蓝天 因为钢铁的高度 在钢铁上 相思回忆 因为五千年的艰辛 漫长的道路 十三 父亲为钢铁 献出了一切 我接替父亲的岗位 来自远远的乡村 钢铁是父亲的荣耀 我的一座里程碑 我用坚实的步伐经过它 跨向另一个世纪—— 融为钢铁交响上 一种力 一种磅礴 一种喧腾 一种光辉------。 5.关于铁人的诗句 1、《像铁人一样活着》 作者:古柯 铁人是一种精神,是一个时代赋予 一个特殊群体的灵魂,我们不是铁人 只是活的像铁人,无情无私无根 沟与沟相连,夫妻少欢言 城与城相通,儿女盼团圆 脉与脉相传,青春献荒原 年与年如此,一生如云烟 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 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只适合盛产不屈的铁人 2、《除夕夜,我们战斗在岗位上》 作者:赵铭 脚下,是冰封三尺的湖水 头上,是寒风凛冽的长空 我踏着栈桥上的积雪前进 除夕夜,值班在水上油井 除夕夜啊,到处灯火明 到处在沸腾,那串串的明灯照钻台 英雄井队又拉开了十二万米的“长征” 那工地上丛丛篝火在欢舞,大型储油库在施工 那串马灯在移动,家属们正在地头把肥送 啊,我看见,大庆油田飞跃的雄姿 千万个铁人掠过前进的身影 3、《风雪铁人像》 作者:李学恒 策马萧萧的风,我走近你 你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月凛然站起 顶伞飘飘的雪,我走近你 你在大庆的又一个冬天巍然屹立 走近你,就是走近中国石油大河的源头 走近你,就是走进民族魂魄的福地。 在风雪弥漫中,我靠近你 如同靠近一座神山,肃穆让我阵阵屏息 在黎明将至时,我仰望你 如同仰望一座大佛,激动让我胸走千蹄 神山的高大其实是景仰者的感觉 在感觉的天空里,神山直通云际 大佛的法力其实是信仰者的心律 在心律的起伏中,大佛撼动天地 4、《泥浆池》 作者:乔守山 有一个人 跳进这方砚台 用身体蘸着墨 在中国石油的史页上 挥写了一篇狂草 奉为传世珍宝 每次临摹 总有 一般豪侠之气/从心头泼出。 5、《铁人二十年》 作者:赵守亚 二十年啊,你走了 却又日日夜夜,把大家的冷暖记在心窝 二十年啊,不老的是你的精神 那只铝盔,还在井架上闪闪发光 那盏马灯,还在夜空中光芒四射 那只刹把,还在荒原上扶风劈雨 那件老羊皮袄,还在风雪里温暖着北国 二十年啊,这宝贵的二十年 是缺油、缺血的中国 让你把人生慷慨地压缩 二十年啊,生命无法再生的二十年 是需要摆脱贫穷落后的华夏神州 叫你把血肉与力量提前支付给祖国

1、《像铁人一样活着》

作者:古柯

铁人是一种精神,是一个时代赋予

一个特殊群体的灵魂,我们不是铁人

只是活的像铁人,无情无私无根

沟与沟相连,夫妻少欢言

城与城相通,儿女盼团圆

脉与脉相传,青春献荒原

年与年如此,一生如云烟

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

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只适合盛产不屈的铁人

2、《除夕夜,我们战斗在岗位上》

作者:赵铭

脚下,是冰封三尺的湖水

头上,是寒风凛冽的长空

我踏着栈桥上的积雪前进

除夕夜,值班在水上油井

除夕夜啊,到处灯火明

到处在沸腾,那串串的明灯照钻台

英雄井队又拉开了十二万米的“长征”

那工地上丛丛篝火在欢舞,大型储油库在施工

那串马灯在移动,家属们正在地头把肥送

啊,我看见,大庆油田飞跃的雄姿

千万个铁人掠过前进的身影

3、《风雪铁人像》

作者:李学恒

策马萧萧的风,我走近你

你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月凛然站起

顶伞飘飘的雪,我走近你

你在大庆的又一个冬天巍然屹立

走近你,就是走近中国石油大河的源头

走近你,就是走进民族魂魄的福地。

在风雪弥漫中,我靠近你

如同靠近一座神山,肃穆让我阵阵屏息

在黎明将至时,我仰望你

如同仰望一座大佛,激动让我胸走千蹄

神山的高大其实是景仰者的感觉

在感觉的天空里,神山直通云际

大佛的法力其实是信仰者的心律

在心律的起伏中,大佛撼动天地

4、《泥浆池》

作者:乔守山

有一个人

跳进这方砚台

用身体蘸着墨

在中国石油的史页上

挥写了一篇狂草

奉为传世珍宝

每次临摹

总有

一般豪侠之气/从心头泼出。

5、《铁人二十年》

作者:赵守亚

二十年啊,你走了

却又日日夜夜,把大家的冷暖记在心窝

二十年啊,不老的是你的精神

那只铝盔,还在井架上闪闪发光

那盏马灯,还在夜空中光芒四射

那只刹把,还在荒原上扶风劈雨

那件老羊3233363533e4b893e5b19e361皮袄,还在风雪里温暖着北国

二十年啊,这宝贵的二十年

是缺油、缺血的中国

让你把人生慷慨地压缩

二十年啊,生命无法再生的二十年

是需要摆脱贫穷落后的华夏神州

叫你把血肉与力量提前支付给祖国

1、像铁人一样活着作者:古柯 现代铁人是一种精神是一个时代赋予一个特殊群体的灵魂我们不是铁人只是活的像铁人无情无私无根沟与沟相连,夫妻少欢言城与城相通,儿女盼团圆脉与脉相传,青春献荒原年与年如此,一生如云烟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只适合盛产不屈的铁人2、打铁人作者:故园风雨 现代如果能够仰头忍住便容我再咸一点儿容我扯住马辔北望长安蝉声嘶哑,中夜忽然有月光刀口上打铁人默默锤打犹如萨松摆下的蔷薇不许凡者赞美在小丑与荡妇横行的日子里我只关心莲花绽放与头上的大雪而现在,生死事小窗外天空又抬高一寸3、铁人的自述作者:赵忠勇 现代我曾自诩是一个铁人钢筋铁骨百病不侵雪雨风霜无所畏惧体魄健硕力大如神我有一个健硕的铁胃一顿能盛白酒一斤世间百味全能装下家蔬野菜海味山珍我有一个健硕的铁肺气壮如牛如氧随身登山百米面不改色长跑万米气喘均匀我有一个健硕的铁心运行超常跳动强劲剧烈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34运动心律正常大喜大怒脉动平稳我有一个健硕的铁肝代谢储存唯我独尊分泌合成首屈一指免疫凝血超凡脱群我有一个健硕的铁肾过滤细腻分泌标准精力充沛身强力壮満面红光倍有精神总之我曾经拥有铁躯五脏六腑卓而不群平生难得一次感冒从未进医院吃药打针我曾经自信是一个铁人落拓不羁有章不循胡吃海塞不分优劣运动保健从不问津一日神话瞬间破灭铁人轰然跌入凡尘有的器官出了问题有的指标开始不稳此时恍若大梦初醒方知并无真正的铁人大家皆为血肉之躯平凡世界不会造神即使世上真有铁人亦非刀枪不入永世长存遇水也会锈迹斑驳遇火也会熔入高温劝君切莫以铁人自居珍惜自己的金贵之身随心所欲必然招灾引祸顺应自然才能永葆青春4、铁人王进喜作者:老莫 现代铁人,王进喜是一种精神的鼓舞让一个时代绽放光彩灵魂昂然而又坚定奋进成为激越的旋律引领时代高亢前行一个钢铁一般的名字谱写了一段不朽的诗史成为心中的丰牌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用忠诚铸就钢铁信念一个钢铁的名字刻入了飞逝的时空用一种信仰谟拜景仰成为一种信念让力量奋发昂扬一个名字成为传说一个名字铸就佳话一个名字成为传唱一个名字升华为精神一个名字鼓起前行的帆5、铁人,只信仰铁文/戴永成 现代铁人贴近铁,就有了铁性的信仰。

信仰,可以洞穿一切。人信仰了铁,就有了雄性的力量。

力量,可以战胜一切。铁人,以钻头为生命,深入地层,深入历史,深入灵魂。

那种信仰如铁,让钻头洞穿岁月、愚昧、耻辱与苦难。那股骨气如铁,让中国石油工业扬眉吐气,叫醒太平洋的浪花。

那句誓言如铁:“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以刹把为雕刀,雕刻西部,雕刻荒原,雕刻铁军。刹把之上,有暴风骤雨。

刹把之下,有野性逐迁。握紧刹把,就是握紧荒原初升的太阳,就是握紧中国石油的命运。

面对荒原,没有退路,只有人拉肩扛的铁,只有搅拌泥浆的身,只有信仰铁性的根。铁人,以钻机为风骨,敲打太阳,敲打寒潮,敲打信仰。

站着,是顶天立地的钻机。躺下,是逐油而迁的井架。

铁骨铮铮,与黄河的涛声碰撞,一种力量排山倒海。铁魂铿锵,与长城的青砖碰撞,一身脊梁崛起东方。

铁成为铁,是一种淬火敲打的过程。铁人成为铁人,是一种信仰的磨砺。

生命选择了铁的品质,便选择了在地火燃烧中的敲打。灵魂选择了铁的信仰,便选择了在淬火击打中的骨气。

铁人,只信仰铁。只信仰铁锤与镰刀和声敲打的铁。

只信仰沾着五月血淬火的铁。只信仰被七月阳光灿烂的铁。

只信仰被钻机唤醒荒原的铁。只信仰用钻头与刹把抒情诗歌的铁。

铁人的铁,是民族复兴路的脊梁。铁人的魂,是信仰中国梦的灵魂。

1、大庆油田 作者:风在吹 现代 一个巨人 在黑暗中醒来了 在苦难中醒来了 睁开眼是千疮百孔 睁开眼是一穷二白 睁开眼是百废待兴 石油工业更是岌岌可危 没有石油 飞机飞不上天 没有石油 汽车跑不了路 没有石油 工业巨人就没有血液 要建设、要发展、要强盛 必须找到石油 为了石油 地质学家在研究 为了石油 钻探工人在钻探 为了石油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找啊、找啊、找啊…… 辽阔的祖国大地下 石油究竟蕴藏在哪里 一个金秋的下午 钻探工人那股劲绽放了 “松基三井”的油井里 黑色油流终于喷射而出 钻探工人沸腾了 松嫩平原沸腾了 祖国大地沸腾了 我们终于发现了世界级特大油田 从此这里有个响亮的名字:大庆2、大庆油田精神 作者:风在吹 现代 带上祖国的祈盼 带上人民的祈盼 我们赶紧出发吧 向松嫩平原进发 向大庆油田进发 数万大军奔赴战场 雄纠纠,气昂昂!头顶蓝天、脚踏荒原 没有住房 就住废弃的牛棚、马厩 没有粮食 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没有机器 就用自己的双手和肩膀 没有条件 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庆油田!” 一个铁人在奋斗 无数个铁人在奋斗 一个个井架竖起来了 一台台钻机动起来了 一座座炼塔立起来了 钻机钻透了草原 炼塔刺破了蓝天 冷看风雨雷电 笑对酷暑严寒 誓要把地下的“黑金”取出来 让“黑金”变成工业机器的血液 三年的时间 大庆人三年的血汗啊 每一滴都是一种力量 每一滴都是一种志气 每一滴都闪耀着光辉 仅仅三年的时间 大庆建起了一座崭新的油田 因为大庆油田 中国终于甩掉了贫油帽子 这是大庆人的骄傲 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3、大庆油田 作者:风在吹 现代 一座崭新的油田屹立在荒原上 犹如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 它的到来注定是惊天动地的 它承载着无数人的祈望 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 就像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 誓要把祖国人民的希望升上蓝天!在这个荒原上 大庆人用大庆的速度 每年增产三百万吨原油 大庆人用不懈的努力 二十七年高产稳产五千万吨原油 在这个荒原上 造就了“大庆精神” 造就了“铁人精神” 造就了“三老四严”优良传统 竖起了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时至今天,我们大庆 累计贡献原油二十多亿吨 累计上缴利税一万七千多亿人民币 累计创汇五百多亿美元 一个个耀眼的数字 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数字 这是我们大庆人的骄傲!4、大庆精神赋 作者: 闵凡路 现代 五十载风雨沧桑,半世纪功业辉煌。

看今日大庆,财富与精神齐飞,激情与理智共襄;干劲与科学比翼,征帆与战旗高扬。穿越历史时空隧道,洞见大庆创业荣光。

长天寂寂,谁曾想,此旷野崛起中国油都?荒原莽莽,却原来,这地下埋伏无尽宝藏!征路迢迢,谱出大庆精神新诗赋;史海汤汤,铭记民族正气铁脊梁。当年松嫩,地旷天荒,雪压枯树衰草,寒袭穷乡僻壤。

叩问大地,枕依白山黑水,难道只有森林煤炭、大豆高粱?天赐发展良机,地现石油富矿。地质部,勘探队,中科院,李四光,百般寻觅,万里跋涉,反复论辩,甘苦备尝。

历史最终圈定:荒原小镇萨尔图,石油会战主战场。激情岁月难忘:大会战号角,惊天动地;老石油故事,荡气回肠。

5、铁人王进喜 作者:老莫 现代 铁人,王进喜 是一种精神的鼓舞 让一个时代绽放光彩 灵魂昂然而又坚定 奋进成为激越的旋律 引领时代高亢前行 一个钢铁一般的名字 谱写了一段不朽的诗史 成为心中的丰牌 一个划时代的里程 用忠诚铸就钢铁信念 一个钢铁的名字 刻入了飞逝的时空 用一种信仰谟拜 景仰成为一种信念 让力量奋发昂扬 一个名字成为传说 一个名字铸就佳话 一个名字成为传唱 一个名字升华为精神 一个名字鼓起前行的帆。

1、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2、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3、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都不怕。

4、相信自己,无所不能;乘风破土,地钻黑龙。

扩展资料:

大庆铁人精神的来源

是在大庆油田长期开发建设实践中培育形成的,根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典型体现和生动展示。其核心是爱国,精髓是艰苦奋斗,本质是“我为祖国献石油”。

长期以来,中石油始终高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旗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筑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坚定不移地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员工思想教育的主脉。中石油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责任,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

必须大力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使之始终引领时代价值取向、道德风尚、精神追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多年来,中石油党组坚持把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入工作部署、融入发展规划、融入战略目标、

先后在大庆、延安等地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就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等作出动员和部署,成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并举办高层论坛进行理论研讨,以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80周年和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等为契机进行系统总结。

翻开尘封的历史,让我们回到历史的47年前。

在东北的松辽平原上,一位居住在当地的王进喜的房东大娘,当年王进喜带领工人打大庆的第一口油井时,是住在老乡家的。王进喜为了打井,日夜不离土地。

打井前后一、二十天,他一次也没回家吃饭休息;房东大娘十分感动,对回去的工人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铁人哪!”从此王进喜就被叫铁人了。正是这句话,发自于中国普通人众者的声音,涵盖了对铁人——王进喜的尊称。

这声音,象春天惊蛰时的春雷,在中国的大地上,一片雷场,开始奏响“中国贫油论”的有力呐喊!也从此,大庆会战成为中国国人骨气和正气的代名词而永垂青史。也从此,一个闪耀着:“对待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的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真正成为领导中国石油的一种强音!而且经久不衰!王进喜,也象一座丰碑,屹立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国石油一代又一代后来者为之骄傲的榜样。

如今,铁人已经离开我们有30多个年头了。我们新一代石油人只能从历史资料片中领会铁人闪亮的一面。

但是,我们始终是“踏着铁人的脚步走,高举红旗去战斗”。作为新时期的石油人,作为“铁人”精神的承载者、继承者,我们生活、工作在油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时刻准备着、准……。

火种 [词典]

供引火用的火◇革命的~。详细解释>>

刀耕火种 [成语]

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刀耕火种

火种 [词典]

供引火用的火◇革命的~。>>;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火种 关于火种的词语

刀耕火种 [词典]

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刀耕火种

芦荡火种 [词典]

沪剧剧目。1960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集体创作,文牧执笔。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郭建光等十八个伤病员在阳澄湖畔养伤。以茶馆店老板娘身份活动的地下联络员阿庆嫂,智斗勾结日本侵略军的忠义救国军头目胡传魁、刁德一,掩护伤员,并在伤员痊愈后,设计一举歼灭敌人。京剧《沙家浜》据此改编。。>>;详细解释搜索本词:芦荡火种

抱火寝薪 [成语]

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机即将出现。>>;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抱火寝薪

刀耕火耘 [成语]

犹刀耕火种。>>;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刀耕火耘

火传穷薪 [成语]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火传穷薪

薪尽火传 [成语]

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薪尽火传

薪烬火传 [成语]

薪:木材。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流传下去。>>;详细解释 搜索本词:薪烬火传

1、《像铁人一样活着》

作者:古柯

铁人是一种精神,是一个时代赋予

一个特殊群体的灵魂,我们不是铁人

只是活的像铁人,无情无私无根

沟与沟相连,夫妻少欢言

城与城相通,儿女盼团圆

脉与脉相传,青春献荒原

年与年如此,一生如云烟

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

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只适合盛产不屈的铁人

2、《除夕夜,我们战斗在岗位上》

作者:赵铭

脚下,是冰封三尺的湖水

头上,是寒风凛冽的长空

我踏着栈桥上的积雪前进

除夕夜,值班在水上油井

除夕夜啊,到处灯火明

到处在沸腾,那串串的明灯照钻台

英雄井队又拉开了十二万米的“长征”

那工地上丛丛篝火在欢舞,大型储油库在施工

那串马灯在移动,家属们正在地头把肥送

啊,我看见,大庆油田飞跃的雄姿

千万个铁人掠过前进的身影

3、《风雪铁人像》

作者:李学恒

策马萧萧的风,我走近你

你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月凛然站起

顶伞飘飘的雪,我走近你

你在大庆的又一个冬天巍然屹立

走近你,就是走近中国石油大河的源头

走近你,就是走进民族魂魄的福地。

在风雪弥漫中,我靠近你

如同靠近一座神山,肃穆让我阵阵屏息

在黎明将至时,我仰望你

如同仰望一座大佛,激动让我胸走千蹄

神山的高大其实是景仰者的感觉

在感觉的天空里,神山直通云际

大佛的法力其实是信仰者的心律

在心律的起伏中,大佛撼动天地

4、《泥浆池》

作者:乔守山

有一个人

跳进这方砚台

用身体蘸着墨

在中国石油的史页上

挥写了一篇狂草

奉为传世珍宝

每次临摹

总有

一般豪侠之气/从心头泼出。

5、《铁人二十年》

作者:赵守亚

二十年啊,你走了

却又日日夜夜,把大家的冷暖记在心窝

二十年啊,不老的是你的精神

那只铝盔,还在井架上闪闪发光

那盏马灯,还在夜空中光芒四射

那只刹把,还在荒原上扶风劈雨

那件老羊3233363533e4b893e5b19e361皮袄,还在风雪里温暖着北国

二十年啊,这宝贵的二十年

是缺油、缺血的中国

让你把人生慷慨地压缩

二十年啊,生命无法再生的二十年

是需要摆脱贫穷落后的华夏神州

叫你把血肉与力量提前支付给祖国

中国古文关于火的描述:

(1)属于火范畴的事物。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脂非火种,水非鱼属。”

(2)供引火用的火。《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操 令军士往村落中刼掠粮食,寻觅火种。”《水浒传》第四一回:“侯健就讨了火种,递与薛永,将来点着。”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山洞里发现的大量灰烬,不仅说明了他们能初步使用火,也说明他们已能保持火种了。”

(3)喻潜藏的强大力量或强烈感情。郭小川《秋歌》:“不止一次了,节日的礼花点燃起我心中的火种。”孙犁《白洋淀纪事·杨国元》:“我想,如果不只从静止的方面看他,而想到他的本质和他身体里包藏的无限火种的力量,再能激发这种力量,他就进步得快了。”

火耕。 唐刘长卿《送州人孙沅却归句章新营所居》诗:“火种山田薄,星居海岛寒。” 宋王禹偁《畲田调》:“莫言火种无多利,林树明年似乱麻。”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深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

送来光和热,

送来人类新的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

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身躯,

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的

是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 坚强 博爱 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智慧女神最后出卖了普罗米修斯

  • 索引序列
  • 与李冼洲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李浔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李牧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李汝珍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李学恒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