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目的】 本实验采用直接测量和记录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方法,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 【原理】 在生理情况下,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血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而实现的,其中以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尤为重要。此反射既可在血压升高时降压,又可在血压降低时升压,反射的传入神经为主动脉神经与窦神经。家兔的主动脉神经为独立的一条神经,也称减压神经,易于分离和观察其作用。在人、犬等动物,主动脉神经与迷走神经混为一条,不能分离。反射的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纤维,心交感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b受体结合,引起心脏正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迷走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引起心脏负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交感缩血管纤维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后者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a-受体结合引起阻力血管的收缩。 本实验应用液压传递系统直接测定动脉血压。即由动脉插管、测压管道及压力换能器相互连通,其内充满抗凝液体,构成液压传递系统。将动脉套管插入动脉内,动脉内的压力及其变化,可通过密闭的液压传递系统传递压力,通过压力换能器将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动脉血压变化曲线。 【预习要求】 1.仪器设备知识 参见第二章第三节 RM6240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或第四节PcLab和MedLab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实验理论 实验动物知识参见第三章第一节 生理科学实验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第四章第一节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第四节 实验动物手术;统计学知识参见第5章第四节 常用统计指标和方法;生理学教材有关动脉血压的调节。检索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论文,检索方法参见第五章第五节。 3.预绘制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和统计表格。 【材料】 家兔,动脉插管,血压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00g/L氨基甲酸乙酯,1000U/ml的肝素,去甲肾上腺素,10-2g/L乙酰胆碱。 【方法】 1.实验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1)颈动脉血压测量记录装置。将血压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柱上,其位置应与心脏在同一平面。(2)压力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第4通道(亦可选择其它通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参数设置:① 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循环”或“自定义实验项目”菜单中的“兔动脉血压调节”。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4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12Kpa,采样频率800Hz,扫描速度 500ms/div。连续单刺激方式,刺激强度5~10V,刺激波宽2ms,刺激频率30 Hz。② PcLab和MedLab系统:点击“文件”菜单“打开配置”中的“动脉血压记录”项目。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1通道放大倍数200、直流(DC)耦合,采样间隔1ms;串刺激方式,波宽2ms,刺激强度5~10V,时程1s,频率30 Hz。 (3)血压换能器定标 为定量记录血压及血压变化的幅度,测量系统需在记录之前定标。定标方法:在见图7-16-1中,三通连接水银检压计和充以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打开弹簧夹使与大气相通,仪器开始记录,并将通道基线调至与零线重合。注射器缓慢注水,排尽空气,夹上弹簧夹。继续注水,使水银检压计压力达到(180mmHg)。保持采样一段时间,打开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定标(单位修正)对话框,输入水银检压计指示的压力值。实验过程中不能改变定标数值。实验室一般情况下已将仪器和血压换能器系统进行了定标,无须再定标。2.手术准备(参见第四章第一节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第四节 实验动物手术)(1)家兔称重后,氨基甲酸乙酯按1g/kg体重的剂量于耳缘静脉注射麻醉。注意麻醉剂不能过量,注射速度不宜过快。(2)动物仰卧固定缚于手术台上,固定四肢,前肢交叉固定,用棉绳钩住兔门齿,将绳拉紧并缚于兔台铁柱上。(3)暴露颈部气管、颈总动脉、颈静脉、迷走神经和减压神经。用玻璃分针仔细分离右侧上述神经,穿细丝线。分离两侧颈总动脉和两侧颈静脉,各穿一线备用。(4)给动物静脉注射肝素,剂量为1000u/kg体重。等1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步骤,以使肝素在体内血液中混合均匀。(5)颈总动脉插管 左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并在动脉下面预先穿一丝线备用。用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剪一“V”字形切口,将动脉套管向心方向插入颈总动脉内,扎紧固定。打开动脉夹。 【模拟实验操作方法】1.模拟实验窗口(图6-2-7) 家兔颈部动脉插管用三通压力换能器与水银检压计相连,水银检压计指示动脉血压,家兔呼吸运动用其腹部动画展现,并与仿真记录仪记录的血压曲线二级波同步。2.手术刀 鼠标点击手术刀并拖动至家兔颈部释放,启动动脉插管录像,动脉插管录像结束,记录仪描记动脉血压曲线。鼠标点击手术刀并拖动至家兔颈部手术放大图的神经上方释放,切断神经。3.仿真三道记录仪 第一道记录动脉血压曲线,第二道记录心率,第三道记录实验项目标记。仿真记录仪面板设灵敏度、位移、纸速调节按钮,面板设数字显示框,分别显示记录仪第一道灵敏度、动脉血压、心率、实验项目。4.刺激器 打开电源开关后,鼠标器点击刺激电极拖动至家兔颈部手术放大图的神经上方释放,释放位置不同、可分别产生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迷走神经末梢端、主动脉神经中枢端、主动脉神经末梢端引起的动脉血压变化。5.注射器 鼠标器点击注射器拖动至家兔耳部上方释放,向输入框输入药品剂量,点击确定,药品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入。动脉血压因药物作用而发生变化,药品剂量1:10000 去甲肾上腺素 。6.测量按钮 按测量按钮,仿真记录仪显示所做实验项目的实验曲线,仿真记录仪面板按钮变为图标按钮,有放大、缩小、压缩、扩展、定位图标按钮,分别可使仿真记录仪内的实验曲线纵向放大或缩小,横向压缩或扩展,定位图标按钮可使所选记录曲线处的位置移到仿真记录仪左边框。7.测量状态 在测量状态下,鼠标器在仿真记录仪内移动,可对实验曲线进行测量,并从仿真记录仪的面板数字显示框“血压”和“Time”中读出血压值和心动周期时间。在曲线上点击,可测量相对值。拖动仿真记录仪面板上的滚动条,可使实验曲线左右滚动,显示前后实验数据曲线。
写明其为通过各种反射活动来实现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绝大多数的血管都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支配,当其兴奋时,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口径缩小,外周阻力增加。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各种反射活动来实现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心血管活动除受神经调节外,还受体液因素的调节,其中最主要的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对心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肾上腺素对α及β受体均能激活,它对心脏的作用,主要是通过β受体,使心跳加快,兴奋传导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强,因而使心输出量增加。
扩展资料: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情况:
1、动物麻醉应适度,掌握“宁慢勿快、宁浅勿深”的原则。如麻醉过浅动物挣扎时,可适量追加麻药;而麻醉过深,反射则不灵敏,甚至可导致动物死亡。
2、每观察一个项目后,必须待血压和心率恢复到正常,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并记录一段正常曲线作为对照。
3、每组须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曲线,并加以适当的注释,如刺激的种类、强度、频率,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
参考资料来源:延安大学-实验二十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血液流变学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本文讨论了血液成分对流变流动的影响,考察了血液粘弹性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典型应用综述了血液流变学在临床诊断中的进展。1、前言血液流变学是生物流变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有关血液的变形性与流动性的科学.血液流变学包括两部分内容:宏观血液流变学和微观血液流变学.前者包括血液粘度、血浆粘度、血沉,血液及管壁应力分布;后者包括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粘附性等,故又称为细胞流变学,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后者又进一步深入到分子水平的研究,包括血浆蛋白成分对血液粘度的影响,介质对细胞膜的影响、受体作用等,故称为分子血液流变学.由于血液流变学近十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和预防等均有重要的意义。2、血液组成成分生理特点与其对血液流动的影响、血浆的基本特征对流动的影响血浆是具有粘稠性的黄色半透明的液体,具有凝固能力.血浆由水、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其中水占90%-92%.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占8%-10%,其中白蛋白含晕最多,它的分子量最小,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产生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吸附低分子物质运转功能;球蛋白其次,它主要是一种结合蛋白,如日球蛋白和脂质结合成脂蛋白,血液中的脂类有75%是和β球蛋白结合.我们临床上测定的血脂,即是测定脂蛋白的含晕;纤维蛋白原最少,但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可转变成纤维蛋白,参与凝血.另外,还有各种酶、激素、糖,无机盐和一些代谢产物。由于血浆中含有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所以它的生理特点与此相关。第一,具有粘稠性,当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与比例发生变化,如纤维蛋白原的增多,会导致血浆的粘度的增加。第二,与血液凝固有关,当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具有止血作用。将纤维蛋白原除掉后,剩余的淡黄色液体就是血清,不凝固。第三,是机体物质交换的必经之路,关系着氧的释放与传输速度。、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聚集,性等流变学特性在血细胞中,红细咆的数量最多:其生理功能是血液主要的生理功能最直接的体现,即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这种生理功能是依靠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来完成。许多血液流变性参数都是关于红细胞的,或与红细咆密切相关,如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的刚性、红细胞聚集性等。、血小板的聚集性和粘附性血小板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小的细胞,它的超微结构非常复杂。它的生理特性卞要是具有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在机体的止血、凝血和体内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粘附功能指血小板具有被血管内皮破损处的内皮下组织激活,并迅速粘附到损伤的血管壁卜的功能.这种功能,可因损伤组织处的血流发生异常的改变而增强:这种异常的血流引起血小板表面活性增加,可促使血小板的激活,同时,也可损伤红细胞膜.血小板的这种功能是机体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启动步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可用血小板粘附性测定来反映血小板的粘附功能。聚集功能为血小板之间可相互粘着、聚合成团的功能,血小板的聚集可分为两个期:第一时相聚集:是血小板最先发生的聚集,发生的非常迅速,但血小板聚集后还町解聚,故届町逆性聚集。第二时相聚集:是血小板在第一时相聚集后,释放了内源性的ADP,而随后发生的聚集,聚集发生的缓慢,但聚集是不可逆转,临床可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的聚集性。释放功能,即血小板被激活后,将其细胞器中的颗粒分泌出来的功能。血小板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很多,血小板释放分为两时相。第一时相,又称原发性释放,主要释放致密颗粒内容物,如ADP,5-羟色胺等,第二时相,称为继发性释放,主要释放。颗粒内容物,和各种溶酶体酶。不同的诱聚物引起的释放反应也不同。弱的诱聚物,如ADP,肾上腺素,只能引起血小板释放TXA27中等的诱聚物,如花生四烯酸可引起血小板。颗粒、致密颗粒,TXA2释放、强诱聚物,如胶原、凝血酶可使血小板释放全部的颗粒内容物,血小板释放颗粒内容物后称为空泡,细胞膜仍保持完整。3、血液粘弹性特征通常,固体才具有弹性,液体只具有粘性,而血液既具有粘性又具有弹性,称为血液的粘弹性。血液粘弹性的存在是由于血液其有形成分,尤其是红细胞的存在。在切变率近于零时,红细胞相互之间聚集形成聚集体,这种由红细胞聚集体形成的网络结构可以储存一定的能量,这就赋予血液粘弹性。血液的这种粘弹性使血液具有在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后要恢复原状的反弹力。血液粘弹性是由于红细胞聚集体的存在所产生的。因此,当各种疾病造成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血流中红细胞聚集体增多时,血液的粘弹性增加。对脑梗塞患者的血液凝血过程中的粘弹性测定发现,与健康人比较,患者的血液凝聚时间明显比健康人缩短,血液凝固倾向增强,形成的凝血块的坚固性增强。另外的研究也发现,脑梗塞患者的粘性分量、弹性分量和弹性模量明显高于健康人。表明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聚集体增多,所形成的网络的强度也增强,易形成血栓;同时,红细胞的释氧功能降低,造成血液粘度增加,血流灌注障碍,使脑血流量减少。由于血液的粘弹性还受到起着红细胞聚集桥联作用的血浆蛋白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对高粘滞血症,如雷诺氏症疾病的患者,应用血浆去除法治疗,可使血浆粘度降低、血浆中的高分子蛋白质浓度降低,对红细胞聚集的桥联作用减弱,血液粘弹性测定发现,患者血液的粘性分量和弹性分量明显降低,表明该疗法对高粘滞血症有改善作刚。4、血液流变学在临床诊断检验中的意义血液流变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和预防等均有新进展,主要的研究重点如下。、高血粘滞综合征是由于机体一种或多种血液粘滞因素升高而造成。例如:血浆粘度升高、全血粘度升高、红细胞刚性升高、红细胞聚集性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升高、血小板粘附性升高、血液凝固性升高、血栓形成趋势增加等。这些因素的异常改变,将造成机体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细胞缺血和缺氧。临床上常见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感染性休克,糖尿病、肺心病。冠心病等。在高血粘滞综合症的治疗中除治疗原发病,消除激原,如感染、理化因素等对机体的继续作用外,提出了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两大类基本疗法。(1)药物疗法-药物稀释疗法,使用药物如肝素,潘生丁、阿司匹林、强心甙、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川芎等使血液变稀,有形成分疏散,血管扩张。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达到血液稀释之目的;中西医结合对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降低血粘度的治疗方法,如丹参加蝮蛇抗栓酶[1]。西红花(又叫番红花,藏红花)改善脂肪肝患者的症状及肝功能疗效显著,血液流变的影响显著[2]近年引起国内外关注的红茶及茶色素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2)非药物疗法-血液稀释疗法,主要是凋整血容量使红细胞压积下降.通常所谓的血液稀释疗法为等容血液稀释疗法.该方法就是基于血液流变学的理论,先将血液放出,分离红细胞,再回输血浆与补充相应的液体,这样可使血容量稳定,但红细胞积压下降,血液粘滞性降低,从而改善厂血液的流变特性,使微循环改善,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状况好转:近年来,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逐年增高,血液稀释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临床医生所接受.但在临床应用中有成功的实例,也存在失败的例子,这表明了它的复杂性,需要在此领域中不断去探讨[5]。、低粘滞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液粘滞性低于正常,形成低粘滞血征的原因主要是红细胞压积降低,多见于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血液流变性改变在临床上可用于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例如,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可用于鉴别急性心肌梗塞与重度心绞痛。、治疗疗效的判断指标高粘滞血征和低粘滞血征寸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为临床观察的重要指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度是判断临床疗效的指标。、药物副作用的检测如在应用蛇毒注射液治疗中风病、应用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患者的血液粘度、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以防止患者继发性出血性疾病。、血液流变性检测对疾病的预防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健康人的一生中,血液流变学的参数的变化幅度较小,但在某些情况下,当尚无表现出临床症状时,某些血液流变性参数就已经出现异常,如临床观察到,红细胞压积升高寸,脑梗塞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当红细胞压积为36%-45%时,脑梗塞的发生率为%,当红细胞压积升至 46%-50%时,脑梗塞发生率增加到%.恰当地运用血液流变性检测,可及时检测人的半健康状态,并指导医生和患者对这种半健康状态做出积极的反应,及时改善机体的失调,有效地阻止疾病的发生,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也避免厂治疗疾病过秆中人力物力的耗费。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人和动物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hemorheology1930年,Binhan首先提出流变的概念,即在应力的作用下,物体可产生流动与变形。至1948年Copley提出生物流变的概念,即血液和淋巴液等体液,玻璃体,血管、肌肉、晶体等软组织,甚至骨骼的细胞质等均可发生流变。到1951年,提出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与形变规律的流变叫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这是生物、数学、化学及物理等学科交叉发展的边缘科学,目前研究全血在各切变率下的表现粘度称为宏观流变学,而研究血液有形成分的流变学特性,如红细胞的变形、聚集、表面电荷等,称为血细胞流变学(cellular hemorheology)。近年来,发展到从分子水平研究血液成分的流变特性,如红细胞膜中骨架蛋白、膜磷脂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血浆分子成分对血浆粘度的影响等,这些属于分子血液流变学(molecullar hemorheology)。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要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医学检验本科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岁,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结语
综上所述,将缜密的临床护理运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在极大程度上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从某所大型综合性医院860名临床护理人员中随机抽取3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年龄18~52岁,平均(±)岁。学历:中专84名(),大专166名(),本科及以上50名()。职称:护士94名(),护师130名(),主管护师76名()。工作年限:1~6年94名(),~12年94名(),~18年65名(),18年以上47名()。
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3]。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基本状况,对循证护理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制定护理计划时参考的依据,临床护理科研及护理实践的方法等26个有关问题。将问卷发放给2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预调查;请专家评审,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内容效度为。然后由笔者将问卷发放给被调查者,向其讲解填写要求后,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当场收回。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χ2检验。
2结果
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晓情况
的临床护理人员知道循证护理,但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者仅占(47/300。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专业教材,不同职称、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对护理常规,不同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专家意见及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对科学证据[4]的应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或P<);其它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依选用临床参考依据构成比的多少排序依次为护理常规(,152/300)、专业教材(,104/300)、科学证据[4](,23/300)、医学杂志(,15/300)及专家意见(,6/300)。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应用护理常规百分构成比最高,专业教材次之,而采用科学证据[4]、医学杂志及专家意见较前2项差距较大。
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现状
统计显示,只有(23/300)的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最可靠、科学的证据,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和病人的需求为病人提供护理方案。进一步查询原因:工作繁忙占(150/277),新资料缺乏占(57/277),没有条件上网占(19/277),缺乏上网技巧占(11/277),不知道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占(29/277),其它原因占(11/277)。
3讨论
普及循证护理知识,将循证护理教育深入到临床和继续护理教育中
本次调查显示,的临床护理人员熟悉循证护理,的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了解不深,遵循证据的科学观念尚未被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因此,有必要在各级护理院校中增设循证护理课程。临床护理人员也必须接受循证护理的继续教育,如开展专题讲座、强化培训等。使临床护理人员熟悉更多的循证护理知识和循证护理的实践方法,同时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5],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应用现有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服务。使循证护理在日常护理实践如查房、会诊、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中得以应用。实施循证实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大力开展循证护理研究,及时提供“可利用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
评价证据的正确性、有用性和实用性时常根据证据的性质分为4个等级:A级,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B级,设计较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C级,病例报告或有缺点的临床试验;D级,个人的临床经验[4]。A级证据级别最高,依次递减,D级级别最低。
遵循科学的证据为病人服务,是循证护理与传统的经验和直觉式护理的根本区别。本调查显示,(152/300)的临床护理人员习惯按护理常规办事,(104/300)按专业教材办事;提示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批判性思维。由于专业教材出版周期长,各地区各医院的护理常规的质量参差不齐,临床护理人员无法将护理服务建立在目前现有的科学证据基础上。致使许多护理手段停留在约定俗成的习惯与经验阶段,缺乏科学证据[6]。
调查同时也显示了不同背景的护理人员对某些临床参考依据的应用程度存在差异。工作年限长、学历高及职称高的护理人员更习惯按专业教材、护理常规办事;只有的护理人员应用了最可靠的科学证据,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对科学证据应用不足,可能与其知识老化、凭经验和直觉护理病人、不知如何获取证据及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关;中专护士对科学证据的应用较好,可能与其工作年限较短、临床工作经验欠缺、护理病人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频率较高,促使她们多渠道获取护理新知识等因素有关。
目前有说服力的护理研究信息资源仍然有限,研究结果的传播与推广不够充分[7],导致科学证据的'应用范围狭小。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期刊亦较少,仅为(15/300)。实质上期刊出版周期短,更新知识快,统计资料多,可从中查找到大量的最新的实用性科学证据。护理人员尚可通过Medline或Cochrane图书馆查询获取自己所需的证据,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广大护理人员也应根据Medline或Cochrane图书馆提供的结论选题,大力开展循证护理研究,为临床实践及时提供“可利用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循证护理得以开展的关键。
成立循证支持小组,提高护理人员循证能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的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不知道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缺乏上网技巧,没有条件上网。由此可见临床护理人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循证护理实践开展不够。因此,挑选一批具有循证能力的临床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支持小组,参与或支持不同技能和背景的临床护理人员从事循证护理实践,也是目前可以采取的有效办法之一。循证支持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期刊及书籍帮助繁忙的临床护理人员从浩瀚的医学信息海洋中获得科学的证据,再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需求和护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分析证据的可应用性,制定出高质量的护理方案和护理决策,供临床护理人员运用,以普遍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循证能力,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从事更多的循证护理实践,从而促进临床护理持续健康发展。
1.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重庆医科大学2008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共69篇毕业论文。
基础工作
在校期间开设专业英语、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文献综述等课程,在实习前进行科技论文写作讲座,主要内容包括:论文开展的基本步骤和内容、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的撰写格式和要求。把丰富临床思维与提高创新能力有机统一起来,为做好毕业课题、文献查阅、撰写综述及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开展和论文撰写
由实习基地带教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文献复习、课题设计、开题报告、实验准备和完成、资料总结、分析及统计学处理、论文撰写指导与修改、论文答辩准备工作等。并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和经济支持。
成绩评定办法
系部根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进行亚专业分类,分为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分析化学等研究方向。毕业论文送交答辩委员会成员初审后,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学生也根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组。各论文答辩小组委员由医学检验系研究决定,主要由教学基地和医学检验系各亚专业的专家组成。论文答辩小组成员根据论文的先进性与难易度、实验设计合理性、原始记录完整性、统计学运用的正确性、推理逻辑性及结论情况、答辩时表达与回答问题能力、论文文字表达、书写格式、图文运用、多媒体制作、所附综述水平及论文中应用情况为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评分。
2.结果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全部由实习医院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2008届69名学生的毕业论文由62名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情况见表1。
论文选题范围的分析
论文选题范围较广,体现专业特色,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血液学、分子生物学等各亚专业。见表2。
论文成绩分析
根据论文的先进性与难易度、实验设计合理性、原始记录完整性、统计学运用的正确性、答辩时表达与回答问题能力、论文文字表达、书写格式、图文运用、多媒体制作、所附综述水平及论文中应用情况,将论文质量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分布情况见表3。
3.讨论
指导教师水平
指导教师经教学基地所在科室推荐,由检验系答辩管理委员会进行资格审定并备案。表1显示,有62名教师指导2008届69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每位教师带1~2名学生。指导教师以副高级职称为主,占。但由于招生人数的增加,每个实习基地的实习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导致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而各实习基地科研能力参差不齐,科研能力较高的教师有限,因此大量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也参加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中级职称指导教师占。
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工作至关重要。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开端,它不仅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还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表2显示,69篇论文选题范围比较广,涉及医学检验的各亚专业,以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为主,大部分选题能够围绕专业的前沿性、热点性的问题进行选题。但有的学生一味追求前沿问题,而平时对理论性问题钻研不够深入,使得文章缺乏深度;有的是已经研究很成熟的问题,缺乏创新;有的选题较大,主题包含2个或多个中心,学生难以把握,导致文章内容重心不明确。
论文成绩
本届69篇毕业论文成绩呈正态分布,优秀论文较少,占;良好比例相对较大,占;中等占。优秀论文较少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毕业论文经费缺乏。经费问题是目前困扰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必须有相对固定的经费投入。经费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障,由于目前学校没有毕业论文专项经费,实验经费全部由实习基地承担。各实习基地用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经费有限,随着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论文经费不足问题突显。②学生重视不够。学生实习期间学习任务重、就业压力大,很多学生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在毕业论文工作中,部分学生甚至把毕业论文作为任务来完成,应付了事。③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学生实习基地分布广,各实习基地教师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此外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加,大量青年教师加入到指导教师行列,这些教师由于缺乏带教经验,在指导学生完成论文时缺乏具体的要求,不能具体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问题。
提高论文质量的措施
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不仅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更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校风学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我系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对下一届的毕业生论文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独立开设,强调设计为主线(包括设计性实验、创新实验等),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实践层次和水平,并且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思维能力,增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意义的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
严格把关学生的选题
学生根据选题原则,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后,提出拟做课题的方向或题目,经与指导教师商定与讨论,报所在基地检验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审查,经审查合格后,再进行开题的准备。每位学生原则上一人一题,不得重复或相近。
严格把关指导教师资格审查
加强指导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主管技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每位教师原则上最多带两名学生。指导教师经教学基地所在科室推荐,由检验系答辩管理委员会进行资格审定并备案。对于缺乏带教经验的青年教师,由系部聘请科研能力和带教能力强的高年资教师对青年教师定期开展培训课程。
加强对课题实施与进展进行质量监控
系部领导、实习带教教师和学办管理人员亲临实习基地进行中期检查,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毕业论文与其它工作,加强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实习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协调和解决课题所需的实验器材、试剂和标本等问题,保证课题顺利完成。此外,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和毕业论文经费的缺乏的矛盾也应向学校反映,以便得到相应的支持。
严格把好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关
毕业论文在所在实习基地完成后,按照科研论文撰写的要求成文,经指导教师修改和审查后,由实习基地科室领导安排在科内进行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再回学校参加正式答辩。预答辩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回校参加正式答辩。毕业论文及原始记录本和课题相关的综述交检验系部审查,严查弄虚作假现象,对有抄袭者给予一定处罚。杜绝答辩流于形式,对不合格的论文,限期修改后再答辩。
建立毕业论文奖励机制
每年对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并将每年论文评定成绩反馈给各实习基地,对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表扬。
内科学(血液病学)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始于1959年贵阳医学院血液专业组,拥有床位不足20张,在李继勋,晏家义,李卓江,景本年等血液学专家的领导下,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1996年成为贵州省重点专科,1998年完成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05年,留美博士后王季石教授领衔下,学科取得了飞跃发展,2010年组建贵州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及实验室平台,学科临床血液病诊疗及科研工作有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团队共有75人,其中医师24人,护士55人,技师6人。24名医师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留美博士后1人,博士9人,硕士研究生1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贵州省医学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常务委员3人,委员7人,青年委员7人,贵州省临床输血协会副主委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协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青年委员1人,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国家卫计委重点项目的终审专家,《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1人。本学科床位达到130张,包括百级层流病床8张,移植病床14张,普通血液病床108张,由普通血液病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及实验室组成,开设血液专科门诊、特需门诊及移植门诊,年门诊量超过1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近3000人,病种以血液恶性肿瘤为主,开展个体化靶向治疗及联合化疗,很大程度提高了患者化疗完全缓解率。学科开展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迄今已完成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500余例(其中80%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无病生存期达70%以上,移植质量达国内先进水平。移植中心实验室平台设备先进、配备齐全,拥有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及分子生物实验室等,开展了白血病MICM分型诊断,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LA配型,基因测序,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等项目,现已完成各检验项目4万余例,为临床血液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了我科血液病诊疗的质量及效率,在医院的核心制度绩效考核中名列前矛。本学科开展肿瘤耐药机制及逆转录策略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GVHD防止等研究,相关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基金30余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成果奖六项。本学科于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血液病学硕士授予权学科,2011年批准招收国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2013年获得贵州省血液学研究所教育创新基地,今年本学科新增4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依托移植中心实验室平台及学科病种丰富的临床工作实践,教学细致、创新、高标准,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全国及省内多次获奖,均发表1-2篇SCI论文圆满毕业,本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娴熟临床诊疗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医疗后备力量,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100余名。本学科承办每年的贵州省血液学年会及各种血液学术会议,邀请省内外血液领域知名专家进行讲座,交流,互访,不断促进了我省血液学诊疗事业的发展。王教授为ASH会议资深会员,多次参加美国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学协会等国际学术交流与发言,在血液领域的学术研究及造诣得到国际同仁的认可。本学科中青年团队骨干经常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血液学会议主持与发言,通过国际国内的学会会议交流与发言,促进了本学科长足发展,扩大团队的国内影响和知名度。本学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是贵州省血液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贵州临床重点学科,贵州省血液病诊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创新人才团队,西南地区医院综合实力专科排名第三,2016年贵州省卫生计生委正式批准我科升格为贵州省血液病研究所,学科探索与创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19世纪初医学家对血液的理解与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医学家的理解几乎相差无几。虽然早在17世纪,已有学者描述了静脉血在与空气接触后,颜色发生从暗到亮的变化,并通过实验证明了某种气体与生命维持有关,但是直到100年以后,科学家才确定了这种与生命维持有关的气体是什么。18世纪下半叶,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离出了氧气。由于对自己的发现不确定,他将这个发现告诉了他的朋友,法国著名科学家拉瓦锡。拉瓦锡立即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呼吸、燃烧和氧气进行了实验。到1777年,他已创立了一个认为生命是一种氧化过程的化学理论。但是法国革命终止了他们的工作,普利斯特里在他的教堂被洗劫后流落到美国,而拉瓦锡则被送上了断头台。
尽管普利斯特里和拉瓦锡没有能够完成他们的工作,但科学界对氧与血液研究并没有中断。这个庞大的科学课题从18世纪末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1851年德国生理学家冯克发现血红蛋白,不久另一位德国科学家霍普-塞勒证实血红蛋白能携带和释放氧。在血红蛋白功能研究上贡献最大的当属丹麦科学家玻尔在氧气输送方面的研究工作,他用数学表达了氧与血红蛋白的关系,即著名的S形氧离曲线。他提出的氧离曲线描述了血液的一种显著特性——对氧气可变化的亲和力。波尔家庭具有优秀的科学研究传统。他的儿子尼尔斯·玻尔和孙子阿格·玻尔分别获得了1922和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到19世纪末,血液的许多重要功能逐渐被医学家们所认识。这些功能的认识与血液化学分析的发展密切相关。前面已经提到,19世纪医学家在血液的细胞成分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对血液中其他成分还知之甚少。实际上,当时已有一些医学家开始关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例如罗杰坦斯基、安德烈、马根迪和伯纳德等人都注意到了机体组织细胞在没有解剖学变化之前,已显现出疾病的征兆,因此推测这些病变可能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法国著名医学家伯纳德提出的“内环境”(milieuintemal)概念,强调了血液在调节“内环境”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测试手段的限制,他们只能做简单的半定量研究,如血糖;尿酸的检测,对血液中的大多数成分并不了解。
直到20世纪初,随着分析化学的发展和各种测量仪器的发明,血液中的各种代谢产物才逐渐被人们所知。在这一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医学家有费林、邦恩和斯莱克等人。我国医学家吴宪曾对弗林的血糖分析方法做出了重要的改进,后来人们将他们的分析方法称为费林一吴方法。
中国科学院官网刊登文章《利用磁场可降低人类血液黏度》,解释说明了磁场降低人体血液粘度以后,对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以下是文章原文: 如果人的血液太过黏稠,就会使血压增高,损害血管,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天普大学物理学家最近发现,利用磁场可降低人类血液黏度。慈孝堂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物理评论E辑》上。目前,稀释血液的唯一方法是利用阿司匹林等药物,但这些药会带来副作用。慈孝堂曾发明过用电场或磁场降低发动机或管道中油脂黏度这一方法的天普大学教授陶荣家(音译)将这种方法推广到血液黏度的控制中,通过测试大量血液样本后发现,慈孝堂利用磁场也可稀释人类循环系统中的血液。因为红细胞含铁,施加磁场能将红细胞极化,慈孝堂使它们以短链、流线运动的形式连在一起,由于这些短链比单个的血细胞要大,它们向着中心流下来时,与血管壁的摩擦就会减少。这种连接效果降低了血液黏度,有助于它们更加顺畅地流动。给血液施加一个特斯拉(13000高斯)的磁场约1分钟,就能将血液黏稠度降低20%到30%,慈孝堂且这个强度只相当于核磁共振成像的磁场强度。当磁场被移开时,血液在血管中会慢慢恢复为原来的黏稠状态,但这要经过几个小时。“通过选择合适的磁场强度和脉冲时间,我们就能控制红细胞聚集成链的大小,由此控制血液黏度。这种磁流变的方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能在可选择的范围内控制血液黏度。”陶荣家解释说,这种方法不仅安全,还可重复,可以通过多次施加磁场的方式来降低血液黏度,而且黏度降低并不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陶荣家还表示,该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此为基础能最终开发出一种预防心脏病发作的新疗法.
最好是生理盐水,不过白开水也行,多少看你最多能喝多少了,最低喝400毫升吧,一般献血就这个量,抽血前一个小时喝就行啦.水喝多也会中毒,一定要注意.怎么说献血也是好事,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真正献一回,其实献血是有好处的,可以激发人体的新陈代谢.
献血前会被提醒喝水的. 献血没什么可怕的,自己去血站网站看看小常识.强制献血是违法的.自己去查一下献血法,告他们
什么叫强制献血啊,这还有强制的?不过还是告诉你吧,喝水就可以了,如果是为了达到你的目的的话当然是喝得越多越好,还有就是要在献血前一天就保持饮水量,然后在献血前五个小时内狂喝水就可以了,不过我劝你一句献血对身体没什么坏处,如果你血粘稠度高的话还是以降血脂呢,不要把献血想的就像牺牲一样,我朋友还就靠这个降血脂呢(据说挺管用的)。
医学研究广博深繁,医学论文自然也就深奥广达。所以,拟定医学论文题目要精心琢磨,表意精确。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本科生医学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本科生医学论文题目
1、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2、以基层就业为导向的医学本科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
3、青年教师在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中的作用
4、医学本科生对《医学科研设计》课程的认识及需求分析
5、军校医学本科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本科生《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的初步探讨
7、医学本科生在学期间发表科研论文的调查分析
8、江苏省医学本科生面向基层就业意愿研究
9、云南医学本科生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10、医学本科生对临床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理解和要求
11、医学本科生与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12、医学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
13、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初探
14、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 市场调查 与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15、科研实验室开放对培养医学本科生创新与科研能力的作用初探
16、四川大学医学本科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17、浅谈中医类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学体会
18、PBL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9、医学本科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20、少数民族医学本科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 方法 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
1、伴有或不伴有下颌偏斜的骨性Ⅲ类成人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的CBCT研究
2、口腔锥形束CT对下颌牙 种植 位点线性测量精度的实验研究
3、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4、无牙颌种植修复临床回顾性研究及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咬合初步分析
5、产前暴露于纳米氧化锌对大鼠子代脑发育及成年期行为学特性的影响
6、我国入选PubMed数据库的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计量学分析
7、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大鼠TNF-α、IL-1β影响的研究
8、8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外科治疗的回顾和分析
9、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诊治新观点
10、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髁突应力分布作用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11、T-Scan应用于牙根纵裂患者咬合特征分析的初步研究
12、正畸治疗对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
13、成人正颌手术前后的心理特征及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14、不同牙面处理方法对窝沟封闭剂微渗漏的影响
15、自锁托槽矫治器与直丝弓托槽矫治器排齐牙列的对比研究
16、构建3D打印牙齿模型及其形态仿真性研究
17、锥形束CT对下颌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
18、F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和质量研究
19、口腔医学专业人文素质 教育 现状调查及课程教学发展策略
20、口腔医学本科毕业考核中多站式考试的设计及效果评价研究
21、血链球菌细菌素对光滑念珠菌力学性质的影响
22、乳牙根中1/3折保守治疗的应用研究
23、牙髓切断术与牙髓摘除术在深龋露髓乳磨牙临床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24、整合牙颌模型三维重构及其应用研究
25、江西省口腔医疗服务能力调查分析
26、玻璃纤维桩不同粘接方法粘接强度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7、牙与固定修复体的动力学研究--振动分析和疲劳测试
28、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
29、气电纺蚕丝蛋白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组织工程研究
30、张应力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31、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初步研究
32、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基础研究
33、等离子浸没注入和多弧离子镀对纯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的基础研究
34、口腔卫生服务现况评价与口腔卫生人力预测研究
35、自制铸钛包埋材料铸造工艺与铸钛修复体铸造精度的研究
36、口腔修复学教学及临床三维多媒体平台的建立
37、应用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作全口义齿钛基托的实验研究
38、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改性材料的制备及其抗龋性能研究
39、髁突在咬合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效应
40、磨牙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有限元分析
2021本科生医学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 2021通信专业毕业生论文题目
xià guān
Xiàguān ST7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imonoseki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xiàguā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T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下关:1.经穴名;2.诊察小儿指纹的部位。
下关为经穴名(Xiàguān ST7)[1]。出经《黄帝内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1]。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2]。下即下方,关指机关(即下颌关节),此穴在下颌关节部之下方,故名下关[1]。主治牙关紧闭,牙关开合不利,下颌疼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炎,下颌关节脱位,咬肌痉挛,齿神经痛,齿痛,下颌关节炎,面痛,耳鸣,耳聋,耳痛,牙车脱臼,口噤䪼肿,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聤耳流脓,面瘫,口眼斜,口噤,眩晕,足跟痛等。
下手、下臂、下砂[3]。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刺上关者,呿不能欠;刺下关者,欠不能呿。
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
下即下方,关指机关(即下颌关节),此穴在下颌关节部之下方,故名下关[1]。
面[4]
标准定位:下关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5][6]。
下关位于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正坐或侧伏,闭口取之。[1]
下关位于面部,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2]。
下关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下关穴的位置
下关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下关穴的位置(肌肉)
下关穴的位置(骨骼)
正坐或侧伏,在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稍的前方,闭口取穴。
下关位于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正坐或侧伏,闭口取之[1]。
正坐或侧伏位,闭口,于耳屏前约1横指处,当颧骨弓下的凹陷处取穴[7]。注意:此处合口有孔,张口即闭[7]。
快速取穴:闭口,食指和中指并拢,食指贴于耳垂旁,中指指腹处即是[8]。
下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颞下窝。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在皮下组织内,有横行于腺体实质内的血管主要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及其神经丛。针经腮腺后,穿过颞肌腱入颞下窝。该窝内,深居有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形成神经支配的翼内、外肌。围绕该二肌由面深部的静脉形成静脉丛,通过该丛的静脉或属支,沟通颅内和面部静脉的吻合。因此,面部有感染的患者,不易采用此穴。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与颞骨颧突之间→翼外肌[1]。
皮肤→皮下组织→咬肌→翼外肌[6]。
浅层有耳大神经和耳颞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颧支经过,并有下颌神经肌支和颞浅动脉分布;再深层卵圆孔处有下颌神经干经过[6]。
布有面神经颧支及耳颞神经分支。并有面横动、静脉通过,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2]。
下关有消肿止痛,聪耳通络的作用。
下关有疏散风邪,通窍利关的作用[1]。
下关有疏风活络、开窍益智之功。主治齿痛,面疼,耳聋,耳鸣,牙关开合不利,口眼㖞斜等证。[3]
足阳明经入上齿中,下关位于上齿部,故下关是治疗上牙痛的主穴[7]。
足阳明经脉、经筋布于面部,故下关穴可治面瘫、口㖞、面痛[7]。
足阳明经上行耳前,足少阳经入于耳中,出耳前,下关穴邻近耳部,又是足阳明、足少阳之会穴,故可治耳病[7]。
下关穴位于下颌关节处,乃下颌骨运动之机关,故亦可治口噤、牙关不利之症[7]。
下关穴主治牙关紧闭,牙关开合不利,下颌疼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炎,下颌关节脱位,咬肌痉挛,齿神经痛,齿痛,下颌关节炎,面痛,耳鸣,耳聋,耳痛,牙车脱臼,口噤䪼肿,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聤耳流脓,面瘫,口眼斜,口噤,眩晕,足跟痛等。
下关穴主治牙关紧闭、下颌疼痛、口㖞、面痛、齿痛、耳鸣、耳聋[6]。
下关主要治疗面颊、口齿及颞部疾患:如口眼斜、牙车脱臼、口噤䪼肿、耳鸣耳聋、聤耳以及三叉神经痛、颞颌关节炎、咬肌痉挛、齿神经痛等[1]。
下关主治牙痛,牙关紧闭,耳鸣,耳聋;以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下颌关节炎,腮腺炎等[2]。
下关主治耳聋,耳鸣,聤耳流脓,耳痛,齿痛,面痛,面瘫,口噤,牙关开合不利[7]。本穴功同颊车,但治疗耳疾及颞颌关节疾病优于颊车穴[7]。
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下颌关节脱位,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耳聋,耳鸣;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其它:眩晕,足跟痛。
直刺~寸[6]。
一般直刺~寸[1]。
刺~1寸[2]。
向下直刺~寸,周围酸胀或麻电感放散至下颌。
略向下直刺~1寸,周围有酸胀或触电感放射至下颌[7]。
向后斜刺~寸,有酸胀感扩散至耳区[7]。
沿下颌骨外向上、下齿平刺1~寸,有酸胀感扩散至上、下齿[7]。
沿下颌骨向上、下齿平刺~寸,酸胀扩散至上下齿以治牙痛。
治疗颞颌关节不利用"齐刺"法。
注意: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脑膜中动脉,引起出血[7]。
可灸[6][7]。
温灸5~10分钟[1]。
艾条灸3~5分钟[2]。
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或药物天灸。
下关常配听宫、翳风、合谷,有泻热通络镇痛的作用,治疗颞颌关节炎[1][7]。
下关配合谷、太阳、睛明治疗三叉神经痛[1]。
下关配颊车、合谷、外关,有通关活络的作用,治疗牙关紧闭[1]。
下关配颊车、合谷,治牙关紧闭[7]。
下关配合谷、下关,治上牙痛和三叉神经痛[7]。
下关配耳门、听宫、听会,治耳聋[7]。
下关配阳溪、关冲、液门、阳谷有清热泻火通窍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用双手食指指腹按压下关穴3分钟,可立即消除耳鸣症状,止牙痛[8]。
常按下关穴,可防治三叉神经痛[8]。
《针灸甲乙经》:足阳明、少阳之会。
《针灸甲乙经》:失欠,下齿龋,下牙痛,䪼肿,下关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牙齿龋痛,耳痛。
《备急千金要方》:下关、大迎、翳风主口失欠,下牙齿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疗聤耳有脓汁出,偏风,口目㖞,牙车脱臼。
《类经图翼》:主治偏风,口眼㖞斜,耳鸣耳聋,痛痒出脓,失欠,牙关脱臼。
据报道,下关配合谷,针后加灸,每次灸30 min,每日1次,有较好疗效[7]。
下关配颊车、合谷,针刺加灸治疗颞颌关节炎;配合谷治疗颞颌关节炎;仅在该穴施灸治疗颞颌关节炎;配颊车注射氢化泼尼松龙治疗颞颌关节炎。上述多种方法治疗颞颌关节炎均取得满意效果。
用地塞米松注射此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用氢化泼尼松加普鲁卡因、维生素B12在该穴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针刺该穴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
用30号寸毫针针刺下关,进针后针尖以80°向后下方,朝对侧乳突方向深刺2寸左右,用紧提慢按手法,不捻转,使针感向下颌方向或四周扩散,留针30~60 min,每10~15 min用提插手法行针一次,出针前再用提插手法行针30s,每日1次,10次为—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7]。
注射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治疗113例鼻炎,对常年性鼻炎有较好效果。
患者侧卧位,对下关常规消毒,用~2寸毫针快速刺人表皮,得气后留针20~30 min,留针期间可提插捻转。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根据实验和临床研究提出和本病发病有关的因素,且都认为该病是多因素发病,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心理社会因素。患者常有情绪焦急、易怒、精神紧张、容易激动以及失眠等精神症状,有的患者可以明显地存在精神情绪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慢性迁延性的患者中,也可以发现精神因素对症状反复发作的影响。2、牙合因素。对TMD患者的临床检查常常发现有明显的牙合因素,包括干扰、牙尖早接触、严重的锁牙合、深覆牙合、多数后牙缺失及牙合面过度磨耗致垂直距离过低等。3、免疫因素。免疫学研究表明关节软骨的主要成分如胶原蛋白多糖和软骨细胞都具有抗原性,由于关节软骨有基质包裹,从胚胎到成人都和血管系统隔绝,成为封闭抗原,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相关实验研究说明TMD也有细胞免疫参与。4、关节负荷过重。适度的负重对维持关节的正常结构、功能和生理改建时必须的,有重要意义。但是过度的负重,超出生理限度则可造成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甚至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