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领域中民间资本的重要地位
科技和金融的有机结合,是我国推动自主创新、培育新型战略性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民间资本雄厚,已经成为科技投入的重要来源,民营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必要性
(一)科技创新投入资金缺口大,需要民间资本参与。十多年来,我国科技投入不断扩大。1995年R&D经费内部支出为348亿元,2012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万亿元,达10,298.4亿元。2013年全国共投入R&D经费11,846.6亿元,比上年增加1,548.2亿元,增长15%。科技投入强度步步攀升,1994年到1999年我国科技投入强度在0.5%~0.8%之间徘徊。从2000年后,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增长较快,从2000年0.90%增长到2013年的2.08%,首次突破2个百分点。
相对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我国科技投入强度仍较小。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只有英国的科技投入强度没有超过2%,其他所有国家都在2%以上,日本、瑞典、丹麦、芬兰、韩国科技投入强度都达到3%以上,芬兰和韩国的科技投入强度还是我国的两倍。尽管我国这几年科技投入突飞猛进,但是底子薄,科技创新能力还很弱。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5%。2013年我国GDP为56.9万亿元,R&D经费投入为1.18万亿元,按照科技投入强度达到2.5%的标准,2013年缺口就达到2,400亿元。而2013年我国财政科技支出为6,184亿元,如果全部依靠政府资金来填补缺口,基本上不可能实现。从财政投入占R&D内部经费支出比重来看,处于下降态势,从2003年的29.9%下降到2013年的21.1%。而企业的资金占R&D内部经费支出比重从60%上升到74.6%。2013年财政科技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41%,略低于上年的比重,从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看,再增长的上升空间已经很小了。且目前已呈现一种趋势,政府将有限财力开始集中在基础研究阶段。美国政府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占政府研发投入的比例从上世纪50年代的7%上升到了2007年的38.6%。而我国政府资金目前很大程度上作为引导基金或资助支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今后政府资金主要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对于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由企业完成。
在GDP基数越来越大,企业潜力挖尽的情况下,未来R&D投入强度大幅提升的空间很小,科研投入更要靠企业和民间资本,而不是政府。
(二)巨额民间资本急需投资出路,民间投融资市场亟待疏导规范。民间资本的规模到底有多大一直是个谜。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49万亿元。加上手持现金、股票、基金、债券、保险以及金融机构各种理财产品等,家庭和居民个人金融资产总规模估计超过60万亿元。另外还有众多的民营企业所持资金及参股资金没法统计。
迅速增长的民间资本,狭窄的投资渠道,不公平的投资环境,监管的缺失,民间资本给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炒热了棉花、糖、姜、绿豆等农副产品,炒高了房价,炒焦了煤矿。凡是能炒的挨个炒个遍。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传统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股市不景气,在金价普跌的情况下,全球大的金融机构远离金市,“中国大妈”却奇迹般地掀起了抢购黄金的热潮。2013年又将核桃从千元炒到几十万元1只不等的价格。同时,民间借贷市场资金断裂问题频出,跑路的老板也多深陷高利率借贷风波。从居民储蓄增长率来看,金融危机后呈下降趋势,2013年、2014年降到了个位数,增速分别只有8.7%、8.4%,低于同期存款增长率,更低于前些年同比增长速度,是三年前增速的一半,是2008年增速的1/3。这些数据说明了民间资本在金融危机后投资受挫,发展受到影响。
投资传统的制造业、传统的投资路径、急功近利的投机模式、盲目地进入市场,民间资本投资的这些特点已经不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了,迫切需要政府搭建良性的投融资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将民间资本转化为创业资本、实体资本,将民间金融转化为科技金融。
(三)科技创新需要民间资本注入活力和效率。民间投资效率高于国有投资。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194.1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主营活动利润12,385.2亿元,下降0.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285.3亿元,增长11%,其中主营活动利润36,880.1亿元,增长1%;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876.2亿元,增长14.8%,其中主营活动利润23,388.1亿元,增长3.8%。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和主营活动利润同比增长率都高于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而银行的资金、资本市场的资金、人才、税收优惠等基本上一边倒地支持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靠自身求发展的内驱力实现高效的生产力。
从科技数据看,2013年R&D经费内部支出8,318.4亿元,大型、中型和小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比分别为59.3%、21.8%、18.9%,大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是小型工业企业的三倍多。2013年大、中、小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占比分别为38.7%、25.4%、35.9%;大、中、小型工业企业有效专利数占比分别为49.6%、23.2%、27.2%。大型工业企业用60%的科研经费,申请了38.7%的专利,拥有了49.6%的有效专利。而中小型企业却用40%的科研经费申请了超过60%的专利,拥有了超过50%的有效专利。再从新产品的研发和开发经费支出来看,2013年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共计358,287亿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占比分别为33.0%、29.1%、37.9%。而大、中、小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比分别为57.5%、23.0%、19.5%。中小工业企业用42.5%的开发经费开发了67%的新产品。这些拥有知识产权和开发新产品的中小工业企业,主要是民营科技型企业,它们科研投入低于大型工业企业,却创造了高于大型工业企业的科研成果,说明尽管民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遭遇科技人才匮乏、创新资金不足、各种歧视等制约因素,但是仍较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具有更高的创新效率、更强的创新能力。1995年我国在国内外共授权专利为45,064件,到2013年专利申请授权数达到了960,513件,8年间增长了20多倍。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从1995年的41,881件,上升到2013年的1,228,413件。其中,国内发明由3,393件增长到143,535件,增长了近50倍;国外发明从1,863件上升到64,153件,增长了30多倍。
我国科研成果丰硕,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严重偏低。据科技部估计,我国每年取得的国家级3万余项科技成果中,只有约20%左右的成果转化并批量生产,其中能形成产业规模的大约只有5%,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教育部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目前虽然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8,000项之间,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10。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除了重科研、轻应用的传统观念及信息不对称外,最主要是缺乏资金支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阶段所需要的资金量远超过科研阶段,国内外经验表明,科研阶段、成果转化阶段与产业化阶段的资金投入比大约在1∶10∶100左右,我国在科研阶段的投入已经有了很快的提升,然而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阶段的投入仍然严重不足。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科研成果与产业链进行整合与集成,需要从产业链上下游、从原料到配套服务、从资金到人才等方面进行高度集成。大型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无数个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配套生产,需要产业链整体发展,仅凭大型科技型企业自我研发、自我转化和产业化,难以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和实现国家创新战略。必须引入民间资本,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同完成这一使命。
(四)科技创新战略实施需要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低廉的劳动力以及粗放的资源能源驱动,应尽快从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国家实施创新战略,没有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很难实现。从民间资本投资看,浙江统计数据,民间资本占了60%,且增长速度除2013年外均超过全省投资增长速度。
从民营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看。据全国工商联透露,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369家企业的关键技术来源于自主研发,占比达到73.8%;采用产学研结合方式的有291家,占比达58.2%。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16家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的企业达到74家,获得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奖的有12家。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中牵头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109家,参与制定的企业有200家。民营企业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民间资本尽管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其投资还没有形成理性的思维、创新意识和科学的理念,仍处于盲目性、投机性和急功近利阶段。民营企业还没进入到大规模科技创新阶段,“中国制造”整体水平大多仍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主要依靠低人工成本和高能耗获取低利润率。科技创新战略客观上要求民营企业必须进行自主创新、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打造更多的世界级品牌,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因此,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全面实施需要破除制约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民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民间资本作为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大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我国政府一直重视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早在1999年就有相关政策,《关于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1999]312号,指出兴办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科技人员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创举。2001年末,原计委出台《国家计委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指出“尚处于创业阶段的民间投资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减免税支持;各级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财政贴息、设立担保基金和投资补贴等形式,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这些文件给出了政策框架,但没有具体的扶持措施。直到1999年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仅国家财政拨款每年达几十亿,地方还有相应配套,每年为几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无偿资助和贴息支持。小企业单个项目资助在100万元~200万元,中型企业单个项目资助达到200万元~400万元,这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有力的支持,撬动了大量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对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指出“支持非公有资本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研开发机构”,“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科技创新企业,鼓励其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紧接着,《反垄断法》和《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相继面世,为民营资本进入科技型行业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
金融危机后,为了促进经济尽快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务院于2010年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指出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快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配合这一政策,同年,科技部联合一行三会,发布《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指出“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自主创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以上政策尽管都有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但是真正提出专项政策的是科技部于2012年6月下达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意见的通知》,该通知从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增强民营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拓宽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渠道、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等四个方面分十九条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意见,这份文件为全面实施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扫清了障碍,提供了制度保证,且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二)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民间资本具有创新基础。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意识到自主创新对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向科技创新投入的资金增长较快。从科研经费来源看,2003年R&D内部经费来源中,企业投入925亿元,在200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6年再破2000亿元关口,2008~2013年分别突破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和8,000亿元大关。2013年达到了8,837.7亿元,是2003年的9倍多。同时期,政府R&D内部经费投入从460亿元增长到2,500亿元,2013年的投入是2003年的5.4倍。政府资金占R&D内部经费的比例从2003年的29.9%降到了2013年的21.1%。企业R&D内部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政府投入的增长速度。显示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
再从科研经费支出执行部门看,2000年以前,我国R&D活动相对集中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大中型工业企业。近年来我国R&D活动的主体结构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企业支出的R&D内部经费占全国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1996年超过研究与开发机构居首位,2000年达到60%,随后进一步提升,到2013年的76.6%。而研究机构的R&D经费内部支出从1995的42%下降到2013年的15%,高等院校从百分之十几降到了个位数。且后两者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企业已成为我国R&D活动的主体。
再从创新成果看,1995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仅为205件,低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发明专利授权数,但是到了2013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达到79,439件,而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分别为33,309件、12,284件,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是大专院校的两倍多,是科研单位的六倍多。而实用新型授权数企业更是遥遥领先,2013年130多万件,是大专院校的10多倍,是科研单位的40倍。
前面已经分析,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投资已超过60%,数据表明中小工业企业R&D内部经费支出占工业企业R&D内部经费总支出的40.7%,说明民间资本成为科技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
(三)科技创新的高收益性符合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受出口疲软、劳工成本上升、房租上涨、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民营实体经济受到了重创,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而那些将资金投资到矿产、棉花、股市、能源的民间资本投资也纷纷失败。在传统产业利润空间受挤压、投资到处碰壁失利的状态下,在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民间资本已深刻意识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据了解,温州的民间资本已经在自发地尝试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在温州本土从事PE投资的企业有首华创投、东海创投、通泰、恒生资产、温商创投等;温州以外地区创办的PE投资公司也有数十家。这些PE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温州传统大型民营企业,他们在积极寻求出路,突破原有的投资模式和发展模式。民间资本不愿意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主要基于风险的考虑,而科技创新的高收益性对民间资本还是很有吸引力。
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7,2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9%。高新技术企业利润增长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增长,9个行业主营活动利润比上年减少。主营活动利润减少的行业主要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采选业、纺织服装和服饰业、酒和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利润分别下降了44.1%、21.4%、13.7%、17.8、5.1%、3.8%、1.7%。主营活动利润下降最快的主要是资源开采类,其次是纺织服装业,这些传统产业经不起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冲击。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和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行业主营活动利润率都有相当不错的增长。
民间资本的逐利性是资本的本性,不可消除,但可以利用,民间资本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只有走创新之路。华为、联想、阿里巴巴等民营科技型企业已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对民间资本和创业者起了示范作用,特别是阿里巴巴,从注册电子商务企业数剧增就反映了这点。大学生们崇拜的李开复、俞敏洪、徐小平等着名的企业精英加入天使投资队伍,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和富二代们,在经济陷入困境的时期,掀起了一股科技创业热潮。
作者:胡平
下一篇:分析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