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艺术当代杂志

艺术当代杂志

发布时间:

艺术当代杂志

芭莎艺术、hi艺术、艺术财经、艺术世界都还可以

可以去看《国家美术》《艺术与设计》《新美术》这些杂志都非常不错,可以提高眼界。对于网站可以选择,The Met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历史非常悠久,可以学到很多的。还有 The Tate泰特美术馆官网,这两个网站都非常不错,推荐。

清美毕业老学长,重度艺术爱好者分享一波私藏渠道!!

对于提高眼界、拓宽艺术视野从多看展、深入艺术史、掌握艺术资讯来入手。

本篇根据这三个方面,从网站、app、杂志中整理出一份可入门、可进阶,可让大家多元化接触艺术的渠道推荐,安排~

The Met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870年,位于纽约曼哈顿,藏品超过200万件,包括众多古典艺术品、古埃及艺术品、欧洲大师的油画及雕塑等。官网有超过40万张图片,还有书籍可以全本下载。

The Tate泰特美术馆官网

检索十分方便 包含400多个术语的定义,大部分都有插图,首字母分类几乎囊括所有你想了解的艺术概念。

The British Museum大英博物馆官网

有11中探索方式,可以进入虚拟观展,在里面能看到博物馆不同楼层的61个室内展览,每个展厅介绍都很详细。

Ubuweb

最重要最重大的线上当代艺术档案库,包括先锋电影、音乐、写作等超全分类艺术家列表,可以按年代排列查找,比较学术的风格,网页设计简单直,分类很清楚。

Wikiart.

视觉艺术的百科全书,以图片形式展示艺术家作品,网站内容全面,拥有万艺术大师的15万件艺术作品,5种语言进行展示。

artnet新闻

全球艺术市场资讯快报,包含了艺术活动、拍卖、事件、言论等最新新闻资讯,能了解国内外艺术动态。

e—flux

更新速度很快的艺术资讯网站,版面设计很简洁,分为杂志 艺术评论 建筑等很多板块,有庞大的当代艺术资料库,按日期呈现过去十年内的艺术活动,你只要知道日期,就能轻而易举的找到讯息。首页每天会推荐不同的头条展览,写论文的时候可以输入关键词,就有丰富的相关内容展示,与artnet比优势是简单、直接、实用。

Frieze

非常有名的老牌艺术杂志的网站,能找到很多艺术展览来了解当代艺术,还有许多艺术论文和一些关于最新话题的文章,比e—flux更学术一些。写论文必备。

Vart 私人美术馆

能够免费全景线上看展 宅在家里也能逛遍全世界的博物馆,还能看展览上的高清图片,了解画作故事。

色彩

颜色搭配软件,看到好看的图,一些电影截图或者喜欢的画一类的可以用这款软件获取配色,还能记录配色灵感 适用于手绘配色,海报配色等等。

Pinterest

太有名了,必备的灵感采集器,最绝的就是关键词搜索,能以图推荐图,不断有相似图片看到让人根本停不下来。遗憾的是目前需要vpn才可以。

国家地理

每日精选全球各地优质照片,还配上了照片背后的故事,是汲取人文养分的必备app

可以欣赏美的构图和影响,所有图片能直接下载保存到相册,需要1元购买哦。

每日故宫

故宫博物院出品,每天精选一款藏品,高清图片 注释展示细节,字体图标配色都非常精美,还能记随笔,学习了解传统艺术的好帮手。

Daily art每日艺术

入门级科普软件,每天推送一副名画,会介绍作品背景,属于基础的科普,每天了解一点艺术知识,积少成多。缺点是有广告。

iMuseum

全世界的艺术展览都有,按照城市搜索展示,光看看展览介绍就可以涨姿,而且非常贴心, 每个展览都有开放时间,场馆地址,还有费用以及排队时间。

Madfixel

直接在商店中搜索madfixel就好,会出现合作的所有博物馆app ,madfixel与全球66家博物馆深度合作,推出了各家博物馆的app,博物馆中作品全部高清hd扫描,可以放大到像素级别,还有资料讲解,非常给力的是还可以投屏电视。

vision青年视觉杂志

视觉大师陈逸飞总策划的杂志,视觉冲击力很强,内容也比较品质,可以说是很多艺术爱好者的入门杂志,可以收集灵感,非常适合做一些拼贴。

Taschen—Basic art系列

Taschen是德国的艺术书籍出版社,高品质低定价质感好。 basic art 系列每一本都会介绍一位艺术家,会介绍他的生平、作品、风格等等。基本有名的艺术家都能找到,可以买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来看,适合艺术入门和特定艺术家的爱好者收藏。

KINFOLK

中文版创刊叫《四季》,排版十分高级,大量留白 正文字很小,阅读体验一般,但是凭借充满空气感的页面排版和独特的审美风格非常让人赏心悦目。

BranD

杂志本身意在探讨品牌设计和商业的关系,是品牌设计相关的杂志, 排版很好看,阅读体验佳,配图很有美感,有中英也有全英版本。

Art Monthly

电子版有不同语言,每月分成不同类型的刊,还有英国版专刊,主要用批判的角度去看正在展出的展览,艺术家,社会性主题和不同领域的艺术项目,设计等。以及批判当下的社会和艺术形态,能深层次的剖析当下艺术市场的问题。

Art review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当代艺术杂志,创立于1949年,还有一个Art review Asia ,它很利于培养初期对艺术理解的视角,一般都有一些角度不同的报道和艺术评论等,看多了后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启发艺术的思考,形成积累。每年11月有个power100 会总结100位在当代艺术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总结了一波看展、看艺术作品,了解艺术门类、艺术资讯,以及深入学习对艺术有一些思考的渠道,值得你细细的品,品完你会回来感谢我的。

就酱紫,先码这些,想了解更多戳下边追更,我会回来补充

每次答这种题收藏都是点赞的N多倍,收藏的同时点个赞这么难吗,铁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不错,外交部下的,办了很多年了,主要是介绍有关美术,书法,工艺品,艺术和拍卖讯息等等。

当代艺术家杂志内容

我推广荐一个由蚂蚁全媒体中心主办的当代艺术家网,旨在关注艺术家动态,助力艺术家成长!网页链接

引 言为了更好的探索当代艺术的发展,领会当代艺术的魅力,本文从当代艺术多样化的形态以及当代艺术的情感表达这两方面进行研究。在多样化这一课题上首先要了解当代艺术的时间起点以及当代艺术的时代趋势。对于当代艺术的情感表达这一课题,本文选择对一些个人偏爱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研究,更进一步了解当代艺术并引借艺术家的作品提升自己的创作。探索如何才能让作品有内容创造出更高的艺术价值。一、当代艺术多样化的形态(一)当代艺术的时间起点整个艺术界对于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定义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尤其是在当代艺术的时间起点问题上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1.二战的结束作为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标志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放了原子弹,人类在科技上的巨大成就“核能”成为了一种战争武器。人类开始用残忍的破坏力去争夺自己的利益。可以说是原子弹的爆炸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重重一笔,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刻下烙印,成为了艺术的断点,艺术家们心痛的用此去描绘人性的错误。因此,“战后艺术”被认为是当代艺术的第一发声。2.当代艺术的起点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一些学者认为当时的美国在思想、文化和艺术领域中爆发了女性主义运动等一系列反对社会结构的思想革命。视觉艺术中产生了极简主义、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它们都极大的颠覆了现代艺术的传统。大胆激进的艺术行为影响了后来艺术家的思维和创作,所以在20世纪6、70年代,艺术进入到了一个全新时期。3.最后一种观点认为当代艺术就是21世纪的艺术2000年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艺术越来越多的涉及到科技,例如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等表现形式,并且得到人们的欢迎和认可。对这三种看法,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定义;但无论如何怎样定义,我们都要清楚呢,当代艺术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状态。当代艺术既是一种艺术结果,也是一种艺术的产生方式。它在记录艺术家感受的当下,并且反问社会对于一些事物的定义。(二)当代艺术的时代趋势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们更加追求纯粹,提倡感受,以自我为中心。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文化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艺术家的表现方式也变的多元化:艺术家不仅仅局限诗歌、画作、雕塑来表达情感,可以通过涂鸦、刺青、装置、影像等等来表达情感随着国际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大众的需求影响,还有艺术自身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艺术的整体发展趋势朝多元化、大众化、新奇化、生活化发展。二、当代艺术的情感表达(一)马克·布拉德福特美国当代艺术家马克·布拉德福特,他的作品饱含社会性,带有对美国社会现状、政治、文化的反思。图 《坠落的马》《坠落的马》这幅作品主要以红色为主,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感。布拉德福德受到上海租界时代老地图的直接启发,以鸟瞰图城市轮廓出发创作。布拉德福德阐述说,《坠落的马》总共由14层不同类型的纸层层层堆叠而成,最上面一层是街头的广告牌,接下来是黄色层、红色层、蓝色层。之后他用切刀一层层挖出“沟壑”,也就是作品中所能看到的某种“道路”系统,最后用打磨机打磨表层。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家创作完每一层后都要将作品放置室外风干后再开始下一层的工作。很多人对抽象都持有误解,不要以为抽象都是没有规章的涂鸦,其实是乱里有脉络的。由实体中抽出幻影,通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不认同很多人自以为是,乱糟糟的涂,且千篇一律。他随便的画,我们跟着随便看,认为乱的都归类为抽象。不过是因为思维贫乏才会有这样的看法。(二)蔡国强在大众的眼里,别人画画他“炸”画,他就是一个放鞭炮的。在圈外人眼中,当代艺术是一个非常玄幻的概念,看不懂的作品,猜不透的观念,让人的挫败感直线上升。蔡国强,焰火作品:历史的脚印,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展现图 《历史的脚印》毕竟他是那个在奥运会上放烟花的人。除此以外人们并不对他有所了解。在他之前,火药是军事的物资,是婚丧嫁取都会在场的烟花爆竹,唯独他想到用火药来搞艺术创作。虽然艺术家会在前期构思、准备,但由于火药爆炸的效果是无法完全掌控的,最后会是什么结果,游离在艺术家的掌控范围边缘。每一次爆炸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小时候守在爆米花机旁边,捂着耳朵等着那“嘭”的一声,在浓烟中满怀期待的等待成品一样,可能会有惊喜,也可能是失望。蔡国强玩的就是高级版的爆米花,他为每一次爆破赋予意义。(三)基弗基弗是二战后21世纪以来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画家,即成为了当代艺术史中的一个典范,也预示着未来艺术的精神性趋向。基弗的艺术思想是宗教和神话中观念的反映,他的艺术作品中经常引用宗教文本。基弗也曾直接选取巴赫曼的一行诗句,题写在画的上方作为一幅画的标题,比如《你我的年岁与世界的年岁》这些文本图像中,基弗得到了一种生存的认同感。这是一种重建德国文化、德国思想以及德国艺术的理念,是基弗的一种自我寻找。三、代艺术多样化的形态与当代艺术的情感表达对创作的启发(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马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对我来说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她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她的根永远都是欧洲那久经战乱的——前南斯拉夫。她的童年笼罩在军事化管理的阴影中、她经历矿石传奇的爱情、她挑战身体和精神的极限。她的作品癫狂、痛苦、奇幻、令人毛骨悚然又过目难忘。她和骷髅睡在一起、她将待发的毒箭指向自己的心脏、她坐在鲜血淋漓的兽骨堆上低吟悲伤的儿歌。她将自己与艺术融为一体,她是我个人非常喜爱的一名行为艺术家,她的作品对我触动很大,对她做以纪念。并根据她的成长经历回想到自己,想站在女性的角度上在作品中做以表达。她的作品中的勇气和思想作为一种典范,传达女性精神成长的种种痛苦蜕变,暗示着女性精神历程的深刻和无边广阔。很多人对行为艺术有误解,认为所有怪异的行为都是行为艺术。其实不然,行为艺术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是艺术家用行为过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换句话来说艺术家的身体或行为相当于画笔。 阿布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在她的艺术生涯中有很多激烈的作品,她不断挑战着生理与心理的极限、用自己的身体探索物质与精神的极限。实际上这种探索方式的形成与她的成长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人将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历程和个人体验以及自觉意识再造,表达内心。作品将以综合材料绘画和装置艺术四部分组成。(二)创作过程1.综合材料绘画波普艺术形式的黑色主题色彩综合绘画180cm*120cm,以女性个人成长的自觉意识为核心内容。以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加入阿布的行为艺术影像图片以及行为艺术过程中的道具,例如:针管注射器、玫瑰花、各种锋利的刀只、玻璃碎片、药丸等真实物品加入画面,穿插着女性身体造型。以观世音菩萨运用敦煌壁画的手法勾线,加入圣母玛利亚等公众熟知的女性。在画面中穿插着口红、女性内衣、蕾丝、卫生巾、丝袜等女性标志性的实物。适当用黑色颜料遮盖,运用波普画法等技法进行拼贴涂绘,挑选一些人物运用写实画法突出。图 180cm*120cm拼贴画借鉴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将不同的女性进行拼贴、并置、描绘等手法进行再创作,搭建一个错乱的时空画面,也是一种转换。阿布拉莫维奇是我个人偏爱的艺术家,她的作品对我触动很大,对她作以纪念,她的作品中的勇气和思想作为一种典范,传达一个女性精神成长的种种痛苦和蜕变,而这种个体生命的意识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遥相对望,与神冥呼应,暗示着女性精神历程的深刻和无边广阔。2.装置作品《上善若水》作品名字引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为恶,故几于道。——《老子》在五幅绘画作品前摆放和画作同等长度的木桌,铺上白色底布,放上240个同等水瓶,运用开水或火烧的方式让同等水瓶物质变形。瓶子中放入或多或少黑色液体,在瓶子的外围贴上由古至今各行各业杰出的女性名字。图 《上善若水》每一个塑料瓶子象征一位女性个体,每一个瓶子都受不同热力导致变形,这寓意着人的不完善和受伤害的不同程度;将著名的女性列入其中,传达着这些伟大女性脱离社会所赋予的属性以后回归女性特质本身所可能具备的不同的内质,通过这组作品提出我个人的反思和质疑;在社会、历史、宗教等框架之外,女性如何自处?如何寻求个体的价值?3.装置作品《她们的巴别塔》《圣经.旧约.创世纪》第十一章记载巴别塔是当时人类联合起来新建希望能够通往天堂的高塔。用大小不一的快递盒子堆成一个高达展厅顶棚的高塔。图 《她们的巴别塔》通往巴别塔的象征性传达,在当下商业社会中的过度消费,所造成的物质化对人心灵情感的麻木与伤害。对浮浅的娱乐和物欲膨胀进行批判。空箱子搭建的塔从物质形态的外观上寓意消费给人群带来的短暂快乐,貌似一种通往极乐的虚设隐喻,从形态的内在上,其空箱子的不可承受力寓意着空洞、虚无、转瞬即逝、坍塌等…..4.装置作品《仰望的高度》用脚铁制作一个高两米的框架,悬挂五个拉开长短不一的卷尺。在卷尺的分别每五厘米的刻度上贴上纸条。卷尺一:在刻度的标签上写入每个时代各行各业的杰出女性名字卷尺二:从我出生到现在以至未来的我的希望从上至下卷尺三:女性的化妆品牌服装品牌以及一系列女性所能用的的商品品牌名称卷尺四:对女性一切美好的形容词卷尺五:对女性玷污谩骂伤害的词汇图 《仰望的高端》通过卷尺的伸缩特性、锋利特性、刻度特性等,传达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被过度工具化。五个段落意在传达历史中的女性被书写和误读的可能;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历程和个人体验以及自觉意识的再造;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自我观看与被观看女性的主体性和客体性之间的模糊,赞美和侮辱词性暗示男权社会中女性身处的暴力侵害。(三)心得体会在创作中从很多行为艺术家以及装置艺术得到灵感,无论是这个系列作品的整体效果还是细节的把握都有了新的理解。选题和灵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站在对阿布的喜爱和一些点滴相同的女性经历产生了很多想法,在这次的创作学习中深刻的理解“把生活融为艺术”带着感情去完成。结 论通过学习和研究了解了当代艺术的发展以及如何用当代艺术来进行情感表达,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了解当代艺术,善于通过作品来表达情感,才能更加丰富作品,从而全面发展对艺术的见解以及发展我国的当代艺术文化。

现当代艺术(Modern-Contemporary Art,约1916——),即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当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全称和简称。现当代艺术,在时间概念和方位上是针对和区别于原始美术、古典美术的。

现当代主义艺术非理性的否定一切的既有的社会价值观,否定艺术,甚至否定自我;以达成和升华为一种超能的艺术经验。

现代艺术运动的语基不直白的批判社会,而是隐喻的对社会进行批判和颠覆;从而最大限度唤醒对人性异化的反思。因此,现代主义也就成为了二战结束后欧美各国的共同价值观。

后现代艺术运动,旨在将艺术语言扩展到人的身体内部,以强化其社会参与及社会批判的功能。“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社会雕塑”,促使艺术语言在无限复制中获得无穷力量。

当代艺术泛指80年代之后的世界大面积人口群体的意识形态化觉醒后所发生的艺术生态中具革命性的艺术符号。

人类艺术史分为:原始美术(约300万年前起)、古典美术(约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前古典或17世纪初法国后古典——19世纪末);现代艺术 Modernist Art,约1916——1960;鼻祖被指证为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

后现代艺术 Post-Modernist Art,约1960——1983;鼻祖被指证为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约1983——;鼻祖被指证为森达达Sen Dada。

下面这些艺术家是1960年代艺术与工业结合的代表:

(1)色面抽象画家纽曼(Barnetr-man),以近乎不断重复的方式,制作单一色块。

(2)金属雕刻家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1906~65),早年在军事坦克工厂做焊接工人,后来就发展出一种钢雕刻,这种雕刻提供给观众的是它的没有实际功能的机械性品质。

(3)行动艺术与色百抽象结合的画家弗兰肯塔拉(Ftankenthaler,1928-)对抽象表现主义资源的再利用,把艺术变成某种物理信息的表达.

(4)黑条画家吏泰拉(Frank:tLixlla,1936-),使用铜和铝探讨不同形状的画布造型,以矩形和棱形为多,创作大规模的色块分割作品。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现代艺术;百度百科-现当代艺术

艺拍网作为一个艺术类网站,充满艺术的时尚和潮流感。打造出的是一个年轻、时尚、个性化的艺术品陈列及拍卖网站。

《现代艺术》杂志

摩登天空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新音乐独立品牌,十年来,成绩斐然,备受海内外业内人士关注。专门制作具有独立艺术品格与商业前景的新音乐,为新音乐进入主流市场提供了可能,所出版之唱片均在艺术与商业两个层次上获得了成功,强烈影响了中国青少年文化。Badhead摩登天空有限公司的下属的另类音乐厂牌,成立于1998年12月,专门独立制作更为另类、前卫的音乐唱片。2000年3月正式成为独立厂牌。推崇独立制作与DIY精神,以远见卓识开发中国另类、前卫、实验音乐领域,发现不同的声音,并成功将其纳入正常的商业渠道。M2摩登天空旗下于2001年11月成立的艺人经纪代理部门M2,专事于艺人经纪拓展及艺人演艺代理事务,用国际化的运营理念拓展艺人的艺术事业。Guava(石榴)“Guava”-石榴成立于2002年12月27日,是“摩登天空”下属的的电子音乐子厂牌。作为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电子音乐的独立厂牌,“Guava”弥补了国内缺乏专门的电子音乐厂牌的空白。“Guava”以制作出版Chill Out、techno、Trance、House及Lounge等各种风格的电子唱片为主,此外,“Guava”还将与欧美顶尖的电子/舞曲厂牌进行合作,藉此推动中国Club文化及电子乐创作水准与国际接轨。World Music (世界音乐)成立于2006年1月,通过对中国各地的本土音乐的整理收集,建立全新的中国原生态音乐库,并有计划的将中国的民族音乐推向全球音乐市场。同时,摩登天空世界音乐还将结合全球音乐制作资源对原生态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开发更加精良的世界音乐产品。版权代理摩登天空除大力扶植本土音乐以外,更积极推行“国际音乐一体化”精神,接轨国际,引进海外的优秀音乐。为EMI唱片公司及台湾的直接流行唱片公司代理唱片的中国内地发行事务。《摩登天空》有声音乐杂志由摩登天空公司创建于1999年5月,是国内唯一一本与国际音乐潮流保持同步的新音乐杂志,每期均包括一张CD/卡带,为中国地下/地上新音乐提供开放的平台。内容包括国内外摇滚乐最新动态及评论介绍性文章,全部内容均为独家采编(而非编译或转载自国外杂志),洞悉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时尚音乐文化指标。有声音乐杂志由摩登天空的前身公司--北京风景科技文化公司与新闻出版属直属的《现代艺术》杂志社合资创办的《听》杂志于2001年6月中旬正式创刊。杂志为双月刊,每期附送一张CD唱片。《听》杂志旨在全方位介绍潮流音乐,全面推广国内、国际最时尚的音乐,深入剖析各种音乐类型,并以独家的角度透视新音乐动态。《听》杂志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摩登天空》有声音乐杂志的风格,但却是一份在行政和资金方面都完全独立的平面媒体。天空影像“湖”影视制作室是摩登天空有限公司的下属品牌,正式成立于1998年12月,专门致力于音乐录影带、广告、电影、记录片的拍摄工作。已为王菲(香港)、“清醒”乐队、“新裤子”乐队、“超级市场”乐队、“麦田守望者”乐队、“零点”乐队、许巍、晨辉、孙悦、金海心等乐队及艺人拍摄过音乐录影带,颇受业内好评。 好评。“湖”影视制作室现已更名为“天空影像”制作室,以更新潮的制作理念为业界同仁服务,已为叶蓓、“果味VC”乐队及常宽制作了最新单曲的音乐录影带。Ultra GirlUltra Girl动画制作室集结了国内动画片制作精英,致力于国内动画Music Video和动画剧集的制作,首部作品--为“新裤子”乐队第二张专辑的主打曲“我爱你”拍摄的Music Video,是目前国内第一部以黏土动画技巧拍摄的音乐录影带,该作品不但赢得了国内多个年度音乐录影带大奖,更在欧洲多家电视台频繁播出。Money Design除了出色的音乐之外,摩登天空在平面设计上也赢得了极高的评价。1998年10月正式成立的摩登天空平面设计室,不但包揽了摩登天空所出版的所有唱片封套、宣传品,摩登天空网站及音乐杂志的设计工作,更进一步为娱乐业界、广告界及公司企业服务,自成立以来制作了大量唱片封套、Flyer及Poster。“摩登天空”平面设计室已正式更名为 Money Design(“茉莉”设计),现已为“零点”乐队、陈琳、李小龙、叶蓓等艺人制作专辑平面设计,还包揽了国际俱乐部团体Plus的所有平面宣传设计工作。摩登天空图书摩登天空2002年成立的图书厂牌,涉足文学、传记、绘本、卡通等多重领域,利用摩登天空在娱乐行业所积累丰富经验,以敏锐视角与独特方式经营打造,力图在图书领域开创崭新局面。摩登天空数字公司摩登天空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Modern Sky Digital Entertainment Ltd (简称 “ 摩登数字 ” )成立于 2005 年 10 月,其母公司为目前国内最时尚、最新锐的唱片公司 —— 摩登天空音乐。 “ 摩登数字 ” 是一家基于无线网络( )和有线( WEB )技术平台的数字娱乐产品内容提供商。旨在数字娱乐领域,精心树立专业内容创意和营销品牌。 摩登数字 ” 不但拥有丰富的原创和代理版权资源,还拥有强大的策划团队和专业的技术团队。 30 位资深平面及动画影像制作人、 50 位资深音乐制作人、专业的影像制作室、动画制作室、数码录音棚,这些摩登天空多年来在影像、出版、音乐方面积累的丰富资源和运作经验,是我们的重装起点。同时, “ 摩登数字 ” 还将针对数字娱乐领域定向创意开发一系列原创和衍生产品,并与 Apple,Motorola, Nokia 等国内外知名娱乐和通信终端厂商发展定制类影音产品。秉承 “ 摩登天空 ” 品牌始终的执著精神,我们努力了解人们对数字娱乐的需求,开发制造音乐、念白、图片、影像类等泛数字娱乐产品,让人们通过现在或未来的手机, MP3 、 MP4 、 MPn 等无线娱乐影音工具和有线互联网,用视觉、听觉来享受我们制造的丰富影像和音乐世界。

“艺术与设计出版联盟”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的艺术与设计杂志社、产品设计杂志社、数码设计杂志社和现代艺术杂志社共同组建,拥有《艺术与设计》《产品设计》《数码设计》《现代艺术》《国际家居》《1626》等期刊。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还批准艺术与设计杂志社为连续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拥有两种连续电子出版物(光盘期刊)的出版权,拥有北京翰林世纪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等专业书刊发行公司。“艺术与设计出版联盟”出版物年发行量超过300万册,是我国较大的艺术、设计、娱乐消费期刊出版单位之一。出版物以国际化、高水准为特色,同时积极与国际间进行版权合作,积极开拓相关展览、调查、研究和为企业制作公关形象杂志等业务。 《艺术与设计》杂志 媒体描述:《艺术与设计》杂志创刊于199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直属刊社中销售量最大的刊物,也是亚洲地区发行量最大的设计艺术消费类杂志。《艺术与设计》杂志是“艺术与设计出版联盟”的旗舰杂志, 《艺术与设计》杂志有18名专职员工。所有编辑、记者都具有高等学历,有若干海外访问经验。《艺术与设计》杂志的编辑、记者从来走在我国设计、艺术事业的前面。 出版目标:《艺术与设计》秉持设计服务于技术、商业、文化、公民社会四个方面,所有栏目以此为基础,涵盖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艺术与设计》服务于中国最有创意的人群,并深得这一人群的喜爱,《艺术与设计》始终以服务精英阶层和专业人士为己任,在影响他们的同时升华自己。 出版特点:国际视野 刊物定位于国际坐标,从来追寻国际最强创意时尚成熟 以哲学和新鲜的眼光看待世界,关注最具创意人群的思想与作品精美流畅 从印刷装订到版式设计,以最精心的制作满足读者的视觉追求文字之美 提倡享受的阅读,以隽永的文字与读者共同探讨社会价值与消费文化的点滴 主要栏目:特稿:刊登当代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创意,极具可读性、趣味性和收藏性。图形图像:展现丰富的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深度发掘创意背景。设计新视线:发现、推介设计界颇具潜质的新锐设计师,是设计火花闪耀的一线地带,图形图像栏目是以图像映射流行文化的主要栏目。设计营:介绍国际一流艺术与设计大学、创意机构,带你遨游创意无穷海洋。品牌故事:一线品牌的设计营商故事。三边联谈:锋利的设计思想、睿智的创意观念在这里交融,设计信息的互动,编者、读者、作者的声音在这里倾诉。 关于杂志:中文名称:艺术与设计英文名称:ART AND EDSIGN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国内刊号:CN11—3909/J国际刊号:ISSN1008—2832出版周期:月刊出版语种:中文、英文、日文零售价:中国大陆人民币元/香港及海外港币元出版尺寸:210X285mm Art and Design Art and Design magazine was founded in 1997 and it has the largest circulation in Asia among all art and design magazines. It serves art and design industry from technology, business, culture and society. Its target readers are those creative people working in creative industries. Art and Design magazine is the flagship magazine in Art and Design Publishing United, which includes Art and Design magazine, Product Design magazine, Digital Design magazine, Contemporary Art magazine and CASA International. Art and Design Publishing United published over 3 million copies of magazines in the year 2004, and became one the of biggest art, design, entertainment and lifestyle publishing groups. 《产品设计》杂志 媒体描述:《产品设计》杂志创刊于2002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主管,是中国惟一一份国家级的设计与设计消费杂志。《产品设计》杂志是“艺术与设计出版联盟”的核心杂志之一,《产品设计》杂志有8名专职员工,11名海外记者驻在世界各重要的设计机构、制造性企业、品牌机构和教育机构。所有记者和编辑均具有高等学历,均有若干海外访问经验。《产品设计》的团队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敏锐与深度,走在设计业的前沿。 出版目标:《产品设计》杂志以“设计与生活方式”的双重主题,展现国际视野,汇集全球新鲜的优秀设计创意和生活观念,以设计的眼光解读生活,以前瞻的视野寻求生活的创意。《产品设计》杂志创造性地提倡具有设计品位与品质的生活方式,让中国的设计力量萃取到世界前沿设计的精华,专业地引导着新一代有设计品位的消费人群进入一个更有创造性的生活时代。 出版特点:国际的视野:建立了连接美、欧、亚、非和大洋洲包括24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网络,敏锐地追寻着全球设计新观念与创意。专业的品质: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设计机构、出版机构、教育机构和企业品牌建立了网络合作平台,共同分享设计领域的信息与思想。生活的视角:从生活的观念到生活的细节,提炼生活的设计创意哲学和意义,以亲切的生活话题和故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趣味与回味。精美而隽永:精致的设计、印刷与装订给人们视觉享受,隽永的文字给人们带来阅读满足。 主要栏目:创意环球:报道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新闻,关注新鲜的设计活动与事件,评介世界各国最近出版的设计书刊的重要话题,汇集来自广大读者的观点声音。 特稿/封面故事:主题性地报道新颖的生活与设计热点话题,将设计、文化与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制作出具有收藏价值的精致专辑。地域:轻松讲述一个地域的设计与人们生活之间的故事,并为追寻生活创意与品质的人们提供一种地域性视野。搜索:以当代生活的热点生活词汇和生活现象为线索,跨越娱乐、健康、运动、科技、材料等领域搜索世界各地的新锐思维和创作,倡导新的设计审美观与生活方式。透视:比较深入地挖掘公司、人物、品牌和产品的成败故事,具有设计的深度,包容商业的角度,并对设计和企业读者有深入启发性。空间:对空间的观念提出思考,寻找不同寻常的空间体验,激发人们对生活环境产生的新观念与新认识。 关于杂志:中文名称:产品设计英文名称:DESIGN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国内刊号:CN11—5291/TS国际刊号:ISSN1672—9137出版周期:月刊出版语种:中文零售价:中国大陆人民币元/香港及其它海外地区港币元或5美元出版尺寸:210X285mm Design magazine Design magazine is co-approved by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and it is the unique national magazine focused on design and consumption. Design magazine has a duel theme of design and lifestyle, showing international vision, collecting global excellent design and living concepts. It interprets our life from design point of view, and meanwhile embraces business purposes. It advocate a lifestyle in pursuit of design taste and quality, leading people enjoying characteristic design life. It has the glamour of trends and touches people's hearts for beauty and ideas, bringing people into more creative living, symbolizing our contemporary living times. 《数码设计》杂志 媒体描述:《数码设计》杂志创刊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主管,是中国惟一一份国家级数码图形技术B2B杂志。也是国内发行量最大数码图形技术B2B专业期刊。随着数字科技与娱乐业、商业的越来越紧密的融合,传统的设计、影视、娱乐、艺术、大众消费品等产业已逐步数字化、电脑化,而多媒体、CG(计算机图形图像)、影视特效、游戏制作、数码产品开发更是当今国内外的热门领域。《数码设计》作为中国唯一的数码设计类专业读物,将为广大读者提供最新的设计资讯、产业动态,展示国内外优秀的数码作品与产品,介绍相关最新技术,从专业人员到普通学生、业余爱好者都将是我们的读者。《数码设计》从2000年5月至今已出版40期,目前发行已近3万册,畅销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地区。 出版目标和特色:中国第一数码设计类杂志,汇聚欧美日韩的出版资源。占领最新最热的资讯高地,发布新鲜实用的技术教程。 主要栏目:资讯:国内外最新的数字艺术与娱乐、新媒体艺术信息,及最新最热的数字艺术领域的软硬件产品、周边产品专题测评、新品购买指南等。先锋:国内外数字艺术与娱乐热点话题、人物或事件的深入探讨与报道。展现数字艺术、娱乐及新媒体艺术的新人物、新作品、新应用与新技术。选题力求权威、深入、细致、全面、观念新颖、独特,使其成为本刊物的灵魂内容。业界:数字艺术设计领域的教育、培训、劳务等市场动态、行业分析及资讯等,为业界公司发现人才,人才选择公司提供交流平台。报道客户与设计制作团队、个人之间,设计制作团队、个人与设计制作团队、个人之间(如专业学院的一些教授及资深行业人等),就产业、市场、管理、创意设计思想、技术等问题的交流对话,起到沟通疏导产业链的作用。教程:从不同层面讲解软件技术及创作理念, 尽量用系统的制作教程来给读者带路。主题及内容涉及平面、3d、网络、视频、动画、游戏、音乐、多媒体等。鉴赏:这里注意捕捉一些小的,极具独创性和原创感的不知名的制作团队和个人的作品的最新动态,把其中创意,用到的技术尽可能多的介绍给读者。 硬件:数字艺术与娱乐相关领域的数码软硬件产品。附赠CD: 除了免费数字教程、试用软件、优秀数码作品集粹等内容以外,利用CD-R可以存储视频节目的优势,策划或自主开发一些与刊物内容互动的DV类视频节目,丰富充实刊物的内容和形式,每期推出。 关于杂志中文名称:数码设计英文名称:CG WORLD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国内刊号:CN 11—5292/TP国际刊号:ISSN 1672—8491出版周期:月刊出版语种:中文、英文、日文零售价:中国大陆人民币元/香港及海外港币元出版尺寸:210X285mm《国际家居》杂志 “审美第一,生活之上”,《国际家居》秉持开放的国际观和信息流,意在将先进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传递给国内读者。《国际家居》是国内第一本在意大利完成排版设计,并且在意大利拥有自己的海外编辑、摄影师的家居生活、设计风尚杂志。 关于杂志中文名称:国际家居英文名称:CASA INTERNATIONAL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国内刊号:CN11—3909/J国际刊号:ISSN1008—2832出版周期:月刊出版语种:中文,有英问题要零售价:中国大陆人民币元/香港及海外港币元出版尺寸:210X285mm 其他出版物引领潮流的先锋艺术期刊《现代艺术》杂志 《现代艺术》杂志是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介绍国内外当代艺术的先锋杂志。刊物以独特、冷静的视角树立了自身的形象,是当代艺术领域发行量最大的期刊。目前,《现代艺术》杂志与国外重要的美术馆、画廊、艺术院校保持紧密的联系,是海外艺术界最看好的一本中国艺术期刊。 《现代艺术》包括如下内容:特稿:对时下当代艺术的状况开展主题性探讨。不仅追踪当下艺术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逐一盘点各种艺术现象,同时召集艺术批评和研究领域的专家对艺术的学术问题进行认真和卓有成效的讨论。艺术新闻:既突出新闻的快速和时效性,更是重点引入对艺术事件和展览所阐发的关注和思考。艺术万象:主要刊登本刊国外特约记者或撰稿人的文章,介绍或评述国外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工作室:重点推荐国内外艺术家及其作品。艺术言说:刊载国内外的艺术批评家、理论家的学术观点和艺术言论。视觉档案:主要以图片的方式向读者介绍最新的建筑艺术。影像:探讨当下国内外实验电影的发展

《现代艺术》是国内顶级影视娱乐媒体,创刊以来以其丰富、时尚的栏目和鲜活、精美的图片,以及强有力的市场覆盖,建立起了知名度很高的品牌特色,在国内影视类娱乐刊中享有极高之美誉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目前,《现代艺术》发放最新最热之内地及港台地区影视娱乐资讯,吸引了庞大之读者群购买,有效地建立起一个具特色之广告宣传平台。杂志定价5元,目标读者年龄层在15~38岁,以20~28岁的年轻女性为主导人群,杂志常规发行量为近万册/期。

当代艺术思潮论文

中国当代美术思潮的论文我推荐85美术新潮__中国艺术重要的风水领85新潮美术:昔为田舍郎,今登天子堂出乎我意料,这两个正在争吵的青年,说的正是差不多二十年前的两声枪响——1989年2月,肖鲁在中国美术馆对着自己的装置艺术作品开了两枪,成为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当代艺术作品之一。这之前她曾向唐宋透露开枪的想法,唐宋十分鼓吹她行动,并且在她开枪后被误抓,一起进看守所的经历成就了两个人的爱情。此后唐宋从各个层面对“开枪事件”做了阐释和解说,使世人觉得这是两个人的作品,甚至肖鲁不过是执行者而已。15年后肖鲁和唐宋的爱情破裂,她要求还历史以真实,她是唯一的作者,而当时她默认唐宋作者身份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我们好了”。这是两年前开始闹得沸沸扬扬的一段当代艺术史公案,像“罗丹的情人”一样使人大感诧异又兴味索然。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谢幕礼”(栗宪庭语)的故事,会有这样的尾声,适足以证明一切事物都会呈现出始料不及的面目。个体的故事尚且如此,更何况一次艺术运动——“85美术新潮”的一些举足轻重的人物,很多成为当下画坛的显贵。理想主义的前驱最后因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而获得了反复被回顾被总结的礼遇,何尝不是世事难料。我离开那两个争论署名权的青年,在空旷而悬挂画作的展厅里,淋漓的色块和线条像是要倾压下来,既提示着一段艺术史的相关记忆,也提示着一种隐藏的文化逻辑。■昔为田舍郎,今登天子堂“85美术新潮”的回顾何以蔚为风潮?因为这是今天为昨日加冕——中国当代艺术品在世界收藏市场一路价格上扬,屡屡拍出天价,局外人多有横空出世之感,人们需要论证,早在二十年前,“85美术新潮”已经伏下今天艺术品收藏狂飙的发动枢机。这种判断本身也未必是空穴来风,实际上,“85美术新潮”奠定了当今艺术品市场的重要三级——著名画家、收藏家、评论家。当代艺术品市场热浪迫人的“中国明星”多是当年的领军人物。在渐成规模的回顾展览中,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是一次相当有企图心的努力,这个以国际展馆标准建设的艺术中心,直接以当代艺术为名。当我站在798这唯一一家需要收取门票的展馆外,隐约感觉它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标志着在收藏家的运作下,三极合力,怎样把一个二十年前尚在边缘徘徊的青年艺术狂飙运动,转变为一个有现代商业链支撑的文化产业。一些当代艺术家在国际画坛的煊赫,毋庸多费笔墨,在今年的巴塞尔展览中,居然找不到中国当红画家的作品,一问之下,原来“中国明星”们太受热捧,通常作品都绕过画廊体系直接与买主经办,所以踪影难觅。而二十年前,“85”弄潮儿决不可能得到这等礼遇,当年西南艺术群体在杭州举办“新具象主义”展览,据说被人看成了新家具主义,他们展览的留言上,被大大地写上了“蠢驴”二字。回顾展览中陈列的两万多份“85美术新潮”的手稿、通信,使人回到了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年代,显然对于这样一个与公众隔膜日久的青年文化运动,梳理有其必要,但过度的揄扬却使人感到疑虑——这像是一次学术对市场的策堂化的可能。于是,一度对“85美术新潮”颇感隔膜的观众,开始得到一种精心选择后的当代美术史教育,除了北京798里尤伦斯艺术中心正在进行的展览和系列论坛,11月19号,方力钧的个展又在上海开幕,当代艺术作品随处可与人们劈头相遇,并且开始展示它的渊源。但是这种偏向强烈的选择似乎暗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值得述说和回顾的只有这一段始自85迄至89的当代艺术试验。这并不是个健全的论断,遮蔽了其它没有获得资金支持的艺术成果,使由艺术机构开始的美术史教育变成了成功者的回顾展。就在尤伦斯艺术中心进行“85”美展的同时,同样是“85”的推动者,有中国当代艺术“教父”之称的评论家栗宪庭,别有深意地在宋庄拉开了无名的“青岛画家展”,同是八十年代的艺术群体,他们从来就没有获得过公众舞台,更不会为当下所青睐。栗宪庭此举与其说是在唱对台戏,不如说是勉力保留一种被忽略的记忆。栗宪庭说以此来对抗当代艺术界盛行的西方话语霸权,但是他可能没有说出一个更悲观的论断:即使西方话语从当代艺术领域退隐,收藏市场依然会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来干扰记忆的选择。实际上,八十年代值得回忆的艺术作品,从星星画会到伤痕画派,以及另一些流派的探索者,在“85”的辉煌下,显得黯然失色,他们究竟是在画笔的光焰万丈下失色,还是在收藏市场的金光四射下失色,显然是值得学者们考虑的问题,尤其是过多的溢美之词在邀请座谈中喷涌而出的时候。学术性梳理开始继收藏市场的热捧进入以后,意味着一种话语霸权开始产生了,张晓刚曾经说:以前我的画卖100美元时,我觉得很踏实,卖到100万美元时,我反而觉得很虚妄。那他现在面对这些将“85美术新潮”纳入殿堂的学术努力的时候,会不会继续冷静地说:以前我在体制之外的时候,觉得很踏实,现在高高在上,反而觉得很虚妄?“85美术新潮”目前随同它市场指标同时上扬的学术指标,在一定意义上,是现在为过去加冕。经过二十年瓜熟蒂落,它不但收获了光明的尾巴,而且追封已经提上日程。■新话语权下的危机“你是否觉得这一切很美?”来自德国的女记者问我,她跟着我已经在展厅兜了两圈。“我觉得。并不是美,而是让我感到了……时间”我斟酌着用词,我试着告诉她,大部分中国人并不觉得这些作品美,但不管怎么样,这些尝试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情绪,构成一个回忆的序列,我也不可能完全无动于衷。“但是你不觉得这是西方的文化殖民?”我很惊异她问我这么一个普通的参观者,我摇摇头,对她说,你也许应该问问尤伦斯,他正在接受采访呢,他搜集了很多八十年代的作品,据说这个展厅里有一半是他的藏品,他应该推动了这些作品的价格上升,他甚至为此卖了自己十来幅特纳的画,以准备足够的资金来在中国的这个艺术园区兴建一个当代艺术中心。你可以去问问他。但女记者很坚持:如果你们大部分人都不觉得美,那么显然这是西方视角的中国,不是吗。是的,这显然没有疑问,我很快地回答,这个展览让人感觉复杂,它记录了这个国家曾经年轻的一代艺术家的探求,但这种探求至少在目前并没有真正影响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就是没有深刻地参与到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塑造中。“你知道,我们确实因此看到了很多和我们有可能擦肩而过的作品,但是它们也在形成一种新的遮蔽。”来自海德格尔故乡的女记者沉默了一下:这是指一种新的话语霸权?是的,在这场青年艺术狂飙运动中,不缺乏创作者、评论者和推动者,但是缺少本土的欣赏者,有一个环节断裂掉了。我问她,在你们的“青年狂飙运动”的时候,会有人不读康德和席勒吗?她摇头。这就是问题所在。“一切都变了”,尤伦斯坐在这座完全由自己的基金会投资兴办的艺术中心里,天气很冷,老人围着大围巾,“有人说,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我想可能真是如此,但是那真是难以言喻的美妙时光,我们在周末出去搜集艺术品,那时候的艺术家都不谈钱。”我相信这些回忆的真诚,就像相信“85美术新潮”的价值。但是,在对它的反复钩沉中,人们看到一种成王败寇的文化逻辑,而另一些被历史大潮席卷而过的作品,由于缺乏“今日的加冕礼”,而继续沉默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培力:“我可能是一个85的叛逃者”1984年,在西子湖畔浙江美院的陈列馆里,一场“无聊”的展览震惊了前来观看展览的美术界人士:1985年夏天的第一个光头、一群面无表情的游泳的人……和人们预期看到的可以参加全国美展的传统油画完全不同,这些既不温馨感人,也不朝气蓬勃的画作让出钱举办展览的浙江美协大为尴尬,这就是后来载入中国当代艺术史册的“85新空间”展览。而作为这一展览的策划人,张培力那时候还是个初出校门的毛头小伙子。展览结束之后,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了杭州当代艺术团体“池社”,成为85美术新潮中重要的艺术团体。和当时青年艺术家的激情四射不同,张培力即使身处在那个火热的年代,也仍然和他的作品一样,带着一种冷静的理性。“一边做一边怀疑自己”,这是他对自己当时状态的描述,“我可能是一个85的叛逃者”,这是20年后他对自己的定位。■那时候总觉得很忙碌《21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文艺青年的黄金时代,现在还记得当时接触过哪些思想吗?张培力:那时候,不同的思想同时进入中国,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在看几本不同的、态度完全不一样的哲学书,那时候总觉得很忙碌,比现在充实得多。《21世纪》:1985年的“85新空间”展览是85美术新潮的重要一块,这个展览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张培力:当时恰逢第六届全国美展结束,浙江的情况很不理想,浙江美协负责创作的人非常焦虑,希望把青年创作做上去。于是有了这么一个机会,美协出钱,由我出面组织人做展览。我没有按照全国美展的思路来做这个展览,展览出来以后大家一看都傻了。耿建翌画了一组理发系列,其中有一幅叫《1985年夏天的第一个光头》,这种题目本身就比较无聊,我画的是游泳和音乐,但里面完全没有以前画到体育的那种激情,人都很僵硬,没有表情,画面没有任何表现感,很多人接受不了,后来美协压力很大。■我们要放弃使命感《21世纪》:在85新空间展览中,你们当时就有很明确的艺术主张了吗?张培力:没有,那时候还没有想得那么清楚,只是想提出一种新的艺术追求。那时候“伤痕美术”很流行,还有很多人画西藏题材或者乡土题材,这些流行题材在我们看来有点矫饰主义,画的多了已经变成了一种符号,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关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生活。作为在城市生活的人,我们每天都面临很多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这才是最真实的。做这个展览的时候,我们就是想提出一种新的美学态度和视觉语言。《21世纪》:85时期,中国有很多艺术团体,北方艺术群体提出了“理性绘画”,厦门达达崇尚的则是反审美、反文化立场,池社的艺术主张是什么?张培力:池社成立后写过一个池社宣言,但那不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池社始终是一个很松散的组织。我们当时的态度是针对一段时间以来,艺术中过于哲学化、理想化的问题,我们认为艺术家应该更关注艺术本身。池社提出要放弃使命感。从85美术新潮开始,到后来的珠海会议,大家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使命感”,好像我们做艺术不是为自己、为艺术,而是为国家、为人类,这是很荒诞的事,我们身上没有这种责任,如果说有的话也是因为我们对艺术本身有兴趣,和使命没有关系。■这场运动,我从来不投入《21世纪》:你怎么看待85美术新潮?张培力:“85新潮的主要影响和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一种官方艺术以外的艺术语言,它的真正价值在于争取艺术家的权利,让人们意识到官方艺术以外还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存在,在这之前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面孔,是官方的被模式化的东西。其实85新潮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思想,那时候有点像抗战,不同的思想结成统一战线,相互之间的差异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官方艺术。尽管我们和北方、西南几个群体的艺术态度都不一样,这些人在一起甚至会吵得一塌糊涂,但不在一起的时候大家面临的是一个共同的障碍。《21世纪》:那个年代今天看来必然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东西。张培力:非理性和冲动本身就是值得反思的,事实上,这种反思不是从现在开始,而是早在85时期就开始了。我有时候觉得我是一个叛逃者,在整个85美术运动期间,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很投入的人,我也在做这些事,但一边也在怀疑自己。我们回头去看80年代以前的西方艺术,每个时期的流派都有特定的艺术语言,非常清晰,但在中国的80年代是没有的。提起西方的印象派、后期印象派、超现实主义,我们马上可以具体想到一个艺术样式、风格,但提起中国80年代,虽然好像有很多流派,但与艺术语言都没有关系。可以说它把原有的罐子砸碎了,但没有做出新的罐子。事实上,那时候搞艺术的人很多,一开会乌鸦鸦一片,但最后沉淀下来的、被人们记住的还是那些有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艺术家和艺术品。在当时,人们关心的不是艺术语言,开会讨论的都是哲学,是政治、社会,都很玄、很抽象。艺术家真正开始关心艺术语言、关心个人经验是在89现代艺术大展之后。我认为85时是非理性的,89之后才是理性的。王广义:“浪漫点说,那和我的青春相关联”这些年,提起王广义,人们常常要从拍卖说起。凭借《大批判》系列蜚声海内外的他,90年代中期以后作品价格在国际画坛一路走高。然而今天在“85美术新潮”的展览中,在王广义的名字下面,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熟悉的政治波普作品,而是《凝固的北方极地》。1985年王广义参与创办了“85新潮美术”中最重要的艺术团体之一“北方艺术群体”,并凭借系列作品“凝固的北方极地”一战成名,那时,他还是个典型的文化乌托邦主义者,幻想着能通过艺术找到一条文化救赎之路。而在89“现代艺术大展”前后,曾经高举“理性绘画”旗帜的他却走上了另外一条艺术道路,一系列政治波普作品把他的艺术生涯带上新的高峰。翻过20年的时光,王广义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哲学语汇来定义自己的艺术道路,那就是“无立场”。对你个人的生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能谈谈那时候的情况吗?王广义:那时候我刚调到珠海画院,当时画院为了扩大知名度,决定花30万邀请全国的著名画家为画院成立举办一次高级别笔会。当年,一个地方单位要办一个全国型的活动必须与国家级机构合办,我来到北京,找到当时在《中国美术报》担任编辑的栗宪庭,栗宪庭找到社长,这件事情很快就促成了。当时我们自己组成了一个机构,我、张培力、舒群,我们都是评委会的副主任,名单拟好之后,《中国美术报》盖的公章。我们邀请到全国知名的美术界名人和全国各个艺术团体的成员,在珠海召开了三天的“85美术新潮大型纪灯片展”,这场会议完全是一场当代艺术的峰会。会议中途,珠海市文联就发现这件事和他们想像的完全不同,他们原先的想法不过是让那些著名画家为官员们画些山水画,但当时他们可能还搞不清楚这帮人是怎么回事,所以会议还是开完了。这件事对我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我失业,但在艺术史上,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次集会。《21世纪》:当时,当代艺术是不是还处在一种半地下的状态?王广义:对,说半地下比较准确。珠海会议之所以能开成,也和当时文艺界的气氛有关,那时候大家对当代艺术的态度还比较开放。后来《中国美术报》还用了几个整版的篇幅来报道这件事。■艺术应该和我的生活有关《21世纪》:89现代艺术大展对于你好像特别重要,在这之后,你的艺术风格发生了很大转变,当时是什么触动你发生这种转变?王广义:那时候我想了很多问题,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艺术应该和我的生活有关,否则我会没有什么感觉。此前我画的《北方极地》系列和后古典系列,无论别人说好还是不好,我的感觉是他们和我还是隔得很远,是一种二手经验的产物,是我想像中的文化的一个问题,不是我的直接经验,当我为现代艺术大展创作的时候,我找到一个和我的成长整个相关的东西。《21世纪》:在89现代艺术大展前后,你提出了“清理人文热情”的观点,这和你艺术风格的转变也有关系吗?王广义:这个观点提出是在1988年的黄山会议。当时很多搞艺术批评的人常常把一件作品无限放大,假如一件作品引起关注了,有批评家来阐释这件作品的时候,常常说一件作品包括了人类的文明史、哲学史,把黑格尔等等哲学都说进去了。最初我是特别喜欢这种描述的,但后来我感觉有点不对了,我觉得这种人文热情的大量投入,导致了一种幻觉。这也是我艺术上的转折点,我认识到艺术可以和哲学没关系,但它必须和我的生活有关系。■我的艺术道路就是“无立场”《21世纪》:这样看来89现代艺术大展对于你来说,其实是对80年代的一个告别。王广义:是的,是对80年代的告别,90年代我的创作就完全不一样了。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找到一个词来描述自己的感觉,原来也用过一些比较模糊的词,比如“中性态度”、“中立态度”,但总觉得不准确。后来偶然看一本哲学书,发现我所要找的就是那个词——“无立场”。现在回顾,我整个的艺术道路就是“无立场”,包括《被工业快干漆覆盖的名画》以及后来的《大批判》,立场其实是很模糊的。我不是要反对什么、批判什么,或者要什么不要什么。当然在无立场状态下做出的作品,容易造成误读。所以对于我的作品总有这样那样的说法。《21世纪》:你从“北方极地”开始的作品都可以用“无立场”来概括吗?王广义:应该是这样,但更准确的说法是从后古典系列开始的。比如《红色理性》,现在来看从观点上我是没有立场的,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阐释,什么都可以说,但事实上,我什么都没说。《21世纪》:你怎么评价自己在80年代的这些作品?王广义:对我自己的艺术历程,这个阶段当然非常重要,浪漫点说,那是和我的青春相关联的。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很客观的说也确实起了很大作用。《21世纪》:对于整个“85新潮”,你怎么看?王广义:有人把它称为“文艺复兴”,我觉得称为“奠基”更准确,是为中国当代艺术“奠基”。赶巧了,青春时代我们参与了打造这个伟大的基石的历程。

同意2楼的,题目太大,论点太大,写不好,容易散掉,答辩的时候很容易被老师抓小辫子的,快换个小点的吧.我毕业论文题目就太大,结果被老师问的自相矛盾了.

西方当代艺术的艺术流派:1、20世纪初至一战曝发: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派、未来主义和抽象派。特点及代表人物:1905年法国诞生的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弗拉曼克和德朗。在北欧,随着德国1905年桥社和1909年蓝骑士社的先后成立,表现主义作为一种重要流派登上画坛。代表人物有爱德华·蒙克、安索尔、席勒、柯克西卡、诺尔德以及桥派的基希纳、蓝骑士派的康定斯基和马尔克。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塞尚是第一个把具象带往抽象形式的画家,他的“把自然还原为圆柱、圆锥与球体的三种基本形状”认识,催生了立体派的诞生。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绘画继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则,将自然物象分解成几何块面,从而从根本上挣脱传统绘画的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然而“抽象”艺术在毕加索看来并不存在,他认为只不过有人强调风格,有人强调生活罢了。立体主义产生后,在上世纪20年代还相继出现了未来主义、构成主义、绝对主义、新造型主义等立体派分支,其中1909年在意大利出现的未来主义美术运动,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加上表现速度、时间和力量的因素,以体现“速度美”,代表人物有波丘尼、巴拉、塞韦里尼等。蓝色骑士领导人康定斯基发现了它的奥妙,即仅用颜色、形状就可以传达艺术家的感觉和情绪,由此他跃入了抽象主义的范畴。他于1910创作的一幅“无题”的抽象绘画,被视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幅纯粹抽象的作品,进而改变了20世纪的艺术,成为100年以来生命力最顽强的艺术。抽象派另一代表是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两人分别代表着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两个方向。2、一战至二战结束: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3、二战后: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超级写实主义

浅论近代卡通如果想了解什么是卡通, 那么就不妨先从“卡通”这个词的由来讲起。卡通,是英语“cartoon”的汉语音译。对于这个词的词源,有两种不同说法:其一是说它来自法语中的“carton”(图画);其二是说它源自意大利语中的“cartone”(纸板)。从卡通的词源上,我们就能够确切地获知,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欧洲。而在近代欧洲,有两个促使卡通出现的重要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的力量,导致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其次,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由开放的艺术理念开始为社会所接受。这两个条件的相互作用,使得传统绘画走下了中世纪的神坛,日益接近平民的审美趋向,给以简御繁的卡通画提供了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时,作为市民阶层表达自身要求的手段,卡通画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政治内涵。在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的笔下首次出现了含卡通夸张意味的素描图轴。而以法国人奥诺雷·杜米埃(1808-1879)为代表的讽刺漫画家,更是将政治卡通发展到了艺术的高度。时至今日,政治卡通依然是西方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卡通艺术的发展史上,英国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英国是最早建立现代议会民主政治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进入产业革命的国家之一。民主政治的确立,保证了人民言论和出版的自由,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产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报刊出版业的繁荣,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早在17世纪末,英国的报刊上就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卡通的幽默插图,但是由于缺乏专职画家和固定的艺术风格,因此还算不上真正的卡通画。随着报刊出版业的繁荣,到了18世纪初,出现了专职卡通画家,英国卡通的风格也逐渐定型。与同时期欧洲大陆的幽默讽刺画相比,英国的卡通画较多的取材于社会风情,以幽默含蓄见长。 的变化,就是刊物的读者定位由成年人逐渐转向儿童和青少年。而AP公司是这个趋势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成功的推出了“老虎提姆”的卡通形象,使其一跃成为孩子们钟爱的卡通明星。它的姊妹作《熊娃娃》也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另外,《老虎提姆》的作者之一福克斯·韦尔还创作了《小虎吉莉》和《河马小姐》等少女漫画作品。与政治卡通和漫画相比,动画片的发展历程似乎更富有传奇色彩。如前所述,动画艺术是现代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动画和电影的“史前阶段”,两者却是合而为一的。直到摄影术发明之后,电影和动画才开始分道扬镳。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最先向公众展示了他们的“电影机”,并放映了《火车进站》、《海水苑》等影片。现代电影就此诞生。而第一部动画电影却是在十年后才得以问世。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动画片高昂的制作成本。时至今日,动画片依然是需要高投入的文化产品。1906年,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布雷克顿(J. Stuart Blackton)制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此后,来自法国的埃米尔·科尔(Emile Cohl)进一步发展了动画片的拍摄技巧,并且先后制作了250余部动画短片。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的方法,将动画和真人表现结合起来的先驱者。正是因为科尔对于动画片发展的杰出贡献,他也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另一位对早期动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美国人温瑟·麦凯。他出生在美国的密西根州,早年曾经靠给马戏团、通俗剧团画海报为生,后来成为了报社记者和漫画专栏画家。1914年,麦凯推出了一部剧情动画片《恐龙葛蒂》(Gertie the Dinosaur)。这部动画片的推出,改变了此前在动画作品中的纯艺术倾向,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等组织成为互动式的情节,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而憨态可掬的恐龙葛蒂,更是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卡通明星。继《恐龙葛蒂》之后,麦凯又制作了《露斯坦尼亚号之沉没》。这是第一部以动画方式制作的纪录片。温瑟·麦凯的成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他以自己作为漫画家的修养和积累,开创了一种重视角色的塑造、故事结构和通俗趣味的新型动画创作模式。在麦凯之后,美国的动画家们开始走上了一条与他们的欧洲同行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属于新大陆的卡通时代就要到来了。[编辑本段]卡通帝国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卡通艺术的发展水平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而毋庸置疑的是,这种领先是全方位的。早在1840年,波士顿的DC约翰斯顿公司就发行了名为《克赖斯帕》的单页画报,这可能是最早出现在美国的卡通作品了。此后,随着欧洲移民的不断涌入,原本流行于欧洲的卡通艺术也开始登陆美国。1880年,美国报业大亨普利策在他的《纽约世界》报上增设星期日特刊,并在其中增加了卡通专栏。此后不久,另一位报业巨头赫斯特也开始在自己旗下的《纽约杂志》和《美国幽默大师》等刊物上定期发表卡通作品。这意味着卡通作品在增加报刊发行量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上述两大报系的强力介入,无疑是给还处在幼年期的美国卡通注射了一针助长剂,自此美国卡通的发展驶进了快车道。1895年,著名漫画家奥特考特()创作的系列漫画《黄孩子》(Yellow Kid)开始在普利策创办的《纽约世界》(New York World)上发表。但不久之后,奥特考特带着“黄孩子”一起跳槽到了赫斯特旗下的《纽约杂志》(New York Journal)。《黄孩子》系列最初的名称是“Hogan’s Alley”,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纪在六、七岁,身着脏睡衣大脑袋,名叫“Mickey Dugan”的小孩儿。其实,这件睡衣在开始的时候是蓝色的。到了1896年,由于一项新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够轻易的将纸染成黄色,Dugan也就此换上了黄衣。后来,奥特考特又在漫画里加上故事主人公的对白,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故事主题。这也使得《黄孩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连环画。由于“黄孩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精明的商人们便以这个形象为基础,开发了大量有关“黄孩子”的周边产品,其中包括玩具、塑像、广告招贴等。尽管“黄孩子”也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但是在它首次面世后的第七年,即1902年,《黄孩子》系列终于出版了单行本。应该指出的是,《黄孩子》的成功不但促进了美国卡通漫画的发展,而且为漫画作品的商业运作提供了经典范式。在整个二十世纪初, 卡通漫画始终在寻找与美国文化的交汇点。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令人难忘的卡通形象。不过,直到三十年代初,美国卡通漫画的黄金时代才真的来临。对于“黄金时代”,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描述:美国漫画的黄金时代就是超级英雄在廉价画报上横行的时代。众所周知的,诸如超人(SUPER MAN)、蝙蝠侠(BATMAN)、闪电侠(FLASH)、潜水侠(AQUA MAN)等众多的超级英雄形象都产生在这个时期。这些超级英雄的共同特点就是拥有健美运动员般的身材,常人无法具备的超能力,不断打倒邪恶又强悍的敌人,拯救世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持续影响力的,恐怕就要算是超人和蝙蝠侠了。《超人》的主角是一个来自氪星球、具有超能力的外星人克拉克。在他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便乘坐太空船从氪星来到地球,并被善良的肯特夫妇收养。长大后,他开始发现自己拥有地球人不具备的超能力。为了掩饰身份,克拉克从偏僻的小镇来到了大都市,并在《星球日报》担任编辑,从而结识了年轻貌美的女记者露易斯。从此以后,每当城市的安全和秩序受到恶势力的威胁时,总会有一个披着斗篷、身着紧身衣的飞天英雄及时显身,拯救那些陷入危机中的人们。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超人的主要任务都是英雄救美。《超人》系列最先在《动作漫画》(ACTION COMICS)第一期上发表,并迅速风靡全美。1939年1月16日,《超人》开始在报纸上连载。到1941年,已经有超过三百种报纸每日连载《超人》漫画。而以“超人”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和电视剧,更是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层出不穷。毫不夸张地说,“超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几乎是在超人取得成功的同时,“黄金时代”的另一位超级英雄蝙蝠侠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蝙蝠侠原名叫做昆布西,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富豪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被歹徒所杀,因而变成孤儿,由管家抚养长大。长大后,他发誓为铲除罪恶而战。于是,他便成为了身着蝙蝠装的蒙面豪侠。除暴安良,制裁法律的漏网者成了他最重要的使命。蝙蝠侠的故事最早出现在《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的第二十七期上。与超人相比,蝙蝠侠是一个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而蝙蝠侠用于对抗邪恶的主要工具是各式各样的科技发明,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辆万能蝙蝠车。在黄金时代的众多超级英雄中,神奇女侠(WONDER WOMAN)可以说是一个“另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打破了此前男性对于超级英雄形象的垄断,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出现彻底重构卡通世界中两性秩序,使得女性角色不再只是男英雄们的附庸,而真正成为主宰故事的主角。因此,当“神奇女侠”系列于1941年底在《全明星漫画》(ALL STAR COMICS)上推出后不久,便受到了众多女性读者的热烈欢迎。漫画英雄的出现绝非偶然。事实上,它是漫画艺术与美国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美国文化的核心就是所谓的“个人主义”。这是一种以崇尚个人奋斗和强调优先保护个人利益为要旨的文化。出于这种文化背景,特别是在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和二次大战给美国社会带来剧烈冲击的情况下,人们欣赏和渴望“救世主”式的超级英雄,将他们看作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这样的人物,于是人们便转而在杜撰的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社会经济不但没有被战争拖垮,反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由于战争而激发出来的爱国主义成为了当时美国文化的主流。于是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们也纷纷投入了保卫国家、反对纳粹的战斗中。“黄金时代”也迈向了巅峰。随着卡通漫画在美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日趋增强,美国漫画的发展也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出现了教育漫画、科学漫画、西部漫画等新题材。与此同时,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炒作,使得美国漫画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激增,有的漫画出版物甚至赫然标明“儿童不宜”。由此,漫画业成为公众和舆论抨击的焦点,并最终导致了“黄金时代”的没落。1945年春,弗雷德里克·魏斯曼博士的《引诱无辜》一书出版。魏斯曼博士是一位在当时的社会上相当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政界的知名人士。他始终坚信“充斥着暴力和阴暗内容的漫画,是助长青少年犯罪和社会混乱的根源”。虽然事后的调查表明,魏斯曼博士的绝大部分论断都是缺乏事实根据的,但这本书的出版恰恰迎合了当时主流舆论对漫画业的广泛批评,因此立即得到了各界的支持和肯定。一时间,漫画成为了超级禁书,人们时常用谈论毒品的口吻来谈论漫画。1954年4月,美国联邦参议院青少年犯罪调查委员会针对漫画对青少年的影响问题举行公开听证会,魏斯曼博士以证人的身份出席。他声称:漫画是玷污儿童纯真,引发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相对于漫画而言希特勒只是小儿科。“孩子们往往从四岁开始,就遭受到漫画的毒害。”他甚至要求马上禁止漫画的出售。虽然,这次听证会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参议院最终还是要求颁发一个检查标准,杜绝漫画中一切可能毒害青少年和败坏道德的内容。这其实就是在舆论上宣判了“黄金时代”的死刑。在参议院听证会后不久,漫画出版商们在1954年10月26日成立了“美国国内漫画杂志联合会”,并制定了“联合会内部检查标准”,还要求在此后出版的漫画封面上明确标明限制等级。这无疑是一个对美国漫画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由于这个多少有些矫枉过正的标准,此前畅销的恐怖、警匪类漫画几乎绝迹;西部漫画中的牛仔们也不得不大幅收敛,肉搏和枪战的场面明显减少;甚至于搞笑动物漫画里的“暴力”举动也变得畏首畏尾。许多出版社和漫画刊物因为发行量的急剧下跌而破产,大多数职业漫画家迫于生计压力也不得不转行。当然,像《美国上尉》的作者乔·西蒙这类少女漫画作家,也因为超级英雄的缺席而一度走红。不过,从整体上看,美国漫画业还是因此而元气大伤,虽然日后有所恢复,但终究还是没能重振昔日雄风。与美国漫画业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相比,同时期的美国动画业却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而要回顾这段历史,就不能不提到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迪斯尼公司。事实上,在沃尔特·迪斯尼之前,美国已经拥有了不少杰出的动画家,但是作为后来者的沃尔特却是真正促使美国动画业走向飞跃的人。因此,我们有足够理由认为“沃尔特·迪斯尼是动画史上的第一位大师”。1923年,年仅22岁的沃尔特·迪斯尼告别了故乡堪萨斯,动身前往好莱坞寻求发展。那时的好莱坞是一片创业的热土,而此时的电影仍处在默片阶段,至于动画片也只不过是摆在电影开演前的助兴节目而已。在那里,他白手起家,以仅有的3200美元注册成立了“迪斯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在沃尔特来到好莱坞的这一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作品——由真人和动画人物合演的无声动画片《爱丽丝在卡通国》。在好莱坞的最初几年中,迪斯尼和他的公司渐渐的站稳了脚跟,但是在1927年沃尔特遭受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年,他创作的第一个广受欢迎的卡通人物“幸运兔奥斯华”被发行公司用欺的手段夺走,公司因此几乎陷入绝境。恼火而无奈的迪斯尼踏上了返回故乡堪萨斯的列车。然而,正是在这次返乡的旅途中,沃尔特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后来,沃尔特的夫人给这个崭新的卡通形象取了个响亮的名字“Mickey Mouse”!这就是日后享誉世界,为各个国家的儿童所喜爱的卡通明星——米老鼠。米老鼠的出现,固然为迪斯尼公司提供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然而,要使米奇和他的伙伴们成为人见人爱的超级明星,迪斯尼公司还必须有新颖的制作理念。而新理念的核心就是重视剧情的设计和不断创新。在迪斯尼之前,动画片作为普通电影放映前的垫场节目,往往只看重视觉效果而不太注意故事情节的安排。迪斯尼的米老鼠系列则反其道而行之,在制作的初期就对作品的情节进行周密的安排,让短短七八分钟的小片子变得非常引人入胜,再加上制作精良的画面,迪斯尼的动画片一下子就甩掉了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除了先进的创作理念,对创新的敏感是迪斯尼的另一张王牌。20年代中后期,电影告别了默片时代,有声电影的出现引发了整个电影业的革命。沃尔特敏锐的察觉到了变革的来临,开始尝试制作有声动画片。1928年11月18日,作为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在纽约市的殖民大戏院隆重首映,并取得成功。到了1932年,迪斯尼又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除了预料之中的轰动之外,它也为迪斯尼赢得了奥斯卡动画短片奖。五年后,即1937年,迪斯尼耗费数年时间精心打造的第一部全动画卡通剧情片《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上映。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动画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因为这部作品所取得的巨大商业成功,使得迪斯尼的制作计划开始向长片倾斜。紧接着,在1940年里,迪斯尼公司连续推出了《木偶奇遇记》和《幻想曲》两部动画长片。其中,《幻想曲》更是被视为现代动画片的经典之作,推出伊始便获得了广泛赞誉。在不断推出新作的同时,迪斯尼的卡通明星阵容也不断扩充,除了米老鼠之外,米妮(Minnie)、布鲁托(Pluto)、高菲(Goofy)和唐老鸭(Donald Duck)等新形象也陆续出现在了迪斯尼的动画片中。伴随着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和卡通明星,迪斯尼公司终于在40年代初确立了它在卡通帝国中的霸主地位。对于整个美国动画业而言, 迪斯尼的成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由于动画市场的扩展,许多新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此时的好莱坞已经是全美、乃至全世界动画业的中心了。凡·伯伦制片厂(Van Beuren Studio)就是这些新动画公司中的一员,在他的旗下同样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动画家。在30年代后期,这家公司推出了著名的系列动画片《汤姆猫和杰瑞老鼠》(Tom and Jerry),并获得成功。另一家有影响的动画制作机构是华纳制片公司在1934年创立的动画部,主要作品包括:《猪豆子》(Porky and Beans)、《达菲鸭》(Daffy Duck)、《邦尼兔》(Bugs Bunny)等系列动画片。与迪斯尼的米老鼠一样,它们也都是尽人皆知的卡通明星。然而,在迪斯尼辉煌的成功里,危机也在悄然孕育着。成立之初的迪斯尼公司,以艺术和创造为信条网罗了大批一流的动画人才。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迪斯尼的艺术风格也逐渐趋于固定,迎合观众和市场的需求成为了节目制作的基础和前提。更重要的是,迪斯尼的员工越来越感到,公司的繁荣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期的收入增长,不满情绪开始在迪斯尼的内部蔓延。到了四十年代初,迪斯尼公司属下的动画家们开始筹备成立工会,希望以此来与公司高层对抗,争取提高报酬。可是,高层的态度似乎要比想象中的更为强硬,由此也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最终,许多公司的业务骨干负气出走,并合伙成立了“美国联合制片公司”(United Productions of America,简称UPA)。虽然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是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公司依然是那个时代无可辩驳的成功者。今天的迪斯尼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娱乐王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证明了沃尔特的理想和成功是超越时代的。总而言之,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美国的漫画业还是动画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围绕着卡通产品,美国的娱乐产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实现了卡通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而“美式卡通”也正是以此为基础,才得以实现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视的文化力量。[编辑本段]卡通新浪潮在二战前后,虽然欧美卡通产品依然占据着世界卡通市场的主流,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和大众文化的变革,卡通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无可否认的是,一股卡通业的新浪潮正在兴起,并将席卷全世界。就在美国卡通走上商业化道路的同时,欧洲的漫画家和动画家们似乎依然在坚守着他们固有的艺术理念。但即使如此,这一时期的欧洲卡通也绝不乏经典之作。在德国,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卜劳恩的原名叫做埃里西·奥塞尔,出生在德国萨克森州的一个偏僻小镇。后来由于工作变动的缘故,埃里西的父亲携全家移居到福格兰特山区的首府卜劳恩市。而埃里西之所以会用“卜劳恩”作为自己的笔名,也是出于对这座城市的怀念。在1921年到1933年期间,埃里西以画家的身份发表了大量的卡通画,还为他的挚友、作家埃里西·卡斯特纳的许多作品画过插图。然而,随着纳粹党的上台,德国的社会政治气候迅速右转。因为不满纳粹党的倒行逆施,埃里西创作了一些以纳粹党为讽刺对象的漫画作品,结果招来了纳粹头子约瑟·戈培等人的忌恨。埃里西的漫画作品一度被查禁。后来,因为当时的《柏林画报》需要一位能够画连载漫画的画家,负责此事的著名作家、出版家和编辑库尔特·库森贝格博士便找到了埃里西·奥塞尔,希望能够由他来承担这项工作。最终,由于《柏林画报》的积极周旋,纳粹当局解除了对埃里西的禁令,但却附加了一系列苛刻的审查条件,并且绝对禁止他的作品中出现任何与政治有关的内容。尽管如此,埃里西还是在1934年到1937年期间先后完成了200多套作品,这也就是著名的《父与子》系列漫画。在法西斯横行的岁月里,这套漫画作品宛如人性的绿洲,成为德国人民面对残酷现实生活时最好的心灵慰藉,因而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其声望很快就跨出了国界。1929年,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开始创作《丁丁历险记》系列。从那时起直到1983年3月埃尔热逝世为止,《丁丁历险记》先后完成了二十余卷。1986年,作为埃尔热生前未能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丁丁和阿尔法艺术》出版,丁丁系列就此完结。评论界普遍认为,丁丁系列的成功应该归结为作者对于将故事主线和真实背景有机结合的充分重视,因此埃尔热也被称为是“漫画新闻记者”。不管怎样,由于融合了纪实风格和幽默风趣的创作元素,丁丁系列成为了漫画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埃尔热也因此而步入了漫画大师的行列。就在美国的动画家们尽情享受“黄金时代”的时候,欧洲的动画家们却依然执著于试验与艺术化的道路。这从两者对于同步声音技术的运用上就可见一斑。在美国,人物声音主要用来展现角色的特征和个性;而在欧洲,声音效果却被用来作为实验的“素材”。事实上,欧洲的动画家几乎将动画片中的画面和音效之间的配合发挥到了极致。这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极大地丰富了动画片的表现手法,对动画艺术的发展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动画片毕竟是一种需要高投入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支撑就很难作大作强。随着美国动画片的大举进入,欧洲本土的实验动画也逐渐的凋敝了下去。也许没有人会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了欧洲动画业一次“中兴”的机会。由于大战的影响,原本连成一片的世界卡通市场被分割成了若干块,客观上刺激了各国卡通业的独立发展。同时,因为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动画片作为战争动员和宣传的重要手段,所以开始出现了以政府投资来扶植本国动画业发展的局面。在战时的英国,新成立的“哈拉斯和巴契乐”动画公司受英国当局的委托,前后共制作了七十多部支援战争的动画宣传短片。这些短片在英国各地的影院和剧场里放映,对鼓舞英国人民的斗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类似的“战争动画”,也曾经出现在美国、日本这样的参战国家里。战后,虽然不必再将动画片作为战争动员的手段,但是它依然是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介,因而受到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广泛重视。动画片作为一种媒介被运用在公众关系、企业广告、文化教育,乃至政治竞选等方方面面。这使得欧洲的动画业找到了新的支点。与西欧国家相比,东欧和前苏联的动画业稍显滞后,但却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和体系。亚历山大·巴斯克金、布拉姆帕格姊妹等都是前苏联动画界的杰出代表。其中,布拉姆帕格姊妹在1925年完成《中国烽火》(Chinese on Fire),更是为中国观众所熟知。虽然有的西方评论家认为俄国的动画片过于刻板,但是从总体上看,前苏联的动画家还是从本国的丰富文化遗产中发掘了大量优秀的素材,拍摄出了不少优秀的动画作品。让我们再回到美国。在“黄金时代”末期出现的多元化的风格被新一代的美国漫画家所继承,从而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漫画作品。1950年10月2日,美国著名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Schulz)开始发表他的《花生》系列漫画(PEANUTS)。在那以后的五十年里,花生系列“狼人”(WOLERINE),以及在90年代初出现“鬼面骑士”(GHOST RIDER)等等。然而,新时代的超级英雄们似乎再也无法找回他们特在位于西海岸的洛杉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时至今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迪斯尼乐园,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热爱卡通的人们心中永远的乐土。就在像迪斯尼这样的老牌动画企业坚持传统动画理念的同时,以UPA为代表的小型动画企业则开始尝试面临新的革命。迪斯尼公司再次充当了新技术的弄潮儿,推出一系列大制作的动画巨片,包括取材于安徒生童话的《小美人鱼》(1990)、根据阿拉伯古典名著改编的《一千零一夜故事》(1992)、根据莎翁名著改编的《狮子王》(1994)、反映早期北美殖民生活的《风中奇缘》(1995),以及第一部全部采用数字技术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等等。这些动画大片的推出不但体现了迪斯尼驾驭新技术的能力,而且还引发了“剧场传统”的回归,人们不再守着家里的电视机而是买票到影院里去观看动画片。这是电视取代电影成为最重要的动画媒体之后从没有过的现象。另一方面,以“梦工厂”为代表的业界新锐也在与迪斯尼的竞争中逐渐崛起,不断为世界各国的卡通迷们奉上精美的“动画大餐”。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非欧美国家的卡通业也正在获得长足的发展,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中、韩、日三国为代表的东亚卡通业的崛起。在中国,“中国学派”的出现,把民族文化与动画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部部美轮美奂的动画精品,在世界上为中国卡通界赢得了尊重与赞誉。韩国的卡通艺术基础相对薄弱,但是通过与日本卡通界的交流与合作,也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和影响。日本卡通业在经历着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之后,不但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卡通风格,而且还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日本文

当代艺术论文3000字

艺术鉴赏论文以论文中心为基础,展开论述,主要阐明它的艺术价值重要性

上个世纪初,在西欧流行一部卷幅浩瀚的长篇小说《芳托马斯》。32卷由两个作家合作完成,每月创作一卷。合作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来,路易•菲伊雷德把小说改编成电影,放映后在欧洲引起轰动。    《芳托马斯》的主角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叫芳托马斯。他入室盗窃,诱奸妇女,抢劫银行,无恶不作。警察全力追捕,街上贴满缉拿文告。但是芳托马斯狡诈异常。警察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有高超的易容术,从不露出真容;他身手敏捷,能飞檐走壁;他精通缩骨术,能从极小的缝隙中飞身而过。他经常与警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他化装成绅士出入于酒店、旅馆与赌场,时而与政要侃侃而谈,时而与贵妇逢场作戏。总之,这是一个半魔幻半真实的风流大盗。他有智取法律的力量,敢于向愚蠢的官僚机构挑战,具有超现实的魔力。    《受威胁的凶手》就是芳托马斯的崇拜者之一,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关于马格利特的介绍网上可查,不在此赘述。接着返回原画上,整张画面,二名手持简单工具的侦探,一具赤裸女尸,一名穿着讲究不明身份的人,三名围观者。最初看到这幅画时,脑中便充满各种诡异的问号:谁杀了那名女子?留声机旁边的男子到底是谁?那两名侦探为何手持如此简单的抓捕工具?三名围观者到底看到了什么?    找到了上面的背景,心中稍微宽松,若马格利特真的是在画芳托马斯的话,留声机旁边的男子就应该是那位风流大盗了。刚刚做完案的他正在准备易容逃跑,地上的旅行箱,凳子上的大衣和帽子是他的作案工具。门口的两名侦探正在等待时机,或许是在等候支援的同伴,面对名声大作的芳托马斯不敢轻举妄动,面部表情极其凝重。三名围观者目睹一切后,惊愕、忧郁尽显脸上,一切一触即发。而画家更是将看画人的视角至于这一切发生的最近处,整个场面令人紧张不已。    可是画家在这里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在已经发明了留声机的年代,两名侦探还手持木棒、绳网,意图逮捕芳托马斯如此这般的江洋大盗,画家拿我们顽固。愚蠢的官僚机构开了一把涮。    老师也讲到过,整幅画人物的面孔全是马格利特,听到时很是迷惑。为何要将自己画成所有人?是技术,用以构成魔幻感么?以哲学绘画著名的画家应该不止有这点想法吧?我这样猜度着。受害者是我,施暴者是我,围观者是我,执法者也是我。画家这么画到底是为什么?    画家画这幅画的时候,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已经在欧洲普遍流行,达达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正在蓬勃发展。随着照相机的发明,画家的绘画对象,表现手法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观念经受着暴风骤雨般的洗礼,画家本人也从一只烟斗开始,去探索相似和近似的概念,,把观念和形象分离开来,挑战了大众的常识,发人深省。用绘画把“是”与“不是”这个哲学问题表达出来。而以上各种主义发展到达达主义反传统,反艺术之后,不论是艺术,还是道德都需要一种颠覆,杜尚用他的作画颠覆了艺术形式,那马格利特这幅画就是对道德的一种颠覆。画家崇拜芳托马斯,崇拜他能玩弄政府机构于股掌,完全自由;在作画职业上,画家却扮演着那两名侦探式的人物,理性,专业;在现实生活中,画家扮演着别人生活的围观者,或许自己也是受害者。一个人身上有多种身份,不同以往,受害者是值得同情的,施暴者是必须谴责的,围观者是完全无辜的。道德不如以前一样代表着绝对的善恶,而是随着人性的胶合越来越暧昧不清。我们的自私,冷漠不再是无事者的无关紧要。因为一切都与自己有关。这也正是体现了现代艺术的本质,对观念的改变和诠释。改变和诠释建立在艺术家大量的思考上。马格利特受不了巴黎的艺术氛围回到了比利时,自己一个人思考,用画笔去诠释,虽然在美术史上不如其他一些大家那般早年得志,却也画出了自己的一副天地。他的画总以哲思出名,比例的夸大,主题的诡异,思想的深奥,挡住了大部分人的脚步,被印在钞票上的《天降》,我倒觉得远不如他《窗》系列那组画来的动人,画布遮挡住窗户,画上户外的景象,真实是什么?画家用这组画来拷问我们。与其说马格利特是魔幻现实主义画家,我到是偏向于把他归为现实派的思想,魔幻的表达手法。他和达利不同,达利执迷于如何表达潜意识,但是马格利特却表达着现实,用魔幻拷问着现实。对于常规,大多数人选择默认,而马格利特却用自己的画笔拷问着这些大家默认的东西。以哲人的身份画画,这就是我想说的马格利特。【参考书目】:1. 《马格利特:图像的哲学》 刘云卿 广西大学出版社2. 《现代主义绘画解读》 孙家祥 上海教育出版社3. 《剑桥艺术史-20世纪艺术》 罗斯玛丽•兰伯特(英) 译林出版社4. 《世界著名图像的秘密》 张延风 百花文艺出版社5. 《奢华的冒险-现代艺术的消解与重建》 张彬 北京大学出版社6. 《二十世纪视觉艺术》 爱德华•路希•史密斯(英)

可以去汉斯的官网上下载吧~他们有(设计)这本oa期刊

写作思路:真情实感的表达,结合实际情况描写,正文: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文化、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

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故事,《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

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睿将它改名为《洛神赋》。

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

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而在我国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时期,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出现。比如在《步辇图》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所环绕、包围起来,并且就连座椅都是宫女们抬起来的,这些许表现了阎立本对当时唐太宗、当时整个唐朝的不满与讽刺;

但同时,从来使的衣着与恭敬地神情以及唐太宗面庞的丰润、目光深邃、神态威仪而不失和蔼也能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所在。可谓是既表现了对吐蕃的蔑视,又在表现唐太宗风貌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唐朝不敢与吐蕃对抗的看法和讽刺。

古代绘画给我留下无穷的回味,而当代大师的作品亦能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由,略通古今之变。”一代书画名家范曾用这二十四个字评价自己。

《鬼才范曾》封底上的那幅《钟馗雅趣图》,正是范老“鬼才”的一个集中表现。范老擅作写意人物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

他继承了南宋梁楷以来简笔泼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人物作品之传神,固出于其才气之敏悟与博学好思之修养,至于其笔墨之能得其神,则应出于其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这幅《钟馗雅趣图》

笔法洗练、形象生动豪放。简单几笔构型有状,神采豪放,线条有样,生动鲜活。钟馗的坦胸开衫的简洁笔法将健硕洒脱的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卧蚕双眉,红脸多髯,使钟馗的戾气渐隐,英气伶伶俐俐的流露出一点点,不可谓不惟妙惟肖。颈肩与手部的'洗练线条使人物更具质感,跃然纸上。

用墨有方,浓淡变化得体,则墨色活泼精神,有光彩,妙趣横生。前人论画谓“气韵生动”,常以用墨佳劣为主要衡量标准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一幅画是否达到“气韵生动”,还包括画体的内在精神刻画,作者情感的传递,以及用笔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现主客体的谐调一致。所有这些最终还是要靠墨色的变幻来体现的。

这幅《钟馗雅趣图》用墨也是十分精巧。墨色丰富,“墨分五色”既有变化又有统一。钟馗的衣衫以浅淡与中度墨色为主,将白衫的褶皱与光影差别以不同于西方素描的写意手法行云流水般的表现出来。

而浓密的髯发更是展现出范老用墨的不俗功底,纠结浓密却不凌乱,恣意张扬却不繁杂,渐变与层次感以一种特有的手法显露,下笔犹如闲庭信步一气呵成。最可赏的便是范老整个人物的笔触与构图,人物有骨有肉,多利丰筋,形象饱满。

构思精巧,构图简洁爽利,人物神态传神,别有妙趣。范老多画钟馗,这幅却备受瞩目,这和此幅钟馗的“与众不同”大有干系,是范老的“鬼气”赋予了此画别样的感受。范老打破传统,一改钟馗凶神恶煞的民间形象,以雅趣为旨,将钟馗塑造成一位气质介于文人与武将之间的另类,使人顿感新意。

而右肩上的小鬼不再抱头鼠窜而是站在肩头搔弄。旧往打鬼擒妖的鬼判官钟馗,在画中以这些情态出现,诧异者有之,不解者有之,无奈者有之,最终却化作一笑,独品出另一味道。这种超脱出传统拘泥的作品,不愧为鬼才的画作。

其实,个人认为,我觉得中国绘画是最能彰显我国文化特色的历史产物,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包括历史,更囊括着我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

面对文化,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维护我国文化积淀、传承我国文化瑰宝;面对艺术,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之美、感受来自于艺术的强大力量;面对美术,我们要有一个欣赏的思想,发现生活的不同、感受来自美术的无限魅力。

  • 索引序列
  • 艺术当代杂志
  • 当代艺术家杂志内容
  • 《现代艺术》杂志
  • 当代艺术思潮论文
  • 当代艺术论文3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