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伯夷、叔齐都是殷代孤竹国国君之子。国君死后,兄弟二人互相推让,谁也不肯继承王位,最后双双弃国而逃。后来姜子牙告诉他们商亡周立,伯夷、叔齐当时掩面大哭,遂进入首阳山隐居,决心不食周粟,后来活活饿死在首阳山。
别和别人找重了
1、文天祥,宋朝杰出的民族英雄,率领部下抗击蒙古侵略军几十年,使得南宋朝廷坚持了40多年.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蒙古汗国,慷慨殉国。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
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4、梅兰芳蓄须明志:芦沟桥事变、日军轰炸占领上海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梅兰芳极度气愤,拒绝了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要其演戏的要求,离开上海移居香港。日军轰炸香港时,梅兰芳蓄须明志。日寇占领香港后,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软硬兼施几次要梅兰芳登台,均遭到梅兰芳的拒绝,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4、梅兰芳蓄须明志:芦沟桥事变、日军轰炸占领上海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梅兰芳极度气愤,拒绝了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要其演戏的要求,离开上海移居香港。日军轰炸香港时,梅兰芳蓄须明志。日寇占领香港后,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软硬兼施几次要梅兰芳登台,均遭到梅兰芳的拒绝,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5、苏武出使西域,不行被囚禁放羊,敌人各种威逼利诱都没有使苏武投降,后来,经过种种努力,苏武才得以回国。出使匈奴时,苏武不过四十几岁,可回到汉朝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花甲老人了。后来,人们把“苏武牧羊”的典故比喻为忠贞守节,坚贞不屈。
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 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屈原为报国爱民,即使沉江自溺也在所不辞。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顾炎武饱经忧虑,坚持抗清。郑成功历尽艰险,收复台湾,大振台湾,大振国威。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恶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吴 晗“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9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声明是这样的: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也和往常一样,决定每人负责联系若干人,年纪大一点的教授多半是归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于此,也应该交代一笔,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际瞧绞北?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乾脆:“不!我还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家里人口多,要他养活。在昆明的后期,有人算过帐,我们这类人的薪水折合战前的银元仅约十几元钱。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共产党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很少发牢骚。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复员回到北平以后,
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 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有几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对编纂《闻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几年来的老友和同事,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遗文,编缀校正。拟定了目录……一句话,没有佩 弦先生的努力,这集子是不可能编辑的。在当时,编印一多全集这一举动,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 谴责。相反,和有些人相比,这些人曾经是一多的同班或者旧时同学,有二三十年的交谊,但在一多死后,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也没有写一篇纪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对青年学生的爱护。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他系里的两个学生打架,一个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个是国民党三青团的。打架的原因当然是政治性的,两人都到老师面前告状。自清先生怕民青这位同学吃亏,背地里劝他让一点。我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写一封信提出意见,请他要考虑政治上谁对谁不对,大概措辞的口气尖锐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家里来了,非常认真严肃地说明他的用意,春秋责备贤者,他说了进步的学生几句,目的是为了保护他,免遭三青团的报复,同时,他也同意我的意见是正确的。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民青的同学,这个同学也很感动。他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反对,虽然没有大声疾呼,却也可以从我亲身接触的一件事看出来。这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濒于死亡的命运,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特务控制。为了抗议,我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明初的学校》,说的是明初,骂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送给学校刊物《清华学报》发表。学报的编辑有些是国民党员,他们当然不肯发表,认为这不算学术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谈起,他也是学报的编辑委员,写信给主编,极力主张发表,终于发表了这篇文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
思想感情的变化。由于他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了,好日子要来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书桌上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套来翻案的。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的座谈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我亲自到他家请他,和他一起漫步从北院走到工字厅。他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是对的,道路走对了。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大习惯,要 教育我们,得慢慢地来。这样就跟上你们了。”开会时他也发了言, 主要一段话也还是这个意思,他说:“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 是帮凶帮闲,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一条 是向下的。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要许多知识分子都丢开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现在我们过群众生 活还过不来。这也不是理性上不愿意接受,理性是知道应该接受的,是习惯上变不过来。”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丢开既得利益,要过群众生活,他又进了一步了,这是大踏步前进的一步。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
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坚决不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当时有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办的中间路线刊物《新路》,他坚决地拒绝了。但是他却带病参加了我们的座谈会。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9页)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汉r /> ??们未死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这一篇文字,只能算是重读《别了,司 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忆罢了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2000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别和别人找重了
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 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屈原为报国爱民,即使沉江自溺也在所不辞。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顾炎武饱经忧虑,坚持抗清。郑成功历尽艰险,收复台湾,大振台湾,大振国威。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恶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吴 晗“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9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声明是这样的: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也和往常一样,决定每人负责联系若干人,年纪大一点的教授多半是归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于此,也应该交代一笔,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际瞧绞北?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乾脆:“不!我还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家里人口多,要他养活。在昆明的后期,有人算过帐,我们这类人的薪水折合战前的银元仅约十几元钱。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共产党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很少发牢骚。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复员回到北平以后,
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 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有几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对编纂《闻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几年来的老友和同事,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遗文,编缀校正。拟定了目录……一句话,没有佩 弦先生的努力,这集子是不可能编辑的。在当时,编印一多全集这一举动,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 谴责。相反,和有些人相比,这些人曾经是一多的同班或者旧时同学,有二三十年的交谊,但在一多死后,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也没有写一篇纪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对青年学生的爱护。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他系里的两个学生打架,一个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个是国民党三青团的。打架的原因当然是政治性的,两人都到老师面前告状。自清先生怕民青这位同学吃亏,背地里劝他让一点。我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写一封信提出意见,请他要考虑政治上谁对谁不对,大概措辞的口气尖锐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家里来了,非常认真严肃地说明他的用意,春秋责备贤者,他说了进步的学生几句,目的是为了保护他,免遭三青团的报复,同时,他也同意我的意见是正确的。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民青的同学,这个同学也很感动。他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反对,虽然没有大声疾呼,却也可以从我亲身接触的一件事看出来。这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濒于死亡的命运,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特务控制。为了抗议,我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明初的学校》,说的是明初,骂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送给学校刊物《清华学报》发表。学报的编辑有些是国民党员,他们当然不肯发表,认为这不算学术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谈起,他也是学报的编辑委员,写信给主编,极力主张发表,终于发表了这篇文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
思想感情的变化。由于他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了,好日子要来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书桌上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套来翻案的。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的座谈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我亲自到他家请他,和他一起漫步从北院走到工字厅。他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是对的,道路走对了。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大习惯,要 教育我们,得慢慢地来。这样就跟上你们了。”开会时他也发了言, 主要一段话也还是这个意思,他说:“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 是帮凶帮闲,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一条 是向下的。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要许多知识分子都丢开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现在我们过群众生 活还过不来。这也不是理性上不愿意接受,理性是知道应该接受的,是习惯上变不过来。”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丢开既得利益,要过群众生活,他又进了一步了,这是大踏步前进的一步。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
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坚决不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当时有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办的中间路线刊物《新路》,他坚决地拒绝了。但是他却带病参加了我们的座谈会。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9页)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汉r /> ??们未死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这一篇文字,只能算是重读《别了,司 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忆罢了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话我已经听了很多遍了,关于它的文章也看了不少,可它的内涵我却不是完全理解。在我看了《冲出亚马逊》这部电影之后,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其中震撼我心灵的一个场面是:当王辉他们在一次实弹演戏的时候,被“敌人”捉住后,用皮鞭抽打他们,吊起来,放入水中,企图叫他们说出谁是指挥官。而他却忍着这皮开肉裂的巨痛,一个字也没有说,同时对胡小龙说:“在这里,我们两个就是中国。” 不由的,我对他们产生一种深深的敬佩,那句惊天动的话也一遍一遍地回响在我的耳边——“在这里,我们两个就是中国。” 记得一次在街上,我看见一个乞丐,他是个长的比较健康的人。跪在地上到处要钱,我看他那可怜样,正准备给他一元钱时,妈妈却拉住我的手,摇摇头,对我说:“人要有骨气,向他那样,有手有脚,不好好干活、工作,跑到这来要钱,别去管他……” 是啊!做为中国人,炎黄子孙的后代,我们一定要铭记那些宁肯站着去死,也不跪着生的英雄。铭记他们的骨气,学习他们的高风亮节,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让世人记住:“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更是龙!且是一群龙!”
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骨气是什么?骨气是一种不屈于他人的精神,是一种折不断,压不弯的精神,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有时甚至是一个国家国格的标志。 梅汝璈就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东京审判时,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的梅汝璈面对外国人的刁蛮行为,始终不卑不亢。在审判的座位排序上,他坚持要求按受降书签定的顺序来排位,否则“无颜去见中国人民”。在事关中国的正当权力方面,他没有屈服,始终据理力争,直至赢得尊严。梅汝璈在外国人面前,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骨气,更是一个民族的骨气,他的行为,让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刮目相看。 纵观古今,像梅汝璈这种有骨气的人难道还少吗?晏子出使出国,不从“狗洞”(小门)入,义不受辱;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李白不愿“事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曾子墨在美国打拼,面对外国人的刁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普通工人孙天帅,不给韩国女老板下跪,高挺胸膛,饭碗被砸,却站得笔直。这些人,不都是有骨气的人吗?因为有骨气,他们不卑不亢;因为有骨气,他们不畏强势;因为有骨气,他们活出尊严,赢得尊重。 “铮铮铁骨”固然值得景仰,先忍而后起,忍辱负重,也是大丈夫,也是有骨气的人。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掳进宫中为仕多年。勾践为夫差尝大便,做马夫,博得夫差信任,得以回归故里。他卧薪尝胆,苦心建国,三千越甲,吞灭强吴,除去心头恶气,成就一代霸业。我们能说勾践是没有骨气的表现吗?不能。骨气,有时候不是挺出来的,是人忍出来的。那份忍辱负重的精神,那份压不平,折不断,吓不倒的精神,同样称之为骨气! 然而,生活中却不乏得了“软骨病”的人。他们整天谈论韩国、日本的某影星,“帅呆了!”、“酷毙了!”挂在嘴边,却不知我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从事什么职业;他们迷恋于“万圣节”“愚人节”“圣诞节”,却不知“端午节”“中秋节”是哪一天;他们以穿外国名牌为荣,以吃洋快餐为美,以用日货、美货为傲,“月亮是外国的圆”,却把国货贬得一文不值。更可恨的是,个别人居然把讨好洋鬼子、取悦洋鬼子当作一种荣耀,甘愿低声下气做了一条哈巴狗。这些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的做法只会引起外国人的反感。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国家与民族都不爱的人,一个没有骨气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 铮铮傲骨,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有骨气的中华儿女,曾经为中国的屈辱抗争过,曾经为中华的崛起奋斗过。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该铭记: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1、文天祥,宋朝杰出的民族英雄,率领部下抗击蒙古侵略军几十年,使得南宋朝廷坚持了40多年.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蒙古汗国,慷慨殉国。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
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4、梅兰芳蓄须明志:芦沟桥事变、日军轰炸占领上海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梅兰芳极度气愤,拒绝了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要其演戏的要求,离开上海移居香港。日军轰炸香港时,梅兰芳蓄须明志。日寇占领香港后,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软硬兼施几次要梅兰芳登台,均遭到梅兰芳的拒绝,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4、梅兰芳蓄须明志:芦沟桥事变、日军轰炸占领上海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梅兰芳极度气愤,拒绝了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要其演戏的要求,离开上海移居香港。日军轰炸香港时,梅兰芳蓄须明志。日寇占领香港后,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软硬兼施几次要梅兰芳登台,均遭到梅兰芳的拒绝,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5、苏武出使西域,不行被囚禁放羊,敌人各种威逼利诱都没有使苏武投降,后来,经过种种努力,苏武才得以回国。出使匈奴时,苏武不过四十几岁,可回到汉朝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花甲老人了。后来,人们把“苏武牧羊”的典故比喻为忠贞守节,坚贞不屈。
袁崇焕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 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屈原为报国爱民,即使沉江自溺也在所不辞。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顾炎武饱经忧虑,坚持抗清。郑成功历尽艰险,收复台湾,大振台湾,大振国威。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恶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吴 晗“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9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声明是这样的: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也和往常一样,决定每人负责联系若干人,年纪大一点的教授多半是归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于此,也应该交代一笔,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际瞧绞北?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乾脆:“不!我还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家里人口多,要他养活。在昆明的后期,有人算过帐,我们这类人的薪水折合战前的银元仅约十几元钱。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共产党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很少发牢骚。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复员回到北平以后,
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 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有几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对编纂《闻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几年来的老友和同事,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遗文,编缀校正。拟定了目录……一句话,没有佩 弦先生的努力,这集子是不可能编辑的。在当时,编印一多全集这一举动,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 谴责。相反,和有些人相比,这些人曾经是一多的同班或者旧时同学,有二三十年的交谊,但在一多死后,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也没有写一篇纪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对青年学生的爱护。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他系里的两个学生打架,一个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个是国民党三青团的。打架的原因当然是政治性的,两人都到老师面前告状。自清先生怕民青这位同学吃亏,背地里劝他让一点。我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写一封信提出意见,请他要考虑政治上谁对谁不对,大概措辞的口气尖锐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家里来了,非常认真严肃地说明他的用意,春秋责备贤者,他说了进步的学生几句,目的是为了保护他,免遭三青团的报复,同时,他也同意我的意见是正确的。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民青的同学,这个同学也很感动。他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反对,虽然没有大声疾呼,却也可以从我亲身接触的一件事看出来。这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濒于死亡的命运,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特务控制。为了抗议,我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明初的学校》,说的是明初,骂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送给学校刊物《清华学报》发表。学报的编辑有些是国民党员,他们当然不肯发表,认为这不算学术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谈起,他也是学报的编辑委员,写信给主编,极力主张发表,终于发表了这篇文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
思想感情的变化。由于他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了,好日子要来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书桌上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套来翻案的。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的座谈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我亲自到他家请他,和他一起漫步从北院走到工字厅。他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是对的,道路走对了。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大习惯,要 教育我们,得慢慢地来。这样就跟上你们了。”开会时他也发了言, 主要一段话也还是这个意思,他说:“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 是帮凶帮闲,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一条 是向下的。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要许多知识分子都丢开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现在我们过群众生 活还过不来。这也不是理性上不愿意接受,理性是知道应该接受的,是习惯上变不过来。”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丢开既得利益,要过群众生活,他又进了一步了,这是大踏步前进的一步。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
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坚决不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当时有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办的中间路线刊物《新路》,他坚决地拒绝了。但是他却带病参加了我们的座谈会。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9页)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汉r /> ??们未死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这一篇文字,只能算是重读《别了,司 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忆罢了
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议论文论据素材,以应对考场上变幻莫测的题目,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提升文章思想的高度。以下是一些适合摘抄的议论文素材,一起来看看!
27年完成毕生心愿:李时珍
还是一介农夫时,已有指出医书典籍中错误的胆识,看到病痛中的村民时,已萌生了编著一部医书的念头。怀揣着那份执著,走进大山经风历雨,身试百种药草,成就医学巨著。
一代才女:张爱玲
十里洋场的意乱神迷中,清醒着一处清幽,她是一枝气质媚人的蕙兰。她用敏感的笔触,红色的激情,喷涌出闺阁的意味、洋房的欲望,抒写了一个个淋漓的灵魂后,乘着它们渐行渐远,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
笔尖上的舞者:鲁迅
一个漫长的拯救,一段思想的斗争。一双眼看透世态炎凉,一支笔写尽悲情苦难,一身青袍衬出他的颀长傲骨,嘴角的烟斗,悠悠冒出的丝丝缕缕,让沉默不再是沉默。
永恒的飞翔:万户
是他,承载起最早的飞天梦想,是他,为人类装上梦的翅膀。火光耀眼,他无悔生命的短暂,尘土飞扬,掩不住他真情的渴望。他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一次人类文明的飞跃。湛蓝的天空中永远舞着他无畏的英雄。
一、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人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二、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三、“看谁是蠢材”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期间,有一次在留学生的聚会上,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留学生站起来挑衅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一向温和的徐悲鸿抑制不住愤怒,走到这个傲慢无礼的洋学生面前,大声说:“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你敢吗?”
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那个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分析:徐悲鸿能有那么大的成绩,除了扎实的绘画技巧,无疑有更深层的东西在支撑着他,那就是:国家、民族、个人的尊严
唐诗乃我国五千年文化之瑰宝,而在诸多吟诗寄情之人中,诗仙李白则格外突出。每每读他的诗,便觉得荡气回肠。腰悬酒壶,仗剑行天下,一口气吐出,便是诗无数。后人赞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岂是凡人! 他在年少时便已立下志愿:看遍天下美景,游遍大唐江山。他入巴蜀游齐鲁,逍遥一公子。李白十五通剑术,说他是游子,倒不如说他是游侠。与好友把酒做诗,论古今风流人物,但他更期盼的,却是在仕途中,找到一把写满功名富贵的钥匙。 几番坎坷之后,李白终可奉诏入京。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成了御用文人。可玄宗也不过是有雅兴或是哄美人时,才想起他李白,而他一吟也尽是带着奢华之气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经历游子、仕途、受宠和离京之后,他终明白,宫廷不适合他,感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继而又回归游子生活,主宰大唐诗歌。 细看李白宫廷生活,心生诸多遗憾之处。李白身处宫中,心寂寞,唯能独饮,却仍要对月举杯。权贵压不住他,力士脱靴、驭手调酒、贵妃研墨,如此傲慢之李白,玄宗如何留他?可李白既有抱负,就应全力施展才能,方可报祖国、耀楣门,而非做出上述三事件。如力士脱靴,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可他既是御用文人,饮酒便该有三分节制,虽赋得佳作,却为自己的仕途埋下祸根。有人称之为文人骨气,我则认为是书生意气!为官在外,首须隐忍。司马迁忍辱偷生,方作史记;司马炎沉静内敛,做事果断,喜怒不形于色,终统一三国;雍正颇懂隐忍,心思缜密,才继帝位……。反观李白,本就因才能出众引得群臣妒忌,却还傲慢张狂。李白虽才高八斗,却不适于官场的尔虞我诈,不善于宫中的为人处事,终不能在权贵之地成大器。 综上所述,我眼中的李白,满腹才情,却不适为官;傲骨铮铮,却非霜心耿耿。可见,他最终退出仕途弃功名,为诗痴狂成诗仙,确是正确的选择。
高一作文素材(文化名人系列之(一)——李白)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时,学习剑术。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在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一终南捷径。为此,李白在江陵拜访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并写了一篇《大鹏赋》,用寓言形式记叙这次会晤。此赋通过“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抒写了他远大的抱负。 李白在求仙访道的同时,很注意结交“豪雄”,即那些能够抗暴扶弱、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侠”,“轻财好施”。他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周济生活困难的人。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赞美那些在国家危急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不居功、不贪恋爵禄的豪侠。如《侠客行》赞美侯赢、朱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古风》第十首赞美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并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他景慕这些历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负和理想。”李白在游历中,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加上阅历的增长,使他的诗歌创作日益提高,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天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景色,经过诗人别出心裁一番吟咏,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李白在学习乐府民歌时,创作了不少乐府诗。《长干行》第一首开头六句是:“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游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便成了比喻小儿女相亲相爱的著名成语。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他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白自己此时的隐居是“养贤”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时机。文章说,“奋其智能,愿为辅粥,使衰区大定,海县清一。”可见隐而不忘政事。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韩荆州即韩朝宗,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在此期间,李白结识了比他大12岁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写山水田园诗著名,二人一见如故。当他们分手时,李白写了著名的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往来各地,寻找政治出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临行时写的《南陵别儿童人京》一诗,表达了他踌躇满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蜀道难》十分赞赏,“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滴仙人”。《蜀道难》描绘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开头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充满磋叹的情调很快抓住了读者,中间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险峻,再衬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的凄厉气氛,以及诗人的反复嗟叹,把蜀道的高危艰险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荡人心。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浩诏令之类文件。同时也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是已经变成贪图享乐,不问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请将”.深居官中,沉溺声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写诗作词,供自己享乐。当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殿召见李自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自。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看法,何况对他进行中伤的,还有驸马张*等人。权臣贵成的谗毁,玄宗的疏远,使李白很苦闷,发出“行路难”的感叹。 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一年半时间。这期间,他亲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败,以满腔忧愤写下了许多揭露和批判现实的诗篇,如《古风》第十五首,谴责统治阶级“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与李白意气相投。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和杜甫分别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0年。这时,他因夫人许氏早已去世,又在广州梁国(在今河南开封)与相门之女宗氏结婚,并常住于此,所以他说:“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国”。以梁园为中心,李白往南到过越中,往北去过幽州,有不少地方,如金陵等地,则是旧地重游。他的漫游,一是求仙访道,一是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寻求为国效力的机会。他在《梁园吟》中说:“东山高卧时走来,欲济苍生应未晚。”这个时期,朝政更加黑暗,把持朝政大权的宰相李林甫,大兴冤狱,打击迫害正直贤能的官员。目睹国是日非,李白内心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但他决不向权贵屈膝,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写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他还写了许多揭露和鞭挞黑暗现实的诗篇。《远离别》对玄宗宠信李林甫等奸臣,大权旁落,提出警告:“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北风行》批判了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而挑起的对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战争。
素材一:南宋 文天祥抗金英雄,不为高官厚禄所动,宁死不屈。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诗。素材二:明末清初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抗清英雄,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意义了,但中国人更注重的使他们的气节。素材三:抗日英雄(这个不知道算不算)赵一曼,刘胡兰,李大钊…
可以先从网上查一下
《谈骨气》李清照曾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多么壮气的语句。记得曾采访过消防队,队长说过的一句话令我难忘:“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这是消防队员为了人民的安全而说下的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句话,一句充满骨气的话。虽说“论骨气,”可何为骨气?大家都知道人体是由皮肤,肌肉,骨头,内脏等几部分组成,在这些部分中,最坚硬的要数骨头了,骨有破裂、粉碎的,但绝对没有弯曲的。骨头就是这样宁折不弯,因此我们把这种刚强不屈的气概叫做骨气。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志士,或是梁山好汉,每一个人都有响当当的骨气。没有骨气,在伟大的人也终将会颓废。古代有一位穷人,快饿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恶人拒绝“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要说骨气只在于填充生命与灵魂,只是一个要面子人的厚积薄发,骨气也是一种精神,骨气也是一种力量,有骨气的人很难不会成功。它不仅是爱面子的一种表示,更是一个人真正要舒展,要迸发,要努力,积极向上的一种表示。骨气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一种力度,不只是正衣冠,更是一种欲爆发的稳重,儒雅与睿智,有了它,每个人将会有精彩的人生。趁热打铁,趁青年而拼搏,拥有骨气的每个人,从现在出发,把握住关件时间,让嘲笑你的别人等着因成功而大吃一惊吧。骨气,是一种傲视因为欲要成功。让拥有他的人也拥有一种进取的魔力,让还没它的可怜人儿快去追寻他吧。骨气,拥有成功的魔力,他是人与人之间站在高峰的抉择,拥有了它,抓住了努力,与成功!
有骨气的事例有很多,比如文天祥丹心照汗青等。下面介绍几个事例:
1、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军自侵宋以来,每每一战即胜。这次在文天祥手中吃了败仗,气急败坏,便把他当作头号敌人。毕竟敌众我寡,相差悬殊。文天祥战败,只好逃离赣州。
公元1278年,文天祥与元军周旋,无奈孤军难撑,最终被捕。元军统帅认为文天祥是个难得的人才,便想劝降他,结果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文天祥遂被软禁在军船上,押往燕京。
文天祥认为自己死不足惜,但大宋江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今后谁来护卫幼主,光复江山呢?感慨惆怅之余,挥笔而就,写下了千古名作《过零丁洋》。
2、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
1898年9月28日,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林旭慷慨赴义,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也宣告失败。
戊戌政变后,谭嗣同是有机会逃命的,但他却甘愿赴死,希望能用自己的血来警醒沉睡的国人。
9月24日,谭嗣同被捕。狱中,有人到狱中看望谭嗣同,愿劫狱营救谭嗣同,或者甘愿化妆成谭嗣同,代他而死,谭嗣同坚决不同意。谢绝友人营救的同时,谭嗣同写下了《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3、刘胡兰英勇就义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
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刘胡兰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4、杨子荣智取威虎山
1945年年底,杨子荣所在的胶东军区海军支队奉命开赴东北战场,转战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开展剿匪斗争。在战斗中,他无私无畏,机智勇敢,身经百战,屡建奇功。
当步兵班长时,杨子荣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建战功。他曾只身独闯匪营,劝降400多名匪徒放下武器,缴获敌人炮两门,轻重机枪10挺,枪300多支和大批弹药,被部队授予“战斗模范”。
1947年2月23日,在围剿顽匪郑三炮—孟老三的战斗中,杨子荣不幸英勇牺牲,时年30岁。杨子荣用自己大智大勇短暂的一生,书写了无数出神入化、惊险动人的传奇故事。
5、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去必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做人要有骨气,这是我的爸爸叫我的,他说做人要有骨气,吃饭要吃硬饭。所以就成就了今天的这篇作文——骨气,他说要写出大丈夫的英雄主义感,还有不怕死,不怕累的个人主义感,而且一定要体现得清清楚楚。 我觉得《湖南人.凭什么》这本书就是本写得很好的书,因为那本书里不仅写了为世界做出贡献的烈士们,而且写了为中国作战的湖南军人,并且把一个个军人写的有血有肉,描绘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例如曾国潘,本是一介书生,从来就没有打过仗,却领兵出征,每次打仗都会打输,最后竟打了个无湘不成军来,我们应该学习曾国潘这种努力向上的精神,不要遇到一点点小事情就知难而退,应该学习曾国潘,学习他的那种从一介书生打到无湘不成军的骨气。还有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这句诗,里面有着一个人一生透露出来的骨气,不仅如此,还有着中国人洋溢多年的光彩。 中国人男人,流血不流泪,这句话体现出了中国人的坚强,我们因该不要动不动就哭,那样的话就成了中国人流泪不流血,《湖南人.凭什么》么这本书里面的精品有很多句,而我现在就不一一讲解给大家听了,但是我可以给你读出几句来——务实不空谈,打硬仗,扎营寨,敢啃硬骨头,是湖南人的行动指南。身无半文,心怀天下,天生的使命感,血性、霸蛮,倔犟不屈……,诺到中华国果芒,除非湖南人尽死芒。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中国只要继续这样下去,一定会成为历史上的一个大国,而我的骨头里也充满了骨气。因为我已经被这些战斗英雄所打动,还有,中国人流血不流泪,而我现在还没有做到,因为我经常挨骂,而且每次骂我我都要流眼泪,不过我相信自己以后一定不会再这样。 中国人流血不流泪,这句话千古流传,这句话让人变得很有骨气,只要人人都有骨气,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