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杂志社合法。根据查询公开信息,中国新闻杂志社是由中国新闻出版集团批准、中国新闻出版集团主管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网络新闻媒体机构,拥有《时代中国之声》、《市县风采》两本杂志,现已形成以平面杂志、网络文化平台、融媒体中心为主的文化资讯发布机构,所以是合法的。
中国国际新闻网是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出版集团旗下的一个图文音、视频综合资讯网站。提供国际、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时政、社会、财经、娱乐、时尚、生活等综合新闻信息的多媒体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频道包括栏目有:国内新闻、国际新闻、领导、访谈、纪检、成功人士、青少年、能源、生活、文摘、电影、港澳台、经济观察、法制、来访调研、优秀企业、国土、环保、金融、科教文卫、军事、移动、联通、电信、房产、汽车、餐饮、旅游、演出、宗教、书画、公益、国新电视、电子杂志等将近30个频道本着坚持客观公正的舆论导向,真实迅捷的传播理念以及贯彻中央政府对新闻事业的三贴近原则,为中华民族和全球华人的新闻报道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中新社是正部级单位。
中国新闻社正厅级规格的事业单位,由中央统战部主管,简称中新社,是以对外报道为主的国际通讯社,主要服务于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与中国有关系的外国人等。
中国新闻社旗下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报》等报刊。
其他正部级单位有:
1、求是杂志社副部级规格的事业单位,直属于党中央,旗下的《求是》杂志是中央机关刊,是重要思想理论阵地。
2、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正军级规格,旗下的《解放军报》是军队的机关报。
3、光明日报社副部级规格的事业单位,直属于党中央,旗下的《光明日报》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是指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
4、经济日报社副部级规格的事业单位,直属于党中央,旗下的《经济日报》是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是传播经济方面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新闻社
合法。中国新闻杂志社是正规媒体,具有法人地位的网络新闻媒体,已形成了全国各位领导的主流媒体直播、 轮播为一体的网络、视频、杂志新闻平台,拥有强大的专业班子和精良的网络、视频技术、杂志编写队伍,确保以更快捷的传播速度、更清晰的节目质量和影像画面服务于世界各地的网络观众,杂志社与时俱进,加大宣传,改革创新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发展。
王怡红: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传播学研究室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宋小卫:社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媒介消费、大众媒体。时统宇: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新闻事业的研究。钱莲生: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辑室主任、《中国新闻年鉴》主编、中国传媒集团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业务。李斯颐:社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史。 叶秀山: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美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史、中西哲学比较、美学。方克立: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哲学家、中国哲学界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大陆区域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传统哲学范畴、中国现当代哲学与文化等。汝 信:社科院副院长、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家哲学和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中共十三大代表。曾任国际哲学和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执行主席、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美学会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美学史、西方哲学史。余 涌: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副所长、伦理学研究室主任、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西方伦理学,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张清宇: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逻辑室副主任。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逻辑。曾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符号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 滕守尧:社科院哲学所美学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中西美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等。1987年去英国杜伦大学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艺术哲学一年。1987年底去美国哈佛大学零点中心演讲中国艺术哲学。1988-1991年于德国明斯特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艺术哲学与审美心理学。1995年去意大利哲学所讲授中国艺术哲学。主要研究方向:当代西方美学、中西美学比较等。章建刚:社科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副主任、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理事、兼职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兼职研究员等。专业方向:美学理论、西方近现代美学、艺术史、文化产业理论。徐碧辉:社科院哲学所美学室研究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文艺美学等。 朱 玲: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研究方向: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发展政策问题。于祖尧: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经济研究》副主编、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经济学会总会副会长。胡家勇: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治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委员,多篇论文被国内外学术刊物转载。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经济转型理论、经济发展理论。金 碚: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执行委员、工业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营报》社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学、企业理论与实践。王 钦: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室。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创新管理和跨国经营。杜莹芬: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财务与会计研究室主任,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并购与重组。冯 雷: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对外贸易研究室主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中国市场学会理事、中国高等学校市场学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 王晓晔: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WTO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法工委反垄断立法顾问,国家商务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议程)贸易与竞争政策议题专家咨询组组长,国家价格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社会法。邱 本:博士,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瑞士联邦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经济法、市场法治论、宏观调控法、市场竞争法。席月民: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室,主要研究方向:财税金融法、国有资产法以及经济法总论。黄东黎: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社科院国际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经济法室主任。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对外贸易法,法经济学。郎 平:法学硕士,国际政治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崔勤之: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经参加过多项法律的拟订和修改,参与和主持过多项重大的研究课题,在各种著名法学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过《经济法原理》、《中国公司法论》等专著十余部。
中国新闻社是事业单位,是向港澳台和海外华文报刊、华语电台、电视台发稿的国家通讯社,是从事对外宣传的专业机构。中国新闻社职能是向华侨、外籍华人与港澳台同胞介绍报道新中国,传递侨乡信息,进行爱国主义和弘扬中国文化的宣传。
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由范长江、胡愈之等1938年在长沙开始发稿、于桂林正式成立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视频、版面、图表、网络、新媒体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用户遍及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涵盖海外主要华文媒体的全媒体客户网络。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之一。1995年,中新社香港分社上网,中新社的稿件从此进入国际互联网。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并办有中国侨网。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
中新社编辑出版《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报、《世界华文传媒年鉴》《中国慈善家》[4]等报刊。《中国新闻周刊》除发行中文版外,外文版共发行美国版、英国版、日文版、韩文版、意大利文版、南亚版、法文版、俄文版和阿拉伯文版七个语种九本杂志。
早期大公报《大公报》以「忘我之为大」的「大」字,和「无私之为公」的「公」字作为报名,这是一个响当当的报名,因此以「大公」为名的报纸特别多,历史上一共有七个,包括「五四」前后在湖南长沙出版的那一家,毛主席曾为长沙的这家《大公报》写过文章。但坚持下来的只有目前在香港出版的这一家。《大公报》创刊于一九○二年六月十七日,今年九十八年周年了。她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家报纸,是中国报纸中的老寿星。(已经超过《申报》和《字林西报》)。《大公报》经历了四个阶段:英敛之时期,王郅隆时期,新记公司时期和一九四八年以来的后五十二年在香港办报的时期。由满族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一份支持改革的报纸开始,经过受皖系政客把持的一个短暂时期,和资产阶级「文人论政」的一段时期,到在香港作为爱国爱港报纸的时期,整个报纸的历史是一以贯之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把她当作一个辞条合起来写的。在旧中国,《大公报》具有崇高的声望。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起过重大的影响。是当时舆论界的重镇。一九一九年巴黎和会时期派往法国采访和会消息的唯一的一名中国记者,就是《大公报》的胡政之。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唯一的一名长驻欧洲的中国的战地记者,就是《大公报》的萧乾,在波茨坦会议的现场,在东京湾的米苏里号战舰上举行的日本签字投降仪式的现场,在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的现场,都有《大公报》的记者在场。朱启平在米兰里号战舰上所写的那篇题为《日落》的通讯,已经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经典性的名篇。第一个派记者(曹谷冰)到苏联采访,报道中苏建交后苏联情况的,是《大公报》。第一个派记者(范长江)深入边区,发表系列通讯,向全国公开发行。在旧中国,《大公报》曾经出过天津、上海、武汉、重庆、桂林、香港等六个版,日总发行量接近二十万份,这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数字。周恩来总理在一九五八年和费彝民谈旧《大公报》的历史贡献时,曾经肯定了三点,即第一,她是爱国的;第二,她是坚持抗日的;第三,她为中国的新闻界培养了大量杰出的人才。《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近代以来的一百零八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设立了专门的辞条,其中《大公报》人占了十二条。(包括英敛之、张季鸾、胡政之、王芸生、范长江、杨刚、彭子冈、徐盈、萧干等)占九分之一。列名《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界名人简介」栏的《大公报》编辑记者有三十六人之多,是所有报纸中最多的。《大公报》培养出来的著名的经营管理人才如曹谷冰、金诚夫、李子宽、费彝民、王文彬;著名主笔如王芸生、徐铸成、李侠文、蒋荫恩、曾敏之、谭文瑞,著名记者如范长江、萧乾、杨刚、子冈、徐盈、孟秋江、朱启平,著名政论家梁厚甫,著名报刊活动家金庸等等,不仅蜚声于时,在两岸三地和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大公报》的贡献,还表现在她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还在出版的香港《大公报》现在还在出版的《大公报》香港版,创刊于一九三八年八月十三日,复刊于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五日,一直是香港地区著名的爱国进步报纸,曾被推崇为香港「舆论之领导」。(见一九四七年版《香港年鉴》)1994年大公网的创建,在香港成为最早的网络新闻媒体之一。香港《大公报》复刊以来的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是一部爱国爱港报纸的历史。香港回归以前,为支持中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决策,香港回归以后,为香港特区的繁荣和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贡献是巨大的。二00二年,《大公报》创刊一百周年。一个世纪以来,《大公报》以「坚持宣传正义 声音」为宗旨,以立论中肯,报道翔实为特色,在国际上建立了良好声誉。 《大公报》是联合国推选的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中文报纸之一。它是唯一获得美国密苏里新闻荣誉奖章的中文报纸,全亚洲获此殊荣的也只有两家(另一家是日本的《朝日新闻》)。《大公报》是一份综合性报纸,内容丰富。新闻版面包括世界要闻、香港新闻、中国新闻、经济新闻和体育新闻等,《要闻专题》版以时事为题材深入剖析论述,《国际热 点聚焦》版从多个角度探讨国际社会现象;为迎合读者对经济讯息的需求,经济版面十 多个,详尽报道香港、内地和国际最新经济动态,并经常刊载专题文章、特稿等 , 极具参考价值。此外,《物流与航运》版、《大公教育》版受到香港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更 为航运界和教育界人士称道。《大公论坛》是各界人士对时事发表意见的园地。此外, 专题版面有《中国专题》、《海峡两岸》、《经济观察家》、《创新科技》、《社团》 、《中华医药》、《保健》、《消费新风》、《校园》、《文化》、《专业世界》、《 体坛长短镜》等,各具特色。副刊内容丰富多彩,除了天天和读者见面的《大公园》、《小公园》、《新园地》、 《世界新潮》等之外,每日并出两大版《娱乐》、还有《星踪》、《神州新姿采》、《 寰球特写》、《摄影》、《文学》、《科学》等周刊,以及不定期特刊,讯息量丰富。本报每周一期的《中国西部》和《中国民企》专版,特为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最新情况而设立,受到广大读者好评。《中国西部》专版其中六个版面荣获二年香港报业公会主办的全年新闻大奖。《大公报》还有不少附属刊物,如逢星期六出版十六开彩色杂志《大周刊》,内容丰富,是增广见闻的消闲性读物,甚受本港及内地读者欢迎。《大公报》与时并进,不断充实内容,更新版面,越来越受到本港、内地和海外广大读者欢迎,销量日增,目前除在香港发行外,还营销中国大陆,发行网遍及全球五大洲逾百个国家和地区。每日来往穗港的直通火车、飞翔船,以及内地各大城市主要宾馆均有《大公报》发售。在菲律宾马尼拉出版的《大公报》菲律宾版,是菲律宾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此外,《大公报》还有海外版,营销欧美各地。《大公报》互联网电子版除发布当日大部分版面内容外,还发放即时新闻,让网上读者即时获取最新讯息。日点击率达一千万次,以欧美地区读者居多。《大公报》是获香港特区政府指定为刊登有关法律性质广告的有效刊物。《大公报》 读者以企业决策人士及商贸界人士居多。目前《大公报》每份为港币6元。此外,大公报的定位一直是精英报纸,精英报,这是大公报全体同仁的共识,这没有多大疑问,无须赘述。大公报的记者可谓是明星阵容,就是记者还兼具政论家、作家或艺术家、学者和智能。比如写蒋家王朝野史《金陵春梦》的作者唐人,中国名画家家黄永玉、武侠小说两大宗师金庸与梁羽生,都出身大公报。据不完全统计,香港主要报纸,包括明报、东方、萍果、星岛日报、成报、新报等等,都有出身大公的同行担当副编以上的角色。如今,大公报发行量已达40余万份,分布香港、澳门、内陆以及东南亚、英国、美国等华人齐聚地。
1.《中国报学史》,戈公振,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奠基之作,至今仍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和精当的论述为学界所推崇,与前朝那批学人的传世之作并为20世纪的学术经典,而作者也由此成为中国新闻史学的开山鼻祖 2.《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中国新闻史的集大成之作,气势恢弘,包罗万象,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长卷 3.《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4.《中国电视史》,郭镇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简介:既严谨,又洒脱,虽是学术著作(系博士学位论文),但读来津津有味,作者乃我国第一位新闻学的女博士,现任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博士生导师 5.《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胡太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简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地勾勒了1840~1919年间,国人新闻思想的演化轨迹,及其社会背景和历史动因 6.《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裘正义,重庆出版社,1994 7.《传播科技纵横》,闵大洪,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8.《华夏传播论》,孙旭培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 9.《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徐铸成,三联书店,1986 10.《美国新闻史》,[美]埃默里,新华出版社,2001 简介:一部论述美国新闻事业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互动的力著,80年代译介到我国后曾发生较为广泛的影响,故出版社又购入最新的版本予以翻译出版,可惜的是原作者父子两人如今仅剩儿子一人了 11.《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采访回忆录》,[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12.《普里策传》,[美]斯旺伯格,新华出版社,1983 13.《路透其人和路透社》,[日]仓田保雄,新华出版社,1980 简介:一部史话体的路透社及早期通讯社发展史的书,写得生动有趣 14.《西方新闻界的竞争》,[美]约翰•霍恩伯格,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同样是部史话体的趣书,其中讲到西方新闻界众多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15.《无冕之王》,[美]哈尔伯斯坦,新华出版社,1986 16.《权利的媒介》,[美]赫伯特•阿特休尔,华夏出版社,1989 17.《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美]卡特利奇,新华出版社,1985 18.《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张允若、高宁远,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简介:目前国内较好的一部外国新闻史教材 三、 业务 1.《怎样当好新闻记者》,[美]杰克•海敦,新华出版社,1986 简介:典型的美国式新闻学著作,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一些具体的、实际的东西,然而,确实很有用,很实用 2.《我怎样学习当记者》,南振中,新华出版社,1985 简介:作者是我国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现任新华社总编辑,本书是他几十年记者生涯的经验之谈 3.《风云人物采访记》,[意]法拉奇,新华出版社,1988 简介:法拉奇是位蜚声世界的名记者,以采访政要、提问犀利而著称"生子当如孙仲谋",新一代记者应有如此风范 4.《好新闻的后面--编辑耕耘录》,郑兴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5.《记者生涯--现代美国新闻业务漫谈》,[美]钱塞勒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6.《美国电视明星》,[美]芭芭拉•马图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7.《全能记者必备》,[美]朱立安•哈瑞斯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 8.《现代新闻评论学》,胡文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9.《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 简介:我国新闻界人才济济,然而能够在新闻的三个主要领域,即研究、实践和管理上均有作为者则寥寥无几,艾丰则是这寥寥无几中的一员就实践而言,他撰写或组织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报道,如开封何时才"开封"、中国质量万里行等,并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就管理而言,他先做人民日报的部主任,后任经济日报的总编辑;就研究而言,他的硕士学位论文即这部《新闻采访方法论》,曾获得首届吴玉章新闻奖--我国新闻学研究的最高奖 10.《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简介:新闻编辑的所有理论知识都在这本书里,它可能是我国新闻学方面发行量最大一部书 11.《不要这样写--对百篇新闻写法的商榷》,郑兴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2.《对外传播初探》,段连城,中国建设出版社,1988 简介:最早同时也最好的一部对外报道的书,作者是我国外宣方面的专家,曾任外文局局长,人称外文局大才子,这从本书里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才华和文笔 13.《新闻写作教程》,[美]密苏里新闻学院编,新华出版社,1986 简介:美国新闻报道方面的经典之作,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即使开始对新闻事业不了解的人,读后也会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14.《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四、 传播 1.《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柯惠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 2.《舆论传播》,刘建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简介:舆论研究方面的一部大作,在国内外都堪称高水平 3.《传播学引论》,李彬,新华出版社,1993 简介:对初学者来说不失为一部引领入门的"敲门砖",读完本书再看其他高头讲章,就不至于找不着北了 4.《媒介通论》,[加]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 简介:一部令人瞩目也令人犯晕的奇书,不管赞成,还是反对,你都不得不面对它所提出的一系列骇世惊俗的思想,如媒介即信息 5.《大众传播通论》,[美]德弗勒等,华夏出版社,1989 6.《媒介社会学》,[英]巴特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 简介:探讨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视角本书即提供了一种样板 7.《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华夏出版社,1991 8.《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从莫尔斯到麦克卢汉》,[美]切特罗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简介:莫尔斯是19世纪中叶发明电报的人,麦克卢汉是20世纪中叶以一系列"奇谈怪论"骇世惊俗的人,本书即论述一个世纪中美国大众传播的演变及意义 9.《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咏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1996 10.《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简介:以模式的形式而将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囊括其中,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所以,必须具备相当的传播学理论基础才能看得明白 1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简介:目前国内最权威的传播学教材,值得仔细研读 12.《说服学--攻心的学问》,龚文庠,东方出版社,1994 13.《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胡钰,新华出版社,2000 14.《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崔保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简介:对日本新兴的信息社会理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可以开阔眼界 15.《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简介:本书是美国最有影响的传播学教材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译介的最好的一部传播学原著 16.《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丹尼尔•戴扬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17.《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文森特•莫斯可,华夏出版社,2000 简介:传播学批判学派,是当今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其中,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是批判学派的一大分支,而本书对这一分支做了详尽的论述 18.《大众文化与传媒》,路扬、王毅,上海三联书店,2000 简介:对批判学派的另一大分支即文化研究,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虽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但深入浅出,思想宏博,是部难能可贵的佳作 五、 广电 1.《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简介:在中国新闻学的最高奖--吴玉章新闻奖里,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广播电视方面的获奖图书把这本书读烂了,电视行当的那些名堂也就基本明白了 2.《开拍啦》,[英]哈里斯•华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 3.《电视与社会》,[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第二媒介时代》,[美]马克•波斯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六、 作品 1.《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2.《新闻通讯选评》,汤世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外国新闻通讯选评》,黎信等编著,长征出版社,1985 4.《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 简介:新闻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一个记者一生中能有这么一部作品就可以不朽了 5.《邵飘萍选集》,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6.《中外广播作品选析》,程道才主编,新华出版社,1989 7.《消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8.《通讯选评》,复旦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9《梁厚甫通讯评论选》,东山编,新华出版社,1985 10.《经历》,韬奋,三联书店,1979 简介:邹韬奋先生在新闻史上如奇峰秀拔,令后人高山仰止,以他名字命名的韬奋新闻奖,与范长江新闻奖并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两大最高奖本书是他新闻作品的精华 七、 其他 1.《新闻职业道德》,董炜,新华出版社,1996 简介:一部研究新闻职业道德的博士论文,代表目前国内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平因此,被中宣部和中国记协列为新闻工作者的必读材料 2.《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简介:发展中国家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闻新秩序,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奋争这份驰名世界的研究报告,就是这场努力与奋争的一个里程碑 3.《孤独的狂欢》,吴伯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新闻侵权与诉讼》,孙旭培等,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 5.《新闻法规政策须知》,中宣部新闻局等编,学习出版社,1994 6.《妖魔化中国的背后》,李希光、刘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简介:国际传播研究方面一部力作,见解独到,思想犀利,材料翔实,发人深省 7.《媒体轰炸与洗脑》,李希光、刘康,江苏人民出版社 8.《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王君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简介:在国外,媒介批评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我国目前对此问题还比较隔膜本书作者以此为题所做的这篇博士论文,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值得关注 八、 工具 1.《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方汉奇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3.《中国新闻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 4.《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北京广播学院编 5.《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6.《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 九、报刊 1. 新华文摘 2. 读书 3. 天涯:天涯既是地理上的边缘状态,也是思想上的超越姿态,惟其超越,方能有旁观者清的明白 4. 电视研究 5. 中国记者:中国记者不能不读《中国记者》 6. 新闻战线 7. 新闻大学: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学院刊物 8. 现代传播 9. 国际新闻界:有关外国新闻传播的权威刊物,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主办 11.新闻与传播研究:国内最高级 别的专业学术刊物,由中国社 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 12.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广播电视 领域的权威刊物,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 13.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 14.中华新闻报:中国记协机关报 15.中国新闻出版报:新闻出版署 的机关报 16.中华读书报:思想界、学术界 和文化界的大报,为读书人文化人所必读 读完并写笔记,天下无敌!努力兄弟。
副部级。隶属新闻总署。
中国新闻杂志社不属于中国新闻社,根据中国新闻杂志社网站显示属于一家私企:北京世博弘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新闻社有自己的杂志,出版《中国新闻周刊》、《中华文摘》月刊等。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英文全称为China News Service,简称CNS。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1] ,是专门向港澳台和海外华文报刊、华语电台、电视台发稿的国家通讯社,是从事对外宣传的专业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向华侨、外籍华人与港澳台人员介绍报道新中国,传递侨乡信息,进行爱国主义和弘扬中国文化的宣传。
合法。中国新闻杂志社是正规媒体,具有法人地位的网络新闻媒体,已形成了全国各位领导的主流媒体直播、 轮播为一体的网络、视频、杂志新闻平台,拥有强大的专业班子和精良的网络、视频技术、杂志编写队伍,确保以更快捷的传播速度、更清晰的节目质量和影像画面服务于世界各地的网络观众,杂志社与时俱进,加大宣传,改革创新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发展。
中国新闻杂志社合法。根据查询公开信息,中国新闻杂志社是由中国新闻出版集团批准、中国新闻出版集团主管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网络新闻媒体机构,拥有《时代中国之声》、《市县风采》两本杂志,现已形成以平面杂志、网络文化平台、融媒体中心为主的文化资讯发布机构,所以是合法的。
050101 文艺学【3人】张晶、张鸿声、逄增玉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8人】张民权、云贵彬、侯敏、李晓华、赵雪、邢欣、李大勤、李佐文050301新闻学【6人】陈作平、郎劲松、米博华、刘江、王灿发、谢国明050302传播学【23人】胡正荣、陈卫星、柯林·斯帕克斯(国籍为英国)、龙耘、陈默、赵月枝(国籍为加拿大)、袁军、段鹏、宫承波、刘利群、隋岩、张开、朱塞佩·里盖利(国籍为意大利)、麻争旗、孙英春、王保华、王四新、王锡苓、丁迈、刘昶、肖欢容、荆学民、张晓峰050320国际新闻学【4人】何崇元、何兰、刘笑盈、展江050321广播电视新闻学【17人】哈艳秋、邓炘炘、王宇、张彩、刘宏、丁海宴、任金州、钟大年、孙曾田、刘长乐、曾祥敏、王纪言、何苏六、张雅欣、陈刚、徐舫州、王甫050322舆论学【2人】雷跃捷、刘燕南050323编辑出版【5人】柳斌杰、阎晓宏、蔡翔、郝振省、聂震宁050330广告学【12人】黄升民、山本武利(国籍为日本)、黄京华、魏然(国籍为美国)、何辉、丁俊杰、刘立宾、张海潮、初广志、张树庭、赵子忠、张宏050336传媒经济学【15人】罗伯特·皮卡特(国籍为美国)、李怀亮、西尔维娅(国籍为菲律宾)、金元浦、梅松、昝廷全、吴延熊、曹利群、朱虹、宋培义、齐勇锋、张晓明、贾旭东、祁述裕、范周050337广播电视语言传播【6人】张颂、汪良、姚喜双、鲁景超、曾志华、郭招金130120艺术学【7人】施旭升、叶建新、周月亮、胡智锋、彭文祥、吴辉、郑世明130220音乐学【4人】曾遂今、路应昆、徐沛东、何晓兵130322戏剧戏曲学【5人】周华斌、姚小鸥、周靖波、刘丽文、钟涛130321电影学【10人】丁亚平、袁庆丰、张建勇、罗伯特·罗森(国籍为美国)、张宗伟、梁明、周涌、游飞、潘桦、赵宁宇130320广播电视艺术学【11人】仲呈祥、高峰、张子扬、张德祥、刘晔原、李胜利、秦俊香、张育华、倪学礼、李伟、苗棣130323动画学【5人】石民勇、徐迎庆、王宏、兰特(国籍为美国)、金德龙130324数字媒体艺术【5人】温伯格(国籍为德国)、黄心渊、张建军、廖祥忠、贾秀清130326艺术与科学【1人】戴志强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9人】逯贵祯、简水生、殷红成、黄培康、居继龙、隋强、李增瑞、陈军文、康彤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34人】杨占昕、吕锐、陈远知、黄祥林、任慧、蒋伟、龙腾、张树武、胡国荣、谢锦辉、姜秀华、史萍、张勤、周春来、夏征宇、向宁、Bernhard Plattner(国籍为瑞士)、关凌(国籍为澳大利亚)、刘剑波、王晖、孟子厚、余文华、张云泉、鲁永泉、王永滨、张鹏洲、朱立谷、杨义先、王劲林、颜金尧、徐志伟、Frode Eika Sandnes(国籍为挪威)、曹三省、费广正以上信息均以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发布的《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