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参考文献
文献意思为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建筑参考文献,希望大家喜欢!
(一)建筑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 教材.房屋建筑学
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二)结构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 国家行业标准.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6] 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7]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8]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03G102). 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3
[9] 龚思礼主编. 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1]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编.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2] 陈绍蕃. 钢结构(上).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3] 陈绍蕃、顾强编著. 钢结构(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丰定国、王社良主编. 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15] 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三)地基基础设计部分
[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 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 220-2002)
[4] 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 《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边坡支护课程设计指导书》(韩晓雷编) [8] 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 地基及基础(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 陈仲颐、叶书麟编著. 基础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10] 史佩栋、高大钊主编.高层建筑基础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 沈杰.地基基础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2] [美].温特科恩、方晓阳主编.钱鸿缙、叶书麟等译校.基础工程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
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
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
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
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
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
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
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
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
[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
[1]王永志.电力建设企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王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2007.
[3]杨帆.基于模糊评价的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戴牡巧.基于RFID技术的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5]高向阳,秦淑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周蓉.企业安全事故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7]陈少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8]任敏.基于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9]田翰之.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及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10]彭蔚锋.建筑工程坍塌事故危险源分析与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11]乔元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1
[12]李玉红.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13]梅牡丹.基于灰色理论的建筑施工事故的预测研究[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2011
[14]乔团.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控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15]张霞.港口施工危险源评价方法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6]侯茜,秦洁璇,李翠平.安全生产预警综合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6:92-97
[17]赵平,裴晓丽,薛剑.基于信息融合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0:106-110
[1]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高珊珊.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配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3]刘洋.基于编码结构光的三维扫描仪原型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4]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冯钧森.古建筑测绘技术与方法[J]企业家天地,2009
[6]李杰,周兴华,唐秋华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J]海岸工程,2011,30(3):28-33
[7]王莫.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故宫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6):143-156
[8]白成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9]谢武强,宋杨,王峰,罗峰.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建筑物立面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3,(1):12-14
[10]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邓烨,欧阳恬之.古建筑测绘方法研究[J]建筑史论文集,2003,3.(20)
[12]沙黛诺.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3]曹勇.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比较[J]广东建材,2011,5:10-12
[14]丁宁,王倩,陈明九.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建保护分析与展望[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25(3):274-277
[15]王潇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建模及其在建筑物测绘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0
[16]李宝瑞.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17]张远智,胡广洋,刘煜彤,王庆洲.基于工程应用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J]公路运输文摘,2001(9):38-40
[1]毕沅(清):《续资治通鉴》卷52
[2]孙科.广州市政忆述.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8
[3]胡宗宪(明):《海防图论》,《中国兵书集成》,解放军出版社,1987:290
[4]陈梦雷(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广州府部汇考》
[5]任果、常德:《番禺县志》(清,乾隆)
[6]屈大均(清):《广东新语》,《恭岩札记》
[7]张九龄(唐):《曲江集》卷一七《开凿大庾岭路序》:130
[8]张廷玉(清):《明史》卷七五《职官志四·递运所》
[9]梁廷桁(清):《越秀书院志》,(转引自《南汉书》,《夷氛纪闻》)
[10]粱廷楠(清):《粤海关志》,第50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校注本
[11]王在晋(明):《海防幕要》,《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64
[12]陈寿(晋):《三国志·吴志·陆胤传》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浚陆凯传第十六
[13]黄培芳(清):《羊城西关纪功录》,《番禹册金录》,《嘉庆七年会试齿录》
[14]陈薇著.走在运河线上--大运河沿线历史城市与建筑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5]郭松义、李新达、李尚英著.清朝典章制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16]傅熹年著.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黄成铭,杨忠智.铁路运输建设项目应开展后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4):30-33
[2]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25-28
[3]黄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76
[4]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6):93-95
[5]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299
[6]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18-21
[7]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8]许晓峰,肖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9]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王五英,于守法,张汉亚主.建设工程项目社会评价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1]王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2]牛志平,朱,何孝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0,19(3):25-27
[13]刘月明.建设工程项目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判据分析[J]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3):36-38
[14]刘荣刚.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5]张炯,贾仁甫,郭永利.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当代经济,2008(10),151
[16]黄昀,黄文杰.项目财务后评价的一点探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2):68-71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M]2005
[2]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4]牛维麟主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姜奇平.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批判.互联网周刊.
[6]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7]Scott A. New industrial space, London: Pion,1988
[8]丝奇雅·沙森.全球城市[M]北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9]厉无畏编.创意产业导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10]姚为群.全球城市的经济成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1]张京城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2]朱介鸣.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城市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法)埃德加·莫兰.秦海鹰译.方法:思想观念--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
[2]李传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54,101.
[3]王侠.发展可再生能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9.
[4]杨平.环境美学的谱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162.
[5]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63-64.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0.
[7](美)阿摩斯·拉普卜特.黄谷兰译.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7,22-37,62-63.
[8]潘知常.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9](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
[10]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07):28.
[11]裴丹.绿色基础设施建构方法研究评述[J]城市规划,2012,36(5):84.
[12]陈洁萍,葛明.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J]建筑学报,2010(11):3.
[13]曾繁仁.当然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J]文艺研究,2007,(4):15-22.
[14]俞孔坚的.低碳美学下的新桃园憧憬[J]园林,2011(03):44-48.
[15]秦书生.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2):45.
[1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6.
[1]苏为华.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2]王勇,李广斌. 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阿瑟·塞西尔·庇古. 福利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7.
[4]谭显明. 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 2012.
[5]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6.
[6]闫龙飞. 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7]向春玲: 中央党校“城镇化与城市运营”课题组,2012.
[8]张艳玲. 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9]朱铁臻. 城市发展学[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10]陈岩松. 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
[11]张超. 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2]兰潇. 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4]赵燕菁.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J]城市规划,2002,26(11):7-15.
[15]王春艳. 城市概念规划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在写作建筑工程技术的论文中,适当引用参考文献,有助于我们提高论文的质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一) [1]刘永德.工业建筑艺术的新课题--工厂环境景观设计[J].建筑学报.1992(01) [2]李保强.了望与徘徊--2008年报业印刷业观察与思考[J].今日印刷.2009(02) [3]王文锋.珠三角地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住宅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4]郝幸田.现代工业建筑的 文化 取向[J].企业文明.2008(09) [5]陈圣疆.现代工业建筑新形象--以福州日报印务中心金山厂区方案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07(11) [6]张艳芳.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进步与创新[J].中国城市经济.2011(23) [7]周文水.报业集团走过十五年--“2011中国报业(集团)座谈会”综述[J].中国报业.2011(13) [8]滕斌.报业印务中心建筑设计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4 [9]陈谷川.报业集团转型“全媒体”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0(10) [10]川崎清,白林.空间与风景--我的建筑设计作品系谱[J].世界建筑.1995(04) [11]石文.CSG电转炉项目产量与环保匹配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2]魏美蓉.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整合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徐卫国.正在融入世界建筑潮流的中国建筑[J].建筑学报.2007(01) [14]郭明卓.寻找科技和人文的结合点--羊城晚报印务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4(06) [15]邹德依,刘丛红,赵建波.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J].建筑学报.2002(05) [16]潘忠诚,洗京晖,史小予.博览开放式工业建筑的探索--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2(05) [17]李大为.建筑师与业主应建立良性互动关系[J].建筑学报.2002(05) [18]吴晨,田银生.新工业建筑的先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J].世界建筑.2002(01) [19]支晓兵.高新技术工业建筑设计新特点[J].工业建筑.2006(S1) [20]周铁军,张洁,袁渊.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2)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二) [1]于会谦.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方式探讨.四川建材,20115(02) [2]吴奕卯.工程项目劳务分包队伍管理和履约情况评价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10. [3]王靖瑜,邓富民.建筑工程项目干系人管理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4(17):36-36. [4]沈玮.建筑工程中项目风险类型及管理策略探讨[J].建设科技,2013(20):85-86. [5]杨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3):178-178. [6]丁舒媚,刘长玲.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2):354-354,355. [7]胡忠敖.基于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华夏地理,2014,(8):92-93. [8]雷凯.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 措施 [J].住宅与房地产,2016,09:144. [9]王京双.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6:207~208. [10]邹娜.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108.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李霞.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与策略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6,01:71-74 [2]魏鹤琳,姜丹.新产品开发项目评价 方法 研究[J].价值工程,2002,04:26-29. [3]王广军.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关系的发展变化[J].重型汽车,2014,01:44-45. [4]胡树华,杨威.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J].北京汽车,2004,05:1-4. [5]何琳.我国汽车企业外部技术整合发展路径及能力演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6]胡林辉.基于知识整合的供应商参与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2 [7]蔡树堂.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与性质的再解析[D].兰州学刊2007,03:50-53 [8]朱承亮.自主创新、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迸步[D].西北大学,2013. [9]于焱.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 [10]党育.中国汽车产业引进FDI效应分析[D].西南 财经 大学,2013. [11]黄卫剑.新产品开发的网络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 [12]邹伟民.顺达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D].复旦大学,2008. [13]王昌林,杨吉.面向新产品开发的采购管理——以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新产品开发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12:246-248. [14]赵玉忠.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要素分析与评价[D].天津大学,2009. [15]王景祜.ISO/TS16949——汽车行业最新的国际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J].上海汽车,2004,08:39-40. 猜你喜欢: 1.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2.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典型范文 3. 建筑材料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4.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
土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土建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6.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7.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8.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
9.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年第27卷;
,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1.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2000(04);
12.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
13.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09:90-93;
14.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一),地下空间,2004年3月,24(1):133-142;
15.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月,1(3):323-328;
16.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0(3);
17.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656-660;
18.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
19.[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0.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2);154-157;
21.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长安大学学报,2003,20(4);30-33;
22.郭红、莫鑫,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评析,四川建筑,2004,24(5);
23.胡映东,场所精神的回归,山西建筑,2007,33(18):26-27;
24.费彦,现象学与场所精神,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9,16(4);25.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6.刘力,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7.(丹)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8.赵慧宁、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9.鲁睿,商业空间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30.张伟.,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腾智明,朱金铨编著.《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
2、黄棠.王效通主编.《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邵全,韦敏才.《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4、王祖华主编.《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5、王萍主编.《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朱彦鹏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8、黄双华主编.《房屋结构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9、陈树华主编.《建筑地基基础》.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10、侯治国主编.《砼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11、胡乃君主编.《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沈满生、苏三庆主编.《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3、贾韵绮、王毅红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课程设计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4、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15、《新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编.《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徐晋仙.建筑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向导,2010,(26):73.
[2]李润成.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12,(6):74-75.
[3]李海涛.工程投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技术市场,2011,(6):295.
[4]王革新.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与编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7,(1):54.
[5]聂迎春.浅谈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指导,2010,(2):29.
[6]林瑞.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3):25.
[7]宋玮.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2):41.
[8]吴永昌.简述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之间的关系[J].经济师,2010,(6):233.
[9]陈兵.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J].企业研究,2011,(20):183.
[10]齐新红.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其重要性[J].建工论坛,2010,(23):181.
[11]石爱萍.浅谈季节性施工的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1):225.
[12]王坤.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J].探索经验,2010,(3):76.
[13]王清洲,刘淑艳.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成本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6,(13):21.
[1]王亚军.交通土建工程项目中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6(4):43-45.
[2]史经会.基于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6(12):143-144.
[3]张奕宝.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J].价值工程,2015(9):151-152.
[4]梁飞.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7):65-66.
[1]陈剑勇.土建施工工程中的电气安装技术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07)
[2]徐建文.浅谈水暖工程中土建的施工配合[J].山西建筑.2010(20)
[3]罗新刚.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4]彭毅.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J].西部探矿工程.2005(S1)
[5]梁笑娴.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
[6]董服松.建筑施工中裂缝控制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7]郭建功.建筑工程中的预埋件施工流程及要求[J].科技传播.2011(11)
[8]陈冉.浅析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原因及防控措施[J].科技资讯.2007(12)
建筑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导语:作中征引过的文献须在文中注明出处,并列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是我带来的建筑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顾晓鲁等.地基与基础(第二版)。
[2].吕斌.海上风电场降低成本前景分析[J].上海电力.2007.(4):429-437
[3]施晓春.徐日庆.俞建霖.筒型基础间接及试验研究.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10):39~40
[4]何炎平.谭家华.筒型基础的.发展历史和典型用途.中国海洋平台.(6):10~14
[5]袁晓铭.曹振中.孙锐等.汶川级地震特征初步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
[6]王成华.孙冬梅.横向受荷桩的p-y曲线研究与应用述评.中国港湾建设.
[7]林华国.贾兆宏.张立丽.砂土液化判刑方法研究.岩土工程技术.(2).89~93
[8]李芳.作为海上风机基础的筒型基础土体液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0
[9]林峰.黄润秋.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条分法的探讨.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4).9~13
[10]沈玉光.海上风电筒型基础风机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2
[11]陈有顺.场地的地震效应及砂土地基的液化.高原地震.(1).35~39
[12]任金刚.王玉芳.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研究方法概述.海河水利.2006(3):51~53
[13]李敬梅.地震作用下坝基土体液化的判别及有限元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4
[14]王大伟.赵艳.初始地应力场分析方法探讨.水电站设计.(4).38~41
[1]高珊珊.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配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2]李宝瑞.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3]刘洋.基于编码结构光的三维扫描仪原型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4]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沙黛诺.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9
[8]毛方儒,王磊.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J].宇航计测技术,2005,25(2):1-6
[9]代世威.地面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13
[10]刘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及其误差分析[J].工业工程与技术,2014,(1):40-43
[11]李刚.基于逆向工程的自由曲面重构技术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邢莉燕,陈起俊. 工程估价.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 郑少瑛,周东明,王力强.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郑少瑛,周东明,周少瀛.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 张立新. 住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案例精选.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山东省建设厅. 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01).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 汪正荣,朱国梁. 简明施工手册. 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0]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 第4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土建工程(GJDGZ-101-95).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12] 山东省建设厅. 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 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5] 王玉龙.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6] 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建筑工程.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7] 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修订版). 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19] 荆莉燕,王坚,梁振辉. 工程估价.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0] 山东省建设厅. 山东省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1] 惠宽堂. 土木工程英语.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22] 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从书编审委员会.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3] Smith, Currie & Hancock LLP. Common sense construction. 2nd. New York : Ed., Wiley, 2001
[24] Business Roundtable.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Rep. No. C-6,Business Roundtable, New York. 1982.
[25] Hackney, J. W., ‘‘Labor productivity and labor productivity analysis.’’Chapters 12–13,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capital projects, 2nd. New York :Ed., Kenneth K. Humphreys, ed., McGraw-Hill, 1998.
[1] 徐中林.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2] 李林.绩效管理在 HR 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J].商情,2012(4):55
[3] 杨雪.员工胜任素质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04-110
[4] 许静.绩效管理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2012(14):77-78
[5] 郭祥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导报,2009(1):89-91
[6] 王倩.广东移动通信技术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与培训应用[D].广州:中山大学,2010
[7] 赵岳.我国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评价与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8] 李耀荣.M 省电力公司素质能力模型及效能支持系统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9] 贺雅洁.浅谈企业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建设与培训体系搭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2):45
[10] 余伟凌.基于供电企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探索[J].现代企业文化,2013(26):80-81
[11] 郭士光.拓展训练及其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以 A 公司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12] 彭剑锋.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13
[13] 曹志强.基于 KPI 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4
[14] Spencer L M, 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 :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Work : Johe Wiley&Sons,Inc,1993:2-39
[15] McClelland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12): 1-4
[1] 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范小平.高层建筑剪力墙连梁设计的探讨[J].低温建筑设计,2012 (11) :50-51
[3] 刘涛.小跨高比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4] 朱江.防屈曲支撑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J].沈阳大学学报,2010(02):34-38
[5] 潘志明.高层建筑剪力墙钢组合桁架连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7
[6] 皮天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和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7] 韦爱凤.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梁的设计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 (4) :29-31
[8] 张彬彬.高层建筑剪力墙连系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9] 闫月梅,郭凤香,等.小跨高比连梁配交叉和菱形筋的受力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310-313
[10] 邓志恒,潘峰,潘志明.钢连梁控制结构地震反应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07,32(2):163-166
[11] 滕军,马伯涛,李卫华,等.联肢剪力墙连梁阻尼器伪静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12):92-100
[12] 邓志恒,林倩,胡强,潘志明,徐冬晓.新型钢桁架连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31(1):76-81
[13] T. Paulay and J. R. Binney. Diagonally Reinforced coupling beams of shear Walls[S].ACI Special Publication 42, Detroit, 1974, 2: 579-598
建筑参考文献
文献意思为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建筑参考文献,希望大家喜欢!
(一)建筑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 教材.房屋建筑学
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二)结构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 国家行业标准.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6] 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7]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8]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03G102). 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3
[9] 龚思礼主编. 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1]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编.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2] 陈绍蕃. 钢结构(上).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3] 陈绍蕃、顾强编著. 钢结构(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丰定国、王社良主编. 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15] 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三)地基基础设计部分
[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 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 220-2002)
[4] 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 《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边坡支护课程设计指导书》(韩晓雷编) [8] 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 地基及基础(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 陈仲颐、叶书麟编著. 基础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10] 史佩栋、高大钊主编.高层建筑基础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 沈杰.地基基础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2] [美].温特科恩、方晓阳主编.钱鸿缙、叶书麟等译校.基础工程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
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
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
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
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
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
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
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
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
[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
[1]王永志.电力建设企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王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2007.
[3]杨帆.基于模糊评价的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戴牡巧.基于RFID技术的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5]高向阳,秦淑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周蓉.企业安全事故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7]陈少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8]任敏.基于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9]田翰之.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及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10]彭蔚锋.建筑工程坍塌事故危险源分析与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11]乔元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1
[12]李玉红.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13]梅牡丹.基于灰色理论的建筑施工事故的预测研究[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2011
[14]乔团.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控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15]张霞.港口施工危险源评价方法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6]侯茜,秦洁璇,李翠平.安全生产预警综合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6:92-97
[17]赵平,裴晓丽,薛剑.基于信息融合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0:106-110
[1]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高珊珊.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配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3]刘洋.基于编码结构光的三维扫描仪原型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4]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冯钧森.古建筑测绘技术与方法[J]企业家天地,2009
[6]李杰,周兴华,唐秋华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J]海岸工程,2011,30(3):28-33
[7]王莫.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故宫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6):143-156
[8]白成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9]谢武强,宋杨,王峰,罗峰.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建筑物立面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3,(1):12-14
[10]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邓烨,欧阳恬之.古建筑测绘方法研究[J]建筑史论文集,2003,3.(20)
[12]沙黛诺.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3]曹勇.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比较[J]广东建材,2011,5:10-12
[14]丁宁,王倩,陈明九.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建保护分析与展望[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25(3):274-277
[15]王潇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建模及其在建筑物测绘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0
[16]李宝瑞.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17]张远智,胡广洋,刘煜彤,王庆洲.基于工程应用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J]公路运输文摘,2001(9):38-40
[1]毕沅(清):《续资治通鉴》卷52
[2]孙科.广州市政忆述.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8
[3]胡宗宪(明):《海防图论》,《中国兵书集成》,解放军出版社,1987:290
[4]陈梦雷(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广州府部汇考》
[5]任果、常德:《番禺县志》(清,乾隆)
[6]屈大均(清):《广东新语》,《恭岩札记》
[7]张九龄(唐):《曲江集》卷一七《开凿大庾岭路序》:130
[8]张廷玉(清):《明史》卷七五《职官志四·递运所》
[9]梁廷桁(清):《越秀书院志》,(转引自《南汉书》,《夷氛纪闻》)
[10]粱廷楠(清):《粤海关志》,第50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校注本
[11]王在晋(明):《海防幕要》,《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64
[12]陈寿(晋):《三国志·吴志·陆胤传》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浚陆凯传第十六
[13]黄培芳(清):《羊城西关纪功录》,《番禹册金录》,《嘉庆七年会试齿录》
[14]陈薇著.走在运河线上--大运河沿线历史城市与建筑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5]郭松义、李新达、李尚英著.清朝典章制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16]傅熹年著.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黄成铭,杨忠智.铁路运输建设项目应开展后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4):30-33
[2]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25-28
[3]黄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76
[4]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6):93-95
[5]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299
[6]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18-21
[7]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8]许晓峰,肖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9]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王五英,于守法,张汉亚主.建设工程项目社会评价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1]王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2]牛志平,朱,何孝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0,19(3):25-27
[13]刘月明.建设工程项目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判据分析[J]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3):36-38
[14]刘荣刚.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5]张炯,贾仁甫,郭永利.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当代经济,2008(10),151
[16]黄昀,黄文杰.项目财务后评价的一点探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2):68-71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M]2005
[2]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4]牛维麟主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姜奇平.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批判.互联网周刊.
[6]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7]Scott A. New industrial space, London: Pion,1988
[8]丝奇雅·沙森.全球城市[M]北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9]厉无畏编.创意产业导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10]姚为群.全球城市的经济成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1]张京城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2]朱介鸣.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城市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法)埃德加·莫兰.秦海鹰译.方法:思想观念--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
[2]李传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54,101.
[3]王侠.发展可再生能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9.
[4]杨平.环境美学的谱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162.
[5]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63-64.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0.
[7](美)阿摩斯·拉普卜特.黄谷兰译.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7,22-37,62-63.
[8]潘知常.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9](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
[10]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07):28.
[11]裴丹.绿色基础设施建构方法研究评述[J]城市规划,2012,36(5):84.
[12]陈洁萍,葛明.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J]建筑学报,2010(11):3.
[13]曾繁仁.当然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J]文艺研究,2007,(4):15-22.
[14]俞孔坚的.低碳美学下的新桃园憧憬[J]园林,2011(03):44-48.
[15]秦书生.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2):45.
[1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6.
[1]苏为华.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2]王勇,李广斌. 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阿瑟·塞西尔·庇古. 福利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7.
[4]谭显明. 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 2012.
[5]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6.
[6]闫龙飞. 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7]向春玲: 中央党校“城镇化与城市运营”课题组,2012.
[8]张艳玲. 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9]朱铁臻. 城市发展学[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10]陈岩松. 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
[11]张超. 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2]兰潇. 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4]赵燕菁.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J]城市规划,2002,26(11):7-15.
[15]王春艳. 城市概念规划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房屋建筑参考文献大全 [1]《房屋建筑学》,第四版,同济大学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2]《房屋建筑学》赵研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房屋建筑学》王崇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房屋建筑学》袁雪峰、王志军主编,科学出版社; [5]《房屋建筑学》舒秋华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7]《建筑构造》刘建荣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103-2001; [11]《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国计划出版社; [13]《中国大百科全书》, 戴念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4]《建筑构造》(上、下册)李必瑜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住宅建筑设计原理》朱昌廉等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中国民族建筑》王绍周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张宗尧等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建筑构造设计》颜宏亮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居住区规划设计》朱家瑾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建筑参考文献
文献意思为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建筑参考文献,希望大家喜欢!
(一)建筑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 教材.房屋建筑学
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二)结构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 国家行业标准.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6] 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7]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8]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03G102). 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3
[9] 龚思礼主编. 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1]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编.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2] 陈绍蕃. 钢结构(上).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3] 陈绍蕃、顾强编著. 钢结构(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丰定国、王社良主编. 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15] 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三)地基基础设计部分
[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 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 220-2002)
[4] 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 《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边坡支护课程设计指导书》(韩晓雷编) [8] 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 地基及基础(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 陈仲颐、叶书麟编著. 基础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10] 史佩栋、高大钊主编.高层建筑基础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 沈杰.地基基础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2] [美].温特科恩、方晓阳主编.钱鸿缙、叶书麟等译校.基础工程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
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
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
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
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
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
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
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
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
[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
[1]王永志.电力建设企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王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2007.
[3]杨帆.基于模糊评价的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戴牡巧.基于RFID技术的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5]高向阳,秦淑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周蓉.企业安全事故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7]陈少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8]任敏.基于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9]田翰之.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及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10]彭蔚锋.建筑工程坍塌事故危险源分析与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11]乔元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1
[12]李玉红.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13]梅牡丹.基于灰色理论的建筑施工事故的预测研究[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2011
[14]乔团.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控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15]张霞.港口施工危险源评价方法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6]侯茜,秦洁璇,李翠平.安全生产预警综合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6:92-97
[17]赵平,裴晓丽,薛剑.基于信息融合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0:106-110
[1]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高珊珊.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配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3]刘洋.基于编码结构光的三维扫描仪原型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4]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冯钧森.古建筑测绘技术与方法[J]企业家天地,2009
[6]李杰,周兴华,唐秋华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J]海岸工程,2011,30(3):28-33
[7]王莫.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故宫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6):143-156
[8]白成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9]谢武强,宋杨,王峰,罗峰.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建筑物立面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3,(1):12-14
[10]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邓烨,欧阳恬之.古建筑测绘方法研究[J]建筑史论文集,2003,3.(20)
[12]沙黛诺.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3]曹勇.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比较[J]广东建材,2011,5:10-12
[14]丁宁,王倩,陈明九.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建保护分析与展望[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25(3):274-277
[15]王潇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建模及其在建筑物测绘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0
[16]李宝瑞.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17]张远智,胡广洋,刘煜彤,王庆洲.基于工程应用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J]公路运输文摘,2001(9):38-40
[1]毕沅(清):《续资治通鉴》卷52
[2]孙科.广州市政忆述.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8
[3]胡宗宪(明):《海防图论》,《中国兵书集成》,解放军出版社,1987:290
[4]陈梦雷(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广州府部汇考》
[5]任果、常德:《番禺县志》(清,乾隆)
[6]屈大均(清):《广东新语》,《恭岩札记》
[7]张九龄(唐):《曲江集》卷一七《开凿大庾岭路序》:130
[8]张廷玉(清):《明史》卷七五《职官志四·递运所》
[9]梁廷桁(清):《越秀书院志》,(转引自《南汉书》,《夷氛纪闻》)
[10]粱廷楠(清):《粤海关志》,第50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校注本
[11]王在晋(明):《海防幕要》,《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64
[12]陈寿(晋):《三国志·吴志·陆胤传》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浚陆凯传第十六
[13]黄培芳(清):《羊城西关纪功录》,《番禹册金录》,《嘉庆七年会试齿录》
[14]陈薇著.走在运河线上--大运河沿线历史城市与建筑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5]郭松义、李新达、李尚英著.清朝典章制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16]傅熹年著.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黄成铭,杨忠智.铁路运输建设项目应开展后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4):30-33
[2]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25-28
[3]黄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76
[4]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6):93-95
[5]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299
[6]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18-21
[7]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8]许晓峰,肖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9]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王五英,于守法,张汉亚主.建设工程项目社会评价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1]王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2]牛志平,朱,何孝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0,19(3):25-27
[13]刘月明.建设工程项目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判据分析[J]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3):36-38
[14]刘荣刚.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5]张炯,贾仁甫,郭永利.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当代经济,2008(10),151
[16]黄昀,黄文杰.项目财务后评价的一点探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2):68-71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M]2005
[2]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4]牛维麟主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姜奇平.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批判.互联网周刊.
[6]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7]Scott A. New industrial space, London: Pion,1988
[8]丝奇雅·沙森.全球城市[M]北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9]厉无畏编.创意产业导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10]姚为群.全球城市的经济成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1]张京城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2]朱介鸣.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城市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法)埃德加·莫兰.秦海鹰译.方法:思想观念--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
[2]李传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54,101.
[3]王侠.发展可再生能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9.
[4]杨平.环境美学的谱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162.
[5]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63-64.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0.
[7](美)阿摩斯·拉普卜特.黄谷兰译.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7,22-37,62-63.
[8]潘知常.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9](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
[10]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07):28.
[11]裴丹.绿色基础设施建构方法研究评述[J]城市规划,2012,36(5):84.
[12]陈洁萍,葛明.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J]建筑学报,2010(11):3.
[13]曾繁仁.当然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J]文艺研究,2007,(4):15-22.
[14]俞孔坚的.低碳美学下的新桃园憧憬[J]园林,2011(03):44-48.
[15]秦书生.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2):45.
[1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6.
[1]苏为华.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2]王勇,李广斌. 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阿瑟·塞西尔·庇古. 福利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7.
[4]谭显明. 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 2012.
[5]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6.
[6]闫龙飞. 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7]向春玲: 中央党校“城镇化与城市运营”课题组,2012.
[8]张艳玲. 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9]朱铁臻. 城市发展学[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10]陈岩松. 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
[11]张超. 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2]兰潇. 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4]赵燕菁.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J]城市规划,2002,26(11):7-15.
[15]王春艳. 城市概念规划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有关建筑设计表现方法、手段
ISBN7-112-05157-6 建筑与徒手画 中国建工ISBN7-80159-555-6 国外建筑钢笔徒手画精选 中国建材ISBN7-80058-805-X 测绘图集(上、下册) 中国计划ISBN7-112-04960-1 钢笔建筑室内环境技法与表现 中国建工ISBN7-112-06386-8 建筑工程制图图例及符号大全 中国建工ISBN7-112-04958-X 建筑平面表现图解 中国建工ISBN7-5611-2008-7 建筑模型制作——模型思路的激发 大连理工ISBN7-5629-1710-8 模型制作 武汉理工ISBN7-5611-2414-7 建筑图法 大连理工ISBN7-5611-1889-9 建筑语汇 大连理工ISBN7-5611-2311-6 设计元素 大连理工
ISBN7-5618-1371-6 (第四辑)建筑设计方法入门 天津大学ISBN7-5618-1421-6 (第五辑)建筑绘画表现技法 天津大学ISBN7-5618-1261-2 (第一辑)建筑的基本知识 天津大学
2,有关前辈建筑设计思想、感言
国外大师谈话录
ISBN7-112-05921-6 莱姆·库哈斯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19-4 勒·柯布西耶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20-8 路易斯·康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112-05918-6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与学生的对话 中国建工ISBN7-5618-1556-5 建筑创作漫步 天津大学ISBN7-112-04898-2 建筑创作中的立意与构思 中国建工ISBN7-112-04896-6 建筑的美学评价 中国建工ISBN7-5618-1384-8 建筑的艺术观 天津大学ISBN7-112-02209-6 我的建筑创作道路 中国建工ISBN7-112-03388-8 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 中国建工
3,有关建筑设计历史
世界建筑史
ISBN7-112-04899-0 古埃及卷(上、下册) 中国建工ISBN7-112-03571-6 古希腊卷(上、下册)ISBN7-112-03737-9 拜占庭建筑 ISBN7-112-03738-7 哥特建筑 ISBN7-112-03739-5 文艺复兴建筑
ISBN7-112-03734-4 希腊建筑 ISBN7-112-03745-X 现代建筑 ISBN7-112-03741-7 新古典主义与19世纪建筑 ISBN7-112-03743-3 伊斯兰建筑 ISBN7-112-05619-5 圣经中的文明古城 ISBN7-112-05679-9 世界历史名城 ISBN7-112-05680-2 世界著名建筑 ISBN7-112-05657-8 世界著名战场 ISBN7-112-05200-9 失去的建筑(增订版)
未来建筑师丛书
ISBN7-5618-1262-0 (第二辑)中国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天津大学
ISBN7-5618-1050-4 (第三辑)西方古典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天津大学
4,有关优秀建筑设计师作品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ISBN7-112-04682-3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1 中国建工
10157ISBN7-112-04683-1 DA建筑名家细部设计创意 2 中国建工
国外名建筑选析丛书
ISBN7-112-04692-0 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ISBN7-112-04696-3 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ISBN7-112-04687-4 朗香教堂 SBN7-112-04690-4 联合国总部大厦 ISBN7-112-04693-9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 ISBN7-112-04691-2 西格拉姆大厦 SBN7-112-04689-0 西塔里埃森 ISBN7-112-04694-7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 ISBN7-112-04695-5 约翰·汉考克大厦
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
ISBN7-112-03631-3 阿尔瓦·阿尔托 ISBN7-112-03751-4 安藤忠雄 ISBN7-112-00788-7 贝聿铭
ISBN7-112-05836-8 查尔斯·柯里亚 ISBN7-112-00229-X 丹下健三 ISBN7-112-03049-8 黑川纪章
ISBN7-112-04542-8 凯文·罗奇 ISBN7-112-01165-5 赖特 ISBN7-112-01872-2 路易·康
ISBN7-112-05837-6 路易斯·巴拉干 ISBN7-112-00580-9 密斯·凡·德·罗
ISBN7-112-03209-1 诺曼·福斯特 SBN7-112-01374-7 西萨·佩里 ISBN7-112-01889-7 雅马萨奇
ISBN7-112-01821-8 詹姆士·斯特林 中国建工
5,有关各种建筑类型、风格
ISBN7-112-04560-6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画集 中国建工
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
ISBN7-112-03708-5 第10卷 东南亚与大洋洲 ISBN7-112-03699-2 第1卷 北美
1ISBN7-112-03700-X 第2卷 拉丁美洲 ISBN7-112-03701-8 第3卷 北、中、东欧洲 ISBN7-112-03702-6 第4卷 环地中海地区 ISBN7-112-03703-4 第5卷 中、近东 ISBN7-112-03704-2 第6卷 中、南非洲
ISBN7-112-03705-0 第7卷 俄罗斯、前苏联和独联体国家 ISBN7-112-03706-9 第8卷 南亚 ISBN7-112-03707-7 第9卷 东亚
building系列
ISBN7-5611-2131-8 大学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91-1 航空港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0-X 纪念性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073-7 教堂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3-4 剧院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36-9 桥梁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208-X 市政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132-6 图书馆建筑 大连理工
ISBN7-5611-2135-0 银行建筑 大连理工ISBN7-5611-2209-8 影院建筑 大连理工
6,有关住宅设计
世界小住宅设计经典丛书
ISBN7-112-04254-2 世界小住宅(1) 中国建工ISBN7-112-04255-0 世界小住宅(2) ISBN7-112-04256-9 世界小住宅(3) ISBN7-112-04257-7 世界小住宅(4) ISBN7-112-04258-5 世界小住宅(5) ISBN7-112-04259-3 世界小住宅(6) ISBN7-112-04260-7 世界小住宅(7) ISBN7-112-04261-5 世界小住宅(8) ISBN7-112-04262-3 世界小住宅(9) ISBN7-112-04263-1 世界小住宅(10)中国建工
世界住宅设计丛书(共4册)ISBN7-112-04117-1 世界住宅设计(1) ISBN7-112-04118-X 世界住宅设计(2) ISBN7-112-04119-8 世界住宅设计(3) ISBN7-112-04120-1 世界住宅设计(4) SBN7-112-02296-7 北京四合院 ISBN7-112-03229-6 世界20世纪经典住宅设计 ISBN7-80058-773-8 小宅设计 中国计划ISBN7-5618-1199-3 中国传统民居 ISBN7-112-05509-1 世界聚落的教示100
7,有关设计构成
ISBN7-80058-884-X 艺术·设计的光构成 中国计划ISBN7-80058-882-3 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 中国计划
ISBN7-80058-881-5 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 中国计划ISBN7-80058-883-1 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 中国计划ISBN7-112-03215-6 通俗色彩理论 中国建工
8,有关其他院校设计类专业作品
ISBN7-112-02685-7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专辑 ISBN7-112-03207-5 清华大学专辑 ISBN7-112-02684-9 深圳大学专辑 ISBN7-112-02872-8 天津大学专辑 中国建工ISBN7-112-03128-1 同济大学专辑 SBN7-112-04706-4 北大建筑 1(无)上下住宅 中国建工ISBN7-112-05198-3 北大建筑 2 79号甲+ ISBN7-112-03337-3 东南大学建筑系七十周华纪念专集 学生作业集
9,专业杂志
ISBN7-112-04745-5 建筑艺术与室内设计(杂志) ISBN7-112-01960-5 建筑画(杂志)建筑师(杂志)
10,有关建筑理论
ISBN7-112-05863-5 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 ISBN7-112-06063-X 建筑美学 SBN7-112-05219-X 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 ISBN7-112-06064-8 空间的语言 ISBN7-112-05855-4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 ISBN7-112-03819-7 总体设计ISBN7-112-04939-3 匠学七说 ISBN7-112-03568-6 建筑空间组合论 ISBN7-5618-1252-3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天津大学ISBN7-112-03721-2 建筑师与设计师视觉笔记 中国建工ISBN7-112-05646-2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 中国建
ISBN7-112-04722-6 建筑形式语言 ISBN7-112-05243-2 结构形态与建筑设计ISBN7-112-05861-9 聚落探访 ISBN7-112-02942-2 建筑图解辞典
拓展: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建筑参考文献
文献意思为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建筑参考文献,希望大家喜欢!
(一)建筑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4] 教材.房屋建筑学
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合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二)结构设计部分
[1]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 国家行业标准.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6] 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7] 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8]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钢结构设计制图深度和表示方法(03G102). 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3
[9] 龚思礼主编. 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1]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编辑委员会编. 《轻型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2] 陈绍蕃. 钢结构(上).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3] 陈绍蕃、顾强编著. 钢结构(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丰定国、王社良主编. 抗震结构设计(第2版).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15] 梁兴文、史庆轩主编.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三)地基基础设计部分
[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2] 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 220-2002)
[4] 国家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 《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边坡支护课程设计指导书》(韩晓雷编) [8] 华南理工大学等编著. 地基及基础(第三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 陈仲颐、叶书麟编著. 基础工程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10] 史佩栋、高大钊主编.高层建筑基础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 沈杰.地基基础设计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2] [美].温特科恩、方晓阳主编.钱鸿缙、叶书麟等译校.基础工程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Nor Berg-Schulz,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杨、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K. Lynch,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刘晓晖、杨宇振,商业建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布恩(美),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知识出版社,1985;
魏伦杰,张卫华,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 年第 27 卷;
I.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高履泰,光环境的剖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照明工程学报 200(04);
王紫雯、涂银霞,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人文要素研究以杭州市的人居环境调查为例,建筑学报,2002. 1. p40;
韩晶,张宇星,城市流线空间连续性设计的方法.规划师,2004, 09 : 90-93;
童林旭,地下空间概论,地下空间,2004 年 3 月,24 (1):133-142;
童林旭,地下空间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年 06 月,1 (3 ) : 323-328;
束昱、彭方乐,地下空间研究的新领域一一地下环境心理学、地下空间,1990,1(3);
王保勇,束昱,影响城市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分析,同济大学学报,2000,28(6) : 656-660;
陈秋琼,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几种方法,上海建设科技,2000,03;
[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赵景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与地下空间利用.隧道建设,2008,28 (2); 154-157;
[1]王永志.电力建设企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2]王坤.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2007.
[3]杨帆.基于模糊评价的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戴牡巧.基于RFID技术的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5]高向阳,秦淑清.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周蓉.企业安全事故风险预警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7]陈少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与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8]任敏.基于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9]田翰之.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创新及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10]彭蔚锋.建筑工程坍塌事故危险源分析与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11]乔元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1
[12]李玉红.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13]梅牡丹.基于灰色理论的建筑施工事故的预测研究[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2011
[14]乔团.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控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15]张霞.港口施工危险源评价方法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16]侯茜,秦洁璇,李翠平.安全生产预警综合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6:92-97
[17]赵平,裴晓丽,薛剑.基于信息融合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0:106-110
[1]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高珊珊.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云配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3]刘洋.基于编码结构光的三维扫描仪原型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大学,2005
[4]杨永.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冯钧森.古建筑测绘技术与方法[J]企业家天地,2009
[6]李杰,周兴华,唐秋华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J]海岸工程,2011,30(3):28-33
[7]王莫.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故宫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6):143-156
[8]白成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9]谢武强,宋杨,王峰,罗峰.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建筑物立面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3,(1):12-14
[10]王其亨.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邓烨,欧阳恬之.古建筑测绘方法研究[J]建筑史论文集,2003,3.(20)
[12]沙黛诺.古建筑测绘方法和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3]曹勇.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比较[J]广东建材,2011,5:10-12
[14]丁宁,王倩,陈明九.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古建保护分析与展望[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25(3):274-277
[15]王潇潇.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建模及其在建筑物测绘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0
[16]李宝瑞.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17]张远智,胡广洋,刘煜彤,王庆洲.基于工程应用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J]公路运输文摘,2001(9):38-40
[1]毕沅(清):《续资治通鉴》卷52
[2]孙科.广州市政忆述.中国现代史专题研究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8
[3]胡宗宪(明):《海防图论》,《中国兵书集成》,解放军出版社,1987:290
[4]陈梦雷(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广州府部汇考》
[5]任果、常德:《番禺县志》(清,乾隆)
[6]屈大均(清):《广东新语》,《恭岩札记》
[7]张九龄(唐):《曲江集》卷一七《开凿大庾岭路序》:130
[8]张廷玉(清):《明史》卷七五《职官志四·递运所》
[9]梁廷桁(清):《越秀书院志》,(转引自《南汉书》,《夷氛纪闻》)
[10]粱廷楠(清):《粤海关志》,第50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校注本
[11]王在晋(明):《海防幕要》,《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64
[12]陈寿(晋):《三国志·吴志·陆胤传》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浚陆凯传第十六
[13]黄培芳(清):《羊城西关纪功录》,《番禹册金录》,《嘉庆七年会试齿录》
[14]陈薇著.走在运河线上--大运河沿线历史城市与建筑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15]郭松义、李新达、李尚英著.清朝典章制度.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16]傅熹年著.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黄成铭,杨忠智.铁路运输建设项目应开展后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4):30-33
[2]张飞涟,周继祖.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J]综合运输,2010(12):25-28
[3]黄恺.积极开展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J]城市开发.2011(10):76
[4]汪红霞,商业地产项目引入后评价的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6):93-95
[5]曲琳莉.正确进行商业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1(10),299
[6]曾珍香.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J]系统工程观论与文践,2011(3):18-21
[7]倪枫杰,黄金枝.工秤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9,31(11):103-106
[8]许晓峰,肖翔.建设项目后评价[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9]张三力.项目后评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0]王五英,于守法,张汉亚主.建设工程项目社会评价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1]王超.项目决策与管理[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
[12]牛志平,朱,何孝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0,19(3):25-27
[13]刘月明.建设工程项目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判据分析[J]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3):36-38
[14]刘荣刚.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5]张炯,贾仁甫,郭永利.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当代经济,2008(10),151
[16]黄昀,黄文杰.项目财务后评价的一点探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2):68-71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M]2005
[2]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4]牛维麟主编.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姜奇平.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批判.互联网周刊.
[6]张京成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7]Scott A. New industrial space, London: Pion,1988
[8]丝奇雅·沙森.全球城市[M]北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9]厉无畏编.创意产业导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10]姚为群.全球城市的经济成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1]张京城主编.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9).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2]朱介鸣.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城市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法)埃德加·莫兰.秦海鹰译.方法:思想观念--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
[2]李传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54,101.
[3]王侠.发展可再生能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9.
[4]杨平.环境美学的谱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162.
[5]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63-64.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0.
[7](美)阿摩斯·拉普卜特.黄谷兰译.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7,22-37,62-63.
[8]潘知常.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9](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
[10]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07):28.
[11]裴丹.绿色基础设施建构方法研究评述[J]城市规划,2012,36(5):84.
[12]陈洁萍,葛明.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J]建筑学报,2010(11):3.
[13]曾繁仁.当然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J]文艺研究,2007,(4):15-22.
[14]俞孔坚的.低碳美学下的新桃园憧憬[J]园林,2011(03):44-48.
[15]秦书生.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2):45.
[1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6.
[1]苏为华.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
[2]王勇,李广斌. 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阿瑟·塞西尔·庇古. 福利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7.
[4]谭显明. 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 2012.
[5]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6.
[6]闫龙飞. 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7]向春玲: 中央党校“城镇化与城市运营”课题组,2012.
[8]张艳玲. 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9]朱铁臻. 城市发展学[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10]陈岩松. 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
[11]张超. 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2]兰潇. 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张淑杰.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4]赵燕菁.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J]城市规划,2002,26(11):7-15.
[15]王春艳. 城市概念规划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一改以往教科书晦涩难懂的写作方式,用更人性化的思维语言及直观详尽的图画,深入浅出且详实、严谨的剖析了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的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完成学习。书中还加入了以往古代建筑史中较少涉及的民居建筑,因为上溯至建筑的根源,所有的建筑都是从各式各样的民居发展而来的。
《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是学习古代建筑历史、了解古代建筑知识的钥匙,它可以为广大古代建筑的爱好者和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施工操作人员提供极大的方便。在这本书编写过程中就遵循了一条“维护传统、保留传统工艺和手法”的原则,在词条的选择上尽可能体现这一点,在词条的解释中尽可能保留匠人的习惯用语,这些可以说是本书的特点之一。
本辞典共收词目3600余条,范围涉及中国古代建筑学科内的各种专业,如大木作、小木作、石作、瓦作、搭材作、油饰彩画作、雕銮作以及堪舆等工种的常用词目,词目表按照词目的笔画顺序编排,对笔画目录作了笔画检索,对音序索引中不常见的字[ling4]作了疑难字音序表,正文内附600余幅插图;卷首编有90幅彩色图版,内容主要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照片和作法的实例及图样。
【图书简介】
楼庆西教授早年任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深得梁先生的学术真谛,后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
本书以讲座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及建筑元素特征,并配有300余幅精美图片。共分二十讲,从居址到都城,从祭坛到祠堂,从建筑个体到建筑理论,叙述全面,语言平易,深入浅出。
楼庆西亦精于古建筑摄影,有三百余幅精美图片,使本书更富鉴藏价值。
建筑与大众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密切。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离不开建筑。人们始终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里,自然会对建筑有自己的喜恶和看法。对于古建筑也是这样,通过实地的参观游览,或是在家中读书、看电视、上网,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古建筑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与绘画、雕塑等艺术相比,人们对建筑更加容易认识与理解。
【目录】
序
第一讲
从“墙倒屋不塌”说起
第二讲 北京——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
第三讲 从四合院到紫禁城
第四讲 从兵马俑到清陵
第五讲
祭祀
第六讲 祖宙与祠堂
第七讲 佛教建筑与佛山
第八讲 佛塔
第九讲 伊斯兰教与清真寺
第十讲 皇家园林
第十一讲
私家园林
第十二讲 院落住宅
第十三讲 乡土建筑
第十四讲 牌楼、华表、影壁及其他
第十五讲 建筑装饰
第十六讲
龙的世界与狮子王国
第十七讲 神异的色彩
第十八讲 古建筑与风水
第十九讲 国微上的天安门
第二十讲
梁思成与中国建筑
【作者简介】
楼庆西:
1930年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宫殿建筑》、《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建筑装修与装饰》、《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国建筑的门文化》、《建筑摄影》(高等学校教材)、《凝视——楼庆西建筑摄影集》等。
楼庆西教授早年任梁思成先生的助手,是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深得梁先生的学术真谛,后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
【作者自述】
1999年9月,北京三联书店的董秀玉总编辑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约我写一本《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作为“二十讲”系列的一种。近些年,我虽为非建筑学专业的读者写过有关宫殿建筑及问文化方面的书,然而还从未写过全面介绍与论述中国古建筑的专著,因此,这促使我对这本书的写作有了一些思考。
建筑与大众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密切。人们的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离不开建筑。人们始终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里,自然会对建筑有自己的喜恶和看法。对于古建筑也是这样,通过实地的参观游览,或是在家中读书、看电视、上网,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古建筑知识。从这个意义来讲,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相比,人们对建筑应更加容易认识与理解。然而,建筑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个既有艺术形象,又同时具有不同物质功能的构筑物。建筑的形象不能任凭建筑师随意创造,而必须受物质功能要求和结构、材料、施工等技术条件的制约。以中国古代建筑而论,无论是宫殿、寺庙、陵墓还是园林、住宅,它们的个体和群体形象都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包括建筑材料、结构方式、施工方法等)诸方面条件的综合产物。人们看到的宫殿、寺庙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屋顶,有那种特殊的斗栱构件,所以会有梁、枋上鲜艳的彩画装饰,都是与中国古建筑长期采用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论述古
建筑时,不但要说清楚它们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还必须介绍它们的结构、构造等形态。
我在学校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史有两种讲法。其一是按朝代的历史顺序讲授。这样讲的好处是可以认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脉络。但是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乃至文化都发展缓慢,从而使建筑在基本制度与形态上都缺乏质的变化。加之中国占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远不如砖、石建筑那样能够长时期保留,因而早期建筑留下的实物很少,所以又产生了不强调历史进程而按不同建筑类型的讲法,即按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园林、住宅等类型分别讲授。本书采用了后一种体律,先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然后从城巾、宫殿到建筑小品、建筑装饰,同时又加了与古建筑有关的文物建筑保护、中国建筑历史科学的奠基人梁思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分为二十讲,一个专题一讲,采取散点式的叙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独立成章,便于读者选读其中任何一个部分。
建筑科学既专业又很大众化,对于各类建筑,从内容到形式自古以来都是任人评说的。我写的这二十讲内容,只是提供一些资料加上自己的认识,以供广大读者评说。
楼庆西
二○○○年九月于清华园
1.盘庚(上) 2.盘庚(中) 3.盘庚(下) 4.说命(上) 5.说命(中) 6.说命(下) 7.泰誓(上) 8.考工记·百工 9.考工记·轮人 10.考工记·辅人 11.考工记·梓人 12.考工记·匠人 13.考工记·弓人 14.鲁颂·闼宫(节选) 15.大雅·绵 16.大雅·公刘 17.大雅·灵台 18.小雅·斯干 19.(庸阝)风·定之方中 20.范无宇论国为大城未有利 21.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22.匠师庆谏庄公丹楹刻桷 23.乘马(节选)/春秋·管仲 24.度地/春秋·管仲 25.系辞上(节选) 26.系辞下(节选) 27.老子(节选)/春秋·老子 28.法仪(节选)/战国·墨翟 29.辞过(节选)/战国·墨翟 30.天志(节选)/战国·墨翟 31.经说(节选)/战国·墨翟 32.逸周书·作雒解 33.越绝外传记吴地传(节选) 34.越绝外传记地传(节选) 35.释宫 36.逍遥游(节选)/战国·庄子 37.神女赋并序/战国·宋玉 38.登徒子好色赋/战国·宋玉 附录战国中山王陵兆域图 第二部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 39.秦始皇泰山刻石/秦·李斯 40.秦始皇峄山刻石/秦·李斯 41.五帝本纪/西汉·司马迁 42.夏本纪/西汉·司马迁 43.殷本纪(节选)/西汉·司马迁 44.秦始皇本纪(节选)/西汉·司马迁 45.高祖本纪(节选)/西汉·司马迁 46.孝武本纪(节选)/西汉·司马迁 47.封禅书(节选)/西汉·司马迁 48.谏起上林苑疏/西汉·东方朔 49.将作大臣箴/西汉·扬雄 50.谏营延陵过奢疏/西汉·刘向 51.沟洫志/东汉·班固 52.晁错传(节选)/东汉·班固 53.娄敬传(节选)/东汉·班固 54.叔孙通传/东汉·班固 55.东都赋及序/东汉·班固 56.西京赋(节选)/东汉·张衡
可以去网上找找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