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来,保定学院近百名毕业生选择了赴西部任教,扎根新疆、西藏等地,用激情和豪迈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花为何在西部这样红霞乃云魄魂,蜂是花精神。青春是人生的精华、奉献是人生的至美,将美丽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爱的真诚,理想的光芒将更加灿烂辉煌。从2000年开始,保定学院的毕业生开启了支教西部之路。至今,该院有近百位学子毅然赴祖国的西藏、新疆等地,扎根西部任教,书写着无悔青春。他们像一颗颗种子,把爱和知识撒播到西部大地。人生能有几回搏“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热血青年的幸福追求;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更多的青年学生到西部最困难的地方去。2000年7月,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告别了家乡和母校,踏上新疆的列车,奔赴且末县任教……这年的暑假正是一个酷热的季节,当时保定学院党委号召同学去西部发展,有不少同学踊跃报名,体育系王伟江同学和他的女朋友王建超同学决定响应学校号召,去新疆且末县支教,周围不少人告诉他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他们坚定不移地加入支教行列。在三面环沙,一面靠着昆仑山的且末县,黄沙肆虐、气候干燥,15个年轻人克服语言障碍,像戈壁的红柳,在且末扎了根,潜心教书育人。2003年,该校10名学生再赴新疆且末县、和静县,踏上支教之路……保定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苏宗印一行2006年再次踏上了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他回忆道,当时的且末县常务副县长赵文纪,是保定学院88届毕业生。他发自肺腑地对我说:“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欢迎更多的有志青年来且末发展。”赵文纪的话表达了县委、县政府对人才的渴望。徐建旺是保定学院2002届的学生,赴西藏极其艰苦的南木林县一中支教。十余年过去,他觉得自己深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我要一辈子在西部工作。”徐建旺说得很平静,“记得当时我们从日喀则市出发,在土路上跋涉了七八个小时,才摇到了南木林县城。看到整个县城被一条河流截成两部分,一条街道,低矮的土坯房,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三栋两层楼的楼房。由于当时学校里没有宿舍,我们被安排在河对岸的已经废弃的车队的库房里。一扇铁栅栏门,三排房子,院内蒿草有齐腰高。房间是木条编扎,黄泥糊住,最多五六平米,两人一间,不仅要放床铺,还要摆放炊具。这就是我到县城的第一印象。”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让徐建旺放弃自己的选择,十几年的坚持,让他收获了爱情,有了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许多人问我后悔么?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去西藏吗?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从不后悔,能让藏族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成功。”在日喀则市拉孜县教体局工作的2002届毕业生贾振海高原红的脸上透露出坚毅,他说:“刚到这儿教学时,因为学生都是藏民,语言沟通成了很大的问题,我只好找些汉语比较好的学生,先教会他们,再让他们翻译给其他学生,同时自己也努力学藏语,现在用藏语和他们沟通都不成问题了。”时任校团委书记、现任外语系书记的刘世斌当年将15名毕业生从保定一路送到新疆且末,看着他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开启人生新征程。他说:“支教学生把保定学院的教育理念和从老师学到的爱与美播撒在西部,为孩子传递知识的力量,让师德和责任在西部升华。”百年校魂育英才“我们是保定学院2000届赴新疆且末教书的毕业生,因为热爱,一切辛苦的付出都成了甜蜜的滋味;因为存在的价值,所以幸福……感受着孩子们的成长,看着自己的付出换来他们的快乐,觉得自己的心无比充实、幸福……这也许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和幸福与母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是赴疆任教毕业生今年1月3日给母校的家书中流露出的幸福之情。2000年以来,数百名学生踊跃报名赴西部支教,这些优秀毕业生群体是学校多年坚持以“百年校魂”理念育人的必然结果。创办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由著名教育家严修创办,从初级师范到专科学校,这所学校几经更名才成为今天的保定学院。在110年的风雨中,她曾与长沙第一师范和晓庄师范并称全国三大师范;1932年,“七·六”爱国护校壮举,更使“红二师”(当时该校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名扬天下。110年的办学历程,铸就了保定学院“坚持理想,献身真理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察民苦、服务民众的炽热的爱民情怀,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深厚的爱校传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饱满的爱学热情”的百年校魂。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都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参观一遍校史馆,观看一遍《丹心》电视纪录片,聆听一次校友的校史报告,瞻仰一次“七·六”烈士纪念碑,重读一遍《红旗谱》。校史让学生更加了解学校百年的发展史,指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保定学院院长崔勇说:“‘百年校魂’的核心是爱国和奉献,无论是战争年代牺牲的人们,还是新时期去西部支教的学生,本质都是在奉献,奉献生命,奉献青春。”12年前,保定学院中文系学生李桂枝,满怀着梦想,带着一股热情和新鲜,来到了且末这个偏僻的小城。然而日复一日的单调,枯燥的生活,面对着亲人的远离,交通的不便,经济的落后,她曾彷徨过,最后她坚定了信心。她在给母校的来信中说:“当我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后,渐渐地和学生成为朋友,我已把自己看作是且末的一员,正是因为这片土地贫瘠,才需要我们去改变。这里没有喧嚣的繁华,没有世俗的牵绊,坚守着一份清贫,更固守着一方心灵的宁静。简单,充实,快乐,这就是最好的自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任教,她获得了不少荣誉。2002年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校级“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坚守是一种责任,奉献是一种美丽。保定学院党委副书记胡连利说:“她获得的荣誉不只是她的骄傲,也是保定学院的骄傲,更是保定人的骄傲。同时她也是学生身边的好榜样。”“三观”教育绽新花早期的西部支教者,不仅召唤着更多学生参与西部基层教育,也成为该校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保定学院拍摄的专题片《到西部教书去》,是新生报道的第一课。“到西部教书去!”当年支教西部的师兄师姐呼唤学弟学妹,“选择西部,选择基层,就是选择了拼搏的人生、别样的青春。欢迎到新疆,欢迎来西藏,我们在这里等着你们!”瘦弱的荀轶娜是保定学院2003届英语专业的学生,2000年入学教育时看了专题片,从那时起到西部去奉献青春成了她心中的理想。3年后,当她真的站在且末中学的讲台上时,她说:“我终于实现了理想,看到学生一天天的进步,自己的价值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信念,形成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具备正确平和的处事心态,掌握适合有效的办事方法,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保定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教学理念。作为师范类院校,保定学院的很多学生毕业后将站上讲台。师德修养是从事教师职业首要素质,当一名老师要有爱心,爱学生;同时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践行高尚师德,引领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多位扎根边疆的支教者,都是中文系教师刘玲娣的学生,对教育理念深有体会。“记得当年在欢送他们去西部时,作为一位教师与母亲当时充满了关爱与牵挂。教师是一项职业,职业有涯;教师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事业无限。近百名扎根边疆教书育人的学生,用自己的火热青春,续写了并继续书写着母校百年育人历史的新篇章。”刘玲娣激动地说。“保定学院援边优秀毕业生群体的涌现,是保定学院百年传统的文化积淀在新时期的必然体现。作为河北中等师范教育的起点,保定学院的创始人严修所倡导的‘启钥民智,砥砺贤才,胸怀国是,献身真理’的精神深入人心。这是学生们支援边疆的内在不竭源泉,赋予了这些莘莘学子们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定学院党委书记王军如是说。有一首歌这样唱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燃烧的火……花儿为什么这样鲜艳,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保定学院的学子在西部支教,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学识和才华、坚韧和毅力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据《保定日报》报道)
有继承有发展有真有加由你
1、“红色经典”作品产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随着大量“红色经典”作品重印、再版以及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翻唱“红 色经典”歌曲与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红色经典”作品业已成为中国文化消费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消费符码,并受到学术界和文 艺界的广泛关注。2、史诗性:1)以对民族和时代意义深远的事迹及其过程为对象,通过描述社会的“政治生活、家庭生活乃至物质生活的方式,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手段”,“显示出民族精神的全貌”。2)史诗反映的时代,民族信仰与个人信仰、个人的意志和情感还未分裂。3)对于作者来说,史诗所反映的时代可能已成为过去,但相隔不远,作者对那种生活及其观照方式和信仰完全熟悉,作者所处时代的信仰、观念、意识与之是一致的。4)作者在创作时未受外来强势文化的奴役,也不受固定的政治和道德教条桎梏,他在创作上自由独立,对所描述的世界了如指掌,他自己的全副心思和精神都显现在作品里,使人读后感到亲切、心情舒畅。5)读者能从史诗中领会到“英雄人物的荣誉,思想和情感,计谋和行动”,欣赏到“既高尚而又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史诗人物“表现出多方面的人性和民族性”,却又是完整的人。不应只表现人物的单一特征或欲望。6)史诗的创作主体的因素完全退到后台,“人们从这些史诗里看不出诗人自己的主体的思想和情感”,作者不在作品中露面,“作品仿佛是在自歌唱,自出现”,但作者已“把他自己的整个灵魂和精神都放进去了”;作品表现的是“全民族的大事”、“全民族的客观的观照方式”,却是由一个具体作者来完成的。7)最适宜史诗表现的题材是战争,“因为在战争中整个民族都被动员起来,在集体情况中经历着一种新鲜的激情和活动,因为这里的动因是全民族作为整体去保卫自己。”8)用战争做情节基础,“就有广阔丰富的题材出现,有许多引人入胜的事迹都可以描述,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英勇,而环境和偶然事故的力量也还有它的地位,不致削弱。”而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最理想的史诗情境。9)史诗在结构上应是有机的整体。
推荐给你三本书看看吧 一本是武汉大学樊星教授的《永远的红色经典》,当当网上有卖。一本是北京大学李杨先生的《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这个应该只有电子版的,还有一本是北京大学陈晓明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这三本书,都是以“过来人”的眼光,用最前沿的理论,去解读十七年文学(陈的书跨度更大,可以做当代文学史)我觉得 ,有一些比较好的课题,可以提供参考一下,当然我没有仔细去研究,只是你这么一问,我突然想到。1 是,十七年文学中的现代性 《红旗谱》《青春之歌》与巴赫金的”成长小说“ 2 是 十七年文学中的政治道德一体化 《林海雪原》中,最突出,好人的死 坏人的死的用词,还有模式化、概念化、脸谱化。还有个人的命运悲剧淡化在喜剧的时代背景中3 是 十七年中关于身体政治的观念 《青春之歌》最明显,江华、于永泽、卢嘉川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4 是关于时期年文学中的“家”的概念 英雄无家 样板戏(不属于十七年文学,但是其原型,比如芦荡火种--沙家浜的原型剧本)大多都是没有完整的家的。还有《红岩》里的几对。5 十七年文学中的民间文学原型 妖道斗法(林海雪原、红灯记)、三男一女(沙家浜,刘三姐)6 还有比如与解放前现代文学中农业题材的对比,都是合作社 有很多不同。
有继承有发展有真有加由你
在论及被称作“红色经典”的1950~1970年代中国大陆长篇小说时,许多学者指出了其对“史诗性”的追求;还有不少论者谈到了“茅盾文学奖”的史诗情结。当前文学批评界更是将是否具有史诗性、是否称得上真正的史诗,作为评估长篇小说文学价值的重要尺度。关于“红色经典”是否能称得上真正的史诗性作品,目前学界否定意见较多;而当下研究“红色经典”的论著,多从其产生的政治文化机制以及其是否具有现代性方面着眼,从其文学审美价值本身角度研究的较少。因此,从“史诗性”角度来评价所谓“红色经典”,应当还不算一个过时的论题;重新评估其文学价值,也很有必要。先要说明,本文使用“红色经典”这一称谓,指代以“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以及《李自成》、《三家巷》、《艳阳天》① 等为代表的一批一度影响极其巨大的长篇小说,并非意味着已预先肯定或确认了这些作品的“经典”性,而是因它已约定俗成,所指比较明确,使用起来方便。一、怎样才算真正的“史诗”作品虽然将史诗性作为长篇小说评估标准几乎已是学界共识,但究竟怎样才算真正的史诗性作品,却难以取得定论。我们不妨追本求源,看看美学史、文学史上得到普遍认可的史诗理论和创作。谈论小说作品史诗性的文章,理论上一般以黑格尔《美学》为依据,创作上则通常拿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等作品为样本。黑格尔在提及“史诗”这一概念时,是作为与“抒情诗”和“戏剧体诗”并列的一种文学类型来理解的。如朱光潜所言,黑格尔“对小说显然没有下过工夫”,② 他主要是将荷马史诗作为“正式的史诗”,作为叙事类文学的最高范本来界定其性质与特征的。概括起来,他认为“真正的史诗”应具备如下特性:1. 以对民族和时代意义深远的事迹及其过程为对象,通过描述社会的“政治生活、家庭生活乃至物质生活的方式,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手段”,“显示出民族精神的全貌”。2. 史诗反映的时代,民族信仰与个人信仰,以及个人的意志和情感还未分裂。3. 对于作者来说,史诗所反映的时代可能已成为过去,但相隔不远。作者对那种生活及其观照方式和信仰完全熟悉,作者所处时代的信仰、观念、意识与之是一致的。4. 作者在创作时未受外来强势文化的奴役,也不受固定的政治和道德教条桎梏,他在创作上自由独立,对所描述的世界了如指掌,他自己的全副心思和精神都显现在作品里,使人读后感到亲切、心情舒畅。5. 读者能从史诗中领会到“英雄人物的荣誉,思想和情感,计谋和行动”,欣赏到“既高尚而又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史诗人物“表现出多方面的人性和民族性”,却又是完整的人。不应只表现人物的单一特征或欲望。③ 主要英雄人物“把民族性格中分散在许多人身上的品质光辉地集中在自己身上,使自己成为伟大,自由,显出人性美的人物”。6. 史诗的创作主体的因素完全退到后台,“人们从这些史诗里看不出诗人自己的主体的思想和情感”,作者不在作品中露面,“作品仿佛是在自歌唱,自出现”。但作者已“把他自己的整个灵魂和精神都放进去了”;作品表现的是“全民族的大事”、“全民族的客观的观照方式”,却是由一个具体作者来完成的。7. 最适宜史诗表现的题材是战争,“因为在战争中整个民族都被动员起来,在集体情况中经历着一种新鲜的激情和活动,因为这里的动因是全民族作为整体去保卫自己”。8. 用战争做情节基础,“就有广阔丰富的题材出现,有许多引人入胜的事迹都可以描述,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英勇,而环境和偶然事故的力量也还有它的地位,不致削弱。”而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最理想的史诗情境。9. 史诗在结构上应是有机的整体。④ 在黑格尔之后,人们把某些具有史诗特征的散文体叙事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也称为“史诗”或“史诗性作品”。以这种标尺衡量,《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静静的顿河》虽然写的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也是公认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但说司汤达的《红与黑》、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也属史诗型,就有些牵强。这里需要辨析目前学界的一个误区:史诗性虽是对长篇小说的一种褒扬性评价,却并非衡量长篇小说是否优秀的唯一尺度。它只是长篇小说中一个类型的标准。比如,最优秀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就不属史诗型,因为它的题材不是时代的重大政治或军事事件,不着力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主人公也不是英雄;它是以细腻描述日常生活琐事取胜的。《三国演义》属“史诗性”长篇,《儒林外史》却不能算,尽管它写了众多的形形色色的儒林中人。我们说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解放》是史诗性作品,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或《克莱默夫妇》不是,并不意味着后者的思想艺术水平就比前者低。但,无论如何,史诗性作品特有的审美价值、艺术震撼力,是决定长篇小说文学价值的一种重要因素。“红色经典”中,《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不属于史诗型,《红岩》虽然写的是英雄,似乎也不能算。虽然《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安》、《红日》、《三家巷》都具有一定的史诗性,但最合乎“史诗性”标准的,首推姚雪垠的《李自成》。二、《李自成》是“红色经典”中最具史诗性品格者《李自成》的史诗性并非学界公认。肯定的观点不少,1987年刘再复与姚雪垠论争之前持此论点者占多数,之后也有。⑤ 否定性观点,当以王彬彬《论作为“人学”的〈李自成〉》⑥ 为代表。概括起来,王文否定《李自成》史诗性品格的理由是:1. 作者不是全力写人,人物基本淹没在事件中;2. 《李自成》写人有欠缺:人物性格没有发展,没有深度,缺乏对人物心灵的洞察和灵魂的开掘,没有写出人物“心灵的搏战”;3. 全书结构支离破碎;4. “再现历史生活的风貌”、“反映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的创作意图是错误的,是导致全书“支离破碎”的原因;5. 作者意图过于直白,不耐人咀嚼,无法形成“李学”。《李自成》作者在写人方面是不是尽“全力”了,这个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一般读者和评论家,对于其中的人物形象,还是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未感觉人物被“淹没”在事件中。且撇开有争议的李自成、高夫人等形象,起码刘宗敏、郝摇旗、牛金星、宋献策、张献忠性格鲜明,崇祯、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等明朝君臣的形象没有脸谱化,作者把他们当做“人”来写,比较细腻地剖析了其内心世界。崇祯借饷、杨嗣昌督师、洪承畴降清、卢象升殉国等单元应当说在中国现代小说里属于精彩篇章。至于说“人物性格没有发展”,这种判断并不客观。通读全书,不难发现主人公李自成从第一、二卷的处逆境而不气馁,到第三卷事业鼎盛时逐渐暴露缺点,再到第四、五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过程中自信发展为刚愎,对个人情欲从克制到逐渐放开而又并不特别放纵,与下属的关系从平等亲近到逐步拉开距离等明显变化。即使性格没有发展,也不影响其为史诗——《伊利亚特》、《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性格有几多发展?对怎样判定作品“灵魂开掘的深度”,不同的读者和批评家各有自己的理解。新时期以来似乎有一种倾向,似乎只有写出人的潜意识或突出人物灵魂的分裂才算有人性深度。确实,弗洛伊德理论产生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发现了以往小说不曾触及的领域,算是将心理描写深入了一步。但我们不能反过来说,写了潜意识的作品肯定比没有写的深,不能说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就肯定比司汤达《红与黑》深刻,施蛰存《石秀》就肯定比施耐庵《水浒传》高明。再说,不一定非要写了“心灵的搏战”才能算史诗性作品,恰恰相反,按黑格尔的理解,由于史诗反映的时代,民族信仰与个人信仰、个人的意志和情感还未分裂,古典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如阿喀琉斯、阿伽门农,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心灵的搏战”,他们很坚定地按自己的既定信念行事,“他本来是那样人,就做那样人”。⑦《李自成》全书的结构经过作者精心设计,并不“支离破碎”,在40多年的创作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其美学成就已被许多批评家肯定,即使否定《李自成》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与作者历史观念的,对这一点似乎也没有太多异议。先写第五卷再写第四卷,恰恰说明作者已成竹在胸。有意追求“再现历史生活的风貌”、“反映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这几乎是史诗型作品的共同特点,与塑造人物并不矛盾。至于该书未能形成“李学”问题,容下文论及。还有论者认为,“红色经典”难称真正的史诗性作品,是因其依据主流意识形态,对正面人物的描写过于理想化,“缺乏对所表现历史的超越性把握”。⑧ 那个年代的作品都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框范,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理解那个年代的作家,但文学史是无情的,后世读者是无情的,他们判定作品是否具有文学价值、是否优秀之作,当然不会因理解体谅而给“感情分”;作品能否传世,还得凭自身。那么,我们就用“史”的眼光检验一下“红色经典”对人物的理想化描写,研究其“对所表现历史的超越性把握”问题。先谈理想化。《李自成》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现代化”与正面人物形象的完美化一直是其受到诟病的主要因素,有所谓“李自成太成熟、高夫人太高、红娘子太红、老神仙太神、老八队像老八路”之说。笔者以为,单论“现代化”,须得区分两种情况:如果是让古代人物具有只有现代人才有的思想(比如阶级观点),说出只有现代人才能说的话,如果不是像鲁迅《故事新编》那样有意“油滑”或如现今某些“戏说”之作那样“恶搞”,无疑当属败笔;但如果是指从古代题材作品那里看到某些现代气息,则属正常。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代人看历史,必然会站在今天高度“重读”,历史小说的作者虽然写的历史,却必会将自己的现实生命体验融汇进去。这不仅不是缺憾,反能给作品带来活力。中外文学史上此类例证很多: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12世纪的丹麦人,我们却能从中感受到16—17世纪之交英国的现实;《三国演义》、《水浒传》创作情况与之相似。至于正面人物的理想化,不只《李自成》,其他“红色经典”也普遍存在;不只“红色经典”,文学史上的名著以及当今某些文艺作品也有:《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悲惨世界》中的米里哀、冉阿让,《还珠格格》中的紫薇,不都属于这种形象吗?那些有明显缺点的人物可能更具真实感、给人印象更深刻,但塑造理想化人物,也并不一定导致艺术上的失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文学史上两股主要潮流,因为人类既要认识现实真相,又要追求比既存现实更美好的东西;现实不完美,人们就借助艺术,在幻想中塑造这种完美,把它作为追求的目标或现实缺憾的虚拟补偿。现在青年人喜欢看“青春偶像剧”,正是出于这种需求:现实中有漂亮的男女,也有心灵美好、善良、崇高的青年,但将出众的英俊漂亮与极致的善良、聪明、脱俗综合于一身的情况,一般只能在艺术世界中见到。现实中有阶级斗争,有爱情,有练功习武的人,但他们一般不会终生只搞阶级斗争,一辈子只追求爱情或练功比武。某些“红色经典”单突出阶级斗争与革命,是对现实的高度“提纯”,正如琼瑶小说里的人物毕生追求爱情、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只知练功习武一样。这类完美人物艺术上是否成功,取决于他的思想、语言、行为是否基本合乎情理,是否能从情感上打动人。如果真实反映了作者的审美理想,这类人物也自有其不可取代的认识价值。再看“红色经典”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作品的“超越性”问题。“红色经典”对主要人物的理想化无疑基本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⑨。这里需要辨析的是,作者的“具体感受的世界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观点”⑩ 是否一致。也就是说,作者本人本然的生命体验或人生见解与这种意识形态是吻合还是游离乃至对立;如果吻合,是在多大程度上吻合。“红色经典”的作者大多1949年以前就参加了中共的军事或文化斗争,成为革命队伍的成员,浩然是新中国培养的作家。主流意识形态已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世界观。姚雪垠是抗战期间成名的作家,后来经过思想改造,也逐步接受了主流意识形态。可以说,对于1949年以前“民主革命”阶段的历史,他们“具体感受的世界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观点”是基本一致的。这种一致性的取得,或因作者与那时的主流意识形态观点都代表了农民和农村知识分子的理想,或因作者本身原有的“五四”个性主义精神远不及要求政治进步、紧跟时代主流的欲望强烈,使其自愿对自己本然的精神世界进行改造,他们已经形成了以主流意识形态观点看人观物的习惯。因此,与茅盾、叶圣陶、沈从文等老作家不同,主流意识形态并没有对他们的创作思维形成太大阻碍,反使他们感到在把握历史时顿开茅塞,获得了他们自认为的“深度”。这正合乎黑格尔论史诗时说的“民族信仰和个人信仰还未分裂,意志和情感也还未分裂”(11) 的情况。但是,优秀作家不可能没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不同程度的独立见解。这些独特之处,使得某些“红色经典”每每有溢出主流意识形态之处。例如《红旗谱》对朱严两家关系的描写,对冯家父子关系的描写,《红日》、《李自成》对“反面人物”的描写,《林海雪原》对少剑波形象及其与白茹关系的描写,《青春之歌》对林道静爱情心理的描写等等。究竟“红色经典”是否“缺乏对所表现历史的超越性把握”,那要看对“超越性”如何理解。参照系不同,理解也会不同。比如,相对于普通的农民意识、相对于以往的农业题材作品,我们可以说《创业史》的思想观念具有明显的超越性;而若按新时期以后的意识形态,它就没有超越性,甚至明显“落伍”。那么史诗性作品是否必须与所表现的历史时期的观念拉开较大距离,乃至对之进行否定性反思批判呢?不见得!黑格尔的见解恰恰相反:如果当前现实强加于诗人的那种正起作用的信仰、生活和习惯观念和诗人以史诗方式去描述的事迹之间毫无亲切的联系,他的作品就必然是支离破碎的。因为一方面是诗人所要描述的内容,即史诗的世界,另一方面是原来离开这内容而独立的诗人自己的时代意识和观念的世界,这两方面虽然都是精神性的,却依据不同时代的原则而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诗人自己的精神和他所描述的民族生活和事迹所由产生的那种精神根本不同,就会产生一种分裂现象,使人感到不合式乃至不耐烦。(12) “红色经典”作者的“信仰、生活和习惯观念”正是与其“所描述的民族生活和事迹所由产生的那种精神”是相通的。当然,黑格尔针对的是古典史诗:荷马倾情歌颂希腊英雄们的英勇智慧,并未反思战争的残酷。我们引证黑格尔的论述,并非要以之作为金科玉律,衡量一切作品的史诗性品格,现代史诗型作品可以具有不同的审美选择。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就属于具有历史反思意识的杰出现代史诗。笔者也并非认为《创业史》就是最典型的古典型史诗,因为它写的是和平年代的日常生活,没有特别尖锐激烈的冲突或战争、暴力场面。但上面的引述,起码说明否定性反思并非史诗性作品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李自成》是中国当代小说中最具史诗品格者,是因它具备了古典型史诗作品的几乎所有特征。它选取的是明清之际对历史影响深远的最重大的社会政治及军事斗争事件,就反映生活之广阔、人物形象之众多、矛盾冲突之复杂尖锐、篇幅之宏伟而言,几乎无可匹敌;其人物性格之鲜明、人物语言之个性化、情节之曲折生动、结构之严谨、节奏之张弛相间富于变化,是普通读者和专家们都有体会的;全书既洋溢着英雄主义主旋律,又涂抹着浓重的悲剧色彩;既写了金戈铁马的战场厮杀,又不乏饶有趣味的日常风俗画面。作者对历史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认真反思研究,既看出某种必然趋向,又没有排除偶然事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作者重点突出了人的社会属性,对于生理本能因素没有过多渲染,但并非没有相关描写,例如对洪承畴降清前剃头时生理感觉的描写,就堪称精彩。《李自成》在新时期以后受到冷落,有多种原因,比如“宏大叙事”被“私人化叙事”代替,成为社会审美心理主流,文学界、史学界对以往正统历史观的反思,使其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也不排除与作者本人性格的自负狂傲惹人反感,以及某些权威批评家为推出自己新的美学主张而以之为标靶进行贬低有关。1980年后出生的读者大多没有认真读过包括《李自成》在内的“红色经典”作品,他们的阅读选择主要受传媒影响,即使是中文系的学生,也大多先接受教科书与课堂教学结论的影响;而以前读过《李自成》第一、二卷的年纪较大的读者,又大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读完其余三卷,在出版物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读者又追新逐异的今天,这也是正常现象。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李自成》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正如我们“发现”了张爱玲之后不能反过来否定或抹杀茅盾一样。新时期历史小说的历史观有了新的发展,但若拉开时间距离审视,它们的总体思想艺术成就,未必就能超越《李自成》。那些做历史翻案文章的作品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用历史眼光看,所谓“新”也是相对而言——谁能保证在它们不再显得“新”的时候仍然让读者关注而不被遗忘呢?要知道,《李自成》作者当年也是以挑战以往明史研究结论,以在当时看来属于“新”的历史观、美学观处理历史人物形象的!比如对崇祯形象的塑造、对李自成帝王思想的描写,在当时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君不见《红日》就因对敌师长张灵甫没有完全漫画化,被诬为“为蒋匪帮招魂”(13)。《李自成》在这方面也许可算“红色经典”中的特例,因为它的写作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支持。(14) 且不论《李自成》的文学价值如何,作为曾经为文学史提供了新的因素的作品,文学史地位应当是没有疑问的。(15) 历史在发展,在前进,后代的人当然要有反思超越前代的意识。不过,别忘了,我们也会成为后人眼中的“前人”,与我们自己的“前人”一同接受历史的检验。历史常常以否定之否定的方式发展,今天宣布“过时”的,以后未必不会“复活”。关键还在于作品本身的价值。三、构成“红色经典”文学价值的其他因素如前所述,史诗型作品只是长篇小说中的一个类型,它并非衡量长篇小说是否优秀的唯一尺度。那些非史诗型的长篇小说,其文学价值从其他方面体现出来。“红色经典”主题明确单纯,虽然个别作品近年也被一些学者读出了表层主题之下的另外含义,但无论如何,其文学价值毕竟不是体现在内涵深奥、丰富、复杂、可作无穷解读方面。我这里要特别指出,并非所有文学名著都是内涵深奥、丰富、复杂的,文学史上还有大量内涵并不复杂,甚至比较简单的经典。诗歌里面这类经典不少,比如《诗经》,比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更遑论白居易的“新乐府”。这些诗可以让你展开丰富想象,每次阅读都可能有所共鸣,但并不需要专家们不断写出专著进行无穷阐释。小说中也有内涵相对简单的经典。《欧也尼·葛朗台》不就是揭示了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对人伦关系的破坏吗?《安娜·卡列尼娜》有两条情节线索,似乎复杂些,但也不太可能形成像“红学”那样的“安学”。以萨克·辛格指出:“在我看来,好的文学给人以教育的同时又给人以娱乐。你不必坐着唉声叹气读那些不合你心意的作品,一个真正的作家会叫人着迷,让你感到要读他的书,他的作品就像百吃不厌的可口佳肴。高明的作家无须大费笔墨去渲染、解释,所以研究托尔斯泰、契诃夫、莫泊桑的学者寥若晨星。”(16) 笔者当然决不认为需要“大费笔墨去渲染、解释”的作品就不是“好的文学”,但觉得现在有必要强调并不复杂艰深的作品也自有其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中国现代小说中,你可以说废名、沈从文、孙犁、汪曾祺的作品别具一格,但它们的内涵究竟有多复杂?是“说不完”、发掘阐释不尽的吗?你能总结出《竹林的故事》或《荷花淀》的七种八种主题吗?不属于说不完、阐释不尽的作品,不等于不值得反复阅读。反复阅读有时只是为了品味,品味其中的韵味、趣味、情调,或感受那种情感、氛围。马克思对古希腊艺术的叹赏早已是众所周知,可希腊神话并不艰深复杂。相反,它体现的是一种童趣。由于主客观原因,“红色经典”在人性开掘的深度方面有明显局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缺乏人情美。“人性”和“人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是指各种人伦情感、生命感受。“文革”时期的文艺作品被新时期批评界指为普遍概念化、缺乏“人情味”。确实,这一时期作品中的正面主人公都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就小说而言,《金光大道》里的人物除了阶级感情,人伦情感已经淡而又淡:《艳阳天》中的萧长春还有与焦淑红的爱情线索、有韩百仲与焦二菊的夫妻情,而高大泉与妻子之间,已看不出多少自然的爱情因素,高二林也更主要是他的“阶级兄弟”。但,这并不是说那时期的作品都不能以情动人。京剧《红灯记》就每每催人泪下,因为它在“样板戏”中是少有的表现了感人的人伦情感的作品。尽管李玉和一家没有血缘关系,可观众从感性层面上感受到的,也并非单纯的阶级关系,他们一家三口三代之间体现了一种类似血缘亲情又高于血缘亲情的“义”——将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幼儿含辛茹苦养大成人,这比普通的父爱母爱更动人!产生于“十七年”的“红色经典”,更不乏人情描写。《创业史》中表现梁生宝与养父梁三关系的片段,也是比较动人的篇章。《红旗谱》的作者对朱老忠的夫妻情、父子情、朋友情浓墨重彩予以表现;而运涛与春兰、江涛与严萍,以及《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与余永泽、卢嘉川、江华,《林海雪原》中少剑波与白茹,《三家巷》中周炳与几位青年女性,《红日》中梁波与华静,《创业史》中梁生宝与改霞爱情关系的描写,成为那一时期读书界的沙漠甘泉。重视作品的故事性与情节设计,是“红色经典”吸引读者的又一个原因。《林海雪原》、《红岩》、《李自成》在这方面都很突出,它们在那个特定时期既发挥了政治教化功能或传播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又起到了优秀通俗小说所能给予普通读者的审美娱乐的作用。《艳阳天》矛盾冲突紧张激烈、环环相扣,假使读者对其中的意识形态观念不是特别反感拒斥,(17) 一旦读进去、进入小说的特定情境,也有可能被深深吸引,手不释卷。由于题材的原因,《青春之歌》在传奇性方面弱于《林海雪原》、《红岩》和《李自成》,由于创作观念的差异,《创业史》在矛盾冲突的剧烈紧张程度上不及《艳阳天》,但都还是有一个能吸引读者的故事,使读者关心人物的命运,与人物产生某种程度的共鸣。《红旗谱》则介乎情节小说与生活化小说之间,兼备两者之长。我赞同王蒙的观点:“一般认为故事起的是两个作用:载体作用与结构(主线)作用。这些看法并不错,确实故事是有这样的作用。但仅仅如此讲,实际上忽视了乃至抹杀了故事本身的文学价值。”他认为“做事本身就是审美的对象。故事就是故事,而好故事就值得一看,就有文学价值。”好的故事可以吸引读者,使之产生审美愉悦,使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感受理解以文学的审美的方式表现出来。《红旗谱》、《三家巷》以及《李自成》对日常风俗与生活环境的描写,《林海雪原》将对东北独特自然风光与神话传说结合,也是被许多读者和评论者津津乐道的。这是其文学价值的又一重要方面。现在,虽然“红色经典”风行的年代已经过去,但它还没有真正文学史化,因为与“红色经典”反映的那个年代的生活以及“红色经典”作者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仍然在世。“红色经典”能否成为真正的文学经典,“红色经典”中哪些能传世、哪些会最终被文学史淘汰、被读者遗忘,还需要更长时段的历史的检验。也许需要50年,也许更长。
小虎子15岁那年,恶霸冯兰池要砸掉千里堤上的古钟,霸占48亩官地。小虎子的父亲朱老巩代表锁井镇48村村民与冯兰池斗争,被活活气死。为躲避恶霸的残害,小虎子只身下了关东。他刚走,被恶人奸污的姐姐就跳河自尽了。30年后,小虎子回到了冀北平原上的锁井镇,决心报30年前的血仇。这时他名叫朱老忠,带着妻子和儿子大贵、二贵。少年时的朋友严志和帮他安了家。严志和是严老祥的儿子,当年严老祥曾和朱老巩一起斗争冯兰池。现在冯兰池已60多岁,人称冯老兰,家产比当年更大,仗势欺人,横行乡里。他拉起民团抢逃兵的车子和白面,逃兵请回一个团,架起大炮,强迫他赔偿5000块大洋,他却把这笔钱分摊到锁井镇的贫苦百姓头上。朱老明串联28家穷人告状,官司从县里打到北京大理院,但官府偏袒有钱人,冯老兰的儿子冯贵堂又念过大学法科,会打官司,结果穷人输得一塌糊涂。朱老明赔了5亩地,几乎气瞎了眼,严志和也搭进去一条牛。冯老兰听说当年的小虎子带着两个儿子回来了,后悔当年斩草未除根,留下了祸患。一次,严志和的大儿子运涛和大贵带着几个少年朋友捉到一只名贵的鸟,冯老兰来要,他们不给。冯老兰怀恨在心,唆使招兵的抓走了大贵。第二年春天,运涛外出打短工,认识了秘密从事革命工作的共产党县委书记贾湘农老师,走上革命道路。他热恋着的春兰还把“革命”二字绣在衣襟上去赶庙会。后来运涛告别家乡和春兰,到南方参加革命军,当了连长。接到他的来信,全家人和锁井镇的穷人们欢欣鼓舞。这时运涛的弟弟江涛在县高小学堂读书,也由贾湘农介绍加入了共青团。高小毕业那年春天,在贾老师的鼓励和朱老忠的支持下,江涛考入了具有革命风气的官费学校保定第二师范,认识了正直知识分子严知孝和他女儿严萍。1928年秋天,很久没有音讯的运涛请人给家里写来一封信,说他在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捕,关在济南监狱中了。得到这个消息,运涛的奶奶当场身亡,严志和也病倒了。等待运涛回来结婚的春兰甚至想自杀。严家要去济南探监,但没有路费。冯老兰趁火打劫,只用80块钱就买去了严家视为命根子的宝地。严志和悲痛欲绝,在一天晚上带着江涛来到宝地上,趴在地上张开大嘴啃着泥土。严志和因病不能远行,江涛和朱老忠为了省钱徒步到济南,看到了被判了终身监禁的运涛。从济南归来,江涛决心继续哥哥的事业。从此他寒暑假回家帮父亲种田,开学回学校上课,课余时间就到工厂、农村从事革命宣传工作。这年秋天,党组织派他回家乡组织反割头税运动,和割头税包商首脑冯老兰斗争。经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快过年的时候,江涛、朱老忠、张嘉庆和一群贫苦农民偷偷带着标语传单和刀、梭标等去赶城里的大集,在闹市上突然召开反割头税大会。农民、市民齐声响应,包围税局子、县政府,打败保安队,强迫当局放弃割头税。他们还趁热打铁,组织了农会。在火热的斗争生活里,严萍深深爱上了江涛。锁井镇的穷人过了一个欢乐的胜利年,冯老兰恼羞成怒,控告贾老师、江涛、张嘉庆是共产党。贾老师决定自己留下从事合法斗争,让江涛带张嘉庆回保定。张嘉庆本是一个大财主的儿子,因为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带领佃户造了他父亲的反。父亲登报和他脱离父子关系,他成了职业革命者。到保定后,江涛和严萍帮助他考入了第二师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江涛、严萍、张嘉庆和同学们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受其影响,保定市13所学校同时罢课,要求当局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省政府为了瓦解学潮,于第二年夏天宣布解散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为了保卫二师这个抗日堡垒,江涛和老夏领导同学们开展护校运动。反动军队包围了学校,市党部主任刘麻子带着一个军官来逮捕老夏和江涛,张嘉庆踢掉他们的手枪,与同学们一起赶走了刘麻子和军官,紧紧关上校门。当局切断他们与校外的联系,对他们实行“饥饿政策”。他们吃树叶,最后连学校的狗和池塘里的鱼、藕都吃了。严萍和工人、市民们支持他们,从校墙外往里扔烧饼。在饥饿中,张嘉庆仔细研究了二师附近的街道和商店布局,成功地组织了一次武装抢粮。严知孝担心学生的安全,劝学生们暂时撤出,保存力量。消息传到锁井镇,冯老兰喜气洋洋。朱老忠和严志和急忙来到保定,巧妙地把一车油、盐、面粉运到二师校门口,让学生“抢”了进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峙,老夏和江涛意识到这样与敌人硬抗太冒险。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传播革命火种,他们决定带领同学们冲出包围圈,到广大的农村去继续斗争。但就在他们准备行动的那天夜里,敌人开始了凶残的屠杀。老夏和十七、八个学生在与敌军的搏斗中壮烈牺牲,张嘉庆身负重伤,江涛等人被抓进了监狱。得到这个消息,严知孝怒不可遏,严萍失声痛哭,朱老忠和严志和决定与敌人战斗到底。张嘉庆在一家美国人办的教会医院里养伤,有敌兵看守。后来他和一个名叫冯大狗的士兵交上了朋友。冯大狗本是锁井镇上的无业游民,因为仇恨黑暗社会而同情学生。在军队进攻二师的时候,他开枪打死了几个追杀江涛的士兵。一个炎热的中午,装扮成车夫的朱老忠拉着张嘉庆逃出了保定城,看守张嘉庆的冯大狗也背着长枪跟他们离开了反动军队。
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还没接触过这本《红旗谱》的时候,觉得这本书肯定特别的无聊,讲的很老很老的一些事。《红旗谱》这部书主要讲了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的变迁,深刻的描述了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道路的的曲折历程。其中,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与恶霸地主冯兰池斗争结果却家破人亡。朱老明最后也是倾家荡产而告终,朱老忠和严志和作为新的革命农民代表,他们吸取了教训,在斗争中找到了共产党,终于走上了正确的斗争道路。随之,新一代的革命者也诞生了,他们在斗争中逐渐成为了无产阶级战士。那个年代注定动荡不安,《红旗谱》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和地域的基础上,塑造了性格鲜明地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人物形象。朱老忠的形象尤为醒目,他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通过这部书,我也能学习到语文的一些知识,书中人物的形象鲜活,爱恨分明,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刻画生动的展现了北方农民的豪放粗犷的性格特点。通过对这本书的了解,也让我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入党有了更高的热情,所以,我们应该多读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了解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学习,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个性,学会理解,学会忍耐,学会珍惜。紧紧拥护在党的周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省部级别。根据调查显示《求是》杂志社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级别是省部级,红旗文稿杂志社社长同样属于省部级别,红旗文稿杂志创刊于1964年,是由求是杂志社主管,面向发行的的北大期刊。
半月谈,人民日报,这两个都可以,而且对申论有用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社会出现危机。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先后打出了“民主化、公开性、改革与新思维”等口号,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搞乱了苏联社会、搞垮了苏联经济、瓦解了东欧社会主义阵营。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这也意味着统一的苏联国家不复存在。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自由派掌握了俄罗斯的国家大权。1992年开始,国家解体、政权更迭、制度更替,在西方势力的支持下,一场以“私有化、自由化、西方化”为标志的激进变革迅速席卷俄罗斯大地。“私有化”是俄罗斯“自由改革派”上演的一台重头戏,是一场空前的财产“大分割”运动。几年间,大规模、“闪电式”的私有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俄罗斯社会的面貌,瓦解了原制度的经济基础,改变了社会的阶层结构,催生了私人资本特别是大资本的形成,一度导致了“财阀横行、寡头参政”的局面。俄罗斯“私有化”运动激化了社会矛盾,助长了经济犯罪和寡头垄断,贻害无穷,教训深刻。一、俄罗斯私有化的政治背景与思想动因1991年底开始的俄罗斯私有化运动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所有制革命。私有化运动自一开始就带有很强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是继俄罗斯“政权大革命”之后的一场空前的“社会财产大分割”运动。俄罗斯私有化运动开始之初,改革派对私有化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他们认为,私有化是改革的关键,是摆脱旧体制的根本。根据他们对西方教科书的理解,认为“私有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俄罗斯政府中一些年轻的改革派领导人认为,“私有制”的优越性被人类几百年的历史所证明,俄罗斯必须踏上私有化的征程,才能最终融入“世界文明之林”。俄罗斯年轻的改革派将建立私有制视为转轨的主要目的和内容,为此可以牺牲一切,包括管理效益、收入等。被称为“私有化之父”的丘拜斯在《俄罗斯私有化史》一书中写道:“我过去和现在都认为,私人所有制在俄罗斯的建立是绝对的价值。而为实现这个目标,有时候只能放弃某些经济上的有效方案。这是不同度量的范畴。经济效益是以一年、两年和10年的时间范围衡量的,而私有制则会在百年、千年和更长的时间中发挥作用”。([俄]《新时代》周刊,1997年第48期,第10页)俄罗斯改革派将建立“私有制”视为通往西方“天堂式”生活的法宝,将私有化看作是拯救俄罗斯的“救世良方”和“灵丹妙药”,建立了私有制,就能融入西方。丘拜斯提出,私有化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加速进行,甚至可以打破常规,不考虑后果。因为私有化的目的就是在俄罗斯建成资本主义,并且要在几年中用突击式的方法完成世界上其他地方用数百年才完成的那些工作。盖达尔和丘拜斯认定,必须把所有权从国家和官僚手中夺过来。俄罗斯年轻的改革派极力在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家那里寻找理论依据。他们的幻想与西方自由派人士的主张不谋而合。盛行一时的所谓“华盛顿共识”推出经济转轨的模式,制定一个个可供模仿的样板。按照美国哈佛大学谋士给东欧诸国开出的药方,经济改革无非是“价格自由化”和“私有化”,而“私有化”又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俄罗斯改革派认为,冷战结束后西方会给俄罗斯大量的经济援助。他们在设计经济改革方案时,对西方的援助和贷款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内,纷纷将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程度作为提供贷款的先决条件,要求俄罗斯政府必须进行私有化改革。二、俄罗斯私有化政策的出台与偏颇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苏联内部政治混乱,社会经济开始失控,实际上已经开启了“非国有化”的大门。1990年前后,学术界开始讨论私有化的问题。苏联解体为俄罗斯实施私有化提供了条件。1991年11月,丘拜斯出任推进私有化的国家财产委员会主席后,迅速拟定了一份新的私有化纲领。一个月以后,1991年12月29日,这份纲领的主要条款被叶利钦以“总统令”的形式获得批准并开始实施。由此正式拉开了俄罗斯私有化运动的序幕。观察俄罗斯国有资产私有化进程,可以发现俄罗斯私有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私有化更多的出自政治动因,而非经济上的考虑。私有化成为新政权摧毁原制度经济基础的工具,必须再抓住政治机会,迅速将国有财产分配下去。丘拜斯在电视节目中宣称:“私有化的目的,就是在俄罗斯建成资本主义”。以至于西方经济学家也认为,俄罗斯私有化操之过急,“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是另一种形式的“斯大林主义”。2.私有化法律准备严重不足。俄罗斯私有化遵循的一些空泛的理念,依靠的是“总统令”和纲要,而不是靠法律进行。这样可以绕开议会的抵制。私有化运动实际上加快了旧官僚和新权贵将手中“瓜分的社会财产”合法化的进程。3.追求规模和速度,大规模、突击式、闪电式地推进私有化。西方资本主义走过了几百年时间,而俄罗斯改革派期望短时间内培育出千百万私有者。英国一个大型企业的私有化平均需要6年时间,而俄罗斯期望在一、两年的时间突击式完成15000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4.与其他国家不同,俄罗斯被私有化的是国有资产中较好的甚至是最好的部分。在俄罗斯大型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一些资源、原料型企业首先被私有化,如石油开采、冶炼,有色金属、航空企业等等。5.权钱交易泛滥,私有化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私有化既没有解决经济上的收入、效益等问题,也没能完成结构调整的任务。私有化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了财产的争夺。私有化运动带来大量消极的社会后果,引发了许多严重犯罪活动,造成社会财富两极分化,损害了经济和国家安全。三、俄罗斯私有化的预计目标和实际结果按照《俄罗斯私有化纲要》的规定,官方宣称的私有化要实现以下7个重要目标:形成一个私有者阶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利用私有化所得的收入建立社会保障资金体系;促进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提高竞争力、经济非垄断化;吸引国外投资;为私有化创造条件、建立良好的组织体系。然而,私有化几年过后,俄罗斯社会普遍认为私有化的实际结果与最初目标相差甚远。私有化既没有实现收入目标,也没有达到效益目的。私有化实际上成为一些国有优势企业的“大拍卖”,为瓜分国有资产提供了机遇和依据,使少数人借机暴富,进而演变成“财团巨富和金融寡头”。1.私有化未能改善财政状况,相反却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俄罗斯社会中大多数意见认为,俄罗斯国有资产的私有化未能改善政府的财政状况,私有化收入也微乎其微,实际结果和几年的统计数字也证明了这一点。在1992—1994年两年时间里,俄罗斯共计有64829个企业进行了私有化改造(《私有化(1996):结果与结论》,[俄]《社会与经济》杂志,1997年第1-2期,第206—207页),占4年间私有化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据俄罗斯《真理报》的数据,在1993—1996年的4年中,俄罗斯私有化的收入只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 ,占预算收入的 —。在俄罗斯“贱卖国企”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私有化为少数人提供了绝好的敛财机会,不计其数的国有财产被变相转手或侵吞,削弱了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俄罗斯约有500家大型企业被以72亿美元的低价出售,而这些企业的实际资产要达2000多亿美元。莫斯科“吉尔”汽车制造厂资产总量约合10亿美元,一家私人财团购得价格仅为400万美元。后经营不善、负债累累,莫斯科市政府不得不又重新收归国有。莫斯科市化工进修学院的房产及设施价值约1亿美元,被某公司仅以800万卢布的价格购买。类似的例证很多,俄罗斯报刊经常披露。除有形资产外,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流失更难以统计。2.私有化未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俄罗斯私有化后的企业与原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差不大,经济效益差别不甚明显。一些社会学调查结果显示,在经营管理、劳动态度等方面,私有化的企业与原国营企业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反倒是一些新出现的私营企业大大区别于私有化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俄罗斯私有化:经济行为与政治激情》,[俄]《经济与管理》杂志,1996年第10期,第148页)。俄罗斯国家杜马稽查委员会在一次对私有化的专门调查中指出,1992—1994年俄罗斯中央一级所属的1666家机器制造企业中有1389家被股份化,占 。这期间,1992年生产下降幅度为 ,1993年下降为,1994年竟达到 。俄罗斯学者认为,仅仅改变所有制的形式并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将“无主的‘公有’”变为“少数人的‘私有’”只是为增加效益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改革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市场调研,更新设备,改善工艺等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3.私有化损害了俄罗斯产业部门的竞争力。私有化过程中,由于国外产品、特别是西方舶来品的冲击,俄罗斯企业及其商品失去了自己的市场。机械产品生产连年下降,1994年下降幅度达45%,日用消费品生产下降了一半以上。90年代中期,俄罗斯80%的食品依靠进口。在反垄断方面,“反垄断”的旗号被用来当作利益均沾、你争我夺的掩护。由于某些反垄断措施操之过急,结果破坏了原有的经济联系,特别是对农工综合体、森林工业和冶金工业等部门的负面影响巨大。一些有利可图的石油工业、航空运输和原料部门等分离出不少公司,例如原统一的“苏联航空”分成420家大小航空公司。但俄罗斯一些原料和燃料部门仍为特大型金融工业集团或私人财团所控制。4.私有化吸引外资效果微乎其微。在吸引外资方面,俄罗斯私有化的作用亦不甚明显。1994年正值俄罗斯私有化的高潮时期,1994年前9个月的外国投资仅为亿美元,而1993年为亿美元。而1995年估计仅私有化企业改造所需要的费用就达1500亿—2000亿美元。不少外资、特别是金融“游资”投放到证券市场。多数外国投资集中在那些利润丰厚的原料采掘部门。几年来,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领域的国外投资成倍增长,而机器制造、建筑业的外资增长却大幅度回落。一些俄罗斯问题专家认为,外资不十分“青睐”俄罗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俄罗斯国内政局不稳;二是外国投资者权益的法律保障问题。由于治安状况不佳和法律制度不健全,影响了外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据美国企业家透露,在俄罗斯经营的外国企业,要把总收入的10%-20%拱手交给犯罪集团。几年来,西方在俄罗斯的投资平均每人只有47美元,而在波兰为326美元,在智利为585美元。截至1995年以前,根据俄罗斯国家财产管理委员会的资料,在私有化过程中,外国投资者购买股票只占总额的10%。5. 私有化恶化了社会局势,导致社会两极分化严重。1994年6月底,叶利钦总统宣布俄罗斯已有70%的工业企业实行了私有化,俄罗斯社会4000万人成为股票持有者。然而,社会学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并不认为私有化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所有者”。真正在私有化中分得好处的只有70万人到90万人,最后能够分抢到最大蛋糕的只是极少数,这就是金字塔顶尖上那不足2000人。1993年4月份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有15%的被调查者认为“证券私有化”能使自己变为所有者,1993年底这一比例一度增至19%,然而一年之后却降至 。与此同时,俄罗斯64%的居民认为私有化只不过是“政治手腕”,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大多数股票持有者根本不可能、也无法参与企业管理,而取得红利的人数也微乎其微。1994年只有4%—5%的股民开始收取“分红”,实际上由于企业大部分停工或开工不足,“股东”已名不副实。俄罗斯私有化第一阶段的公式为:1张私有化证券=俄罗斯70年社会资产总量÷全体居民总数=10000卢布。两年后变为:1张私有化证券=面值10000卢布=7美元=1公斤香肠。在社会心理方面,大多数人不认为分得的是国有财产,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补助”,或是一张“彩票”。俄罗斯学者指出,这种“平均分配”国家资产的作法实际上是一种“欺”,在政治上是有害的,经济上也是徒劳无益的。大多数居民没能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或所有者”。随着“大众私有化”阶段的结束,“货币私有化”的开始,俄罗斯一些“油水”企业纷纷拍卖、招标,绝大部分居民更是无缘,只能做“看客”。俄罗斯自由派改革者最初提出,私有化的社会政治目的是剥夺官僚机构手中的“国家财产支配权”,造就新的所有者阶层。而私有化的结果却是,旧官僚、影子经济成份等才是真正的赢家。6.私有化严重损害了俄罗斯国家安全。俄罗斯有关部门认为,私有化纲领中没有顾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结果是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社会局势紧张,严重影响了国家和社会安全。(1)损害了经济安全。俄罗斯国家杜马稽查委员会的特别调查报告中指出,私有化非但没能使转轨政府的预算增加多少,反而使国家失去了对一些大型企业、甚至工业部门的控制。俄罗斯几年的实践表明,私有化步伐快的领域,往往正是利润丰厚、前景诱人的部门。俄罗斯境内外的灰色经济势力的目标从港口指向陆地,从地下指向天上。石油、有色金属等原料部门,航空和军工企业都成为各种资本势力争夺的对象。俄罗斯安全机构的报告显示,俄罗斯2/3的具有丰富资源和经济潜力的地区已被各种灰色经济势力、黑手党组织所控制,对俄罗斯的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威胁国防安全。俄罗斯私有化的后期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防工业企业一般不纳入私有化的范围。重要军工企业私有化的名单由政府和议会审查决定。但俄罗斯安全情报部门的报告指出,在私有化过程中,外国商人直接或通过俄方公司购买军工企业的股票,或采取建立合资企业等形式,窃取尖端技术,达到进入或控制这些企业的目的。类似的现象在航空航天、导弹制造等军工企业尤为普遍。(3)导致社会冲突、危害社会安全。私有化导致了俄罗斯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俄罗斯社会最高阶层平均收入是最低平均收入的14—15倍,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比为27∶1。私有化的推行,使得俄罗斯社会的贫富差别不仅表现在工资收入上,而更多地体现在占有财富和资产的多寡上。随着资本收益几何级数的增长,俄罗斯社会的贫富分化将更为严重,势必激起社会大多数的不满情绪,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另一方面,私有化过程中,企业改组、破产数量增多,使得俄罗斯社会已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恶化,特别是在一些工业企业较多的地区城市失业人口剧增。仅1996年俄罗斯失业人数为670万人,约占整个社会有劳动能力人口的 。7.私有化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犯罪。伴随着大规模的经济私有化,俄罗斯社会治安状况急剧恶化,经济领域犯罪猖獗。俄罗斯内务部及总检察院的报告中一致认为,经济私有化领域犯罪形势最为严峻。1997年,时任政府副总理兼内务部部长阿·库利科夫认为,私有化中损公肥私现象严重,灰色交易盛行。俄官方内部资料显示,仅1996年,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共有1746起犯罪案件登记在案。而自私有化运动开展以来,共发案30000余起。1997年初,俄罗斯联邦内务部将一份题为《俄罗斯联邦反经济犯罪和贪污的情况与措施的报告》提呈叶利钦总统,报告中援引俄罗斯科学院分析中心的材料指出,在私有化过程中,约有55%的资本和80%有表决权的股票落入俄境内外犯罪集团手中。私有化过程中最为普遍的犯罪活动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以及欺诈行为等。更为严重的是私有化的主管部门——国家财产管理委员会“丑闻”不断。据《俄罗斯与独联体经济新闻报》,仅1996年就有152位该部门官员,6000名负责拍卖、招标的人员被检察机关起诉。近年来,俄罗斯私有化、特别是一些特大型石油企业的拍卖已成为政治经济生活中斗争的焦点。观察俄罗斯私有化的进程,可以得出结论,私有化没有带来经济发展和企业效益的迅速提高,相反却引发了财产争夺战,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一些工业部门衰落,经济衰退。私有化后,俄罗斯航空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只有原来的12%—15%。以前每年生产400架各种类型的飞机,现在生产量大大萎缩,每年不超过20架。俄罗斯的有色金属业基本被外国籍的俄罗斯私人控制。1996年俄罗斯经济的损失相当于苏联在二战中损失的倍。私有化给俄罗斯经济和安全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同时,还导致了十分严重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冲突,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作为一场疾风骤雨式的财产争夺战,私有化触及到社会各阶层的切身利益,改变了社会的利益格局,激化了本已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在许多俄罗斯居民看来,又是“一场改革闹剧”。“公平分配社会财产”的迷雾渐渐散去,俄罗斯老百姓发现,身边的少数人一夜之间暴富。一些资深的社会学家指出,在这场以“私有化券”为赌注的赌局中,大多数百姓是输家,普通人“当家作主”情况更少。真正的赢家是原厂长经理阶层,还有一些暴发的地下经济势力。俄罗斯私有化一开始就伴随着激烈的政治斗争,每项私有化纲领的出台都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争论的焦点。私有化不仅引起左翼反对派的抗议,而且导致自由派内部的分裂。当然,俄罗斯经济私有化最严重的政治后果是催生了一些私人财团,豢养了少数金融寡头,这也是叶利钦遗留下来的最沉重的政治遗产。私有化开始以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地方官员、执法部门、学者以及普通居民对私有化的指责不绝于耳。俄罗斯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私有化结果和其他改革措施一样,都未达到预期目的。私有化本应防止国家资产控制权落入官员们手中,但事实上,私有化后许多官员却合法地掌握了这些资产。私有化并未造就广泛的私有者阶层,但却形成了一小撮国家资产继承者。私有化非但没有克服反而强化了经济的垄断。国家反垄断政策根本没有奏效。一些“横空出世”的私人金融工业集团比原国家性质的集团更缺乏责任感、更具威胁。俄罗斯私有化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财团控制经济、寡头参与政治”。特别是1996年寡头出资赞助叶利钦连任后,部分寡头变本加厉,向当局要求政治回报,甚至进行要挟。少数财团乘机控制新闻媒体,借机操纵政治,分享权力,成为俄罗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怪胎”。俄罗斯私有化暴露出的问题不仅激怒了俄罗斯百姓,而且也为西方学术界所不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里茨、哈佛大学俄罗斯经济问题教授马歇尔·格德曼等多次对俄罗斯改革模式以及私有化运动提出批评。乔治·索罗斯把俄罗斯经济制度定义为“掠夺式资本主义”、“强盗式的、野蛮的资本主义”。索罗斯几次在公开的场合直面俄罗斯新生寡头,咒骂他们的暴富靠的是私有化中的“犯罪、盗窃”。他说:“俄罗斯已从苏维埃制度的一个极端走向了一种恣意妄为的、更近于掠夺性的资本主义的另一个极端。”这位美国金融大亨对“俄罗斯寡头这种粗暴野蛮和凶恶贪婪的行为”感到震惊, “国家瓦解了,而每个人都在千方百计偷窃国家的财产”。索罗斯认为,丘拜斯推动的私有化是为了将“掠夺性的资本主义变成合法的资本主义”。
刘一博(原名刘兆武)祖籍山东。现为国家一级画师!全国优秀艺术家!中国画鸟画研究院研究员,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画名人画院名誉院长,红旗文摘杂志社艺术顾问,中国文化管理协发展与传承委会文化传承人。所作之画无不尽态极妍、生面别开,写意气旺神通,笔墨华滋,浑然天成。 在日本、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多次举办个展和连展,在国内举办个展联展三十余次,全国美展中多次获得重大奖项,国家级重大刊物出版发型作品百余幅,多次出版个人画集,中国花鸟画导师。 刘一博老师擅长大写意花鸟,老师的作品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并融中西技法为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实践中出新,常以芭蕉、琵琶、石榴、牡丹、向日葵、石、荷、八哥、鸡等为题材。 老师艺术上主张以全方位的宏观思维及现代审美意识表现花鸟世界,立古承今,立中承西,立足民族精神、东方意蕴,注重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融汇,强调笔墨意境和构成意识,作品气势雄浑博大、高古奇拔、自成一格。 牡丹花开之时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其美丽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代表全国人民对明天的美丽憧憬和美好愿景,寓意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还让牡丹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秀品格的象征,也成为美的化身,有纯洁与爱情的象征意义。 刘一博老师描绘的花鸟世界,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 因此老师的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鲜活多姿,生动可爱,情趣盎然。 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的民族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观念,都对鸡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寓意。 雄鸡羽毛明亮,体形轻盈中透着丝丝矫健之气,精神抖擞,气势高昂,给人一种天生的贵族王者之气,所以传说中,人们认为雄鸡在历经万千磨难的考验之后,是可以涅槃重生,化身为浴火飞升的凤凰的。,雄鸡为大家所喜爱,除了这层原因外,还与雄鸡自身自带的祥瑞寓意有着很深的联系。 向日葵寓意是沉黙的爱,是信念,光辉,高傲,忠诚,爱慕。 向日葵代表着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向日葵的花姿虽然没有玫瑰那么浪漫,没有百合那么纯净,但它阳光,明亮,爱得坦坦荡荡,爱得不离不弃,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而且它绽放的不仅是爱情,还有对梦想,对生活的热爱。 公鸡又有升官发财等诸多美好寓意,向日葵与公鸡寓意着勇敢的去追求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旗文摘》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求是杂志社主管主办。主要栏目有“要闻要论”、“政治发展”“经济改革”、“文化创新”、“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世界纵览”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红旗文摘》突出理论特色,着力汇集各方精粹,博采百家建解,站在理论探索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反映各领域最新成果。
1.“打好当前涉华舆论战对中国意义重大”,载《当代世界》2014年第5期。2.“中国面临更为复杂的周边和国际环境”,载《和平与发展》2014年第4期。3.“中国与缅甸合作项目面临不确定因素”,载曲星主编:《国际形势新变化与中国外交新局面》,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4月。4.“2013年中国周边外交:加大投入主动进取”,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著:《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4)》,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3月。5.“2013年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载《领导科学》2014年1月下期。6.“‘大选’之后看外交——部分国家新政府对话政策分析”,载《紫光阁》2013年第2期。7.“当前国际形势的几个新动向”(合撰),载《当代世界》2013年第8期。8.“中美在阿富汗开展合作的基础及前景”,载曲星主编:《国际安全新态势与中国外交新应对》,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5月。9.“新世纪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建设成就”(合撰),载《当代世界》2013年第5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外交》2013第7期。10.“中国国际安全政策与主张评述”(合撰),载黎弘主编:《2013: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5月。11.“缅甸‘民地武’问题对中缅关系的影响”,载《当代世界》2013年第4期。12.“2012年中国周边外交:维权维稳安邻睦邻”,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著:《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3)》,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3月。13.《国际形势评估及展望》(合撰),载《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3年第1期。14.“2012年国际形势盘点”(合撰),《时事报告》2013年第1期。15.“俄罗斯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载《外国军事学术》,2012年第6期。16.“西方媒体涉华形象的形成机制与利益驱动”(合撰),载《当代世界》2012年第5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外交》2012第8期。17.“中国在军控领域的多边外交: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恢复其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载黎弘主编:《2012: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5月。18.“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合撰),载《当代世界》2012年第4期。转载于《求是》《红旗文摘》2012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政治学文摘》2012第3期、《中国外交》2012年第7期。19.“2011年中国周边安全概述”,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著:《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2),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3月。20.“美国‘公共外交’实践及发展前景”,载曲星主编:《国际战略环境的新变化与中国战略机遇期的新阶段》,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3月。21.“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及展望”(合撰),载《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2年第1期(创刊号),2012年1月15日。22.“俄罗斯与北约在反导问题上寻求合作的背景、现状及前景”,载《外国军事学术》(月刊),2011年第11期,总第463期。23.“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合撰),《“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时事报告》杂志社,2011—2012学年度第一期,2011年8月。24.“北约与俄罗斯进行反导合作的意图及前景”,载曲星主编:《后危机时期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环境——2010年国际形势研讨会论文集》,时事出版社,2011年6月。25.“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概述”,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著:《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10/2011),时事出版社,2011年5月。26.“当前世界军费增长态势”,载《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5期。27.“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发展中国家”(合撰),载《求是》2010年第18期。28.“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回顾”,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著,《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09/2010),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6月。29.“中非关系持续良好发展”,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著,《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09/2010),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6月。30.“西方对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认知”(合撰),载《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3期。31.“新能源开发正当时”,载《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9—2010学年度第1期。32.“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回顾及展望”,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著,《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08/2009),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5月。33.“中非关系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著,《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08/2009),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5月。34.“美国外空战略新动向及其发展前景”,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著,《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国际环境和对外关系的演变与展望——2008年国际形势研讨会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5月。35.“美国外空战略新动向及其发展前景”,载《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8年第10期。36.“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著,《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07/2008),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5月。37.“外空形势动向及发展趋势”,载马振岗主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2007年国际形势研讨会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4月。38.“美国调整中亚战略对地区形势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合撰),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著,《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2008年国际形势研讨会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4月。
1 祖国我为你骄傲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2008年8月,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军团获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列金牌榜第1位,成为了真正的体育大国!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发战民主,健全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环境立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以环境法制建设窥豹一斑,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总结立法工作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境立法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2年法制建设恢复阶段的环境立法;1982~1997年法制建设发展阶段的环境立法;1997~2008年法制建设进入全新阶段的环境立法。30年来的环境立法为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笔者归纳了十条基本经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首《春天的故事》,相信大家应当都不陌生。这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指挥——邓小平爷爷。 我们从历史书上了解到,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特殊的会议,更是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今年,是2008年,正直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少年儿童,正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树苗,见证着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春天的故事》,来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那些激动人心的变化。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过上了好日子。小时候,还是5,6岁时,我家住在中山路上的平房。记忆中的中山路,没有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最多的只是自行车。还有那种黄包车,两个人坐在上面,一个“拉车”的蹬着三轮,穿梭在芜湖的大街小巷。在那个时侯,黄包车就是比较有的钱人的交通工具了。现在的中山路,已经改造成一条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来人往,灯火通明,步行街上种植了各种花草,屹立着形态各异的雕塑,镜湖之畔各式喷泉在灯光下交相辉映,那是多么美妙的风景!而我们家,早已住上的多层的的小区。虽然不在市中心了,但是小区的环境优美,我们的居住条件可是大幅提高!不仅是在芜湖市,全国各地的经济都发展迅猛。在沿海地区设立的经济特区,如深圳等,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2 祖国我为你骄傲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在这30年中,我国政府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初中生,正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每个人无论贫富贵贱多项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了保证寻常百姓的安居乐业,就业成了民生之本;为了适应不久后的“人口老龄化”,我国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一项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无不温暖着大江南北老百姓的心啊!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社会的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奥运大幕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成为了奥运的主人!中国队这次勇夺5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一,创历史新高! “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 以下是建国60年征文: 祖国,我为你骄傲 母亲,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那么神圣,那么亲切。我知道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欢乐和幸福都与祖国母亲的安危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我感到身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中是多么的骄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课堂上和书本上越来越多地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她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土,有着有口皆碑的中华文化,有着饮誉海外的“四大发明”,有绵延万里的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壮丽的北京故宫,无与伦比的苏州园林,还有丰富的宝藏和秀丽的风光……五千年的历史,像一首古老的诗篇,也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展现着祖国母亲饱经沧桑的脸和那坚强不屈的身躯。 为了祖国的光明和富强,不知有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使祖国挣脱铁链,获得新生;又有多少爱国志士,与祖国同甘苦共命运。“国家兴亡,匹夫有则”曾是先辈们的豪言壮语,面对破碎的河山,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前赴后继,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升起,耳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总会感到热血沸腾,有股发自内心的呼喊:祖国,我为你骄傲。 五十多年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五十多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真可谓一日千里。如今,改革开放为祖国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国的强大,香港和澳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由于祖国强大,全世界水电工程规模最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国的强大,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祖国强大,中国奥运健儿金牌零的突破到雅典奥运会金牌列世界第二;由于祖国强大,“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得以成功发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国家,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更是显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系列的成功,不正证明了今天祖国的强大和繁荣吗?祖国,我真为你感到无比骄傲。 3 祖国我为你骄傲 早晨,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大地,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朝阳一同升起,飘扬的国旗就像母亲微笑着张开双臂。此刻,我就像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心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幸福。 今天,我们应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的宏伟抱负,应该有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远大志向,让我们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吧。我要深情地说一声:祖国,我为你骄傲! 我的祖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神舟七号胜利返航了,三位航天员满面笑容走出返回舱。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60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今年,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很不寻常。面对严峻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来自公\文:有约)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开、闭幕式表演、赛事组织工作、志愿者服务、场馆设施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世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更收获了一笔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北京奥运会,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在这不寻常的一年里,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卷。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驾驭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回首3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神七一飞冲天,奥运成功举办,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令中国人民倍感自豪,人们发自内心地赞叹: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对中华民族来说,抓住并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6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6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 叮铃铃,叮铃铃……”随着清脆的集合铃声响起,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在操场上。主持人用洪亮的声音庄严地宣布:“升旗——奏国歌——敬礼!”这时一千多只手五指并拢,“唰”地一下举过头顶。此时,校园里一片肃静,全体师生都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目光一齐投向那面五星红旗。“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旗歌中冉冉升起!这是时代的强音,是十三亿中国人民发出的铮铮誓言。前进!前进!前进!这个民族再次发出呐喊。这是响彻中华大地的强劲旋律。我看着这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一个个熟悉的故事,顿时化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我泪水模糊的眼前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弘毅的红军战士在红旗的指引下,冒着枪林弹雨,强渡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忍着饥饿和严寒,翻越白皑皑的雪山;克服了重重困难,艰难地走过茫茫的草地……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敬爱的江姐在万恶的渣滓洞里冒着杀头的危险,与难友们一起,满怀深情地绣出一面五星红旗;更使我激动的是:我仿佛看到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敬爱的毛主席在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 亲自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我又仿佛看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党中央率领着亿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浩浩荡荡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向着那光辉的新世纪挺进!啊,红旗,你是祖国的光荣和骄傲。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把红旗插遍全中国,他们面对敌人的屠刀,发出从容的微笑。面对刀山火海,勇敢向前,他们用鲜血染红了革命旗帜,用生命保卫了红旗,迎来了美好的未来。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未来”,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歌响彻神州,那么的气势磅礴,那么的雄壮嘹亮。这乳白色的旗杆,只有十几米的高度,然而它却展现了一段多么漫长多么艰辛的历程啊!红旗升向蔚蓝的天空,“祖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礼毕!”主持人用激动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再次深情地仰望着红旗。红旗升到了旗杆的顶端,金黄的五星红旗在朝阳的映照下更加鲜艳夺目。红旗随着在蓝天中“哗啦啦”飘扬。升旗仪式结束了。我深深地感到祖国和我们贴得很近很近。我鼓足了劲头,大步地向教室跑去,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向祖国致敬我向祖国致敬,我想伟大的祖国致敬,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hllip;&hllip;自古以来,有不少是任何音乐创作者,都写了许多关于祖国的诗或歌,来赞美祖国。此时我的心情难以平静下来&hllip;&hllip;我向祖国致敬,我想伟大的祖国致敬,有网友说,这飘荡在空中的五星红旗,就代表着新中国,我们伟大的母亲,所以您于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的大地上升起,您迎风飘扬,也唤起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爱国情,我们是您的儿女,以您为骄傲!红色,那是革命先世的鲜血,更是我们火热的爱国心!黄色,那是金色的阳光,更是祖国的威严!我们会努力,让祖国明天以我们为骄傲!祖国!真心的向您祝福;繁荣富强;坚韧不拔!也有网友说,你每天都守护在我们的校园,培养着我们。我们的学习成果,你都看见了,所以,你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绚丽,更加美丽。我爱你,美丽的国旗,但我更爱我们共同的祖国——中国。他们说的都对,他们都把庄重的五星红旗当作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六十年华诞,举国同乐!时间过得真快啊,九月刚开学的事情很历历在目,但传统佳节好是在人们的期待下,快快乐乐的到来了。祖国的生日可真好,中国这么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是不能忘记的,回眸昨天,这耻辱的历史,让我胸中燃起熊熊的怒火,八国联军。南京大屠杀,那一个不值得炎黄子孙们的愤怒,但今天我们美丽祖国的灿烂辉煌成就不是不能少的。我知道我的文字是很优质,但在今天,我就用这些不成熟甚至是幼稚的文字来记录这些点点滴滴,来证实我的想法,在我的眼中,中国就如母亲一般,她气壮山河,她永远是我心目中最美丽的,最纯洁的,最善良的。即使我不能代表全部的中国人,即使事实并非如此“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的擦亮眼”一首耳熟能详王力宏的[[龙的传人]]此时回荡在我的耳边,怎么赶都赶不走了。你们看这首歌唱的多么好啊,把我们炎黄子孙以及我们的祖国的特征都毫不遮掩地描绘出来了。最后我想说,我永远爱你,我们的母亲——中国。
滔滔的江水,滚滚的黄河,连绵不断的山路,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 当侵略者的铁碲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英雄长已矣!古往今来,一曲曲悲歌,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讲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再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精髓长城——那道伤痕,记载了多少沧桑,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吧!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边无际的情伤。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沸腾着、沸腾着,奔涌着,奔涌着,无力不摧,昂着向前,何等的自信和骄傲啊!五岳——那是你的手掌,指着苍凉的天,戳着悲怆的地,怒斥着丑陋的奸佞……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首度跃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雅典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祖国在我心中”,简简单单的六个字,道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中国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奥运健儿奋勇拼搏,屡创辉煌,而每一个炎黄子孙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都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的血换来的,看到胸前飘飘扬扬的红领巾,在我心里,便有了这样一条信念,祖国就是妈妈,国家重于小家,长大后用双手把她建设的更强大。 祖国有广阔的疆土,有辉煌的历史,有漫山遍野的宝藏,有山川五岳秀丽的风光。思想的野马在奔驰,我用我的心描绘着祖国妈妈,她飘散的长发是千百条悠然流贯的河川,她硬朗而峭拔的脊梁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她明亮的眼睛则是洞庭的水,西湖的波吧!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洲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心中!粱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我们是祖国的骄子,是新时代的宠儿。风华正茂的一代啊,怎样用钢筋铁骨支撑起共和国的大厦,怎样迈开走向世界的步伐?同学们,祖国在我们心中,和谐家园在我们心中,我们就应该为之而付诸努力。努力学习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崭新的年代里屹立于世界之林!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 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中华民族曾有过向世界开放,国力强盛的汉唐辉煌,也有过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近代耻辱。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艰辛蕴寓着希望。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国,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铿镪、、更加豪迈。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中华腾飞,势不可挡。 回眸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我们的祖先曾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大开放迎来大发展,四大发明曾一度是我们的自豪。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思想僵化。中国脱离了世界,世界甩落了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东方巨人,你怎么了?东方巨人,你为什么不怒吼?//“仰天长啸待时日,巨龙腾飞平地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辉煌的前景向我们走来。“抗美援朝报国仇,万隆会议结朋友。大庆石油奏凯歌,两弹一星显身手。”自力更生,内强国力;五项原则,外接友邻。新中国以不屈的自尊,独立自主,攻破坚冰。以崭新的姿态,和平共处,走向世界。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在联合国庄严升起。 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上下而求索”……道路是曲折的,但曲折只会让中国人民更加理智。十年内乱后,党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在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下,“改革东风送残冬,对外开放春意浓。”经济特区、沿海明珠;863计划、一国两制;留学热潮、冰雪长城。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的无限发展生机和活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谱新篇:浦东崛起,港澳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神舟”号遨游太空;上海举行APEC会议,中国经济顺利入世。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巨龙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强大。 历史给我们以启迪: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未来给我们以召唤: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胸怀宽广,博采众长,才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明天我们就是祖国的栋梁。祖国永驻我心,我心属于祖国。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敬队礼)祖国在我心中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 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 ; ; ;你们好。你们一定看见过祖国的锦绣河山吧。那滔滔江水,滚滚黄河,连绵不断的山峰,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幸福来自祖国,只有国家富裕强大,才能使我们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国家不强盛,就要挨打。我们最亲的是父母,最爱的是中华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们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首度跻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雅典赛场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看到老将王义夫夺金后激动的泪水,看到刘翔冲过终点高举双手绕场狂奔的身影,我想起了小时候收看奥运会的情景那,是个夏天的晚上,我和妈妈坐在电视前收看奥运会的开幕式,看到赛场上颜色各异的各国国旗,妈妈问我:“小灿 ;,你最喜欢那一面国旗。”;六岁的我歪头想了想,说,“五星红旗。”“为什么?”“因为它的颜色最鲜艳,上面的黄色五角星很好看。”妈妈没有说话,久久地注视着我,摇了摇头,“不,孩子,因为,你,是中国人!”“ 你,是中国人!”,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道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中国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奥运健儿奋勇拼搏,屡创辉煌,而当时年仅六岁的我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也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从那一天开始,在我心里,便有了这样一条信念:祖国就是妈妈,国家重于小家,长大后用双手把她建设得更强大。祖国有广阔的疆土,有辉煌的历史,有漫山遍野丰富的宝藏,有三川五岳秀丽的风光。思想的野马在奔驰,我用我的心描绘着祖国妈妈,她飘散的长发是千百条悠然流贯的河川,她硬朗而峭拔的脊背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她明亮的眼睛则是那洞庭的水,西湖的波吧!祖国的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祖国的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遥望祖国万里河山,犹如身在诗画间。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细亚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 ; ; ;谢谢大家。 同学们: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现在,中国的科技发达了,我们人人都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但你们知道吗?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 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邓小平爷爷提到邓稼先,说:“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 这些知识分子中,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废寝忘食地工作在第一线。他们这么刻苦努力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呢? 中国有那么美丽的河山,那么悠久的历史,那么灿烂的文化,他们就是为了不让祖国受到外国人的侮辱和嘲笑。 故宫、长城,哪个不是规模宏大、气势辉煌? 泰山、黄山,哪个不是风景秀丽、雄伟壮观? 造纸、火药,哪个不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当鲜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想起那些爱国的知识分子。正是这句话,成为了他们的动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同学们好: 今天我向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我国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在大家的心中有一段忘不掉的经历。抗日战争、虎门销烟、九.一八、七.七事变多历历在目。但我国的历史也有光辉璀璨的一面。 是古人发明了汉字。很久以前,古人并不会写字、记事,有人想出了绳结记事法,但是太麻烦了。就有一位叫仓颉的人发明了甲骨文。 在我国的文化史上那些诗人、文学家是不可缺少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千古绝句;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亲;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还有那些著名的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绝唱,无韵之离骚’;孙武的《孙子兵法》是古典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孔子写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分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我国还有美丽的大好河山。长城是我国古代人们的一个骄傲,长城全长6330公里,在太空上,用肉眼看是一目了然。珠穆朗玛峰高达千米;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高达4718米;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第一大峡谷,深6009米...... 让我们把这悲惨的历史铭记在心中,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让祖国更加富强!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同学们: 这次,我要演讲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中国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壮丽的河山。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当然不会是一片和谐的美好光景,那片不可磨灭的沉痛阴影也是其中组成的一部分。 罂粟花,一种美丽的植物。它原本并不邪恶,可它的果实却被英国侵略者利用,制成了那让人丧失自我,为它而倾家荡产的毒药——鸦片。 鸦片,这种毒药不但危害了中华人民的身体健康,使大量资金流入海外,而且成为了中英两国战争的导火索。在这段混乱的时光中,仍有明星在散发着自身的光芒。 在清政府的指派下,林则徐等人来到了广州调查并解决鸦片问题。在林则徐的主持下,那年的7月7日,著名的虎门销烟发生了。在那之后,虽然林则徐为了防卫英军的进攻,加大了武装的力度。但是,林则徐等人的这一举动被小人指控为有意谋反。愚昧无知的清政府盲目地听信了这一谎言,拆毁了大炮,将林则徐等人调离了广州。酿成了鸦片战争的巨大失败。 祖国壮丽的河山现在要有我们来保护!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我们不能让它们在受到侵犯!那些耳熟能详、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元曲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将有我们来传承!走出时代的背影,让我们翻开中国历史上的新一页! 2004年‘神五’的上天与成功回收;继‘神五’之后,2005年10月7日凌晨3时44分,‘神六’成功着陆。即将在首都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这些事例让中国人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让我们牢记祖国曾经蒙受过的屈辱,不忘祖国的光辉历史、灿烂的文化和那壮丽的河山。大声喊出:“我爱中国!” 祖国在我心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她成了帝国主义倾销鸦片的场所,成了军阀混战的战场,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赌场。她曾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乌云笼罩下的中国在艰难的行进。祖国的路在何方?民族的希望何在?此时此刻,是一个又一个中华儿女,在这母亲生死存忘的危难关头,是他们用一股股豪情,一片片忠心,发出了一声声震惊世界的呐喊,抒写了一首首悲壮的诗歌。为挽救我沉沦的中华民族,他们求索奋斗、折戟沉沙、浴血疆场、马革尸还……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熊熊大火,刘胡兰宁死不屈的回音,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气吞山河的壮举,狼牙山五壮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豪气,让我中华儿女呐喊、奋起。母亲呀,你曾凝结着多少代人的痛苦、辛酸和血泪。数十年的期待,数十年的煎熬,数万万同胞的奋斗,终于换来了天安门城楼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看到了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看到了奥运健儿手中那金光闪闪的奖牌。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华。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巨龙,载着改革开放的旗帜,载着中华民族的憧憬,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飞奔! 同学们!沧桑的岁月已经留下痕迹痕,繁荣的祖国正兴盛。当中国队踢进世界杯时,我们怎能不狂欢?当我们听到萨马兰奇老人说出“ Beijing”的时候,我们怎能不欢呼?当神州六号腾空而起,再次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焦点时,我们怎能不自豪?当中国加入WTO时,我们怎能不激动?曾经的民不聊生,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都已成往事…… 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龙腾虎跃了。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祖国人民在期盼着我们,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能忘记吗?当然不能。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点燃心中那团火焰,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谢谢! 祖国在我心中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 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 滔滔的江水,滚滚的黄河,连绵不断的山路,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 当侵略者的铁碲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英雄长已矣!古往今来,一曲曲悲歌,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讲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祖国在我心中.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在自己的“今天”,用满腔的热血,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再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精髓长城——那道伤痕,记载了多少沧桑,又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吧!跳跃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挥洒着无边无际的情伤。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沸腾着、沸腾着,奔涌着,奔涌着,无力不摧,昂着向前,何等的自信和骄傲啊!五岳——那是你的手掌,指着苍凉的天,戳着悲怆的地,怒斥着丑陋的奸佞…… 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凭借自己的“十年磨剑”,使中国首度跃身体育强国之列。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雅典的上空,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祖国在我心中”,简简单单的六个字,道尽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正是因为有这样一颗中国心,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奥运健儿奋勇拼搏,屡创辉煌,而每一个炎黄子孙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都会热血沸腾,壮志激昂。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的血换来的,看到胸前飘飘扬扬的红领巾,在我心里,便有了这样一条信念,祖国就是妈妈,国家重于小家,长大后用双手把她建设的更强大。 祖国有广阔的疆土,有辉煌的历史,有漫山遍野的宝藏,有山川五岳秀丽的风光。思想的野马在奔驰,我用我的心描绘着祖国妈妈,她飘散的长发是千百条悠然流贯的河川,她硬朗而峭拔的脊梁是连绵不断的山峰,而她明亮的眼睛则是洞庭的水,西湖的波吧!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洲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祖国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们大家心中!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快车载着来自秦关汉月、唐疆元界震天的战鼓声;载着来自长江边高峡出平湖的澎湃诗篇;载着十三亿人民的喜悦和中华民族的憧憬;载着改革开放的旗帜和与时俱进的召唤正以惊人的速度飞奔向前。 爱恋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故人,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赋予我们民族巨大的精神力量,无穷的创造力和酷爱自由、坚韧勇敢的个性,使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心怀祖国,把它的博大,它的深沉,它的精髓化作一股温暖的潜流浸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什么我的心中如浪潮激荡着它的声音?因为我对伟大的祖国爱得深沉。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她曾是帝国主义倾销鸦片的场所,她曾是军阀混战的战场,她曾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赌场,她曾是野心家们争权夺势的赛场。我们的母亲曾被搞得遍体鳞伤,千疮百孔。山河在呜咽,松涛在哀泣,每一寸土地都被烙上深刻的血痕,每一张容颜都布满了惊恐的阴霾。乌云笼罩下的中国在艰难的行进。 一声声呐喊,一股股豪情,一片片赤胆忠心,一首首慷慨悲歌。祖国呀,你凝结着多少代人的痛苦、辛酸、血泪、希望、信念、奋斗,为挽救我沉沦中的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求索奋斗折戟沉沙,多少英雄豪杰浴血疆场马革尸还。是十月革命和南湖红船带来了胜利的曙光;是镰刀斧头和井冈山红旗唤醒了民众;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铿锵誓言,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是“论持久战”的伟大战略,埋葬了外侮的嚣张气焰;是百万雄狮过大江,摧毁了蒋家王朝。天安门城楼的一声气壮山河,中国人民从此挺直脊梁站了起来。中华民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夺目的光芒。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当我们听到萨马兰奇老人轻轻说出“BEIJING”的时候,我们怎能不欢呼?当于根伟一脚怒射把中国队第一次踢进世界杯时,我们怎能不狂欢?数十年的期待,数十年的煎熬,当我们心灰意冷时,是祖国以博大的胸怀激活了我们的心。APEC会议的圆满结束,我们怎能不骄傲?曾经的民生凋敝,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俱往矣。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谁也无法忘记,2003年,人们的脸上凋零了本应鲜妍的笑容,非典袭击中国,耳濡目染的是“众志成城,战胜非典”的呼声。亿万人民心连心,共缚SARS恶蛟龙,迎来了又一个河清海晏…… 盛世年华,喜浪千叠。回首五十五年,伟大的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盛事正俱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们的祖国是何等的繁荣昌盛。我的眼里总被抑制不住的泪水充盈,在心里默默祝福着:祖国万岁!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我的跨越的脚步,是你的胸膛内跳动的脉搏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我的满腔的热情,是你的身体里流动的血液;我愿做天上的一片云在你的广阔的土地上空自由地翱翔、欢快地飞越,从极北的漠河的苍茫雪原,到南国的群岛的无垠海波,从乌苏里江上最先升起的红日,到帕米尔高原满天闪烁的星座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我走遍你的每一个角落;我在珠峰上停栖,看雪山高耸入云的气魄,那中间孕育着三江五河源源不断的水波;我在黄河上飘动听河水奔腾入海的欢歌,它两岸滋润着华夏民族亘古不变的魂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我爱你千载沉淀积成的文化,我爱你万年魅力四射的山河,我爱你的博大精深,我爱你的伟岸壮阔,祖国,我亲爱的祖国,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