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 七年级数学 是重要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七年级新生 数学教学解决 方法
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时,心理和生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数学教学也发生着重大的转变,初中数学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代数、有理数、实数、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等,内容多,难度大,学生感到吃不消,因此对数学产生畏惧感。以下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时出现的问题,谈谈具体的解决方法。
一、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较之小学数学更为复杂、抽象,特别是数字到字母的转变、具象到抽象的转变等,一些逻辑推理能力稍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十分吃力,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学不好,会影响到今后对数学的深入学习。因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尤为重要。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首要必备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 逻辑思维 。
师:已知:HC是∠ACB的角平分线,同学们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什么?
生:因为HC是角平分线,所以∠HCA和∠HCB两个角相等。
师:没错,不仅∠HCA=∠HCB,而且别忘记∠HCA=∠HCB=∠ACB。
师:已知AB//CD,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和CD交于点G和H,请同学把图画出来。
学生根据对条件的理解画出图形,如图1。
师:∠AGH和∠GHD是内错角,所以∠AGH=∠GHD,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思路,还能推理出什么?
生:因为AB//CD,所以∠FHD=∠FGB,并且∠AGH+∠CHG=180°。
教师先举例说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推理,使学生不至于因为知识点理解有困难而走偏路。通过步步引导,逐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把握教学内容的衔接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更加系统丰富,如果教师处理不好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脱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衔接,在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分析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初中阶段的系统化,同时,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使学生不会因为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巨大差异而产生恐惧心理。
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师:小学数学是在算术数中研究问题的,我们现在开始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有理数。
学生从书上找到有理数的概念,师引入负数,并举例说明其用法。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区别山峰的海拔高度与盆地的海拔高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生:用负数,就像零上几度和零下几度一样。
师:没错。事实上,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在于有理数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数字部分也就是算术数。
生:也就是说,有理数相比小学的算术数只是多了符号的变化。
师:对,例如:(-5)+(-3),同学们可以先确定符号是“-”,再把数字的部分相加。
生:答案是(-5)+(-3)=-(5+3)=-8。
在算术数到有理数这一重大转变中,教师明确了切入的方向和步骤,使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的内容很好地衔接,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使学生感受到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内容上的一脉相承,从而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由小学数学内容或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教学,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实战练习,让学生不再对初中数学望而生畏。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极其重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大多没有形成特定的学习习惯,往往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要目标,临近考试才看书“临时抱佛脚”。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面对快节奏的学习显得十分不适应。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面对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也能游刃有余。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习惯中,预习和复习尤显重要。
1.重视预习
进入初中阶段,数学教学进度陡然加快,学习难度也逐步加深,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在听课过程中,学生由于没有预览新知识,对教师所讲内容十分茫然,从而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影响继续听讲。久而久之,不仅听课效率下降,更打击了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应在布置当天学习内容的作业时,将预习次日学习内容作为一项作业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预习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2.正确把握复习的节奏和掌握复习的方法
复习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习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减缓。因此,在学习新知后若不及时加以巩固复习,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复习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并阶段性回顾单元章节知识,以强化学习效果。
复习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新授课后对已学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另一部分是考试前对知识的回忆和温习。首先是新授课后对已学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在这一环节,学生总感觉学习时间不够,光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已经很吃力了,更别说复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把握复习的节奏。教师应该适时在课堂上复习已学知识或点评新旧知识点的联系,用课堂讲习题的方式间接提醒学生复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适应教师的复习节奏和方法,最终化为自己的习惯和方法。其次是考试前对知识的回忆和温习。教师应提醒学生,复习要以教材为本,深入理解知识点,把握重点内容。另外,考过的测试卷也是复习的好资料,考试中暴露的问题正是学生应该重视的复习内容,尤其是七年级新生,不知复习从哪儿下手时,更应该珍惜每一份试卷,认真分析,找出自身知识点的薄弱环节, 总结 失败的教训,从中得到成长与进步。
以上观点均是结合自身的教学 经验 所谈,教师应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切勿生搬硬套。
摘要:学习数学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是获得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能力,以缩短小学学习向初中学习的过渡期。要使数学教学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适应能力,有些问题应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重视
1.重视“小练习”,以体现数学思想 教育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一是化隐为现原则。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明确的学习对象,教学应当以知识为载体,把隐藏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揭露出来。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反复孕育结论发展形成的过程,采用“小步走”、“多层次”的方式,以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三是学生参与原则。应当认识到学生参与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具有动态性、重思辨的特点,要求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逐步领悟、形成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应当按照这些原则教学。例如,应用题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学习的难点。这个阶段的应用题,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真正涉及到实际的应用题,即使这样,也有一些学生对此感到头痛。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应按上述原则,在教学中重视设置一些与讲授问题相关、简单且有层次的小练习,让学生通过这些小练习,逐渐体会如何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例如:
甲、乙两站相距45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km ,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km。(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2)快车先开出30分钟后慢车开出,两车相向而行,慢车行驶了多少小时与快车相遇?
讲解该问题前,我们可按解题思路先让学生想想两种车在具体时间内各走了多少路程,并推出x小时内所走路程的表达式;再让学生想想两车“相遇”在时间上有何特点,各自所走路程与两站间距离有何关系;然后让学生想想“快车先开出30分钟”对各自所走路程以及与两站间距离的关系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通过这类小练习让学生沿着正确的解题方法做一遍,以理解解题的思想。
这类小练习应具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每步过渡都有铺垫等特点,若再加上适当的图示,学生做起来就不会感觉有太大困难。显然,小练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完成,符合“学生参与原则”;围绕原问题,小练习按“小步走”的方式依次提问题,难度由浅入深,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小练习将原问题的基本面目逐步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解决原问题的方法与自己熟悉的方法之间的关系,符合“化隐为显原则”。
2.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
在曾经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被动地学习,没有机会主动地学习和自主地选择决策,这样学生就失去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创造力创新精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尊重学生的各式性,激发勉励学生各个方面进行发展,采用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作为初中数学老师需要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创新,要树立适应时代发展必要的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不停改革 教学方法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班级课程授教体系,刺激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对学生有充实的信心和支持带领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发展的基础上寻找本性突破(意为打开缺口突破难关)。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的课程和教学条件正在逐步形成。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网络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技术在学校教学整个过程中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给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教学和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也给初中数学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3.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曾被简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但这样说过于简单,不利于对数学教学的全面理解。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通过教学传授的是社会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模式、图式、总的原则和标准。这是一种侧重于传授内容的总体叙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或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的学习来提高学生正在学习中的理解、转换和迁移能力。这是侧重于学生获得发展的叙述。不论是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构筑的数学教学理论,还是着眼于未来,注重 学习方法 的掌握与创造精神发挥的数学教学理论,都必须研究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教学方式及方法的开拓,探讨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及其统一。特别地,要与信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相适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这对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新课程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工作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 反思 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这样才能得到发展。另外,数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的课程呼唤着创造型的教师,新的时代也将造就优秀的教师。
摘 要: 新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兴趣是各种素质培养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数学兴趣的培养要从入门抓起,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要从学习习惯抓起。教师要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 实践操作 学习习惯
学生升入七年级伊始,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了,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进行着不懈努力。那么,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入门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入门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可多运用几何体教具进行教学,还有多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体,课上多动手操作,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第三节“几何体表面展开图”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剪、展纸盒,通过动手实际操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一点点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害怕学数学的心理,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
二、要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初步兴趣后,要保持七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永久兴趣,教师还应抓住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对此,我的具体做法:
(一)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
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因而,在导入阶段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如在教学“用平面截几何体”时教师可用实际切豆腐演示的方法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疑点,引起兴趣。
“学贵有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数学才有兴趣,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教师在导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障碍,故意制造疑团和悬念,提出一些必须学习了新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3.联系生活,灵活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的数学因素,教师就应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某些规律,从而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发现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教材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教材这一编排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节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牌),让学生任意抽取四张牌,然后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使运算结果为24或-24,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教师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 故事 ,做小游戏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使看似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具体,这样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三、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七年级数学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观察与思考”、“一起探究”、“做一做”、“大家谈谈”等栏目,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数学兴趣真正变成永久兴趣。具体做法:
(一)培养观察习惯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引导出知识点。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二)培养思考习惯
具体方法是课前或课中出示思考题,如教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出示思考题:你还能想出另外的方法解这道应用题吗?鼓励学生思考多种方法,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三)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通过探讨,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 措施 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对于数学教学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尹安群编著.有效教学――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浅谈七年级数学相关论文
2. 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
3.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5.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的引用是对论文进行引文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数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 ,《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2][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3][苏]斯涅普坎,《数学教学心理学》,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4]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5]丁尔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6]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7]魏群,等,《中国中学数学教学课程教材演变史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6年。 [8]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9]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10]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11]李求来,等,《中学数学教学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2]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13]十三院校协编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14][美]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方企勤等译,《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北 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 [15]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孙艳蕊,张祥德.利用极小割计算随机流网络可靠度的一种算法[J],系统工程学报,2010,25(2),284-288. [2]孔繁甲,王光兴.基于容斥原理与不交和公式的一个计算网络可靠性方法,电子学报,1998,26(11),117-119. [3]王芳,侯朝侦.一种计算随机流网络可靠性的新算法[J],通信学报,2004,25(1),70-77. [4][J],Networks,1987,17(2):227-240. [5]],(1):46-49. [6][J],(4):325-334. [7](3):389-395. [8]. [9]封国林,鸿兴,魏凤英.区域气候自忆预测模式的计算方案及其结果m.应ni气象学报,1999,10:470. [10]达朝究.一个可能提高GRAPES模式业务预报能力的方案[D].兰州:兰州人学,2011 [11]符综斌,干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大气科学,1992,16(4):482-492. [12]顾震潮.天数值预报屮过去资料的使用问题[J].气象学报,1958,29:176. [13]顾震潮.作为初但问题的天气形势数值预报由地而天气历史演变作预报的等值性[J].气象学报,1958,29:93. [14]黄建平,H纪范.海气锅合系统相似韵现象的研究[J].中NI科学(B),1989,9:1001. [15]黄建平,王绍武.相似-动力模式的季节预报试验[J].国科学(B)1991,21:216. 猜你喜欢: 1. 统计学论文参考文献 2.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免费参考 3.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优秀范文 4. 13年到15年参考文献论文格式 5. 浅谈大学数学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的引用是对论文进行引文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数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 ,《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2][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3][苏]斯涅普坎,《数学教学心理学》,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4]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5]丁尔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6]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7]魏群,等,《中国中学数学教学课程教材演变史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6年。 [8]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9]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10]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11]李求来,等,《中学数学教学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2]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13]十三院校协编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14][美]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方企勤等译,《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北 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3年。 [15]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孙艳蕊,张祥德.利用极小割计算随机流网络可靠度的一种算法[J],系统工程学报,2010,25(2),284-288. [2]孔繁甲,王光兴.基于容斥原理与不交和公式的一个计算网络可靠性方法,电子学报,1998,26(11),117-119. [3]王芳,侯朝侦.一种计算随机流网络可靠性的新算法[J],通信学报,2004,25(1),70-77. [4][J],Networks,1987,17(2):227-240. [5]],(1):46-49. [6][J],(4):325-334. [7](3):389-395. [8]. [9]封国林,鸿兴,魏凤英.区域气候自忆预测模式的计算方案及其结果m.应ni气象学报,1999,10:470. [10]达朝究.一个可能提高GRAPES模式业务预报能力的方案[D].兰州:兰州人学,2011 [11]符综斌,干强.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大气科学,1992,16(4):482-492. [12]顾震潮.天数值预报屮过去资料的使用问题[J].气象学报,1958,29:176. [13]顾震潮.作为初但问题的天气形势数值预报由地而天气历史演变作预报的等值性[J].气象学报,1958,29:93. [14]黄建平,H纪范.海气锅合系统相似韵现象的研究[J].中NI科学(B),1989,9:1001. [15]黄建平,王绍武.相似-动力模式的季节预报试验[J].国科学(B)1991,21:216. 猜你喜欢: 1. 统计学论文参考文献 2.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免费参考 3. 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优秀范文 4. 13年到15年参考文献论文格式 5. 浅谈大学数学论文范文
数学教学的知识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广泛性、辩证性等基本特征,相比于其他的学科,数学教学知识素养具有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课堂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备受瞩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实际情况,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策略
高中数学以其难度大、知识点多且课时量大的特点,在所有高中课程中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因此,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决定着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本质认知以及是否可以重拾或加深学习数学的兴趣,授课教师要怎样改变单一古板的教学模式,如何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三种策略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兴趣创造知识
兴趣是做任何事情的根基,尤其是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乏味的科学,如何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高中数学授课教师在准备教学过程中应首先考虑的问题,并且要将此问题融入到设计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中。授课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让填鸭式、题海式的教学模式远离高中数学课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适合高中生认知的方法开展教学。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一改高中数学课堂压抑沉闷的教学氛围。第二,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加强调学生占据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本应是学习的主体,但一直以来的高中数学课堂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而这种模式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会磨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只有变被动为主动的接受知识,才能意识到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才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进行深入研究,并且乐于接受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综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不仅得益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及课后探究,更离不开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的动力——兴趣。
2不是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在升学考试中一直占据着较大比例,因此,很多一线数学教师急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采取大量的题海战术,长此以往,在教师的认知中,学生可以不断在做题解题的过程中意会数学这一学科的真正本质,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这是教师认知中普遍存在的错误。教师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授予学生,不仅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扼杀了学生勇于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而是教学生自己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拘泥于一种思维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试图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要知道,经验和教训是需要通过尝试和努力之后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行为或想法获取的。此时教师的角色便是积极引导,解答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疑惑。
3将科学技术融入高中数学课堂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也要以其独到的形式融入到高中数学课堂,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数学作为一门较抽象且枯燥乏味的学科,尤其是学生在接触更加抽象、复杂的领域时,多媒体教学以及其他科技手段的引入,将抽象又枯燥的数字及图形变得活灵活现。比如高中几何教学中涉及的图形,以及高中代数教学中涉及的函数教学,其中有众多的数量关系问题,图形结合问题,代数和几何综合性的应用题,传统的这些教学,教师借助传统教学用具,在黑板上体现不直观、不具体,学生理解困难,教学质量不佳,但是,这些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融入,都迎刃而解。多媒体对图像的表达更加直观,学生对知识点的明确更加清晰,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例如,在解决函数问题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动态函数图像,清晰的坐标图以及收缩可控的图像效果,都会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而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的黑板画图教学所达不到的。再比如空间立体几何教学,教师在黑板上很难体现出图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而多媒体却可以弥补这一空缺。即使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达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效果,但多媒体只是填补传统教学漏洞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所以只有适度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和沟通的形成。
4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化手段让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留下生动形象的记忆,改变高中数学课堂的枯燥氛围。这需要授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郝保奎.浅议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129.
[2]朱亚珍.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3,(4):87-88
摘要:当下最普遍的教育方式便是从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出发,引导学生耳朵理性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利用高中数学独具的魅力和问题解决的多样性,促使学生们自我创新意识的进步,在高中数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们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新时代的社会人才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育;创新能力
1.前言
创新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我国站立在世界列强、屹立在民族之林的保证。我国的数学教育在世界上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但是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却存在普遍落后的现象。教育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尤其在我国处于一个转型期的关键时期,更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出一批将来社会的栋梁人才。因为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成为了课堂上教学重点的重中之重。从数学课程来分析,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接受和学习能力,对既出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应用数学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部分能力成为了高中数学教育中必须抓重的部分。为了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们在课堂上不断的设立问题,打开学生们的大脑,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培养创新能力。本文将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论述。
2.高中数学教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自觉的用创新的思维、用多种角度来解决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变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理论方面实现创新的同时,注重实际的运用,使学生习惯用创新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1)鼓励提问和质疑,培养创新的行为。所有的创新,离不开对事件本身的质疑。只有发现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才会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高中数学知识的教授对学生而言本来就存在很多难以接受的点,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对命题和真理大胆的质疑,而不是用搪塞的方法把学生的创新苗头给掐死在摇篮里。用宽容的态度,用引导的方式来处理学生们的提问和质疑,尝试一题多解的方法来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用对命题真理推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发现和分析能力。通过这些,能有效的使学生们自觉的思考问题,形成自我主动性的创新,也就是潜移默化的培养出了创新意识。
(2)构建新型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和学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创新意识的养成离不开互动性的氛围,应该给予学生们主动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所以课堂气氛的营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和学生们进行互动,多提出问题,把自己定位成问题讨论的参与者,和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学生们的理性思维问题,给予充分的帮助,让学生们体会到课堂的温馨,才会促使他们愿意在课堂上去共同解决问题。
3.高中数学教育学成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一直发生改变。而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所以在多变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代社会的需求。
(1)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高中的数学学习不应该知识简单的接受和模仿,还应该多多自主探讨,尝试合作交流,培养自学的方式。多样性的学习,能放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促进作用。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实现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的基本能力。教师应该放开手脚,给予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形成了自主学习,就形成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再结合平时课堂上正确的引导,这种自主思考能力能很快的转变为创新能力,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财富。提倡探索性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扮演一个传授知识的角色,而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利用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辅助教学手段,给学生们提出问题,一起进行探索性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理论知识和其他应用科学结合在一起,不断的为数学的教学注入活力,探索式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善于合作的人,才能更适合社会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避免学生一个人去面对问题,而是多方共同讨论,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取长补短,形成了自主的学习,能为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我的改善,这样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利用解题教学方式。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在于使学生们发现问题的本质,更注重的是使学生们自主解决生活的问题或者学术上的难题。所以教师应该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理论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解题的技巧,从多个角度来看到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应该避免说教式教学,应该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然后从所学的知识中自主进行验证,这样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还能使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拓宽,提高创新能力。
(3)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学科的创新教育。数学是一门活学活用的学科,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形成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套路,最后形成一般规律。所以在这其中,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采用研究性教学。
4.结语
当下最普遍的教育方式便是从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出发,引导学生耳朵理性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利用高中数学独具的魅力和问题解决的多样性,促使学生们自我创新意识的进步,在高中数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们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新时代的社会人才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指导高一新生走进数学武增明上海中学数学2004-08-20
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
导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希望你会喜欢!
摘要 :
本文从初中数学出发,针对现在中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于怎样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落实探索。初中数学体系十分基础,知识结构十分严谨并且紧密结合,所以需要学生维持对于数学坚持不懈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紧跟教学进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 :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1、使用多媒体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当前普遍应用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更加形象地表现给学生,展现的办法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除了可以辅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观察空间以外,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视觉以及听觉的辅助效果,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构筑的数学知识的课堂情景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创设更加活泼的课堂气氛,辅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方面的经验,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数学教师在初中课堂上讲述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题时,如果学生无法精确地明晰什么是两地、同时出发等概念,就一定会阻碍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办法。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的办法放映动画版的解题过程,其成果必然十分显著。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办法的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把关于行程方面题目的不同状况更加形象深刻的显示在数学课堂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通过更加新奇的娱乐办法解答出来,帮助学生构筑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针对数学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高度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使用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若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使用更加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产生对于学生求知的诱惑力,一方面可以调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构筑更为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这也成为了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魅力。语言艺术能够辅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的实现,能够帮助教师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通俗化,也能够推动课堂中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更加通俗易懂,这在极大意义上可以高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可以更频繁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教师在进行样本这一节的讲授过程中,能够通过将生活中购买葡萄的案例进行辅助讲授,买家往往会询问“葡萄甜不甜”,此时的卖家往往会让买家进行品尝,而这种品尝自然只能是一个或者几个,无法进行全部品尝,此刻就展现了样本的含义——仅仅抽取主体的部分当做调查课题就可以估计总体,这样就能够辅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展现日常使用的数学知识激发兴趣
学习是为了能够切实地运用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更加看重如何引领其学生正确使用课堂数学知识,进而理解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怎样使用的,他们才可能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吸收,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并培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譬如说,学习了“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走入日常生活,譬如要求学生去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河岸宽度等一些很难直接测量的事物。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引领学生搜寻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能够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入进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更深层地明白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4、使用分层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其独特个性的,当然从教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明白这一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其所在层次实现不同地教学。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以及作业批改的时候需要相对宽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习自信心,推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学习的趣味;针对数学知识接收较快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进而激发这类学生对数学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在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必须激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应当对学生进行表扬。教师必须更多地看重学生具备的优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表扬的作用,辅助学生产生得到学习成就的快乐,从而高度鼓励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激发其兴趣。
5、结语
综合上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更快接收课程知识的关键条件。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进程中,必须使用不同的办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经过以上办法激励学生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可以推动学习兴趣变为动力,才可以更加主动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实践,从而高效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云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7(23).
[2]李灿钊.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
摘要:
随着时代进步,教育理念改革的`提出,怎样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成为每个人心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中,提高老师教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问题导学法。运用导学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自觉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引导性的作用,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另外,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一、现阶段的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化的不断改革,教师要摒弃老旧式的教学理念,学习创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特有的课堂魅力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摒弃老旧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以至于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教师依然占据主体,掌控课堂,让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不能使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中合理应用。因此,教师们要认真了解现阶段数学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多运用问题导学法。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导入问题的质量。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问题的时候,要选择跟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学生会更好的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提出能够分层次的问题,先提出简单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要想更好的运用问题导学法,就要把怎样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分析思考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先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问题,就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知。另一方面,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跟之前提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然后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3、做好课堂提问。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提问的内容,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进行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对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的图像,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4、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通过问题导入法课堂教学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进行巩固训练,一般就会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方法进行考核。因此,老师要布置一些跟教学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另外,经过分析学生的解答,可以了解到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地方,再次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5、因人施教,重视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但是,这不是说要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而是说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好的学生,也要把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放在重点。所以,在课堂上要找好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学生不同要求。起点比较低的教学,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学到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经过上边的综合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并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仅能改变老旧式的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更高,还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福利.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要点分析[J].求知导刊,2015,(23):12-23.
[2]唐茜.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46-67.
[3]王琪华.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思考[J].知识文库,2015,(23):78-89.
摘要:
学习习惯和学生的智力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指学生为了使学习更有效率在学习上形成的个人的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现在,大家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视,尝试着让学生用更好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自觉地去遵守,最终让学生受益匪浅。数学解方程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中学生性格特征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积极探索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解方程
我在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新课前,我深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导学案,在学习新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学案内容结合本节课本进行思考,探究,并把结论(还要附带解题思路)标注在学案相对位置,然后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先完成课本的随堂练习。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众所皆知,读书有三到,也就是非常重要的三点,只有这三点学生都具备了,那么他们才会在学习时更加认真,完全沉浸在学习中。但是这三点学生自己具备是比较困难的,必须还要有老师的指导,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一定的评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更加细心,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加以留意,并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对有进步和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夸奖。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成绩靠后的学生举手想要回答问题,那么我会让他第一个起来回答,并且对他这一勇敢的表现进行夸奖。如果一个害羞的学生回答问题,我就会对他这一表现进行夸奖,让他更有勇气。即使有些学生会答错或者不知道回答什么,我都不会对他们抱怨,而是对他们更加耐心,并且加以引导。总的来说,在多种情况下会给他们多种夸奖和鼓励,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自信勇敢地回答问题,并且对课堂也会充满了兴趣,学习也就会更加认真。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这样就使学生从逐步学会到自己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x-5=8时,起初学生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做题,在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5,后来经过观察、思考、交流,学生能发现常数项-5从等号左边移到右边变为+5,从而总结出可以通过移项变号解这道方程,也知道解方程的每一步变形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到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题时,首先要求学生认真看清楚题目,然后理解其中的含义,看清楚题目是算对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而,进行这一方面的培训可以让学生们培养细心严谨的习惯,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题目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举一反三,让学生计算速度得到提高,并且准确率大大提升。例如解方程,对于一部分不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他们会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得到,再去括号得,最后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的值,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会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得,再开方就可以解出x的值,这样既能使运算简单化又能提高做题的质量。
五、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查”就是在做完题后从头再检查一遍,因为不可能所有人一次就能算对,每个人都有马虎的时候,所以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学生在做完题目后好好看一看,一般就能找出马虎而造成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使正确率提高。但是一些学生认为太过麻烦,从不检查,或者自己觉得自己检查不出来,就让自己的父母检查,要不就等老师检查,过后再去改正这些错误。有些学生验算,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比如解方程的x等于多少时,解得x=0是错误的,学生代入方程中检验,右边=4+0=4,最终得出方程左边等于右边。学生根本就没有好好计算一下左边究竟等于多少,而是看右边等于多少,就直接写左边等于多少。针对这些不检查的坏习惯,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验算;批改完作业后如发现错误,发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草稿纸上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订正后全部正确再让学生订在作业本上,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自觉检查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习惯
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乡镇,周围学习环境较差,父母文化程度低,他们既没精力也没能力去管孩子的学习,因此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主要靠老师在抓,在查,在督促,在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做练习、多问问题,在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秀成果的最重要的一点,只要这样,数学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更加简单有趣,最终老师才会培养出在数学方面非常优秀的学生。当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段时间,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复杂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们的不同情况,不同阶段,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不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让学生们慢慢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养成,并且让这些习惯慢慢渗透到他们的各个方面,最终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云燕.新课程背景下“解方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教育,2009.
[3]赵辰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b版,2013.
摘要:
文章从四个方面探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即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数学;培养兴趣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笔者意识到想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如何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自觉地学习数学?笔者谈谈几点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教学建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现实情境,从学生的经验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教师情境引入“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正在砌墙,为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子,来看看细绳和墙面是否吻合…”伴随着教师的叙述,向学生展示与叙述对应的图片。接下来,教师抛出问题“工人师傅或许不知道其中的秘密,但同学们能找到理论依据吗?”教学期间,教师利用话语描述并结合图片展示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才会统一,才会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增添动力。当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形成的过程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性。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根本性变革,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旧模式,架起架子,重塑师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鼓励学生思考,争当学生的顾问。例如,当学生学完“圆的本质”之后,教师提出了“车轮为什么要变成圆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力,自由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发表见解。无形中营造了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严谨又活跃的教学氛围。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渗透,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具体地说,在开展一个实践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学生自己观察物体或现象,或操作某些学习装置,在观察过程中要独立思考,及时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1],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二,教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最好是课堂内外形式相结合,保证整个学习过程中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三,每位学生都要记录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弥补不足。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首先折叠一张方格纸,然后用剪刀随机切割一个图形,最后展开方格纸。这时,一个轴对称图形便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鼓励做出类似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虽然剪出的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学生对其抽象概念和性质产生了深刻的印象[2]。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不能仅靠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来实现。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要用更多的语言来解释的概念、动态图形及公式等知识点,而这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例如,“2017年晋江质检的数学试卷”中最后一道填空题中,在求EF的取值范围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求解最小值,但在求最大值时,需要不断地作图加上合情的推理才能快速找到最大值的特殊位置。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这类题目进行展示并讲解其变化的过程,就能增加学生对这类动点问题的内在认识,减少恐惧心理,形成足够的几何动态意识,做到“动中取静,以静制动”,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合理应用不同课型的特征及相关理论,使教师的教学与时俱进,更能融入学生的思维中,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向爱民.初中数学教与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104-105.
[2]吴开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9):96.
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就是“讨论”和“研究”有关教学问题的文章,属于议论文,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一
[1]杜威着,许崇清译:《哲学的改造》[M],商务印书馆.1958 年,P46
[2]阮忠英.初中几何教学策略浅谈[J].理科爱好者,2009(2)
[3]胡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几何教学[J].信息技术与应用,2008(4).
[4]吕月霞.杜威的“从做中学”之我见[J] .教育新论,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185
[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P184
[7]尚晓青.DGS 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8]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P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左晓明等.基于 GeoGebra 的数学教学全过程优化研究[J],2010,P101
[1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102
[1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二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吴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3] 黎世法.异步教育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4]虞应连.采用复合评分法 注重个体内差异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1(1).
[5](美) Carol Ann Tomlinson,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6]茹建文.关于构建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7]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顾泠沅等.寻找中间地带--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9]马艳云.评价应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J].人民教育,2005(17).
[10]陈小菊.给自己一个支点超越自己-“个体内差异评价策略”探微[J].福建教育,2005(7).
[11](美)Diane Heacox ,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2]陈泳超.差异评价“ 实施因材施教”[J].福建教育,2001(7、8).
[13]安艳.差异性学生评价研究--以济南市三所初中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14]王俭.教育评价发展历史的哲学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2008(3).
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就是“讨论”和“研究”有关教学问题的文章,属于议论文,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一
[1]杜威着,许崇清译:《哲学的改造》[M],商务印书馆.1958 年,P46
[2]阮忠英.初中几何教学策略浅谈[J].理科爱好者,2009(2)
[3]胡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几何教学[J].信息技术与应用,2008(4).
[4]吕月霞.杜威的“从做中学”之我见[J] .教育新论,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185
[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P184
[7]尚晓青.DGS 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8]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P1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左晓明等.基于 GeoGebra 的数学教学全过程优化研究[J],2010,P101
[1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102
[1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二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吴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3] 黎世法.异步教育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4]虞应连.采用复合评分法 注重个体内差异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1(1).
[5](美) Carol Ann Tomlinson,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6]茹建文.关于构建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7]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顾泠沅等.寻找中间地带--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9]马艳云.评价应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J].人民教育,2005(17).
[10]陈小菊.给自己一个支点超越自己-“个体内差异评价策略”探微[J].福建教育,2005(7).
[11](美)Diane Heacox ,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2]陈泳超.差异评价“ 实施因材施教”[J].福建教育,2001(7、8).
[13]安艳.差异性学生评价研究--以济南市三所初中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14]王俭.教育评价发展历史的哲学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2008(3).
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
导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希望你会喜欢!
摘要 :
本文从初中数学出发,针对现在中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于怎样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落实探索。初中数学体系十分基础,知识结构十分严谨并且紧密结合,所以需要学生维持对于数学坚持不懈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紧跟教学进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 :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1、使用多媒体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当前普遍应用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更加形象地表现给学生,展现的办法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除了可以辅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观察空间以外,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视觉以及听觉的辅助效果,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构筑的数学知识的课堂情景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创设更加活泼的课堂气氛,辅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方面的经验,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数学教师在初中课堂上讲述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题时,如果学生无法精确地明晰什么是两地、同时出发等概念,就一定会阻碍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办法。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的办法放映动画版的解题过程,其成果必然十分显著。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办法的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把关于行程方面题目的不同状况更加形象深刻的显示在数学课堂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通过更加新奇的娱乐办法解答出来,帮助学生构筑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针对数学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高度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使用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若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使用更加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产生对于学生求知的诱惑力,一方面可以调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构筑更为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这也成为了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魅力。语言艺术能够辅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的实现,能够帮助教师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通俗化,也能够推动课堂中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更加通俗易懂,这在极大意义上可以高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可以更频繁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教师在进行样本这一节的讲授过程中,能够通过将生活中购买葡萄的案例进行辅助讲授,买家往往会询问“葡萄甜不甜”,此时的卖家往往会让买家进行品尝,而这种品尝自然只能是一个或者几个,无法进行全部品尝,此刻就展现了样本的含义——仅仅抽取主体的部分当做调查课题就可以估计总体,这样就能够辅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展现日常使用的数学知识激发兴趣
学习是为了能够切实地运用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更加看重如何引领其学生正确使用课堂数学知识,进而理解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怎样使用的,他们才可能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吸收,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并培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譬如说,学习了“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走入日常生活,譬如要求学生去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河岸宽度等一些很难直接测量的事物。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引领学生搜寻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能够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入进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更深层地明白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4、使用分层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其独特个性的,当然从教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明白这一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其所在层次实现不同地教学。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以及作业批改的时候需要相对宽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习自信心,推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学习的趣味;针对数学知识接收较快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进而激发这类学生对数学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在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必须激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应当对学生进行表扬。教师必须更多地看重学生具备的优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表扬的作用,辅助学生产生得到学习成就的快乐,从而高度鼓励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激发其兴趣。
5、结语
综合上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更快接收课程知识的关键条件。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进程中,必须使用不同的办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经过以上办法激励学生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可以推动学习兴趣变为动力,才可以更加主动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实践,从而高效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云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7(23).
[2]李灿钊.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
摘要:
随着时代进步,教育理念改革的`提出,怎样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成为每个人心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中,提高老师教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问题导学法。运用导学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自觉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引导性的作用,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另外,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一、现阶段的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化的不断改革,教师要摒弃老旧式的教学理念,学习创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特有的课堂魅力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摒弃老旧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以至于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教师依然占据主体,掌控课堂,让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不能使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中合理应用。因此,教师们要认真了解现阶段数学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多运用问题导学法。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导入问题的质量。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问题的时候,要选择跟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学生会更好的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提出能够分层次的问题,先提出简单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要想更好的运用问题导学法,就要把怎样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分析思考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先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问题,就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知。另一方面,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跟之前提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然后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3、做好课堂提问。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提问的内容,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进行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对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的图像,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4、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通过问题导入法课堂教学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进行巩固训练,一般就会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方法进行考核。因此,老师要布置一些跟教学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另外,经过分析学生的解答,可以了解到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地方,再次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5、因人施教,重视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但是,这不是说要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而是说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好的学生,也要把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放在重点。所以,在课堂上要找好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学生不同要求。起点比较低的教学,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学到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经过上边的综合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并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仅能改变老旧式的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更高,还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福利.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要点分析[J].求知导刊,2015,(23):12-23.
[2]唐茜.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46-67.
[3]王琪华.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思考[J].知识文库,2015,(23):78-89.
摘要:
学习习惯和学生的智力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指学生为了使学习更有效率在学习上形成的个人的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现在,大家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视,尝试着让学生用更好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自觉地去遵守,最终让学生受益匪浅。数学解方程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中学生性格特征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积极探索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解方程
我在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新课前,我深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导学案,在学习新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学案内容结合本节课本进行思考,探究,并把结论(还要附带解题思路)标注在学案相对位置,然后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先完成课本的随堂练习。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众所皆知,读书有三到,也就是非常重要的三点,只有这三点学生都具备了,那么他们才会在学习时更加认真,完全沉浸在学习中。但是这三点学生自己具备是比较困难的,必须还要有老师的指导,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一定的评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更加细心,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加以留意,并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对有进步和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夸奖。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成绩靠后的学生举手想要回答问题,那么我会让他第一个起来回答,并且对他这一勇敢的表现进行夸奖。如果一个害羞的学生回答问题,我就会对他这一表现进行夸奖,让他更有勇气。即使有些学生会答错或者不知道回答什么,我都不会对他们抱怨,而是对他们更加耐心,并且加以引导。总的来说,在多种情况下会给他们多种夸奖和鼓励,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自信勇敢地回答问题,并且对课堂也会充满了兴趣,学习也就会更加认真。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这样就使学生从逐步学会到自己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x-5=8时,起初学生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做题,在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5,后来经过观察、思考、交流,学生能发现常数项-5从等号左边移到右边变为+5,从而总结出可以通过移项变号解这道方程,也知道解方程的每一步变形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到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题时,首先要求学生认真看清楚题目,然后理解其中的含义,看清楚题目是算对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而,进行这一方面的培训可以让学生们培养细心严谨的习惯,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题目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举一反三,让学生计算速度得到提高,并且准确率大大提升。例如解方程,对于一部分不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他们会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得到,再去括号得,最后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的值,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会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得,再开方就可以解出x的值,这样既能使运算简单化又能提高做题的质量。
五、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查”就是在做完题后从头再检查一遍,因为不可能所有人一次就能算对,每个人都有马虎的时候,所以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学生在做完题目后好好看一看,一般就能找出马虎而造成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使正确率提高。但是一些学生认为太过麻烦,从不检查,或者自己觉得自己检查不出来,就让自己的父母检查,要不就等老师检查,过后再去改正这些错误。有些学生验算,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比如解方程的x等于多少时,解得x=0是错误的,学生代入方程中检验,右边=4+0=4,最终得出方程左边等于右边。学生根本就没有好好计算一下左边究竟等于多少,而是看右边等于多少,就直接写左边等于多少。针对这些不检查的坏习惯,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验算;批改完作业后如发现错误,发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草稿纸上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订正后全部正确再让学生订在作业本上,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自觉检查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习惯
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乡镇,周围学习环境较差,父母文化程度低,他们既没精力也没能力去管孩子的学习,因此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主要靠老师在抓,在查,在督促,在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做练习、多问问题,在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秀成果的最重要的一点,只要这样,数学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更加简单有趣,最终老师才会培养出在数学方面非常优秀的学生。当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段时间,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复杂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们的不同情况,不同阶段,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不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让学生们慢慢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养成,并且让这些习惯慢慢渗透到他们的各个方面,最终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云燕.新课程背景下“解方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教育,2009.
[3]赵辰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b版,2013.
摘要:
文章从四个方面探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即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数学;培养兴趣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笔者意识到想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如何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自觉地学习数学?笔者谈谈几点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教学建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现实情境,从学生的经验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教师情境引入“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正在砌墙,为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子,来看看细绳和墙面是否吻合…”伴随着教师的叙述,向学生展示与叙述对应的图片。接下来,教师抛出问题“工人师傅或许不知道其中的秘密,但同学们能找到理论依据吗?”教学期间,教师利用话语描述并结合图片展示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才会统一,才会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增添动力。当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形成的过程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性。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根本性变革,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旧模式,架起架子,重塑师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鼓励学生思考,争当学生的顾问。例如,当学生学完“圆的本质”之后,教师提出了“车轮为什么要变成圆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力,自由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发表见解。无形中营造了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严谨又活跃的教学氛围。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渗透,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具体地说,在开展一个实践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学生自己观察物体或现象,或操作某些学习装置,在观察过程中要独立思考,及时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1],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二,教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最好是课堂内外形式相结合,保证整个学习过程中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三,每位学生都要记录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弥补不足。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首先折叠一张方格纸,然后用剪刀随机切割一个图形,最后展开方格纸。这时,一个轴对称图形便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鼓励做出类似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虽然剪出的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学生对其抽象概念和性质产生了深刻的印象[2]。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不能仅靠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来实现。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要用更多的语言来解释的概念、动态图形及公式等知识点,而这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例如,“2017年晋江质检的数学试卷”中最后一道填空题中,在求EF的取值范围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求解最小值,但在求最大值时,需要不断地作图加上合情的推理才能快速找到最大值的特殊位置。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这类题目进行展示并讲解其变化的过程,就能增加学生对这类动点问题的内在认识,减少恐惧心理,形成足够的几何动态意识,做到“动中取静,以静制动”,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合理应用不同课型的特征及相关理论,使教师的教学与时俱进,更能融入学生的思维中,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向爱民.初中数学教与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104-105.
[2]吴开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9):96.
体育是初中课程内容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整理了初中体育教学论文,供你参考。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一 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的必要性 枫香九校 滕建江 传统教学模式多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整个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强度大,密度高的练习下,缺乏自主学习时空没有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平时要多钻研教材,阅读课外书籍,广收众所之长,弥补自身的不足,还要充分运用电脑资源制作各种课件,熟练的进行多媒体操作。利用各种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体育运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门身体语言的艺术,更是多元化教育的直接传播者。运动员为了完成一个技术动作,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反复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多方面的挫折,如果选择放弃就意味着失败,只有坚持才能在逆境中寻找前进的方向,尝到成功的喜悦。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同样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困难,如果方法得当,中学生在参加锻炼的同时就会意志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 中学体育课堂是对中学生实施逆境教育的最佳场所,中学体育课堂内容丰富,上课形式多样,受到广大中学生喜爱,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实施逆境教育会起到较好的效果。中学体育教师是逆境教育的实施者,同样也是逆境环境的创设者,中学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体育课堂的特点对中学生实施逆境教育。比如:体育教师帮助受挫折的学生找出原因,如技术动作不正确,练习方法存在问题,缺乏刻苦精神或存在学习的心理障碍等,对这些加以分析,重新制定锻炼计划,挖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勇于向上,敢于拼搏,战胜挫折,这样就能逐步培养中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是体育竞赛最为突出的特点,而好胜心理正是中学生鲜明的特点。体育游戏、竞赛、运动竞赛、各种测试与评分等都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了大量的锻炼机会和良好的条件,动员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竞争与自我能力展现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竞争能力。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有利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总是给学生出“难题”,设“障碍”,树立“对手”,制造出适可而止的机警环境,及时通过学生的表现、表演、评比、测试等形式,诱导他们向难题、障碍、对手挑战。让学生受到心理冲击之累,实实在在地感受挫折体验。比如:在投篮过程中,增加投篮的距离,缩短投篮的准备时间,使学生在不适应的过程中受到挫折,这一过程时间长短不一,学生会出现信心不足,动作变形,甚至厌倦锻炼等因素,这时教师应发挥出主导作用。 当学生练习方法不当时,教师应教给技巧,监督其继续前进;如果学生产生厌倦,教师要鼓励他们要锲而不舍,直至最终取得成功。在磨练中,使学生学会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困难和挫折,理解和运用体育的辨证法则去迎接新的挑战。可以说,体育教学内容,不乏逆境教育的素材,体育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又使这些素材十分生动和直观。 根据学生对他们所能承受的“度”,只要运用时机得当,就可能取得比其他任何教育方法难以取代的作用和良好效果。 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提高。根据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选项练习,能培养中学生广泛的社会意识、塑造性格、改变气质、提高能力。同时也能改变他们个性的形成,在参与和逃避,个人和集体,循规和投机的种种矛盾中,培养他们坦荡开放,光明磊落的道德品质。在激烈对抗、面对对手与困难,在成才与荣誉面前,在挫折与失败时,教会他们学会冷静,容忍和理智以及适应环境的协调能力。由于体育课程有灵活的结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教学空间,教学时间,教师就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注入与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发生改变和出现逆境时,能控制自己非智力方面的因素,培养坚韧的毅力等个性心理素质。 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行为方式的心里特征。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参加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参加者通过进行不同的项目的活动,来发展自身良好的性格,改造性格上的弱点。比如参加足球运动,它是集体项目,要求参加者具有机智灵活、敢打敢拼、沉着冷静、协同配合等良好的作风和心理品质,常参加这种运动可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尤其对那些内向、孤僻、软弱、优柔寡断的学生可克服其性格弱点,逐步形成开朗、勇敢、顽强的性格,学体育教学中实施逆境教育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体育活动中,人们抱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也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例如:在运动竞赛时,由于激烈的对抗会产生紧张感,由于胜利会产生满足、愉快的情感。 对中学生来说,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会诱发他们的情趣和爱好;远动环境的复杂多变,又激发他们的应变能力,这都能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意、愉快、欢乐、兴奋等情感体验。当然,其中也有挫折和失败,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拚搏,才会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因此,学校体育教学有助于中学生情感的社会化、深刻化,切实培养他们勇敢、顽强、乐观的情感。总之,从学校体育对中学生个性培养的特殊性,以及对中学生个性培养的作用来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中学生健康的成长。 评价体系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对教师而言,要力求上出符合课改要求的体育课,围绕学生的终身体育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要更加重视过程评价和多项内容的评价。如在教学中对学生建立了一套个人的体育档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体能进行摸底,通过学期结束时的评价结果和入学时的初始成绩进行对比,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考试应更趋向于考核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是否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等方面。体育考试应采取过程分加测试分,这样才能体现体育课改的精神。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锻炼习惯和技能掌握由各个学校负责考核;学生考试是再从规定的项目中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进行考试,这样学生自主选择考试项目也可增强他们平时参加锻炼的兴趣,使体育教学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要与学生终身体育有机结合,确保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掌握体育技能,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二 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课前做好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课程设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到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在课前做好课程设计,以此来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对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引起足够重视,并将其融入到课程设计中。比如,当前在50m的训练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直接对学生进行男女分组进行训练,这种训练方式枯燥乏味,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敷衍行为,起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而如果在其训练过程中引入一些教学设计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热情和动力:第一,采用小组接力比赛的方式进行训练,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荣誉意识来提升学生训练的热情和动力;第二,在训练中引入游戏,男生可以采用运球跑,女生可以采用跳绳跑等,营造欢快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训练兴趣。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人本理念 人本教学是我国新一轮课改后提出的全新教学理念,其对实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较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初中体育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束缚,充分利用人本教学理念对初中体育进行教学。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不能承受或者是很难承受正常体能训练量的学生,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其训练量进行调整,并设法提高其身体素质,而不能一视同仁,与其他同学进行统一训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进行充分了解,有针对性对教学课程进行设计。比如,在男生中,有的学生喜欢足球而有的学生喜欢篮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如果学生教学条件允许,则可以组织两者同时进行,而如果教学条件不允许其同时进行,则应该二者的教学时间和游戏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不能厚此薄彼。对于女生而言,有的女生喜静,有的女生喜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其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喜动可以安排其打排球或者是做活跃性比较强的游戏等,喜静就可以安排其进行羽毛球、踢毽子等活动性相对较弱的活动。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人本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并使其兴趣和爱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单调,是导致高效课堂无法得到有效构建,学生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当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都是围绕考试内容进行开展的,集中在实心球、50m、立定跳远、男1000m、女800m等项目上,内容单调、枯燥。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就需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如开展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球类教学内容和健美操、瑜伽等体操类教学内容等,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另外,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教师是最重要的引导者,其教学能力的高低,对高效课堂构建的实现和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还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提升,通过加强教师自身学习和集体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从根本上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结束语 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来实现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双重提升,是其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校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自身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理应用人本教学理念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方法,不断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三 信息技术下初中体育教学提升策略 摘要:简要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1引言 初中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教学改革的进程在不断加快,但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尤其是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仍然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方面,还是教学方法方面,都未能与当今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及教育发展的趋势相适应,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初中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个摆在相关体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较高的学习兴趣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仅限于对知识的讲授以及动作技能的示范,而忽略学习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促进作用。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呈现丰富的图片、影像以及课件的方式来对体育知识进行有效分析与讲解,有效地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学生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并乐在其中,这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对一些难度较大且不好讲解的体育动作技能,将信息技术引入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的辅助基础上,通过视频教程的播放更为清楚、直观地看到体育动作技能的全过程,在有效提升其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起到了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提升体育能力的效果。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初中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存在不足,对一些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动作技术学习起来也显得较为吃力。信息技术能够将一连串复杂的动作进行分解,并可以以反复播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直观、形象的视觉表现与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对各项运动技能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 3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效果不佳判断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效率的高低是由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效果来决定的,并非信息技术的单方面运用成效。而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即是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教学手段与工具,以体育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将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进行结合,并达到一定教学成效[1]。但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初中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多媒体的应用并未与体育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进行有效融合,应用较为孤立,大大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功效的发挥。教学设施不健全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离不开先进设备的支持。然而不健全的教学设施成为当前影响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校未能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为体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或者认为体育教学只需要有操场就够了,不需要应用到信息技术。另外,部分偏远山区学校由于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购置必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甚至没有设置体育课程,大大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初中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初中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我国初中体育教师广泛存在业务素质较低的问题。其一,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职位是由非专业人士或兼职人士担任的,虽然该部分人士工作扎实,但在知识结构及动作技能的专业性上还是有所欠缺,未能满足当代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学习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2]。其二,部分年纪较大的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甚至是排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灌输式)为主,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水平的提升。 4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加强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学习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此,要想让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就应当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来[3]。在教师方面,学校可以加大对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力度,以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在学生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巩固,以不断提升其自学能力。建立健全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对没有开设体育课程或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偏远山区学校,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将体育课程纳入其教学体系中,并通过政府的各项补助措施的颁布,将多媒体设备及技术引入体育教学课堂中,实现多媒体的资源共享,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让学生在先进设备及技术的辅助下,加深对体育知识及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其次,对于发达地区在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上也不可忽视,应积极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来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应的体育教学视频及课件,以从听觉、视觉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4]。加强初中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初中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主体,是体育教学的灵魂人物。因此,加强初中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首先,学校加大对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并对教师进行多媒体培训,以让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为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展开提供必要保障。其次,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体育教学技能及知识的学习,不断总结自己及他人的教学经验,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5]。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及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5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促进作用,教师要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就务必要以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教学内容为重要依据,有针对性地展开体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与创新,将信息技术有效引入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增强体育课堂的丰富性与生动性,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1.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2. 初中体育教育论文范文 3. 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4.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5.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参考 6. 有关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7. 浅谈中学体育教育论文
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3:张冰主编.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3—138 4: 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 马小明\任中海. 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xx,03(1):1—6 6:安彦. 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J】.体育科学报,20xx,01(1):25—30 7:陈文聪. 高原训练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 40(6): 431~436更多相关阅读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思考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思考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作为中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中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但是目前我国中学教育还在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多学校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相关教育工作者开始提高了对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从而发挥出中学体育教学的真正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在传统的中学教育中,体育教学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很多学校缺乏对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使得体育教学发展迟缓,也发挥不出优势。而且学校缺少对体育教师的管理和规定,教师也不会提前备课,导致体育课堂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学生课堂状态自由散漫,既起不到让学生身体得到充分锻炼的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会造成阻碍。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以新课程改革为教学指导,对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彻底的改变。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经过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青少年中的肥胖比例逐年上涨,随之而来的就是身体抵抗力的下降。肥胖率和近视率的上涨,使得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让中学体育教学问题也变得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中学体育课的时间,让学生在体育课期间得到身体的多元化锻炼,从而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对中学体育课程进行规范和管理,掌握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模式,对体育锻炼的方式和强度进行有效把控,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锻炼的积极性,使中学体育教学发挥出真正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
1.单一的教学方式。目前,大多数中学体育教学还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感受不到中学体育教学的优势和意义,缺乏对体育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期间还沉浸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失去了中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这使得学生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不到身体上的锻炼,甚至对中学体育教学产生厌恶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兴趣,才能实现以兴趣为动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学体育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借助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
2.缺少基本功训练。作为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基本功训练一直是中学体育教学经常忽视的关键内容,加之中学生本身的体育功底较为薄弱,导致中学体育教学的效率较低、质量较差。而且很多教师在基本功训练上存在着思想误区,他们认为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属于浪费课堂时间,并且没有必要,所以在实际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缺少基本功方面的训练。
3.培养目标缺少多样性。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大多重视对“体育生”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使中学体育教学更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就要优化中学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提高培养目标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很多学校和教师已经意识到对学生全面培养的重要性,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起步晚、起点低,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丰富对学生培养的目标,还要做好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促使体育教师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得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的体育教学中,还可投身于社会体育建设事业上,参与一些与体育相关的社会工作。
二、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宣传先进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主要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对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使得人们充分认识到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目标不能有效完成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利用不够充分,很多中学都没有配置现代化信息设施。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中学体育的投入,从而为我国的中学体育教育提供有效的保障。
(三)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完善体育教学方法。由于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一直比较单一,从而导致很多中学生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当然,中学体育教学还应该考虑到中学生的兴趣问题,进而设置更加符合中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地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探究,及时发现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使中学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关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晓华,陆仁东.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初探[J].运动,2014(15).
[2]洪兴军.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4(6).
扩展:
论文格式要求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
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关键词后请列出作者的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的登记号。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标题体例
标题 级别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一级标题 三号标宋 居中 题目
二级标题 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 四号仿宋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 小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 小四号宋体 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图题 五号宋体 排图下,居中,单占行 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 小五号宋体 排图题下,居中,接排 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 五号黑体 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小五号宋体、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小五号宋体、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著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
(2)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请用五黑字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简介字体五宋,1字以内,包括姓名、参加的全国性学会名称、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登记号、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音乐论文-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音乐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金亚文 《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曹理 何工 《音乐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曹理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上海音乐出版社 5 朱则平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6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 吴斌 《音乐课程标准》 人民音乐出版社 ;
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
导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初中数学的教学论文范文,希望你会喜欢!
摘要 :
本文从初中数学出发,针对现在中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于怎样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落实探索。初中数学体系十分基础,知识结构十分严谨并且紧密结合,所以需要学生维持对于数学坚持不懈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紧跟教学进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 :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1、使用多媒体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当前普遍应用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更加形象地表现给学生,展现的办法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除了可以辅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观察空间以外,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视觉以及听觉的辅助效果,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构筑的数学知识的课堂情景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创设更加活泼的课堂气氛,辅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方面的经验,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数学教师在初中课堂上讲述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题时,如果学生无法精确地明晰什么是两地、同时出发等概念,就一定会阻碍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办法。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的办法放映动画版的解题过程,其成果必然十分显著。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办法的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把关于行程方面题目的不同状况更加形象深刻的显示在数学课堂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通过更加新奇的娱乐办法解答出来,帮助学生构筑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针对数学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高度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使用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若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使用更加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产生对于学生求知的诱惑力,一方面可以调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构筑更为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这也成为了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魅力。语言艺术能够辅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的实现,能够帮助教师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通俗化,也能够推动课堂中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更加通俗易懂,这在极大意义上可以高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可以更频繁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教师在进行样本这一节的讲授过程中,能够通过将生活中购买葡萄的案例进行辅助讲授,买家往往会询问“葡萄甜不甜”,此时的卖家往往会让买家进行品尝,而这种品尝自然只能是一个或者几个,无法进行全部品尝,此刻就展现了样本的含义——仅仅抽取主体的部分当做调查课题就可以估计总体,这样就能够辅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展现日常使用的数学知识激发兴趣
学习是为了能够切实地运用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更加看重如何引领其学生正确使用课堂数学知识,进而理解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怎样使用的,他们才可能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吸收,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并培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譬如说,学习了“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走入日常生活,譬如要求学生去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河岸宽度等一些很难直接测量的事物。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引领学生搜寻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能够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入进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更深层地明白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4、使用分层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其独特个性的,当然从教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明白这一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其所在层次实现不同地教学。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以及作业批改的时候需要相对宽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习自信心,推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学习的趣味;针对数学知识接收较快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进而激发这类学生对数学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在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必须激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应当对学生进行表扬。教师必须更多地看重学生具备的优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表扬的作用,辅助学生产生得到学习成就的快乐,从而高度鼓励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激发其兴趣。
5、结语
综合上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更快接收课程知识的关键条件。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进程中,必须使用不同的办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经过以上办法激励学生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可以推动学习兴趣变为动力,才可以更加主动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实践,从而高效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云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7(23).
[2]李灿钊.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
摘要:
随着时代进步,教育理念改革的`提出,怎样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成为每个人心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中,提高老师教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问题导学法。运用导学法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自觉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引导性的作用,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另外,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让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善于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一、现阶段的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化的不断改革,教师要摒弃老旧式的教学理念,学习创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特有的课堂魅力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但是,有些教师并没有摒弃老旧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以至于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教师依然占据主体,掌控课堂,让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不能使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中合理应用。因此,教师们要认真了解现阶段数学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多运用问题导学法。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提高导入问题的质量。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问题的时候,要选择跟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且要能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难度,这样学生会更好的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提出能够分层次的问题,先提出简单的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要想更好的运用问题导学法,就要把怎样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分析思考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先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问题,就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认知。另一方面,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跟之前提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思考,然后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3、做好课堂提问。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课堂提问的内容,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进行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对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的图像,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4、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通过问题导入法课堂教学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进行巩固训练,一般就会通过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方法进行考核。因此,老师要布置一些跟教学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另外,经过分析学生的解答,可以了解到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地方,再次进行详细讲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5、因人施教,重视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不同的,但是,这不是说要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而是说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好的学生,也要把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放在重点。所以,在课堂上要找好问题的切入点,不同学生不同要求。起点比较低的教学,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可以让学生更轻松的学到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经过上边的综合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并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仅能改变老旧式的教学模式,让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更高,还能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福利.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要点分析[J].求知导刊,2015,(23):12-23.
[2]唐茜.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46-67.
[3]王琪华.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思考[J].知识文库,2015,(23):78-89.
摘要:
学习习惯和学生的智力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指学生为了使学习更有效率在学习上形成的个人的一种自觉学习的习惯。现在,大家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视,尝试着让学生用更好更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自觉地去遵守,最终让学生受益匪浅。数学解方程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中学生性格特征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积极探索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习惯;解方程
我在初中数学解方程教学中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新课前,我深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导学案,在学习新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根据学案内容结合本节课本进行思考,探究,并把结论(还要附带解题思路)标注在学案相对位置,然后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先完成课本的随堂练习。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众所皆知,读书有三到,也就是非常重要的三点,只有这三点学生都具备了,那么他们才会在学习时更加认真,完全沉浸在学习中。但是这三点学生自己具备是比较困难的,必须还要有老师的指导,如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一定的评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更加细心,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加以留意,并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对有进步和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夸奖。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成绩靠后的学生举手想要回答问题,那么我会让他第一个起来回答,并且对他这一勇敢的表现进行夸奖。如果一个害羞的学生回答问题,我就会对他这一表现进行夸奖,让他更有勇气。即使有些学生会答错或者不知道回答什么,我都不会对他们抱怨,而是对他们更加耐心,并且加以引导。总的来说,在多种情况下会给他们多种夸奖和鼓励,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自信勇敢地回答问题,并且对课堂也会充满了兴趣,学习也就会更加认真。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这样就使学生从逐步学会到自己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x-5=8时,起初学生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做题,在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5,后来经过观察、思考、交流,学生能发现常数项-5从等号左边移到右边变为+5,从而总结出可以通过移项变号解这道方程,也知道解方程的每一步变形是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到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题时,首先要求学生认真看清楚题目,然后理解其中的含义,看清楚题目是算对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而,进行这一方面的培训可以让学生们培养细心严谨的习惯,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题目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举一反三,让学生计算速度得到提高,并且准确率大大提升。例如解方程,对于一部分不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他们会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得到,再去括号得,最后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的值,认真审题和观察题的学生会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得,再开方就可以解出x的值,这样既能使运算简单化又能提高做题的质量。
五、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查”就是在做完题后从头再检查一遍,因为不可能所有人一次就能算对,每个人都有马虎的时候,所以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学生在做完题目后好好看一看,一般就能找出马虎而造成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使正确率提高。但是一些学生认为太过麻烦,从不检查,或者自己觉得自己检查不出来,就让自己的父母检查,要不就等老师检查,过后再去改正这些错误。有些学生验算,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比如解方程的x等于多少时,解得x=0是错误的,学生代入方程中检验,右边=4+0=4,最终得出方程左边等于右边。学生根本就没有好好计算一下左边究竟等于多少,而是看右边等于多少,就直接写左边等于多少。针对这些不检查的坏习惯,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验算;批改完作业后如发现错误,发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所在,草稿纸上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订正后全部正确再让学生订在作业本上,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查找出错误所在,引以为戒,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自觉检查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习惯
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乡镇,周围学习环境较差,父母文化程度低,他们既没精力也没能力去管孩子的学习,因此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学习主要靠老师在抓,在查,在督促,在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做练习、多问问题,在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秀成果的最重要的一点,只要这样,数学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更加简单有趣,最终老师才会培养出在数学方面非常优秀的学生。当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段时间,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复杂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们的不同情况,不同阶段,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不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让学生们慢慢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养成,并且让这些习惯慢慢渗透到他们的各个方面,最终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云燕.新课程背景下“解方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河北教育,2009.
[3]赵辰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b版,2013.
摘要:
文章从四个方面探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即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数学;培养兴趣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笔者意识到想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如何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自觉地学习数学?笔者谈谈几点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对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教学建议。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现实情境,从学生的经验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教师情境引入“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正在砌墙,为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子,来看看细绳和墙面是否吻合…”伴随着教师的叙述,向学生展示与叙述对应的图片。接下来,教师抛出问题“工人师傅或许不知道其中的秘密,但同学们能找到理论依据吗?”教学期间,教师利用话语描述并结合图片展示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才会统一,才会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增添动力。当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形成的过程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性。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根本性变革,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旧模式,架起架子,重塑师生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鼓励学生思考,争当学生的顾问。例如,当学生学完“圆的本质”之后,教师提出了“车轮为什么要变成圆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力,自由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发表见解。无形中营造了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严谨又活跃的教学氛围。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渗透,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具体地说,在开展一个实践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首先,学生自己观察物体或现象,或操作某些学习装置,在观察过程中要独立思考,及时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1],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二,教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最好是课堂内外形式相结合,保证整个学习过程中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三,每位学生都要记录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弥补不足。例如,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首先折叠一张方格纸,然后用剪刀随机切割一个图形,最后展开方格纸。这时,一个轴对称图形便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鼓励做出类似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虽然剪出的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学生对其抽象概念和性质产生了深刻的印象[2]。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加速学生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不能仅靠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来实现。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要用更多的语言来解释的概念、动态图形及公式等知识点,而这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例如,“2017年晋江质检的数学试卷”中最后一道填空题中,在求EF的取值范围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求解最小值,但在求最大值时,需要不断地作图加上合情的推理才能快速找到最大值的特殊位置。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这类题目进行展示并讲解其变化的过程,就能增加学生对这类动点问题的内在认识,减少恐惧心理,形成足够的几何动态意识,做到“动中取静,以静制动”,从而达到解题目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合理应用不同课型的特征及相关理论,使教师的教学与时俱进,更能融入学生的思维中,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向爱民.初中数学教与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1):104-105.
[2]吴开国.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9):96.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都需要写论文,在写论文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为参考文献而烦恼,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育类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参考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李明:《叙事心理治疗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英]佩恩:《叙事疗法》,曾立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5]包涵、郑田伟:《国内叙事心理治疗研究小议》,《社会发展》2012年第24期.
[6]吴熙娟:《熙娟叙语一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历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版.
[7]邓红:《甘肃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调查与分析(以榆中县为例)》,《兰州学刊》2008年第9期.
[8]平正、欧阳文珍:《儿童创造力发展支持性因素分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8期,第92-94页.
[9]李秀婷:《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厌学分析--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第三中学学生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10]刘亮、赵旭东、缪绍疆:《后现代主义下的叙事治疗及其临床应用》,《上海精神医学》2007年第4期.
[11]马一波、钟华:《叙事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2]施铁如:《学校心理辅导的.叙事方式》,《教育导刊》2006年第1期.
[13]史云云、靳钰炜:《论社会建构主义形成的理论根源》,《科学之友》2008年第4期.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陈设立:《长宁区学习型城区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美]罗伯特·D 帕特南着:《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陈设立:《长宁终身学习实践与思考2012》,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4]何传启:《公民意识现代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5]季国强:《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上海髙等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版.
[6]王林兴:《浦东新区社区教育实验报告选集(三)》,浦东新区社区指导中心2009年版.
[7]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韩子荣、连玉明:《中国社区发展模式--学习型社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9]张恒山:《卢梭与〈社会契约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美]彼德·圣吉、阿特·克雷纳、夏洛特·罗伯茨等着:《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张兴等译,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