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常州工学院学报电子版

常州工学院学报电子版

发布时间:

常州工学院学报电子版

常州工学院(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IT),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江苏省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和首批启动高校,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培育院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高校,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

学校始于1978年创办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79年更名为常州市职工大学;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常州市职业大学更名为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0年3月22日,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

相关信息: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300亩;设有18个教学单位,开办58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700余人;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馆藏纸质图书131万余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常州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学校简介

文学艺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文学艺术形象基本成型于所属流派,尤其是在中国,文学形象身上时代的烙印和作者的主观倾向较为突出。在文学艺术论文中,好的'参考文献更能显示论文本身的价值,相信下文的参考文献定能帮到您。1.班华.略论德育论学科对象与任务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04). 2.陈桂生.也议“美德可教吗”[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 (3). 3.陈蒲清.论寓言的文化地位[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61-65. 4.杜传仲.透视与反思:试论幼儿寓言教学[J].昆明学院学报,2012,34(2) :5-9. 5.冯尚.当代寓g叙事的伦理视点[J].学术研究,2006(06): 132-136. 6.洪洁.寓言:教育学透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侯晶晶.被阻滞的关心--青少年道德学习面临的挑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 (03) :53-58. 8.胡斌武,李臣之.教学实践的伦理视野[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27-29. 9.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10.蒋波.关于《读〈伊索寓言〉》的几个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2001(02) :20-21. 11.梁艳芳.寓言发展形态的 嬗 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3. 12.林良.浅语的艺术.台北:国语日报社,2000. 13.刘云杉.教科书中的童话世界个社会学视角的解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 (05) :24-32. 14.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07(11):11-15. 15.马下玺.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J].教育科学,2011(03) : 186-187. 16.倪迅.寓言与中小学语文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

《常州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 [1] 据2018年9月《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有25人。 [2] 据2018年9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3807篇、总被下载407909次、总被引760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3] 据2018年9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载文量为2436篇,被引量为5395次,下载量为48760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影响因子为。 [4]

常州工学院挺好的,师资力量很强,宿舍条件也不错,4个人一间屋,有独立的卫生间,很干净。教学氛围也很好,老师都很有实力,也很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讲的全是知识点。

常州工学院(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IT),是江苏省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和首批启动高校。

学校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300亩。设有18个教学单位,开办58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5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333工程”培养人选、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125人次。

以上内容参:百度百科--常州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电子版

常熟理工学院(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首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该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非常不错的学习,考上要好好学。望采纳

历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8,最高为617。

常熟理工学院在江苏是第二批次本科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常熟理工学院是二本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

学术资源:

截至2013年底,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40余万册,电子图书285万种,纸质期刊近1900种,数据库30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0TB。

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1990年更名为《吴中学刊》)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印度、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的5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类院校,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海洋信息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行政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音乐学、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等专业,建校64年。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0月,该校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拥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1个省优秀学科梯队。

2004年5月至2016年3月,该校共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42项。 学校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5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6项省重点专业(类)、8个省特色专业,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江苏省重点建设一级学科:生物工程、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中国语言文学”。

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一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

二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海洋信息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行政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理、音乐学、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通润机电——常熟理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服装设计与工程、市场营销

江苏省品牌和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工(专科)、机械设备及自动化、营养与烹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科学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光伏技术与产业方向)、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重点专业:数学类 、能源动力类 、生物工程类 、自动化类、计算机类、机械工程

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国际合作、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经管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化学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学基础实验中心、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高级职称640多人,博士55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20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11个。

学术刊物

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

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1990年更名为《吴中学刊》)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在《吴中学刊》(社科版)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基础上创办公开出版的《常熟高专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5年,《常熟高专学报》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7年,《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综合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出版。2013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1、3、5期为哲学社会科学,2、4为自然科学,第6期为教育科学,逢单月20日出刊。

图书馆资源

截至2020年底,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由东湖校区逸夫图书馆和东南校区东南图书馆两部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32个。两馆共有15个书刊阅览室,阅览位3550个;1个电子阅览室,机位180个。两校区实行图书通借通还服务。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建有东湖、东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万册。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6600多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设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纺织服装与设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常熟理工学院虞山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和1个民办二级学院,49个本科专业。

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学校是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全国第一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学校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51万余册,数据库33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0TB。学校办有《东吴学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全国高校优秀期刊)2种学术期刊。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3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0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近60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530多人,博士360多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50多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升本以来,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100多项。拥有2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现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教育,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全国首所电梯工程学院、江苏首所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光伏科技学院和苏州首所汽车工程学院等多所行业学院。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并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塞尔维亚、捷克、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0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印度、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的50多所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1997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基本建设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大学章程核准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展望未来,常熟理工学院将以“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依法治校,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特色发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而努力奋斗!

常州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文学艺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文学艺术形象基本成型于所属流派,尤其是在中国,文学形象身上时代的烙印和作者的主观倾向较为突出。在文学艺术论文中,好的'参考文献更能显示论文本身的价值,相信下文的参考文献定能帮到您。1.班华.略论德育论学科对象与任务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04). 2.陈桂生.也议“美德可教吗”[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 (3). 3.陈蒲清.论寓言的文化地位[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61-65. 4.杜传仲.透视与反思:试论幼儿寓言教学[J].昆明学院学报,2012,34(2) :5-9. 5.冯尚.当代寓g叙事的伦理视点[J].学术研究,2006(06): 132-136. 6.洪洁.寓言:教育学透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侯晶晶.被阻滞的关心--青少年道德学习面临的挑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 (03) :53-58. 8.胡斌武,李臣之.教学实践的伦理视野[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27-29. 9.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10.蒋波.关于《读〈伊索寓言〉》的几个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2001(02) :20-21. 11.梁艳芳.寓言发展形态的 嬗 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3. 12.林良.浅语的艺术.台北:国语日报社,2000. 13.刘云杉.教科书中的童话世界个社会学视角的解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 (05) :24-32. 14.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07(11):11-15. 15.马下玺.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J].教育科学,2011(03) : 186-187. 16.倪迅.寓言与中小学语文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

1. 任俊 著(2010) 《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任俊 著(2010) 《塞里格曼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任俊 著(2006) 《积极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4. 任俊 参编(2006)《心理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 任俊 参编(2005)《心理学经典人物及理论》,安徽人民出版社6. 任俊 参编(2005)《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7. 任俊 译(2010),塞里格曼 著, 《你可以改变的和不可以改变的心理品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任俊 蔡晓辉, 积极幻想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2. 任俊 黄璐 张振新, 基于心理学视域的冥想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2010,18 (5)3. 刘颖丽 任俊, 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资源的交叉滞后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1)4. 任俊 周频,积极情绪增进与社区民众心理健康,《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5(2)5. Jun Ren,Lingyun Huang,& Zhihui Huang. Implicit positive emotion counteracts ego depletion,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10,38(7)6. 任俊 周凌 罗劲,情绪变化的最近发展区探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1)7. 张宏英 任俊,学校环境中的儿童干预研究,《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8(1)8. 陈晓娟 任俊 马甜语,积极心理健康内涵解析,《心理科学》,2009,32(2)9. 任俊 施静, FLOW研究概述,《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10. Fan Li,Buxing Han,Jun Ren,& Jing Luo. Effects of negative emotion and its correlated neural activity on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18(6).11. Jun Ren,& Yingli Liu. Chuang-tze:A positive psychologist in ancient China,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8,5(7)12. 黄之晖 任俊,《道德经》中的积极人格与美德,《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6(3)13. 任俊,佛教对当代心理学的影响,《宗教学研究》,2007,19(3)14. 任俊,基于满意感基础的管理模型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7,(6)15. 况志华 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7,7(2)16. 任俊 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心理科学进展》,2006, 14(5)17. 任俊,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6,33(5)18. 任俊,儿童希望的培养——心理学意义上的分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4(5)19. 任俊 叶浩生, 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20. 任俊 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21. 任俊 张义兵,积极心理学运动及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学术论坛》,2005,1222. 任俊 陈晓娟,心理学非人性化和人性化的矛盾与冲突,《心理学探新》,2005,25(2)23. 任俊 叶浩生,论人文倾向在主流心理学中的发展,《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3(1)24. 任俊 叶浩生,积极心理学:实现心理学价值回归的新视野,《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11-3025. 任俊,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心理学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5)26. 任俊 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3(4)(该文章同时被《新华文摘》2004第二十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第五期全文转载)27. 任俊 叶浩生,积极心理治疗思想概要,《心理科学》,2004,27(3)28. 任俊,科学和技术:天使般的魔鬼,《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429. 任俊 叶浩生,论积极社会科学的价值意义,《社会科学》,2004,1130. 高华 任俊,后现代视野下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新发展,《教育探索》,2004,(1)31. 杨玲 任俊,创造型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培养,《高等理科教育》,2003,132. 任俊,谈西方主流心理学中的实证主义倾向,《教育探索》,2002,933. 任俊,谈心理学的统合与非统合,《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634. 任俊,人文主义倾向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常州师专学报》,2002,20(5)35. 李西林 任俊,荀子人性论的实质及其意义,《常州师专学报》,2002,22(2)

《常州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 [1] 据2018年9月《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有25人。 [2] 据2018年9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3807篇、总被下载407909次、总被引760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3] 据2018年9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载文量为2436篇,被引量为5395次,下载量为48760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影响因子为。 [4]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发表

浅谈《儒林外史》的白描手法 ‚艺谭 1981、3论词的空与实(合作)‚光明日报1983、3、15 (收入《词学论稿》)《牡丹亭》的杨葆光手批本‚江西大学学报1983、2元曲修辞方式选析‚修辞学习1983、2谈谈李清照词的评价问题‚山东师大学报1983、3(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又收入《词学论稿》)谈谈我国古代戏曲的喜剧手法‚河北戏剧1983、4词学研究论文集浅评‚文学评论1983、4 (收入《上海版书评选》)杨潮观四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3古代曲论中的艺术风格论‚华东师大学报 1984、4《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部分读后‚读书1984、4(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杜诗中的艺术辩证法(合作)‚草堂(杜甫研究学刊)1985、2古代戏曲中妒忌描写的发展‚ 山东师大学报 1985、4为《长生殿》中的“情”一辩‚华东师大学报1986、1杨潮观短剧的艺术独创性‚中国古代戏曲论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4古代曲论中的观众心理学‚ 学术月刊 1986、12(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怎样阅读唐宋词书籍(合作)‚文献1987、3明代文人戏曲生活的生动记录‚戏剧艺术1987、3安徽曲论家的理论贡献‚ 艺谭 1987、5谈谈李商隐的七言近体诗(合作)‚艺谭 1987、6杨潮观年谱‚中华戏曲第4辑 1987、12龚自珍诗词中的梦‚杭州师院学报1988、1词学宏观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8、1《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试补‚古籍研究1988、1想得深‚说得俏——论喜剧语言‚安徽新戏1988、5论古代戏曲民俗‚华东师大学报1988、5古代曲论中的观众位置论‚艺术百家1988、4杜诗艺术辩证法续谈‚ 杜甫研究学刊1988、4行家·戾家·利家‚读书 1988、10蒋星煜的《西厢记》研究‚上海艺术家1989、3(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一部有深度的喜剧新作‚安徽新戏 1989、2陈子龙的词与词论‚词学第7辑1989、2词话中的艺术风格论‚文艺理论研究1989、5徽商与戏曲的关系‚安徽新戏1990、1戏曲艺术创造中的信息反馈流程‚艺术百家 1990、1戏曲观众的心理定势‚戏剧艺术1990、2(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儒林外史》的美学特色‚明清小说研究1990、2论元杂剧的分类研究‚河北学刊1990、5(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四大徽班的启示‚艺术界1990、9-10词的接受美学浅谈‚词学第8辑1990、10古代戏曲理论中的“游戏说”‚ 辽宁大学学报1991、2一部崭新的词史‚江淮论坛 1991、3孔尚任罢官之谜‚ 古典文学知识1991、5当代意识与传统艺术经验‚中华诗词第2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8论元人杂剧中的“家长里短剧”‚艺术百家1992、1从词到曲——论金词的过渡性特征及道教词人的贡献‚ 山东师大学报 1992、2(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戏曲观众审美趣味和审美层次的差异性‚中华戏曲第14辑1993、8中国古代近代悲剧理论概说‚艺术百家1995、4中国古典喜剧理论初探‚文艺理论研究1996、2潘之恒评传‚戏剧艺术1996、4中国戏剧观念的演变历程‚艺术百家1996、4中国古典戏剧学的历史分期与理论框架‚华东师大学报1996、5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国古代戏剧表演学的理论体系‚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1997、1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古代剧论中的人物形象论‚河北学刊 1997、1王阳明与戏曲‚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2中国悲剧学研究的新拓展‚学术月刊1997、4金院本补考‚文学遗产1997、5晚唐诗境与词境‚华东师大学报 1997、5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世纪前期中国戏曲研究‚戏剧艺术1998、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杨恩寿对戏曲研究的贡献‚山西师大学报1998、1古典诗歌的意象结构‚古籍研究 1998、1咏剧诗歌的价值‚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古代曲论中的“本色论”‚文艺理论研究1998、2汤显祖与唐代文学‚文史哲1998、3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牡丹亭》的评点‚艺术百家1998、4南北融合与古代戏剧‚ 华东师大学报1998、6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咏剧诗歌的价值‚中国文化报1999、2汤显祖与魏晋风度及文学‚戏剧艺术1999、4(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梁山伯祝英台故事的演变‚戏曲艺术1999、4南北融合与金代诗歌的发展‚泰安师专学报 1999、5南北融合与诸葛亮形象演变‚华东师大学报2000、2折子戏与表演艺术‚中国文化报2000、4、13南北融合与关羽形象的演变‚文学遗产2000、4(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纳兰性德词二首赏析‚文史知识2000、5古代文人的桃源情结‚文艺理论研究2000、5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中国小说审美理想的阐释‚人民日报2000、12、2宋杂剧金院本剧目初探‚南京师大学报2001、1南北文化融合与词体的确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4(收入澳门大学《中华词学论丛》)试论南戏《张协状元》的价值‚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徽州曲论平议‚徽学2000年卷2001、6无题诗简论‚文艺理论研究2002、1金元词曲演变与音乐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02、5(收入《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渔父形象与古代文人心态‚河北学刊 2002、5元曲中的“三五七”现象述论‚山西师大学报2003、1试论旧体词曲与新文学诗歌创作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收入《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关于汤显祖“四梦”的评价问题‚戏剧艺术2003、3戏曲活动与戏曲民俗的生动记录——皖籍作家竹枝词研究之一‚池州师专学报2003、4(收入《戏曲民俗徽文化论集》)明代咏剧诗歌简论‚中华戏曲第29辑‚2003、6昆曲评论家潘之恒‚中国昆曲论坛2003‚2003、10戏曲楹联里的学问‚上海戏剧2003、11-12刘永济曲论平议‚中国韵文学刊2004、1一位朝鲜学者眼中的中国戏曲‚上海戏剧2004、1-2近代戏曲的南方中心——上海‚中文自学指导2004、3利玛窦与明代戏曲‚上海戏剧2004、10清前期咏剧诗歌简论‚中华戏曲第30辑‚2004、4浅议林步青的“时事新赋”‚中华艺术论丛第2辑‚2004、6深情妙赏牡丹亭(收入《牡丹还魂》)‚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2004、9清代中期咏剧诗歌简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试论于右任诗歌的艺术渊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2(收入《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续集》)演变研究患难与共生死情‚上海戏剧2005、3试论戏曲传播中的文学与音乐关系‚戏剧艺术2005、4肯綮在死生之际(收入《曲高和众》)‚台北天下远见出版公司 2005、11近代咏剧诗歌简论‚ 文艺理论研究2006、1专写钗盒情缘‚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临川四梦”文学渊源探讨‚文学遗产2006、3(新华文摘论点摘要)宋代文人与戏剧关系略论‚江海学刊2006、4近代上海昆剧管见‚中国昆曲论坛2005年卷(2006、7)戏曲生态学:古代戏曲研究的新视角‚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上海竹枝词与戏曲‚中华戏曲第34辑(2006、11)论于右任诗歌的艺术性‚近代中国与文物(国家博物馆馆刊)2007、1(收入《第一届于右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论汤显祖《邯郸记》的成就及其影响‚戏曲研究第72辑(2007、1)独辟蹊径‚致远钩深——评蒋星煜先生的《西厢记》研究‚中华戏曲第35辑(2007、5)即幻悟真——评上海昆剧团对《邯郸梦》的演绎‚昆剧艺谭总第二期(2007、6)试论咏昆剧诗的价值‚中国昆曲论坛2006年卷(2007、7)读《日本填词史话》‚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琵琶记》与古代曲论的几个重要命题‚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咏《牡丹亭》诗歌简论‚台湾中央大学《戏曲研究通讯》第五期(2008、6)徽班在北京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9融会贯通‚追求原创——戏曲研究的点滴体会‚戏曲研究第76辑(2008、9)明代串客述略‚中国昆曲论坛2007年卷(2008、12)完整演绎的可贵尝试‚上海戏剧2009、3从小说到戏曲——《廉吏于成龙》剧本创作的艺术匠心‚艺术百家2009、2《忘山庐日记》蕴藏的戏曲文化信息‚文化遗产2009、2尚长荣艺术断想‚戏曲研究第78辑(2009、4)雅俗新旧中西之间——从《忘山庐日记》看近代文人戏剧审美情趣‚文艺理论研究2009、3从曲家尺牍看昆曲的传播接受‚中国昆曲论坛2008年卷(2009、6)顾颉刚与京剧‚戏曲艺术2009、3试论《牡丹亭》范式‚华玮主编《昆曲·春三二月天——面对世界的昆曲与〈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天台桃源‚国家人文地理2010、2意大利传教士和明代的南京城‚国家人文地理2010、3顾颉刚与梆子‚文化艺术研究2010、1试论《草堂诗余》在明代的流传及词曲沟通的趋势‚文艺理论研究2010、4

徐飞,男,汉族,1964年3月出生,1982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四川第十三届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2001年和2003年7月分别被张江高科技园区党委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出版《战略管理》《成蹊集》《大象无形》等著作和译著。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获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博士后流动站系统工程方向出站后,曾任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上海展望集团总裁。从2002年6月起至2013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先后任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党委书记,校党办主任、校长助理,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创业学院院长,校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等职务。[1]2008年9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2012年11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2013年9月12日起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2]2017年5月起,任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创新创业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管理学会组织与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大体联副主席,上海市青联副主席,上海市行为科学学会会长,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005年9月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7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高级访问学者。[1]《管理学家》特邀主编、《战略管理》副主编、《系统管理学报》编委、《创新与创业教育》编委会副主任,《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学术顾问,《北大商业评论》学术指导,“管理前沿”、《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栏撰稿人。1998年3月起,先后受聘为上海豫园集团、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展望集团、正泰集团等多家公司的战略顾问和咨询专家,出任3家公司的独立董事,曾为多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提供战略管理咨询服务。2001年4月17日,作为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优秀青年企业家和创业者代表,受到了朱鎔基总理的亲切接见。[1]2019年1月,任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2019年2月26日上午,第三届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成都举行,徐飞当选第三届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科学技术组副组长。[4]2019年7月9日,徐飞不再担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5]2019年7月11日,徐飞任中共上海财经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6]

1. 任俊 著(2010) 《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任俊 著(2010) 《塞里格曼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任俊 著(2006) 《积极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4. 任俊 参编(2006)《心理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 任俊 参编(2005)《心理学经典人物及理论》,安徽人民出版社6. 任俊 参编(2005)《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7. 任俊 译(2010),塞里格曼 著, 《你可以改变的和不可以改变的心理品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任俊 蔡晓辉, 积极幻想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2. 任俊 黄璐 张振新, 基于心理学视域的冥想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2010,18 (5)3. 刘颖丽 任俊, 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资源的交叉滞后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1)4. 任俊 周频,积极情绪增进与社区民众心理健康,《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35(2)5. Jun Ren,Lingyun Huang,& Zhihui Huang. Implicit positive emotion counteracts ego depletion,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10,38(7)6. 任俊 周凌 罗劲,情绪变化的最近发展区探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1)7. 张宏英 任俊,学校环境中的儿童干预研究,《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8(1)8. 陈晓娟 任俊 马甜语,积极心理健康内涵解析,《心理科学》,2009,32(2)9. 任俊 施静, FLOW研究概述,《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10. Fan Li,Buxing Han,Jun Ren,& Jing Luo. Effects of negative emotion and its correlated neural activity on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18(6).11. Jun Ren,& Yingli Liu. Chuang-tze:A positive psychologist in ancient China,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8,5(7)12. 黄之晖 任俊,《道德经》中的积极人格与美德,《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6(3)13. 任俊,佛教对当代心理学的影响,《宗教学研究》,2007,19(3)14. 任俊,基于满意感基础的管理模型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7,(6)15. 况志华 任俊,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7,7(2)16. 任俊 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心理科学进展》,2006, 14(5)17. 任俊,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6,33(5)18. 任俊,儿童希望的培养——心理学意义上的分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4(5)19. 任俊 叶浩生, 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20. 任俊 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21. 任俊 张义兵,积极心理学运动及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学术论坛》,2005,1222. 任俊 陈晓娟,心理学非人性化和人性化的矛盾与冲突,《心理学探新》,2005,25(2)23. 任俊 叶浩生,论人文倾向在主流心理学中的发展,《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3(1)24. 任俊 叶浩生,积极心理学:实现心理学价值回归的新视野,《光明日报》理论版,2004-11-3025. 任俊,波普尔证伪主义的心理学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5)26. 任俊 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3(4)(该文章同时被《新华文摘》2004第二十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第五期全文转载)27. 任俊 叶浩生,积极心理治疗思想概要,《心理科学》,2004,27(3)28. 任俊,科学和技术:天使般的魔鬼,《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429. 任俊 叶浩生,论积极社会科学的价值意义,《社会科学》,2004,1130. 高华 任俊,后现代视野下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新发展,《教育探索》,2004,(1)31. 杨玲 任俊,创造型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培养,《高等理科教育》,2003,132. 任俊,谈西方主流心理学中的实证主义倾向,《教育探索》,2002,933. 任俊,谈心理学的统合与非统合,《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634. 任俊,人文主义倾向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常州师专学报》,2002,20(5)35. 李西林 任俊,荀子人性论的实质及其意义,《常州师专学报》,2002,22(2)

发表论文:1.高校办学成本及其构成项目新探, 中国高教研究,2009(7), 全部,1/2,2.解决高校“学费贵、上学难”问题的对策研究, 高校教育管理,2008(2),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在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江苏高教评论,2007(1)4.陈中行校长办学理念及实践的启示,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5)5.以通识教育为媒介实施高等工程教育转型,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6.使股份制成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保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7.学费引入价格机制有利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复旦教育论坛,2004(3), 独立, 江苏省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8.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结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9.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中的大学综合化, 江苏高教,2003(5)10.以股份制为契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中国高教研究,2003(8)11.机制创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教育发展研究,2003(11)12.试行股份合作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契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3.追寻高教伦理 弘扬大学精神,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14.大学教育要倡导科技与人文交融, 教育与现代化,2002(4)15.精心筹划 快速完成实质性合并, 中国高教研究,2002(12)16.师专新教学方案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独立, 系列论文获江苏省教学管理优秀论文一等奖,3/417.西方教育评价理论及其启示, 江苏高教,1995(3), 全部,1/2,科研项目:1. ~, 开放型教师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 主持(已鉴定)2. ~,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现代大学制度,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主持(已结题)3. ~, 股份制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借鉴作用, 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主持(已完成)4. ~, 高校学费引入价格机制的可行性研究, 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 主持(已结题)5. ~, 解决高校学费贵、上学难的对策研究,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主持( 已鉴定), 江苏省委宣传部《成果要报》刊登6. ~, 高校办学成本控制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 主持(已结题)7. ~今, 高等教育管理学教材建设, 江苏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 主持

常州工学院学报招聘

题目太大,很难详细找. ★★★★在我的个人中心有维普资讯的账号密码,需要的可以去那查找相关的论文期刊资料,如有不能使用的,麻烦提出,我尽快更新. 您也可以去以下网站找资料,然后提问索取全文: ★ (如果上不去,换 ) 是个收费网站,而且很贵!!!!但是你可以去那里查资料然后问我要全文,因为CNKI的资料很全,有3400多万篇文章。 当然你在任何论文网站或数据库下载全文遇到收费时,都可以向我寻求帮助!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搜索一下就有了 索取全文参看

常州工学院还不错,学校是一所普通本科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不算强大,但是专业性还是挺强的,教学质量整体还不错,学生就业方也比较广,是一所综合性实力还不错的高校。

常州工学院始于1978年创办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79年更名为常州市职工大学;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常州市职业大学更名为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0年3月22日,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

扩展资料:

办学条件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常州工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31万余册、电子图书320万余册(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8,200余种、各类数据库29个、订阅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报纸50余种。

《常州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经济管理等学术论文。

常州工学院(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IT),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江苏省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和首批启动高校,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培育院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高校,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

学校始于1978年创办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79年更名为常州市职工大学;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常州市职业大学更名为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0年3月22日,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

相关信息: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300亩;设有18个教学单位,开办58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700余人;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馆藏纸质图书131万余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常州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学校简介

1姚远,郑进保,张惠民,汪季贤·科技学术期刊撰稿指南·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2 孙娴柔·谈谈写作英语科技论文·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4~7 3 胡庚申·怎样进行国际交流·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2:112~114 4 Sherman T A, Johnson S S. Modern Technical Writing.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75:204~207 [1]. 刘赤符. 毕业论文写作新论[J]. 阅读与写作, 2004,(11) [2]. 梁栋材 ,黄星明 ,李玉田. 师专文科专业开设毕业论文写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政教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谈起[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1997,(01) [3]. 方有林,吴爱玉,吴进学,孔燕妮. 毕业论文遭冷遇为哪般?[J]. 上海教育, 2002,(13) [4]. 裴显生. 为毕业论文写作导航——读《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南》[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2,(01) [5]. 郭晓彦. 毕业论文写作所感[J]. 天津电大学报, 1999,(02) [6]. 高原. 谈谈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法[J]. 阅读与写作, 2005,(11) [7]. 阳姣丽. 毕业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及指导[J]. 文教资料, 2005,(24) [8]. 徐素端. 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J].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87,(01) [9]. 黄金旺. 毕业论文创新[J]. 湖北招生考试, 2003,(02) [10]. 周晓斌,钟瑶.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形象化指导初探[J]. 当代教育论坛, 2005,(23)

  • 索引序列
  • 常州工学院学报电子版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电子版
  • 常州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发表
  • 常州工学院学报招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