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普通心理学论文模板

普通心理学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

普通心理学论文模板

普通心理学论文3000字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以下是我收集的普通心理学论文3000字,欢迎查看!

摘要 :当前,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此,必须提升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本研究利用研发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该专业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总分并不高,在四个维度中,实践教学过程评分最低,而实践教学效果评分最高。另外,实践教学评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年级差异显著,其中,大三学生的评分明显低于大二学生。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优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实用的实践教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走出低水平徘徊困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院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岗位适应较慢,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有研究指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很不协调,其中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师资缺口和师资实践能力缺失是当前专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1]。另有研究认为,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仍然以理论传授为主,实践教学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许多地方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管把实践环节写进去了,但介绍相当笼统,一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实际开展,而有些常规性的实践环节,如见习、实习等,虽然定期实施,但组织不力,缺乏有效的督导、评估,致使实践教学收效甚微,甚至有名无实[2]。

此外,一些调查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是妨碍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瓶颈,聘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今后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3]。鉴于当前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对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13级和2014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3份,有效回收83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24名,女生59名;大二学生40名,大三学生43名。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问卷》,该问卷为自编问卷,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实践教学环境评价、实践教学条件评价、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其中,实践教学环境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即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态度;实践教学条件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物化条件;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实践教学计划与安排、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评价。

(三)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处理。统计方法涉及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结果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所做的评价均分为,其中,实践教学环境(权重21%)权重后均分为,实践教学条件(权重27%)权重后均分为,实践教学过程(权重29%)权重后均分为,实践教学效果(权重23%)权重后均分为。上述一级评价指标均分与各自权重的比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过程()。通过上述学生评价可知,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总分并不高(),在四个维度中,实践教学过程评分最低,而实践教学效果评分最高。实践教学过程评分最低,可能是因为目前平顶山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初期,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意识都亟待提升,实践教学还没有成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实践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能随时收集各方面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实践教学计划制订不够详尽合理,教材的适切性较差,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较低。

实践教学效果从学生综合素质(考研通过率、就业率及各类资格证书获取率)和各方面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两个维度进行评估。本研究中,实践教学效果相对其他几个一级指标评分更高,可能主要是因为,各方面评价中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学习及能力素质的评价学生不甚清楚,因而从自我肯定的立场出发,学生宁愿认为教师和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学习和能力素质是较为满意的。另外,就学生综合素质而言,由于2016年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考研通过率较过去几年有较大增长,加之历年来应用心理学就业率及各类资格证书获取率都较高,因而这一评价指标的评分也较高。

实践教学过程评分较低而实践教学效果评分较高,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效果评价维度在让学生实施评估中,应向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提供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学习及能力素质的反馈信息,以便于学生做出更客观准确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二)实践教学评价的性别差异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男女生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很一致,均认为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三)实践教学评价的年级差异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的总分及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效果两个指标的评价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二学生的评分均高于大三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一般与硬件关系更为密切,客观性强,因而这方面的评价在年级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实践教学过程及效果相对而言与人的心理感受和所获得评价信息有关,大二学生在大一时开设的心理学专业课程很少,因而到大二接触到较多的心理学必修课程时,自然会感到眼界大开,心理学知识扑面而来,觉得心理学的殿堂好大、好神奇。

另外,大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含义和意义也许没有大三学生理解得深刻,因而会给本专业实践教学给出较大三学生更高一点的评价。而大三学生已经学过了较多的心理学核心课程,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明显较大二学生更多,但由于实践机会少,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才测评与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实践经验,不知道在现实中如何恰当而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他们对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尤其是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显著低于大二学生的评价。

三、改革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较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为提高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本研究从实践教学环境、条件及实施过程入手,就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践基地、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制定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环境的核心所在,对人才培养起着导向、引领、调节、激励等重要作用。教育部对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据此,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应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强调专业建设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进程[4]。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主要有五大方面:课程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和毕业实践[5]。

培养方案要突出全程实践教学这一课程实施理念,从大一到大四,要明确各阶段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方面,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加大专业训练力度,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心理学专业技能培养除了开设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诊断与评估、人才测评、心理危机干预等课程,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朋辈咨询、校外心理辅导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实践方面,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主动参与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心理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创业活动和科研活动之中,积累创业和科研经验[6]。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条件中的人力因素,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当前,提升教师实训指导能力,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7]。一方面,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聘用;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拓展知识、技能结构,成为“双师型”教师。建设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管理部门需探索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心理学专业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到心理学专业实力强大的名校和研究机构访学、进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有计划地邀请心理学领域有影响的名校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不断开阔教师视野。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重要的物质条件,作为学生稳定实习的平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意义重大。学校在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8]。

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建设应遵循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可以选择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的学校作为实训基地,从而便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进行纵向了解,同时,高危人群集中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消防、公安、监狱等单位也是较好的选择。

(三)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用的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实践教学过程评估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和方法创新。优化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其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9]。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大都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因而实验教学在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优化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优化专业实验课程体系[10]。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由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四部分构成。其中,实验心理学是实验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应紧紧围绕实验心理学建设基础实验课程、精选教材,突出课程的先进性、实践性和研究性[11]。

当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也要重视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验证性实验课程,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课程的建设。此外,见习、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就要做好学生见习、实习的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和调整,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分层责任管理。在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上,既要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更要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科学性以及研究方法选用的适宜性,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掌握资料收集、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结果分析等环节的关键技术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坚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指导思想,从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建设目标和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思维。鼓励教师灵活运用角色扮演、直观教学、案例教学、现场观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实验演示、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所授课程的实用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尽量树立主体参与性、实践实用性的教学观念,使理论讲授与现实实践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获得实践技能。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生命。为此,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必须切实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实践能力本位的教学新思维,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心理学专业优秀人才。

摘要 :射击运动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通过心理学的融入,可以提高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素养,为运动射击项目的优化提供稳定保证。文章在研究中,对运动心理学在射击运动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旨在全面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养,促进射击运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射击运动;运用分析

射击运动作为一项体育项目,与心理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要求射手具备稳定性、持续性以及协调性的运动技能。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射击运动员的成绩不仅与运动员的专业水平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而且也与运动员的心理素养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射击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在提升运动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员心理的稳定调节,充分发挥出心理学在射击运动中的基本作用,使运动员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稳定支持。

1、运动心理学的分析

对于运动心理学而言,其作为一种研究运动员心理活动的`学科,主要包括了目标的制定、动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的强化等。通过定期的心理训练,可以提升运动员的运动心理。对于心理训练而言,其作为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理训练的过程中包括了放松技术、表象心理以及信心建立等内容。第一,放松训练对于射击运动员而言,在其运行心理形成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可以缓解运动员紧张、焦虑的心态,降低运动员肌肉紧张发生的概率,使运动员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完成训练。第二,表象心理,主要是对运动员动作、事件的重复,使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目标设计的状态下,达到训练的目的,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心理训练环节,

而且,在对动作心理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训练的有效强化,提升运动员的下意识反应。第三,在运动员运动心理因素分析的过程中,信心对运动员心理素养的提升较为重要,通过信心的强化,不仅可以使运动员在训练以及技术掌握的过程中得到肯定,而且也可以切实进行目标的强化分析,并在训练技术评价标准确定中,可以使运动员形成强烈性的目标,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1]。

2、心理训练在射击运动中的运用原则

进行不同训练环境的训练

在射击比赛竞技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会对运动员的心理因素造成一定影响。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很多射击人员只是适应自己经常训练的场所,如果场地发生变化之后,会对运动员的精神造成压力。所以,射击运动员需要在不同环境中进行训练,例如:不定期地进行转场训练,尝试在不同的环境与室温下,与其他队的队员打有成绩要求的考核,通过在有成绩要求的训练对自身紧张情绪的适应、熟悉、调控这一过程,降低心理压力。通过不同环境的营造,可以使运动员对外界的变化进行合理掌握,降低心理压力,为其竞技状态的提升提供支持[2]。

参加不同方式的实际比赛

对于射击运动员而言,其射击水平是通过不同的训练以及长期比赛所积累的。一些运动员由于赛场经验不足,在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肌肉紧张以及情绪慌张的情况,因此,在日常训练中要通过规范的射击动作来强化动作的熟练性,还要对考核、比赛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提升运动员的实践经验,使运动员的信心得以提高,在任何比赛中可以发挥出正常水平。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问题,通过规范性射击规范及不规范比赛项目的分析,提升运动员实践经验。而且,在比赛经验总结及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为运动员提供不同的实际比赛方式,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使射击运动员提升自信心,在任何比赛中都可以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3、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措施分析

强化训练的技术分析

对于射击运动员而言,在其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是在一些年轻运动员技能训练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的个性差异,导致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在训练的过程中存在着怕吃苦的现象,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强化运动员的训练能力,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养,使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并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加强运动员的运动心理,使他们的运动思维得到激发[3]。

构建心理障碍训练法

在运动员心理素质分析的过程中,教练员要对不同的运动员进行差异性分析,在射击训练的背景下,运动员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在比赛中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出现了很多运动员会由于自身原因造成比赛失败。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教练人员构建心理障碍训练方式,使运动员珍惜每次训练以及比赛的机会,并在不断训练的同时强化自身心理障碍克服能力,使运动员的专业技能得到稳定提升。

构建自我控制训练法

在现阶段射击运动员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及时认清自身的训练状态,良好的运动状态以及不好的运动状态都是由运动员自己所控制的。如果在比赛的过程中,良好的训练状态占据了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也就使运动员形成了正确性的运动心理,提高了比赛成功的概率。如果在比赛的过程中,不好的状态占据着运动员的心理,在其比赛的过程中不能更全面地分析干扰因素,导致其克服困难的心理状态相对较弱,也就会在最终程度上造成比赛的失败。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不断强化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训练能力的不断提升,调整状态,实现运动员运动心理的稳定强化。

强化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科学性认知

在现阶段射击运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心理训练是较为独特性的训练方式,通过心理训练可以保证运动项目设计的周期性开展,所以,在现阶段运动项目构建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运动员进行基本心理机能的稳定训练,实现运动员比赛适应能力的有效培养。

第二,射击专项的心理训练课程,例如: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对运动员比赛之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性分析,从而使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有全面提升。第三,训练项目的难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对训练项目的合理优化,保证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及合理习惯。第四,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运动员的专业技能,而且也应该关心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使运动员在训练以及比赛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第五,制定科学、合理的比赛方案,通过运动员比赛过程以及不良心理状态的提出及分析,进行有效设计方案的构建,使运动员的专业技能得到综合提升。第六,在日常训练中,可以让运动员选择一个固定的目标,对目标进行仔细观察及分析,通过强化记忆,进行射击训练,使运动员的记忆能力以及训练技能得到综合性提升[4]。

4、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运动心理学在射击运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射击人员的稳定性以及精度性特点,使其在时间长、弹数多训练的背景下,提升自身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强化运动心理素养,使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自身的专业射击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运动素养。因此,在现阶段射击运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运动员运动心理的培养,强化对运动员的心理干预能力,实现射击运动项目的综合性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波.运动心理学在射击运动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6):251.

[2]葛焕生,刘伟.心理训练在射击运动中的重要性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3):62-63.

[3]吴斌.基于心理干预射击运动员损伤防护体系的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6):111-113.

[4]李四化,张力为.中国文学的运动心理学价值探讨——以射击项目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65-68.

打好基础,受用终生——“普通心理学”创建名牌课程项目总结“普通心理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生的一门“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授课时间为一学年。1996年普通心理学成为我校“一类课程建设项目”;1998年经申请成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建设项目。在几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主要在教学目标、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与题库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在心理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1995-1996年间,我们在国内外60名著名心理学家中进行了“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其中调查了心理系本科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结果表明:本科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四个专业的前5门专业基础课都是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和心理研究方法。其中普通心理学列在首位。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general)知识和“基础”(basic)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最一般的规律,它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最一般的知识,因而不同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但又为学习这些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邻近学科的影响,心理学开始采用客观的方法对人脑中的“黑箱子”进行探索,通过外显行为的分析,揭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并用计算机模拟了许多复杂的心理现象。这是心理学不同于别的一些学科的地方。很多学生入学前没有学过心理学,这和物理数学等学科非常不同。在学生进入心理学系开始学习心理学这门学科时,我们既要使学生对奇妙复杂的心理现象发生兴趣,又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心理观,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研究的敏锐的“悟性”,知道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在心理学专业开设的20-30门学科中,它处在“基础”和“入门”的地位。要处理好普通心理学与其它后续课的关系,不能也不应该代替其他学科的教学。我们认为在课程建设中,明确“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和这一特殊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二、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189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illian James 出版了《心理学原理》一书。这是一本标准的《普通心理学》教科书,对世界各国几代心理学家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革前后,我校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一直使用曹日昌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教材。1988年以后主要采用彭聃龄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同时还参考黄希庭教授编写的《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孟昭兰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希尔加德、阿特金森教授等主编的《心理学导论》(周先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查普林等著《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 Zimbardo教授编写的《心理学》(游恒山译,五南出版社,1990),张春兴教授的《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等。其中彭聃龄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出版于1988年,是国内近10年内使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在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重印11次,发行总量为万册。从1998年以来,我们本着下述原则组织了《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教材的修订工作:“在保持和发扬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争取将《普通心理学》修订成一部站在时代前沿、既重视基础知识、又强调应用、便于教学,适应21世纪初培养心理学人才需要的精品教材”。修订后的教材将于2000年9月出版。修订后的教材具有以下特色。1.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既保留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增加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水平的内容,特别是90年代以来某些重要的最新成果。如皮层功能模块的分离、视觉的并行神经通路、认知的脑成像研究、意识和无意识、注意的负启动效应、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语义丰富问题的解决、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与情绪调节、智力理论的新发展和“大5人格”理论等。2.加强了对国内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介绍,使教材具有中国特色。书中介绍了视觉早期加工的研究、空间定向的研究、汉语认知的研究、儿童情绪和智力的早期发展、独生子女的研究、超常儿童研究、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等。3.加强了应用性的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结合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应用领域的某些研究成果。4.对教材体例作了重要调整,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例如,每章前面增加了一段“导读”;通过开设“视窗”,介绍了心理学的著名人物、重要研究成果和有启示性的问题,扩大学生的视野;每章末尾有本章内容摘要和思考题;书的最后列举了全部参考文献和英汉对照的重要心理学名词,方便师生查找;5.调整了教材体系。教材体系比较混乱是国、内外普通心理学教材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文革以前,国内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主要采用了前苏联的教材体系,近20年来,根据欧美一些国家的教材体系作了局部调整。这次在修订教材时,我们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在教材体系上作了较大的创新。我们将人的心理系统划分为4个互相联系的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心理特性系统和活动系统,并依此对教材的篇章作了安排。在记忆一章中,我们将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与编码、存储和提取这两套概念统一了起来。将表象合并到思维一章中,将意志合并到情绪一章中等。这些调整既有利于理清旧教材中某些概念的混乱,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6.保持了原教材文字通顺、流畅,可读性好的特点。最近我校正在申报将《普通心理学》教材列为“21世纪教材”。希望修订后的教材将对21世纪初我国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深化教学改革,创立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的教学模式应该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普通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三结合”教学模式。主要要解决“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学习基础理论与培养实际能力”的关系、“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具体做法是:1、增加讨论课:文革前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普遍开设了讨论课,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产生了很好的作用。文革后一段时间内,讨论课减少甚至完全取消了。课堂教学完全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近年来,我们恢复和增加了课堂讨论的比重。在一个学年中,我们一般安排6-8次讨论课。例如,我们组织学生讨论了“人类脑与行为的关系”、“个体发展中的先天论与后天论的争论”、“动物是否可以运用语言”、“人类记忆是否可信”以及“人格是否具有一致性”等等。讨论课要求学生事先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讨论提纲,对某一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讨论时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获得知识、学会提出和证明各种心理学理论假设的基本方法,培养了他们的理论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2、开设实验课:过去,普通心理学课程只有一些演示实验,学生“只能参观,不能参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和实验心理学的任课老师商量后,在保留和增加演示实验的同时,在普通心理学中尝试开设了心理学实验。如“盲点的位置测定”、“时间知觉”、“速度知觉”、“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等,制订了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南。这些实验根据任课老师事先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并学会某些实验仪器设备的初步使用方法,因而在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上都有别于实验心理学的实验。3、指导学生自学:普通心理学的教材内容多。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突出讲解教材(彭聃龄教授的《普通心理学》)中的重点难点,鼓励学生课后自学参考教材。如张春兴教授的《现代心理学》,Zimbardo教授的《Psychology and Life》、Sdorow教授的《Psychology》等。这些教材各有特点,内容新颖、写作生动。通过自学,学生既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4、适当安排作业与练习:普通心理学教学中过去很少布置作业,学生上课时听得很热闹,下课后却缺少练习的机会,学习效果因而受到影响。现在,我们几乎每周都布置课后作业。作业的形式包括自学教材、阅读指定的英文文献、自己寻找并阅读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完成论文等。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我们利用“名牌课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心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资金投入,增加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设备,改变了过去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局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1、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采用计算机、投影仪、扫描仪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备课、写教案都用计算机。几年前我们从国外引进了一套教学用的彩色投影胶片,现在通过与计算机连接的投影仪投射出来,使学生能看到生动的画面。使用现代化手段后,不仅节省了板书时间,加大了教学内容信息量,而且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易为学生理解。再有在计算机上备课,也便于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新的教学需要,随时加入新的内容,因而有利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2、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内容:近年来我们将一些较难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如动物条件反射的建立)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材料显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尝试多种假设的建立和选择不同的方法。目前,我们正根据教学要求,试图开发普通心理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并放到校园局域网中,方便学生自学。3、利用教学录象带辅助教学:近年来,我们引进了美国Stanford大学心理学系Zimbardo教授主讲的教学录象带“Discovering Psychology”(与其教材《Psychology and Life》配套)。该录象带分为26个片段,每个片段大约30分钟。我们选取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些片段,如“有反应的大脑”、“记忆与遗忘”、“学习与条件作用”、“发展中的儿童”等,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收看,教师将录象的重点内容翻译讲解给学生。录象教学形式生动、讲解精彩,效果很好。五、改进考试方法与进行题库建设:1.关于考试方法:我们在普通心理学的考试中实行了“阶段分”“结构分”制度。学生的成绩由3部分组成,分别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在学期课程的得分中,考卷分数占70%,实验课分数占15%,平时作业占15%。期中考试的试题主要是标准化试题,即选择型试题;期末考试的试题主要是传统型试题,如名词解释、简述题与论述题等。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了解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关于题库建设:经过几年努力,我们已经建成了一个“普通心理学试题库”。该题库分两个层次,一个是本科生层次,一个是研究生层次。经过实际使用,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我们拟进一步扩大题库的规模,完善题库的形式,提高题库的质量,并拓宽题库的使用范围。使之成为一个配合普通心理学教学、有效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化的试题库。要做的工作有:1)根据教材新的知识点增加新试题,修改或删除不合适的老试题;2)翻译并整理国外教材中好的标准化试题加入题库;3)收集题库的使用情况,分析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梯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一直是由我系的著名教授和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担任过这门课程教学的老师有张厚粲教授、高玉祥教授、彭聃龄教授、郭德俊教授等。目前,负责这门课程的有彭聃龄教授、许燕教授、杨珲博士等。为了形成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保持高质量的的教学水平,我们做了以下工作:1、注意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担任普通心理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进修学习的机会,包括出国学习的机会;2、帮带结合,以老带新:实行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制度,为青年教师指定指导教师,定期听课,利用指导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3、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岗位是学校的特聘岗位之一,特聘教师每月可以得到500元的特聘津贴(每年10个月)。普通心理学教师实行评比上岗制度,在讲授心理学(公共课)或普通心理学的教师中,期末教学评估(全校的每一课程都参加统一评估)中得分最高者将担任理科基地班的普通心理学教学;4、教学、科研相结合。一支高质量的教学队伍,也应该是一支富有创造精神的研究队伍,通过科研工作,提高师资水平。教师担任科研既可以把学科的最新进展及时介绍给学生,也能“言传身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通过近3年的努力,我们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普通心理学的教学效果有很大提高。该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期末的全校课程评估中得分一直在90分以上。但创建名牌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名牌课”需要有名教师、名教材、名教法和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系统的积累,不是2-3年就能完成的。但是有了这几年的工作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把北京师范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建设成一门名副其实的名牌课程,发挥它在21世纪心理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今后2-3年的工作计划是:1.扩大新教材的辐射作用。教材经过修订后,在内容和体系结构上都有许多变化,如何让使用这本教材的教师更快地熟悉这本教材,是我们今后2-3年的一项重要任务。2.要编写一套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3.要完善普通心理学试题库,使之在考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4.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内在活动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儿童心理学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发展现状》

作者简介:刘璐,女,(),民族:汉,籍贯:辽宁省辽阳市,所在学校:沈阳师范大学,专业:应用心理学。

摘要:特殊儿童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群体,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在这中需要下自然萌生的学科。它在中国还是一门极为年轻的学科,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学科课程设置上都存在着问题。本文集中从学科定位、研究现状以及学科设置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学

在人类社会飞速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人”成为了时代的中心与永恒的主题。在这种语境之下,特殊儿童作为极为特别的一个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关注特殊儿童,必然要回答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问题,那么特殊儿童心理学这个涵盖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特殊学科应运而生。事实上,相较于国外的累累硕果,特殊儿童心理学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并不成熟。那么什么是特殊儿童心理学、它的特点是什么、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又是如何的,都是我们急需回答的问题。

一、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以特殊儿童的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它着重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归纳特殊儿童心理现象的规律,最终以完成对特殊儿童的必须教育为旨归。很显然,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一) 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心理学

可以肯定的是,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从这一方面来说,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对象的心理现象,包括情感、认知、记忆、注意、思维等等进行研究,从而认清对象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掌握对象心理发展的总体趋势。只是研究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是特殊儿童。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很好的指导对特殊儿童的照看、教育甚至康复。由此来看,作为心理学分支的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意义很强的学科。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心理学内部的其他分支也有极强的交叉性。比如:普通心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为特殊儿童心理学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为特殊儿童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儿童心理学作为特殊儿童心理学补充,为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可见,仅仅从心理学的方面来看,把特殊儿童心理学当做独立的学科都是不可能的。

(二) 特殊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

说教育学可能范围太广,或许我们可以在特殊教育学中找到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位置。从特殊教育学一方面来说,特殊儿童心理学不再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成为了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其目的在于为鉴别特殊儿童提供标准,为实施特殊教育提供依据与方法。

由此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丰富而复杂的交叉学科,它即有理论作用又有实践意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界定为我们特殊儿童心理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拓宽了道路。

二、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那么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

在欧洲发达国家,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从70年代就开始起步,出现了不少重要的论著。与国外相比,我国显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但是不得不说,我国对特殊儿童心理的关注正在逐渐升温,研究内容与对象也在逐渐丰富。

从研究文献数量来看,自80年代至今,每年发表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论文都在不断的增多。从开始的每年几篇到如今的几十几百,虽偶有回落,但总体上数量呈上升趋势。

研究的对象也在不断的丰富之中。狭义的特殊儿童,一般是指那些生理缺陷明显的儿童,也就是残疾儿童;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比如:学习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弱智儿童、超常儿童等等。我国对特殊儿童的研究范围是在不断扩大的。但仍然集中在对学习障碍儿童、弱智儿童的研究。

从研究内容来看,近三十年更是从单一走向多元,涵盖面越来越广。包括对认知能力的研究、智力量表的制作、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与界定的研究以及对特殊儿童如何回归社会的研究等等方面都有涉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虽然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总体上来看是乐观的,但不得不说我们仍缺少规范化系统化的研究。比如: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经验描述层面,没有严谨科学的方法与完善的理论支撑。并且大多数学者都只针对一个比较熟悉的方面进行研究,使得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专作较多而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则少见。这都是我们下一步应当努力的方向。

三、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

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特殊儿童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在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主要针对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以及心理学专业开设。在这两个专业之中其课程的设置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

第一,在特殊教育的框架之中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以研究心理特点为主。

第二,直接以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课程重点,涉及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方方面面。

第三,进一步细化学科,将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某一个方面作为专题开设课程。包括专门的认知发展研究课程、特殊儿童诊断界定课程等等。

这些课程都以是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为依托,在大框架之中细化分流产生的。

与课程相适应的是专门教材的编写。比如在《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教材中都突出讲到了特殊儿童心理的问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至2000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了一套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教科书。这套教科书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盲童心理学》、《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聋童心理学》三本。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在课程设置中逐渐被重视起来。

但是,我们仍能看到目前的课程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一,特殊儿童教育课程并没有受到重视。这一门特殊教育以及心理学必须应当囊括进的学科并不是在所有高校中都开设的。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少部分的高等学府在其特殊教育专业或心理学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而大多数的师范院校则忽略了这门课程。并且,在这少数的几所院校之中,这门课程的开设学时也不够。

第二,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专业教师不足。由于这门学科是刚刚兴起的年轻学科,因此经过系统理论学习的专业人才并不多甚至没有,这使得高校中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没有功底扎实或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授。使得多数时候这门课程成为了纸上谈兵。

第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材仍然匮乏且不系统。除我们上述提到的少数教材外,其他系统的论述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专著少之又少。同时,与研究现状存在同样的问题,教材多集中于对某一方面的研究,但是全面而成体系的教材则没有。

现存的这些问题,使得我们的特殊儿童心理学教育处在施展不开的窘境。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特殊儿童心理学被重视起来,有更科学的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专业的特教等方面的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总而言之,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仍处于方兴未艾之际。这一处于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框架下的新兴学科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研究。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应该关注特殊儿童群体,努力使得他们融入社会,学会生活。因此特殊儿童心理学应当在这一片充满爱的热土上发展起来。(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蒋科星.特殊儿童“缺陷人格”的教育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杜晓新.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J].心理科学,2002,05:552-554+575-639.

[3]韦小满,刘洪沛.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二十年发展的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2,04:3-8.

[4]雷江华,方俊明.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9,04:9-13.

[5]周念丽,方俊明.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2,20:79-84.

[6]张巧明,曹冬艳.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02:51-54+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儿童心理学论文3000字

大学普通论文模板

大学普通论文格式模板

每个人在大学毕业的时候都会写一份毕业论文,那么,大家清楚论文的格式是怎么样的吗?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大学普通论文格式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 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 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大学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的写作都有严格的格式,那么,大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毕业论文网我为大家分享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1.纸张为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

2.论文由内容摘要与关键词、论文正文和参考文献组成。一级标题“一、”;二级标题“(二)”;三级标题“3.”

3.[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均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

4.正文:

(1) 标题:黑体二号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2) 正文: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距为多倍,

(3) 一级标题格式:一级标题:序号为“一、”,小三号黑体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4) 二标题序号为“(一)”,四号宋体,加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5)三级标题:序号为“1.”,起首空两格,空一格后接排正文,小四号宋体,加粗。

(6) 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7) 注释 (根据需要):正文中需注释的`地方可在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②……”(即插入脚注),并在该页底部脚注处对应注号续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注释的格式要求:

A、著作: [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B、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C、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五号宋体加粗;内容五号宋体;单起页。

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设计(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3篇。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6.页码:从正文起排,页面底端居中。

论文题目××××××标题:黑体二号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均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宋体小四号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一件事,事关能否毕业,而毕业论文的格式又决定了一篇论文的水准,所以我们在做毕业论文时,一定要按正确的毕业论文的格式排版。 第一、构成项目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第二、各项目含义 (1)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3)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4)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5).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6)附录 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7)参考文献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4、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第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家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边距为:天头(上)30mm,地脚(下)25mm,订口(左)30mm,翻口(右)25mm。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0mm。 第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第三、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小二号行楷,顶行,居中。固定内容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论文标题 小一号黑体。文头居中,按小一号字体上空一行。(如果加论文副标题,则要求:小二号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论文标题以下的行距为:固定值,40磅。 (3)作者、学院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 项目名称用小三号黑体,后填写的内容处加下划线标明,8个汉字的长度,所填写的内容统一用三号楷体,各占一行,居中对齐。下空两行。 (4)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紧接封面后另起页,版式和字号按正文要求。其中,“内容提要”和 “:” 黑体,内容用宋体。上空一行,段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与 “内容提要”间隔两行,段首空两格。“关键词”和 “:” 用黑体,内容用宋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七个,词间空一格。 (5)目录 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小4号仿宋。 (6)正文文字:另起页。 (7)论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排列,上空一行;下标明年级、专业、作者,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四号楷体,居中排列;下空两行接正文。正文文字一般用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二)”,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1),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为避免与注释相互混淆,不可用“①”。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9)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统一为“①”,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定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某年第几期〈例如 : ①龚祥瑞:《论行政合理性原则》, 载《法学杂志》1987年第1期。);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著作名称、出版者、某年第几版、页数 ( 例如:② [ 英 ] 威廉·韦德著:《行政法》,楚剑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版,第5页。)。 (10)附录 项目名称为小四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空两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示范文本”。 (11)参考文献 项目名称用小四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四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参考的著作可不写第几页) 。 (12)页码 首页不编页码,从第二页起,居中编排。

大学学术论文格式模板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学学术论文格式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纸型、页面设置、版式和用字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210mm)打印。

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天头(上)25mm,地脚(下)20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

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二、论文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组成。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占两行。上一行内容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用小三号宋体;下一行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3号宋体加粗。文头上下各空一行。

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论文副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作者、学校(市级电大)、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成员、答辩日期、申请学位等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适当居中左对齐依次排列。占行格式为:

作者:

学校: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答辩组成员:

xx(主持人)职称:

xx职称:

答辩日期:

申请学位:学士(不申请可省略此项)

由于论文副题可有可无,学位可申请可不申请,答辩组成员可以是3、5、7人,封面内容占行具有不确定性,为保持封面的整体美观,可对行距做适当调整。

三、论文

论文由论文目录(提纲)和题目、作者姓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组成。

需要列目录的`论文,目录要独占一页。“目录”二字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以下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及其对应页码。用小4号宋体。

论文题目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作者姓名:题目下方居中,用四号楷体。

完成时间: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字样为“X年X月”,用四号楷体。

论文摘要:作者姓名下空一行,左起顶头,写明“摘要”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摘要内容。一般用五号字,字体用楷体。

关键词:摘要下方,左起顶头,写明“关键词”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关键词。词间空一字。字型字体同摘要。

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果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四、五级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一般不独占行,末尾加句号。如果独占行,则不使用标点。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注释采用脚注形式。加注符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标在须加注之处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后,用带圈或括弧的阿拉伯数字依次标示。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左起空两字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建议使用电脑脚注功能。

参考文献:在正文项目后空两行左起顶头用四号黑体写明“参考文献”,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编排参考文献内容,每个参考文献都另起行。参考文献的项目见“实施方案”正文。

附录:在参考文献后空两行左起顶头用四号黑体写明“附录”字样,另起行编排附录内容,格式参考正文。

实例:(略)

普通论文模板

大学普通论文格式模板

每个人在大学毕业的时候都会写一份毕业论文,那么,大家清楚论文的格式是怎么样的吗?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大学普通论文格式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 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 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1500字论文格式模板(通用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1500字论文格式模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讯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综合信息服务、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计算机网络按照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2)按拓扑结构划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网;3)按交换方式划分为:线路交换网、存储转发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4)按传输带宽方式进行划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5)按网络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分为:NetWare网、Windows NT网和Unix网等;6)按传输技术分为:广播网、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点到点网。

3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由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和通信协议三个部分组成。资源子网在计算机网络中直接面向用户;通信子网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全网络面向应用的数据处理工作。而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就称为通信协议,它的存在与否是计算机网络与一般计算机互连系统的根本区别。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共享资源。共享的资源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其中共享数据资源是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目的。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网络间的信息传递。这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如电子邮件、传真、远程数据交换等。

分布处理:是指当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个计算机系统负荷过重时,可以将其处理的任务传送到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系统中,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对于大型的综合性的科学计算和信息处理,通过适当的算法,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分布式的处理。促进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利用网络实现分布处理,建立性能优良、可靠性高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综合信息服务: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要产生大量的信息需要及时的处理,而计算机网络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设备

网卡(NIC):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

集线器(Hub):是单一总线共享式设备,提供很多网络接口,负责将网络中多个计算机连在一起。所谓共享是指集线器所有端口共用一条数据总线,因此平均每用户(端口)传递的数据量、速率等受活动用户(端口)总数量的限制。

交换机(Switch):也称交换式集线器。它同样具备许多接口,提供多个网络节点互连。但它的性能却较共享集线器大为提高:相当于拥有多条总线,使各端口设备能独立地作数据传递而不受其它设备影响,表现在用户面前即是各端口有独立、固定的带宽。此外,交换机还具备集线器欠缺的功能,如数据过滤、网络分段、广播控制等。

线缆:网络的距离扩展需要通过线缆来实现,不同的网络有不同连接线缆,如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公共电话网:即PSTN(Public Swithed Telephone Network),速度9600bps~,经压缩后最高可达,传输介质是普通电话线。

综合业务数字网:即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是一种拨号连接方式。低速接口为128kbps(高速可达2M),它使用ISDN线路或通过电信局在普通电话线上加装ISDN业务。ISDN为数字传输方式,具有连接迅速、传输可靠等特点,并支持对方号码识别。

专线:即Leased Line,在中国称为DDN,是一种点到点的连接方式,速度一般选择64kbps~。专线的好处是数据传递有较好的保障,带宽恒定。

网:是一种出现较早且依然应用广泛的广域网方式,速度为9600bps~64kbps;有冗余纠错功能,可 靠性高,但由此带来的副效应是速度慢,延迟大。

异步传输模式:即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种信元交换网络,最大特点是速率高、延迟小、传输质量有保障。ATM大多采用光纤作为连接介质,速率可高达上千(109bps)。

调制解调器(Modem):作为末端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间信号转换的设备,是广域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分别用来与路由器的同步和异步串口相连接,同步可用于专线、帧中继、等,异步用于PSTN的连接在计算机网络时代。

6 结语

人们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利用必将会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将会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开展以及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互联网的联系和沟通下,各种信息传播的速度将加快,企业和个人对网络信息的依赖程度也将不断加深,信息需求程度相对较大的部门将成为未来社会中创造高附加值的行业。并通过他们带动相关知识产业的进步和发展,甚至带动全社会的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计算机网络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人类文明进入到更高阶段的标志,它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更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推动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打破了原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在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们生存的空间,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超乎寻常的方便和成功。但是,网络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它要求我们要以更高的层次去面对新的生活和环境,同时不断地改变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我们要抓住网络时代带给我们机遇,不断努力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的高阶段发展。

1摘要

“摘要”是对整篇论文的缩写,建立在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础之上。评审专家评阅论文时,总是先看摘要,摘要给专家留下第一印象,是评奖的敲门砖。“摘要”包括: 问题背景,要达到什么目标,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模型的主要内容、算法和结论,模型的特色。好的“摘要”能很快吸引评审专家的注意力,它建立在多次修改、反复推敲的基础之上,具有统揽全文、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文笔流畅的特点。

2问题提出

“问题提出”也可写作“问题重述”。是将竞赛试题所给定的问题背景和解题要求用论文书写者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在美国的数学建模竞赛中,这一部分称为 Background或者 Introduction。

3模型假设

任何问题的求解都有它的背景和适用范围,建模试题来自于现实问题,同样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约束。“模型假设”就是界定一个范围,或给出几个约束条件,一使得问题的解决过程不至于太复杂,二使得其他人在使用该模型时知晓它的适用范围。“模型假设”不是凭空臆造的,是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挖掘、提炼出来的。

4符号说明

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基本元素,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洁性的特点。数学模型由数学符号组成,模型的求解通过符号的运算来完成。可见,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根据需要随时引入必要的数学符号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根据竞赛要求,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所引入的数学符号要在本模块给出说明,最好的说明方式是列一个表格。

5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解决数学问题最难、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明确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而“分析”,则是迈出这一步的关键。数学建模也这样。建模试题往往由几个子问题组成,这时的“问题分析”既要有全局分析,也要有局部分析。“问题分析”包括: 分析解决该问题需要用到哪些专业背景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重点和难点; 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工具和步骤。这样的分析对于“如何建立模型? 采用哪些数学理论或公式? 怎样求解? 会遇到哪些困难?”具有指导作用。

6模型建立

“模型建立”就是将原问题抽象成数学的表示式,主要步骤:

第一步,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和专业背景,选择适当的数学理论或工具。例如,如果是变化率问题,则考虑借助于导数或微分方程的手段; 如果涉及面积、体积、曲线弧长、功、流量等几何量或物理量,则考虑运用积分元素法,将问题转化为定积分、或重积分、或曲线曲面积分; 如果是随机数据的处理,则考虑统计分析的方法。

第二步,确定常量、变量,用符号来表示这些量。

第三步,建立数学模型,即建立常量、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方程、函数或表格。

7模型求解

少数模型可能是简单的数学式子,求解起来比较容易。有些模型虽然也可用数学式子表示,但其中含有难以析出的参数,求解很困难,有的模型面对的就是一堆数据,对于这两种情形,就需要借助于软件 Matlab,Mathematic,Maple,SAS,SPSS中的某一个编程求解。

8模型检验

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来自于科技、工程、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实际问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方法的局限性,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之间会有差距,模型可靠性的检验成为必然。为了检验提交的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吻合的程度,竞赛题中往往会提供一些来自于背景问题的实验数据。“模型检验”就是将给定的数据代入模型,计算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如果误差较大,就要返回去调整模型以提高可靠性。

9模型评价

该标题也可写成“模型的优缺点分析”。分析模型有哪些优点,缺点是什么。也有人将这里的标题改写为“模型评价、推广与改进”。其中的“推广”是将前述“模型假设”中的某些 条 件 适 当 放 宽,看看结果会怎样。“改进”是指对模型或算法做出某种改进。

10参考文献

列式参考的主要文献。

11附录

详细的软件程序、程序运算过程、运算结果; 用于模型检验的数据表格; 其他不宜放在正文中的数据表格。

1、研究背景

中国的教育体制我想就是每个人都沿着固定的模式一路走来,在同一个阶层的人们所掌握知识水平都差不多,如果父母或师长告诉你,这件事是不应该做的,那么他就会牢记一辈子。致使他会把他的经验告诉他的孙子,我们丢失了正常能力,失去了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观察世界的能力。替而代之的是,我们把世界概括成一套简单的题目,头脑中的固定模式从不会使我们感到惊讶,因为在我们标准形象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几乎视而不见,所以,当我们把所有劳工领导人归类为势力小人,把所有诗人看作梦想家,把所有政治家视为虚情假意的欢迎者,就暴露了我们的局限性。

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作为国家的主人和民族的一分子,曾经或现在的受教育者或教育者,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关注教育。

2、对于教育制度,受教育者或教育者都认为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对于应试教育有些人可能这样理解:应试教育有利的一面是能加快孩子们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但诸如个人能力、综合素质、创造性等则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弊端相当多。

应试教育的最直接后果是导致教育产品供给的短缺。其结果导致教育的高收费,更重要的是,它仿佛是一架考试的机器,因为它推动着学历教育向前迈进;它使得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为考试忙不停。否则,就会因考试不及格宁被淘汰。在这种体制下,孩子们努力学习知识,以通过各种考试。

学校考试以其对学习成果的显示,对学习方向引导,对学生的激励,在这一过程中起了控制器,调节器和加速器的作用。当然考试的控制、调节、加速效应是应接作用与学生学习的考试不但对学生学习的促进、调节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它还集中体现着人的智力、技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因此,它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人的本恒。但现实生活中,我国的学校考试出现了异化现象,产生了与人的本性、人的社会化过程相分离的运动。考试本来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的手段,却被当成了追求的目的,学生的发展倒成了争取考试合格的手段。考试过程中所有自然形成的关系却变成了分数关系。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强制力量,学生失去了自身学习的动力。最终学生把考试视为自己的对立面,把自己看成被分数奴役的人。

面对如此问题,无庸置疑,考试要改革,考试要面向未来的教育,考试要与社会发展同步,考试要服务与人类的自我特点,这是考试的基本方向。考试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考试要体现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要创造一个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环境。

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而学校教育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重视很多智力好的学生的教育,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教育;第二重视知识的教育,忽略了能力的培养;第三重视智商,忽略了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教育。对诸多弊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自各自特色"。

3、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方式应运而生。

"素质教育"这个次越来越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要求对统治教育上干年的所谓"应试教育"进行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又这样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呢?

所谓素质教育,既培养一个人的中和素质,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步入社会不会有一种贪图和盲从感,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既有广泛的知识又有各方面的技能和创造力,这才是我们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因此,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打破已有应试教育机制,建立起强有力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摘要: 当今社会在古代文学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古典的精华力量在现代社会依然熠熠生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人文能力、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具备良好的心智水平,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与社会。

关键词: 人文素质;古代文学;教育与培养

一、完善课程体系

依据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修改和完善,无需另建一套课程体系,而是使新增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原有的课程相互照应,融于同一个大的课程体系中,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整体,使课程结构更合理、更科学。具体如下:一是在通识课程中增设最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如人文素质教育通论、现代社交礼仪、美学与美育、中国通史、古典名著导读与鉴赏、实用书法书写与欣赏、世界名曲欣赏等,并给予相应的学分。二是结合学科课程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如古代文学教师可以结合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在教学中对文学院以及全学院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三是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与其相对应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在专业必修课中增设相应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如开设哲学史、戏剧史、教育史等。

二、调整教学内容

这是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的关键。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魂魄,中国古代文学披露的是华夏民族的精气神、炎黄子孙的奋斗史、华夏江山的正气歌,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财富。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要彰显人文素质的精华。既要固守文化传承,使古代文学的精华得以继承和发扬,培养深厚的人文底蕴,还要强化古代文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古代文人提出众多创新思想:“守旧无功”“质疑问难”“濯去旧见以来新意”“不泥古”等。古代文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精神上的根基和文化价值取向,古代文学把创新作为新型人文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更要关注情商教育,培养现代人文精神。提升思想境界,发展健康个性,塑造健全人格,使之成为学生面对社会压力、人生挫折的动力源泉。

三、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师者深厚的人文素质储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师者应具有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融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审美、天文、地理等各领域为一炉,以敏锐深邃的时代感受,形成对生命、对生活、对社会的独特体悟。教师的人文素养,便是教之内功、师之根本。师资队伍建设,要注意师资来源,应尽量从本校现有的授课教师中挑选,个别的可外聘;师资培训,可采取校内、校外两种方式。从事必修课和专业课讲授的教师可参加校外举办的高级培训班或培训中心的学习。一般的授课教师要参加校内普通培训班的学习,以了解人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知识,提高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育水平。

四、营造文化氛围

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空间。校园环境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开展多元文化活动,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如请专家学者作系列人文讲座或学术报告,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以校报、校园网和广播站为载体,开设人文教育专栏,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空间;建立人文社团,如新闻、文学、楹联、艺术等协会或社团;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包括开展古典名著读书报告会、经典诵读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老师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来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学生从中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美化心灵、娱乐身心,是培养学生人文底蕴、塑造学生人文情怀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总之,当今社会在古代文学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古典的精华力量在现代社会依然熠熠生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人文能力、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具备良好的心智水平,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与社会。

参考文献

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钱志熙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9-2069

2、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曹萌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3048

一、教育理念与现实情况结合

在以前旧式的教育下,学生勤奋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给家长和老师一个交代,然而数学比较实用,体现智力价值的内容,却在教科书没有学到。应试教育的弊端逐一体现出来,表明当前我国数学教育体系的情况严重落后,拖慢社会的发展,必须重视新课改和新的教学理念。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改革”看来,我们要从死板的教科书中走出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运用新的理念来改变旧式的数学教育体系。从数学哲学方面讲,数学史最含有生命力和统摄力的教学体系,是否学好数学,不是从数学成绩分数的高低来判断,最重要的是要以他如何看待数学,如何去学好数学,能否充分了解数学,熟练运用数学观念和方法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问题。

在现实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数学观念,不同观念会导致人们不同行为和工作。一个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艰深难懂、枯燥乏味、很难学好的思想,必然会导致逃避数学,逃避数学老师,不去接触数学读物自行封闭行为。一个教师如果认为数学只是公式、法则、考试,那么他的课堂教学就是填鸭式的。但实践教学能让学习回归生活,注入新鲜的血液。体现在:1.让人们知道学习数学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其制定和安排教学目标。2.制定符合现阶段学生适应的大众化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3.让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其教学内容。

二、课堂教育方法的改变

课堂作为课改的主要阵地,是新课改是否有成效的直接体现。课堂教育的改变要从体现出来的问题入手,让课堂的学习氛围活跃起来,让教学变得趣味些,不再一味的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上,教师不是讲完一个课时就觉得万事大吉了,但也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要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前提,要有质量的保证,要让学生明白教师只是讲了主要教学重点,其余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学习,不懂再去问教师,切实提高课堂讲课的效率性。教师要学会“精讲”,把主要教学内容讲清楚,如重点、关键性的问题等。

在上课时的要求:(1)内容要简洁。扣住主题要求,突显重点、关键问题、难点;(2)方式得当。既要能体现出教学目标,又能复合学生的实际情况;(3)言语简洁明了。趣味生动,其提示作用,不要一味的死板,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多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反复的练习,用口、动手、动脑充分运用课堂知识去解决问题,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起监督和指导作用,练习的内容要得当,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不要机械重复去练习,要有分寸。通过练习,让学生稳定熟练的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其全面能力,形成技能、技巧。

学生学会思考,去质疑问题,思维的驱动在于质疑,能成为学生的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变得活跃起来。而以前的旧式教学是以事先确定好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使得课堂气氛僵硬,学生的问答完全按照教师的套路,根本没什么价值所在,又不能有效的省时,这值得我们去反省。在新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的去探讨,在自己思考问题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反之,没有经过自己大脑思考,是不会产生深刻问题的。教师的提问有利于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条捷径,那些具有提问思考能力的学生是学到了一项学习能力,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质疑的意识,让他们敢于提问和思考。

比如,①让教师去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去解决,在此过程发现问题,进而去思考和解决问题。②教师要提倡学生主动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从学习的重点、关键点发现问题,学会从书上的例题中找到解决的方法。③新旧知识的联系。数学知识点都是前后联系的,有许多新的知识是在旧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所以复习旧的知识,也是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手段。

三、结束语

总之,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然需求,这关系到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要求。教育改革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投入进去,要正面看待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教学理念,必须身体力行,努力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

普通心理学期末论文

普通心理学论文论个性差异原理在职业选择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同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差异主要是就是个性的差异,个性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是指演员戴的假面具,心理学沿用了其含义,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个性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倾向性,表现为个体的兴趣、态度、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二是个性心理特征,体现个体之间的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个性心理特征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气质差异、性格差异、能力差异。掌握个性差异原理,对科学选择职业着密切联系和重要的意义。 一、气质差异与应用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特别表现在情绪产生的快慢,情绪体验的强弱,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情绪变化的幅度及言语动作的速度等方面。 1、气质的类型 人的气质分为四类: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心理学上叫气质类型,而每种有各自的特点: 多血质。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表现为情感变化迅速,对人对事易发生情绪反应。但情绪不稳定,心境变换较快,随意反应性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具有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他们举止敏捷,姿态活泼,有生动的面部表情。言语表达能力和感染能力强,思维敏捷,善于交际,情感外露,但体验不深刻。待人热情亲切,但又显得粗心浮躁。办事多凭兴趣,富于幻想,缺乏忍耐力和毅力,不愿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胆汁质。其特征表现为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情绪体验强烈而持久,表现为情绪产生迅速、且带有爆发式特点。属于胆汁质类型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外倾明显。日常生活中为积极热情,易于激动,情感深刻而稳定,性情直率,精力旺盛,坚韧不拔,持久不渝,言语明确,富于表情,处理问题迅速而坚决。但自制力差,性情急躁,办事粗心,有时会刚愎自用,傲慢不恭。 粘液质。表现为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性较低,内倾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但稳定性强。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感不易变化和暴露,不易激动。但当情绪一旦被引起,就变得稳固而深刻。他们行动稳定迟缓,说话慢且言语不多。遇事谨慎,三思而行。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埋头苦干,有耐久力。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容易固执拘谨。 抑郁质。表现为情绪兴奋性低但体验深刻,不随意反应性强,反应速度慢而不灵活。具有刻板性、内倾性等特点。属于抑郁质类型的人多愁善感,情绪体验少而微弱,多以心境的方式出现。沉静、易相处、人缘好、办事稳妥可靠。遇事缺乏果断和信心,常有孤独胆怯的表现。工作易疲劳,疲劳后也不易恢复。 2、气质类型与工作安排 气质无所谓好坏,也无善恶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每一种职业领域都可以找出各种不同气质类型的代表,同一气质类型的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都能作出突出的贡献。 多血质的人适合外交工作、管理工作、驾驶员、服务员、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侦察员、干警等等。不适宜做过细的工作,单调机械的工作也很难胜任。 粘液质的人容易养成自制、镇静、安静、不急躁的品质。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保育员、话务员、会计、播音员、调节员等是他们适宜的工作 。胆汁质的人喜欢不断有新活动、新高潮出现,喜欢热闹。适合的工作如导游员、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员、外事接待人员、监督员等。但对长期安坐、细心检查的工作很难胜任。 抑郁质的人可以很好地胜任胆汁质者难以胜任的工作。 比如校对、打字、排版、检查员、登录员、化验员、雕刻、剌绣工作者、保管员、机关秘书等等都是他们理想的工作。 3、气质差异应用原则 组织中不同岗位的活动性质是不同的,在一般的工作岗位上,气质的各种特性可以起到互相弥补的作用。如有人对优秀纺织女工研究发现,属于粘液质的女工,她稳定的注意力能及时发现断头的故障,克服注意力不易于转移的缺陷;属于多血质的女工,注意力易于转移,这种灵活性弥补了注意力分散的缺陷。她们以不同的工作方式完成了同样质量的工作要求。 实际上,组织的中的每个工作岗位,对其工作人员的气质特点都有特定的要求,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必须考虑个人气质类型,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气质的适应原则,当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符合其气质特点时,就比较容易适应工作,工作起来也会咸到轻松愉快。反之,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气质特点不符,适应工作就比较困难,工作起来也比较吃力。二是气质的互补原则。在一个群体中,使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一起工作,可以起到不同气质类型间的行为互补作用,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二、性格差异与应用 有的人诚实、正直、谦逊;有的人活泼、好动、善交际;有的人则悲观、孤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内向的,也有外向的,在情绪特征上,有稳定型的,也有激动型的,在适应工作方面有的人积极进取,有的人消极被动。个体之间的差异,除了相貌、体形不同外,性格特征上的差异是最主要的差异。 1、性格差异表现。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吻合。性格差异不仅表现在性格类型上,如内倾型、外倾型、独立型、顺从型、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等,而且表现在性格特征的各个方面,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包括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及对工作的态度。 性格的意志特征。它是人能否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水平的标志,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目的是束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能否主动的约束自己,在困难和紧急情况下能否迅速、准确地做出抉择,以及能否以顽强的毅力把做出的决定贯彻到底。属于这方面的特征有:独立性、纪律性、组织性、主动性、自制力等。 性格的情绪特征。通常表现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四个方面。 性格的理智特征。也就是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方面的性格特征。 2、性格类型与工作安排 性格与工作的关系可以说是彼此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安排工作岗位要考虑性格的职业品质,尽量使个体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性格特点相适应。另一方面,性格是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约翰�6�1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约翰�6�1霍兰德把职业类型和人格类型分成六大类:社会型、管理型、常规型、现实型、调研型、艺术型。并与相应的六大类职业相对应: 现实型——这种类型的人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这类职业特征主要是指熟练的手工工作和技术工作,即西方被称为“兰领”的职业。如木匠、铁匠、电工、车工、建筑工人、驾驶员、汽车修理等。 调研型——这类人喜欢智力、抽象的、逻辑的定向任务,大都喜欢独立的工作,不愿受人督促,也不愿督促别人,不喜欢戒律严明的环境和重复性的活动。其职业范围主要是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主要是指各科学研究人员。 艺术型——这类人感情丰富、善于想象、喜欢求异、希望通过创作独特的艺术作品来表现自我。这类职业主要指艺术创作工作,使用语言、音响、动作、色彩、造型等创造艺术作品。典型的职业如文学家、诗人、音乐工作者、演员、记者等。 社会型——这类人对社会交往感兴趣,愿意出席社交场所,关心社会问题,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重友谊,愿意为别人服务,容易和人相处,但往往缺乏机械能力。相应的工作主要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教师、医生、护士思想教育工作者等。 企业型——这类人性格外向、自信、精力旺盛、对冒险活动、领导角色感兴趣,具有支配、劝说和使用语言的技能,但缺乏科研能力。相应的职业范围主要是指管理、决策方面的工作。如国家机关及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党团干部、经理、厂长等。 常规型——这类人对系统的有条理的工作感兴趣,喜欢整洁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习惯于按照固定的规则、方法进行重复性、习惯性的活动。这类人往往缺乏艺术创作能力。典型的职业是办公室工作,如办公室的办事员,图书管理员、打字员等 三、能力差异与应用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总要有一定的能力作保证。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1.能力的类型 人的能力有各种类型,通过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大类。一般能力是指各种活动都需要的一些共同能力,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包括: 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一般能力的五种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各自执行不同的功能,起着各自的特殊作用。特殊能力也称职业能力,是对一般能力而言的,指在从事某种特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数学能力、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管理能力等。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又将特殊能力分为11个方面:一般学习能力(Q)、语言能力(V)、算术能力(N)、空间判断能力(S)、形态知觉能力(P)、职员能力(K)、眼-手协调能力(K)、手指灵活度(F)、手的灵巧度(M)、颜色分辨能力(C)、眼-手-足协调能力(K)。

打好基础,受用终生——“普通心理学”创建名牌课程项目总结“普通心理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生的一门“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授课时间为一学年。1996年普通心理学成为我校“一类课程建设项目”;1998年经申请成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建设项目。在几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主要在教学目标、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与题库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在心理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1995-1996年间,我们在国内外60名著名心理学家中进行了“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其中调查了心理系本科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结果表明:本科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四个专业的前5门专业基础课都是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和心理研究方法。其中普通心理学列在首位。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general)知识和“基础”(basic)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最一般的规律,它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最一般的知识,因而不同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但又为学习这些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邻近学科的影响,心理学开始采用客观的方法对人脑中的“黑箱子”进行探索,通过外显行为的分析,揭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并用计算机模拟了许多复杂的心理现象。这是心理学不同于别的一些学科的地方。很多学生入学前没有学过心理学,这和物理数学等学科非常不同。在学生进入心理学系开始学习心理学这门学科时,我们既要使学生对奇妙复杂的心理现象发生兴趣,又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心理观,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研究的敏锐的“悟性”,知道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在心理学专业开设的20-30门学科中,它处在“基础”和“入门”的地位。要处理好普通心理学与其它后续课的关系,不能也不应该代替其他学科的教学。我们认为在课程建设中,明确“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和这一特殊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二、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189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illian James 出版了《心理学原理》一书。这是一本标准的《普通心理学》教科书,对世界各国几代心理学家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革前后,我校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一直使用曹日昌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教材。1988年以后主要采用彭聃龄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同时还参考黄希庭教授编写的《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孟昭兰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希尔加德、阿特金森教授等主编的《心理学导论》(周先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查普林等著《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 Zimbardo教授编写的《心理学》(游恒山译,五南出版社,1990),张春兴教授的《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等。其中彭聃龄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出版于1988年,是国内近10年内使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在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重印11次,发行总量为万册。从1998年以来,我们本着下述原则组织了《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教材的修订工作:“在保持和发扬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争取将《普通心理学》修订成一部站在时代前沿、既重视基础知识、又强调应用、便于教学,适应21世纪初培养心理学人才需要的精品教材”。修订后的教材将于2000年9月出版。修订后的教材具有以下特色。1.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既保留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增加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水平的内容,特别是90年代以来某些重要的最新成果。如皮层功能模块的分离、视觉的并行神经通路、认知的脑成像研究、意识和无意识、注意的负启动效应、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语义丰富问题的解决、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与情绪调节、智力理论的新发展和“大5人格”理论等。2.加强了对国内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介绍,使教材具有中国特色。书中介绍了视觉早期加工的研究、空间定向的研究、汉语认知的研究、儿童情绪和智力的早期发展、独生子女的研究、超常儿童研究、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等。3.加强了应用性的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结合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应用领域的某些研究成果。4.对教材体例作了重要调整,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例如,每章前面增加了一段“导读”;通过开设“视窗”,介绍了心理学的著名人物、重要研究成果和有启示性的问题,扩大学生的视野;每章末尾有本章内容摘要和思考题;书的最后列举了全部参考文献和英汉对照的重要心理学名词,方便师生查找;5.调整了教材体系。教材体系比较混乱是国、内外普通心理学教材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文革以前,国内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主要采用了前苏联的教材体系,近20年来,根据欧美一些国家的教材体系作了局部调整。这次在修订教材时,我们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在教材体系上作了较大的创新。我们将人的心理系统划分为4个互相联系的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心理特性系统和活动系统,并依此对教材的篇章作了安排。在记忆一章中,我们将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与编码、存储和提取这两套概念统一了起来。将表象合并到思维一章中,将意志合并到情绪一章中等。这些调整既有利于理清旧教材中某些概念的混乱,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6.保持了原教材文字通顺、流畅,可读性好的特点。最近我校正在申报将《普通心理学》教材列为“21世纪教材”。希望修订后的教材将对21世纪初我国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深化教学改革,创立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的教学模式应该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普通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三结合”教学模式。主要要解决“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学习基础理论与培养实际能力”的关系、“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具体做法是:1、增加讨论课:文革前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普遍开设了讨论课,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产生了很好的作用。文革后一段时间内,讨论课减少甚至完全取消了。课堂教学完全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近年来,我们恢复和增加了课堂讨论的比重。在一个学年中,我们一般安排6-8次讨论课。例如,我们组织学生讨论了“人类脑与行为的关系”、“个体发展中的先天论与后天论的争论”、“动物是否可以运用语言”、“人类记忆是否可信”以及“人格是否具有一致性”等等。讨论课要求学生事先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讨论提纲,对某一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讨论时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获得知识、学会提出和证明各种心理学理论假设的基本方法,培养了他们的理论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2、开设实验课:过去,普通心理学课程只有一些演示实验,学生“只能参观,不能参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和实验心理学的任课老师商量后,在保留和增加演示实验的同时,在普通心理学中尝试开设了心理学实验。如“盲点的位置测定”、“时间知觉”、“速度知觉”、“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等,制订了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南。这些实验根据任课老师事先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并学会某些实验仪器设备的初步使用方法,因而在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上都有别于实验心理学的实验。3、指导学生自学:普通心理学的教材内容多。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突出讲解教材(彭聃龄教授的《普通心理学》)中的重点难点,鼓励学生课后自学参考教材。如张春兴教授的《现代心理学》,Zimbardo教授的《Psychology and Life》、Sdorow教授的《Psychology》等。这些教材各有特点,内容新颖、写作生动。通过自学,学生既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4、适当安排作业与练习:普通心理学教学中过去很少布置作业,学生上课时听得很热闹,下课后却缺少练习的机会,学习效果因而受到影响。现在,我们几乎每周都布置课后作业。作业的形式包括自学教材、阅读指定的英文文献、自己寻找并阅读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完成论文等。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我们利用“名牌课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心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资金投入,增加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设备,改变了过去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局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1、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采用计算机、投影仪、扫描仪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备课、写教案都用计算机。几年前我们从国外引进了一套教学用的彩色投影胶片,现在通过与计算机连接的投影仪投射出来,使学生能看到生动的画面。使用现代化手段后,不仅节省了板书时间,加大了教学内容信息量,而且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易为学生理解。再有在计算机上备课,也便于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新的教学需要,随时加入新的内容,因而有利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2、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内容:近年来我们将一些较难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如动物条件反射的建立)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材料显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尝试多种假设的建立和选择不同的方法。目前,我们正根据教学要求,试图开发普通心理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并放到校园局域网中,方便学生自学。3、利用教学录象带辅助教学:近年来,我们引进了美国Stanford大学心理学系Zimbardo教授主讲的教学录象带“Discovering Psychology”(与其教材《Psychology and Life》配套)。该录象带分为26个片段,每个片段大约30分钟。我们选取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些片段,如“有反应的大脑”、“记忆与遗忘”、“学习与条件作用”、“发展中的儿童”等,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收看,教师将录象的重点内容翻译讲解给学生。录象教学形式生动、讲解精彩,效果很好。五、改进考试方法与进行题库建设:1.关于考试方法:我们在普通心理学的考试中实行了“阶段分”“结构分”制度。学生的成绩由3部分组成,分别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在学期课程的得分中,考卷分数占70%,实验课分数占15%,平时作业占15%。期中考试的试题主要是标准化试题,即选择型试题;期末考试的试题主要是传统型试题,如名词解释、简述题与论述题等。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了解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关于题库建设:经过几年努力,我们已经建成了一个“普通心理学试题库”。该题库分两个层次,一个是本科生层次,一个是研究生层次。经过实际使用,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我们拟进一步扩大题库的规模,完善题库的形式,提高题库的质量,并拓宽题库的使用范围。使之成为一个配合普通心理学教学、有效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化的试题库。要做的工作有:1)根据教材新的知识点增加新试题,修改或删除不合适的老试题;2)翻译并整理国外教材中好的标准化试题加入题库;3)收集题库的使用情况,分析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梯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一直是由我系的著名教授和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担任过这门课程教学的老师有张厚粲教授、高玉祥教授、彭聃龄教授、郭德俊教授等。目前,负责这门课程的有彭聃龄教授、许燕教授、杨珲博士等。为了形成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保持高质量的的教学水平,我们做了以下工作:1、注意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担任普通心理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进修学习的机会,包括出国学习的机会;2、帮带结合,以老带新:实行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制度,为青年教师指定指导教师,定期听课,利用指导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3、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岗位是学校的特聘岗位之一,特聘教师每月可以得到500元的特聘津贴(每年10个月)。普通心理学教师实行评比上岗制度,在讲授心理学(公共课)或普通心理学的教师中,期末教学评估(全校的每一课程都参加统一评估)中得分最高者将担任理科基地班的普通心理学教学;4、教学、科研相结合。一支高质量的教学队伍,也应该是一支富有创造精神的研究队伍,通过科研工作,提高师资水平。教师担任科研既可以把学科的最新进展及时介绍给学生,也能“言传身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通过近3年的努力,我们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普通心理学的教学效果有很大提高。该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期末的全校课程评估中得分一直在90分以上。但创建名牌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名牌课”需要有名教师、名教材、名教法和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系统的积累,不是2-3年就能完成的。但是有了这几年的工作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把北京师范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建设成一门名副其实的名牌课程,发挥它在21世纪心理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今后2-3年的工作计划是:1.扩大新教材的辐射作用。教材经过修订后,在内容和体系结构上都有许多变化,如何让使用这本教材的教师更快地熟悉这本教材,是我们今后2-3年的一项重要任务。2.要编写一套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3.要完善普通心理学试题库,使之在考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4.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这个是做什么用的啊 作业吗

我们刚考试用管理心理学的加大班级的凝聚力,里面用到了群体凝聚力那一张,没办法的话你可以去图书馆接本管理心理学来看看。

普通心理学论文范文500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论文篇二:《对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摘要: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对周围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都能妥善处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们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使他们达到成功胜利的彼岸。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专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20岁,属于“青春期”阶段,从入学至临近实习,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经历了许多变化,总体分析,可分为三个阶段:适应阶段、转型阶段、成熟阶段,不同的阶段,心理和生理的表现各不相同。 (一)适应阶段 在此阶段,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适应中职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 学习方法 和习惯,体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在专业课和其他活动中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培养职业兴趣;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在集体的建设中培养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二)转型阶段 在此阶段,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征,提高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现实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发展 人际交往 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成熟阶段 在此阶段,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确立就业目标或继续学习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们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使他们达到成功胜利的彼岸。 二、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形成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学校开设心理学及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多样的 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行为的矫正、人格的重塑、心理的调整。 (二)配备专业机构和人员 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肃性,要在学校内选择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作为专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并对班主任及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兼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同时还要聘请校外的心理教育专家作为指导教师,根据教育的目的,帮助中专技校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全人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三)开展心理咨询 在学校内根据学生的意愿,开展学生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将每次咨询的内容都要做好记录,将其内容归纳、分类,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并将档案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班主任要及时提供学生的相关信息并记入档案,根据工作的需要,在保密的前提下,可借阅本班学生的档案,使健康教育更好得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应针对全体学生 全体中职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应以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如果只是面对个别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健康维护被忽视,新的问题仍然会不断出现。 (二)不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向学生传授 心理 健康知识 ,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其后果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反使学生承受更多的身心负担;有些学校将学生送进医疗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引起学生的恐慌和压抑;有些学校把心理适应能力差而引起的心理问题等同于思想层面的问题,采用说服教育等思想工作的方法,教育缺乏学科化的引导方式,仅局限于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认为只要给学生讲授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所有这些都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对周围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都能妥善处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们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使他们达到成功胜利的彼岸。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让学生能积极地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身体变化,做到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成为适应性良好、身体健康的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动发展,有意义、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全体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教育研究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孟昭蓝,普通心理学,北大出版社,1988年出版。 [3]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教育研究出版社,2002年出版。 [4]黄希庭,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5]罗吉斯,当代青年心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6]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大出版社,2000年出版。 [7]孙杰远,论学生社会性发展,教育研究出版社,2003年出版。 [8]蔺桂瑞,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观教育,教育研究出版社,2001年出版。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论文篇三:《对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摘 要: 只有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加强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对学生开展综合的、多种途径的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疏导 在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担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更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塑造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 思维方式 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在悄然变化。如不进行正确、及时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 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习问题。 1.学生存在的厌学现象 存在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常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或与其他同学打闹,影响课堂纪律;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在课堂上睡觉;或者在下面偷偷摆弄手机、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经常旷课或干脆逃学,等等。针对以上情况,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绝不能歧视或放弃这些学生,要从学生的德育教育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育、鼓励他们发奋学习,培养他们的远大志向,让他们认识到知识对自己未来成长的重要作用。对学习落后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辅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2.学生存在的学习疲劳现象 学生的学习疲劳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表现,形成的原因有许多,如学习的环境、学习持续的时间、学习的紧张程度、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情绪的变化等,都可能是引起学生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和避免学习疲劳现象的发生,应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科学地安排好课程,教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授课时,做到直观有趣,讲练结合。 3.学生存在的学习落后现象 学生的学习成绩落后,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完不成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逆反、厌学等心理,自暴自弃。针对这种情况,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对学生施之以爱,爱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基础。用爱的目光注视学生,用爱的语言鼓励学生,用爱的微笑面对学生,就能培养出通晓事理的学生。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用爱感染学生,包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用爱教育引导学生,把学生引入健康成长的轨道,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紧张的人际关系会使学生会变得神经过敏而倍感压抑,学生的人际关系失调包括与家庭成员、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因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缺乏友谊。 (三)青春期发育的心理问题。 一些学生对自己的青春期变化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变化感到困惑,导致一些心理障碍。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学生早恋现象日益增多,对学生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及时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普及青春期知识,教育学生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四)不良人格问题。 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主要表现为: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纠正学生不良人格,就要营造和谐的环境,为他们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交流,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教师身上肩负着教育、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每一位教师都要科学地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做好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呢? (一)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一些批评与训斥。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表扬,不管是谁,工作中取得成绩,得到肯定和表扬,他的工作积极性一定会得到极大提高。学生更是如此,只要获得老师对他加以的肯定和表扬,其自尊心会得到极大满足,学习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因此,对学生而言,老师真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是无价之宝,极易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望,同时会产生持久的积极向上的动力。 (二)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活动都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有联合他人的倾向,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各自表现。如在“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主题演讲比赛中,学生积极参赛,努力表现自我,兴趣和热情极高。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增强了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尽情展现自我。 (三)要让学生经常在生活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呢?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知,掌握 文章 中各个方面的知识点,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抓住细节启发、感染学生,让他们 总结 体味艺术力量对心灵的震撼,体会到用自己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后成功的喜悦。 (四)要注重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学生存在不良心理倾向,则要及时纠正和引导。如有的学生嫉妒心理很强,有的猜疑心太重,有的有自卑心理,等等。在发现学生这些不良心理问题时,要及时纠正,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克服。做到入情入理,细致入微,相信学生会积极转变。 (五)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敏锐的细致的目光观察其言行,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心理障碍的目的。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且是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平易近人的姿态与其共享喜怒哀乐,以真诚的善良的心灵为其示范领航,学生的健康心理会由此渐渐得以培养。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对学生开展综合的、多种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谈得上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1.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1000字 3.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认识和心得 4. 自我认识与心理健康两者间的关系探讨论文 5.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1000字 6.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打好基础,受用终生——“普通心理学”创建名牌课程项目总结“普通心理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生的一门“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每周4学时,授课时间为一学年。1996年普通心理学成为我校“一类课程建设项目”;1998年经申请成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建设项目。在几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主要在教学目标、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与题库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在心理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1995-1996年间,我们在国内外60名著名心理学家中进行了“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其中调查了心理系本科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结果表明:本科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四个专业的前5门专业基础课都是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和心理研究方法。其中普通心理学列在首位。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general)知识和“基础”(basic)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最一般的规律,它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最一般的知识,因而不同于心理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但又为学习这些分支学科奠定了基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邻近学科的影响,心理学开始采用客观的方法对人脑中的“黑箱子”进行探索,通过外显行为的分析,揭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并用计算机模拟了许多复杂的心理现象。这是心理学不同于别的一些学科的地方。很多学生入学前没有学过心理学,这和物理数学等学科非常不同。在学生进入心理学系开始学习心理学这门学科时,我们既要使学生对奇妙复杂的心理现象发生兴趣,又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心理观,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研究的敏锐的“悟性”,知道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在心理学专业开设的20-30门学科中,它处在“基础”和“入门”的地位。要处理好普通心理学与其它后续课的关系,不能也不应该代替其他学科的教学。我们认为在课程建设中,明确“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和这一特殊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二、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189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illian James 出版了《心理学原理》一书。这是一本标准的《普通心理学》教科书,对世界各国几代心理学家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革前后,我校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一直使用曹日昌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教材。1988年以后主要采用彭聃龄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同时还参考黄希庭教授编写的《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孟昭兰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希尔加德、阿特金森教授等主编的《心理学导论》(周先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查普林等著《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 Zimbardo教授编写的《心理学》(游恒山译,五南出版社,1990),张春兴教授的《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等。其中彭聃龄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出版于1988年,是国内近10年内使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在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重印11次,发行总量为万册。从1998年以来,我们本着下述原则组织了《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教材的修订工作:“在保持和发扬原教材优点的基础上,争取将《普通心理学》修订成一部站在时代前沿、既重视基础知识、又强调应用、便于教学,适应21世纪初培养心理学人才需要的精品教材”。修订后的教材将于2000年9月出版。修订后的教材具有以下特色。1.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既保留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增加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水平的内容,特别是90年代以来某些重要的最新成果。如皮层功能模块的分离、视觉的并行神经通路、认知的脑成像研究、意识和无意识、注意的负启动效应、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语义丰富问题的解决、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与情绪调节、智力理论的新发展和“大5人格”理论等。2.加强了对国内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介绍,使教材具有中国特色。书中介绍了视觉早期加工的研究、空间定向的研究、汉语认知的研究、儿童情绪和智力的早期发展、独生子女的研究、超常儿童研究、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等。3.加强了应用性的内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结合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介绍了教育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应用领域的某些研究成果。4.对教材体例作了重要调整,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例如,每章前面增加了一段“导读”;通过开设“视窗”,介绍了心理学的著名人物、重要研究成果和有启示性的问题,扩大学生的视野;每章末尾有本章内容摘要和思考题;书的最后列举了全部参考文献和英汉对照的重要心理学名词,方便师生查找;5.调整了教材体系。教材体系比较混乱是国、内外普通心理学教材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文革以前,国内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主要采用了前苏联的教材体系,近20年来,根据欧美一些国家的教材体系作了局部调整。这次在修订教材时,我们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在教材体系上作了较大的创新。我们将人的心理系统划分为4个互相联系的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心理特性系统和活动系统,并依此对教材的篇章作了安排。在记忆一章中,我们将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与编码、存储和提取这两套概念统一了起来。将表象合并到思维一章中,将意志合并到情绪一章中等。这些调整既有利于理清旧教材中某些概念的混乱,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6.保持了原教材文字通顺、流畅,可读性好的特点。最近我校正在申报将《普通心理学》教材列为“21世纪教材”。希望修订后的教材将对21世纪初我国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深化教学改革,创立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的教学模式应该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普通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三结合”教学模式。主要要解决“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学习基础理论与培养实际能力”的关系、“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具体做法是:1、增加讨论课:文革前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普遍开设了讨论课,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产生了很好的作用。文革后一段时间内,讨论课减少甚至完全取消了。课堂教学完全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近年来,我们恢复和增加了课堂讨论的比重。在一个学年中,我们一般安排6-8次讨论课。例如,我们组织学生讨论了“人类脑与行为的关系”、“个体发展中的先天论与后天论的争论”、“动物是否可以运用语言”、“人类记忆是否可信”以及“人格是否具有一致性”等等。讨论课要求学生事先查阅相关文献、写出讨论提纲,对某一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讨论时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获得知识、学会提出和证明各种心理学理论假设的基本方法,培养了他们的理论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2、开设实验课:过去,普通心理学课程只有一些演示实验,学生“只能参观,不能参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近年来我们和实验心理学的任课老师商量后,在保留和增加演示实验的同时,在普通心理学中尝试开设了心理学实验。如“盲点的位置测定”、“时间知觉”、“速度知觉”、“空间位置的记忆广度”、和“神经系统的灵活性”等,制订了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南。这些实验根据任课老师事先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并学会某些实验仪器设备的初步使用方法,因而在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上都有别于实验心理学的实验。3、指导学生自学:普通心理学的教材内容多。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突出讲解教材(彭聃龄教授的《普通心理学》)中的重点难点,鼓励学生课后自学参考教材。如张春兴教授的《现代心理学》,Zimbardo教授的《Psychology and Life》、Sdorow教授的《Psychology》等。这些教材各有特点,内容新颖、写作生动。通过自学,学生既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4、适当安排作业与练习:普通心理学教学中过去很少布置作业,学生上课时听得很热闹,下课后却缺少练习的机会,学习效果因而受到影响。现在,我们几乎每周都布置课后作业。作业的形式包括自学教材、阅读指定的英文文献、自己寻找并阅读某一主题的相关文献、完成论文等。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我们利用“名牌课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心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资金投入,增加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设备,改变了过去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局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1、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采用计算机、投影仪、扫描仪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备课、写教案都用计算机。几年前我们从国外引进了一套教学用的彩色投影胶片,现在通过与计算机连接的投影仪投射出来,使学生能看到生动的画面。使用现代化手段后,不仅节省了板书时间,加大了教学内容信息量,而且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易为学生理解。再有在计算机上备课,也便于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新的教学需要,随时加入新的内容,因而有利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2、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内容:近年来我们将一些较难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如动物条件反射的建立)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材料显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尝试多种假设的建立和选择不同的方法。目前,我们正根据教学要求,试图开发普通心理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并放到校园局域网中,方便学生自学。3、利用教学录象带辅助教学:近年来,我们引进了美国Stanford大学心理学系Zimbardo教授主讲的教学录象带“Discovering Psychology”(与其教材《Psychology and Life》配套)。该录象带分为26个片段,每个片段大约30分钟。我们选取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些片段,如“有反应的大脑”、“记忆与遗忘”、“学习与条件作用”、“发展中的儿童”等,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收看,教师将录象的重点内容翻译讲解给学生。录象教学形式生动、讲解精彩,效果很好。五、改进考试方法与进行题库建设:1.关于考试方法:我们在普通心理学的考试中实行了“阶段分”“结构分”制度。学生的成绩由3部分组成,分别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在学期课程的得分中,考卷分数占70%,实验课分数占15%,平时作业占15%。期中考试的试题主要是标准化试题,即选择型试题;期末考试的试题主要是传统型试题,如名词解释、简述题与论述题等。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了解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关于题库建设:经过几年努力,我们已经建成了一个“普通心理学试题库”。该题库分两个层次,一个是本科生层次,一个是研究生层次。经过实际使用,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我们拟进一步扩大题库的规模,完善题库的形式,提高题库的质量,并拓宽题库的使用范围。使之成为一个配合普通心理学教学、有效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标准化的试题库。要做的工作有:1)根据教材新的知识点增加新试题,修改或删除不合适的老试题;2)翻译并整理国外教材中好的标准化试题加入题库;3)收集题库的使用情况,分析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梯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一直是由我系的著名教授和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担任过这门课程教学的老师有张厚粲教授、高玉祥教授、彭聃龄教授、郭德俊教授等。目前,负责这门课程的有彭聃龄教授、许燕教授、杨珲博士等。为了形成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保持高质量的的教学水平,我们做了以下工作:1、注意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担任普通心理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进修学习的机会,包括出国学习的机会;2、帮带结合,以老带新:实行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制度,为青年教师指定指导教师,定期听课,利用指导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3、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岗位是学校的特聘岗位之一,特聘教师每月可以得到500元的特聘津贴(每年10个月)。普通心理学教师实行评比上岗制度,在讲授心理学(公共课)或普通心理学的教师中,期末教学评估(全校的每一课程都参加统一评估)中得分最高者将担任理科基地班的普通心理学教学;4、教学、科研相结合。一支高质量的教学队伍,也应该是一支富有创造精神的研究队伍,通过科研工作,提高师资水平。教师担任科研既可以把学科的最新进展及时介绍给学生,也能“言传身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通过近3年的努力,我们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普通心理学的教学效果有很大提高。该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期末的全校课程评估中得分一直在90分以上。但创建名牌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名牌课”需要有名教师、名教材、名教法和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系统的积累,不是2-3年就能完成的。但是有了这几年的工作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把北京师范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建设成一门名副其实的名牌课程,发挥它在21世纪心理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今后2-3年的工作计划是:1.扩大新教材的辐射作用。教材经过修订后,在内容和体系结构上都有许多变化,如何让使用这本教材的教师更快地熟悉这本教材,是我们今后2-3年的一项重要任务。2.要编写一套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3.要完善普通心理学试题库,使之在考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4.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稳定的师资队伍。

普通心理学论文3000字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以下是我收集的普通心理学论文3000字,欢迎查看!

摘要 :当前,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此,必须提升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本研究利用研发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该专业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总分并不高,在四个维度中,实践教学过程评分最低,而实践教学效果评分最高。另外,实践教学评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年级差异显著,其中,大三学生的评分明显低于大二学生。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优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实用的实践教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走出低水平徘徊困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院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岗位适应较慢,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有研究指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很不协调,其中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师资缺口和师资实践能力缺失是当前专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1]。另有研究认为,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仍然以理论传授为主,实践教学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许多地方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管把实践环节写进去了,但介绍相当笼统,一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实际开展,而有些常规性的实践环节,如见习、实习等,虽然定期实施,但组织不力,缺乏有效的督导、评估,致使实践教学收效甚微,甚至有名无实[2]。

此外,一些调查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是妨碍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瓶颈,聘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今后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3]。鉴于当前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对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13级和2014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3份,有效回收83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24名,女生59名;大二学生40名,大三学生43名。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问卷》,该问卷为自编问卷,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实践教学环境评价、实践教学条件评价、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其中,实践教学环境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即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态度;实践教学条件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物化条件;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实践教学计划与安排、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评价。

(三)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处理。统计方法涉及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结果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所做的评价均分为,其中,实践教学环境(权重21%)权重后均分为,实践教学条件(权重27%)权重后均分为,实践教学过程(权重29%)权重后均分为,实践教学效果(权重23%)权重后均分为。上述一级评价指标均分与各自权重的比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过程()。通过上述学生评价可知,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总分并不高(),在四个维度中,实践教学过程评分最低,而实践教学效果评分最高。实践教学过程评分最低,可能是因为目前平顶山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初期,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意识都亟待提升,实践教学还没有成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实践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能随时收集各方面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实践教学计划制订不够详尽合理,教材的适切性较差,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较低。

实践教学效果从学生综合素质(考研通过率、就业率及各类资格证书获取率)和各方面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两个维度进行评估。本研究中,实践教学效果相对其他几个一级指标评分更高,可能主要是因为,各方面评价中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学习及能力素质的评价学生不甚清楚,因而从自我肯定的立场出发,学生宁愿认为教师和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学习和能力素质是较为满意的。另外,就学生综合素质而言,由于2016年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考研通过率较过去几年有较大增长,加之历年来应用心理学就业率及各类资格证书获取率都较高,因而这一评价指标的评分也较高。

实践教学过程评分较低而实践教学效果评分较高,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效果评价维度在让学生实施评估中,应向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提供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学习及能力素质的反馈信息,以便于学生做出更客观准确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二)实践教学评价的性别差异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男女生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很一致,均认为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三)实践教学评价的年级差异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的总分及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效果两个指标的评价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二学生的评分均高于大三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一般与硬件关系更为密切,客观性强,因而这方面的评价在年级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实践教学过程及效果相对而言与人的心理感受和所获得评价信息有关,大二学生在大一时开设的心理学专业课程很少,因而到大二接触到较多的心理学必修课程时,自然会感到眼界大开,心理学知识扑面而来,觉得心理学的殿堂好大、好神奇。

另外,大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含义和意义也许没有大三学生理解得深刻,因而会给本专业实践教学给出较大三学生更高一点的评价。而大三学生已经学过了较多的心理学核心课程,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明显较大二学生更多,但由于实践机会少,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才测评与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实践经验,不知道在现实中如何恰当而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他们对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尤其是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显著低于大二学生的评价。

三、改革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较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为提高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本研究从实践教学环境、条件及实施过程入手,就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践基地、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制定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环境的核心所在,对人才培养起着导向、引领、调节、激励等重要作用。教育部对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据此,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应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强调专业建设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进程[4]。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主要有五大方面:课程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和毕业实践[5]。

培养方案要突出全程实践教学这一课程实施理念,从大一到大四,要明确各阶段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方面,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加大专业训练力度,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心理学专业技能培养除了开设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诊断与评估、人才测评、心理危机干预等课程,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朋辈咨询、校外心理辅导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实践方面,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主动参与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心理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创业活动和科研活动之中,积累创业和科研经验[6]。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条件中的人力因素,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当前,提升教师实训指导能力,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7]。一方面,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聘用;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拓展知识、技能结构,成为“双师型”教师。建设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管理部门需探索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心理学专业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到心理学专业实力强大的名校和研究机构访学、进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有计划地邀请心理学领域有影响的名校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不断开阔教师视野。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重要的物质条件,作为学生稳定实习的平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意义重大。学校在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8]。

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建设应遵循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可以选择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的学校作为实训基地,从而便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进行纵向了解,同时,高危人群集中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消防、公安、监狱等单位也是较好的选择。

(三)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用的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实践教学过程评估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和方法创新。优化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其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9]。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大都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因而实验教学在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优化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优化专业实验课程体系[10]。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由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四部分构成。其中,实验心理学是实验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应紧紧围绕实验心理学建设基础实验课程、精选教材,突出课程的先进性、实践性和研究性[11]。

当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也要重视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验证性实验课程,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课程的建设。此外,见习、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就要做好学生见习、实习的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和调整,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分层责任管理。在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上,既要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更要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科学性以及研究方法选用的适宜性,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掌握资料收集、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结果分析等环节的关键技术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坚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指导思想,从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建设目标和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思维。鼓励教师灵活运用角色扮演、直观教学、案例教学、现场观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实验演示、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所授课程的实用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尽量树立主体参与性、实践实用性的教学观念,使理论讲授与现实实践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获得实践技能。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生命。为此,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必须切实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实践能力本位的教学新思维,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心理学专业优秀人才。

摘要 :射击运动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通过心理学的融入,可以提高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素养,为运动射击项目的优化提供稳定保证。文章在研究中,对运动心理学在射击运动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旨在全面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养,促进射击运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射击运动;运用分析

射击运动作为一项体育项目,与心理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要求射手具备稳定性、持续性以及协调性的运动技能。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射击运动员的成绩不仅与运动员的专业水平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而且也与运动员的心理素养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射击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在提升运动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员心理的稳定调节,充分发挥出心理学在射击运动中的基本作用,使运动员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稳定支持。

1、运动心理学的分析

对于运动心理学而言,其作为一种研究运动员心理活动的`学科,主要包括了目标的制定、动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的强化等。通过定期的心理训练,可以提升运动员的运动心理。对于心理训练而言,其作为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理训练的过程中包括了放松技术、表象心理以及信心建立等内容。第一,放松训练对于射击运动员而言,在其运行心理形成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可以缓解运动员紧张、焦虑的心态,降低运动员肌肉紧张发生的概率,使运动员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完成训练。第二,表象心理,主要是对运动员动作、事件的重复,使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目标设计的状态下,达到训练的目的,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心理训练环节,

而且,在对动作心理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训练的有效强化,提升运动员的下意识反应。第三,在运动员运动心理因素分析的过程中,信心对运动员心理素养的提升较为重要,通过信心的强化,不仅可以使运动员在训练以及技术掌握的过程中得到肯定,而且也可以切实进行目标的强化分析,并在训练技术评价标准确定中,可以使运动员形成强烈性的目标,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1]。

2、心理训练在射击运动中的运用原则

进行不同训练环境的训练

在射击比赛竞技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会对运动员的心理因素造成一定影响。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很多射击人员只是适应自己经常训练的场所,如果场地发生变化之后,会对运动员的精神造成压力。所以,射击运动员需要在不同环境中进行训练,例如:不定期地进行转场训练,尝试在不同的环境与室温下,与其他队的队员打有成绩要求的考核,通过在有成绩要求的训练对自身紧张情绪的适应、熟悉、调控这一过程,降低心理压力。通过不同环境的营造,可以使运动员对外界的变化进行合理掌握,降低心理压力,为其竞技状态的提升提供支持[2]。

参加不同方式的实际比赛

对于射击运动员而言,其射击水平是通过不同的训练以及长期比赛所积累的。一些运动员由于赛场经验不足,在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肌肉紧张以及情绪慌张的情况,因此,在日常训练中要通过规范的射击动作来强化动作的熟练性,还要对考核、比赛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提升运动员的实践经验,使运动员的信心得以提高,在任何比赛中可以发挥出正常水平。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问题,通过规范性射击规范及不规范比赛项目的分析,提升运动员实践经验。而且,在比赛经验总结及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为运动员提供不同的实际比赛方式,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使射击运动员提升自信心,在任何比赛中都可以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3、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措施分析

强化训练的技术分析

对于射击运动员而言,在其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是在一些年轻运动员技能训练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的个性差异,导致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在训练的过程中存在着怕吃苦的现象,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强化运动员的训练能力,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养,使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并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加强运动员的运动心理,使他们的运动思维得到激发[3]。

构建心理障碍训练法

在运动员心理素质分析的过程中,教练员要对不同的运动员进行差异性分析,在射击训练的背景下,运动员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在比赛中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出现了很多运动员会由于自身原因造成比赛失败。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教练人员构建心理障碍训练方式,使运动员珍惜每次训练以及比赛的机会,并在不断训练的同时强化自身心理障碍克服能力,使运动员的专业技能得到稳定提升。

构建自我控制训练法

在现阶段射击运动员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及时认清自身的训练状态,良好的运动状态以及不好的运动状态都是由运动员自己所控制的。如果在比赛的过程中,良好的训练状态占据了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也就使运动员形成了正确性的运动心理,提高了比赛成功的概率。如果在比赛的过程中,不好的状态占据着运动员的心理,在其比赛的过程中不能更全面地分析干扰因素,导致其克服困难的心理状态相对较弱,也就会在最终程度上造成比赛的失败。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不断强化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训练能力的不断提升,调整状态,实现运动员运动心理的稳定强化。

强化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科学性认知

在现阶段射击运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心理训练是较为独特性的训练方式,通过心理训练可以保证运动项目设计的周期性开展,所以,在现阶段运动项目构建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运动员进行基本心理机能的稳定训练,实现运动员比赛适应能力的有效培养。

第二,射击专项的心理训练课程,例如: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对运动员比赛之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性分析,从而使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有全面提升。第三,训练项目的难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对训练项目的合理优化,保证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及合理习惯。第四,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运动员的专业技能,而且也应该关心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使运动员在训练以及比赛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第五,制定科学、合理的比赛方案,通过运动员比赛过程以及不良心理状态的提出及分析,进行有效设计方案的构建,使运动员的专业技能得到综合提升。第六,在日常训练中,可以让运动员选择一个固定的目标,对目标进行仔细观察及分析,通过强化记忆,进行射击训练,使运动员的记忆能力以及训练技能得到综合性提升[4]。

4、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运动心理学在射击运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射击人员的稳定性以及精度性特点,使其在时间长、弹数多训练的背景下,提升自身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强化运动心理素养,使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自身的专业射击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运动素养。因此,在现阶段射击运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运动员运动心理的培养,强化对运动员的心理干预能力,实现射击运动项目的综合性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波.运动心理学在射击运动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6):251.

[2]葛焕生,刘伟.心理训练在射击运动中的重要性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3):62-63.

[3]吴斌.基于心理干预射击运动员损伤防护体系的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6):111-113.

[4]李四化,张力为.中国文学的运动心理学价值探讨——以射击项目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65-68.

  • 索引序列
  • 普通心理学论文模板
  • 大学普通论文模板
  • 普通论文模板
  • 普通心理学期末论文
  • 普通心理学论文范文50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