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核心里综合性生物类核心期刊表根据主管单位级别期刊等级,基本全是国家级:1.《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3.《遗传学报(英文版)》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4.《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6.《微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7.《生物物理学报》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8.《遗传》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9.《生物工程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0.《应用生态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1.《中国科学院》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2.《中国科学.C辑》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3.《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4.《微生物学通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5.《水生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16.《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7.《生物多样性》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8.《生物工程进展(改名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19.《实验生物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停刊或改名期刊20.《生命的化学》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1.《古脊椎动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22.《微体古生物学报》国家级,主管:中国科学院23.《生态学杂志》国家级别,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4.《生物数学学报》新闻出版总署未查到,应该属于停刊或改名期刊以上信息由 山东期刊采编中心 工作人员整理答复。
核心期刊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认的核心期刊有北大、南京大学、社会科学院三大体系,还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等。目前在国内一共有7大核心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这个太多了,有上百种!以下是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及“二八律”选出的18种核心期刊,其IF均高于,所占比率约20%。可供读者投稿和检索参考。(1)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ANNU REV PLANT BIOL)《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年评》创刊于1950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2;国际刊号:1040-2519;综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影响因子为。(2)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TRENDS PLANT SCI)《植物科学趋势》创刊于199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C0008;国际刊号:1360-1385;为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的基础植物科学研究提供跨学科论坛。影响因子为。(3) Plant Cell (Plant Cell)《植物细胞》创刊于1989年,全年12期。原版式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1040-465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 侧重于植物发育的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分子和遗传基础方面的研究。影响因子为。(4)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CURR OPIN PAANT BIOL)《植物生物学新见》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C0084;国际刊号:1369-526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urrent Biology Ltd., 84 The Obalds Rd, London WC1X 8RR, England。影响因子为。(5)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ANNU REV PHYTOPAYHOL)《植物病理学年评》创刊于1963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9;国际刊号:0066-428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nnual Review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6) Plant Journal (PLANT J)《植物杂志》创刊于1991年,全年24期。原版刊号:588C0082;国际刊号:0960-7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 Journal Subscriptions,刊载植物分子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7) Plant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植物生理学》由美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创刊于192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0032-08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USA. ED: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刊载本学科以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成果。影响因子为。(8)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PLANT MOL BIOL)《植物分子生物学》创刊于1984年,全年18期,16开,每期80页。原版刊号:582LB071;国际刊号:0167-4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ournals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Centre刊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和遗传工程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影响因子为。(9)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CRIT REV PLANT SCI)《植物科学评论》创刊于1983年,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B0010;国际刊号:0735-26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RC Pres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10)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PLANT CELL ENVIRON)《植物、细胞与环境》创刊于197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84页。原版刊号:588C0072;国际刊号:0140-779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刊载绿色植物生理学,包括植物细胞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环境生理学、农作物生理学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1)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OL PLANT MICROBE IN)《分子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创刊于198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56页。原版刊号:582B0109;国际刊号:0897-028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研究论文和评论,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遗传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作用及其对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和植物产品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2)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J EXP BOT)《实验植物学杂志》创刊于1950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24页。原版刊号:588C0002;国际刊号:0022-0957;发行出版机构地址: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实验农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土壤学家、环境与海洋生物学家。影响因子为。(13)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PLANT CELL PHYSIOL)《植物和细胞生理学》创刊于1959年,全年12期,16开,每期250页。原版刊号588D0057;国际刊号:0032-078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日本植物病理学会,T170-8484日本东京都丰岛区驹ごめ1-43-11;发表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与生化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4) New Phytologist (NEW PHYTOL)《新植物学家》创刊于1902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56页。原版刊号588C0055;国际刊号:0028-646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学各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与书评,涉及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化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学科。影响因子为。(15) Planta (PLANTA)《植物学》创刊于1925年,全年15期,12开,每期96页。原版刊号:588E0003;国际刊号:0032-093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Platz3, D-14197 Berlin, Germany;刊载植物生物学原始论文,侧重分子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形态发生、生态环境生理学、作物技术、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影响因子为。(16)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J PLANT GROWTH REGUL)《植物生长调节杂志》创刊于1982年,全年4期,18开,每期66页。原版刊号588E0008;国际刊号:0721-759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报道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生化学、林学、园艺学和农学中有助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最新发现,侧重除莠剂在内的天然和全盛物质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7) Phytopathology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学》创刊于1911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126页。原版刊号:588B0006;国际刊号:0031-949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研究论文,图像精密。影响因子为。(18)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UST J PLANT PHYSIOL)《澳大利亚植物生理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全年8期,18开,每期100页。国际刊号:588UA002;国际刊号:0310-784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SIRO Publications, 刊载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简报。涉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等。影响因子为。
国内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技核心。1、国内核心期刊总共有七大核心,但主要的有四个核心。北大核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南大核心,即CSSCI,就是通常所说的C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即CSCD,号称中国的SCI。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主要是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需要评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是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
是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81年创刊,是中国科协所属的科技期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之一,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编辑出版。旨在反映我国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为本专业科研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微生物学杂志是核心期刊。
《微生物学杂志》创办于1978年,是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主管,中国微生物学会、辽宁省微生物学会、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期刊。
《微生物学杂志》的主要栏目有“大家专版”、“研究报告”、“专题论述”、“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教学与研究”、“专题译述”、“论文摘要”、“产品推广”、“技术讲座”、“成果与产品信息”及“会议简讯”等刊。
《微生物学杂志》的读者对象为中国国内外科研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企业人士、医生及生物学爱好者。
《微生物学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期刊。
被《化学文摘》(CA)、《英联邦农业文摘》(CAB)、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等中国国内外检索刊物摘引和收录。
《微生物学报》杂志是基础性、高科技学术刊物,是以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微生物学报》是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综合性学报级期刊和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是我国最早被世界最大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ARS”作为医学主题词标引的五个中文期刊之一,发行和交换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被评为优秀科技期刊,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报道内容:普通微生物学,工业 、农业、医学、兽医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以及与微生物学有关的生物工程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机理的研究涉及到农业、食品、医药、化工轻工和能源环保等领域。投稿须知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逻辑性、实用性、指导性和可读性。2.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精炼,引用资料请附参考文献。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撰写的文章字数以2500-4500字为宜。3.作者单位负责审查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和未一稿两投。若属基金资助,或国家攻关项目,或获科技成果奖,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者,请注明并请附上有关证明材料。4.投稿内容务必真实,请勿一稿两投或抄袭别人稿件,或私自发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资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概由投稿人自负。5.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请作者考虑。6.投稿时务请另页附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和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包括区号、办公电话、住宅电话、移动电话)、邮政编码、Email等,以便编辑部联系和作者资料存档
《微生物学报》杂志是基础性、高科技学术刊物,是以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反映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新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微生物学报》是我国微生物学领域综合性学报级期刊和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是我国最早被世界最大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ARS”作为医学主题词标引的五个中文期刊之一,发行和交换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被评为优秀科技期刊,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
《临床微生物杂志》。《临床微生物杂志》当中是有记录了临床微生物病例的相关报道,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设有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检验与血液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等专业的论著等。《微生物学杂志》创办于1978年,国内外发行,其内容新,信息量大,深受国内医学检验同道的好评。
微生物学杂志是核心期刊。
《微生物学杂志》创办于1978年,是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主管,中国微生物学会、辽宁省微生物学会、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期刊。
《微生物学杂志》的主要栏目有“大家专版”、“研究报告”、“专题论述”、“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教学与研究”、“专题译述”、“论文摘要”、“产品推广”、“技术讲座”、“成果与产品信息”及“会议简讯”等刊。
《微生物学杂志》的读者对象为中国国内外科研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企业人士、医生及生物学爱好者。
《微生物学杂志》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期刊。
被《化学文摘》(CA)、《英联邦农业文摘》(CAB)、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等中国国内外检索刊物摘引和收录。
问题一:微生物学通报初审有不需要修搞的吗 各位: 写了篇文章,想投稿微生物学通报,想问一下这个期刊是不是核心期刊?一般的版面费是多少?审稿需要多长时间?一般什么时候能得到录用通知?这个期刊的水平怎么样?急求!谢谢 举报删除此信息 ellieyin (站内联系TA) 我学姐投过 说一个月审稿 euteamo (站内联系TA) 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杂志,很规范,要求也较严格,建议回复提问时注明引用,是货真价实的核心期刊,不过没微生物学报级别高,如果感觉不错的话,改投后者更佳,我五年前投了一稿,审稿2个月左右, gl19860312 (站内联系TA) 微生物学通报,是核心期刊 一般的版面费是200 或者250 期刊主页上面有 审稿国内一般要30天左右 收到录用通知 从投稿到接受一般2 3个月 这个期刊的水平 很不错 核心期刊 awvc (站内联系TA) 五、发表费和稿费 论文一经录用,将在发表前根据版面收取一定的发表 费(200 元/面,彩图另加500 元,不计数量),并酌付稿酬 (50 元/面)。期刊出版后给每篇文章的作者寄送2 本样刊。 编辑部会及时开据发票、并以挂号信邮寄给作者。 编辑部会留有发票的复印件、并保留3 个月,逾期编辑 部将不再负责提供任何收据。 六、联系方式 地址: (100101)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 号中科院微 生物所内 awvc (站内联系TA) 投稿方式 我刊现已启用远程投稿系统,投稿时请登陆我刊新网址,首次远程投稿需要先注册,然后按照您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点击稿件管理―投稿,按照提示提交您的稿件,作者必须在网站投.doc格式的电子稿,添加行号,图与文字编好页码、图号后合成一个文件上传。凡不符合要求〈书写要求〉的文稿,本刊恕不受理。 本刊所有通知会同时发给投稿作者和通讯作者(能对稿件负责的人,导师或课题负责人),所以注册和投稿时请务必正确填写其E-mail邮箱;必要时编辑会通过电话联系作者,所以投稿作者或第一作者最好填写手机号以确保及时联系。 我们收到贵稿后一般会在当日或次日(节假日除外)给您发去“收稿回执”;通过编辑部内审后您将收到“审理费通知单”,请您根据要求补寄150元审理费。 作者网上注册流程: 首先登录我刊网址,点击页面左上方作者稿件查询下的〔注册〕,在出现的页面中逐一填写个人信息,标有*输入项为必填项,输入完成后点击页面下方的〔注册〕,系统会提示:“注册成功! 点此登录本系统!” 注册和投稿时若出现问题,请及时联系编辑部(Tel: ; E-mail: [email protected] ),我们会在第一时......>> 问题二:微生物学报和微生物学通报哪个好? 在国内来说都挺牛的,都是中科院主办的。个人认为微生物学报更好一些 问题三:微生物就业前景怎么样?就业方向如何 基础微生物主要包括基础微生物和应用微生物。 学基础微生物的,基本就是去研究所和大学,但是这个要坚持念完博士,不然还是要和应用微生物的竞争。 学应用的就业包括,发酵工程相关的行业(啤酒、酸奶等),防疫检测部门,生物制药等等,不一而足,还是很广阔的。 问题四:微生物学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微生物专业的毕业生,可对口的工作类型有:酿造、发酵、制药、质检、作物改良、食品生产、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等,应该说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问题五:微生物的发展前景 微生物学前景 一、微生物学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中的作用 人所共知,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多种危机,诸如粮食危机、能源匮乏、资源紧缺、生态恶化和人 *** 炸等。人类进入21世纪后,将遇到从利用有限的矿物资源时代过渡到利用无限的生物资源时代而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由于微生物细胞不仅是一个比面值(specificsurface)大、生化转化能力强、能进行快速自我复制的生命系统,而且它们还具有物种、遗传、代谢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使得它们能够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现分述如下。 (一)微生物与粮食 粮食生产是全人类生存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改进作物特性(如构建固氮植物)、促进粮食增产、防治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止粮食霉腐变质以及把多余粮食转化为糖、单细胞蛋白、各种饮料和调味品等方面,都可大显身手。 (二)微生物与能源 当前,化石能源日益枯竭问题正在严重地困扰着世界各国。微生物在能源生产上有其独特的优点:①把自然界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纤维素转化成乙醇。据估计,我国年产植物秸秆多达5~6亿吨,如将其中的10%进行水解和发酵,就可生产燃料酒精700~800万吨,余下的糟粕仍可作饲料和肥料,以保证土壤中钾、磷元素的正常供应。目前已发现有高温厌氧菌例如Closiridiumthermocellum(热纤梭菌)等能直接分解纤维素产生乙醇。②利用产甲烷菌把自然界蕴藏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生物量”(biomass)转化成甲烷。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利生态、利子孙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措施。③利用光合细菌、蓝细菌或厌氧梭菌类等微生物生产“清洁能源”――氢气。④通过微生物发酵产气或其代谢产物来提高石油采收率。⑤研究微生物电池并使之实用化。 (三)微生物与资源 微生物能将地球上永无枯竭之虞的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转化成各种化工、轻工和制药等工业原料。这些产品除了传统的乙醇、丙酮、丁醇、乙酸、甘油、异丙醇、甲乙酮、柠檬酸、乳酸、苹果酸、反丁烯二酸和甲叉丁二酸等外,还可生产水杨酸、乌头酸、丙烯酸、己二酸、丙烯酰胺、癸二酸、长链脂肪酸、长链二元醇、2,3-丁二醇、γ-亚麻酸油和聚羟基丁酸酯(PHB),等等。由于发酵工程具有代谢产物种类多、原料来源广、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高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故必将逐步取代目前需高温、高压、能耗大和“三废”严重的化学工业。 微生物在金属矿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独特的作用。第九章中已述及的细菌沥滤技术,就可把长期以来废弃的低品位矿石、尾矿、矿渣中所含的铜、镍、铀等十余种金属不断溶解和提取出来,变成新的重要资源。 (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方面可利用微生物的地方甚多:①利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杀虫剂或农用抗生素来取代会造成环境恶化的各种化学肥料或化学农药;②利用微生物生产的PHB制造易降解的医用塑料制品以减少环境污染;③利用微生物来净化生活污水和有毒工业污水;④利用微生物技术来监察环境的污染度,例如用艾姆氏法检测环境中的“三致”物质,利用EMB培养基来检查饮水中的肠道病原菌等。 (五)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因为各种传染病构成了人类的主要疾病,而防治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又是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药物,尤其是抗生素。自从遗传工程开创以来,进一步扩大了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范围和品种,使昔日只由动物才能产生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高效药物纷纷转向由“工程菌”来生产。与人类生殖、避孕等密切相关的甾体激素类药物也早已从化工生产方式转向微生物生物转化......>> 问题六:微生物菌种怎么选择啊? 市面上有很多微生物制剂的菌种,多种多样,造成在选择上产生很大困惑,下边是选择菌种的方法: 1、微生物菌种选择 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不同动物种类对菌种的要求不同,同一菌株用于不同动物,产生的效果差异也较大。使用时一定要掌握菌种的特性和功效,选择不当起不到应有效果,反而会破坏原有菌群,甚至引发疾病 2、微生物菌种应用时间 微生物制剂应用要从子畜开始使用,以保证有益菌优先定植。因为制剂进入体内后要有一段时间进行微生物菌群调整才能定植下来。 一般认为,乳酸菌类在各种动物的各阶段添加均较好,芽孢杆菌类在生长期添加较好,在幼龄期可以添加;曲霉菌类在幼龄期,水产动物全期不必添加;酵母菌类在生长期不必添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以改善水质为目的时,可将微生物制剂或光合细菌直接洒于水中。 3、微生物菌种添加方式 一般粉状饲料添加微生物制剂效果较好,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在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可造成10%~30%的芽孢杆菌,90%以上的肠球菌以及99%以上的酵母失活,而乳酸杆菌几乎全部被杀灭。因此,在颗粒饲料中要使用耐热,耐挤压的芽孢杆菌制剂。乳酸菌不耐高温,应采用冻干后包被或采用喷雾干燥的方式制成的乳酸菌制剂。使用时最好采用饮水方式,以利于乳酸菌优先粘附于肠壁。 4、微生物菌种剂量与浓度 微生物制剂中必须含有相当数量的活菌才能达到效果。当进入动物肠道食糜中外源菌数大于1000万个每克时,都会对肠道内原有菌群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微生物制剂在产品中活菌数含量为10亿~20亿每克时效果最佳。 我国正式批准生产的微生物制剂中规定每克芽孢杆菌含量要多于5亿个。以酵母菌产品为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活菌数从每克几亿到200亿不等,在选择是要认真鉴别。 5、微生物菌种抗生素的影响 细菌类的微生物制剂对抗生素敏感,不宜与抗生素同时使用,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前后二天应停止使用抗生素。最好先用抗菌药物清理肠道,为益生菌的定植和繁殖扫除障碍,然后再饲喂微生物制剂,可提高使用效果。酵母菌类属于真核生物,生物学活性与细菌完全不同,对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一些抗菌剂有天然抗性,可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6、微生物菌种保存条件和期限 微生物制剂均为活菌制剂,由于大多数菌种在饲料加工、运输中容易失活,应用中要注意保存期限。通常微生物制剂应密封保存于阴凉避光处,储存时间不宜过长,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左右,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活菌数量不断减少。厌氧菌类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死亡,有的产品对其进行了包被或真空包装处理,应在打开包装后规定的时间内用完。酵母类属于兼性厌氧菌,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芽孢杆菌类有效期比其他类型长,可达2年左右。 问题七:学哥,学姐们请问江南大学微生物学怎么样,难考吗 楼主,您好,江南大学的微生物学专业在比南大的知名度高,所以相对来说肯定考江南大学的,以后毕业就业相对也好一点。
问题一:微生物学通报初审有不需要修搞的吗 各位: 写了篇文章,想投稿微生物学通报,想问一下这个期刊是不是核心期刊?一般的版面费是多少?审稿需要多长时间?一般什么时候能得到录用通知?这个期刊的水平怎么样?急求!谢谢 举报删除此信息 ellieyin (站内联系TA) 我学姐投过 说一个月审稿 euteamo (站内联系TA) 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杂志,很规范,要求也较严格,建议回复提问时注明引用,是货真价实的核心期刊,不过没微生物学报级别高,如果感觉不错的话,改投后者更佳,我五年前投了一稿,审稿2个月左右, gl19860312 (站内联系TA) 微生物学通报,是核心期刊 一般的版面费是200 或者250 期刊主页上面有 审稿国内一般要30天左右 收到录用通知 从投稿到接受一般2 3个月 这个期刊的水平 很不错 核心期刊 awvc (站内联系TA) 五、发表费和稿费 论文一经录用,将在发表前根据版面收取一定的发表 费(200 元/面,彩图另加500 元,不计数量),并酌付稿酬 (50 元/面)。期刊出版后给每篇文章的作者寄送2 本样刊。 编辑部会及时开据发票、并以挂号信邮寄给作者。 编辑部会留有发票的复印件、并保留3 个月,逾期编辑 部将不再负责提供任何收据。 六、联系方式 地址: (100101)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 号中科院微 生物所内 awvc (站内联系TA) 投稿方式 我刊现已启用远程投稿系统,投稿时请登陆我刊新网址,首次远程投稿需要先注册,然后按照您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点击稿件管理―投稿,按照提示提交您的稿件,作者必须在网站投.doc格式的电子稿,添加行号,图与文字编好页码、图号后合成一个文件上传。凡不符合要求〈书写要求〉的文稿,本刊恕不受理。 本刊所有通知会同时发给投稿作者和通讯作者(能对稿件负责的人,导师或课题负责人),所以注册和投稿时请务必正确填写其E-mail邮箱;必要时编辑会通过电话联系作者,所以投稿作者或第一作者最好填写手机号以确保及时联系。 我们收到贵稿后一般会在当日或次日(节假日除外)给您发去“收稿回执”;通过编辑部内审后您将收到“审理费通知单”,请您根据要求补寄150元审理费。 作者网上注册流程: 首先登录我刊网址,点击页面左上方作者稿件查询下的〔注册〕,在出现的页面中逐一填写个人信息,标有*输入项为必填项,输入完成后点击页面下方的〔注册〕,系统会提示:“注册成功! 点此登录本系统!” 注册和投稿时若出现问题,请及时联系编辑部(Tel: ; E-mail: [email protected] ),我们会在第一时......>> 问题二:微生物学报和微生物学通报哪个好? 在国内来说都挺牛的,都是中科院主办的。个人认为微生物学报更好一些 问题三:微生物就业前景怎么样?就业方向如何 基础微生物主要包括基础微生物和应用微生物。 学基础微生物的,基本就是去研究所和大学,但是这个要坚持念完博士,不然还是要和应用微生物的竞争。 学应用的就业包括,发酵工程相关的行业(啤酒、酸奶等),防疫检测部门,生物制药等等,不一而足,还是很广阔的。 问题四:微生物学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微生物专业的毕业生,可对口的工作类型有:酿造、发酵、制药、质检、作物改良、食品生产、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等,应该说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问题五:微生物的发展前景 微生物学前景 一、微生物学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中的作用 人所共知,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多种危机,诸如粮食危机、能源匮乏、资源紧缺、生态恶化和人 *** 炸等。人类进入21世纪后,将遇到从利用有限的矿物资源时代过渡到利用无限的生物资源时代而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由于微生物细胞不仅是一个比面值(specificsurface)大、生化转化能力强、能进行快速自我复制的生命系统,而且它们还具有物种、遗传、代谢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使得它们能够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现分述如下。 (一)微生物与粮食 粮食生产是全人类生存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改进作物特性(如构建固氮植物)、促进粮食增产、防治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止粮食霉腐变质以及把多余粮食转化为糖、单细胞蛋白、各种饮料和调味品等方面,都可大显身手。 (二)微生物与能源 当前,化石能源日益枯竭问题正在严重地困扰着世界各国。微生物在能源生产上有其独特的优点:①把自然界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纤维素转化成乙醇。据估计,我国年产植物秸秆多达5~6亿吨,如将其中的10%进行水解和发酵,就可生产燃料酒精700~800万吨,余下的糟粕仍可作饲料和肥料,以保证土壤中钾、磷元素的正常供应。目前已发现有高温厌氧菌例如Closiridiumthermocellum(热纤梭菌)等能直接分解纤维素产生乙醇。②利用产甲烷菌把自然界蕴藏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生物量”(biomass)转化成甲烷。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利生态、利子孙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措施。③利用光合细菌、蓝细菌或厌氧梭菌类等微生物生产“清洁能源”――氢气。④通过微生物发酵产气或其代谢产物来提高石油采收率。⑤研究微生物电池并使之实用化。 (三)微生物与资源 微生物能将地球上永无枯竭之虞的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转化成各种化工、轻工和制药等工业原料。这些产品除了传统的乙醇、丙酮、丁醇、乙酸、甘油、异丙醇、甲乙酮、柠檬酸、乳酸、苹果酸、反丁烯二酸和甲叉丁二酸等外,还可生产水杨酸、乌头酸、丙烯酸、己二酸、丙烯酰胺、癸二酸、长链脂肪酸、长链二元醇、2,3-丁二醇、γ-亚麻酸油和聚羟基丁酸酯(PHB),等等。由于发酵工程具有代谢产物种类多、原料来源广、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高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故必将逐步取代目前需高温、高压、能耗大和“三废”严重的化学工业。 微生物在金属矿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独特的作用。第九章中已述及的细菌沥滤技术,就可把长期以来废弃的低品位矿石、尾矿、矿渣中所含的铜、镍、铀等十余种金属不断溶解和提取出来,变成新的重要资源。 (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方面可利用微生物的地方甚多:①利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杀虫剂或农用抗生素来取代会造成环境恶化的各种化学肥料或化学农药;②利用微生物生产的PHB制造易降解的医用塑料制品以减少环境污染;③利用微生物来净化生活污水和有毒工业污水;④利用微生物技术来监察环境的污染度,例如用艾姆氏法检测环境中的“三致”物质,利用EMB培养基来检查饮水中的肠道病原菌等。 (五)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因为各种传染病构成了人类的主要疾病,而防治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又是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药物,尤其是抗生素。自从遗传工程开创以来,进一步扩大了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范围和品种,使昔日只由动物才能产生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高效药物纷纷转向由“工程菌”来生产。与人类生殖、避孕等密切相关的甾体激素类药物也早已从化工生产方式转向微生物生物转化......>> 问题六:微生物菌种怎么选择啊? 市面上有很多微生物制剂的菌种,多种多样,造成在选择上产生很大困惑,下边是选择菌种的方法: 1、微生物菌种选择 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不同动物种类对菌种的要求不同,同一菌株用于不同动物,产生的效果差异也较大。使用时一定要掌握菌种的特性和功效,选择不当起不到应有效果,反而会破坏原有菌群,甚至引发疾病 2、微生物菌种应用时间 微生物制剂应用要从子畜开始使用,以保证有益菌优先定植。因为制剂进入体内后要有一段时间进行微生物菌群调整才能定植下来。 一般认为,乳酸菌类在各种动物的各阶段添加均较好,芽孢杆菌类在生长期添加较好,在幼龄期可以添加;曲霉菌类在幼龄期,水产动物全期不必添加;酵母菌类在生长期不必添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以改善水质为目的时,可将微生物制剂或光合细菌直接洒于水中。 3、微生物菌种添加方式 一般粉状饲料添加微生物制剂效果较好,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在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可造成10%~30%的芽孢杆菌,90%以上的肠球菌以及99%以上的酵母失活,而乳酸杆菌几乎全部被杀灭。因此,在颗粒饲料中要使用耐热,耐挤压的芽孢杆菌制剂。乳酸菌不耐高温,应采用冻干后包被或采用喷雾干燥的方式制成的乳酸菌制剂。使用时最好采用饮水方式,以利于乳酸菌优先粘附于肠壁。 4、微生物菌种剂量与浓度 微生物制剂中必须含有相当数量的活菌才能达到效果。当进入动物肠道食糜中外源菌数大于1000万个每克时,都会对肠道内原有菌群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微生物制剂在产品中活菌数含量为10亿~20亿每克时效果最佳。 我国正式批准生产的微生物制剂中规定每克芽孢杆菌含量要多于5亿个。以酵母菌产品为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活菌数从每克几亿到200亿不等,在选择是要认真鉴别。 5、微生物菌种抗生素的影响 细菌类的微生物制剂对抗生素敏感,不宜与抗生素同时使用,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前后二天应停止使用抗生素。最好先用抗菌药物清理肠道,为益生菌的定植和繁殖扫除障碍,然后再饲喂微生物制剂,可提高使用效果。酵母菌类属于真核生物,生物学活性与细菌完全不同,对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一些抗菌剂有天然抗性,可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6、微生物菌种保存条件和期限 微生物制剂均为活菌制剂,由于大多数菌种在饲料加工、运输中容易失活,应用中要注意保存期限。通常微生物制剂应密封保存于阴凉避光处,储存时间不宜过长,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左右,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活菌数量不断减少。厌氧菌类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死亡,有的产品对其进行了包被或真空包装处理,应在打开包装后规定的时间内用完。酵母类属于兼性厌氧菌,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芽孢杆菌类有效期比其他类型长,可达2年左右。 问题七:学哥,学姐们请问江南大学微生物学怎么样,难考吗 楼主,您好,江南大学的微生物学专业在比南大的知名度高,所以相对来说肯定考江南大学的,以后毕业就业相对也好一点。
《微生物学报》在我国生物类期刊中的地位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排生物类核心期刊第4~6位(1992、1996、2000、2004年的4个版本)2004年最新版中,位居第6位。在“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 2001年中国主要生物学期刊15名排行表中,总被引频次为470,排在第9位;影响因子为,排在第13位;基金论文比为81%排在第9名。入选前100 名。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排出的前500名核心期刊中,本刊居第6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