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组织学与胚胎学论文题目

组织学与胚胎学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组织学与胚胎学论文题目

组织学与胚胎学( Histology Embryology ) 是医学生必修的核心基础课之一。"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细微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科学,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及器官组织。细胞是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其数量众多、形态多样,具有各自的结构功能特征。一群形态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加上细胞外基质构成组织。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这些基本组织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器官。不同的器官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一些功能相关的器官合作完成连续的生理活动,构成了系统。组织学与人体解剖学一样,研究的是人体的正常结构,解剖学用肉眼观察结构,而组织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更为细微的结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课程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的功能,当了解了人体正常的结构,就能深入地学习、分析和理解其生理过程。组织学与病理学的关系更是密切,唯有掌握了正常的结构,才能在机体出现病症,组织结构异常、功能障碍时,把握种种病理现象。"胚胎学"是研究人体胚胎发生及其机制的科学,包括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以及部分人体畸形学的内容。人体胚胎学源于解剖学,只有在学习了胚胎学之后,才能以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真正完整的了解人体结构。人体胚胎学与病理学、遗传学、产科学、儿科学和计划生育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病理学中要按细胞的胚层来源对恶性肿瘤进行分类;胚胎发育受遗传物质控制并受环境因素影响;先天性畸形在临床各科都会遇到,其预防、检测和治疗都需要畸形学作基础;产科医生必须掌握有关胚胎发育全过程以及胚胎与母体的关系等知识,才能理解妊娠与分娩过程。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干细胞培养和移植术,尤其是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移植,是医学的前沿领域。学习了胚胎学,就能理解什么是胚胎干细胞,以及为什么干细胞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如此看来,对于其他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来说,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内容的深入,组织学与胚胎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更加密切,它在医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七年制、基础医学五年制、医学五年制、预防医学、法医、护理和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学生。组织学包括:(1) 绪论与细胞(2) 基本组织学(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3) 器官组织学(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眼与耳、皮肤、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胚胎学包括:(1)总论(人胚早期发育、胎盘和胎膜)(2)各论:器官发生(颜面的发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关系不大,当年为了考试认真学习过。工作中极少用到,或许专职研究人员会有用

1.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2.壁细胞,内因子,维生素B123.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4.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5.中央静脉,肝索,肝血窦。。。6.错 是上皮细胞基底面7.错 包括的8.错 中动脉的中膜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纤维组成,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9.错 Ⅱ型肺泡细胞含有板层小体10.错 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11.对12.对13.错 单层柱状14.错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15.对16.错 是Ⅰ型肺泡细胞17.对18.错 没分支嗯,可能有错,仔细查对

谈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引言:《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较多,复杂难懂,学习阅读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我浅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形态学科,以研究人机体正常微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人体胚胎发生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有人把《解剖学》形容成解剖刀下的风景,而《组织学与胚胎学》也可以说成是显微镜下的风景[1]。这门学科由人的大体结构逐渐深入到人体的正常微细结构,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在理解掌握正常组织学的结构及微细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具体位置及作用等,这门课的研究方法比较多,存在内容较多、复杂枯燥等问题,且每个章节之间的系统性不强,需要记忆和掌握的名词也多,这给学习者带来一定学习难度,也给授课经验尚浅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带来一些困扰。笔者就如何上好这门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选用、课程设计及定位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随着显微镜的出现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形成的两门独立的学科,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中医院校兼收文理学生生源,因此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别很大,所以在教材选取上要兼顾这个方面,选择适用中医类专业用的教材。

大部分学生是在学习完《解剖学》之后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生已经对人体结构有了初步认识,对一些结构的功能有所了解,再学习起来较容易些。但有些专业的学生没有解剖学等相关基础课的学习,这样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对讲课教师要求也较高。《组织学与胚胎学》涉及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四个水平,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学科。因此,在开始上课时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术地位即是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密切联系是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基本方法。

2.教师准备

教师在上课前应充分准备。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PBL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2]。课前做好课件,平时备课时多查阅每个章节相关的临床病例、较前沿的研究动向、相关的先进实验技术及尚未解决的难题,并进行总结归纳,与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以便在讲解内容时穿插引用;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比如讲述神经组织内容时可以引入神经元完整结构的发现过程:神经组织学家高尔基和卡哈尔发展了硝酸银染色法才使我们见到神经元的庐山真面目,从而揭示出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神经元世界,为神经科学奠定了基础。教师本身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熟练的实验技能,对学生也可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实验技能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课时所限,《组织学与胚胎学》有些章节设计成自学内容,这需要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串解、阐释、启发、总结外,还要适当地讲专业内容与社会、历史、文艺等有机结合,旨在引起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启发思考、扩展知识范围,使教学孕育人文内涵,增强人文气息。如讲述内分泌系统内容时引入人体因为缺少一种激素会形成侏儒症。在古代宫廷,侏儒症被当作贵族阶级的玩偶。当前最矮的侏儒症尼泊尔人身高仅有米,于2012年2月26日被授予吉尼斯世界认证证书。侏儒症是因为在生长发育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导致的,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体内一些激素分泌过少或过多会引起哪些疾病及分泌过多过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某些不易理解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去查询相关文献及临床资料,加深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医学科教片让学生课下观看,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仅局限于所学教材,也可以通过网络、参考书等途径拓宽学习视野。

4.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较多,复杂难懂,学习阅读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有小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使教学效果较差。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章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帮助。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避免或减少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单调的缺点,使得课程内容更为直观,新颖生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此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在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同时有效的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加强了教学互动中的师生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4]。比如男女性生殖系统的观察切片时,引导学生课前查阅一些常见的引起男女性不育不孕的原因,对照实验课堂上所观察到的结构进行讨论,并由教师做出总结并纠正错误理解。

5.开放学生实验室,鼓励学生课余参与实验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增设操作实验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实验教学学时及实验场所和教学师资的限制,无法使所有的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更多地参与,特别有些周期较长的实验,更是限制了学生在平时课堂中的参与。为提高教学水平,加强素质教育,我们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适当增设操作实验的同时,鼓励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导师的科学实验,对某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导师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并撰写实验论文。总之,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由学会变成会学。

综上,从《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体会可以得出,这是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老师传授与学生自学相互配合、课程内容严谨与教学形式生动融合的一门必要的基础课。理解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教好这门课的前提,通过选好教材、做好课程设计及定位,加之各位教师同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课前准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创造更多实验机会等,一定能将这门课讲授地更加生动精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和行业发展之间实现了更多的交融和渗透,比如一些医疗机构需要一些非医护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可能更多地从事管理工作以及一些医院内部事情的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医药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陆续开设了一些针对非医学人员的医疗知识学习课程。

1组织学的学习特点

组织原理的掌握是组织学学习的核心

组织学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其学习的核心就是对组织原理的掌握,从而指导有关人员具体的操作步骤,帮助有关人员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根据的验证,并能够及时处理操作时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结果出现意外时候的手足无措现象。

独立操作是组织学技术掌握的途径

实践是医学组织学学习的关键,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获取组织学知识的精髓,而实践就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学生在组织学的学习中,往往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验证理论结果,但是自己操作就会出现实验结果和理论不符合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不注重实验操作的细节。

2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开设的意义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帮助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在完成了计算机、管理、英语等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医学概况,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等有关医学的十几门课程。基础医学概论是对医学基础知识、技术的简要性概括,能够帮助专业和非专业的医学人员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结构、疾病发生等问题进行基础性的了解,为医学人员开展不同的医学活动打下基础。基础医学概论对于非专业的医学人员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对其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日后的医学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比如日后从事法学专业的医疗有关人员要着重培养其医事法律能力,在其掌握法学知识的基础上向其灌输一定的医学知识;从事信息管理的医疗人员,要加强对其从事医院管理以及医院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医学知识。基础医学概论作为研究人体、形态、功能结构以及疾病发展的学科,其内容涵盖了初学医学人员必备的医学知识,能够为其深入的医学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医学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3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各个学科之前缺少交流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是按照教材编订的顺序,由不同教师承担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分学科讲解;另一种是将各个医学系统的内容在衔接后分系统讲解。很多学校采取的是分学科讲解,使得教师的备课内容较多,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不能对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关联,从而造成了学科之间缺少交流现象的发生,甚至造成知识脱节的问题。

面对繁多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不够

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对其课时的安排不够,导致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学习中的很多知识要点理解不够。比如教师在对组织学绪论进行讲解时,一些学生对细胞的认识没有概念,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嗜酸性等概念就显得很困难。

学生学习意识不够

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冗杂,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需要学生在具备化学、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但是一些文科类的学生基本从未接触过化学和生物,学习基础薄弱;同时,一些学生认为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对其日后发展无用,导致对该科目的厌弃。

4将组织学纳入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研究的意义

非医学专业的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被学生普遍反映为内容较难,主要原因是:①很多学生是非医学专业的文科生,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基础医学理解存在困难。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中组织学的内容重视不足,认为基础医学概论中的组织学内容不重要;②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深浅把握不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担;③组织学中涉及的一些内容需要学生深入了解显微、超微结构,并进行实验课学习,才能理解组织学,但是学校往往不具备实验的设施。基于以上几点组织学教学中的问题,将其纳入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研究显得更加必要,通过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能够更好地辅助组织学的学习。

5组织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的整合策略探索

实现对教学方案的重组,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

教学大纲对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内容的层次要求不同,组织学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以培养具有一定医学知识为目标,同时还要利于促进非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专业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实现重点突出、由浅入深的讲解。另外,组织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的课时安排较少,因此就需要教师在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体把握教学内容,要对和教学重点关联不大的课程进行适当的删减。要在课前实现组织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统一规划,在课时和课时安排的衔接上恰当准确,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组织学的四大基本组织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课时安排得较少,教师不用再对器官进行统一讲解,而是适当地对内容进行删减,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器官进行授课,引导学生在明确组织和器官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对人体结构的整体性认识。

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应用多媒体电子投影教学能够简化观察的对象,根据教学需求,对图片进行具有代表性的科学选取,能够实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人体各个器官部位组织结构的展示。通过图文并茂、声音和动画具备的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制作成具有动态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实现声、光、电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强学生对组织结构的认识。其次,在组织教学中要从功能入手,逐渐引入结构,改变传统的结构为先的讲授顺序。比如在空腔器官的教学,教师可以先以大家熟知的人体消化和吸收器官的常识入手,引导学生从功能继而联系到结构,逐渐实现对小肠消化以及小肠吸收面积等方面知识的分析,像绒毛、微绒毛等,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镜下小肠管壁的组织结构,加强学生对组织学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板书设计将管壁的四层分解结构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最后以小肠吸收消化制作的动画效果收尾。通过由静态到动态的教学展示,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向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组织学知识,教师要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在课程进行时要及时归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能力,在课程讲解之后要利用表格、大括号、图片等形式对内容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比如在神经元结构特点教学时,教师要及时用简短的字数总结出神经元结构特点;在讲解肺导气部时,教师要将肺导气部里涉及的名词进行简化处理,并用简练的语言总结出肺导气部结构变化的特点,比如“三减二增”即指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块的减少以及平滑肌和粘膜皱壁的增多。通过简化口诀的提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组织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基础医学概论是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帮助其了解基础医学的课程,课程开设的目标是让他们了解医学,而不是让他们都从事医疗工作。因此,基础医学中的组织学考核形式要尽可能实现多样化,也可适当地选择开卷的考核形式,并在考核中以综合体可应用题的考核为主,减少一些生硬理论的考核。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解答问题,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不是将学生变成缺乏理论实践,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的书呆子。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基础医学概论,并结合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知识来分析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结合组织学和生理学知识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肌接头上的传递等。

通过形象的举例,培养学生的动态空间思维能力

组织学是形态学科的一种,其中,对机体微细结构的灵活运用是组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而现阶段的组织学教学无论是在图片选择还是观察实验,都是采用平面的二维图像,没有实现对组织结构的真实再现,无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动态空间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在组织学教学中要通过形象的举例,实现其从二维图形向三维图形构像的发展,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掌握机体的微细结构。

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组织学教学内容

组织学作为一门动态学科,其发展和研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组织学的教学要实现与时俱进,在不断丰富组织学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查阅大量组织学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和组织学有关的临床应用知识,并采取适合的方式将获取的信息传送给学生,实现对原本枯燥教学的灵活化处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对最新的I型糖尿病根治办法向学生讲授,从而激发学生对胰腺组织结构的好奇,鼓励其对组织学的学习。

6总结

组织学作为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教学成果的优劣对学生日后医学的其他方面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关人员要积极改进组织学教学方法,仔细研读组织学教材,把握好组织学和其他医学学科的联系,形成自我的组织学知识体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在教学中,要实现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的有效结合,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启发式的多样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基于基础医学概论的发展,教师也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组织学的知识简化,有效将组织学内容整合到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实现非医学专业学生对组织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组织胚胎学论文主题

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院的重点,但是本科生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临床医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思考》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 教学 方法 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 教育 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 文化 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 总结 ,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 报告 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鉴定,也有过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课本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前沿进展,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开设了文献阅读研讨课,并将其安排在了理论课的最后两次课,此时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课程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拟定一个专题,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然后列出几个相关问题,如(1)禽流感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感染?(2)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针对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 措施 ?(4)针对禽流感引起的民众的恐慌,作为一个医学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给出经典的综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1~2篇,让学生课下针对专题和给出的题目,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接下来,就是课上讨论部分。针对八年制学生人数少的优势,进行分组讨论。将20位同学分为A、B、C、D4个大组,每个大组的5位学生分别对应1~5的编号,即A1、A2、A3、A4、A5等,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5~8min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就自己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然后,A、B、C、D4组中每组编号相同的同学重新组合成新的一组,即A1、B1、C1、D1为一组,以此类推,共5组。5组同学就4个问题进行交叉讨论5~8min。最后,老师对整个文献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交叉讨论的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参与得更彻底,对文献了解得更全面[5]。 3学生自主授课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通过挑选合适的教学章节,在临床八年制班级中推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由过去单纯“听”到主动“讲”。这一转变迎合了青少年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主授课的开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会关注度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因此本研究将逆转录病毒中的HIV这一节作为学生自主讲课的内容。为了防止内容上的重复和单一,笔者将20位同学分成4个组,给出4个专题,例如(1)HIV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2)HIV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3)HIV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4)HIV的研究现状及有无有效治疗方法。每组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备课,准备15min左右的PPT。课上,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讲授。每位同学讲完,老师从教学内容、PPT制作形式、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作简要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讲课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老师对4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抽提归纳,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上台授课,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感,笔者要求同学讲自己制作的PPT内容打印为纸质版上交,设立评分标准,由老师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计入最后成绩[6-7]。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4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医学微生物学这种临床基础性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课的设立,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多是一些单纯性验证学科基本理论的简单实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本校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因此,笔者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8]。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指导老师。一般1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笔者首先会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则及仪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辅导。老师会给出3~5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学生阅读后与老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及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操作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期间老师可一周组织一次实验进展的汇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并给予一定奖励[9]。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触科研的窗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上所述,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笔者在对本校临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案例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考验了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献阅读研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设,给热爱科研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们中普遍得到好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申晓冬,黎庶,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亚敏,陈俊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118. [3]陈静,李树清,张颖,等.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胡晓梅,汪正清,胡福泉,等.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08-1110. [5]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等.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9-1401. [6]陈霞.学生自主讲课方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张洪平,张永红,张海英.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对大学生自主讲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吴玉章.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885-1886. [9]王文,任浩,赵平.开展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492-493.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二:《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从专业建设的角度上,为改善毕业生就业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 0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未就业率。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 渠道 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 经验 ,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皓,肖爱平.关于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6):741-743. [2]牛春红,刘斌焰,李丽芬,等.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6-18.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三:《新形势下提高临床医学生骨科实习质量》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1]。在实习期间,尤其是骨外科的学习,其专业性较强,涵盖范围广泛,对带教老师及教学方法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如何提高医学生在骨科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作一些探讨。 1 影响临床实习教学主要因素 医患关系不和谐 当前社会环境下,随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不和谐以及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给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患者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理解临床教学的目的,将实习生拒之门外;患者质疑实习生的临床诊疗资格,不让实习生进行一些简单体格检查的行为时有发生[2]。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并不完全认可这些规定,造成了医生在开展医疗工作也愈发小心翼翼,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带教教师将手中的诊疗权利下放给实习生,一些本可以让实习生参与的诊疗操作全权代理,如此一来,实习生的临床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临床实习教学的成效就大打折扣。 考研 及就业与实习冲突 国家的大规模扩招和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学生越来越多,七年制本应该是定位培养高级临床医生,但综观全国形势,可见每年全国各个医学院校七年制招生将近几千人,教学质量如何保障,实习作为教学培养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同样引发的就业问题也不能不面对,本科生基本就无法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面对生存的压力,学生又怎能不逃实习去准备考研,以取得更高的学位,只为找到理想的工作。 实习时间短 一个科室3周,根本无法系统地掌握各专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于七年制目标就是培养临床型的研究生,应该前期适当压缩课程,至少要在大四前完成对理论的学习。然后安排1~2年的时间轮转实习,这样一个科室基本能有1~2个月时间,这样才能参与一个完整患者的诊治全过程,不至于出现现在的自己出科,患者还没出院的现象。 2 提高骨科实习质量的措施 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矛盾由来已久,社会大众普遍存在不信任医生的心理,不论是在医术上,抑或是在医德上;而医生则认为很多时候是患者的无理取闹,于是医患之间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这种现象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医生和患者、医院和患者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医生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病情,真诚地同情并支持患者,努力为其消除或者缓解病情,用真心关怀每一位患者;这样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教学工作,对实习生参与诊疗操作能够充分理解。同时,努力提高公众对临床实习的认识,社会各界也应增加对医院和医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临床教学的开展建立良好的氛围[3]。 加强医学生考勤考评制度 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与实习医院共同的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和协作,加强与实习医院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骨科的常见病种有所了解。例如在骨肿瘤的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足够多、各重点病种的患者,备齐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资料,重点和主要的精力放在病例讲解、比较以及提问上,进而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理解[4]。另外,在实习的不同阶段,设立一定的考勤及考评机制,督促学生更好地实习。 严格选拔带教人员,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着最重要的主导作用,带教教师队伍素质,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带教队伍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培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实践[5];Sally pickard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患者,促进实习生操作技能[6]。同时,定期组织同行间、师生间开展教学评议活动,促进教学。 注意提高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踏实的临床实践能力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应重视学生骨科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研讨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并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 3 小结 实习很重要,尤其对于毕业后立即选择工作者。实习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开拓自己临床视野。开始了从学生过渡到医生心理角色的转变。所以要求实习生掌握最基础的医疗常规,比如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尤其是各专科的体检,掌握对常见病的常规检查与处理;掌握基本医疗文书的书写,比如病历、病程、化验单;掌握最基本的手术操作、术前准备,培养起码的无菌原则等。对于带教老师尤其是高年资老师学会对于医生成长至关重要的 人际交往 的方法、谈话的技巧,特别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如何获得患者对自己的信任。实习生应充分重视和清楚认识自己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段珍贵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博,刘鉴汶. 高等医学教育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喻格书,胡岗. 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探讨册[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824-1825. [3]高永军,徐蔚,刘静,等. 从“北大医院事件”看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70-71. [4]鲁英. 骨科骨肿瘤、骨病临床教学的体会[J]. 中国骨肿瘤骨病,2005,4(3):175-176. [5]李红卫,苏彦河,杨现会,等. 七年制医学生实习带教的实践与认识[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09-110. [6]李柳炳,沈忆新,崔凤梅,等. 提高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实习质量的探讨[J]. 安徽医药,2009,13(6):693-694. 猜你喜欢: 1.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2.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6.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谈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引言:《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较多,复杂难懂,学习阅读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我浅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形态学科,以研究人机体正常微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人体胚胎发生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有人把《解剖学》形容成解剖刀下的风景,而《组织学与胚胎学》也可以说成是显微镜下的风景[1]。这门学科由人的大体结构逐渐深入到人体的正常微细结构,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在理解掌握正常组织学的结构及微细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具体位置及作用等,这门课的研究方法比较多,存在内容较多、复杂枯燥等问题,且每个章节之间的系统性不强,需要记忆和掌握的名词也多,这给学习者带来一定学习难度,也给授课经验尚浅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带来一些困扰。笔者就如何上好这门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选用、课程设计及定位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随着显微镜的出现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形成的两门独立的学科,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中医院校兼收文理学生生源,因此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别很大,所以在教材选取上要兼顾这个方面,选择适用中医类专业用的教材。

大部分学生是在学习完《解剖学》之后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生已经对人体结构有了初步认识,对一些结构的功能有所了解,再学习起来较容易些。但有些专业的学生没有解剖学等相关基础课的学习,这样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对讲课教师要求也较高。《组织学与胚胎学》涉及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四个水平,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学科。因此,在开始上课时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术地位即是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密切联系是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基本方法。

2.教师准备

教师在上课前应充分准备。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PBL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2]。课前做好课件,平时备课时多查阅每个章节相关的临床病例、较前沿的研究动向、相关的先进实验技术及尚未解决的难题,并进行总结归纳,与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以便在讲解内容时穿插引用;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比如讲述神经组织内容时可以引入神经元完整结构的发现过程:神经组织学家高尔基和卡哈尔发展了硝酸银染色法才使我们见到神经元的庐山真面目,从而揭示出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神经元世界,为神经科学奠定了基础。教师本身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熟练的实验技能,对学生也可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实验技能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课时所限,《组织学与胚胎学》有些章节设计成自学内容,这需要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串解、阐释、启发、总结外,还要适当地讲专业内容与社会、历史、文艺等有机结合,旨在引起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启发思考、扩展知识范围,使教学孕育人文内涵,增强人文气息。如讲述内分泌系统内容时引入人体因为缺少一种激素会形成侏儒症。在古代宫廷,侏儒症被当作贵族阶级的玩偶。当前最矮的侏儒症尼泊尔人身高仅有米,于2012年2月26日被授予吉尼斯世界认证证书。侏儒症是因为在生长发育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导致的,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体内一些激素分泌过少或过多会引起哪些疾病及分泌过多过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某些不易理解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去查询相关文献及临床资料,加深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医学科教片让学生课下观看,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仅局限于所学教材,也可以通过网络、参考书等途径拓宽学习视野。

4.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较多,复杂难懂,学习阅读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有小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使教学效果较差。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章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帮助。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避免或减少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单调的缺点,使得课程内容更为直观,新颖生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此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在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同时有效的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加强了教学互动中的师生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4]。比如男女性生殖系统的观察切片时,引导学生课前查阅一些常见的引起男女性不育不孕的原因,对照实验课堂上所观察到的结构进行讨论,并由教师做出总结并纠正错误理解。

5.开放学生实验室,鼓励学生课余参与实验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增设操作实验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实验教学学时及实验场所和教学师资的限制,无法使所有的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更多地参与,特别有些周期较长的实验,更是限制了学生在平时课堂中的参与。为提高教学水平,加强素质教育,我们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适当增设操作实验的同时,鼓励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导师的科学实验,对某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导师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并撰写实验论文。总之,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由学会变成会学。

综上,从《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体会可以得出,这是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老师传授与学生自学相互配合、课程内容严谨与教学形式生动融合的一门必要的基础课。理解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教好这门课的前提,通过选好教材、做好课程设计及定位,加之各位教师同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课前准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创造更多实验机会等,一定能将这门课讲授地更加生动精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和行业发展之间实现了更多的交融和渗透,比如一些医疗机构需要一些非医护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可能更多地从事管理工作以及一些医院内部事情的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医药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陆续开设了一些针对非医学人员的医疗知识学习课程。

1组织学的学习特点

组织原理的掌握是组织学学习的核心

组织学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其学习的核心就是对组织原理的掌握,从而指导有关人员具体的操作步骤,帮助有关人员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根据的验证,并能够及时处理操作时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结果出现意外时候的手足无措现象。

独立操作是组织学技术掌握的途径

实践是医学组织学学习的关键,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获取组织学知识的精髓,而实践就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学生在组织学的学习中,往往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验证理论结果,但是自己操作就会出现实验结果和理论不符合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不注重实验操作的细节。

2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开设的意义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帮助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在完成了计算机、管理、英语等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医学概况,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等有关医学的十几门课程。基础医学概论是对医学基础知识、技术的简要性概括,能够帮助专业和非专业的医学人员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结构、疾病发生等问题进行基础性的了解,为医学人员开展不同的医学活动打下基础。基础医学概论对于非专业的医学人员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对其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日后的医学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比如日后从事法学专业的医疗有关人员要着重培养其医事法律能力,在其掌握法学知识的基础上向其灌输一定的医学知识;从事信息管理的医疗人员,要加强对其从事医院管理以及医院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医学知识。基础医学概论作为研究人体、形态、功能结构以及疾病发展的学科,其内容涵盖了初学医学人员必备的医学知识,能够为其深入的医学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医学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3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各个学科之前缺少交流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是按照教材编订的顺序,由不同教师承担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分学科讲解;另一种是将各个医学系统的内容在衔接后分系统讲解。很多学校采取的是分学科讲解,使得教师的备课内容较多,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不能对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关联,从而造成了学科之间缺少交流现象的发生,甚至造成知识脱节的问题。

面对繁多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不够

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对其课时的安排不够,导致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学习中的很多知识要点理解不够。比如教师在对组织学绪论进行讲解时,一些学生对细胞的认识没有概念,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嗜酸性等概念就显得很困难。

学生学习意识不够

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冗杂,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需要学生在具备化学、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但是一些文科类的学生基本从未接触过化学和生物,学习基础薄弱;同时,一些学生认为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对其日后发展无用,导致对该科目的厌弃。

4将组织学纳入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研究的意义

非医学专业的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被学生普遍反映为内容较难,主要原因是:①很多学生是非医学专业的文科生,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基础医学理解存在困难。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中组织学的内容重视不足,认为基础医学概论中的组织学内容不重要;②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深浅把握不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担;③组织学中涉及的一些内容需要学生深入了解显微、超微结构,并进行实验课学习,才能理解组织学,但是学校往往不具备实验的设施。基于以上几点组织学教学中的问题,将其纳入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研究显得更加必要,通过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能够更好地辅助组织学的学习。

5组织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的整合策略探索

实现对教学方案的重组,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

教学大纲对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内容的层次要求不同,组织学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以培养具有一定医学知识为目标,同时还要利于促进非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专业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实现重点突出、由浅入深的讲解。另外,组织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的课时安排较少,因此就需要教师在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体把握教学内容,要对和教学重点关联不大的课程进行适当的删减。要在课前实现组织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统一规划,在课时和课时安排的衔接上恰当准确,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组织学的四大基本组织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课时安排得较少,教师不用再对器官进行统一讲解,而是适当地对内容进行删减,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器官进行授课,引导学生在明确组织和器官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对人体结构的整体性认识。

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应用多媒体电子投影教学能够简化观察的对象,根据教学需求,对图片进行具有代表性的科学选取,能够实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人体各个器官部位组织结构的展示。通过图文并茂、声音和动画具备的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制作成具有动态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实现声、光、电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强学生对组织结构的认识。其次,在组织教学中要从功能入手,逐渐引入结构,改变传统的结构为先的讲授顺序。比如在空腔器官的教学,教师可以先以大家熟知的人体消化和吸收器官的常识入手,引导学生从功能继而联系到结构,逐渐实现对小肠消化以及小肠吸收面积等方面知识的分析,像绒毛、微绒毛等,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镜下小肠管壁的组织结构,加强学生对组织学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板书设计将管壁的四层分解结构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最后以小肠吸收消化制作的动画效果收尾。通过由静态到动态的教学展示,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向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组织学知识,教师要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在课程进行时要及时归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能力,在课程讲解之后要利用表格、大括号、图片等形式对内容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比如在神经元结构特点教学时,教师要及时用简短的字数总结出神经元结构特点;在讲解肺导气部时,教师要将肺导气部里涉及的名词进行简化处理,并用简练的语言总结出肺导气部结构变化的特点,比如“三减二增”即指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块的减少以及平滑肌和粘膜皱壁的增多。通过简化口诀的提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组织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基础医学概论是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帮助其了解基础医学的课程,课程开设的目标是让他们了解医学,而不是让他们都从事医疗工作。因此,基础医学中的组织学考核形式要尽可能实现多样化,也可适当地选择开卷的考核形式,并在考核中以综合体可应用题的考核为主,减少一些生硬理论的考核。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解答问题,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不是将学生变成缺乏理论实践,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的书呆子。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基础医学概论,并结合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知识来分析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结合组织学和生理学知识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肌接头上的传递等。

通过形象的举例,培养学生的动态空间思维能力

组织学是形态学科的一种,其中,对机体微细结构的灵活运用是组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而现阶段的组织学教学无论是在图片选择还是观察实验,都是采用平面的二维图像,没有实现对组织结构的真实再现,无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动态空间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在组织学教学中要通过形象的举例,实现其从二维图形向三维图形构像的发展,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掌握机体的微细结构。

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组织学教学内容

组织学作为一门动态学科,其发展和研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组织学的教学要实现与时俱进,在不断丰富组织学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查阅大量组织学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和组织学有关的临床应用知识,并采取适合的方式将获取的信息传送给学生,实现对原本枯燥教学的灵活化处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对最新的I型糖尿病根治办法向学生讲授,从而激发学生对胰腺组织结构的好奇,鼓励其对组织学的学习。

6总结

组织学作为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教学成果的优劣对学生日后医学的其他方面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关人员要积极改进组织学教学方法,仔细研读组织学教材,把握好组织学和其他医学学科的联系,形成自我的组织学知识体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在教学中,要实现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的有效结合,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启发式的多样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基于基础医学概论的发展,教师也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组织学的知识简化,有效将组织学内容整合到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实现非医学专业学生对组织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动物组织胚胎学论文题目

关于鸟类进化的怎么样?之前听了周忠和(世界著名古生鸟类专家)这部分中国做的比较领先。关于鸟类是如何起源的,在google上搜一下这个题目

动物细胞工程是基于现代细胞生物学与实验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在高等院校生命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动物细胞工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动物细胞工程是基于现代细胞生物学与实验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在高等院校生命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作一探讨,以为动物细胞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物细胞工程 教学 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nteresting Teaching of Animal Cell Engineering

XU Yipeng

(Zhejiang Biometric Quarantine and Inspection and Technology Laborator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ell biology and technology of an emerging discipline, animal cell engineering is a course that closely integrate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iculum of life science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animal cell engineering course,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animal cell engineering course.

Key words animal cell engineering; teaching; interesting teaching

细胞工程是指按照一定的设计方案,通过在细胞、亚细胞或组织水平上进行实验操作,获得具有目的性状的细胞、组织、器官或者个体的综合性生物工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在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应用于产业一个技术公用平台,代表着现代生物工程最新的发展前沿,在医药、食品、农林等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生命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动物细胞工程是细胞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细胞培养、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胚胎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核移植技术与动物克隆、转基因动物与动物生物反应器和动物染色体工程等。通过学习动物细胞工程这门课程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与细胞工程有关的生物技术产业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笔者就如何应用兴趣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1 合理定位课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

我校动物细胞工程这门课程是在第6个学期开设,学生已经完成对生物学导论、动物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必修课程的学习,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动物细胞工程课程中一些知识进行认知结构的迁移。而动物细胞工程在本校既然是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也必然有别于必修课程。因此,教学目的的侧重点不再是让学生掌握一般的概念和原理,而是更多地让学生领悟和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动物细胞工程并非一门理论性学习为主的课程,而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强的课程,是一门学好可以走向工作岗位的课程。笔者认为,在教授此课程时,需紧紧围绕细胞水平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为中心,联系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使学生了解动物细胞工程各主要技术领域的原理和 方法 及其应用。

2 上好第一节课,吸引学生眼球

上好第一节课,也就为本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定下了基调。第一节课的内容无非是绪论部分,大多老师可能会对本课程的发展、地位等娓娓道来,但是却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尝试提问式教学代替讲述式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讲述动物细胞工程的研究领域时,笔者就在教学PPT中列出“多莉”羊、 “人耳鼠”、“试管婴儿”、发光猫等图片尝试让学生对位入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3 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内容

目前细胞工程相关的教材有安利国版《细胞工程》(科学出版社)、杨吉成版《细胞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__勇版《细胞工程》(高等 教育 出版社)、庞俊兰版《细胞工程》、叙永华版《动物细胞工程》等,笔者所用的参考教材是安利国版《细胞工程》。虽然相关教材众多,但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速度根本无法赶上,因此,必须及时查阅相关文献或信息,传授学生最新的知识。比如讲解胚胎工程可引入人类早期胚胎的成功培养;讲到转基因动物可引入中南大学的“供体猪”;讲到干细胞可以引入“人工肾”等。

4 以社会问题或社会需求为切入点传授理论知识

单纯理论的讲课效果,或者先理论讲解再到实际应用讲解的效果其实并不如从实际需求到理论讲解的效果好,因此笔者在讲解每个章节时尽量先引入社会问题或社会需求再来讲解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课上的专注度明显提高,收到的讲课效果也非常好!比如在讲解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这章时,笔者就抛出杭州下沙企业期望与浙江高校合作解决的一些项目,其中就有不少抗体制备技术,这即刻引起学生的关注;比如在讲解干细胞这章节时,引入 “儿子严重烧伤 父亲拒用麻药割皮救子”的新闻事件,让学生重视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性;在讲解胚胎工程时,引入广州“代孕事件”。

5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动物细胞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课程,传统的“粉笔+板书(或PPT)”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这门课程教学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院校中已得到普及应用,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除课本外更多的图片和视频信息,甚至可以直接在上课时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给学生看。这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不但可以补充书本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书本内容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解实验室的安全性时,可引入电影《生化危机》片段;在讲解细胞融合时,可引入《人兽杂交》这部电影;在讲解胚胎工程时,可辅以3D动画演示婴儿从受孕到诞生全过程;讲干细胞可引入“八戒的肝救活孙猴子”的新闻。每次课讲授时适当适量适时地引入一些多媒体图片、视频或动画信息,可以在上课之初即刻吊起学生对即将要学的知识的胃口,也可以在课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再次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来,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可以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把利剑。但是这把利剑不能过度应用,否则就主次不分,学生把握不住重点,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6 在讨论中实践实验

笔者所授的动物细胞工程有8个学时实验,实验内容为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基本为验证性实验,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这主要在于讨论式学习的引入。实验课之前,笔者在课堂上放映培养基过滤操作视频、细胞原代培养操作视频、小鼠心肌细胞培养操作视频等,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实验人员的操作规范问题,让学生知道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实验课中,引导学生对比实验前后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比如在做细胞培养基过滤实验时,教学生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未过滤培养基的受污染情况,判断污染微生物的类型,从而让他们知道正确过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受污染的培养基。

7 结语

动物细胞工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唯有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学生才有学习积极性,才有可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两三年的兴趣教学法,笔者所教授的动物细胞工程深受学生喜爱,学生有时更简称笔者为“细胞老师”。当然,对于动物细胞工程课程,除了兴趣教学法外应当还有 其它 教学方法 与之相辅相成,共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动物细胞工程实验进行了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讨,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方案讨论、实验操作、实验论文 报告 、实验 总结 等5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分析了此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措施 ,以为切实搞好开放实验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细胞工程;开放实验教学;教学模式;西南科技大学

AbstractThe opening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 in animal cel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of bioengineering specialty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ive teaching links such as experiment project design,project discussion,experiment operation,experiment report andexperiment summary were actualized.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turned out fine. While,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bout this teaching mode were pointed ou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better opening experiment teaching.

Key wordsanimal cell engineering;opening experiment teaching;teaching mod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西南科技大学地处四川省绵阳市,是中国西部的一所重点建设学校。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现共有7个专业,其中包括生物工程专业。由于生物工程专业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是要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验、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笔者在优化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加强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强化实验与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传统的生物科学专业实验项目大多属于单一的验证性实验,且内容多是依附于各门课程的理论授课而开设,实验方法刻板,学生上实验只是被动应付、机械操作。这种“照方抓药”的实验形式极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西南科技大学加大了对本科教育的实验建设投入,大大改善了本科生实验条件。2010年,生命学院抓住学校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契机,根据实际情况,申报了一个实验室建设项目“生物工程实验室建设”,得到了学校的批准并立项。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考虑了实验室软、硬条件的改善,同时也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放到了重要的位置[1-2]。

1课程简介

《生物工程大实验》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实验课,主要包括发酵工艺学、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3部分,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动物细胞工程的实验周期相对稍短一些,同学们对动物细胞工程兴趣会更浓一些,因此,在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上应率先进行开放教学模式摸索。

2教学形式

教学共分为5部分内容,包括实验方案设计、方案讨论、实验操作、实验论文报告、实验总结。

实验方案设计

笔者在进行《动物细胞工程》理论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动物细胞培养特别感兴趣。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在课程结束时,安排学生做了一个实验方案设计——小鼠××细胞系的建立,该设计既是理论课程的一个结课报告,也是本实验的一个实验指导。为节省材料,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个大组8个人,然后每个大组再分成4个小组,每小组2个人。每个大组发放1只小白鼠,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自由选择目的细胞,包括肌肉细胞、肾脏细胞、肝脏细胞、肺细胞、骨髓干细胞等。这样在一个大组内就可做不同的细胞,便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同时也节约了材料。

该次实验方案是一个完整的有关动物细胞系建立的具体方案,包括实验准备工作、培养基的配制、原代细胞培养、细胞的纯化与传代、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胞的冻存与复苏。在方案中,要求学生详细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方法与过程及注意事项,这就要求学生认真思考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因为每组学生所做的细胞不同,采用的培养及纯化方法也不相同,所需要的材料也不相同,包括需要哪些药品、试剂怎样配制、需要多少吸管,甚至连废液缸都要考虑到。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积极参与性,而不再像以前一样由老师准备好所有器材,自己只需要按照老师指定的步骤,将老师已准备好的试剂一一的加进去即可。

方案讨论

方案设计好以后,教师进行修改,主要指出一些原则上的错误,让学生进行改进,然后进行交流。挑选一个比较典型的小组,向大家汇报,让同学来指出其设计上的不足,再在老师的指点下,比较自己的方案,这样在讨论中让学生对自己的目的和要求更加清晰。最后,给大家播放有关动物细胞培养方面的教学录像,详细介绍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一些细节问题,让同学们事先有所了解。

实验操作

大家的方案在讨论和看完录像后再一次进行修改,经老师修订同意后就可进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按大组领用所需的器材,自己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配制所需的试剂,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细胞生长的进度不同,同学们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来进行处理。为解决这个矛盾,实验室采取了全天开放、学生预约登记的形式,保证学生可以在预定的时间进行实验。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天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实验论文报告

该实验报告采用科技论文报告的形式代替传统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技论文格式写出题目、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与建议。前言部分要求学生简单介绍实验的原理与目的,由于动物细胞原代培养与细胞纯化的方法很多,多种方法大多可以使用,学生甚至可以同时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但要求必须写出选择此方法的依据。材料与方法部分要尽可能详细,以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的能力。实验结果要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讨论为重点部分,要求结合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推理。若结果与预期不符,应分析原因,列出改进措施。最后,要求学生对此次实验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实验 总结

课程结束后要对此次实验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出现的一些典型的情况进行分析。比如染菌严重等。分析其可能的染菌环节,及操作上的一些不正确的地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

3教学效果

此次开放实验教学,总体来说还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与以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相比,该教学主要达到了以下目的[3-4]:

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由于《动物细胞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与实验操作有关的知识,而学生以前并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讲解起来非常空洞。比如,在讲授原代细胞的制备方法中,会包括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2种方法,这2种方法有何优缺点,应怎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等,这类知识教师通常在课堂讲授时只讲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而具体情况需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相互交流就得到深刻的认识。

另外,由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而方案的设计必须建立在踏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的同时,必须理清楚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查阅资料、阅读 文献的能力。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训练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功

由于实验带教老师仅指出实验的名称,提供与本实验相关的实验器材、试剂、动物等,其余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按步骤进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位置,教师则处于主导位置。学生在实验中必须充分应用所学的理论和已掌握的技能,完成整个实验,包括实验的设计、操作的步骤、仪器和材料的选择、结果的分析等。其中每一步骤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充满了挑战性,试验结果不是预先知道的,学生必须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及时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严密的实验思路和严谨的 科学态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器材的清洗、包装、灭菌等工作,平时大家都不太重视,而通过实验,就有了切身体会,有的同学在做过滤除菌制备培养基时,由于无菌工作未作好,导致培养基染菌变浑浊而只能重做。由于各小组的实验材料和结果都不相同,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才能,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按照 论文的格式和规范撰写实验报告。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撰写论文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现在他们具有了论文的素材,就可以模仿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去完成,使学生获得了撰写科研论文的训练,掌握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功。

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感情

由于学生频繁出入实验室,与老师接触的时间增多,师生之间可广泛的进行交流,可以加深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对教师行业的尊重。

培养了责任心和科学态度,提高了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实验分小组,做到任务到人,每个人对自己培养的细胞都爱护有加,这种负责任的心态是在做别的实验时看不到的。与以往实验不同,同学之间是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做比较,都格外努力。成功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想法做设计、做实验,获到了很好的结果,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而失败的同学虽然有一些丧气,但在认真总结教训和向成功同学取经的基础上,在第2次实验中还是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另外,由于实验过程中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协调进行,增进了同学的团结、互助、协调的精神。

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

开放式教学中一些实验内容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的 发展水平,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不仅要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好的实验技能,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这在新实验开设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开放教学提高了师资队伍业务水平。从传统的实验教学到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转变不仅对教学双方产生巨大影响,对提高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改革无疑会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发生质的飞跃。开放实验维护了学生的原创精神,能使学生在宽松的实验环境中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可以说开放实验是实验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

4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实验室配套设施不完善

由于实验人数剧增、延续时间较长,仪器设备接待能力明显不足。因为细胞培养严格要求无菌操作,所以,大部分操作都在超净台上进行,这样就造成对超净台需求的矛盾。而且,因为同学们大多是新手,操作时非常小心、谨慎,这样也常常导致不能按照预定的时间结束实验,设备流动速度慢,同学们等待时间较长。另外,由于学生人数多,人流量大,导致无菌室有名无实,也由此使一些同学的实验材料被污染。

增加了教师的实际工作量

设计性实验教学比单项实验教学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为了充分利用设备,缓解实验室设备紧张的压力,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段,采用了学生预约、全天开放的实验模式。为了做好实验,同学们无论中午、晚上,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到实验室做实验,由于学生以前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教师必须随时在场给学生提供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做出更多的奉献。另外,由于学生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教课老师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自己做一些预备实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加大了实验费用开支

实验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这比教师统一准备要消耗更多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从而加大了实验费用开支。而且由于大家所采用的实验材料不一致,虽然老师在审阅设计方案时,取消了一些耗费较大的项目,但是仍然需要准备各种实验相关试剂和材料,也造成了实验开支的大大增加。

5结语

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室是让学生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人才的实践基地。而要真正上好实验课并非易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6 参考文献

[1] 常东胜,李涛,李静平.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7):810-811.

[2] 李江滨,黄迪南,侯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论文式实验报告[J].卫生职业 教育,2005,23(15):100-101.

[3] 周俊,刘明,曹海平.浅谈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优点[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2010(1):107-108.

[4] 韩宗先,方平,向邓云.《动物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35-138.

有关动物细胞工程论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植物细胞工程论文

2.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性对策

3.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指导

4. 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梳理

5. 高中生物课本中人物总结

生物学是一门能打通很多跨界知识的学科。相比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其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生物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及选题方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物技术 毕业 论文选题

[1]生物技术本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禽源HSP70、HSP40和RPL4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3]中间锦鸡儿CiNAC038启动子的克隆及对激素响应分析

[4]H9和H10亚型禽流感病毒二重RT-PCR检测 方法 的建立

[5]单细胞测序相关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6]动物细胞工程在动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7]现代生物化工中酶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8]GIS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概述

[9]现代生物技术中酶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0]两种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试剂盒获批

[11]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燃料领域的应用进展

[12]基于CRISPR的生物分析化学技术

[13]生物信息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4]高等工科院校创新型生物科技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5]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

[16]生物技术启发下的信息技术革新

[17]日本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推进管理

[18]中国基因技术领域战略规划框架与研发现状分析及建议

[19]鸡细小病毒与H_9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基于化学衍生-质谱技术的生物与临床样本中核酸修饰分析

[21]合成生物/技术的复杂性与相关伦理 政策法规 研究的科学性探析

[22]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应用型本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

[24]知识可以改变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吗?——探究科技争议下的极化态度

[25]基因工程在石油微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26]干细胞技术或能延缓人类衰老速度

[27]生物技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8]动物转基因高效表达策略研究进展

[29]合成生物学与专利微生物菌种保藏

[30]加强我国战略生物资源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31]微生物与细胞资源的保存与发掘利用

[32]颠覆性农业生物技术的负责任创新

[33]生物技术推进蓝色经济——NOAA组学战略介绍

[34]人工智能与生物工程的应用及展望

[35]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回顾与展望

[36]桓聪聪.浅谈各学科领域中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37]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

[38]现代化技术在农业 种植 中的应用研究

[39]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及其考核方式的改革

[40]生物技术处理船舶舱底含油污水

[41]校企合作以产学研为平台分析生物技术类人才培养

[42]生物技术专业“三位一体”深化创新创业 教育 改革

[43]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44]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45]生物有机化学课程的优化与改革

[46]地方农业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

[47]不同育种技术在乙醇及丁醇高产菌株选育中的应用

[48]探秘生命的第三种形式——我国古菌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49]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50]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

生物教学论文题目

1、本地珍稀濒危植物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2、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策略

3、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

4、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5、激活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

6、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8、本地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防控对策

9、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10、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糖尿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2、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3、 儿童 糖尿病的现状调查研究

14、结合当地遗传病例调查谈谈对遗传病的认识及如何优生

15、“3+X”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分析

16、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差生转化教育

17、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8、在当前中学学科分配体制下谈谈如何转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观念

19、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0、直观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1、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准备策略

22、编制中学生物测验试题的原则与方法

23、浅析生态意识的产生及其培养途径

24、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25、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当地旅游区为例

27、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8、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以当地农村为例

29、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生活

30、大学与高中生物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衔接的初步研究

31、国内、国外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

32、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33、河北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动态分析研究 “

34、幼师生物学教材改进思路与建议

35、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研究及实践

36、中学生物双语教材设计编写原则探索与研究

37、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课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构想

38、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39、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课程创生研究初探

40、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整合

41、中学生物学情境教学研究

42、游戏活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3、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44、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45、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6、生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47、白城市中学生物师资队伍结构现状的调查及优化对策

48、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

49、让人文回归初中生物教育

50、课程结构的变革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结构的研究

51、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2、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

54、中学生物教学现状研究

55、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艺术探讨

56、“生态系统”一节的 教学方法 探讨

57、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学生科学素质培养

58、初中生物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59、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

60、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技术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生物反馈技术在运动性疲劳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2、微流控生物催化技术酶促合成天然产物的增效机理研究

3、海洋生物污损过程的分子标记技术研究

4、浮游生物多样性高效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渤海褐潮研究中的应用

5、基于QCM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组氨酸标签蛋白芯片和悬浮细胞芯片的研制及其应用

6、蛋白核小球藻油脂检测技术评价及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的研究

7、基因工程制备微藻生物柴油中两项关键技术的研究

8、农业水污染治理环节中的生物技术应用问题研究

9、人工构建耐热大肠杆菌的分子设计与应用

10、我国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分析

11、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细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究

12、利用菊粉和木薯淀粉生产高浓度山梨醇和葡萄糖酸的生物技术

13、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中的非科学因素探究

14、面向分子生物系统的计算技术应用研究

15、大规模生物数据中的生物信息挖掘技术研究

16、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重金属和蛋白质的检测

17、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单碱基突变与蛋白质的检测

18、基于功能核酸的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

19、论我国生物技术专利保护

20、纳米生物相关技术专利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

21、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 反思

22、基因发明专利制度相关问题分析

23、转基因动物专利研究

24、GAPDH作为原核及真核生物通用型内标蛋白的研究及相关生物技术研发

25、基于生物信息与影像技术识别材料缺陷的研究

26、基于金属纳米材料的光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酶活性的检测

27、DNA assembler技术在顺

28、晋西黄土高原生物农业发展初探

29、睡眠剥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0、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生物组织的初步研究

31、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研究

32、人类基因专利战略布局

33、Web Services和XML技术在生物信息数据发布及整合中的应用

34、面向快速成型技术高分子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

35、化学修饰电极与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联用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36、小型底栖生物样品自动分离技术研究

37、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及其在生物仪器中的应用

38、强电场常压离子注入方法研究

39、生物信息学中的模式发现算法研究

40、聚类和分类技术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

生物类专业的论文题目及选题方向相关 文章 :

★ 生物技术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2021生物毕业论文题目

★ 生物类学术论文(2)

★ 生物类学术论文

★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我们身边的生物技术论文(2)

★ 生物制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 生物制造技术论文范文(2)

★ 动物科学论文题目

组织学与胚胎学最新研究论文

学好组织学和胚胎学对临床病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是为学习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及以后的科学研究。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与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医学生通过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组织切片的观察,系统掌握人体的微细结构及人体发生机制,可为学习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及以后的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形态学基础。

人体解剖学属生物科学中形态科学范畴,其基本任务是探索、阐明人体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和基本生理功能,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人体生理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功能科学范畴,主要任务就是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阐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互相协调、互相制约,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过程。生理学更注重机理、原理的阐述和说明,而且讲解起来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形态结构决定生理功能,生理功能反过来又影响形态结构。原来同属于一大类学科的解剖学和生理学,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增加,逐渐独立成为两门课程。但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不能分割的。所以,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生理学知识。本文就解剖学教学中的生理学知识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生理学知识运用的必要性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剖学具有知识容量大、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名词、名称多,学习起来枯燥无味等特点,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解剖学重记忆,生理学重讲理。在解剖学的授课过程之中,经常有学生对有关结构的生理功能,提出疑问,产生兴趣。所以,注意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生理学知识的运用,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2.知识系统性的要求 解剖学与生理学,原属于生物学的一大类学科,后来,随着学科知识的不断积累,逐渐独立成两门科学,但它们之间的内在密切联系性,决定了学习时的不可分割性。讲到肌肉,就想知道它是怎样收缩的;讲到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时,就想知道神经冲动是怎样传导,突触工作过程是怎样的等等。 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需要 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思维理念和科学的哲学思想,比如运动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唯物辩证法等。这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医疗护理临床工作,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 青年时期的学生,不再习惯于老师的简单讲解,不再停留于老师的简单传授,更多时候是要探讨为什么、怎么样,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探究心理非常强烈。我们讲课的时候,不但要告诉学生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是什么样的,还要解释清楚为什么是这样的。否则,学生的疑惑不能解决,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二、如何运用 1.引出自然 生理知识的运用,不可牵强附会,不可生拉硬套,要根据解剖学教学涉及内容的需要,要自然地引出,比如讲道肌组织时,可以引出一些肌生理的特点;讲眼、耳等感觉器官时,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引出一些视觉、听觉的传导等生理学知识。 2.简明扼要 讲课中要注意,生理学知识的运用只是对解剖学知识和内容的说明与补充,是辅助手段,运用时生理学的内容讲解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画龙点睛。且不可喧宾夺主,主次颠倒。 3.使用适宜 虽然,生理学知识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也不要泛泛使用。每节课所涉及到的内容讲1-2个生理学要点即可。使用过度过滥,不但收不到逾期的效果,还会主次不分,事与愿违。 三、体会 笔者在多年的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生理知识的运用,深深感觉到,恰如其分地运用生理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 内蒙古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谈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引言:《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较多,复杂难懂,学习阅读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我浅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形态学科,以研究人机体正常微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人体胚胎发生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有人把《解剖学》形容成解剖刀下的风景,而《组织学与胚胎学》也可以说成是显微镜下的风景[1]。这门学科由人的大体结构逐渐深入到人体的正常微细结构,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在理解掌握正常组织学的结构及微细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具体位置及作用等,这门课的研究方法比较多,存在内容较多、复杂枯燥等问题,且每个章节之间的系统性不强,需要记忆和掌握的名词也多,这给学习者带来一定学习难度,也给授课经验尚浅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带来一些困扰。笔者就如何上好这门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选用、课程设计及定位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随着显微镜的出现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形成的两门独立的学科,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中医院校兼收文理学生生源,因此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别很大,所以在教材选取上要兼顾这个方面,选择适用中医类专业用的教材。

大部分学生是在学习完《解剖学》之后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生已经对人体结构有了初步认识,对一些结构的功能有所了解,再学习起来较容易些。但有些专业的学生没有解剖学等相关基础课的学习,这样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对讲课教师要求也较高。《组织学与胚胎学》涉及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四个水平,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学科。因此,在开始上课时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术地位即是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密切联系是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基本方法。

2.教师准备

教师在上课前应充分准备。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PBL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2]。课前做好课件,平时备课时多查阅每个章节相关的临床病例、较前沿的研究动向、相关的先进实验技术及尚未解决的难题,并进行总结归纳,与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以便在讲解内容时穿插引用;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比如讲述神经组织内容时可以引入神经元完整结构的发现过程:神经组织学家高尔基和卡哈尔发展了硝酸银染色法才使我们见到神经元的庐山真面目,从而揭示出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神经元世界,为神经科学奠定了基础。教师本身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熟练的实验技能,对学生也可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实验技能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课时所限,《组织学与胚胎学》有些章节设计成自学内容,这需要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串解、阐释、启发、总结外,还要适当地讲专业内容与社会、历史、文艺等有机结合,旨在引起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启发思考、扩展知识范围,使教学孕育人文内涵,增强人文气息。如讲述内分泌系统内容时引入人体因为缺少一种激素会形成侏儒症。在古代宫廷,侏儒症被当作贵族阶级的玩偶。当前最矮的侏儒症尼泊尔人身高仅有米,于2012年2月26日被授予吉尼斯世界认证证书。侏儒症是因为在生长发育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导致的,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体内一些激素分泌过少或过多会引起哪些疾病及分泌过多过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某些不易理解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去查询相关文献及临床资料,加深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可以推荐一些医学科教片让学生课下观看,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会仅局限于所学教材,也可以通过网络、参考书等途径拓宽学习视野。

4.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较多,复杂难懂,学习阅读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有小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使教学效果较差。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章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帮助。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避免或减少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单调的缺点,使得课程内容更为直观,新颖生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此外,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在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同时有效的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加强了教学互动中的师生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4]。比如男女性生殖系统的观察切片时,引导学生课前查阅一些常见的引起男女性不育不孕的原因,对照实验课堂上所观察到的结构进行讨论,并由教师做出总结并纠正错误理解。

5.开放学生实验室,鼓励学生课余参与实验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增设操作实验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实验教学学时及实验场所和教学师资的限制,无法使所有的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更多地参与,特别有些周期较长的实验,更是限制了学生在平时课堂中的参与。为提高教学水平,加强素质教育,我们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适当增设操作实验的同时,鼓励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导师的科学实验,对某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导师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并撰写实验论文。总之,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由学会变成会学。

综上,从《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体会可以得出,这是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老师传授与学生自学相互配合、课程内容严谨与教学形式生动融合的一门必要的基础课。理解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教好这门课的前提,通过选好教材、做好课程设计及定位,加之各位教师同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课前准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创造更多实验机会等,一定能将这门课讲授地更加生动精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和行业发展之间实现了更多的交融和渗透,比如一些医疗机构需要一些非医护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可能更多地从事管理工作以及一些医院内部事情的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医药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陆续开设了一些针对非医学人员的医疗知识学习课程。

1组织学的学习特点

组织原理的掌握是组织学学习的核心

组织学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其学习的核心就是对组织原理的掌握,从而指导有关人员具体的操作步骤,帮助有关人员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根据的验证,并能够及时处理操作时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结果出现意外时候的手足无措现象。

独立操作是组织学技术掌握的途径

实践是医学组织学学习的关键,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获取组织学知识的精髓,而实践就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学生在组织学的学习中,往往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验证理论结果,但是自己操作就会出现实验结果和理论不符合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不注重实验操作的细节。

2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开设的意义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帮助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在完成了计算机、管理、英语等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医学概况,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等有关医学的十几门课程。基础医学概论是对医学基础知识、技术的简要性概括,能够帮助专业和非专业的医学人员对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结构、疾病发生等问题进行基础性的了解,为医学人员开展不同的医学活动打下基础。基础医学概论对于非专业的医学人员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对其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日后的医学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比如日后从事法学专业的医疗有关人员要着重培养其医事法律能力,在其掌握法学知识的基础上向其灌输一定的医学知识;从事信息管理的医疗人员,要加强对其从事医院管理以及医院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医学知识。基础医学概论作为研究人体、形态、功能结构以及疾病发展的学科,其内容涵盖了初学医学人员必备的医学知识,能够为其深入的医学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医学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3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各个学科之前缺少交流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是按照教材编订的顺序,由不同教师承担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分学科讲解;另一种是将各个医学系统的内容在衔接后分系统讲解。很多学校采取的是分学科讲解,使得教师的备课内容较多,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不能对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和关联,从而造成了学科之间缺少交流现象的发生,甚至造成知识脱节的问题。

面对繁多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不够

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但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对其课时的安排不够,导致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学习中的很多知识要点理解不够。比如教师在对组织学绪论进行讲解时,一些学生对细胞的认识没有概念,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嗜酸性等概念就显得很困难。

学生学习意识不够

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冗杂,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需要学生在具备化学、生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但是一些文科类的学生基本从未接触过化学和生物,学习基础薄弱;同时,一些学生认为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对其日后发展无用,导致对该科目的厌弃。

4将组织学纳入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研究的意义

非医学专业的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被学生普遍反映为内容较难,主要原因是:①很多学生是非医学专业的文科生,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基础医学理解存在困难。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中组织学的内容重视不足,认为基础医学概论中的组织学内容不重要;②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深浅把握不当,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负担;③组织学中涉及的一些内容需要学生深入了解显微、超微结构,并进行实验课学习,才能理解组织学,但是学校往往不具备实验的设施。基于以上几点组织学教学中的问题,将其纳入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研究显得更加必要,通过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能够更好地辅助组织学的学习。

5组织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的整合策略探索

实现对教学方案的重组,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

教学大纲对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内容的层次要求不同,组织学在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以培养具有一定医学知识为目标,同时还要利于促进非医学专业学生所学专业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实现重点突出、由浅入深的讲解。另外,组织学在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的课时安排较少,因此就需要教师在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体把握教学内容,要对和教学重点关联不大的课程进行适当的删减。要在课前实现组织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合理、统一规划,在课时和课时安排的衔接上恰当准确,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组织学的四大基本组织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因为课时安排得较少,教师不用再对器官进行统一讲解,而是适当地对内容进行删减,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器官进行授课,引导学生在明确组织和器官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对人体结构的整体性认识。

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应用多媒体电子投影教学能够简化观察的对象,根据教学需求,对图片进行具有代表性的科学选取,能够实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人体各个器官部位组织结构的展示。通过图文并茂、声音和动画具备的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制作成具有动态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实现声、光、电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强学生对组织结构的认识。其次,在组织教学中要从功能入手,逐渐引入结构,改变传统的结构为先的讲授顺序。比如在空腔器官的教学,教师可以先以大家熟知的人体消化和吸收器官的常识入手,引导学生从功能继而联系到结构,逐渐实现对小肠消化以及小肠吸收面积等方面知识的分析,像绒毛、微绒毛等,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镜下小肠管壁的组织结构,加强学生对组织学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板书设计将管壁的四层分解结构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最后以小肠吸收消化制作的动画效果收尾。通过由静态到动态的教学展示,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向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组织学知识,教师要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在课程进行时要及时归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能力,在课程讲解之后要利用表格、大括号、图片等形式对内容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比如在神经元结构特点教学时,教师要及时用简短的字数总结出神经元结构特点;在讲解肺导气部时,教师要将肺导气部里涉及的名词进行简化处理,并用简练的语言总结出肺导气部结构变化的特点,比如“三减二增”即指环状细胞、腺体和软骨块的减少以及平滑肌和粘膜皱壁的增多。通过简化口诀的提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组织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基础医学概论是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帮助其了解基础医学的课程,课程开设的目标是让他们了解医学,而不是让他们都从事医疗工作。因此,基础医学中的组织学考核形式要尽可能实现多样化,也可适当地选择开卷的考核形式,并在考核中以综合体可应用题的考核为主,减少一些生硬理论的考核。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解答问题,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不是将学生变成缺乏理论实践,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的书呆子。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基础医学概论,并结合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知识来分析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结合组织学和生理学知识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肌接头上的传递等。

通过形象的举例,培养学生的动态空间思维能力

组织学是形态学科的一种,其中,对机体微细结构的灵活运用是组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而现阶段的组织学教学无论是在图片选择还是观察实验,都是采用平面的二维图像,没有实现对组织结构的真实再现,无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动态空间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在组织学教学中要通过形象的举例,实现其从二维图形向三维图形构像的发展,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掌握机体的微细结构。

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组织学教学内容

组织学作为一门动态学科,其发展和研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组织学的教学要实现与时俱进,在不断丰富组织学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在查阅大量组织学教学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和组织学有关的临床应用知识,并采取适合的方式将获取的信息传送给学生,实现对原本枯燥教学的灵活化处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对胰腺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对最新的I型糖尿病根治办法向学生讲授,从而激发学生对胰腺组织结构的好奇,鼓励其对组织学的学习。

6总结

组织学作为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教学成果的优劣对学生日后医学的其他方面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关人员要积极改进组织学教学方法,仔细研读组织学教材,把握好组织学和其他医学学科的联系,形成自我的组织学知识体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在教学中,要实现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的有效结合,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启发式的多样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基于基础医学概论的发展,教师也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组织学的知识简化,有效将组织学内容整合到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实现非医学专业学生对组织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胚胎研究论文10篇

本刊记者/彭丹妮 李明子

通过将人类干细胞植入其他动物的胚胎,我们有一天可能会为心脏或肾脏衰竭的病人在动物身上培育出新的。在向着这个终极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中美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培育了存活率较高的“人-猴混合胚胎”。

4月15日,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和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季维智、牛昱宇、谭韬、代绍兴课题组及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研究人员在《细胞》上发表 ,评估了人扩展多能性干细胞(hEPS)在食蟹猴中的嵌合能力,它在大众当中引起了讨论与担忧:这是“人-猴杂交”吗?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晓群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与这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不同,这个实验探究的是,少数的人胚胎干细胞,融合了猴子的早期胚胎以后能不能随着胚胎一块分化,这其实只是一个概念验证。

异种嵌合体研究:从小鼠到猴子

自19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以异种嵌合体,如绵羊-山羊嵌合体、大鼠-小鼠嵌合体等,来回答基础发育生物学的问题,也有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成果。2022 年,科学家们将小鼠干细胞发育成的胰脏,移植到了大鼠的胚胎中,治好了后者的糖尿病。含有不同物种 细胞的胚胎,被称为“嵌合体胚胎”。

目前小鼠是主要的混合胚胎宿主,但由于啮齿动物和人之间的胚胎大小和区别过大,需要寻找其他更为合适的嵌合宿主。首次在大型动物中开展嵌合研究的,是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教授贝尔蒙特,他也是此次论文的 之一。

2012年,日本研究人员山中伸弥凭借其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方面的研究了。他的研究显示,在成熟细胞中表达四种转录因子,能够将成熟细胞转化为具有胚胎形态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这给了贝尔蒙特一个启示,如果将这些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到动物体内,是不是就可以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胚胎的发育过程?

2022 年,贝尔蒙特和他的同事吴军等人向猪胚胎中注人类干细胞,论文刊登于《细胞》。当时,贝尔蒙特说,该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在动物体内培育出可供移植的人类细胞、和。但是因为二者亲缘关系远,有很大的进化差异,胚胎在母猪体内发育3至4周后,大约每10万个细胞里,只有1个细胞属于人类,因此距离这一目标还很遥远。

如果将人的干细胞放在与人亲缘关系更近的猴子胚胎中,会发生什么?该论文 之一、美国得克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吴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发现人-猪嵌合的研究效果不好后,他们考虑转向猴子,因而找到大洋彼岸的昆明理工大学的季维智、谭韬等教授。

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维智团队有较多的猴子,也做过猴和人胚胎发育的基础研究工作。与此次研究相关的是,2022 年10月,他们与贝尔蒙特合作,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称,建立了一个培养系统,能够在长达20天的时间内在体外培养食蟹猴的胚胎。

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先从食蟹猴体内分离出了,在培养皿里生长,体外、发育到第6天时,他们又给132个猴子胚胎注25 枚人类的扩展多能干细胞。随后,研究人员观察这些胚胎的发育情况、了解两类细胞能否共存。

10天后,有103个嵌合胚胎还在继续发育,将近八成,但之后,胚胎的生存率迅速下降:11天后,数量剩下91个;17天后,数量变成了12个;到了第19天,只有3个嵌合胚胎依旧存活,这也是目前体外培养食蟹猴胚胎技术的极限。第20天,所有胚胎死亡,胚胎体外培养结束。

英国剑桥大学的发育生物学家阿里亚斯认为,这项研究的数据不够有说服力,胚胎的存活率在 15 天后迅速下降,说明这些嵌合体胚胎的状况并不好。吴军对此解释说,没有注射人类细胞的猴子胚胎,在体外也是15天之后不能发育,不是因为嵌合胚胎,而是因为胚胎培养系统本身还不是很成熟。

尽管存活率并不高,但是在人-猴嵌合体囊胚持续生长的过程中,人类细胞所占百分比高达4%。“这个结果证明,人-猴嵌合体胚胎比人干细胞与其他物种嵌合有很高的效率”。该论文的通讯 季维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前学术界报道的人-猪、人-鼠嵌合胚中,人干细胞占比只有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左右。

不过,王晓群说,这些胚胎不可能继续发育,因为细胞数量非常少,慢慢就被稀释掉了;而且灵长类动物的免疫系统建立起来以后,识别到这不是它自己的细胞,就会把人类细胞。

违反规范吗?

围绕人-动物混合胚胎研究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

日本在2022 年解禁了“人-动物嵌合体”管制。此前,日本规定,含有人细胞的动物胚胎不能培养超过14天,但新规则允许,在科学合理且必要的条件下,嵌合体胚胎不仅可以在14天后继续培育,而且允许被移植到动物体内,但不能与人的进行任何结合。

目前,嵌合体胚胎的实验在中国国内没有被,但需要得到审批。据《报》2022 年8月报道,贝尔蒙特一直在与中国的研究人员合作。最新的这项研究资金 是自然基金、云南地方基础科研项目经费、一所大学和一家美国基金会。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规定,联邦资金不能用于创造人-猴混合胚胎,不过,吴军说,在美国是可以做人-猴嵌体的,但需要通过会一层层审批才可以;资金方面,美国不给予经费支持,但还有其他基金、个人捐款等其他 。

论文另一位通讯 、昆明理工大学生物学教授牛昱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们的整个实验是在体外进行的,没有进入体内。体外培养就像培养细胞一样,不会产生个体。对我们的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界限。”在论文中,研究者也附上了接受的过程。

王晓群说,此前,有日本科学家用猴子来研究胚胎早期发育,用来提供卵、做母亲的猴子有上百只之多,可见这个问题之重要。而昆明理工大学季维智、牛昱宇等人建立的食蟹猴的胚胎体外培养系统,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此次论文发表后,美国斯坦福大学亨利·格里利和杜克大学的妮塔·法拉尼发表评论 《推进有关猴子/人类嵌合胚胎的对话》指出,嵌合囊胚里的人细胞,可能会发育为胚胎的各个部分,然后分化为争议更大的细胞,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前提是含人细胞的嵌合体胚胎能够且被允许发育。

解决移植数量缺口的方式包括:3D 打印、在体外培养类、直接从其他动物身上移植,或是让嵌合体动物“长出”人的。尽管这项研究或许有助于促成嵌合体有朝一日的实现,但目前,它还承担不了这么高的期待。

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仇子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项研究完全合的科研共识,不涉及人类的基因编辑、改造。而且该研究不是要将人和动物的混合胚胎生出来,是要把早期胚胎的发育原理搞清楚,为人类打下研究基础。就他所知,著名华人科学家、哈大学教授也做过类似研究。

王晓群说,这项研究不是简单将人的胚胎发育过程观察从14天推到了21天,而是观察人的细胞在环境下的部分发育。就拿心肌细胞的发育过程来说,过去用培养皿也可以在体外分化出心肌细胞,但毕竟和体内环境下还是不一样的。此外,有了这个模型以后,如果能够规模化,其实是可以帮助进行小分子药物筛选的。

虽然人猴嵌合了较高的效率,但是,要真正培育出异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现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速度,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季维智估计,可能还要10年左右。

以上就是与92女猴95猪结婚好不好相关内容,是关于嵌合体的分享。看完生辰八字五行查询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叙述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从而了解各种动植物发育的特点和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也可广义地理解为研究 *** 、卵子的发生、成熟和受精,以及受精卵发育到成体的过程的学科。

胚胎学(来自希腊语ἔμβρυον,胎“的腹中,胚胎”;以及-λογία,-logia)是分支生物学,随的发展涉及胚胎从受精的的卵子的胎儿阶段。

  • 索引序列
  • 组织学与胚胎学论文题目
  • 组织胚胎学论文主题
  • 动物组织胚胎学论文题目
  • 组织学与胚胎学最新研究论文
  • 胚胎研究论文10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