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有关拍卖制度研究的论文

有关拍卖制度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拍卖制度研究的论文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 1 研究意义 1 研究内容 1 第2章 房地产开发概述及相关土地政策分析 2 房地产开发概述 2 房地产开发的含义 2 房地产的特性 2 房地产开发的特性 3 与房地产开发相关土地政策 5 年1月,国税总局发布《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 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5 2007年10月,国土资源部出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 使用权的通知》 5 2007年11月,《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6 第3章 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8 概述.8 压缩房地产开发行业利润空间 9 加速房地产开发行业整合速度 9 囤积土地现象将得到抑制 10 改变房地产开发供应结构10 影响房价走势有待进一步观察10 本章小结 11 第4章 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12 我国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现状 12 实行“招拍挂”对房地产开发地价的影响 12 实行“招拍挂”对房地产开供应量的影响 13 实行“招拍挂”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3 本章小结 13 第5章 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15 土地储备制度概述 15 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开发的正面影响 15 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开发的负面影响 17 本章小结 18 第6章 对房地产开发有影响的其他土地政策——土地供应政策 20 土地供应总量的影响 20 土地供应结构的影响 20 土地供应方式的影响 21 管理政策的影响 21 本章小结 22 第7章 土地政策效果评价及建议 23 土地政策的效果评价 23 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的效果评价 23 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的效果评价 24 土地储备制度效果评价 25 土地供应政策的效果评价 26 针对土地政策存在问题的建议 27 完善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的建议 27 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的建议 28 发展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建议 29 完善土地供应政策的建议 30 第8章 总结 32 致谢 34 参考文献 35

简单通俗地来讲就是让拍品以及项目拍出更高更理想的价钱。也许人们对于拍卖理论并不太重视,认为与我们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但其实不然,它能够运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看我们对其的理解与应用了。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need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at all levels and clean government, public property auction has become a new public property disposal. Public property auction market throug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ha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mode of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but also with a more complete and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Old practice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but as the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public property 's public property auction for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public property auction, briefly addressed the legal status and role of public property auctions and other auction typ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found based on an analysis conclusion of the public property auction market some of the problems that now exist, and as the basis for : auction public property auction market access, malicious collusion

就是无论采用什么拍卖制度,总是满足出价最高者中标,并且支付的价格是价格第二竞标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关于拍卖制度研究的论文

经济学家早就知道拍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行为,可一直没想清楚用什么理论来描述它。直到1960年代,维克瑞用博弈论的术语第一次刻划了拍卖行为的本质,并且推导出“等价收入定理”———后来,他靠这个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下,经济学家看懂了拍卖,各种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拍卖方式也都有人会去钻研。各种新版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威性,也不得不增补改写,最后附上一章 “拍卖理论”。 一般来说,只要弄懂四种基本拍卖形式和一条基本拍卖定理,大致就可以明白所谓的拍卖理论。第一种形式是升价拍卖,又叫英式拍卖,就是我们最常见到的拍卖。大家在一起公开竞标,往上抬价,出价最高者获得拍品;第二钟是降价拍卖,又叫荷式拍卖,价格则是由高往低降,第一个接受价格的人获得拍品。 剩下两种是密封式竞价。一级价格密封拍卖是说,每个人都对拍品单独报价,相互不知底细,填了标的封在信封里交上去,最后拍卖师拆开信封,出价最高者获胜;二级价格密封拍卖与一级价格密封拍卖类似,唯一不同的是,最后出价最高的人获得拍品,但他无需付出自己所喊价格,只需要按照排位第二高的价格付钱就行。 这四种拍卖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都能找到对应的形式,非常直观。而它们也奠定了拍卖的基本格局,无论什么形式的拍卖最多只是这四种拍卖的变型与组合罢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用一条定理———“等价收入定理”来贯穿这四种基本拍卖形式。等价收入定理就是说,在一些合理的约束条件保证下,采取这四种拍卖形式最终的收益应该是相等的!对于委托人来说,当然都想把手里的好东西卖出个好价钱,可只要东西不变,购买对象不变,无论怎么拍,最终收益都只会是这点钱。 其实之所以存在拍卖,就是因为不同人对同一种商品的估计不一样,是看法的不一样,对未来的认识不一样。只要存在着信息获取和对信息认识的不同,拍卖就可以存在。而拍卖的结果弥合了这种分歧,最终获胜的人以他自己认同的价格拿走拍品。无论怎么拍,这样东西在他心里就是值这个价钱。 当然这说的是理想状态。对于骄傲的经济学家来说,千万不要忘记约束条件。本书作者柯伦柏是欧洲最著名的拍卖理论家,同时也对拍卖实践有着最丰富的经验。他亲眼目睹了太多失败的教训。 一般来说,拿出来拍卖的都是值钱的东西。但在世纪之交,没有比拍卖3G无线通讯牌照更大的买卖了,也没有比3G牌照拍卖设计失败更大的打击了。与我们日常所见拍卖的不同在于,这回拍卖的委托人是各国政府,竞标的是各国最大的电信公司,竞争的是有限几张经营3G通讯的许可证,总共涉及的金钱则超过了 1000亿美元。 英国第一个实践3G牌照拍卖,政府算计好了,国内有5家大型2G电信运营商,为了保证他们在这个寡头垄断市场里的地位,他们都会积极地竞价。于是英国先采取一次升价拍卖,成功地选拔出5个候选人。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密封式降价竞价,出价最高的4家运营商取得这4张牌照。这次拍卖大获成功,英国政府一下子收入390亿欧元。 英国的成功刺激了其他国家,荷兰马上跟进,也照搬英国的拍卖模式。可是没有准确估计自己的市场情况。他的市场上有5个在位运营商,他提供的牌照也是5张,而且他没有设计出足够的激励机制让其他小厂商参与竞争。结果可想而知,如果按照牌照摊到每个人头上的价格来算,荷兰最终收入大约只有英国的1/4。 荷兰还不算最惨。瑞士也想模仿英国的拍卖经验。可是他不但没有估算好候选人和牌照的数量,更是在拍卖程序上犯了大错,竟然允许企业在最后阶段联合竞价,而这必然导致合谋!到了最后阶段,政府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下大错,试图推迟拍卖并改变规则,但遭到企业的联合抵制。最终政府不得不以低得可笑的价格卖出5张牌照。 德国人认识到英国经验的缺陷,即主要得想办法吸引潜在候选人参与进来,一起竞争,这样才有压力把价格推到合适的位置。德国人怕做不到这点,索性把牌照拆成小的无线波段,让更多运营商进来抢。而抢到波段的运营商,必须把几个波段合起来才能变成一张大牌照。这种新鲜的模式也成功了,取得了和英国一样好的拍卖效果。 奥地利和德国靠得最近,于是也用德国方式拍卖3G波段。可是他们完全没意识到不同小厂商会在拍卖中进行合谋。奥地利的拍卖最终也以惨败收场,结果只是比瑞士好那么一点。 市场情况多变,牌照数量和在位运营商的数量各有不同,甚至民族性格也是与之相关的。缺乏竞争时,价格抬不上去;引入竞争时,却也会同时引入合谋,价格也可能抬不上去。这几个国家轮流上演大型拍卖,真是给书斋里的经济学家好好地上了一课。 经济学家研究的拍卖理论,就是对一样给定的拍品、一个公开的项目、一片集体的土地设计拍卖程序,争取拍出最高的价钱。只要成交,拍卖人肯定认为是合算的。经济学家能做的,只是在缺乏信息的情况下套出他们最高的心理价位。虽然拍品是共同的,但参与竞标的人完全不同,不同的拍卖流程和规则就会产生巨大的不同。甚至同样一种拍卖办法,放到英国和放到瑞士去试,结果也是天壤之别,原因在于现实的约束条件不同。拍卖的约束条件是学者们永远无法在书房里拍脑袋想出来的,只有到现实世界里看一看,问一问,摸清楚底细,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拍卖机制.1.拍卖会开放期间可随时上架,随时竞拍。可设置一口价,当当前竞价高于一口价时,将默认以一口价成交,一口价成交的拍品将马上转入拍卖保管员;无一口价的拍品,需等到拍卖会结束时才可以成交。2.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使用人物技能界面的拍卖按扭随时随地查看拍卖行信息3.系统将对拍卖行进行物品和变异召唤兽的投放4.每人最多可同时申报3件物品和召唤兽5.拍卖所得物品和金钱保存在拍卖保管员处6.成交的交易将扣除卖家1%的成交佣金,将直接在拍卖所得金钱中扣除7.当有拍品或金钱在保管员处时,每次上线,系统都将发送信件提醒8.竞价拍品时,每次加价的幅度选择是根据拍品的当前价决定的9.如果因为买方竞价了某个物品,而卖方取消了该拍品而流拍,则买方可以得到卖方支付的当前拍卖价的10%的金额赔偿

当人们开始注意博弈论在拍卖会上所起的作用的时候,经济学家威廉·维克里越来越为经济学界所瞩目。因为早在Harsanyi发展他的拍卖博弈学的前几年,维克里已经开始用博弈论来研究拍卖了,他所研究的拍卖策略位于拍卖理论的前沿。威廉·维克里(WilliamVickrey)生于加拿大,1935年获耶鲁大学理学士学位,193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7年又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自1945年起,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维克里在199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因为他的前两项研究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一是他在40年代中期对所得税的研究。不幸的是,维克里教授在得奖的三天之后,在前去开会的途中去世。维克里比较了解最普遍的三种拍卖形式(英式拍卖、荷式拍卖、第一价拍卖)。英式拍卖(Englishauction)是一种“开放式”拍卖,其制度特征是拍卖商向众多的竞拍者(买方)公开征询拍卖品价格,该价格在一个底价(通常由卖方预定,也可以是第一个竞拍者的出价)的基础上,由众多购买者的连续出价(makea bid)逐次提升,直至最终成交;任何出价,一旦为拍卖商认可,即成为不可回撤的“立定出价”(a standingbid),而任何新的出价均须高出前次出价方可获得认可,递价终止后,拍卖物就以等于递价金额的价格拍板成交给报价最高的递价竞买者;荷式拍卖(Dutchauction)是初始价格确定后,随着拍卖的进行,该价格会随着时间的变动自动向下浮动,如果到某个价格有竞拍者愿意出价,则该次拍卖成交;第一价格拍卖(first-princeauction),即维克里所谓的“密封”或书面投标拍卖,其中最高价竞买者以等于全额投标出价的价格拍到拍卖物。除了这些拍卖,维克里还增加了现在众所周知的第二价格拍卖(secong-princeauction),即最高价竞买者获胜但于第二高竞卖价的价格获得拍卖物。以第二价格拍卖为竞买规则的拍卖交易中,诚实是最好的策略。著名的维克里投标法,其规则基本上与传统投标相同,唯一不同点是赢标者付出的价格,不再是他所出的标,而是第二高标,故又称“次高价投标法”。很奇妙的是,若采用的这种投标法,投标者的最好投标策略,就是依照自己对标的物的评价据实出标。第二价格拍卖的好处是方便投标者,如此投标者在决定其出标时,只要评估自己的需求,而不需要费力去搜集与评估每一个竞争对手的需求,所以就大大减轻了投标者的准备工作。除了比较各种投标与喊价的关系,维克里也指出在适当情况下,卖方采纳这四种销售方法的任何一种,预期收入都是一样,这就是著名的收入相等原则。这样的结果等于指出,既然每一种投标或喊价对卖方都无差别,当然是用最方便买方竞争的维克里投标法了。在实际应用中,维克里的第二价格拍卖机制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例如美国国家财政部的国库券拍卖和美国的通讯频道的经营许可证拍卖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维克里关于拍卖理论的所有研究都立足于一个本质假定之上,这就是著名的“私人价值模型”(private-valuemodel),即假定拍卖品对每一竞买者都有私人价值,并且这个价值与其他竞买者的价值独立。例如,一副你喜爱的伦布兰特的作品被拍卖,当知道其他竞买者出的价钱后,它也不会影响你将要出的价钱。

拍卖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让很多人开始对拍卖理论感兴趣。实际上这次获奖,并不是拍卖理论第一次拿下诺奖。早在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就曾在一篇论文中,讨论了拍卖中的四种拍卖形式。简单来说就是,无论什么拍卖制度,最终成功的总是出价最高者。且这个价格是出价第二高的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就是说只要你让第二个最有竞争力的人出局,那么结局就可以是你成功。

拍卖有四种常见的形式,第一个是英式拍卖,是当前最流行的。大家一起哄抬价格,把价格提高;第二种是荷式拍卖,先给出一个最高价,慢慢降低到有一个人愿意接受的价格;另外两种是密封拍卖,一级价格密封是对拍卖品进行报价,谁也不知道其他人的价格。最终出价最高者获得;二级价格密封与一级类似,只不过最终出价最高者按照第二高的价格付款。

很多人觉得拍卖没什么技巧,它的理论根本没有意义。实际上并非如此,拍卖出现在生活的各方各面,我们找工作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拍卖。只有最后成功的人,才能得到工作。而拍卖理论,就是给一个拍品、项目争取拍出最高的价钱。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件有意义的东西,交到完全有资格使用它的人手中。拍卖理论能够得奖,不仅仅在于它的理论意义,更在于它的实际应用。

在很多时候,有些类似拍卖的形式,既无法让竞价者满意,也无法让拍卖人满意。而拍卖理论的出现,让拍卖形式得到了很好的改变。比如说很多国家政府采用的SMRA拍卖,就是改进之后的拍卖形式。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 1 研究意义 1 研究内容 1 第2章 房地产开发概述及相关土地政策分析 2 房地产开发概述 2 房地产开发的含义 2 房地产的特性 2 房地产开发的特性 3 与房地产开发相关土地政策 5 年1月,国税总局发布《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 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5 2007年10月,国土资源部出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 使用权的通知》 5 2007年11月,《土地储备管理办法》 6 第3章 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8 概述.8 压缩房地产开发行业利润空间 9 加速房地产开发行业整合速度 9 囤积土地现象将得到抑制 10 改变房地产开发供应结构10 影响房价走势有待进一步观察10 本章小结 11 第4章 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12 我国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现状 12 实行“招拍挂”对房地产开发地价的影响 12 实行“招拍挂”对房地产开供应量的影响 13 实行“招拍挂”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3 本章小结 13 第5章 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开发的影响 15 土地储备制度概述 15 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开发的正面影响 15 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开发的负面影响 17 本章小结 18 第6章 对房地产开发有影响的其他土地政策——土地供应政策 20 土地供应总量的影响 20 土地供应结构的影响 20 土地供应方式的影响 21 管理政策的影响 21 本章小结 22 第7章 土地政策效果评价及建议 23 土地政策的效果评价 23 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的效果评价 23 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的效果评价 24 土地储备制度效果评价 25 土地供应政策的效果评价 26 针对土地政策存在问题的建议 27 完善土地增值税清算政策的建议 27 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政策的建议 28 发展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建议 29 完善土地供应政策的建议 30 第8章 总结 32 致谢 34 参考文献 35

与拍卖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这些方面 我们有很多 还有其他吗 联系 看 上方

分析篇周守亮 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分析 —基于 VAR 模型的实证研究 —— 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会直接 内容提要: 房地产业价格波动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进而波及到 期和未来的消费。因此, 影响消费者尤其是租赁房屋者的购买房地产商品 我国整体宏观经济。 本文首先分析了房地产业价格波动影响消费的内在 从而影响其储蓄和预算决策, 结果便是会 机制; 其次, VAR 模型框架下, 在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 的决策, 说明房地产业价格波动对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迅速, 直接导致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3.成本效应。 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会带来显著的 并集中在短期; 最后, 提出了稳定房地产价格的对策。 成本效应, 进而影响到居民消费。因为, 对于租房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消费 传导机制 VAR 模型 者而言,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一般是与租金的上涨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 在我国经济增 从 但是, 近年来房价上涨过快等一系列问题, 紧密联系的,这样就直接导致租房者的生活成本的上升, 长中的贡献很大。 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社区物业费, 装 而会使其减少消费。 阻碍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 2009 年, 房地产业 修费, 停车费等水涨船高, 居民维持居住的消费支出的增加, “地王” 频出, 从而推动相关地块的地价, 房价快速上升。 如 中 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会导致企 进而使得生活成本增加。另外, 何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已经成为政府和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 业的运营成本的增加, 这里所说的运营成本包括员工生活成 题之一。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 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发展 本增加导致的企业面对的工资上涨的压力和上涨的租金和 房地产的消费能带动其 问题, 更关系到国计民生, 百姓福利。 使用费用, 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 他各行业的发展, 这种乘数效应会拉动内需, 从而维持我国 4.流动性约束效应。我国大多数居民, 都是通过贷款的 经济持续、 快速、 稳定的发展。因此, 研究房地产价格波动与 方式购买商品房。居民商品房抵押贷款是我国大多数商业 消费的关系尤为重要。 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如果中央政府不对信贷额度进行调 控, 贷款购房这种使银行与居民获得双赢的行为会创造出大 一、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消费影响的内在机制 量的货币, 对市场的流动性造成巨大的冲击。 流动性的过剩, 房地产价格波动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我国宏观经济, 其 自 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当居民敏感意识到 CPI 上涨的时候, 中消费是重要渠道之一。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消费影响的内在 同样, 如果房 然会收紧腰包减少消费, 而去购买保值的商品。 机制主要有如下几点: 地产价格飞涨超出人们的理性预期, 银行会对风险进行严格 1.财富效应。 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会对供给者产生财富效 管理, 对房地产商品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融资渠道的收紧 应, 具体包括实现的财富效应和潜在的财富效应。前者指所 会降低企业及居民的当期甚至未来消费预期,增加流动性 有者因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而出售其住宅或利用其价值的 约束。 上升进行了再融资, 此时房地产价格的上升直接推动了实际 财富的增加, 扩大了当期的消费水平。后者是指所有者虽然 二、 房地产业价格波动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没有变现, 即房地产商品所有者即使在房地产价格上升时没 1.变量的选取和数据说明。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社会消 有出售或是进行再融资, 但是这种由于房地产价格上升带来 费品零售总额变动率 LSRt①, 由于居民的消费主要受到消费 大的潜在的价值上升使居民感受到了财富的增加, 从而扩大 者的收入和财富水平的影响, 因此, 本文的解释变量除了选 了边际消费倾向。 而且, 由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居民也会对 择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变动率 FQt②以外,还选取城市人均可 未来的产生一个良好的预期, 增加当期消费。 支配收入变动率 SRRt③,以 1995 年第一季度至 2008 年第四 2.预算约束效应。相对而言, 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会对需 季度的数据为样本, 来分析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 求者产生预算约束效应。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量巨大, 截至 2.模型建立。建立计量模型之前, 必须先检验数据的平 2008 年底就有 3 亿人之多。从各个地方涌入城市的人群当 稳性, 如果数据是平稳的, 则可以直接进行最小二乘估计; 如 中, 大部分对房地产品具有刚性需求。 对于租房者来说, 房地 果数据非平稳, 则需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结 产价格的迅速上升会增加出租房屋的机会成本, 从而引起租 果表明各变量的是非平稳的, 而对序列的一阶差分以后是平 金的上升, 进而使得这些租房者会减少当期消费。而这种效 协整检验主要用于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 应对于想买房子的居民影响更大。对于房屋的潜在消费者, 稳的。 系, 其基本思想是: 如果两个 (或两个以上) 的时间序列是非 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会增加还款压力, 从而使买房者减少当 ①它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除以上年同期数值以后减去 1 以后再乘以 100 来代表。②它用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上年同期 =100 减 100 ) 来代表。③它用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上年同期数值以后减去 1 以后再乘以 100 来代表。 57 PRICE : THEORY & PRACTICE 平稳的, 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 则这些变 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性, 即协整关系。由于本文建立的系统 包含两个以上的时间序列,所以本文采用 Johansen 检验方 法。根据赤池信息准则 (AIC 和施瓦茨准则 ) 确定由 ) (SC , LSRt、 t、 t 组成的 VAR 模型的最大滞后期 K 为 3,所以 FQ SRR 协整选择滞后期为 3。以上协整检验结果表明 LSRt、 t、 FQ 序列存在 1 个协整关系,因此各序列存在长期的均衡 SRRt 关系, 并且可以得到一下协整向量: · 分析预测 · 1 , ) 在整个 10 期的方差分解中,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率 自身的滞后影响最大, 这说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率有 很强的惯性, 并且衰减比较缓慢。这主要是消费包括了很大 一部分的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在收入和房价波动两个自变量 当中, 收入波动的对消费影响增加最快, 从第 2 期的 0.486% 增加到 5.26%,而房价波动对消费波动的方差贡献相对稳 定, 2.5%左右。 为表 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波动的方差分解表 从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我们可以看出, 城市人均可支 配收入的波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波动有正的影响, 而房 地产价格的波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波动有负的影响。 当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上升 1 个百分点时, 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上涨 3.057 个百分点; 而当房地产价格 增长率上升 1 个百分点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 1.211 并 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主要是受收入的影响, 且弹性系数大于 1; 而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也非常明显, 当房价上涨过快时, 居民为了购买房子而节衣 缩食, 减少当前的消费支出, 且这种减少当前的消费而增加 未来消费的挤出效应要大于房价的增长而带来的财富效应 和成本效应。 3.利用 VAR 模型进行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动态分析。脉 冲响应函数可以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冲击对内 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 通过对解释变量的方差进行 分解, 提供在每一解释变量的方差中, 其他解释变量所能解 释的比例,从而了解随机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 性。 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依赖于各变量进入 VAR 的顺序。 收 入的波动是消费变动的先导因素, 而房价的波动对消费的影 响要通过一套复杂的传导机制,所以设置各变量进入 VAR 的 顺序为:LSRt、 t、 t 分别给 LSRt、 t、 t 一个标准差大 SRR FQ SRR FQ 小的冲击,得到关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率的一个脉冲 (图 1 , ) 社会消费品 响应函数图。从脉冲响应图中可以看出④ 社会消费 零售总额变动率 LSRt 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动态过程。 品零售总额的波动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有负向的响应, 且响 应速度比较块, 几乎在第 2 个季度就达到了最大值, 并且衰 减的速度也比较慢, 一直延续到 7 期之后。房地产价格的波 动不会对消费造成长期的影响, 主要是因为居民已经将房地 产价格的波动消化, 并且理性预期房地产价格的未来波动。 为了深入了解各变量信息对消费波动的相对重要性, 本 文对房价指数进行方差分解。从方差分解的结果看出 (表 三、 结论与对策建议根据实证研究结果, 房地产价格波动分别与消费之间具 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会迅速降低居民消费 有长期的均衡关系。 支出, 从而有悖于我国目前扩大内需, 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 基本方针。因此, 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也是扩大内需的一种 房屋的消费会刺激和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因 途径。另外, 此, 房地产价格的稳定对拉动内需的作用巨大, 对于目前稳 定房地产价格的对策建议如下: 1.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保障性住房的增加, 一方面会 促进商品房市场的竞争, 降低均衡价格; 另一方面会迅速释放 居民对住房的潜在需求。住房需求的实现,能够刺激其他消 费, 从而扩大内需, 带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 稳定的发展。 2.影响投资预期。房地产品具有普通商品和投资品的双 重特性。 由于投资者对于房地产价格上涨和未来通货膨胀的 预期, 选择房地产投资。 因此, 政府和央行应采取稳健的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 影响汇率, 利率和通货膨胀的预期, 进而改 变资源配置, 降低投资者对房地产业的投资热情。 3.抑制投机性消费。在中央各部委通力合作和地方政府 积极配合下, 通过贷款利率和税率的变化, 对自住性消费和 投机性消费进行差别化。 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 规范发展二 手房市场, 倡导住房租赁消费, 盘活住房租赁市场。 4.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严格房地产企业市场准 入和退出的条件。完善我国土地拍卖和收入管理办法, 抑制 土地价格的过快上涨。 依法查处闲置、 囤积土地房源, 捂盘惜 售, 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红.房地产经济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梁云芳,高铁梅,贺书平.房地产市场与国民经济协调 发展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3) 〔3〕杨朝军,廖士光,孙洁.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统计研究,2006(6) 〔4〕王先柱.VAR 模型框架下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 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2007(7) 〔5〕陈秀梅,韩和林,赵元兵.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对经济 —兼论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J〕.价格理论与实 的影响分析—— 践,2009(8)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 ) 图 1 消费对房价的脉冲响应 58 ④在图中, 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 (单位: 季度 , ) 纵轴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率, 实线表示分别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 动率 LSRt 对 FQt 的冲击的响应程度。

国际贸易主要是指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劳务与商品的交换活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方面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国际贸易惯例

一、引言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里经过长期反复实践而逐步形成的,得到各国普遍承认和实际运用的习惯做法和规则。国际贸易惯例具有“普遍承认”的特点说明其通用性,为世界各国或某一个区域、行业的厂商所熟知并共同遵守。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贸易惯例是一座桥梁,学会运用国际惯例,能消除国内外合作者之间的不必要的误会,能在争议中找到共同的协商点。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工作的正常化,国际贸易惯例的运用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对国际贸易惯例的理解和认识十分重要。

二、国际贸易惯例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国际贸易惯例是“不成文”的,却又为人所知并广泛采用的国际商业习惯做法。但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国际组织将实践中反复使用,业已证明行之有效的不成文惯例加以规范性的认定、完善和解释,编纂成文。这样,在当代国际贸易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惯例,几乎全都是成文的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国际经济组织收集编纂、制订的国际贸易统一条件,如国际商会《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及《1994年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这方面的内容是惯例成文化的表现,其目的是统一惯例的含义,克服因对惯例解释的不统一所带来的适用上的困难,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成文国际法。

2.国际经济组织制订的提供给当事人选用的标准合同。

3.一般交易条件。它一般是在没有交易的统一条件又没有标准合同的情况下,由当事人协商选定的,即当事人发出要约或签订合同时,在报价单、价目表或合同上记载的交易条件,一经对方当事人认可,即为有效。

4.在某些行业中长期流行的惯例。如“纺织品一经开剪即不考虑赔偿”的原则,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一项惯例。

5.特定贸易方式下形成的一些习惯性做法。如拍卖中的“击槌成交方式”。

6.港口、码头惯例。世界主要港口在装运货物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惯例,如果当事人在协商中未对有关风险、费用和责任等作出规定,一般按其相关港口、码头惯例处理。

7.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作出的典型仲裁裁决案例。

三、国际贸易惯例的法律效力

严格地说,国际贸易惯例并不是法律,但它具有准法律的性质。国际贸易惯例对当事人并不当然地产生法律约束力,除极少数的惯例具有强制性外,绝大多数是任意性的,但它们在下列情况下产生法律约束力:

1.通过合同或协议约定按某项国际惯例办事。在当事人之间,如果事先约定按某项国际惯例行事,且在双方合同或协议中明确规定,那么该项国际惯例将对当事人各方产生法律效力,具有强制性。但这种约束力并不是来自国际惯例本身,而是来自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来自于“约定必须遵守”的原则。例如:在一张来自于国外开来的信用证中已注明:除本信用证另有规定外,本信用证按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办理。如果受益人对此没有异议,这张信用证的所有各方当事人,包括开证申请人、开证行、受益人、通知行、付款行等各方的权利、义务,均受UCP500惯例的约束。

2.司法或仲裁实践中引用国际贸易惯例。这是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如果当事人对某一问题没有在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也未注明适用某一项国际惯例,在合同的执行中发生争议时,受理该争议的司法机构或仲裁机构也往往会引用某一国际贸易惯例进行判决或裁决。如果此项判决或裁决是终局的,那么,被引用的国际惯例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也不是来自于国际惯例本身,而是来自于判决或裁决。

3.国内法、公约或条约中准用国际惯例。如果某项国际惯例已被吸收进当事人所在国家的法律或当事人所在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或条约中,则此项国际贸易惯例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中国的许多立法均明确规定了国际惯例可以予以适用,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24条第3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

四、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方法

国际贸易惯例的适用方法,是指国际或国内的仲裁、司法机构适用国际贸易惯例处理争议的方法。适用国际贸易惯例具体有两种方法:

1.明示认定方法。依照该方法,判断惯例是否有效,关键在于看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一致。 “双方当事人业已同意的任何惯例和他们之间确立的任何习惯做法, 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2.默示推定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多使用于当事人有共同选择某一惯例的意向,但没有明确的意思表示的情况。“除非另有协议,双方当事人已知道或理应知道的惯例,而这种惯例,在国际贸易上,已为有关特定贸易所涉及同类合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为他们所经常遵守。”它以推定的形式适用惯例,排除当事人争执。适用这种方法的惯例一般应具备这样两个条件:第一,该惯例在国际贸易上,已为有关特定贸易所涉及同类合同的当事人所广泛知道并为他们经常遵守;第二,这种惯例, 双方当事人已知道或理应知道,即从交易开始,双方当事人就应该知道某一惯例适用于他们之间的贸易。

五、结束语

国际贸易惯例是历史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和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国际贸易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家、经济组织接受并在经济贸易活动中大量采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惯例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也获得了新的发展,一些国际组织对原有的成文惯例进行了修订,与此同时又出现了许多国际贸易新的惯例。国际贸易惯例在实践中发挥着的指导、协调和简化手续的作用。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必须了解和熟悉各种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包括国际贸易惯例。

浅谈如何在国际贸易中有效地进行风险转移

摘要: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除了带来巨大的收益以外也带来了各种风险,如何进行对风险时间的界定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怎样有效地进行风险转移也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本文从风险转移的概念、发展过程和风险时间的确定三方面论述了这一焦点性问题。

关键词:风险转移 风险时间 国际贸易

风险是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客观存在,任何事情都存在风险,国际贸易作为一项世界交易当然也不例外,面对风险我们不应该逃避,而是采取积极的行动降低风险,下面要探讨的是风险规避的一种方法,即风险转移。

一 、何谓风险转移

国际贸易主要是指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劳务与商品的交换活动,因为距离的关系,无法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在商品由卖方发往买方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因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产生货物毁坏或者丢失的意外,这就是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所在。又因国际贸易所涉及的利益是巨大的,那么商品发生意外所带来的巨额损失应该由哪一方承担便成了一个问题,因此出现了有关风险转移的课题,即风险所带来损失的责任承担的转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确切的关系到双方利益,所以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二 、风险转移在实践中经历的三个阶段

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在风险转移的问题上,各国在经历了两个不被接受的原则后终于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第三种原则。

第一,以合同签订为根据进行风险转移。合同只要签订,不管货款是否到账,货物是否发出,风险已经转移,货物意外所带来的损失责任已经由卖方转移到买方,这样的原则忽视了保护买方的合法权益,而且容易使卖方过早丢掉风险包袱,不注意对货物的保管,以至于买方的利益受损,所以这种原则是不被各国接受的。

第二,以货物所有权的转移为根据进行风险转移。假如货物的所有权在卖方手里,那么风险理应卖方承担,所有权只要过渡给买方,风险随之转移给买方。这样的原则在之前的贸易中是可以接受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货物所有权只是一种名义上的所有权,只是海运提单转移了但是货物的控制权还掌握在卖方手里,所以这种风险转移也已经过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不是这种原则可以应对的了。

第三,以交货时间为根据进行风险转移。这种风险转移原则很大程度上扯断了所有权转移和风险转移的联系,将这两个问题进行区分,所有权转移与否对风险转移没有直接影响,影响风险转移的是具体的交货时间。这样一来,货物属于哪一方管辖,哪一方就要尽力对货物进行保护,风险转移的时间则由货物备受保护的角度来决定的。这样无论买方还是卖方都会在自己对货物的管辖时间内尽自己所能保护货物,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也可以更好的对货物进行管理,降低货物的损失率,所以这个原则是国际上提倡的。

三 、有效的进行风险转移

我国现在对风险转移的确定是以交货时间为根据的,应该要明确风险转移有关于时间的规定,才能够有效的进行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时间的规定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牵涉到运输的风险转移

国际商品贸易因为距离的关系肯定离不开运输这一重要环节,而绝大多数的风险就是发生在运输的过程当中。那么,如果贸易双方在合同上没有规定交货地点,则货物只要交到第一承运人手里,风险就由卖方转移到买方承担;如果双方规定了交货的特定地点,只有卖方在规定中的地点把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时,风险才发生转移,卖方应该保存货物处置权所的单据,虽然单据在卖方手里,但是货物所有权不再是决定风险转移的根据,此举并不影响风险由卖方向买方转移。

2.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转移

路货买卖是指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货物买卖,双方已经签订合同达成协议,但是货物因为在运输过程中,交易双方都不了解货物的真实情况,不知道货物是否安全,在运输过程中双方面临着相对较大的风险。在运输过程中,原则上风险已经转移给买方,但是假使路货买卖是凭借运输单据来交易的话,风险则是在把货物交给持有运输单据的人时进行转移。为了买方的利益着想,如果卖方故意隐瞒货物或将损坏的事实,那么这属于特殊情况,不以上述原则转移,货物的风险责任依然属于卖方。

3.与运输无关的风险转移

假如买方在卖方的所在地收货,自己安排运输,在承运人收到货物的那一刻起风险转移给买方,如果买方无理拒收,风险依旧转移。如果买方自己安排运输,但需要在卖方所在地之外的地点收获,货物完全交到承运人的手里风险开始转移,但如果在交货时间里在买方得知货物已到的情况下还没有收货,那么风险会自动转移给买方。

4.风险转移时间的缺点

虽然以交货时间为根据的转移方式得到多国的推崇,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举个例子,在买方自己安排运输需要承运人的条件下,买方委托承运人前往卖方所在地或者指定货物所在地去接收货物,卖方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时风险就转移给了买方而不是承运人。虽然承运人是买方委托的,属于买方的代理人,但是卖方一旦不控制货物无论货物处在谁的手里都将风险转移给买方也存在不公平的地方,因为当风险转移时,货物是处于承运人的控制下而非买方,买方并没有占有货物就承担了风险责任,相对而言还是对卖方有利,对买方不公平。

风险转移是为了更好的维护贸易双方的利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虽然以时间为根据的风险转移是大多数国家的标准,但是因为此原则还是有些缺点,所以在实际交易中,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再加以协商。风险转移是为了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所以在签订合同时,最好是将一切问题都摊开来谈,使双方都满意,避免在交易过程中遇到问题引发纠纷,这样对双方都没有益处,有效的风险转移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寿康、韩立余.国际贸易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吴志忠.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J]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

拍卖论文格式

不能百度就GooGle吧

很多想要购买二手车的朋友在看到一个现象都会产生疑惑,那就是为什么现在二手车市场会有那么多没有上牌的新车在销售,为什么同样是新车要放在二手车市场卖,买到这些“新车”是不是赚到了?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比如:1、车主急需资金周转。在二手车市场的准新车里,很新的车子其实不稀有。许多个人或者单位因为债务问题、资金短缺或者法院扣押等原因,以至于需要套现,或者相关部门把车拍卖给社会。这也会造成准新车的出现,而这类准新车一般以豪华品牌为主。2、见异思迁。现在的车型愈来愈多,每过不久就有新车上市,而人们换车的频次也愈来愈频繁。许多人“见异思迁”,新车换旧车,刚买几个月的车就这么卖了。3、库存车。这样的状况很稀有。许多准新车恰是4S店的库存车,因为卖不动,只能卖到二手车市场。4、试驾车。许多汽车品牌试驾车的年限不能超过6个月,恰是因为这一情况,导致二手车市场出现了许多试驾车。“准新”二手车,与卖家大亏相对的,就是买家往往能捡到便宜。首先,二手车是不用交购置税的。不用交税,甚至连贴膜、装潢都免了。另外,保修期没过,也能免除后顾之忧。选二手车确实能得到巨大的实惠与效率。买二手车和买别的东西一样,货比三家,找正规车商,不要贪便宜。二手车鱼龙混杂,为了利益一切都不好说。这里就要教大家一招,在合同上一定要注明,无重大事故,无火烧,无泡水,否则全额退款。这样就算你不小心踩雷了,也能得到利益的保障,比如汽车城,你可以直接拿着合同找市场管理人员给你出面处理。如果你要卖车,那得注意了,车贩子在讲价时,往往会欺负车主不太专业,会利用车主不懂市场行情变化的弱点,故意打击车主信心,迫使车主降低心理价位。像排量大小、新车降价、冷门车型、不是原厂漆等都是压价的由头,像原厂车漆这一块,之前一个车主的奔驰350贴了美国STEK的隐形车衣,开了3年还是原厂漆,一点事儿没有,车贩子直接没话了。还有卖二手车时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期望值,不让车商摸透了心里底线价格,死不动摇。想要了解自己的车大概能卖多少钱?两个方法可以参考下。首先还是靠网络,通过二手车网站了解,目前自己的车型在网上人家在卖多少?当然网上的价格肯定是偏高的,比如网上报价10万,那么你大致可以知道,哦,我的车大概能值个万左右的样子。然后你可以去汽车市场,当做一个客户,去找跟你车差不多情况的车,你去了解车商在卖多少,当然要多选几家,而且要深入聊。最后你能得出一个更为准确的一个行情价,在这个基础上适当的减个几千,差不多就接近你这车的成交价了。说了这么多,希望对各位准备换车的车主们有所帮助!提醒大家换车的时候切不可盲目大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财政与金融论文如何提高我国银行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摘要:根据中国政府加入WTO 时的承诺,我国在去年内已经取消人民币业务地域和客户对象的限制对外资银行提供国民待遇,实现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如何形成健康而富有竞争力的中国银行业,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关键字:银行;国际贸易;竞争力 一、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和银行中的作用 中国加入WTO,为对外贸易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使我国近些年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迅速提高,贸易对GDP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强。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郑重承诺,通往成功的道路仍然必须要经历许多的商业风险、法规障碍及文化挑战。事实上,中国银行业并非只是一个单一的市场,而是由许多类型、规模及地理位置各异的银行组合而成。我们在华的多年经验告诉我们,尽管中国已具有现代银行业的雏形,但外国投资者仍须遵循四条原则,以跨过危险抓住机遇。 二、我国银行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尚待改进之处 虽然我国银行业目前尚在不断完善中,但在国际贸易领域,为此银行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方式陈旧。我国银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1997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在银行体系风险降低的同时,业务范围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实现利润方式的减少,使风险更为集中,反而不利于银行的管理。另外,在管理方式上,中资银行不具备先进灵活性。因为缺乏自主经营的优势,中资银行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并且,由于呆帐准备金提取额度的不足和呆帐核销自主性的缺乏,我国银行对国际贸易中风险的规避能力极为缺乏。 2、贸易融资对象不合理,银行信贷水平低。近年来新增贷款量在不断增大,但银行主要融资于大型商贸企业,对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抵押物不足或资信核实的困难,银行很少为其提供大规模贷款,由此使部分中小企业获得授信无法满足贸易发展的需求,但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在贸易额度大时仍略显紧缺。商业银行资金大量进入贸易活动,成为贸易信贷的润滑剂,但现在各银行的贸易信贷仍不足以维持贸易的高增长速度。在我国,应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注重发展保理之类的新型业务。 3、银行创新力度小。要拓宽中资银行的业务领域,就应积极鼓励银行业的创新。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进程中,有几点原因阻碍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其一,我国与世界金融改革思路的差距。以避险为主要目的,我国采取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不利于银行在贸易领域的创新。其二,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成为其它银行进行业务创新的阻力。其三,金融创新是以金融工具为实现手段的,虽然我国目前注重金融电子化的推广和应用,但此过程中出现的客户资料的安全性保管问题还有待解决。另外,海外联行网点少也成为制约创新的一大因素。国际结算往往通过总行代理,环节多,速度慢,由此使资金在途时间长,加大了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 三、提高中资银行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策略 中国加入WTO,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使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对我国银行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此,中资银行必须采取适当的策略以提高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力。 1、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制转换。 (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的步伐。国有商业银行的逐次上市表明国家决心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国际市场,让市场引导银行改制,最终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上市募资使银行资本实力雄厚,防范风险能力增强,管理经验的引进也起到推动改革进程的作用。改制后的银行具备充足的资本金和一流的管理团队,可为国际贸易提供有力的支持。 (2)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改革的进程。国有商业银行机构须一改以往层层按照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的做法,应以精简为原则,按照经济区域及业务发展需要决定机构的设立和撤并。对业务量小,亏损面大的分支机构,应根据业务需要灵活调整。 (3)加大复合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极度缺乏既通晓国际贸易又擅长银行业务的专业人员。因此,在保持原有人才优势,防止人才流失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现有复合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使其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从而适应新形势下银行领域的国际贸易业务。 2、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监控。事实证明,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是保障资产安全性的必要措施。尤其是我国在发展对外贸中小企业的贷款时,基于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更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建立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提高内控有效性,坚持以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 3、创新业务领域。要加快国际业务的创新步伐,更好地发挥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作用,一是要打开业务市场:首先,扩大银行国内市场的的服务范围;其二,开拓发展国外市场;其三,争取三资企业、外资企业金融业务,开辟国内国际外资客户业务市场。二是业务品种的创新。在稳步增加国际贸易结算额的同时,根据贸易形式的转变和客户的需要,推出如银保、保理等业务新品种,利用资源共享优势打开产品市场销路,提高其知名度。 四、促进商业银行竞争力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商业银行与企业开展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切实消除对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歧视,政府应该对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中小商业银行在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并且适当放宽中小企业的受信门槛,保证其顺利获得生产所需资金;其次要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商业银行现存的不良资产,可通过适当注资或拍卖转让来降低不良资产率;最后要减少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不合理干预,使其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化解自身的问题。 (二)发挥地方金融优势,参与企业的改制和重组 发挥地方商业银行与地方企业长久以来形成的良好银企关系的优势,积极协助企业搞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等工作,主动帮助他们与有关部门一道制定具体的改制、重组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债权处理意见,对改制、重组后债权债务已落实的企业,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中所需的资金可按信贷原则予以优先解决。同时要以资产重组为切人口,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加强商业银行自身建设,提高为企业融资服务的能力 首先要调整信贷结构,丰富信贷业务品种,扩大企业贷款选择范围,积极支持其合理的资金需求。同时公开信贷政策,简化业务流程和担保手续,为企业“二次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其次要加强优质服务,如开办信用卡、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和推选个人支票、异地通汇等结算方式,从而更加方便广大企业的存、取、汇、兑业务。 面对着中国的入世,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使中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面临的问题仍然非常显著,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在这种环境下更应正确的把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加强自身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才能在以后更长远的时间内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为中国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乔治 H 汉普尔,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2] 曾康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西南财大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 黄亚钧、吴富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4] 扬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3. [5] 彼德,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美国:McGraw Hill,2003 资料来源:

你可以搜狐,可以Gould,可以新浪,可以......

拍卖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最终要的是要有一个好题目。有了好的题目你就成功了一半!

大专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参考(一)

1.网络留言薄

2.客户管理系统

3.多媒体积件管理库的开发与应用

4.基于WEB的多媒体素材管理库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软件中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6.小型教育网站的开发与建设

7.基于图像的.风景旅游模拟漫游系统

8.网上报名系统

9.电脑配件网络购物

10.房产网站

11.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站

12.软件下载系统网站

13.图书管理系统

14.网络办公系统

15.电子书店管理系统

16.中学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7.在线图书销售系统

18.网上图书销售系统

19.网上购物系统

20.出租公司管理系统

大专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参考(二)

1. 物流网站

2. 网上选排课系统

3. 病历管理系统

4. 学生成绩学分制管理系统

5. 药店管理系统

6. 小型酒店管理系统

7. 基于web的师资管理系统

8. 网上教务评教系统

9. 网络电话号码查询系统

10. BLOG网站建设

11. 网上拍卖系统

12. 视频点播系统

13. B2C购物网站设计

14. 煤炭销售系统

15. 旅行社网站系统

16. 教学进度管理系统建材网站系统

17. 手机商城网站

18. 珠宝购物网站的建设

19. 企业网站系统

20. 音乐网站系统

21. 电影网站系统

22. 毕业生学历证明系统

23. 网络相册管理系统

大专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参考(三)

1. 班级网站

2. 教学互动系统

3. 网上求职招聘系统

4. 鲜花销售管理系统

5. 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6. 学生社团管理系统

7. 在线邮件发送系统

8. 在线考试系统

9. 综合网站系统

10. 校园新闻管理系统

11. 在线订单管理系统

12. 聊天室管理系统

13. 教师档案管理系统

14. 信息网管理系统

15. 论文管理系统

16. 车辆故障管理系统

17. 电子商务网站

18. 房产销售网站

19. 网上购物系统

20. 工资管理系统

其实大纲就跟目录似的。 论文一般都是分三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你可以一边看资料,一边把提纲列出来 比如: 引言 一、XX问题的概念、特征 二、XX的利弊分析 (一)XX的价值所在 (二)XX的弊端 三、问题的解决 (一) (二) (三) (四)题目就太多了1 网络营销及风险防范2.论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策略3.网络环境下的关系营销4 企业内部营销:变革管理与战略执行5.整合营销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6.定制营销7.直复营销8.网络广告发展趋势研究9.网络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策划与设计10,搜索引擎营销的原理与发展趋势11,网上市场调研方法与应用12,在线顾客关系营销研究13,网络营销成本分析14,网络营销的信用建设15.信息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16, 博客营销17 企业口碑营销管理的优化18 ,医院服务营销模式分析19 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的演化与兼容20,网络营销环境下的竞争与合作21,网络条件下的顾客忠诚22,互联网营销的价格策略研究23 ,国际市场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24,浅析绿色营销发展战略中的政府主导功能25 ,网络营销中的信用问题研究26,网络广告竞价中的在线拍卖与竞争战略27 ,试论网络整合营销策略28 试论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29 关于柔性营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30 电子商务中诚信原则的保护问题31 高科技企业新产品开发模式探究32 建立品牌领导地位的战略研究33 品牌资产建立中的整合营销传播

电子商务的选题有很多,你先看下,有没有用。

2.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3. 浅论电子合同成立与电子合同的效力关系

4. 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

5. 浅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6. 关于电子商务中隐私权保护问题的思考

7. 实施b-c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

8. 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品牌建立的思考

9.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促销手段探讨

10. 网络广告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11. 电子邮件营销及其策略

12. 关于电子商务诚信体系构建的思考

13. 中小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策略

14. 网络营销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15. 电子商务网站推广策略

16. xx企业电子商务网络建设探析

17. 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研究

18. xx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与核算研究

19. 不同类型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比较与分析

20. 电子商务网站系统安全问题的探讨

21. 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22. xx地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

23. 中外网上支付系统模式比较研究

24. 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研究

25. b2b配送网络建立模式探索

26. 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探析

27. 论网络市场及其特征与功能

28. 论电子商务下企业组织与行为的变迁

29. 电子商务诚信问题研究

30. 论政府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31. 我国电子商务用户的基本特点分析

32. 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33. 电子商务下的个性化需求问题研究

34.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35. 网上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研究

3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专业物流公司的管理

37. 连锁超市的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38. 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局域网的规划与建设

39. 网上拍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40. 电子商务的支付问题研究

41. 试论电子商务与企业竞争力

42. 阿里巴巴网站经营模式的启示

43. 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型市场结构分析

44. 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45. 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

46. 从电子商务的在线支付谈我国网上银行的现状与未来

47.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48.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研究

49. 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50. 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问题探讨

51.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措施探讨

52. 第三方物流的利弊分析与企业物流模式选择

53. 流通企业的现代物流模式探讨

54. 大型零售企业物流模式探讨

55. 我国金融服务业运用电子商务的研究

56. 电子商务在旅游行业的应用

57. 电子商务在证券行业的应用

58. 电子商务在保险行业的应用

59.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60. 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及发展情况研究

61. 我国c2c市场调查与分析

62. 我国b2b市场调查与分析

63. 我国b2c市场调查与分析

64. 电子支付工具的应用与分析

65. 电子商务网站盈利模式调查与分析

66. 网络零售市场调查与分析

67. 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安全对策

68. 网站管理与维护初探

69. 网上交易安全问题探讨

70. 网络营销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71. 网络广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72. xxx网上商店的营销策略(要求结合某一网站或网店的具体情况)

73. xxx网上商店的

  • 索引序列
  • 有关拍卖制度研究的论文
  • 关于拍卖制度研究的论文
  • 与拍卖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拍卖论文格式
  • 拍卖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