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元素周期表的研究与发展论文

元素周期表的研究与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

元素周期表的研究与发展论文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 原子半径由左到右依次减小,上到下依次增大。在化学教科书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英文:the periodic table)”。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明者——门捷列夫。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时,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跟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如下关系: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射线X,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排列。后来又经过多名科学家多年的修订才形成当代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种元素。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序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这个序号称为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前。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8、9、10纵行为一个族)。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7)。共有16个族,又分为7个主族(ⅠA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7个副族(ⅠB ⅡB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一个第Ⅷ族(包括三个纵行),一个零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称为化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重大,科学家正是用此来寻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2015年12月31日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发表了题为《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获得永久席位》的报道。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宣布俄罗斯和美国的研究团队已获得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发现了115、117和 118号元素。此外,该联合会已认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了113号元素。两个研究团队通过让质量较轻的核子相互撞击,并跟踪其后产生的放射性超重元素的衰变情况,合成了上述四种元素。IUPAC执行理事林恩·瑟比说,有关确认新元素的报告将于2016年初公布。官方对这些元素的认可意味着它们的发现者有权为其命名并设计符号。113号元素将成为首个由亚洲研究人员发现并命名的元素。 2015年12月30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第113,115,117,118号元素存在,它们将由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科学家命名。IUPAC官方宣布,元素周期表已经加入4个新元素,自此,周期表的第7行就完整了。

门捷列夫1871年发表的元素周期表, 1913年,莫斯莱(H.Moseley)以x射线谱为基础排列周期表的元素,从此核电荷数 代替原子量作为元素分类的基础,使周期律中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下子得到答案.目前人 们对发现新元素的研究工作表明:元素周期表知识还有待后人的不断发展。 1986年中国人山西大宁太古-贾宝良结合国际电离势实验值,试图描述周期表相邻元素间的定量方程. 作者贾宝良旨在研究(不同种类)相邻元素相同亚层的电子相关性质,而不像以往仅仅限于同一种 元素原子内电子的相互作用.从总结现代原子电离势实验数据的规律性出发,发现了周期表相邻 元素电子间的相关性方程 ,文中运用“相对论效应”,“原子轨道能量变化图 解释了一些元素的部分电离势国际实验 值在本文相关性中表现出的客观反常因素.文章认为演化至今的不同种类元素,都是某种普遍 相关联系和不断发展的产物。贾宝良认为:1.原子结构的电子壳排列与周期表相邻元素电离时表现出的“相关性”是有内在联系 的,正像单个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单个电子在原子壳内的“位置”之间存在深刻联 系一样,元素按门捷列夫和莫斯莱的周期体系有规律的排列,导致了关于电子在原子核外按 “元素相邻相关性”排列. 2.元素之所以与它相邻的周期表元素之间要遵循某一“相关性”制约,正是由于它的电子 的某种性质与它相邻元素电子的某种性质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并同时共存于该“域”内. 电子电离势揭示的“域”的相关性规律,必将成为我们认识“域”的一个入口处。 这也正是元素周期表的现代发展。贾宝良的这一相关性常数K的发现及结论将对后来30年来科学界准确计算H原子轨道能及准确预测未知元素电离能,和建立稀土元素的相关性方程及诸多领域的相关性研究起到了奠基式的作用。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意义所在。

贾宝良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789年,拉瓦锡出版的《化学大纲》中发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元素表》,在这张表中,他将当时已知的33种元素分四类。 1829年,德贝莱纳在对当时已知的54种元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之后,提出了元素的三元素组规则。他发现了几组元素,每组都有三个化学性质相似的成员。并且,在每组中,居中的元素的原子量,近似于两端元素原子量的平均值。 1850年,德国人培顿科弗宣布,性质相似的元素并不一定只有三个;性质相似的元素的原子量之差往往为8或8的倍数。 1862年,法国化学家尚古多创建了《螺旋图》,他创造性地将当时的62种元素,按各元素原子量的大小为序,标志着绕着圆柱一升的螺旋线上。他意外地发现,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都出现在同一条母线上。 1863年,英国化学家欧德林发表了《原子量和元素符号表》,共列出49个元素,并留有9个空位。 上述各位科学家以及他们所做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说是一个前期的准备,但是这些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德国化学家迈尔和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865年,纽兰兹正在独立地进行化学元素的分类研究,在研究中他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时,每隔8个元素,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就会重复出现。由此他将各种元素按着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了若干族系的周期。纽兰兹称这一规律为“八音律”。这一正确的规律的发现非但没有被当时的科学界接受,反而使它的发现者纽兰兹受尽了非难和侮辱。直到后来,当人人已信服了门氏元素周期之后才警醒了,英国皇家学会对以往对纽兰兹不公正的态度进行了纠正。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的发现中可谓是中流砥柱,不可避免地,他在研究工作中亦接受了包括自己的老师在内的各个方面的不理解和压力。 门捷列夫生于1834年,10岁之前居住于西伯利亚,在一个政治流放者的指导下,学习科学知识并对其产生了极大兴趣。1847年,失去父亲的门捷列夫随母亲来到披得堡。1850年,进入中央师范学院学习,毕业后曾担任中学教师,后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 1867年,担任教授的门捷列夫为了系统地讲好无机化学课程中,正在着手著述一本普通化学教科书《化学原理》。在著书过程中,他遇到一个难题,即用一种怎样的合乎逻辑的方式来组织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 门捷列夫仔细研究了63种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又经过几次并不满意的开头之后,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对元素进行系统的分类。门捷列夫准备了许多类似扑克牌一样的卡片,将63种化学元素的名称及其原子量、氧化物、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分别写在卡片上。门捷列夫用不同的方法去摆那些卡片,用以进行元素分类的试验。最初,他试图像德贝莱纳那样,将元素分分为三个一组,得到的结果并不理想。他又将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分别摆在一起,使其分成两行,仍然未能成功。他用各种方法摆弄这些卡片,都未能实现最佳的分类。 1869年3月1日这一天,门捷列夫仍然在对着这些卡片苦苦思索。他先把常见的元素族按照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拼在一起,之后是那些不常见的元素,最后只剩下稀土元素没有全部“入座”,门捷列夫无奈地将它放在边上。从头至尾看一遍排出的“牌阵”,门捷列夫惊喜地发现,所有的已知元素都已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并且相似元素依一定的间隔出现。 第二天,门捷列夫将所得出的结果制成一张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在这个表中,周期是横行,族是纵行。在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中,他大胆地为尚待发现的元素留出了位置,并且在其关于周期表的发现的论文中指出:按着原子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各种元素,在原子量跳跃过大的地方会有新元素被发现,因此周期律可以预言尚待发现的元素。 事实上,德国化学家迈尔早在1864年就已发明了“六元素表”,此表已具备了化学元素周期表早几个月,迈尔又对“六元素表”进行了递减,提出了著名的《原子体积周期性图解》。该图解比门氏的第一张化学元素表定量化程度要强,因而比较精确。但是,迈尔未能对该图解进行系统说明,而该图解侧重于化学元素物理性质的体现。 1871年12月,门捷列夫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进行增益,发表了第二张表。在该表中,改竖排为横排,使用一族元素处于同一竖行中,更突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至此,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工作已圆满完成。 客观上来说,迈尔和门捷列夫都曾独自发现了元素的周期律,但是由于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研究最为彻底,故而在化学界通常将周期律称为门捷列夫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增加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周期律的发现是化学系统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基本概念

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随原子序数逐渐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由门捷列夫首先发现,并根据此规律创制了元素周期表。   结合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可以表述为: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的递变规律: 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增, 在同一族中,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增,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减; 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逐渐增高;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同一族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如果粒子的电子构型相同,则阴离子的半径比阳离子大,且半径随着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O2->F->Na+>Mg2+)

发现

19世纪60年代,化学家已经发现了60多种元素,并积累了这些元素的原子量数据,为寻找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创造必要的条件.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耶尔等分别根据原子量的大小,将元素进行分类排队,发现元素性质随原子量的递增呈明显的周期变化的规律.1868年,门捷列夫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发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规律.这个规律的发现是继原子-分子论之后,近代化学史上的又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它所蕴藏的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对以后整个化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具有普遍的知道意义.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根据周期律修正了铟、铀、钍、铯等9种元素的原子量;他还预言了三种新元素及其特性,并暂时取名为类铝、类硼、类硅,这就是1871年发现的镓、1880年发现的钪和1886年发现的锗.这些新元素的原子量、密度和物理化学性质都与门捷列夫的预言惊人相符,周期律的正确性由此得到了举世公认.

内涵

结合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可以表述为:元素的性质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递变规律。

本质

周期律

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内容

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注):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所以, 总的说来(同种元素)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或者一句话总结,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元素最高价的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   随着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逐渐变化。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   元素的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最高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具有同样价电子构型的原子,理论上得或失电子的趋势是相同的,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质相近的原因。   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   还有一些根据元素周期律得出的结论: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就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子亲和能就越大。   同一周期元素中,轨道越“空”的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轨道越“满”的越容易得电子。

意义

元素周期律[1]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也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各种元素形成有周期性规律的体系,成为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则是元素周期系的表现形式。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我们对化学的学习研究。   过去,门捷列夫曾用元素周期律来预言未知元素并获得了证实。此后,人们在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指导下,对元素的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物质结构理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对于工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这样就启发了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   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自然科学方面有利地论证了事物变化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元素性质与它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在哲学、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各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1)在哲学方面,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引起元素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事实,从自然科学上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元素周期 表是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把元素纳入一个系统内,反映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曾经认为元素是互相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学 习,可以加深对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2)在 自然科学方面,周期表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有密切关系,周期表为发展过渡元素结构,镧系和锕系结构理论,甚至 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首先是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都是 重要的工具。   (3)在生产上的某些应用   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似,这就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   ①农药多数是含Cl、P、S、N、As等元素的化合物。   ②半导体材料都是周期表里金属与非金属接界处的元素,如Ge、Si、Ga、Se等。   ③催化剂的选择: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发现过渡元素对许多化学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元素的催化性能跟它们的原子的d轨道没有充满有密切关系。于是,人们努力在过渡元素(包括稀土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催化剂。例如,目前人们已能用铁、镍熔剂作催化剂,使石墨在高温和高压下转化为金刚石;石油化工方面,如石油的催化裂化、重整等反应,广泛采用过渡元素作催化剂,特别近年来发现少量稀土元素能大大改善催化剂的性能。   ④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种合金材料的制取:在周期表里从ⅢB到ⅥB的过渡元素,如钛、钽、钼、钨、铬,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它们是制作特种合金的优良材料,是制造火箭、导弹、宇宙飞船、飞机、坦克等的不可缺少的金属。   ⑤矿物 的寻找:地球上化学元素的分布跟它们在元素周期表里的位置有密切的联系。科学实验发现如下规律:原子量较小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较多,原子量较大的元素在地 壳中含量较少;偶数原子序的元素较多,奇数原子序的元素较少。处于地球表面的元素多数呈现高价,处于岩石深处的元素多数呈现低价;碱金属一般是强烈的亲石 元素,主要富集于岩石圈的最上部;熔点、离子半径、电负性大小相近的元素往往共生在一起,同处于一种矿石中。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电负性小的、离子半径较小 的、熔点较高的元素和化合物往往首先析出,进入晶格,分布在地壳的外表面。   有的科学家把周期表中性质相似的元素分为十个区域,并认为同一区域的元素往往是伴生矿,这对探矿具有指导意义。

简史

1829年,德国.德贝赖纳在研究元素的原子量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时,发现有几个相似的元素组:①锂、钠、钾。②钙、锶、钡。③氯、溴、碘。④硫、硒、碲。⑤锰、铬、铁。同组元素的性质相似,中间元素的化学性质介于前后两个元素之间,它的原子量也差不多是前后两个元素的平均值。1862年,法国尚古多提出元素性质有周期性重复出现的规律,他创造了一种螺旋图,将62个元素按原子量大小循序标记在绕着圆柱体上升的螺线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都出现在同一条母线上。1864年,英国W.奥德林发表了一张比较详细的周期表,表中的元素基本上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体现了元素性质随原子量递增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认识到它们是尚未被发现但性质与同一横列元素相似的元素。1865年,英国.纽兰兹把当时已发现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顺序排列,发现从任意一个元素算起,每到第八个元素,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似,他把这个规律称为八音律。对元素周期律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当推俄国.门捷列夫和德国.迈尔。门捷列夫曾经收集了许多元素性质的数据,并加以整理,在这一过程中,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基本特征——原子量,探索原子量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他发现,如果把所有当时已知的元素按照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经过一定的间隔,元素的性质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1869年,他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同年3月,他委托.缅舒特金在俄罗斯化学会上宣读了论文“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阐述了周期律的基本要点:   ①将元素按照原子量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在性质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②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性。   ③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元素的被发现。   ④当知道了某元素的同类元素后,有时可以修正该元素的原子量。   在这张周期表中,有4个位置只标出原子,在应该写元素符号的地方却打了一个问号。这是因为门捷列夫在设计周期表时,当他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将元素排列到钙(原子量为40)时,在当时已知的元素中,原子量比40大的元素是钛(原子量为50),这样,钙后面的一个元素似乎是钛。但是,门捷列夫发现,如果照这样的次序排列,钛就和铝属于同一族,实际上钛的性质并不与铝相似,而与铝的后面一个元素硅相似,因此他断定钛应该与硅属于同一族,在钙与钛之间应该存在着一个元素,虽然这个元素尚未被发现,但应该为它留出空位。根据同样理由,他认为在锌与砷、钡与钽之间也应留下空位,因此他预言了原子量为45、68、70的3种未知元素的性质,并命名为类硼、类铝、类硅。后来,这3种元素先后被发现,1875年布瓦博德朗发现的镓即类铝,1879年.尼尔松发现的钪即类硼,1886年C.温克勒尔发现的锗即类硅。这3种新发现的元素的性质与门捷列夫的预言很吻合, 证明了周期律的正确性。1870年迈尔发表了一张元素周期表,指出元素的性质是原子量的函数,他所依据的事实偏重元素的物理性质。他对于族的划分也比门捷列夫的周期表更加完善,例如将汞与镉、铅与锡、硼与铝列为同族元素。

周期规律

元素呈现种种物理性质上的周期性,例如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体积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在化学性质方面,元素的化合价、电负性、金属和非金属的活泼性,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酸碱性的变迁,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迁也都具有明显的周期规律。具体为:同一周期,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族,核外电子数相同(第一周例外)在同一周期中,这些性质都发生逐渐的变化,到了下一周期,又重复上一周期同族元素的性质。

应用

周期律在使化学知识特别是无机化学知识的系统化上起了重要作用,对于研究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性质、结构及其反应方面起了指导作用。周期律在指导原子核的研究上也有深刻的影响,放射性的位移定律就是以周期律为依据的,原子核的种种人工蜕变也都是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实现的。20世纪以后,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填充了周期表中的空位,科学家在周期律指导下,还合成了超铀元素,并发展了锕系理论。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上,也获得了壳层结构的周期规律。   还用于在过渡元素(包括稀土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催化剂。例如,目前人们已能用铁、镍熔剂作催化剂,使石墨在高温和高压下转化为金刚石;石油化工方面,如石油的催化裂化、重整等反应,广泛采用过渡元素作催化剂,特别近年来发现少量稀土元素能大大改善催化剂的性能。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镓Ga,硅Si,硒Se等。在过渡元素中寻找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用于制火箭和飞机的钛Ti,钼Mo等元素。

【符号】

m X 的符号中,X表示某元素符号,a为元素名称,m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n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1 H   a 氢   n 

元素周期律研究比较论文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简称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很多种表达形式,目前最常用的是维尔纳长式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中同一横列元素构成一个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序数。同一纵行(第Ⅷ族包括3个纵行)的元素称“族”。族是原子内部外电子层构型的反映。例如外电子构型,IA族是ns1,IIIA族是ns2 np1,O族是ns2 np6, IIIB族是(n-1) d1 us2等。元素周期表能形象地体现元素周期律。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当年,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的周围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经过综合推测,成功地预言未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现在科学家利用元素周期表,指导寻找制取半导体、催化剂、化学农药、新型材料的元素及化合物。 横着看叫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上某一横列元素最外层电子从1到8的一个周期循环 竖着看叫族,是指某一竖列元素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表现出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主族元素是只有最外层电子没有排满的,但是副族有能级的跃迁,次外层电子也没排满。去找本高一的化学课本都有阿 在门捷列夫编制的周期表中,还留有很多空格,这些空格应由尚未发现的元素来填满。门捷列夫从理论上计算出这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的最重要性质,断定它们介于邻近元素的性质之间。例如,在锌与砷之间的两个空格中,他预言这两个未知元素的性质分别为类铝和类硅。就在他预言后的四年,法国化学家布阿勃朗用光谱分析法,从门锌矿中发现了镓。实验证明,镓的性质非常象铝,也就是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镓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充分说明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为以后元素的研究,新元素的探索,新物资、新材料的寻找,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规律。元素周期律象重炮一样,在世界上空轰响了!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并不是完整无缺的。一八九四年,惰性气体氛的发现,对周期律是一次考验和补充。一九一三年,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在研究各种元素的伦琴射线波长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后,证实原子序数在数量上等于原子核所带的阳电荷,进而明确作为周期律的基础不是原子量而是原子序数。在周期律指导下产生的原于结构学说,不仅赋予元素周期律以新的说明,并且进一步阐明了周期律的本质,把周期律这一自然法则放在更严格更科学的基础上。元素周期律经过后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865年,纽兰兹正在独立地进行化学元素的分类研究,在研究中他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时,每隔8个元素,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就会重复出现。由此他将各种元素按着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了若干族系的周期。纽兰兹称这一规律为“八音律”。这一正确的规律的发现非但没有被当时的科学界接受,反而使它的发现者纽兰兹受尽了非难和侮辱。直到后来,当人人已信服了门氏元素周期之后才警醒了,英国皇家学会对以往对纽兰兹不公正的态度进行了纠正。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的发现中可谓是中流砥柱,不可避免地,他在研究工作中亦接受了包括自己的老师在内的各个方面的不理解和压力。 门捷列夫仔细研究了63种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又经过几次并不满意的开头之后,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对元素进行系统的分类。门捷列夫准备了许多类似扑克牌一样的卡片,将63种化学元素的名称及其原子量、氧化物、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分别写在卡片上。门捷列夫用不同的方法去摆那些卡片,用以进行元素分类的试验。最初,他试图像德贝莱纳那样,将元素分分为三个一组,得到的结果并不理想。他又将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分别摆在一起,使其分成两行,仍然未能成功。他用各种方法摆弄这些卡片,都未能实现最佳的分类。 1869年3月1日这一天,门捷列夫仍然在对着这些卡片苦苦思索。他先把常见的元素族按照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拼在一起,之后是那些不常见的元素,最后只剩下稀土元素没有全部“入座”,门捷列夫无奈地将它放在边上。从头至尾看一遍排出的“牌阵”,门捷列夫惊喜地发现,所有的已知元素都已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并且相似元素依一定的间隔出现。 第二天,门捷列夫将所得出的结果制成一张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在这个表中,周期是纵行,族是横行。在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中,他大胆地为尚待发现的元素留出了位置,并且在其关于周期表的发现的论文中指出:按着原子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各种元素,在原子量跳跃过大的地方会有新元素被发现,因此周期律可以预言尚待发现的元素。 事实上,德国化学家迈尔早在1864年就已发明了“六元素表”,此表已具备了化学元素周期表早几个月,迈尔又对“六元素表”进行了递减,提出了著名的《原子体积周期性图解》。该图解比门氏的第一张化学元素表定量化程度要强,因而比较精确。但是,迈尔未能对该图解进行系统说明,而该图解侧重于化学元素物理性质的体现。 1871年12月,门捷列夫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进行增益,发表了第二张表。在该表中,改竖排为横排,使用一族元素处于同一竖行中,更突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至此,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工作已圆满完成。 客观上来说,迈尔和门捷列夫都曾独自发现了元素的周期律,但是由于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研究最为彻底,故而在化学界通常将周期律称为门捷列夫周期律。 我要加分啊希望采纳

问题提出 19世纪60年代,化学家已经发现了60多种元素,并积累了这些元素的原子量数据,为寻找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创造必要的条件.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耶尔等分别根据原子量的大小,将元素进行分类排队,发现元素性质随原子量的递增呈明显的周期变化的规律.1868年,门捷列夫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发现了自然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规律—元素周期规律.这个规律的发现是继原子-分子论之后,近代化学史上的又一座光彩夺目的里程碑,它所蕴藏的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对以后整个化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具有普遍的知道意义.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根据周期律修正了铟、铀、钍、铯等9种元素的原子量;他还预言了三种新元素及其特性,并暂时取名为类铝、类硼、类硅,这就是1871年发现的镓、1880年发现的钪和1886年发现的锗.这些新元素的原子量、密度和物理化学性质都与门捷列夫的预言惊人相符,周期律的正确性由此得到了举世公认.结合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决定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内容一:关于原子半径的研究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因为原子核电荷数大的对电子的吸引力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因为原子电子层数的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内容二: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是指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 非金属性包括很多方面: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强弱等.它包含了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氧化性),但比氧化性的含义更为广泛.根据实验所得结论,位于同一主族的元素,(如:实验中Na与K与水的反应,K比Na要激烈)周期较大的元素金属性强,非金属性弱,根据物理知识猜测原因:核外电子数越多,每个电子受到的作用力越小,就越容易失去电子。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如:实验中Na与Mg与水的反应,Mg要加热才能反应)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因为核外电子数的增加,元素在电子得失的过程当中更倾向于得到电子。 至此,可以得出,金属性最强的非放射性元素是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F)内容三: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相似,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所以,结合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可以得出结论: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 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内容四: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是非金属性的一种表现,所以他的递变规律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相似: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内容五: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也是非金属性的表现之一,所以可以得出: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内容六: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根据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完善 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特别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的发现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大成就,对化学以致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发展,使之具有如今的面貌,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⑴之间的激烈斗争过程。自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尔发表《怀疑的化学家》一书。提出元素概念,“把化学确立为科学”⑵以来,在整整一个半世纪中,由于形而上学在人们的思想中占了统治地位,再加上当时所提供的实践资料也不充分。直到1800年,人们总共才发现了28种元素,因而元素间相互联系的辨证性质还不可能被揭露出来,化学工作者只好把多种多样的化学元素看作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对元素进行孤立,割裂的研究,从事着对化学元素的简单堆积。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也大踏步地前进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弄得百孔千疮。几十种元素间孤立无关的传统观念,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怀疑。1815年,普劳特提出“氢原子构成一切元素”的假说,说明元素间不是绝对毫无联系的。由于当时认为氢元素的原子量为1,无法解释像Cl(相对原子质量为)等这样一些带小数的原子量,因而普劳特的看法未能被同时代的人所接受。但是,他认为元素间有联系的思想是可贵的,对以后的工作具有积极影响。普劳特以后的几十年间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特别是人们把电力应用于化学,发现了电解的方法,以及人们利用光谱分析仪器观察了各种元素的光谱之后,不断发现了一些新的化学元素,认识了它们的基本化学性质,揭露元素间具有相互联系的感性材料愈来愈丰富。到1869年,人类已知63种元素,并积累了不少关于这些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资料。因此,人们产生了整理和概括这些感性资料的迫切要求。在寻找元素性质间的内在联系的同时,提出了将元素进行分类的各种学说。1829年,德柏莱纳⑶把当时54种元素中的15种,按元素间的类似性分成五组,提出了“三素组”的假设⑷。认为一组中的三个元素不仅性质相似,而且原子量的大小也是有规律的,中间元素的原子量,等于前后两个元素的原子量的算术平均值。这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元素的原子量和性质之间的关系问题。1826年,尚古都在圆柱上制成了一个螺旋图。将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在螺旋线上,结果性质相似的元素都在同一垂线上。第一次暗示了周期的概念。1864年,德国人迈耶尔⑸发表了《六元素表》。在表中,他跟据相对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把性质相私的元素六种、六种进行分族。但《六元素表》包括的元素并不多,还不及当时已经知道的元素的一半。1865年,英国人纽兰兹⑹把当时已经知道的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发现从任意一种元素算起,每到第八种元素就和第一种元素的性质相似,犹如八度音节一样,他把这个规律叫做“八音律”,但是,由于他没有充分估计到当时的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可能有错误,而是机械地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有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他也没考虑到还未被发现的元素,没有为这些元素留下空位。因此,他按“八音律”排的元素在很多地方是混乱的,没有能正确地揭示出元素间的内在联系的规律。至1869年,总共已有63种化学元素被人们发现,其中金属48种,非金属15种占天然元素的三分之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⑺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仔细研究了各种元素的颜色、沸点、比重、硬度、导电性、磁性、导热性、原子量等各种性质,分析总结了很多试验数据,对大量的感性材料,经过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改造和处理。他把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名称,原子量,氧化物以及各种物理与化学性质,分别写在各元素的卡片上。他在排列这些卡片时,不仅根据元素的原子量,而且很重视元素的性质及其与其它元素的联系。1869年2月,门捷列夫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同时把各行中性质相似的元素左右对齐,当按原子量顺序安排的位置与元素的顺序发生冲突时,他遵从元素的性质而换掉位置,或者留下空位,这样使每一横排化学元素的性质相近,每一纵行化学元素变化也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1869年在俄国物理化学会议上提出了“元素性质对于原子量依赖关系”的论文,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制定了元素周期表⑻。论文中包括下列几个要素:⑴元素如果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其性质呈现着明显的周期性。⑵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征,正像质点的大小决定复杂物质的性质一样。因此,例如相似的S和Te的化合物、Cl和I的化合物等,也呈现着极明显的差别。⑶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的单质的发现,例如类铝和类硅的元素,其原子量在65~67之间。⑷知道了某元素的同类元素的原子量,有时可以修正该元素的原子量。几乎和门捷列夫同时,迈耶尔也提出了类似的元素周期律,并把元素排成一个表。指出“元素的性质为原子量的函数”,并以元素的原子量为横坐标,原子体积为纵坐标,绘制了原子体积曲线。结果,类似的元素在这条曲线上都占有类似的元素在这条曲线上都占有类似的位置,显示出各元素的原子体积和原子量函数关系。元素周期律虽已被门捷列夫揭示出来,公布于世,但并没有完全被承认甚至连他的导师齐宁也笑他是不务正业。在人们的冷漠和嘲笑中,1871年,门捷列夫改进和充实了他1869年制定的元素周期表,今儿发表了⑼《化学元素的同周期性依赖关系》一文,将元素分成八族,同迈耶尔一样划分了主族和副族。同时他以元素周期表为基础,不顾当时公认的原子量,改排了某些元素(Os,Ir,Pt,Au;Te,I;Ni,CO)的位置,校正了一系列元素(Sn,La,Ce,T,V等)的原子量。最后,相应于周期表中的空位,门捷列夫预言新元素:类铝,类硼和类硅的存在及其性质。四年之后布阿博德朗发现了元素镓,证实了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再过四年,尼尔逊发现了元素钪,证实了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硼,又过七年,温克莱尔发现了元素锗,证实了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硅。在大量铁的事实面前,元素周期律才被举世公认。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的规律不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基本原因。但应当指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元素周期表,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还存在不少问题。如:H与Li之间是否还有元素存在?碲(128)和碘(127)等为什么要颠倒排列?稀土元素的数目到底有多少?它们在表中的位置应如何排列?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的增加呈现周期性的原因何在?等等。在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周期律由遇到一个严重考验。雷姆赛在1894年发现了惰性气体氩。氩的原子量是。应排在钾()和钙()之间,但这里没有留下空位。这一新发现与已经确定的东西发生了抵触,当时仍然有人主张把氩排在钾的前面,也有些人在这新的矛盾面前,竟然怀疑起事实的正确性来,认为氩和后来发现的氦不是化学元素,而是气体混合物,企图以此来解决氩和钾在原子量上的矛盾。1895年雷姆赛又在地球上发现了另一个惰性气体氦。由于氩和氦的性质很相似,又与周期表中以发现的其他元素的性质相差很大,因此使人们设想氦和氩可能是另一族元素,这就使周期表又增添了一个新的“O”族。新的空位有促进了其他惰性气体元素的发展。雷姆赛于1898年又发现了氪,氖和氙,道纳于1900年发现了氡,这些新的科学成果,使周期律逐步地更加完善了。周期律的又一次发展,是自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有核的模型后,莫斯莱于1913年应用X射线的试验方法,测定了元素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目——原子序数的工作,发现了原子序数定律。指出:作为周期律的真正基础不是原子量,而是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这是周期律的一个重要进展,它把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与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联系起来了。解决了若干不按原子量排列的矛盾,如钴()和镍(),碲()和碘(),氩()和钾()的倒置等。也解决了氢与氦之间不可能再有其他元素的问题。原子量和原子序数增长次序的不一致,又被后来同位素的发现所解决。周期律的第三次大的发展,是波尔于1913年引用了量子理论,得到了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具有层状结构的结论。1916年索麦菲提出了轨道分层的理论,并引用了轨道在电磁场中量于化取向的概念。1925年泡利提出两个电子不能共处于同一量子状态上的不相容原理,规定了每个分层中的最高电子数⑽,确立了每个电子在原子中的状态被四个量子数描述,而在同一原子中不能有四个量子数相同的两个电子存在。量子力学的法展,进一步详细的阐明了原子中电子的层状结构。这就揭示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呈周期性的变化。一般讲周期律时,都是按周期方向指出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但是,早在1887年巴扎罗夫就指出:在元素周期表的族中,元素原子量的大小发生周期性的变化。1915年比隆在“第二周期性现象”和其他的一系列工作中,研究了在同周期表的族中元素某些性质非单调呈锯齿形的周期性变化。使我们对周期表,周期律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近几十年来,大量超轴元素的成名⑾,又使周期表获得了新鲜的内容。总之,周期律和周期表自1869年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来,绝对不是固定不变、原封不动的,而是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得到修改、充实和发展,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就是今天的周期表⑿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更不能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元素周期律必然会更加完善、充实。

与元素周期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概述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1]原子半径由左到右依次减小,上到下依次增大。在化学教科书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英文: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明者——门捷列夫。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时,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跟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如下关系: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排列。后来又经过多名科学家多年的修订才形成当代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9种元素。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序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这个序号称为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前。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8、9、10纵行为一个族)。门捷列夫第一份英文版本的元素周期表.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和不完全周期(7)。共有16个族,又分为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一个第Ⅷ族(包括三个纵行),一个零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称为化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元素周期表的意义重大,科学家正是用此来寻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1]IUPAC于2012年6月1日发布的元素周期表2元素命名IUPAC元素周期表很多人注意到,元素周期表最后几位元素永远是以um结尾的,其实这只是一种临时命名规则,叫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在这种命名法中,会为未发现元素和已发现但尚未正式命名的元素取一个临时西方文字名称并规定一个代用元素符号,使用拉丁文数字头以该元素之原子序来命名[3]。此规则简单易懂且使用方便,而且它解决了对新发现元素抢先命名的恶性竞争问题,使为新元素的命名有了依据。如ununquadium便是由un(一)- un(一)- quad(四)- ium(元素)四个字根组合而成,表示“元素114号”。元素114命名为flerovium(Fl),以纪念苏联原子物理学家乔治·弗洛伊洛夫(Georgy Flyorov,1913-1990);而ununhexium便是由un(一)- un(一)- hex(六)- ium(元素)四个字根组合而成,表示“元素116号”。元素116名为livermorium (Lv),以实验室所在地利弗莫尔市为名。第112号元素元素周期表从第112号元素之后开始没有特定的名称,而是用系统命名法。具体规则为:1:u2:b3:t4:q5:p6:h7:s8:o9:e0:n比如第112号元素为Uub,第113号元素为Uut......以此类推。119号元素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9号元素。位于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的全俄发明家专利研究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一名工程师,来自斯维尔德罗夫州,他声称自己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9号元素,并希望获得此项专利。元素周期表这名工程师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也没有向外界透露这一元素的合成方法,他向研究院的专家们解释道,从重量上看,第119号元素是氢元素的299倍,也就是说,其原子量为299;它是元素周期表上尚未记录的新元素,并最终完成元素周期表。如果第119号元素重量是氢元素299倍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它将元素周期表补齐的说法虽不能说是错误的,但让人感到十分费解。因为这一元素如果存在,它将开启元素周期表的第八个横列,位于左下角第一个位置,而这与完成元素周期表的说法相悖。众所周知,元素周期表上最后一个元素是第118号元素,为惰性气体元素,由美俄科学家利用俄方回旋加速器成功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在2006年这一结果得到了承认,这枚118号元素的原子量为297,只存在万分之一秒。此后,118号元素衰变产生了116号元素,接着又继续衰变为114号元素。3位置关系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元素的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水化物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气态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单质的氧化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单原子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元素位置推断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3、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来确定。最后的差数就是族序数,差为8、9、10时为VIII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根据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推断,用原子序数减去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数,当结果为“0”时,为零族;当为正数时,为周期表中从左向右数的纵行,如为“2”则为周期表中从左向右数的第二纵行,即第ⅡA族;当为负数时其主族序数为8+结果。所以应熟记各周期元素的种数,即2、8、8、18、18、32、32。如:114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14-2-8-8-18-18-32-32=-4,8+(-4)=4,即为第七周期,第ⅣA族。稀有气体元素牢记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2、10、18、36、54、86,通过稀有气体的位置,为某已知原子序数的元素定位。如:要推知33号元素的位置,因它在18和36之间,所以必在第4周期,由36号往左数,应在ⅤA族。碱金属性质碱金属性质碱金属单质 颜色和状态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Li 银白色,柔软 1347Na 银白色,柔软 银白色,柔软 774Rb 银白色,柔软 688Cs 略带金色光泽,柔软 .还原性;LiNa>K,Rb>Cs3.碱金属元素能与水,氧气反应生成碱或碱性氧化物4记忆技巧性质记忆化学元素(43张)元素表顺口溜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我是硼,有点红,论起电子我很穷;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我是氟,最恶毒,抢个电子就满足;我是氖,也不赖,通电红光放出来;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我是镁,最爱美,摄影烟花放光辉;我是铝,常温里,浓硫酸里把澡洗;我是硅,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我是磷,害人精,剧毒列表有我名;我是硫,来历久,沉淀金属最拿手;我是氯,色黄绿,金属电子我抢去;我是氩,活性差,霓虹紫光我来发;我是钾,把火加,超氧化物来当家;我是钙,身体爱,骨头牙齿我都在;我是钛,过渡来,航天飞机我来盖;我是铬,正六铬,酒精过来变绿色;我是锰,价态多,七氧化物爆炸猛;我是铁,用途广,不锈钢喊我叫爷;我是铜,色紫红,投入硝酸气棕红;我是砷,颜色深,三价元素夺你魂;我是溴,挥发臭,液态非金我来秀;我是铷,碱金属,沾水烟花钾不如;我是碘,升华烟,遇到淀粉蓝点点;我是铯,金黄色,入水爆炸容器破;我是钨,高温度,其他金属早呜呼;我是金,很稳定,扔进王水影无形;我是汞,有剧毒,液态金属我为独;我是铀,浓缩后,造原子弹我最牛;我是镓,易融化,沸点很高难蒸发;我是铟,软如金,轻微放射宜小心;我是铊,能脱发,投毒出名看清华;我是锗,可晶格,红外窗口能当壳;我是硒,补人体,口服液里有玄机;我是铅,能储电,子弹头里也出现。周期记忆第一周期:氢 氦 ---- 侵害第二周期: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 鲤皮捧碳 蛋养福奶第三周期: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 那美女桂林留绿牙(那美女鬼 流露绿牙)第四周期:钾 钙 钪 钛 钒 铬 锰 ---- 价改 康太烦各盟铁 钴 镍 铜 锌 镓 锗 ---- 铁姑捏痛新嫁者砷 硒 溴 氪 ---- 生气 休克第五周期:铷 锶 钇 锆 铌 ---- 如此一告你钼 锝 钌 ---- 不得了铑 钯 银 镉 铟 锡 锑 ---- 老把银哥印西堤碲 碘 氙 ---- 地点仙第六周期:铯 钡 镧 铪 ----(彩)色贝(壳)蓝(色)河钽 钨 铼 锇 ---- 但(见)乌(鸦)(引)来鹅铱 铂 金 汞 铊 铅 ---- 一白巾 供它牵铋 钋 砹 氡 ---- 必不爱冬(天)第七周期:钫 镭 锕 ---- 防雷啊!族记忆(主族)氢锂钠钾铷铯钫——请李娜加入私访铍镁钙锶钡镭 ——媲美盖茨被雷硼铝镓铟铊 ——碰女嫁音他碳硅锗锡铅 ——探归者西迁氮磷砷锑铋 ——蛋临身体闭氧硫硒碲钋 ——养牛西蹄扑氟氯溴碘砹 ——父女绣点爱(0族)氦氖氩氪氙氡 ——害耐亚克先动化合价记忆一家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二家羊盖美背心。(二价氧钙镁钡锌)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一至五价都有氮 铜汞二价最常见正一铜氢钾钠银 正二铜镁钙钡锌三铝四硅四六硫 二四五氮三五磷一五七氯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为正碳有正四与正二 再把负价牢记心负一溴碘与氟氯 负二氧硫三氮磷5周期表之父生平介绍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生于1834年2月7日俄国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市。这个时代,正是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生产的飞速发展,不断地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化学也同其它科学一样,取得了惊人的进展。门捷列夫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诞生到人间。门捷列夫从小就热爱劳动,热爱学习。他认为只有劳动,才能使人们得到快乐、美满的生活。只有学习,才能使人变得聪明。门捷列夫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一位很有名的化学教师,经常给他们讲课。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当时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始创的新原子论。由于道尔顿新原子学说的问世,促进了化学的发展速度,一个一个的新元素被发现了。化学这一门科学正激动着人们的心。这位教师的讲授,使门捷列夫的思想更加开阔了,决心为化学这门科学献出一生。[4]学习探索沙皇俄国.门捷列夫门捷列夫在大学学习期间,表现出了坚韧、忘我的超人精神。疾病折磨着门捷列夫,由于丧失了无数血液,他一天一天的消瘦和苍白了。可是,在他贫血的手里总是握着一本化学教科书。那里面当时有很多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缠绕着他的头脑,似乎在召呼他快去探索。他在用生命的代价,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着。他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俄国名字的光荣。”——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门捷列夫并没有死去,反而一天天好起来了。最后,才知道是医生诊断的错误,而他得的不过是气管出血症罢了。由于门捷列夫学习刻苦和在学习期间进行了一些创造性的研究工作,1855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学院毕业。毕业后,他先后到过辛菲罗波尔、敖德萨担任中学教师。这期间,他一边教书,一边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写出了《论比容》的论文。文中指出了根据比容进行化合物的自然分组的途径。1857年1月,他被批准为彼得堡大学化学教研室副教授,当时年仅23岁。攀登科学高峰约翰·沃尔夫冈·德贝莱纳攀登科学高峰的路,是一条艰苦而又曲折的路。门捷列夫在这条路上,也是吃尽了苦头。当他担任化学副教授以后,负责讲授《化学基础》课。在理论化学里应该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这些问题,当时的化学界正处在探索阶段。近五十多年来,各国的化学家们,为了打开这秘密的大门,进行了顽强的努力。虽然有些化学家如德贝莱纳和纽兰兹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观地叙述了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但由于他们没有把所有元素作为整体来概括,所以没有找到元素的正确分类原则。年轻的学者门捷列夫也毫无畏惧地冲进了这个领域,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工作。他不分昼夜地研究探求元素的化学特性和它们的一般的原子特性,然后将每个元素记在一张小纸卡上。他企图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的特性里,捕捉元素的共同性。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干下去。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又走出实验室,开始出外考察和整理收集资料。1859年,他去德国海德尔堡进行科学深造。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使他探索元素间内在联系的基础更扎实了。 1862年,他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对液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重测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使他对元素的特性有了深刻的了解。1867年,他借应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工业展览俄罗斯陈列馆工作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化工厂、实验室,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开阔了他认识自然的思路,而且对他发现元素周期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纪念门捷列夫与他的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又返回实验室,继续研究他的纸卡。他把重新测定过的原子量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依次排列起来。他发现性质相似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并不相近;相反,有些性质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反而相近。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停地研究着。他的脑子因过度紧张,而经常昏眩。但是,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在1869年2月19日,他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他的周期律说明:简单物体的性质,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形式和性质,都和元素原子量的大小有周期性的依赖关系。门捷列夫在排列元素表的过程中,又大胆指出,当时一些公认的原子量不准确。如那时金的原子量公认为,按此在元素表中,金应排在锇、铱、铂的前面,因为它们被公认的原子量分别为、、,而门捷列夫坚定地认为金应排列在这三种元素的后面,原子量都应重新测定。大家重测的结果,锇为、铱为、铂为,而金是。实践证实了门捷列夫的论断,也证明了周期律的正确性。在门捷列夫编制的周期表中,还留有很多空格,这些空格应由尚未发现的元素来填满。门捷列夫从理论上计算出这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的最重要性质,断定它们介于邻近元素的性质之间。例如,在锌与砷之间的两个空格中,他预言这两个未知元素的性质分别为类铝和类硅。就在他预言后的四年,法国化学家布阿勃朗用光谱分析法,从门锌矿中发现了镓。实验证明,镓的性质非常像铝,也就是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镓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充分说明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为以后元素的研究,新元素的探索,新物资、新材料的寻找,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规律。元素周期律像重炮一样,在世界上空轰响了!发现元素周期性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伟绩,人们给他以很高的评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指出。“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于同等地位。”周期表发展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并不是完整无缺的。1894年,惰性气体氩的发现,对周期律是一次考验和补充。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莫塞莱在研究各种元素的伦琴射线波长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后,证实原子序数在数量上等于原子核所带的阳电荷,进而明确作为周期律的基础不是原子量而是原子序数。在周期律指导下产生的源于结构学说,不仅赋予元素周期律以新的说明,并且进一步阐明了周期律的本质,把周期律这一自然法则放在更严格更科学的基础上。元素周期律经过后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斗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门捷列夫除了完成周期律这个勋业外,还研究过气体定律、气象学、石油工业、农业化学、无烟火药、度量衡等。由于他总是日以继夜地顽强地劳动着,在他研究过的这些领域中,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成就。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科学家,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了。但他给世界留下的宝贵财产,永远存留在人类的史册上。词条图册更多图册◆化学元素(43张)词条图片(12张)1/1元素周期表主族元素类金属▪ 硼 ( 5) ▪ 硅 ( 14) ▪ 锗 ( 32) ▪ 砷 ( 33) ▪ 锑 ( 51) ▪ 碲 ( 52) ▪ 钋 ( 84) 金属元素碱金属▪ 锂 ( 3) ▪ 钠 ( 11) ▪ 钾 ( 19) ▪ 铷 ( 37) ▪ 铯 ( 55) ▪ 钫 ( 87) 碱土金属▪ 铍 ( 4) ▪ 镁 ( 12) ▪ 钙 ( 20) ▪ 锶 ( 38) ▪ 钡 ( 56) ▪ 镭 ( 88) 其他金属▪ 铝 ( 13) ▪ 铟 ( 49) ▪ 镓 ( 31) ▪ 锡 ( 50) ▪ 铊 ( 81) ▪ 铅 ( 82) ▪ 铋 ( 83) ▪ Uut ( 113) ▪ Uuq ( 114) ▪ Uup ( 115) ▪ Uuh ( 116) ▪ Uus ( 117) 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 氦 ( 2) ▪ 氖 ( 10) ▪ 氩 ( 18) ▪ 氪 ( 36) ▪ 氙 ( 54) ▪ 氡 ( 86) ▪ Uuo ( 118) 卤族元素▪ 氟 ( 9) ▪ 氯 ( 17) ▪ 溴 ( 35) ▪ 碘 ( 53) ▪ 砹 ( 85) 其他元素▪ 氢 ( 1) ▪ 碳 ( 6) ▪ 氮 ( 7) ▪ 氧 ( 8) ▪ 磷 ( 15) ▪ 硫 ( 16) ▪ 硒 ( 34) 副族元素金属元素镧系▪ 镧 ( 57) ▪ 铈 ( 58) ▪ 镨 ( 59) ▪ 钕 ( 60) ▪ 钷 ( 61) ▪ 钐 ( 62) ▪ 铕 ( 63) ▪ 钆 ( 64) ▪ 铽 ( 65) ▪ 镝 ( 66) ▪ 钬 ( 67) ▪ 铒 ( 68) ▪ 铥 ( 69) ▪ 镱 ( 70) ▪ 镥 ( 71) 锕系▪ 锕 ( 89) ▪ 钍 ( 90) ▪ 镤 ( 91) ▪ 铀 ( 92) ▪ 镎 ( 93) ▪ 钚 ( 94) ▪ 镅 ( 95) ▪ 锔 ( 96) ▪ 锫 ( 97) ▪ 锎 ( 98) ▪ 锿 ( 99) ▪ 镄 ( 100) ▪ 钔 ( 101) ▪ 锘 ( 102) ▪ 铹 ( 103) 过渡金属▪ 钪 ( 21) ▪ 钛 ( 22) ▪ 钒 ( 23) ▪ 铬 ( 24) ▪ 锰 ( 25) ▪ 铁 ( 26) ▪ 钴 ( 27) ▪ 镍 ( 28) ▪ 铜 ( 29) ▪ 锌 ( 30) ▪ 钇 ( 39) ▪ 锆 ( 40) ▪ 铌 ( 41) ▪ 钼 ( 42) ▪ 锝 ( 43) ▪ 钌 ( 44) ▪ 铑 ( 45) ▪ 钯 ( 46) ▪ 银 ( 47) ▪ 镉 ( 48) ▪ 铪 ( 72) ▪ 钽 ( 73) ▪ 钨 ( 74) ▪ 铼 ( 75) ▪ 锇 ( 76) ▪ 铱 ( 77) ▪ 铂 ( 78) ▪ 金 ( 79) ▪ 钅卢 ( 104) ▪ 钅杜 ( 105) ▪ 钅喜 ( 106) ▪ 钅波 ( 107) ▪ 钅黑 ( 108) ▪ 钅麦 ( 109) ▪ 鐽 ( 110) ▪ 錀 ( 111) ▪ 鎶 ( 112) ▪ 汞 ( 80) 参考资料1. 化学元素周期表 .汉典网 [引用日期2012-10-29] .2. 中国化学会2012年第2次理监事会议记录 .中国化学会 CCS Located in Taipei .2012-07-13 [引用日期2013-06-11] .3. 114号和116号元素命名最终确定 .环球科学 .2012-06-18 [引用日期2012-06-28] .4.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中学学科网 [引用日期2013-08-30] .相关文献怎样给化学元素排队——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今日科苑-2011年 第24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规律-教育革新-2011年 第11期超级元素周期表-课堂内外:科学Fans-2012年 第2期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种元素。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编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目,这个编号称为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和不完全周期(7)。共有16个族,又分为7个主族(ⅠA-ⅦA),7个副族(ⅠB-ⅦB),一个第Ⅷ族,一个零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称为化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化学元素周期表视频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投稿周期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论文检索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主要刊登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最新科技成果和重大应用成果。读者对象:各行业、各部门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开发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各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和研究生。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于1958年创刊,是我国第一个计算机刊物,现已成为我国计算机领域知名度较高的学术期刊之一。1992年,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入选国际核心期刊研究会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编制的“1992年-1993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在5种计算机核心刊中,本刊排名第二;1992年入选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共同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21种计算机核心刊中,本刊位居第一;在1996年8月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本刊排名第三;1995年2月,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入选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的Ei Page One数据库(光盘出版物)收录期刊。1995年9月入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规定的“中文重要期刊”。

回审稿信的时候言语的语气一定要诚恳谦和。注意礼貌用语,尤其不要因为审稿人一些问题觉得对方不专业就直接态度很差地回复审稿人,要记住,我们的唯一目的就是使文章成功发表;身边有好多学长学姐们都是找北京译顶科技做的,听说也做的很不错

计算机科学上发表比较困难,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研究比计算机科学稍微容易点,在成都的那个刊物比较容易给你搞到增刊上去。正刊属于北大核心期刊,但是增刊就麻烦了。 追问: 可是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研究不都是在成都么?您指的是哪个呢? 回答: 好像是计算机应用,另外还有相关的刊物,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这两个都是北大04和08版的核心期刊,但是现在都是旬刊,这两个比上边的三个都好投中。所以如果你只是选择容易的话,我倒是建议你选这连个刊物,另外计算机工程在上海,这个刊物收的版面费贵点,大概1000多(根据版面的大小而定。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北京),比这个便宜,大概600-800(同样根据版面而定),有的时候也超过1000的。而且这两个刊物可以加快。如果你只是单纯的想发表,而且只是核心期刊的话,我建议你投这两个刊物,都支持在线投稿。 追问: 太谢谢了,希望以后能经常得到您的指点,不知可以否? 回答: 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9月份刚送外审,至少也得将近一个月能得到审稿专家意见。或者退修或者退稿。主要是有些专家可能不一定接受审稿,编辑还得重新找审稿专家,有些专家审稿速度不一样,所以说到了外审阶段只能拼人品了。加急不会决定你的文章是否被拒,加急只能在后续的阶段加急,外审阶段没办法加急。

经济研究发表周期

这个具体要看你发哪本期刊,期刊不同刊期不同的,C刊 审核时间一般都在1-3个月左右,审核未过是直接退稿的,后面需要再次提交论文审核,又得从新开始审核,具体要看文章的质量,但是一次性能过的比较少,发这类期刊是建议提前半年到1年安排。

《临床误诊误治》杂志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杂志以研究疾病诊疗工作中的失误和教训,探索误诊误治的发生规律和防范措施为宗旨,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为目的,适合各级各类医务人员阅读,本刊报道的丰富的临床病例报告,尤其对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临床误诊误治》杂志可以用于正常评审职称加分!可以用与考研保研以及课题申报均有效!《临床误诊误治》核心期刊除护理外全科,单位要求三级及以上医院。探索误诊误治的发生规律和防范措施 《中国药师》月刊,杂志主要登载药品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及临床使用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作经验,及时传播国内外药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辟有研究论文、药学进展 、研究报告 、药学与临床、药品监管、综述 、医药信息等。杂志开设“中药临床药学”等滚动刊出的专栏及必要时增设其他栏目,是广大药师的重要学术交流园地。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不好意思打扰到您了,我们可以操作《临床误诊误治》《中国药师》等核心期刊,现诚招代理,QQ601163667,无心勿扰,各位精英麻烦您保留我,以备不时之需。平时不会过多打扰您的

2022年经济研究初审周期在1个月左右。2022年经济研究是属于月刊,在金山投稿时分为进入收稿、初审两个阶段,时间周期在一个月左右,以杂志社公布为准。

  • 索引序列
  • 元素周期表的研究与发展论文
  • 元素周期律研究比较论文
  • 与元素周期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投稿周期
  • 经济研究发表周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