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可导致动物生长缓慢、消瘦、生产眭能下降、母畜流产等,感染严重的动物会出现死亡。新疆兽医工作人员和养殖户也已认识到寄生虫病的严重性,并开展了驱虫工作,但普遍存在盲目驱虫的情况。养殖户在投药前根本不知道动物是否感染寄生虫,感染了什么寄生虫,选什么驱虫药,驱虫后效果如何等,为了减少动物的病发和死亡,以及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可以定期的对动物进行寄生虫的一般诊断方法、动物寄生虫的实验室检验、动物寄生虫鲜血压片法等进行预防和治疗,以降低寄生虫对动物的危害,还可以采用代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因此,了解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种类、感染情况,及时诊断和检测、监控,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综合防治办法、降低体内外常见寄生虫的发病率、感染率是本试验研究的意义所在。通过常规寄生虫病原学的检查方法,对采自富蕴县、昭苏县2个试验点的190份马粪样及250血样,对采自温宿县、阿克苏市、阿克陶县、莎车县、泽普县5个试验点的371份驴粪样、393份血样,20份内脏进行了消化道寄生虫和梨形虫的检查。经虫卵漂浮法,对马、驴粪样进行粪检和虫卵的鉴定,结果显示,马粪样中检测出马圆线虫、毛细线虫、细颈线虫、马副蛔虫、球虫等5种虫卵,其感染率分别为、、、、;大多数为混合感染为;经EPG(虫卵计数)计算,马匹每克粪便中所含的虫卵数分别为马圆线虫3600个/g、毛细线虫3200个/g、细颈线虫2000个/g、马副蛔虫1200个/g、和球虫800个/g,其中马圆形线虫的感染率相对较强。在371份驴粪样中检出了马圆线虫、毛细线虫、细颈线虫、马副蛔虫等寄生虫。
去这里 搜索有很多附件 对你有帮助
研究所面向国家需求,围绕日本血吸虫病等重要人、畜共患病与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畜禽疫病的防治研究等领域开展前瞻性、关键性的应用新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承担总理专项基金、‘973’前期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部门、地方的重大科技任务,同时还承担了10余项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等国际合作项目,组织相关项目的协作攻关,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编著出版专业著作和学术期刊。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培养点,1984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培养点,1999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培养高级农业科技专业人才。建所以来获各项科研成果45项,其中“农业血防综合治理新技术”获寄生虫领域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成功国家一类新兽药“盐酸锥双净”、二类新兽药“地克珠利”(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内第一个获新兽药证书的球虫病免疫预防苗(DLV疫苗)。一批先进实用的畜禽寄生虫病防治新技术和新产品,在现场推广应用后,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7项,出版专著32部,发表论文800余篇。在家畜血吸虫病、鸡球虫病等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免疫学与免疫预防及综合防治研究,动物寄生虫虫种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及共享平台建设,动物疫病病原分子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新兽药的研究,兽药新制剂及给药技术、药物评价、药物分析及兽药残留检测等研究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成绩。连续三届被卫生部、农业部、水利部授予全国血防先进集体称号。被评为上海市和中国农科院文明单位。对推动我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科学进步,为控制我国寄生虫病的危害,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和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2002年3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向上海市人民政府提议共建国家级动物医学研究中心,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响应我院的提议,并全力支持。动物医学研究中心以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为主体,通过向国内外招聘相关领域高级人才组建,并充分利用上海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及人才、经济、信息等突出优势,努力建成国家级动物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动物医学产业中心和国际动物医学科技交流中心。中心项目计划建设总建筑面积15860平方米,总投资万元。中心经过三年多的前期筹备工作,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落实了项目建设用地(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附近)和建设资金,2006年初有望动工建设。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由八个科研创新机构和两个管理机构组成。其中科研创新机构包括国家防治动物血吸虫病专业实验室、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动物生物技术研究室、动物传染病防制研究室、动物药学研究室、畜产品安全研究室、科技信息情报研究室、研究基础条件部;管理机构包括科研管理处、综合办公室。中心的主要方向任务是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追踪国际科技前沿需要,承担国家动物疫病防疫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方向性的重大科技任务,解决与其相关的重大科技问题,带动和推进全国动物疫病防制理论和技术的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其重点研究领域是围绕我国的重要人畜共患疫病和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在南方流行的重要疫病,如日本血吸虫病等重要的热带病、水禽病、宠物病等,开展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诊断检测与综合防治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动物药学、生物信息学等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为有效控制我国动物疫病的发生和防止国外动物疫病的进入提供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建立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制理论体系。同时,针对我国动物重大疫病的防疫需求,开发、转化先进、实用的产品与技术,以交钥匙工程不断向企业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技术,促进我国动物医药行业的科技进步。附:5个主要学科介绍(1)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建设思路:针对我国畜牧业迅速发展,畜、禽饲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和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下,畜、禽寄生虫病流行、危害及防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新时期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和重要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免疫、综合防治、寄生虫病原分子生物学、抗药性机理、我国畜、禽寄生虫虫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外来寄生虫病监测等研究和技术平台建设,为我国畜、禽寄生虫病的控制、畜牧业发展、人类健康、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技术、新产品。主要研究方向:新时期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和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寄生虫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动物寄生虫病原和媒介生物学研究;动物寄生虫虫种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共享平台建设;动物寄生虫的致病机理与免疫学研究;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监测与免疫预防新技术研究;动物寄生虫病与人类健康、环境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新发和外来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控制技术研究。(2)动物药学建设思路:研究开发高效、低残、安全的抗菌、抗寄生虫药物。在化学药物的合成,天然药物有效成(组)分的提取、分离、鉴定;兽药新制剂和给药方法的研究;新药与药物新制剂的药效学、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残留研究等领域积极开展工作。根据我国兽药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以及新兽药研究与开发的特点,采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有我国自身特点的兽药学科创新体系。吸收、消化、改造、利用国内外新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有市场前景的特色产品。主要研究方向:化学药物的合成;天然药物有效成(组)分的提取、分离、鉴定与合成;新抗生素的筛选及半合成;兽药新制剂和给药方法的研究;新药与药物新制剂的药效学、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残留研究;环境友好”药物的开发研究。(3)动物生物技术建设思路:跟踪生物技术国际发展前沿,重点开展动物疫病病原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免疫学,动物生物反应器,人类重大疾病的治疗、预防药物、保健品及诊断试剂盒等医药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疫病病原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研究;动物功能新开发利用的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物反应器、医药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生物制品安全性评价。(4)动物传染病防治研究建设思路:以在我国流行的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危害严重的动物传染病防治研究作为重点,充分利用上海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优势和已建立的生命科学研究的技术平台,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分子生物学、分子检测技术和基因工程疫苗等研究。开展热带病、水禽病、宠物和实验动物疾病的检测防治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动物传染病病原分子生物学、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动物疫病防治新技术研究;热带病、水禽病、宠物和实验动物疾病的检测与防治技术研究;动物传染病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研究等。(5)兽医公共卫生学科建设思路:应用生物技术和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开展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监测技术研究,以建立快速、高效的检测手段和检测方法,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类健康。运用《产品质量法》、《饲料卫生标准》等法则,开展饲料品质的快速监控。主要研究方向:动物源性食品兽药、农药、添加剂残留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动物源性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污染检测技术研究;快速检测试剂盒研究;畜产品安全与饲料卫生的评价、分析研究。
寄生虫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时,对宿主是一种“生物性刺激物”,是有害的,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但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部位等不同,因而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程度也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机械性损害
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寄生的机械性刺激,可使宿主的组织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肿胀、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
(2)营养和代谢失调
寄生虫常以经口吃入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把宿主的营养物质变为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取宿主的血液或淋巴液作为营养,引起宿主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抗病力下降和生产性能降低等。球虫寄生于鸽的小肠,造成上皮细胞大量破坏,引起小肠的消化和吸收不良。
(3)毒素的毒害作用
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代谢物、脱鞘液和死亡崩解产物等,可对宿主产生程度不等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毒性作用,尤其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
(4)传播疾病
寄生虫不仅本身对宿主有害,还可在侵害宿主时,将某些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原虫等直接带入宿主体内,或为其他病原体的侵入创造条件,使宿主感染而发病。
值得注意的是,除少数感染严重的病例可发生死亡外,动物寄生虫病不像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那样引起动物的大批死亡。因此,长期以来,许多养殖户对寄生虫病的危害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其防治上也不够重视。殊不知,寄生虫病可引起动物生长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低,造成大量的饲料、人力浪费,其引起的经济损失并不逊色于传染病。
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肠道寄生虫病。常见的有原虫类和蠕虫类(包括蛔虫、钩虫、蛲虫、绦虫、鞭虫、阿米巴、贾第虫、滴虫等)。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多,在人体内寄生过程复杂,引起的病变并不限于肠道。依据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部位以及人体宿主的免疫状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各异。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系统退化,生殖系统发达是体内寄生虫的特性。 回答者:黏土王 - 助理 二级 6-7 22:57例如,2005年9月发表于《皇家社会学报》的一篇论文称,在法国南部夏天的时候,有人看到每天晚上有数百只蝗虫扎到一个游泳池内集体自杀,这当然不是蝗虫畏罪自杀,也不是它们想练习高台跳水。法国的研究者发现,是因为蝗虫体内感染了一种叫金线虫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会刺激蝗虫的大脑,引诱蝗虫去寻找水池并跳进去,等蝗虫死掉,这些长长的寄生虫从蝗虫的尾部游出来,在水里寻找异性交配。 还有一个更高端的例子,有种肝吸虫,它的中间宿主是蚂蚁,而终宿主是牛或者绵羊。天哪,如果你是它,来到蚂蚁那儿,会不会绝望?因为你怎么能让牛羊学会吃蚂蚁呢?好吧,它们可比你聪明得多,这种寄生虫进入蚂蚁的食道,改变它的饮食习惯——每当夜晚温度下降,受感染的蚂蚁就辛辛苦苦爬上草叶的尖上,在那儿干吗呢?可怜的蚂蚁们坚定地等到第二天早晨,直到温度缓慢回升,它才像回过神一样,开始回家。你大概猜到了,牛羊在吃草的时候,就顺便把蚂蚁捎带进了肚子——当然,还有得意洋洋的寄生虫。 有人提出一种“支配理论”,认为寄生虫能通过影响宿主的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宿主的行为,让宿主做出更有利于它们繁衍的举动,增加他们进入下一个宿主的机会。这种例子虽然不多,但并不罕见。再比如,有一种寄生虫能让蛇喜欢上抖动,这当然不是为了练习跳舞、取悦人类,食虫的鸟类会把蛇当作虫子吃进肚子。还有一种寄生虫让鱼从水面上高高跃起,进入鸟肚子,甚至,我们熟悉的狂犬病可视为此类范例,通过狗之间的咬,病毒通过唾液进入其他动物体内,完成传播。 就这样,许许多多的动物,在小寄生虫的驱动下,结束它们的生命,只为了帮助寄生虫进入下一个生命循环。 有一种虫子叫弓形虫(Toxpolasma gondii),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在显微镜下,它个头很小,作为一种寄生虫,太过高调并没有好处。弓形虫不会对宿主造成明显的影响,感染初期,最多引起一场温和的感冒。(但是,当宿主的免疫系统不够健全时,例如婴儿和艾滋病患者,弓形虫也能导致严重后果。据估计,在美国,弓形虫每年就令将近4000名新生儿患上严重的脑疾)它静静来袭,感染几乎所有能接触到的恒温动物,从沙漠中的袋鼠到天飞的麻雀,都难以幸免。近期,有研究者在水獭身上也发现了这种虫子,证明它的触角已伸到了水中。 弓形虫在大多时候是安静从容的,缓慢而温和,这不禁令人诧异它的传播能力。瑞典的研究者发现,弓形虫之所以具有惊人的传播力,是因为它能劫持一种叫树突细胞的免疫细胞,一旦搭上这种“坐骑”,它就像跨上了扫帚的哈里.波特,变得亢奋生猛起来,在宿主体内横冲直撞,根本无视免疫系统的攻击。这种树突细胞可以帮助弓形虫突破血脑屏障,直抵大脑。这一策略使得弓形虫一旦进入体内,就快速扩散到全身——凭借这招,它隐秘地席卷了整个恒温动物王国。 通过收买体内的免疫细胞,弓形虫在宿主体内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在这个有着排外传统的“大监狱”内安然地生活。即使遇到危险,它也能扎进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揭开细胞膜,安稳地睡个好觉。
例如,2005年9月发表于《皇家社会学报》的一篇论文称,在法国南部夏天的时候,有人看到每天晚上有数百只蝗虫扎到一个游泳池内集体自杀,这当然不是蝗虫畏罪自杀,也不是它们想练习高台跳水。法国的研究者发现,是因为蝗虫体内感染了一种叫金线虫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会刺激蝗虫的大脑,引诱蝗虫去寻找水池并跳进去,等蝗虫死掉,这些长长的寄生虫从蝗虫的尾部游出来,在水里寻找异性交配。 还有一个更高端的例子,有种肝吸虫,它的中间宿主是蚂蚁,而终宿主是牛或者绵羊。天哪,如果你是它,来到蚂蚁那儿,会不会绝望?因为你怎么能让牛羊学会吃蚂蚁呢?好吧,它们可比你聪明得多,这种寄生虫进入蚂蚁的食道,改变它的饮食习惯——每当夜晚温度下降,受感染的蚂蚁就辛辛苦苦爬上草叶的尖上,在那儿干吗呢?可怜的蚂蚁们坚定地等到第二天早晨,直到温度缓慢回升,它才像回过神一样,开始回家。你大概猜到了,牛羊在吃草的时候,就顺便把蚂蚁捎带进了肚子——当然,还有得意洋洋的寄生虫。 有人提出一种“支配理论”,认为寄生虫能通过影响宿主的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宿主的行为,让宿主做出更有利于它们繁衍的举动,增加他们进入下一个宿主的机会。这种例子虽然不多,但并不罕见。再比如,有一种寄生虫能让蛇喜欢上抖动,这当然不是为了练习跳舞、取悦人类,食虫的鸟类会把蛇当作虫子吃进肚子。还有一种寄生虫让鱼从水面上高高跃起,进入鸟肚子,甚至,我们熟悉的狂犬病可视为此类范例,通过狗之间的咬,病毒通过唾液进入其他动物体内,完成传播。就这样,许许多多的动物,在小寄生虫的驱动下,结束它们的生命,只为了帮助寄生虫进入下一个生命循环。 有一种虫子叫弓形虫(Toxpolasma gondii),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在显微镜下,它个头很小,作为一种寄生虫,太过高调并没有好处。弓形虫不会对宿主造成明显的影响,感染初期,最多引起一场温和的感冒。(但是,当宿主的免疫系统不够健全时,例如婴儿和艾滋病患者,弓形虫也能导致严重后果。据估计,在美国,弓形虫每年就令将近4000名新生儿患上严重的脑疾)它静静来袭,感染几乎所有能接触到的恒温动物,从沙漠中的袋鼠到天飞的麻雀,都难以幸免。近期,有研究者在水獭身上也发现了这种虫子,证明它的触角已伸到了水中。 弓形虫在大多时候是安静从容的,缓慢而温和,这不禁令人诧异它的传播能力。瑞典的研究者发现,弓形虫之所以具有惊人的传播力,是因为它能劫持一种叫树突细胞的免疫细胞,一旦搭上这种“坐骑”,它就像跨上了扫帚的哈里.波特,变得亢奋生猛起来,在宿主体内横冲直撞,根本无视免疫系统的攻击。这种树突细胞可以帮助弓形虫突破血脑屏障,直抵大脑。这一策略使得弓形虫一旦进入体内,就快速扩散到全身——凭借这招,它隐秘地席卷了整个恒温动物王国。 通过收买体内的免疫细胞,弓形虫在宿主体内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在这个有着排外传统的“大监狱”内安然地生活。即使遇到危险,它也能扎进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揭开细胞膜,安稳地睡个好觉。
如,2005年9月发表于《皇家社会学报》的一篇论文称,在法国南部夏天的时候,有人看到每天晚上有数百只蝗虫扎到一个游泳池内集体自杀,这当然不是蝗虫畏罪自杀,也不是它们想练习高台跳水。法国的研究者发现,是因为蝗虫体内感染了一种叫金线虫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会刺激蝗虫的大脑,引诱蝗虫去寻找水池并跳进去,等蝗虫死掉,这些长长的寄生虫从蝗虫的尾部游出来,在水里寻找异性交配。 还有一个更高端的例子,有种肝吸虫,它的中间宿主是蚂蚁,而终宿主是牛或者绵羊。天哪,如果你是它,来到蚂蚁那儿,会不会绝望?因为你怎么能让牛羊学会吃蚂蚁呢?好吧,它们可比你聪明得多,这种寄生虫进入蚂蚁的食道,改变它的饮食习惯——每当夜晚温度下降,受感染的蚂蚁就辛辛苦苦爬上草叶的尖上,在那儿干吗呢?可怜的蚂蚁们坚定地等到第二天早晨,直到温度缓慢回升,它才像回过神一样,开始回家。你大概猜到了,牛羊在吃草的时候,就顺便把蚂蚁捎带进了肚子——当然,还有得意洋洋的寄生虫。 有人提出一种“支配理论”,认为寄生虫能通过影响宿主的神经系统,进而影响宿主的行为,让宿主做出更有利于它们繁衍的举动,增加他们进入下一个宿主的机会。这种例子虽然不多,但并不罕见。再比如,有一种寄生虫能让蛇喜欢上抖动,这当然不是为了练习跳舞、取悦人类,食虫的鸟类会把蛇当作虫子吃进肚子。还有一种寄生虫让鱼从水面上高高跃起,进入鸟肚子,甚至,我们熟悉的狂犬病可视为此类范例,通过狗之间的咬,病毒通过唾液进入其他动物体内,完成传播。 就这样,许许多多的动物,在小寄生虫的驱动下,结束它们的生命,只为了帮助寄生虫进入下一个生命循环。 有一种虫子叫弓形虫(Toxpolasma gondii),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在显微镜下,它个头很小,作为一种寄生虫,太过高调并没有好处。弓形虫不会对宿主造成明显的影响,感染初期,最多引起一场温和的感冒。(但是,当宿主的免疫系统不够健全时,例如婴儿和艾滋病患者,弓形虫也能导致严重后果。据估计,在美国,弓形虫每年就令将近4000名新生儿患上严重的脑疾)它静静来袭,感染几乎所有能接触到的恒温动物,从沙漠中的袋鼠到天飞的麻雀,都难以幸免。近期,有研究者在水獭身上也发现了这种虫子,证明它的触角已伸到了水中。 弓形虫在大多时候是安静从容的,缓慢而温和,这不禁令人诧异它的传播能力。瑞典的研究者发现,弓形虫之所以具有惊人的传播力,是因为它能劫持一种叫树突细胞的免疫细胞,一旦搭上这种“坐骑”,它就像跨上了扫帚的哈里.波特,变得亢奋生猛起来,在宿主体内横冲直撞,根本无视免疫系统的攻击。这种树突细胞可以帮助弓形虫突破血脑屏障,直抵大脑。这一策略使得弓形虫一旦进入体内,就快速扩散到全身——凭借这招,它隐秘地席卷了整个恒温动物王国。 通过收买体内的免疫细胞,弓形虫在宿主体内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在这个有着排外传统的“大监狱”内安然地生活。即使遇到危险,它也能扎进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揭开细胞膜,安稳地睡个好觉。 在人体寄生虫病中,有的寄生虫病可以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这些寄生虫可以一直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人偶然进入该地区时,则可从脊椎动物通过一定途径传播给人。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寄生虫病的这种自然疫源性不仅反映寄生虫病在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同时也说明某些寄生虫病在流行病学和防治方面的复杂性。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寄生虫的生活史因种不同,有的比较复杂,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要达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必须在了解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和因素,采取下列几项措施,阻止寄生虫生活史的完成,以期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 1.消灭传染源 通过普查普治带虫者和患者,查治或处理储蓄宿主。此外,还应做流动人口的监测,控制流行区传染源的输入和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控制或杀灭媒介肢动物和中间宿主。 3.保护易感者 加强集体和个人防护工作,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改进生产方法和生产条件,用驱避剂涂抹皮肤以防吸血节肢动物媒介叮刺,对某些寄生虫病还可采取预防服药的措施。 在开展寄生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根据各地区,以及各种寄生虫的具体情况,制订防治方案。对土源性蠕虫及经口感染的寄生虫的控制与消灭,首先是注意管好粪便、水源,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如华支睾吸虫和肺吸虫病的感染分别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和溪蟹、蝲蛄引起的;猪、牛带绦虫病以及旋毛虫病系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牛肉所致,这些蠕虫病,也称食物源性蠕虫病,其防治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教育群众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加强粪管和肉品检查、以减少传播机会。包虫病的防治则屠宰卫生管理和家犬管理及药物驱虫为主,结合我国疫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对病犬“无污染性驱虫”将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只有动员广大群众乃至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搞好。所以必须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耳闻目睹寄生虫病对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危害、认识到“区区小虫”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及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意义,使各级领导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通过对寄生虫生活史的宣传,增加群众预防寄生虫病的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识。这样才能开展群防群治,并巩固和提高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五、我国防治寄生虫病的成就和现状 建国以后,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才被提到议事日程,首先对流行严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付 出极大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0年代初期,我国疟疾的年发病人数逾3000万,1990年降到万;1992年全国疟疾1829个流行县(市)中,已有937县(市)达基本消灭的标准。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12个省(市、区),患者人数达1190万,经过几十年防治工作,累计治愈病人1100万人;1992年底,全国380个流行县(市)已有259个县(市)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标准。淋巴丝虫病在建国初期估计感染人数为3099万,流行的15个省(区、市)的864个县(市),到1990年,除1个省28个县外,均已达基本消灭的指标。曾经流行于长江以北16个省(区、市)的665个县(市)的黑热病,患者达53万,经治疗病人和消灭媒介白蛉的措施,1958年即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现在只有6个省(区、市)的30余个县有零星散在病例,70年代以来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对西北荒漠地区的散在病例和某些大山区局部流行的控制。
1.杨凤萍,梁荣奇,陈绪清,韩立新、张晓东,利用SDS-PAGE鉴定转基因小麦HMW-GS的表达类型和后代遗传,华北农学报,2005,20(2):1-4。3.陈绪清,张晓东等,玉米C4型pepc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在小麦的转基因研究,科学通报,2004,49(19):1976-1982。4.孟超敏,张晓东等,高赖氨酸含量基因在转基因小麦的表达及其赖氨酸含量分析,科学通报,2004,49(17):1731-1736。6.陈绪清,张晓东等,Betaine Improves LA-PCR Amplification,生物工程学报,20(5):715-718,2004。8.张晓东,梁荣奇,转基因技术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目标和方法》刘广田等编,中国农大出版社,2003,。9.梁荣奇,张晓东等,小麦的淀粉特性、Wx蛋白及其遗传,《小麦品质遗传改良的目标和方法》刘广田等编,中国农大出版,2003,。10.张晓东,优质强筋转基因面包小麦的培育,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11(5):505。11.周晓红,陈晓光,张晓东等,弓形虫多表位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3,21(2):106-109。12.张晓东,梁荣奇,陈绪清,杨风萍等,优质HMW谷蛋白亚基转基因小麦的获得及其遗传稳定性和品质性状分析,科学通报,2003,48(5):474-479。14.周晓红,陈晓光,张晓东等,弓形虫多表位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3,21(2):106-109。16.赵秀英,张霆,张晓东,黄德庄,阎惠平,HBV表面抗原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胡萝卜细胞的转化,中华微生物免疫学杂志,2000,20(5),401-。17.赵秀英,张晓东,张霆,黄德庄,阎惠平,罗朝霞,杨凤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胡萝卜中的克隆及表达,微生物免疫学进展, 1999,30(1):1-4。18.陈梁鸿,王新望,张文俊,张晓东,胡道芬,刘广田,抗除草剂草甘膦EPSPs基因在小麦中的转化,遗传学报,1999,26(3):239-243。19.陈梁鸿,王新望,张晓东,张文俊,,胡道芬,刘广田,小麦编码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转化,作物学报,1999,25(4):437-440。20.郭殿京,傅荣昭,李文彬,陈颖,张晓东,张利明,孙勇如,小麦中外源基因瞬时表达调控研究及兔防御素(NP-1)基因的转化,遗传学报,1999,26(2):168-173。22.陈梁鸿,王新望,张晓东,胡道芬,刘广田,基因枪转化小麦不同受体的研究,华北农学报,1998,13(1):1-5。23.张晓东等,利用基因枪将HMW谷蛋白亚基基因与除草剂Basta抗性基因导入小麦不同外植体获得转基因植株,遗传(增刊),1998,20:18-23。24.张晓东,李冬梅,徐文英等,用基因枪将除草剂Basta抗性基因与小麦HMW谷蛋白亚基基因导入小麦获得转基因植株,华北农学报,1997,12(1),133-136。25.李宏潮,张晓东等,三个小麦品种的原生质体植株再生,中国农业科学,第二集:农作物原生质体培养专辑,,1995。26.张晓东,外源基因的电击转化法,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手册,,1994。27.张晓东,糖料作物的遗传转化,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手册,,1994。28.张晓东,林廷安,苜蓿细胞悬浮培养与突变体筛选,核农学报,1994,8(1),25-32。29.张晓东,林廷安,.γ射线对苜蓿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影响,核农学报,1992,6(3),139-146。30.林廷安,张晓东,邓俏冰,苜蓿离体培养中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核农学通报,1991,12(2),51-54。
你的情况有可能是神经感觉异常,还可以见于对某些物质过敏,一会出现了身体皮肤的瘙痒,感觉异常,影响正常的生活,一般可以服用复合维生素b片,谷维素片治疗,如果出现皮肤瘙痒,可以服用肤痒颗粒治疗,这样有利于身体恢复,平时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不要穿容易过敏的衣服,建议在平时穿一些棉布的衣服。
是不是患了荨麻疹:荨麻疹的表现症状:1、荨麻疹在发病初期时,患者会感到局部皮肤有明显的瘙痒感。2、患者会因瘙痒感去搔抓患处,继而会出现风团。风团的颜色常常呈为红色、肤色或是苍白色。3、也有极少数的症状表现为浮肿的红斑。希望能帮到你
最有可能是轻度的寄生虫妄想症 还不算严重寄生虫妄想症是一种罕见的精神心理疾患,患者固执地认为自己感染了寄生虫。本病是一种精神心理疾患,患者常到皮肤科就诊。此病好发于青年人及中老年女性。编辑本段寄生虫妄想症如何诊断寄生虫妄想症通常仅靠病史即可作出诊断,但一定要进行详细的皮肤科检查以排除真正的寄生虫感染或其他皮肤病。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寄生虫妄想症,重要的是确定患者除误认为自己受到寄生虫感染外无其他思想障碍,且妄想不是继发于其他身心疾病。编辑本段治疗寄生虫妄想症的症状皮肤蚁行感常常是患者描述的首发症状,即有爬行、叮咬或刺痛感。一些患者还会向医生详细描述感染寄生虫的经过,寄生虫在体内的繁殖和生活史。患者通常会尝试多种方法来消灭并不存在的寄生虫,有时为了远离寄生虫而数次搬家,因害怕传染给他人而逃避社交。有些患者常提供一些皮屑、棉绒、纸屑或其他标本以证实寄生虫的存在,这一行为非常具有特征性,被称为“火柴盒征”(即患者常用火柴盒带来标本)。此症患者可能有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轻度表皮剥脱、结节性痒疹或明显的溃疡,此系患者试图挖出寄生虫而人为造成的。寄生虫妄想症通常仅靠病史即可作出诊断,但一定要进行详细的皮肤科检查以排除真正的寄生虫感染或其他皮肤病。编辑本段治疗寄生虫妄想症的治疗治疗寄生虫妄想症最大的困难是说服患者服药,这是治疗成功的第一步。医生要先对患者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皮肤科检查,仔细查看患者带来的标本,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然后再对患者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
皮肤蚁行感常常是患者描述的首发症状,即青年人及中老年女性。一些患者还会向医生详细描述感染寄生虫的经过,寄生虫在体内的繁殖和生活史。患者通常会尝试多种方法来消灭并不存在的寄生虫,有时为了远离寄生虫而数次搬家,因害怕传染给他人而逃避社交。有些患者常提供一些皮屑、棉绒、纸屑或其他标本以证实寄生虫的存在,这一行为非常具有特征性,被称为“火柴盒征”(即患者常用火柴盒带来标本)。此症患者可能有皮肤损伤,主要表现为轻度表皮剥脱、结节性痒疹或明显的溃疡,此系患者试图挖出寄生虫而人为造成的。寄生虫妄想症通常仅靠病史即可作出诊断,但一定要进行详细的皮肤科检查以排除真正的寄生虫感染或其他皮肤病。
不能。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刊只能通过邮箱投稿,还不能直接通过中国知网云采编系统投稿,所以投稿的时间会比较漫长,而且杂志是季刊,出刊周期也比较久。《昆虫学报》是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讨论所共同主办的昆虫学学术刊物,195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你指的是《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的起刊时间吧。《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一年发布4期,2022年01期的起刊时间大概是5月份。《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是由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昆虫学会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寄生虫学和医学昆虫学的学术刊物。《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力求反映我国本学科研究和防治实践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以促进现代科学技术与本学科的融合,加强国内外专业人员的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寄生虫学和医学昆虫学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