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开展,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新理念来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
摘要:地理这一科目的教学内容的时空性和地域性很强,教师当是凭着语言的讲解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随着信息 网络技术 的不断发展,微课引入了高中地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更加活跃和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跳跃式。微课让高中地理教学生动和形象化,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高,实现地理教学的生动化和有效化。本文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存在意义、微课对高中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具体实施的 方法 进行探究。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教学
微课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的载体是视频。微课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环节根据需要穿插进一些小视频,视频的内容和教材的知识紧密相关,教师穿插进小视频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生动化和有趣化。微视频的时间很短,但是传达的信息量很大,学生在微视频中获得的地理知识是很丰富的。微视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是课前的导入、课中的教学和课后的 总结 和归纳,或者作为课后的延伸和拓展。总之微视频根据教学的需要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把小视频纳入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并且在课前制作好课堂教学需要的小视频。
一、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们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尝试和探究各种不同的 教学方法 ,微课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一中教学模式,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是教师注重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表现。教师秉承生本理念的教学思想,从调动起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入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要实现全面地发展和提高,当以为教师注重微课教学,就是把学生当作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开拓视野和思维。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环境中被动接受知识的人,而是积极探求,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发展的人。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是一种有声、有形的教学资源,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让高中地理教学生动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像一些地域性的 文化 通过视频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的视觉得到最好的享受,让学生快乐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微视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 其它 没引用微视频的教学内容中学生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
微课把其它地域文化和这个地球上其它空间的事物带到学生课堂上来,学生的思维你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课本,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和锻炼。学生仿佛置身于另外的空间里,和里的事物进行对话,融入那里滴世界,实现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地里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和跨时空性的发展。
二、微课对高中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对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进行熟悉,并且通过自己的讲解传授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往往比较被动,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记忆达到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要具备一定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把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进行融合的能力。作为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师,要具备开放性的教学思想,不能把教学局限于教材,还应该从旷阔的网络资源撷取教学资源,加强自身教师素养的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想要把微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懂得视频剪切制作的基本知识,以便能把自己想要的素材通过微视频展示给学生。
三、微课教学具体实施的方法
(一)微视频导入,增强课堂教学氛围
视频比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要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作为课堂教学导入部分的存在,为整堂地理课堂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所要教学的新课上,为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埋下伏笔。如:《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用一些著名景点的小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视频把学生带到了旅游景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进而能够进行接下来的课堂学习。
(二)微视频教学中引入,地理知识形象化
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把这些地理知识制作成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地理知识进行掌握。如:《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这样的地理知识,教师就可以制作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来理解什么是公转,什么是自转。
(三)微视频课后引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在上完一些新课后,教师会叮嘱学生下去自己复习,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下去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但是学生一般没没人会自觉地去复习。所以为了让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同课后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学的不同需求制作一些小视频,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总之,微课是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具备良好的微课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微课资源的利用,让微课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生动化、有趣化,让学生在有微课参与的地理教学中实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朱文斌 单位:昭阳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周路.基于微课资源的高中地理教学探讨[J].教学研究,2015.
[2]陈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课程与教学,2014.
《 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探究 》
摘要: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即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符合新课改对树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要求,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学,学会学习。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现状及应用进行了探究和 反思 。
关键词: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形式创设;应用探究
1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意义
情景教学能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改变地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生态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课堂氛围情景的创设,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学生“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高中地理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情景式教学将抽象的地理科学理论具体化、生活化,通过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一方面使课堂不再是毫无生气的灌输式课堂,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明白掌握地理知识不仅仅是应付考试,而应该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地“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情景教学更符合后进生偏多的学校,情景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等方面优势比较明显,能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现状
目前,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往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机械的课堂,已经不能适应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更多的一线高中地理老师逐渐意识到情景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部分教师开始付诸实践,但是有些创设的教学情境并不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使得情景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很多教师在没有弄明白什么是情景教学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地在教学中流于形式地表演,教学还是“换汤不换药”,从而失去了情景教学的意义,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总结起来,目前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情景创设策略过于单一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高中地理教学更加趋于多样化,但是如果将多媒体素材,图片、视频等进行简单的重复,那么情景创设就会千篇一律,甚至无论学习任何内容都习惯性地使用多媒体,忽略教学内容,那么创设的教学情景就会降低学生的体验,降低课堂效率,偏离重点难点,回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老路子上来。因此,教学中,创设的情景要因课堂内知识的不同而做出有效的调整,进行“因材施教”,多样化情景化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每节课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创设重视形式轻视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在实际的应用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新颖,情景创设往往被作为“时髦”的方式方法引入地理教学中,所以,情景创设极尽花样,无论课堂导入还是知识内容的教授都凸显情景的新颖,但往往却容易偏离教学的主体,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活动,成为了一种形式化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重点难点,淡化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华而不实。所以情景创设要适度,能体现教学的目标,使得情景的作用更加实用,更有价值。
情景教学的开展缺乏 经验
情景教学目前还主要存在于理论阶段,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更多靠不断的自我摸索前进,所以情景教学经验的缺乏使得情景教学的开展面临挑战,一方面,我们的一线教师,尤其是老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思想转变困难,教学中缺乏对情景教学的热情,或者在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时照猫画虎,对情景教学理解不够深入,出现课堂导入采用情景创设导入,但是在教授实际知识内容时,却按照传统教学思路来,换汤不换药。另一方面,教师忽略学生的感受,还是以“我”为主,不重视学生的情绪的变化,忽视课堂情景气氛的渲染,再加上教师语言表达的不准确,使学生缺乏真切的感受,这些情景教学经验的缺失,使得教师在开展情景教学时只得流于形式,而不能深入引导学生学习。情景教学在课后练习阶段的欠缺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情景教学在导入阶段和合作探究阶段的应用,而更多的会忽略了在课后练习阶段的作用,上课前情景氛围的语言或者图片视频的渲染,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气氛,而完成课上教学目标以后,学生课下的巩固与练习没有改变,还是以往的传统模式,这样便会减弱课上情景教学的效果,因为课后练习是学生在课上所学内容的消化和提高的阶段,通过情景式引导型题目的训练,更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景教学的创设形式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表明,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和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知识的。我国传统地理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点的掌握,而忽略了知识跟实际生活的联系,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冷锋过境的时候,可利用冬春季节冷锋过境时,给人带来的不同直接感受,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有同学会说天冷了,家长会叮嘱多穿衣服,说明气温降了,有的会说下雪或者下雨了,有的还会说会有大风,往往是西北风,甚至有的学生还能够比较起来过境前、过境时和之后的天气状况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直接观察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有利于学生回忆起很多日常身边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
现代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地理情景越来越受到一线地理教师的追捧,相比语言文字的描述,图片、音视频的客观展示更加直接,有效的凸显教学情景,学生感受也更加强烈,既避免了文字语言描述的不准确,也能解决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将一个个地理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尽可能多地调动了学生各种感知器官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探究的热情。
引入地理实验创设情景
地理实验跟物理化学实验一样,通过实验既能验证巩固所学知识,也能调动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地理实验包括课上的模拟实验也包括野外考察等活动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学会在“做中学”,不再像以前一样死记硬背地理知识,而是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例如: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实验过程:夏季,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代表海洋),一杯放等量的细砂(代表陆地),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利用地理游戏创设情景目前,将 教育 与游戏结合起来已经是一种趋势,尤其是近年来RPG(RolePlayGame)网络游戏的流行,能够结合游戏和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网络游戏中学习知识,既能寓教于乐,也能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游戏开展角色扮演会受到条件限制,而采取真人角色扮演,采用课堂 辩论 等方式创设情景则更加有效方便。例如: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必修三就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开展一场角色扮演的 辩论会 ,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了解我国天然气目前开发状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角色:输出地当地居民、输入地当地居民,政府官员、油气开发商、环保组织官员等角色,从自己承担角色的利益考虑,讨论就是否应该进行天然气的跨区域调配,阐明自己代表一方观点的理由。
4高中地理情景教学的反思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逐渐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在知网上以“情景教学”为主题进行搜索,从2006年-2016年,共找到9,694条结果,而从2013年-2016年,搜索结果就达到了5216条,这说明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高中地理采用情景教学具有优势。高中地理知识面广,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情景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平台,将高中地理逻辑性强,内容多的特点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接受,并达到喜欢实用性十足的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模式。开展高中地理情景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层次的学生,情景教学应该有所区别,量身定制具体可行的情景开展有效教学,这样既有利于地理素养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也能激发起地理素养欠缺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地理情景教学的优势,使学生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情景教学存在局限性。情景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内容,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要将情景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运用情景教学,如果千篇一律,不考虑实际情况,这样很容易导致课堂的重难点不分,情景教学就会应付了事,形式化严重。开展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情景教学的开展过程要做好学生的有效评价,及时的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断的做出调整,使得参与讨论的学生得到鼓励与提高,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真正的由被动学转变成主动学。
作者:高峰熙 单位:山东省莒县文心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赖汉林.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0):65.
[2]白兴华.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3]王天.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景教学[J].新课程(中),2014(10):40.
[4]陈兵.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景设置[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1):83.
[5]张伶俊.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J].神州,2014(11):198.
[6]蔡银银.高中地理情景引导教学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教师),2009(2):24.
《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
摘要:在高考当中,地理学科占据重要的比例,如果可以取得高分那将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整体成绩。除此之外,地理学习也是提升个人素质,增长个人常识量的一种手段,学生需要给予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 文章 将会从实际出发,对如何提高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培养;途径探索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动力所在,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与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的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知识点较多且跨度较大,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也有相应的难度。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学生的教学兴趣入手,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科目固有的特色,引导学生爱上地理
地理主要是对地球上的环境、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等进行研究,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高中的地理学科主要包含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两部分,有着多种多样且富有变换的现象,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元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运用一些特色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相信只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唤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自主走入学习的空间中。地理学中有很多非常奇特的现象都能作为亮点,而且这些知识也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比如:沙漠中的水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地下凝结而成的;在青藏高原的海拔5000米处可以看见热带的风光,原因是受到印度洋暖流影响,加上此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因此生成独特的热带风景。这些超乎寻常的地理现象完全可以诱发学生潜在的好奇性,进而认为学习地理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任务,并不是单纯的那些枯燥理论知识。
二、巧用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好奇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当好奇心被激发的时候就是授课的最佳时机,因为学生会带着好奇去思考、去回答相应的问题。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地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以“不断提问、诱发思考”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要针对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让学生自主的揭秘真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有就是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实际地理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它无处不在,只不过是隐匿在大家习以为常的思想当中。例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天空会是蓝色的;常言道“瑞雪兆丰年”,这句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在正常的气候下,下午两点钟的气温是一天中最高的时候,为什么不是正午。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陪伴着学生的,只不过大家忽略了而已,但是究其原因,很少有人会深究到底是为什么。这就要地理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帮助学生思考的时候给予完整的解释,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告知答案要避免平铺直叙,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且引导他们走向真理,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享受获取正确答案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地理知识,培养了他们思考与想象的能力,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降低学习难度
高中的地理教学,很多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时会有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投影媒体的利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方便,它能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优化教学。教师利用投影片可以制造或者模拟一些地理运动现象,展示运动过程,让抽象的变为具体,这样一来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动态的,更容易理解的。配合多媒体,教师要以简练精辟的讲解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太阳直射点的规律性运用与昼夜长短的因时而变”这个知识点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很多学生会由于它的过于抽象而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这部分的学习。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制作flash动态图,将赤道、南北回归线等关键信息放入其中,整个flash会演示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慢慢地向南移动,其中的阴影部分就是黑夜,大家会发现北半球正午的太阳高度逐渐缩小,白昼时间开始缩短,而且北极圈中的极昼现象将会不断缩小范围,这一现象在南半球正好是相反的……整个过程配合教师的讲解将会在5-10分钟左右,等到整体演示完毕之后,教师要总结出具体的规律与结果,这样就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让学生更为牢固的记住相关问题。
四、多元化教学,巧妙利用 谚语 、口诀等提高学生记忆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去记忆、去理解,但是每当内容增多后,学生记不住,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点一直都是阻碍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大因素。因此,教师需要自我探索,准确把握区域地理中的联系规律,可以发挥想象编纂成为一个个朗朗上口的口诀,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一些有意思的口诀非常感兴趣,而且记忆起来非常快,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在草纸上写上口诀,便于答题。口诀教学可以排除知识本身的干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记忆情感,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还能活跃气氛,消除压力,这也是目前我国各大高中地理教学中逐渐开始普及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我国开放性的海港城市的时候,学生必须要记住我国这14个开放性质的城市,这对于学生来讲难度很大,死记硬背效果也很差。如果可以编成口诀,学生掌握规律自然背诵起来就容易得多: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这就是隐含14个城市一句诗词性的口诀,简单易懂,学生非常容易掌握。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对如何培养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学生如果想要学习好地理这样的学科,首先就需要对其感兴趣,只有自己愿意学习、爱学习,才有可能消化地理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授课阶段必须要设计一些互动类的特殊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地理成为他们进步的一大助推力。
作者:许萍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叶志龙.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02).
[2]陈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4(11).
[3]刘恒.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J].华夏地理,2015(06).
有关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2.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高中地理教学优秀论文
4.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5. 关于地理教育的论文
6.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7.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小论文范文
你好,关于地理的论文,这个太笼统,你看你对那一个感兴趣。高中地理论文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杜桥中学 何林林[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使地理课堂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浪潮,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主要涉及民主氛围的营造,课堂情境的创设,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挖掘和应用,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希望通过此次初浅的探讨,能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课堂形式提供参考,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服务。[关键词]:新课程;民主合作;焕发活力;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笔者以为: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一)师生平等,民主合作 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二)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激励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临海医药化工招投标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作为各乡镇代表来投标,提出自己承办这一项目的优点,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这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比如在知识疑难处进行交流,在知识辨析时与人交流,可以更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清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文我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人类成为被告,其他生物作为原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展开辩论,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三、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一)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二)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又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临海灵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活力的有力保证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比如: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你认为今天课堂上有什么收获?你在课堂上哪些方面有了提高?(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哪一环节感到最满意,哪一环节感到最不满意?为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及原因,回顾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客观地评价这一节课的得失,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学习。五、总结 曾经的高中地理课堂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机械、沉闷、缺乏生命的活力,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必将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地理课堂的魅力吗?参考文献:1、《现代教育思想》、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3、《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教育部颁发。二、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 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 地理思维 欠缺 1 引言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2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1]。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如右图),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3 运用生活实际 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4 结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早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大气污染主要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有关。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底面即为酸雨。酸雨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我国长江以南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严重。这一时期,环境问题上升成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为解决这一问题,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必须坚持之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项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创建一种心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续发展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 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达到就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适用方法,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可持续的观点看,处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类必须和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人类所处的食物链将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形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调整行为主要是指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政府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落实环境保护有关法律;防污染为主,控污染发生;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计算某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完善各种环境税费的征收;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树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等。市场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的清洁生产;实行科学管理;行业经营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具体可行的环境行为标准融入员工的考评、奖惩机制;减少流通领域的浪费等。公众行为的调整包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用环保产品;少过度包装,倡导简朴生活;普及环保知识;实行垃圾分装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一个变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它的成败关系到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或者灭绝。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着地球环境。因此,我们倡议: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珍爱生灵,万物共存。要做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漫谈地球 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二、 地球的特点 1、 自身构成特点 (1) 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2) 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天,为一年。 2、 普通性与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1) 普通性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 (2) 特殊性 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三、 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漫谈地球 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二、 地球的特点 1、 自身构成特点 (1) 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2) 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天,为一年。 2、 普通性与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1) 普通性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 (2) 特殊性 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三、 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高中生地理论文范文] :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地理学科重回高考之列,目前是“3+综合”考试模式中“综合”科的一门,这无疑使高中地理教学极大地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且随着高中地理教材的改革,高中地理新教材更适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地理学科具有的鲜明特点必将为我国培养具有新世纪创新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以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为例,谈谈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 一、 以树立学生科学正确的人地观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正确的人地观是21世纪各行各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学校教育必须培养的一种观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是地理教育的优势。地理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人类是地球环境的产物,是地球大家庭的产物,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动物、植物有共同享用地球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权利。如果人类按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办事,自然界的一切就会和人类和谐发展,自然资源也会按照人类的需求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如果人类对环境为所欲为,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就会用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来惩罚人类。从而教育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介绍了许多当前人类面临着的全球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剖析这些案例,分析其成因、后果及解决办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权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球。
人与自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增强。同时,环境的反作用已使全球的环境问题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大家要行动起来,为解决环境问题尽一份责任。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以来,科学水平迅速提高,人口数量急剧膨胀,经济实力空前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随着气温加速上升,预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过多地适用氯氟烃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作用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早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大气污染主要与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煤炭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烟尘等有关。由大气污染引起的酸雨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底面即为酸雨。酸雨毁坏森林,使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我国长江以南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浙江等省市受酸雨污染严重。这一时期,环境问题上升成为从根本上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为解决这一问题,谋求人地关系协调,必须坚持之路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项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创建一种心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调整行为,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需要转变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达到就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适用方法,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调整行为主要是指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政府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落实环境保护有关法律;防污染为主,控污染发生;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计算某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完善各种环境税费的征收;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加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树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等。市场行为的调整主要包括: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的清洁生产;实行科学管理;行业经营目标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具体可行的环境行为标准融入员工的考评、奖惩机制;减少流通领域的浪费等。公众行为的调整包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用环保产品;少过度包装,倡导简朴生活;普及环保知识;实行垃圾分装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要从现在运行的传统模式转换到一个变化很大的新模式中去,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它的成败关系到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或者灭绝。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着地球环境。因此,我们倡议: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珍爱生灵,万物共存。要做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下面,就以人们的衣食住行为例加以说明: 1、 服饰与地理 首先,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而太阳光照好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人们喜爱的羊毛衫与皮衣,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其次,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第三,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有关。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等。相反,在“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国云南昆明一带,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 2、 饮食与地理 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3、 住房与地理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例如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当今商品房的开发也要考虑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边配套设施的空间组合、周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居住区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距等因素。 4、 出行与地理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利用峡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骆驼成为“沙漠之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骑着骏马弛骋如飞;在江南水乡,人们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人们出行,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根据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时间与选择交通方式。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且对当今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
你好,关于地理的论文,这个太笼统,你看你对那一个感兴趣。高中地理论文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力的探讨杜桥中学 何林林[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使地理课堂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浪潮,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主要涉及民主氛围的营造,课堂情境的创设,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挖掘和应用,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希望通过此次初浅的探讨,能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课堂形式提供参考,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服务。[关键词]:新课程;民主合作;焕发活力;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笔者以为: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一)师生平等,民主合作 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二)学会倾听,多角度的赏识学生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激励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文,我给学生提供了临海医药化工招投标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作为各乡镇代表来投标,提出自己承办这一项目的优点,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这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再比如在知识疑难处进行交流,在知识辨析时与人交流,可以更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清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对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文我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人类成为被告,其他生物作为原告,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这些角色展开辩论,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的激情得以释放,思维的灵光不断闪现。三、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一)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二)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又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临海灵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四、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活力的有力保证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比如: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你认为今天课堂上有什么收获?你在课堂上哪些方面有了提高?(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哪一环节感到最满意,哪一环节感到最不满意?为什么?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及原因,回顾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客观地评价这一节课的得失,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学习。五、总结 曾经的高中地理课堂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机械、沉闷、缺乏生命的活力,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必将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地理课堂的魅力吗?参考文献:1、《现代教育思想》、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3、《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教育部颁发。二、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 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 地理思维 欠缺 1 引言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2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1]。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如右图),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3 运用生活实际 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4 结语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高三议论文范文800字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性何种的历史星河中,有一束星光从未熄灭,它只是默默的在哪里闪烁着光芒。他的光透过了重重云雾,照射入华夏民族的心房,并在此植根,永不磨灭。它便是历经岁月考验的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古者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志存高远;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精神;有陶渊明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洒脱。诗词文学之精华流传至今,亦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诗词文化的平平仄仄跨越了千古与今人对话,彰显其情感与精神。这就是传统诗词文化在时间跨度上的价值超越。
众所周知,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传统节日是融合了各个不同时代的人民的美好祝愿与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支柱。它行走于华夏儿女心中,谁能否认它存在的价值?
说起“否认”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不由想起近代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对传统文化全盘否认的极端行为。他们全盘否认了传统文化,忽视了其存在的价值与精华,并且幻想全盘西化。连民族的精神与根基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人,又怎么会成功呢?
我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更是一个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诗词文化对于所处时代的感受与表达,包含了文学界生生不息的动力,包含了中华儿女的情感,更是包含着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所以我们要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而对于高考中新添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我对其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它是以一种新的形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局限在当代星光“再现”。它以新的形式与方法,再次发挥其所包含的民族情怀的作用,再次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是再一次的弘扬中华民族难能可贵的精神。让优秀传统文化再次在当代的学生身上“再现”。
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考验在当今时代再次发挥光和热。而我们所需做的,便是秉承它的内涵并且发扬。我们要以此建立一个具有强大的,追求卓越的,境界高远的华夏民族。让我们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星光照亮更广阔的中华大地吧!
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任性,增益其所不能。”伟大的人物就是那些饱经苦难,并且在长期受难的逆境中不屈不挠地奋斗的人——逆境造就伟大。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
苦难纵然使人痛苦,但也催人奋进,让人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成就辉煌的人生。古今中外,多少名人都是在险恶的路途中奔向成功的。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这个不幸的人,十七岁,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受挫折。身处逆境,贝多芬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乐曲创作上,他的生命之火愈燃愈旺。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泰戈尔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苦难——能赋予人超乎寻常的眼光,铸就伟大的心灵。杜甫,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以饱蘸血泪的笔触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现实,记录下了广大老百姓的深重灾难。然而,他一生坎坷,命途多舛。仕途不顺,长年居无定所、穷困潦倒;特别是晚年,疾病缠身,孤苦零丁,十分凄凉。历尽人生辛酸的遭际,使他更加同情生民的疾苦,关心国家的兴亡;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在饱含艰辛的生活里不但未曾衰退,反而更加强烈了。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写出那么多优秀的诗篇,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难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必然。当你面对苦难重重的逆境,不要彷徨,不要犹豫,请正视它:它将是你人生不竭动力的源泉,逼你超越自我,成就人生。
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该在什么地方以什么形式体现出来,许多先进人物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与说明。没有风吹雨打,哪会有秋实的成熟;没有刺骨的寒风,哪会有松柏的坚韧。同样,不经受磨难,就不能成大事。所以,身处逆境的青年们啊,切勿过于怨叹,也许我们不能成为伟人,但让我们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我们都勇敢而坚定地朝前走!
很多事实证明,自信是大多数有所共同具备的品质,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人们常说,一个人在生活中不怕被别人击倒,他会再次爬起来,最可怕的是自己把自己击倒,他也就再也没有希望了。怎样才能避免“自己把自己击倒”呢?那就需要自尊自信。
自信的人生是永远不会被社会击败的,除了他自己最后精疲力竭,无力拼搏。
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人的成功之路必须踏着自信的石阶步步登高。有了自信,人才能达到自己所期望达到的境界,才能成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人,坚持自己所追求的信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自信者的格言都是:“我想我能够的,现在不能够,以后一定会能够的!”
自信不仅能改变周围的环境,还能改变自信者自己。
比如,有这么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位心理学家从一班大字生中挑选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们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在一个风口丽的日子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照顾这位姑娘,向她献殷勤,陪她回家,大家以假作真地打心里认定她是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怎么样呢?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出落得很好,连她的举止也同前判若两人。她聪明地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确实,她并没有变成另一个人——然而在她身上却展现出每一个人都蕴藏的潜质,这种美只有在我们自己相信自己,周围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们、爱护我们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
可见,自信能够创造奇迹。
但是,自信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具备的。很多人自信心是很低的,特别经过一番生活折腾,尝到一些生活的苦辣酸甜,有人就自惭形起来。还有的人竟然学会如何自己贬低自己,以此来预防生活的失败,他们认为,自信是一种危险的品质,人越自信,就越容易碰钉子,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是夹着尾巴过日子。
还有的人,从小就失去了自信,因为大人们总是这样训斥他们:“瞧,你这个笨蛋,傻瓜,窝囊废,将来顶多是个扫大街的!”久而久之,他也就真的认同了这些话,以后稍微碰上个小失败,他就会这样宽慰自己:“反正我从小就是一个笨蛋和窝囊废,怎么能异想天开呢?”
高中 议论文 写作教学对于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历届的高考中就有不少优秀的满分议论文出现。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考满分 作文 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篇1:拥有的方式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 故事 ,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丢了苞谷去摘西瓜,结果却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身心疲惫,不敢放弃。静心去想,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如果说"拥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漠视它,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日出灿烂,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 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我们会更轻松。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 舍弃,不是浪费。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舍掉偌重的负荷,脚步才会更坚实。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心爱的珍品,弃之,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处于昨日与明朝,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车,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拥有,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篇2:莫把情云遮慧眼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蹿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杀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自己的亲侄儿。 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杀熟",都不再会成为人们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篇3:公则生明 ____将"公则生明,廉则生威"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公则生明",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公则生明"并非易事。 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日:宋国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墙淋坏了,他儿子认为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家老人也如此认为,是夜,果然富人被窃。富人于是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老人为窃贼。可见,富人对被窃一事,完全受感情亲疏所左右,自己的儿子、偏私地认为聪明,邻翁却是怀疑对象,这样不客观,很难认识到真相,或许,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理智客观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远携刻着他的名字。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勇武,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于是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元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之中,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公则生明"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让我们掘除感情的干扰,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篇4:勿以好恶论断之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 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篇5:感情不是 保险 绳 中国是个人情大国,除原有的宗族关系之外,又重新发展了诸如情同手足、亲如兄弟之类的新感情。在处理各类事务中,喜欢拉关系找后门、找熟人等等,仿佛这样做才能万无一失,如同上了保险一样。 我们不能否定这样做带来的好处,但靠感情的亲疏来处理事务和认识事情,是否片面了些,岂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得不偿失,会蒙蔽我们看待事物真实一面的双眼!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说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东西。自己的儿子与邻居说同样的话,而宋人对此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断,究其原因,都是感情惹的祸。邻人出于好心却被认作贼,只是缺少了一份血缘关系,宋人做此论断不但会伤了邻里关系,而且会有真贼逍遥法外,而他丢失的东西也不可能失而复得,片面地强调感情亲疏与事情发展的紧密联系,毕竟会使我们走进某些误区,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诚然与你关系亲密的人值得信赖,可以给予你帮助,但与你疏远或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就一定会陷你于不义,想加害于你,成为被怀疑、被仇视的对象吗?有一句老话:"世上总归是好人多。"在你处于困难的泥淖不能自拔,当你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无法突围,当你徘徊于迷途之中不能前进时,也许有些与你平时亲如手足的人只会观望,而许多好心的陌生人会交给你一根救命的稻草。多少人当官时门庭若市,又有多少人下台后门可罗雀,"人走茶凉"的话并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落井下石"者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人。所以不要把感情当做你惟一的筹码,信赖他人,以友善的目光去注视每一个你不认识或疏远的人,从而你便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来并非熟人才能把事情办得如此之好,并非手足才能给你亲人般的关怀,也并非亲朋好友才值得你信赖。 不要总以审视的目光打量陌生人,也不要把所有的筹码都正在感情的亲疏关系上,毕竟感情不是我们认识事情,处理事情的保险绳。 感情不是惟一筹码。 看过“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的人还看了: 1. 2015年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5篇 2. 优秀议论文大全 3.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5篇 4. 信念高考满分作文 5. 2015年全国卷高考优秀议论文作文4篇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显然对 议论文 写作教学关注度不够,导致学生无论是议论文阅读还是议论文写作都存在许多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优秀议论文800字三段式,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高考优秀议论文800字三段式篇1 假若你是一名学生,那你便正走在学习的路上;假若你是一个孩子,那你便正走在成长的路上;假若你是一位工作者,那你便正走在通向未来的路上……看来,我们还真是时刻都“走在路上”呢。 俗话说得好:“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当然,世界上有多少人,或许对此就有多少种理解吧,可这也始终不离“路”这一主题。可见,这“路”还真是和咱们息息相关呢。 1924年,梁漱溟离开北大,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因为觉得当时的 教育 不对,先生对学生毫不关心。”他认为,先生应与青年人为友。所谓友,指的是帮着他们走路;所谓走路指的是让包括技能和知识在内的一个人全部的生活往前走。作为学生,有一个如友的师长助我们前行,多好!走在路上,我们需要助力。 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也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儿。考试考砸了,真的是一下子整个人都懵了,不一会儿,就有慢慢的“哭意”涌上心头,这时,一个同学来到身边,说些鼓励、安慰的话语,拍拍我们的肩背,顿时受到感动,心中暖暖。走在路上,我们需要友爱。 一次集体活动,同行之人比我们做的更好,受到表扬,我们便会争取下一次的“优胜”。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互“不服气”“不甘心”,对方就像是我们的对手,虽说是伙伴,但更是竞争对手啊。不过,也正因有了他们的存在,我们才得以大步前行,挑战他们,超越自己!走在路上,我们需要竞争。 走在路上,我们同时也需要独立坚定。要知道,人的这一生,要走很多条路,有笔直坦途,有羊肠阡陌;有春天的风景,有冬天的荒凉。无论如何,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别人无法帮忙,别人也有自己的路,要走。仰望满天的繁星,回望留下的脚印,我们一直在孤独中跋涉,在寂寞中坚守。只要你愿意走,踩过的都是路;只要你不回避、不退缩,生命的掌声终会为你响起。 走在路上,无论辛酸与否,我们都要“硬”走过去。在别人无助时,给他们送去友情与帮助;在他人成功时,则要更进一步,努力奋进;而在自己艰苦无依之时,也万万不要感到悲哀,记住,朋友,要自己坚强地走下去,走在路上! 作者:黄君 高考优秀议论文800字三段式篇2 当你在哀叹学习时间已经占据你此刻的人生,带走你的青春丝毫没有留给你半点玩乐空隙的时候,你为何不像苹果树般有追求的舍弃当下一些表面的浮华? 青春是美好的,如怒放的苹果花。在外人眼中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这就代表拥有了挥霍的资本,炫耀的本钱吗?其实不然,若你没有如苹果树般有追求,那你又将如何去面对你青春过后那一段时光? 在这充满诱惑的社会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一辈子风光。那些看起来光鲜照人,遥不可及的人物,他们的背后又深藏了多少辛酸和泪水是不为人知的。他们都是一棵棵满枝硕果的苹果树,在外人眼里最好的那段可挥霍可炫耀的时光里舍弃了点缀青春的苹果花才换来了今天的成就。 若王羲之没有在别人玩乐时间里苦练书法,怎会有“墨池”这一说?他的书法艺术又怎能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拥有“书圣”的雅称;若爱迪生没有用时间、精力在发明电灯试验的那一千五百多次,电灯也就没那么快应用到千家万户中,是他给黑暗带来无穷无尽的光明。只因为他们有追求,明确的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们舍弃了那些我们自以为拥有的挥霍资本。殊不知我们挥霍的不是青春,而是用往后的人生在赌。 没有追求,曾经在洗车行工作的周润发便不会从当时被顾客骂称是个一辈子买不成劳斯莱斯的洗车小伙变成如今拥有六辆劳斯莱斯并且家喻户晓的人物;没有追求,李安导演可能还是别人眼中被包养的“小白脸”;没有追求,马云便不会像突然炸开锅般在世人口中蔓延。 没有追求的人生只能是碌碌无为。不要怪你的生活每天都像回放般重复,那只是因为你昨天不努力,今天还不努力,那么你的明天当然只能是这般乏味。有追求的人生活永远不缺少新奇的事物,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为所追求的目标作努力。 你想要安逸多姿多彩的青春,你便也错失了你的未来。谁都不愿一事无成,现在不流下汗水,那么未来你只能流泪水。我只愿像苹果树般有追求,把眼光放在未来。青春是美好的,但没有追求的青春便如同一盘散沙,风一吹便就散落于无形中。 作者:李钰漩 高考优秀议论文800字三段式篇3 总有一种期待,让寒冬里的花朵克服严冬的执着,永不放弃;总有一种期待,让暴雨后的小草渴望一米的阳光,绝不低头;总有一种期待,让石缝中的种子希望绝处逢生长成参天,奋勇向上。期待是一个人的灵魂,支撑着人们一步一步走下去。 总有一种期待——自由,那便是激励自己,勇敢飞翔的勇气。 经历一次退役后的李娜,决定独自重回球场,挣脱束缚,追随自由,从此走上彻底职业化的道路。因为自由,她找到了如此舒展的自处方式。在2011年,首次打入澳网半决赛,跻身世界前十。她曾告诉自己:”小女孩拿起 网球 拍,制定目标,跟随她的内心并且相信自己。”于是自由的明灯引领着她前进,在亿万观众的陪伴下,在法网收获了人生的第一个大满贯。追求自由让她的人生有更多可能;追求自由让一个平凡的人生变得醒目,追求自由让她张开双臂,让自己更出彩,让国家更精彩。 总有一种期待——超越,那便是挑战自己,战胜自我的追求。 三十岁的李娜迎来了教练卡诺斯,他告诉李娜“不要轻易说自己不行。”教练的话语出乎她的意料,她不相信一个三十岁的女人还可以改变,还可以超越自我。卡诺斯的话让李娜豁然开朗,勇于拼搏,勇于超越,最终打破了14个月的冠军荒,夺得了超五巡回赛的冠军。一次次的超越后,终于在2014年1月收获了第二个大满贯,第一座达芙妮杯。超越是她更相信自己,超越是她能挑战自己,超越使她的人生越来越美。 李娜的成功,或许无法复制,而一颗勇敢而充满期待,并且为了这份期待去拼搏奋斗的心,在这个时代浪潮中的人们,都值得拥有。当你拥有了这一种期待,心中不再彷徨,不在迷路,追求梦想的脚步不停歇,前方的成功大门为你敞开。 心中总有一种期待,那些困难都不再是困难,而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作者:李语嫣 高考优秀议论文800字三段式相关 文章 : 1. 三段式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2. 快速提升议论文的高分技巧 3. 高考英语作文的三段式写法 4. 2016年安徽高考作文立意范文 5. 高考语文考前必看:高考语文阅卷组长考前答38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