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论文:1、简论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能力结构《光明日报》 。(国家级 1B )2、提升企业技术转移和吸收的效率《科技日报》。(国家级 Ic )3、《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省级 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 2009第3期)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透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省级 2006第6期)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省级 2007第6期)6、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省级 2004第6期)7、当代大学生金钱观探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省级 2006第3期)8、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省级 2005第4期)9、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社会危害及治理对策《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省级 2003年第3期)10、走出转型期的中学德育困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省级 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 2013第3期)代表性著作:《中学德育课程改革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的详细地址:西宁市城北区海湖大道。
青海师范大学是公费学校,在全国基本上是二本招生。
青海师范大学是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该校最早建立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
发展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已形成完备的教育体系,开设的专业共涵盖了10大学科门类,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1个国内一流学科,3个省内一流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是青海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和自然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60年。
青海师范大学(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青海师大”’,位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
学报主要反映青海师范大学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科研和教学成果,择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法律、教育心理以及数学与信息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尤为注重选载反映民族地区特色的研究成果。
198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为《通雅转语研究》。大学毕业后,到青海师范大学工作,任《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1991年,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汉语史专业古代白话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刘坚教授。199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明代汉语词汇研究》。同年到国家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
一、青海民族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药学、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网络工程 青海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法学、公共管理、中国民族史、汉语言文学、化学、药学、数学、政治学等 二、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建校初期经历了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青海省人民公学、青海省民族公学等阶段,1956年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青海民族学院并开展本科教育。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是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高校。2009年4月,学校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3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2014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与天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并为我校单列博士招生计划,目前已招收5届,2018年已有2名博士完成学业并顺利毕业。201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民族学为博士授权一级学科。2018年青海省教育厅、财政厅立项我校民族学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省内一流建设学科。建校69年来,青海民族大学始终坚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发挥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职能,紧扣国家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秉承“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校训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工作,为青海和藏区政权建设、民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并以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新青海建设的重要支撑。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牢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的宗旨,坚守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了万余名来自于民族地区、服务于民族地区特别是藏区的各民族人才,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推进藏区民主改革,为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特殊贡献。目前,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31个民族的13918名学生在校学习,其中本科生9400名,硕士研究生1609名,少数民族学生7769名,占在校学生的;藏族学生4884名,占在校学生的。 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4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8个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学科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九大门类,其中人文社会学科类专业33个,占比为,理工医类专业25个,占比为,形成了较为综合的文、理、工学科结构布局和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26个省级、校级研究机构;有1个院士工作站、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有71间智慧教室。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4种以民族学与文化学为重点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其中《青海民族研究》跻身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三核心期刊行列。 学校现有1139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720名,正高级职称人员155名、副高级职称人员237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72名。拥有国家*人才1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名、青海学者1名、青海省优秀专家10名、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9名、青海省教学名师3名、青海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1名、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杰出人才3名、领军人才18名、拔尖人才29名、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创新团队1个、青海省昆仑学者特聘及讲座教授33名、青海省高等院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人选41名。
1.李宇明主编. 《现代汉语导引》. 武汉文科自修大学铅印出版,.李宇明. 《心灵的骚动——心理平衡论》.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宇明主编. 《聋儿语言康复教程》.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宇明、白丰兰. 《父母语言艺术》.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李宇明、唐志东、周小兵.《儿童语言的教育与训练》.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宇明. 《独生子女语言问题研究》. 1991.[未公开发表]7.李宇明、唐志东. 《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宇明、汪国胜、吴振国. 《汉语辞格大全》.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李宇明主编《学生成语词典》. 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李宇明. 《儿童语言的发展》.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宇明主编. 《理论语言学教程》.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宇明、陈前瑞. 《语言的理解与发生——汉族儿童问句系统理解与发生的比较研究》.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宇明. 《汉语量范畴研究》.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宇明.《 语言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宇明. 《语法研究录》. 北京:商务印书馆,.李宇明. 《语言学习与教育》.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李宇明. 《汉字规范》.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宇明、费锦昌. 《汉字规范百家谈》. 北京:商务印书馆,.李宇明. 《中国语言规划论》.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宇明、萧国政、赵世举、冯学峰编. 《言语与言语学研究》. 北京:崇文书局,.李宇明主编.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09 1. 李宇明. 《足球故乡是中华》. 郑州大学(校刊),1980⒃2. 李宇明. 《趣文》. 郑州晚报,. 李宇明. 《歇后语中的“笑”》. 研究生学报,1982⑶.4. 李宇明. 《所谓名词词头“有”新议》. 中州学刊,1982⑶:105-106..5. 李宇明. 《钟祥方言的亲属称谓》. 研究生学报,1983⑵.6. 李宇明. 《试论“们”在现代汉语人称代词中的类化作用》. 华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⑴.7. 李宇明. 《河南泌阳话中的“家”尾》. 研究生学报,1984⑴.8. 李宇明. 《喻判断和喻推理》. 研究生学报,1984⑵.9. 李宇明. 《鄂豫方言中的颤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⑸.10. 李宇明. 《山海经“非一人所作”新证》. 研究生学报(华中师范学院),1985⑴.11. 李宇明. 《谈借用量词》. 语文知识,1985⑴.12. 李宇明. 《可A了》. 语言学通讯(华中师范大学),1985⑷.13. 李宇明. 《如何区分左和右》.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⑹.14. 李宇明. 《说“VP看”》. 汉语学习,1985⑹:. 邢福义主编.《 现代汉语》(李宇明参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邢福义主编. 《现代汉语问题解答》(李宇明参编).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李宇明. 《所谓的“名物化”现象新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⑶.18. 李宇明. 《语言教学与数学语言教学》.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3-10)/1987⑵.19. 李宇明. 《数学语言概说[数学语言初见(一)》.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⑶.20. 李宇明. 《数量词语的语法特点[数学语言初见(二)》.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4-5). .21. 李宇明. 《代数词的语法特点[数学语言初见(三)》.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⑹.22. 李宇明. 《比较句的主要类型[数学语言初见(四)》.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⑺.23. 李宇明. 《祈使句和疑问句[数学语言初见(五)》.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⑻.24. 李宇明. 《复句与句群[数学语言初见(六)》.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⑼.25. 李宇明. 《数学语言的总体特点[数学语言初见(七)》.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⑽.26. 李宇明. 《借助逻辑研究现代汉语》. 语文导报,1986⑺.1990~1999年1. 邢福义主编. 《文化语言》学(李宇明参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李宇明. 《论语言与文化世界. 云梦学刊,1990⑴.3. 李宇明. 《怎样看待与语言有关系的交叉学科》. 高师函授学刊(华中师范大学),1990⑴.4. 李宇明、白丰兰. 《父母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演讲与口才,1990⑽.5. 李宇明、白丰兰. 《父母怎样向孩子提出要求》. 演讲与口才,1990⑾.6. 李宇明、唐志东. 《四岁前儿童“谁”字句的发展》. 语言研究,1990⑵:. 李宇明、唐志东. 《三岁前儿童反复问句的发展》. 中国语文,1990⑵:. 李宇明. 《反问句的构成及其理解》. 殷都学刊,1990⑶:. 李宇明. 《前后贯通 内外勾连 学用结合--谈谈“语言学概论”课的学习》. 高师函授学刊(华中师范大学),1990⑸.10. 李宇明、白丰兰. 《父母的答话艺术》. 演讲与口才,1990⑺.11. 李宇明、白丰兰. 《父母的问话艺术》. 演讲与口才,1990⑻.12. 李宇明、白丰兰. 《父母的许诺艺术》. 演讲与口才,1990⑼.13. 邢福义主编. 《现代汉语》 (李宇明参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易洪川主编. 《社会科学千万个为什么》·语言文字卷(李宇明参编).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李宇明、唐志东. 《儿童问句系统的发生与发展》. 语言学通讯,1991(1-2).16. 李宇明. 《聋儿语言康复与言语行为模式》. 聋儿康复,1991⑵.17. 李宇明. 《国内儿童语言研究鸟瞰》. 中文自学指导,1991⑷.18. 李宇明. 《儿童习得语言的偏向性策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⑷:. 李宇明. 《1~120天婴儿发音研究》. 心理科学,1991⑸.20. 李宇明、唐志东. 《儿童反复问句和“吗”“吧”问句发展的相互影响》. 中国语文,1991⑹:. 易洪川主编. 《应用汉语教程》(李宇明参编).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邢福义、吴永德主编. 《规范汉语教程》(李宇明参编).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宇明、唐志东. 《汉族儿童“W呢”简略问句的发展》. 语言学通讯,1992⑴-⑵.24. 李宇明、徐昌洪. 《聋童声母获得状况研究》. 语言文字应用1992⑴:. 李宇明. 《说“出身”和“毕业”》. 普通话(香港),1992⑵.2000~2005年1. 李宇明. 《动词重叠与动词带数量补语. 语法研究和探索(九)》. 北京:商务印书馆,. 李宇明. 《借鉴儿童语言研究成果,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张德鑫主编. 回眸与思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李宇明. 《儿童语言·导读》,J. S. Peccei. 儿童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李宇明. 《教学手段现代化与高等教育》. 中南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⑴.5. 于 月. 《现代病症面面观》. 语文建设,2000⑴.6. 李宇明. 《拷贝型量词及其在汉藏语系量词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语文,2000⑴:. 李宇明. 《办好<<;语言文字应用>>;,推进中国语文建设》. 语言文字应用,2000⑵.8. 于 月. 《语言“吃喝风”》. 语文建设,2000⑵.9. 李宇明、胡明扬、费锦昌. <<;语言文字应用>>;编委发言摘录. 语言文字应用,2000⑵:. 李宇明. 《现代汉语量范畴研究》后语.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23).11. 李宇明. 《量词与数词、名词的扭结》.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⑶:. 李宇明. 《论语言运用与语言获得》. 语言文字应用,2000⑶:. 李宇明. 《语法研究的方法、理论和治学风格》——<<;邢福义选集>>;读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⑸:. 李宇明. 《论约数词语》. 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2000(创刊号).15. 李宇明. 《语言生活》. 华中师大报,2000-9-14⑴.16. 李宇明.《 汉语复叠类型综论》. 汉语学报,2000(创刊号).17. 邢福义主编. 《文化语言学》(修订本)(李宇明参编).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李宇明. 《临床医学语言学·序》. 李永生. 临床医学语言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李宇明. 邢福义选集·跋. 邢福义. 邢福义选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于 月. 王炳耀构拟新式标点符号.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1⑴.21. 李宇明. 《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建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体会. 语言文字应用,2001⑵:. 李宇明. 《信息时代需要更高水平的语言文字规范》.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3. 李宇明. 《中国现代的语言规划—附论汉字的未来》. 汉语学习,2001⑸.24. 李宇明. 《语言文字工作应当与时俱进》. 中国教育报,2001-11-6⑺.25. 李宇明. 《规范语言文字,推进信息化进程》. 中国教育报,2001-5-7⑴.2006年1. 李宇明. 《关注语言生活—— “语言生活热点问题”开栏寄语》. 长江学术,2. 李宇明. 《语言学习需求与对外汉语教学》. 北京大学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创刊号),. 李宇明. 《切音字运动普及教育的主张》.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 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宇明. 《关于辞书现代化的思考》. 语文研究,2006⑶(百期纪念专刊).5. 李宇明. 《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 李宇明主编.6. 李宇明. 《当前语言生活的问题及其对策》――在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教育部语用所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编. 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北京: 语文出版社,. 李宇明. 《中国的话语权问题》——在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8. 李宇明. 《为学三态》. 李晋霞. 现代汉语动词直接做定语研究 序,北京: 商务印书馆,. 李宇明. 《知识领土》. 高晓芳. 晚清洋务学堂的外语教育研究 序,北京: 商务印书馆,. 李宇明.《 珍视地名文化》. 覃凤余. 壮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 序.
当代中国文化预算的现实困境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1-01-15论文化产业政策的边际内谱系拟置 王列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12-01论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技术支撑 王列生 【期刊】文艺研究 2010-05-10“设计”的形而上学追问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3-15“设计”的形而上学追问 王列生 【期刊】美术观察 2010-06-15当代中国文化制度创新中的机构改革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0-07-15宗教文艺论的可能与不能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15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项目目标及其功能测值方法 王列生 【期刊】江汉论坛 2009-04-15论文化制度创新的价值分层 王列生 【期刊】中国文化 2009-10-15论内在焦虑中的中国文化制度创新 王列生 【期刊】文艺研究 2009-11-10论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意义内置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2009-11-15论政府对文化产业制度支撑的功能缺位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2010-01-15论文艺起源研究的考古学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15文艺未来论的知识向度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2006-10-30论民间仪式的文艺承载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2-30性本能的文艺魅力维系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25政治文艺论的权力与暴力 王列生 【期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20论文艺存在研究的知识框架及其文艺人类学选择 傅莹; 王列生 【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15文艺存在的存在性分析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2007-01-25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识形态前置 王列生 【期刊】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7-03-24论时尚与文艺的意义互动 王列生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2-01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动力学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7-02-28论集体体验对个体体验的颠覆——对体验论文艺观的新认识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2007-03-15论世界市场时代的文艺生产与消费 王列生 【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1-20和谐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王列生 【期刊】理论参考 2007-02-01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目的论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8-10-15论集体体验时代的身份消失 王列生 【期刊】学术研究 2008-12-2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生存切入——对原始文艺的母题方式解读 王列生 【期刊】韶关学院学报 2008-01-15道德文艺论的语指与语误 王列生 【期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08-15论“孔子适齐”的事态义旨与道穷 王列生 【期刊】中国文化 2008-10-15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哲学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3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田野调查知识方式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6-30论文艺起源研究的原始符号切入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7-20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中的知识综合姿态 王列生 【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20论文艺人类学的学科目标、知识边界及理论框架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2004-07-25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探析 王列生; 李怡 【期刊】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20论原典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知识综合特性 王列生 【期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3-04-15“话语”与民族文学表达方式 王列生 【期刊】人文杂志 1999-09-05触感社会转型的律动──评洪三泰的长篇小说《闹市》 傅腾霄; 王列生 【期刊】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05-15新流行状态: 位置批评与商业批评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9-04-15九十年代:日常迷恋与边缘落寞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9-08-15文化的贫困与文化的解困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2000-03-31话题与民族文学言说方式 王列生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4-27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7-20先锋批评:需要校正的第三者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2001-02-15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发展的基本框架 王列生 【期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2-04-15简议特区文学的特 王列生 【期刊】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02-28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文学选择 王列生 【期刊】文学评论 1995-07-15论当代文学价值评估的双重原则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02-25论文学发展的线性因沿─—悖离题材情结和素材迷恋的实证讨论 王列生 【期刊】广东社会科学 1995-04-16希腊花朵与阿拉伯土壤──论民族精神个体性对文学母题选择的制约 王列生 【期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5-04-20批评危机:亟待走出的六种缠绕 王列生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7-30论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转型的动态过程 王列生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25“互阐指令系统”与比较神话学 王列生 【期刊】中国比较文学 1997-08-15论世界文学格局的单向牵引模式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战线 1998-02-15跨接传统与现代的民族文学精神寻求 王列生 【期刊】学术研究 1998-02-17论民族文学的理想选择形态 王列生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 1998-01-10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 王列生 【期刊】安徽大学学报 1998-07-25独语与对话跨度间的民族文学寻求 王列生 【期刊】河北学刊 1998-05-20The Choice for Chinese Literature in World Literature 王列生 【期刊】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8-02-15我们都是变色龙 王列生 【期刊】粤海风 1998-02-15论文学母题的弹性发展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1992-03-01对当代文学基本品性的思考——兼与沈敏特同志商榷 王列生 【期刊】学习与探索 1985-10-28振聋发聩的历史沉钟——评中篇小说《蓝花豹》 王列生 【期刊】当代作家评论 1986-08-29论民族艺术之“根” 王列生 【期刊】学术界 1987-05-01论阅读的基本过程 王列生 【期刊】殷都学刊 1988-09-30论顺应心态与逆反心态——一个艺术接受美学课题之初步研究 王列生 【期刊】艺术百家 1988-08-28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诱导空间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1989-08-29论接受能力 王列生 【期刊】学术界 1989-10-28论文学阅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的独特本质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12-31论切入点与切入方式 王列生 【期刊】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10-01桐城地域文化爬梳 王列生 【期刊】东南文化 1991-05-01论文学的精神个体性品格 包忠文; 王列生 【期刊】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10-01论文学的精神个体性品格(续) 包忠文; 王列生 【期刊】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12-31读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 王列生 【期刊】江淮论坛 1991-10-28说庄子的魅力 王列生 【期刊】安徽大学学报 1991-06-30人类生存空间与文学内容 王列生 【期刊】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1-10-01文化的悖论及其对文学母题的制约 王列生 【期刊】社会科学家 1992-04-30站在时代高度看文化发展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9-11-24农歌会唱出农民心声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8-12-30我比汪晖本人更加焦虑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10-04-16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王列生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10-09-01文化机构的结构矛盾与改革取向 王列生 【报纸】人民政协报 2010-09-06只重形式群众难享文化实惠 王列生 【报纸】北京日报 2007-06-26和谐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6-11-09文化创新理论的学术梳理 王列生 【报纸】人民日报 2008-02-14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由清华大学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审稿流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投稿者需要耐心等待。根据学报编辑部的规定,审稿一般需要20-30天,不同稿件可能会有所不同,尤其是涉及到技术编辑的稿件,审稿时间可能会更长。如果初审状态已经超过20天,投稿者可以登录稿件管理系统查看审稿状态,如果出现问题,可以直接联系编辑部客服寻求帮助。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什么级别,省级期刑,核心期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是国家一级学会,经教育部社科司同意,每五年组织一次全国性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评优活动,旨在通过评比来推动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办刊质量的不断提升。本次评优活动从全国近两千家高校社科学报中评选产生了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精品期刊和优秀期刊。《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荣获“精品期刊”是学术界和期刊界对我校学报办刊质量的充分肯定,标志着本刊在精品办刊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好投,关键是你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是二本,在河南省内算很不错的学校了,河南省师范院校的双子星之一,和河南师范大学一起归省里直属。
是二本 还不错 学习氛围很好 如果你是高考失利想考个好研究生可以到这来学习 信阳师院的考研率在全国排名都是靠前的
信阳师范学院是一所很好的一本类院校,学校拥有40余年的本科和20余年的研究生办学历史与经验,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共23876人,其中研究生1288人。
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医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75个本科招生专业,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与闽南师范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生。
信阳师范学院其他情况简介。
信阳师范学院校舍总建筑面积余万平方米。图书馆各类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227万册,数字资源数据库58个,可访问各类资源数据库数量152个,中外文期刊4652种。各类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充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学生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
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近6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3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1人、学部委员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
以上内容参考 信阳师范学院——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