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并定期公开出版《China Ocean Engineering》(英文版,国内外发行,SCI、EI全文检索)、《水科学进展》(EI全文检索)、《岩土工程学报》(EI全文检索)、《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海洋工程》、《小水电》、《SHP News》、《水利信息化》等8种期刊。《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原名:水利水运科学研究)系水利部主管,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报导:水利水电、水运、海洋工程和土木建筑工程的规划、可靠性研究、科研、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管理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等。《海洋工程》《海洋工程》创刊于1983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海洋学会主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学术性季刊(刊号ISSN1005-9865),面向国内外发行。《海洋工程》以促进学科理论发展、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宗旨,主要刊载近岸工程、海岸工程、海洋能源利用工程、水下工程、潜水技术、救捞技术等领域具有理论水平及实践经验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综合评论、调查报告、成果介绍及学术动态报道。《海洋工程》已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收录,并作为核心期刊收录于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及正式出版的检索刊物《海洋文摘》中。同时《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2000年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六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于1979年,在江苏南京登记,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水科学进展》《水科学进展》是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学会主办,以水为论述主题的学术期刊,主要反映暴雨、洪水、干旱、水资源、水环境等领域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重要进展、当代水平和发展趋势,报道关于水圈研究的新事实、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交流新的科研成果、技术经验和科技动态,是全方位和深度了解中国水科学进展的重要窗口。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国《Ei》和《CA》收录,2003、2004、2005年连续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4年获江苏省优秀期刊奖,并入选江苏省期刊方阵。《小水电》《小水电》杂志是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发电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小水电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小水电专业委员会、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唯一小水电专业技术性期刊。《China Ocean Engineering》China Ocean Engineering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主办,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辑的英文版综合性学术季刊(刊号ISSN0890-5487)China Ocean Engineering办刊宗旨是向国外介绍我国与海洋工程有关的研究、设计、试验、生产、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学术动态,扩大对外宣传和交流,展示我国的研究水平。主要刊载离岸工程、海洋工程、海洋能源利用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工程、水下工程、潜水技术、救捞技术等方面的稿件。稿件内容包括工程建筑物(海洋平台、防波堤、码头、堤防、锚泊系统等),物理和数学模型试验技术,结构材料,结构应力分析,海洋工程土力学,海岸泥沙及波浪动力学等。《水利信息化》经主管单位水利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自2010年4月起《水利水文自动化》更名为《水利信息化》,指导单位为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单位为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更名后的《水利信息化》杂志以服务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为宗旨,紧紧围绕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权威发布水利信息化建设政策、法规和标准,及时介绍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介绍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敏锐追踪信息化建设热点、难点和焦点,推动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促进水利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加强水利信息化的宣传工作,传达水利信息化政策,普及信息化知识,促进水利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S综合性农业科学1.中国农业科学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3.华北农学报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中国农业大学学报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9.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1.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3.西南农业学报14.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5.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6.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7.安徽农业科学18.上海农业学报19.中国农学通报20.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1.西北农业学报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3.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4.江苏农业科学25.江苏农业学报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7.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浙江农业学报29.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广东农业科学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32.湖北农业科学33.新疆农业科学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35.东北农业大学学报36.贵州农业科学37.河南农业科学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S1农业基础科学1.土壤学报2.水土保持学报3.土壤4.土壤通报5.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6.水土保持通报7.水土保持研究8.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9.生态环境10.中国水土保持11.中国生态农业学报S2农业工程1.农业工程学报2.灌溉排水学报3.农业机械学报4.节水灌溉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干旱地区农业研究7.农机化研究8.中国农机化S3,5农学,农作物1.作物学报2.中国水稻科学3.麦类作物学报4.玉米科学5.杂交水稻6.棉花学报7.中国油料作物学报8.大豆科学9.种子10.核农学报11.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2.中国棉花13.作物杂志14.植物遗传资源学报15.中国烟草科学来源于:2008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伊尹(约公元前17世纪初) ,名伊,一说名挚,号阿衡。商代莘(今山东莘县)人。伊尹是中国最早的美食家和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钟离昧汉代人,生卒年不详。为西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将。鲍照(405-466) 字明远,东晋义熙元年(405)出生于北海郡(今江苏灌云)。与妹令晖均为中国南朝宋时著名文学家。鲍令晖鲍照之妹,生卒年不详。中国南朝宋时女文学家。李汝珍(1763-1830) 字松石,号松石道人。原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嘉庆六年(1801)至十二年在河南做过小官外,先后在板浦生活达30多年。许乔林(1775-1852) 字贞仲,号石华。祖籍安徽,生于四川乐山县其父的任所。清雍正末年,其高祖许洪中、许德中兄弟俩弃文经商来板浦;其父许介亭做过乾隆年间的运河通判,著有《河防秘要》和《位卑言高录》等书。许桂林(1779-1822) 字同叔,号月南,又号月岚,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经学家、数学家。卞赓(1850-1906) 字虞卿,因排行第三,人又称卞三,清末武状元。故居在灌云中正街。卞赓幼时,即不喜文墨,乐意武行,经常耍刀弄棒,到处拜师学艺。光绪十八年(1892),他如愿以偿,一举夺得状元。武同举(1871-1944) 字霞峰,别号两杆、一尘,灌云县南城人(今云台区)。清光绪年间先后考中秀才、举人、拔贡,清末任海州直隶州通判。民国建立后,武同举曾任《江苏水利协会杂志》主编、国民政府江苏水利署主任,兼河海工科大学水利史教授,江苏建设厅第二科科长、“视察”等职。张大宗(1872-1925) 字栋臣,祖籍苏州阊门,明末清初迁至蔷薇河畔,传至第三世,移居现小伊张庄。大宗受朝野尚武风气影响,自幼习武,终日与弓、刀、石为伴,并悉心背诵《武经》等应举科目。光绪十九年(1893)秋,大宗与二哥大标在南京乡试同榜中举。张大标(1864-1938) 字霞城,灌云县小伊张庄人。光绪十九年(1893)秋,与其弟张大宗同榜中举。诰封武显将军,授武义都尉,正五品。先后在山东德州、沙河等地任守备、都司等职。。颜振高(1875---1938),祖籍海州南四十里颜滩,排行第五,复圣公颜子74代孙,人称“高五太爷”。厉达生卒年不详,灌云厉荡人。明永乐年间征西凉,当地有童谣曰:“若有西凉破,须得厉达过。”朝廷遂以为将。据传,厉达身材高大,力大无比,能劳能武,多智多勇。他提出使用“莽牛阵”的战术,战败了敌人,收复30余城,因其征西凉有功,被升为都指挥,镇守其地。死后,皇帝传旨予以厚葬。汪懿余(约1633~1714)祖籍徽州(今安徽歙县),于清康熙初年迁来板浦。初建作坊熬“老糖”为生,后改制食醋。他精明强干,心灵手巧,钻研制醋配方,醋质越做越好,酸度浓醇,食用只需数滴则醋香弥足,风味特别,故人们称之为滴醋。凌廷堪(1755~1809)祖籍安徽歙县。祖母为板浦许氏,著有《礼经释例》13卷,《通鉴翼胡》4卷,《元遗山年谱》2卷,《充渠新书》2卷,《校礼堂文集》36卷及《燕乐考源》、《陵阳读余录》等书。乔绍傅、乔绍傅,字霖岩,清海州东里(今灌云县东辛乡)人。禀贡生。许乔林所著《海州文献录》称他“学有根祇”。清嘉庆初年,乔绍傅受到他的老师凌廷堪所著《朐乘》的启发,撰成《古朐考略》12卷末1卷,许桂林为该书作序。唐仲冕总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时,“多采其说”。乔绍傅的另一著述为《二十一史摭遗长编》。该书考订旧史,多有见解。吴振勃(1770~1847)字兴孟,一字容如,号筠斋,祖居安徽歙县丰溪之南,故他晚年称丰南居士。自他始迁海州居板浦空心街。他秉资聪慧,弱冠即工诗善书,甚为时人称道。35岁时方中举。道光十三年(1833)以岁贡生候选儒学训导。刘清韵(1841~1915)女,又名淑曾,小字观音,字古香,灌云县中正(今东辛乡)人。刘清韵6岁即从师学习,爱好文学,擅长诗词,精通书法、绘画。刘清韵一生作品很多,有《小蓬莱仙馆传奇》、《小蓬莱仙馆曲稿》、《小蓬莱仙馆诗钞》、《瓣香阁诗》等共24种。江问渔(1885~1961) 名恒源,字问渔,又号蕴愚,以字行。生于灌云县板浦盐河西江庄(原名墎廊生,现属东辛乡尤庄村),是著名的职业教育家。朱仲琴(1897~1976) 名友瑟,灌云县东辛乡人。幼年就读于中正精勤学堂,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第八师范学校。因家境贫穷,幸得其师李味辛和亲朋帮助,方读完五年师范。青年时代受“五四”新文化影响,思想激进,同情工农,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马仲殊(1900-1958) 灌云县伊山镇人。民国16年参加创造社,在鲁迅先生的支持鼓励下,出版了处女作《周年》(自传性质,创造社丛书之一)。民国29年他的长篇小说《太平洋的暖流》问世,曾风行全国。汪德昭(— ),大气电学家、水声学专家,中国水声事业的奠基人。所从事的大气中大小离子平衡态的研究成果,被国际物理学界认为是“目前普遍接受的郎之万-汪德昭-布里加理论”。汪德耀,核化学化工专家。江苏灌云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心慈,是上世纪50至80年代赫赫有名的篮球名将,曾是八一队和国家队后卫,退役后执教过八一青年队、八一队和中国青年队。郑海霞是她当教练时带的第三代球员,一些甲级队的主帅都曾经是武心慈的学生。
发表论文去早发表期刊网就可以啦,平身边在那里发表过论文的小伙伴都说不错!
江苏水利 属于省级普刊,非核心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主办: 江苏省水利学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7839CN: 32-1474/TV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江苏水利曾用刊名:江苏水利科技创刊时间:1997
江苏水利》(月刊)创刊于1997年,由江苏省水利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出版发行。本刊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期刊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以服务于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促进水利事业发展为办刊宗旨,以大力推进水利科技进步为主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治水方针政策,探讨治水思路,支持改革创新,交流水利工作经验,传播水利科技信息。
投什么样的稿子?中国水利报在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你稿子写好了投到他们编辑部就行吧!成不成就看你稿子好不好了,对了邮编100038
河海大学代码是1029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河海大学简称“河海”,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教育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历史
老河海时期
915年,时任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的张謇主持创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由黄炎培任学校筹备主任,3月15日正式开学,由许肇南任第一任校长,被中国水利界公认是理论和实践上贡献最大的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任学校教务主任。这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隶属于全国水利局并报教育部备案。
1924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与并入的国立东南大学工科成立河海工科大学,仍隶属于全国水利局,茅以升任首届校长。
1927年6月,河海工科大学与国立东南大学等校合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改称国立江苏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全部学生以及图书器材并入工学院土木科(1928年改为土木系),部分教师继续应聘任教,其中卢恩绪为工学院院长,张谟实为土木系主任。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下设水利组,1937年6月成立水利系,但此后土木系水利组仍继续存在。
1939年,中央大学成立工学研究所,其中土木工程部下设水利工程组。
1941年,水利组划归水利系。
1949年5月,成为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
华东水利学院时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水利系、交通大学水利系、同济大学土木系水利组、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利组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建院初设水文、水利土壤改良、水利发电和水工结构等4系。
1953年,厦门大学土木系水利技术建筑专业、山东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淮河水利学校水利工程专修科并入。
1955年,华东水利学院的水利土壤改良专业与武汉水利学院的水道及港口水工专业对调。
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新河海时期
1985年,华东水利学院更名为河海大学,恢复了“河海”传统校名。
1997年12月,河海大学入选第二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2000年6月,河海大学常州分校更名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2017年9月,河海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高校。
师资力量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53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40名,博士生导师596名;现有院士4人(其中外籍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5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名,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计划培养对象逾300人次。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学科建设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和大禹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开设63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5个,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5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
国家特色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通信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水务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交通工程、环境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工程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品牌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物联网工程
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机械工程、社会学、工程力学、物联网工程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力学、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学术科研
据2021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9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6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3个,“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8个,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创新人才团队1个。
2018年,学校共有153项申报课题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其中面上项目7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4项,重点项目5项,其他项目6项。
2015年,由学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7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2月,学校获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2019年1月,由河海大学作为牵头单位的成果获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021年,学校五项成果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其中河海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4项成果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学术资源
截至2020年底,河海大学图书馆由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常州校区3个校区图书馆及各学院资料室组成,图书馆纸质文献馆藏量达340万册(件),各类电子数据库资源116个(含300余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近9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重点收藏有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海洋工程、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工程、工程力学等方面的纸质及电子类书刊资料,形成了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发展为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7月河海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学校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高校,已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千余名博士、硕士与学士,与近30个国家(地区)的8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所)际协作关系。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办学点,推动人才本土化培养;服务企业国际化战略,加强人才定制化培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我国海外工程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
请问您是想问江苏省水利厅事业单位面试成绩怎么查询吗?江苏省水利厅事业单位面试成绩查询步骤:1、打开江苏省水利厅官网2、搜索面试成绩入口3、登录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查询即可。
江苏水利》(月刊)创刊于1997年,由江苏省水利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出版发行。本刊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期刊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以服务于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促进水利事业发展为办刊宗旨,以大力推进水利科技进步为主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治水方针政策,探讨治水思路,支持改革创新,交流水利工作经验,传播水利科技信息。
江苏水利 属于省级普刊,非核心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主办: 江苏省水利学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7839CN: 32-1474/TV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江苏水利曾用刊名:江苏水利科技创刊时间:1997
江苏水利》(月刊)创刊于1997年,由江苏省水利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出版发行。本刊严格遵守党和国家期刊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以服务于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促进水利事业发展为办刊宗旨,以大力推进水利科技进步为主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治水方针政策,探讨治水思路,支持改革创新,交流水利工作经验,传播水利科技信息。
江苏水利 属于省级普刊,非核心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主办: 江苏省水利学会周期: 月刊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7-7839CN: 32-1474/TV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江苏水利曾用刊名:江苏水利科技创刊时间:1997
1、在中国知网的主界面上,直接选择期刊大全跳转。
2、这个时候,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图示位置来进行搜索。
3、下一步如果没问题,就需要找到相关的论文并点击进入。
4、这样一来等发现对应的信息以后,即可查询论文的期刊号了。
情况一:明确知道自己要找哪一篇论文,可能是过去看过的,他人推荐的。
情况二:只知道要找某方面的论文,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一般文献调研都属于这种情况。
SCI查询步骤:
1)登陆Web of science数据库。2)点击选择页面上的Web of Science,点“go”。3)引文数据库选择: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1995-至今,和/或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1998-至今。4)通过作者姓名或者论文标题等方式找到自己所发表的论文。5)点击“论文标题”后,页面中有“被引频次”,页面右端有“施引文献列表”,选择页面下端的“保存为HTML格式”(或者是TXT格式),点击“保存”.(默认文件名为savedrecs”)。6)打开保存后的文件,查找UT WOS,该数字即为SCI收录/索引号。(以前是“UT ISI”详见文末UT WOS和UT ISI的区别) 。
旅伴杂志、旅游地理杂志、上海铁道杂志、时代列车杂志、快装天下杂志、时尚之旅杂志
如有想做高铁广告,可选择追风传媒,负责动车杂志的独家运营
这个多了不同的铁路局都有不同的杂志上海铁路局的动车上见过《和谐之旅》《旅伴》《上海铁道》等《高铁生活》《时代列车》杂志(国内能统一刊号:CN-35(Q)第0030号)由南昌铁路局主办
《铁道通信信号》期刊,是铁路通信、信号专业的综合性科技刊物,隶属于铁道部,1985年底以前,该刊由铁道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承办;1986年起,改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技术公司(通信信号技术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承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期刊进一步扩大版面,变32页为40页,年出刊字数也增加至万字。1993年,该刊全面引入电子出版系统,包括计算机录入、绘图、编辑、排版,以及胶版印刷,封页为彩色胶印。从此告别了“铅与火”,步入了“光与电”的时代,期刊出版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1999年,《铁道通信信号》全面改版,变普通16开为大16开,封面设计也焕然一新。正文每期增至万字,年出刊万字。2000年,期刊进一步增加页数,由原来的40页增加到48页,增加信息量20%,年出刊103万字。《铁道通信信号》是中国铁路电务系统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主要刊登铁路通信、信号专业的政策法规,科技成果,新技术与新产品,设计、施工、维修经验,国外技术资料等内容。在加速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和促进检修经验交流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铁道通信信号》期刊曾多次获奖:先后获得铁道部“优秀科技情报项目”三等奖;北京市优秀科技期刊效益奖、装帧出版奖和办刊条件奖;铁道部优秀期刊。1996年《铁道通信信号》首批选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